关于县农田水利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来源:各类报告 时间:2016-04-29 11:24:04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各类报告】

第一篇:《关于我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现状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现状的调研报告

为全面了解我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情况,推动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4月14日,县政协经济科技法制委员会组织部分市县政协委员,由陈志云主席带领,在县政府张全才副县长的陪同下,先后深入到龙阳和下寨抽水站、卤泊滩排水治碱、二期抽黄灌区配套设施等现场,通过问卷调查、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座谈讨论等形式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 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领导下,经过全县干部群众特别是水利系统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我县农田水利建设得以稳步推进。

(一)灌溉体系初步形成。经过多年努力,相继建成了洛西、交口抽渭、二期抽黄三大灌区和韩家河、石羊、下寨、龙阳、马湖、永丰、甜水井、荆姚8座万亩抽水站及116座小型抽水站,配套机井4693眼,初步形成了大、中、小相结合,抽、引、排相配套的农田灌溉网络体系。

(二)灌溉面积持续增加。“十一五”期间,先后投资1亿余元,新建改造基本农田2万余亩,衬砌渠道800余公里,完成大峪河、团结、洼里3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新增灌溉面积10.2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5.3万亩,全县有效灌溉面积达86万亩,占151万亩耕地面积的57.41%,在确保粮食增产的同时,有效改变了种植结构,特别是龙阳、

龙池等乡镇的设施瓜菜得到迅猛发展,为促进农民增收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治水力度不断加大。建成卤泊滩排水治碱工程1处,排涝治碱面积达60余万亩,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43.2平方公里,有力保障了我县的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

(四)抗旱保苗成效显著。在2009年成功抗击百日连旱之后,2010年冬至2011年春我县又出现大旱灾情,水务局干部职工及时深入抗旱一线,督促指导抗旱保苗工作,在去冬灌溉45万亩农田的基础上,又于今春灌溉农作物60余万亩,努力将灾害损失和影响降到了最低,得到了国家水利部和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二、评议情况

在县政协十二届十八次常委会上,全体常委和部分委员对水务局工作进行了民主测评。其中工作作风满意率为89%,基本满意率为11%;工作效率满意率为85%,基本满意率为15%;服务质量满意率为82%,基本满意率为18%;队伍建设满意率为84%,基本满意率为16%。总体满意率为85%,综合评议意见为满意。

三、存在问题

(一)水源严重不足。一是自产径流利用不足。因无自成流域的河川和蓄水工程,地表径流大多顺河(沟)流走或下渗蒸发,可利用率仅5%;二是过境客水流量逐年减少。因

上游蓄水工程的增多,洛河流量逐年锐减,特别是白水河、大峪河等边界过境河流几乎断流;三是地下水开采难度大,水质不佳。作为我县人畜饮水重要水源的“380岩溶水”埋藏较深,开采成本较大。部分地下水含盐、含氟严重超标,既不宜饮用,又不能灌溉。由于以上原因,龙阳、下寨、石羊、韩河四个抽水站和洛河沿岸的小抽水站普遍面临水源不足难题,春季用水十分紧张,夏季用水更加困难。

(二)设施不够完善。由于我县水利工程大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运行40余年,机电设备老化,完好率仅占30%—45%,渠道工程年久失修,水利设施损坏率已达50%以上,全县灌区田间配套完成率不足30%,水从地头过却没法浇的“水中旱”现象比较突出。另外,卤泊滩区2003年以后水位上升,加之排水治碱工程淤堵严重,排水不畅,土壤返碱严重,农作物不同程度受灾,部分良田甚至无法耕作,汛期安全隐患较大。

(三)管理相对滞后。一是管理体制尚未理顺。部分水利工程的修建和维护存在“两张皮”现象,其权属、责任和利益划分不清,投资与收益分离,管理较为落后,水利设施日常维护严重缺位;二是职工待遇问题突出。水利系统下属单位大多是事业编制、企业管理性质。近年来经营效益不理想,职工收入差距过大,影响了工作积极性;三是规划管理不到位。目前,我县尚未制定出长远的水利整体规划,加之“一龙管水,多龙治水”的体制,使水利建设资金多头分散

管理,不能集中使用,在建设过程中各行其事,出现了重复建设和不符合县情的水利工程。

(四)节水措施不力。一是衬砌到田间地头的水泥渠很少,多以土渠为主,渗漏较为严重;二是灌溉方式落后,仍以大水漫灌为主,水资源浪费现象较为普遍;三是受资金因素影响,节水灌溉技术推广较慢,成效不佳,形成水资源比较匮乏但又浪费严重的不良局面。【关于县农田水利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四、几点建议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发展水利事业不仅是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更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的一号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水利的战略地位。4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又强调:“水利的重要性远远超出农业领域,还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我县作为水资源短缺的农业大县,更应站在发展战略的高度,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扎实推进水利工作。通过加大投入力度,强化管理措施,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灌溉效益和用水效率,为富民强县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科学规划。建议县委、政府尽快召开相关会议,专题研究我县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工作,出台《关于加快蒲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意见》,精心组织相关专家等在全县范

围内进行扎实深入调研,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尽早制定出符合县情的中长期规划,进一步规范指导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我县农田水利建设科学发展。【关于县农田水利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二)保障水源。随着农业、工业的迅速发展,水资源匮乏造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为了保障用水,一要保护地下水。继续严格控制机井数量,确保“380岩溶水”水源安全;二要补充灌溉水。尽快实施“二期抽黄”补水项目。长远看,该项目是龙阳、下寨及其它灌区最佳也是唯一的补给方案。目前,此方案已经上报,有关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协调,尽快解决我县的水源短缺问题;三要蓄好“天上水”。鼓励五陵路以北等严重缺水地区的群众修建水窖,并以相关项目为带动,积极建设一批规模大、质量高的蓄水池或水库等水利工程,进一步提高雨水的利用率,有效缓解水资源短缺矛盾。

(三)完善设施。一要加大投入力度。要在落实县级配套资金的基础上,牢牢把握好我省“水利建设年”这一难得机遇,全力以赴跑项目、争资金,并通过政策扶持、信贷支持、强化宣传等措施和独资、合资、股份合作等形式,建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多元化投资机制,有效破解资金不足难题;二要整合相关资金。采取资金分部门按原渠道管理,相关项目按照水利总体规划进行建设的方法,将农业综合开发、水利、国债、扶贫和以工代赈等用于水利建设的资金捆绑使用,力争“聚散钱,办大事”;三要加快工程进度。在

第二篇:《关于我县水利工程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我县水利工程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张梦楼

8月初,县政协组成专题调查组,就全县水利工程建设情况,深入南寨、张家塬、柿沟3个镇和水利系统各单位,实地考察了全县6大重点水利工程和10个骨干水利项目建设进展情况,走访镇村干部、产业大户、政协委员和水利工作者百余人,召开座谈交流会6场次,广泛听取基层意见建议,深入调查研究,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十一五”全县水利工程建设成果丰硕

“十一五”期间,全县水利事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发展大局,坚持“民生为本、项目带动、科学兴水、人水和谐”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工程建设,全力提升发展水平,全县实现水利中省投资2.5亿元,建成了150多个民生型、资源型、生态型水利工程,为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利保障。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农田基本建设先进县”,2010年荣获省“水利振兴杯”奖,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等七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1、农村供水经验全省推广。相继投入5782万元,建成张家塬、水沟2处大型集中供水工程,55处山区单村供水工程,使全县75%的村实现水厂集中供水,解决了8.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在全省率先建成城乡饮水信息化、自动化视频监控系统,被称作“千阳模式”的“板块式建设、一体化推进”的农村集中供水工作经验全省推广。

2、水库除险加固快速推进。全县14座小型水库全部年久失修,带病运行,水利部门主动出击,抓鉴定、搞规划、做设计、争投资,相继完成了郝家坡、大

沟、桐花庄、东河沟、夜叉木、皂桷树沟6座病库除险加固工程,平均每年实现1座病险水库加固脱险,成为千阳水利工程建设史上的里程碑。

3、灌溉渠系配套大幅跃升。积极争取千丰渠枢纽改造、跃进渠灌区、大沟灌区改造和末级渠系改造项目,累计投资2357万元,改造渠道150公里,新修渠道130公里,修建渠系配套建筑736座,全县五大重点灌区改造相继完成,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4.11万亩,使往日旱田重现生机,农业生产效益大幅提升。

4、河道综合治理成效显著。投资5600万元,实施了城区千河护岸、千河堤防和冯坊河堤坝治理工程,建成城防工程8公里,农防工程15公里,有效保护耕地2.5万亩,人口3.53万人,成功抵御了2010年千河流域50年未遇的暴雨洪水灾害。坚持生态治水方略,完成了千河、东河沟、西河沟综合治理,栽植水保林300多万株,建起污水处理厂和千河橡胶坝,精心呵护宝鸡“大水缸”,实现了城在林中、水在城中的丽水园林城市景观。

5、基本农田建设实现大跨越。始终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一项重大举措,积极实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发梯田建设、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累计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兴修和改造基本农田5万多亩,治理水土流失100平方公里。【关于县农田水利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6、后扶项目惠及库区移民。从2006年起,11412名冯家山库区移民每人每年享有后扶补贴资金600元。同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资1700多万元,建成移民扶持项目38处,进一步改善了库区周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确保移民安居乐业。

二、“十二五”水利工程建设面临新的挑战

回顾“十一五”,全县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数量逐年增加,投资规模快速扩大,建设水平不断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突显,但与全县加快转型突破促进快速发展的需要和城乡群众对水利服务的期盼相比,我县水利工程建设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

1、设施老化失修,水源调蓄能力不足。随着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水的供需矛盾日趋突出,特别是现代农业对水的需求更加迫切。全县现有蓄水工程大多是五六十年代修建,设计标准低,淤积严重,病险问题依然困扰个别水库储水量。水利设施的更新改造进程远远跟不上经济发展需求,部分灌溉用电、泵、渠设施老化严重,灌溉作用发挥不充分。目前,全县仍有8座病险水库,占水库总数的55%,45座抽水泵站85%因设施老化而停用,5个万亩以上灌区的灌溉能力都达不到设计标准,222眼机井75%不能使用。

2、资金投入单一,制约工程建设进度。近年来,向上争取水利工程项目越来越多,投资规模越来越大,需要市县配套的资金份额也大幅增加。但水利、农业、农发、环保等行业多头治水的投资局面,基层很难把有限资金整合起来办大事,不能最大化发挥投资效益;加之群众对自筹自办水利的认识不到位,“一事一议”实施难度大,群众筹资筹劳投资水利建设出现断档,其它社会资金又不愿进入,使水利投入全部依靠政府财力支撑。目前,有限的地方配套资金,已影响到某些大项目的争取和部分工程建设进程。

3、管护措施不力,灌区功能衰减严重。我县农村水利设施普遍存在重用轻管的问题。目前,大型水利工程全由县管,维修管护基本能落实到位。但水利工程的末级渠系网管进村下地后,管理权责出现县管管不到,镇管没精力,村管没能力的局面;加之部分水利设施年久失修,一些村组的小型抽水站已瘫痪多年,灌溉作用发挥不充分,群众对设施的爱护程度降低,人为损坏也无人追究,出现

自生自灭的状况。部分设施输水能力退化,抗旱能力大幅下降,有效灌溉面积逐年衰减。目前,全县设施灌溉面积10.65万亩,而实灌面积不足3.5万亩。

4、专业人才匮乏,服务队伍建设滞后。随着“大水利”建设时代的到来,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逐年增加,水源保护、水政执法业务量不断增多,但全县水利系统经营管理人才较少,专业技术人才紧缺,辅助人员富余,年龄“青黄不接”。全系统213名在岗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54人、仅占25.4%,高级职称仅2人,高中以下学历的占37.5%,基层站所50岁以上的占72.7%,在规划设计、项目监管、水资源管理等方面专业人才紧缺的矛盾尤为突出,各镇没有专业技术人员,无法对农村水利设施建设进行及时有效的技术指导和服务。

三、新形势,新目标,加快水利工程建设任重道远

展望未来,目标宏伟,责任重大,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省市水利工作会议精神为我县水利事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此,调查组建议:

1、全面把握县情水情,抢抓历史发展机遇。我县地处渭北旱塬丘陵沟壑区,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供需矛盾突出,旱涝灾害频发,农田水利建设滞后,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产靠天吃饭,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全县农业发展、农村经济转型及农民增收步伐。“十二五”时期,是深化水利改革、实现水利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我县水利工程建设迎来了诸多加快发展的大好机遇。一是中央十分重视水利建设,强调要把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全面系统部署了水利改革发展工作,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决定10年全社会投资4万亿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二是省市确定的“十二五”战略目标都以供水安全和防洪保安为基本条件,渭河流域综合治理已成为各级水利建设的重点,关天经济规划也确定了一批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水利工程项目。三是经过多年发展,全县水利工程建设有了一定基础,今年我县又被省上确定为小型农田水利重

点县。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和因素,抢抓改革发展新机遇,实现工程建设新突破,兴水促农、治水兴县。

2、加强防洪工程建设,提高整体抗灾能力。防洪保安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于泰山,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一要大力开展防洪保安建设。针对全县洪涝灾害频发的特点,抓住国家治理中小河流的投资机遇,争取项目,兴修堤防,清淤疏浚,不断加强千河治理和县城防洪体系建设,抓好冯坊河综合治理工程,逐步推进对草碧河、涧口河、高崖河等中小河流的综合治理,将县城防洪标准提高到30年一遇,农村防洪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二要加快病库除险加固步伐。在巩固好郝家坡等6座水库加固成果的同时,积极推进柳家塬、宝丰等8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进程,到2015年消除病险水库,恢复防洪抗旱库容,使水库防洪标准提高到100年一遇,全面提高水资源调节能力。三要认真做好防汛抗灾工作。高度重视雨情、汛情、气象信息的传达报送,总结防汛抗灾工作经验,加大对崔家头、草碧等地质灾害点的监测力度,完善防汛抢险应急预案,建立县镇村三级应急抢险工作体系,夯实各方责任,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突出水源工程建设,确保城乡用水安全。我县水资源相对贫乏,按农田面积计算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十六分之一,因此,抓好水源工程建设尤为重要。一要着力建设骨干水源工程。争取省市支持,尽快立项建设冯坊河水库、水沟水库等骨干水源工程,新增蓄水能力2867万m3。着手建设一批分布合理、实际实用的涝池、塘坝、泵井(站)等小型水利工程,不断提高水资源调蓄水平和供水保障能力,着力解决川道及北部旱塬16万亩耕地灌溉问题。二要大力引导“五小”水利工程建设。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引导农户、农民合作社、村组积极建设“五小”水利项目,打通区域间“库、塘、窖、井”渠网互通链接,形成功能互补,水源互通,利益共享的供水机制,走出一条“散水集用、小水大用、丰水枯用、水源共用”的山区集雨节灌新路子。三要坚决确保城乡供水安全。继续实

第三篇:《政协关于全县农田水利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政协关于全县农田水利建设情况 调研报告

为准确把握当前我县农田水利建设形势,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促进全县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稳步推进我县农业发展良好势头,县政协于2013年4月底组织部分政协委员深入新靖镇、禄峒乡、南坡乡、果乐乡等乡镇,实地察看部分农田水利建设工程,走访部分农户,组织召开4次座谈会,对我县农田水利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现状

近几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的有关指示精神,加强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领导,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扶持,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强化水利设施的使用和维护管理工作,组织引导农民建立农村用水者协会,确保了农田水利设施效益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县农业生产条件和生产环境,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目前,全县耕地面积50.30万亩,其中水田25.05万亩,旱地25.25万亩,农田水利设施有效灌溉面积21.3万亩。然而,现状综合渠系水利用系数为0.608,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35,比全区平均系数低7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系数低20个百分点。全县农田水利建设基本

情况如下表: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和农田水利建设投资的不断加大,我县农田水利建设面貌发生了较大改观,但与我县农业产业发展相比,基础设施还十分薄弱,农田水利的支撑作用和保障能力仍然显为不足,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基础设施老化损毁严重。我县现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工程除了烟水配套项目和小部分新建工程外,大多建成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许多山塘水库和水渠的建设均没有使用新型的水泥、砖头等建筑材料,不少工程已超过规定的使用年限,加上后期缺乏必要的维修和护理,大部分水渠都塌垮和渗漏,无法达到基本的灌溉目的,致使一些灌区内的良田也成了“望天田”,如遇上干旱,也无法利用水利条件加以缓解旱情,造成粮食减产或迫使群众改种其他农作物。如禄峒乡耀峨村附近的水利修建于上世纪70年代,因没有后续的管理,整条渠系淤积严重,失去了灌溉和排涝的作用。南坡乡果仙村水利也是修建年限久远,附属设施损毁严重,已不能正常使用,影响了农田灌溉和抗旱。近年来,因气候异常,旱灾频发,县内部分农户自行购买了小型水泵等设备,一遇到旱情或在水利条件不允许的情况,自行用于抽水,这既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还带来严重安全隐患,如前几年禄

第四篇:《政协关于全县农田水利建设情况调研报告》【关于县农田水利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政协关于全县农田水利建设情况 调研报告

为准确把握当前我县农田水利建设形势,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促进全县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稳步推进我县农业发展良好势头,县政协于2013年4月底组织部分政协委员深入新靖镇、禄峒乡、南坡乡、果乐乡等乡镇,实地察看部分农田水利建设工程,走访部分农户,组织召开4次座谈会,对我县农田水利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关于县农田水利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县农田水利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基本现状

近几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的有关指示精神,加强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领导,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扶持,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强化水利设施的使用和维护管理工作,组织引导农民建立农村用水者协会,确保了农田水利设施效益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县农业生产条件和生产环境,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目前,全县耕地面积50.30万亩,其中水田25.05万亩,旱地25.25万亩,农田水利设施有效灌溉面积21.3万亩。然而,现状综合渠系水利用系数为0.608,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35,比全区平均系数低7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系数低20个百分点。全县农田水利建设基本最新精品推荐

情况如下表: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和农田水利建设投资的不断加大,我县农田水利建设面貌发生了较大改观,但与我县农业产业发展相比,基础设施还十分薄弱,农田水利的支撑作用和保障能力仍然显为不足,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基础设施老化损毁严重。我县现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工程除了烟水配套项目和小部分新建工程外,大多建成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许多山塘水库和水渠的建设均没有使用新型的水泥、砖头等建筑材料,不少工程已超过规定的使用年限,加上后期缺乏必要的维修和护理,大部分水渠都塌垮和渗漏,无法达到基本的灌溉目的,致使一些灌区内的良田也成了“望天田”,如遇上干旱,也无法利用水利条件加以缓解旱情,造成粮食减产或迫使群众改种其他农作物。如禄峒乡耀峨村附近的水利修建于上世纪70年代,因没有后续的管理,整条渠系淤积严重,失去了灌溉和排涝的作用。南坡乡果仙村水利也是修建年限久远,附属设施损毁严重,已不能正常使用,影响了农田灌溉和抗旱。近年来,因气候异常,旱灾频发,县内部分农户自行购买了小型水泵等设备,一遇到旱情或在水利条件不允许的情况,自行用于抽水,这既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还带来严重安全隐患,如前几年禄最新精品推荐

第五篇:《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情况调研报告》

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情况调研报告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数量多、分布广,在抗御水旱灾害、发展粮食生产、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长期以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一直处于弱势。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旧的政策体系被打破,新的政策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使得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面临更多困难和矛盾。近年来,四川省各地围绕建立新的农田水利政策体系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近日,我们到四川省仪陇县、大英县、乐至县、游仙区等地进行调查,实地察看了部分已、正和未改造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走访了部分农民用水户协会和农户,先后召开4次座谈会,同10余个县市区水利局的同志进行了座谈交流。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四川南充等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有益做法

四川省山区丘陵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90%,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数量占全省水利工程总数的99.6%,控制灌溉面积占全省有效灌溉面积的52.3%,小型灌区生产的粮食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40%,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对于确保四川粮食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四川省各级高度重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尤其2005年以来,他们结合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专项资金项目的实施,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有益做法,在全国具有学习和借鉴作用。

(一)“竞争立项,招标建设,以奖代补”的南充模式。近年来,南充市各地积极探索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有效办法,逐步形成了“竞争立项,招标建设,以奖代补”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组织方式。这种组织方式以“竞争立项” 核心,将竞争机制引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让群众全过程参与,谁的积极性高就先支持谁。如:高坪区坚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两不修”:群众不同意不支持的不修、群众不参与的不修,并实行了定工程质量标准、定工程补助标准、将政府补助资金直接补助到工程的“两定一补”措施;顺庆区坚持效益优先原则,在竞争立项中,对群众积极性高的项目优先支持、用水户协会健全的村优先支持。这些措施,较好地解决了“一事一议”中存在的“事难议、议难成、成难办”的问题,有力地推动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目前,南充市利用这种组织方式已建成小型农田水利示范村14个。在这些示范村的带动下,自去年以来,全市已投入资金4634万元、工日617.3万个,整治病险水库37座,新修山平塘79口、石河堰67处、渠道42.8公里,渠道防渗76.2公里,新增蓄水能力172.5万方,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16万亩。由于干的都是群众愿意干的工程,且做到了公开、公正、透明,群众全过程参与,所有工程都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达到了建一处成一处,群众十分满意。

(二)“群众点菜,政府买单”的遂宁模式。“群众点菜,政府买单”是遂宁市大英县、船山区等地结合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专项资金试点项目和新农村示范区建设,探索形成的一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组织方式。其做法是:小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由广大村民提出,通过村、组向乡镇提出建设申请,乡镇经过筛选汇总后再上报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再根据规划和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实施该项目。如果同意实施,水行政主管部门将委派专业技术人员到建设地点进行调研勘测,确定建设方案并核定工程量,由乡镇或村组织实施。工程竣工后,先由乡镇进行初步验收,最后再由县(市、区)水利和财政部门进行综合验收。对通过验收的项目给予财政补助,补助标准为工程项目实际建设材料费、技工工资总和的40-50%。2005年,大英县利用“群众点菜,政府买单”的组织方式,把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试点项目选在人民渠灌区通仙乡和蓬莱镇的普陀村、洋溪村、登荣村、北斗村、高桐村、余粮村,共维修和新建渠道30.3公里、山平塘7口、小型建筑物25处;完成工程总投资400万元,其中:中央补助60万元、省级财政补助100万元、县级财政补助40万元,捆绑使用水保、农开发资金100万元,项目区群众投劳投资100万元;新增蓄水0.8万方,新增改善灌溉面积1.07万亩,同时解决了1200人、1360头牲畜的饮用水问题,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船山区利用这种组织方式,已基本完

成区委、区政府下达的唐家三坝新农村示范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群众点菜,政府买单”这种组织方式,既充分体现了群众意愿,又保证了工程方案的可行性和科学性,节约了资金。同时,财政补助政策也得到了很好落实,激发了基础和群众参与水利建设的积极性。

遂宁等地在小型农田水利“民办公助”项目实施中,还针对农村青壮劳力外出务工、劳动力难以组织的实际,采取了适当延长工程建设时限、请亲戚朋友帮忙“工换工”、以资折劳等措施,较好解决了劳动力不足问题。

(三)“四方合作”的资阳模式。水利“四方合作”机制是资阳市部分地区借鉴畜牧业“六方合作”机制的成功经验,针对小型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短缺、管理薄弱的现状提出,在实践中探索形成的一种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组织方式。其基本运作模式是:以市农业担保公司为纽带,担保公司为村、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协会或农民用水户协会担保,到金融机构贷款,协会利用信贷资金整治、改造小微型水利工程,再将整治改造后的工程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选择经营业主,用经营承包费偿还贷款,不足部分利用各级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专项资金加以补助。水利“四方合作”是农民用水户协会或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协会、担保公司、金融机构、工程承包经营者四方的合作,是各利益主体在政策的引导下,以诚信为基础、协会为平台、利益为纽带形成的四方共赢机制,是集金融支持、政策保障、合同承包、风险防范为一体的系统工程。这种新的机制既解决了长期制约小微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维修资金短缺的“瓶颈”问题,又同时解决了管理主体缺位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较好解决了以往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中,普遍存在的“一卖了之”“承包租赁费一花了之”的问题。目前,资阳市燕山区已运用这种新的机制改造山平塘近10口,均取得了较好效果。资阳市水利局拟在进一步完善的基础上,在全市推广。

(四)“以用水户协会为载体,一事一议”的绵阳模式。绵阳市是探索末级渠系建设管理方式,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比较早的地区之一。目前,全市已建成各类农民用水户协会890个,由协会管理的灌区面积达65万亩,占全市灌溉面积的20%。绵阳市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充分发挥用水户协会作为村民开展“一事一议”的载体作用,积极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投工投劳,有力地促进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去年以来,绵阳市各用水户协会有的在政府财政补助资金的带动下,有的不等不靠,自发建设,先后完成了一大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梓潼县卧龙镇五一农渠用水户协会充分发挥其核心作用,在遭受严重旱灾后,通过协会代表大会“一事一议”,人均投工5个、亩平集资50元,对管辖的部分农、毛渠进行节水改造。在市、县武引灌区管理单位的支持下,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完成农、毛渠节水改造9.6公里,兴建计量管理设施5处。游仙区魏城镇农民用水户协会按照群管自治组织原则,由协会牵头,“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自2004年以来,全镇共开挖农、毛渠35条115.2公里,硬化农渠36.2公里。都江堰人民渠二处灌区的涪城区金峰、新皂两个农民用水户协会发动群众投工3万多个、集资140余万元,配套建设末级渠系35公里,建设防渗渠24公里,改建闸口98处,新建测流点127个。去年以来,涪城区通过农民用水户协会开展“一事一议”,筹集资金576万余元,维修小型水库3座,整治塘堰189口,新修渠道130.8公里,维修渠道81.5公里。

(五)“建立流域管理站,归口管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乐至模式。乐至县认真贯彻国务院《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积极探索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方式,走出了一条以流域为单元,以中型和重点小(一)水库为依托,建立流域管理站,归口管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重点是小型水库及灌区)的成功路子。乐至县的做法是:县水利局成立乐至县中小型水库联合管理站,归口管理全县所有104座中小型水库。根据水库单位的功能划分与承担的任务,除蟠龙河等3座中型水库单独设管理站外,其余101座小型水库以流域片区或灌区为单位,依托重点小(一)型水库现有基础设施,设立12个小型水库联合管理站,分片管理辖区内小型水利工程及灌区。新设立的小型水库联合管理站,确定为准公益性事业单位,定编100人。其中3座中型水库定编24人,12个小型水库联合管理站定编76人,每个管理站人员视任务不等。管理站实行财政定额补助和收支两条线的财政管理办法。县财政按中型水库每人每年5000元、小型水库联合管理站每

人每年8000元给予定额补助。水管单位所有收入统一缴入县财政专户,除8%留作财政管理经费外,其余资金支出由县水利局、水库管理总站按照保工资、保安全、保运行的原则和顺序提出方案,经县政府批准后实施,接受财政、审计、监察部门监督。水库管理人员养老保险,参照同类事业单位保险划转办法,由机关事业管理局划转进入社会养老保险局保险。这种管理方式,一是理顺了管理体制,解决了过去分级管理,互相推诿扯皮的问题。二是强化了管理职能,解决了过去职责不明、管理松懈或脱节问题。三是明确了管理性质。四是落实了管理经费,保证水利工程的日常养护,解决了管理人员的后顾之忧。五是强化了管理单位的内部管理。现有职工实行竞争上岗、全员聘任制、双向选择,增强了他们的危机感和责任感。

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川南充、遂宁、资阳、绵阳等地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暴露出一些矛盾和问题。

(一)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不足,工程老化失修严重,季节性、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四川省连续两年的干旱,暴露出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中的许多问题。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季节性、工程性缺水在四川一些地方表现的相当突出。如南充市的仪陇县,地处四川盆地东北部干旱走廊,多年平均降雨量达1025毫米,但8、9、10三个月降雨量占了全年的60%,而需水高峰的4、5月份,降雨只占全年的18%;截止2006年底,全县有各类水利工程9573多处,其中小微型水利设施9457处,总蓄水能力不足1亿立方米,仅占年平均径流量的4.2%,大量径流白白流走。由于水利工程数量不足,拦蓄能力较弱,全县有效灌溉面积仅有38万亩、保灌面积20万亩,分别占总耕地面积的30%、20%。现有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大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相当部分是边规划、边设计、边建设的“三边”工程,至今已运行四、五十年,先天不足加之后天维修配套没有跟上,致使工程老化、退化、失修严重,效益衰减。据遂宁、资阳等地反映的情况,目前小型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在0.3∽0.4之间,水的有效利用率不足40%。资阳市乐至县龙开坼水库具有典型性。该水库1971年建成,总库容320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2300亩,原配套渠道42公里,其中自流31公里,提灌11公里,实现灌溉面积2300亩。而现在灌区的现状是:至今能通水的自流渠道仅剩放水洞以外1公里,能通水的提灌渠道只有4公里,实灌面积不足500亩,老化退化的程度由此可见一般。

(二)群众投工投劳不足,严重影响着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农村取消“两工”以后,群众出工投劳没有了强制性约束,再加上农业比较效益逐步下降,农村劳力外出经商务工的较为普遍。据遂宁市船山区反映,有的村外出打工的男女青壮劳力几乎达到了百分之百,连办丧事出殡也难以找到青壮劳力。多数村外出打工的人数占到劳力总数的三分之二,留守在家的少数青壮劳力也大都有自己的经营项目,真正务农的微乎其微。由于农村人员大量外出,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在四川一些地方尤其是经济落后的山丘地区成了一句空话。很多地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处于停滞状态,原有工程也因得不到及时维修,损毁严重。

(三)因产权制度改革不规范带来的问题开始显现,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造成不同程度影响。调查中发现,一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实行租赁、承包、拍卖后,由于合同规定事项不周全、缺乏对经营业主必要的限制性措施,操作程序不规范,有的一卖了之,收了钱就不管工程管的好坏;有的业主只注重经营管理,不重视工程管理;有的业主不履行合同义务甚至违约,弃置不管;还有的工程运用不合理,造成了水质污染,引起了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如南充市仪陇县就有两座小一型水库因承包合同没有规定业主不能从事肥水养鱼而进行肥水养鱼,造成水库水质污染,激起了当地群众的强烈不满,政府不得不花大价钱赎回。遂宁、资阳、绵阳等地也反映,有的经营业主只顾养鱼,不管放水浇地;有的把水库当成自己的,越是干旱需水越不放水,背离了改革的宗旨,对此群众意见很大,甚至引起上访。

(四)基层水利管理单位自身能力建设薄弱,急需加强。由于乡镇机构改革,乡镇水利站并入了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多数过去由乡镇水利站管理的小型水库灌区,现如今只有一、两名同志负责水利工作,且业务不固定,很难管理面广量大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原来雇用的临时管理人员因工资无着落,大都回家,有相当部分小型水利工程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

三、几点启示和建议

四川南充、遂宁、资阳、绵阳等地在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管理方面,特别是在实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专项资金项目中的一些做法,给今后工作以启示。①要精心选择项目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专项资金试点项目,要选择群众要求迫切、积极性高的村。工程要与群众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且急需要改造或建设。只有这样,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才最高。②所选项目区基层班子的事业心和战斗力要强。乡镇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村两委班子要团结谋事、有较高的群众威信,能够团结号召群众办成事。四川各地的情况表明,凡是项目实施比较好的,都是基层领导班子战斗力较强的。③要因地制宜,科学选定建设方案。所选工程建设方案既能省钱,又要管用。④要严格项目建设管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试点项目,虽然投资小、规模小,但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搞不好会挫伤群众的积极性。要加强项目管理,积极推行主体工程投标制、材料设备集中采购制、资金报账制等有效管理措施。⑤要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⑥要做好与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水保资金等各项支农资金的整合,发挥规模整体效益。

为进一步推动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管理,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进一步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投入力度。造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严重的主要原因是投入不足。就四川省讲,2005年全省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是3501.4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540万元,省级财政投入880万元,市级财政投入160万元,县及县以下财政投入509.31万元,群众集资与投劳折资1421.14万元。这些资金如果平均分配到184个县市区,一个县市区还不足20万元; 如果平均分到每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或小型水库灌区,还不足60元和8000元(截止2005年底,四川省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627792处,其中小型水库灌区4856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样,都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搞不好不仅会影响新农村建设的进程,而且还会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从目前情况看,政府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仍然远远大于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重城市轻农村的现象依然存在。各级政府必须把包括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内的农村基础设施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加大投入。对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来讲,当务之急是在稳定提高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以及人饮安全资金的同时,尽快扩大中央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专项资金规模,以引导和带动地方各级财政和受益农户的投入,加快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步伐。

2、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农村水利改革。一是要针对目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广泛吸收地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尽快制定一个全国性的指导意见,以推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健康深入发展。二是要以构建和完善农民用水户协会内部管理机制为重点,以行政区域或水利工程为单元,通过对基层水利队伍的改组、改造、改革和完善,推动农民用水户协会的不断建立和发展,加快大中小型灌区管理体制改革步伐。三是不断深化农村水利改革。当前,农村出现了劳动力大量外出打工、水利工程占地农民要求补偿、群众要求水利政务公开等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我们加强政策研究和制度建设,通过不断深化农村水利改革,培养典型,示范带动,逐步解决农村水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

3、加强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自身能力建设。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自身能力建设是农村水利工作的重要内容。今后的农村水利建设要改变过去只注重工程建设而忽视自身建设的做法,工程建设与基层水管单位自身能力建设要同时审批、同时建设、同时验收。要进一步调整农村水利资金支出结构,允许部分资

金用于包括管理手段、信息网络、办公条件等在内的管理单位自身能力建设,以不断提高基层水管单位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4、加快农田水利立法,从根本上改变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管理薄弱问题。目前,涉水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少,但针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还没有。尽快制定出台一部关于农田水利方面的法规条例,通过健全法律制度,明确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广大群众的责任,建立保障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的投入机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依法建设、管理和使用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已成为当务之急。

第六篇:《关于我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调研报告》

根据市水利局关于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调研活动的通知,为了解我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情况,我局组织有关人员对目前河东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状进行调查摸底,并组织召开乡镇领导和村民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听取了各乡镇、办事处几年来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情况介绍。通过调查,基本掌握了我区农田水利建设情况,也发现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现将这次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发展态势良好

(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水务部门组织实施得力。

区委、区政府一贯重视农田水利建设工作。2015年区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切实搞好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全区水利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及目标措施。并把农田水利建设工作作为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大事列入议事日程,以目标责任书的形式落实到了各部门、各乡镇。正是由于组织保障体系健全,实施科学得力,我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才有了今天的良好局面。

(二)广大农民对农田水利建设热情高,投资呈多元化趋势。

根据统计,去年我区共投入水利工程建设资金15310万元,其中市财政投资3100万元,县乡投资4453万元,社会企业投资2963万元,群众投资4793万元。共完成各类工程11026项。开挖、清淤、整修各类灌排渠道6276条、长601.4公里。新修硬化渠道、地埋管道1488公里。新修桥、涵、闸等各类建筑物2920座。完成土方2629万立方米。石方30.5万立方米,砼和钢筋砼10.3万立方米。

(三)项目建设质量好,成效明显。

目前全区已建成万亩以上灌区2处,配机电井7万余眼,发展有效灌溉面积499万亩,占耕地面积的88%;建成旱涝保收田面积42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6%,实现了农业人口人均一亩旱涝保收田。

(四)大胆实践,在工程建设和管理上探索了一些新路子。

1、充分利用“一事一议”政策,组织和引导群众自行参与水利建设。通过“一事一议”方式,使广大群众全过程参与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减少了干群矛盾的发生,增强了群众干好水利工程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关于我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调研报告】关于我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调研报告。同时也解决了工程匹配资金不足和群众投资投劳问题。

2、改变传统作业方法,大力推广机械化施工。2015年水利工程共出动各类机械计8.7万台班。不但提高了工效、减少了投资,而且工程质量得到了保证,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3、改革灌区管理办法,按照用水商品化的要求,对灌区机构、产权、水费、工程维修养护等体制做了大胆改革。探索以渠系为主成立用水协会。灌区小型渠道交给协会管理,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民主管理,水务公开。解决了以往管理难、水费征收难、用水纠纷多等问题。

二、当前我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我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成效明显,发展趋势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水利工程现状不容乐观。

1、防洪除涝标准较低。作为我区骨干防洪除涝河道汤河,防洪标准不足20年一遇,部分防洪标准仅为10年一遇,多数排灌渠道严重淤塞,蓄滞洪区安全设施匮乏。

2、工程年久失修,功能退化。目前,许多农田水利工程已运行了二、三十年,由于没能及时维修改造,以致工程老化严重,效益衰减。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损毁严重,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效益,已成为当前农田水利工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3、节水技术推广滞后。如喷灌、滴灌、渠道防渗、管道灌溉等先进灌溉技术控制面积很小,造成水资源浪费严重。

(二)工程投资投劳面临新问题。

多年来,骨干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主要靠政府投资和受益区农民的投工投劳。【关于我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调研报告】文章关于我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调研报告出自

(三)重建设轻管理现象普遍存在。

1、水利工程管理方式粗放。责、权、利不明确,理论上“人人有份”,实际上“人人无责”,形成工程所有者管不了、使用者又不管的局面,造成工程老化、失修,效益降低。如农业综合开发水利工程项目建成后,部分基层干部和群众仍把渠道管护和设备维护的责任压在政府身上,出现了工程建好后无人管理,使用周期缩短等现象。

2、水利管理服务体系不顺。这方面乡镇水利站表现特别突出,尤其在地方机构改革后,乡镇水利站处于水利部门管不了、乡镇政府无力管,无所作为、无力而为的尴尬局面。

3、 水利设施的数量、布局的科学化有待进一步加强。近几年来想方设法争取和筹集资金打井建站,充分利用各种水源抗旱补灌。这些工程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部分地区由于抗旱时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在满足了部分农田灌溉的同时却使地下水位严重下降。

三、我们的几点建议

针对新形势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出现的困

难和问题,经过认真的研究和探讨,提出如下建议:

(一)应进一步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宣传力度。一是宣传水资源观念,增强农民的水忧患意识,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改变旧的用水观念,节约用水,科学用水,积极主动地配合政府有关部门研究和解决好水利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二是宣传减轻农民负担与农民自愿投工投劳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政策界限,在切实加强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的前提下,本着自愿互利、注重实效、控制标准、严格规范的原则,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工投劳。三是大力宣传《水法》,努力做到依法用水,依法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统一管理,防治水污染,加强监测,保证管好水、用好水。

(二)应进一步加强项目区建设。一是各级政府要想尽一切办法,动员各方力量积极争取项目,不断扩大农田水利项目区建设,增加高质量农田水利工程的覆盖面积。二是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要尽职尽责,实行项目责任制,严把质量关,切实把工程做成“民心工程”。三是要加强项目区的管理。政府应进一步明确该项目归谁所有、由谁管理、怎样维护等问题。可通过委托管理、承包、拍卖或股份合作等方式,在管理上探索出新路子,克服重建轻管的观念,使其充分发挥效益。

(三)政府应明确规定新形势下各级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责任和义务。如干、支、斗、农渠分别应有谁建设、谁管理、谁使用,力争把这项事关农村稳定、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减轻农民负担的工作推向深入。

(四)本着自愿原则,积极组建农民用水协会。【关于我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调研报告】各类报告http://

第七篇:《关于县水利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为进一步推进我县水利工作,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步伐,县人大常委会决定专题审议水利工作。根据工作安排,今年7月至8月,县人大常委会农资环保工委对此进行了专题调研,先后听取了县水利局、农业局、林业局等相关部门的工作汇报,深入到下各、皤滩、安岭、广度、横溪、白塔、福应等乡镇(街道)进行走访座谈,并实地考察了永安水务集团、西岙和里林水库,在听取各方意见和详细调研的基础上,对我县目前水利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水法律法规和有关水利方针政策,在抓好水利工程建设、实施城乡改水和水环境整治、加强水行政执法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先后被列为全国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试点县、第二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基层防汛体系建设得到省政府领导的批示肯定。

(一)农田水利设施条件有了提高。始终坚持水利设施先行原则,率先在全省实施“一事一议”村务大事民决制度,调动农民投工投劳兴修水利设施的积极性,成为全省10个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县之一。积极整合各类支农资金,重点投入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截止目前,已累计完成小型农田水利投资4400万元,综合整治山塘35座,新建喷灌面积3140亩,渠道衬砌120公里,修建堰坝9处,改善灌溉面积6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5万亩。

(二)水利防汛抗旱工作扎实开展。一是加强防汛防台设施建设。实施水库保安工程,大力开展水库山塘的除险加固,已完成千库保安工程水库14座,山塘除险加固130座,有效保障了水库安全运行。五年来共新建和加固永安溪及支流防洪堤66.5公里,建设或改造水情、雨情遥测站53处。二是完善防汛组织网络。深入实施“百乡和汛”工程,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基层防汛体系,实现工作上下联动。三是建立健全防汛长效工作机制。创建“一村一预警”的单村防御机制,建立县、乡两级防汛会商系统和全县防汛信息查询平台,编制完善防汛应急预案,提高防洪抗旱和应急反应水平。

(三)城乡饮水和农村水环境明显改善。一是推进城乡饮用水工程建设。20**年率先在全省实施百村饮水工程,其做法作为山区分散供水模式在全省推广。20**年以来,连续7年列为县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较好地缓解了农村群众饮水问题。截止目前,共完成 641个村饮水工程改造,解决农村饮水安全16.1万人,改善农村饮水24.3万人。二是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和供水水质监测。完成了全县水功能区划分,明确饮水水源功能区,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建立水质安全检测制度。三是开展城乡水环境整治。结合新农村建设,加大河道疏浚、清淤整治力度。去年以来,已完成河道清淤、疏浚53公里。大力推进盂溪、北岙坑等河流治理,盂溪一期治理工程已完成,二期工程预计今年底全面完工。

(四)依法治水工作得到加强。一是加强水资源管理。编制了全县水资源综合规划等多项规划,坚持合理开发水资源,推进小水电建设,目前已建有联网水电站63座,总装机容量73680千瓦。实行取水许可审批制度,加强地下水开采管理。开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加强水资源费征收。【关于县水利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关于县水利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二是加强河道采制砂监管。专门制订河道采制砂整治实施意见,开展专项整治。去年以来,关停采制砂场40多家,查处偷采偷挖河道砂石100多起。三是开展水土保持和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五年来共审批水土保持方案51份,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69平方公里。四是加强水行政执法工作。开展河道采砂、河道占用、违法取用地下水等专项执法活动,共立案查处各类违法案件58件。坚持预防为主,加强水事纠纷调解工作,五年来共成功调解各类水事纠纷13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我县水利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我县经济基础薄弱,水利建设历史欠帐较多,造成我县在水利工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水利基础设施仍相对落后。我县除下岸水库外,十三都港、朱溪港等永安溪较大支流及多数小流域尚无控制性水利工程,调洪能力较弱。我县的山塘水库大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老化失修,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病险隐患,安全管理任务较重。同时,还存在着永安溪及其支流的堤防标准普遍不高,城市防洪工程进展缓慢,三桥溪综合治理工作没有及时跟上等问题。

(二)农田水利和城乡供水问题较为突出。一是农田水利设施严重滞后。灌溉渠系配套差,年久失修,渗漏严重,排灌粗放,农业用水利用率不高,农田抗旱涝灾害能力较低,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根本性改变。同时,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工程招投标、管理体制等问题,造成一些新的农田水利建设工程质量不高。二是城乡供水一体化进程缓慢。县城供水水源存在安全隐患,河埠备用水源水质安全难以保障。县城水厂供水设施设备落后,城区部分自来水管网老化,供水能力受到影响;除下各、横溪外,大多数乡镇没有集中供水设施,水质难以保证;农村分散式供水工程设施简易,多数没有净水处理设施,饮水安全隐患严重。三是供水管理体制不顺,管理职能和力量得不到有效整合,供水功能和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

(三)永安溪水生态环境状况堪忧。一是石材开采加工污染严重。沿溪绝大多数石材加工企业没有污水治理设施,直接向永安溪排放高浓度泥浆水、倾倒废料,严重污染水体。20**年县政府曾着手开展整治,但成效不明显,至今已全面反弹。二是河道采制砂引发一系列问题,造成水体污染、水位下降、河床破坏、水利设施受损等。三是工业污染面广量大。部分医化企业存在治污投入不足、排污设施运行不正常、超标排放和偷排、漏排等现象,小型分散的“三废银”等非法冶炼屡禁不止。四是农村农业面源污染普遍。农村生活污水收集较难,生活垃圾收集后难以处置,向河道倾倒垃圾现象仍时有发生。农业投入品监管较难,滥用农药、化肥现象仍然存在。畜禽养殖排泄物无害化治理率不高,直排水体现象仍较为严重。五是滩林湿地资源明显减少。部分重点项目建设、土地整理、石 本文来自高考资源网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fanwen116511/

推荐访问:中牟县农田水利建设 平罗县农田水利建设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