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情况的视察调研报告

来源:各类报告 时间:2016-04-29 11:24:15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各类报告】

第一篇:《关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彬县农牧局 关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各位主任、委员:

根据人大安排,近期,我局组织专门力量对全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采取现场观摩、向有关部门、群众和技术人员询问了解和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进行。通过多方面走访了解,基本掌握了全县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现代农业园区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和主要突破口,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示范、推广,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以及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代农业园区主要分为以下7种类型:新农村家园、农村科技园区、农业旅游园区、农业产业化园区、城市型生态农业园、生态餐厅园区、农产品物流园区。近年来,在彬县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县依托资源优势,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全县已建成以自然、人文景观为依托,集农业观光、休闲、采摘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4个;建成以本地现有资源为依托的循环农业示范园区1个;建成以弘扬彬县人口文化为主的新农村家园1个;

主要涉及6个村,累计投资5259.5万元。还有1个规划100亩的高智能型现代农业科技观光示范园区,正在设计当中。

我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主要特点是:

(一)规划设计合理,突出特色。通过调研,可以看出,为了确保全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质量和标准,各相关单位及时组织专业人员实地调查,反复论证,制订切实可行的规划和工作方案。全县5个现代农业园区亮点纷呈,炭店乡林家堡生态农业观光园,主要体现的是渭北窑洞居住文化、饮食文化、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底店乡侍郎湖休闲农业观光园,主要体现的是内陆淡水湖休闲垂钓、农事体验、山间鸟语花香等乐趣;香庙乡程家川村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充分展示了古豳流传千年的传统民俗风情、文化底蕴、清代古民居建筑群独特风采;润杨休闲农业观光园,是由彬县润杨开发责有限任公司建设的,主要展示的是大棚晋枣高效栽培技术、柿子栽培技术及其系列产品的加工技术等;龙高镇龙马村循环农业示范园,主要以当地苹果树枝为原料制作菌棒,生产优质平菇、香菇、金针菇,废弃的菌棒再循环利用到苹果园中,形成大棚蘑菇循环生产技术,示范推广大棚蘑菇标准化生产技术;太峪乡寺家庄村新农村家园,主要展示我县别墅型新农村建设成果、首家村级人口文化园,在品尝彬县特色小吃的同时,感受彬县村级人口文化的淳朴、厚道,体验彬县传统民俗表演。

(二)以科技为先导,园区基础坚实。以农业科技示范工程为载体,以增强现代农业园区辐射带动功能为目标,全

县先后建立农业科技示范村50个,发展科技示范户1万余户,推广标准化栽培、测土配方施肥、保护性耕作以及沼肥综合利用等农业实用技术,科技对农业贡献份额达到45%。截止2010年底,全县共建成村级农业信息站247个,为农民提供市场和科技信息2964条。同时,县上相继成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32个,会员达到4000人,各合作社累计为会员开展技术培训210期(次),接待外地客商1000人(次),为会员年均创造收入1.2万元,带动了园区主导产业快速发展。

(三)配套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到位。各有关乡镇、部门及时成立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了主管领导、包抓人员,明确了职责,落实了责任,同时,各有关乡镇、部门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县农发办、扶贫办、农行、信用社等单位和部门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为现代农业园区提供相应的建设资金;县农牧局、科技局开展送信息、送技术进村入户活动;县电力、水利、广电网络、交通、电信等部门和单位协助各示范园区搞好水、电、路、电视、电话等基础设施建设。据统计,全县共组织召开各类协调会、现场会30期次,组织验收检查27场(次),开展专场培训20场次,印发宣传资料1.5万份。全县长期在园区进行经营或承包业务的农户达到1300户。目前,园区内主干道路及进园道路已进行整修并拓宽、延伸,循环路网主要地段全部安装涵管,园区内给排水管道已铺设完成,供电线路已全部架

设完成,保障了园区顺利施工生产。

二、优劣势分析

通过调查,我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主要优势如下:一是经过多年不懈努力,现代农业园区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包括基本农田、良种繁育、农业机械化、农村信息以及农技服务体系建设都有了较快发展。二是以煤炭为主的工业企业发展迅速,带动地方财政增幅较快,工业反哺农业、财政支持农业的实力显著增强。三是县校联合、科技支撑作用明显加大。近年来,我县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在新技术引进、农民培训、园区建设等方面,县校合作具有持久活力。四是园区典型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增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园区示范推广的特色产品、优势产业以现代农业园区为中心不断向周边地区扩大和延伸,主导产品品种和项目类别向多层次、多样化过渡,对进一步带动全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虽然,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我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也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宣传引导不到够。一是由于部分乡镇和部门对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思想上不够重视,工作不够主动,有等待观望、消极应付的现象;二是由于个别村干部、群众主动发展意识不强,“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导致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进展缓慢,类型单一,质量不高。

(二)质量标准不高。一部分园区在建设中存在“老、

低、小”等问题。“老”,即部分园区是过去几年建立,管理粗放,特色不明显。“低”,即个别园区相比之下规划不合理,低水平建设,科技含量低。“小”,即一些示范园区建设规模仍然比较小,示范效应不明显,带动作用不强。

(三)进展不平衡。一些农业园区由于领导重视不够,安排部署不到位,相互协调配合不力,群众发动不充分,致使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推广以及配套服务等方面进展参差不齐,不够达到相应的要求。

(四)资金投入不足。目前,尚未建立起多元化的投融资市场,如贷款、保险、外资、成立有限公司上市等,融资渠道不健全,现在主要靠地方财力投入。但是地方财力有限,群众经济基础薄弱,信贷、项目资金又偏少,所以导致园区建设投入不能到位,工程进展受阻,标准不高。

三、对策及建议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结合我县农业工作实际,今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寻找突破口。

(一)强化宣传引导。县乡两级要彻底转变观念,改善作风,通过广播宣传,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动员干部群众切实增强搞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明晰产权,理顺机制,研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狠抓园区质量标准。县上应制订出台相关标准,

第二篇:《关于永新县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永新县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调研报告

根据江西省农业厅办公室“关于抓紧做好现代农业园区调查工作的紧急通知”赣农办字[2009]98号文件精神,我局统一组织,分工协作,组织有关人员对我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情况进行全面调研,现将其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现代农业园区作为农业产业集约集群发展的载体和农业技术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在推进我县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加速我县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起着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近年来,全县在实施城乡统筹和科学发展总体战略中,按照市场化的思路和办法,逐步形成了一批集高新技术设施、优良品种和高新技术于一体的农业园区,其中在带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拓展农业功能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较为显著的各类现代农业园区全县有25个,包括现代粮油作物高产创建园区2个、水产技术示范园区3个、现代畜牧园区3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个、现代农作物新品种展示园1个、酱萝卜农产品加工园区1个、特色果业园区(主要由绿色食品早熟梨标准化生产园组成)1个、现代农业物流园区(批发市场)2个、生态农业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8个、现代农业全程机械化示范园区3个。

一、永新县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现状

现代粮油作物高产创建园区。粮油建设方面突出的有永新县现代农业石桥镇水稻高产示范园和永新县现代农业在中油菜高产示范园。石桥镇水稻高产示范园核心区建设在2008年3月完成设

计规划,规模11200亩,涉及樟枧、长溪、石桥、黄岭、梅荷、奇山、一山、江背8个村,1648户,辐射带动全县水稻650000亩;在中-石桥油菜高产示范园核心区建设在2008年9月完成设计规划,规模10150亩,涉及在中乡的排形、中洲、宏居、在中、平分,龙源口镇的辛田、墩上、江南,石桥的日光、北岭、燎原11个村,4315户,辐射带动全县油菜190000亩,目前两个园区运行良好。2009年,园区共引进水稻、油菜新品种30个,新技术8项,推广新品种13个,新技术10项,培训农民达4068人次,印发技术资料3万余份,承担市级以上科研计划数量二项,自主研发先进技术成果一项,通过了市科技局组织的成果鉴定,石桥水稻高产示范园双季稻平均亩产1045公斤,比全县平均亩产增产273.3公斤,亩增产值491.94元,新增总产3060.96吨,新增总产值550.9728万元;在中油菜高产示范园油菜平均亩产157.8公斤,比全县平均亩产106.65公斤,亩增51.15公斤,亩增产值184.14元,新增总产519.1725吨,新增总产值186.9021万元。

现代水产示范园区。全县有3个水产技术示范园区初具规模,即永新县发关水产养殖示范园区,永新县仰山高新技术养殖示范园区,永新县苗种繁育示范园区。3个水产科技示范园区已完成投资398.8万元,每个示范区的投资都在100万元以上,其中政府投入70万元,自筹328.8万元。园区核心区面积共435亩,其中100亩的2个,235亩的1个。园区共有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大户)6家,年产值达285万元,近年园区共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新品种8个、新技术10项,辐射带动周边水产养殖1.18万亩。

现代畜牧园区。我县从1999年开始,围绕“净化庭院,发

展园区,实现畜牧业专业化、现代化”的创新思路,在怀忠镇官山村、芦溪乡南埠村、高桥楼镇拿头村等建设了全县3家畜牧养殖小区典型园区,先后在怀忠镇官山村福永公路旁建立了一个占地100亩、栏舍32幢、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的畜牧养殖小区,芦溪乡南埠村建立了一个占地50亩、栏舍16幢、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的畜牧养殖小区,高桥楼镇拿头村建立了一个占地200亩、栏舍面积46500平方米的畜牧养殖小区。园区建设通过实行“四统二分”,即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水电路三通,畜牧中心派驻技术人员实行统一技术服务,统一贷款标准(每平方米100元),分户投放建设,分户经营管理。经过这几年的生产实践,园区建设初具规模,并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如怀忠畜牧园现存栏良种母猪80头,年出栏2000头,存栏杂交牛50头,实现净收入48万元,利税8万元,人均增收800元;并入驻企业一家,为永新县新源猪场,年出栏5000头规模。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永新县现代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地处本县烟阁乡长富村委罗家坪自然村。该园区经江西农大和省农科院有关专家实地考察和论证,于2006年开始筹建,项目总投资647万元。示范园总占地面积1000亩,其中核心示范区200亩。目前核心示范区已全部完成土地田园化整理和水渠水系配套设施建设,建成钢架大棚120多座,2万多平方米,今年还将新增设施规模100亩。示范园采取“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技能培训”新型承包经营模式,通过支持返乡农民创业,成立了赣绿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示范园通过蔬果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

范和推广,大力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全面提高示范园的科技含量和辐射能力,把示范园建成一个生态合理、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功能完善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目前园区已引种的名优良种有一串青早黄瓜、美国芦笋、美糯二号甜玉米、宝玉甜瓜、津美丰1号黄瓜、早毛豆、早春红玉礼品西瓜等20余个。示范园还以高品味为基点,通过生产“放心蔬菜”,极力打造品牌农业,示范效应逐步显现,对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要,自觉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及有机农产品,实现农业增长方式和农业管理模式根本转变,促进全县绿色生态农业发展将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现代农作物新品种展示园。永新县现代农业作物新品种展示园建设在永新县粮食、油菜高产创建核心区石桥镇的樟枧-日光产业带,整个展示园交通便利,水利设施齐全,农业基础条件较佳,园区总面积53亩,展示园以摸索新品种的特征特性和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筛选出适应我县生态、生产条件和市场需求的主导品种,并通过良种结合良法,园区带动农民1500余户,辐射全县,提升全县良种推广率,水稻、油菜等作物单产、总产、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某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情况的视察调研报告】

酱萝卜农产品加工园区。该园区核心建设地点在里田镇枧田村,其加工的酱姜、酱萝卜、陈皮、蜜饯索有“合资四珍”美誉,原生态民间传统工艺,产品风味独特,远销上海、广州,市场独一无二,其中酱萝卜已通过QS质量体系论证,并获“A”级绿色食品标志,注册“枧田”商标。园区注册了永新县枧田农产品加工专业合作社,下辖永新县枧田酱制品有限公司,采用“农产品

加工专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管理机制,核心区社员现已发展到62户。2008年,全社经营服务纯收入29.67万元,带动农民600多户,核心园区面积2000亩,辐射30000亩面积,实现农户销售收入600余万元,户纯净增2000元以上。

特色果业园区。永新县果业科技示范园坐落在高桥楼镇,属专业生产型园区,规模1100亩,完成一期建设800亩,涉及漕溪、溶江、拿溪、茅坪、引泉5个村,辐射带动全县果农1000余户,果业面积5000余亩,目前园区运行良好。2009年,园区共引进果树新品种、新技术6个,推广新品种、新技术5个,培训农民达近1000人次,印发技术资料1000余份,示范园葡萄亩产达2000余斤,亩产值达8000余元,早熟梨平均亩产近3000斤,亩产值3000余元,整个示范园全年农业产值达465万元,园区总产值达近500万元,园区自主研发先进技术两项并拟申请市科技局进行成果鉴定。

现代农业物流园区(批发市场)。目前全县形成了1个以农产品批发交易为主的规模农产品批发物流园区——禾川镇农产品“商品大世界”和1个以农作物种子和农药等零售批发为主的农资交易园区,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改造的实施,使批发市场物流功能不断得到提升。农产品批发物流园区30亩,现已从以零售满足民众消费为主发育发展成为以农业产品零售和批发为主,集商流、物流、信息流兼一体的农产品物流园区,通过发散到县城5个农副产品贸易市场、2个超市和全县乡、村各级集市,是全县农产品批发主市场,市场入场客商60余家,辐射全县30余个乡村级市场,2008年,农产品市场交易量仅蔬菜日吞吐达

第三篇:《关于对我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调研报告》

越城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调研报告

(初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我区“三农”建设,根据区人大常委会2011年工作安排,9月26日、10月13日,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伟春率财经工委相关人员对我区农业现代园区建设情况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组一行先后到越城区科技创新中心等6家单位,实地察看我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和农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随后召开了相关镇街分管领导和部分农业企业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就如何进一步做好我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听取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综合如下:

一、我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基本情况及成效

在调研中了解,我区现代农业园区现有面积3.46万亩。其中,耕地2.84万亩、山林0.12万亩、水面0.5万亩,涉及东湖、皋埠 27个行政村。2010年全区农业生产总值8.2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47万元。全区现有农业企业87家,其中,省级农业企业23家、市级农业企业24家;组建农业专业合作社45家,6家专业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合作社。 近年来,我区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关于“三农”工作的指示,立足城区实际,以科技创新为抓手,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着力打造现代农业园区,基本形成以种子种苗、花卉培植、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特色农业,把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作为建设现代城【某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情况的视察调研报告】

郊农业的突破口,大胆探索,周密部署,全面推进,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成效明显。

一是领导重视,落实责任。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2009年10月专门组建了以区政府主要领导为主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设立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办公室,并专门落实人员和场地,为加快园区建设,2009年10月出台了《越城区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的实施意见》,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园区经济带动发展战略,坚持规划高起点、高标准,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进一步明确园区建设的思想、定位以及相应的保障措施,积极争取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在资金、政策及项目上的支持。【某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情况的视察调研报告】

二是科学谋划,强势推进。我区坚持以现代产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2009年5月,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着手调研我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在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对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8月份初步形成民越城区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并得到省级有关部门的支持,邀请省农科院专家编制全区农业发展规划,并出台《越城区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规划》。2010年4月通过专家评审,2010年5月列入第一批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通过政府职能部门及农业企业努力,现代农业园区已具雏形。全区初步已基本建成3.08万亩蔬菜、特种水产和稻菜轮作的示范区。目前,农业园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彰显,建立了以城郊农业为发展方向、以特色农业和高效农业为主导、产业化

程度较高的现代农业新格局。【某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情况的视察调研报告】

三是服务到位,培育主体。

一是政策扶持;

二是财政倾斜;自2009年起区级财政每年安排50万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农业园区和科创中心建设,农发基金重点向园区倾斜。截止目前,我区财政累计投入农业园区建设资金2亿元。针对我区事权缺失、财力薄弱的实际,政府职能部门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据我们了解,近两年来,我区向市级以上部门争取扶农项目资金936万

三是农技服务。

亮点:汇报中的五个提高节选 。

存在问题:

一、基础设施有待加强。主要问题是设施老旧。

二、整体规划需要落实。1.对照规划差距较大。2.相关区块安排不科学。

三、农业主体素质不高。1.规模不大。2.素质不高。3.产品单一。

四、农技服务相对满后。1.投入不够。2.人力不足。 措施:

一是对上争取支持要用心;财政、政策、项目

二是对下督促协调要有力。农技推广、专业合作社、质量安全等

三是区级财政预算要到位;

四是企业整体素质要提高。发展生态农业,增强抗风险能力,提升产品质量,加快产品创新。

农业现代化园区建设,促进了耕地的整治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增加了耕地面积。我市把推进农业园区建设、农田基本建设与保护耕地结合起来,通过对园区土地的开发和整治,平均增加耕地面积7%以上。现代农业生态园区崇步中心区经过开发,增加耕地1500亩。三水区大塘现代农业生态园区经前后三期建设,增加耕地1833亩。

(2)提高了耕地的经济效益。农业园区以“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要求,大力进行整治,有效地提高了耕地使用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租金收入以及产出效益。据有关部门测算,平均每亩增加收益60%以上。高明区崇步中心园区的农田租金,由整治前的平均400元/亩提高到1000元/亩以上,增长了1.5倍。顺德区2007年农用土地投包款达3.7亿元,比整治前增长了1倍以上。该

区勒流街道南水村耕地发包价格3800元/亩,远高于园区建设前的1600元/亩。

(3)实现了农民增收。由于园区标准化建设带来的耕地的增加以及耕地产出效益的提高,集体经济得到进一步壮大,农村居民的收入总额大幅度增加。一方面通过土地流转和参与园区生产经营,获得较高的土地租金收入,以及入股分红和生产经营收益;另一方面,还可以直接参与园区务工,获得工资收入。据了解,园区务工人员年收入达到1万元—1.5万元。

3、以生态农业品牌为抓手,打造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 我市以扶持和培育生态农业品牌为抓手,充分发挥农业园区的优势,因地制宜,培育和打造园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品牌。目前我市有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28个,绿色食品13个,省名牌农产品11个。高明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面积达14.2万亩,占全区经济作物及水产养殖面积的70%以上,打造出“合水粉葛”、“合水乳鸽”、“鸿基龙眼”、“鲜一鲜三洲黑鹅”、“土包子蔬菜”、“阳光罗非鱼”等知名绿色无公害农业品牌,在市场上有很高占有率。三水区大塘镇成为我省唯一的蔬菜专业镇,专门注册了“大塘蔬菜”商标,产品远销国内外。

4、以龙头企业为带动,创新农业经营组织形式。

第四篇:《现代农业示范园调研报告》

XX现代农业示范园调查报告

XX镇位于XX县城西北37公里处,是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XX采油厂驻地,是XX县洛河川经济、商贸活动中心。全镇辖18个行政村42个村民小组,有驻镇站所23个,总人口12607人,其中农业人口10447人,镇区现有人口7980人。镇域面积448.3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8.5万亩,其中川台地面积1.3万亩,山地面积7.2万亩(已纳入退耕还林兑现面积4.5万亩)。有蔬菜大棚524棚,有千头种猪场1个,有千只种羊场1个,有养猪小区2个,有养羊小区1个,年出栏生猪6000头,有山地果树面积3765亩,镇区规划面积2.62平方公里,已建成1.35平方公里,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446元。

XX现代农业示范园属市级示范园,由县蔬菜局布局规划,县农综办组织实施,镇政府协调搬迁,广源蔬菜合作社统一流转土地,农户自主生产经营。示范园区规划面积2000亩,核心区800亩,位于XX、XX村;辐射区1200亩,包括XX、XX、XX和XX等村。

一、 园区建设成效显著

一是基础设施完善。XX现代农业园区是省级农业园区,在建设之初就定下了高标准的建设基调,整个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实现全覆盖,极大的促进了园区的大踏步发展。二是种植技术明显提升。通过示范园区一期、二期工程

建设,实现园区全部340座日光温室改建为ⅴ型棚,脊高5.3米,跨度9米,全钢架、无立柱,单棚占地达3.8亩。在此基础上,全面推广自动卷帘机、水肥一体化、秸秆生物反应堆、双膜覆盖等新技术,达到所有日光温室全覆盖新技术,有效提升了蔬菜产量。镇党委、政府认识到,园区的积极发展离不开有力的管理,成立了由镇、村、合作社三方组成的示范园区管理机构,对园区的日常运行、病虫害防治、新技术指导、蔬菜销售等方面积极指导,带动了全镇蔬菜产业的大力发展。三是种植收入明显增加。2013年棚均收入达到6万元,单棚最高达到10万元,较改良前棚均净增2万元以上。园区全部建成后,蔬菜产量预计可达到3.6万吨,实现产值1200万元。四是土地流转成效明显。示范园建设用地采用以土地经营权流转为主。基地建设上,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体系,推动土地的合理流转,促进土地适度集中和规模经营。通过镇党委、政府几年的努力,让农民认识到,只有通过土地流转,走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的路子才有出路。

二、 前后对比

一是棚体结构明显改善。XX、闫家沟区域的大棚从1992年至2002年的不同年度,棚体结构参差不齐,棚内面积小,空间小,保温性能差,不便于操作耕作,产量低,建设示范园后,积极引进“五”型棚,该棚跨度大,墙体后,墙体高,

空间大,保温性能好,产量高,由原来的棚均10000斤,提高到50000斤;二是经济效益大大提升。原来大棚破烂不堪,效益低下,大棚种植最高收入不到2万元,示范园建设后棚均收入达6万元,单棚最高达10万元;三是蔬菜园区整体环境明显改善。示范园建设前,大棚基地没有统一的规划,菜农的生产区和生活区混杂,居住房屋标准不一、坐向不一,在大棚区域,有养猪的、有养鸡的,有卖煤的,有搞修理,有房屋出租的,也有占道修房的,致使整个大棚菜区乱七八糟,脏乱不堪,严重影响大棚蔬菜产业的发展,建设示范园后,整个园区从棚体建设、工作房、生产道路、水电配套等进行统一设计,实行生产区与生活区分离,工作房统一标准,园区统一蔬菜,无其他产业,使整个园区达到环境优美、生产规范、效益提升的目的。

三、存在问题

我镇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和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经几年努力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由于建园时间短等原因,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园区管理不足。镇、村、合作社三方成立的管理机构对园区内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管理不足;对园区内的综合环境卫生力度不够,存在脏、乱、差情况;对分配到户的日光温室管护不够,发现问题大棚墙体等设施受损时,不能及时进行处理。

(二)新技术、新品种推广不到位。园区种植户对于新技术、新品种不易接受,仍然按照自己的老思路、老办法从事园区大棚蔬菜种植,严重制约了园区的发展和蔬菜产量。

(三)大棚效益得不到最大化。一是由于园区的管理机构在一些方面管理不到位,二是由于种植户不积极响应政策,加之其他因素,致使收入不高。【某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情况的视察调研报告】

(四)群众观念认识不高。园区种植户文化技术素质偏低,据统计,园区种植户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不足10%,农业粗放经营观念仍占主要地位,劳动者的素质不适应农业产业化要求和科技推广应用的需要。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某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情况的视察调研报告】

一是加大种植户的培训力度。镇上要为种植户制定专门的课程表,邀请农业部门专家,为种植户讲课,为他们带去新思路、新理念。

二是着力改善种植结构,发挥效益最大化。针对园区目前以辣椒、黄瓜为主的单一种植结构,镇上要积极进行调研,以市场为主,认真调研,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指导园区种植结构,多元化、经济化。

三是规范园区管理,充分发挥大棚“摇钱树”效果。镇上要指派专门的领导、干部,同村上和合作社深入园区,认真整改不足的方面,让现代农业园区迈上高速发展的步子,充分发挥大棚“摇钱树”效果,让更多的群众看到效益,以此带

动全镇蔬菜事业的蓬勃发展。

四是积极稳妥推广新品种、新技术。采取先在文化程度较高的种植户棚内进行推广,让其他群众看到看到新品种、新技术带来的高产量和高收入后,大力进行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

第五篇:《陇县2011年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情况调研报告2011》

陇县现代畜牧养殖园区建设情况的

调 研 报 告

单 位:陇县畜产局

联 系 人:刘红颖

联系电话:4601609

陇县现代畜牧养殖园区建设情况的

调 研 报 告

当前我县畜牧业发正处于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加速转型的关键时期,畜牧业生产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凸显,畜产品市场波动加剧,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更加突出,低水平小规模饲养带来的环境污染日趋加重。这些问题的存在,难以适应人们对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及生态环境安全的要求。为了加快推进畜牧标准化养殖步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摸清我县畜牧园区发展现状,规范、引领和促进畜牧园区建设,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进程,我们及时有关组织人员,利用一周时间,对我县(畜牧养殖园区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现就本次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 总体情况

(一)陇县畜牧养殖园区数量。陇县畜牧养殖园区建设工作,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截止目前全县共建成各类畜牧养殖园区31个,其中奶牛园区23个,有6个正在建设之中,预计年内建成投产。肉牛园区5个,奶山羊园区3个。以奶牛养殖园区最具特色,其中:省级命名园区1个;市级命名园区5个。

(二)我县奶牛养殖园区其发展历程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9年以前建成的奶牛小区几乎是小规模、单户型,仅仅是实现了把奶牛由农户院落里拉出来饲养,挤奶时到集中地点进行手工挤奶这样简单的转变。这类小区共有41个。目前只有12个小区继续养牛,其余29个已因规模小、人畜未分离等因素改变用途。

第二阶段:2009年以后建成或正在建设的标准化奶牛园区是聘请北京达尔曼公司按照统一选址、统一设计,奶牛统一饲喂、统一挤奶、统一粪污处理,集奶牛养殖、诊疗防疫、良种繁育、性能测定等于一体的标准化奶牛园区,共有10个。以杜阳千头奶牛场、东南高庙千头奶牛场、东风西沟奶牛园区为典型代表。这些园区的生活区、生产区、辅助生产区、粪污处理区四大功能区分区明确,布局规范,生产流程合理,功能完善。投资主体以个体投资商或企业为主,管理实行封闭式工厂化管理,运行规范,起到了积极地示范带动作用。这10个奶牛园区目前已有4个建成投产营运;6个在建设之中,预计年内建成投产。所有奶牛园区均属于专业型园区,建设模式以个体投资商和企业为主。整个园区是根据“谁投资、谁管理;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进行运行及管理,养牛相对效益明显,示范带动作用强。

二、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一)取得的成效

全县园区总面积1069.76亩,临时性建筑面积207.3亩,占园区总面积的19.38%;奶牛、肉牛、奶山羊存栏5321头(只);园区总产值5378.26万元,人均创生产总值6.45万元;园区带动农民数量40528人,园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7006元,高出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436元,增长53.3%;辐射带动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5090元;园区建设总投资8845.45万元,政府投入2302.4万元,企业投入981万元,合作社、群众自筹5562万元。园区内成母牛单产一般在6.5—7.6吨之间,头均创生产总值

1.69—1.97万元,高于全县成母牛平均水平1—1.6吨,头均增创0.26—0.42万元,为全县奶农增产、增收、增效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

1、资金短缺是长期困扰我县畜牧业转型升级和标准化园区建设的核心问题。园区建设投资数额较大,投资人需要长期大量注入资金,各级财政虽有补助,但只是杯水车薪,因资金投入不足,致使部分园区建设不达标或时建时停。一是投资人资金不足,又贷不到相当额度的贷款,导致建设资金链中断;二是我县争取的 “全省标准化奶牛园区建设示范县”项目落实,但目前资金未到位,致使新建、改扩建的奶牛园区建设工作无法全面启动。

2、部分园区虽投入运营,但其规模未能达到设计规模要求,既不达产,也未达效,没有体现出应有的规模效益,同时也造成了产出比的失衡,没有完全发挥园区示范带动效益。

3、部分园区功能不够健全和完善,硬件设施不够完备,缺乏必备的基础条件,只是规范化和标准化生产活动难以开展。软件设施上,有些园区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生产管理上技术投入不足,粗放型的饲喂和管理模式仍未得到彻底改变,致使生产水平不高,经营效果不佳,在产业化经营上没有发挥出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4、2009年以前建成运营的奶牛养殖园区,因园区内挤奶站由县内乳品加工区所建,在奶源质量上起到了积极因素,但在奶价、园区管理费用方面与奶农脱节,目前仍没有解决的良策。

三、畜牧养殖园区建设创新工作

在畜牧养殖园区建设中我们把“抓典型、推模式”作为工作创新,研究政策,培育典型,提炼模式,示范引导,总结推广畜牧养殖园区发展模式的创新。经过多年的努力,重点提炼推广了乳品龙头企业自建奶源基地模式,即“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型(比如和氏杜阳千头奶牛场、神泉白牛寺奶牛场及正

和公司拟建的千头奶牛场);民营企业投资建设带动奶农养殖的奶牛园区模式,即“民营资本+基地+农户”型(比如恒泰牧业高庙千头奶牛场、温水坪头奶牛园区及千阳客商拟建的东风梨林川千头奶牛场);奶农合作社建设可代养代管奶农奶牛的奶牛园区模式,即“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型(比如东南东兴奶牛园区及西沟、塄底下等园区);还有新集川白杨林“温棚肉牛快速育肥”模式、东南纸沟李晓宏“正大生猪养殖”模式等等。正确处理典型示范模式推广与项目建设的关系,做到把项目抓成模式,打造精品工程,放大辐射效应,使项目建设有样板,实现以模式推广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提升产业发展水平,通过“抓典型、推模式”的创新工作,进而打造全省畜牧大县和乳业强县。

四、建议与对策

畜牧养殖园区建设是一项长期性、持久性的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畜牧业实施重点突破、谋求跨越发展的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一城三县”的发展目标和“规划引领、项目支撑、重点突破、谋求跨越” 的总体要求为统领,以质量安全和规模效益为前提,按照“龙头企业引领、养殖基地支撑、标准园区承载、产业集群突破”的理念,大力推行“发展规模化、养殖园区化、生产标准化、经营组织化、服务社会化”的现代畜牧业发展模式。强力推进畜牧养殖向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和园区化方向发展。

根据我县畜牧养殖园区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如下政策建议和对策:

1、坚持长期有效的财政扶持政策。财政补助资金在畜牧业项目建设中具有无可比拟的示范推动作用。建议政府财政继续实施对畜牧养殖园区特别是奶牛园区建设项目的财政补助政

第六篇:《某县生态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XX县坚持生态立县战略,以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活动为载体,扎实开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城镇、生态文化、生态旅游建设,全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呈现出经济较快增长、污染逐年下降、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的良好态势,掀起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新高潮,实现了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同步推进、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同步提升的目标。先后获得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科普示XX县、全国平安农机示XX县、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陕西省园林城市等多项国省级荣誉称号。

一、XX县生态建设的主要做法

1、加强组织领导,为生态建设提供强力保障。

精心安排部署。为使创建工作有章可循、有序推进,2015年组织开展了生态建设年活动,与西北大学城市建设与区域规划研究中心合作编制了《XX县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明确了创建目标、任务和措施。为保证创建任务落到实处,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开展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活动的决定》等多项文件,把创建任务和指标分解落实到各乡镇、各责任部门,做到创建目标具体化、明晰化,创建指标工程化、项目化。

健全落实机制。成立了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创建活动的组织实施。推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度和"一把手"责任制,建立了奖惩分明的考核机制。形成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部门乡镇严管辖、社会各界齐关注"的工作格局,有力地推进了创建任务的全面落实。

造浓创建氛围。坚持把宣传教育作为创建工作的重要基础来抓,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地宣传环保法律法规以及创建活动的目的、意义和任务。2015年,XX县联合人民日报社,成功举办了"汉江(旬阳)生态论坛",人民日报、省市多位领导和专家学者出席,同商保护汉江生态环境之策,共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计,为旬阳乃至汉江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多次邀请国内知名教授、专家对干部进行环保知识培训,不断深化环保法规宣传。

保证财力投入。在创建过程中,努力克服财政困难,千方百计,积极筹措创建资金,在逐年增加本级环保经费预算的同时,组织农业、水利、林业等相关部门集中新型能源建设、流域治理、汉江绿化等方面的项目、资金,捆绑支持创建工作,确保创建需求。2015年以来,县本级财政直接拨付、各部门配套用于生态建设的资金累计达到13.1亿元。同时,积极开展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和支持,从2015年开始被列为国家生态补偿试点县,并获得补偿资金。

2、保护与发展并重,确立符合生态建设要求的发展路子。

因地制宜发展生态经济。一是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积极调整工业结构,大力发展清洁型工业,促进资源和废弃物循环利用,低品位矿石选用技术、尾矿渣生产页岩砖、水泥填充料技术,姜加工废渣、废水提取淀粉生产黄姜粉丝、黄姜酒,废渣生产食用菌等项目的实施,切实解决了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水电能源、生物能源、装备制造产业不断壮大。积极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帮促企业入园规范发展,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扎实推进。二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着力推进烤烟、蚕桑、畜牧、黄姜主导产业标准化、园区化、生态化、经营一体化。大力推广"圈、厕、沼、灶"一体化循环农业模式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农业废弃物利用技术,引导农民实施土地改良、平衡施肥、秸秆还田、地膜集中回收措施,严格控制高毒高残留农药,有效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启动生态农业、山地循环农业示范区建设和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站、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项目建设,努力探索旬阳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新路子。三是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以中国优秀旅游景区创建活动为契机,突出"生态游、乡村游、亲水游"三大特色,提出了"提升太极城、开发南羊山、打造蜀河古镇、唱响红军品牌"的建设思路,聚合各方力量,不断加快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升旅游接待服务能力,倾力打造"生态太极城"旅游品牌。

注重实效改善生态环境。一是深入开展生态林业建设。积极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深入开展珍稀树种、古树普查以及挂牌保护活动,抢抓国家实施退耕还林、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机遇,大力实施生态林业工程。【某县生态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某县生态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十一五"以来,全县共实施重点林业工程项目建设57.98万亩,完成天保工程封山管护200万亩,总投资达 4.6亿元。同时,积极发展以狮头柑、油桐、核桃为重点的山林经济,实现了经济、生态效益兼顾。全面推进林权体制改革,增强了群众兴林、护林的积极性。二是积极实施水土资源保护。积极实施基本农田保护、流域治理等项目建设,水土保持取得显著成效。"十一五"以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59km2,新修农田 5.9万余亩、堤防护岸72余公里、饮水工程288处、水窖2.9万余口,发展节灌面积1.92万亩,总投资5亿元。扎实开展水源地保护,水源保护区均设置了标示牌、界柱及警示标识,定期开展饮用水源地保护专项检查,对饮用水源进行日常监测,及时掌握水源水质变化情况。三是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因地制宜发展农村沼气、秸秆气化系统,大力推广节柴灶、沼气灶,全县累计投资3200万元,建成沼气池2.23万口,农村"老虎灶"得到全面改造;广泛普及页岩砖、尾矿砖等新型墙体材料。集中淘汰了一批落后产能,关闭了10条黄姜加工生产线、2条水泥生产线、1条硫酸生产线。加强了对改造项目的管理,严格落实减排措施,做到"增产不增污"。四是高度重视矿区环保治理。不断加大环保监管和生态修复力度,彻底取缔了土法炼汞、炼金行为,督促企业及时恢复矿山植被,填充废弃矿井,对矿区环境进行综合治理,矿山土地复垦率达到60.38%。加强汞矿区综合治理,编制了《汞锑矿区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工程治理和软件监管双管齐下,矿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不断强化基础设施支撑。一是精心实施生态城镇建设。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县城、新村规划,城乡建设规划覆盖率达98%。着力推进中心城区提等升级,"三镇一体化"步伐加快,城市骨架不断拉大,街、路、桥、场、堤及绿化、美化、亮化设施逐步配套。整合移民安置、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项目,加快推进农村集镇建设,双河、小河、赵湾等一批产业支撑强的集镇快速发展,甘溪、蜀河两个"陕南万人重点镇"示范镇建设顺利推进。二是大力推进公共设施建设。襄渝铁路复线、西康高速公路、十天高速公路等重大交通项目配合工作卓有成效,县乡道路提等改造、通村水泥路建设扎实推进,交通环境大为改善,全县公路总里程达3947公里,道路绿化、美化率达到40.5%。广播电视以及通讯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基本实现村村通。电力网改全面推进,城乡用电质量显著提高。环卫设施逐步配套,县城区新建垃圾台垃圾箱多处,购置了垃圾清运车、收集车等,部分农村集镇均配套建设了垃圾集中回收处理和污水沉淀设施;城区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项目已通过省发改委组织的评审,正在建设之中。三是全面开展城乡环境整治。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双创工作,不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加快农村人口转移,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了保障民生与保护生态的双赢。全县已建成新农村示范村98个,扶贫开发重点村159个。以创建省级卫生县城为载体,着力解决"脏、乱、差"问题,城乡环境卫生面貌大为改观。广泛开展环境优美乡镇、生态示范村创建活动,一部分乡镇、农村得到中省市县相关部门的命名。

3、创新工作理念,努力提升生态建设工作能力。

扎实开展生态补偿研究。地处欠发达的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区的旬阳既担负着"保护生态,建设生态,确保一江清水供北京"的政治任务,又担负着"加快发展,突破发展,实现富民强县奔小康"的民生任务。【某县生态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文章某县生态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出自家,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

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专业队伍建设。进一步强化了环保队伍建设,县、镇环保机构健全,各镇均配备了环保专干,并聘请了区域环保管理员、重点矿区环保监督员。同时,切实强化森林资源管护。全县设1个森林公安分局和2个森林公安派出所,成立了22个镇级护林站,聘用199名专职护林员、319名兼职护林员,组建半专业化森林消防队22支、防火队员292名。全县上下形成了完备的生态环境综合保障工作体系。

二、目前生态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少数部门和镇村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还没有完全把生态建设与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机结合起来,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经济发展指标轻环境保护指标,重视项目投资轻环保投入的现象;有的认为生态环境建设要求太高,有畏难情绪,过多强调客观因素,缺乏主动创新意识,工作措施不具体,等等。部分居民、村民思想认识比较滞后、环保意识缺乏,把生态建设简单等同于环保工作,认为环境保护是环保部门的工作。

二是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县城污水处理厂建设由于未被列入国家"十一五"计划盘子,专项资金迟迟不能到位,虽然政府已投入3000余万元,但杯水车薪,很难在短时间内建成投运;集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工程及配套收集管网由于投入大,只有白柳等镇建立了简单的污水处理设施,其余镇生活污水基本处于直排状态;各镇的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填埋仅仅涵盖了部分镇建成区,垃圾填埋场只是租(征)几亩地,建简易围墙,简单堆放、消毒、覆土、压实,无法按规程操作,渗滤液基本没有任何收集和处理措施,无法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

三是农村面源污染日益突出。农业生产中化肥使用量过大,化肥施用强度过高,有个别地方个别种植项目还在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有待提升、露天焚烧现象依然存在;城乡白色污染依然严重,限塑令执行效果不明显;畜禽养殖场布局不够合理,粪便综合利用率低,加之农村生活污水未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势头还没有真正得到遏制。

四是生态经济的发展还比较落后。从全县来看,生态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程度还比较低,工业企业规模小、技术含量不高、总量不大等问题仍较突出,新增工业项目的污染隐患仍然存在。生态旅游方面,仍然存在大众旅游发展倾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依然存有隐患,生态经济实力还很薄弱,在较短的时期内还难以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

三、进一步深化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建议

1、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立县"战略。"生态立县"战略是XX县经过深刻反思,认真总结以往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要继续深刻认识生态建设的科学内涵及其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统一思想,进一步深化生态示范区建设工作,把生态建设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树立科学全面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处理加快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要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广泛开展各类生态创建活动,建立有效的公众参与机制,不断增强全社会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公德意识,促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大力营造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社会环境。要进一步落实生态建设领导负责制、任期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实行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层层落实领导责任。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落实责任,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成效作为考核各级各部门工作成绩和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

2、大力提升环保基础设施建管水平。要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县城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建设进度,力争早日投入使用。加快城区生活污水管网、企业排污管道、垃圾收集、中转等设施的建设、衔接,为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运营做好准备。各镇都要实现集镇生活污水正常集中处理,要利用现有沟、塘及其它水体等推广氧化塘、人工湿地等生态处理技术,处理集镇生活污水。加快镇村环境建设。抓紧修编集镇建设规划,合理划定集镇功能区,不断完善集镇公共设施。保护和修复集镇河道,拆除河道上的违章建筑,维护和恢复河道的生态功能。合理规划公共绿地,提升绿地建设水平。加快生态人居工程建设。开展绿色建筑工地创建工作,推行施工现场绿色环保标准,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提高文明、安全施工水平,切实防止施工噪音扰民和建筑扬尘污染。大力发展环保节能型建筑、建材业,推广使用节能保温墙体材料,推进环保、节能型住宅建设,不断提升群众人居环境质量。

3、着力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某县生态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各类报告http://

第七篇:《区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调研报告》

以园区化建设提高农业现代化示范水平 ——区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调研报告 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涌现出的一种科技与农业相结合的经济组织形式,是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根本途径之一,是农业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也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增强农业经济效益的必由之路,也给人们展示了农业现代化的广阔前景。近几年,在市委、市政府重视下,我区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全面启动,为我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质量提升、农民收入增涨起到了非常好的引导作用。但也存在投资渠道不通畅,运行机制不灵活,管理创新力度不大,经济效益不明显等问题。根据市政府“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大型调研活动的安排,我区对辖区内的山西榆次金威航天育种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航天育种基地、山西金贝植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金贝植物园(以下简称金威航天、金贝植物)2个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乌金山镇宏大红枣科技示范园、陈侃奶牛养殖园区等12个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就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园区建设基本概况 金威航天位于郭家堡乡王湖村,是省计委立项建设的高科技项目,第一期建设规模为1000亩。园区坚持以航天育种、引进试验示范为主体,是航天专家和农业遗传育种专家协作探索的育种新途径,是21世纪农业发展新领域。2015年开始从中国航天育种中心引进航天种大豆1、2、3号,航天种西红柿、青椒、黄瓜等进行试验。目前已投入资金1600万元,项目正常运行后,预测年获纯利润在2015万元以上。 山西金贝植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5年6月,生产基地金贝植物园位于庄子乡季麻村。公司以植物组织培养(克隆)为主要业务,是采用国际最先进的科技手段生产、推广、培养、繁殖各类绿化及高档花卉、绿色经济作物的现代化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内目前真正解决了大批量苗木生产中组培快繁的生根、移栽、驯化等问题的少数企业之一。金贝植物园占地2015亩,当年实验室培育继代苗、生根苗达2015万株,生产各类苗木500万株。2015年4月,金贝植物被授予“晋中市双百工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5年6月被国家科技部列为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 根据晋中市举办10件实事的安排,我区今年建设12个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占全市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总数的1/5,其中蔬菜1个,红枣4个,养殖6个,粮食作物1个。目前,示范园区处于整体推进,全面建设阶段。张胡蔬菜示范园区发展温室大棚130余套,实现以农业为主的农户户均一套棚,温室西红柿效益位居全区前列,先后被定为国家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和山西农大农科教示范基地。宏大红枣科技示范园区占地350亩,种植红枣5万株,目前已完成二座烤房、一座保鲜库、一座沼气池的建设,推广实施了矮密丰技术,年产量可达100余万斤。中昌农业示范园区为晋中市“绿色无公害梨枣示范园”,栽植梨枣130亩,年产量15万斤,产品已注册“洁沃田”牌梨枣商标,被晋中市确定为有机生态循环示范、红枣缩果病防治的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晋中贵仁红枣科技园区为晋中市红枣裂果防治示范基地,占地100亩,年产可达9万余斤。北胡乔奶牛园区已投资300万元,占地60亩,养殖户15户,存栏150头,今年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建设。陈侃奶牛园区已投资800万,占地44亩,建圈舍4000平方米,入园农户22户,存栏400头,今年新扩建10户。演武蛋鸡示范园区,占地300亩,新上一个万只以上的养鸡大户,逐步形成禽蛋交易市场。西沛霖肉羊示范园区,占地30亩,圈舍1200平方米,目前存栏200余。张庆玉米示范园区种植饲用玉米500亩。 二、园区建设标准 我区园区建设根据各自行业特点、经济实力、经营理念等,形成了高标准专业型园区、综合性封闭型园区、粗放性聚集型园区等几种建设标准。 (一)综合性封闭型园区。以金威为代表。基地位于王湖村东北方向,距市区3公里的无水源、大气、土壤污染的56版块的台垣地内,地段内海拔平均高度899米。基地建设前原属旱垣性摞荒地、蒿草滩、脊薄地,在四年的建设中经过灭荒、整地、肥田、打井、埋管、修路等措施,把1000亩地改造成既能保浇,又好经营的专项开发地。在基地打350米深井2眼,埋设地下管道1.2万米,把老旱地变成中产地。硬化道路3200米,土路2800米,把基地框定为6个专业区,即科研育种区、试验示范区、生产展示区、畜牧养殖区、水果调产样板区、库房、办公、生活区。另外在基地的东面,与基地接壤的土桥沟一段共489亩荒沟建成休闲渡假区。基地在建设中注重绿色环保,基地四周栽植具有防护、绿化功能的树种2万余株,形成绿色屏障;道路两旁栽植观赏性、经济性的水果风景带6400米;园区全部使用沤制鸡粪、羊粪、秸杆等有机肥料;化肥、农药由2名高级农艺师把关,按照国家规定科学选用;建有30立方米沼气池2座,利用沼渣施肥,沼液代替农药、化肥喷打果树作物。 (二)高标准专业型园区。以金贝植物和畜牧养殖园区和红枣园区为代表。金贝植物园由中国林科院、山西农大的林业专家、教授进行技术指导。基地总投资6000万元,先后在庄子乡租赁土地近500亩,用于生产、培育及种植苗木,建设组培研究生产车间3000平方米、办公用房及其他附属设施2470平方米、大棚10000平方米,配备超净工作台36台、培养架211套、周转箱3500套及组培器具等。【区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调研报告】区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调研报告。2015年初又规划发展用地1000亩。为真正保护原生林,利用公司优势,发展绿色经济,公司于2015年—2015年先后在长凝镇高家山、

王庄村、马头村等地租赁荒山林地近90000亩,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绿化与开发。中昌农业示范园区位于北田镇杜堡村,被晋中市命名为“绿色无公害梨枣示范园”,占地约150亩,栽植梨枣树130亩,稼接梨枣5万余株,年产梨枣15万斤。园内建有60立方米恒温储存库、猪舍20余间,鸡舍10余间,沼气池20余个,养猪300余头,鸡5000只。该枣园利用沼气储存梨枣、沼液喷打枣树、沼气供做饭、照明、取暖,形成了种植、养殖、加工、储藏、销售为一体的红枣示范综合开发基地。2015年被晋中市确定为有机生态循环示范、红枣缩果病防治的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 (三)科技性聚集型园区。以粮食、蔬菜示范园区为代表。北田镇张胡村温室大棚园区温室蔬菜种植注重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试范:推广应用了无菌土壤处理技术、防虫网技术、二氧化碳发生器杀菌技术、拱棚双层保温技术、生物菌肥应用技术等,近期还上马了卷帘机2台;引进了法国莉玛、韩国大红、山东无核早红葡萄、台湾洋香瓜等新品种。张庆玉米示范园区在区农业中心的技术指导下,种植优质饲用玉米500亩。 三、运行机制和带动功能 我区园区运行管理机制主要有公司制、大户制、“公司+农户”制、“公司+合作社(协会)+会员”制、“村委会+农户”制等形式。 (一)公司制。金威航天育种公司属民营股分份制企业,经营灵活,在管理、运行机制方面不断有所创新。自投为主,资助为辅的投资机制:目前已投入的1600万元中,国家投资占5.5%,企业投资占94.5%。各负其责,成果共享的科技机制:育种公司、中国航天育种研究中心、山西农业大学三方以协议合作的形式共建航天育种项目。航天育种研究中心负责种子搭载,山西农大负责诱变机理研究、地面育种技术,公司负责搭载育种研究经费、投工、生产资料,所获成果三方共享,荣誉权属育种研究中心、山西农大,成果转让、出卖权属育种公司。合作共建机制:水果、蔬菜、养殖项目分别与区果树中心、蔬菜中心、畜牧局合作,三中心负责技术,公司负责投入投资。 (二)大户制。我区在红枣产业发展上走“公司带大户,大户促农户”的路子,红枣开发大户已达150多户。通过大户的园区建设推进科技示范作用的充分发挥。我区的贵仁枣园、宏大枣园、新付枣园、仙枣公司枣园在裂果防治、丰产管理、技术革新、品种培育等方面都有突破创新,被我区与晋中市联合授予红枣示范基地称号,在全区、全市起到试验示范推广作用。北田镇贵仁红枣科技示范园,是晋中市红枣裂果防治示范基地。园区经营户王连贵科学实践,探索出一套集施肥、打药、喷水、疏花、疏果、防裂果为一体的枣树丰产管理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枣树的挂果率,特别是经过3年的潜心钻研,防裂果技术取得了成功。园区建有防裂果红枣烘干房4间。2015年枣园裂果率降到5%以下,株产达30余斤,总产达9万余斤,收入达到30万元以上。榆次仙枣基地,占地2050亩,已完成投资500万元,栽植红枣24万株,建苗圃地380亩,引进新品种48个。同时解决本地劳动力50余人,每年为当地群众提供劳务收入60余万元。该工程是一项集滩涂造地、农田改良改造,产业开发为一体的综合性工程,被晋中市命名为“晋中市红枣品种繁育示范园”。 (三)“公司+基地+农户”制。金贝植物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以金贝植物园为种苗输出中心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形成现代化管理、本地化经营的大规模苗木生产及培育体系。具体形式为公司每亩给农户提供优质种苗900株,每年提供农户育苗费900元/亩,农户所种苗由金贝公司统一收购。以上方式经测算,农户每亩每年收入为1400元,而传统大田作物每年每亩收入仅为600元,每亩每年可以给农户增收800元。园区正在推广的香花槐培育项目,达产后年生产能力在320万株,当年即可带动农户711户,次年可按100— 本文来自高考资源网(五)“村委会+农户”制。张胡村位于北田镇南2公里,全村269户,901人,耕地面积2759亩。该村从1993年发展18套温室大棚起步,在村委会的统一组织下,到目前温室园区已发展温室大棚130余套,实现以农业为主的农户户均一套棚,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单棚年收入至少在3万元以上,最高单棚收入达到4.5万元,全村仅温室蔬菜人均增收2015元。 四、存在问题 我区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和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经几年努力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由于建园时间短等原因,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政策扶持力度不足。我区园区建设中首先面临着征地问题,如养殖园区建设,由于村内养殖易造成环境污染,园区应建于村外,但受去年国家土地部“五不准”影响,畜牧园区占地相当难,园区建设受到影响。如陈侃奶牛园区,奶牛养殖户入园积

极性很高,今年又报名50多户,但受场地限制,二期工程只能先扩建10户。在调整土地方面,由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耕地调换往往因个别农户的原因而失败。特别在温室大棚园区建设中,这种情况经常出现。 (二)引进园区的业主数量不多。尤其是有实力的业主较少,业主投资规模较小,档次不高,联结农户能力有限,形不成强大的带动力与辐射力,难以满足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的发展需要。 (三)建设资金不足。园区多元化投入机制尚未健全,尚未正式出台扶持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建设的优惠政策,区财政专项扶持资金有限,导致园区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如金威航天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资金到位迟缓,投入资金不足,严重影响项目建设的进度。基地建设四年来,投资基本全放在改变生产条件、营造优化环境,建设基础设施上,收入、利润尚未获得。但项目建成,转入正常运行后,据专家预测年可获纯利润在2015万元以上。金贝植物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是推广资金相对比较大,影响推广进度和规模生产效应。12个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因业主规模小、资金积累缓慢、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等也急需资金扶持。 五、应对措施和建议 (一)统一认识,强化领导。党的十六大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和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不仅链接了国际平台,也是加入WTO中国农业的必然趋势,更是繁农农村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当前要纠正两种错误认识:一是把园区作为花瓶摆设;二是把园区视作包袱累赘。要充分认识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的深层意义,应以建设工业园区那样的热情来建设农业园区。建议晋中市对农业园区工作高度重视,把农业园区建设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构件来抓。专门制订扶持农业园区的优惠政策,千方百计招商引资,引进业主。成立园区管理机构,配备专职人员为农业园区建设提供服务。 (二)因地制宜,合理定位。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和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就是通过将分散的土地集中连片,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达到“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通过发展农业设施,极大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并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管理方式,获取最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是各类农业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因此,建设农业园区,要立足当地农业资源,充分考虑农业生产要素的区域差异性,要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进行合理区域布局,要运用现代化的建设和管理手段,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使园区成为农民、市场、企业三者相连的桥梁,要用新的理念建设和管理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首先要转变观念,创新体制和机制,要把政府主导转变为政府引导、业主主导。政府主要是增强服务职能,加强调查研究,提供信息,抓好典型推广,在制订政策、招商引资、引进业主、引导发展上多下功夫,对园区的具体经营则不要太多干预。政府、企业联手,利用农业龙头企业的人才资源、信息资源、物质资源和有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建立紧密的协作关系。密切关注农业科技发展情况,有选择的引进新品种和有关科研单位联手开发适合我区的新产品。让金贝植物、金威航天等园区在新品种的引进、研发、试验、推广上起到农业科技孵化器的作用。 其次,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域优势,产品优势,合理定位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和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要做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并重。要在致力发展农业园区的同时,实现企业与农民的双赢。企业按照市场规律引进品种和设备,产品有规模、有品牌、有市场;农民把土地租给企业,既得租金,又挣工资,增加了农民收入。 (三)多方筹措,增加投入。建设农业园区在资金筹措上要走“政府搭台,社会联手,企业唱戏,开发主体多元化”的路子。一方面要通过各种渠道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的资金和扶持政策,同时要管好和用活财政对农业的投入资金。如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等建设项目资金应集中捆绑,主要用于园区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建议晋中市建立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和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扶持资金,用于重点园区和高新技术项目研究开发的扶持。【区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调研报告】各类报告1.完善耕地流转机制。当前农村的土地政策是集体所有制前提下的农户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业园区建设涉及了众多农户。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农民对耕地的依恋,往往使农民在土地流转连片集中时,或索价太高,或难以协调一致,这样就造成引进业主困难,导致一些项目流产。因此,建议晋中市完善耕地流转政策,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制定有利于改善环境,有利于发展经济,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消除农民后顾之忧的鼓励政策,使农民变消极为积极,支持和参与农业园区建设。 2.探索土地折价入股。采取土地折价入股,利益共享,风险同担,更能激发农民建设园区的热情,或采取保证一定租金,部分

参与分红,使园区成为农民的利益共同体。通过农民以土地入股参与土地利润分配的办法,一方面使农民由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另一方面使土地以新的形式转换成对农民生活的长期保障,既保证了农民切身利益,又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发展。  (五)探索建立观光农业。观光农业改变了传统农业仅专注于土地本身耕作的单一经营思想,拓展为旅游业与农业园区结合的新型产业模式。观光农业注重经营养殖、种植园,种养品种以新、奇、特吸引游客,游客通过观赏、采摘、狩猎、烧烤、垂钓、消费农产品,其利润是普通种养业的5至10倍。以北京为例,发展观光农业的收入,近年已占农业总收入的三分之一。按照国际通例,农业旅游区半径应大于29.5公里才能发挥出最佳经济效益。我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在发展观光农业时,要注意把观光农业作为建立在园区农业经营基础上的农业与旅游业的有机结合,在通盘规划下解决好农产品的季节生产和全年观光经营的矛盾,搭配不同季节的品种,延长可观赏期。金威航天利用与基地接壤的土桥沟荒沟489亩建成渡假、休闲、体魄锻炼、喜庆欢乐场所,以农业观光、参与采摘为活力,以绿色餐饮、渡假休闲为特色构筑观光农业之地,增添晋商文化旅游之所,迈出了观光农业之路。晋中市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观光农业和旅游业有机结合,既可促进高产、高质、高效“三高”农业和无污染绿色农业的发展,也顺应了新世纪世界生态旅游发展的大势,建议晋中市在旅游规划中能通盘考虑,将我区观光农业发展列入全市规划中,促进我区观光农业发展。 二○○五年七月二十五日

区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调研报告

"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fanwen116513/

推荐访问: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方案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总结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