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喜欢蒙台梭利的哪个观点?为什么

来源:论文 时间:2016-08-16 10:35:10 阅读:

【www.zhuodaoren.com--论文】

你最喜欢蒙台梭利的哪个观点?为什么(一)
蒙台梭利复习

第二讲 蒙台梭利在我国的实践和研究

蒙台梭利教育实践在中国的发展与展望

[摘要] 我国的蒙台梭利教育实践经历了一个从兴起到沉寂再到复兴的过程。当前,一批研究蒙台梭利教育法的译著、专著和学术论文相继问世,蒙台梭利教育中国化实践迅速开展,蒙台梭利幼儿园教师培训日益规范化。为了更好地开展蒙台梭利教育实践,我们要促使蒙台梭利教育中国化实践研究系统化,进一步提高蒙台梭利教师培训的规格与质量,扩展蒙台梭利教育实践的范围,最终实现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目标。

一、蒙台梭利教育法传入中国

蒙台梭利教育法在近代中国的传播有一个明

显的特点,即时间集中而短暂,主要是在20世纪20年代。

1913年中国第一篇介绍蒙台梭利教育法的论文发表,此时距1907年蒙台梭利在意大利创建第一所‘儿童之家”只有6年时间。

我国引进蒙台梭利教育法还是比较早的。为什么这么早沉寂?然而,1922年之后,蒙台梭利教育实践在中国逐渐沉寂下来,这也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

什么原因?

从蒙台梭利教育法被引入中国开始,教育界人士对它的质疑和批评就没有停止过。 陈鹤琴的观点就很有代表性。陈鹤琴认为我们不具备开展蒙氏教育的条件。

重新认识

直到1985年,卢乐山出版了蒙台梭利幼儿教育》一书,中国学前教育界才开始比较全面客观地介绍蒙台梭利教育法,蒙台梭利教育实践在中国迅速开展。

二、蒙台梭利教育实践在中国的发展

一批译著、专著和学术论文相继问世。

2.蒙台梭利教育中国化实践迅速开展

蒙台梭利教育法强调尊重儿童,以儿童为中心,这正好符合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需求,因此许多幼儿园开设了蒙台梭利课程班,开始进行蒙台梭利教育中国化实践。

1994年,台湾蒙台梭利启蒙研究基金会与北京师范大学正式合作,进行蒙台梭利教育中国化实践研究。北京师范大学梁志桑教授主持了这项研究工作。“十五”期间,梁教授又主持了三项蒙台梭利教育中国化课题研究,吸引了100多所幼儿园参加。这些研究促进了蒙台梭利教育实践的开展。

从1994年开始,我国陆续派出一些学者和幼儿园教师赴国外系统学习蒙台梭利教育法。

3.蒙台梭利幼儿园教师培训口益规范化

教师素质是影响蒙台梭利教育法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在国外,受训者要参加至少1年的全脱产培训,特别是要在正规蒙台梭利幼儿园实习9个月后才可能获得蒙台梭利教师专业资格证书。

在我国,不少幼儿园管理者舍不得花太多的培训成本,仅仅指派一名教师参加蒙台梭利教师短期培训,然后回园培训其他教师,导致负责蒙台梭利教学的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甚至出现了教师仅仅参加了10天左右的短期培训后就匆忙开展蒙台梭利教学的现象。

三、展望蒙台梭利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1.促使蒙台梭利教育中国化实践研究系统化

2.提高蒙台梭利教师培训的规格和质量

3.扩展蒙台梭利教育实践的范围

当前我国借鉴蒙台梭利教育法的主要误区、关键问题与基本思路

[摘要】

盲目跟风、形式主义、“导师”难寻等是当前我国蒙台梭利教育实践中出现的几个主要误区。

教师素质是影响蒙台梭利教育法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扎实培训是提高蒙台梭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当前我们在借鉴蒙台梭利教育法时应该形成两个基本思路,即“以我为主,他为我用”和“以他为主,他我结合”,其中“以我为主,他为我用”应该成为我们借鉴次台梭利教育法的主要思路。

1、盲目跟风

蒙台梭利幼儿园和蒙台梭利幼儿班在我国如雨后春笋大量出现。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有1万个幼儿班进行过蒙台梭利教育法园本化实践。

蒙台梭利教育在中国迅速发展。对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实践研究也成为我国幼儿教育领域的一大热点。

现在蒙台梭利教育法已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其著作的出版及教具的制造与销售已经没有版权及专利限制,因此,蒙台梭利著作的各种编译版本、翻译版本不断上市

受蒙台梭利教具销售所带来的潜在利益的驱动,很多教育公司以加盟等各种形式积极推广蒙台梭利教育法”。

2.形式主义,实践中对蒙台梭利教育精健的忽略

我国不少幼儿园对蒙台梭利教育法抱有极大的热情,但它们在运用蒙台梭利教育法的过程中存在着生搬硬套等现象,形式主义之风较为严重。

在为数不少的幼儿园里,儿童在摆弄了一个学期或者两个学期之后就对价值不菲的蒙台梭利教具失去了兴趣,有时甚至会把教具当成武器玩游戏;儿童操作的教具有时并不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而教师则常常把这些教具当作是进行教学示范时的辅助材料;教具成了蒙台梭利教育的中心,儿童则在教师的教导下成了教具的奴隶。

从某种意义上说,不少幼儿园在开展蒙台梭利教育实践时并不重视蒙台梭利重视的儿童,重视的是蒙台梭利提供的儿童操作材料;并不重视蒙台梭利重视的所有儿童操作材料,重视的是蒙台梭利为儿童提供的部分知识探究材料;并不重视蒙台梭利重视的儿童操作材料的内涵和价值,重视的是向儿童展示这些材料时的一招一式„„【你最喜欢蒙台梭利的哪个观点?为什么】

3.“导师”难寻,掌握蒙台校利教育

精髓的教师非常缺乏

蒙台梭利教师在蒙台梭利教育实践中扮演着环境提供者、探究支持者和发展引导者等重要角色,发挥着“导师”作用。

蒙台梭利教师应该深刻理解蒙台梭利教育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把握其精髓,把蒙合梭利教育理念真正渗透到教育实践之中。

然而,当我们用蒙台梭利教师的标准来评价我国从事蒙台梭利教育的教师时,又有多少教师是合格的呢?

得到国际认证机构专业认证的蒙台梭利教师恐怕更是屈指可数。

在合格的蒙台梭利教师不到位的情况下,蒙台梭利教育法中的一些根本性要求很难在教育实践中得到落实。问题比如,很多教师不会为儿童提供系列的“有准备的环境”,而只是把“买来的环境”摆在活动室里,更不会引导儿童在‘.有准备的环境”中通过活动进行学习; 很多教师只是把蒙台梭利教具当作自己的教学工具和辅助材料,他们只是在拿着教具进行直接的教学示范,并不把教具看作是教师为儿童提供的、让儿童与之互动的学习材料。

可以说,因为不能掌握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精髓,很多教师难以做到让儿童在操作活动中进行学习,难以做到在个别教育和差异教育中促进儿童发展„„教师对蒙台梭利教育法一知半解或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已经严重影响到我们对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学习和借鉴。 第二讲 蒙台梭利的儿童观

第三讲 蒙台梭利的儿童观

心灵的胚胎 吸收性心智 敏感期 爱的智慧 儿童在“工作”中成长

儿童发展具有连续性也有阶段性

在与儿童打交道的过程中,成年人会慢慢变得自私自利,或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看待于孩子有关的一切,结果只能使他们之间的误解越积越多。

然而,人们至今没有谱写人类心灵发展的历程,没有描述过儿童在成长中遇到的障碍,还有他与监护他却不理解他的成年人之间的冲突,也没有描绘过儿童那难以名状的痛苦、稚嫩心灵中的迷惑、毫无道理的失败和他们潜意识中的自卑。

被告们虽然在照料和教育孩子上殚精竭虑,但还是发觉自己恍若置身困难冲重重的迷宫,无力自拔,仿佛自己一直徘徊在一个根本没有出口的密林中。

理由?

因为它公开谴责的并不是那些见不得人的错误,并不是那种让人觉得自己丢人、没有用的错误,而是要指责一种在无意识下犯下的错误。这种指责能使人们加深对自己的了解,从而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实际上,人类每一个真正的进步都是因为发现和利用了未知的东西。9

人们蜂拥而去听被人对自己的控告,而后他们又聚在一起赞成控告者对他们的指责,承认他们自己做错了。这确实是一个奇怪的现象。

正是这些尖锐的、持续的控告,把他们的意识从潜意识中唤醒。所有心灵上的进步都是经由把不自觉变为自觉,并进而征服自觉、征服自己的思想而取得的。

正是沿着这条路,人类的文明才不断前进。

蒙台梭利的儿童和儿童发展观在很大程度上是接受了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培尔的自然教育和自由教育的观点,然而她根据自己的实际观察和实验研究以及生物学、遗传学、生理学、心理学和生命哲学的理论加以阐述和发挥。

心灵的胚胎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内在的生命力”或称之为“内在潜力”;或把它总括为“人类的潜能”。这种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着的存在,它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

教育的任务是激发和促进儿童的“内在潜力”的发现,并按其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和自由的发展。

新生命都有一种本能

“当新生命降生时,它自身就包含一种神秘的本能,这个本能将指导她如何活动,形成什么样的特性及怎样适应环境。”

“每一种动物都有最适合它生长的外界环境,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集体特性,使它能对世界整体的完善做出贡献。”

“在儿童心灵中有着不为人知的神秘,随着心灵的成长,会逐渐显现出来,像生殖细胞在发展中遵循的某种模式一样,这种深藏的秘密也只能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才能被发现。” “我们对新生儿的态度不应是怜悯,而是怀着一种对造物之神的崇敬,把这个小生命的心灵看成是一个我们无法完全了解的神秘世界。”

新生儿出生的情景:

新生儿出生母亲受到关注,新生儿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他们是否正在经历着一场巨大的磨难?

新生儿的真实需要!

“他在这个世界中,然而这个世界却不理解他。”

人类存在两个胚胎期

“一个是在出生前,这是所有动物都具有的,另一个是在出生后,这一时期是人类所特有的,并使得人类与动物有了很大的区别,”

【你最喜欢蒙台梭利的哪个观点?为什么】

第一个胚胎是生理胚胎,是动物均具有的,第二个胚胎是人所独有的心理的胚胎,它是一种心理发展的力量。是包藏在肉体中的精神。

人类存在两个胚胎期

心理胚胎是独特的

动物和人类 犹如批量生产和手工艺制品的区别

心理胚胎要靠孩子自己的力量发展

心理胚胎也需要外部环境的保护和支持

“人们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他们没有认识到,儿童拥有一种积极的精神生活。尽管儿童当时并没有表现出来,而且他也必须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来秘密地完善这种精神生活。”

吸收性心智

蒙台梭利认为,6岁之前的儿童本身具有一种吸收知识的自然能力,即所谓“吸收的心智”。 从婴儿期开始,儿童就对每种经验具有很强的吸收力,而且这种吸收是直接的。

在儿童吸收经验的过程中,心理就逐渐得到发展。儿童直接从他所处的物理和社会环境中吸收经验的同时,发展了内部的精神力量。

吸收性心智的发展阶段

这种强有力的心理结构发生在0-6岁之间,包括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0-3岁,这时儿童处于无意识吸收阶段。这一时期的儿童通过感知觉和动作探索环境,同时学习所处文化的语言。

第二阶段是3-6岁,儿童的这种强大的吸收力开始变得有意识、有目的。这时儿童变成了一个讲求实际的、感性的探索者,他能注意到事物之间的关系,有意识地进行对比。 儿童并不是通过主观思想,而是通过他们的天赋来吸收环境知识的。

语言是最明显的例证。

他们具有天生听取人类声音的能力,那为什么只专门听取和学习人类的声音?

玻璃杯在桌子上——上桌子在玻璃杯

儿童没有记忆和推理能力他们是怎么学习的?

成年人是通过大脑学习知识的。

儿童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学会了他的母语,一种精神的化学反应在他们体内进行。相反,我们的学习过程仅仅是一个接受者而已。

什么样不做就仅仅是吃饭走路就会学会很多事情——是浪漫的想法吗?NO

这是事实!

敏感期

“敏感期是指生物在其初期发育阶段所具有的一种特殊敏感性。它是一种灵光乍现的禀性,并且只有获得某种特性时闪现出来。一旦他获得了这种特性之后,其敏感性就消失了。” “敏感期”的涵义是:在不同发展阶段儿童表现出对于某种事物或活动特别敏感或产生一种特殊兴趣和爱好,学习也特别容易而迅速,是教育的最好时机。

“儿童在其敏感期就能学会自我调节和掌握某种东西,这就像一束光能把他的内心照亮,像电池一样能提供能量。正是这种敏感性,使儿童以一种独特的、强烈的方式来对待外界事物。在这一时期,他们对一切都充满了活力和激情,能轻松地学会每件事情。他们的每一次努力都能使自己的能力大大增强。只有当这个目标达到时,他才会感到疲劳和乏味随之而来。” “在一种激情耗竭之后,另一种激情将随之燃起。在这种节奏感的刺激下,儿童不断地征服,这一切使他感到十分快乐和幸福。”

敏感期消失后

“当这个敏感期泯灭之后,人们心智上的进步,就只能通过思维的加工、主观的努力和不倦

的研究才能取得。”

爱的智慧

“爱并不是原因,而是结果。它像一颗行星,得到了太阳的光芒。爱的动力就是本能,是生命的创造力,并在创造的过程中产生爱。儿童的心中充满了爱,并且他的自我实现也受到了爱的影响。”《童年的秘密》90-93

敏感期的热情来自于爱

儿童在敏感期中那种对周围物体不可抑制的冲动,实际上就是他对所处环境的爱。不仅仅是情感反应而且是智力发展的需求。——爱的智慧

“正因为儿童热爱他的环境,而不是对它漠不关心,才使他们能看到成人视而不见的东西。” 儿童热爱的一个特别对象是成年人。

儿童对成人是那么敏感以至于成人在某种程度上支配着儿童的生活和行为。

儿童乐于听成人的话,但是,当成人让他放弃那些对他成长有利的本能时他就会反抗。——无意识的自我保护

“我们应该记住,儿童爱我们并想服从我们,儿童爱我们胜过其他的一切。”

儿童教会我们如何去爱

儿童对成人有着深沉的爱,他们帮助成人从麻木冷漠的状态变得敏锐而多情,从新获得爱心。没有儿童的帮助成人将会颓废。

儿童促成团结的力量以爱为基础

“与儿童生活在一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温和、亲切,人们就不会互相猜疑。” “爱是一种恒久的忍耐,是仁慈;爱是不嫉妒、不做羞耻之事,不矜持;爱是没有野心、不谋私利、不发怒、不做恶事;爱是对真理和正义的热爱;做任何事情都应该包容、信任、期待和忍耐。” 如果爱的最终目的是拯救,那么如果它被忽略就会导致破坏。

爱不是一种概念上的东西,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力量。

儿童在“工作”中成长

游戏会把儿童引向不切实际的幻想,不可能培养儿童严肃、认真、准确、求实的责任感和严格遵守纪律的行为习惯。

只有工作才是儿童最主要和最喜爱的活动,才能培养儿童多方面的能力,此能够促进儿童心理的全面发展。

儿童-教具-工作

儿童-玩具-游戏

儿童在工作中有一种对秩序的爱好与追求。

他们要求独立工作,排斥成人给予过多的帮助。

工作中的自由、专注。

内在的工作周期。

儿童工作的愿望代表了一种生命的本能,因为他不工作就无法形成自己的个性。认识通过工作塑造自己的。

工作是获得幸福的源泉,是保持健康和恢复正常的一条原则。为什么人们会反对工作? 我们相互依赖又是自己生活的主人。

一个人的工作与处于正常化状态之间的紧密联系,就是人具有天赋工作本能的最好证明。 两种工作:成人的工作和儿童的工作

儿童是成人之父?

一个心灵已经得到升华的人不会迷恋于外界的东西,它仅仅会在合适的时候为了完善自己的内心采取利用外界的环境。与这种人相对立的是一种过着平凡生活的人,他们被某些外在的

你最喜欢蒙台梭利的哪个观点?为什么(二)
蒙台梭利与中国传统儿童教育的观点

蒙台梭利对儿童成长四大发展阶段的

划分

玛丽亚蒙台梭利博士通过多年的观察实践总结出,从新生儿发展成熟需要经过4大阶段,从而成为一个生理、情绪和智力都足够使他们能够独立的成人。这4大阶段需要经历24年的时间,每一个阶段为6年(0-6岁,6-12岁,12-18岁,18-24岁)。每一个阶段的儿童都具有一定的特征。【你最喜欢蒙台梭利的哪个观点?为什么】

四大发展阶段的理论知识对于成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指南,它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怎样可以帮助孩子完全地发展起来,怎样的环境适合儿童的发展。因为孩子的需求在发展中也是随着阶段的变化而改变的,所以当为他们准备环境的时候也要相对应地做出改变。

这四大发展阶段是一个自我构建的过程,每一个阶段都是为下一阶段准备的,比如说0-6为后来的6-12岁打下基础,6-12岁又为之后的12-18岁作准备,依此类推。在阶段发展的过程中,都会有一个转折点或时期,在这个转折的时间段,儿童既会表现出前一阶段的特征也会表现出一些后面阶段的特征,例如,在0-6岁这个阶段往6-12岁发展的时候,小孩会表现出0-6和6-12两个阶段的特征,所以有时候家长或者老师也可能会不能完全分清楚这个小孩具体是在哪个阶段。

四大阶段的每一个阶段又被分成两个子阶段,每个子阶段为3年的时间,所以第一大发展阶段被分为0-3岁和3-6岁,第二大阶段被分为6-9岁和9-12岁,依此类推。其中,0-3岁,6-9岁,12-15岁,和18-21岁被叫作获得期(Acquisition);3-6岁,9-12岁,15-18岁,和21-24岁被称为结晶期或者巩固期(Crystallisation or Consolidation)。简单来说,就是每个大阶段里面,前三年都为获得期,后三年为巩固期。获得期被认为是每个阶段最重要的时期。如果说每个阶段都是为下个阶段准备的,那么这个阶段的前三年就显得更为重要,因为这三年里发生的事情会一辈子影响他们的生活。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fanwen333269/

推荐访问:蒙台梭利观点的是 你最喜欢的广告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