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园区空间布局

来源:活动方案 时间:2016-08-22 10:58:53 阅读:

【www.zhuodaoren.com--活动方案】

高新技术园区空间布局(一)
高新技术生态工业园区用地空间布局规划研究

高新技术生态工业园区用地空间布局规划研究

[摘要]自人类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工业社会,环境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被普遍采纳,发达国家逐渐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作为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工业生态学、产业集群等相关理论为基础,结合国内外生态工业园区的实践经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园区用地空间布局的规划设计内容及要求。

[关键词]循环经济 高新技术生态工业园区 用地空间布局 产业链

一、相关概念解析及理论概述

1.高新技术生态工业园区

所谓“高新技术生态工业园区”,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与生态工业园区有机结合的新式工业组织形态。可将其定义为:一个包括自然、科技、工业和社会的地域综合体,依据循环经济理论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设计成的一种新型高新技术工业组织形态,高新技术生态工业的聚集场所。其兼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及生态工业园区的优势特点,建立在尖端技术的基础上,拥有较高的工业增长率和劳动生产率,同时注重了企业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企业与自然环境间的作用,通过成员之间的副产品和废物的交换、能量和废水的逐级利用、基础设施的共享来实现园区在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因此,其可称之为“高效”+“环保”的最佳工业组织形态。

2.相关理论研究

有关高新技术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的理论研究主要包括: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经济理论、工业生态学理论以及产业集群理论。

【高新技术园区空间布局】

(1)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有两个最基本的方面,即:发展与持续性,发展是前提,是基础,持续性是关键,没有发展,也就没有必要去讨论是否可持续了;没有持续性,发展就行将终止。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资源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首先,可持续发展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其次,可持续发展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再次,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是人,以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为目标。

(2)循环经济理论

高新技术园区空间布局(二)
试论我国高新技术开发区的空间布局

试论我国高新技术开发区的空间布局

孟淑华

(商丘师范学院 河南商丘 476000)

[摘要]为适应世界高新技术的发展,我国自上个世纪八十年后期,先后建立了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他们已是良莠不齐、两极分化。文章指出根据聚集经济的要求,应选择条件较好的地区作为重点开发的对象,以保证集中优势资源进行重点扶植,从而为国家的高新技术产业高速发展创造条件。

[关键词] 高新技术开发区 空间布局 聚集经济 高新技术产业聚群

20世纪中后期,高新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突飞猛进的发展,引起了各国对高技术产业发展模式的高度关注,形成了诸如美国的硅谷、日本的筑波等一大批高技术产业区。在实践中,各国政府也参照这种模式建立高技术产业开发区,试图用一个圈定的区域把高技术企业与其他企业区分开来,以便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来扶植其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政府统一政策、统一管理。在此背景下,我国自上个世纪八十年后期,也先后建立了53个国家级的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然而,怎样才能使我国高新技术区的整体实力迅速壮大,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是有重点的集中发展有实力的高新区还是像撒胡椒面一样地均衡发展?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1、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布局特点

1、1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空间分布高度集中。大部分分布于东部沿海12个省市区,尤其是集中在广东、山东和江苏3省,共有15个国家级高新区,占全国高新区总数的28.3%。从理论上讲,高新技术产业的空间分布与该地区高新技术资源空间分布应基本一致。然而,就其广东、山东和江苏这3个省来讲拥有的在校大学生数仅占全国总数的17.7%,其县级以上政府部门所属研究与开发机构自然科学技术领域的科学家、工程师总数只是全国的12%。可见,这3个省的高新技术实力与其在全国高新区中的地位不太相称。所以我国高新区这种分布态势与国际上比较公认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主要依靠本国科技实力的原则有着较大差距[2]。

1、2南方的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数目略多于北方。以秦岭-淮河为界,南方诸省市拥有23个高新技术开发区,北方诸省市有20个高新技术开发区,形[1]

成了南多北少的局面。

1、3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东西分布极不平衡。从沿海-中部-西部,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数量比是29:14:10。东部沿海地带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数目比中部和西部两者之和的数目还多,而且主要集中在辽宁、山东、江苏和广东四省,其数目占沿海地区的62%、占全国的34%。从东部沿海依次经中部地区再到西部,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分布逐渐递减,而位于西部地区的西藏、青海和宁夏等省自治区至今还没有经国务院批准的高新区。这与各地区高新技术资源空间分布基本一致。

1、4高新技术开发区的空间布局过于分散。从空间布局上来看,目前全国设立于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53个,其它省级高新区更是分散在全国各地。然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的群聚性而不是分散性,因为高技术企业的群聚更有利于配套产品的供应和技术信息的交流,有利于技术进步和企业发展。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发达高新技术产业,但它们基本上集中在硅谷、波士顿128号公路以及华盛顿三个地区。其中硅谷是世界上最著名高技术研究与制造中心。因此,作为借鉴,我国大可不必人为地设立那么多的高新区。

1、5高新技术开发区目前已出现了“马态效应”。综合国内外的评价指标体系,按创新能力、经济实力、社会贡献、区位条件和对外开放程度,然后进行聚类分析,可以看出,全国53个国家级高新区只有北京、上海、深圳和广州的综合发展水平较好,仅占国家级高新区总数的8%。发展水平一般的高新区有南京、武汉、石家庄、西安、成都、青岛、苏州、天津等8个,占国家级高新区总数的15%。而发展较差和极差的两种高新区之和却占国家高新区总数的77%之多[1]。由此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国家级高新区都处于相对弱势,表明我国高新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出现两极分化。这种现象如不及时加以改变,不仅会造成资源严重浪费,而且还会严重阻碍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速度。

2、聚集经济及高新技术产业聚群

2、1聚集经济及其特征就是指特定的领域里相互联系的企业和机构在地理上的集中所产生的经济现象[2],它是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非均衡分布而呈现出的一种局部的聚集特征。这种聚集可以产生规模经济效应,与企业内部的规模经济效应相对应,又彼此发生交互作用。它与内部规模经济不同,不是单一企业内部

【高新技术园区空间布局】

规模扩大所产生的经济效率,而是当聚集规模达到一定水平时,它能对单一企业带来若干好处,使其更有效率。聚集经济的主要特征是:地理位置集中;产业领域集中;相关人才集中;原料和产成品相对集中;行业信息集中;买者意向集中和配套机构与设施集中等,是特殊地域、同业交往、行业文化、产业技术链和产业价值链等因素的集合,其实质是竞争、合作、交流、知识共享和文化共通。

2、2产业聚群是聚集经济的典型形式。产业聚群是相关产业在一个地区的集中和以多种环节联系在一起。这种集中需要特定的地理、资源、政策和人文条件。高技术产业聚群是指应用面广,辐射作用大的高技术,如微电子、电脑和网络,在应用过程中会不断开辟新的需求和产业,发展新的技术和产品,在其周围汇聚大批相关企业,当高技术企业群达到临界数量,在一个地区就会形成产业聚群,成为类似硅谷的高技术园区。产业聚群已经成为产业经济发展中的典型现象,是产业经济发展的规律性表现,是产业的关联性和外部经济性等经济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我国现有的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中,多数开发区并非完全依据以产业分工为基础、产业间互动发展为核心的原则来建立的。结构趋同、重复建设的现象比较严重。产业聚群的直接原因只是高新区优惠的土地和税收政策。因此,这种产业的空间聚集只不过是企业的盲目堆砌,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产业聚群。因而难以实观真正的聚群竞争力和良性发展势头,也就不能长期、稳定、持续地推动科学技术商品化、产业化的进程。

3、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布局的合理化方案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高科技的人才、资金和技术相对不足。在目前我国资金技术等资源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应把有限的资金、技术资源集中投放在具备发展高新技术条件的少数地区进行重点开发,只有如此能起到投入少、见效快,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这些少数地区应该是智力资源密集、经济技术发达、基础设施完善、信息资源丰富、生活环境优越的城市化地区,而且这里高新技术企业大量聚集,初步形成以产业分工为基础、产业间互动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这样既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工业产值、技术创新的迅速跨越,又可减少生产要素空间转移的交易成本和摩擦成本,同时还有利于建立地区间的经济技术联系,发挥高新技术增长极的聚集和扩散作用。

3、1建立以北京、上海、深圳、西安和杨凌高新区为重点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增长极。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有影响力覆盖全国,具备世界级科技资源,所以应以国际一流水平的速度加快建设,使之尽早发展成为智力资源密集型的高新区,成为我国高新技术的最大辐射源;上海、深圳、西安和杨凌高新区作为不同类型、不同地区高新区的杰出代表和西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基地,将以国际水平的高新区加以建设。其中上海作为生物和信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基地;深圳作为香港与内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纽带、国际融资窗口和南方信息产业基地,充分发挥政策环境和对外开放的优势,重点发展知识与技术密集产业,产品应主要面向国际市场,逐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高新技术和产品出口加工基地;西安和杨凌可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技术创新基地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地。

3、2要抓好武汉、天津、沈阳、南京、苏州、青岛、杭州、广州、重庆、成都等区域性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在中央宏观政策指导和专项资金支持下,加大改革力度,创造良好环境,提高办区质量,以国际科技工业园区的标准进行建设,带动周边高新区的发展,实现国家高新区整体发展质量的大幅度提高。 3、3其余的原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已演变为具有省区意义的高新区,依靠各省区政府和经济集团的实力进行开发,形成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省级高新区应主要的设立,应根据各省科技实力发展的具体情况,有步骤地逐步建立。坚持对原有省级高新区或地方高新区进行全面整顿,不具备发展高新技术开发区条件的省区不应设立高新区,避免“遍地开花”重复建设所造成的资源浪费。同时,在发展方向上应做好这些省区高新区的合理分工,以便更好发挥各自的优势,建成各具特色的高新区,以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所在省区的经济发展[4]。

综上所述,根据高新技术开发区布局聚集性和我国的国情,建议只保留北京、上海、深圳、西安和杨凌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从而形成高新技术产业资源的集中投入,充分利用上述地区已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和规模,实现上述地区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促成环渤海高新技术产业带、长江三角洲高新技术产业带、珠江三角洲高新技术产业带以及沿欧亚大陆桥高新技术产业带的快速崛起,并将这些地区早日建成带动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增长极创造了条件。

参考文献:

[1]何 坤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布局研究[J] 暨南大学学报,2002【高新技术园区空间布局】

[2]迈克尔·波特.群聚区和新竞争经济学,未来的战略[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3]顾朝林,赵令勋.中国高技术产业与园区[M].北京:中信出版社,1998.

[4]费洪平.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布局研究[J].科技导报,1997,(7). 联系电话:0370-2591832

13598379652

高新技术园区空间布局(三)
m市产业园空间布局规划

********科技园空间布局规划

****市城乡规划局

2013年10月

目 录

第一章 规划编制背景和要求 ............................................................................ 1

第一节 规划编制背景 .............................................................................................. 1

第二节 规划编制要求 .............................................................................................. 1

第二章 ****市产业发展现状 ............................................................................ 2

第三章 产业发展和产业空间布局策略.............................................................. 3【高新技术园区空间布局】

第一节 借鉴****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经验 .................................................. 3

第二节 发挥****与****的主要优势 ...................................................................... 4

第四章 发展定位和目标 .................................................................................... 4

第一节 发展定位 ...................................................................................................... 4

第二节 发展目标 ...................................................................................................... 5【高新技术园区空间布局】

第三节 产业用地规模预测 ...................................................................................... 5

第五章 空间布局规划 ........................................................................................ 6

第一节 空间布局原则 .............................................................................................. 6

第二节 空间布局模式 .............................................................................................. 7

第三节 空间布局结构 .............................................................................................. 9

第四节 既有园区空间整合规划 ............................................................................ 13

第一章 规划编制背景和要求

第一节 规划编制背景

2013年9月8日,****市政府与****科技园区管委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加强“创新驱动、区域合作”,携手共建********科技园。

依托“********科技园”,全面整合****资源,用好用足****要素,发挥****外部动力、内生动力和干部动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打造****经济“升级版”。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实体经济为支撑,以生态保护为底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加快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

第二节 规划编制要求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紧扣“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主战略,坚持“四化同步”,按照“以都市农业为龙头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加快发展现代工业,以旅游业为龙头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要求,围绕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目标,以********科技园为统领,依靠科技创新,加强区域合作,正确处理“三个关系”,

力求实现“四个突破”,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形成具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第二章 ****市产业发展现状

2012年,全市生产总值1710.3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

4.2∶42.0∶53.8,其中一产增加值72.28亿元,同比增长

8.5%;二产增加值717.32亿元,同比增长18.8%;三产增加值920.70亿元,同比增长14.1%。初步形成了以装备制造、磷煤化工、铝及铝加工、现代药业、特色食品、烟草制品为主的六大特色支柱产业,为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奠定了良好基础。

农业发展方面:畜、禽、蛋、奶、果、蔬、茶、药等产业形成一定规模,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达到31.56%,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1.29%,粮经比达到3∶7。但农业基础条件薄弱,设施农业比重较低、规模化效应不突出、产业化程度不高、综合效益较低,对农民增收贡献率还不大。

工业发展方面:园区工业增加值实现348.04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65.09%,园区基础条件不断改善,承载力、配套力和聚集力不断增强。麦架-沙文高新技术产业园、小河-孟关装备制造业生态工业园、白云铝及铝加工基地核心区总体实现“九通一平”,息烽磷煤化工生态工业基地、开阳磷煤化工生态工业基地、修文扎佐医药产业园、乌当医药

食品工业园等园区核心区基本实现“七通一平”。但仍存在工业结构不够合理、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较低、园区整体承载力不强、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还不高等问题。

服务业发展方面:初步形成了以旅游、商贸、物流、会展、金融等为主的服务业发展体系。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3.19亿元;接待国内游客达6332.59万人次,接待外国游客11.6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02.70亿元;物流业总收入为288.76亿元;会展综合经济效益达100亿元;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达22家,非银行业金融机构60家,城市金融要素加快聚集;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53.83%。但服务业发展的布局不合理、产业层次低、业态不丰富、现代服务业比重不高、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

第三章 产业发展和产业空间布局策略

第一节 借鉴****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经验

从北京****发展历程和发展要素来看,****发展主要融合了科技创新体系、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市场环境、政府职能、生态环境保护等五大方面要素。各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协调,共同推动了北京****的发展。********科技园应借鉴北京****的发展经验,整合资源要素,推动科技园全面发展。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fanwen346477/

推荐访问:海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高新技术产品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