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作者的精准扶贫论文

来源:论文 时间:2016-08-30 09:51:11 阅读:

【www.zhuodaoren.com--论文】

水利工作者的精准扶贫论文(一)
精准扶贫论文

“六精准、六创新”推动精准扶贫上台阶

——关于宁远农村商业银行推动精准扶贫的思考

习总书记指出,做好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宁远县是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有150个贫困村,9万多贫困人口。宁远县也制定了“扶贫到村,规划到户,整合资源,合力攻坚”的扶贫思路,制定5年减贫计划。作为宁远农村商业银行来讲,如何实施金融精准扶贫,是一个值得思考和实践的课题。

当前宁远农村商业银行推动精准扶贫的难点

(一)自然条件恶劣,金融扶贫风险增加。特困地区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加之人口增长、不合理的耕作方式、毁林毁草开荒等不合理开发,水土流失日益严重,有的地方已无地可耕,连最基本的生存条件都难以保障。这些地区致贫因素多,贫困程度深,灾年返贫、因病返贫现象十分普遍。

(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落后,金融扶贫成本增加。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加上长期投入有限,欠账太多,特困地区水利灌溉程度低,公路覆盖面窄、路况差,住房条件差。

(三)农村产业结构单一,金融扶贫难度增加。特困地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缺乏竞争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产业构成以农业为主,粮食生产占主导地位,经济作物等其他产业比重低,农业生产成本高,生产发展水平低,收成少,一旦遇上自然灾害和市场价

【水利工作者的精准扶贫论文】

格下跌,贫困村农业就处于亏本经营的状态,生活上重返贫困或维持低收入水平,难以实现资本积累。贫困村生产耕作技术低,支撑产业不强、市场接触少、农业产品量小且市场化程度极低,产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产业链短,导致贫困村产业市场竞争力不强,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水利工作者的精准扶贫论文】

(四)生态环境差,贫困地区信用评级困难增加。贫困村农民长期处在封闭的环境中生活,缺乏科技知识和市场经济意识,缺少农村实用新知识、新技术,家庭经济脆弱,扩大家庭生产投入困难。贫困村中有一点技能的青壮年人口往往都外出务工谋出路,留守的是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年龄偏大、生产能力偏弱的“三偏”农民,这部分农民“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更为严重。

(五)认识不一,金融扶贫工作推进力度不足。扶贫工作涉及部门多,工作协调难度大。扶贫资金多为财政性资金,条块管理,专款专用。财政资金作为风险补偿金占比较小,扶贫资金有限,难以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六)手段乏术,金融生态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足。由于信息不对称,贫困地区农村生产要素市场发展滞后,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非上市企业股权等“五权二指标”要素无法有效交易和流转,资产评估难、流转难、变现难,要素价格发现功能难以实现,加剧了银行与农户、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抑制了金融资源的及时介入。信用等级较低,贫困地区生态环境改善、信用体系建设较缓慢,市场主体信用等级偏低,合格的贷款主体较

少。

(七)配套不够,农商行参与扶贫开发工作动力不足。针对贫困地区的差异化金融监管政策、货币信贷倾斜政策配套不够,农商行将资金用于贫困地区的动力不足。专项财政税收扶持政策配套不够,目前还没有针对贫困地区专门的风险补偿、税收优惠、财政奖励、费用补贴等政策。现有扶贫专项资金专项投入与贫困地区需求配套不够,由于扶贫对象多,为了兼顾公平,难免存在“撒胡椒面”式的安排资金项目的问题。

(八)认识误区,贫困户的内生需求不足。贫困地区农户产业发展选择较难,增收渠道单一。从调查情况看,贫困地区农户贷款的需求分别为大件生产设备的采购、建房、婚丧嫁娶、大病住院、子女上学等,日常对贷款的需求并不迫切。有些贫困户仍然抱着依赖政府“输血”式救济的老观念不放,有些贫困户甚至有“金融扶贫是国家救济,可以借钱不还”的错误想法。

当前宁远农村商业银行推动精准扶贫的对策

(一)精准管理,创新扶贫开发体制机制。着力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三位一体”扶贫格局,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一是充分发挥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正向激励作用,增加贫困地区资金来源。改进和完善支农、支小再贷款管理方式,发挥再贷款杠杆作用,调动信贷投入的积极性。加大贫困地区信贷投入,鼓励和支持贫困地区新增可贷资金主要留在当地使用。建立“政银企”

合作平台,与政府签署扶贫开发合作协议,结合产业基础及未来经济发展导向,重点加大对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提供专业、系统和全面的金融服务。二是把深入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办行制度作为开发式扶贫的重要抓手,推动扶贫小额信贷业务增量扩面,着力提升扶贫小额信贷的精准性和有效性。继续引导农商行灵活创新信贷管理机制,拓展抵质押范围,大力推进符合贫困地区多样化发展需要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三是调动多方资本与信贷资金协同扶贫。发挥好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重点是整合各类扶贫资金,创新投入方式,发挥财政资金在信用增进、风险分散、降低成本等方面的作用。健全政府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小微企业和涉农主体担保体系。探索建立扶贫开发专项基金,基金来源可以参照农田水利建设资金计提办法,按照当年实际土地出让收益的一定比例计提。

(二)精准施策,建立农村扶贫金融组织体系。一是建立分层次、广覆盖、高效率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加强贫困地区服务渠道和能力建设,适量增加贫困地区营业网点,发挥物理网点+电子银行+代理渠道优势,进一步延伸服务网络,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让贫困地区农户实现“足不出村”的基础金融服务。二是运用“金融+”,将农商行自身优势与扶贫政策相结合,探索创新扶贫贷模式,推动信贷资金流向当地产业、农户发展最需要的地方。三是构建“人在网中走,档在格中建,格格有服务”的金融服务新格局。积极发挥网络优势,借助政府网格化信息平台,搭建基层金融服

务“最后一公里”的桥梁。结合“扶贫贷”推进金融服务网格化,提升扶贫功效,填补服务空白。

(三)精准发力,高标准选定金融支持项目。一是大力支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地区农业农村生活条件。贫困地区政府财力有限,公路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成为制约地方经济发展的瓶颈。积极支持特困地区的水利、公路、棚户区改造和整体城镇化建设,着力改善贫困地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二是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小企业,积极支持贫困地区畜禽、茶叶、中药材、蔬菜、水果等特色产业,着力推进优势农产品向优势产业集中、生产加工向龙头企业集中,走“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之路,带动贫困地区农民增收致富。三是积极支持贫困地区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搞活农产品流通。【水利工作者的精准扶贫论文】

(四)精准滴灌,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一是创新农村生产要素担保方式。农村“五权二指标”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水域滩涂养殖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房屋民有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和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积极稳妥开展农村“三权”抵押试点,创新“三权”抵质押金融产品。鼓励将法律法规不禁止、产权归属清晰的农村集体房屋、土地等不动产,机器设备、产成品等农村资产都纳入担保品范围充分激活农村沉睡资产,扩大农业企业抵质品范围。二是创新易地扶贫搬迁模式。结合扶贫搬迁项目“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特点,按照“政

水利工作者的精准扶贫论文(二)
浅谈对精准扶贫的认识

浅谈对精准扶贫的认识

FENG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所谓精准扶贫,就是要进一步强化农村低收入人口的动态管理和完善精准识别机制,针对新一轮建档立卡农村低收入户主要致贫原因,因户因人施策,把扶贫工作由“大水漫灌”变成“精准滴灌”,确保扶贫政策和资源真正惠及低收入群体。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的扶贫工作从未间断,而且投入力度都是有增无减,持续的扶贫攻坚使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农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但是大水漫灌的扶贫不能彻底解决现有的贫困问题,扶贫仍留有死角,唯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方可挖穷根、治穷病。

一、要以思想观念教育为先促进贫困户观念转变

现在农村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的人还很少,大多数的孩子都是初中毕业或中途辍学。即使有少数的“两后生”也因多种原因不能继续学习,掌握一技之长,成为普通的劳动力,甚至成为剩余劳动力。而村里的成年人尤其是妇女读过书的更是少之又少,上过初中的已经是高文化水平了,多数是小学毕业或者只读过小学一二年级,五十岁以上的人口中文盲与半文盲居多。很多具有劳动能力的妇女因为没有文化而只能

在家呆着无事可做。文化水平的落后,也导致了当地人思想观念的保守性,山村里重男轻女观念没有到很好的改变,而且形成了一些不正确的发展观念。精准扶贫主要是要针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要加强对这部分人口的人力资源的开发,尤其是占农村劳动人口近一半的农村妇女和“两后生”在摆脱贫困方面的开发。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阶段,劳动对劳动者技能和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贫困村劳动力劳动技能和劳动素质的提高也就显得越来越紧迫,政府要进一步推动贫困地区的成人教育的发展,加强对这些人口的职业技能培训。针对这些妇女和 “两后生”,要在教育培训的基础上,给她们提供各种政策优惠,充分吸收先进经验,提高教育扶贫力度。另外精神生活的单调,还导致赌博、迷信甚至邪教很容易占领农民的精神空间,造成部分农民的长期颓废,严重影响农村的和谐与发展。

在日常扶贫工作中,直接给予帮扶对象以资金(小额信贷扶持)、项目及组织党员干部结对帮扶等举措,确实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实践证明,以这种方式脱贫的农户,一旦帮扶资金链断裂、后续帮扶措施跟不上,极易造成返贫。因此,在给予一定的资金、项目、物资等扶持的同时,思想观念的扶贫很关键,要对帮扶对象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观念进行正确引领,教育和引导他们树立积极向进、自力更生的【水利工作者的精准扶贫论文】

人生观和价值观,主要依靠自身的努力真正走上脱贫致富之路,这才是实施精准扶贫的根本和最为重要的方式与途径。

二、要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运行具备多重作用。首先,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变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对改变村镇面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其次,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对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意义重大,如良好的交通条件是使农民摆脱贫困的重要条件;再者,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是使农民改变落后的生活方式,缩小城乡差别的基础。比如治沟造地工程,有效增加了耕地面积,使农民具备向土地要效益,依托资源谋发展的基础条件。实施人畜安全饮水工程,通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可极大地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发展产业发家致富的积极性。只有加大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提高服务水平,才能保障精准扶贫工作有序、有效开展,才能让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才能让农民真真实实富起来。

三、要以兜底扶贫救助为辅完善贫困户基本生活保障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教育资源的配臵,农村青壮年人口流失严重,人口老龄化严重,失去了发展的长期动力。大部分的青壮年劳动力常年外出务工;还有一些家庭由于孩子上学原因,搬出村庄;现在村里剩下的多是体弱多病的老年人,以文盲半文盲为主的妇女以及残疾和智障人员。对这些人进行开发式扶贫很难取得比较好的结果。只有通过社会救助解

【水利工作者的精准扶贫论文】

决基本生活需求才能脱贫。一方面,对于纳入建档立卡范畴的农村低保户和五保户,通过政府“兜底”的办法,由民政部门按照序时进度提高农村低保标准,确保按期实现脱贫目标;另一方面,对于农村低收入扶贫户人口的增收脱贫必须通过资金扶持、项目带动、组织党员干部“一对一”结对帮扶等途径和措施,确保实现脱贫目标。通过对建档立卡低收入户家庭的致贫原因进行汇总和全面剖析,大体可以归纳为因病、因学、因残和缺技术、缺资金、缺劳动力等因素,全面把握和正确分析农村低收入扶贫户主要致贫原因,才能做到因户制宜,因户因人施策和“一户一策”,有针对性地制定和落实帮扶措施,进一步做好精准扶贫工作。

四、要以产业开发建设为重提高贫困户人均纯收入 通过进村入户、建档立卡,分析掌握致贫原因,逐户落实帮扶责任人、帮扶项目和帮扶资金;通过贫困家庭档案,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帮助发展生产,增加收入;通过科学规划,实施“一村一品”产业发展,并将产业扶贫资金、“贫困村互助资金”等向重点村集中投入,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一村一品”主导产业。通过政府引导,包扶人帮助,村委会支持,促进扶贫产业发展,将扶贫工作扎实推进。此外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可通过“协会+基地+贫困户”、“公司+基地+贫困户”等多种经营模

式与“四个统一”(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种植、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增加农民收入。

五、要以精确管理为帮扶工作提供保障

精准管理,就是要建立完善经济薄弱村、低收入户帮扶信息档案台账,强化精准扶贫监测,及时跟踪经济薄弱村、低收入户帮扶情况,确保帮扶对象得到有效扶持,在规定时间内实现稳定脱贫目标。同时,实施精准扶贫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敏感度高,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实践证明,无论是开展精准识别,还是实施精准帮扶和精准管理,都离不开一支精干高效的扶贫干部队伍。县、乡两级作为实施精准扶贫的责任主体和具体工作的承担者,要重视和加强扶贫干部队伍建设,调齐配强扶贫部门领导班子,充实扶贫工作力量;进一步加大扶贫政策培训力度,提高基层扶贫工作人员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确保事有人干、有人干事,为不断提高精准扶贫工作水平提供有力的保障。

六、实施精准扶贫要完善各类管理机制

在对农村低收入扶贫户进行分类和全面摸清主要致贫原因的基础上,必须建立完善各类管理机制,因户因人施策,强化责任落实和推进,确保脱贫奔小康各项目标落到实处。

(一)必须完善帮扶对象动态识别管理机制。在农村低收入户建档立卡二次确认的基础上,坚持精准化识别、针对性扶持和实行动态化管理的原则,建立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

水利工作者的精准扶贫论文(三)
2016年水利工作九项重点

2016-01-13

来源:中国水利杂志

在刚刚闭幕的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水利部部长陈雷强调:要紧紧抓住“十三五”战略机遇,加快推进水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十三五”水利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积极践行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健全水利科学发展体制机制,着力提高民生水利发展水平,着力构建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体系。 “十三五”水利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民生,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提高水利发展成果的共享水平。

二是坚持节水优先、高效利用,加强用水需求侧管理,加快转变用水方式,形成有利于水资源节约利用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

三是坚持尊重自然、人水和谐,以水定需、因水制宜、量水而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水利工作者的精准扶贫论文】

四是坚持统筹兼顾、综合施治,强化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统筹解决流域区域、城市农村、东中西部水利突出问题。

五是坚持深化改革、创新驱动,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协同发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水治理制度体系。六是坚持依法治水、科学管水,强化水法治保障和科技引领作用,加快推进水治理体系和水治理能力现代化。

通过5年努力,到2020年要实现以下发展目标

——防洪抗旱减灾体系进一步完善。大江大河重点防洪保护区达到规划确定的防洪标准,城市防洪排涝设施建设明显加强,中小河流重要河段防洪标准达到

10~20年一遇,主要低洼易涝地区排涝标准达到5~10年一遇。重点区域和城乡抗旱能力明显增强。

——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大幅提升。年供用水总量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5年分别降低23%和20%,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

——城乡供水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高。新增供水能力270亿立方米,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以上,集中供水率达到85%以上,水质达标率和供水保障程度大幅提高。

——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基本完成大型灌区、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规划任务。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亿亩,节水灌溉工程面积达到7亿亩左右。新增农村水电装机600万千瓦。

——水生态治理与保护得到全面加强。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0%以上,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7万平方公里,地下水超采得到严格控制,水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逐步提升。

——水利改革管理工作取得重要突破。依法治水管水全面强化,水权水市场初步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基本建立,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基本形成,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进一步完善,水利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十三五”水利九项重点工作

第一,落实双控行动,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落实节水优先方针,强化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在总量控制方面,加快推进江河水量分配,强化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建立国家水资源督察制度以及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与监测预警机制,形成水资源节约保护和高效利用的倒逼机制。在强度控制方面,加强用水定额和计划管理,健全取水计量、水质监测和供用耗排监控体系,全面推进农业、工业、服务业和城镇生活节水,大力实施雨洪资源利用、再生水利用、海水淡化工程。在政策支撑方面,大力推行合同节水管理,开展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健全节水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完善节水财税优惠政策,把节水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政绩考核,建立节奖超罚的长效机制。

第二,统筹当前长远,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集中力量建设一批补短板、增后劲,强基础、利长远,促发展、惠民生的重大水利工程,不断增强水利公共产品供给和水安全保障能力。要加快实施江河湖泊治理骨干工程,推进东北三江治理、进一步治淮、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骨干工程等大江大河大湖治理,加快西江大藤峡、淮河出山店等控制性枢纽建设,新开工黄河古贤、陕西东庄等一批骨干控制性工程,进一步提高洪水调控能力。要着力加强重点水源工程建设,科学规划、有序建设四川李家岩、贵州黄家湾等一批重点水源工程,建立应对特大干旱水源战略储备体系,增强城乡供水保障和应急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基本用水需求。要推动实施重大引调水工程,立足节水优先、环保治污、提效控需,在中西部地区建设一批跨流域跨区域引调提水工程,疏通水资源调控动脉,解决好工程性和资源性缺水问题。

第三,立足普惠共享,大力发展民生水利。坚持普惠性、均等化、可持续方向,大力发展民生水利,更好地造福人民群众。在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方面,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聚焦中西部贫困地区,启动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对已建工程进行配套、改造、升级、联网,健全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提高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水质达标率和供水保证率。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紧紧围绕稳定提高粮食产能,加快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全面推进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在水土资源条件具备的地区新建一批灌区,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因地制宜兴建“五小水利”工程,抓好冬春农田水利兴修,加快牧区节水灌溉饲草料基地建设,解决好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在防洪薄弱环节建设方面,继续抓好江河重要支流和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加强重点易涝区治理,积极开展重点蓄滞洪区建设,推进重点海堤达标建设,构建更为完善的防洪防涝防风防潮体系。

第四,强化系统整治,连通江河湖库水系。加快实施江河湖库水系连通工程,积极开展国土江河综合整治,全面提升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要构建江河湖库水系连通格局,坚持恢复自然连通与人工连通相结合,因地制宜建设水网工程,加快构建布局合理、生态良好,引排得当、循环通畅,蓄泄兼筹、丰枯调

剂,多源互补、调控自如的江河湖库水系连通体系。要推进江河湖库水系综合整治,坚持以流域为单元,结合国土江河综合整治,创新江河湖库治理模式,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构建河湖绿色生态廊道,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fanwen368781/

推荐访问:精准扶贫工作论文 精准扶贫大学生论文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