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进新媒体舆论监督

来源:论文 时间:2016-08-31 09:47:06 阅读:

【www.zhuodaoren.com--论文】

如何改进新媒体舆论监督(一)
新媒体舆论监督毕业论文

新媒体舆论监督毕业论文格式与内容范文

摘要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还有公民话语权意识的觉醒,今天的社会舆论监督平台上活跃着这样一批人,他们运用以计算机处理技术作为基础的新媒体,通过其特点与功能造就的全新的可能性采取一系列媒体监督活动,来实现自身社会舆论监督的基本权利,进而影响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社会规则与结构形态。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这些人被称为“行动者”,而决定和制约今天行动者们舆论监督特点与方式的最直接因素,正是新媒体的媒介形态与功能特点。

新媒体舆论监督有“准、快、灵”的特点,有助于疏导社会负面情绪、有助于促进公民意识和公民社会的形成、有助于有效地监督社会主义法治和社会主义民主。但其自身与生俱来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局限性,这就要求在以下三方面加强对其监管:加强新媒体的舆论监督与引导能力、 完善对新媒体舆论监督的法律和规则、建立网络道德规范体系,规范网民言行加强对网民的网络素养教育、诚信与公德教育,形成网络道德公约。【如何改进新媒体舆论监督】

关键词: 新媒体;舆论监督;网络民意参政;行动者话语权;【如何改进新媒体舆论监督】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society and the citizen right consciousness, the platform today social supervision activity on this group of people, they are using new media to computer processing technology as the foundation, created by their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s of new possibilities to take a series of media supervision activities, to achieve the basic rights of its supervision of the public opinion, and even influence the subversion of the social rules and structure form in the traditional sense of a certain extent. From a sociological point of view, these people are called "actors", the most direct factor which determine and restrict today actors and mode of supervision by public opinion, it is the media form and characteristics of new media.

New media supervision by public opinion of "characteristics, fast, Ling", help to ease social negative emotions, helps to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civic awareness and civic society, contribute to the effective supervision of the socialist rule of law and socialist democracy. But its birthright has limitation that can not be ignored, which requires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to strengthen its supervision: to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of public opinion in new media and guidance, improve ability of new media opinion supervision laws and regulations, establish network moral norms, norms and strengthen the network literacy education, Internet to the netizen's honesty and ethics education, the formation of network ethics.

Keywords: new media; supervision of public opinion; public opinion of network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actors discourse right;

目录

摘要 ..................................................... 1

ABSTRACT ................................................. 2

目录 ..................................................... 3

前言 ..................................................... 4

一 、新媒体以及舆论监督的概念 ............................. 5

二 、新媒体舆论监督特点与功能 ............................. 6

(一)新媒体舆论监督的特点........................................... 6

(二)新媒体舆论监督的社会功能....................................... 8

三 、新媒体舆论监督自身的局限 ............................. 9

(一)新媒体的局限性................................................. 9

(二)监督者的局限性................................................ 11

四 、新媒体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 12

( 一) 完善对新媒体舆论监督的法律和规则.............................. 13

( 二) 建立网络道德规范体系并形成网络道德公约........................ 13

结语 .................................................... 14

参考文献 ................................................ 15

致 谢 .................................................. 16

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前言【如何改进新媒体舆论监督】

前言

【如何改进新媒体舆论监督】

由于媒体功能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突破,越来越的的软领域开始到因为新媒体的出现而发生的改变,其中最富有鲜明特征的就是新媒体条件下的舆论监督领域;

社会的现代化绝对不应该仅停留在经济建设领域,而应该是相对应的货真价实的实现言论的现代化、媒介的现代化、以及人的现代化,在这其中,言论的现代化是舆论监督通畅运行的表现形式,媒介的现代化是社会民主法制建设道路上的技术支持,至于人的现代化,则真正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最终目标和基本内涵。

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社会观逐渐开始经历到以微博为明线,公民话语权意识觉醒为暗线索的一系列新媒体带来的变革,这其中涉及社会,触碰到体制,探底社会上交相错杂的许多条明线暗线,更关乎社会上每个人的生活。

具有话语意识和实践意识的行动者们的属性与特点。与之前的“党八股”不同,新媒体平台上所使用的这种网络语言“更接地气,更聚民气,更解怨气,因此也就必然会更有人气”。

新媒体平台上面的语言来自于不同阶层的多元结构和雅俗共赏的平民化色彩;其次是舆论诉求出发点的纵横交错与涉及监督范围的无界定性;行动者们往往并不单纯是社会运行权力的监督者,还有可能在客观方面作为直接或间接影响社会权利运行与决策的参与者;

总的来说,要想真正把新媒体监督的功效发挥到最好,不仅要求行动者们"慧眼识珠",能够从复杂的网络舆论环境中去伪存真,更离不开制度与法律的完善来规范新媒体的监督行为,简而言之,就是既要监督主体把权利"做到位",又要监管部门将制度落实到位,用法律为网络媒体舆论监督"守好门"。

如何改进新媒体舆论监督(二)
新媒体舆论监督

新媒体舆论监督

兰甲甲 新闻学 130202012

在谈到新媒体舆论监督时,我认为首先要搞清楚最基本的两个概念:一是新媒体;二是舆论监督。新媒体的舆论监督,首先是建立在新媒体的特点之上的,因此有必要搞清楚什么是新媒体,新媒体的特点是什么。其次,要明白什么是舆论监督,舆论监督的特点是什么,也就是要明白舆论监督与法律监督、道德监督有什么区别。在认清两个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了解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差别,以便更清楚地认识新媒体舆论监督的特点。

一、什么是新媒体

在知网查找新媒体概念,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匡文波有一篇文章《“新媒体”概念辨析》,这篇文章对新媒体的概念做了梳理和界定。目前学界有关“新媒体”、“网络媒体”、“数字媒体”的研究有很多,但对新媒体概念的界定却很混乱,大多是出于对新技术的考量,对新媒体的界定范围过宽且逻辑混乱。很多人把网络技术出现以来的各种媒体技术,都称为新媒体,如博客、微信、手机电视、数字杂志、触摸媒体等。也有一些人认为新媒体只是一个相对概念,即在新的传播形态出现以后,相对于过去一直使用的传播方式,这种新出现的传播形态就是新媒体,比如说广播相对于报纸而言是新媒体,电视相对于广播而言是新媒体,后生媒介相对于先生媒介是新媒体。麦克卢汉曾提出“媒介即讯息的概念”,一种新的媒体传达一种新的信息,他提出的新媒体就是一个历时概念,我们现在所认为的传统媒体,如印刷术、电报、广播,就是过去以传统媒体为主导的时代下的“新媒体”。因此,新媒体的理解见仁见智。

二、什么是舆论监督

舆论就是普通大众的言论或意见,其主体是普通大众。/舆论虽没有强制作用,但是它却有一种精神的、道义的力量。当分散的、个别的议论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经过传播而形成社会舆论时,便代表着众多人的看法和意志,对社会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

“监督”,意思是公众通过舆论这种意见的形态,对各种权力组织和其工作人员,以及社会公众人物溅治家、文学艺术家、演员、有意面向社会的企业家和其他社会活动家,其中包括著名记者)自由表达看法的客观效果。

湖南民族学院吴柳林的一篇论文,《“舆论监督”概念的由来及含义》对舆论监督的概念进行梳理,目前我们理解的舆论监督主要是从新闻学角度出发,主要是指公众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对国家机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公众人物与公共利益有关的事务进行揭露、批评和提出建议的行为。因为在大众媒介出现以前,舆论的传播速度、范围和准确性都是有限的。而在大众传播媒介产生后,形成了以大众传播媒介为主要手段参与的意见传播,尤其是现代社会科技发达、信息快捷,人们的意见很多都是通过大众媒介来表达的,所以大众媒介的作用越来越大。

现代社会中,公众的意见主要是通过大众媒介渠道来表达。

因此对舆论监督有了确定的认识以后,我们就可以对新媒体的概念有一个界定。新媒体舆论监督,也主要从新闻学角度来理解,从新闻媒体的技术特性来看待新媒体监督。因此在这里可以将新媒体可以界定为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

从技术上看,“新媒体”是数字化的;从传播特征看,“新媒体”具有高度的互动性。“数字化”、“互动性”是新媒体的根本特征。新媒体的传播过程具有非线性的特点,信息发送和接收可以是同步的,也可以异步进行。

一、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监督的区别

【如何改进新媒体舆论监督】

由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特点各不相同,因此,舆论监督也是不同的。 监督主体:传统媒体监督的主体主要是新闻媒体,新闻媒体搜集信息以及获取信息、发布信息的能力要比普通群众更有组织和权威,因此舆论监督的主体主要集中于媒体。而新媒体时代,由于新媒体的匿名性、交互性、广泛普及性等特点,各个阶层的受众都可以利用新媒体传播形态表达自己意见和见解,从而更容易形成舆论,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对事件或人物施加影响,进行监督。

【如何改进新媒体舆论监督】

监督范围:传统媒体的监督对象主体大都还停留在社会底层和道德范畴问题的监督,而对舆论监督重点的权力组织和决策任务以及大多数政策性问题的决策过程的监督,则显得有些苍白无力。而新媒体的舆论监督对象更为广泛。涉及各个阶层,各个行业,各种与受众利益相关的问题都可能引发舆论。尤其是在现在信息传达渠道多样化,信息传播速度更为迅捷的情况下,各种事件、人物被置于受众眼球下,这种监督的范围和力度都是前所未有的。

监督方式:传统媒体的舆论监督方式一般都是报纸、广播、电视进行揭露报道,而新媒体形势下,舆论监督的形式也是多样的,新闻跟帖、网站论坛(BBS)、舆论监督网站和网络民意调查等。新媒体是舆论自由的市场是观点开放的平台,它将社会信息进行了高度整合,并承担起网民和传统媒体进行对话的平台。

三、新媒体舆论监督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当然,由于新媒体的技术特性,它的匿名性、虚拟性、互动性、广泛性等使得它可以被任何人所利用,一些人的不理性行为也会导致新媒体监督的失范,如网络中人肉搜索,网络暴民等行为,使得新媒体的舆论功能未必都是理性和有利于社会及大众利益的。所以新媒体的舆论监督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进行规范。可以通过法律法规,提高公民媒介素养等方式进一步使得新媒体舆论监督更规范化,更好地为公众利益服务。

如何改进新媒体舆论监督(三)
新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的舆论监督问题

龙源期刊网 .cn

新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的舆论监督问题 作者:刘振江

来源:《科技传播》2015年第01期

摘 要 舆论监督是现代民主的主要标志之一,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媒介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传统媒体在舆论监督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落后,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研究传统媒体在舆论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和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使传统媒体在舆论监督中的作用逐渐提升,和新媒体相互配合。下面本文就对这一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 关键字 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舆论监督;现状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30-0053-01

建国以来,我国的传统媒体在舆论监督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但是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传统媒体在舆论监督方面的作用逐渐弱化,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使其舆论监督的作用重新回归,就必须要找到其衰落的原因,并且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正确处理好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关系。下面本文就对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论述。

1 新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舆论监督现状

在新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逐渐弱化,失去了其原有的地位,很多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新闻事件都是最先从网络上引起关注,之后传统媒体才介入,传统媒体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显得应接不暇,这一状态在被称为舆论监督年的2008年开始凸显,在这一年,网络等新兴媒体开始在舆论监督工作中展现出强大的力量,传统媒体在舆论监督中的缺陷也逐渐暴露。

2 新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舆论监督功能弱化的原因

新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舆论监督功能弱化的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冲击,削弱了传统媒体舆论监督功能。随着网络等新兴媒体的逐渐兴起,其信息发布的海量性、及时性以及传播速度的快捷性使其成为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大众媒体,并且在网络平台中,人人都可以发布信息,都能够成为参与者,这种交互性使得网络媒体成为当前最具有活力的媒体,在舆论监督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媒体的地位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其次,外部环境的限制也是传统媒体舆论监督功能被削弱的原因。从我国现行的宣传体制下,传统的主流媒体作为政府的喉舌,不得不报道政府的各种会议和官员的出行访问,一旦涉及到舆论监督的问题,就有可能被禁止出版,这就影响了传统媒体舆论监督作用的发挥,在新媒体的冲击下,直接导致了传统媒体舆论监督工作的停滞不前。

如何改进新媒体舆论监督(四)
新媒体舆论监督的现状和对策

  [摘要]新媒体作为集信息、观点、民意于一身的舆论平台,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新闻行业和大众生活。新近发生的系列社会热点事件,日益凸显新媒体舆论监督的影响力。政府对于新媒体舆论监督管理集中表现为行为干预、策略性引导,使舆论朝良好态势发展。新媒体的交互性决定了舆论监管方式的灵活性。因此,要认清新媒体舆论监管的功能,寻求新媒体舆论监管最佳方式,从而找准新媒体舆论监督制高点。

  [关键词]新媒体 舆论监督 管理
  一、新媒体环境下舆论监督的现状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各种移动终端的丰富和发展,新媒体异军突起,掀起传媒产业革新浪潮。与传统媒体比较,新媒体呈现出个性化强、受众可选面广、表现手段多样、信息更新快速等特点。正因如此,对舆论的影响尤为明显,同时也增强了新媒体舆论监督和管理的难度。
  (一)互联网成为社会舆论的集散地和放大器
  近年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了解信息、表达诉求的重要平台。网络舆论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力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之所以如此地关注网络信息,是因为相比传统媒体,获取网络信息更加快速和便捷,表达意愿更加顺畅,网络已经逐步成为人们表达诉求的重要平台之一。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对2009年77件影响力较大的社会热点事件的分析表明,其中由网络爆料而引发公众关注的有23件,约占全部事件的30%。也就是说,约三成的社会舆论因互联网而兴起,互联网成为新闻舆论独立源头。[1]
  2012年11月20日,重庆北碚区委书记雷政富的一段性爱视频在网络曝光,随即遭到疯传。网民通过手机、微博、互联网等新媒体,随时获取信息,密切关注事态发展。视频女主角赵红霞疑似照片流出,雷政富贪腐事实被曝光。网民利用新媒体进行舆论监督,发布消息,发泄情绪,使得该事件迅速发酵放大。此后,检查机关对雷政富立案调查,雷被免去职务。从雷政富性爱视频曝光到其被处理,只有71小时。[2]
  在突发事件中,正是由于互联网传播迅速、互动便捷、受众广泛、影响力大,使得其成为社会舆论的集散地和放大器。
  (二)微博、微信和客户端等新媒体成为公民舆论监督的重要工具
  微博迎合了互联网发展的趋势,缩短了信息传播的时间,改变了信息传播的主体。网民通过微博,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发表观点,包括国计民生、经济发展、医疗教育、城市管理等等,这些意见通过互联网,被快速度地传达,在短时间内即可得到反馈。
  2013年两会,人民网在新浪微博开通“@人民网两会报道”官方微博,发布1066条微博;推出“2013两会直播”、“两会之声”、“图说两会”等话题,通过新媒体,及时播报两会最新消息。网民在“我有问题问总理”、“每日一问”、“我替网友问代表委员”等话题中积极参与评论,极大程度地参政议政。同时,部分政府部门开通政务微博,大量两会代表也开通了实名认证微博,网友@政府部门或代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即有可能被带往两会的现场。
  通过微博,发表建议和意见、表达观点和诉求,甚至可以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微博的低成本、高效率,极大地激发了网民参政议政的热情,已成为公民参政议政的重要工具。
  二、新媒体环境下舆论监督是把双刃剑
  (一)积极影响
  1.促进信息公开,保障公众的知情权。
  在新媒体环境下,用户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发布信息,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信息发布者。因此,在热点事件发生后,政府积极介入,并及时发布权威声音,有利于信息公开,避免谣言的传播。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20多分钟,政府网站就发布了有关震情的权威信息。此后,救援情况、伤亡人数、灾区现状、余震信息、物资发放、捐款捐物方式等消息,通过手机短信、微博、互联网等新媒体实时滚动公布。汶川地震抗震信息公开,得到了广泛赞誉,被称“达到政府信息公开的极致”。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同时也改变着政府信息公布的方式。一方面极大地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同时,也避免了谣言的传播。
  2.有利于保障公民的话语权和监督权。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不同点在于,不需要过多地权衡利益关系,准入门槛低,在一定程度上能容纳各种信息和意见,使得每个普通受众都能获得表达意见的机会,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话语权。虽然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有读者来信、现场互动、热线电话等方式来传达受众的意见,但通过筛选后,能够在媒体上展现出来的意见却很少。而人们通过社区、留言板、微博等平台,可以实现随时随地、自由公开表达言论。
  舆论监督就是人民群众通过某种传播媒介对国家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行政等各项活动进行褒贬与评价的行为过程。新媒体实时性、双向性、广泛性、迅速性的特性,赋予公众充分的舆论空间和一定意义上的舆论自由。新媒体的控制性弱、准入门槛低,减少了社会身份对言论的制约,原先掌握舆论表达资源的权力关系被消解,使得公民的话语权得到更大程度的回归。
  公民通过新媒体,充分表达个人意见,从而能在很大程度上真实地反映民意,形成“人人参与监督,人人参与负责”的舆论监督氛围。
  3.新媒体的潜在影响力扩大了舆论监督的声势和规模。
  新媒体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在这里,素不相识的人可以聚集在一起,各种观点与信息在这里汇集交锋,人们就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并相互影响,一旦某个事件成为热点,就会引发广泛讨论,形成强大的舆论场,从而扩大事件的关注度与影响力。
  2009年躲猫猫事件、2010年我爸是李刚事件、2011年郭美美事件、2012年PM2.5、2013年“表哥”事件等,都是通过互联网在微博、论坛等新媒体曝光,此后迅速引发网络围观,网友踊跃讨论并不断曝光,而后引起传统媒体介入,使得事件的声势得到进一步扩大,引发广泛关注,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网友们似乎有着永不停歇的热情进行关注和评论,直到官方立案调查,相关责任人被处理,事件得到解决。   由此可见,随着新媒体日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舆论监督的声势和规模也会随之扩大。
  (二)消极影响
  1.舆论监督公信力下降。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具有匿名性与快速传播性等特点。一方面,这些特点极大地方便了公众了解和传播各类信息,另一方面,它也使得互联网极易成为谣言的“助推器”和“放大器”。网络舆论监督主体的集群现象比较严重。网络语言的非理性和观点的盲从性,言论缺乏独立判断和思考,往往导致网友过于情绪化,沦为没有头脑、不知道独立思考的道具。还有一些网民,为提高个人知名度,故意发布具有轰动效应的消息吸引眼球,就算是虚假信息、炒作新闻、谩骂和诽谤也在所不惜,以满足自己一语出名的私心。网络大V薛蛮子就是很典型的例子。他利用自己的大V身份,在微博上经常发布或转发不经确认的消息,导致谣言在粉丝中间不断传播扩散,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像皇帝批阅奏章一样”。
  近年来,各种网络侵犯名誉权和隐私权的案例也引发了公众对于依法管理网络舆论监督问题的讨论。各种谣言、过度披露个人隐私等,干扰了网民对于监督客体的正常、公正的判断,不同程度消解新媒体舆论监督的公信力。例如2012年底,关于“2012年12月21日,地球将会有连续三天的黑夜”的传言弄得民众人心惶惶,在四川部分地区,一些市民疯狂抢购蜡烛和火柴,造成蜡烛脱销。类似的场景在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之后也出现过,当时一个关于盐的流言让很多家庭大肆囤积食盐。在新媒体手段的大肆传播下,这样可笑的场景再次出现,以至于媒体都忍不住大呼“抢蜡烛的,盐吃完了吗?”[3]
  新媒体环境下,把关人角色被弱化,海量信息的传播很难实现筛选,使得新媒体成为谣言滋生和传播的温床。在谣言满天飞的虚拟世界,新媒体舆论监督的公信力自然会大打折扣。
  2.影响舆论导向与司法公正。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公众监督权力和参与权力得到极大提升,舆论监督极容易产生“越位”,新媒体平台产生的“媒体审判”,给司法公正进程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
  例如,2012年“药家鑫撞车杀人案”,自被媒体披露之后就一直是微博上公众讨论的热点,直至药家鑫最终被判处死刑。随着案件的深入报道,遇害者一方辩护律师张显在网络上发布各种有关药家鑫花巨资美容、富二代、药家背景深厚等信息,虽然之后这些均被证实为虚假,但是,公众的情绪化已经十分明显,在案件还未宣判之前,网络上已经一片喊打喊杀声。在2013年“李某某案”和“夏俊峰案”中,舆论试图影响司法判断的意图十分明显。李某某案件虽然告一段落,但是在案件的审判过程中,网友围观和披露案件的细节,双方互相攻击,已然将自己作为案件的审判者。在夏俊峰案件中,一部分公众在微博中接连发声为夏俊峰求情,希望道德情理能超越国家法律法规对夏俊峰“刀下留人”。虽然最终这些案件审判的结果究竟是否与舆论的干预有关已经不再重要,但是防止新媒体环境下的舆论监督介入司法审判已经是必须正视的事实。
  司法的本质是居中裁判,法官不得对任何一方存偏见,同等重视诉讼任何一方的主张和诉求。然而,鉴于强大的舆论压力,司法机关不得不考虑公众的情绪,从而无法按照既定程序和法律法规作出精确的判断。而且,从中国的现状来看,借助舆论使案件得到关注、重视并迅速成功解决的屡见不鲜,这也更容易助长公众利用新媒体手段爆料、监督的惯性思维。
  三、新媒体舆论监督和管理的对策
  鉴于新媒体舆论监督的双刃剑特点,我们应当大力发挥其积极作用,惩恶扬善,监督政府和公共部门不作为,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另一方面,也应主动出击,制定对策,将负面效应控制在最低层面。
  (一)提高新媒体舆论的引导能力。
  首先,从观念上正视新媒体的重要地位,把新媒体打造成健康向上、丰富生动的主流媒体,努力创新和改进舆论监督报道的方式,并以此放大主流媒体效应,更好地提升党报党刊的舆论引导能力。
  在主流媒体建设过程中,首要的是提高网络媒体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职业道德,提高网络舆论的社会公信力,赢得公众的信任。其次,发挥网上意见领袖的引导作用。活跃在网络论坛上的“版主”和微博上的“大V”,他们的一次原创或转发往往能起到一呼百应的效果,所以重视意见领袖的引导和培育,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次,加强对网络民意的收集与回应。在公众负面集群情绪的萌芽阶段,改变以往单方面“堵”的做法,主动疏导,避免公众情绪堆积造成“网络群体事件”。只有认真地了解和跟踪舆情,积极地回应民意民声,才能引导舆论,弘扬正能量,树立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感,为网络管理和社会管理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最后,加强对网上不良信息的处理。政府必须严厉打击利用网络制造和传播虚假信息、造谣惑众的行为,发挥社会公众对网络的监督作用,完善对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的工作机制和应对处理机制,营造一个绿色、安全的网络空间。[4]
  (二)不断完善新媒体舆论监督的法律和规则,打造公民有序参与的网络环境。
  建立和完善舆论监督的法律制度是实现舆论监督法制化的基本保障。只有在保障公民言论自由的情况下,通过立法的形式,有效地规制网络上的言论行为,才能实现新媒体虚拟社会法制化的建设与管理。同时,也有利于在舆论监督的过程中媒体和公众能自觉规范和调整言论行为,[5]促使舆论监督起到正面作用。
  (三)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结合,线上线下共同进行舆论监督。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并非对立面,在舆论监督过程中,两者进行媒介融合,发挥各自优势,扬长避短,相互配合,形成联动报道,使舆论监督的效果最大化。
  新媒体监督具有开放性的特点,通过互动的形式,使得舆论监督事件能够迅速吸引公众关注,形成强大舆论场,促使传统媒体跟进报道并进行监督;传统媒体监督具有权威性,一些从业者通过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在微博、微信、论坛中寻找新闻线索,进行连续深度报道,将新媒体的舆论监督推向新的高度与深度。在二者的互动中,传统媒体以其权威性和舆论影响力为新媒体奠定报道基调,使其更加趋于理性化和主流化;新媒体则凭借其自身优势为传统媒体增加议程设置内容,有利于传统媒体传播效果的强化。[6]
  在新媒体的语境下,舆论监督已逐渐成为现代社会革故鼎新、激浊扬清的一把利剑,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公众利益,捍卫公众知情权。如何利用好、管理好新媒体是一项复杂和长期的课题。将新媒体打造成引导舆论的主流媒体,完善新媒体舆论监督的法律法规,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之间加强合作、取长补短等,都是完善我国舆论监督机制的有效路径。
  注释:
  [1]汝信、陆学艺、李培林:《2010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2]《网络反腐解析:雷政富事件事发到处理用71小时》,《法制日报》2013年3月25日
  [3]《抢蜡烛的,盐吃完了吗?》,《湖北日报》2012年12月7日
  [4]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课题组:《新媒体舆论管理的对策建议》, 《中国经济时报》2012年3月30日
  [5]李郁:《我国舆论监督的现状及其完善探析》[J].《新闻知识》2010年第9期
  [6]徐锐、张泽恩:《论近年来主流媒体对突发事件报道的改进与创新》[J].《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 <\\Y8\本地磁盘 (F)\2011-新闻前哨\2014-1\BBBB-.tif>
  (荆楚网)

如何改进新媒体舆论监督(五)
新媒体环境下舆论监督的机遇与挑战

  【摘 要】舆论监督以其强大的舆论压力在维持社会整体性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媒体下的舆论监督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开创了舆论监督新的可能性。

  【关键词】舆论监督 传统媒体 新媒体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传统主流媒体舆论监督的强势地位逐渐受到网络等新媒体的挑战,在一些重大社会事件上不如网络媒体反应迅速、跟进及时甚至集体缺位失声,而网络媒体在舆论监督中逐渐扮演起重要的角色。本文主要探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媒体给舆论监督带来怎样的变化,以及它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媒体的舆论监督
  诺依曼曾说“舆论是我们的社会皮肤,它在维护社会整合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①。作为社会公意的代表,舆论监督是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它以其强大的舆论压力在维持社会整体性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舆论监督主要是指“公众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对国家机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公众人物以及与公共利益有关的事物进行揭露、批评和提出建议的行为。”②
  在传统媒体环境下,媒介通过向公众提供新闻事实或对新闻事实的评价,引起公众的注意,从而引导舆论,达到监督的效果。传统媒体环境下的舆论监督,由于其新闻来源渠道窄以及“把关人”的作用,公民通过传统媒体进行舆论监督其实远远不够充分。大量的民意反映到媒体之后,需要通过媒体的选择,这种选择在形式上表现为媒体的主管部门的审核,当舆论监督到权力部门的时候,便有了很大的局限性,这种状态伤害了舆论监督本身的生命力和存在价值。此外,由于大众传播媒介的权威性及其影响力,一经其报道,必会引起社会反响,因此,传统媒体的舆论监督受到各种各样的阻碍,正如一个媒体从业者所说:“对一些社会黑暗的揭露,新闻记者需要做好出生入死的准备”③。总而言之,传统媒体环境下的舆论监督,存在其局限性。
  二、新媒体环境下的舆论监督
  麦克卢汉曾说:“媒介即讯息”,也就是说“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有可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④当传统媒体舆论监督出现局限性时,新媒体的发展为其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1、新媒体
  对于新媒体人们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界定,它的概念较为宽泛,笔者倾向采用这一定义:“所谓新媒体是指利用数字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⑤在新媒体中,对舆论监督影响最大的是互联网,尤其是基于互联网技术而产生的各种平台,如各种社交网站、新闻网站、微博等。
  2、新媒体环境下舆论监督的特点
  (1)网络舆论监督面更加广泛,舆论的发酵时间缩短。盘点2012年的网络舆论热点事件,它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例如“三亚宰客”事件、归真堂“活熊取胆”事件、蒙牛产品黄曲霉素超标事件、哈尔滨民居造强拆事件、温岭女教师虐童事件等等。据统计,在2012年第1季度网络舆情热点事件就有1000多件。⑥在传统媒体环境下,受其技术手段及制度的限制,它们不可能做到有闻必录,因此,只有重大的、对社会造成一定影响的事件才能进入大众传媒的舆论监督领域。而在新媒体时代,由于网络信息的海量性以及开放性,任何人在任何时间都可以在这一平台发布信息或是接收信息,所以舆论监督的客体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
  此外,在互联网中公众可以主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件或话题关注,信息的反馈也非常及时,互联网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聚集其具有共同关注点和兴趣偏好的广大网民,为形成舆论创造了条件。例如在上述的“温岭女教师虐童”事件中,有网友将女教师虐待幼儿的照片发到网络上,温岭市的相关部门以及被虐待儿童的父母都还不知情的情况下,该事件已在网络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随后传统媒体跟进报道,全社会就教师师德及教师准入问题进行广泛讨论,而这一讨论的主要场所还是互联网。
  (2)意见的表达更充分,形成一种自下而上的监督趋势。据中国互联网络中心发布的信息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已达39.9%,手机网民达3.88亿”。如此庞大的网民群体,使舆论的汇聚更加广泛,而且意见表达更加丰富多元,可以说互联网是广大公众意见的汇集市场,此外,网络的匿名性还使网民在发表评论和意见时能畅所欲言,因此,网络舆论更体现民意。
  从监督方式看,网络舆论监督实现了监督方式的转变。我国传统媒体的舆论监督,受组织控制色彩较浓,对于重大舆论事件的报道,要经过层层审批,受各种利益群体的影响较多,同时行政干预的色彩较浓厚。而在网络时代,网络平台的平等和开放性,使网民较少受到各种外在条件和压力的束缚,可以无拘束地、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心声,公民的舆论监督具有明显的主动性和自发性,他们能够更加自主地对个人、公共权利机构以及一些公共事件实行一种自下而上的监督。
  (3)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合作,增强了舆论监督的影响力。在新媒体时代,舆论监督的主力由传统媒体转向网络等新媒体,传统媒体扮演着新媒体追随者的角色,不少事件是先在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然后传统媒体才予以跟进报道。但是新媒体的发展并没有削弱传统媒体舆论监督的优势,而是他们以其优势互补的作用力推动着舆论事件的发展,如果说网络等新媒体是舆论事件的发生地,那么传统媒体则是舆论事件的“放大镜”。
  例如2012年的“表哥”落马事件就充分体现了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合力作用的强大。8月26日凌晨,陕西延安境内发生一起特大交通事故后,省安监局长杨达才的一张事故现场面带微笑的照片,引起网民的极大不满,并很快被网友人肉出数张杨达才在不同场合佩戴各不相同的名表的照片,由此引发了网友的众多质疑。这一事件在网络平台不断发酵的同时,传统媒体对这一事件的跟进报道,对网络舆论的引导及事件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短短26天时间,就让一个贪官落马,与其说这是网络反腐的胜利,倒不如说这更是互联网与传统媒体互动的结果。   综上,新媒体时代,网络媒体给舆论监督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使其突破传统媒体环境下舆论监督的不足,使舆论监督发挥了更有效的作用,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在迎接机遇时,新媒体也给舆论监督带来了挑战。
  1、“网络暴力”——侵害他人权利
  “网络暴力是指网民利用在网络上发表言论的低成本与低风险优势,非理性地向他人进行集体性的大规模舆论攻击,给他人造成严重伤害”⑦勒庞在《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中所说:“有时,在某种狂暴的感情的影响下,成千上万孤立的个人也会获得一个心理群体的特征。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偶然事件就足以使他们闻风而动聚集在一起,从而立刻获得群体行为特有的属性。”⑧可见,由于网络媒体有目的地议程设置以及网络舆论的快速形成,导致人宁可相信谎言,也不相信真相。
  2、“媒介审判”——影响司法公正
  “媒介审判”在传统媒体时代就存在,但是在新媒体环境下,由于网络媒体的影响力,这一现象更为严重。较为典型的应该是温岭女教师虐童事件。女教师颜艳红虐童照片一经在网络上曝光,就引起了轩然大波,公众纷纷谴责女教师的恶劣行为,随后温岭公安局以寻衅滋事罪将其逮捕。可以说警方对其的刑拘,在一定程度上是迫于舆论压力,因为我国法律对“虐待儿童”并没有明确的法律界定,“媒介超越司法程序抢先对案件做出审判,对涉案人员做出定性、定罪、定刑的结论,这不仅干预了法院的审判权,也侵犯了犯罪嫌疑人的公民权利”。⑨虽然其行为让人痛恨,但是,在法制社会凡事都应以法律为准绳,这一点是不容侵犯的。
  3、“网络推手”——干扰真正的民意
  “所谓网络推手,就是以网络营销为目的,利用网络信息传播和大众心理,使用互联网的各种传播工具,以事件策划和舆论引导让受众知晓、关注特定信息的人”⑩舆论如果是真实民意的表现,那么它对社会的影响以及社会公共事务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如果舆论是由网络推手造成,那么,其代表的就不是民意,而是某个集团或团体的利益。网络世界中鱼龙混杂,网民的辨识能力有限,如果网络推手潜伏在舆论的浪潮中,那么它对真实舆论的形成以及事件的正常发展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如何克服新媒体的缺陷和不足,在舆论监督中使其正面作用得到更充分的发挥,是研究者应更加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①④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202、118
  ②周甲禄:《舆论监督权》,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25-26
  ③王美芳:《舆论监督与社会正义》,武汉大学出版社,280
  ⑤匡文波,《新媒体概念辨析》,《国际新闻界》,2008(6):66
  ⑥《2012年第一季度中国热点舆情报告》,http://f.unn.people.com.cn/
  201205/4-a14023.html
  ⑦陈哲,《中国网络群体时代下的网络暴力》,《知识经济》,2009(6):69
  ⑧古斯塔夫·勒庞 著,冯克利 译:《乌合之众:大众传播心理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12
  ⑨魏永征:《新闻传播法规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209
  ⑩王佳丽,《“网络推手”的若干法律问题探讨》,《中国商界》,2010(12):358
  责编:姚少宝

如何改进新媒体舆论监督(六)
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存在问题

  [摘 要]近年来,媒体舆论监督在大力弘扬正气、积极维护社会稳定,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也存在着诸多不完善、不健全、不规范之处,从而出现了监督乏力、监督不畅和监督不能的情况。面对如此现状,如何建立一个科学、健康、法制的新闻舆论监督机制成为了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新闻媒体;舆论监督;方向;方法
  一、媒体舆论监督的含义与方向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拥有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礼仪的事务,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公共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种社会行为的权利。
  舆论监督的产生与社会制度紧密相连。在我国,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体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监督评议的重要途径,做好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的愿望,是党和政府改进工作的手段,也是新闻工作的重要职责。
  二、媒体舆论监督优势与现状
  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进步,新闻舆论监督也取得了不菲业绩,从最初的小心谨慎到今天的锋芒毕露;从最初的屈指可数到今日的遍地开花,新闻舆论监督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从监督特点看,舆论监督具有几大优势:一是具有很高的受众关注度和影响力;二是具有很强的舆论导向能力;三是具有多样表现形式;四是涉及面广,关系到受众的点滴生活。从监督现状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媒体舆论监督工作配合党内监督、组织监督、制度监督和民主监督,在形成监督合力和实效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媒体舆论监督在大力弘扬正气、积极维护社会稳定、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对促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舆论监督在运行中还有许多不完善、不健全、不规范的地方,从而发生了监督乏力、监督不畅和监督不能的情况,甚至存在着损害公民、单位的合法权益甚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有些新闻媒体为制造噱头,引起广大受众关注,竟然违反“真实”这一媒体舆论监督的生命,通过不实报道极大损害了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社会形象及存在价值。
  例如2007年3月,广东某媒体报道称,广东香蕉发现巴拿马病,由于难以治疗,被称为“蕉癌”。报道随后被有意无意误读延伸为“吃香蕉会致癌”,香蕉运销商也借此打压香蕉价格,导致海南香蕉滞销,价格暴跌。一个以讹传讹的“蕉癌”事件,使得海南香蕉业几乎遭到灭顶之灾,香蕉种植户损失惨重,教训极其深刻。
  三、媒体舆论监督的完善路径
  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现实下,面对新形势,如何建立起一个科学、健康、法制的新闻舆论监督机制,切实反映党和人民的意志,对政府、司法、社会实行有效的新闻舆论监督,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法制社会的一个重要议题,也是摆在新闻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媒体宣传什么、评论什么、批评什么、监督什么都要根据党的政策和国家方针来研究实施,使之有利于党的执政和国家稳定,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有利于社会发展和人的和谐。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党性原则、有利稳定原则、服务大局原则、事实准确原则、客观公正原则、注重效果原则、遵守纪律原则和依法监督原则。遵循这些原则,舆论监督就可以少走弯路。
  同时,要做到“三个不能对立”。在舆论监督活动中,要把握导向和立场,不能把反映人民意愿与促进党和群众血肉联系相对立;不能把揭露工作中的问题与维护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相对立;不能把抨击社会的歪风邪气与维护社会稳定相对立。
  例如,2008年我国南方遭遇雨雪冰冻灾害时,尽管灾区群众遇到停电、断水及交通堵塞等重重困难,但各媒体报道的大量催人泪下、感人至深的鲜活稿件,既客观报道了灾区困难,又重点报道了从中央领导到普通百姓齐心协力、共同奋战、舍己为国、无私奉献的英雄壮举,鼓舞了国人,振奋了民心,树立了政府的威信,体现了百姓的情怀,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
  不仅如此,还要注意把握大局。舆论监督在大局面前尤其要把握好监督的“度”。要坚持按照法律办事,按照原则开展,否则就可能危害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利益。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要使我们党的报刊成为全国安定团结思想上的中心。报刊、广播、电视都要把促进安定团结,提高青年的社会主义觉悟,作为自己经常性的、基本任务。”可以说,促进安定团结是舆论监督的一项重要责任,因此在事关国家和社会利益方面开展舆论监督要更加慎重。
  四、正确发挥媒体舆论监督作用的对策
  作为媒体来说,一些盲目追求“噱头”的失实报道绝不能成为其营销手段,否则到头来,损害最大的还是新闻媒体赖以生存的“公信力”。
  首先,要倡导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强化媒体社会责任感。新闻专业主义精神是美国政党报纸解体之后在新闻同行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公共服务”信念,它最突出的特点,是相信媒介可以客观地报道新闻事实。它要求记者在从事新闻报道的时候,遵从客观性原则、真实性原则、独立性原则和自由性原则。如果在工作中缺乏科学责任和质疑精神,就会让媒体的可信度大打折扣。
  例如2005年7月,一篇标题为《啤酒业早该禁用甲醛》的报道引起了广泛关注。报道开头引用了一名被称为“啤酒研究工作者”的来信,信中指出,目前很多啤酒厂为了控制成本,用可疑致癌物甲醛充当稳定剂,并称这是我国啤酒业的“行规”。这篇报道还引用了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啤酒分会秘书长杜绿君的观点:“就产量比例来看,95%的国产啤酒都加了甲醛”。虽然事后杜绿君马上发表声明指出,这篇针对她的采访报道是以讹传讹,但由于文章在短时间内已经被迅速广泛转载,不仅在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也引起了韩日等邻国的关注。
  最后经多方调查,中国啤酒基本上已实现无甲醛酿造的主流,所以国产啤酒95%甲醛超标是没有根据的。可见,掌握着公共资源的媒体只有秉着对社会负责的态度,才能杜绝以公共利益之名炒作、追求轰动效应、谋求商业利益的可能。报道食品安全事件本是媒体塑造形象,提升公信力的好机会,但媒体只有以公众利益为出发点,以理性、科学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报道才能赢得社会的尊重。
  其次,要加强记者职业道德修养,杜绝恶意新闻炒作。新闻记者在工作中应尽一切努力,确保公众所接受的消息绝对正确。采访过程中应尽可能查证所有消息源内容,不任意曲解客观事实。如果以舆论监督之名,行恶意炒作之实,则是职业道德缺失的表现。恶意炒作对新闻的影响除了制造虚假新闻、愚弄受众以外,更恶劣之处还在于削弱了新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恶意炒作之所以引起社会公众普遍反感,是因为这种操作手法违背了新闻真实性原则,也使新闻丧失了应有的尊严和存在根据,更遑论新闻功能和作用的实现。因此,媒体应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肩负的社会责任,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实事求是地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再次,要培养记者的科学素养,倡导新闻报道的科学精神。新闻记者在日常工作中,涉及科技、卫生、教育等众多领域的报道工作,要想向公众传达更多、更全面、更科学的信息,就必须不断加强学习,具有更多的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如果在进行专业领域报道时,记者既不去做资料搜集等案头工作,又不去请教相关领域专家,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很容易对读者产生误导。因此,新闻工作者必须时刻牢记使命,树立科学精神,实事求是,多请教相关领域专家,增强报道的科学性和权威性,确保报道出的内容客观真实。
  此外,要在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过程中,使媒体舆论监督作用发挥到最大化。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维护和保障社会公众的知情权、言论自由权、舆论行为权,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舆论监督也是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有效途径。社会公众可以在重大决策制定前后或实施过程当中,对决策进行广泛的评议和论证,为政府部门提供可靠的民意和社情参照,从而,为各项政策的制定与完善贡献力量。这就要求新闻媒体要搭建好大众知情权的信息平台,应充分发挥信息渠道丰富、动作反应灵敏的优势,对社会环境信息实行及时采集,随时发现和掌握各个方面有价值的信息,及时、客观、真实、可靠地提供给广大群众,为他们参政议政、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提供保证。无论何时,舆论监督只有把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第一选择,充分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fanwen371804/

推荐访问:媒体舆论监督的例子 媒体舆论监督与被监督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