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福利思想论文

来源:论文 时间:2016-11-27 10:58:42 阅读:

【www.zhuodaoren.com--论文】

中国福利思想论文(一)
《贝弗里奇报告》福利思想论文

《贝弗里奇报告》福利思想论文

摘 要:《贝弗里奇报告》设计的社会保障制度,内容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自愿保险。这是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社会保障体系。它努力使社会风险抵御能力不强的群体可以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项目计划得到支持,而不至于落入社会底层。

一、《贝弗里奇报告》的基本情况

《贝弗里奇报告》是贝弗里奇在英国政府中担任“社会保险及相关事业各部联合委员会”主席期间,根据全国社会保险及民间团体的调查意见,组织委员会成员历时18个月的时间主持撰写的题为《社会保险及其相关服务》的报告,因其由贝弗里奇组织撰写并且署名,因此这片著名的报告便被称作《贝弗里奇报告》。《贝弗里奇报告》为人们勾画了“从摇篮到坟墓”的全程社会保障的福利国家思想和实施方案。报告较为通过较为详细的调查,总结了英国当时社会的主要问题,并且与此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下关于勾践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些思想和观点,对于我们后来的社会进行社会保障政策的制定和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二、《贝弗里奇报告》福利思想中国化探索的原因

1、英国社会与当前中国社会的现状不同

《贝弗里奇报告》是基于当时英国社会的现状所作出的调查报告,当时英国社会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战争因素导致社会不稳定,社会中贫苦人口数量较大,因此对于公民享受到的福利政策需要结合当时的具体情况而定,而我国目前已经改革开放背景下,经济

中国福利思想论文(二)
中国福利思想

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独立本科段)

《中国福利思想》课程自学考试大纲

Ⅰ、课程考试性质和设置的目的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Ⅲ、关于考核目标和试卷的说明

附录:题型举例

Ⅰ、课程考试性质和设置的目的

《中国福利思想》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独立本科段)的必考课,是为培养和检验该专业自学考试者学习、掌握社会福利基本思想而设置的一门基本课程。

在学习本课程时,要求考生正确理解世界各国社会福利的基本历史和模式,我国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的社会福利有全面的认识,掌握社会福利思想研究的方法论和具体方法,学会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探索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战略性发展目标。

【中国福利思想论文】

一、基本要求

1、系统了解和掌握关于社会福利的基本历史和模式,对我国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的社会福利有全面的认识。

2、记住相关的概念、知识点,并能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来分析和处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3、了解我国社会福利的现状,对我国社会福利的发展与改革形成清晰的认识。

二、学习用书:

周良才主编:《中国社会福利》,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社会福利概论

考核知识点:

1、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

2、不同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

3、社会福利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考核要求:

1、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

识记:(1)社会福利的特征;(2)我国社会保障包括的内容

理解:(1)关于社会福利有几种不同的看法,分别是什么;(2)社会保障与社会

福利的关系

2、不同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

识记:(1)西方国家社会福利的基本结构;(2)我国港台地区社会福利的特点 理解:(1)我国应选择怎样的社会福利发展模式,为什么;(2)我国全新的社会

福利制度的基本框架

4、社会福利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应用:社会福利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章 老年人社会福利——概述

考核知识点:

1、老年人社会福利

2、社会福利社会化

考核要求:

1、老年人社会福利

识记:(1)老年人对于社会福利的需求;(2)老年人社会福利的含义及内容 理解:(1)我国老年人社会福利的主要成就与问题(2)发展我国老年人社会福

利的对策

2、社会福利社会化

识记:(1)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含义;(2)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应用:进一步推进老年人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对策

第三章 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养老服务

考核知识点:

1、机构养老

2、养老服务机构

3、机构养老服务

考核要求:

1、机构养老

识记:(1)机构养老的概念;(2)机构养老的特点

2、养老服务机构

识记:(1)养老服务机构的概念;(2)养老服务机构的类型

【中国福利思想论文】

理解:养老服务机构管理的含义和内容

3、机构养老服务

识记:机构养老服务的内容

理解:我国机构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四章 老年人社会福利——社区养老服务

考核知识点:

1、社区养老

2、社区养老服务

3、星光计划

考核要求:

1、社区养老

识记:(1)社区的概念及构成要素;(2)社区养老的概念

理解:英国社区照顾的含义与做法

2、社区养老服务

识记:(1)社区养老服务的主要内容;(2)社区养老服务的型式

3、星光计划

理解:(1)星光计划的特点及任务;(2)星光计划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第五章 儿童社会福利——概述

考核知识点:

1、儿童社会福利

2、我国儿童社会福利的内容

3、我国儿童社会福利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中国福利思想论文】

考核要求:

1、儿童社会福利

识记:儿童社会福利的含义

2、我国儿童社会福利的内容

识记:(1)流浪儿童的界定;(2)SOS儿童村的定义和组成部分

理解:(1)儿童福利院服务的特点;(2)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的功能

3、我国儿童社会福利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应用:我国儿童社会福利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

第六章 儿童社会福利——机构养育

考核知识点:

1、儿童机构养育

2、儿童社会工作的一般方法

考核要求:

1、儿童机构养育

识记:(1)儿童机构养育的概念;(2)儿童机构养育的对象和类型

理解:儿童机构养育主要包括哪几方面内容

2、儿童社会工作的一般方法

理解:简述儿童社会工作的一般方法

第七章 儿童社会福利——收养与寄养

考核知识点:

1、儿童收养

2、儿童家庭寄养

考核要求:

1、儿童收养【中国福利思想论文】

识记:(1)收养的概念;(2)收养协议的概念

理解:(1)收养应该遵循哪些原则;(2)我国《收养法》对收养关系着当事人规

定了哪些条件;(3)订立收养协议需要注意哪几点

2、儿童家庭寄养

识记:(1)儿童家庭寄养的概念和目的;(2)什么是寄养家庭

理解:(1)儿童家庭寄养的理论依据;(2)寄养家庭的义务

第八章 残疾人社会福利——概述

考核知识点:

1、残疾人与残疾人社会福利

2、我国残疾人社会福利事业

3、我国残疾人社会福利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考核要求:

1、残疾人与残疾人社会福利

识记:(1)残疾人的界定和分类;(2)残疾人社会福利的概念及内容

2、我国残疾人社会福利事业

理解:(1)残疾人社会福利包括哪些内容;(2)无障碍建设的概念及国际通用标

3、我国残疾人社会福利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应用:目前我国残疾人社会福利存在哪些问题?应采取哪些对应措施?

第九章 残疾人社会福利——福利服务

考核知识点:

1、残疾人生活服务

2、残疾人教育服务

3、残疾人就业服务

4、残疾人康复服务

5、残疾人维权服务

考核要求:

1、残疾人生活服务

识记:(1)残疾人生活服务的意义;(2)残疾人生活服务的主要内容

中国福利思想论文(三)
社会福利研究论文社会福利学术思想论文

【中国福利思想论文】

社会福利研究论文社会福利学术思想论文:当代中国社会福

利学术思想初探

摘要:1978年以来,国内学术界在研究中国社会福利发展重大问题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意义的思想、观点和理论,构成当代中国社会福利学术思想。以重要性和创新性为标准,当代中国社会福利学术思想主要包括中国社会福利的价值理念论、发展目标论、发展模式论和体系构建论;这些思想不仅丰富了当代中国社会福利思想体系,而且成为影响中国社会福利政策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社会福利研究;社会福利学术思想;当代中国 1978年以来,伴随着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与重构,社会福利研究逐渐成为我国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显学”之

一。①学术界对中国社会福利发展中的若干重大问题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意义的思想、观点和理论,构成当代中国社会福利学术思想,并已成为影响中国社会福利政策的重要因素。本文不揣浅陋,对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社会福利学术思想进行简要梳理和总结,旨在抛砖引玉。本文所说的“当代中国社会福利学术思想”,是指1978年以来,中国学者在研究中国社会福利发展重大问题过程中提出的思想、观点和理论,主要包括中国社会福利价值理念论、中国社会福利发展目标论、中国社会福利发展模式论和

中国社会福利体系构建论。

一、中国社会福利价值理念论

英国著名社会政策专家蒂特马斯曾说:“在社会福利体系之内,人们无法逃避各种价值选择。”

〔1〕(p123)价值理念是中国社会福利发展中具有“本体论”意义的问题,在加快中国社会福利发展的过程中,首先必须解决的不是操作技术问题而是价值理念问题,学术界先后提出四种代表性观点。

(一)效率主义

效率主义是一种“重经济轻福利”和“重效率轻公平”的价值观。陈平于2002年发表的《建立中国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是自损国际竞争力的短视国策》一文可视为效率主义观点的代表。〔2〕陈平认为,中国建立统一社会保障体系是“自损国家竞争力的短视国策”,“其经济动机是短期的,战略目标是错误的,财政上是无法持续的洋跃进”。他的理由有四:第一,经济上不可行。中国是一个区域发展高度不平衡的人口大国和发展中国家,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非但无助于国企改革,还会拖垮整个财政体系。第二,将严重削弱中国的国际竞争力。中国建立统一社会保障体系,违背小政府大市场的世界改革潮流,在中国投资的许多劳力密集产业会立即向没有社会保障的国家转移,外资将流向没有社会

【中国福利思想论文】

保障的劳力价格低廉国家,从而削弱而非加强社会稳定。第三,产生贪污腐败的温床,企业设法逃避缴纳社会保障基金,政府部门挪用、侵占社会保障基金风险增大。第四,误导中国未来的民主政治,社会保障可能成为政党竞争和利益集团的工具。陈平的结论是:“国家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在人类发展史上只是一个短暂的试验,即使对东欧和西方而言,其长期代价远高于短期利益。目前还看不到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有实行统一社保的可行性。从长期的发展战略而言,中国应当发扬中国文化尊重家庭互助,重视子女教育,敬重照顾老人的优良传统,建立以家庭的储蓄养老保障为主,民营的医疗保险为辅,社区的社会救济保底,廉价高效灵活多样的社会保障系统,而非统一集中国营低效的社会保障系统。”

(二)平等主义

景天魁指出,平等主义是与效率主义几乎完全相反的立场和观点,其代表是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3〕该课题组认为,我国的社会保障不能实行“义务-权利”对等原则,而要实行“平等主义”原则;保障范围扩及全民,所有中国公民凡是生活处于困难时都应该“一视同仁”地得到国家帮助。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有统一的标准,实行“按需分配”而非按级别、素质等要素分配。例如在养老金

发放问题上,每个人退休后不再工作,养老金应该“一视同仁”,发放一样的数额;发放社会保障金的条件是个人无力支付标准生活费用,社会再“雪中送炭”进行差额补助。该课题组为了证明所提方案的合理性,做了一个测算,只要征收677亿元社会保障税,在经济上就能行得通;方案可行的前提条件是对每个人进行严格的收入审查,而且这种审查工作是低成本和高效率的。

(三)复合集体主义

钱宁认为,尽管集体主义是保证社会公正的基本价值观,但是传统集体主义和各种虚假的集体主义(如国家主义和小群体主义)均存在着严重缺陷,不能成为中国社会福利的价值基础;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中国社会福利的价值基础应该选择“复合集体主义”。他认为,“以复合集体主义为基础的社会福利观,是基于社会福利的集体主义本性和人的动机与需要的多样性和能动性、人类关系的复杂性和人们生活目标的多元性等综合因素的思考。”〔4〕(p319) 复合集体主义的福利观包括五个基本要点:一是主张“积极的福利

观”,既要培养个人的福利责任,也要充分动员各种社会资源;二是反对和否定福利体制的官僚主义,它扭曲了社会福利的宗旨,造成了福利的异化;三是建立个人责任与集体责任的良性互动关系,推动社会互助合作精神的发展;四是认

为“集体”的范围不仅包括国家和社会,也包括家庭、社区或社群等传统福利单位,强调后者在社会福利制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五是主张超越唯物质主义福利观的后物质主义福利思想,把人类的精神需要纳入福利关怀的范围,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4〕(p74~76)

(四)底线公平论

底线公平论是中国学者在研究中国社会福利过程中提出的原创性理论,对中国社会福利发展具有重要的启迪。景天魁指出,在“二次分配”中,人们自然而然地认为社会保障制度的理念基础就是社会公平,但是,由于不同个人对公平的理解存在差异,必然形成不同的公平观;即使通过“民主原则”达成的“多数人的公平观”,结果也很可能导致“多数人的暴政”。因此,笼统抽象地讲社会公平是不够的,必须进一步明确“社会公平”的具体含义。〔5〕他提出:“底线公平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理念,要以底线公平为核心理念完善社会保障体系”〔6〕。所谓“底线”,就是社会成员基本需要中的“基础性需求”,包括解决温饱的需求(生存需求)、基础教育的需求(发展需求)和公共卫生和医疗救助的需求(健康需求),这三项需求是人人躲不开、社会又公认的“底线”。“底线”划分了社会成员权利的一致性和差异性,底线以下部分表现权利的一致性,底线以上部分体

中国福利思想论文(四)
中国近代的社会福利思想

  摘要:自鸦片战争以来,国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并伴随着“西学东渐”,西方的社会福利思想及制度开始传入中国,这时期形成了一系列的新的社会福利思想。本文首先阐述了近代社会福利思想兴起原因,同时对当时几个主要的福利思想进行概括,试得出近代中国社会福利思想所产生的经济、政治以及文化这三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近代社会;福利思想;思想内容
  一、近代社会福利思想兴起的原因
  (一) 社会灾难孕育中国近代的福利思想
  自近代以来,中国政局动荡不安,内忧外患。中央政权对基层的统治力量比较弱小,无法全面协调和集中社会力量处理国家社会的公共事务。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与手工业在家庭内部牢固结合。在这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模式之下,中国农村社会中存在着大量的隐性失业人口。同时自然灾害严重,导致农业无法增收,大量农民无法生存,成为游民,纷纷涌入城市,从而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为解决农村的隐性失业问题和游民问题,社会救济的重要性于是显示出来了,但由于国库空虚,政府也无法全力解决这些问题,这就为近代社会福利思想的产生提供了空间。
  (二) 西方福利思想促进中国近代的福利思想
  西方社会福利思想逐渐传入近代中国,传教士通过在教堂以及其他社会福利机构介绍和推广西方社会的福利思想,主要有教会救济事业、教会医疗事业、教会慈幼事业等。传教士借助救灾的机会同清政府的各级官员接触,特别是洋务派大臣,传教士的意图十分明显,想通过清政府的官员来满足自己的利益,即便如此,这仍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福利思想的产生发展。
  (三) 有志之士发展中国近代的福利思想
  在传教士通过传教向中国传播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同时,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也开始对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济等方面有所关注,特别是那些洋务大臣。在西方社会福利思想传入中国的过程中,留学生也发挥这重要的作用。近代的留学生大部分出国之前在国内受到新式学堂教育,在海外又接受的是外国先进思想的教育和熏陶,从而成为影响近代中国社会发展和传播福利思想的主要力量,对近代中国社会福利思想传播起到了升华作用。
  二、近代中国主要的社会福利思想
  (一) 太平天国的社会福利思想
  1. 洪秀全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洪秀全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这是太平天国的总纲领,他以解决土地问题为核心,从政治、经济、军事、宗教等几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对美好社会的愿景,其中社会福利思想也有许多新的内容。洪秀全在《原道醒世训》中表达了 “有无相恤,患难相投,门不闭户,道不拾遗,男女别途,选举上德”的思想。后来,在《天朝田亩制度》中,他又构想出“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人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
  2.洪仁�提出《资政新篇》。太平天国后期,洪仁�向洪秀全提出了一个旨在整顿朝纲、发展资本主义的纲领《资政新篇》,提出了许多改革社会的新主张。在社会慈善领域,提出了建立医院、鳏寡孤独院、育婴堂等福利事业,这些机构都是以西方社会的慈善事业为基础提出来的,并且通过一种新的筹款方法来促成这些机构的建立,国库不再支付资金来兴办,转而依靠私人捐款救助、促进中国近代福利事业的发展;社会风俗方面,洪仁�还主张发动民间办学院、医院,他认为统治者应该起表率作用,曾说:“倘民有美举如医院、礼拜堂、学馆、四民院、四疾院等,上则亲临以隆其事,以奖其成”,以达到净化社会风俗的效果;在经济生活领域,主张兴办铁路轮船等现代交通事业,他认为“要隘可以防患,凶旱水溢可以救荒,国内可保无虞,外国可通和好,利莫大焉”,同时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兴办保险事业。
  洪仁�《资政新篇》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符合中国社会发展方向,具有进步性。但它没有把发展资本主义与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相结合,从未提到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也缺乏实践的社会、经济和阶级基础,对太平天国的现实斗争没有起任何积极作用,而且战争环境也不具备实行的客观条件,所以它根本没有实行。他的社会福利思想有着深刻的时代烙印,是近代仁人志士向西方学习的一个杰出成果。
  (二) 康有为的社会福利思想
  康有为是近代戊戌变法的领袖,他提出“恤穷、务农、劝工、惠商”的四大国策, 拯救国家需从“扶贫济弱”开始,他认为只有国民不再穷弱, 国家才能强大。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看到国家民族的苦难更加深重,他流亡日本,游历欧、美等地,寻找救国医民的良药,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对他产生了影响,最终写出《大同书》,这本书融会儒家的大同说与基督教的“平等观”,吸纳达尔文的进化论与傅立叶等人的空想社会主义,提出了建设一个无私产、无阶级、人人相亲、人人平等的大同世界的理想。他详细设计了大同世界中社会为妇女、儿童、老人兴办的福利教育事业,他提出了“公养、 公教、 公恤”的福利思想。 “公养”即妇女怀孕后,就进入到政府建立的“人本院”赡养,进行胎教。婴儿在出生后统一由政府兴办的“育婴院”、“怀幼院”之类的福利机构来抚养。 “公教”就是要实行惠及全体国民的义务教育,小孩从小学到大学由全部由公家机构进行义务教育,儿童六岁进入“蒙养院”,十岁进入“小学院”,十五岁进入“中学院”,十八岁进入“大学院”,直到二十岁毕业学有所成,经过十四年的义务教育,让每一个青年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可以让青年都凭借他们各自的专长为社会做出贡献。 “公恤”指人要是染上疾病或身至残疾便可以去到公立的“医疾院”、“养老院”进行治疗康复。一般人到了晚年若无法自理生活,或者实在贫困无依靠,都可以进入“养老院”、“恤贫院”得到全面的照顾。康有为想通过这些社会福利机构达到大同世界的美好愿望。
  (三) 孙中山的社会福利思想
  孙中山作为资产阶级革命的领袖,他的福利思想的主要体现在“民生思想”,他认为“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民生思想”的来因一是受太平天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和改良派关于发展资本主义思想的影响;二是受欧美资产阶级改良思想的影响,这是民生主义最重要思想来源;三是受各派社会主义学说的影响。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发展实业”是孙中山解决民生问题的主要措施, “平均地权”即“核定天下地价,现有之地价,归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共享”。孙中山认为这一方案的实施可以防止垄断,也能使“公家愈富”,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 通过“平均地权”的主张实现土地国有,是民生主义的核心内容。后来孙中山又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张,并提出了其实施的方法,这使平均地权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节制资本”即把铁路、电气、水利等一些重要的大实业都收归国有,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防止资本家垄断,同时还能集中力量发展经济。节制资本主要包括节制私人资本和发达国家资本,他认为当时的中国不能与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作比较,仅仅节制资本是不够的。因为中国当时贫穷且生产力十分低下。所以中国要大力发展国家资本,从而实现国富民昌的美好局面,其民生主义的理想也就实现了。“发展实业”孙中山民生主义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发展实业就是发展近代中国的工业,实现国家工业化。
  三、近代社会福利思想的作用
  (一) 社会作用
  近代的社会福利思想在广大知识分子、慈善家、实业家、革命家的广泛传播下,使福利思想更加深入到各阶层人民心中。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构想出了美好的理想社会蓝图,挣脱了传统的家庭观念,促进了民族观念的传播和加强了民族团结。近代以来,教育事业蒸蒸日上,西方文化、科技以及教育方式的传入更是瓦解了中国历代以来的科举制度,在改变原有的教育格局基础之上,增长了民众的见识,开阔了民众视野,促进民众思想观念的更新,从而加快了社会风气的日新月异,维护了社会的相对稳定。孙中山民生主义学说中,关于社会和平协调发展的思想,关于共同富裕的思想,明确体现了重视民生、造福民生、和谐民生的主旨。
  在近代社会内忧外患战乱不断的情况下,社会机构以及政府的一系列措施,如开荒赈灾、教养贫民、收留残疾人以及孤儿、对无业游民进行教育改造,救助大量灾民,让他们不用流浪街头乞讨,不至于成为盗匪,这样大大减少社会的不安定因素。由此可见,社会福利思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指导社会的变迁,发挥稳定社会的功能和作用,成为调节社会的一种重要手段。
  (二) 经济作用
  中国传统的社会福利是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近代以来,众多的思想家并不是孤立地讨论社会福利,而是将社会福利与发展实业紧密相连,以国家力量发展实业来推动社会福利事业,传播社会福利思想,将社会福利事业建立在近代工业化、产业化的基础上。近代的有识之士大多与洋务派、维新派关系密切,与西方世界接触较多,以“利民、富民、便民”为宗旨要求发展实业,康有为、孙中山的社会福利思想中都提到了要发展生产力的思想。在大力发展交通事业外,还提倡发展保险业、银行业、邮电业,以谋求社会生活的正常和安定。
  要彻底解决民生问题,则要发展实业,推动生产的巨大进步,为社会福利事业创造坚实的物质基础。富民与强国相辅相成,很难想象,一个哀鸿遍野、乞丐遍地的国家能成为富国强国。虽说实业的发展决定了社会福利的前景,但社会福利思想的巨大进步,是近代时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促进因素。
  (三) 文化作用
  众多思想家知识分子从中西社会比较入手,从“民有”、“民享”的近代意识出发,通过与西方的直接接触或是通过传教士、出洋大臣和留学生等的间接接触,都对西方社会福利思想有了初步且逐步深入的了解,并在中国古代民本大同思想的基础上综合西方的社会福利主张,提出了一系列具有近代意义的社会福利思想,从而掀起了近代中国思想史上第一次社会福利思想的研究高潮。
  康有为、孙中山试图将西方社会福利制度与中国传统的大同思想结合起来,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符合人类文明发展趋向的新的社会福利保障模式,将中国古代的大同思想推向了新的发展高峰。在中国社会思想史上,它第一次对传统的宗族福利保障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批判和反思,中国传统社会福利思想带有浓厚的“宗族福利保障”特点,很多封建士大夫在封建统治陷入危机时,往往都以此作为救世妙方。“民本”思想是中国统治阶级的治国良策,是中国古代儒家传统政治思想的精华,统治阶级利用“民本”思想来协调“邦民”关系、维护其统治秩序,稳定社会,安定民心。“民本”思想强调人民大众的基础性作用,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主要是重民力、顺民意,注重民心向背,关怀民生疾苦。近代的思想家继承了这一思想并使之成为社会福利思想与实践的理论基石和现实归宿。
  参考文献:
  [1]韩明晨,伍雪峰.孙中山民生史观指导下的社会福利思想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9).
  [2]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料丛刊太平天国[M].广州:神州国光社出版,1952.
  [3]林琳.近代中国社会福利思想探析[D].长春: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6.
  [4]康有为.大同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5]李瑞.建国前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发展概述[J].天府新论,2009(3).
  (作者简介:黄 曦(1990.11-),女,汉族,湖北孝感人,2008年考入湖北工程学院学习商贸英语专业,2012年考入武汉大学社会学系,学习专业为社会工作。)

中国福利思想论文(五)
《贝弗里奇报告》的福利思想在现代中国本土化应用的浅析

  摘 要:《贝弗里奇报告》作为社会保障著作中的一部经典文献,其中所提出的的观点既具有时代局限性,同时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对于我国社会福利保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同时借鉴时也要注重我国具体国情,结合我国社会的现状和实际情况,科学的利用其积极方面,使《贝弗里奇报告》中的福利思想实现中国的本土化,从而改善和提高我国社会的整体的社会保障水平。

  关键词:贝弗里奇报告 福利思想 中国 本土化
  一、《贝弗里奇报告》的基本情况
  《贝弗里奇报告》是贝弗里奇在英国政府中担任“社会保险及相关事业各部联合委员会”主席期间,根据全国社会保险及民间团体的调查意见,组织委员会成员历时18个月的时间主持撰写的题为《社会保险及其相关服务》的报告,因其由贝弗里奇组织撰写并且署名,因此这片著名的报告便被称作《贝弗里奇报告》。《贝弗里奇报告》为人们勾画了“从摇篮到坟墓”的全程社会保障的福利国家思想和实施方案。报告较为通过较为详细的调查,总结了英国当时社会的主要问题,并且与此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下关于勾践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些思想和观点,对于我们后来的社会进行社会保障政策的制定和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二、《贝弗里奇报告》福利思想中国化探索的原因
  1、英国社会与当前中国社会的现状不同
  《贝弗里奇报告》是基于当时英国社会的现状所作出的调查报告,当时英国社会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战争因素导致社会不稳定,社会中贫苦人口数量较大,因此对于公民享受到的福利政策需要结合当时的具体情况而定,而我国目前已经改革开放背景下,经济社会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经过建国以来的经济发展,我国目前绝对贫困人口数已经有很大程度的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而且随着目前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化不断延伸,我国目前所面临的社会情况与英国当时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此在对待《贝弗里奇报告》的问题上应该慎重选择和对待。
  2、《贝弗里奇报告》与中国目前的社会阶层情况不相符合
  我国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而《贝弗里奇报告》所针对的是因果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下社会阶层所提出的的一些观点和福利思想,我国目前在福利上有自己的具体的社会的政治、经济基础,与英国当时的社会经济基础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此需要将《贝弗里奇报告》中的福利思想中国化。
  3、中国经历的社会阶段与英国不同
  中国的资本主义阶段时间较短,而且情况更为复杂,社会主义真正处于我国社会的主要社会形态的时间只有建国以来的这段时间,因此,中国社会中封建社会的很多思想观念和文化在目前阶段中国社会中还普遍存在并且将会长期存在。而英国经过资本主义革命和工业革命对于英国当时的封建社会的思想基础进行了较为彻底的改革,到《贝弗里奇报告》出炉是的英国资本主义存在时间已经很长,因此面对的问题形式在这一方面压力较小。因此,中国的具体国情和形式决定了我国在借鉴其经验使应该突出体现中国化的特点。
  三、《贝弗里奇报告》中国化的启示
  1、重点解决我国目前的贫困问题
  《贝弗里奇报告》提出的社会保障计划的目标,是确保英国民众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陷入贫困。由于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阶段,城市化建设正在加速推进,虽然改革开放使我国保持了三十年的高速增长,我国的整体经济水平也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教育的普及程度不断加深,人民的整体文化素质也在不断提高,但是我国目前最突出的城乡二元化的社会特点仍然比较鲜明,农村整体发展水平和程度依旧远远落后于城市,因此,我国应该继续坚持目前城乡二元化的社会保障体制,在保证农村公民的保障水平一致,城市公民的保障水平一致的情况下,逐步调整和缩小城乡之间的福利保障差距,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水平。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晚上,我国的社会保障已经基本覆盖所有的城乡居民,广泛地保障了低收入家庭的生活,但是仍要进一步提高和扩大绝对贫困人口的保障水平,从而使保障更加合理地满足所有社会成员的需要。
  2、坚持社会保障普遍性和类别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贝弗里奇报告》中,社会保障首次被赋予了普遍性原则和类别行原则,被认为是代表社会进步的可理解的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按照《贝弗里奇报告》有关社会保障普遍性与统一性的精神,社会保障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社会保障应该覆盖社会的每个成员,同时要对社会保障实行统一管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确保每一个公民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陷入生活困境。社会保障的类别性原则要求我们更加科学地制定和完善我们的社会保障制度,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更加广泛地在效率至上促进公平,更加重视教育,完善社会的就业保障,正确引导社会的发展,为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提供力所能及的自我帮助和发展的途径,减轻社会保障的压力,同时将这部分节约的资金真正用于保障那些丧失劳动能力的低收入群体和个人,从而使我们的社会保障更加的有针对性和科学性。
  3、重视老龄人口和女性的社会价值
  《贝弗里奇报告》改革十四指出:只有从工作岗位退休后才能领取养老金,对达到最低退休年龄(男65岁、女60岁)后继续缴费者,每交费一年,养老金提高一定数额。我国目前规定的最新的退休年龄延长为男性60岁,女性为55,当前情况下,我们社会的整体寿命的延长,这样的调整是就目前情况下我们社会的整体经济水平而定的一项改革措施,同时也是对女性权利的尊重,延长退休年龄不仅能够充分开发和利用这部分人的价值,节约社会养老成本,积累更多的社会财富,对于我们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随着教育的逐步发展,社会的文明开化,男女平等的观念逐步被社会广泛的认可,对于女性再就业中的困难应该进一步解决,争取使社会更加重视女性的权利,发挥女性的主观能动性,争取创造更多地社会财富,从而能够更加自信从容地应对各种社会问题;女性的就业水平的提高,也引导社会资金通过养老金的形式惠及大部分女性,从而减轻了我国社会保障的压力。
  4、社会保障制度的规划需要一个跨部门的协调委员会来完成。
  《贝弗里奇报告》认为,社会保障的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和社会各利益集团的利益。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主要依靠民政部进行管理,但是民政部作为与其他部门并行的一个部门,开展养老保障工作时不仅面临的工作量大,而且工作中与其他部门的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沟通的不便利问题,因此,可以借鉴贝弗里奇报告中的福利设想,设立一个专门的协调委员会,协助民政部开展福利保障工作。委员会主席由民政部部长出任,委员会的成员可以由相关政府部门专门的副部长兼任,抽调一些有经验的学者担任委员会的顾问,委员会独立和凌驾于政府各部门,对全国人大负责,接受全国人大的监督,从而保证我国的社会保障的管理更加的规范化、效率化和科学化。
  5、重视和发展商业保险,鼓励国民积极入保
  《贝弗里奇报告》设计的社会保障制度,内容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自愿保险。这是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社会保障体系。它努力使社会风险抵御能力不强的群体可以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项目计划得到支持,而不至于落入社会底层。目前我国养老保障中政府提供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已经基本实现全民的覆盖,但是商业保险的发展却远远落后,这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关,公民没有更多的钱去参加商业性质的保险,观念水平的落后同时也使得我国参加商业性养老保险的发展遇到瓶颈,在下一步的发展中,我们应该更加科学地引导公民参加商业性质的保险,政府也可以通过提供担保调动公民的积极性,既有利于充分利用社会资金进行社会化建设,同时也能够提高我们社会的整体保障水平,丰富社会保障的类型,扩大社会保障的范围,让更多的公民享受到社会保障带来的福利。
  参考文献:
  [1] 郑功成.社会保障学[M].北京:商务出版社,2000.
  [2] 贝弗里奇报告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2000.
  [3] 岑子彬.《贝弗里奇报告》的社会保障理念及其启示 [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5)
  [4] 周爱国.《贝弗里奇报告》研究 [J].湖北社会科学,2007,(1).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fanwen544839/

推荐访问:社会福利思想论文 中国社会福利思想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