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政绩报告

来源:各类报告 时间:2018-11-23 11:00:07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各类报告】

个人政绩报告(共10篇)

个人政绩报告(一):

怎样写总结?(高中一个月以后的)1000字

一、总结概论
总结是对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理性的思考.它要回顾的是过去做了些什么,如何做的,做得怎么样.总结与计划是相辅相成的,要以计划为依据,订计划总是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其间有一条规律,就是:计划——实践——总结——再计划——再实践——再总结.
一、总结有如下特点:
1、工作总结要求人们对以往做过的工作进行冷静的反思.通过反思,提高认识,获得经验,为进一步做好工作打下思想基础.
2、强调科学性.总结经验不能就事论事,“跟着感觉走”.而要就事论理,辩证分析,力求得出科学结论,这样才能促进工作的转化.
3、表述上叙议结合,有评有论.工作总结除了叙述、说明外,还要议论,通过典型材料的介绍及分析评议,阐明作者的观点,使经验教训条理化、理论化,避免空洞无物和堆砌材料两种偏向.
二、工作总结的种类:
1、按总结的时间分,有年度总结、半年总结、季度总结.进行某项重大任务时,还要分期总结或叫阶段总结.
2、按总结的范围分,有单位总结、个人总结、综合性总结、专题总结等.
3、按总结的性质分,有工作、生产、教学、科研总结等.
二、总结撰写前的准备
有人说过:要总结写得好,必须总结作得好;要总结作得好,必须工作做得好,立场观点对头.这应该是写总结的经验之谈.好的总结是在做好总结工作的基础上写出来的,更是人民群众在实际中干出来的.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单位干得不怎么样,但总结时却“喷香水”,这对本单位的工作失去实际意义,不应该提倡.也有的单位工作有成绩却形成不了典型经验,这种情况说明总结工作没做好.上述两种情况都是应该避免的.搞好总结,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增强干部、职工凝聚力的一种重要手段,需要认真对待.
总结究竟应该怎样做呢?从总体上说要发动群众,自下而上做总结.工作是群众做的,总结也应该由他们来做.不应撇开群众凑集政绩,绞尽脑汁制作观点.总结过程中能量化的要量化,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考察,从客观事实出发,防止感情用事,以免总结流于形式.
此外,搞好总结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重视调查研究,熟悉情况
总结的对象是过去做过的工作或完成的某项任务,进行总结时,要通过调查研究,努力掌握全面情况和了解整个工作过程,只有这样,才能进行全面总结,避免以偏概全.
2、热爱本职工作,熟悉业务
热爱本职工作,事业心强,是做好工作的前提,也是搞好总结的基础.写总结涉及本职业务,如果对业务不熟悉,就难免言不及义.
3、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总结是对以往工作的评价,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就像陈云同志所说的那样,“是成绩就写成绩,是错误就写错误;是大错误就写大错误,是小错误就写小错误”.这样才能有益于现在,有益于将来.夸大成绩,报喜不报忧,违反作总结的目的,是应该摒弃的.
4、重点在出经验,找规律
总结的最终目的是得出经验,吸取教训,找出做好工作的规律.因此,总结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的认识和客观事例的罗列上,必须从实践中归纳出规律性的结论来.
三、总结的写法
一、工作总结的结构形式及其内容
年终总结(含综合性总结)或专题总结,其标题通常采用两种写法,一种是发文单位名称+时间+文种,如《铜仁地区烟草专卖局2004年工作总结》;另一种是采用新闻标题的形式,如松桃县大兴访送部的卷烟零售户诚信等级管理专题总结:《客户争等级,诚信稳销量》.
正文一般分为如下三部分表述:
1、情况回顾
这是总结的开头部分,叫前言或小引,用来交代总结的缘由,或对总结的内容、范围、目的作限定,对所做的工作或过程作扼要的概述、评估.这部分文字篇幅不宜过长,只作概括说明,不展开分析、评议.
2、经验体会
这部分是总结的主体,在第一部分概述情况之后展开分述.有的用小标题分别阐明成绩与问题、做法与体会或者成绩与缺点.如果不是这样,就无法让人抓住要领.专题性的总结,也可以提炼出几条经验,以起到醒目、明了.
运用这种方法要注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各部分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有密切的内在联系,使之形成合力,共同说明基本经验.
3、今后打算
这是总结的结尾部分.它是在上一部分总结出经验教训之后,根据已经取得的成绩和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提出今后的设法、打算,成为新一年制订计划的依据.内容包括应如何发扬成绩,克服存在问题及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也可以展望未来,得出新的奋斗目标.
二、工作总结文字表述的要求
1、要善于抓重点
总结涉及本单位工作的方方面面,但不能不分主次、轻重、面面俱到,而必须抓住重点.什么是重点?是指工作中取得的主要经验,或发现的主要问题,或探索出来的客观规律.不要分散笔墨,兼收并蓄.现在有些总结越写越长,固然有的是执笔人怕挂一漏万,但出有的是领导同志怕自己所抓的工作没写上几笔就没有成绩等等,造成总结内容庞杂,中心不突出.
2、要写得有特色
特色,是区别他事物的属性.单位不同,成绩各异.同一个单位今年的总结与往年也应该不同.现在一些总结读后总觉有雷同感.有些单位的总结几年一贯制,内容差不多,只是换了某些数字.这样的总结,缺少实用价值.陈云同志在50年代就强调:总结经验是提高自己的重要方法.任何单位或个人在开展工作时都有自己一套不同于别人的方法,经验体会也各有不同.写总结时,在充分占有材料基础上,要认真分析、比较,找了重点,不要停留在一般化上.
3、要注意观点与材料统一
总结中的经验体会是从实际工作中,也就是从大量事实材料中提炼出来的.经验体会一旦形成,又要选择必要的材料予以说明,经验体会才能“立”起来,具有实用价值.这就是观点与材料的统一.但常见一些经验总结往往不注意这一点,如同毛泽东同志批评的那样,“把材料和观点割断,讲材料的时候没有观点,讲观点的时候没有材料,材料和观点互不联系”,这就不好.
4、语言要准确、简明
总结的文字要做到判断明确,就必须用词准确,用例确凿,评断不含糊.简明则是要求在阐述观点时,做到概括与具体相结合,要言不繁,切忌笼统、累赘,做到文字朴实,简洁明了.

个人政绩报告(二):

述职报告,的含义是什么?

  述职报告属于应用文稿,分为集体和个人两种.从应用上可分为向上呈送的述职报告和对部属汇报的述职报告.述职报告类似工作总结,但又不同于工作总结.工作总结可以写经验体会,述职报告则不需要写;述职报告在叙述某项工作过程及得失要说明个人所起的作用、所担负的责任,而工作总结是写经验教训及采取措施办法.因此,不能把述职报告写成工作总结.个人述职报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履行职责情况.
  个人述职报告大体由三部分组成:
  一、绪言.就是述职报告的开场白.在这部分应交待清楚述职者的身份和职责,主要说明所分管的工作、岗位职责、工作目标和述职时间(一季度、半年或全年).
  二、主要业绩.这是述职报告的重要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履行岗位职责的情况、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和突出的业绩以及自我评价等.换句话说,就是写述职者做了哪些工作,怎么做的;取得了哪些成绩,其效益如何;从质和量两方面,进行自我评价.
  三、问题和改进措施.这部分主要明确讲叙在履行职责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述职者应负的责任及今后改进的具体办法,问题要找准,态度要诚恳,措施办法要可行,切忌问题含混,措施空泛.
  从一篇述职报告的文章结构上讲,写好上述三部分就基本是一篇完整的述职报告.但要真正写好一篇述职报告,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坚持实事求是,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成绩讲足,问题讲透,不夸大,不缩小,原原本本反映履行职责的状况;
  二、着重讲述履行职责的主要情况.每个干部职责不同,实施的工作也不同,不可能把所有的工作都写出来,要选择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和突出的政绩来写.
  三、要写出个人的作用,不能笼统摆政绩,看不出个人的作用.

个人政绩报告(三):

领导总说工作总结汇报材料不够新颖,不够创新,怎样才能写出新颖、创新、另领导满意的材料呢?

要多结合实际,多结合形势,关键是要多写领导政绩但又别让人看出拍马屁

个人政绩报告(四):

环境调查报告 400字【个人政绩报告】

  环境状况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当今境污染时人类面临的一大严重问题.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排放的固体废弃物超过30亿吨,废水6000—7000亿吨,排放废气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近4亿吨.因环境污染造成上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和成千上万的疾病和死亡.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相当严重.每年废水排放量360亿吨,导致地表水和地下水严重污染.据调查523条河流中有436条受到污染;在47个有地下水的城市中受到不同层次污染的有43个;在2亿城市居民中仅有1/2能获得安全的饮水,而农村中仅有1/7人口能得到安全饮水.我国每年排入大气的粉尘约2000万吨,二氧化碳1500万吨,氮氧化物400多万吨,大气中有害物质含量远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标准.此外我国每年固体废弃物排放量高达7亿吨,占用了大片土地,造成污染.此次调查,通过分析环境污染的现状,找出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提出了关于环境保护的几点对策,撰写此篇调查报告.
  二、调查途径
  (一)公众方面的调查
  公众对于环境保护态度总体上是积极负责的.如;90%的公众对于“迅速增加的汽车所排放出的烟尘与其所带来的迅速、快捷相比微不足道”持反对意见,62%的公众认为“农业烧荒”会引起大气污染.当时当环境保护与公众的切身利益相冲突的时候,公众的分歧就显示的比较明显了.如塑料会产生白色污染的问题,人们在认识上是十分深刻的.82%的公众认为:塑料袋对环境造成污染,应该回收,但在使用上却只有4.2%的人选择“坚决不用”,应为这样污染的是环境,方便的是自己.此外据观察和调查,我们发现:公众对于环境保护个人的参与行为还比较积极,但对于制止他人的环境污染问题上,表现出的积极却并不多.如看到他人浪费水时不到5%的公众会加以制止,而对于乱扔垃圾一事加以制止的人就更加的少还只有2.5%.在环境保护问题上,公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又一次体现出来了.
  此外就城市垃圾一事来说据了解,我国仅“城市垃圾”的年产量就近1.5亿吨,这些城市垃圾绝大部分是露天堆放.它不仅影响城市景观,同时污染了与我们生命至关重要的大气、水和土壤,对城镇居民的健康构成威胁,垃圾已成为城市发展中的棘手问题.垃圾不仅造成公害,更是资源的巨大浪费.每年年产1.5亿吨的城市垃圾中,被丢弃的“可再生资源”价值高达250亿元!北京市现日产垃圾13000吨,全年生产495万吨,而且每年将以8%的速度递增.我国目前处理生活垃圾的方法除露天堆放外,还有卫生填埋,这种方法避免了露天堆放产生的问题,其缺点是建填埋场占地面积大,使用时间短(一般十年左右),造价高,垃圾中可回收利用的资源浪费了;再是焚烧,使垃圾体积缩小50%~95%,但烧掉了可回收的资源,释放出有毒气体,如二恶英、这个电池中的汞蒸汽等,并产生有毒有害炉渣和灰尘;第四种是堆肥,这种方法需要人们将有机垃圾与其它垃圾分开才行,它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北京市现处理一吨垃圾花103.49元,一年的处理费用就是5亿多元.这还不包括建设垃圾处理场的费用,建一座大型垃圾填埋厂就得花1~2亿元,建一座大型垃圾焚烧厂就得花20多亿元,这又是一笔很大的支出.当前大量未经分类就填埋或焚烧垃圾,既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又会产生二次污染.而实际上这其中有许多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为此国家也投入使用了大量标有分类字样的垃圾桶,但是据了解成效并不是很明显了,为什么了?据调查其实许多人是有这个心却没有这个耐性,或是有这个耐心但却对于分类知识知之胜少.此外也不乏人们的环保意识不强,只知发展不知环保,提倡先污染后治理的方针.但是在我们分析看来还有一点是造成这个结果的一个不能少的原因即;环保部门的工作没有做完善.但是不能否定的是人们的环保意识也在不断地提高,使得有的地区在垃圾问题上已经波有成绩了.以北京为例:过去北京市秋末冬初,大街小巷堆着脏稀稀的白菜帮子,环卫工人用大卡车不断的往外运,而现在菜帮还田,净菜上市,脏的景象消失了.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
  (二)企业方面的调查
  说起污染,我国的环境污染主要来自工业性污染,即企业.因此我们认为企业方面的调查时十分必要的,他不仅对于环保政策的制定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决定环境和经济发展能不能齐头并进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一份面向211个企业发放的2000份,回收率高达86.7%的问卷中我们也许能对此有一个比较初步的了解.在样本中,囊括了轻纺、冶金、橡胶石化、能源、建材、机电及其它汗液分别占25.1%、7.1%、12.3%、4.7%、9.0%、26.5%和15.2%.按区域划分,商业、住宅区占22.2%.工业区占56.6%,农业区占14.4%.重点体现在老厂较多,污染大户多;城区企业多,国营企业多.此外据了解大多数企业都存在污染,其中冶金、能源、轻纺、建材是污染大户.
  如今随着国人环保意识的复苏我们来看看现在企业的环保状况:
  如:三废治理效率情况
  单位:%,万吨
  指标\x092001年\x092002年\x092003年\x092004年\x09\x092005年\x092006年\x092007年\x092008年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x09\x0985.2\x0988.3\x0989.2\x0990.7\x0991.2\x0990.7\x0991.7\x0992.4
  工业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x09\x0961.3\x0970.2\x0969.1\x0975.6\x0979.4\x0981.9\x0986.3\x09\x0988.8
  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x09\x0967.3\x09\x0975.0\x09\x0978.5\x0980.2\x09\x0982.9\x09\x0987.0\x09\x0988.2\x09\x0989.6
  工业粉尘排放达标率\x09\x0950.2\x09\x0961.7\x09\x0954.5\x09\x0971.1\x09\x0975.1\x09\x0982.9\x09\x0988.1\x09\x0989.3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x09\x0952.1\x09\x0951.9\x09\x0954.8\x09\x0955.7\x09\x0956.1\x09\x0960.2\x09\x0962.1\x09\x0964.3
  工业固体废物处置率\x09\x09\x0915.7\x0917.1\x0917.5\x0922.1\x0923.2\x0927.4\x0923.4\x0926.4
  “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x09\x09344.6\x09385.6\x09441.0\x09573.3\x09755.5\x091026.9\x091351.3\x091621.4
  此外据了解自2007年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1.7%,比2001年提高了6.5个百分点;工业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86.3%,提高了25.0个百分点;工业粉尘排放达标率为88.1%,提高了37.9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62.1%,提高了10.0个百分点;“三废”综合利用也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达到1351.3亿元,提高近3倍.这应该算得上是一个飞跃吧.
  企业的环保状况还体现在各企业环保人员的状况,据我们调查表明211个企业中,有121个企业拥有专职环保人员131人,平均每个企业一人.此外我们还对环保装置的运行进行了调查表明:“基本正常,无障碍”的占71.0%(全国平均数为50%);“有时出故障”为24.1%;“经常出故障”的为4.3%,而环保装置主要出现的问题为费用不足,专业人员少,故障率高以及其他问题.
  (三)政府方面的调查
  1979年9月,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批准和颁布了建国以来第一部综合性的环境保护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把我国的环境保护方面的基本方针、任务和政策,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标志着我国环境保护事业逐步走上法制轨道,也标志着我国的环境法制体系开始建立.之后,国家陆续颁布了许多重要的环境保护法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情况制定和颁布了一批环境保护条例.把环境保护建立在法制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环境法律体系,严格执法程序,加大执法力度,保证环境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
  二十世纪80-90年代,我国的环境立法发展十分迅速,特别是90年代,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的成立,加快了资源环境立法的进度.在这一阶段,国家在制定其他法律法规的过程中也特别关注对资源与环境的保护,强调可持续发展.迄今为止,国家针对环境保护对象制定颁布和修订了多项环境保护专门法以及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资源法.初步形成了适应市场经济体系的环境法律和标准体系.在污染防治方面,制定了《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在资源和生态保护方面,制定了《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管理法》、《水法》、《煤炭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水土保持法》等;在防灾减灾方面,制定了《防震减灾法》、《防洪法》和《气象法》等,环境立法在环境保护的主要领域都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到目前为止,制定了8部环境保护法律、15部自然资源法律,制定颁布了环境保护行政法规50余项,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近200件,军队环保法规和规章10余件,国家环境标准800多项,批准和签署多边国际环境条约51项,各地方人大和政府制定的地方性环境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共1600余项.国家颁布了《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为消除放射性废物、医疗废物环境安全隐患奠定了法律基础.初步形成了适应市场经济体系的环境法律和标准体系,这些法律法规,对我国环境保护法规体系的逐步完善,限制破坏资源环境的活动,加快治理污染的进程,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此外我国政府环保执法力度不断加强,国家积极开展环境执法大检查,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目前,我国的环境执法工作正在逐步形成以集中式执法检查活动为推动,以日常监督执法为基础,以环境监察执法稽查为保证,以公众和舆论监督为支持的现场监督执法工作体系.国家对环境保护、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等法律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推动重点地区的污染治理.实施关停“十五小”企业,检查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流域限批,提高执法效果.总体来说,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环境执法工作不断得到加强.截止到目前,我国已建立起国家、省、地、县四级环境执法体系,拥有环境监察机构2954个,环境监察人员5.7万人.通过标准化建设,环境执法能力和水平正在不断提高.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逐年增加,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比重稳步提高也是政府环保意识大大提升的一个很显著的方面.上世纪80年代初期,全国环保治理投资每年为25-30亿元,约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0.51%;到80年代末期,投资总额超过一百亿元,占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0.60%左右;“九五”期末,投资总额达到1010.3亿元,占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1.02%,首次突破1%;“十五”期末,投资总额达到2388亿元,占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1.30%;2007年,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达3387亿元,是1981年25亿元的135倍;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36%.
  三、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
  (一)规划不当,矛盾较多
  规划不合理导致区域功能混乱,是许多环境污染纠纷产生的根本原因.在我县的武溪、浦市两镇较为突出,白沙镇部分区域也有存在.常见规划不当的现象有:城镇小型加工厂与居住区之间没有缓冲区,小型的加工厂安插在居民楼,居住区中开办有污染的饮食娱乐服务企业,这样往往易造成企业虽经规划部门批准且达标排放,但周边群众环境质量却无法得到保障.
  (二)我县老污染治理欠帐多
  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县的环境污染整治得到了很大改善,但离我们经济社会日益发展,老百姓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还相差很远,老污染纠纷的处理还存在较多的遗留问题,并且深层原因涉及到移民、国企改制等问题,情况较为复杂,这也是我县工业这也是我县污染纠纷的一个特点.
  (三)以邻为壑,地方保护
  一些地方在规划中,仅仅考虑了如何避免功能布局对本地居民的污染影响,而无视对相邻区域可能造成的危害.受害地政府对排污单位鞭长莫及,排污地政府受利益驱动对污染问题是能拖则拖或仅做出象征性的处理,而上一级环保部门在协调处理时往往难以决断,导致不少跨界污染纠纷的出现.比如我县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受到辰溪钒厂直排废水的严重威胁问题,峒河水质污染问题等等.
  (四)环保法律法规不完备,界定困难
  首先,污染纠纷的内容呈现复杂化的趋势,而法律规定不全面,如在居住区内禁止建设饮食娱乐服务项目的规定,在商住楼是否适用?建筑噪声和夜间施工管理在乡镇和农村无法可依等;其次,标准空白现象较多,如光污染等;再次,环境法律、法规可操作性不强,如对环境污染损害缺乏经济赔偿的处理程序和计算标准等.同时,环保部门还缺乏必要的强制执行手段.
  四、环境保护的发展对策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我县的经济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实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改进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制度,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把社会稳定、环境质量等纳入考核内容;要逐步树立环境质量也是政绩的观念,不单纯以GDP论发展.
  (二)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以满足居民不断提高的对生活环境的需要为出发点,科学制订城市总体规划,逐步推进城市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做到新区开发统筹兼顾、合理布局;功能布局统筹兼顾;开展城市总体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保障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推进.
  (三)建设集中工业区,集中污染,综合治理,并适度对区内群众进行迁移
  可以有效地整合污染治理、生活后勤服务等资源,以较底的成本化解矛盾纠纷,我县大力兴建的武溪工业园区则是解决矛盾的最好实践.
  (四)狠抓便民服务和首问责任制
  环保污染大都时效性,就要求工作人员要有高度的事业新和责任感,同时我局推行“24小时到现场解决”的限时解决机制,可以有效地把矛盾和污染纠纷化解在萌牙阶段,在纠纷调处中也要注意认真受理,推动整改.首先要迅速、及时地开展调查工作,摸清事实真相,把握纠纷焦点和双方责任;其次,进行深入、细致的政策宣传,统一认识,为下一步协商处理打下思想基础;最后,协商处理方案,并对违法者追究法律责任,以真抓实干的作风,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

个人政绩报告(五):

工作心得体会文章

  共1170 篇文章 首页 | 上一页 | 1 2 3 4 5 6 7 8 9 | 下一页 | 尾页 30篇文章/页 第页
  [心得体会]计生工作人员创先争优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文化宣传工作者创先争优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创先争优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创先争优在机关单位如何开展
  [心得体会]计生系统创先争优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范文
  [心得体会]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
  [心得体会]部队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领导干部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入党积极分子党课学习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外汇基础知识篇导读
  [心得体会]员工工作转正申请书
  [心得体会]大学生十七大体会
  [心得体会]践行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医生学习十七大报告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学校2010年年度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参加省复华小学送教师下乡活动有感
  [心得体会]学校2010年年度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让人民满意是做好检察工作的源泉和动力学习郭爱云先进…
  [心得体会]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参加《全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网络教研研讨会》心得体…
  [心得体会]继续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师德师风学习体会
  [心得体会]暑期社会实践体会和心得
  [心得体会]2010暑期社会实践个人心得
  [心得体会]班主任工作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农村教师暑假培训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高中新生军训心得体会:把握今天就是把握住了明天
  [心得体会]广州葡萄酒市场调查报告
  勤政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本质要求.坚持勤动脑想事、勤用心谋事、勤动手干事,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是我们党员干部的天职.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要视群众利益高于一切、群众疾苦急于一切、群众呼声先于一切,始终与群众心相连、情相依,同呼吸、共命运,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在群众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时候送去温暖与关爱,努力做到心为民思、身为民劳、行为民动、言为民声.
  勤政,既是态度问题,看是不是想干事;也是作风问题,看是不是忠于职守.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要牢固树立克难制胜、奋发有为的勤政意识,本着对党、对事业、对工作、对群众忠心、真诚的态度,始终坚持锲而不舍、创先争优的强劲势头,立足本职、埋头苦干、不计得失,在其位、谋其事,以勤政理事的赤子之心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政绩.
  二、细心抓事,始终保持精益求精的严谨态度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应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做到细心抓事.我们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应做到细致周密、条理清晰,细心抓小事、细心抓难事、细心抓大事,以注重细节、精益求精的良好作风和严谨态度抓出实效.
  小事牵连大事,细节关系全局,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不平凡.我们应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把细节意识内化为自觉行动,在细节中体现服务水平,在细微处成就服务品质,对所有的细节都严格把关,将所有的问题都周全考虑,不断提高观察细节问题、解决细节问题的能力和本领,做精益求精的执行者、见微知著的力行者.创先争优应融入到细心抓事的各个方面,做到“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大事抓得准、小事办得好.我们只有关注细节、把握细节、抓好细节,真正在细节上较真、在细心上动脑,才能把工作做实、做对、做好.这就要求我们对工作的布置,既应有任务指标,又应有操作方法;既应有时效观念,又应有检查办法.对上级交待的任务、基层群众反映的问题,应做到事事有记载、完成有时限、件件有落实.
  三、快捷办事,始终保持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
  创先争优,快捷办事是本质要求.快捷办事的根本在于雷厉风行.要树立“任务就是命令、速度就是效益”的思想,当天的事必须当天完成,计划内的工作必须抓紧干,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做到善于抓住时机而不丧失时机,反映灵敏而不能感悟迟钝,谋事早而不能见事迟.
  快捷办事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一是树立责任意识.始终把立说即办、雷厉风行转化成做好工作的自觉行动,真正做到说干就干、干出成效.二是增强效率意识.只有对工作早预测、早计划、早行动,才能出效率、出成果.要当“马前卒”,不当“马后炮”,真正做到会干难事、敢干新事、能干大事,努力形成一个人人讲效率、个个争上游的浓厚氛围.公务员之家
  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群众都看在眼里.对亟待解决的问题“立即办”要有行动、对老大难的问题“主动办”要有措施、对普遍性的问题“上门办”要有成效,做到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落实,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推进,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在实践中创造一流业绩.
  四、务实做事,始终保持真抓实干的务实精神
  创先争优必须在真抓实干中体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也必须通过真抓实干来实现.只有把心思凝聚到干事业上,把精力集中到办实事上,把功夫下到抓落实上,把本领用在促发展上,在工作作风上有新表现,在精神状态上有新面貌,才能在完善发展思路上有真功夫,在细化措施上有真办法,在具体工作上有新建树,在真抓实干中开拓前进.
  “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务实关键在于实干.实干出实效,实干出实绩.真抓实干,就是真心真意地抓、实实在在地干,不搞形式主义,不走表面过场.真抓,就是抓矛盾、抓问题,不是乱抓;实干,就是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不是蛮干.我们一切工作都必须紧紧围绕促进西藏发展、维护西藏稳定来展开,勇于说真话、报真情、较真劲,善于出实招、鼓实劲、干实事,真正做到每项工作不说

个人政绩报告(六):

找一篇分管社会事务(民政、殡改)副镇长的换届述职述廉报告,三千字以上.【个人政绩报告】

  2010年是“十一五”计划的最后一年,是全市民政工作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一年,也是我所分管的社会事务、社会福利工作提升最快、进步最快、成绩最显著的一年.下面,我向领导和同志们述职,请予评议.
  一、坚持不懈抓好殡葬管理工作
  殡葬管理工作是民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政业务中唯一列入全市科学发展观评价体系考核指标,与县(市、区)政府主要领导政绩挂钩的工作.这份工作琐碎繁杂,投诉多、执行难,更重要的是受千百年来的封建陋习影响,在部分人眼里是份不吉利、不光彩的工作.我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党组的两次分工调整,虽有不情愿、不愉快,但我仍然以阳光心态来对待这份最难干的业务,用心用力来出谋献策,并且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善于把市委市政府对殡改工作的要求,目标,转化为具体措施,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体在创新实践中,进一步创新思路、方法,提升管理水平,推动我市殡改工作健康和谐发展.
  一是公平公正做好2009年年度考核工作.根据《××市殡葬管理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湛府办〔2008〕22号),由市殡葬改革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分3个组分别对各县(市、区)以及市直六个职能部门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重点考核组织领导、火化率、骨灰安置管理、生态墓园建设、行风建设及行业规范管理,考核过程做到阳光透明,公平公正,口服心服,通过全面考核来促进殡改工作的健康发展.我们充分利用好考核结果,由市政府在6月初召开了全市殡葬管理工作会议.市长阮日生亲自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表彰了6个县(市、区)和6个职能部门,4个县(市、区)分别受到了“内部批评”或“提醒注意”,雷州、麻章、坡头等3个市(区)的市(区)长年度考核档次也因为殡改不力由“优秀”改为“称职”.

个人政绩报告(七):

作为总结者,用英语从正反两方面评价秦始皇的功与过.(大一英语课堂展示用) 谢谢!
要英语版的!简短一些,一二百字就可以。

·正面 秦始皇在位之l时,吞并六3国,并发兵南征北讨,史载“百越之g地,尽皆俯首”,“北扩千g里”“秦王u扫六2合”,按战国地图看,领土t几j乎比0战国七k雄控制范围扩大x了b一c倍.而且秦始皇“设置郡县”,对征服后的土z地注重统治和制度建设,不v似其它同时代的征服者如马b其顿的亚力g山q大m,或罗马d只重征服,不e重制度建设;因此使统一w的土z地统治稳固,这才n为4中7国现在的版图奠定了f基础.后人f认5为8,“功莫大t过秦皇汉武”.意指秦始皇在武功方4面,排在汉武帝之i前,历b史上v无o出其右.至今2,英语中7对中3国的称呼China,也p是从3罗马b语Chin(秦)演变过来的,这在一v个j侧面上k表现了v秦帝国的影响力i.秦国自商鞅变法以0来重视以2法治国,秦始皇继承了y这个f传统,十z分4推崇法家人x物韩非,曾自叹“若与g其同游,则无r恨矣”.对将领赏功罚罪,皆依法.秦始皇虽专d制,认5为6“朕即天e下a”,但有秦一r代,仍3是依法治国.陈胜、吴广w起义b,其理由也r是“秦法严苛”,其罪当死,不j得不s反1,乃a是法逼民反2.而并非如后世“朱门n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那般因严重腐败,而官逼民反8.后世儒家倡导人d治,治国不m依法,由君主一b言而决,而至今6日2人l治之i风5,马f屁之l风5犹在.秦始皇首创驿站制度,并修驿道.为7庞大y帝国的政令通达以7及v由此而来的郡县制皇权国家奠定了i技术基础.“修驿道,设郡县”,这是中7国能够采用郡县制这种先进制度,而非类似西方4的分6封制的一k个h必要条件.同时期的罗马p不k能有效控制占领区j,只能设权利极大q的总督(总督总揽一n地的军政大o权,都是贵族,基层组织都依靠当地的原有组织),仍2旧类似于j分7封制,这是罗马q帝国后来分8裂的一d个k很重要的原因.郡县制是一k种平民制度,其军政首脑都由皇帝任命,依政绩军功可上i可下a,可平职调动,这就导致了k职业官僚和职业军人r的出现.职业官僚和职业军人v都可以6来自平民,郡县官僚制有效的保证了l平民(布衣)参政议政的权利(如李斯,蒙敖等等都是布衣,依军功政绩才n出将入h相),相比5分8封制这种贵族政治,无s疑是一p大t历w史进步.现代国家的文0官制度和军队7制度就是起源于j此.秦始皇建立的秦帝国为8之n后近一j千m七t百年的时间,中5国在政治制度上r先进于d西方5,从6而比2西方4发达奠定了w基础.所谓“汉承秦制”,“自秦以1来,其制未变”,“百代犹行秦法政”.两千w年的皇权时代的中5国,在政治制度上r基本上e沿袭了p秦朝的制度.李白的诗《古风0》:「秦王t扫六0合,虎视何雄哉!」 桑弘羊的论着中3肯定秦始皇统一l中1国的功绩.清代的章太z炎在1213年撰写的秦政记也o赞扬秦始皇.·负面 因为1秦始皇推行“以8法治国”的法家学说,而其后中4国历u代统治者都推行以1仁2爱,中7庸为2核心3的儒家学说.因此,秦始皇常作为3负面典型出现在各种散文6、史籍中3.如贾谊的《过秦论》等.《史记·秦始皇本纪》秦王k怀贪鄙之j心2,行自奋之f智,不j信功臣,不o亲士f民,废王p道,立私权,禁文3书5而酷法,先诈力b而后仁0义m,以8暴虐为3天t下m始.贾谊《过秦论》:一k夫z作难而七f庙堕,身死人v手3,为3天o下a笑者,何也q?仁3心6不u施,而攻守之f势异也s.秦始皇被很多史学家看作是一v个m暴君,为7了h权力n可以1不p择手8段.万w里长6城、秦驰道、灵渠、阿房宫及i秦始皇陵等的规模均极为7庞大v,劳动举国的人e口r兴修,不j少0文8献均斥责在工c程进行时造成不h少1人j命死伤,但另一l方8面却使各地的交通进一i步发展,有助日4后交通、经贸、以1及f各民族之s融合.故此,一y直成为7史学家对于s秦始皇功大t还是过大z的争论点.\x0d2011-10-31 14:44:32

个人政绩报告(八):

科学发展观是几大提出来的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党中央首次明确提出关于科学发展观的概念.
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把它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
许多学者有着共同的感触,只要一谈到发展,其行为主体除了人之外似乎都不可能担当,这是一个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主线的社会整体进化,它远远超过了“满足人类生存”这一简单的道德诉求.由此出发,其合理的顺延就逐渐地形成了导致“科学发展观”产生的源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上世纪90年代就认为:“发展越来越被看作是社会灵魂的一种觉醒”.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生成,正是以上述发展概念的拓广为基础的.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和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们已经顺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正在向全面小康迈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新的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重要的阶段性特征.例如,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同时这一体制还不完善,深化改革必然触及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又如,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同时现在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加大,全面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任务繁重.再如,我国社会总体安定团结,同时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和各种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依然严重存在,给社会稳定与和谐带来的不利影响不可低估.而且,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又有了一个新的起点.200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0美元.按照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到202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3000美元.许多国家的发展进程表明,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处于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既有巨大发展潜力和动力,又有各种困难和风险;既是“黄金机遇期”,也是“矛盾凸显期”,是整个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有可能出现两种发展结果:一种是搞得好,经济社会继续向前发展,顺利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另一种是搞得不好,往往出现贫富悬殊、社会矛盾加剧等问题,导致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徘徊不前,甚至出现社会动荡和倒退.能否争取前一种而避免后一种前途,这取决于我们能否正确处理各个方面的关系,做到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正是同我们党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这些阶段性特征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立足于统筹兼顾,是我们党妥善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的正确选择.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发展要求,就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现实依据.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改革开放以来,全党对“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已经牢固树立,但也有一些同志存在着对发展的片面性理解,出现了一种错误的政绩观.他们把“发展是硬道理”片面地理解为“经济增长率是硬道理”,把经济发展简单化为GDP(国内生产总值)决定一切,客观上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重视不够.在这种以经济数据、经济指标论英雄的片面政绩观的驱使下,一些地方出现脱离实际,为追求一时的增长速度盲目上项目、办企业、引投资,大搞“形象工程”、“亮丽工程”、“夜景工程”,造成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给后任者和一方百姓留下沉重的包袱.在发展观上出现盲区,就会在政绩观上陷入误区;在政绩观上出现偏差,发展观就会与科学发展产生偏离.实践证明,一个缺乏正确政绩观的干部,往往同时也缺乏科学发展观.无论是热衷于上项目、铺摊子也好,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也好,以及由此引发的其他问题也好,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由于没有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造成的.发展中出现一些矛盾和问题,并不奇怪,甚至是难以完全避免的.但是,如果让片面的政绩观发展下去,将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会从根本上违背我们党领导发展的目的.而要树立正确政绩观,首先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因此,必须要在全党确立一种符合我们党执政理念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发展观、政绩观、群众观之间的重大关系.我们党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直接原因,就是为了解决发展中出现的突出问题,不断校正和纯洁我们的政绩观,要求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坚持以人为本,必须把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作为人生的最高目标,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的最大追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最高目的.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同我们党树立正确政绩观是密切相关的.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丰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历程,也是我们党对发展规律的探索过程.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领导人民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提出要以实现工业化为核心,逐步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提出坚持统筹兼顾等方针原则,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后来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我国的发展走了弯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在正确判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形成了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基本路线,制定了一系列推进发展的方针政策,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但是,在改革发展的进程中,也出现了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存在着“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十六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牢牢把握发展这个主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为目的,重视改善人民生活,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让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高度重视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各方面改革,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各方面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必须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妥善处理好城乡、地区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差距等问题;必须注重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避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增长,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总结了过去各种经验教训后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就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根据.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积极借鉴世界各国发展经验和科学审视国际形势变化趋势的基础上提出来的.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各国发展实践的推进,人们对发展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从以工业化为目标的“增长第一”的经济发展导向转到提倡社会的综合协调发展,从以物为中心的发展转到突出以人为中心的发展,从不惜以破坏资源、环境、生态为代价追求经济的一时繁荣转到主张可持续发展.不少国家经过较长时期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浪潮的洗礼,从自身和他人的经验教训中进行理性思考,越来越认识到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认识到遵循协调性、综合性、持续性是人类发展的唯一正确选择.尤其是在现阶段,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是可以实现的;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空前激烈,许多国家都在抢抓发展机遇,依靠科学技术,调整发展战略.国际社会普遍看好我国的发展前景,看重我国的作用和影响,同我国合作的意愿普遍增强.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重大挑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围绕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明显增多,发达国家在经济上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将长期存在.我们面临的仍将是一个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发展、但不利因素也可能增多的环境.对此,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紧迫感,把中国的发展放到世界的大局中来思考和把握,发挥比较优势,把握有利条件,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努力取得发展的主动权.科学发展观反映了当代最新的发展理念,顺应了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和高度概括.
  科学发展观是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关发展的思想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关系.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发展的问题.发展是贯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围绕这一主题,我们党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思考和探索.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不同的历史任务,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在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发展动力和发展布局等方面作出过一系列理论贡献.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顺应历史的潮流,把新中国引入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在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创建社会主义制度的同时,启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进程,并提出独立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历史性课题和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观点,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理论奠定了根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国情、正确把握国际形势的基础上,毅然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提出并实施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率领我们党继续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发展提到了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高度,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社会,进一步突出了发展在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决定性意义.科学发展观既继承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思想,又立足于新的发展实际,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赋予了我们党的发展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要求,进一步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要发展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发展、发展什么等重大问题,标志着我们党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程度.”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应运而生的,深刻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必须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必将有力地推动实践的发展.只要我们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就一定能把握发展机遇,解决各种矛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

个人政绩报告(九):

怎样才能体现一个人的成功特征?
如题

成功就是达成所设定的目标.
什么是成功学?
是专门研究成功的规律,并应用于生活、工作实践的学问.
成功学的原理是什么?
成功学的核心原理是复制成功.超级成功学认为,成功是一种客观现象,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依.找到已经获得成功结果的实例,分析成功的过程、机制,总结出这一实例的方法,那么这个方法就有普遍意义,只要重复这个方法,就必然有特定的成功结果出现.这就是复制成功.
成功一定有方法.我们生活在实在的世界里,周围所见闻的成功事例是实在的事例,我们的世界是客观的、可解释的,所以必然存在确实的过程,导致我们所看到的结果.
一般人觉得“成功”是一种神秘现象,把别人的成功归结于一种偶然,机遇,就是不去认真总结他成功的规律.甚至归于宿命,觉得成功的人就是成功,怎么成功的不知道.这样还能有什么所为?事实上成功者都是有方法的,只不过他的方法不一定被别人知道.成功并不神秘.
我们都知道,学习有学习方法,工作有工作方法,做生意有生意经.许多人把成功看得那么神秘不可测,是因为成功过程涉及的因素实在太多,范围太广,好象“摸不到”规律.其实,它一样可以掌握.所以,成功是一种必然现象.如同火焰在易燃物、氧气、温度三者俱备时必然发生一样,当重现构成成功结果的每一必要因素时,成功就必然出现.成功者所以成功,是因为他当时当地具备了成功的必要因素.我们把这些要素提取出来,重放一遍,于是也得到成功.
复制成功,是快速成功的重要方式.成功最快的方法,就是复制已经证明有效的方法.要成功,快速成功,就一定要研究成功学,研究已经成功的实例.自己摸索,并不一定能成功,为什么?因为不一定能够碰到必需的成功因素.你可能摸索了几十年,因为某些经验、条件的局限而始终不能完成.复制他人的成功,远胜过自己摸索.复制的步骤是怎样呢?首先,确定你想要的结果.然后,找到已经有了这种结果的人分析他的策略,最后复制他的做法.怎样复制呢?第一,复制他的信念.第二,复制他的策略.第三,复制他的肢体语言. 超级成功学的重要内容是顶尖成功人士的成功方法.将这些人的成功方法应用于我们,可以快速实现成功.越是成功的人,他的经历越多,他的方法越具有普遍性,对我们越有帮助.所以,学就跟第一名学.超级成功学中的成功方法,融合了来自一百多位世界顶尖的成功人士方法,比如世界第一潜能开发大师安东尼·罗宾,世界第一人脉专家哈维·麦凯,世界第一推销大师汤姆·霍普金斯,世界第一行销大师阿尔·赖兹等等等等.超级成功学讲究的是利用顶尖成功人物已经证明了的有效方法实现自身快速成功.
@
什么是成功?这是个老话题了.然而每个人对成功的认识却也不同.
记得央视主持人王志说过成功是相对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功标准.
有的人认为有钱、有房、有车、有女人,就是成功.
有的人则认为成功是你做了一件你想做的事并且做好它.
还有人干脆否认成功地存在,他认为这世界上没有成功,只有无止境的追求.
字典中成功有两种解释:1、成就功业、政绩或事业.2、获得预期的结果,达到目的.
我们从人的角度来分析一下成功这个词.
首先成功必定要和事件有联系,没有事件便没有成功.
那么事件是怎么开始的呢?这就不得不考虑到成功的主体是谁?换句话说就是谁成功了?
我们现在假定成功的主体是你.主体是你,自然对成功的感受也是以你为主的了.接下来我们就会想到与你有关的事件的开始、发展以及结束了.事件是怎么开始的呢?这事件是你做的,当然是因你而起的啰!
那么你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呢?是无意中做的还是你有计划早就想做的或者干脆是你不想做的?无意中做的事会使你有成功的感觉吗?我是没有,即使这件事做成功了,至少也不是那种可以延续很长时间的好感觉.用中国人的一句俗语来形容这种无意中做成的事,那就是走了狗屎运的感觉,有惊喜但没有长久的满足感,不好意思摆上台面炫耀.
如果你不想去做某一件事,由于某种原因使你不得不做,这事做好之后,你会欣喜吗?你会有满足感吗?你会觉得你是成功的吗?我是不会,我想你也不会.
好了,就当作这件事是你想做的.撇开做这件事的过程不谈,做一件事必定有做好和没有做好两种结果.那么没做好自然就不算是成功了.但是做好了一件事,就算是成功吗?
如果这件事是一件你认为微不足道的小事,你想做也只是因为你可能需要他,但是它一点也不值得称道,你会有成功的感觉吗?你会兴奋得大声喊道我成功了吗?我想你不会.因此这件事,必定是你非常想做的事.你有强烈的欲望想要做成它.当它做成后,你会有强烈的满足感和兴奋感.
好了,结合上面的论述我们来看看成功到底是什么?首先是成功的主体也就是你,接着是你非常想做的事,然后这件事你做成了,接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你获得了强烈的满足感.
我们可以看到,成功实际上是一种感觉.是谁的感觉?是成功的主体你的感觉.你感觉怎样?你既高兴又兴奋,而且还特有满足感,你愿意将你做的事向别人述说,让他人也能感受到你的喜悦之情.
因此我要为成功作一个新的定义:成功是指人们做好了一件非常渴望做的事所获得的满足感与兴奋感.
因此我们做事情,不管大事小事,只要是你想做的事,并且通过你的努力做成了,你高兴了,那你就成功了.
不要把成功看得太遥远,也不要把成功看得太容易,成功需要你的努力.
那些认为成功不存在的人,实际上是不断界定新的目标的人,他们也会从他们所做的事中获得快乐,他们也成功过.

个人政绩报告(十):

1949年后的中国的经济结构经历了怎样的改造?

  发展战略的升级将中国导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国面临战略目标与战略环境、战略资源的反差,以及新发展观与旧发展观、旧体制、旧利益格局之间的激烈碰撞
  中国发展战略的升级,给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提出巨大挑战.5000年来农业立国的历史与传统,面临着同时完成农业现代化、工业化、信息化、全球化转型的艰巨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新旧理念、思想、体制、机制、利益格局发生激烈冲撞与交锋,13亿中国人无论身在何处,无论自觉与否,均同时步入一个超级大课堂,不断学习、解决从内心的互相认同直至大国关系这样的课题,共同谋求适应、推动这一亘古未有之变.
  从个人的全面发展,到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国家建设,微观与宏观问题千头万绪,矛盾交织,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就是在这样一个错综复杂的形势下启航.平稳、安全、快速地驶过这段充满风险的航程,对实现我国的战略目标至关重要.
  开放冲击
  加入世贸组织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开放态势,与国际经济的全面接轨,使中国经济长期存在的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凸显.
  2004年,中国出口占全球出口的比例为6%,是1982年的5倍,当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突破一万亿美元,成为继美国和德国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同时,截至2004年12月底,全国累计实际使用外资5621亿美元,位居世界第四.中国已跻身国际市场最大开放经济体之一.
  开放的经济态势增加了中国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和需求,并使经济运行中的新老问题、结构体制纠合伴生的弊病、对外经济中不容回避的矛盾凸显.
  ●艰难承受的经济之“重”
  全面开放推动中国国际国内市场规模迅速扩大,传统的粗放式产业扩张重新显现,伴随新一轮重化工业的发展,中国经济承受着巨大压力.
  入世三年来,我国对外贸易的增长十分显著,2004年的贸易规模相当于2001年的2.3倍,贸易增长连续多年都在30%左右,但是国家利益、企业利益、国民福利增长与贸易的高增长并未同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外经部副部长赵晋平说,目前外贸增长更多的还是源自数量型的增长.
  赵晋平分析,2004年,中国出口增速为35.4%,出口价格上升了5.3%,而进口价格上涨10.3%,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之比在下降,这说明中国从外贸中得到的国民所得不高,对外贸易还是依靠数量型增长,对国民福利的贡献相对有限.
  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使得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同时扩容,中国进入第二次重化工业扩张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研究员张立群分析,经历了1998年之后的调整改造,食品、轻纺、家电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国内市场需求饱和的情况下,开始更多的转向国际市场发展.同时,随着国内消费结构的升级,汽车、住房、电子通讯等新兴产品加快增长,这带来了新一轮重化工业的发展,加大了对能源、冶金、建材、化工等基础产品和原材料产品以及各类设备的需求.伴生而来的是部分行业出现短缺,导致钢铁、水泥、石化、煤炭、电力等部门高速增长,同时也使粗放型增长方式和短缺经济条件下的体制弊端重新抬头.
  在经济规模扩张下,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表现得越来越突出.张立群认为,中国在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资源浪费和使用粗放的“痼疾”不仅仅对国内有影响,也在国际市场中有所表现.2004年我国有20多个省市拉闸限电;煤炭价格一路走高,石油进口亦跃居世界第二,而铁路的请车满足率只达到35%.我国进入重化工业阶段后,煤电油运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瓶颈,同时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加剧,安全生产事故增加等都敲响了警钟.
  中国对外部资源的依赖性明显增强,随之而来的,是如何保障我国外部资源、能源供给安全性.赵晋平说,目前,石油、铁矿石、氧化铝等重要的资源、能源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所必须的新的要素供给.尽管我国在世界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的比重比较低,但在增量中我国所占的比重是比较高的,从动态的角度来看,我国对外部资源的依赖程度在逐步提高,这是中国经济在未来发展回避不了的现实,也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背景下值得探讨的课题.
  ●体制竞争亟待出手
  经济全球化使中国的经济竞争力不断提高档次.从产品竞争进入产业竞争,从经济竞争进入体制竞争,变革的压力已由经济领域传导到政治、社会领域.
  经济主体的活跃程度与发展质量是决定经济竞争成败的关键,而在中国,体制束缚尚未完全打破.张立群认为,面对开放的竞争环境,需加快完善市场主体的自我约束机制,即自担风险、自负盈亏的机制,而目前仍有一些体制弊端影响企业的自主性,这包括市场和产业准入规则不完善,执行不严格;土地管理方式不适应形势的变化;投资约束机制不健全,各级政府部门对投资和经济活动的直接参与过多,国有银行和各类金融机构与政府的关系过于紧密,行政主导的投资扩张机制仍然存在等.
  此外,目前的风险应对机制、防范、监管机制等仍是在过去尚未完全实行开放型经济的背景下确定的.赵晋平说,随着经济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的融合程度也在不断地提高,相互影响非常直接.世界经济一旦发生变化,将直接影响国内.因此,需要在开放型经济的背景下,重新考虑建立风险防范应对机制.
  在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的形势下,国内经济体制改革不再是封闭的、与世隔绝的,需要积极、主动地改革现有的企业制度、市场制度、分配制度和政府管理制度,与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接轨,并尽可能增加体制的应变性.这将直接对政府体制带来影响,“倒逼”改革.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修泽教授说,政府转型及政府自身的体制改革正是下一步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症结”.从目前看,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诸多矛盾和问题,与政府职能的定位失误——或越位、或错位、或缺位有关.推进政府自身的改革,基本的思路应该是由“经济管制型”政府转变为“公共服务型”政府,即转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上来,重点抓投资体制特别是“审批制度”的改革和打破“行政性垄断”.
  在改变经济调控方式的同时,政府职能转变还要调节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张立群说,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以前,由于偏重于经济增长,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公益性文化等方面的历史欠账较多,特别是公共服务在城乡、地区之间的反差较大.跨过人均GDP1000美元以后,人口、就业、老龄化、收入分配、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将越来越突出,极易引起部分社会成员的心理失衡甚至利益冲突.而这是政府必需解决的.
  ●学会驾驭全球市场
  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高于大多数国家,在世界市场中所占份额也快速提高,因此今后一段时期内将会进入贸易摩擦的多发期.迄今为止,中国已连续9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自加入世贸组织到2004年11月底,国外共对中国发起反倾销调查137起,涉案金额约35亿美元,涉及产品约4000种,涵盖五矿化工、机电、轻工、纺织、食品土畜等多个行业,其中农产品、纺织品等已逐步成为国外对我反倾销的热点.
  赵晋平认为,今后的贸易摩擦将会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各国会更多地利用反倾销、特别贸易条款等贸易救济措施对中国商品加以限制并保护其国内产业;二是发达国家将更多地利用非传统的贸易壁垒,如环保标准、劳工标准、社会责任标准等来设置更多的障碍;三是我国面对的知识产权纠纷有增加的趋势.
  面对这种冲突,中国应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提高驾驭世界市场的能力.赵晋平认为,这至少包括以下三个内容:首先,如何在多边体制中更多地发挥中国的作用,以影响规则的制定.入世前3年我国主要是通过自身制度的完善来适应世贸规则的要求,履行世贸组织成员的职责和义务.下一个阶段,我国需要更多地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寻找具有共同利益的合作伙伴,共同参与规则的制定,使得规则的制定能够朝着有利于大多数国家利益的方向发展,而不至于被少数国家所垄断.其次,推进区域贸易安排.区域贸易自由化是当今一大趋势,加入这一进程,加强我国与周边国家、地区的贸易安排,将有利于提高我国在多边机制下的合作能力、合作质量和水平,也有利于双方建立资源互补或优势互补型的经贸关系.最后,妥善处理双边关系.贸易摩擦和纠纷大都发生在双边关系的范围内,处理好双边关系应该是今后我国对外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文 / 记者 袁 元)
  调控博弈
  在一年多的宏观调控过程中,中央和地方的博弈,表明在20年市场化改革之后,政府仍然是经济发展中最大的投资主体.
  “2004年可以用四个字总结——惊心动魄!”窗外响着稀稀拉拉的爆竹声,在年关即近的苏南某市,市委宣传部长梁雄向记者坦言,“说实话去年年初市里雄心很大,什么都想干,对中央的调控政策有抵触.但不论是雄心还是积极性,都忽略了协调发展这个大概念.”
  他声称幸亏该市最后刹住了投资“虚火”,否则按计划把“摊子”铺开,现在难以收拾.
  ●驯服过热
  无农不稳.此轮经济过热的警号首先从农业发出.2003年一季度,中国GDP增幅达9.9%,二季度受SARS影响增幅仍达到7.9%.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不健康因素开始出现: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至15亿亩以下,是194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当年粮食大幅减产至8600余亿斤,人均占有粮食为10年来最低.
  2003年秋,粮价上涨,对物价指数产生向上牵引.但当时学者对经济是否过热意见不一,政府宏观调控政策信号失灵.进入2004年后,宏观数据变得发烫.前两月,占全社会投资八成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暴增53%,尤其是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投资以翻番的速度上升,钢铁投资的增幅甚至达到惊人的202%.
  为此,2004年春节刚过,国务院即提出要制止钢铁、电解铝和水泥行业的过度投资,要加强货币信贷调控,严格控制这些行业的贷款.但是,从各地传来的信息显示,一些地方政府有不同的看法.当年“两会”期间,某省官员说,“从全局看,中国的发展需要更多投资,某种意义上讲,目前不是投资过多,而是投资不足或滞后.”
  甚至在一些地区出现了地方“集体抵制”宏观调控的情形.典型代表就是铁本事件和嘉禾事件,一个是“一起典型的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严重失职违规、企业涉嫌违法犯罪的重大案件”,另一个是“一起集体滥用行政权力,损害群众利益的违法违规事件”.
  这种思想和行动的结果就是,尽管经济出现了强劲增长,但投资对GDP的拉动作用超过40%,而且增长方式是高耗低效.数据显示,2004年中国GDP总量占世界总量的4%,石油消费却是世界第二,钢材消耗占27%,水泥消耗占40%,煤炭消耗占31%,全国23个省市出现了拉闸限电,到处缺煤、缺油,运输极度紧张,国民经济运行绷得紧紧的.
  面对这个严峻的局面,中央政府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人民银行于2004年4月25日再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4月26日发改委对钢铁、电解铝等行业进行了资本比例调整;4月27日,国务院发文,发改委、银监会联合发文,对钢铁等十大行业固定资产全面清理;4月29日出台关于土地流转的“三个暂停”政策,同日银监会以电话方式通知银行严控信贷……
  这些举措被称为以“管住土地、管紧信贷”为主要政策线索的宏观调控.其特点被发改委主任马凯总结为,主要运用经济的和法律的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注重发挥信贷、投资、价格等方面的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的作用.
  事实证明,这套“组合拳”迅速带来了宏观经济高烧的退却.短短的3个月内,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幅下降到5月份的18.3%.经济运行2004年下半年开始步入稳定.
  ●体会科学发展观
  “飙车”的经济被“点刹”平稳了,这使中央决策者更加认识到,长年对GDP的崇拜和以经济指标为主的政绩考核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危害,解开问题的症结还在于端正我们既有的发展观.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梦奎在接受采访时认为,宏观调控不应是对发展的限制,但就地方官员的行政作为而言,还得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思路中解放出来,从强烈的政绩取向、自利冲动中挣脱出来,把加快发展的动力引导到投资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换、清除垄断壁垒上来,引导到转换增长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提高产业素质上来,引导到理顺利益关系、公平竞争环境、增强公共服务上来.
  他认为,中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体制改革和从二元经济结构到现代社会经济结构转变的社会转型时期,必须统筹推进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实现三者关系的协调.王梦奎强调,“现在国内外环境比过去复杂得多,要解决的问题也比过去复杂得多,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增强经济增长的科学性和预见性,才能趋利而避害.”
  观念是一方面,既有的体制设计也让地方难以摆脱粗放的经济发展惯性.比如在传统的土地制度安排下,地方政府要提高当期财政收入和吸引外资,土地政策优惠是最快捷获得的资源和财源.
  北京市政协委员蔡金水指出,“地方政府要通过以土地批租为核心的经营城市带动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加上获得土地是计划经济,用地上是市场经济.巨大的利益空间使地方政府成为巨大的‘地主’.”因此,一面是中央政府强调保护耕地,另一面地方政府的真正动机是获得土地双轨制的巨大利益.结果就是地方政府甘冒违法乱纪、农民闹事的危险,也要大力圈占土地.
  据了解,近3年全国土地出让金收入累计达9100亿元,而1998-2003年全国实现积极财政政策发行的国债总额一共是9300亿元.也就是说,过去3年全国土地出让金的收入接近过去5年的国债总额,为遍地开花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巨大利益的诱惑使地方政府无视了宏观调控的种种信号.
  因此,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认为,深化政府改革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关键,“在新的发展阶段,政府职能及其运行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决定性体制因素和关键.如果说20多年来以企业为中心的改革成功地塑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体制条件,那么,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必然要求改革的重心转向政府体制.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fanwen948042/

推荐访问:电视台个人政绩报告 罗斯福的个人政绩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