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及阅读答案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①

来源:古诗词鉴赏 时间:2016-05-21 12:02:44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古诗词鉴赏】

第一篇:《诗歌鉴赏复习答案》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情)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景)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事论)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情)

注: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本诗作于其被贬为睦州司马,路经长沙时。

8.古诗词常常为了照应韵律而颠倒词序、语序,出现一些倒装的现象。请找出本诗中有倒装现象的一联诗,将其还原为常规语序,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技巧。(5分)

8、颔联。 常规语序为‚人去后独寻秋草,日斜时空见寒林‛。

本联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通过对‚人去后‛、‚日斜时‛的‚秋草‛、‚寒林‛等景物的描写,

渲染了长沙贾谊故宅的萧条、冷落、寂寥的氛围,

烘托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及对贾谊的追思,为下文抒发感慨做铺垫。

技巧题答题范式:

明手法+具体运用(分析)+作用效果(情感;结构)

(或:诗人独自寻觅在斜阳之下的荒草寒林间,四野无人,渲染出一幅萧条冷落、荒寒孤寂的日暮秋景图, 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及对贾谊的追思,为下文抒发感慨做铺垫。)

9.请概括本诗抒发的两种感情。(6分)

9、①对贾谊的凭吊、悲慨、哀怜、惋惜之情

②借怜贾以自怜,表现自己无罪被贬的悲愤和痛苦

情感题范式:

明情感+分析理据

解诗

裸读:标题、作者、逐句理解(转化表述)

情感、手法、意象、意境、形象(材料)

解题

题干——内容:语言、意象、意境、情感、

手法:表达——景情关系

表现——虚实、动静、对比、烘托

修辞——比喻、拟人、用典、互文、双关

组织:答题基本范式。

眼儿媚

阮阅(北宋) 楼上黄昏杏花寒,斜月小阑干。

一双燕子,两行征雁,画角声残。

绮窗人在东风里,无语对春闲。

也应似旧,盈盈秋水,淡淡春山。

眼儿媚 石孝友(南宋)

愁云淡淡雨潇潇,暮暮复朝朝。

别来应是,眉峰翠减,腕玉香销。

小轩独坐相思处,情绪好无聊。

一丛萱草①,数竿修竹②,几叶芭蕉③。 【注】①萱草,又名谖草,谖就是忘的意思。《诗经·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朱熹注曰:‚谖草,令人忘忧。‛②杜甫《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③张说《戏草树》:‚戏问芭蕉叶,何愁心不开。‛

8.这两首词在用字方面都是连用叠字,表达效果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5分)

8.答:相同点:使描写对象特点鲜明,(1分)

富有韵律美、节奏感,极富艺术感染力。(1分)

不同点:阮词‚盈盈‛‚淡淡‛突出佳人眼如秋水之清,眉似春山之秀的特点,借此衬托相思之情。(1分)

石词‚淡淡‛‚潇潇‛烘托了沉闷、迷濛、凄冷气氛,以景衬情(1分),

‚暮暮‛‚朝朝‛则直接抒发抒情主人公绵长无尽的相思。(1分)

比较阅读题范式:

明同+理据

明异+理据

9.前人评价石孝友的《眼儿媚》结处三句 ‚‘萱草’‘修竹’‘芭蕉’,一句一景,而含不尽之意。‛请作简要分析。(6分)

9.答:

一丛‚萱草‛,加倍突出忧思的绵绵无尽,难排难解。(1分)

‚修竹‛引自杜甫诗句,只见修竹数杆而不见美人,自然会触目伤怀。(1分) ‚芭蕉‛ 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几叶芭蕉更是助愁添恨的景物。 (1分)

词作最后三句虽未着一字写情,却句句借景抒情,充分地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心上人的无尽思念,(1分)

在寂寞的相思中,这三个意象,一句一景,意象叠加,添愁加恨,无不与忧思相关。(1分)

结尾三个意象的铺排给读者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1分)

【黄钟】人月圆【古诗词鉴赏及阅读答案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①】

倪瓒

伤心莫问前朝事,重上越王台①。

鹧鸪啼处,东风草绿,残照花开。

怅然孤啸,青山故园,乔木苍苔。

当时明月,依依素影,何处飞来?

【注】①越王台:在今浙江绍兴县西南,为当年越王勾践点兵复仇处。

8.简析‚明月‛这一意象在全曲中的作用。(5分)

8.‚明月‛是当时的,寄寓作者对故国往事的追怀;

作者用明月的亘古不变反衬世事的变迁、朝代的更迭,

表达昔盛今衰的感慨。(5 分)

意象分析范式:

像+句中之意

作用效果

9.这首曲在写景上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6分)

9.①一句一景。‚鹧鸪啼‛‚东风草绿‛‚残照花开‛等,每一句都是一个画面,产生多个画面会重叠展现的效果。

②虚实结合。实写重上越王台所见到的景物,如‚东风草绿‛‚残照花开‛‚乔木苍苔‛ 等,虚写在越王台上所想到的过去景物,如‚当时明月‛等。虚实结合,有力地表达了作者的愁情。(6 分

写景特点分析范式:

明景

手法+效果作用

写景方法: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比

写景角度:高、低;俯、仰;远、近;动、静;明,暗;绘形绘声绘色 其它手法:虚实结合、烘托渲染、用词精炼、情景交融

塞下曲

戎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①。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②,烟尘飞至今。

【注】① (骎骎):马跑得很快。②卢龙塞:古地名。

8.请概括首联‚北风凋白草,胡马日 ‛描写的‚塞下‛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5分)8.特点:自然环境险恶(1分),

军情紧急(1分)。

作用:营造了肃杀的氛围(1分),

渲染了边塞紧张的战争气氛(1分),为边将的出场勾勒背景(或‚为边将出场作铺垫‛)(1分)。

意境范式:

意境特点+效果作用

9.这首诗借‚边将‛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9.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情(3分)

对从古至今延绵不断的战争的厌倦,对和平的渴望(3分)。

明情感+结合诗句的具体分析

九日登梓州城①

杜甫

客心惊暮序,宾雁下沧洲。

共赏重阳节,言寻戏马游。

湖风扶戍柳,江雨暗山楼。

且酌东篱酒,聊祛南国忧。

【注】①诗题一 作‚九日巴丘登高‛;作者一作‚张均‛。

8.从拟人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诗的第三联‚湖风扶戍柳,江雨暗山楼‛。(5分)

8.第三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湖风‛‚江雨‛写活了。

湖风扶起垂下的柳树,江雨使山楼一片昏暗,一‚扶‛一‚暗‛,

拟人化的动作,使整个画面变得更为形象生动,活灵活现。

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结合全诗分析,(6分)

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借酒浇愁,忧国忧民的爱国之情以及思乡之情。

第一联‚客心‛‚宾雁‛言游子远行,

第二联‚共赏重阳节‛则写与家人(朋友)登高望远之情,表达诗人游子思乡之情。 第三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湖风扶起垂下的柳树,江雨使山楼一片昏暗

第四联则直抒胸臆、借典表达诗人‚聊祛南国忧‛的忧国忧民的情感。

晚次鄂州

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②。

估客①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②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③。

【注解】

①估客:同行的贩货的行商。

②三湘:湘江的三条支流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境内。由鄂州上去即三湘地。‚三湘‛地区是舜帝的客死之地,也是湘妃自殉之处,还是屈原杯流放和投江之处。

③鼓鼙声:停泊地防范敌人的鼓角声。

8.‚估客①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这一联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6分)

8.(6分)①以衬托手法(动静结合、寓情于景也可,1分)写出了行旅之人的旅途见闻之景与羁旅闲愁。(1分)②看那些商贾昼眠,由于心事,自己毫无睡意,连江水的静流都可以感知到;月夜‚我‛听到停泊的船中船家闲话更觉寂寥,连潮水的微动也能够感觉出。(2分)③诗人将强烈的情感隐藏起来,曲折入微的绘景抒情,让读者感受到强烈的寂寥。(2分)

9.此诗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5分)

9.(5分)①尾联表达了愁苦、厌战、伤老之情。(2分)②诗人虽然远离了沦为战场的家乡,可是他所到之处又无不是战云密布,这就难怪他愁上加愁了,尾联把思乡之情与忧国愁绪结合起来。(3分)

第二篇:《2016年高考古诗词鉴赏:唐诗鉴赏100例(含阅读练习及答案,53页)》

2016年高考古诗词鉴赏:唐诗鉴赏100例 目录

1.罗邺《早发》

2.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3.王绩《野望》

4.包佶《再过金陵》 刘翰《石头城》

5.贾至《春思》

6.钱起《山路见梅感而有作》

7.罗隐《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8.姚合《闲居》

9.严武《军城早秋》

10.韦庄《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

11.郎士元《柏林寺南望》

12.杜甫《曲江对酒》

13.戎昱《移家别湖上亭》

14钱珝《未展芭蕉》

15.刘眘虚《阙题》

16.李商隐《霜月》

17.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18.薛逢《长安夜雨》

19.卢纶《逢病军人》 张乔《河潢旧卒》

20. 雍陶《天津桥春望》

21.薛涛《送友人》

22.柳中庸《听筝》

23.白居易《梦微之》 元稹《酬乐天频梦微之》

24.杜荀鹤《自叙》

25.孟云卿《寒食》 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26.郑谷《题杭州樟亭》

27.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28.李商隐《风雨》

29.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30.张蠙(pín)《登单于台》

31.白居易《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32.刘方平《梅花落》

33.陆龟蒙《吴宫怀古》

34.许浑《旅夜怀远客》

35.栖一《武昌怀古》

36.李白《清溪行》

37.韦应物《春游南亭》

38.贾岛《寄韩潮州愈》

39.韦应物《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

40.雍陶《塞路初晴》

41.杜甫《孤雁》

第三篇:《2016年高考古诗词鉴赏:唐诗鉴赏100例(含阅读练习及答案,53页)》

2016年高考古诗词鉴赏:唐诗鉴赏100例 目录

1.罗邺《早发》

2.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3.王绩《野望》【古诗词鉴赏及阅读答案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①】

4.包佶《再过金陵》 刘翰《石头城》

5.贾至《春思》

6.钱起《山路见梅感而有作》

7.罗隐《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8.姚合《闲居》

9.严武《军城早秋》

10.韦庄《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

11.郎士元《柏林寺南望》

12.杜甫《曲江对酒》

13.戎昱《移家别湖上亭》

14钱珝《未展芭蕉》

15.刘眘虚《阙题》

16.李商隐《霜月》

17.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18.薛逢《长安夜雨》

19.卢纶《逢病军人》 张乔《河潢旧卒》

20. 雍陶《天津桥春望》

21.薛涛《送友人》

22.柳中庸《听筝》

23.白居易《梦微之》 元稹《酬乐天频梦微之》

24.杜荀鹤《自叙》

25.孟云卿《寒食》 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26.郑谷《题杭州樟亭》

27.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28.李商隐《风雨》

29.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30.张蠙(pín)《登单于台》

31.白居易《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32.刘方平《梅花落》

33.陆龟蒙《吴宫怀古》

34.许浑《旅夜怀远客》

35.栖一《武昌怀古》

36.李白《清溪行》

37.韦应物《春游南亭》

38.贾岛《寄韩潮州愈》

39.韦应物《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

40.雍陶《塞路初晴》

41.杜甫《孤雁》

第四篇:《2014年上海高三语文一模试卷汇编·古诗词鉴赏》【古诗词鉴赏及阅读答案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①】

2014届高三一模考古诗词鉴赏汇编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4—16题。(8分)

西江月

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

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注释】①这首词据传是苏轼贬谪惠州时悼念侍妾朝云之作。 ②瘴雾:惠州一带的湿热之气。 ③倒挂绿毛幺凤:(使者是)倒挂树上的绿毛小鸟。幺凤:鸟名。 ④涴(wò):沾污。 ⑤“不与”句:苏轼自注“诗人王昌龄,梦中作梅花诗”。王诗中有“梦中唤作梨花云”句。

14.概括上下阕中梅花的形象特点。(每一点均在四字以内)(2分)

15.下列对词的理解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瘴雾”既写出当地气候特征,也渲染了仙风。

B.运用比拟,谓即使梅花谢了,而梅叶仍有红晕。

C.反其意而用典故,慨叹自己已经不再梦见梅花。

D.整首词借花喻人,借咏梅倾诉了对朝云的思念。

16.从侧面描写的角度,赏析上阕画线句。(3分)

14.(1)冰清玉洁(高洁、超尘脱俗) (2)天然丽质(不施粉黛)(2分)

15.A(3分)

16.写海仙派使者探芳丛,增添作品的浪漫色彩,从侧面表现(烘托)梅花之美。(3分) 苏轼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6题。(8分)

纸鸢 袁枚

纸鸢风骨假稜嶒①,蹑惯青云自觉能。

一旦风停落泥滓,低飞还不及苍蝇。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①稜嶒:指才气、品格等卓越超群。

14. 袁诗中的“纸鸢”和曾诗中的“柳”倚仗的都是 。(1分)

15. 对两首诗歌中的字词解说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袁诗首句中的“假”是对“风骨”否定。

B.袁诗第二句中的“自觉”二字饱含讽刺。

C.曾诗开篇的“乱条”已经透出感情倾向。

D.曾诗中的“飞花”“日月”隐含作者之喜。

16.《纸鸢》和《咏柳》两诗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就两者的“同工”之处做简要分析。(4分)

14、(1分)风(答“东风”不给分)

15、(3分)D

16、(4分)两首诗都是咏物诗,所咏之物都是借他人之势,得意忘形,作者都对此进行了严厉的讽刺和批判,并严正警告他们不会永远得意下去,终有一天会受到打击(2分)。两首诗都借物抒情(托物言志)(1分),表达了作者仗势得志的小人的批判和警告(1分)。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6题。(8分)

九日蓝田崔氏庄

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14.本诗所写的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 节。(1分)

15.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颔联化用“孟嘉落帽”的典故,传神地表达诗人风雅洒脱的情态。

B.颈联从色彩、空间等角度写景,气势宏阔,又给人高危萧瑟之感。

C.尾联的“知谁健”表达了山水无恙,人事难料的深重的忧虑之情。

D.整首诗前三联对仗工整,抑扬顿挫;尾联,一问一答,意味深长。

16.首联情感的表达曲折多变,请简要赏析。(4分)

14.(1分)重阳

15.(3分)A

16.(4分)示例:人已老去,是一悲,对秋景更生悲,诗人只有勉强宽慰自己。今日重九遇见老友,姑且把悲伤藏起来,陪友人尽欢。情感复杂而多变。

4阅读下面作品,完成第14-16题。(8分)

【双调】湘妃怨

和卢疏斋西湖

马致远

采莲湖上画船儿,垂钓滩头白鹭鸶。雨中楼阁烟中寺,笑王维作画师。蓬莱倒影参差。薰风来至,荷香净时。清洁煞避暑的西施。

14.“湘妃怨”是这首诗歌的( )(1分)

A.曲牌名 B.词牌名 C.宫调 D.题目

15.对这首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从远近高低、触觉、嗅觉等角庋,描绘景物,展现了绚丽的西湖夏景。

B.诗中画面各异其趣,但又统一在宁静优美的基调上,体现作者的隐逸之志。

C.末句将夏日西湖比作美丽的西施,生动地写出了西湖的宁静、清洁、凉爽。

D.本首诗歌语言风格为清新明丽,又间杂着口语,读来雅致,而又不失活泼。

16.有人认为“笑王维作画师”插在前后写景的句中,不够协调;也有人认为此句如异峰突起,具有奇特的审美效果。结合整诗,谈谈你对此的看法。(4分)

14.A(l分)

15.B(无隐逸之志)(3分)

16.认同“不够协调”,理由谈及破坏写景的连续完整,并加以分析,最高2分

认同“异峰突起”理由谈及描写中加八叙述,使平板中见奇崛,拓展联想和想象的

空间,耐人寻味,结合诗句分析,最高4分。

5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4——16题。(8分)

洛阳早春

顾况⑴

何地避春愁,终年忆旧游。

一家千里外,百舌⑵五更头。

客路偏逢雨,乡山不入楼。

故园桃李月,伊水向东流。

【注】⑴顾况:唐代诗人,苏州海盐人,一生官位不高,曾受人引荐入朝任著作郎,时洛阳为唐代东都。

⑵百舌:百舌鸟,立春后鸣叫不已,是民间最常见的一种留鸟,终年生活在一个地区,不随季节迁徙。

14、这首诗的体裁是。(1分)

15、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愁”字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B、颔联流露出家人不能跟随在自己身边的遗憾。

C、颈联进一步交代“愁”因何在。

D、尾联“伊水东流”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16、全诗突出的表现手法是“虚实结合”,试就尾联加以赏析。(4分)

14.(1分)五言律诗 15.(3分)B

16.(4分)作者想象着故乡早春桃李盛开的美好景象,是虚写;一江春水向东流是眼前景,

是实写。这种由虚而实的超大空间跨度,使诗歌情境开阔,内涵丰富,表达了

诗人强烈的弃官归乡的情感愿望。

6阅读唐代诗人戎昱的两首诗,完成第14—16题。(8分)

①(甲)霁雪

风卷寒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

檐前数片无人扫,又得书窗一夜明。

(乙)移家别湖上亭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注]①此诗又题《韩舍人书窗残雪》。

14.对两首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分) ..

A.都是七言绝句 B.首句都不入韵 C.都是仄起平落 D. 都很讲究对仗

15.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诗首句点明雪晴在天“暮”之时,为结句“一夜明”作了铺垫。

B.甲诗“无人扫”三字突出居住地的偏僻,显出韩舍人的孤独寂寞。

C.乙诗首句是说:春风骀荡,景色宜人,我来辞别最喜爱的湖上亭。

D.乙诗“啼”字既指黄莺的啼叫,也容易使人联想离人伤心的啼哭。

16.两首诗都出现了“柳条”这一意象,请加以赏析。(4分)

14.(1分)A

15.(3分)B

16.(4分)雪后天晴,江边柳条轻盈,随风婀娜摆动。甲诗借景抒情,表达了雪晴时的愉悦心情。(情景描述1分,情感1分)春日和风,柳条轻拂。乙诗采用拟人法的手法,抒写不忍离去的依依深情。(情景描述1分,情感1分)

7阅读下面的小令,完成第14—16题。(8分)

【双调】水仙子 山居自乐

(元)孙周卿

西风篱菊粲秋花,落日枫林噪晚鸦。数椽茅屋青山下。是山中宰相家,教儿孙自种桑麻。亲眷至煨香芋,宾朋来煮嫩茶,富贵休夸。

[注]山中宰相:指陶弘景。他隐居句曲山中,礼聘不出,武帝到山中咨询国家大事,时人称为山中宰相。

14.“双调”是这首小令的宫调名,“水仙子”是 。(1分)

15.对这首小令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开头两句通过“西风”等六个意象写出了深秋的肃杀。

B.诗人自诩是“山中宰相”,这是一种自命清高的表现。

C.“富贵休夸”与“山居自乐”呼应,点明诗歌的主旨。

D.本诗语言质朴平实,朗朗上口,给读者清新自然之感。

16.作者是怎样表现山居自乐的?(4分)

14、(1分)曲牌名

15、(3分)A(错在“肃杀”)

16、(4分)要点:(1)艺术手法,如选材角度、语言表达等;(2)对艺术手法的具体分析;(3)语言。答案示例:作者通过对归隐生活中几个代表性片段的描写(1分),如自诩“山中宰相”、教儿孙“种桑麻”、为亲眷“煨香芋”、为宾朋“煮嫩茶”等(3分),表现山居自乐。

8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题。(8分)

长沙过贾谊宅 唐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②,万古惟留楚客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①诗人因公务南至湘中,瞻仰贾谊故宅写下此诗;此前,才华横溢的诗人曾因“刚而犯上”被贬。②栖迟:淹留。③楚客:指贾谊。贾谊曾被汉文帝重用,后被疏远,任长沙①

第五篇:《2016年高考古诗词鉴赏:唐诗鉴赏100例(含阅读练习及答案,53页)》

2016年高考古诗词鉴赏:唐诗鉴赏100例

目录

1.罗邺《早发》

2.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3.王绩《野望》

4.包佶《再过金陵》 刘翰《石头城》

5.贾至《春思》

6.钱起《山路见梅感而有作》

7.罗隐《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8.姚合《闲居》

9.严武《军城早秋》

10.韦庄《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

11.郎士元《柏林寺南望》

12.杜甫《曲江对酒》

13.戎昱《移家别湖上亭》

14钱珝《未展芭蕉》

15.刘眘虚《阙题》

16.李商隐《霜月》【古诗词鉴赏及阅读答案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①】

17.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18.薛逢《长安夜雨》

19.卢纶《逢病军人》 张乔《河潢旧卒》

20. 雍陶《天津桥春望》

21.薛涛《送友人》

22.柳中庸《听筝》

23.白居易《梦微之》 元稹《酬乐天频梦微之》

24.杜荀鹤《自叙》

25.孟云卿《寒食》 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26.郑谷《题杭州樟亭》

27.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28.李商隐《风雨》

29.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30.张蠙(pín)《登单于台》

31.白居易《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32.刘方平《梅花落》

33.陆龟蒙《吴宫怀古》

34.许浑《旅夜怀远客》

35.栖一《武昌怀古》

36.李白《清溪行》

37.韦应物《春游南亭》

38.贾岛《寄韩潮州愈》

39.韦应物《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

40.雍陶《塞路初晴》

41.杜甫《孤雁》

42.杜甫《叹庭前甘菊花》

43.韦庄《忆昔》

44.戎昱《塞下曲》

45.王勃《咏风》

46.韦庄《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

47.杜牧《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48.窦巩《汉阴驿与宇文十相遇,旋归西川,因以赠别》

49.吴融《子规》

50.杜甫《九日》

51.陈子昂《感遇》

52.李商隐《落花》 宋祁《落花》

53.赵嘏《长安秋望》

54.崔湜《边愁》

55.司空曙《峡口送友人》 雍陶《送蜀客》

56.曹松《南海旅次》

57.白居易《琴茶》

58.綦毋潜《过融上人兰若》

59.裴磷《裴给事宅白牡丹》 白居易《惜白牡丹》

60.元稹《高荷》

61.李中《舟次彭泽》

62.高骈《风筝》

63.贯休《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

64.杜荀鹤《闽中秋思》

65.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古诗词鉴赏及阅读答案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①】

66.温庭筠《赠少年》

67.柳宗元《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68.崔道融《梅花》

69.崔道融《溪居即事》

70.韦应物《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李商隐《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71.张仲素《秋闺思》 施肩吾《望夫词》

72.李中《舟次彭泽》

73.寒山《杳杳寒山道》

74.鱼玄机《江陵愁望有寄》

75.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76.刘沧《江楼月夜闻笛》

77.万楚《骢马》

78.李嘉祐《晚登江楼有怀》

79.徐通《春日闲居》

80.陆龟蒙《离别》

81.张乔书边事①

82.李澄之《秋庭夜月有怀》

83.白居易《得行简书,闻欲下峡,先以此寄》

84.李涉《题鹤林寺僧舍》 李端《春晚游鹤林寺寄使府诸公》

85.高适《塞上听吹笛》 李益《听晓角》

86.顾况《听角思归》

87.戎昱《耒阳溪夜行》

88.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

89.元稹《送孙胜》 沈宇《武阳送别》

90.张仲素《秋夜曲》

91.薛媛《写真寄外》

92.李德裕《谪岭南道中作》

93.孟郊《秋怀(其二)》

94.崔涂《除夜有怀》

95.王勃《别薛华》

96.韩偓《春尽》【古诗词鉴赏及阅读答案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①】

97.马戴《楚江怀古》

98.吴融《华清宫》 李约《过华清宫》

99.李益《汴河曲》 皮日休《汴河怀古》

100.卢照邻《雨雪曲》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早发

罗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作简要分析。(5分)

2.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3分)

参考答案

1.①第一、二句紧扣诗题,凸显“早发”:宿酒初醒,残灯未灭,长夜未尽,诗人已携孤剑登程。第三句写诗人在路上听到雄鸡唱晓,也可见出行之早。②塞外风雪路,本来行人稀少,而“早发”就更无路人,只有诗人独行,故“独”与“早发”之“早”有关。③飞雪白草,道路本已难辨,早行时就更加微茫,故“微”字也在表现“早发”之“早”。

这首借助了典型的意象来体现“早”。

2.一个“背”字,描写了诗人与大雁相背而行的情境,使诗人向北向寒与大雁向南向暖形成强烈对比,表现了诗人旅程的艰辛和心情的愁苦。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1.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2.请分别对第三联中“过”和“随”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1.(1)幽静。沿途是莓苔,远望白云缭绕,近看芳草当门。白云、静渚、春草、闲门都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4分)

2.(2)“过”字把雨后松树翠绿的颜色丞相了出来。“随”字形象的表现了山道峰湖路转,人在随山转折、缘山寻找“水源,令人有曲径通幽的遐思。(4分)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王绩,唐诗人,字无功,自号东皋子,时称“斗酒学士”,后弃官归隐而终。

1.简析颔联和颈联在写景方面的特点。(4分)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了怎样的心情。(4分)

参考答案

1.动静结合,由远而近,颔联写诗人举目远望,山、树一片秋色,在夕阳余辉中越发显得萧瑟;颈联牧人与猎马的归来,使静谧的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描绘了一幅山林秋晚图,在闲逸、恬淡中,透露出几分忧郁和苦闷。(4分)

2.本诗借景抒情,先写野望中的秋日田园牧归之景,恬静闲雅,流露出诗人归隐后百无聊赖而彷徨的心情;(2分)尾联用典表明在现实中难觅知音,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贤人伯夷和叔齐为知音,表现了作者的孤寂和苦闷惆怅之情。(2分)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和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再过金陵①

包佶

玉树歌终王气收,雁行高送石城②秋。

江山不管兴亡事,一任斜阳伴客愁。

石头城

宋刘翰

离离芳草满吴宫③,绿到台城④旧苑东。

一夜空江烟水冷,石头明月雁声中。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②石城:指南京,又称为石头城。③吴宫:此指三国时吴国的宫殿。④台城:指六朝时的禁城(宫城),又称“苑城”,是当时的皇帝用于办公、居住的场所。

1.这两首诗都描写了金陵城,请结合诗句分析两诗景物描写的异同。(5分)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作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相同点:①两诗都描写了金陵城凄凉、衰败之景。(2分)不同点:①包诗运用拟人手法,写江山不管天下兴亡之事、任凭夕阳伴着客愁;(1分)刘诗运用动静结合手法(或答视听结合),写所见离离芳草、台城旧苑、空江烟水、明月高悬,又写所闻空中雁声。(1分)②刘诗的景物描写有时间(从白天到黑夜)和空间(从吴宫到台城)的变换,写出了作者的所见所闻。(1分)说明:如学生能从以下角度回答两诗不同点,给2分。包诗写的是金陵秋景,写秋高雁飞、残照斜阳、江山依旧的凄凉萧瑟之景;刘诗写的是金陵春景,写离离芳草、

台城旧苑、空江烟水、明月飞雁的悲凉寥落之景。(2分)

2.①包诗抒发了作者对江山依旧、物是人非的慨叹,表明六朝兴亡皆由人事;(2分)借古讽今,表现作者对安史之乱后政事日非、家国衰败的悲愁。(2分)(如回答作者过金陵的羁旅愁思给1分)②刘诗暗含古今盛衰对比,抒发了作者对金陵古城繁华不再、沧桑变化的深沉感慨。(2分)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春思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云,春日偏能惹恨长。

【注】贾至在唐肃宗朝曾因事贬为岳州司马,“历乱”:花开极茂盛。

1.前两句描绘出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从整首诗来看,这两句有什么作用?(5分)

2.有人评价三、四两句在情感的抒发上“构思新奇”,说说你的理解。(5分)

参考答案

1.①这首诗描绘出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春草丛生,草色青青,柳色嫩黄,柳丝飘拂;桃花盛开,李花飘香,花枝披离,花气氤氲。(2分)②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对照,使所要表达的愁、恨显得加倍强烈。画面上的春光点染得越是明媚,春意越是喧闹,就更能从反面衬托出诗人无法消除的深愁苦恨。(答“以乐景衬哀情”,反衬出诗人无法排遣的深愁苦恨,也可以)(3分)

2.①这两句不是直接抒发自己的愁情,而是运用拟人的手法借“东风”和“春日”来写愁思。(2分) ②“东风不为吹愁去”,不说自己愁重难遣,而怨东风冷漠无不为遣愁;“春日偏能惹恨长”,不说因愁闷而百无聊奈,产生度日如年之感,却反过来说成是春日惹恨,把恨引长。(2分)这样,诗意的表现就更为曲折、含蓄、更有深度。(1分)

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山路见梅感而有作

钱起

莫言山路僻,还被好风催。

行客凄凉过,村篱冷落开。

晚溪寒水照,晴日数蜂来。

重忆江南酒,何因把一杯。

【注】蜂,一本作“峰”。

关于上面《山路见梅感而有作》一诗,清代纪昀有评价说“特有情韵”,还说“五、六(句)最佳”。请完成下面小题。

1.诗中第六句“晴日数蜂来”,历来版本有分歧,一作“蜂”,一作“峰”,请结合自己对诗作主旨的把握,谈一谈你会如何选用,并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2.请从创作手法运用的角度谈一谈你对纪昀“特有情韵”这一评价的理解。(4分) 参考答案

1.选“蜂”,落脚于梅花的馥郁的香(1分);梅花尽管生长于山中偏僻之地,但花香仍然有蜂来光顾,梅花之魅力可见一斑(1分),实际是以拟人手法来烘托花香之盛,借以抒人之怀(1分)。(意思对即可)选“峰”,落脚于梅花的峭拔高洁的品性(1分);梅花生长于山中偏僻之地,但其品性仍有山峰来辉映,自然超凡脱俗(1分);实际是用拟人手法来烘托其品性之高,借以抒人之怀(1分)。(意思对即可)

第六篇:《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思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作者因遭诬陷被贬瞳州司马,本诗写于赴任途中。诗人因公务南至湘中,瞻仰贾谊故宅写下此诗;此前,才华横溢的诗人曾因“刚而犯上”被贬。②栖迟:淹留。③楚客:指贾谊。贾谊曾被汉文帝重用,后被疏远,任长沙王太傅。

(1)本诗颔联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试作简析。

(2)试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3.下列对作品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首联写贾谊被贬长沙三年,有志不伸,心境悲凉,奠定了全诗抑郁沉重的感情基调。

B.颔联写诗人步入贾谊故宅所见之景,渲染了寂寥的氛围,为下文抒发感慨做了铺垫。

C.颈联写贾谊当年在湘水凭吊屈原,如今,诗人又来到长沙凭吊贾谊;此乃万古同悲。

D.尾联感叹唐王朝风雨飘摇时却贬谪无罪的“我”,以直抒胸臆手法发出了愤怒的质问。

4.将本诗与课本上左思《咏史》比较,任选一角度,简要赏析两诗表现手法上的异同。(4分

5、颔联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请简要分析。(4分)

6、这首诗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4分)

参考答案 

(1)颔联通过对“人去后”、“日斜时”的“秋草”、“寒林”等景物的描写,渲染了长沙贾谊故宅的萧条、冷落、寂寥的氛围,烘托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为下文抒发感慨做铺垫。

(2)本诗借古伤今,借贾谊被逐长沙之事,表现自己无罪被贬的悲愤和痛苦,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健行了强烈的控诉。

3.D

4.都运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刘诗借贾谊屈原的被贬暗示自己的遭遇;左诗借西汉旧事,表达了对西晋门阀制度的不满。

本诗①借景抒情(赏析颔联)②拟人、反问(赏析颈链、尾联)③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等)。

左诗①比喻:用“松”“苗”比喻有才华的寒门子弟与平庸的世家子弟;②对比:两种人不同身份和不同命运的对照。

5、颔联通过对“秋草”“寒林”和“人去”“日斜”等景象的描写,以及作者的“独寻”“空见”,渲染出一种萧条,凄怆的氛围。

6、表达了对贾谊的同情,对汉文帝的指责,对自身际遇的慨叹,对当今统治者的不满。

二:

首联: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起

问题:“谪宦”、“栖迟”、“楚客”、“三年”与“万古”各是什么意思?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此联哪个词奠定全诗的基调?

 答:谪宦:贾谊的身世。栖迟:象鸟儿那样敛翅歇息,暗喻贾谊失意。楚客:贾谊的客居身分。三年:暗含贾谊被贬时间之久;万古:暗含贾谊被贬对历代文人士大夫精神上的深远影响。三年与万古相对,更加突出作者对贾谊悲凉身世的感慨之情。悲:有“悲凉、悲伤、悲怆、悲悯”之意,奠定了全诗的低沉感伤的基调。

  作者借贾谊政治失意,抑郁而死,留下千古悲怆忧愤,表现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颔联: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承

问题:这两句如何在情景交融中表现作者的情感?

  答:

  此联写秋草衰迷、寒林空落、落日西斜,空寂无人,渲染了贾谊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凄清景象,作者那种对贾谊的景仰向慕、寂寞兴叹的情感油然而生。同时“空见”和“日斜”具有象征意义,“空见”既写出了贾谊故宅的荒凉寂寞,同时更让人回想起贾谊当时在汉王朝的艰难处境,有报国无门的感叹。“日斜”表面上写落日西倾,实际上暗示了李唐王朝这种难以挽转的衰颓趋势,两句连读,作者与贾谊有惺惺相惜之感。

颈联: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转

问题:本联中“有道”和“无情”怎样理解?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汉文帝在历史上是有道明君,但是在对待贾谊态度上,是首先重用,后听信小人之言,疏远贾谊,从而导致贾谊怀才不遇,抑郁而终。此联运用反语和双关的手法,明写汉文帝有道,实际暗含着作者对汉文帝的强烈不满,也暗含了作者对李唐王朝不重视人才的不满。同时借用贾谊写《吊屈原赋》的典故,用湘水无情地日夜流逝,来抒发作者对前贤的深切凭吊和自己内心的无限愤懑之情。

尾联: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合

问题:本联通过哪些景象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答:暮色沉沉,江山寂寥,秋风吹过,黄叶飘零,既写自然景色的萧瑟凄凉,同时更象征着李唐王朝的衰败局势,末句作者用与贾谊对话的方式,既有对贾谊悲惨身世的感慨,同时也衬托出自己抑郁悲凉,痛苦无奈的心境

三:

1.颔联渲染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2分)                                                         

2.结合全诗,分析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4分)

参考答案                                                                       

1. 诗人独自寻觅在斜阳之下的荒草寒林间,四野无人,渲染出一片萧条冷落、荒寒孤寂的日暮秋景图。

2. 答案:表达了诗人对贾谊的同情,对汉文帝的指责,对自身孤独寂寞处境的感叹,以及对当今统治者的不满。

四:

14.依现代汉语来看,这首律诗不押韵;但按唐代的读音,此诗是合乎律诗规范的。推测一下,本诗的“悲”“崖”和            在古代是押韵的。(1分) 

15.下列对作品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首联写贾谊被贬长沙三年,有志不伸,心境悲凉,奠定了全诗抑郁沉重的感情基调。

 B.颔联写诗人步入贾谊故宅所见之景,渲染了寂寥的氛围,为下文抒发感慨做了铺垫。

 C.颈联写贾谊当年在湘水凭吊屈原,如今,诗人又来到长沙凭吊贾谊;此乃万古同悲。 

D.尾联感叹唐王朝风雨飘摇时却贬谪无罪的“我”,以直抒胸臆手法发出了愤怒的质问。 

16.将本诗与课本上左思《咏史》比较,任选一角度,简要赏析两诗表现手法上的异同。(4分)  

参考答案

14.迟、时、知 15.D 

16.都运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刘诗借贾谊屈原的被贬暗示自己的遭遇;左诗借西汉旧事,表达了对西晋门阀制度的不满。 

本诗①借景抒情(赏析颔联)②拟人、反问(赏析颈链、尾联)③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等)。 左诗①比喻:用“松”“苗”比喻有才华的寒门子弟与平庸的世家子弟;②对比:两种人不同身份和不同命运的对照。

   分析:一个“悲”字,直贯篇末,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寓了刘长卿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诗人还要去“独寻”,一种景仰向慕、寂寞兴叹的心情,油然而生。号称“有道”的汉文帝,对贾谊尚且这样薄恩,那么,当时昏聩无能的唐代宗,对刘长卿当然更谈不上什么恩遇了;刘长卿的一贬再贬,沉沦坎坷,也就是必然的了。后来者的心曲,恨不起古人于地下来倾听,当世更没有人能理解。诗人由衷地在寻求知音,那种抑郁无诉的心境,刻画得十分动情,十分真切。“君”,既指代贾谊,也指代刘长卿自己;“怜君”,不仅是怜人,更是怜己。“何事到天涯”,可见二人原本不应该放逐到天涯。这里的弦外音是:我和您都是无罪的呵,为什么要受到这样严厉的惩罚!这是对强加在他们身上的不合理现实的强烈控诉。

译文

贾谊被贬在此地居住三年,可悲遭遇千万代令人伤情。

我在秋草中寻觅人迹不在,寒林里空见夕阳缓缓斜倾。【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文章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出自width='100%' alt="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

赏析:

《长沙过贾谊宅》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的一首怀古诗。此诗通过对汉代文学家贾谊不幸遭遇的凭吊和痛惜,抒发了诗人自己被贬的悲愤与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全诗意境悲凉,真挚感人,堪称唐人七律中的精品。

作者赴潘州(今广东茂名市)贬所,路过长沙时所作。首联写贾谊三所谪官,落得万古留悲。明写贾衣,暗寓自身迁谪。颔联写古宅萧条冷落的景色,秋草、寒林、人去、日斜,一派黯然气象。颈联写贾谊见疏,当年凭吊屈子。隐约联系自己而今赁吊贾谊。尾联写宅前徘徊,暮色更浓,秋色更深,抒发放逐天涯的哀惋叹喟。

全诗虽是吊古,实在伤今,借怜贾以自怜。语方含蓄蕴藉,感情哀楚动人。

这是一篇堪称唐诗精品的七律。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三年谪宦”,只落得“万古”留悲,上下句意钩连相生,呼应紧凑,给人以抑郁沉重的悲凉之感。“此”字,点出了“贾谊宅”。“栖迟”,像鸟儿那样的敛翅歇息,飞不起来,这种生活本就是惊惶不安的,用以暗喻贾谊的侘傺失意,是恰切的。“楚客”,流落在楚地的客居,标举贾谊的身份。一个“悲”字,直贯篇末,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寓了刘长卿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颔联是围绕题中的“过”字展开描写的。“秋草”,“寒林”,“人去”,“日斜”,渲染出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色,而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还要去“独寻”,一种景仰向慕、寂寞兴叹的心情,油然而生。寒林日斜,不仅是眼前所见,也是贾谊当时的实际处境,也正是李唐王朝危殆形势的写照。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颈联从贾谊的见疏,隐隐联系到自己。出句要注意一个“有道”,一个“犹”字。号称“有道”的汉文帝,对贾谊尚且这样薄恩,那么,当时昏聩无能的唐代宗,对刘长卿当然更谈不上什么恩遇了;刘长卿的一贬再贬,沉沦坎坷,也就是必然的了。这就是所谓“言外之意”。

诗人将暗讽的笔触曲折地指向当今皇上,手法是相当高妙的。接着,笔锋一转,写出了这一联的对句“湘水无情吊岂知”。这也是颇得含蓄之妙的。湘水无情,流去了多少年光。楚国的屈原哪能知道上百年后,贾谊会来到湘水之滨吊念自己;西汉的贾谊更想不到近千年后的刘长卿又会迎着萧瑟的秋风来凭吊自己的遗址。后来者的心曲,恨不起古人于地下来倾听,当世更没有人能理解。诗人由衷地在寻求知音,那种抑郁无诉、徒呼负负的心境,刻画得十分动情,十分真切。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读此尾联的出句,好像刘长卿就站在读者面前。他在宅前徘徊,暮色更浓了,江山更趋寂静。一阵秋风掠过,黄叶纷纷飘落,在枯草上乱舞。这幅荒村日暮图,正是刘长卿活动的典型环境。它象征着当时国家的衰败局势,与第四句的“日斜时”映衬照应,加重了诗篇的时代气息和感情色彩。“君”,既指代贾谊,也指代刘长卿自己;“怜君”,不仅是怜人,更是怜己。【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古诗词鉴赏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gudian167694/

推荐访问:长沙过贾谊宅鉴赏ppt 诗词鉴赏过贾谊宅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