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翻译赏析

来源:古诗词鉴赏 时间:2016-03-20 10:29:42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古诗词鉴赏】

第一篇:《名师精编--《方山子传》课件(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第二篇:《九年级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

2015年秋学期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命题人: 王玉华 李亚芳 审核人:徐正富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请注意: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春》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B.亭已破旧,无可驻目之处,惟亭内一副楹联“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深得此中精神,令人点头会意。

C.得意时,应准备一条退路;失意时,要寻找一条出路。

D. “这一带的山真绝啊,都有个名儿没有?”那船家准会说,“怎么没有?每个名儿还都有来历呢。”

3.选出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 (2分)

A. 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青青瓦房,那崎岖的石板街道,那山城人所特有的幽默爽朗的笑声。

B. 尼泊尔大地震以后,余震不断,已导致将近6000左右的人员不幸罹难。

C. 作家离不开火热的生活,离不开对社会的洞见和对生活的冷峻思考,这些都是课堂无法给予的。

D. 新时代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水平。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 ① ,白露未晞。 ② ,秋水共长天一色。 ③根之茂者其实遂, 。 ④ ,但愿一识韩荆州。 ⑤衣带渐宽终不悔, 。 ⑥我想: ,无所谓无的。 ⑦千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把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的“ , ”作为座右铭,心系苍生,立志为民造福。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翻译赏析

5.名著阅读。(6分)

(1)我常常看到两位学者被背上的重荷压得要倒下去,像我们的小贩一样。他们在街上相遇的时候,就会放下负担,打开背包,整整谈上一个钟头。谈完话以后,才把谈话工具收起,彼此帮忙把负荷背上,然后分手道别。(《格列佛游记》)

选文是主人公在哪一个国家的见闻?反映了该国在改进语言方面的什么计划?作者描写这一情节有什么寓意?(3分)

(2)下列关于《格列佛游记》内容及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他从小就喜爱学习历史与诗歌,他创作了长篇小说《格列佛游记》,他是英国18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作家和政论家,他就是江奈生·斯威夫特。

B.小说叙述了主人公格列佛经历的四次航海生活:乘“羚羊号”到了小人国,乘“冒险号”到了大人国,乘“好望号”到了飞岛国,受聘为“冒险号”的船长去了慧骃国。

C.大人国的国王靠公理、良知、正义来治理国家,使国家民风淳朴,秩序井然。这实际上间接地表现了作者对当时英国的一些政治制度、文明体制的不认同。

D.在小人国里,格列佛发现,王国中最重要的职位通过跳爬横杆来决定;在王国里,一直存在着两个对立派别——高跟党和低跟党,为了区别,两派所穿鞋子鞋跟有高低之分。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分)

本学期,各班都开展了“气象物候”专题研究活动,试根据掌握的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知识积累】

请写出与气象物候有关的成语一个和古诗句一句(连续两句)。(2分)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翻译赏析

成语: 诗句:

(2)【课外实践】

①早上,妈妈说:‚上学时多穿点衣服,昨晚我看见月晕了,中午可能会有大风。‛ ②在阳台上,爸爸看见天边的晚霞,对妈妈说:‚快要下雨了,我们就不到公园散

步了。‛

③一群游客登上庐山,看见云慢慢上升,像戴了一顶帽子似的。其中一位高兴地说:

‚明天也许是个好天气,我们可以好好欣赏庐山的风景了。‛

④学校秋季运动会前两天,班主任看见满天都是积云,像楼梯似的,于是对同学们

说:‚我估计,开运动会那天不会下雨。‛

请你依据所学的气象物候知识,判断以上情境中四个人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填序号),并用一句谚语来支持你选择的理由。(2分)

(3)【文海撷趣】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宋祁《木

兰花》)

说说“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一诗句中的气象物候现象,并探究其中

的物候规律。(4分)

二、阅读理解(共60分)

(一)阅读苏轼的《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完成第7题。(6分)

浣溪沙①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②,牛衣③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注释】①公元1078年,徐州春旱,太守苏轼曾率众求雨。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此为词人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所作。②缫车:缫丝所用的器具。③牛衣:蓑衣,这里泛指用粗麻织成的衣服。

7.⑪词的上片描写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⑫评析词中“试问”的表达效果。

(3)下列哪一项表达的内涵与苏轼这首词没有相似之处。

A.开轩面场圃,把酒活桑麻。(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

B.昼出耕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宋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C.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宋 陆游《游山西村》)

D.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唐 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翻译赏析

①(二)阅读《唐雎说信陵君》,完成8~11题。(14分)

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军,存赵国,赵王自郊迎。

唐雎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

不忘者。‛信陵君曰:‚何谓也?‛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

②③秦军存赵国此大德也。今赵王自郊迎,卒然见赵王,愿君之忘之也。‛信陵君曰:‚无忌

谨受教。‛

【注】①选自《战国策•魏策四》。②卒然:突然。‚卒‛,通‚猝‛。③无忌:信陵君的名。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唐雎谓信陵君曰( ) ②事有不可知者( ) ..

③何谓也( ) ④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 ) ..

(2)下列加点文言虚词“之”的意义与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人之憎我也 .

A.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B.怅恨久之 (《陈涉世家》) ..

C.具答之(《桃花源记》) D.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

9.用“/”为下面短文断句。(限画4处)(2分)

今 君 杀 晋 鄙 救 邯 郸 破 秦 军 存 赵 国 此 大 德 也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今赵王自郊迎,卒然见赵王,臣愿君之忘之也。(2分)

译文: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与朱元思书》)(2分)

译文:

1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唐雎说信陵君”的目的是什么?(2分)

(三)阅读曾斯祥的《逆时针跑,还是顺时针跑?》一文,完成12~14题。(10分)

①当你在操场跑步,稍稍留心,就会发现清一色的都是逆时针奔跑的人群。这个被广

泛信守的潜规则,究竟有没有科学依据呢?

②按什么方向跑,其实是距离决定的。距离短的如110米跨栏,根本就不存在转弯的

问题,跑的就是直线。只有超过了200米的田径比赛项目,运动员才需要向左转弯,在相对狭小的赛场内拉长跑道的距离。

③对此,有科学家解释称,大多人是右撇子,右脚相对有力、敏捷,蹬地时也比左脚抬起得略高。逆时针跑步时人向左转弯,左脚相当于提供支撑力的圆规的针尖,右脚就是负责画圆的铅笔。由于右脚的先天优势,转弯时要轻松一些。此外,因为心脏在左边,人

的重心也向左倾斜,因而跑动中向左转比向右转容易。

④逆时针跑虽然备受青睐,顺时针跑在历史上也有一席之地。实际上,顺时针跑比逆

时针跑的资历更老。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就是右转弯,即顺时针跑步的。直到1912....

年,国际田径比赛联合会成立,规定了赛跑时跑步必须以左手为内侧,‚右转弯‛变成了‚左转弯‛,此规定沿用至今。像今天的赛马赛车,大多也是逆时针的。

⑤( )逆时针跑法最终取代了顺时针跑法,( )不可忽视的是,运动讲究均衡,

长期逆时针跑步会给提供支撑力的左膝带来更大压力,造成关节疲劳甚至永久性伤害。无论你习惯顺时针跑还是逆时针跑,下次跑步时不妨改变一下方向,( )可以避免左右膝盖受力的不平衡,( )能让身体得到全面的运动,( )更好地达到锻炼的目的。 (选自《知识窗》有删改)

12.第⑤括号填入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尽管„„但,因为„„还„„所以 B.尽管„„而且,不仅„„而且„„所以

C.尽管„„但,不仅„„还„„从而 D.因为„„所以,不仅„„还„„而且

13. 按照要求完成下面三小题。(5分)

⑪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你对第④段中加点词语“资历更老”的理解。(2分)

⑫请指出第③段中划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3分)

14.请概括出选文的说明思路。(3分)

(四)阅读商志强《历史像条棉被》一文,完成15~17题。(10分)

①历史像条夏天的棉被,时不时就得翻出来晒晒。

②国人爱翻案。先是张艺谋在《英雄》中塑造了心怀天下和平的秦始皇,接着又有某

些专家在教科书中把岳飞、文天祥‚清除‛出了民族英雄的队伍。现在,轮到李鸿章了,在央视热播的《走向共和》中,李中堂从卖国贼一跃而成为忧国忧民的能成臣干将。

③历史毕竟不是被子,可以翻过来掉过去。对有些事,越是翻案,人们就越糊涂。就

算是大学历史系教授,也未必能说得清。前不久,偶然看了几集《孝庄秘史》,才发现当年的大清聂政王多尔衮也成了有情有义的好汉。在我的记忆中,多尔衮的名字似乎总与什么‚扬州十日‛、‚嘉定屠城‛之类的惨剧联系在一起。连韦小宝都知道啊!这样的人也能翻?

④我并不是要把所有的翻案文章一概否定。为秦始皇翻案,不能算错,对李鸿章大人

也应该手下留情。‚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李中堂提的吧,在‚祖宗之法不可变‛的晚清,这就是进步。开办实业,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创办新式军队,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开创了中国近代许多第一。这不是一顶卖国贼的帽子就能压住的。至少,李鸿章绝不是历史课本中描述的那种跳梁小丑。

⑤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方,飞行员操作失误导致班机坠毁,自然罪责难逃;但如果是

飞机引擎本来就有毛病呢?风雨飘零的晚清,就像一架缺零件少机油的战机 ,坠落是必然的,责任并不能完全推到‚飞行员‛李鸿章的身上。当然,并不是说李鸿章就能从一个卖国贼一步跨到民族英雄的行列,李中堂自有李中堂的局限。公平而论,李鸿章倒并非是一个坏得毫无道德和良知的人,李鸿章只是一个‚重实利者‛。

⑥历史应该得到尊重。有关中国近代的史书,永远藏着一条鞭 子,它把历史人物驱

赶成两队,一列是神灵,一列是魔鬼。大忠大奸各归其列,只是不见了人的影子。关于李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翻译赏析

鸿章,比较普及的知识是他是卖国贼。一个人的一生,浓缩为谈判桌前的卑怯;一个细节,遮掩了一个人的一生。不是神灵,必然是魔鬼,人人得而唾之。直到出现《走向共和》,李中堂仍然不是神灵,但即使他是魔鬼,却血肉丰满。他媚上,他签约,他宣扬任人唯亲;不过,他不乏政治家的韬略,也有鲜明的政治主张,说明他有自己的政治抱负。

⑦‚共和‛的蓝图,几乎可以用数学方式,测量出它的长宽高,堂堂正正载入史册。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翻译赏析

每一段历史,她的总体格局,像大江,像长城,在哪里拐弯,在某处奔腾,显而易见,不可篡改。而对‚蓝图‛的施工者,显然不适合用数学方式去评判,去记载。

⑧多少年来,一直被评判的英雄史观,其实是被很多人当成了研究历史的工具,他们

崇尚归类法,要么是好人,要么是坏人,好人必然被描绘成英雄,英雄必然修成正果,必然成为神灵,被供奉,被膜拜。

⑨对一个历史人物的追述态度,表现出对历史的尊重程度,惟有披露人的血肉,才能

对历史有真实地考察。对李中堂们,我们需要的是尽可能接近真实,不是给了他血肉就是‚翻案‛。甚至,不必非要把他们塑造成英雄,他们就是在某个位臵上书写了一段历史的人而已。他们的得失,使我们对历史有更多的认知,对未来有更多的借鉴,对做人有更多的警示。

⑩我们自己,正这样生活着,等待后人评说——最好不是上天堂,也不入地狱。

(选自《作文与考试》,有改动)

15.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16.文章第②段和第⑥段都引用了《走向共和》中李鸿章的事例,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

17.请根据以下材料,结合文章观点,评析曹操这个历史人物。(4分)

曹操在《观沧海》中写下‚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诗句;在官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翻译赏析

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赢了袁绍;曹操借‚鸡肋‛事件杀了杨修;曹操的救命恩人陈宫,是真君子,与曹操是两路人,却因‚宁死不肯归附‛曹操而最终为曹操所杀。

(五)阅读张军霞的《下午5点钟的灰姑娘》一文,完成18—21题。(20分)

①朱迪〃克雷格是一位房产开发商,他看中了休斯敦郊外的一个小村庄,想要把它开

发成旅游度假区,这里只有一个居住着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庄,当别的村民都答应搬迁之后,只有一个名字叫梅洛莉的独居老人,固执地表示,不管克雷格给多少钱,她都绝不会搬走。 ..

②村民们无奈地对克雷格说:‚梅洛莉,她可是‘下午5点钟的灰姑娘’,恐怕就连上

帝也说服不了她!‛原来,梅洛莉从小就喜欢画画,多年前曾遇到一位前来采风的画家,两人很快就开始热恋,几乎到了谈婚论嫁的程度。忽然有一天,画家说要回城一趟,让梅洛莉下午5点在村外的小溪边等他。

③不料,画家一去再无消息,有人说他可能遭遇了不测,也有人干脆认为他是个骗子。梅洛莉对一切议论都充耳不闻,她坚持画画,每天下午5点,就到小溪边去等待。因为她总喜欢穿灰色的衣服,时间久了,人们只要一看到梅洛莉,就称她为‚下午5点钟的灰姑娘‛。当然,她等了这么多年,画家再没有回来,在渐渐老去的年华里,她变得性格孤僻,不和别人来往,偶然教几个孩子学画,成了她唯一的经济来源。

④克雷格多次登门拜访,都被梅洛莉拒之门外,他只好让工人们先从别的地方动手拆....

第三篇:《流体力学第二章》

第四篇:《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翻译赏析》

酬乐天咏老见示

刘禹锡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注释:

     顾:念,指考虑。

     带:腰带。

     废书:不看书。

     缘:因。

     灸:艾灸,在穴位燃艾灸灼之。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

     随年:适应年龄增长。

     谙:熟悉。

     阅人如阅川:意谓阅历人生如积水成川一样。语出陆机《叹逝赋》“川阅水以成川”、“世阅人而为世”。

     下:攻下,等于说:“解决”、“领悟”。

     翛然:无拘无束。【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翻译赏析】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翻译赏析

     桑榆:指太阳到了桑榆星附近,日所入处。指日暮,喻晚年。

名句: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意思】不要说太阳西下天色已晚,夕阳放射的晚霞照样还能映满天空。

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翻译赏析

参考译文:

人们谁不忧虑老呢?老了有谁来同情可怜!身体消瘦了,腰带便不断缩短,头发稀疏了,帽子自然歪偏。抛开书本不看,是为了爱惜眼睛,常用艾灸治病,是为了适应晚年。经事多了,还能更加懂得事理;阅历人生,就像看惯流水波澜。细细想来,这辈子都算幸运了,只要悟通这一点,心里就会觉得坦然,不要说我们已经到了晚年,你看,太阳下山前还会彩霞满天。

简析:

刘禹锡在这首答诗中,先叙述了老年的苦况:体瘦、发稀、眼昏、病多,以至衣带渐宽,帽冠自偏,无法读书,医生常相伴。这当然令人不免自悲自怜。但诗人随后笔锋一转,描述了老年人值得自豪自傲的长处:历经人世荣辱沉浮,对社会有了更深的了解;目睹众生的愚贤善恶,对人生有了更清醒的体味。诗人认为,只要细细思量回顾人生,那么便可对一切都释然了,这是人老之后的一种境界。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对老年人的生活寄托了一种瑰丽的期望,也体现了诗人气势豪壮、奋进不息的精神。

赏析:

刘禹锡和白居易晚年都患眼疾、足疾,看书、行动多有不便,从这点上说,他们是同病相怜了,面对这样的晚景,白居易产生了一种消极、悲观的情绪,并且写了《咏老赠梦得》一首给刘禹锡(字梦得):“与君俱老矣,自问老何如?眼涩夜先卧,头慵朝未梳。有时扶杖出,尽日闭门居。懒照新磨镜,休看小字书。情於故人重,迹共少年疏。唯是闲谈兴,相逢尚有馀。【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翻译赏析】文章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翻译赏析出自第一部分分头两句:“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意思是说:人谁不顾虑,不怕老,老了又有谁来怜惜你呢?下四句:“身瘦带频减,发稀帽自偏。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意思是说:身体消瘦衣带常常紧缩,头发稀疏帽子便自动偏斜,为了爱惜眼睛而废弃书籍不读了,经常请医生调理、治疗,是为了延年益寿。这一部分是承接白居易原诗而来的,表示了对白居易的“咏老”思想情怀的回应,说明在对“老”的看法上颇有同感。读来极为亲切。

     后六句诗意思产生了巨大的转折,诗情一振而起,“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头两句“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是说人老了经历的事多,理解也深刻透彻,看人也像看山河一样,一目了然,有很深的洞察力。下两句“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思考深刻,浓缩着人生的精华;认识全面,充满着一种辩证思想;感情深挚,表达了诗人对老朋友的真情关爱和真诚劝勉。末两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桑榆,喻日暮。是说:不要说日到桑榆已是晚景了,而撒出的晚霞还可以照得满天彤红、灿烂无比呢!这里诗人用一个令人神往的深情比喻,托出了一种豁达乐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

第五篇:《苏轼《洞仙歌·咏柳》阅读答案及全词翻译赏析》

洞仙歌

苏轼

江南腊尽,早梅花开后。分付新春与垂柳。细腰肢、自有入格风流。仍更是、骨体清英雅秀。

永丰坊那畔,尽日无人,谁见金丝弄晴昼?断肠是飞絮时,绿叶成阴,无个事、一成消瘦。又莫是东风逐君来,便吹散眉间,一点春皱。

[注]①分付:托付。②格:格调。③永丰坊:地名。④飞絮时:指入夏时节。⑤一成:宋时口语,犹“渐渐”。

(1)词的上阕,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垂柳”?(2分)

(2)这首词借柳来喻人、抒怀。请分析下阕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2分)①垂柳的春意盎然,②垂柳外在的形体和内在的气质。(答出一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

(2)(4分)①借柳的寂寞消瘦,表达对品洁才高之人却遭遇冷落的感伤之情;②借东风吹散春皱,表达对消愁释怨(或:对知己)的期盼之情。(答出一点得2分。意思对即可。)

注释

⑴腊:古代在农历十二月合祭众神叫做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

⑵分付:付托,寄意。

⑶格:格调

⑷骨体:骨架躯体。

⑸永乐坊:地名。在洛阳。

⑹尽日:一整天

⑺金丝:比喻柳树的垂条。【苏轼《洞仙歌·咏柳》阅读答案及全词翻译赏析】苏轼《洞仙歌·咏柳》阅读答案及全词翻译赏析

⑻断肠:秋海棠花的别。飞絮:飘飞的像棉絮一般的柳树、芦苇等的种子。

⑼一成:宋时口语,“渐渐”,指一段时间的推移。

苏轼《洞仙歌·咏柳》阅读答案及全词翻译赏析

参考译文

江南年底,早梅花开后,分配新春和垂柳。细腰肢自己有格调风流,于是又是和身体清英很优秀。

永丰坊那畔,一整天没有人,谁看到金丝弄晴天白天?秋海棠花还是种子、未飘散的那时,绿叶成阴,没有一个故事、渐渐的消瘦了。又有谁是东风追逐你而来的呢,就吹散眉间皱纹一点春天。

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作年代不可确考,朱祖谋认为词意与《殢人娇》略同,把它编入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因为据《纪年录》,这年三月一日,苏轼在汴京与王诜会于四照亭,上王诜侍女倩奴求曲,遂作《洞仙歌》、《殢人娇》与之。《殢人娇》题“小王都尉席上赠侍人”,与《纪年录》所记相合。其词结句,“须信道、司空从来见惯”,对王诜似有规讽。据史载王诜为人“不修细行”,生活糜烂,则他对歌女侍妾,必然轻薄寡情,那么,王诜家中侍女受玩弄、遭冷落的悲苦遭遇也就可想而知了。《洞仙歌》倘真是写给倩奴的,其内容当会与倩奴有关。集中这首词题“咏柳”,可至这首词借柳以喻人。

苏轼《洞仙歌·咏柳》阅读答案及全词翻译赏析

赏析:

《洞仙歌·咏柳》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上片写柳的体态标格和风韵之美,下片转入对垂柳不幸遭遇的感叹。以含蓄婉曲的手法和饱含感情的笔调,借娜娜多姿、落寞失时的垂柳,流露了作者对姿丽命蹇、才高数奇的女性深切的同情与赞美。

这首词上片写柳的体态标格和风韵之美。起拍说腊尽梅凋,既点明节令,且借宾唤主,由冬梅引出春柳。以“新春”紧承“腊尽”,写腊月已尽,新春来临,早梅开过,杨柳萌发。柳丝弄碧,是春意繁闹的表征,故说“分付新春与垂柳”。“分付”,交付之意,着“分付”一词,仿佛春的活力、光彩、妖娆,均凝集于垂柳一身,从而突出了柳的形象,赞美了柳的体态。柳枝婀娜,别有一种风流,很似少女的细腰。杜甫《绝句漫兴》早有“隔户杨柳弱袅袅,恰如十五女儿腰”之句。【苏轼《洞仙歌·咏柳》阅读答案及全词翻译赏析】文章苏轼《洞仙歌·咏柳》阅读答案及全词翻译赏析出自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gudian38383/

推荐访问: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酬乐天咏老见示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