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胧诗经典句子

来源:古诗词鉴赏 时间:2016-09-10 09:57:20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古诗词鉴赏】

【一】:朦胧诗经典句子

1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谁还会需要星星。谁还会在夜里凝望,寻找遥远的安慰。

——《星星变奏曲》

2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但我却同它寻找光明。

——《一代人》顾城

3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回答》北岛

4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神女峰》舒婷

5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断章》卞之琳

6 你可以嘲笑一个皇帝的富有,但你不能嘲笑一个诗人的贫穷。

——《怀念》西川

7 一个人的行走范围,就是他的世界。

——《青灯》北岛

8 你没有如期归来,而这正是离别的意义。

——《白日梦》北岛

9 睡吧 合上双眼 世界就与我无关。

——《生命幻想曲》顾城

10 我从没有被谁知道,所以也没有被谁忘记。

在别人的回忆中生活,并不是我的目的。遇见是两个人的事,离开却是一个人的决定。

遇见只是一个开始,离开却是为了遇见下一个离开;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但是我们都不擅长告别。

——顾城

11 一切都明明白白,但我们仍匆匆错过,因为你相信命运,因为我怀疑生活。 ——顾城《错过》

12 命运不是风,来回吹,命运是大地,走到哪你都在命运中。

——顾城《英儿》

13 你应该是一场梦,我应该是一阵风。

——顾城《你和我》

14 今天,我什么也不说,让别人去说。

——海子《新娘》

15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海子《九月》

16 黑夜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

——海子《黑夜的献诗》

17 走着走着, 就散了, 回忆都淡了;

看着看着, 就累了, 星光也暗了;

听着听着, 就醒了, 开始埋怨了;

回头发现, 你不见了, 突然我乱了。

——徐志摩

18 一生至少该有一次 ,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

——徐志摩

19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戴望舒《烦忧》

20 公元前我们太小,公元后我们又太老。 ——海子《历史》

【二】:朦胧诗中的表达手法

www.fz173.com_朦胧诗经典句子。

中国现代作家作品赏析结课论文

朦胧诗中的表达手法

姓名:陈曦 学号:1366155109 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 班级:轻化

2013

朦胧诗是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出现的一个诗歌艺术流派,虽然它有很多缺陷遭到人们的批判,但作为时代的产物,仍然有它的强大生命力。它的艺术表现手法,继承诗歌传统又有所发展,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这些手法对于充分表达诗人的情感内容、思想内涵有重要作用。朦胧诗人所追求的艺术境界,是至高境界,当今的诗歌创作可以从中得到借鉴。本文主要介绍了朦胧诗的表现手法所带来的惊人的艺术表现力,以及朦胧诗在表达上的一些特点。

www.fz173.com_朦胧诗经典句子。

关键词:朦胧诗;象征;意象;通感;艺术变形;

.引言

朦胧诗是20世纪出现的一个新的诗歌艺术潮流。由于它的晦涩难懂,曾遭到很多人的批判。但它的一些艺术表现手法,非常巧妙,对表达诗人的情感主旨,有很好的作用。这些手法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在当今的诗歌创作中,仍然值得借鉴。

象征

象征是用具体形象,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变抽象为具体,给读者留下回味的余地,增大文章的内涵,使诗人的情思得到充分地展现。

如顾城的《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黑夜”象征着那场浩劫;“黑色的眼睛”指这双眼睛曾被“黑夜”所熏染,但之后发生了深刻的怀疑,它在黑暗中,渐渐培养起一种觉悟和洞察力。“光明”象征着希望、憧憬和一切美好的事物。诗人仅用了“黑夜”“黑色的眼睛”“光明”这样几个词,就揭示出了“一代人”的追求。诗人要表达的就是一代人努力寻找希望这样一个主题,就通过几个具有鲜明对比的词语,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顿时产生心灵上的震撼。这种表达是含蓄的,但比用几个抒情性的叹词或句子,实际上要强烈得多。

诗人的心态往往是复杂的,是难于言说的。在一个物象上充分赋予了人的情思,借助于一个具象来表达抽象。读者通过品味具象,来体会情思,品味得越深入,体会得就越全面。在诗人创作与读者品读过程中,诗人的情思始终都没有言明,但读者却能深刻领会,与诗人同喜同悲,这就是象征物的作

用,和所谓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

舒婷的《双桅船》中,“双桅船”,就是一种象征。以船象征人,以船的命运象征人的命运,说明在人的一生的航程里,尽管漂泊不定,但航行的目标总归是有的。另外,诗中的“岸”、“风”、“风暴”、“灯”等都具有明显的象征性。“岸”象征着女性的爱情归宿,“风”象征着时代紧迫感给诗人的动力,“风暴”象征着不平常的年代风云,“灯”象征着光明信念。

www.fz173.com_朦胧诗经典句子。

意象

意象不是一般的物象,而是融入了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诗歌的最终目的是思想的表达,情感的流露,但往往不直接抒怀,这就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那么意象具体会有哪些作用呢?

物我合一意象给情思提供一个载体,使那抽象的情思成为可感可触的艺术形象,使情思得到鲜明生动的表达。

江河的《星星变奏曲》中“谁不愿意/每天都是一首诗/每个字都是一颗星/像蜜蜂在心头颤动/一个柔软的晚上/柔软得像一片湖/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鸟落满枝头/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诗、湖、萤火虫、春天、睡莲、鸟、白丁香”这些都已不仅仅指这些事物的本身,它们已融入进了作者的情思,有安逸、祥和、静谧。这些美好的意象叠加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温馨的世界。这样的世界正是作者向往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这些意象隐喻着诗人美丽浪漫的理想,

化抽象为形象 情思多是错综复杂的,难于直接表达的。用意象代言之,让读者尽情地品味意象,产生逻辑语言所无法达成的艺术效果。

北岛的《自由》,“飘/撕碎的纸屑”。“自由”究竟是什么?可以说没有人能真正说得清。若是直接描述,必然有言不尽之处。

北岛用一个意象“飘动的纸屑”代言之。纸屑在空中飘,不就是自由自在吗?“飘动的纸屑”有什么特点,“自由”就有什么特点。

读者通过去理解“飘动的纸屑”去理解“自由”。“撕碎”是对整体的破坏,要想获得自由,就要付出代价。

通感

通感是不同感觉的互相沟通和补充。作者为了更形象生动地描述某个物体,调动多种器官,使读者能够尽情体会,从而达到无与伦比的艺术效果。这在当时,朦胧诗人已经能够十分纯熟地运用。

舒婷的《落叶》中“残月像一片薄冰/漂在沁凉的夜色里”。

“夜色”如何,是视觉上的效果,它很黑、很暗。这样的月色,给人心里上

www.fz173.com_朦胧诗经典句子。

的感受是凄清的、凉的。视觉转换成触觉,这样一句话,从客观景物直插到内心体悟,扩大了内涵,带给人更多的回味。

江河的《星星变奏曲》中“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

声音是听觉的,“闪闪烁烁”是视觉的。因为声音一会儿清晰,一会儿模糊的感觉与视觉上“闪闪烁烁”有相似之处。读者想想,那看不见的声音“闪闪烁烁”,是不是很曼妙呢?

朦胧诗人的意象创新

【三】:北岛及朦胧诗

北岛及朦胧诗

(廊坊师范学院文学院 张红顺)

第一次近距离看到北岛,第一次听见北岛的声音!

比想象的要年轻的多,比想象的也算振作的多!

北岛的名气在当代诗人里算是够大的,据说在海外生活的那些年里,有几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这里咱不表别的,咱就事论事,简单分析分析北岛早期诗歌的特点。

让北岛一炮走红,或者说让北岛名震天下,也是让读者津津乐道,念念不忘的自然是那首《回答》了。这首诗当年一经亮相,就博得喝彩无数。想必喜欢读当代诗歌的人都很熟悉,甚至耳熟能详吧。据说这首诗也是不少诗歌朗诵会的必读诗。的确,这首诗写的非常棒,很出彩。这么说吧,就算是当下,如果你是第一次读这首诗,相信你也有一种平地起惊雷的感觉,那就是震耳欲聋,仿佛你到了七月的壶口瀑布,距离瀑布还有几百米,那就是满耳的咆哮声,满脸飞溅的浪花。你可要知道,这首诗歌写于1976年,反映的是1976年之前大家熟知的那段时期。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年代,现在的90,00后根本无法体会了。别的不说,但就物质方面,那时的人们哪知道汉堡包、烤肉是啥,手机、游戏是啥,啥也不知道,白面馒头都罕见,整天一窝窝头,能吃饱就不错了。至于精神方面,就更别提了,除了满地摊都能看到的那些书,其他的想就别想了,哪里有今天的孩子们想看就看的各种名著、好莱坞大片、想追就追的各种偶像明星呢。物质的困窘与精神的困顿,双重束缚压抑着那个时代的 人们,让人们难以呼吸。怒火就像挤压在岩石中间的熔浆一样,一旦有个裂缝,就喷薄而出了。都说诗人是时代的代言人,也只有诗人,能够将时代的情绪通过自己的笔发泄出来。北岛作为经历了那个时代的见证者,也正好是一个热血青年,也有那个叙写的能力,所以,他就写出了《回答》这样一首体现时代特色的诗歌。 回到《回答》这首诗,这首诗之所以引起那么大的反响,最根本的还是它喊出了当时积压在众多人心中的那股怒与怨。这首诗整体的基调概括一下那就是诅咒,反抗与决裂!所有的这些都可以从诗歌的章节词句里清楚的看到。比如诗歌的开首两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这两句写的看起来似乎有些突兀,因为这两句相当于一个结论,本应当由过渡或推演而来,但是没有,什么也没有,没有前提,上来就是这冷冰冰,阴森森的两句,打个比方,仿佛清晨开门,门前被别人丢过来一只腐烂的土狗似得,让人恶心的同时又有些战栗。那么作者为何要这样表达呢,事实上,这正是作者有意为之,作者的一种专门修辞,作者就是要通过这样一种修辞来造成一种石破天惊的感觉,让读者深思,反思,带着深思、反思在诗歌中间寻求答案。可以说,这两句劈头盖脸,横空出世的表达,就给诗歌本身营造出了一中强烈的

效果,那就是“诅咒”,“诅咒”什么,读者自己去思考吧。只有诅咒是不够的,诗人在诗歌里还强烈的表达了反抗的意志。比如诗中写道“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前, 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这里表明了诗人的不苟且,不苟活,随时要用自己生命换取对自由的渴望。诗人的语气非常坚决,用“只”来表达毫无商量之余地的口吻和语气。诗歌选用的意象也非常的鲜明,没有一丝的含蓄与遮掩。“绳索”,“审判”,这些可以说是赤裸裸的宣告。还有,“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这一节,句句都是力拔千钧,语气中有决断,有轻蔑,有挑衅,有胆魄!诗人不仅对自己命运的关心,似乎还有拯救人类的愿望与决心,那一句“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让所有的苦水注入我心中”颇有些耶稣被钉十字架的味道,这首诗的意义也由此升华了。总之,这首诗从头至尾,可以说倒出了心理的怨与怒,写出了那一代人的心声。北岛还有一首类似的诗歌,就是《一切》,这首与《回答》大致写于同一时期,表达的是诗人内心的一种迷惘与自信,怀疑与肯定交织的矛盾心情,也是那一时代年轻人的一种精神困境的诉求。有意思的是这首诗采用的形式非常独特,全诗用14个结构相似的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没有分节,但是有语气和层次的装换。

北岛及其同时代的一批诗人如顾城、舒婷、食指等被称为“朦胧诗人”。说实话,这个"朦胧诗”的命名其实非常牵强,甚至不准确。事实上,诗歌都是朦胧的,所谓的朦胧就是含蓄,不确指,不直指。如果诗歌不朦胧,那就成了口号了。因此,给予北岛等诗人以“朦胧诗”的命名,不能准确反映他们这一代诗人的本质特征。因为,北岛他们之前的诗歌也是朦胧的,远的如古代先秦时期《诗经》里的《蒹葭》,里边的”伊人“飘飘忽忽,不够朦胧吗?往后看,屈原的《离骚》也有些朦胧啊,最朦胧的要算唐代诗人李商隐了,他那一首首《无题》诗,比如“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说谁呢,谁也不知道,还有《锦瑟》中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里的“此情”指的啥?谁也说不清楚,你说朦胧不朦胧?反观“朦胧诗”派的诗歌,倒是很“清晰”,比如北岛的这首《回答》,写的什么,明眼人一看不都很清楚吗?还朦胧啥?更典型的是舒婷的那首《致橡树》,那哪能叫”朦胧诗“啊,那整个就是明白的”叫板“啊。所以说,”朦胧诗“的命名很不准确,估计当时诗歌评论界着急了,逮住了个词就套上了,就像人出门着急戴帽子,顺手戴了个,结果别人一看,呦呵,你喜欢这个呀,给你起个名吧,如叫“西瓜帽”,这样就传下来了。其实,与其说北岛他们的诗是“朦胧诗”,还不如说是“觉醒诗”呢。

中国现代诗歌是受西方现代诗歌的影吧响下成长起来的,经历了二十世纪“五四”时期的稚嫩,三四十年代的历练,建国后的一度沉寂,到了七八十年代,这批诗人由于受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写出的作品也渐渐成熟起来了。现代主义是对现代工业社会的反思,绝望与反抗甚至荒谬构成了现代主义的主基

调。中国的诗人,在北岛、顾城、舒婷这一批诗人当中,受现代主义影响的比较深,这在他们的诗歌里是可以清晰的看的到的。

北岛在国外生活了十几年,据说也写了不少诗,也据说诗风也有了很大的转变,不再如当初《回答》那样的犀利了。咱没看到,也不好评价。但是,有一点是可以判断的,那就是诗风会随着诗人的年龄的变化而变化的。说实话,《回答》、‘《一切》也就是青年北岛的激情了,随着岁月的转逝,时代的变迁,中老年的北岛已经不会有当初的锋芒了。

北岛老了,诗歌不会老!时代在发展,诗歌在继续!喜欢诗的人们,可以继续关注新的诗及人!

【四】:朦胧诗专题学习资料

朦胧诗专题

阅读书目:北岛《回答》 舒婷:《致橡树》 《惠安女子 》

顾城:《一代人》

海子《春天,十个海子》

参考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温儒敏著

朦胧诗:

朦胧诗是指以北岛、舒婷、顾城为代表的一批文革中成长的诗人的具有探索性的新诗潮。它孕育于文革时期的地下文学,1980年成为一股诗歌潮流。

在内容上注重自我表现。诗中的“自我”不再是集体的代名词,也不是“螺丝钉”,而是一个人,一个有思想、有情感、有尊严的人。“我并不是英雄/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我只想做一个人。”(北岛)

在艺术上,开始注意到汉语的诗意特质,讲究精炼、暗示、含蓄,讲究意象的经营。即使是理性的思考,观念的传达,也能借意象的运作而完成。

一、北岛的诗歌创作

北岛,原名赵振开,笔名有“艾珊”、“石默”等,原籍浙江湖州,1949年生于北京。1969年于北京四中高中毕业后,分配到一家建筑公司,在那里当了11年的混凝土工和烘炉工。在1970年开始写诗,也写过小说《波动》、《幸福大街13号》等中短篇小说。1976年参加“天安门运动”,并有诗作《回答》等广为流传。1978年12月23日,与诗友芒克等人共同创办的民间文学刊物《今天》创刊,任www.fz173.com_朦胧诗经典句子。

主编(《今天》于1980年底终刊,共出9期,同时还编有《今天》文学丛书和《今天》文学研究资料等)。

1979年在《诗刊》第3期发表的《回答》,是他第一次公开发表的作品,标志着朦胧诗由半地下的民间状态公开进入了主流,并由此进入了普通大众的阅读视野,导致了全国性的新诗潮运动。朦胧诗的历史性影响,北岛功不可没,他既是与《今天》的主要创始者,也是最能体现朦胧诗价值的一个实践者。

从此,北岛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青年诗人。在七八十年代之交,是朦胧诗最引人瞩目的时期,也是北岛诗歌创作的高峰期。他这时期的创作,最突出地表现出一种怀疑和否定的精神,被看作是这一诗歌流派最有代表性的诗人,也是当时最有争议的诗人。80年代初,他的创作有过一个时期的中断,这与关于朦胧诗的论争有关,也与他自己的创作由于观念的变化和方法的调整有关。

1980年到《新观察》杂志社当编辑,1981年到《中国报道》社任文学编辑,后辞职。这年,他的小说《波动》在《长江》第1期上发表,但因其存在主义倾向受到批判。此后,他还发表有小说《稿纸上的月亮》,出版有诗集《北岛诗选》(1986)、《五人诗选》(1986)等。其中,《北岛诗选》获得中国作协全国第三届新诗诗集奖。1986年被《星星》读者评为“我最喜欢的中青年诗人”之一。

80年代末以后,他一直生活在欧美,并继续编辑文学刊物《今天》,出版有《太阳城札记》(美国康耐尔大学出版社)、《北岛顾城诗选》(瑞典好书出版社)、《归来的陌生人》,译有《北欧现代诗选》等。

90年代后,在欧美流浪,现居美国。

纵观北岛的诗歌作品,我们不难从中看到一个抒情主人公形象,这一形象几乎包含了北岛诗歌的全部思想内涵。诗中的“我”,既是作者自我的化身,又是那一代人尤其是朦胧诗人的缩影:“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回答》)。以纸即诗歌为武器,以绳索即不自由的生命为代价,以身影即在人类中无足轻重的个人存在为唯一资本,这一形象就是朦胧诗人北岛的形象。这个果敢执着的“第一千零一名”挑战者形象,挑战一切传统与现实,哪怕“一切都是没有结局的开始/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追寻”,哪怕是马上就死亡,也坚信“一切死亡都有冗长的回声”(《一切》)。诗人深知“我并不是英雄/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我只想做一个人”,但这个人有足够的英雄气概,“决不跪在地上/以显出刽子手们的高大”(《宣告》),而要选择自由的天空,追寻英雄的足迹,完成英雄未完成的事业:“我,站在这里/代替另一个被杀害的人/为了每当太阳升起/让沉重的影子象道路/穿过整个国土”。为此,诗人不惜把“我”变成黑暗的影子,是要在依然沉默的东方,向那些“默默地永生/默默地死去”的人们,揭露“以太阳的名义”进行公开掠夺的事实,期望着“也许有一天/太阳变成了萎缩的花环/垂放在/每一个不屈的战士/森林般生长的墓碑前/乌鸦,这夜的碎片/纷纷扬扬”。作为一个不是英雄的凡人,“我需要爱/我渴望在情人的眼睛里/度过每个宁静的黄昏”(《结局或开始》)。然而这“普普通通的愿望”却无法实现,为了让黑夜成为像纷飞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gudian395359/

推荐访问:爱情朦胧诗经典句子 现代朦胧诗的经典句子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