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25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来源:古诗词鉴赏 时间:2016-11-10 11:58:38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古诗词鉴赏】

【一】:二年级上册25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情意。

2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情。

3 认识生字,会写6个生字。

重难点:

1 理解诗意,会背这两首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旧知,引起兴趣。

1 小朋友,你们还记得上学期学过的这首诗吗?(咏柳)它是哪个著名诗人写的啊?(贺知章)

2 小朋友真厉害啊,对,他就是贺知章,对,他是诗人贺知章,他以写七绝为见长。他一生仕途顺利,直到八十六岁才告老还乡,在离开京城时,文武百官都来送行,直到城门外,唐玄宗还亲自写诗送行,真够风光荣耀。当他以一个普通老人的面貌回到阔别了五十年的故乡时,又是一番怎样的场景呢?

二:引入课题,感受新知

1 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25课第一首古诗《回乡偶书》

2 会读这首诗的同学举手。(叫会读的同学齐读,不会的就听着会读的同学读)

3现在全班同学来自由朗读一下,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遇到不懂的字看一下下面的拼音。(把生字读一遍)

4 (点评齐读)那你们看着题目,知道题目什么意思吗?(解释)

三 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1)学习第一句(课件)(出示第一二行)

(2)点击重点词语:少小、老大、乡音、无改、鬓毛衰。引导学生边观察插图边说意思(对家乡的思念)

(3)那你们能“从乡音无改”与“鬓毛衰”这两个词中体会到什么?(作者对于家乡的热爱,思念)

指导朗读: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作者,在阔别多年后又返回到养育了自己的家乡与故乡的人们团聚,想到家乡人民的热烈欢迎、盛情款待的情景时一定会兴奋不已。现在谁能用读出作者此时的喜悦心情?(指名读、齐读)

(4)那他回到家乡遇到谁啊?(引出第三句)

(5)哦,原来儿童不认识,那儿童有没有说话啊?(第四句)

(6)师:你能想像出作者当时的心情吗?(无奈、忧伤)谁能通过朗读来表达这种感情

四 串讲诗意,体会情感:

⑴谁能用自己的话把全诗的意思讲一讲?(指名讲,全班自由朗读交流)

⑵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什么?(思乡)诗人少小时离开家乡,年纪老了才得以重返家乡,离开家乡久了,一切都可以改变,惟有“乡音无改”,这无改的乡音里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同时又有淡淡的忧伤,那么我们就带着对家乡的思念,怀着淡淡的忧伤读一读这首诗。(全班齐读,能不能背诵)

五:延伸拓展,总结全文

同学们,贺知章回到故乡后,面对熟悉的情和景,他一共写了两首《回乡偶书》。刚才我们学习的是第一首,现在请同学习们欣赏第二首,一起与作者体会回到家乡的那种感受。(出示课件

师诵读: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第二课时

1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朋友的深厚友谊。

2 理解诗句,体会文中大意。

3 会认课文的8个生字,会读会写课文的6个生字。

重难点:

1 有感情的流利的朗读课文,会背

2 3 会认课文的8个生字,会读会写课文的6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联系旧知:

1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贺知章的古诗,现在我们来复习一下,能不能背出来。(会背就背,不会就读,全班)

2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古诗,在学习新的古诗之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引入故事) 3 李白到底写了怎样的一首诗呢?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全班自由朗读一下赠汪伦这首诗,遇到不懂的字看下面的拼音。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 品读第一句:看图理解(指明读)

2 李白将要走了,他与汪伦相见恨晚,刚结下深厚的友谊就要面临分离,你说他会说些什么呢?(谁能在文中找出那句话,说李白感情的。读第一句)

3 李白走了,汪伦有什么表示啊?(第二句)

4 踏歌:一边用脚打节拍,一边唱歌。是古代的一种舞蹈,边歌边舞的一种歌舞形式。(哪个同学愿意到前面表演,帮助学生理解?老师:有一个问题一直在困扰着我,你们愿意帮我解决吗?桃花潭水深与汪伦送“我”的情谊有什么关系?(学生边读边想二三句。) 5 师小结:我明白了,这是用水深比喻情深(深千尺意思)

6 是啊!纵然桃花潭的水再深,也比不上汪伦与李白的情谊深啊!所以李白就写下最后一句。现在让我们通过读来表达他们之间那种浓浓的深情。)

自由朗读--指名读--评读--再指读--齐读--师生轮读

三:扩展学习,加深理解。

1、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现在老师为你们提供了3首,供你们自学欣赏,请你选择其中一首,用你喜欢的方式来学习。.

2、教师提供古诗学习方法和6首送别诗,学生任选一首自学:《送元二使安西》、《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别董大》

3、汇报学习成果(或朗读、或背诵、或说诗意、或讲故事)

四:背诵课文

【二】:新人教课标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 25 古诗两首 教学设计

25、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友情。

教学重点:认识8个生字,会写6个字。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3、懂得热爱家乡。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懂得热爱家乡。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交流 引入情境

1、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一首古诗叫——【出示:《咏柳》图片】,你还能背下来吗?

2、介绍背景。

你们还记得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出示:贺知章】他以写七绝见长。他一生做官顺利,直到八十六岁才告老还乡,在离开京城时,文武百官都来送行,直到城门外,唐玄宗还亲自写诗送行,真够风光荣耀。当他以一个普通老人的面貌回到阔别了五十年的故乡时,又是一番怎样的场景呢?

3、揭示题目:

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出示:《回乡偶书》】。

二、质疑点引 明确目标

这里的“偶”“书”各是什么意思?【出示:偶,偶然的意思;书是写;偶书,是偶然间写下的诗。 】

诗题是什么意思?【出示:诗人回到故乡,偶然间写下的诗。】 偶然间写下的诗常常是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才有了一时的感受,诗人

贺知章回家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有什么感受呢,我们来细细地读一读他写的这首诗就知道了。

二、初读。

【出示:古诗】自由读,读准字音。

你觉得哪个词比较难读准,给大家示范示范?

正音:鬓毛衰。开火车读该词。

谁来读读整首诗?

我们一齐读读。

三、研读感悟。(抓线索“客?”)

会读这首诗并不难,我们班很多同学小时候就会背了。如果能把其中的生字会记会写那才能干呢。

老师考你们一个生字,【出示:笑问客从何处来】的“客”(出示:客),你是怎么记住它的?谁能给它找找朋友?【出示:扩词】

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给大家提提醒。

不是一家的人或者不是当地的人,我们尊称他为客人。那么你知道诗中所说的“客”是说谁呢?(出示:贺知章)他到底算不算客人呢?(出示:?)请带着这个问题,再好好地去读一读这首诗,然后和同桌交流这个问题,说说你的理由。

3、贺知章是不是客人?反馈中指导朗读和体验感悟。

(1)不是客。

你从哪里知道的?【出示:第1、2行诗。】

①理解诗意。

同学们,诗句中有两对反义词,能找出来吗?【出示:少小----老大 离----回】

贺知章十岁的时候,和父亲离开了家乡去长安求学。离开家乡后,他们生活十分艰苦:有的时候吃不上一口饭,有的时候穿不上一件完整的衣服,但是贺知章克服困难坚持读书,因此他的书读得非常好,后来还在京城当官了呢。在他八十三岁那年,他终于回到了家乡。这一别就是70多年呀!谁来读读第一行诗。小时候离开这里,老了又回来了,是这个村的人,怎么能说是客人呢!

②你还从哪里看出他不是客人?70多年过去了,他有什么变化了吗?

什么叫“鬓毛衰”?两鬓在哪里?(两边的头发都白了,人老了)

可是什么却依旧没有改变?什么叫乡音?“乡”是“故乡,家乡”的意思,“乡音”就是家乡的口音,家乡话。

谁来读读第二行诗?

④介绍贺知章的家乡背景:

你们知道诗人的家乡在哪里吗?老师告诉你,在杭州的萧山,这可是杭州人的骄傲,出了一位大诗人呢!当年他离开杭州到长安去,也就是现在的陕西西安,虽然路途非常遥远,可是他时刻都没有忘记自己的家乡,老了一定要叶落归根呀!

⑤谁来说说第一、二行诗的意思?

谁能把【出示: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语放进这句诗中说说?(贺知章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家,直到很老了才回到家乡。虽然头发白了,模样变老了,但是他的家乡话没有改变。)

⑥指导朗读。

指名读,女生读,男生读,齐读。www.fz173.com_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25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原来这个看似“客”的人其实――【出示:并不是客!】不是远道而来的客人“来”了!而是离乡多年的游子――“回”到这里了!我们把离开家乡在外生活的人称为【出示:游子】。这位在异乡生活了70多年的游子终于回到了自己日思夜想的故乡------杭州了!心中怎能不激动呢?再齐读。

为什么诗人年纪那么大了还要回来呢?【出示:想念家乡,想见家人朋友】

(2)是客:学习第3、4行。

既然贺知章是这个村子的人,不是客人,可是谁认为他是客人呢?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同桌交流。

从诗句中可以看出【出示: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指名读。 还可以从插图中看【出示:插图】——骑马,有行李,是客人。

七十多年了,许多事情都已经改变了,难怪家乡的小孩子会把他当做客人,笑着问:“这位客人,你从哪儿来呀?”诗中哪两行说的是这个意思?

谁来说说这两行诗的诗意?

【出示:何】你是怎样记的?

【出示:图片】这是贺知章牵着马儿回到家乡来到村口遇到孩子们时的情景。猜猜他们在说什么?(孩子们看见贺知章却都不认识,于是笑着问贺知章:“老爷爷,您是从哪儿来的?”)他们还会问什么?

瞧,这群孩子多天真呀!他们怎么能理解贺爷爷终于回到家乡的激动与感慨呢。齐读。

4、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三、朗读并背诵全诗。 点击课件

1、【出示:全诗】你喜欢怎么来读这首诗?(分大组读,男女生读,师生对www.fz173.com_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25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读,学生领读,齐读。)

2、带感情读。

有人说一首好诗就是一首动听的歌曲,那么这首诗究竟是欢快的歌曲,还是忧伤的歌曲,是激动的,还是悲哀的呢?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放进诗中,美美地读一读这首诗。(可以是高兴的,激动的,忧伤的,悲哀的,感慨的读法)

指名读。

3、唱诗。古代的很多诗词不光可以读,还可以唱,我们也来欣赏一下这首诗。【播放:诗歌读唱】

2、贺知章老爷爷离开家乡多年,又重新回到家乡,这种心情是激动的,又有着无限感慨。让我们带着贺知章老爷爷的这种复杂的心情把古诗背一遍吧。

“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远在他乡的游子终于回到了自己朝思暮想的家乡了,回到了在梦中出现了千百遍的故乡,再背诵。

四、拓展。

1、释题:【出示:诗题】回到家乡,遇到了这件事,他心里很有感想,于是就写了这首诗。

2、后来,贺知章爷爷进了村子后还看到了许多事情,在很多亲朋好友家里了解了近70来年一些人和一些事的变化,他再提笔写下第二首诗:

【出示:回乡偶书二】

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自由读,齐读。

3、后来,村子里为了纪念他,将他回乡后为村子修建的一座桥改名为“思家桥”,把村子改名为“知章村”,当地的小学命名为“贺知章小学”,这些名字一直延用到现在呢。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萧山寻找贺爷爷的历史足迹哦。

3、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古诗是描写诗人思念家乡的,我们以前也学过想念家乡的诗,你们还记得吗?。

【课件出示:《静夜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五、书写指导。

【出示:何、音】指导书写。

六、作业超市。【课件出示】

同学们,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我们完成了,现在我们到作业超市去逛逛,然后你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题目作为课后作业:

www.fz173.com_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25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1、背诵并默写古诗。

2、为《回乡偶书》完成一幅诗配画。

3、自编故事,再与伙伴交流。

板书设计:

回乡偶书

思 乡 贺知章

客 少小 离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游子 老大 回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及作品渗透的感情。

2、理解“欲”、“闻”、“不及”的意思。

3、背诵、默写本诗,并改成现代文或尝试写诗。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教学难点: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含义。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激兴趣。

1、同学们,喜欢古诗吗?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古时候会吟诗的人叫“秀才”,“秀才”很了不起哦,人们都会尊重他们。你们中间有秀才吗?今天,我要先考考你们,看看哪些同学是今天的秀才。

怎么考呢?做游戏!

2、【出示:牧童骑黄牛,( )。 ( ),早有蜻蜓立上头。 谁知盘中餐,( )。( ),霜叶红于二月花。 举头望明月,( )。】 看谁最聪明,能说出每行诗的上一句或下一句?

二、知诗人

www.fz173.com_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25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1、读完最后这句诗,你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哪一位诗人来?【出示:李白】

2、认识李白吗?他是谁呀?谁能介绍一下李白?

三、晓背景。

1、除了李白,今天我们还有认识另一个人——(出示:汪伦),怎么才能记住这个“汪”字?你能用这个字说出哪些词来?

【三】: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25课 25古诗两首 教学设计 课件

25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及作品渗透的感情。

2、理解“欲”、“闻”、“不及”的意思。

3、背诵、默写本诗,并改成现代文或尝试写诗。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方法:通过朗读感悟古诗意境,借助小组合作学习了解古诗意思。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gudian520136/

推荐访问:人教版二年级古诗两首 二年级25课古诗两首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