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人家废园作》试题设计及赏析

来源:古诗词鉴赏 时间:2016-04-19 11:21:15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古诗词鉴赏】

第一篇:《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炼精测卷:诗歌形象鉴赏(含详解)》

201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检测卷 诗歌形象鉴赏(含详解)

(每题6分,满分:102分 时间:90分钟)

1. [2013·合肥一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

【清】龚自珍[注]

漠漠春芜春不住。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偏是无情偏解舞,濛濛扑面皆飞絮。 绣院深沉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莫怨无人来折取,花开不合阳春暮。

注:自幼博学多才的龚自珍,嘉庆十五年应顺天乡试竟只中了副榜,三年后再试又落榜,这首词就写于这一时期。

请评析“孤花”这一艺术形象。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

答案:这首词塑造了一个超然世外、孤高独立、不合时宜的孤花形象。词人在下阕描写了一朵绚烂、充满生机的“孤花”在满园芜杂中明艳开放的情景,与上阕柳絮的曼舞形成鲜明的对比,进而直接抒发“莫怨”无人问津,只因“不合”时宜的孤高情怀,生动而典型地呈现了一个遗世独立的文人形象,对随波逐流者具有警醒意义。

诗歌助读:起句写废弃的园子一片荒芜,春日的芳华已消逝褪尽的景象,废园的“春不住”正是大清帝国江河日下、盛况不再的写照。接着写“藤刺”牵制行人,阻碍行人的道路。“偏是无情偏解舞”,用隐喻手法,讽刺了那些不管国事的官僚们粉饰太平、酣歌曼舞的行为。“濛濛扑面皆飞絮”描写了一种令人不堪忍受的恶劣环境。下阕前三句写一朵明丽的孤花在荒芜的废园中寂寞地开放,无人欣赏,突出了它不随波逐流、高洁的品格。花与词人的心境融合无间,灵犀相通。结尾两句安慰孤花,亦是强作自解。这是时代、社会和志士仁人之间的矛盾。词人将“明如许”的“孤花”置于“藤刺牵衣”、春草杂芜、飞絮曼舞的背景中,反差鲜明。这首词采用象征(托物言志)的手法,寓情于景,花即是人,人即是花,命运共通。

2. [2013·黄冈中学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南吕】金字经

贯云石

泪溅描金袖,不知心为谁?芳草萋萋人未归。期,一春鱼雁稀。人憔悴,愁堆八字眉。 这首曲子描写了一个怎样的形象?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描写人物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

答案:这首曲子描写了一位怀人念远的闺阁佳人形象。①细节描写。“泪溅描金袖”,通过佳人泪洒衣裙的细节,表现她内心的相思之苦。②心理描写。“一春鱼雁稀”,写她整整一个春天对心上人书信的期盼。③肖像描写。“憔悴”“愁堆八字眉”,通过外形特征表达她相思的愁苦心态。

诗歌助读:曲中描绘了一个怀人念远的闺阁佳人形象。“泪溅”两句,写抒情主人公内心的悲凉。“芳草”句,点明思念的人是远方的游子。“期”两句,写出期待时间之久、思念之深、盼望之切。“稀”,流露出殷切的期盼之情。最后两句,写相思之苦。通过写少妇期待、憔悴、愁眉等,刻画了闺中思妇的形象。

3.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赠傅都曹别

鲍照

轻鸿戏江潭,孤雁集洲沚。

邂逅两相亲,缘念共无已。

风雨好东西,一隔顿千里。

追忆栖宿时,声容满心耳。

落日川渚寒,愁云绕天起。

短翮不能翔,徘徊烟雾里。

诗歌最后四句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诗歌九、十两句通过描写落日、川渚、愁云等,表现了诗人对漂泊不定生活的厌倦以及朋友远去的哀伤之情;诗歌最后两句通过描写孤雁徘徊在烟雾里,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隐痛和无所傍依、孤寂彷徨的状况。这样就可以得出诗人的形象特征——一位孤寂的游子形象。

答案:诗歌通过描写落日的余晖、川渚的凄寒、孤雁的徘徊等,塑造了一位厌倦漂泊生涯、壮志难酬而无所依傍的游子形象。

4.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扬州逢李十二衍

【明】袁凯

与子相逢俱少年,东吴城郭酒如川。

如今白发知多少,风雨扬州共被眠。

(1)这首诗歌描写了两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东吴城郭酒如川”展现了主人公怎样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年轻时饮酒欢聚的画面和年老时同床共眠的画面。

(2)用比喻与夸张的手法,把“酒”比作“川”,展现了一个充满热情、豪气十足的少年形象。

5.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鹧鸪天

【金】刘著

雪照山城玉指寒,一声羌管怨楼间。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 星点点,月团团。倒流河汉入杯盘。翰林风月三千首,寄与吴姬忍泪看。

(1)“雪照山城玉指寒”一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试题设计及赏析】

(2)请结合诗歌,分析词中主人公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通过“雪”“山城”“玉指”等意象,加上一个传达作者情感的“寒”字,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意境,为下文抒写离别之情奠定了基础。

(2)本词营造了一个慨叹韶光易逝、人生易老,身处他乡,缺少知音,对故土拥有无限依恋与思念的主人公形象。

6. [2013·南充二测]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小园

【清】黎简

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注]为我芳。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注:寒花:菊花。

诗歌最后两联借助哪些意象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龚自珍《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试题设计及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

答案:幽竹、寒花、新月,幽竹劲节,寒花孤傲,新月是高雅圣洁、白璧无暇的象征,通过这些意象刻画了一个孤清高洁、胸怀澄明的人物形象。

第二篇:《2013年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3年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

语 文 试 题

(考试日期:2013年4月20日上午9:00~11:30)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6页,第Ⅱ卷第7页至第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选择题(第Ⅰ卷1~6题,第Ⅱ卷15—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第Ⅰ卷7~14题,第Ⅱ卷18~21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 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文化早在两千多年前,即已发明“人文”一词,用以指称人类社会赖以健康发展的文化精神特征,以标示“天文”、“地文”、“物文”等与人类精神、文化活动之本质区别。天文、地文、乃至虎豹之文,在古人看来皆属自然界表现出来的文采,而“人文”乃专属人类社会活动所创造出来的精神、文化、理念及其所具有的价值内涵。这些具有指导意义的人文精神和价值内涵,不同于自然物,也不同于草木鸟兽。用荀子的话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亦且有义”四字,可以概括出国学对人文价值的追求。它不仅与天文、物文等自然之文不同,也与人类特有的文化所产生出来的“神文”、“鬼文”、“权文”、“钱文”等形形色色的社会之文不同。可以说,以儒家为主干的中国文化的人文关怀,主要体现为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体认和具有此岸性、普世性的实践理性和道德关怀。在《论语》中,有一段子路问孔子,如何才算全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文之以礼乐”,即是强调礼乐道德是人文的主要内容。

因此,我们不能把儒家的道德关怀仅仅限制在伦理或政治领域,其更重要的意义,乃是对“人”的发现,对人的本质的认识,对人的主体性的揭示,也是对人作为本体存在的价值体认。所谓“主体性”或“本体存在”,皆指人的道德自觉。用孟子的话说便是人皆有“四心”(“四德”)。因此儒家人文主义的核心内容,即是道德自觉;而构成道德自觉的必要条件,又是儒家的仁爱学说。《论语》一书,“仁”字出现七十余次,即可说明孔子对“仁”的重视。孔子以“仁”界定“人”,即是肯定人的价值核心在于“仁爱”。“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孔子又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把“爱人”作为人的基本品德,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从爱自己的父母出发,然后再通过推己及人的方法,达到“爱亲则

继其爱人”、“孝之放爱天下之民”等社会效果。孟子发挥了孔子的仁爱思想,又提出“仁者爱人”的命题,认为孔子所谓“仁”,乃是仁者对他人发自内心的尊重和关切,因此“仁”必须是自觉的而“非由外铄”,这样才能由“不忍人之心”,发为“不忍人之政”,以仁德之心施仁政于百姓,使天下之鳏寡孤独皆有所养,从而达到社会的普遍治理。

可见,从孔子的“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到孟子的“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再到《管子》的“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等,均体现出国学中所包含的价值理性或人文精神。其中,孔子的“远神近人”思想,正是有别于“神文”或“鬼文”;孟子的“四德”观念所针对的正是人类文明所异化出来的权力拜物教和金钱拜物教。这些形形色色的“拜物教”,在“知识即力量”、“知识即权力”的工具理性和“利益最大化”的包装下,堂而皇之地成为少数人无限扩展欲望的现代理论。而对于中华国学的人文精神和道德理性来说,这些貌似现代化的理论,并不具有合理性,因为它们所缺少的正是以恻隐、羞恶、谦卑、智慧和诚信为核心的人文关怀。

(选自李中华撰《国学的核心价值及其基本精神》,有删改)

1.与“人文”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人文”是关于人类社会赖以健康发展的精神、文化活动的称谓。

B.“人文”不同于自然物,也不同于草木鸟兽。

C.“人文”与“天文”、“物文”等自然之文不同,也与形形色色的社会之文不同。

D.“人文”的主要内容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体认和具有此岸性、普世性的实践理性和道德关怀。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从“人文”与自然之文和社会之文的比较分析中,论述了“人文”的重要作用。

B.第二段围绕人的道德自觉,论述儒家的仁爱学说是构成道德自觉的必要条件。

C.第三段首先强调“神文”、“鬼文”的不当,再论述“权文”、“钱文”的不可取,在此基础上指出“人文”的合理性。

D.全文首先阐述“人文”的主要内容是礼乐道德;再论证构成道德自觉的必要条件是儒家的仁爱学说;最后批驳一些貌似现代化的理论的不合理,从而反证“人文”的重要性。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学所追求的人文价值,就是中国文化的人文关怀,也就是儒家的人文关怀。

B.儒家人文主义的核心内容,乃是对人的主体性的揭示,也是对人作为本体存在的价值体认。

C.孟子与孔子一样,都把“仁爱”、“仁者爱人”作为自觉的追求。

D.由于形形色色的“拜物教”并不具有合理性,它们缺少人文关怀,因而多数人一贯坚持中华国学的人文精神和道德理性。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4~7题。

刘劭字孔才,广平邯郸人也。建安中,为计吏,诣许。太史上言:“正旦当日蚀。”劭时在尚书令荀彧所,坐者数十人,或云当废朝,或云宜却会。劭曰:“梓慎、裨灶,古之良史,犹占水火,错失天时。礼记曰诸侯旅见天子,及门不得终礼者四,日蚀在一。然则圣人垂制,不为变豫废朝礼者,或灾消异伏,或推术谬误也。”彧善其言。敕朝会如旧,日亦不蚀。

御史大夫郗虑辟劭,会虑免,拜太子舍人,迁秘书郎。黄初中,为尚书郎、散骑侍郎。受诏集五经群书,以类相从,作皇览。明帝即位,出为陈留太守,敦崇教化,百姓称之。徵拜骑都尉,与议郎庾嶷、荀诜等定科令,作新律十八篇,著律略论。迁散骑常侍。时闻公孙渊受孙权燕王之号,议者欲留渊计吏,遣兵讨之,劭以为“昔袁尚兄弟归渊父康,康斩送其首,是渊先世之效忠也。又所闻虚实,未可审知。古者要荒未服,修德而不征,重劳民也。宜加宽贷,使有以自新。”后渊果斩送权使张弥等首。劭尝作赵都赋,明帝美之,诏劭作许都、洛都赋。时外兴军旅,内营宫室,劭作二赋,皆讽谏焉。

青龙中,吴围合肥,时东方吏士皆分休,征东将军满宠表请中军兵,并召休将士,须集击之。劭议以为“贼众新至,心专气锐。宠以少人自战其地,若便进击,不必能制。宠求待兵,未有所失也。以为可先遣步兵五千,精骑三千,军前发,扬声进道,震曜形势。骑到合肥,疏其行队,多其旌鼓,曜兵城下,引出贼后,拟其归路,要其粮道。贼闻大军来,骑断其后,必震怖遁走,不战自破贼矣。”帝从之。兵比至合肥,贼果退还。

景初中,受诏作都官考课。劭上疏曰:“百官考课,王政之大较,然而历代弗务,是以治典阙而未补,能否混而相蒙。陛下以上圣之宏略,愍王纲之弛颓,神虑内鉴,明诏外发。臣奉恩旷然,得以启蒙,辄作都官考课七十二条,又作说略一篇。臣学寡识浅,诚不足以宣畅圣旨,著定典制。”又以为宜制礼作乐,以移风俗,著乐论十四篇,事成未上。会明帝崩,不施行。正始中,执经讲学,赐爵关内侯。凡所选述,法论、人物志之类百馀篇。卒,追赠光禄勋。子琳嗣。

(选自《三国志•魏书•刘劭传》,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建安中,为计吏,诣许 诣:到,往

B.宜加宽贷,使有以自新 贷:借

C.劭尝作赵都赋,明帝美之 美:认为„„美

D.兵比至合肥,贼果退还 比:及,等到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宠以少人自战其地,若便进击,不必能制

②臣学寡识浅,诚不足以宣畅圣旨,著定典制

B.①昔袁尚兄弟归渊父康,康斩送其首,是渊先世之效忠也

②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C.①凡所选述,法论、人物志之类百馀篇

②劭时在尚书令荀彧所

D.①时外兴军旅,内营宫室,劭作二赋,皆讽谏焉

②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劭,三国时魏国人。曾任太子舍人等职。受诏收集五经群书,作《皇览》一书。明帝时,曾为陈留太守,授予骑都尉,提升为散骑常侍。正始时,赐爵关内侯。死后,被追赠为光禄勋。

B.当时传闻公孙渊接受了孙权所授的燕王称号,谋臣们纷纷提议派兵去讨伐他。而刘劭认为对公孙渊理应表示宽大为怀,让他有所自新。

C.魏国对外频兴军事,对内大兴土木,刘劭为此写了《许都赋》、《洛都赋》,文内都含有对君主委婉曲折的劝谏。

D.景初年间,明帝诏令刘劭负责制定考察官吏功过善恶的标准——《都官考课》,刘劭完成任务后,还写了《乐论》十四篇呈上,认为应制定礼乐制度,以移风易俗。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然则圣人垂制,不为变豫废朝礼者,或灾消异伏,或推术谬误也。(5分)

译文:

(2)骑到合肥,疏其行队,多其旌鼓,曜兵城下,引出贼后,拟其归路,要其粮道。(5分)

译文:【龚自珍《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试题设计及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8~9题。

鹊踏枝 过人家废园作

①[清]龚自珍

漠漠春芜春不住,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偏是无情偏解舞,蒙蒙扑面皆尺絮。

绣院深沈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莫怨无人来折枝,花开不合阳春暮。

[注释]①自幼博通多才的龚自珍,嘉庆十五年(1810年)应顺天乡试竟只中了副榜,三年后再试又落榜,这阕《鹊踏枝》就写于这一时期。

8.这首词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4分)

9.请评析“孤花”这一艺术形象。(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分)

甲: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1) ,

(2) 。

(3) ,(4) 。(5) ,

(6) 。

(李贺《李凭箜篌引》)

乙:(1)想当年,金戈铁马,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王羲之《兰亭集序》)

(3)更相为命, 。 (李密《陈情表》)

(4)屈心而抑志兮, 。 (屈原《离骚》)

【龚自珍《鹊踏枝

(5) ,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

(6) ,栗深林兮惊层巅。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龚自珍《鹊踏枝

三、(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1~14题。

翻阅塔克拉玛干

沉 石

①仿佛是遥远的传说,宇宙在诞生之际,孕育了茫茫星际,而在漫长的星云翻转之中,有一部书遗留在了地球。那部书在新疆,她横跨天山南北,那本书写着鎏金的大字:塔克拉玛干。

②那是地球罕见的大沙漠。强烈与平静,在我心底聚拢,那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像磁铁般深深地吸引着我的好奇心。

③我有些超然,更多雄奇的想象,仰望苍穹聆听那些密码。我终于通过青藏山脉的高原神经,听到了连接新疆山脉的语意,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一份神圣的邀请。那一刻,我是在飞机上看到的,还是在神游太空时看到的,已经记不清了,但展现在大地上的确实是一本书,一本关于地球出生和成长的书,而且每一个篇章,都充满了诗情画意,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我有些激动,在一天晨曦送来太阳谜语的时刻,怀揣着不安和心动,轻轻地去翻阅塔克拉玛干的那一页。

④色彩在变化,金灿灿的文字中流淌着一幅幅画面。那画,在太阳的照耀下翻动着,是那样神奇。我忽然意识到,如此辉煌的一页,是宇宙印制在书上的画页。我沐浴着阳光,攀上厚厚的书脊,顺着光与神的字里行间,带着一种敬仰的心境在翻阅欣赏。

⑤光在移动,沿着茫茫无边的沙漠,唤醒了属于她们的世界,一种生命体在触动。霎时,朝霞捧出金子般的光点,在沙漠的每一道皱纹里闪烁。逆光中,每一个文字都在跳跃,形象地注解着画面的解说词。我久久地观察,被眼前一幅美景震撼。沙漠是浓郁的黄色,而那一粒粒沙尘,却包含着多种宇宙融和的金属语言,仿佛都是一个个活体,在光的驱使下,这些活体在运动,在变化,用生命绘出壮美的图画。阳光送来的不仅是色彩,还有另一种语言,那就是风。

⑥翻动着一张张画面,随风而舞,那无数的沙粒在呻吟着冲向要归落的地方。你看吧,有一位风的指挥家在挥舞,沙漠会在无形的状态中,逐渐形成一道道山梁,顺着风的走向,可以看到条纹般的沙眼在睁开。那便是沙漠深处馈赠的一道风景,细如刀,柔如绸缎,鱼鳞片状地分布在沙漠高低不平的地方。伴随着绚丽变幻的阳光涂料,可以看到猩红色的沙海、桔黄色的沙滩、淡紫色的沙坡、灰褐色的沙暴、墨绿色的沙洲,还有沾染落日血色的沙峰,远远地在流动,血红色的大沙漠在呼吸。我震惊得叹为观止。这是一本带有生命的书,而书的文字图画,不仅仅是隽永在大地上的诗句,而且是有着血肉的精魂。

⑦我穿越数千公里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在一望无际的沙海中,停下脚步,我赞叹这里的每一颗沙粒,哪怕细微得无法看到,但我崇尚它的灵魂与精神。当我扑在沙漠深处,用整个心灵静静地去倾听沙漠跳动时,我真的听到了地球跳动的心脏。那一刻,是如此纯粹而壮烈,每一个心跳都充满生命的辉煌。

⑧蓦地,我站起来,朝着太阳正对着的西边天宇望去,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眼前发生的一切。矗立在沙漠纵深处的是一座海边的高楼大厦,高楼建筑直插云

第三篇:《(新课标)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诗歌形象鉴赏检测卷(含解析)》

201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检测卷 诗歌形象鉴赏(含详解)

(每题6分,满分:102分 时间:90分钟)

1. [2013·合肥一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

【清】龚自珍[注]

漠漠春芜春不住。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偏是无情偏解舞,濛濛扑面皆飞絮。

绣院深沉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莫怨无人来折取,花开不合阳春暮。

注:自幼博学多才的龚自珍,嘉庆十五年应顺天乡试竟只中了副榜,三年后再试又落榜,这首词就写于这一时期。

请评析“孤花”这一艺术形象。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

答案:这首词塑造了一个超然世外、孤高独立、不合时宜的孤花形象。词人在下阕描写了一朵绚烂、充满生机的“孤花”在满园芜杂中明艳开放的情景,与上阕柳絮的曼舞形成鲜明的对比,进而直接抒发“莫怨”无人问津,只因“不合”时宜的孤高情怀,生动而典型地呈现了一个遗世独立的文人形象,对随波逐流者具有警醒意义。

诗歌助读:起句写废弃的园子一片荒芜,春日的芳华已消逝褪尽的景象,废园的“春不住”正是大清帝国江河日下、盛况不再的写照。接着写“藤刺”牵制行人,阻碍行人的道路。“偏是无情偏解舞”,用隐喻手法,讽刺了那些不管国事的官僚们粉饰太平、酣歌曼舞的行为。“濛濛扑面皆飞絮”描写了一种令人不堪忍受的恶劣环境。下阕前三句写一朵明丽的孤花在荒芜的废园中寂寞地开放,无人欣赏,突出了它不随波逐流、高洁的品格。花与词人的心境融合无间,灵犀相通。结尾两句安慰孤花,亦是强作自解。这是时代、社会和志士仁人之间的矛盾。词人将“明如许”的“孤花”置于“藤刺牵衣”、春草杂芜、飞絮曼舞的背景中,反差鲜明。这首词采用象征(托物言志)的手法,寓情于景,花即是人,人即是花,命运共通。

2. [2013·黄冈中学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南吕】金字经

贯云石

泪溅描金袖,不知心为谁?芳草萋萋人未归。期,一春鱼雁稀。人憔悴,愁堆八字眉。 这首曲子描写了一个怎样的形象?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描写人物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

答案:这首曲子描写了一位怀人念远的闺阁佳人形象。①细节描写。“泪溅描金袖”,通

过佳人泪洒衣裙的细节,表现她内心的相思之苦。②心理描写。“一春鱼雁稀”,写她整整一个春天对心上人书信的期盼。③肖像描写。“憔悴”“愁堆八字眉”,通过外形特征表达她相思的愁苦心态。

诗歌助读:曲中描绘了一个怀人念远的闺阁佳人形象。“泪溅”两句,写抒情主人公内心的悲凉。“芳草”句,点明思念的人是远方的游子。“期”两句,写出期待时间之久、思念之深、盼望之切。“稀”,流露出殷切的期盼之情。最后两句,写相思之苦。通过写少妇期待、憔悴、愁眉等,刻画了闺中思妇的形象。

3.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赠傅都曹别

鲍照

轻鸿戏江潭,孤雁集洲沚。

邂逅两相亲,缘念共无已。

风雨好东西,一隔顿千里。

追忆栖宿时,声容满心耳。

落日川渚寒,愁云绕天起。

短翮不能翔,徘徊烟雾里。

诗歌最后四句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诗歌九、十两句通过描写落日、川渚、愁云等,表现了诗人对漂泊不定生活的厌倦以及朋友远去的哀伤之情;诗歌最后两句通过描写孤雁徘徊在烟雾里,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隐痛和无所傍依、孤寂彷徨的状况。这样就可以得出诗人的形象特征——一位孤寂的游子形象。

答案:诗歌通过描写落日的余晖、川渚的凄寒、孤雁的徘徊等,塑造了一位厌倦漂泊生涯、壮志难酬而无所依傍的游子形象。

4.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扬州逢李十二衍

【明】袁凯

与子相逢俱少年,东吴城郭酒如川。

如今白发知多少,风雨扬州共被眠。

(1)这首诗歌描写了两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东吴城郭酒如川”展现了主人公怎样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年轻时饮酒欢聚的画面和年老时同床共眠的画面。

(2)用比喻与夸张的手法,把“酒”比作“川”,展现了一个充满热情、豪气十足的少年形象。

5.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鹧鸪天

【金】刘著

雪照山城玉指寒,一声羌管怨楼间。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 星点点,月团团。倒流河汉入杯盘。翰林风月三千首,寄与吴姬忍泪看。

(1)“雪照山城玉指寒”一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诗歌,分析词中主人公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通过“雪”“山城”“玉指”等意象,加上一个传达作者情感的“寒”字,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意境,为下文抒写离别之情奠定了基础。

(2)本词营造了一个慨叹韶光易逝、人生易老,身处他乡,缺少知音,对故土拥有无限依恋与思念的主人公形象。

6. [2013·南充二测]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小园

【清】黎简

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注]为我芳。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注:寒花:菊花。

诗歌最后两联借助哪些意象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

答案:幽竹、寒花、新月,幽竹劲节,寒花孤傲,新月是高雅圣洁、白璧无暇的象征,通过这些意象刻画了一个孤清高洁、胸怀澄明的人物形象。

诗歌助读:首联写园内之景,一正写,一侧写。小园内有一小池,池水清澈,池边有一棵

大树,枝繁叶茂,倒映池中。水的静,影的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诗人巧妙变换角度,运用拟人手法,写“山光”因好奇园中美景而探头探脑,窥视园中。不但写活了“山光”的意态神情,而且从侧面突出了园中景物之富有魅力。颔联由园内而至园外,视野放远,境界开阔。秋天的山村黄叶满山。这种黄,是成熟的金黄,片片金黄的叶如只只飞舞的蝶,尤其是在斜晖的映照下,一半明艳,一半阴暗,色泽层次分明,尽显“山光”之致。颈联又回到园内,写翠竹之幽,寒花之芳。此二句诗人撷取“幽竹”“寒花”两个典型意象,一为劲节,一为傲骨,显示诗人的高风亮节,孤高傲世。尾联诗句故设重字,造语别致。新月新霜乃是高雅圣洁、白璧无瑕之象征,于是一个孤清高洁的诗人形象就跃然纸上了。这首诗设色明丽,开阖自如,取象秀雅,体现了黎简孤傲高洁的情怀。

7.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

卜算子·春情

秦湛

春透水波明,寒峭花枝瘦。极目天涯百尺楼,人在楼中否?

四和袅金凫,双陆思纤手。拟倩东风浣此情,情更浓于酒。

开篇两句描绘了怎样的图景?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作答时要注意分析开篇两句描写的景物、抒发的情感及与后文的关系等。开篇两句描写了春天来临的景色,表现了词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从后文看,这样的描写主要是为了引出下文对女子的描写。

答案:开篇两句写春水、春花,描绘了一幅春波荡漾、清澈潋滟,春寒料峭、花枝俏丽的早春图。这两句紧扣题目,并以景衬情,表达对春天降临的欣喜之情,为描写思念女子作铺垫。

8.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盘山绝顶

戚继光

霜角一声草木哀,云头对起石门开。

朔风虏酒不成醉,落叶归鸦无数来。

但使玄戈销杀气,未妨白发老边才。

勒名峰上吾谁与?故李将军舞剑台。

诗歌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试题设计及赏析】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要注意分析诗句描写的景物。如首联的上句中,“霜角”是军营的号角,因为戚继光是将军,所以“霜角”的声音表现的不是悲凉而应该是豪迈;

“草木哀”写盘山上草木的凋零;“一声”,意思是霜角的声音让盘山草木凋零。这些内容都表现了北方边塞的图景。

答案:诗歌首联写登盘山所见景色,描绘了一幅典型的北方边塞风光图。首联,写诗人登上盘山的风闻;军营号角嘹亮,似乎使漫山草木枯黄凋落;云海之中,陡峭的山峰像洞开的石门。

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汉上逢诸亲故累邀泥饮

王又曾

明灯高馆拍声催,大阮招邀小陆陪。

难得异乡逢密戚,可能良夜不深杯?

江连清汉分还合,人过中年乐亦哀。

珍重天涯老兄弟,淮南米贱好归来。

注:①大阮:指魏晋时文学家阮籍,与侄子阮咸都放荡不羁,因同是“竹林七贤”中的人物,时人用“大小阮”称之。②小陆:西晋文学家陆云,文才与其兄陆机齐名,时称二人为“二陆”。

诗歌第一句渲染了怎样的环境氛围?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要注意分析诗句描写的内容,比如“高馆”指高大的建筑,而这种建筑在当时也只有达官贵人能够住得起,由此可以判定举行夜宴的人一定是身份十分高贵的人;同样如“拍声催”,“拍声”指夜宴中演奏的音乐的节拍,“催”有两个意思:一是音乐节拍急促,二是催促人们快饮酒。透露出主人、客人的高兴。

答案:诗歌第一句描写了夜宴的环境,渲染了宴席上欢快的气氛。“明灯”,显示宴饮环境的华丽;“高馆”,暗示主人身份的高贵;“拍声催”,奏乐的节拍紧逼,催促人们频频举杯,透露出主人、客人的高兴、雅致。

10. 阅读下面这元曲,完成后面题目。

【黄钟】人月圆

倪瓒

伤心莫问前朝事,重上越王台。鹧鸪啼处,东风草绿,残照花开。怅然孤啸,青山故国,乔木苍苔。当时明月,依依素影,何处飞来?

“鹧鸪啼处,东风草绿,残照花开”三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②

第四篇:《2011汕头二模试题答案(语文)》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汕头市2011年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测评试题(二)

语 文

本试卷分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上,并在答题卡右上角的“试室号”和“座位号”栏填写试室号、座位号,将相应的试室号、座位号信息点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选择题(1-8.12-13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卷前必须先填好答题纸的密封线内各项内容。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答题纸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4小题,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刘心武续写《红楼梦》,对此,社会上褒贬不一。其实,自《红楼梦》问世以来,关于续《红楼梦》的话题,一直众说纷纭。比如对高鹗版本,俞平伯和鲁迅就看法迥异。俞平伯认为曹雪芹与高鹗二人的环境、心境、思想、情感及文学功力手段,皆相去甚远,高鹗版本“光荣地失败了”。鲁迅则认为高鹗之续不仅对原著“草蛇灰线,伏延千里”的伏笔探佚钩沉,更重要的是对曹雪芹的悲剧命运,有同病相怜的深切感受,于是才有两心的“偶或相通”。有人则认为:那些违背曹雪芹原笔、原意的续作,无不是下里巴人,皆成浮云。

A.众说纷纭 B. 迥异 C. 同病相怜 D. 下里巴人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里氏9级的超强地震,引发罕见的海啸,高达20米的巨浪,于瞬间将这个美丽的市镇吞噬,成千上万生灵涂炭,而他,是无数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B. 就我国眼下的情形来看,推动手机实名制走向成熟,国家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督机制,明确企业与经营商责任,依法处罚违法行为,在实践中不断发现、完善和解决问题。

C.希米陪伴史铁生走过了神奇的生命路程,在最艰难的日子里,人们在她美丽的脸上看到的是妩媚的笑容,这笑容既是照耀铁生尘世生命的阳光,又是对铁生天国生命的永远祝福。

D.如果作者及版权方发现文库用户在上传内容时有侵权问题,只要通过文库投诉中心反馈情况,投诉中心会进行相应处理并迅速核实情况,依法清除文库用户上传的侵权信息。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情物交汇,意象丰盈,是“神与物游”的一个重要特征。所谓“神思方运”云云,就是指构思活动开始之时, 。然而, ,在审美想象中,则表现为精神与物象交融,表象与情感融会。 ;而想象集多种表象交叉,又充实着情感的深化。“神用象通,情变所孕”, 。情物交汇,心物交融, 。

1审美感知离不开对自然物象内在意蕴的情感把握 ○

2想象心理与情感浡兴相互推进 ○

3想象即在表象的基础上展开,各种意念纷至沓来,形象即在孕育中了 ○

4情感伴随着对对象的感知而酝酿形成,并成为展开想象翅膀驱动力 ○

5特定的具有艺术直觉性和审美情感性的艺术形象——审美意象即在想象和情感的交○

融中孕育滋生并逐渐成熟定型

3○1○4○2○5 B. ○5○4○1○2○3 C. ○3○2○5○4○1 D. ○5○2○1○3○4 A .○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姚文燮,安徽桐城人。顺治十六年进士,授福建建宁府推官。建宁俗号犷悍,以睚眦.

仇杀者案山积,文燮片言立剖,未数月囹圄为空。有方秘者,杀方飞熊,前令已谳定大辟。.

文燮鞫得飞熊初为盗,尝杀秘一家,既就抚,秘乃乘间复仇,不可与杀平人等,秘得活。大..

吏谓文燮明允,凡疑狱辄委决之。有武弁被杀,株连众,文燮仅坐数人罪。大吏骇曰:“此..

叛案,何遽轻率?”文燮曰:“某所据初报文及盗供也。”盖乡民逐盗,弁适遇之,为盗所杀而盗逸 .时耿氏建藩,其下多怙势虐民,贷民钱而夺其妻女。文燮悉使讦发,为捐募代偿,赎归百数。奉檄主丈田事建宁环郡皆山民依山凿田每陡峻不能施弓绳文燮授吏勾股法计田广狭增减为亩区画悉当。值边海修战船,或拟按户口出钱,文燮上陈疾苦,筹款以代,民乃安。.秩满,报最。康熙六年,诏裁各府推官,去职。

八年,改直隶雄县知县。浑河泛溢,浸城,文燮修城筑堤,造桥利涉者。邑贡狐皮为.民累,条上其弊,获免。地近京畿,膏腴多圈占为旗产,文燮为民争之。旗人请于户部,遣司官至,牵绳量地,绳所及,民不得有。文燮拔刀断绳,司官见其刚直,词稍逊。未几,有.

旨退地还民。团练屯丁,以资守望,盗贼屏迹。 .

擢云南开化府同知。吴三桂叛,文燮陷贼中。密与建义将军林兴珠有约,为贼所觉,.被系,乘隙遁,谒安亲王岳乐军中。王以闻,召至京,赐对,询军事甚悉。滇寇平,乃乞养归。 (节选自《清史稿·循吏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大吏谓文燮明允 .

C.为盗所杀而盗逸 . 公平 B.文燮仅坐数人罪 . 定罪 逃跑 D.司官见其刚直,词稍逊 谦虚 .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

A. ①有方秘者,杀方飞熊 .

B. ①以睚眦仇杀者案山积 .

C. ①不可与杀平人等 . ②文燮修城筑堤,造桥利涉者 .②团练屯丁,以资守望 .②密与建义将军林兴珠有约 .

②筹款以代,民乃安 .D. ①既就抚,秘乃乘间复仇 .

7.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3分) ..

A.膏腴多圈占为旗产。 B.营中执为民叛杀弁。

C.为贼所觉。 D.滇寇平。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姚文燮善于断案,使原判死刑的方秘得以活命,使株连多人的“叛案”真相大白,得到上级赞许,有重大案件就让他裁决。

B.姚文燮关心民生,出面募捐,替百姓赎回被迫抵债的妻女上百人。任期到了,政绩被评为上等。康熙六年被裁去推官职务。

C.在雄县知县任上,姚文燮为民争地,将户部官员圈地的绳子砍断。还训练各村壮丁,用来守望,使盗贼隐藏行迹,不敢露面。

D.在云南为官时,姚文燮被吴三桂叛军扣押,他乘机逃脱,去拜见安亲王岳乐,又被召到京城,向皇帝介绍关于军事的情况。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奉 檄 主 丈 田 事 建 宁 环 郡 皆 山 民 依 山 凿 田 每 陡 峻 不 能 施 弓 绳文 燮 授 吏 勾 股 法 计 田 广 狭 增 减 为 亩 区 画 悉 当。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文燮片言立剖,未数月囹圄为空。(3分)

②邑贡狐皮为民累,条上其弊,获免。(3分)

10.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鹊踏枝

过人家废园作

龚自珍①

漠漠春芜②春不住。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偏是无情偏解舞,濛濛扑面皆飞絮。

绣院深沉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莫怨无人来折取,花开不合③阳春暮。

【注】 ①漠漠:密布。②芜:丛生的杂草。③合:应当,应该。

(1)上片通过哪些景物来表现“废园”?(3分)

(2)下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大传统和小传统

“五四”反传统主义所打击的主要是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即封建专制制度和维护封建制度的以“三纲五常”为代表的儒家伦理,也就是封建礼教。但文化传统有大传统和小传统之分,人类学家一般把占据社会主流位置的文化形态及其传衍,叫做大传统;把民间文化和民间信仰的世代相传,叫做小传统。大传统被时代精英检讨、反思、添加、融合的几率比较多,而且受制于最高统治者的政策,因此相对变易比小传统要快一些。小传统则表现为地区与族群的风俗和习惯,是长期形成的,往往由一种集体无意识来维系,因此变易得相当缓慢,而且困难得多。“五四”先进人物把家庭和家族骂得一塌糊涂,但“五四”时期和“五四”以后,中国的家庭和家族照样运转,看不出有什么根本性的变化。遭到“五四”精英痛批的“孝”这种家庭伦理的核心道德,在1949年以前以及以后的长时期,仍然是维系家庭血缘纽带的基本规范。

对小传统的大破坏,是“五四”过了50年之后的所谓“文化大革命”。这是一次以“革”文化“命”为目标的彻底摧毁传统的非理性的运动。“五四”反传统基本上是理性的运动。理性地反传统,是思想和思想的冲突,主要打击的是传统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大传统。非理性地反传统,是情感的发泄,直接遭殃的是民间文化、民间习俗和民间信仰。古人说:“礼失,求诸野。”这是说当主流文化形态因社会权力结构的变迁而发生变化的时候,官方已经不再流行的礼仪秩序,还可以在民间找到。原因就在于民间文化和民间信仰,比大传统更具有稳定性。小传统和过去连接得更紧密,传统文化的密码在小传统里埋藏得更深邃。大小传统的关系,是互动互补的关系。传统社会主要通过家庭的网络在伦理上把民间小传统和社会大传统连接到一起。没有大传统,小传统得不到礼仪习俗的思想资源;没有小传统,大传统便失去辐射全社会的功能,主流文化的根基会不牢固。

如果一个民族的大传统被彻底清算而又不及时修补,小传统遭到根本的破坏却不知道破坏的严重程度,这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就流失得差不多了。由于信仰的原因,我们的文化是比较松散的,传统也是比较松散的。所以传统社会大传统的传衍,并不那么顺利,儒家思想从汉到清经过无数次变易,孔子也成了“圣之时者也”。倒是小传统的传衍稳定而少变易。但

“文革”把小传统彻底破坏了,连每个家庭对传统文化遗存的零星收藏大都付之一炬,更不要说鼓励子女揭发父亲、妻子揭发丈夫、学生揭发老师、同事揭发同事、朋友揭发朋友、街坊揭发邻里。稍带一点传统意味的道德,全部荡然无存。

“五四”时期的反传统,是学问与知识的清理,纵使批判得过了头,也是有识之士的愤激;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反传统,是无知者对传统的毁坏。

(节选自刘梦溪《文化传统的流失与重建》)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卷作答。(12题选对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

12. 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

A.封建专制制度和维护封建制度的以“三纲五常”为代表的儒家伦理在“五四”时期的反传统中受到了打击。

B.人类学家一般把民间文化和民间信仰的世代相传,叫做小传统,其表现是地区与族群的风俗和习惯。

C.受到五四先进人物痛骂的家庭和家族在五四前后照样运转,看不出什么根本性变化,这说明小传统的变易不仅相当缓慢,而且困难得多。

D.由于小传统比大传统更具稳定性,所以,当主流文化形态发生变化时,还可以在民间找到官方不再流行的礼仪秩序。【龚自珍《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试题设计及赏析】

E.“文革”时期,子女揭发父亲、妻子揭发丈夫、学生揭发老师、同事揭发同事、朋友揭发朋友、街坊揭发邻里这些小传统都遭到破坏。

13.下列关于“大传统”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大传统也是一种文化传统,人类学家一般把占据社会主流位置的文化形态及其传衍,叫做大传统。

B.大传统变易非常快,因为它受制于最高统治者的政策,被时代精英检讨、反思、添加、融合的几率比较多。

C.一个民族的大传统如果被彻底清算,就要及时修补,以减少这个民族文化传统的流失。

D.在我们的传统社会中,大传统的传衍不那么顺利。这跟我们的文化比较松散、传统比较松散有关。

14. 根据文意,第二段画线的句子“大小传统的关系,是互动互补的关系”应该如何理解?

(4分)

15.“五四”时期的反传统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反传统主要有什么不同?(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煤桶骑士

卡夫卡 【奥地利】

煤全用完,煤桶空空,煤铲闲着,炉子呼吸着冷气,房间鼓满了寒风,窗前树木在严霜中发僵,天空成了抵挡想向它呼救的人的银盾。我得弄些儿煤来,我不能干挨冻呀;我背后是冷冷冰冰的炉子,我前面是铁石心肠的天空,因此我必须在两者之间赶紧骑行出去,向居中的煤店老板去求助。可是那老板对我的平平常常的请求麻木不仁,我必须一五一十地向他证实我连一粒煤屑都没有了,因此他对我简直意味着就是天上的太阳。我得像乞丐那样,饿得只剩最后一口痰,眼看就要倒毙在人家的门槛上,主人家的厨娘这才决定把最后的咖啡渣

第五篇:《【安徽专用】201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频考点训练(18)及答案解析》

高频考点训练(十八)

时间:25分钟 分值:100分

每日必练 15分钟限时训练

1.(2013·安徽省安庆市第三次模拟)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乳臭(xiù) 估量(ɡū) ..

干细胞(ɡān) 亲密无间(jiàn) ..

B.揣度(duó) 横行(hénɡ) ..

孺子牛(rú) 参差不齐(cēn) ..

C.包庇(bì) 强劲(jìnɡ ) ..【龚自珍《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试题设计及赏析】

触摸屏(chù) 甘之如饴(yí) ..

D.供给(ɡōnɡ) 通缉(jī) ..

贺岁片(piān) 是非曲直(qǔ) ..

解析 A.“干”读ɡàn。B.“横”读hènɡ ;D.“曲”读qū。

答案 C

2.(2013·天津市五区县质量检查)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狭隘 喝彩 核威慑 浅尝辄止

B.抉择 惦量 发祥地 锐不可挡

C.冒然 雾霾 敲竹杠 合衣而卧

D.修缮 羁拌 壁上观 攻城掠地

解析 B.惦量—掂量,锐不可挡—锐不可当。C.冒然—贸然,合衣而卧—和衣而卧。D.羁拌—羁绊,攻城掠地—攻城略地。

答案 A

3.(2013·江西省白鹭洲中学最后一次模拟)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多读书少应酬,是我们党一直倡导的作风,也是领导干部应该努力做到的,但有些干部却打着“盛情难却”的幌子,对小恩小惠却之不恭。 ....

B.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以“真声音、真音乐”为口号,效力于为中国音乐的发展正.本清源,打造中国乐坛的未来之路。 ...

C.调查显示,70%的网友对二手房个税增至20%的新政觉得差强人意,不满意的主要原因....

是这一政策对于需要改善住房条件的中低收入者不公。

D.近日,中共中央提出了要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等八项规定,此举对于长期以

来习惯了好整以暇、办事疲沓的官员们,无疑是一剂良药。 ....

解析 A.却之不恭:接受别人馈赠或邀请时说的客套话。B.正本清源:指从根本上整顿,从源头上清理。比喻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C.差强人意:指大体上还让人满意,望文生义。

D.好整以暇:形容虽在繁忙之中,仍能严整有序,从容不迫,感情色彩错,不合语境。

答案 B

4.(2013·重庆卷)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不管是普及的程度还是比赛的数量和质量,同一些欧美国家相比,中国的盲人足球运动都还相去甚远。

B.在此次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同学们常围在一起相互鼓劲并认真总结得失,赢得的远远不只是比赛的胜负。

C.生态环境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存。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只有减少环境污染,践行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才能逐渐得到改善。

D.闪闪发光的银块,如果加工成极其细小、只有十分之几微米的银粉时,会变成黑色的,这是为什么呢?

解析 本题从搭配不当、表意不明、不合逻辑三个角度考查对病句的辨析。B.搭配不当,“赢得”与“胜负”不能搭配,应将“胜负”改为“胜利”。C.表意不明,“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逐渐得到改善”表意不明,应是“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而非“生态环境的破坏”。D.不合逻辑,“银块”“变成黑色的”不合逻辑,应该是“银粉”“变成黑色的”,可将“时”删掉。

答案 A

5.(2013·山西省太原五中高考模拟)请根据下面的例句,运用所给的话题再仿写两个句子,要求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例句相同。

例句:思乡诗是舟中枕上的一钩冷月,清冷而哀怨,鸿雁、残星、孤灯,愁绪满怀。 边塞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送别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边塞诗是大漠马背上的一轮落日,壮阔而苍凉,羌笛、孤烟、胡马,豪情满怀;送别诗是古道边耳畔的一曲长笛,忧伤而惆怅,夕阳、长亭、杨柳,离情凄凄。

6.(2013·海南省琼海市高考模拟)请从下面所给的材料中提取信息,给PM2.5下个定义。 PM2.5是悬浮于空气中的固态和液态的微粒。它的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还不到人类头发丝的1/20。它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PM2.5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很大。阴霾天气形成的主要因素就是PM2.5。

答案 PM2.5是指悬浮于空气中的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富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并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的固态和液态的微粒。

(2013·安徽省皖南八校第三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7~8题。

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

[清]龚自珍

漠漠春芜春不住,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偏是无情偏解舞,蒙蒙扑面皆尺絮。

绣院深沈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莫怨无人来折枝,花开不合阳春暮。

注 ①自幼博通多才的龚自珍,嘉庆十五年(1810年)应顺天乡试竟只中了副榜,三年后再试又落榜,这阕《鹊踏枝》就写于这一时期。

7.这首词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案 采取象征(托物言志)的手法。(或:运用比拟手法,词人把花人格化,以“孤花”写自身。)一朵鲜艳明丽的孤零零的花,开在暮春时节的废园墙角,无人观赏、采摘,借花写人,寄托作者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感慨。

8.请评析“孤花”这一艺术形象。

答案 这首词塑造了一个超然世外、高标独立、不合时宜者的形象。词人在下阕描写了一朵绚烂、充满生机的“孤花”在满园芜杂中明艳开放的情景,与上阕柳絮的曼舞形成鲜明的对比,进而直接抒发“莫怨”无人问津、只因“不合”时宜的孤高情怀。生动而典型地呈现了一个遗世独立的文人形象,对随波逐流者具有警醒意义。

9.(2013·安徽省望江中学第五次月考)补写出下列作品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一小题作答)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______________。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_______。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_。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___。此去经年,______________,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______________,莫使金樽空对月。___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______________。主人何为言少钱,______________。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______________。(李白《将进酒》)

答案 (1)都门帐饮无绪 竟无语凝噎 暮霭沉沉楚天阔 杨柳岸晓风残月 应是良辰美景虚设

(2)人生得意须尽欢 天生我材必有用 斗酒十千恣欢谑 径须沽取对君酌 与尔同销万古愁

每日必背 5分钟资料储备

最容易写错的字(二)

52.沉(湎) 53.(明)信片 54.(墨)守成规

55.大(拇)指 56.(呕)心沥血 57.(平)添

58.出(其)不意 59.修(葺) 60.(青)睐

61.(罄)竹难书 62.入场(券) 63.声名(鹊)起

64.发(轫) 65.(瘙)痒病 66.欣(赏)

67.谈笑风(生) 68.人情(世)故 69.有(恃)无恐

70.额(手)称庆 71.追(溯) 72.鬼鬼(祟祟)

73.金榜(题)名 74.走(投)无路 75.趋之若(鹜)

76.迁(徙) 77.洁白无(瑕) 78.九(霄)

79.(宣)泄 80.寒(暄) 81.(旋)律

82.(赝)品 83.不能自(已) 84.(犹)如猛虎

85.竭泽而(渔) 86.滥(竽)充数 87.世外桃(源)

88.(赃)款 89.(蘸)水 90.(蛰)伏

91.装(帧) 92.饮(鸩)止渴 93.坐(镇)

94.旁(征)博引 95.(炙)手可热 96.九(州)

97.床(笫)之私 98.(恣)意妄为 99.编(纂)

100.(坐)月子

每日必读 5分钟素材积累

讲过真话的小孩子

2013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

“爸爸,那个人没有穿衣服!”在毕恭毕敬的人群中阵阵叫喊的孩子,有一天竟然走出了安徒生的童话世界,来到了21世纪的现实生活中。

走在街上,他还来不及感叹现代化大都市的雄伟,一位老人跌倒在了不远处。他心里一惊,赶忙跑过去将老人扶起。几束意味奇怪的眼神落在他身上。一位阿姨神神秘秘地将他拉过,说:“一看你就不懂事。当心他敲诈你!”他摸摸脑袋,并不是很明白。“抓小偷啊!”看到有人鬼鬼祟祟将手伸进别人挎包时,他不假思索地大喊起来。人们闻声匆忙散开,那个小偷悻悻地抽回手,冲着他威胁地挥挥拳头,然后扬长而去,周围的人们噤若寒蝉,没人出声。他茫然地看着这一切,这回好像明白了些什么。

他看着一座桥倒塌,负责人说:“要调查只能调查风。”他看着河里的水被工厂的污水染成触目惊心的红,环保局长说:“放一把红豆煮出来的水也是红的,红的不一定被污染了。”他看着黄浦江上万头死猪上演奇幻漂流大戏,专家说:“猪是在春天被冻死的,水质没有问题。”他看着假话披着真理的皮横行霸道,真理却衣衫褴褛地缩在角落。他吃着旧皮鞋做的胶囊,喝着加了塑化剂的酒,心渐渐像旧皮鞋一般顽固,像塑料一样硬了,硬到容不下讲真话的细胞。

以说真话著名的小孩,终于失去了说真话的功能,一起出走的,还有“童真”和“善良”,

他卸下这些碍事的包袱,换上一张冷漠的面具,活得仿佛轻松了许多。

他抄袭别人的论文,他到处托关系拍马屁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他伪造报表套取公司的钱。他越走越轻,因为他扔下了一切在金钱与利益面前显得毫无用处的品格;他也越走越重,因为袋里叮当作响的钱币,还有他所犯下的那些罪孽,在每一个夜晚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听见呜呜的警笛声便不自觉地两股战战。他不会说真话,也怀疑别人对他所说的话。他不会付出真心,也不相信真心的存在。

终有一天,他又回到了那个童话世界,只是时间倒流了一点点,他看着在华盖之下赤身裸体的皇帝趾高气扬地走来。人群中爆发出一阵又一阵的欢呼,赞美着皇帝的新装,小小的他坐在爸爸的肩头,咽了咽口水,却什么也说不出来。

阅卷组点评:

文章借童话表达现实,针砭时弊,讥讽了许多事情:现实中碰瓷现象留给人生的道德创伤,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处世哲学,一些官员与专家面对责任的推卸态度与无耻嘴脸,谎话盛行真话无处容身的人际困境,毒货假货泛滥的生存困惑,以及抄袭造假获利,社会信任危机等社会现实,让人在无奈一笑的同时反思社会,主旨深刻。写作上,作者以“童话+故事新编”的表达方式,将童话与现实世界巧妙对接材料的主旨。首尾圆合,转接自然,成为为数不多的记叙类文章的优秀习作之一。

核心亮点:

内容厚实 构思精巧

第六篇:《龚自珍《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试题设计及赏析》

龚自珍《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试题设计及赏析

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

龚自珍

漠漠春芜①春不住。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偏是无情偏解舞,濛濛扑面皆飞絮②。

绣院深沉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莫怨无人来折取,花开不合阳春暮③。【龚自珍《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试题设计及赏析】龚自珍《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试题设计及赏析

【注】①漠漠春芜:茫茫一片春草。②此句用宋朝晏殊《踏莎行》“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的词意。③此二句用唐朝杜秋娘《金缕衣》“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的诗意。

这首词中“孤花”是怎样的一个形象?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孤花”是词人自己的人格写照,在满院荒芜之中,一朵明艳、绚烂、寂寞、充满生机的“孤花”与四周的沉闷芜杂形成强烈的对照。那正是词人自己的生机、绚烂、寂寞与“阳春暮”时的沉闷芜杂的对应。【龚自珍《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试题设计及赏析】文章龚自珍《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试题设计及赏析出自

经世致用,原是龚自珍青年时期即深怀的 本文来自

不合时序,只能枉有痴情;“阳春”已暮,必然名花无主。词人将“明如许”的“孤花”置于“藤刺牵衣”,春草丛芜,飞絮漫舞的背景前,那种反差是如此鲜明。【龚自珍《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试题设计及赏析】阅读答案http://

第七篇:《朱弁《送春》阅读答案及赏析》

送春

朱弁

风烟节物眼中稀,三月人犹恋褚衣②。

结就客愁云片段,唤回乡梦雨霏微。

小桃山下花初见,弱柳沙头絮未飞。

把酒送春无别语,羡君才到便成归。

【注】①朱弁(biàn):曾于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冬天出使金国,因坚持正义,不受威胁利诱,被金国拘留北方达十五年之久。此诗即为他被拘时所作。②褚衣:棉衣。【朱弁《送春》阅读答案及赏析】朱弁《送春》阅读答案及赏析

(1)诗歌中北方的“春天”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2)在尾联中,诗人为何“无别语”“羡君”?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1) 诗歌中北方的春天来得迟去得快。(1分)第一、三联通过代表春天的自然景物稀落,人们还依恋着过冬的“褚衣”,桃花刚刚开放,柳絮尚未飘飞,来表现北方春天姗姗来迟。(2分)最后一联写诗人端起酒杯送春,可见春去也匆匆。(1分)

(2) “送春无别语”表现诗人眼看着一年春又归去,而自身仍被拘金邦的痛苦;(1分)“羡君”表现诗人对塞外春天刚到即归的羡慕,流露出长期被拘的辛酸和无奈。【朱弁《送春》阅读答案及赏析】文章朱弁《送春》阅读答案及赏析出自这首诗的最大特点,在于构思的巧妙。全诗八句四联,首联着重表现塞北春天的姗姗来迟;颈联则描写塞北春天的速归。【朱弁《送春》阅读答案及赏析】古诗词鉴赏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gudian87659/

推荐访问:过人家废园作翻译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