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三百分文科考生能报那个省的二本C

来源:唐诗三百首 时间:2018-11-29 08:00:14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唐诗三百首】

山西三百分文科考生能报那个省的二本C(共8篇)

山西三百分文科考生能报那个省的二本C(一):

六3班80%买1书,75%买2书,60%的人买3书,3种书都买的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三种书都订的人最多情况:60%,因为:如果买第三本书的人也买了第一本、第二本,这种情况是三本书都购买的人最大情况;
三种书都订的人最少情况:15%,因为:购买75%第二种书的人中有20%是什么书也没有购买,所以班级在购买第三本之前的人分为:55%的人购买了第一本和第二本,20%的人只购买了第二本,25%只购买了第一本,这种情况下如果让60%的人购买第三本而且要让三本都购买的人达到最少即:60%-25%-20%=15%.
综上,三本都购买的人是:15%-60%之间.

山西三百分文科考生能报那个省的二本C(二):

我是2014年江苏省理科生物理b十化学c总分312分,能上省内哪些好的本三

省内的仅仅的两个好三本升成江苏省二本了.其他的都是有名无实.不推荐【山西三百分文科考生能报那个省的二本C】

山西三百分文科考生能报那个省的二本C(三):

文言文阅读(共9分)阅读《活板》(节选),完成第后面的题目。活板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

文言文阅读(共9分)
阅读《活板》(节选),完成第后面的题目。
活板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则第二板已 百废
B.有 字素无备者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
C.不 木为之者醒能述 文者
D.其印为予群 所得隶而
小题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字平如                 砥:         
(2)用 再火令药熔          讫: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持就火炀之。                  翻译:_________
(2)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翻译:_________
小题4:活版印刷中为什么用胶泥做字模?请用简要的语言说明(2分)


小题1:C
小题2:(1)磨刀石     (2)完毕
小题3:(1)把它拿到火上烤。(2)把字按韵分类,分别放在木格里。
小题4:①刻字方便  ②不易变形 ③便于取用


小题1:
试题分析:本考4个虚词“具、奇、以、从”,找出“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只要根据句位和搭配,再结合上下文就能找出来。”A中的“则第二板已 ”中“具”是准备的意思,“百废 兴” 中的“具”是全都的意思。B中“有 字素无备者”中“奇”为偏僻的意思,“舟首尾长约八分有 ”中的“奇”是余数,零头的意思。D中“其印为予群 所得”中的“从”是跟从的意思,“隶而 者”中的“从”是跟随的意思。      
小题2:
试题分析:文中的“字平如 ”中的“砥”是磨刀石的意思,“用 再火令药熔”中的“讫”是完毕的意思。此题考查考生的文言实词的运用和积累情况。针对这种类型,考生可以根据文意和语境,以及自己的积累,即可得出答案。平时考生也须特别注意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词语,以便考试时能够灵活运用。
小题3:
试题分析:本题的翻译,句中的“持、为、贮”等,都是重要的采分点,关键是要注意对译。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根据语境,做到文通字顺。因此,此题可以翻译为:(1)把它拿到火上烤。(2)把字按韵分类,分别放在木格里。
小题4:
试题分析:从全文看,活版印刷用胶泥做字模的原因有:①刻字方便②不易变形③便于取用,考生只要认真阅读,大致了解本文的意思之后,都可以归纳出活版印刷用胶泥做字模的原因。

山西三百分文科考生能报那个省的二本C(四):

八上语文书中全部文言文的虚词用法
全部文言文中的:而,为,其,之,于的用法,举例说明
一定要是八上语文书里的

文言文常用虚词
一、而
一[ér]
⑴名词.鳞属颊侧下垂的毛.
⑵代词.1、你.例:余知~无罪也.2、你的.例:~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⑶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并且”.例:妇拍~呜之.2、表示顺承关系.相当于“就”.例:先度其足~置之其坐.3、表示进层关系.例: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4、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例骨已尽矣,~两狼之并驱如故|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山不加增.5、表示修饰关系.例:久~不去.6、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例:诸君~有意,瞻予马首可也.7、表示因果关系.相当于“因面”.例:遏其生气,以求重价,:~江浙之梅皆病.
⑷助词.1、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着”、“地”.例:佣者笑~应曰“……”|吾尝终日~思矣.2、表示语气.相当于“耳”.例:今之从政者殆~!
二[néng]名词.才能.通“能”.例:德合一君,~征一国.
二、何
一[hé]
⑴代词.表示疑问.1、什么.例:大王来~操?2、哪里.例:豫州今欲~至?
⑵代词.与动词“如”、“若”、“奈”连用,表示“怎么样”.例:今日之事~如?|此为~若人?|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
⑶副词.表示反问或感叹.1、怎么.例:~不试之以足?2、这么.例:妇啼一~苦!3、多么.例:开国~茫然!
二[hè]
动词.担,负.通“荷”.例:~蓑~笠.
三、乎
[hū]
⑴助词.语气词.1、表示疑问或反诘.相当于“吗”、“呢”.例:吾射不亦精~?|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2、表示感叹.相当于“呢”、“啊”.例: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3、表示揣测.相当于“吧”、“呢”.例:或能免~?4、表示停顿.例:众言同,于是~书.5、表示性态.例:以无厚入有间,恢恢~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⑵介词.相当于“于”.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己|旦余济~江湘.   
四、乃
[nǎi]
⑴代词.1、相当于“你”.例:今欲发(发兵)之,~肯从我乎?2、相当于“你的”.尔其无忘~父之志!3、相当于“他(们)的”.例:备~器械,持~糗粮.4、相当于“如此”.例:子无~称.
⑵动词.表示判断.相当于“是”、“就是”.例:当立者~公子扶苏.
⑶副词.尚且.例:厥子~弗肯堂,矧肯构(其子尚且不肯奠定房基,何况建造房屋呢?)?
⑷副词.竟,却.例: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彼能是,而我~不能是.
⑸副词.仅,只.例:天下胜者众矣,~有二十八骑.
⑹副词.于是,这才.例:陈涉~自立为王|断其喉,尽其肉,~去.
⑺副词.宁,岂.例:或主强直,难~不生?
⑻连词.而.例:大夫不拜,~饮实爵.
⑼连词即若.例:非独政能也,~其姊亦烈女也.
⑽连词.如果.例:~所愿,则学孔子也.
⑾助词.作语助.例:~文~武.   
五、其
一[qí]
⑴代词.1、相当于“我(们)的”、“你(们)的”、“他(们)的”、“它(们)的”.例:品~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足而置之~坐|断~喉,尽~肉,乃去.2、相当于“他(们)”.例:见~发矢十中八九|余嘉~能行古道.3、相当于“自己”.例:余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4、相当于“这”、“那”.例:有蒋氏者,专~利三世矣|~人视端容寂.5、相当于“其中的”.例:一狼径去,~一犬坐于前|于乱石间,择~一二扣之.
⑵副词.1、表示估计、推测.相当于“大概”.例:先生~此类乎?2、表示希望.相当于“应当”、“还是”.例:诸君~筹之|吾~还也.3、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例:且行千里,~谁不知?4、表示强调.例:如~克谐,天下可定也.5、表示动作发生在未来.相当于“将要”.例:我今不乐(行乐),日月~除(逝去).
⑶连词.1、表示选择.相当于“还是”.例:~真无马邪?~真不知马也!2、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假如”.例:~济,君之灵也;不济,则以死继之.3、表示承接.相当于“至”.例:~在高宗,时旧劳于外.4、表示转折.相当于“然则”、“那么”.例:先君若问与夷,~将何辞以对?
⑷助词.1、作发语词.例:~以沛为联汤沐邑.2、作语助,表示限定.例:若是~甚与(像这样地严重么)?3、作语助,无义.例: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几矣!⑸名词.姓.
二[jī]助词.作语助,表示疑问.例:夜如何~?
三[jì]助词.作语助,无义.例:彼~之子.   
六、且
一[qiě]
⑴副词.尚且.例: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祸~不测,敢望报乎?
⑵副词.暂且,姑且.例:存者~偷生,死者长已矣|卿但暂还家,吾今~报府.
⑶副词.将近,将要.例:北山愚公者,年~九十|以为~噬己也,甚恐.
⑷连词.表示并列关系.1、又.例:河水清~直猗.2、又……,又…….例:先生~喜~愕,舍狼而前.3、一面……,一面…….例:先生仓卒以手搏之,~搏~却.
⑸连词.表示进层关系.1、而且.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已久疲.2、并且.例:又有若老人咳~笑于山谷中者.3、况且.例:~壮士不死即已.
⑹连词.表示选择关系.抑或,还是.例:岂吾相不当侯邪?~因命也.
⑺助词.发语词.例:~顺性情,好利而欲得.
⑻名词.姓.
二[cú]
动词.往.例:士曰既(已)~.
三[jū]
⑴形容词.多.例:笾豆有~(食具笾豆多又多).
⑵助词.发语词.例:狂童之狂也~.
答案补充
七、然
[rán
]⑴燃烧.例:火未及~,因谓之安.引申为兴起.例:其势尽,又复~.
⑵代词.如此,这样.例:虽有槁暴,不复挺者,糅使之~也.
⑶形容词.是,对.表示同意.例:吴广以为~.
⑷副词.唯,诺.表示应对.例:曰:“~,有是言也.”
⑸动词.认为是对的.例:(朔心)~之|成~之.
⑹连词.然而,但是.例:~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畏(朔心),莫敢违.
⑺副词.乃.例:灵公曰:“善.~然不伐蒲.”
⑻助词.形容词或副词的词尾.表示状态.例: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虎见之,庞~大物也.
⑼助词.用于句末,表示语气.1、与“如”、“若”连用,表示比拟.例:如见其肺肝~|其视杀人若艾(yì)草菅~.2、表示决定,相当于“焉”.例:寡人愿有言~.
⑽名词.姓.
答案补充
八、若
[ruò]
⑴动词.顺从.例:醒桓公退,再拜,请~此言.
⑵动词.选择.例:夫晋国之乱,吾谁使先~夫二公子而立之,以为朝夕之急.
⑶动词.奈.例:其~先王与百姓何?
⑷动词.及.1、比得上.例:曾不~孀妻弱子.2、至于.例:病未~死.
⑸副词.乃,才.例:必有忍也,~能有济也.
⑹动词.似,像.例:彼与彼年相~也.
⑺连词.如果,假如.例:~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⑻连词.或者.例:以万人~一郡降者,封万户.
⑼连词.和,与.例:愿取吴王~将军头以报父仇.
⑽代词.你,你们,你的.例:~入前为寿|~皆罢去归矣|更~役,复~赋.
⑾代词.此.例:以~说论之.
⑿助词.作语助,无义.例:~有古训.
⒀助词.形容词或副词词尾.相当于“然”.例:桑之未落,其叶沃~.
⒁名词.海神名.即海若.例:望洋向~而叹.
⒂名词.香草名.即“杜若”.例:沐兰泽,含~芳.
⒃名词.姓.
[若熬]复姓.   
答案补充
九、所
[suǒ]
⑴名词.处所,地方.例: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耶?|乐土乐土,爰得我~!引申为恰当的位置.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
⑵代词.附在动词前,构成“所”字结构,起指代作用.相当于“……的人、事、物、地方”.例:财物无~取,妇女无~幸|凡~应有,无~不有|此人一一为具言~闻.
⑶助词.可.例:必欲争天下,非信无~计者.
⑷助词.1、与“为”合用,表示被动.例:术怒攻布,为布~破.2、作语助,无义.例:君无~辱大礼.
⑸连词.假如.多用于誓辞.例:公子曰:“~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⑹量词.不定之词,表示约数.通“许”.例:从弟子女十人~.
⑺量词.房屋一栋、一处称一所.例离宫别馆,三十六~.
⑻名词.姓.   

山西三百分文科考生能报那个省的二本C(五):

老师要给学校买40本书,他到三个商店,每本的价格都是6,但每个店又有不同的优惠:甲打八折,乙每满一百元
返回十五元,丙买十本送二本.哪家最实惠

看买几本

山西三百分文科考生能报那个省的二本C(六):

我是13届江西考生,语文估了120,数学100,英语105,文综216,不知能不能读个二本?

这不废话!一本边边上

山西三百分文科考生能报那个省的二本C(七):

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填入括号内,并简析它们的表达作用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
作用: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 )
作用: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列数字)
作用:使读者对印刷术的神速有清晰的了解.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举例子)
作用:使读者具体知道了要重复的是哪一类字,也就进一步知道了印刷术的方便.

山西三百分文科考生能报那个省的二本C(八):

活版+++++“若只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用了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突出了活板能提高印刷速度的优点,印得越多越快.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gudian955193/

推荐访问:山西二本文科降分补录 山西文科二本线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