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名言大全

来源:中国古代诗词 时间:2018-12-04 08:00:10 阅读:

【www.zhuodaoren.com--中国古代诗词】

中庸名言大全(共10篇)

中庸名言大全(一):

求中国古代名言名句大全
很久前有过一本,遗失了.涵盖乐府、诗经,唐诗,宋词,元曲,汉书,史记、资治通鉴,老子,国学,大学,中庸等等历代名言名句选.有出处,前后衔接,并以励志、写景色、政治等类型分类.不知道有哪位大大能记得是什么书,或新出了什么此类书.

中考里简明扼要的考法: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比喻旧事物必将被新事物所代替.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杜牧
——用两个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产生的重大影响.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苏轼
——表达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心愿,体现自己乐观的人生态度.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文天祥
——与司马迁说过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道出类似的生死观,并表现出文天祥以死明志的决心.
不必完全背过,理解并能够联系起来就行,

中庸名言大全(二):

孔子 孟子名言名句
给个有【译文】的
全集的最好

孟子名言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2)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译文】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译文】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译文】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5)其进锐者,其退速.
【译文】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译文】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译文】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群众.
(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译文】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国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
(10)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译文】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便不会有敌手.
(11)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n^u).
【译文】减免刑罚,减轻赋税,让百姓能深耕细作,早除秽草.
(12)仁者无敌.
【译文】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而时习之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王肃注:“诵习以时,学无废业,所以为悦.”王释“学”与“习”为一义,似专指诵读.但孔子教人学“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诵习”仅是“一端”(见刘宝楠《论语正义》).皇侃疏“时习”说:“凡学有三时.”一指年岁,二指季节,三指晨夕.近人蒋伯潜认为“学是知新,习是温故”(《十三经概论》).
敏于事而慎于言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又《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义相同.意为做事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朱熹注:“敏于事者,勉其所不足.慎于言者,不敢尽其所有余也.”(《论语集注》)又释:“事难行,故要敏;言易出,故要谨.”(《朱子语类》卷第二十二)另外在《荀子·子道》、《韩诗外传》、《说苑·杂言》等篇都有孔子语子路“慎言不哗”的记载.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惘.郑玄注:罔,犹罔罔无知貌.“殆”有两义:一为危殆,疑不能定.一为疲殆,精神疲怠无所得.当从前解.此句可与“温故而知新”章合参.近人杨树达注:“温故而不能知新者,学而不思也,不温故而欲知新者,思而不学也.”(《论语疏证》)孔子首倡学思并重,对孔门弟子有很深影响.如子夏言博学近思,《中庸》言博学慎思,都认为学思不可偏废.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为政》“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郑玄注:“不知可者,言不可行也”.孔安国注:“言人而不信,其余终无可”.朱熹说:“人面无真实诚心,则所言皆妄.”(《朱子语类》卷二四)近人蒋伯潜区分信有二义:“说话必须真实;说了话必须能践言.”(《语译广解》)孔子及后儒极重信,“言忠信,行笃敬”(《论语·卫灵公》)是孔门的处世原则.
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包咸注:“讷,迟钝也.言欲迟而行欲疾.”朱熹引谢良佐注曰:“放言易,故欲讷;力行难,故欲敏.”《论语》中尚有许多同义之句:“慎言其余,则寡悔”(《为政》)、“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等,均可反映孔子一以贯之之重行慎言思想.参见“敏于事而慎于言”.

中庸名言大全(三):

读书名言10条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刚.
——孔丘 引自〈礼记·中庸·博学〉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引自《进学解》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口到、眼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朱熹 引自《训学斋规》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朱熹
道成于学而藏于书,学进于振而废于穷.
——王符(东汉思想家、哲学家)引自《潜夫论·赞学》
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
——朱熹引自《朱子语类大全》第10卷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荀况引自《荀子·劝学篇》
境遇休怨我不如人,不如我者尚众;学问休言我胜于人,胜于我者还多.
——李惺(清代作家)引自《西沤外集·药言剩稿》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
——韩愈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唐代诗人)引自《登鹳雀楼》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唐代书画家)引自《劝学》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白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
——王国维(清代学者)转引自《人间词话新注》
行是知之始;知是形之成.
——陶行知(近代教育家)引自《陶行知教育论文选集》
唯有专心致志,把心力集中在学问上,才能事半功倍.
——蔡元培(近代教育家)
知识是引导人生的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愚昧是达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障碍,也就是人生发展的障碍.
——李大钊引自《李大钊选集》
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比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人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
——鲁迅 引自《鲁迅全集》第3卷
我有八位好朋友,肯把万事指导我.你若想问真名姓,名字不同都姓何:何事、何故、何人、何如、何时、何地、何去,好象弟弟与哥哥.还有一个西洋派,姓名颠倒叫几何.若向八贤常请教,虽是笨人不会错.
——陶行知 引自《八位顾问》
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
——郭沫若 引自《游太湖蠡园为游人题词》
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 石乞石乞复考之,书我不相属.活读运心智,不为书奴仆,泥沙悉淘汰,所取唯珠玉.
——叶圣陶(现代作家、教育家)转引自《大学生》1981年第2期
知识有如人体血液一样的宝贵.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要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
——高士其
学和行本来是有机联系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一座死书库.
——谢觉哉 引自《谢觉哉杂文集》
不广泛地吸收,是谈不到博大精深的.一条大河总得容纳无数的小溪、小涧的流水,一座几千米的高山总得以一个高原作为它的基座.小小的水源,最多只能形成一个湖泊;荡荡平川,也不会有什么戴着冰雪帽子的高峰.
——秦牧 转引自《艺海拾贝》
读书不必求多,而要求精.这是历来读书人的共同经验.
——邓拓 引自《燕山夜话》
自然界、机器和一切工作,对待没有知识的人,对待怯弱的人是很不客气的,甚至常常是粗暴和残酷的;但是它们对待具有丰富知识的人,对待健壮的和勇敢的人,则是非常驯服的,承认你是主人,情愿为你服务.
——宋庆龄(现代革命家、政治家)引自《宋庆龄选集》
不管你预备走哪一条路,顶顶要紧的是先要为自己做好准备.你不能赤手空拳地开始你的行程,你必须用知识把自己武装起来,你必须锻炼出健壮的身体和足够的勇气.
——宋庆龄引自《宋庆龄选集》
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悔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
——毛泽东
学问是经验的积累,才能是刻苦的忍耐.
——茅 盾
“难“也是如此,面对悬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一条缝来,但用斧凿,能进一寸进一寸,得进一尺进一尺,不断积累,飞跃必来,突破随之.
——华罗庚 转引自1978年6月28日《光明日报》
社会上崇敬名人,于是以为名人的话就是名言,却忘记了他之所以得名是那一种学问或事业
——鲁迅 引自《名人和名言》
唯对于书,不能忘情.
我之于书,爱护备至.
污者净之,折者平之.
阅前沐手,阅后安置.
温公惜书,不过如斯.
勿作书蠹,勿为书痴.
勿拘泥之,勿尽倍之.
——孙犁(现代作家)

中庸名言大全(四):

探究名言
下列名言反映了鲁迅那三个精神(四字成语)
名言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名言二: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名言三: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
名言四:单是说不行,要紧的事做
名言五: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会有的
【中庸名言大全】

中国近现代读书名言:
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2、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周恩来《周恩来选集》
3.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鲁迅
4、书看多了,文章自然就会写了. ——--鲁 迅
5、我们自动的读书,即嗜好的读书,请教别人是大抵无用,只好先行泛览,然后决择而入于自己所爱的较专的一门或几门;但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现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 ―――鲁迅:《读书杂谈》
6、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书……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人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更深的了解.―――《鲁迅全集》
7、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鲁迅《致颜黎民》
8、必须和实际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 ——鲁迅
9、读书好似爬山,爬得越高,望得越远;读书好似耕耘,汗水流得多,收获更丰满. ——--臧克家
10、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臧克家
11、努力耕耘,少问收获.学生读课外书籍要养成习惯.先看序文或作者、编者的前言,知道全书的概况,是好习惯.把书估计一下,预定若干日读完,而且如果能按期看完,是好习惯.有不了解处,不怕查工具书,不怕请教老师或者朋友,是好习惯.自己有所得,随手写简要的笔记是好习惯.其实说不好的习惯,半途而废,以及眼睛在书上,脑子开小差,都非常不好.——-叶圣陶
12、我有八位好朋友,肯把万事指导我.你若想问真名姓,名字不同都姓何:何事、何故、何人、何时、何地、何去、何如,好象弟弟与哥哥.还有一个西洋派,姓名颠倒叫几何.若向八贤常请教,虽是笨人不会错.―――陶行知:《八位顾问》
13、用活书,活用书,用书活.――――陶行知
14、奋力是万物之父! —————陶行知
15、学和行本来是有联系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一座死书库. ——谢觉哉,
16、没有时间,挤;学不进去,钻. ——--谢觉哉
17、我读书奉行九个字,就是“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冰心
18、无所不能的人实在一无所能,无所不专的专家实在是一无所专……——-邹韬奋
19、攀登科学文化的高峰,就要冲破不利条件限制,利用生活所提供的有利条件,并去创造新的条件.――――高士其
20、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读书.我一天不读书,就不能够生活.---孙中山
21、看书不能信仰而无思考,要大胆地提出问题,勤于摘录资料,分析资料,找出其中的相互关系,是做学问的一种方法. ―――顾颉刚
22、要记住,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有所建树,一定得坚持这样做卡片摘记,一发现有价值的资料,就要如获至宝,准确地摘记下来.天才是就是勤奋,知识在于积累.这样,卡片摘记积累的多了,功到自然成,你就可以在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分类,分析研究,综合利用,创造出自己的作品来. ―――吴晗
23、要读好书,必须先打好基础,读好了基础,才能在这基础上作个别问题的研究,基础要求广,钻研则要求深,广和深 也是统一的,只有广了才能深,也只有深了才要求广.——吴晗
24、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吴晗
25、多读多抄,这二者是必须保证的.――吴晗
26、环境于人的影响极大,亲师取友,问道求学是创造环境改进自己的最好的方法,你们于潜心独研外更要注意这一点,万不要一事不管,一毫不动,专门只关门读死书.――向警予
27、外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 黄庭坚
28、读书就是翻译,因为从来不会有两个人的体验是相同的.一个拙劣的读者就好比一个拙劣的译者:他会在应该意译的时候直译,而需要他直译时他却意译.在学习如何才能把书读好时学问固然极为宝贵,但却不如直觉重要.中国诗人何其芳
29、读书也像开矿一样,―――赵树理
30、学者观书,每见每知新意则学进矣.――张载
31、非读书,不明理.――李光庭
32、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冯梦龙
33、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张维屏
34、案上不可多书,心中不可少书.――金缨
35、不尽读天下书,不能相天下之士.――汤显祖
36、积财千万,无过读书.――颜之推
37、韬略终须建新国,奋飞还得读良书.――郭沫若
38、一个人可以无师自通,却不可无书自通.――闻一多
39、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刘向
40、养心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郑成功
41、读书贵神解,无事守章句.――徐洪钧
42、智者阅读群书,亦阅历人生.——林语堂
43、读书不仅是教师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源头活水"!--------- 朱永新
44、无书不成器,有书则可立国于天下——杨俊鑫
培 根的读书名言:
1、 读书能给人乐趣、文雅和能力.
2、 读书不是为着要辩驳,也不是要盲目信从,更不是去找寻谈话的资料,而是要去权衡和思考.
3、 有些书只需浅尝,有些书可以狼吞,有些书要细嚼烂咽,慢慢消化.
4、 读书使人渊博,辩论使人机敏,写作使人精细.
5、 读书可以铲除一切心理上的障碍,正如适当的运动能够矫治身体上某些疾病一般.
6、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7、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补读书之不足.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
8、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咀嚼消化.
9、读书在于造就完全的人格.
10、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培根)
11、把一本书置于一个无知者的手中,就像把一柄剑放在一个顽童手中那样危险.
12、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7.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6、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2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0、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31、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32、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惠普尔
33、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巴罗
34、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雨果
35、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36、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37、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歌德
38、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卢梭
39、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
40、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41、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42、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另外的学习以及读书的名言: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刚.
——孔丘 引自〈礼记•中庸•博学〉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引自《进学解》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口到、眼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朱熹 引自《训学斋规》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朱熹
道成于学而藏于书,学进于振而废于穷.
——王符(东汉思想家、哲学家)引自《潜夫论•赞学》
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
——朱熹引自《朱子语类大全》第10卷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荀况引自《荀子•劝学篇》
境遇休怨我不如人,不如我者尚众;学问休言我胜于人,胜于我者还多.
——李惺(清代作家)引自《西沤外集•药言剩稿》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
——韩愈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唐代诗人)引自《登鹳雀楼》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唐代书画家)引自《劝学》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白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
——王国维(清代学者)转引自《人间词话新注》
行是知之始;知是形之成.
——陶行知(近代教育家)引自《陶行知教育论文选集》
唯有专心致志,把心力集中在学问上,才能事半功倍.
——蔡元培(近代教育家)
知识是引导人生的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愚昧是达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障碍,也就是人生发展的障碍.
——李大钊引自《李大钊选集》
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比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人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
——鲁迅 引自《鲁迅全集》第3卷
我有八位好朋友,肯把万事指导我.你若想问真名姓,名字不同都姓何:何事、何故、何人、何如、何时、何地、何去,好象弟弟与哥哥.还有一个西洋派,姓名颠倒叫几何.若向八贤常请教,虽是笨人不会错.
——陶行知 引自《八位顾问》
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
——郭沫若 引自《游太湖蠡园为游人题词》
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 石乞石乞复考之,书我不相属.活读运心智,不为书奴仆,泥沙悉淘汰,所取唯珠玉.
——叶圣陶(现代作家、教育家)转引自《大学生》1981年第2期
知识有如人体血液一样的宝贵.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要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
——高士其
学和行本来是有机联系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一座死书库.
——谢觉哉 引自《谢觉哉杂文集》
不广泛地吸收,是谈不到博大精深的.一条大河总得容纳无数的小溪、小涧的流水,一座几千米的高山总得以一个高原作为它的基座.小小的水源,最多只能形成一个湖泊;荡荡平川,也不会有什么戴着冰雪帽子的高峰.
——秦牧 转引自《艺海拾贝》
读书不必求多,而要求精.这是历来读书人的共同经验.
——邓拓 引自《燕山夜话》
自然界、机器和一切工作,对待没有知识的人,对待怯弱的人是很不客气的,甚至常常是粗暴和残酷的;但是它们对待具有丰富知识的人,对待健壮的和勇敢的人,则是非常驯服的,承认你是主人,情愿为你服务.
——宋庆龄(现代革命家、政治家)引自《宋庆龄选集》
不管你预备走哪一条路,顶顶要紧的是先要为自己做好准备.你不能赤手空拳地开始你的行程,你必须用知识把自己武装起来,你必须锻炼出健壮的身体和足够的勇气.
——宋庆龄引自《宋庆龄选集》
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悔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
——毛泽东
学问是经验的积累,才能是刻苦的忍耐.
——茅 盾
“难“也是如此,面对悬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一条缝来,但用斧凿,能进一寸进一寸,得进一尺进一尺,不断积累,飞跃必来,突破随之.
——华罗庚 转引自1978年6月28日《光明日报》
社会上崇敬名人,于是以为名人的话就是名言,却忘记了他之所以得名是那一种学问或事业
——鲁迅 引自《名人和名言》
唯对于书,不能忘情.
我之于书,爱护备至.
污者净之,折者平之.
阅前沐手,阅后安置.
温公惜书,不过如斯.
勿作书蠹,勿为书痴.
勿拘泥之,勿尽倍之.
——孙犁(现代作家)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中庸名言大全(五):

有关读书重要的名言或故事

高尔基《高尔基论青年》中关于读书的名言
要热爱书,它会使你的生活轻松‘它会友爱地来帮助你了解纷繁复杂的思想、感情和时间;它会教导你尊重别人和你自己;它以热爱世界、热爱人类的情感来鼓舞智慧和心灵.P.251
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只有知识才是有用的,只有它才能够使我们在精神上成为坚强、忠诚和有理智的人,成为能够真正爱人类、尊重人类劳动、忠衷心地欣赏人类那不间断的伟大劳动所产身的美好果实的人.P.251
我觉得,当书本给我讲到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人物、感情、思想和态度时,似乎是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一扇窗户,日让我看到一个不可思议的新世界.P.243
每一本书是一级小阶梯,我每爬一级,就更脱离畜生而上升到人类,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观念,更热爱这书.P.249
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P.250
西方名言3则
我阅读关于我所不懂的题目之书籍时,所用的方法,是先求得该题目的肤表的见解,先浏览许多页和好多章,然后才从头重新读起,以求获得精密的智识.我对该书的终末,就懂得它的起音.这是我所能介绍给你唯一正解的方法.——狄慈根:《辩证法的逻辑》
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托尔斯泰
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它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爱因斯坦

我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仿佛觉得我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伏尔泰(法国作家)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英国文学家)

读书越多,精神就越健壮而勇敢.——高尔基(苏联作家)

把一页书好好地消化,胜过匆忙地阅读一本书.——麦考莱(英国作家)

爱护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高尔基(苏联作家)

多读书而不假思索,你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又思考得越多的时候,你就会越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还很少.——伏而泰(法国作家)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莎士比亚(英国作家)

书,要算人类在走向未来幸福富强的道路上所创造的一切奇迹中,最复杂最伟大的奇迹.
——高尔基(苏联作家)
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雨果(法国作家)

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咀嚼消化;这就是说,有些书读读他们的一部分就够了,有些书可以全读,但是不必过于细心地读;只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全读,勤读,而且用心地读.——培根(英国哲学家)

读书而不能运用,则所读书等于废纸.——华盛顿(美国政治家)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作家)

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别林斯基(俄国文学批评家)

人生犹如一本书,愚蠢者草草翻过,聪明人细细阅读.为何如此. 因为他们只能读它一次.— 保 罗

一个人应养成信赖自己的习惯,即使在最危急的时候,也要相信自己的勇敢与毅力. —— 拿破仑

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 ——培 根

中国古代读书名言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蒲松龄《阿宝》

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春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苏轼《东坡文集事略》

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朱熹《朱子语类大全》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朱熹《训学斋规》
学贵精不贵博.……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却到地也. ——戴震《戴东原先生年谱》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郑板桥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刚. 孔丘 引自〈礼记·中庸·博学〉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引自《进学解》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朱熹

道成于学而藏于书,学进于振而废于穷.—王符(东汉思想家、哲学家)引自《潜夫论·赞学》

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朱熹引自《朱子语类大全》第10卷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荀况引自《荀子·劝学篇》
境遇休怨我不如人,不如我者尚众;学问休言我胜于人,胜于我者还多.—李惺(清代作家)引自《西沤外集·药言剩稿》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韩愈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唐代诗人)引自《登鹳雀楼》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白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王国维(清代学者)转引自《人间词话新注》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唐代诗人)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宋代学者)

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咽,终不知味也.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宋代哲学家)
中国现代名言
无所不能的人实在一无所能,无所不专的专家实在是一无所专……——韬奋《韬奋文集》
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周恩来《周恩来选集》
读书也象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

行是知之始;知是形之成.—陶行知(近代教育家)引自《陶行知教育论文选集》
唯有专心致志,把心力集中在学问上,才能事半功倍蔡元培(近代教育家)
知识是引导人生的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愚昧是达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障碍,也就是人生发展的障碍—李大钊引自《李大钊选集》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 徐悲鸿

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佚 名

三日不读书,便觉面貌可憎,语言无味.——黄鲁直

中庸名言大全(六):

儒家思想经典名句
在后世流传较多的

中庸之道,儒家思想的精华.

中庸名言大全(七):

中庸中的名言警句
写清哦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君子和而不流.(流:盲从)——《礼记·中庸》
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此篇乃孔门传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于书.以授孟子.其书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一理.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皆实学也.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则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者矣.

中庸名言大全(八):

〈〈大学〉〉,〈〈论语〉〉,〈〈中庸〉〉各十句名言

论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刁,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这里借回答于贡的问话,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这一则是孔子的自述,讲的是学习态度和方法.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诲人不倦”,讲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孔于一生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说:“对我来说,有什么呀?”表现了孔子的自信.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不到想弄明白却不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举出一个方角却不能由此类推出其他三个方角.就不在教他了.
中庸
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困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远,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征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谬,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知天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
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而已也,所在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
君子之遇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年不能焉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清明,在止于至善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明德为本,新民为末.知止为始,能得为终.本始所先,末终所后.此结上文两节之意.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壹是,一切也.正心以上,皆所以修身也.齐家以下,则举此而措之耳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揜其不善,而着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胖,步丹反.胖,安舒也.言富则能润屋矣,德则能润身矣,故心无愧怍,则广大宽平,而体常舒泰,德之润身者然也.盖善之实于中而形于外者如此,故又言此以结之.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心有不存,则无以检其身,是以君子必察乎此而敬以直之,然后此心常存而身无不修也.
此谓修身在正其心.右传之七章.释正心修身.
此亦承上章以起下章.盖意诚则真无恶而实有善矣,所以能存是心以检其身.然或但知诚意,而不能密察此心之存否,则又无以直内而修身也.自此以下,并以旧文为正.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中庸名言大全(九):

《大学》《中庸》各十个名句
最好有译文和鉴赏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中庸名言大全(十):

礼记中庸中哪些句子常被用作求学励志的格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不过中庸之中求学的句子不多,大部分求学的句子都在“大学”里,比如:“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gudian961165/

推荐访问: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