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临床医学

来源:记者节 时间:2018-10-20 11:00:06 阅读:

【www.zhuodaoren.com--记者节】

实用临床医学(共10篇)

实用临床医学(一):

医学检验的含义?怎么描述?

培养目标和业务要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现代基础医学基本理论、临床医学基本知识和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从事临床医学检验、卫生检验、生物制品研究等实用型高级医学检验人才.
专业方向:毕业后主要从事临床医学检验、食品检验、卫生检验、动植物检验、医学教育和科研工作.
课程设置:以临床医学、基础医学、检验技术为主干学科.开设主要课程有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分析化学、药理学、临床检验学、临床生化检验、临床微生物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血液学检验、寄生虫学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医学检验仪器、卫生学及卫生检验、药物浓度监测等.【实用临床医学】

实用临床医学(二):

血型A和A(RH+)的区别

血型分类:
一共A、B、AB和O四种.其中,AB型可以接受任何血型的血液输入,因此被称作万能受血者,O型可以输出给任何血型的人体内,因此被称作万能输血者.实际上,不同血型之间的输送,一般只能小量的输送,不能大量.要大量输血的话,最好还是相同血型之间为好.
狭义地讲,血型专指红细胞抗原在个体间的差异;但现已知道除红细胞外,在白细胞、血小板乃至某些血浆蛋白,个体之间也存在着抗原差异.因此,广义的血型应包括血液各成分的抗原在个体间出现的差异.通常人们对血型的了解往往仅局限于ABO血型以及输血问题等方面,实际上,血型在人类学、遗传学、法医学、临床医学等学科都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因此具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同时,动物血型的发现也为血型研究提供了新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实用临床医学(三):

人类的血型分别有哪些分类,各是什么?

血型是对血液分类的方法,通常是指红细胞的分型,其依据是红细胞表面是否存在某些可遗传的抗原物质.已经发现并为国际输血协会承认的血型系统有30种,其中最重要的两种为“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血型系统对输血具有重要意义,以不相容的血型输血可能导致溶血反应的发生,造成溶血性贫血、肾衰竭、休克以至死亡. 血型(blood groups;blood types)是以血液抗原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遗传性状. 狭义地讲,血型专指红细胞抗原在个体间的差异;但现已知道除红细胞外,在白细胞、血小板乃至某些血浆蛋白,个体之间也存在着抗原差异.因此,广义的血型应包括血液各成分的抗原在个体间出现的差异.通常人们对血型的了解往往仅局限于ABO血型以及输血问题等方面,实际上,血型在人类学、遗传学、法医学、临床医学等学科都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因此具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同时,动物血型的发现也为血型研究提供了新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血型一般常分A、B、AB和O四种,另外还有RH、MNS、P等极为稀少的10余种血型系统.其中,AB型可以接受任何血型的血液输入,因此被称作万能受血者,O型可以输出给任何血型的人体内,因此被称作万能输血者、异能血者、实际上,不同血型之间的输送,一般只能小量的输送,不能大量.要大量输血的话,最好还是相同血型之间为好.

实用临床医学(四):

超声波都可以干什么呢?


超声波:
超声治疗学是超声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超声治疗时将超声波能量作用于人体病变部位,以达到治疗疾患和促进机体康复的目的.
在全球,超声波广泛运用于诊断学、治疗学、工程学、生物学等领域.赛福瑞家用超声治疗机属于超声波治疗学的运用范畴.
(一)工程学方面的应用:水下定位与通讯、地下资源勘查等
(二)生物学方面的应用:剪切大分子、生物工程及处理种子等
(三)诊断学方面的应用:A型、B型、M型、D型、双功及彩超等
(四)治疗学方面的应用:理疗、治癌、外科、体外碎石、牙科等
超声波的特点:
1、超声波在传播时,方向性强,能量易于集中.
2、超声波能在各种不同媒质中传播,且可传播足够远的距离.
3、超声与传声媒质的相互作用适中,易于携带有关传声媒质状态的信息(诊断或对传声媒质产生效应.(治疗)
超声波是一种波动形式,它可以作为探测与负载信息的载体或媒介(如B超等用作诊断);超声波同时又是一种能量形式,当其强度超过一定值时,它就可以通过与传播超声波的媒质的相互作用,去影响,改变以致破坏后者的状态,性质及结构(用作治疗).
超声波的发展史:
一、国际方面:
自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在物理学上发现了压电效应与反压电效应之后,人们解决了利用电子学技术产生超声波的办法,从此迅速揭开了发展与推广超声技术的历史篇章.
1922年,德国出现了首例超声波治疗的发明专利.
1939年发表了有关超声波治疗取得临床效果的文献报道.
40年代末期超声治疗在欧美兴起,直到1949年召开的第一次国际医学超声波学术会议上,才有了超声治疗方面的论文交流,为超声治疗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56年第二届国际超声医学学术会议上已有许多论文发表,超声治疗进入了实用成熟阶段.
二、国内方面:
国内在超声治疗领域起步稍晚,于20世纪50年代初才只有少数医院开展超声治疗工作,从1950年首先在北京开始用800KHz频率的超声治疗机治疗多种疾病,至50年代开始逐步推广,并有了国产仪器.公开的文献报道始见于1957年.到了70年代有了各型国产超声治疗仪,超声疗法普及到全国各大型医院.
40多年来,全国各大医院已积累了相当数量的资料和比较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的超声体外机械波碎石术和超声外科,是结石症治疗史上的重大突破.如今已在国际范围内推广应用.高强度聚焦超声无创外科,已使超声治疗在当代医疗技术中占据重要位置.而在21世纪(HIFU)超声聚焦外科已被誉为是21世纪治疗肿瘤的最新技术.
超声波治病机理:
1.机械效应:超声在介质中前进时所产生的效应.(超声在介质中传播是由反射而产生的机械效应)它可引起机体若干反应.超声振动可引起组织细胞内物质运动,由于超声的细微按摩,使细胞浆流动、细胞震荡、旋转、摩擦、从而产生细胞按摩的作用,也称为“内按摩”这是超声波治疗所独有的特性,可以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刺激细胞半透膜的弥散过程,促进新陈代谢、加速血液和淋巴循环、改善细胞缺血缺氧状态,改善组织营养、改变蛋白合成率、提高再生机能等.使细胞内部结构发生变化,导致细胞的功能变化,使坚硬的结缔组织延伸,松软.
超声波的机械作用可软化组织,增强渗透,提高代谢,促进血液循环,刺激神经系统和细胞功能,因此具有超声波独特的治疗意义.
2.温热效应:人体组织对超声能量有比较大的吸收本领,因此当超声波在人体组织中传播过程中,其能量不断地被组织吸收而变成热量,其结果是组织的自身温度升高.
产热过程既是机械能在介质中转变成热能的能量转换过程.即内生热.超声温热效应可增加血液循环,加速代谢,改善局部组织营养,增强酶活力.一般情况下,超声波的热作用以骨和结缔组织为显著,脂肪与血液为最少.
3.理化效应:超声的机械效应和温热效应均可促发若干物理化学变化.实践证明一些理化效应往往是上述效应的继发效应.TS-C型治疗机通过理化效应继发出下列五大作用:
A.弥散作用:超声波可以提高生物膜的通透性,超声波作用后,细胞膜对钾,钙离子的通透性发生较强的改变.从而增强生物膜弥散过程,促进物质交换,加速代谢,改善组织营养.
B.触变作用:超声作用下,可使凝胶转化为溶胶状态.对肌肉,肌腱的软化作用,以及对一些与组织缺水有关的病理改变.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变和关节、肌腱、韧带的退行性病变的治疗.
C.空化作用:空化形成,或保持稳定的单向振动,或继发膨胀以致崩溃,细胞功能改变,细胞内钙水平增高.成纤维细胞受激活,蛋白合成增加,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形成加速,胶原张力增加.
D.聚合作用与解聚作用:水分子聚合是将多个相同或相似的分子合成一个较大的分子过程.大分子解聚,是将大分子的化学物变成小分子的过程.可使关节内增加水解酶和原酶活性增加.
E.消炎,修复细胞和分子:超声作用下,可使组织PH值向碱性方面发展.缓解炎症所伴有的局部酸中毒.超声可影响血流量,产生致炎症作用,抑制并起到抗炎作用.使白细胞移动,促进血管生成.胶原合成及成熟.促进或抑制损伤的修复和愈合过程.从而达到对受损细胞组织进行清理、激活、修复的过程.

实用临床医学(五):

文化(文化现象,文化建设等)属于什么学科的研究范畴?

仅供参考资料:
中国学科分类国家标准
百科名片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简称《学科分类与代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学科分类的国家标准,标准号是“GB/T 13745-92”.该标准规定了学科的分类与代码.它是经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由国家科委与技术监督局共同提出,中国标准化与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负责起草,国家科委综合计划司、中国科学院计划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综合计划局、国家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司、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司、中国科协、中国科协干部管理培训中 心等单位参加起草.
目录
简介
《学科分类与代码》使用说明
编辑本段简介
  国家技术监督局于1992年11月1日正式在北京发布该标准.1993年7月1日正式实施此标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学科和交叉学科不断涌现,国家于2006年开始对现行国家标准进行修订.
  《学科分类与代码》共设五个门类、58个一级学科、573个二级学科、近6000个三级学科.
  学科分类代码是基于一定原则对现实科学体系按其内在联系加以归类,以符合逻辑的排列形式表述出来并赋予代码.《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是科学发展、教育、科技统计、学科建设等方面工作的一个重要依据.
编辑本段《学科分类与代码》使用说明
  个重要依据.鉴于学科分类在科学发展中所具有的特殊地位,联合国、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国际组织与世界发达国家都很重视学科分类体系标准化工作,纷纷制定相应的学科分类与代码标准.
  
编辑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GB/T 13745-92)
自然科学: 110-数学 120-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130-力学 140-物理学 150-化学 160-天文学 170-地球科学 180-生物学
农业科学:210-农学 220-林学 230-畜牧、兽医科学 240-水产学
医药科学:310-基础医学 320-临床医学 330-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340-军事医学与特种医学 350-药学 360-中医学与中药学
工程与技术科学: 410-工程与技术科学基础学科 420-测绘科学技术 430-材料科学 440-矿山工程技术 450-冶金工程技术 460-机械工程 470-动力与电气工程 480-能源科学技术 490-核科学技术 510-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技术 520-计算机科学技术 530-化学工程 540-纺织科学技术 550-食品科学技术 560-土木建筑工程 570-水利工程 580-交通运输工程 590-航空、航天科学技术 610-环境科学技术 620-安全科学技术 630-管理学
人文与社会科学: 710-马克思主义 720-哲学 730-宗教学 740-语言学 750-文学 760-艺术学 770-历史学 780-考古学 790-经济学 810-政治学 820-法学 830-军事学 840-社会学 850-民族学 860-新闻学与传播学 870-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 880-教育学 890-体育科学 910-统计学
 《学科分类与代码》使用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表 GB/T13745-92
  Classification and code disciplines
  1.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学科的分类与代码.
  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宏观管理和科技统计.
  本标准的分类对象是学科,不同于专业和行业,不能代替文献、情报、图书分类及学术上的各种观点.
  3. 相关术语:
  3.1 学科:
  学科是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
  3.2 学科群:
  学科群是具有某一共同属性的一组学科.每个学科群包含了若干个分支学科.
  4. 分类原则:
  4.1 科学性原则:
  根据学科研究对象的客观的、本质的属性和主要特征及其之间的相关联系,划分不同的从属关系和并列次序,组成一个有序的学科分类体系.
  4.2 实用性原则:
  对学科进行分类和编码,直接为科技政策和科技发展规划,以及科研经费、科技人才、科研项目、科技成果统计和管理服务.
  4.3 简明性原则:
  对学科层次的划分和组合,力求简单明了.
  4.4 兼容性原则:
  考虑国内传统分类体系的继承性和实际使用的延续性,并注意提高国际可比性.
  4.5 扩延性原则:
  根据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具有高度动态性特征,应为萌芽中的新兴学科留有余地,以便在分类体系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得到扩充和延续.
  4.6 唯一性原则:
  在标准体系中,一个学科只能用一个名称、一个代码.
  5. 分类依据:
   本标准依据学科研究对象,研究特征、研究方法,学科的派生来源,研究目的、目标等五方面进行划分.
  6.编制原则:
   6.1 本标准所列学科应具备其理论体系和专门方法的形成;有关科学家群体的出现;有关研究机构和教学单位以及学术团体的建立并展开有效的活动;有关专著和出版物的问世等条件.
  6.2 本标准仅对一、二、三级学科进行分类.共设58个一级学科.门类排列顺序是:A自然科学,代码为110-180;B农业科学,代码为210-240;C医药科学,代码为310-360;D工程与技术科学,代码为410-630;E人文与社会科学,代码为710-910.相应五个门类为科技统计使用,不在标准中出现.
  6.3 本标准中学科排列次序和级别与学科重要程度无关.
  6.4 本标准纳入了成长中的新兴学科,萌芽中的新兴学科暂不纳入,充分反映了发展中的新兴学科,并给学科的发展留有余地,使之成为开放型体系.
  6.5 在本分类体系,尤其在工程与技术科学分类体系中,出现的学科与专业、行业、产品名称相同,但其涵义不同.
  6.6 分类体系中的名称,原则上用学科名称,考虑实际应用及学科分类层次的需要,有少量“学科群”名称出现.
  6.7 一级学科根据情况,分别选用“××学”、“××科学”、“××科学技术”、“××工程”、“××工程技术科学”五种名称.
  6.8 交叉或具有双重属性的学科,可在两处列类,只在一处给代码,其相关位置不给代码,在说明栏注“见×××·××××(代码)”或“参见×××·××××(代码)”.
  6.9 一级学科下的分支学科,根据确定学科位置的不同特征进行划分,原则上取一个特征,考虑学科特点及使用需要,对有些学科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特征划分.
  6.10 本分类体系的学科遵循从理论到应用,从一般到个别,从抽象到具体,从通用到专用,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宏观到微观的排列顺序.
  6.11 标准中出现的学科分类层次和数量分布不均衡现象是各学科发展不平衡的客观实际所决定的.
  6.12 本标准对某些横断学科、综合学科及某些特殊学科的处理方法.
  6.12.1 分类表中的“信息科学”是指小概念,不包括“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技术部分,其性质与数学类似,排列在数学之后,考虑其发展前景,设为一级学科.“信息科学”和“系统科学”都以“控制论”、“系统论”和“信息论”为基础理论,很难分开,故暂列在一类.
  6.12.2 “环境科学技术”、“安全科学技术”、“管理学”三个一级学科属综合学科,本学科列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
  6.12.3 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将“心理学”列入“生物学”下二级学科.“地理学”列入“地球科学”下二级学科,“人文地理学”入“地球科学”,属特例.
  6.12.4 “印刷、复印技术”入“460·55专用机械工程”下三级学科,属特例.
  6.12.5 “仪器仪表技术”入“机械工程”学科.通用的或自然科学中的“仪器仪表技术”学科集中列在“仪器仪表技术”下;专用的分别入其有关学科.
  7.编码方法:
   7.1 本学科分类划分为一、二、三级学科三个层次,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一级学科用三位数字表示,二、三级学科分别用两位数字表示;一、二级学科中间用点隔开.其代码结构如下:
  ××× · ×× ××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三级学科
  7.2 二、三级学科设“其他学科”,用数字“99”表示.
  7.3 标准中所有代码,仅表示该学科在本分类体系中的级别和位置,不表示其他含意.

实用临床医学(六):

中国古代的巨大成就有哪些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一览表及特点(X表示发明者未知)
  1.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天文学:
  时间
  发明者
  成就
  世界地位
  战国
  甘德
  石申
  《甘石星经》
  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专著
  《石氏星表》
  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东汉
  张衡
  水运浑象仪
  ×
  地动仪(测定地震方向)
  ×
  地球是圆的
  比欧洲早1 000多年
  唐朝
  僧一行
  黄道游仪
  首次用它发现了(恒星)位置的变动
  实测子午线的长度
  ×
  制成以水流为动力的水运浑象仪
  ×
  元
  郭守敬
  简仪
  比欧洲同类发明早300多年
  测定黄道和赤道的交角值
  受到世界天文学界的推崇
  《授时历》
  我国古代最精密的一部历法
  数学:(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
  春秋
  战国
  ×
  九九乘法口诀、度量衡、筹算计算法
  ×
  东汉
  ×
  《九章算术》
  记载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运算方法
  南朝
  祖冲之
  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面七位
  比世界领先1 000 多年
  农学:(强调应用)
  南北朝
  贾思勰
  《齐民要术》
  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农书
  元朝
  王祯
  《农书》
  详细包含了农业各方面的知识
  明朝
  徐光启
  《农政全书》
  达到了传统农业科学的顶峰(博采古今,吸收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医学:(以为君除疾、为民除厄为目的,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从而保证农业有充足的劳动力)
  西汉
  《黄帝内经》
  中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书,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东汉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被称为“医圣”,四诊疗法成为中医临床医学的经典
  华佗
  麻沸散、五禽戏
  是最早的麻醉药剂;是最早的体育保健体操
  明代
  李时珍
  《本草纲目》
  全面系统地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分类法,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
  四大发明:
  西汉
  蔡伦(东汉)
  造纸术
  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重要发明
  唐朝
  雕版印刷术
  《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
  北宋
  毕升
  活字印刷
  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
  唐宋
  火药
  在14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在西方社会产生巨大的震动
  北宋
  指南针
  北宋时运用于航海;13世纪传入欧洲,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
  2.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1)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服务于生产和巩固统治的需要.
  (2)中国古代科技著作大多是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具有较强的经验性.
  (3)古代科学理论的技术化倾向严重,而这些技术又不具有开放性,没有转化为普遍的生产力.【实用临床医学】

实用临床医学(七):

有关医学的实验设计
帮忙写一份跟医学有关的实验设计,要求实验对象为蟾蜍、小白鼠、家兔〔总之大型动物除外〕.或者是日常生活中发现的现象、疑问,都可以.

小白鼠缺氧实验 一、 几种类型的缺氧 【实验原理与目的】 组织的供氧不足或用氧障碍都可导致缺氧.供氧不足可因吸入气中氧分压过低或呼吸、血液、循环等多系统器官的功能障碍引起;用氧障碍可因组织中毒或损伤引起.本实验目的在于通过复制乏氧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和组织中毒性缺氧,了解缺氧的分类.观察不同类型缺氧时,呼吸和血液颜色的变化.【实验对象】 小白鼠.【实验器材与药品】 1.器械小白鼠缺氧瓶(或100~125 ml带塞锥形瓶或广口瓶),一氧化碳(CO)发生装置广口瓶,5 ml、2 ml刻度吸管、1 ml注射器,乙醇灯,剪刀,镊子.2.药品钠石灰(Na0H·CaO)、甲酸(HCOOH)、浓硫酸(H 2 S0 4 )、氢氧化钠、5%亚硝酸钠、1%亚甲蓝、生理盐水.【实验步骤与观察指标】 观察动物一般情况,呼吸,存活时间,口唇(皮肤)和血液(肝颜色).1.乏氧性缺氧 (1)取钠石灰少许(约5 g)及小白鼠1只放人缺氧瓶内(图3-11—1-1).观察动物的一般情况,呼吸频率(次/10 s)、深度,皮肤和口唇的颜色,然后塞紧瓶塞,记录时间,以后每3 min重复观察上述指标1次(如有其他变化则随时记录)直到动物死亡为止.(2)动物尸体留待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与氰化物中毒性缺氧实验做完后,再依次打开其腹腔,比较血液或肝脏颜色.2.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 (1)装好一氧化碳发生装置(图3-11-1-2).(2)将小白鼠一只放人广口瓶中.观察其正常表现,然后与一氧化碳发生装置连接.(3)取甲酸3 ml放于试管内,加入浓硫酸1 ml,塞紧(可用乙醇灯加热,加速CO的产生,但不可过热以至液体沸腾,因CO产生过多过快动物迅速死亡,血液颜色改变不明显).(4)观察指标与方法同上.3.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 (1)取小白鼠2只,观察正常表现后,腹腔注入5%亚硝酸钠0.3 ml,其中一只注入亚硝酸钠后,立即再向腹腔内注入1%亚甲蓝溶液0.3 ml,另一只再注入生理盐水0.3 ml.(2)观察指标与方法同上.【注意事项】 1.缺氧瓶一定要密封,可用凡士林涂在瓶外面.2.小白鼠腹腔注射,应稍靠左下腹,勿损害肝脏,也应避免将药液注入肠腔或膀胱.二、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实验原理与目的】 通过机体神经系统功能状态改变,外界环境温度变化,以及C0 2 浓度增高对缺耐受性的影响,了解条件因素在缺氧发病中的重要性和临床应用冬眠和低温治疗的实用意义.【实验对象】 小白鼠.【实验器材与药品】 小白鼠缺氧瓶、粗天平、镊子、注射器;1%咖啡因、0.25%氯丙嗪、生理盐水、钠石灰、冰块.【实验步骤与观察指标】 观察动物一般状态、呼吸、存活时间、耗氧量.1.环境温度变化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 (1)取小白鼠缺氧瓶3只,各放入钠石灰少许(约5 g).(2)取500 ml烧杯2只,1只加入冰块和冷水,将杯内水温调至0℃~4℃,另1只加入热水,将温度调至40~42℃.(3)取体重相近的小白鼠3只,称重后分别装入缺氧瓶内,两只缺氧瓶分别放于盛有冰水或热水的烧杯内,另一只置室温中,塞紧瓶后开始计时.(4)持续观察各鼠在瓶中的活动情况,待小鼠死亡后,计算存活时间.2.机体状况不同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 (1)取体重相近的小白鼠3只,分别作如下处理:甲鼠:腹腔注射1%咖啡因0.1 ml/lO g;乙鼠:腹腔注射0.25%氯丙嗪0.1 ml/lOg(注:注射氯丙嗪后,将小白鼠放人冰水中游泳20 S);丙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 ml/lOg.(2)15~20 min后,将3只小白鼠分别放人有钠石灰的缺氧瓶内,密闭后计时.(3)以下步骤同1的(4).3.C02增多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 (1)取体重相近的小白鼠2只,称重后分别放人有钠石灰及无钠石灰的缺氧瓶内,密封后开始计时.(2)以下步骤同1的(4).【注意事项】 必须保证缺氧瓶完全密闭.三、种属、年龄、神经系统和代谢状况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 【实验原理与目的】 了解某些因素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实验对象】 成年小白鼠、初生小白鼠、蟾蜍.【实验器材与药品】 小白鼠缺氧瓶、粗天平、镊子、注射器;l%咖啡因、0.25%氯丙嗪、0.1%咖啡因、生理盐水、钠石灰、冰块.【实验步骤与观察指标】 观察一般状态,存活时间.1.取成年小白鼠2只,腹腔注射0.1%咖啡因0.1 ml/lOg.2.取成年小白鼠2只,腹腔注射0.25%氯丙嗪0.1 ml/lOg,待动物不大活动后,全身浸入冰水中5~10 min.3.将正常成年小白鼠、初生小鼠、注射咖啡因小白鼠、注射氯丙嗪加冰冻小白鼠各2只,蟾蜍1只放于缺氧瓶中.4.观察动物一般表现,比较死亡发生的早晚.【思考题】 1.根据原因和发生机制可将缺氧分为那些类型?2.临床上如何防治一氧化碳中毒?3.何谓冬眠疗法?临床上如何应用冬眠疗法?

实用临床医学(八):

我国古代的所有医学著作

古代医学著作发展
公元475-公元265年(战国-三国)
《黄帝内经》的出现绝非偶然,而是先秦医学发展的必然结果.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当时有医经七家,共计216卷,但绝大部分已经失传,而《内经》是仅存者.《黄帝内经》包括现存的《素问》和《灵枢》两个部分,其成书时期一向有争议.它并非一人一时之手笔,大约是战国至秦汉时期,许多医家进行搜集、整理、综合而成.中医学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两者在《内经》中均有充分反映,尤以整体观念最为突出.
《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共计三卷(也有分五卷的),作者及成书年代均不详.此书以问答解释疑难的形式编撰而成,共讨论了八十一个问题,故又称《八十一难》.
《伤寒杂病论》为张仲景著作,成书于东汉末年.《伤寒杂病论》问世以后不久,由于战乱原著散失,后人分别搜集其中的伤寒部分和杂病部分,整理成两部书,即《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伤寒杂病论》是我国医学发展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它成书以后,一直指导着后世医家的临床实践.
公元265-960年(晋-五代)
这一时期,有不少医家从事《内经》的整理和注释工作.最早进行此项工作的,为齐梁间的全元起,他注释《皇帝素问》八卷,书名《素问训解》.此书到南宋时失传.
隋唐时期,杨上善又将《内经》分类编纂和注解,编成《黄帝内经太素》三十卷,是现存最早的《内经》注本.
注释《素问》影响较大的,是中唐时期的王冰.他历时十二年,于762年撰成《注黄帝素问》二十四卷.
《脉经》作者王叔和,成书于魏晋.《内经》《难经》均有关于诊脉法的阐述,王叔和搜集有关脉法的资料,采集各家之说,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著成《脉经》十卷.
《诸病源候论》于公元610年由巢元方等人编撰.全书共50卷,分67门,论述了1739种病候.该书最大的贡献在于对疾病记载的广泛和详细,对病源的认识.
《肘后救卒方》晋代葛洪著,他先著成《金匮药方》100卷,因篇幅浩繁,不便携带,将其中救急、多见、简要实用的部分,摘要编成《肘后救卒方》3卷.《肘后救卒方》现存8卷,书中突出之点是对某些传染病的认识,达到很高的水平.
《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为唐代孙思邈著.孙思邈十分重视医家的医德.孙思邈重视前人的宝贵经验,但尊古却不拘泥.他很重视妇科、儿科疾病的诊治,《千金要方》首列妇人方3卷,少儿婴孺方2卷.
《外台秘要》是唐代王焘著作.全书40卷,分1104门,是唐代另一部规模巨大的综合性医籍.内容包括有今天的内、外、骨、妇产、小儿、传染病、皮肤、五官、畜疾等科的证治.本书主要选辑东汉到唐的很多方书而成.临床各科编排较为合理,先论后方,次序井然.重视急性传染病,伤寒、温病、疟疾等,所占篇幅较大,说明对传染病具有相当知识.
《针灸甲乙经》晋代皇甫谧著,成书于256-282年,为现存最早的针灸专书.全书分12卷128篇.书中叙述了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重点介绍腧穴总数、厘定部位,详细介绍了针灸操作方法,并把各种适应证按照临证需要排列出来.此书影响久远,其他一些著名的针灸著作,基本上都是在此书的基础上发挥而成的.此书也较早传到国外.
《刘涓子鬼遗方》南齐人龚庆宣著,约成书于475-502年之间,是现存最早的外科专书.主要内容,载金疮、痈疽、疮疖、疥癣及其他皮肤疾患,有内外治处方140多个.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隋唐蔺道人著,约成书于841-846年.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很有学科价值的伤科专书.它反映了隋唐时期治疗骨伤科疾病的水平已相当先进.书中载40余方,为伤科用药奠定了理论基础.
公元960-1368年(宋-元)
《太平圣惠方》是宋廷编著的大型方书之一.共100卷,分1670门,载方16834首,广泛地收集宋以前方书及当时民间验方,内容颇为丰富.对方剂、药物、病证、病理都进行了论述.
《圣惠选方》,成书于1046年,由何希彭节选《太平圣惠方》中的精要部分,编辑而成.作为教本应用了数百年,对后世方剂学的发展有较大影响.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宋朝诏令太医裴宗元等人将官药局所收医方加以校订,编成《和剂局方》.全书共5卷,分21门,载方297首.后来《和剂局方》经多次增补,内容日益丰富,1151年,经许洪,定名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颁行全国,为世界最早的国家药局方之一.《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颁行时全书10卷,附《用药指南》3卷,分诸风、伤寒、诸气等14门,载方788首.
《圣济总录》:北宋末年,政府组织医家广泛收集历代方书及民间方药,历时7年(1111-1117年)编成此书.共200卷,达200万字,分60余门,方近2万首,前代方书几乎全部被囊括.
《济生方》宋代严用和著于1253年,是严氏五十余年临床经验的总结,全书10卷,分80门,载方400首.原书已佚.
《三阴极一病证方论》,宋代陈言著,全书15卷,分180门,载方1500余首,有方有论,论后附方,使读者易于洞晓病因,论因求治,在传播方剂学上也有贡献.
金代刘完素著有《素问玄机原病式》2卷,《宣明论方》15卷,《伤寒直格方》3卷,《伤寒标本心法类萃》2卷.可靠而价值较大的有《素问玄机原病式》与《宣明论方》二书.
金代张元素著有《医学启源》、《珍珠囊》、《脏腑标本虚实用药式》等.
金代张从正著《儒门事亲》.
金代李杲著《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
元代王好古著有《阴证略例》、《医垒元戎》、《汤液本草》、《此事难知》等.
元代朱震亨著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本草衍义补注》、《伤寒辨疑》等.
公元1368-1840年(明-清·鸦片战争前)
《本草发挥》1384年徐用诚编撰.
《救荒本草》1406年朱骕编撰,它既是15世纪初我国一部药、食两用的植物学著作,也是一部植物学图谱.
《滇南本草》约1476年,兰茂编撰.
《本草集要》1492年,王纶编撰.
《本草纲要》1578年,李时珍著,共52卷.李时珍还著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
《证治准绳》1602-1608年,王肯堂著,全书以证治为主,每证引经据典,结合己见论述,内容丰富,条理清楚,议论持中,选方较精.
《寿世保元》1615年,龚廷贤著,共10卷.
《外科正宗》1617年,陈实功编著,此书主要是作者对其外科理论和经验的总结,书中尚有外科疾病插图若干.
《瘟疫论》1642年,吴有性著.该书创立“戾气”学说,对温病病因提出了伟大创见,对传染病方面有独到见解.
《温热论》叶桂著.书中总结了温热病的理论和经验,在温病学说的发展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为温病学说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湿热条辨》薛雪著,此书对湿热病的病因、证侯、发展变化特点及其诊治法则,以条文形式作简要阐述,其中还注明作者自己的见解,对温病学的发展有一定贡献.
《本草纲目拾遗》1765-1802年,赵学敏著.载药921种,其中有716种是《本草纲目》所未收载或叙述不详者.

实用临床医学(九):

心理学中有几个经典的定律

你好.
请问是哪一科哪一支?关于心理学的哪方面?
学科分支
以实验心理学的建立为标志,现代心理学的发展在理论上已脱胎于哲学,形成了一门科学的独立体系.心理学在应用上与社会各实践领域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从而形成许多分支学科,体现了独立的在科学体系上的分类.
中国心理学者学习应用西方心理学结合本土社会学能更好的发展人类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团体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劳动心理学 文艺心理学
体育运动心理学 航空航天心理学 组织管理心理学 临床或医学心理学 司法与犯罪心理学 公关心理学 消费心理学 进化心理学
注:鉴于问题的广泛性和门类繁多,而楼主并没有详细指明要求,所以无法给出明确回答.
期待问题补充.
试回答-社会心理学定律
以下是十四项心理学定律,你可以应用它们在任何的领域里.无论是销售沟通、还是设立目标、时间管理、领导组织都可以应用这些原理和定律.
1、坚信定律
当你对某件事情抱着百分之一万的相信,它最后就会变成事实.
2、期望定律
期望定律告诉我们,当我们怀着对某件事情非常强烈期望的时候,我们所期望的事物就会出现.
3、情绪定律
情绪定律告诉我们,人百分之百是情绪化的.即使有人说某人很理性,其实当这个人很有”理性”地思考问题的时候,也是受到他当时情绪状态的影响,”理性地思考”本身也是一种情绪状态.所以人百分之百是情绪化的动物,而且任何时候的决定都是情绪化的决定.
4、因果定律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其必然的原因.有因才有果.换句话说,当你看到任何现象的时候,你不用觉得不可理解或者奇怪,因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必有其原因.你今天的现状结果是你过去种下的因导致的结果.
5、吸引定律
当你的思想专注在某一领域的时候,跟这个领域相关的人、事、物就会被你吸引而来.
6、重复定律
任何的行为和思维,只要你不断的重复就会得到不断的加强.在你的潜意识当中,只要你能够不断地重复一些人、事、物,它们都会在潜意识里变成事实.
7、累积定律
很多年轻人都曾梦想做一番大事业,其实天下并没有什么大事可做,有的只是小事.一件一件小事累积起来就形成了大事.任何大成就或者大灾难都是累积的结果.
8、辐射定律
当你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影响的并不只是这件事情的本身,它还会辐射到相关的其他领域.任何事情都有辐射作用.
9、相关定律
相关定律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件事情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没有一件事情是完全独立的.要解决某个难题最好从其他相关的某个地方人手,而不只是专注在一个困难点上.
10、专精定律
专精定律告诉我们,只有专精在一个领域,这个领域才能有所发展.所以无论你做任何的行业都要把做该行业的最顶尖为目标,只有当你能够专精的时候,你所做的领域才会出类拔萃地成长.
11、替换定律
替换定律就是说,当我们有一项不想要的记忆或者是负面的习惯,我们是无法完全去除掉,只能用一种新的记忆或新的习惯去替换他.
12、惯性定律
任何事情只要你能够持续不断去加强它,它终究会变成一种习惯.
13、显现定律
显现定律就是说,当我们持续寻找、追问答案的时候,它们最终都必将显现.
14、需求定律
任何人做任何事情都是带有一种需求.尊重并满足对方的需求,别人才会尊重我们的需求.
扩展阅读:有关情绪定律
人大都是情绪化的.再理性的人,当他思考问题的时候,也会受到自身当时情绪状态的影响.“理性地思考”本身就是一种隋绪状态.所以说人是情绪化的动物,任何时候所做的决定都是情绪化的决定.这就是所谓的“情绪定律”.
情绪虽然有积极的和消极的之分,但我们要明白,消极的情绪和积极的情绪一样对人有帮助,所以不要费尽心机地排除消极情绪.
无论坏情绪本身如何令人不愉快,我们都要认识到每一种情绪都有不同的用途.比如,痛苦能让我们回到此时此地的现实之中;内疚能让我们重新检查自己的行动目的;悲哀会让我们重新评价目前的问题所在,并改变某些行为;焦虑能提示我们多做准备;恐惧则能动员全身心,使之行动起来,应付险情.
当然,谁都会被这些消极情绪弄得手足无措;而且,这些情绪也并不一定都能发生积极的改变.不过,要记住的是,即便在最令人不快的情绪中,也潜藏着变好的可能.而对这种可能,我们应加以利用.
几乎每个人都喜欢从积极的情绪中学习知识,而不愿从消极的情绪中学习知识,但是我们同样可以影响情绪,学会钻情绪的空子.有时候,同一现实或情境,如果从一个角度看,可能引起消极的情绪体验,陷入心理困境;从另一角度看,就可以发现积极意义,从而使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
有一个老太太,她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是卖草鞋的,小儿子是卖雨伞的.晴天她在担心,大儿子的雨伞卖不出去了,雨天她又在担心小儿子的草鞋卖不出去了,所以老太太每天都愁眉苦脸的.
一天,有个人告诉她,你换过来想一下不好吗?晴天你就想大儿子的草鞋可以卖出去了,是不是很开心;雨天你就想小儿子的雨伞可以卖出去了,是不是也很开心?老太太听了那个人的话,就照着做了,果然是天天都很开心.
许多时候,我们也和那个老太太一样,如果你总是往不好的地方去想,好事会变成坏事,你也会整天闷闷不乐;如果我们总是往好的方面去想,坏事也会变成好事,那么你将会赢得一份好心情.人也是如此,事情还是同样的事情,只是自己面对它时带着不同的情绪,得到的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情.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你就会多一些快乐.
自己快乐的钥匙不是掌握在别人手中,而是掌握在自己手中.你今天郁闷吗?其实我们都清楚郁闷不是由外界原因所造成的,而是由自己的情绪造成的.因此我们要做情绪的主人而不能被情绪所左右.心理学家已经证明:人不仅仅是消极情绪的放大镜,而且也是积极情绪的制造者,生气郁闷只能是折磨自己.所以我们应该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这样就可以时常保持积极情绪.
保持积极情绪状态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宽容别人,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能接纳自己的情绪变化,善于及时调整自己的不良心态,掌握有效的自我调节的方法等等.
这些方法在现实生活中特别实用.比如,不慎掉进了河沟里,你就可以想想也许有一条鱼会游进你的口袋;如果你不是老想着自己是否幸福,你就获得幸福了;有人站在山顶上,有人站在山脚下,虽然所处的地位不同,但在两者眼中所看到的对方确实是同样大小;失败并不意味着浪费时间和生命,却意味着又有理由去拥有新的时间和生命.

实用临床医学(十):

生物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一道论述题
thx``

(一)生物工程的发展阶段
生物工程的发展经历了以下七个阶段:
(1)发酵原理的创建:1857年,微生物学奠基人巴斯德提出了“在化学上不同的发酵是由生理上不同的生物所引起的”重要论断,从而为发酵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纯种培养技术的发明:1881年,德国细菌学家科赫发明了营养明胶上划线以分离细菌纯种的方法,后经其助手海斯夫人的建议,改用更实用的琼脂来取代明胶,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纯种分离技术的发展;
(3)酶及其催化功能的发现:1897年,德国化学家布赫纳用磨碎酵母菌的细胞汁对葡萄糖进行酒精发酵获得成功,并由此开创了微生物生物化学和酶学研究的新纪元;
(4)深层通气培养技术的建立:1942年,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救护伤员的迫切需要,推动了青霉素深层液体发酵技术的发展,并导致在发酵工程中具有革命性和普遍意义的生物反应器技术的建立;
(5)体外基因重组技术的问世:197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科恩等人和博耶等人将大肠杆菌中两种不同特性的质粒片段用内切酶和连接酶进行剪切和拼接,获得了第一个重组质粒,然后通过转化技术将它引入大肠杆菌细胞中进行复制,并发现它能表达原先两个亲本质粒的遗传信息,从而开创了遗传工程的新纪元;
(6)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的出现:日本的千(火田)一郎等于1969年首先将固定化氨基酰化酶应用于DL-氨基酸的拆分工作,1973年,他又进一步用固定化细胞连续生产L-天冬氨酸,开创了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工业应用的新局面;
(7)细胞和原生物质体融合技术的建立:1962年,日本的冈田善雄利用仙台病毒的促融作用,首次诱导了艾氏腹水瘤细胞的融合;1974年,高国楠利用PEG(聚乙二醇)完成了植物细胞原生质体融合的实验;1979年,生达利用操作简便、快速和无毒的电脉冲技术完成了植物细胞原生质体的融合.从此,细胞融合技术在动、植物和微生物新种的培育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二)迈向二十一世纪的生物工程
生物工程是指以生命科学为基础,利用生物体(或者生物组织、细胞及其组分)的特性和功能,设计构建具有预期性状的新物种或新品系,以及与工程原理相结合进行加工生产,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一个综合性技术体系.其内容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生物工程和蛋白质工程.这些生物技术将广泛应用于医学、农业、环保、工业及海洋开发等.生物工程是当今世界的重要高科技领域.
1 医学生物技术
基因工程作为医学发展的重要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基因重组技术研制的核酸或蛋白质类药物,已经应用于临床.同时,许多生物工程新药正准备推向市场,应用于临床,前景十分广阔.自80年代以来,仅日、美两国开发的生物技术新药就达224种,其中日本117种,美国107种.而且,大部分药品是重组DNA药物或重组蛋白质药物.从市场份额来看,在美国,到2003年将有15%药品为生物技术产品.生物技术药物分为两大类:一是用于疾病治疗的药物,另一类是用于疾病的预防.
生物技术在传统药材生产中也将起到重要作用.用于药材生产的植物细胞经过基因重组、接种、诱导、筛选高产优质的细胞系,经过培养及大规模生产,提高中药产量.此外,中草药含有的有效成分绝大部分是次生代谢产物,它们的合成途径非常复杂,往往有几个或几十个酶参与.因而,找出形成特定产物的关键酶,就成为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传统药材有效成分的关键步骤之一.利用酶的特异性表达来生产具有高产量、高纯度、副作用少的有效成分——单体,是传统医药发展的方向.
基因治疗技术的发展,从开始临床试验至今已近10年,其发展速度可谓日新月异,目前有90%的基因治疗临床试验在美国进行.基因治疗在疾病的病种选择上,已从经典的、孟德尔遗传方式为主的单基因隐性疾病扩展到复杂因子决定的疾病,如肿瘤疾病及爱滋病.估计到21世纪初,临床上能广泛应用生物技术治疗这些复杂疾病.
2 农业生物技术
近几年,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发展之快已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高度重视.农业生物技术领域中尤以转基因动、植物研究开发最为活跃,应用转基因技术将具有特殊经济价值的基因引入动、植物体内,对家畜、家禽及农作物进行品种改良,从而获得高产、优质、抗病虫害的转基因动、植物新品种.如将决定高产基因及决定优质的基因转移到农作物中,可产生既高产又优质的新品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口味及习惯也发生了变化,农作物的产品也在随之改良以适应人们的需要.
农作物病虫害是造成农业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常规方法是喷施化学农药,但农药的使用既费钱又污染环境及农产品.因而,利用转基因技术把抗病、抗虫基因导入农作物中,使之可避免或减少病虫害.到21世纪初,将有更多的优良农作物新品种推广应用.
转基因动、植物技术的应用不仅会为人类解决吃饭问题,也会对医药事业产生影响.利用转基因动、植物作为生物反应器是21世纪发展的趋势.如将某些药用蛋白质基因转移到奶牛中,其乳汁就含有该蛋白质,这不但成本低,而且产量高.用动、植物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的重要物质有:α—栝楼素、血管紧张肽转化酶抑制剂、抗体、细菌和病毒的抗原、脑菲肽、表皮生长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人生长激素、人血清蛋白、干扰素及水蛭素等.将人的基因转移到猪中,猪不仅能生产人体白蛋白,而且其器官可供人类的器官移植.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医药物质或新药通过生物反应器制造和生产.
3 海洋生物技术
据美国国家海洋及大气局(NOAA)估计,全球海产品的捕捞极限在1.0~1.5亿吨之间.近年来,由于全世界的捕捞活动急剧上升,捕捞量已达极限.因此,海洋养殖业利用生物技术提高产量已具有重要意义,将决定生产周期短的基因转移到生产周期长的鱼、虾中,得到生产周期短的鱼、虾新品种,这样,年产量会大大提高.又将鱼生长激素基因及抗冻蛋白基因转移到鱼中,培育出的新品系不仅生长快,且抗病能力强.生物技术的应用不但促进了海养殖业,也对保护海洋生物起到积极作用.
海洋生物种类繁多,它们的生活环境与陆地生物不同,海洋生物都处在高盐、低温和高压环境中,生存条件十分恶劣,因此,海洋生物有很强的再生能力、防御能力和认识能力,这些独特的功能与它们体内的成分有关,这些成分具有抗癌、抗病毒、抗衰老作用.如从海鞘中提取的海鞘素β(Didemnimβ)具有抑制白血病细胞生长、治疗白血病的作用,从兰绿藻中分离到的糖脂具有抗HIV-1作用.目前,已发现的海洋天然产物和生物活性物质已有数千种.随着对海洋生物进一步研究,更多有用的物质将被发现.至此,利用生物技术提取及制造这物质用于人类,已是21世纪的重要课题.
4 环境保护生物技术
环境污染将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对人类的健康及生命构成威胁.在高度工业化的今天,其生产排放的废弃物及人类生活中的垃圾共同构成了主要污染源,这些污染物对大气、水域、土地的侵袭,破坏了地球的生态环境.如何处理这些工业废物及生活垃圾,就成了环保的重要课题,现代科学发挥生物技术特别是微生物技术的优势,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类型废弃物进行有效治理,按利用→回收→再生产→再利用,不断循环使之资源化,变废为宝,实践证明是可行的.用特定微生物分解污染环境的石油物,用生物技术手段构建含有“自杀基因”的微生物,不仅能分解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如甲苯、二甲苯等,而且当其完成自己的使命后,“自杀基因”就使微生物自我毁灭,这种有用的微生物不会对人类及环境再次造成危害.另一方面,人类对能源、资源的利用也要合理化,无污染地利用.这样,到21世纪,我们生活的环境将变得更好.
海洋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保护海洋是为了更好地利用海洋资源.随着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海洋污染日益严重.因此,应用生物工程手段将能富集重金属和降解海洋石油的基因工程菌和基因工程藻类构建及培养出来,应用于海洋保护.另外,海养殖业中遇到的病虫害,也需利用生物工程手段预防、治疗,这样,不但提高海产品产量,也防止病原微生物传入人体,对人类的健康构成威胁.
5 其它方面的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的应用日益深广,不但对医学、农业造成影响,也对工业生产产生影响,生物冶金技术、生物信息工程的出现充分说明了这一点.预计,到21世纪,生物工程的发展,生物技术的应用将渗透到各领域各行各业.各种动态表明,世界生物技术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代.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jieri926914/

推荐访问:实用临床医学杂志 实用临床医学官网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