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昧真火是什么意思

来源:记者节 时间:2018-10-24 08:00:09 阅读:

【www.zhuodaoren.com--记者节】

三昧真火是什么意思(共9篇)

三昧真火是什么意思(一):

到底是三昧真火,还是三味真火?
不知两者意义相同,还是有不同意义,或其中一个有错别字,请各位赐教.

三昧是梵文samadhi的一种翻译,智度论五曰:‘善心一处住不动,是名三昧.’
至于三昧真火的说法,则是道教吸收佛教词汇产生的东西
如果看完我的回答对佛教有兴趣,可看末学个人简介中我推荐的佛教资料.

三昧真火是什么意思(二):

三昧真火 是mei字还是wei【三昧真火是什么意思】

mei

三昧真火是什么意思(三):

哪知龙王雨水只能灭凡火,却灭不了三昧真火,降雨反似火上浇油,越烧越灼,烧得大圣一身烟火,魂飞魄散,一时间不得起身.不得已,八戒借了悟空的筋斗云,便要去南方请菩萨搭救,红孩儿得知八戒南去,料他必向观音求助,便要赶在他前面,化身为「假观音菩萨」欺骗他.筋斗云时速200公里,红孩儿的火云时速250公里,八戒出发后15分钟红孩儿便出发追赶,问红孩儿要飞多久才能拦截到八戒?

15分钟=

1
4
小时,
200×
1
4
÷(250-200)
=50÷50
=1(小时),
答:红孩儿要飞1小时才能拦截到八戒.【三昧真火是什么意思】

三昧真火是什么意思(四):

菩萨除了准备净瓶甘露化解三昧真火,还请惠岸行者至南天门向托塔天王借来三十六把天罡刀,抛将去,一念咒语,顿时那些刀围作双圈,化作一座千叶莲台,内圈每把刀变成30片叶子,外圈每把刀变成25片叶子,总计1000片莲叶,问内圈几把刀,外圈几把刀?

设内圈x把刀,则外圈(36-x)把刀,得:
30x+(36-x)×25=1000
   30x+900-25x=1000
            5x=100
             x=20
36-20=16(把)
答:内圈20把刀,外圈16把刀.

三昧真火是什么意思(五):

求大学思德作文《我的理想》
求一篇大学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要用的作文:我的理想.着急用.

经过高三地狱似的磨练,来到大学,宛如乘火车从宝鸡到成都,一下子从苦寒风高、黄沙漫漫的西北大地,跌落到绘声绘色、民丰物阜的川西平原.空荡荡的灵魂顿时被五花八门的事物塞得满满的,起初片刻,确实有一种茫然和不知所措的感觉.
我的迷茫是有原由的.大学里实行的是双休制度,每周比高三多两天半的放假时间——高三无假期;而且,除去为数不多的几节课,从周一到周五,我们有近两天的空闲时间.换而言之,我们一周内至少有一半课余活动时间.如何支配这庞大的课余时间,对我来说,确实是一个问题,参加社团活动,找兼职工作,泡图书馆,到绿茵场上去翱翔——这一切于我似乎都不太合适.参加社团,觉得没多大意思;做兼职工作,太累;看书,高三看了那么多,还嫌不够啊;参加体育运动,心有余而力不足——多年的读书生活,把我们变得手无缚鸡之力.
于是,在我们打着呼噜、做着关于春花秋月的诞梦的时候;在我们沉湎于网络、流连忘返的时候;抑或是在我们畅游闹市、左顾右盼的时候,时间,在我们杂乱的发丝间,从我们运指如飞的双手间,从我们被深深吸引的眼球间,静静地流淌而过.
我们等待着被拯救,然而这拯救的实施者,恰恰是我们自己.最终唤醒我们的,是我们这二十年来灌注了辛勤和汗水的理想.
或许是钢琴馆里一支澄澈明净的宗教曲子,或许是路边衣衫蓝缕骨瘦如柴的老年乞丐的灰暗的眼神,或许是电视上一则侵我主权令人怒发上指的消息-这样的或许太多了,使我们不胜枚举.但有一条基本事实将不会被忽略:我们的理想在刹那间全部苏醒,它嗷嗷大叫,钻进我们的每一块骨骼,每一寸肌肤,每一条经络,每一个微小得用肉眼不能察觉的细胞,让我们热血上涌、豪情满怀.生活,因它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清晨,操场上有我们琅琅的诵读英语的声音;食堂前,有我们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背影;图书馆里,有我们伏案苦读,磨地为坑的印记;运动场上,有我们挥洒青春,纵横腾跃的步伐.烙饼有了,小米粥有了,一切都有了.生命因充实和自信而深深的悸动.
我不得不说,从高三到大一的觉醒,是一次实实在在的涅般.据说,众鸟在接受三昧真火洗礼时,意志不坚者变成了烧鸡、烧鸭、烧雁或者烧其他;而承受住烈火的炙烤、坚持理想信念的,则升格做了凤凰,这便是凤凰涅般的故事.凤凰涅般,惊天动地,可歌可泣,而我们的新生,也毫不逊色.
因为我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我们的理想,不同于诸葛亮的恢复汉室,也不仅仅局限于李白杜甫们的济苍生、拯黎元,更不囿于曾国藩、李鸿章们的师夷长技以自强.我们呼吸的,是四大洋上一刻也未曾停息的暴风;我们饮的,是全世界数不清的河流里的琼浆玉液;我们脚下踏的,是亚洲的珠穆朗玛、欧洲的阿尔卑斯、非洲的乞力马扎罗、美洲的汗科乌马、南极洲的文森山;我们手里捧的,是长江中下游平原上的水稻,是西伯利亚的向日葵籽,是多瑙河谷里的啤酒花,是密西西比河的小麦和巴西的咖啡豆.一句话,我们的胸怀里,装着的是整个世界.
一个人口占世界五分之一还多的国家,没有任何理由推卸对整个世界的责任.
我们理想的实现,或许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到那一天我们早已不在.我们不需要青史留名,我们甘于为我们的后代披荆斩棘,甘于为他们架设路标——我们只要,只要在我们的理想转化为现实的那一天,我们的后代指着一座座早以不可辨认的坟茔,对他们的后代说:“这,就是那些铺路者.”这样,也就够了.
心里每时每刻都装着这个理想并为之奋斗的人,活得不可能不精彩.

三昧真火是什么意思(六):

西游记1~100回填空
孙悟空的出生地_________在世界四大部洲的_______洲.他和众猴打赌,跳入__________中.孙悟空来到_________洲地界,拜_________祖师学艺.孙悟空来到东海龙宫借走_________,又叫做_____________,它重达______斤.5.唐僧俗家姓___,法名_________.他取经前,唐太宗又给他取了雅号_________.6.红孩儿是________和________之子,是________的侄儿.7.红孩儿最厉害的本领是______,观音用________收服了他,并收他为_________.8.唐僧师徒在金兕山遇见的妖怪是太上老君的________,它偷走了太上老君的_________.9.唐僧在西天取经途中遇到的第一难是在_______,救他的神仙是________.10.孙悟空大闹天宫后与如来打赌,输后,如来一反掌,将他推到________门外,压在_________下11.唐僧收服三个徒弟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在经过通天河时,师徒四人遇到的妖怪叫做_________,他原是_________竹篮里的_________.15.真假美猴王中,_________变成孙悟空,最终被________辨认出来.16.路过火焰山时,孙悟空向_________借芭蕉扇,她住在_________山_________洞,孙悟空共借了____次 .17.无底洞中的妖怪实是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在下界所认的女儿.18.唐僧从长安到灵山,共走了_____年,共_______里.20.唐僧在_________收服孙悟空,在__________收服猪八戒,在_________收服沙悟净.21.唐僧师徒在_______遇见黄风怪,他本是_________.22.唐僧师徒走到万寿山,山上有一座道观,叫_______.观里有一个仙人,道号________,混名__________.孙悟空偷吃了他的________.24.唐僧师徒在宝象国里遇见的妖怪是________,他把唐僧抓去,是_______救出了他.25.唐僧师徒在莲花洞中遇见了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变作道士,压住孙悟空.他俩原是________的童子.27.害死乌鸡国国王的妖怪是_________的坐骑________.孙悟空上天向__________要了一粒还魂丹28.唐僧师徒在车迟国遇见的三个道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4.唐僧师徒路过一座高山,山上有一座寺,叫小雷音寺.里面的妖怪原是__________宫中司磬的_________.36.唐僧师徒走到狮驼岭,里面有三个妖怪,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了精.最后是__________收了大魔,__________收了二魔,__________收了三魔.38.唐僧师徒来到小子城,这里原名是_________,国丈是个妖怪,让国王用________个小孩的心肝做药引治病.那个国丈是个______,皇后是个________.40.唐僧师徒路过慈云寺,他们来到金灯桥,突然刮了一阵风,寺僧说是_______来了,唐僧倒身下拜,却被抓走了.共有___个“佛”.最终是_______派四木禽星捉住了妖怪.42.唐僧师徒到了灵山脚下,______观里的_________来接唐僧.43.唐僧师徒登灵山时遇到一条大江,_________撑了一只无底船前来接应.46._______,_______二尊者向唐僧师徒要人事不成,就将________给了唐僧.48.回去的路上,_______赶来,命_________给唐僧再生一难.49.唐僧师徒落在________河西岸,_______赶来送唐僧师徒过河,但由于唐僧忘了问如来,所以将唐僧师徒淬入水中.50.唐僧师徒路过观音禅院,袈裟被贪心的院主________看中,他想谋害唐僧师徒,夺得袈裟,却烧毁了禅院.______山的________趁大火偷走了袈裟,孙悟空在观音的帮助下降伏了妖怪,观音让妖怪当了_________.

孙悟空的出生地___傲来国_____在世界四大部洲的___东胜神____洲. 他和众猴打赌,跳入____水帘洞______中. 孙悟空来到___西牛贺______洲地界,拜____须菩提_____祖师学艺. 孙悟空来到东海龙宫借走____如意金箍棒_____,又叫做_____定海神针铁________,它重达___一万三千五百___斤.5. 唐僧俗家姓_陈__,法名__玄奘_______.他取经前,唐太宗又给他取了雅号____三藏_____.6. 红孩儿是___牛魔王_____和__铁扇公主(罗刹女)__之子,是___如意真仙_____的侄儿.7. 红孩儿最厉害的本领是__三昧真火____,观音用__天罡刀配莲花台_收服了他,并收他为___善财童子______.8. 唐僧师徒在金兜山遇见的妖怪是太上老君的__独角兕大王(青牛怪)(P.S.注意她是女妖怪,兕是雌犀牛的意思)__,它偷走了太上老君的___金刚琢______.9. 唐僧在西天取经途中遇到的第一难是在_两界山_,救他的神仙是___太白金星_____.10. 孙悟空大闹天宫后与如来打赌,输后,如来一反掌,将他推到___南天_____门外,压在____五行山_____下11. 唐僧收服三个徒弟的顺序是__孙行者(悟空)______、___西海玉龙(白龙马)_____、___猪刚鬣(猪八戒、悟能)_____、___沙僧(沙和尚、悟净)_____.13. 在经过通天河时,师徒四人遇到的妖怪叫做__灵感大王_______,他原是___观音菩萨______莲花池里的___金鱼______.15. 真假美猴王中,____六耳猕猴_____变成孙悟空,最终被___如来佛祖_____辨认出来.16. 路过火焰山时,孙悟空向___铁扇公主(罗刹女)借芭蕉扇,她住在___火焰______山_____芭蕉____洞,孙悟空共借了__三__次 .17. 无底洞中的妖怪实是____金鼻白毛老鼠精________,是____托塔李天王李靖___在下界所认的女儿.18. 唐僧从长安到灵山,共走了__十四___年,共___十万八千里____里.20. 唐僧在___五行山______收服孙悟空,在_____高老庄_____收服猪八戒,在___流沙河______收服沙悟净.21. 唐僧师徒在___黄风岭____遇见黄风怪,他本是__黄毛貂鼠_______.22. 唐僧师徒走到万寿山,山上有一座道观,叫___五庄观____.观里有一个仙人,道号__镇元大仙(镇元子)______,混名___与世同君_______.孙悟空偷吃了他的__人参果______.24. 唐僧师徒在宝象国里遇见的妖怪是_黄袍怪_______,他把唐僧抓去,是__百花羞公主_____救出了他.25. 唐僧师徒在莲花洞中遇见了__金角大王_____和___银角大王____,__银角大王______变作道士,压住孙悟空.他俩原是___太上老君_____的童子.27. 害死乌鸡国国王的妖怪是___文殊菩萨______的坐骑___狮猁王_____.孙悟空上天向___太上老君_______要了一粒还魂丹28. 唐僧师徒在车迟国遇见的三个道士是__虎力大仙______,___鹿力大仙______,___羊力大仙__.34. 唐僧师徒路过一座高山,山上有一座寺,叫小雷音寺.里面的妖怪原是___弥勒佛_______宫中司磬的____黄眉童儿_____.36. 唐僧师徒走到狮驼岭,里面有三个妖怪,分别是___青毛狮子怪(注意:文殊菩萨有两头狮子)_______,____黄牙老象______,_______金翅大鹏雕_____成了精. 最后是____文殊普贤______收了大魔,___普贤菩萨_______收了二魔,___如来佛祖_______收了三魔.38. 唐僧师徒来到小子城,这里原名是__比丘国_______,国丈是个妖怪,让国王用__一千一百一十一个______个小孩的心肝做药引治病. 那个国丈是个_白鹿_____,皇后是个___狐狸_____.40. 唐僧师徒路过慈云寺,他们来到金灯桥,突然刮了一阵风,寺僧说是__佛爷_____来了,唐僧倒身下拜,却被抓走了.共有_三__个“佛”.最终是__玉帝_____派四木禽星捉住了妖怪.42. 唐僧师徒到了灵山脚下,___玉真___观里的____金顶大仙_____来接唐僧.43. 唐僧师徒登灵山时遇到一条大江,___接引佛祖______撑了一只无底船前来接应.46. _摩诃迦叶______,__阿傩陀_____二尊者向唐僧师徒要人事不成,就将___无字经卷_____给了唐僧.48. 回去的路上,____观音菩萨___赶来,命____通天河老鼋_____给唐僧再生一难.49. 唐僧师徒落在__通天______河西岸,__老鼋_____赶来送唐僧师徒过河,但由于唐僧忘了问如来,所以将唐僧师徒淬入水中.50. 唐僧师徒路过观音禅院,袈裟被贪心的院主___金池长老_____看中,他想谋害唐僧师徒,夺得袈裟,却烧毁了禅院.__黑风____山的___熊罴怪_____趁大火偷走了袈裟,孙悟空在观音的帮助下降伏了妖怪,观音让妖怪当了___守山大神______.

三昧真火是什么意思(七):

九天十地指的是什么?

  道教的九天为:郁单无量天、上上禅善无量寿天、梵监须延天、寂然兜术天、波罗尼密不骄乐天,洞元化应声天、灵化梵辅天、高虚清明天、无想无结无爱天.
  佛教中的九天:一为中天,二为羡天,三为从天,四为更天,五为晬天, 六为廓天,七为减天,八为沈天,九为成天.
  十地则多为民间传说结合宗教经典之大成,多指恶人永远沉沦的地下九幽之所,是地界的补充,也是萨满教中所说的最底层的幽暗世界.
  定义
  大乘菩萨道的修行阶位.大地能生长万物,故佛典中常以‘地’来形容能生长功德的菩萨行.‘十地’即指十个菩萨行的重要阶位.在佛典中,不同的经论,往往对十地的内容有不同的描述.兹举四类如次∶
  (一)梵文《大事》之十地
  (1)难登(梵dura^roha^) (2)结慢(梵baddhama^na^) (3)华饰(梵pus!paman!d!ita^) (4)明辉(梵rucira^) (5)广心(梵cittavistara^) (6)具色(梵ru^pavati^) (7)难胜(梵durjaya^) (8)生缘(梵janmanides/a) (9)王子位(梵yauvara^jya) (10)灌顶位(梵abhis!eka)
  (二)大乘初期之十地(四位)
  (1)初发心(梵prathama-cittotpa^dika,发意)初发意 (2)治地(梵a^dikarmika,净地) (3)应行(梵yoga^ca^ra,修行、进学)久发意 (4)生贵(梵janmaja) (5)修成(梵pu^rvayoga-sampanna,方便具足) (6)正心(梵s/uddha^dhya^s/aya,成就直心) (7)不退转(梵avaivartya,阿惟越致)不退转 (8)童真(梵kumarabhu^ta,童子) (9)法王子(梵yauvara^jyata^,王子) (10)灌顶(梵abhis!ekapra^pta,阿惟颜)一生补处 (1)干慧地(suklavipasyana-bhumi,净观地)┐ (2)种姓地(gotra-bh.,性地) ——————┘凡 夫 —┐ (3)八人地(astamaka-bh.,第八地)………………预流向 │ (4)见地(darsana-bh.,具见地)…………………预流果 │ (5)薄地(tanu-bh.)…………………………………一 来 │声闻 (6)离欲地(viaraga-bh.)…………………………不 还 │ (7)已办地(krtavi-bh.,已作地)…………………阿罗汉—┘ (8)辟支佛地(pratyekabuddha-bh.,独觉地)———————缘觉 (9)菩萨地(bodhisattva-bh.)—┐ (10)佛地(buddha-bh.)————┘ …………………………佛菩萨
  (四)华严十地
  (1)欢喜地(梵pramudita^ bhu^mi,极喜地) (2)离垢地(梵vimala^ bh.) (3)发光地(梵prabha^kari^ bh.,届穷) (4)焰慧地(梵arcismati^ bh.,焰地) (5)极难胜地(梵sudurjaya^ bh.,难胜地) (6)现前地(梵abhimuhi^ bh.) (7)远行地(梵du^ran!gama^ bh.) (8)不动地(梵acala^ bh.) (9)善慧地(梵sa^dhumati^ bh.,妙善地) (10)法云地(梵dharmamegha^ bh.)
  编辑本段十地的意义
  华严十地
  关于十地的意义,各宗因所据教义有别,往往有不同的解说,兹依法相宗教义试释华严十地如次∶ (1)欢喜地∶菩萨至此位舍离无始以来的异生性,初得圣性,具证人法二空理,能利益自他而生大喜,故名. (2)离垢地∶菩萨至此位圆具净戒,远离烦恼垢,故名. (3)发光地∶菩萨至此位成就胜定、大法、总持,发无边妙慧光,故名. (4)焰慧地∶菩萨至此位安住最胜菩提分法,烧烦恼薪,增智慧焰,故名. (5)难胜地∶菩萨至此位,能令行相互违之真俗二智互合相应,故名. (6)现前地∶菩萨至此位,住缘起智,进而引发染净无分别的最胜智现前,故名. (7)远行地∶菩萨至此位,修行进入无相行,远离世间及二乘的有相有功用,故名. (8)不动地∶菩萨至此位,无分别智相续任运,不被相、用、烦恼等所动,故名. (9)善慧地∶菩萨至此位,成就微妙四无碍辩,普遍十方,善说法门,故名. (10)法云地∶菩萨至此位,大法智云含众德水,如虚空覆隐无边二障,使无量功德充满法身,故名.
  金刚喻定
  又,十地的满心,名金刚喻定.因此位的定力能破一切烦恼,犹如金刚之能摧一切物,故名金刚喻定,又称为金刚三昧或金刚心.若由此再开出一等觉位,则成四十二位.等觉为断惑的最后位,是因位的最上位,与果上的妙觉仅差一等,次生即可补前佛处而作教主,故亦云补助位.但是,《璎珞经》则称为无垢地,以虽有烦恼余习,然只如微烟,有等于无,故名无垢地.
  编辑本段印顺《成佛之道》第五章(摘录)
  菩萨因地中,已现证法性的,有十地,也叫十住地.初住地,名为‘极喜地’,也译作欢喜地.地是能生功德的意思;现证法性的,依法性能生种种无漏功德(所以也叫法界),如依地而生草木珍宝一样.初地,是菩萨入见道的位次,现证法性.菩提心与法性相应,名胜义菩提心.分证了无上菩提,所以也可称为(分证)成佛了.那时,欢喜已极,如初得定的,也欢乐踊跃一样.菩萨初证圣性,得到了从来未有的出世心,尝到了从来未有的离系乐,观察如来所有的一切功德,自己都有分,能得能成,所以得到无比的欢喜.由于通达法空性,也不再有‘不活畏,死畏,恶道畏,大众威德畏,恶名畏’了.进入初地的,名为‘生诸如来家’.如来是一切佛;菩萨以智度为母,方便为父,分证了佛法身.从此能荷担佛的家业,绍隆佛种不断,真是佛子,所以说生如来家.凡是证法性的,就能断烦恼.初地菩萨所断的,是见道所断的一切烦恼障,扼要的说∶‘断除三种结’——身见、戒禁取、疑.中观者说∶我执法执,都是烦恼障,是大小二乘所共断的.差别是∶声闻直观无我无我所,断惑证真,不一定深观法空,所以不能断除习气——所知障.而菩萨是∶初学就胜解法空性,深细抉择,后观无我无我所而证入法空性,所以也断三结,而且能渐断习气,习气净尽就成佛了.约所修的菩萨行来说,当然是自利利他,广修六度、四摄、无边法门.但经中约特胜的意思说,初地菩萨的布施功德最为殊胜,也称为布施波罗蜜多圆满,初地菩萨是没有一样不能舍的.一地一地的功德,非常广大,如《十地经》等详说.龙树菩萨曾略摄初地的功德说∶‘初地名欢喜,于中喜希有;由三结灭尽,及生诸佛家.因此地果报,现前修施度,于百佛世界,不动得自在.于剡浮等洲,为大转轮王;于世间恒转,宝轮及法轮.’
  第二地菩萨
  在十波罗蜜多中,戒波罗蜜多偏胜,持戒功德,圆满清净.戒就是十善行,如《十地经》说∶二地菩萨,自修十善,也教人修十善.以大乘心行来广行十善,达到身口意业的圆满清净,不再如初地那样,还有微细误犯的戒垢,所以名为‘离垢地’. 初地——布施胜……修布施 二地——持戒胜……修十善 三地——忍辱胜……修禅定 四地——精进胜……修道品 五地——禅定胜……修四谛 六地——般若胜……修缘起
  第三是‘发光地’
  在十度中,忍波罗蜜多偏胜,圆满.为什么叫发光?因为第三地菩萨,勤求佛法,得闻持陀罗尼,能受持一切佛法.又勤修定学——四禅、四无色定、四无量定.由于闻法及修定,慧力增胜,火一样的光芒焕发,能除诸冥暗.如受持佛法,于佛法的不明,就去除了.入了深定,那邪贪、邪嗔、邪痴等暗蔽,也不会再起,心光更明净了.
  第四地菩萨
  约修十波罗蜜多说,精进波罗蜜多圆满了.约四、五、六地修共三乘法来说,是修习三十七觉分.因为精勤的修习觉分,火焰似的慧光,炽盛起来.依我见而来的着我、着法,种种爱着,都如火烧薪一样,无余永灭,所以叫‘焰慧地’.
  第五地‘难胜地’
  约修十波罗蜜多说,静虑波罗蜜多偏胜圆满了.约修共三乘圣法说,能善巧通达诸谛理——四谛、二谛等.为什么叫难胜呢?这是经过最极艰难才能够到达的.到达什么呢?从前,初地现证法空性时,尽灭一切戏论相,所以说∶般若将入毕竟空,绝诸戏论.等到从证真定而起时,有相又来了.或是无分别后得智,或是善分别慧,所以说∶方便将出毕竟空,严土熟生.那时,虽说能了知诸行如幻,其实是依胜解力,而不是如实现见的.因为在所知境上,似有实性——戏论相,还是一样的现前,不过经过般若的现证空性,依性空慧的余力,能了解是无性如幻而已.这可以举例说∶如仰观天上的云驶月运,知道是浮云的移动,而不是明月的推移.但根识的感官经验上,还是月亮在动,不过经意识的判定,知道是云动而已.五地以前的菩萨心境,也是那样,见性空时,离一切相,不见一切法.等到了达法相时,又离去空性的证知了.一直是这样的空有不并,互相出没.由于性空慧的不断修证,般若力更强,这才能在现见一切有法时,离去那戏论的实有相,真的能双照极无自性的幻有,与幻有的无自性空.这才真是真俗无碍,空有不二.这是经无限的修习而到达的,所以叫难胜.以前初地的现证空性,是凡圣关;现在又通过第二关,可说是大小关.因为现证空有不二,才不会于生死起厌离想,于涅盘起欣乐想;真的能不住生死,不住涅盘,超出了小乘圣者的心境.
  第六‘现前地’
  约十波罗蜜多的修习说,是般若——慧波罗蜜多偏胜,圆满.到这,菩萨住于灭尽定中.灭尽定是最胜的定,有漏的心识,都因定力而不起.如二乘圣者入灭尽定,就以为证于实际,生起入涅盘的意想.《楞伽经》说小乘的醉三昧酒,也就是入灭尽定.所以般若经中,佛劝菩萨们,如悲愿力不充,不要入灭尽定,免堕小乘.但到了六地菩萨,在般若慧、大悲愿的资持下,能入灭尽定,而且于定中现证法性.那时,佛法皆现前,了了明见,所以叫现前地.在这甚深的空慧中,‘缘起真实性’,也就是幻有即空,空即幻有的不二平等,也能深彻照见.第五地虽能达到真俗并观,但这是极难得的.到第六地,只要多修无相作意,就能现证空有无碍的缘起中道.所以六地菩萨,能常寂,又能常常悲念众生.常寂是般若的现证,所以这是大悲般若不二,为大乘的不共胜法,而胜过了、超出了二乘的智证. 六地多修缘起观.缘起与空相应,所以也到了‘佛法皆现前——中道’的证境.小乘有部说∶缘起有四种,有名为一念缘起的,以为十二缘起,不一定约三世说,就是一念心中,也可以安立的.《华严经》的〈十地品〉,在说第六地时,广明缘起,也就说到这一心缘起说,如说∶‘三界虚妄,但是心作.十二缘分,是皆依心…….’解说与有部的大致相同.这一法义,在适应唯心论的根机与学风,展开了大乘的唯心论,起着非常的影响,佛法真是不可思议!
  第七‘远行地’
  到了第七‘远行地’,那更深妙了.能于灭尽定中,念念能起定,也念念能入定.一般的入定出定,就是到了超作意位,也得有方便.而现在竟然念念能出能入.这不但是要入就入,要出就出,而且是入定就是出定,出定就是入定.这如《维摩经》说∶‘不起灭定而现诸威仪.’由于定的深妙,依定的般若,也到了无相有功用行的境地.上面说过,初地以来,智证空性是无相的,但出了深观,就是后得智,也还是有相现前(不要误解,以为有相就是执着).五地能难得的达到空有不二的无相行,六地进步到只要多修无相作意,就能无相现行,但总还是间断的时间多.到了七地,就能无间断的,无相现行了. 约十波罗蜜多说,第六般若波罗蜜多,重在实智.以后还有方便、愿、力、智——四波罗蜜多,都是般若的方便妙用.所以,如说六波罗蜜多,那后四波罗蜜多,就摄在般若中了.依十度说,第七地中的‘方便度’最为殊胜,如火的越来越炽然一样.约修行的时间说,到第七地终了,就是第‘二僧只劫满’.三大阿僧只劫的分别,也是有特殊意义的.从发心成就,修到临入现证空性,为第一阿僧只大劫,以后是圣者,进入第二阿僧只大劫了.七地满,到了纯清净无相行的边缘,所以是第二阿僧只大劫满,以后进入第三阿僧只大劫了.因此经上说∶七地如二国中间的瓯脱地带,以前是有相行,有相与无相的间杂行,无相而有功用行,以后纯是无相无功用了.第七地到了这一边缘,所以叫远行.
  第八地‘不动地’
  从第七地,进入第八地,名‘不动地’.怎么叫不动呢?第七地的无相行,还是有功用的,八地是无相而又无功用的.到了这,智慧、功德都任运地增进,烦恼也不再起现行.不为烦恼所动,也不为功用所动,所以叫不动.如人在梦中渡河,用尽一切伎俩,艰苦地用力过去,忽然醒来,就一切功用都息了.三界修所断的烦恼,过去没有断尽,但不致引生危险.因为菩萨并不急的要断烦恼,只要能控制就得了.有时,还可利用烦恼,作自利利他的方便.但进入第八地,烦恼障已不断而自然断尽;所以在菩萨阶位中,八地得无生法忍,才尽断三界惑,如阿罗汉一样.八地菩萨的无相行,证无分别法性,得无生法忍,都可说与阿罗汉的证入涅盘一致.而断尽三界烦恼,也与阿罗汉一样.所以《十地经》说∶菩萨进入第八地,要入涅盘.以佛的加持力,菩萨的本愿力,当然不会像小乘那样入涅盘的.从此进入真正不共二乘的菩萨道.五地菩萨极艰难而能进入的大乘深境(无相行),到这才完全到达.约十度说,八地的大愿,最极清净,所以能于无相无功用行中,起如幻三昧,于三有中,普现一切身,普说一切法.如普门大士观世音菩萨那样,‘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这都是八地以上的深行菩萨境界.无相行中,不但能知有如幻,而且是显现如幻(无戏论相),与空性平等不二;八地菩萨纯无相行,所以说八地菩萨起如幻三昧了.
  第九‘善慧地’
  无相无功用行,到了第九‘善慧地’,更为增胜.自证的,不用说是无功用的,就是为他说法,也能不待功用.九地菩萨,能得法、义、辞、辩——四无碍解智,在一切说法人中,为第一大法师,守护佛的法藏.菩萨能一音说一切法,为无量差别根性,一时说一切应机的法门,自然而然地不加功用.在十波罗蜜多中,九地能圆满清净一切力波罗蜜多.
  第十‘法云地’
  如王子册封了太子,要正式登位,在印度要举行灌顶礼.取四大海的水,浇灌在王子的顶上,登位礼就告完成,这与近代的加冕礼一样.菩萨到了十地,是法王子,位居补处,也就要圆满成佛了.这就有十方一切诸佛,放大光明,集合而流入菩萨的顶内.这是佛光灌顶,象征了一切诸佛的菩提智光,入于菩萨心中;菩萨的菩提智光,与诸佛无二无别;也就是菩萨的菩提心宝,圆满清净得与诸佛一样,这是成佛的象征.为什么叫法云呢?因为在十度的修学中,十地是智波罗蜜多增胜.除佛以外,九地菩萨的一切智慧善根,都不能及.所以不但能自在说法,而且能遍法界而现神通,现身说法.降澍大法雨,如大雨滂沛,无处不满;大地的一切卉草树木,不问大小,都得到滋润而茁长一样.法雨从法云而来,十地菩萨是∶‘从愿力生大慈悲,福德智慧以为密云;现种种身,为杂色云;通明无畏,以为电光;震大雷音,说法降魔.一念一时,能于上所说微尘世界,皆悉周普,以善法雨,甘露法雨.’所以,十地菩萨的现通说法,能长养一切众生善根,如大云的时雨滂沛一样.
  编辑本段附二《显扬圣教论》卷三(摘录)
  云地者,谓菩萨十地,广说如经. (一)极喜地∶谓诸菩萨住此地中,先已于心增上法行,善修治故,超过一切声闻独觉现观,得诸菩萨现观.由正证得无上现观故,诸大菩萨,于此地中,住增上喜.是故此地,名为极喜. (二)离垢地∶谓诸菩萨住此地中,先善修治初地行故,超过一切声闻独觉地,证得极净妙尸罗蕴,对治一切微犯戒垢.是故此地,名为离垢. (三)发光地∶谓诸菩萨住此地中,先善修治第二地故,超过一切声闻独觉地,证得极净三摩地蕴,大智光明之所依止.是故此地,名为发光. (四)焰慧地∶谓诸菩萨住此地中,先善修治第三地故,超过一切声闻独觉地,证得极净缘诸觉分能取法境微妙慧蕴,能现前烧一切烦恼.是故此地名为焰慧. (五)极难胜地∶谓诸菩萨住此地中,先善修治第四地故,超过一切声闻独觉地,证得极净缘谛所知诸法微妙慧蕴,成极难成不住流转寂灭圣道.是故此地,名极难胜. (六)现前地∶谓诸菩萨住此地中,先善修治第五地故,超过一切声闻独觉地证得极净缘智非智二种所作诸行流转止息法境微妙慧蕴,多分有相任运相续妙智现前.是故此地,名为现前. (七)远行地∶谓诸菩萨住此地中,先善修治第六地故,超过一切声闻独觉地,证得极净微妙解脱解脱智见蕴,由已远入一切现行诸相解脱,是故此地,名为远行. (八)不动地∶谓诸菩萨住此地中,先善修治第七地故,超过一切声闻独觉地,证得极净微妙解脱解脱智见蕴,解脱一切相自在障故,得无功用任运相续道之所依止.是故此地,名为不动. (九)善慧地∶谓诸菩萨住此地中,先善修治第八地故,超过一切声闻独觉地,证得极净微妙解脱解脱智见蕴,解脱一切无碍辩障无过广慧之所依止.是故此地,名为善慧. (十)法云地∶谓诸菩萨住此地中,先善修治第九地故,超过一切声闻独觉地,证得极净微妙解脱解脱智见蕴,解脱发起大神通智障,如云法身,圆满所依.是故此地,名为法云地. 〔参考资料〕《摄大乘论》卷三;《成唯识论》卷九;《华严经探玄记》卷三;《华严孔目章》卷三;印顺《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如来藏之研究》;《菩萨思想的研究》(《世界佛学名著译丛》、);高峰了州《华严论集》;山田龙城《大乘佛教成立史论序说》;高崎直道《如来藏思想》;平川彰《初期大乘佛教の研究》第四章.
  编辑本段四乘十地
  据大乘同性经卷下载,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佛乘等四乘各有十地,总称四乘十地.
  (一)声闻乘十地:
  (1)受三归地,指初受三归戒之位. (2)信地,指信根成就之位. (3)信法地,指信四谛理之位. (4)内凡夫地,指修五停心观等位. (5)学信戒地,指三学成就之位. (6)八人地,指见道之位. (7)须陀洹地,指预流果之位. (8)斯陀含地,指一来果之位. (9)阿那含地,即不还果. (10)阿罗汉地,即无学果.
  (二)缘觉(辟支佛)乘十地:
  (1)昔行具足地,指修戒行之位. (2)自觉甚深十二因缘地,指修十二因缘观法之位. (3)觉了四圣谛地,指修四谛观之位. (4)甚深利智地,指生甚深无相智之位. (5)八圣道地,指修八圣道之位. (6)觉了法界虚空界众生界地,指觉了此三法界之位. (7)证寂灭地,指见道之位. (8)六通地,指得六神通之位. (9)彻秘密地,指证无学果之位. (10)习气渐薄地,指断除习气之至渐次微薄之位.
  (三)菩萨乘十地:
  (1)欢喜地,谓菩萨既修满初阿僧只劫之行,初得圣性,破除见惑,证得人、法二空之理,生大欢喜,菩萨于此位成就布施波罗蜜. (2)离垢地,即成就戒波罗蜜,断除修惑,涤除毁犯之垢使身清净. (3)发光地,即成就忍辱波罗蜜,断除修惑,得谛察法忍,智慧显发. (4)焰慧地,即成就精进波罗蜜,断除修惑,使慧性炽盛. (5)极难胜地,即成就禅定波罗蜜,断除修惑,令真俗二智之行相互违者合而相应. (6)现前地,即成就慧波罗蜜,断除修惑,发最胜智,使现前无染净之别. (7)远行地,即成就方便波罗蜜,发大悲心,亦断除修惑,远离二乘之自度.此位即修成第二阿僧只劫之行. (8)不动地,即成就愿波罗蜜,断除修惑,作无相观,任运无功用相续. (9)善慧地,即成就力波罗蜜,断除修惑,具足十力,于一切处了知可度不可度而能说法. (10)法云地,即成就智波罗蜜,亦断除修惑,具足无边功德,出生无边功德水,如大云覆虚空能出清净之众水.
  (四)佛乘十地:
  (1)甚深难知广明智慧地,谓断除细习气,于诸法得自在. (2)清净身分威严不思议明德地,谓能自在转正法轮而开显深义. (3)善明月幢宝相海藏地,谓能自在开说三乘差别之法. (4)精妙金光功德神通智德地,谓能自在说八万法以降伏四魔. (5)火轮威藏明德地,谓能自在摧伏邪法恶行. (6)虚空内清净无垢焰光开相地,谓能自在示现六神通以显示无常事. (7)广胜法界藏明界地,谓能自在为诸菩萨显示菩提. (8)最净普觉智藏能净无垢遍无碍智通地,谓能自在为诸菩萨授记别. (9)无边亿庄严回向能照明地,谓能自在为诸菩萨示现善方便. (10)毗卢遮那智海藏地,谓能自在为诸菩萨说法

三昧真火是什么意思(八):

《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他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这句话中,第一个”幸福“是指( ),第二个”幸福“是指( ),这两个”幸福“的真正含义是( )

第一个幸福指临死前在美好幻境中度过.第二个幸福指死后就没有寒冷饥饿痛苦彻底幸福了

三昧真火是什么意思(九):

如来藏是什么

从古至今有句话叫,“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楞严经》中佛陀给众生留下了答案.
一、灭尘合觉,故发真如妙诀明性.
在《楞严经》法会上,佛告富楼那,众生迷闷,背觉合尘(违背真觉,却与尘缘相会合),故发尘劳,有世间相.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身含十方无尽虚空,于一毛端现宝王刹(佛宝法王的刹土,即三千大千一佛世界),坐微尘里,转大法轮.灭尘合觉,故发真如妙诀明性(众生若能灭除尘劳,也即背尘合于真觉就能发现真如妙觉).
二、世、出世故,即如来藏元明心妙.离即离非,是即非即.
接着佛说如来藏本妙圆心,非心非空,非地非水,非风非火,非眼非耳、鼻、舌、身、意,非色非声、香、味、触、法,非眼识界,如是乃至非意思界.非明、无明,明、无明尽(明、无明都不包含其中),如是乃至非老非死,非老死尽(老、死等十二因缘都不包含于其中).非苦非集,非灭非道,非智(我空之智)非得(证得我空之理).非檀那(布施)非尸罗(持戒),非毗犁耶(忍辱)非羼提(精进),非禅那(禅定)非般刺若(般若),非波罗密多.如是乃至非怛闼阿竭(如来),非阿罗诃(应供)、三耶三菩(正遍知),非常非乐非我非净.
以是俱非,世、出世故,即如来藏元明心妙.即心即空,即地即水即风即火,即眼即耳、鼻、舌、身、意,即色即声、香、味、触、法,即眼识界,如是乃至意识界;即明、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即老即死,即老死尽.即苦即即集即灭即道,即智即得,即檀那即尸罗,即毗犁耶即羼提,即禅那即般刺若,即波罗密多,如是乃至即怛闼阿竭,即阿罗诃、三耶三菩,即大涅槃,即常即乐即我即净.以是俱即,世、出世故,即如来藏妙明心元,离即离非,是即非即.
三、世间三有宝觉真心各各圆满,由不勤求无上觉道,爱念小乘,得少为足.
如何世间三有(欲有、色有、无色有三界)众生即出世间声闻、缘觉,以所知心测度如来无上菩提,用世语言入佛知见?譬如琴、瑟、箜篌、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汝与众生亦复如是.宝觉真心各各圆满,如我按指,海印发光(我若动一指,海印三昧就湛然发光,应物显形,万象皆显印其中).汝暂举心(你们一念心起),尘劳先起(烦恼立即显起),由不勤求无上觉道,爱念小乘,得少为足.
富楼那说:“我与如来同样具有圆满、光明、微妙、清净的觉心.但是因为我无始以来就被妄想缠绕,长久于世界轮回不休.现在虽有少得,列入圣道,但仍未征得究竟的果位.佛已灭除一切妄心,圆满、独妙的真常之心朗然显现.敢问如来:是什么原因使一切众生有此妄心,遮蔽了自己虚妙灵明的真心而遭受轮回之苦呢?佛言:妙觉明圆,本圆明妙.
如来藏确实是很难理解的妙语,但我们能感觉到它.因为一切众生都有真心存在,这个真心为烦恼所覆,众生不见.
佛家将真心又谓之真如,真如在烦恼中,名之为“如来藏”;真如出烦
恼,谓之“法身”.真如虽在烦恼之中,但含有如来一切功德.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jieri930724/

推荐访问:lol三昧真火 斗鱼三昧真火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