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收人句子

来源:记者节 时间:2018-10-24 08:00:09 阅读:

【www.zhuodaoren.com--记者节】

家族收人句子(共8篇)

家族收人句子(一):

一丶默写王安石《元日》二丶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三、解释下列词语的括号部分,并完成相关的练习.(9分)
1.美不(胜)收:_____,“胜”还可以解释成_____,请你运用这种释义组词并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肃然)起敬:_____.
(截然)不同:_____.
请你在下面的横线上再写出三个带“然”的四字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歌(善)舞”这个词语中,括号里的词语是一组_____,请仿照样子再写上几个:_____.
四、在下面句子中的括号里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4分)
1.( )我听不懂他在唱什么,( )在这样的夜里竟能听到如此热烈激昂的歌唱,我不由得惊奇进而肃然起敬了.
2.花儿( )盛开在南疆的沙土里,( )盛开在维吾尔入的门框边、房梁顶、墙壁的挂毯上.
3.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 )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
4.北京( )是城市,( )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
五、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列各题.(20分)
1.请按照详略的不同把下面的内容分类,再按照时间顺序并成结构段.(6分)
①腊八这一天要做的事.②孩子们为过年做的准备.③大人们为过春节做的准备.④过小年.⑤小年后的准备.⑥除夕夜.⑦大年初一的景象.⑧铺户开张.⑨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景象.⑩春节结束.
详写的内容有:_____略写的内容有:_____
这些内容可以合并为_____段,分别是:_____
2.用下面的词语,简要地说一说《藏戏》一文作者写藏戏传奇故事的起因,再写下来.(6分)
雅鲁藏布江 激流 掀翻 牛皮船 吞噬 百姓
僧人 唐东杰布 宏愿 发誓 一无所有 哄堂大笑
3.客家民居的哪些特点显示了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客家民居所保留的哪些民俗文化让你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久远?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和田的维吾尔人热爱土地? (举两例)(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读下面一段话,完成后面的练习.(4分)
有这样一则笑话:一天,一个穷秀才到朋友家做客.主人嫌他穷,不想留他,但又不好开口.恰好这时下起雨来,主人便在纸上写了“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这样一句话,没有加标点.穷秀才看后,拿起笔给这句话加上标点.主人一看,只好留下他了.
这句话主、客二人是怎样断句的?
1.主人: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
2.客人: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

一、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二、恶劣(liè ) 暂时(zàn ) 频繁(pín) 称职(chèn) 拮据 (jū)
冗长(róng ) 魁梧(wú ) 生肖 (xiào)
三、胜:尽.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胜”还可以理解成能承担,能承受.胜任.为了使自己能胜任所从事工作,必须加深这方面知识.
肃然:恭敬的样子.截然:很分明地、断然分开的样子.昂然、黯然、怡然
四、(1)虽然 …但…(2)不仅…还…(3)即使(4)虽然...但是...
五、1详写的内容有:1 6 7 9
略写的内容有:2 3 4 5 8 10
这些内容可以合并为8段,分别是:
1.腊八这一天要做的事.2.人们为过年做的准备.3.过小年.4.小年后的准备.5.除夕夜.6.大年初一的景象和店铺开张.7.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景象.8.春节结束.
2 雅鲁藏布江的激流吞噬了百姓,掀翻了牛皮船.一无所有的僧人唐东杰布发誓宏愿要架桥,却得到了人们的哄堂大笑.
31.圆形围屋按八卦布局排列及其象征意义,圆形围屋内部构造特点体现出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2.客家人世代相传,朝夕相处,团结友爱,和睦共居的大家族的独特的生活方式,淳朴敦厚,和善好客,刻苦耐劳的民风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久远
4在土地里烧日常食物,在土地上晒衣服
六、主人: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
客人: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

家族收人句子(二):

有个词语(短语、简短句)的意思是:只有经过至少三代人的努力才能光耀家族.这个词语是?

可能是:三代之治

家族收人句子(三):

描写菊花 句子

  菊畔香 (臧克家)
  北国风光,无风无雨过重阳.
  不去西山相红叶,来对丛黄.
  人倚疏篱,华傍宫墙,邑英红幛,门楼仰天望.
  借芬芳,只独赏,念天涯分飞雁行.
  不须持鳌把酒,默诵佳句分外香.
  人影瘦,精神畅,昂首向东天一方.
  咏菊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菊花,形态可谓千姿百态,有的秀丽淡雅,有的亭亭玉立,有的昂首挺胸;有的似高山流水,一泻而下,有的如妙龄女子,妩媚动人.个个如盛装的花仙子,在绿叶丛中翩翩起舞.带给人们的是幽雅的环境.微风吹来,菊花摆动婀娜的身姿,散发着阵阵幽香,虽比不上茉莉那么浓郁,也足以沁人肺腑.
  菊花的茎更是别致,粗壮挺直,让人不由得联想到松树的挺拔.菊花若是在山间旷野,无拘无束,则往往一开就不可收,漫山遍野,千里花开,如天上繁星点点,无边无际.
  瞧!那一朵朵粉红色的菊花昂首挺胸,豆芽似的花瓣紧紧簇拥在一起,远远望去,既像一个小绒球,又像一个大家族围坐在一起商议什么事情.再瞧那儿,一簇簇菊花堆在一起,在听秋风老师为她们讲故事呢!看她们一个个扬着脑袋,挺着胸脯,坐得端端正正的,大概都想得到秋风老师的表扬吧!美丽的菊花散发出诱人的香味,每一个人到了这里都要弯下腰来闻一闻,仿佛吸足了氧气,站起来就觉得心旷神怡,走起路来显得那么精神.
  2、菊花色彩的描写:(下面我们再来说说第二个问题,菊花色彩的描,)
  问:同学们,我们知道菊花的颜色各种各样,很好看,谁能说说,花的颜色有多美?……
  好,大家说得真好,下面我也来说说吧.
  我赞美菊花,因为秋天的菊花着色丰富,颜色绚丽多彩,十分美丽.有似火的红色,如火如荼;有赛金的黄色,金光闪闪;有胜雪的白色,纯洁无比;有娇嫩的粉色,清淡高雅;有淡雅的紫色,还有珍贵的绿色,桔黄的、半紫半黄的、白里掺黄的、红中带白的……,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更加娇媚,色彩多得似天池的五彩缤纷,使人百看不厌.
  自古以来,很多诗人还给各种菊花有生动形象的描写.如以花色命名,白色菊有:“月涌江流”“白浪卷沙”;黄色菊则有:“飞黄腾达”、“金碧辉煌”;绿色菊有:“卡梁绿翠”;又如借诗词典故表示菊花的颜色的,红色的“红叶题诗”、黄色的“黄石公”、粉色的“人面桃花”,每个菊名之后伴有一段精彩动人的故事.

家族收人句子(四):

1.请把下列句子用一个成语概括.
(1)为家族增光 (2)枕高了睡觉,形容不加警惕 (3)人声喧闹的情景 (4)少有人来 (5)极大的耻辱 (6)教导别人不感到疲倦

(1)为家族增光 ---光耀门楣
(2)枕高了睡觉,形容不加警惕 ----高枕无忧
(3)人声喧闹的情景 -----人声鼎沸
(4)少有人来 ----门可罗雀
(5)极大的耻辱 ----奇耻大辱
(6)教导别人不感到疲倦----诲人不倦

家族收人句子(五):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检测试卷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测验题(第五单元)
1.根据拼音写汉字。
匿( )笑 脸颊( ) 嫌恶( ) 攥( )着 寒颤( )
宽shù( ) dǎo( )告 sè( )缩 jué( )别
nüè( )杀 水波línlín( ) 苦心孤诣( )
2.根据下列各句意思概括成成语。
(1) 久久地注视着一个地方。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
(2) 彼此关系十分密切。形容关系亲密无间。( )
(3) 完全不放在心上。形容对事情很不重视。( )
(4) 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都非常严肃。( )
3.修改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不知所措( ) 无精打采( ) 林荫大道( ) 再接再历( ) 晃然大悟( ) 相题并论( ) 戒骄戒躁( ) 仗义直言( )
4.填空。
(1)《风筝》节选自 集《野草》。作者 ,我国伟大的 、 、 。
(2)《羚羊木雕》的线索是 ,作者是 。
(3)《金色花》与《纸船》都是以表达
为主体的现代诗歌,前者以
口吻来写,后者则以 的口吻来写,二者在情调上明显不同。
(4)《世说新语》的作者是 彭城人 。
5.修改下列病句。
(1)取得好成绩的关键是能否刻苦学习。

(2)同学们将要在这所学校里度过了有意义的三年。

(3)李红同学到现在没有来,大家断定他大概是生病了。
(4)经过老师的教育,使小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7.根据下列对称的句式,仿写一个句子。
例句: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仿句: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完成8-11题。
有两虎争人而斗者,管庄子将刺之④,管与止之曰:“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今两虎诤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
8.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有两虎争人而斗者( ) 而有刺两虎之名( )
(2)管庄子将刺之( ) 管与止之( )
9.翻译下列句子。
(1)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

(2)子待虎伤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

10.用一个成语概括下边一句话的意思,并写出类似这个故事的成语。
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成语: 。还有
。(至少写一个)
11.故事中管与用什么方法去智杀两虎?
答:

【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2-17题。
(1)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
……
(2)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的: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们嚷着,跑着,笑着。枣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
(3)我也知道还有一个补过的方法的:去讨他的宽恕,等他说,“我可是毫不怪你啊。”那么,我的心一定就轻松了,这确是一个可行的方法。有一回,我们会面的时候,是脸上都已添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条纹,而我的心很沉重。我们渐渐谈起儿时的旧事来,我便叙述到这一节,自说少年时代的胡涂。“我可是毫不怪你啊。”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宽恕,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吧。
(4)“有过这样的事吗?”他惊异地笑着说,就像旁听着别人的故事一样。他什么也不记得了。
(5)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无怨的恕,说谎罢了。
(6)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12.语段(1)中加点的 “不幸”应怎样理解?
答: 。
13.语段(1)中“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应具体指前文的那些事?
答: 。
14.作者产生忏悔之意的原因是:
,而根本原因是:

15.语段(3)-(5)运用了 的写作方法,其表达效果是:

16.语段(3)“脸上都已添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条纹”一句中的“生”应如何理解?加上引号有何作用?
答:

17.语段(5)中“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的含义是什么?
答:

【三】阅读下面语段,
(1)刚进入台北师范艺术科的那一年。我好想家,好想妈妈。
(2)虽然,母亲平日并不太和我说话,也不会对我有些什么特别亲密的动作,虽然,我一直认为她并不怎么喜欢我,平日也常会故意惹她生气;可是,一个十四岁的初次离家的孩子,晚上躲在宿舍被窝里流泪的时候,呼唤的仍然是自己的母亲。
(3)所以,那年秋天,母亲过生日的时候,我特别花了很多心思做了一张卡片送给她。在卡片上,我写了很多,也画了很多,我说母亲是伞,是豆荚,我们是伞下的孩子,是荚里的豆子;我说我怎么想她,怎么爱她,怎么需要她。
(4)卡片送出去了以后,自己也忘了,每次回家仍然会觉得母亲偏心,仍然会和她顶嘴,惹她生气。
(5)好多年过去了。等到自己有了孩子以后,才算真正明白了母亲的心,才开始由衷地对母亲恭敬起来。
(6)十几年来,父亲一直在国外教书,只有放暑假时偶尔回来一两次,母亲就在家里等着妹妹和弟弟读完大学。那一年,终于,连弟弟也当完兵又出国读书去了,母亲才决定到德国去探望父亲并且停留下来。出国以前,她交给我一个黑色的小手提箱,告诉我,里面装的是整个家族的重要文件,要我妥善保存。
(7)黑色的手提箱就一直放在我的阁楼上,从来都没想去碰过,一直到有一天,为了我一份旧的户籍资料,我才把它打开。
(8)我的天!真的是整个家族的资料都在里面了。有外祖父早年那些会议的照片和札记,有祖父母的手迹,他们当年用过的哈达,父亲的演讲记录,父母初婚时的合照,朋友们送的字画,所有的纸张都已经泛黄了,却还保有着一层庄严和温润的光泽。
(9)然后,我就看到我那张大卡片了,用红色的原珠笔写的笨拙的字体,还有那些拼拼凑凑的幼稚的画面。一张用普通的图画纸折成四折的粗糙不堪的卡片,却被我母亲仔细地收藏起来了,收在她最珍贵的位子里,和所有庄严的文件摆在一起,收了那么多年!
(10)卡片上写着的是我早已忘记了的甜言蜜语,可是,就算是这样的甜言蜜语也不是常有的。忽然发现,这么多年来,我好象也只画过这样一张卡片。长大了以后,常常只会去选一张现成的印刷好了的甚至带点香味的卡片,在异国的街角,匆匆忙忙地签一个名字,匆匆忙忙地寄出,有时候,在母亲收到的时候,她的生日都已经过了好几天了。
(11)所以,这也许是母亲要好好地收起这张粗糙的生日卡片的最大理由了吧。因为,这么多年来,我也只给了她这一张而已。这么多年来,我只会不断地向她要求更多的爱,更多的关怀,不断地向她要求更多的证据,希望从这些证据里,能够证明她是爱我的。
(12)而我呢?我不过只是在十四岁那一年,给了她一张甜蜜的卡片而已。
(13)她却因此而相信了我,并且把它细心地收藏起来,因为,也许这是她从我这里能得到的唯一的证据了。
(14)在那一刹那里,我才发现,原来,原来世间所有的母亲都是这样容易受骗和容易满足的啊!
18.为什么作者一直认为母亲不喜欢自己?
答:

19. 第(2)自然段中对“花了很多心思”做的那张卡片并没有详细描写,,在后来的行文中才具体描绘,请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描写的句子 。
20.作者在做生日卡片时把母亲说成是 ,是 ,“我们”是 ,是 。这里用的修辞方法是 。(5分)
21.母亲去探望父亲是因为

22.作者为什么说“就算是这样的甜言蜜语也不是常有的”?
答:


23.作者曾寄给母亲许多贺卡,为什么母亲自保存“这一张”,并将它和家族的重要文件放在一起?
答:


24.“也许这是他从我这里能得到的唯一的证据”,句中“证据”是指
;“我只会……不断地向她要求更多的证据,句中“证据”是指

25.为什么作者说“原来世间所有的母亲都是这样容易受骗和容易满足啊!”?答:

26.最后一段写自己流泪,其原因是什么?
答:

三、写作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想起它,就有温暖、舒适、轻松的幸福感觉;每个人都爱自己的家,离开家,就有无限的牵挂、思念和渴望……
请你以“家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字数600字左右。

第五单元参考答案
1. nì jiá wù zuàn zhàn 虐 恕 祷 瑟 诀
2. (1)目不转睛(2)形影不离(3)满不在乎(4)声色俱厉
3. 措 采 阴 历 恍 提 躁 执
4. (1)散文诗 鲁迅 文学家 思想家 革命家
(2)羚羊木雕 张之路
(3)对母亲的爱恋之情 调皮孩子 柔弱的女子
(4)南宋朝 刘义庆
5.(1)C(2)B(3)A(4)D
6.(1)忽然间雪下得很急,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2)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7.略
8.(1)表顺接“就” 表转折“却”
(2)它们,指两虎 他,指管庄子
9.(1)老虎是凶猛的野兽,人是老虎甘美的食物。
(2)你等老虎受伤后再去刺杀它,那么,这就是一次举动却同时得到两只老虎。
10.事半功倍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11.先是坐山观虎斗,等到大老虎咬死小老虎,大老虎受伤后再去刺杀大老虎,就可以一举两得。
12.暗示此时的“我”已经因为年少时粗暴的举动受到了心灵的惩罚.
13.将心灵手巧的小兄弟偷做的风筝粗暴武断地撕破踏扁踩坏
14.看了一本外国讲论儿童的书 步入中年后真正领悟到生存的艰辛
15.对比“我”深深地悔意和失落。
16.“生”一指脸上的条纹的形状像“生”的字形,二指生活的艰辛体现在了 “我 ”的脸上。引号起强调作用。
17.小兄弟对过去的事情全然忘记,连怨恨的理由都没有,我还怎么能得到宽恕了?
18.“母亲平日里不太和我说话”,“也不会对我有什么的别亲密的动作”,故觉得母亲偏心,不喜欢自己。
19.用红色的圆珠笔……粗糙不堪的卡片
20.伞 豆荚 伞下的孩子 荚里的豆子 比喻
21.弟弟读完大学,当完兵又出国读书了。
22.因为只给妈妈做过这一次卡片。
23.“这一张”贺卡是女儿亲自制作的,花了女儿的很多心思,表达了女儿对他的依恋和思念,所以十分珍视这张贺卡,郑重地保存起来。
24.这张卡片 母亲给我的礼物
25.因为作者认为母亲并不喜欢自己,寄贺卡是因为初次离家的孩子想家和妈妈;寄出后却忘记了,当时没有想到母亲会如此珍视这张贺卡。
26.作者突然意识到了母爱的伟大,一张小小的贺卡母亲竟如此珍视它,得到了满足,作者由此深受感【家族收人句子】

家族收人句子(六):

标点符号是谁发明的?
最好说说是怎么来的.【家族收人句子】

汉语标点史溯源到甲骨文中使用的线条和间空作为分词分段的手段.林氏认为,狭义的标点指书写形式的标点,广义的标点还应包括非书写形式的标点,如间空、大写、分段等,并把非书写形式的标点作为研究对象.钩识号从先秦至少到汉代一直用来断句.《说文解字》已把“ ”“、”正式列为条目,两者配对,是汉语早期的句读符号.然后逐次介绍唐代写本和《金刚经》刻本的标点,宋代至清中叶的标点,清末至民国时期的标点,以至新中国的《标点符号用法》,称得起是一部扼要而又系统的标点符号简史.句读是中国传统的标点,则在第一篇中设“句读·圈点”作了专门的讨论. 西方标点源于古希腊.林著说,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铭文,用词连写,只是偶尔用直行的二连点和三连点分隔词句.大学者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在《修辞学》中提到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前540~前470年)的著作因为连写难以断句.林著指出西方新式标点系统的奠基人是意大利语法学家和出版家A.马努提乌斯(约1450~1515年).他以语法原则取代诵读原则制定五种印刷标点:逗号(,)、分号(;)、冒号(:)、句号(.)和问号(?).他的家族在百年间出书近千种,行销欧洲各地,这几种基本标点为各语种普遍采用.欧洲各语种也逐渐形成自己的标点体系,英语标点是在18世纪晚期才完备的. 几千年来,汉语和西方一些语种的标点符号的发展和变化是有很大差异的,从宏观上考虑,也有相似的前进轨迹.那就是由字、词、句的连写,而逐步采用标点或非标点的方式断词断句;由不同地 标点符号漫画插图域、不同见解、不同学派采用不同的标点符号,逐步舍异求同,而在一个语种内采取统一或基本统一的标点符号体系. 耐人寻味的是,人类在古代就创造出灿烂的文明,但是创造为数不多的标点符号却是步履维艰.中国在殷商时代已创造出甲骨文,发掘出土的甲骨片所载约有4 500个单字(可识者约为三分之一).东汉许慎著《说文解字》已收篆文9 353字,从那时直到清末,得到共同认可使用的还只有句(.)、读(、)、表示着重的(.)、表示专名的(——)等几个标点而已,而且这些标点符号常常同其他符号(如评点符号)混用,直到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公布《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才有成为系列的12种标点. 古代希腊文明是令人耀目的.在公元前5世纪前后已经是哲人辈出,为后世留下哲学、史学、文学、自然科学方面的大量文献.可是直到希腊化时代亚历山大图书馆馆长阿里斯托芬(公元前257~前180年)才创制出三级点号:中圆点(·)、上圆点(˙)、下圆点(·),从无到有,且成序列,弥足珍贵.欧洲几个较大语种的标点符号,到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才最后定型. 标点符号的形状远比文字简单,而数量又远比文字为少,何以文字很早就能创造出来,而系统的标点符号却姗姗来迟,东方如此,西方也如此,这倒是值得文明史研究家思索的问题. 叹号是14世纪下半期意大利人文主义学者的创造.在现存的文献中最早的叹号见于佛罗伦萨城邦执政官、作家科卢特乔·萨卢塔蒂的拉丁文著作《论法律和医学之高尚》1399年抄本(参见第二篇2.2).德国刊印的书籍在16世纪开始使用叹号.英语和俄语的叹号出现于17世纪初.莎士比亚在1610~1611年写成的《冬天的故事》(The Winter’s Tale)把“叹号”称为note of admiration(赞叹符).与莎士比亚同时代的剧作家本·琼森说叹号在句子“带赞叹”的口气说出时使用.1657年英语叹号开始使用现代名称exclamation mark. 1897年王炳耀在《拼音字谱》中自拟的10种标点中有“慨叹之号”(!)和“惊异之号”().鲁迅1909年在《域外小说集·略例》中提出四种新式标点符号,其中有(!),表示“大声”.1919年《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定名为“惊叹号”,1951年《标点符号用法》改称“感叹号”,1990年以后正式名称简化为“叹号”. 西方的标点符号在16世纪主要有朗诵学派和句法学派两个学派,主要是由古典时期希腊文和拉丁文演变而来,在17世纪后进入稳定阶段.俄文的标点是依希腊文而来,到了18世纪采用西欧的标点方法. 古代的汉字作品无标点符号,到了19世纪开始使用「.」作为断句.日本在8世纪时,使用返点和训点作为标点系统. 第一个从国外引进标点符号的人是清末同文馆的学生张德彝.同文馆是洋务运动中清政府为培养外语人才而设立的,张德彝是第一批英文班学生中的一员. 同治7年(1868年)2月,前驻华公使浦安臣带领“中国使团”出访欧美,张德彝也成为随团人员中的一名.张德彝有一个习惯,无论到哪个国家,都喜欢把当地的景色、人物、风俗习惯记录下来,以“述奇”为名编成小册子.1868年至1869年期间,他完成了《再述奇》.现在这本书名为《欧美环游记》,其中有一段介绍西洋的标点符号,云:“泰西各国书籍,其句读勾勒,讲解甚烦.如果句意义足,则记‘.’;意未足,则记‘,’;意虽不足,而义与上句黏合,则记‘;’;又意未足,外补充一句,则记‘:’;语之诧异叹赏者,则记‘!’;问句则记‘?’;引证典据,于句之前后记‘“”’;另加注解,于句之前后记‘()’;又于两段相连之处,则加一横如‘——’.”虽然张德彝不是有意识地向国内知识界引入标点符号,甚至带有反对的口气,觉得这些标点繁琐,但是却在无心栽柳的过程中为中国语言符号的发展带来了新风. 1919年4月,胡适、钱玄同、刘复、朱希祖、周作人、马裕藻6名教授极不愿看着“现在的报纸、书籍,无论什么样的文章都是密圈圈到底,不但不讲文法的区别,连赏鉴的意思都没有了”.在国语统一筹备会第一次大会上,他们提出了《方案》,要求政府颁布通行“,.;:?!—()《》”等标点. 1920年2月2日,北洋政府教育部发布第53号训令——《通令采用新式标点符号文》,我国第一套法定的新式标点符号从此诞生.
记得采纳啊

家族收人句子(七):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秦二世元年七月……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①逮,乃请蕲②狱掾③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诺.”梁召籍入.须臾,梁眴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众乃皆伏.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①栎(yuè)阳:秦置栎阳县,在今陕西临潼北,渭水北岸.②蕲(qí):秦置蕲县,汉属沛郡.③狱掾(yuàn):狱曹的属吏.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惮:害怕
B.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 阴:阴险地
C.毋妄言,族矣 族:灭族
D.谕以所为起大事 谕:告诉,告知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B.以故事得已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C.籍所击杀数十百人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
D.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 以乱易整,不武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开始起事时还很年轻,他的家族世代为将,其姓氏与受封之地有关.
B.项梁为了躲避仇人和项籍一起逃到吴中郡.项梁经常主持吴中郡的徭役和丧葬事宜,他还会运用兵法来了解别人的才能.
C.殷通认为起事就要抢先,落后一步就要被人控制.他打算起兵反秦并让项羽和桓楚统领军队,而当时桓楚还在大泽之中.
D.项籍趁进见郡守的时候斩了郡守,还一连杀了郡守的很多部下,这有助于他在后来的战争中击败更多的对手.
9.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3分)
译文:
(2)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 (3分)
译文: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惮:害怕
B.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 阴:阴险地
C.毋妄言,族矣 族:灭族
D.谕以所为起大事 谕:告诉,告知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C
A.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B.以故事得已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C.籍所击杀数十百人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
D.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 以乱易整,不武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项羽开始起事时还很年轻,他的家族世代为将,其姓氏与受封之地有关.
B.项梁为了躲避仇人和项籍一起逃到吴中郡.项梁经常主持吴中郡的徭役和丧葬事宜,他还会运用兵法来了解别人的才能.
C.殷通认为起事就要抢先,落后一步就要被人控制.他打算起兵反秦并让项羽和桓楚统领军队,而当时桓楚还在大泽之中.
D.项籍趁进见郡守的时候斩了郡守,还一连杀了郡守的很多部下,这有助于他在后来的战争中击败更多的对手.
9.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3分)
译文: 项梁在栎阳曾经被逮捕过,于是请 蕲县的狱吏曹咎写信 给栎阳的狱吏司马欣.
(2)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 (3分)
译文:项梁说:“桓楚逃跑了,没有人知道他的去处,只有项籍知道.”

家族收人句子(八):

  傅昭字茂远,北地灵州人,晋司隶校尉成七世孙也。祖和之.父淡,善三礼,知名宋世。淡事宋竟陵王诞,诞反坐诛。
  昭六岁而孤,哀毁如成人,为外祖所养。十岁,于朱雀航卖历日,雍州刺史袁顗见而奇之。顗尝来昭所,昭读书自若,神色不改。顗叹曰:“此儿神情不凡,必成佳器。”司徒建安王休仁闻而悦之,因欲致昭。昭以宋氏多故,遂不往。 或有称昭于廷尉虞愿,乃遣车迎昭 。时愿宗人通之在坐,并当时名流。
  通之贻昭诗曰:“英妙擅山东,才子倾洛阳,清尘谁能嗣?及尔遘遗芳。”太原王延秀荐昭于丹阳尹袁粲,深见礼,辟为郡主簿,使诸子从昭受学。会明帝崩,粲造哀策文,乃引昭定其所制,昭有其半焉。粲每经昭户,辄叹曰:“经其户寂若无人,披其室其人斯在,岂非名贤?”寻为总明学士、奉朝请。
  齐永明中,累迁尚书仪曹郎。先是御史中丞刘休荐昭于齐武帝,永明初,以昭为南郡王侍读。王嗣帝位,故时臣隶争求权宠,唯昭及南阳宗夬保身而已,守正无所参入,竟不罹祸。明帝践阼,引昭为中书通事舍人。时居此职者,皆权倾天下,昭独廉静无所干豫,器服率陋,身安粗粝。常插烛板床,明帝闻之,赐漆合烛盘,敕曰:“卿有古人之风,故赐卿古人之物。”累迁尚书左丞。
  梁武帝素重昭,梁台建,以为给事黄门侍郎,领著作,兼御史中丞。天监三年,兼五兵尚书,参选事。四年即真。历位左户尚书,安成内史。 郡自宋来,兵乱相接,府舍称凶。每昏旦间,人鬼相触,在任者鲜以吉终 。及昭至,有人夜见甲兵出,曰:“傅公善人,不可侵犯。”乃腾虚而去。
  历秘书监,太常卿,迁临海太守。郡有蜜岩,前后太守皆自封固,专收其利。昭以周文之囿,与百姓共之,大可喻小,乃教勿封。县令尝饷栗,置绢于簿下,昭笑而还之。普通五年,为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
  昭所莅官,常以清静为政,不尚严肃。居朝廷,无所请谒,不畜私门生,不交私利。终日端居,以书记为乐,虽老不衰。博极古今,尤善人物。魏、晋以来,官宦簿 阀,姻通内外,举而论之,无所遗失,世称为学府。性尤笃慎,子妇尝得家饷牛肉以进昭,昭召其子曰:“食之则犯法,告之则不可,取而埋之。”其居身行己,不负暗室,类皆如此。 后进宗其学,重其道,人人自以为不逮 。卒,谥曰贞。
1.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
A.淡事宋竟陵王诞,诞反 诛——坐:因犯……罪
B.深见礼, 为郡主簿——辟:避开、躲开
C.王 帝位,放时臣隶争求权宠——嗣:继承
D.子妇尝得家 牛肉以进昭——饷:赠送
2.下列句子中,直接表明傅昭品行高洁的一组是
[     ]
①会明帝崩,粲造哀策文,乃引昭定其所制,昭有其半焉
②居朝廷,无所请谒,不畜私门生,不交私利
③昭独廉静无所下豫,器服率陋,身安粗粝。常插烛板床
④尤善人物,魏、晋以来,宫宦簿闻,姻通内外,举而论之,无所遗失。
⑤及昭至,有人夜见甲兵出,日:“傅公善人,不可侵犯。”乃腾虚而去
⑥县令尝饷栗,景绢于薄下,昭笑而还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④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傅昭六岁时成了孤儿,他对父亲的死表现出的哀伤痛苦和成年人一样,后来被外祖父收养,十岁时,傅昭在朱雀航卖日历,雍州刺史袁顗看见他后很惊奇。
B.傅昭曾经担任南郡王的陪读.南郡王继承帝位后.南郡王从前的臣属跟他争相求取权利和宠幸,但他坚守正道而无可参劾,最终没有遭到祸患。
C.粱武帝向来看重傅昭,让他参与朝政讨论。傅昭曾在临海做太守,他引周文王和百姓共享园囿的典故,下令不要封闭蜜岩。
D.傅昭知识渊博明晰古今,见其了解历史人物,魏、晋以来,官吏、宗室、大家族的通婚情况,他说起求都没有任何疏漏,当时人称他为“学府”。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有称昭于廷尉虞愿,乃遣车迎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郡自宋来,兵乱相接,府舍称凶。每昏旦间,人鬼相触,在任者鲜以吉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后进宗其学,重其道,人人自以为不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B
2.D
3.B
4.(1)有人向廷尉虞愿称赞傅昭,虞愿于是派车迎接傅昭。
  (2)郡从南朝宋以来,战争造成的祸乱不断发生,官府的住宅都不安全。每到夜晚至黎明之间,人经常碰见鬼怪,在那儿任职的官吏很少有善终。
  (3)后辈们尊崇他的学术,重视他为人处事的原则,人人都觉得比不上他。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jieri930866/

推荐访问:家族收人广告 家族收人宣传语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