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工作表现

来源:创业指导 时间:2018-10-23 11:00:07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创业指导】

现实工作表现(共10篇)

现实工作表现(一)

你觉得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如何表现自我和实现个人价值?这是我们就业指导课的作业,明天交,
至少800字

认真努力的干好自己的每份本职工作,然后争取把工作完成的漂亮,这就是实现你的个人价值的最直接的体现!【现实工作表现】

现实工作表现(二)

在现实工作和学习中,有些人不敢正视矛盾和揭露矛盾,而是回避矛盾和掩盖矛盾,这些表现实际上是
[     ]
A、否认矛盾的普遍性
B、否认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否认意识具有能动性
D、否认矛盾是既对立又统一的

A

现实工作表现(三)

个人思想表现怎么写.急.

  敬爱的党组织:
  经过近一年来的自己学习和党员的帮助,本人在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在工作中向党员同志看齐,对党的认识更加深刻.现将本人近期思想情况汇报如下:
  一、认真学习理论,提高思想修养
  通过认真学习,我认识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她不仅是改造客观世界,夺取现代化建设事业胜利的行动指南,还是改造世界观、人生观的强大思想武器;能否坚定地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是对每一个共产党员世界观、人生观最现实、最直接的考验;如果不学习,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指导,就不可能有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更谈不上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因此,我刻苦学习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注意阅读党报党刊,从中汲取思想精髓,充实自己,使自己的思想与时俱进;此外,还注意向同事宣传党的理论知识.我时时处处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尽自己的最大的努力去了解党、认识党、支持党、服务于党.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方面又有了新的提高.
  二、增强责任意识,努力提高能力
  当我成为光荣的中共预备党员,经历了短暂的无比兴奋之后,我便意识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肩负的重大责任,明确了共产党员必须把远大理想与实干精神统一起来.在入党前,自己认识到共产党员要有远大理想,要有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精神,但这种“远大理想”、“奋斗终身的精神”如何在现实生活中体现出来,并不十分清楚.入党后,经过一年党的教育,我认识到“远大理想”、“奋斗终身的精神”一定要与自己的本职工作结合起来.首先要有一种责任感,切切实实地为人民办点实事,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认认真真地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用一名党员的言行去影响,带动周围的群众,尽心尽力履行一名党员的职责,为园艺所的发展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其次,要勤奋工作,增强党性,提高能力.这就要求自己一定要有学习的紧迫感,坚持在工作中学习,在工作中提高,在工作中增强业务素质,抓紧学习、刻苦学习、善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想.
  三、树立服务思想,发挥桥梁优势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切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每个党员应尽的义务和根本的人生价值取向.因此,在工作方面,充分利用在所办公室的机会,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主要职责,做好科研、开发、后勤、离退休职工等方面的服务工作,帮助书记做好党员管理工作.经常与老党员进行沟通,交流学习体会,注意借鉴别人的经验,并探索一些新的方法.通过自己的努力,充分发挥办公室沟通上下、联系左右的枢纽和桥梁作用,主动做好稳定职工思想的工作,尽一个党员应尽的义务,为职工服务.
  总之,共产党员应该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但要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且要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掌握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本领,努力创造一流的成绩.明白了这些道理,我在工作中有了方向,有了动力,懂得干好工作的目的和重要性.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定要加倍认真负责,努力向党员同志看齐,缩小同党员同志的差距,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请党组织考验我的思想和行动吧!
  以上是我在一年预备期里的一点体会和收获,请党组织继续加强对我的培养、教育和帮助.

现实工作表现(四)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对工作消极被动,还经常推卸责任甚至嫁祸他人。这种行为是
A.由于不喜欢这个工作导致的,无可厚非
B.个人能力缺乏的表现,可以理解
C.过大的压力与紧张的工作环境造成的,应该体谅
D.对工作不负责任的行为,也是不诚信的表现

D




现实工作表现(五)

如今许多企业在招聘时,不看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而是看属相、星座、血型等。如漫画中的这一做法,从哲学上看,是
[     ]
①坚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表现
②坚持唯心主义世界观的表现
③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表现
④主观臆造的联系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C

现实工作表现(六)

1 四中气质类型各具有哪些典型心理特征和稳定的行为表现?根据这些特征和表现判断

  气质类型是指每一类人共同具有的各种气质特征的有规律的结合.四种基本气质类型在情绪和行为方式方面以及智力活动方面有不同的典型表现.
  一、胆汁质
  胆汁质的人反应速度快,具有较高的反应性与主动性.这类人情感和行为动作产生得迅速而且强烈,有极明显的外部表现;性情开朗、热情,坦率,但脾气暴躁,好争论;情感易于冲动但不持久;精力旺盛,经常以极大的热情从事工作,但有时缺乏耐心;思维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但对问题的理解具有粗枝大叶、不求甚解的倾向;意志坚强、果断勇敢,注意稳定而集中但难于转移;行动利落而又敏捷,说话速度快且声音洪亮.
  二、多血质
  多血质的人行动具有很高的反应性.这类人情感和行为动作发生得很快,变化得也快,但较为温和;易于产生情感,但体验不深,善于结交朋友,容易适应新的环境;语言具有表达力和感染力,姿态活泼,表情生动,有明显的外倾性特点;机智灵敏,思维灵活,但常表现出对问题不求甚解;注意与兴趣易于转移,不稳定;在意志力方面缺乏忍耐性,毅力不强.
  三、黏液质
  黏液质的人反应性低.情感和行为动作进行得迟缓、稳定、缺乏灵活性;这类人情绪不易发生,也不易外露,很少产生激情,遇到不愉快的事也不动声色;注意稳定、持久,但难于转移;思维灵活性较差,但比较细致,喜欢沉思;在意志力方面具有耐性,对自己的行为有较大的自制力;态度持重,好沉默寡言,办事谨慎细致,从不鲁莽,但对新的工作较难适应,行为和情绪都表现出内倾性,可塑性差.
  四、抑郁质
  抑郁质的人有较高的感受性.这类人情感和行为动作进行得都相当缓慢,柔弱;情感容易产生,而且体验相当深刻,隐晦而不外露,易多愁善感;往往富于想象,聪明且观察力敏锐,善于观察他人观察不到的细微事物,敏感性高,思维深刻;在意志方面常表现出胆小怕事、优柔寡断,受到挫折后常心神不安,但对力所能及的工作表现出坚忍的精神;不善交往,较为孤僻,具有明显的内倾性.
  以上介绍的是四种气质类型典型的表现.这四种人如果遇到相同的事情,其表现如何呢?苏联心理学家巧妙设计了“看戏迟到”的特定问题情境,对四种典型气质类型的人进行观察研究,结果发现,四种基本气质类型的观众,在面临同一情境时有截然不同的行为表现,气质使其心理活动染上了一种独特的色彩.
  胆汁质的人面红耳赤地与检票员争吵起来,甚至企图推开检票员,冲过检票口,径直跑到自己的坐位上去,并且还会埋怨说,戏院时钟走得太快了.
  多血质的人明白检票员不会放他进去,他不与检票员发生争吵,而是悄悄跑到楼上另寻一个适当的地方来看戏剧表演.
  黏液质的人看到检票员不让他从检票口进去,便想反正第一场戏不太精彩,还是暂且到小卖部呆一会儿,待幕间休息再进去.
  抑郁质的人对此情景会说自己老是不走运,偶尔来一次戏院,就这样倒霉,接着就垂头丧气地回家了.
  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的气质都能归入某一气质类型.除少数人具有某种气质类型的典型特征之外,大多数人都偏于中间型或混合型,也就是说,他们较多地具有某一类型的特点,同时又具有其他气质类型的一些特点.

现实工作表现(七)

1、我国会计前提有哪些,在实际工作中有何指导意义?2.什么是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它主要体现在哪些【现实工作表现】

会计前提又叫会计核算前提,就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空环境等所作的合乎逻辑的推断,是进行会计工作的基础或先决条件,也是人们对市场经济环境下会计工作规律的认识范畴. 一般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在实际工作中,会计前提是工作的首要条件,符合会计前提才能发展经济活动,对其进行核算.
会计中“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可以理解为:由于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并非总相一致,作为经济信息系统的会计应当根据交易或事项的实质而非形式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这个原则在会计的资产和负债核算,编制财务报表中都有具体的运用.

现实工作表现(八)

四季的风的特点及表现的现实生活中的相关例子

四季的风,最可爱的要算是和暖的春风了,春风像慈母的手抚摸大地,小草被春风吹的“翩翩起舞”,好看极了;小动物们也被春风吹得浑身舒服;农夫们在春风吹拂下开始撒播种子,为将来美好的收获而工作.
夏天的风,有时很闷热,使人十分烦恼;有时又很清凉使人十分舒服;有时却像凶猛的巨人,咆哮地刮起来使大海掀起十多丈高的大浪,更会带来倾盆大雨.
秋风像一个仙女,踏着轻盈舞步,大地变得十分爽朗.枫树的叶子像燃烧中的火焰,飘到金黄色的大地上.年轻人都背着背囊在秋风中到野外去游玩.
冬天凛冽的北风,把树梢上的叶子都吹下来,只剩下光秃秃的枯枝,小草已枯萎了,小动物不见了,它们都冬眠了,大地呈现着憔悴的样子.
四季的风,各有不同的姿态,各有自己的特点,它们都尽了自己的职责,去管理大地,使大地自然有规律地循环不息.
一年四季都有风,每个季节里的风它们都有自己独自的特点.
春天的风,她是春姑娘派来的使者.
夏天的风,是清清凉凉的,是大家每天所期望的.
秋天的风,她送来了大丰收,送来了香气迷人的桂花.
冬天的风,是寒冷的.寒冷的冬风给大地换上了一件雪白的外套!
风有许多种,它们是不一样的.
春天的风是善良的她给大地披上绿色的地毯,给同冈披上五颜六色的衣裳.她像一支奇妙的画笔,点绿柳芽,染红桃花.
夏天的风是顽皮的.炎热的夏天骄阳似火,烤得大地像个热蒸笼.人们不论走在哪儿都是汗流浃背,人们是多么希望能有一丝凉风啊!可是,这顽皮的风偏偏和你捉迷藏.即使吹来一阵风,也是热乎乎的.
秋天的风是迷人的.秋高气爽.秋天的风显得凉爽无比,是她把苹果吹得鲜美红润,是她把梨吹得甜脆诱人.是她把桔子吹得酸甜可口.
冬天的风是无情的.让大地、树木、房屋披上一层银装.如果你出门的时候不把衣服裹紧,冬风都会毫不留情的钻进你的衣服里,让你的身体感觉十分寒冷.
四时之风
春风能解冻,和煦催耕种.裙裾微动摇,花气时相送.
夏风草木熏,生机自欣欣.小立池塘侧,荷香隔岸闻.
秋风杂秋雨,夜凉添几许.飕飕不绝声,落叶悠悠舞.
冬风似虎狂,书斋皆掩窗.整日呼呼响,鸟雀尽潜藏.

现实工作表现(九)

毛泽东说:“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这段话所体现的哲学原理和方法论分别是
A.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
B.规律是客观的,要按客观规律办事
C.世界是物质的,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C

现实工作表现(十)

如何理解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其实际工作有何指导意义?

 关于“物质决定意识”:“决定”是指“某事物成为另一事物的先决条件;起主导作用”,“物质决定意识”即物质是意识的先决条件;物质对意识起主导作用.此论断如果从本原性上说,所有的意识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物质,物质是意识的先决条件,制约其变化和发展,所以物质对意识起主导作用;但由此不分条件地界定为“物质决定意识”则是不科学的.为什么地球是圆形的客观实在下,古代人却形成了“天圆地方”的广泛认知?“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所确认的,仅仅是物质、自然界、存在对于意识的“本原”性.这个“本原”性是关于物质对于意识、存在对于思维之间关系的最确切的表述,它表明精神、意识、思维对于物质、存在的依存性以及物质、自然界、存在对于精神、意识、思维的根源性.这个“本原”性也恰如其分地表明了物质、自然界、存在只是精神、意识、思维发生的基础和前提”,而不能不分条件地界定物质对精神、意识、思维起决定性作用.例如,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第一位原因,外因是第二位的原因,“外因是变化发展的条件,内因是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如果以从事行为活动的人为个体,主观上的情感、思维、意志、观念、思想等构成意识世界,并作为内因支配人的行为活动,而外在的物质则只能作为外因(外部条件)而存在和起相应的作用.此种条件下,我们就不能说物质决定意识,相反却可以说:意识决定物质.
  此外,持“物质决定意识”观点的人往往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来作为“物质决定意识”论断的依据,如此表述的很多.但在物质与意识关系中,究竟什么是“第一性”,什么是“第二性”却没有明确的阐述和解释过.在哲学史上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和英国的洛克曾对“第一性和第二性”的问题有过一些阐释.亚里士多德“在《范畴篇》中把实体分为:个体、属、种,认为实体既不可以用来表达一个主体,又不存在主体之中.只有个别事物才是第一实体,而包含个别事物的‘属’或‘种’是第二实体”,后来他在《形而上学》中采取了相反的观点,“认为‘形式’(即‘属’或‘种’)是第一实体,即第一性的;而个别的具体的东西是第二实体,即第二性的”.洛克在探讨知识的起源、可靠性和范围等问题时提出“第一性的质指物体的体积、广延、形相、运动和静止、数目等性质”,“第二性的质是指物体所具有的那种借助于第一性的质,在人们心中产生颜色、声音、滋味等各种不同的感觉的能力,它并不是存在于物体中的东西,而是物体的一种客观能力,是第一性质的变形,故称为的第二性的质”.不知提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观点的人想表达的意思是否与亚里士多德和洛克的论述是否相似或相关? 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表述物质对意识的本原性的观点是无可厚非的,但用它来论证“物质决定意识”则是要值得商榷的.如果非要用至少也应给予科学和清晰的阐释.
  所以,我们说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是有条件的,在论述物质与意识关系时,也不能简单地说“物质决定意识”.
 关于“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所谓“反作用”是指“承受作用力的物体对施力物体的作用”,即A作用于B(A B),产生 B反作用于A(A B),如果A不作用于B,B不会产生反作用.在此作用关系中A处于主动地位,B处于被动地位.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观点也自觉或不自觉地把意识放在了被动地位,而以物质为本位去认识问题.但是在现实中意识却总是主动地作用于物质世界,在特定的条件下对物质世界起着积极的主导作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阐述意识对物质的关系时使用的是“能动”一词,“能动”即“积极的,主动的”,“能动作用”应包含“反作用”和“决定作用”两层含义,即意识对物质具有积极的反作用和主动的决定作用两个方面.而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后继者却只强调了其中的一方面,所以我们说,在表述意识对物质的作用时,马克思主义的这些后继者使用的“反作用”一词的准确性与严密性远远不如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使用的“能动作用”一词.
  综合上面的分析,把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阐述为“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是欠科学的,难以准确地揭示物质与意识之间的辨证关系.这应是马克思主义著作的翻译者或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后继者对马克思主义原始理论的曲解或错误的演绎.
  要提升意识在物质与意识关系中的地位:很多哲学观点因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而把物质放在第一位、基础的和决定的地位,把意识放在第二位、次要的地位,事实上这是不科学的.对于人类社会来说,物质世界与意识世界是双向发展,都是必不可少的.物质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意识是相对于物质来讲的,二者正像我们阐述同一矛盾关系的两侧面时,“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同是矛盾的两种根本的属性,既不能说同一性是矛盾的‘最高’的属性,也不能说斗争性是矛盾的最‘根本’的属性.”物质与意识的地位关系也如此.
  虽然物质对意识具有本原性,却不能因为其本原性而确立在二者关系中的“统治”地位、不能认为物质相对于意识是第一位的.正像在一个家庭中,母亲生了个孩子,孩子慢慢长大.我们不能因为孩子是母亲所生而界定母亲在家庭中是第一位的、最重要的.因为从不同角度、在不同时期,母亲与孩子都起着各自不同的作用,作为组成一个家庭的因素来讲,他们的地位是平等的、无主次之分.否则缺少或过分强调母亲的作用和缺少或过分强调孩子的作用,实质上对于一个家庭来说都是不和谐的.物质与意识关系也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在承认物质对意识本原性的前提下,应把二者放在同等的地位,在实践中对物质与意识不能重此轻彼,也不能重彼轻此.
  应把物质与意识关系放在人类社会的系统中考察: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类产生的,人类所研究的物质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因为哲学界普遍把意识的范畴界定在了人的范围内(其他生物的“意识”或“思维”不称之为意识),所以在研究物质与意识关系时也应把物质的范畴定义在人类社会范围内,即把与人类或人类社会发生直接或间接关系的物质作为研究对象,否则对物质的把握则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意义的.研究物质与意识关系时,我们应该把人类社会看成一个大系统,物质世界系统和意识世界系统是它的两个组成部分.而不是像一些观点那样把物质世界作为思考问题的基础和着眼点.人类社会大系统要想正常、和谐地运转,必须保证物质系统和意识系统各自正常的运转、保证二者彼此之间关系的协调和共融.否则,不管其中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人类社会系统的正常运行.这就要求我们在现实中,不仅要重视物质系统的完善和发展而且要重视意识系统的完善和发展,更要重视二者的相互协调、双向并进,使其互补增益、共同发展.
  意识根本上源于物质,却也可以由意识产生:宏观上讲,我们承认物质是所有意识的本原,意识归根结底是物质世界的反映.具体到现实中,意识可以由物质世界产生,例如生产经验的产生、人类历史文化的产生等;但有些意识则可以是直接产生于意识,是在人们意识世界中经过整理、加工和创造后的衍生(“衍生”即演变发生;产生).例如科学家天才的创意、科幻作家荒诞的幻想等,这些意识是在原有意识基础上的再创造之后而衍生的.物质作为本源的东西,未必一定是意识产生的根本原因和原动力,而有时却只能作为“原材料”而存在,所以我们说意识也可以由意识产生.
  在特定条件下,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也可以决定物质:因为物质对意识具有本源性,所以从根源上说,某种意识不是凭空产生的,它的产生和发展受某种物质决定和制约,所以我们说在此条件下物质决定意识;因为意识具有能动性,所以一种意识产生之后具有相对独立性,可能对产生该意识的物质起反作用(即改变该物质的存在形式或状态),也可能借助一定的物质条件决定新物质的产生(即衍生新物质).
  “一种意识决定新物质的产生”不等于“一种意识产生新物质”.二者有本质的区别,其类似于经济学里讲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借助原材料生产出包含价值的商品”,我们可以说“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决定了包含价值商品的产生”,却不可以说“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产生了包含价值的商品”.因为如果没有原材料,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再大也不会生产出商品,但在其中起决定作用的却不是原材料,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才是商品产生的根本原因和推动力.在某些物质产生过程中,某些意识因素成为了物质产生的根本原因和推动力,即对新物质的产生起决定作用.所以我们说意识在特定条件下也可以决定物质.意识一旦形成便在主体的对象性活动中表现出来,使主体具有明确的、自觉的目的,从而决定了主体对活动对象、手段、方法具有选择性.在意识指导下,主体在实践活动中借助一定的物质条件、运用一定手段对客体进行创造性的改造或创造出新客体.整个人类在意识指导下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创造人类所需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所以“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客观条件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这就决定了物质与意识之间的关系不能单一地说成是谁决定谁的问题.在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物质借助人脑衍生出意识,意识又借助一定的物质条件衍生出新物质,物质世界和意识世界如此无限地衍生便推动了整个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angji929684/

推荐访问:现实工作表现材料 个人现实工作表现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