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来源:创业政策 时间:2018-11-02 08:00:15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创业政策】

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共10篇)

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一):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幸福是什么》公开课教案和习题设计

一、把长课教短,就应该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有的老师可能会说,我们该怎样把主动权交给孩子们呢?“语文课程标准”所说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怎样操作呢?我们可以回忆一下代老师的课:
1、幸福的走进课堂,走进幸福的课堂.
先看学生课前活动:背古诗词有情有趣又有味、唱歌唱得高高兴兴、快乐乐,充满童真童趣,处于一种充满幸福的状态和境界.上课伊始,老师根据今天上课不同于在自己班里,所以在交流时,问学生:今天有许多听课老师,你们紧张吗?这里有老师的关心.
我不知道代老师这个教学设计是否是在心理学、教育学理论支撑下的有意行为,不管怎样,这是非常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让学生在平等的、安全的地位中,让学生充满自信的、自由的心境下,幸福地进入学习状态,这是一种非常理想的状态.现在,很多教育专家在研究教育理想状态,我认为他们应该到我们今天的课堂来,听听看看代老师的课.
2、自主学习是老师的幸福,更是学生的幸福.
什么是幸福?要我说,看到学生幸福就是我的幸福.为什么这么说呢?你说现在的学生自己认为自己幸福吗?我做过这方面的调查,我们五年级第一单元的测试卷作文题就是:你幸福吗?学生感到学习任务重,压力大,作业多,课堂没有兴趣,大量的机械抄写,做不完的资料,坐在课堂只有听得份,没有活动的份,被动学习占主要成份,大都是在老师的催逼下学,被迫学,无味学,应付着学.那么,我们在代老师的课上看到了什么呢?我们看到了主动学、自由地学,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快乐地学、幸福地学.
学生的发言充满自信,许多同学的交流语言流畅,出自内心,符合情境,有的甚至伴随肢体语言,非常好.这样的课堂,学生怎能不喜欢,怎能不进步,怎能不发展,怎能不幸福?各位老师,幸福是什么?幸福是领工资,幸福是被校长表扬,幸福是看到学生进步,幸福还是听到一堂好课,一堂有用的课,一堂对自己百思不得其解时有启发的课.
3、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幸福中获得知识
我们看一看这一课有哪些知识、技能目标,过程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再看看这些目标学生实现了没有?
我仔细地记了一下,在学生听到老师“读文后画出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写体会”的指令后,学生默读活动进行了13分钟.这个活动,看似静态的,但这里却包含着丰富的活动:有学生默读的活动,有学生思考的活动,有学生推敲用词、琢磨语言的活动.我认为,今后,咱们的略读课文,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这才是真正的自主学习,没有学生的自读自悟,自斟自酌,反复推敲琢磨,那不叫自主学习,那叫坑人、哄人、骗人.
学生自主学习,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这才是幸福.我们今天不是学的《幸福是什么》吗?请问,你们看到孩子们的幸福了吗?如果你看到了,就说明你听懂了今天的课.

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二):

小学英语课堂如何开展阅读教学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小学英语教学正由传统的知识型方法迅速地向语言交际运用型教学方法过渡.在小学英语课堂中随时都能看到:用英语说,用英语讲,用英语唱,用英语演的场面,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对英语非常地感兴趣.交际是教学的最终目标,然而我们在发展语言交际时,往往忽视了其实用性和有效性,忽视了阅读教学的现实意义.在小学阶段开设有效的英语阅读课,对于开发语言的实用性与有效性,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成功的英语教学要依赖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语言实践.在阅读训练中,它可以帮助学生得到乐趣,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具有正确的阅读技巧,拥有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的精神,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一、有效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1、师生互动型策略
这种策略有助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师生共同积极参与,关系融洽.它的特点是:教师导入,学生感知→学生精读,教师讲解→巩固操练,内化语言.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A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运用实物、播放录音、多媒体展示等多种手段引出阅读材料,使学生初步感知,并产生要阅读的兴趣.
B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在学生的交流、老师的讲解下理解一些单词、词组的含义与用法.还可以设计一些Yes\Noquestion或简单的Choice.这一步要求学生反复阅读,仔细体会.
2、主动参与型策略
它的基点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特点是:自读理解→交流讨论→小结巩固.这种教学策略比较适合于中高年级,一般选择的阅读材料语言难度不大,接近教材内容,并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或者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
首先,充分利用选材上的优势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兴趣,并根据学生的特点来激发每个人的学习热情,这是培养他们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还应注意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趣味性,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还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正确地引导学生开发其观察、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能力.阅读理解是英语知识综合运用的体现,阅读教学是为完成这一从“知识向能力过渡”进行转化的实战.从宏观上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从战略上看,阅读教学要紧扣整体,化零为整,就大不就小,宜粗不宜细.从实质上看,读得懂,然后才说(输出)得出.
3、自主开放型策略
也称弹性阅读,以课外读物为本,进行阅读教学,适用于课外教学.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在毕业时要达到二级目标要求——即除了能认读、理解教材上所示的单词、短语和对话、短文外,还应看懂贺卡等所表达的简单信息,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正确朗读故事或短文,并看懂英文动画片和程度相当的英语教学节目.要达到这一目标和要求,仅靠教材所提供的语片和材料,肯定是远远不够的.课外材料的合理、有效利用,既是对教材的有效补充,又是对教材学习的一种检测和提升,也是提高学生英语能力的有效、直接的方式.另外,课外阅读能让学生扩大视野,获取知识,不断巩固和提高已学过的语言知识及其运用能力.同时,旧知识在新的语境中不断复现,新语言现象的频频出现,通过反复的阅读和合理的引导与帮助,能让学生起到触类旁通,拓展视野,深化知识的作用. 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检测和反馈:一是腾出课堂教学的1/3时间用以自读,教师提供一些课外读物,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材料自由地阅读;二是鼓励学生课外广泛阅读,阅读的内容应切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兴趣爱好;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开展手抄报比赛,开展讲故事、作讲演、演短剧等活动,背诵和改编rhyme,chant等和唱一些英语歌曲以及鼓励学生互相交换英语课外书和视听材料等.这些课外阅读活动会让学生仔细自主地钻研手头阅读材料,不仅激发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而且还扩大了学生的词汇量,提高了学生的活动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三种阅读教学策略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和学生在运用的过程中,应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学生灵活地、综合地使用,才能充分地发挥出其最佳效果.
二、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建构阅读教学的模式.
1、内容文字难度不大的文章,以“听→说”为主线,并以“分→总”的方式进行教学.
2、内容难度较高的文章,以“听/读→说”为主线,即“总→分”的方式进行教学.
3、“总→分→总”教学模式,即“读→说→写”.其基本框架结构如下:passage→generalidea→words/phrases/patterns→passage→specificidea→output
三、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小学英语阅读教学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将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已受到越来越广泛地接受和采纳.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的优势,以计算机为工具,以网络为资源,以活动为载体,以语言交际为主线,丰富教学形式,优化教学过程,对于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根据阅读内容呈现情景,使教学过程变得形象、生动、活泼,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乐学、爱学,激发求知欲望.
阅读教学碰到的最大问题便是学生手头没有那么多图文并茂,程度适中的阅读材料.
四、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还需注意的问题
1、要授之以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传统的看法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传授知识,但是仅仅传授知识是不够的.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就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英语阅读教学中要突出“学”字,从让学生“学会”转到培养学生“会学”,授之以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
2、渗透异国文化,拓展阅读空间.
语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英语学习中有许多跨文化交际的因素,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对英语的学习和使用,因此通过文化背景的渗透来培养文化意识有助于学生真正学好、用好英语.在Myholiday的教学中我也积极地渗透西方节日及文化.如Christmas,ThanksgivingDay,Valentine’sDay等等,这样,让学生在主动,有兴趣的条件下自主地拓展了课外阅读的空间.
3、要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三):

什么是合作?为什么要学会合作?怎样合作?合作有什么意义?

一、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等学习方式的价值究竟在哪里?

合作交流、自主探索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它为更多的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和亲自实践操作提供了时空,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组织分工合作能力,而且增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感与成就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兴趣,为学生在以后的成长历程中学会靠集体的力量去解决实际问题起到潜移默化地作用.

二、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探究和合作?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建构属于他们自己意义上的时间和空间,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展示属于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题策略的机会,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解释和评价他们自己的思维结果的权利.

三、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合作?

在探究活动前,教师要让每个学生理解他们所处的具体的数学问题情境.(1)教师要提出一些引领性的问题;(2)教师要提前让学生准备好学具,如小棒、包装盒等等,提供学生分析和探索问题的操作工具;(3)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用于探索学习的记录单或特殊的辅助材料,以帮助学生形成概念、概括结论等等.

在合作与交流活动中,教师需要观察小组的活动情况,包括学生个人的参与情况,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情况,以及学生在桌上或记录单上完成的任务,一边分析他们的解法,及时发现他们在观念上或操作上的错误,以便提供必要的提示或矫正,并简单地回答一些提问.

在全班学生交流汇报时,教师应指导全班学生共同完成对新知识的总结、提炼与应用.教师需要倾听学生的汇报,给出及时的反馈和意见,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概括和提炼学生已发现的结论,提供学生应用新知识的情境等等.教师还需要时不时地对学生的各种观点加以综合.

“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所以,讨论时,必须先让学生明确“共同任务”以及自身承担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全员参与,才能体现合作学习的真正内涵.否则,只不过是个形式.其次,明确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意义.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却不是新课程唯一的形式.过于注重形式,必然影响效果的发挥.

这些注重“形式”淡化“实效”的做法,实际上并非新课程理念所追求的,而是有悖于课程改革的精神.合作探究有利于集思广益、优势互补,但如果过于频繁,就会适得其反. “形式”应当服务于内容,都应凸现“实效”.

1、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合作探究.什么时候适合进行合作探究呢?第一,出现了新知识、需要新能力时,可以让学生讨论探究;第二,遇到了大家都希望解决的问题,而且有一定难度时可以让学生合作探究;第三,当学生的意见不一致,而且有必要争论时,不妨让持相同意见的学生一起探究,准备与对方争辩.

2、教师必须对探究过程进行有效调控.有效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必须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 在探究具有思考的价值的问题时,可以放一段时间让学生自主读书、思考、在独立学习后进行交流,效果更好.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还应明确分工,主持人、记录员等各负其责.每位组员既要会表达见解,还要会倾听意见,教师更不能袖手旁观,要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教师还应考虑学生需要什么,如何去引导他们,从而灵活地组织安排下一个教学活动.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整合”功效.新课程要求教师摈弃一些虚无的“花样”,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充分自主、有效合作、适度探究,注重学习的针对性、有效性,真正实行有效教学.

3、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等着老师来喂食,可以做一个成功的学习者,但在新课程背景下,却很可能是一个失败者.在新课程背景下,一个成功学习者具备必须自主学习的能力.作为学生,应当根据新课程的特点和要求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原来的课程特别强调结果,现在新课程则更加关注过程——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由学生自己来完成.因此,新课程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一种主动而积极自觉的学习行为.新课程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过去,老师告诉学生“是什么”,学生照单全收,但不知其“为什么”,告诉学生“为什么”,学生可以有所领悟,但最重要的从“是什么”到“为什么”的思维过程却给忽略了.坚持自主学习,哪怕我们自得自悟的能力还不够全面、深刻,但对提高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变被动学习的方式为主动学习的方式,由原来的“喂食吃”,变成现在的“找食吃”,不能一味地依赖老师,把所有问题留给老师来解决.

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四):

如何记住乘法口诀?

教学《6的乘法口诀》时,课前我认真研究了教材,我阅读了教学参考书.知道这节课可以向孩子们提供实物图,引导他们观察得出乘法算式,再得出与6有关的乘法口诀,最终把6的乘法口诀填完整.本着这样的认识,我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走进了教室"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6的乘法口诀,"话音未落,便听见了那爱表现的声音:"我知道!一六得六,二六十二,三六十八""嘘!老师在看你呢!"一旁学生连连提醒.当我的目光与他的目光相遇的一刻,他下意识地吐吐舌头,停止了继续讲话,徐华是班上同学们公认的"调皮大王",他读过二年级,这内容肯定早就学过了.此时我发现:孩子脸上的神情变得那么无奈.轻轻的,我有点于心不忍."都会了?"带着一丝疑惑,我开始问道,"哪些同学已经会背6的乘法口诀了?"学生们"刷刷刷"地举起来."哇,超过一半""这可怎么办?讲,还是不讲?"心底升起一串长长的问号."讲,多数会了,不讲,又不合适.怎么办?"我的脑海里思索这样一个问题.几秒钟后,我稍稍思索,问道:"有谁愿意站起来大声背一次6的乘法口诀?""一六得六,二六十二,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六六三十六."声音虽然不大,但却足以让每一个人都听见.其他的孩子似乎也跃跃欲试.见此情形,新的疑惑又慢慢产生:"这么熟练的背诵,是否是真正的理解了呢?""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亲切地问."是我爸爸教我的""我以前学过了""我和妈妈预习过了."看来早有准备,这是个好现象,"不错,能提前预习,是个很好的习惯.可是你们知道每一句口诀的含义吗?"一时间,教室里变得十分安静,许多同学纷纷变得一脸茫然."比如二六十二,就是二个六是十二."有一个同学举手了. "你们都是这样想的吗?还是请王新月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吧?""我觉得,二六十二就是2个6相加得12,三六十八就是3个6相加得18,四六二十四就是4个6相加得24"不愧是"学习大王".看着有些同学似懂非懂的表情,我鼓励着说:"你们能听懂吗?这样吧,我们一起用学具摆摆,再次证明一下吧."于是我让他们以组为单位,数出6根小棒来摆图形,想摆什么就摆什么.话音未落,一个个就兴致勃勃地忙活开了,互相交流着:"我摆的是田字.""我用小棒摆了小雪花.""我摆了一座小房子."孩子稚嫩的声音中充满了自信,充满了骄傲."大家摆得很好,你们刚才摆的图形都用了几根小棒?""6个""对呀,一幅美丽的图案要用6根小棒,也就是1个6,那么两个这样的图案呢?""12根.""也就是二六十二."性急的同学脱口而出."你怎么知道的?""6+6=12.""2个6相加是12",他们一个个抢答似的.接下来,我问道:"那三个、四个呢?你能把这表填写完整吗?"图案123456 小棒612 通过这一操作,逐渐使孩子们明白到:一个6是6,两个6是12,三个6是18,四个6是24,五个6是30,六个6是36.这时我说:"同学们,想想每一句乘法口诀,现在知道每一句口诀的意义了吗?谁愿意来说一说?""老师,我来!我来!"看着那一争先恐后的双双小手,我相信他们是真理解了紧接着,孩子们能根据口诀顺利写出每一句口诀的两个乘法算式.而对于"六六三十六"这一句下面怎么只有一个填空,他们都已经能够心领神会了.正如他们所说的"6×6=36反过来还是6×6=36嘛.""现在谁把我们学过的乘法口诀背出来呢?"从"一一得一"到"六六三十六",看着他们投入的表情,我伴随着他们的背诵将它们一一在电脑上显示出来."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电脑上的乘法口诀,你发现了什么?""我发现"几的口诀就有几句."""我发现是几的口诀,第二个字就是几.""每一句口诀都是从一几开始,一直到几几为止.是从小到大排列的.""是几的口诀,最后一句都是几几得几.""小于10的都有"得"字,大于10的就没有."就这样,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争先恐后地回答着,那一双双小手不停地挥动着,仿佛生怕我看不到它的存在.不时迸发出智慧的火花."6的乘法口诀中,后一句比前一句多6.""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后一句比前一句多一个6."答得多好呀!"那为什么积小于10的口诀中都有"得"字,而积大于10的都没有呢?""因为那样读起来不顺口.""那样好记,也方便.""下面老师想请你们用刚才的规律编一编7的乘法口诀,能行吗?""好的,没问题."当孩子们的小手再次高高举起时,我忽然觉得:当老师的感觉真好!尤其是当我看见那么多双眼睛期盼着,那么多双小手跃跃欲试时!反思:回顾这一节课,原有的教学设计并未能如期进行,但如果不曾有过这样的体验,我就不会对这一句话有深刻的理解:孩子的潜力如同空气,即可压缩于斗室,也可充斥于天地,老师把他们放在多大的空间,它就有多大的发挥!这对于我们一线的老师来说,意味着什么呢?一、"备教材",尤其要"备学生".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应以人为本,要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是一个个发展中的人,并不能把他们看成一张白纸,应在尊重他们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引导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在本课的教学中,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口诀的得来,熟记并能灵活运用.起初的精心预设,在课堂实境中却出人意料:很多孩子都会背6的乘法口诀.怎么办?如果按部就班,没有必要.此时需要透过表面看本质,了解学生每句口诀的含义,恰到好处地利用个别优秀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通过学具操作从真正意义上理解口诀的得来,同时也为后续学习奠定了有利的基础.课堂教学并不等同于机械兑现教案,它可以是个因意外收获而出彩的地方!二、课堂中教师应勇于"让位"给学生!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为此教师应改变"一言堂"的讲课方式,要勇敢地让位,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课中,在与学生的共同探索中,并不是把知识讲给学生,而是注意引导学生一起观察口诀,探求口诀的奥秘.从而发现了"几的口诀就有几句""是几的口诀,第二个字就是几"等诸多的规律,并相互质疑、启发着.紧接着,鼓励学生运用已发现的口诀规律尝试着编7、8、9的乘法口诀,这里,努力以最少的知识去唤起学生最多的思考与探索,以自己的思维去探索,以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自己的语言去交流.这才能算是教师真正地让位!这样的课堂才是鲜活的有生命力的课堂!三、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每一个人在内心深处都强烈渴望着被欣赏、被发现.小学生更是如此.在课伊始时,老师刚说:今天我们学习6的乘法口诀.话音未落,便有孩子迫不及待地背诵了,如果教师因课前预设而制止,那么教育只成了纸上谈兵.这一切都要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孩子们的心理需要,为他们的自我展示和认可提供安全愉悦的空间,才能使课堂成为一个有魅力的地方!

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五):

如何来评价思想品德课

一、从课堂教学目标来评价 1、课堂教学目标是否完整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的方向、过程、内容和方式方法,关系到课堂教学的全局,新课标确定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2、目标达成是否学生自己通过合作、探究达到的.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学目标应由学生在主动探究、亲自体验中实现.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不能全程代办、操办.有些课堂尽管老师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观看媒体演示、组织讨论等,竭尽全力想要把课上得活跃一点,但课堂上的气氛仍然沉闷.反之也有一些课堂,形式上热热闹闹,实际上乱哄哄,该讲的没讲清楚,该听的没听明白,课堂秩序失控,教学任务难以完成,这两种课堂都没有调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前者是强制,后者是放任.前者学生完全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后者将学生自主学习理解成了自由学习,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对学生的能动性教师应在激发上作为,而不是强制式作为,也不是放羊式的不作为.教师应发挥引导、组织、促进学生学习的“领头羊”作用.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自己主动发现知识、建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实现教学目标. 二、从教学过程来评价 1、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如何发挥 首先教师在课堂上是否以“学生为中心”,处于课堂主导地位的教师的教学思想是决定课堂性质的首要因素,新课程课堂教学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与接受性学习方式的结合,倡导合理灵活利用各种课堂资源和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构建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所以在新课堂中教师教学思想应定位为“以学生为中心”,即,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我倡导,在教学中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如:“对于西部大开发战略,你能否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设?”学生可从环境保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引进人才和技术,加强法制建设,兴建生态农业、加强管理和开发,发展旅游业,合理利用资源,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等多方面来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就给予肯定和表扬.这样就能够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有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 其次教师在课堂上是否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不少教师对“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教育理念在理论上都明白,但实际操作却与初衷相去甚远,在我平常听课过程中发现,一些老师仍然不知不觉地把关注的焦点放在自己的身上.一堂课要达到什么目标,要突出什么重点,要解决什么难点,怎样达成目标,都是教师在备课时精心设计好的,课堂上学生怎么学、怎样读、怎样理解都按照老师事先设计好的路线走.有些课堂把过去的“满堂灌”变成现在的“满堂问”,一堂课老师的提问多达二三十个其中有些问题根本就没有任何价值.如此多的提问学生怎么有足够的时间去研读课文,去独立思考和探索,最终教师所提问题变成了教师的自问自答.这样的课不论教师采用了多么先进的教学工具(图片、录相、多媒体),也不管教师采用了怎样新奇的教学手段(听录音、看录相、做表演),都不算真正意义上的新课堂.因为表面上是学生为中心,实际上仍然是教师为中心,其核心是“传递”和“灌输”.教师要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不仅要在教学思想上“放得开”,而且要在教学行为上“放得下”. 再次,师生互动有效.“动”是指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动脑、动口、动手的学习活动,包括教材中的“想一想”、“读一读”、“做一做”,课堂上的答问、讨论、填图、作业练习训练等.有些课看上去学生思维很活跃,师生之间一问一答、一问齐答,事实上学生像一架预先设计好程序的机器,不动脑筋,不作任何思考.缺乏学生活动的课决非一堂好课.有的课学生的肢体虽然动的多,但学生不是主动的动,而是被动的动,或者是没有思维的乱动,这样的课也不能算是好课.因此,课堂教学评价不但要看学生表面的“动”,更要看学生内在的“动”.特别强调的是,这里“动”是教师把学生的思维激活,使他们的情感、思想一直处于一种跃跃欲试之中,这种“动”才有实效.例如:讲授“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的关系”时,有同学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究竟哪个作用更大?”可以把这个问题交给全班同学讨论,有的同学认为法律的作用更大,有的同学认为道德的作用更大,同学们争执不休、各抒已见,教师不要急于告诉他们自己的观点,可让他们各自回去找支持自己观点的论据,安排他们进行辩论.这样,既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敏捷的思维能力,又张扬了学生鲜明的个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 三、从教学效果来评价 1、看知识掌握情况 一课一得这是我们对一堂课的起码要求,好课要使学生有感悟,要使学生受感动,一桶水和一杯水,不仅体现在学生和教师的知识储备上,更要看学生对这一杯水真正接收程度,还要看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能把握重点、突破难点,讲究方式方法,让学生完整掌握本堂课的知识内容,做到融会贯通. 2、看学生反思的空间 新课堂教学对教学环节虽然没有硬性规定,但对一堂课所讲的知识的整合,即给学生反思的空间,应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我们所说的对一堂课的小结.是教师自己滔滔不绝、完完整整的总结?还是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总结、自己归纳.这是新旧课堂又一评判标准.给出时间让学生自己总结、自己归纳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具体做法.虽然学生总结的不是那么完整,不是那么规范,也许有不少的缺陷,但这是学生自主学习,自己体验,自己进步的趋势. 四、从教师情感投入来评价 1、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投资”直接“控制”学生学《思想品德》的情感. 爱是教书育人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成功的秘诀就在于爱学生.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每课伊始教师的情感流露也是“感染”学生的又一捷径:笑容可掬地迈上讲台,把微笑、激励带进课堂,并把信任的目光投给每一个学生,让汩汩清泉般的师爱流彻学生心田,唤起了学生心底的“爱”,师与生产生情感的共鸣,学生的潜能、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发挥,认知效益更大. 2、教师对《思想品德》的情感投入潜在“感染”着学生对学《思想品德》的情感. 《思想品德》教师的金科玉律是对《思想品德》的浓郁的兴趣,如果连教师都讨厌自己所教的学科,那么学生便勿庸置疑地讨厌这学科了,戏剧里有一句话:“自己不感动的戏,千万别去演.”教师对《思想品德》的情感会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地影响学生的情感.因此我要大声说老师喜欢我们的《思想品德》吧.【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六):

如何上好初中语文复习课

要上好一节复习课,作为教师首先必须认真备好课,对知识进行综合,扩大课堂容量.由于复习课一般来说没有上新课生动,不容易提高学生的兴趣.因此复习课的“应试性”必须突出,复习的目的是为了考试,这是不容置疑的前提.忽略了这个前提,复习课就很容易迷失方向,但是复习时间有限,因此课堂上要不枝不蔓,必要时直奔主题,在考点上下功夫.\x0d一、 优化复习方法\x0d好的复习课就像一篇优美的散文,形散而神不散,使得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必须优化复习方法.\x0d1、以学生为主\x0d复习过程是一个信息交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材是客体,教师是媒体,教师起着沟通学生与教材的作用.依据学生实际,所谓学生实际就是对学生的认知和能力要了解,对学生的求知心理特点要掌握.既要研究学生的群体,又要研究学生的个体.尤其要对基础好的和基础差的学生要有不同的目标要求,要因材施教,使他们各有所得,要有计划地将课堂复习目标重点定位在认知、能力的某一方面,从而保证学生整体素质的协调发展.切忌复习中喧宾主,不要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由配角变为主角,真正做学习的主人.\x0d2、以课本为主\x0d备考试题,具有新、全、活等特点,知识点多,覆盖面广,问题设计的角度新,题量大,对能力要求高.根据这些特点,复习时既要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又要会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去解决问题,既要全面掌握,又要突出重点.由于教科书上是最基本的概念和最基础的知识,绝对不能马虎.要看看、想想、再看看……低头看书,抬头思考,当然,由于这时看书已不是初次,是在预习、上课和回忆的基础上进行的,应当是全面过目,有重点的看和思考.对于已经理解和记住的部分,不用再花很多时间,要把时间花在回忆时想不起来、记不清楚、印象模糊的部分.因此,我们扎扎实实地抓好课本知识点,把课本与资料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之互为补充,相得益彰.\x0d3、以练为主\x0d复习课应充分体现“有讲有练,精讲多练,边讲边练,以练为主的”原则.因为在练习中,知识不再是分散零碎的,新旧知识结合一体,因而需要融会贯通.如语文中的作文就是一种高度综合的练习,是人的生活知识,理论知识、词汇、语法、修辞、思想观点、写作风格的综合体现.\x0d因此在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机会,内容要“全”,练的习题要“精”,练的方法要“活”,练的时间要“足”,训练应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章节练习抓基础,单元练习抓重点,全面练习抓综合.多练能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在考场上熟能生巧,巧能升华,临阵不乱,沉着应战.\x0d二、基础知识的领会、记忆,并使其系统化\x0d1、强化记忆,使学习的成果牢固地贮存在大脑里,以便随时取用.有些学生总抱怨自己记性太坏,学过的知识,到了该用的时候却想不起来了.对学习丧失信心;有些学生则认为,学过的东西反正要忘,早记没用,寄希望于考前突击,但由于临考前要记的内容太多了.又记不过来,感到很烦恼.\x0d2、查漏补缺,保证知识的完整性.影响学习的因素很多,在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中,很难保证各种因素都处于最佳状态.因此,完整的知识学下来,难免出现漏洞和缺欠,通过复习,自己检查出来后就可以及时补上.凡是抓紧复习的学生.学习中的漏洞和缺欠,都及时地得到了补足,很少在学习上“欠债”.因此,他们的知识总是比较完整的.\x0d3、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有人说;“智慧不是别的,而是一种组织起来的知识体系.”这里所说的“一种组织起来的知识体系”,就是指系统化的知识.可以说.形成系统化的知识这正是复习的中心任务.\x0d三、学生学习自主化\x0d1、制作复习笔记\x0d在复习时,通过艰苦的思考形成了完整而系统的知识,应当珍惜这个学习成果,及时用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以备今后使用.有了复习笔记,就可以使今后的复习保持连续性,不必一次次简单重复了;有了复习笔记,可以促进知识由繁而来向少而精的转化;有了复习笔记,时常看看,可以起到提纲挈领,强化记忆的作用.\x0d会学习的学生,一般都很重视做复习笔记,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终于把厚厚的一本书变成了薄薄的几页纸,而这几页纸上记录的正是“编织成的知识之网”.复习笔记是自己劳动的结晶、知识的精华.一定要妥善保管好,备考时用起来,可以使自己迅速回到曾到达过的最高认识水平,使自己迅速地抓住知识的全局、重点、难点、内在联系.\x0d2、要抓紧平时的学习\x0d复习的最重要任务是解决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问题.要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归纳、抽象、概括,从而完成知识系统化的工作.概念是思维活动的细胞,本来想通过复习用思维的细胞组成一个思维的有机体,或者说,把概念组成一个概念体系,形成基本的理论.如果平时不抓紧学习,复习时一下子就会陷入到对一个个基本概念的理解上,名为复习,实为补课了,使复习的进展极慢.可以说,平时学习是准备原材料的过程,而复习是组装知识大厦的过程.平时不备料,“知识大厦”在复习时就建立不起来.可见,抓紧平时的学习是搞好复习的基础,复习是平时学习的深入和继续,二者不可分割.

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七):

二年级语文上册二三单元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

教学反思

识字一反思



在教学时

我注重采用多种方法复习生字

引导学生自主识字

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反复朗读

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

联系生活实际

边读边想象画面

了解词语的意思




这是我给这个班上的第一堂课

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

很多的词语还是一知半解

上课不认真听

字迹比较潦草

没有人积极回答问题

但我相信在以后的教学中

我一定能让学生有良好的学习读书习惯和兴趣


秋天的图画

本课的教学设计我着力突出了以下三个要点:


1.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上课伊始

通过帖画的出示

引出给画面配音朗读的任务

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

激发学生主动读书的积极性



2.强化语文教学以读为本的理念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由读、想像读、评价读、加动作读、齐读、为画面配音等多种形式、不
同层次的朗读

使学生在读中感悟

读中积累

在读中学会读

同时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



3.积极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

教学内容的确定

教学方法的选择

评价方法的选择

都注意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形成的设计

本文虽短小但感情充沛

令人振奋

基于这点考虑

在教学中我既充分发挥范读与指导读的作用

又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

在第二自然段教学中

根据句式特点

设计了引读、接读的朗读方式

"
登山则情满于山

看海则意溢于海

"
在老师饱满热情的感召下

全班学生振臂高呼:
"
我们成功了!
""
我们爱北京!
""
祖国万岁!
"
此时此刻

他们仿佛就是人海歌潮中的一分子

与其说他们在朗读

不如说他们在用心感受

在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中

学生们对课文的感悟得到提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实现有机的整合




这篇课文文字虽少

但所呈现出来的场面是恢宏的

气势是磅礴的

在学生从真正意义上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之后

我适时向同学推荐适合描写这个情境的成语:欢声雷动

欣喜若狂

载歌载舞

灯火辉煌



这种独具匠心的设计把课程标准中关于积累的目标落到了实处




12
看雪

上完课

劳苦和疲惫九霄云外

惊讶和欣喜让我激动不已

我真佩服这些孩子

他们会读书

会思考

会发现

会表达

而作为老师

关注他们

尊重他们

信任他们

学会倾听他们的心声

学会欣赏他们的言行

学会领悟他们的深情是何等重要啊!



学生是最可利用的课程资源

《标准》指出:
"
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

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

去努力开发

积极利用

"
而语文课程是随
"
具体的儿童
"
来的

它将
"
具体的儿童
"
引入教育殿堂

只有关注
"
具体的儿童
"
的人才会有真正的课程意识

那就应该以学生为出发点

在开发的过程中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

因为学生自身就是最可利用的课程资源

如果教师真正做到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绪

学会倾听

学会发现

学会激励

学会鼓舞

学会组织

学会引导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依据自己独特的体验方式建构知识

形成能力

掌握方法

健全人格

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那么

他们的求知欲望、表达热情让你吃惊

他们发挥出的巨大的潜能令你震惊




放开手

学生会走得更好

以前

我们对学生不敢放手

更不会放手

教师
"
前怕狼

后怕虎
"
结果学生胆小怕事

不敢跃雷池半步

如今

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

而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传统师者形象

"
自主、合作、探究
"
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从传统的一包到底的角色中解脱出来

已经成为教师可以充分发挥的无形资产

然而教师不可能完全理解学生的思维

甚至不可能覆盖他们的知识面

这种角色的变化

的确对教师在教学的组织、引导有着更专业化的要求

但绝对不是通才、全才的要求

这个时候

就请所有的教师
"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吧!
"
这是我们在课改中最响亮的声音




我坚信

学生就是最可利用的课堂资源

在以后的教学中

我将充分利用来自课堂的、
来自学生的资源吧!
真正实现由
"
老师教我学语文
"
转变为
"
我们一
起学语文
"



语文园地单元后记

祖国是我们的母亲

是我们赖以生存和成长的摇篮

革命战争年代

祖国的优秀儿女们为了拯救母亲

浴血奋战

勇于献身

新中国一成立

多少流亡海外的专家学者、爱国人士历尽艰难

投入祖国的怀抱

如今我们的国家一天天强大起来

我们可以自豪的说
"
我骄傲

我是中国人!
"


本组教材围绕
"
热爱祖国
"
这一专题

从识字、课文到语文园地

都突出了歌颂祖国的悠久历史、大好河山、灿烂文化和民族精神

培植学生爱祖国、爱首都、爱中华民族的情感这一主旨

其中有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相结合的三字经

有展现隆重、热烈的国庆场面的《欢庆》

有反映我国在新世纪之初的重大国际竞争中显示实力的《我们成功了》

也有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看雪》

学生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

由此对我们的祖国

对我们的首都

对我国灿烂的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有较深的印象

爱国情感会得到提升




教学时我多让学生朗读课文

在读中感悟蕴涵的思想感情

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搜集有关资料

加深了对祖国的了解

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八):

几种常见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很多,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任务驱动法教学
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围绕一个个典型的任务展开教学活动,它要求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
任务驱动设计要有综合性和可操作性,应避免抽象或完全理论化的任务出现,使教师和学生都围 绕如何完成一个实际任务来进行,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去探索.如在教PowerPoint插入背景、声音一课时,把教学任务融于一张音乐贺卡 上.把事先准备好的音乐贺卡展示给学生,这样学生头脑中就有初步的印象,接着再分析贺卡的结构:哪些部分是艺术字,哪些部分是普通字,哪些地方是剪贴画,哪些地方是文件中的图片,哪些是文本框,哪些是自选图形,哪些地方还须再进一步地完善,电脑中的音乐、背景又该如何放到贺卡中来.通过分析,学生对本节课 的任务就有了直观的认识,这时,我们再讲各部分的具体操作方法,讲时以点拨为主,将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教学,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 培养了他们的兴趣、综合能力和审美观点.
小组合作形式教学
自古以来就有人提倡合作学习的观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其 中表示自己的力量是单薄的,须重视小组间每位成员的力量与智慧.随着新一轮课改的开始,合作学习受到相当的重视,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灌输式的学习方 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形成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那么怎样开展小组合作形式的教学呢?
首先是要合理分组,就是把学生从性别、兴趣、能力水平等方面进行搭配,形成合作小组,就是要选好组长.要选择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担任组长,这一点非常关键.因为组长肩负着分配本小组工作,协调小组成员、指导帮助小组成员的作用.另外是要选好 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有些课,如《网络与道德》这一课采用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那样效果可能更好一些.这一课是在多媒体教室里进行的,避开了 机房.因为这一课比较适合用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而小组讨论的教学如果在机房进行,比较难以控制,座位也安排不好.这样讨论的时候气氛会好一点.谈起网 络,不同层次的人总是有说不完的话题.学生眼里的网络世界和成人的是不相同的.这就为教学的展开提供了很多精彩的话题.在这一课中,联系实际举了一些案 例,如中学生的网友约会,少年黑客,网吧里的案件等,把这些案例解剖成一个个小问题,让学生去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讨论中让同学们去理解《全国青少年 文明网络公约》.
简而言之,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不是适用于每一堂课的,我们在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时更应该考虑的是这一堂课的教学内容与采用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是否匹配,是否还有更适合的教学方式.
分层次教学信息技术上机辅导教学,其目的是巩固所学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 主动性,激发、锻炼并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而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分层次教学手段,将学生分为好、中、差三个层次,符合学生身心 发展的需求,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教学目标分层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所有学生更好的发挥潜能.应该相信每一位学生通过自己 的努力都能实现预订的目标,为了让所有学生都能更好地发挥潜能,教师应结合他们的实际设计合理的分层目标,既让优生吃得饱,又让差生吃得了.对于基础差的 学生应以模仿性学习为主,让学生从模仿中慢慢找出规律.对于善于主动学习的学生,给其提出教学任务后,应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教师并不告诉学生完成任务的 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如在文字编辑与排版教学单元中,教师讲解对文字进行修饰的方法后,布置学生练习.此时,要重点指导学习兴趣不足的学生如 何在文章中设置出错落有致、富于变化的版式,通过设置出漂亮的版面,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对学习兴趣很高的学生就可让其在掌握一般方法基础上,充分 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出富有新意的作品.
自主探究的研究性学习
自主探究的研究性学习指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某一问题的关注上升为对这一问题研究的兴趣,通过 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自主的运用所学的知识对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突出特征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很多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的地方.如在上因特网上信 息检索这课时,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根据各自对禽流感的各种知识所产生的种种疑问,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在因特网上对所产生的疑问进行检索,从而解决问题,提高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培养了信息素养.
以上是我通过培训以及平时教学实际对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究,望同行们提出宝贵意见,总之,在新课标下的信息技术教学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让我们共同摸索前进,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九):

老师、家长和考生 作文

中考,不仅是小学生心中的一件大事,也牵动着每一位任课教师和每一位学生家长的心。表面上是考学生,在一定意义上也是考老师和家长。要取得好成绩,应该各就各位,各司其职,通力合作。

在学生的眼里,老师处于教学过程的主导地位,教毕业班的老师多数是富有教学经验的中老年教师或有创新精神的青年教师。在总复习阶段,学生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按照复习计划与老师配合好。老师要把复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老师要给学生安排一定的自己看书、做题、质疑的时间。通过练习,找准学生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科能力、解题方法等方面的薄弱环节和症结所在,对症下药,提高复习的效率。

学生在安排复习计划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各科复习的时间,突出重点。在策略上,要集中精力抓紧课堂复习,提高效率,不要复习政治做数学,复习语文,这样分散精力,效果不好。不要课上不认真,课外加班补,这种课内损失课外补的做法,得不偿失。要学会上复习课,学会整理归纳知识,形成网络,相互沟通。要学会抓住重点、难点和疑点,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灵活运用,综合运用。要学会科学地合理地安排时间,不要搞疲劳战术,不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考试书。

家长要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认真听取学校老师的意见,监督孩子与老师的复习指导同步,根据孩子各科学习的不平衡情况,帮助孩子适当调整自己的复习重点。家长要全面关心孩子的思想、身体、学习和心理,经常与学校老师保持联系,明确学校的复习计划和要求,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和思想变化,安排好生活节奏,有张有弛,劳逸结合,保障睡眠。对于找家庭教师补课,参加社会上的补课班、提高班问题,家长要慎之又慎,要从孩子实际情况出发,分析有无必要。最要紧的是启动孩子的内部动力,让孩子积极主动地复习。家长对孩子要以鼓励为主,善于发现并肯定孩子的点滴进步,不要一味地批评、指责。家长在复习备考、填报志愿上只能当参谋,不能当保姆。

老师、学生、家长在复习备考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上形成合力,相互协调,一定会取得中考的良好成绩。

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十):

太阳的话,通过了解诗歌背景及读文,你体会或感受到什么?

《太阳的话》教学设计
作者:孙爱梅孙丰华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以拟人的手法,赋予太阳人的语言与思想,展示了太阳渴望走进小屋,打开人们关闭的心灵,让人们享受亮光、温暖、花束、香气和露水,召唤人们敞开心扉迎接光明,促使人们树立起积极乐观的信念.学生对本课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可能不容易理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多注意引导,以自己的激情煽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学情分析:
自使用北师大版教材以来,学生接触优美的诗歌型课文逐渐增多,学生对此类课文非常喜欢,拿到课文,都会情不自禁的大声朗读,并且也已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学习本文,应抓住学生这一能力,采取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读,引导他们在读中悟,从而达到本课的学习目标.
教学方法:
让学生通过默读、朗读、诵读等多种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出太阳给人们美好的事物,让人们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从身体到内心,切身感受生活的美好,从而唤起人们珍视生命,追求光明,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抓住关键词语,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诗歌.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太阳渴望唤醒人们,敲开人们心灵的急切心情,激发学生热爱太阳、热爱生活的情感,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课件出示动画)同学们,太阳公公正在笑眯眯的和我们打招呼呢!谁来猜猜它在说什么呢?这节课我们要把太阳公公请到身边,听听太阳的话.(板书:太阳的话)
二、逐层读文,整体感知
1、第一遍读文,要求:速度慢,解决生字,读好每句话.
2、第二遍读文,要求:在认字基础上,加快速度,读顺每句话.
3、第三遍读文,要求:大声朗读课文,力争达到通顺、流利的效果.
4、第四遍读文,要求:默读思考,通过读文,自己知道了些什么?
[设计意图:“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本环节采用逐层深入读文的方法,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三、再读诗歌,体味情感
1、指名朗读,标画出自己最想读的词句,并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互相交流.
2、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句,汇报读文收获.
根据学生汇报相机给予感情读文的指导,重点指导以下几句话的朗读:
(1)“让我进去,让我进去.进到你们的小屋里.”
同学们,请大家闭上眼睛,稍作静息.
相机用非常温和、轻柔的语气读儿歌引导:
“太阳太阳起得早,急忙忙把门敲,快起床炼身体,外面风景多美好.”
同学们,太阳公公敲门叫醒每一个睡懒觉的人时,心情怎么样?带着你体会到的心情读好这句话.(引导生读出急切的语气,体会太阳渴望快步进入小屋的感情.)
(2)“快起来,快起来,快从枕头上抬起头来,睁开你的被睫毛盖住的眼.”(引导生联系实际,模仿早上妈妈叫自己起床的情景.)
带着此时的这种语气与体会到的心情读好这句话.(引导生语速由慢到快,由缓到急,读出急切心情.)
(3)“让我把花束、把香气,把亮光、温暖和露水,洒满你们心的空间.”(引导生先读,并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同学们,太阳无私的把花束、香气、亮光、温暖和露水送给人们,让人们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从身体到内心,切身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从而唤起人们珍视生命,追求光明,热爱生活,形成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太阳的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着我们大家.来,带着你现在的体会再读这句话.(引导生语气加重,体味到太阳的无私奉献精神.)
听过《爱的奉献》这首歌吗?师即兴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相机指导行为:做一个无私奉献有爱心的人.
(4)带着对课文的理解,感情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本环节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在学生读熟课文的基础上,抓住段落的重点词语、句子,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体会文章的内涵,将自己对文章的理解,通过感情读的方式呈现出来.]
四、诵读诗歌,情感升华
太阳――这个温暖的使者,把无限的光明无私的奉献给人类,使得我们不得不对太阳肃然起敬,我们应该怎样来表达对太阳的感激之情呢?让我们举行一次朗诵比赛,作为礼物送给太阳吧!
1、师生齐朗诵.
2、在教室里选择合适位置,施展自己的表演才华,加上动作,感情练读课文.
3、生朗诵展示,全体同学担任评委,给予评议.
4、师配乐感情朗诵,达到情感的升华.
5、比赛背诵诗歌.
[设计意图:入情入境的诵读,使学生真正进入课文所营造的意境中,以朗读比赛的方法,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体验感受,放飞想象.]
五、谈收获,记感受
同学们,学了本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与感受?请用几句话总结出来,记在课本上.
[设计意图:记随笔,是我们每学一篇新课文的必备环节,学生能通过记随笔这一环节,再次将思路回归到课文整体上,进一步从整体上感悟课文内容,深化学文后的情感.同时,记随笔也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一个重要方法.]
六、拓展延伸,情感深化
太阳是光明、温暖的使者,让我们用“您”称呼太阳,写一首赞美太阳的小诗,下节课,我们将以此为主题举办一期“赛诗会”.
[设计意图:课标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设计此环节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灵感,放飞学生想象,发散学生思维.]教学反思:
本堂课教学是在学生对诗歌型文章非常感兴趣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感情读文,使学生通过读文,能够生发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我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他们能够有充足的时间,潜心阅读,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完成情感的深化和思想的升华.随之又以“朗诵会”和“小练笔”的方式,引导他们进行交流与展示,从而使学生得以共同进步,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学生们的浓厚兴趣和出色表现证明本堂课教学比较成功.总评:
这是一首富有童真童趣的抒情诗.不难看出:设计者是想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引孩子们自然的走进文本,感受太阳的急切心情,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完成“形成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这一教学重点.教师在指导朗读时,落实了课标精神,设计出了层次,落实了“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升华情感”的教学目标.特别是“选择合适的位置,自由放松的读”的环节设计,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行为,使他们在自由阅读中感受、体验和理解,真正体现了学生独立个性的施展,既使学生获得了一种真实的情感体验,又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灵感.不难想象,孩子们当堂的“随笔”肯定是情感的迸发,心灵的碰撞;本单元的“笔下生花”也一定会灿烂芬芳.
一首拟人化的诗歌,在设计者的精心设计中,孩子们会敞亮自己的心灵之窗,吸纳太阳带来的馨香,以饱满的激情,珍视生命,热爱生活,与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angji937753/

推荐访问: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