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相看阴历还是阳历

来源:创业测试 时间:2018-11-25 18:00:06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创业测试】

属相看阴历还是阳历(共10篇)

属相看阴历还是阳历(一):

为什么一年会分为十二个月呢?

一年,就是地球绕太阳公转了一周的时间.全长为365天又1/4天(365.2422日),也就是365日5小时48分46秒,这叫"回归年".
历法上的年为了应用方便,不采用回归年,而是采用了完整的天数.公历的平年是365天,闰年是366年,每四年一闰,每百年少闰一次.使用的整天数的年历法上叫做"历年"
农历是根据月亮的朔望月共12个月算一年,一年是354天.每三年有一个闰年.闰年是383天或384天.
一年,又是气候变化的周期,气候由冷变热,再由热变冷;这包括了人们从事农业自耕种到收获的全过程.所以人们从很古的时候起,就用气候冷热周期变化这个自然规律作为计算时间的大单位,把一年作为制订历法的根据.
一个月,就是月亮绕地球一周,也就是一个朔望月.一个朔望月的长度是29.53059.日,也就是29日12时44分3秒,这叫做"历月".众所周知,月亮是个球体,由于月亮绕着地球不停地公转,同时又跟着地球绕着太阳转,所以月亮对地球和太阳的位置也在不断地变动,月亮对着我们照亮的这一面,有时有,有时无,有时多,有时少,这就形成了月亮的圆缺循环.当我们看不到月亮的时候,叫做"朔"(多在阴历的初一和三十日).过十四、十五天,我们就会看到圆圆的月亮,叫做"望"(多在阴历十四、十五、十六日).月亮由这次朔到下次朔或由这次望到下次望,这就是月亮绕地球转了一周,就是一个月,我们把它叫做"朔望月".
月亮圆缺循环变化的规律,人人都可以看到,所以人们很早就把它作为计算日子的单位,把朔望月作为制订历法的根据.阴历的一个月,就是根据朔望月定出来的.
一日,就是地球本身自转一周的时间,也就是一个白天加一个黑夜,共计24小时.地球是椭圆形的,自己不会发光,所在同一个时间里,地球只有一半向着太阳,向着太阳的这一半地球就是白天,地球背着太阳的一面,太阳的光照不到地球上,这一半地球上就是黑夜.由于地球在不停地自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有规律的循环.
通常把太阳要升起来的时候叫白天,这就是一天的开始.在白天转为黑夜的时候,也就是太阳落下去的时候叫做黑夜.一天,通常是指这个天象变化的规律,就很容易被人们所掌握,并利用它来作为计算时间的基本单位.一天,是历法上的第一种单位.
这种用太阳定出来的日,叫做"太阳日".太阳日又有"真太阳日"和"平太阳日"两种.真太阳日有长有短,这是因为地球绕着太阳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冬季地球离太阳远一些,所以公转就慢一些.地球公转的速度有快有慢,所以一天的时间也就有长有短.因此"真太阳日"的时间是不完全一样长的,这样用起来就很困难.为了方便起见,历法上用的不是真的太阳日,而是一个长短不变的日,这个日就是一年之中,真太阳日的平均时间长度,就叫"平太阳日".按照现在惯例,一日的时间分成24等份,就是24小时,把24小时作为一日.依照现在惯例,一日是从半夜0点开始,到次日的半夜24小时止作为一天.但是这里需要提及的是在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又把一天的二十四个小时分为十二个时辰,也就是用民间的十二个属相来代替.恰好每个时辰是两个小时,每逢单数进位,而每个时辰又分为三个部份,为初时、正时和末时,每天的交替时间是从当日的半夜十一点整开始为第二天的子时,而不是通常意义上的0点.所以夜晚11:00整到11:39分为初子时,11:40分到12:19分为正子时,12:20分到凌晨1:00整为末子时.而每天中午11:00整到11:39分为初午时,11:40分到12:19分为正午时,12:20分到下午1:00整为末午时,其它依此类推.
用日来计算短的时间很方便,如三、五天、十天、八天,但计算长的时间就很困难,所在在计算时间上还有月、年和世纪等.
阳历、阴历、农历
阳历(即公历),是世界上多数国家通用的历法,由"儒略历"修订而成.儒略历是公元前46年,古罗马统帅儒略、恺撒决定采用的历法.
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运动作为根据的历法.它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一回归年)为一年.一回归年的长度是365.2422日,也就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积累4年共有23小时15分4秒,大约等于一天,所以每4年增加1天,加在2月的末尾,得366天,就是闰年.但是4年加1天实际回归年多了44分56秒,积满128年左右就又多算了一天,也就是在400年中约多算了3天.
阳历闰年规定:公元年数可用4整除的,就算闰年;为了要在400年减去多算的3天,并规定公元世纪的整数,即公元年数是100的整数时,须用400来整除的才算闰年,如1600年、2000年、2200年、2400年就是闰年.这样就巧妙地在400年中减去了3天,阳历规定每年都是12个月,月份的大小完全是人为的规定,现在规定每年的1、3、5、7、8、10、12月为大月,每月31天;4、6、9、11月为小月,每月30天;2月平年是28天,闰年是29天.
阴历,是根据月相圆缺变化的周期(即朔望月)来制订的.因为古人称月亮为太阴,所以又有太阴历之称,是纯粹的阴历,我国使用"农历",一般人叫它"阴历",那是不对的.农历不是一种纯粹的阴历,而是"阴阳历".
阴历把月亮圆缺循环一次的时间算做一个月,12个月算做一年.然而月亮圆缺循环一次--一个朔望月,是29天12时44分3秒,比29天多,又比30天少.为方便,阴历把月份分成大月和小月两种,逢单的月是大月30天,逢双的月是小月29天,一年共是354天.
实际上,一个朔望月并不正好等于一个大月和一个小月的平均数--29天半,而是比29天半多44分2.8秒.所以12个朔望月实际上要比354天多8小时48分34秒,30年就要多出11天.因此,阴历30年中就要安插11年闰年,每逢闰年就在12个月多加一天.阴历的闰年是355天.这样,阴历每30年中有19年354天,11年355天,平均一年的长度是354天8小时48分.它的一年比回归年差不多短了11天.3年就短一个多月,17年就要短6个多月了.所以使用这种历时,新年不一定在冬天过,它可以在春天过,也可以在夏天或秋天过.它的惟一好处就是阴历上的每一个日期都可以知道月亮的形状.
阴历作为一种历法,由于它与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不相协调,所以当今世界上除了几个伊斯兰教国家因为宗教上的原因仍然使用外,其他国家一般已经废弃不用了.
农历,是把朔望月的时间作为历月的平均时间.这一点上和纯粹的阴历相同,但农历运用了设置闰月的办法和二十四节气的办法,使历年的平均长度等于回归年,这样它就又具有了阳历的成分,所以它比纯粹的阴历好.
现在所有的农历,据说我们的祖先远在夏代(公元前17世纪以前)就使用了这种历法.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夏历.解放后还仍然叫做夏历,1970年以后我国改称为"农历".至于"农历"一名的由来,大概因为由于自古以农立国,所以制订历法必须为农业服务.
农历的历月是以朔望月为依据的.朔望月的时间是29日12小时44分3秒(即29.5366日),因此农历也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但它和纯粹的阴历并不完全一样,因为纯粹的阴历是大小月交替编排的,而农历年大小月是经过推算决定的.
农历每一个月初一都正好是"朔"(即月亮在太阳地球中间,且以黑着的半面对着地球的时候).有时可能出现两个大月,也可以连续出现两个小月.由于朔望月稍大于29天半,所以在农历的每100个历月里约有53个大月和47个小月.
农历是基本上以12个月作为一年的,但12个朔望月的时间是354.3667日,和回归年比起来要相差11天左右.这样每隔3年就要多出33天,即多出一个多月.为了要把多余的日数消除,每隔3年就要加一个月,这就是农历的闰月.有闰月的一年也叫闰年.所以农历的闰年就有13个月了.至于闰哪个月是由节气情况决定的.
我国历法渊源甚远.《尚书?尧典》有“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日中星鸟,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宵中星虚,以殷仲秋;日短星昴,以正仲冬”,以及“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等记载.虽然《尚书》乃后人所托,井不足以证明当时已认识到每个回归年长度为366天,但是对于农事活动来说,“年”是最重要的周期.这是原始社会的人们从生产实践中得到的.我国历法采用干支记法.东汉以前只以记日,建武三十年(54)以后,始以记年.

属相看阴历还是阳历(二):

为什么一天有24个小时?

年月日的来历
一年,就是地球绕太阳公转了一周的时间.全长为365天又1/4天(365.2422日),也就是365日5小时48分46秒,这叫"回归年".
历法上的年为了应用方便,不采用回归年,而是采用了完整的天数.公历的平年是365天,闰年是366年,每四年一闰,每百年少闰一次.使用的整天数的年历法上叫做"历年"
农历是根据月亮的朔望月共12个月算一年,一年是354天.每三年有一个闰年.闰年是383天或384天.
一年,又是气候变化的周期,气候由冷变热,再由热变冷;这包括了人们从事农业自耕种到收获的全过程.所以人们从很古的时候起,就用气候冷热周期变化这个自然规律作为计算时间的大单位,把一年作为制订历法的根据.
一个月,就是月亮绕地球一周,也就是一个朔望月.一个朔望月的长度是29.53059.日,也就是29日12时44分3秒,这叫做"历月".众所周知,月亮是个球体,由于月亮绕着地球不停地公转,同时又跟着地球绕着太阳转,所以月亮对地球和太阳的位置也在不断地变动,月亮对着我们照亮的这一面,有时有,有时无,有时多,有时少,这就形成了月亮的圆缺循环.当我们看不到月亮的时候,叫做"朔"(多在阴历的初一和三十日).过十四、十五天,我们就会看到圆圆的月亮,叫做"望"(多在阴历十四、十五、十六日).月亮由这次朔到下次朔或由这次望到下次望,这就是月亮绕地球转了一周,就是一个月,我们把它叫做"朔望月".
月亮圆缺循环变化的规律,人人都可以看到,所以人们很早就把它作为计算日子的单位,把朔望月作为制订历法的根据.阴历的一个月,就是根据朔望月定出来的.
一日,就是地球本身自转一周的时间,也就是一个白天加一个黑夜,共计24小时.地球是椭圆形的,自己不会发光,所在同一个时间里,地球只有一半向着太阳,向着太阳的这一半地球就是白天,地球背着太阳的一面,太阳的光照不到地球上,这一半地球上就是黑夜.由于地球在不停地自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有规律的循环.
通常把太阳要升起来的时候叫白天,这就是一天的开始.在白天转为黑夜的时候,也就是太阳落下去的时候叫做黑夜.一天,通常是指这个天象变化的规律,就很容易被人们所掌握,并利用它来作为计算时间的基本单位.一天,是历法上的第一种单位.
这种用太阳定出来的日,叫做"太阳日".太阳日又有"真太阳日"和"平太阳日"两种.真太阳日有长有短,这是因为地球绕着太阳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冬季地球离太阳远一些,所以公转就慢一些.地球公转的速度有快有慢,所以一天的时间也就有长有短.因此"真太阳日"的时间是不完全一样长的,这样用起来就很困难.为了方便起见,历法上用的不是真的太阳日,而是一个长短不变的日,这个日就是一年之中,真太阳日的平均时间长度,就叫"平太阳日".按照现在惯例,一日的时间分成24等份,就是24小时,把24小时作为一日.依照现在惯例,一日是从半夜0点开始,到次日的半夜24小时止作为一天.但是这里需要提及的是在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又把一天的二十四个小时分为十二个时辰,也就是用民间的十二个属相来代替.恰好每个时辰是两个小时,每逢单数进位,而每个时辰又分为三个部份,为初时、正时和末时,每天的交替时间是从当日的半夜十一点整开始为第二天的子时,而不是通常意义上的0点.所以夜晚11:00整到11:39分为初子时,11:40分到12:19分为正子时,12:20分到凌晨1:00整为末子时.而每天中午11:00整到11:39分为初午时,11:40分到12:19分为正午时,12:20分到下午1:00整为末午时,其它依此类推.
用日来计算短的时间很方便,如三、五天、十天、八天,但计算长的时间就很困难,所在在计算时间上还有月、年和世纪等.
阳历、阴历、农历
阳历(即公历),是世界上多数国家通用的历法,由"儒略历"修订而成.儒略历是公元前46年,古罗马统帅儒略、恺撒决定采用的历法.
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运动作为根据的历法.它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一回归年)为一年.一回归年的长度是365.2422日,也就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积累4年共有23小时15分4秒,大约等于一天,所以每4年增加1天,加在2月的末尾,得366天,就是闰年.但是4年加1天实际回归年多了44分56秒,积满128年左右就又多算了一天,也就是在400年中约多算了3天.
阳历闰年规定:公元年数可用4整除的,就算闰年;为了要在400年减去多算的3天,并规定公元世纪的整数,即公元年数是100的整数时,须用400来整除的才算闰年,如1600年、2000年、2200年、2400年就是闰年.这样就巧妙地在400年中减去了3天,阳历规定每年都是12个月,月份的大小完全是人为的规定,现在规定每年的1、3、5、7、8、10、12月为大月,每月31天;4、6、9、11月为小月,每月30天;2月平年是28天,闰年是29天.
阴历,是根据月相圆缺变化的周期(即朔望月)来制订的.因为古人称月亮为太阴,所以又有太阴历之称,是纯粹的阴历,我国使用"农历",一般人叫它"阴历",那是不对的.农历不是一种纯粹的阴历,而是"阴阳历".
阴历把月亮圆缺循环一次的时间算做一个月,12个月算做一年.然而月亮圆缺循环一次--一个朔望月,是29天12时44分3秒,比29天多,又比30天少.为方便,阴历把月份分成大月和小月两种,逢单的月是大月30天,逢双的月是小月29天,一年共是354天.
实际上,一个朔望月并不正好等于一个大月和一个小月的平均数--29天半,而是比29天半多44分2.8秒.所以12个朔望月实际上要比354天多8小时48分34秒,30年就要多出11天.因此,阴历30年中就要安插11年闰年,每逢闰年就在12个月多加一天.阴历的闰年是355天.这样,阴历每30年中有19年354天,11年355天,平均一年的长度是354天8小时48分.它的一年比回归年差不多短了11天.3年就短一个多月,17年就要短6个多月了.所以使用这种历时,新年不一定在冬天过,它可以在春天过,也可以在夏天或秋天过.它的惟一好处就是阴历上的每一个日期都可以知道月亮的形状.
阴历作为一种历法,由于它与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不相协调,所以当今世界上除了几个伊斯兰教国家因为宗教上的原因仍然使用外,其他国家一般已经废弃不用了.
农历,是把朔望月的时间作为历月的平均时间.这一点上和纯粹的阴历相同,但农历运用了设置闰月的办法和二十四节气的办法,使历年的平均长度等于回归年,这样它就又具有了阳历的成分,所以它比纯粹的阴历好.
现在所有的农历,据说我们的祖先远在夏代(公元前17世纪以前)就使用了这种历法.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夏历.解放后还仍然叫做夏历,1970年以后我国改称为"农历".至于"农历"一名的由来,大概因为由于自古以农立国,所以制订历法必须为农业服务.
农历的历月是以朔望月为依据的.朔望月的时间是29日12小时44分3秒(即29.5366日),因此农历也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但它和纯粹的阴历并不完全一样,因为纯粹的阴历是大小月交替编排的,而农历年大小月是经过推算决定的.
农历每一个月初一都正好是"朔"(即月亮在太阳地球中间,且以黑着的半面对着地球的时候).有时可能出现两个大月,也可以连续出现两个小月.由于朔望月稍大于29天半,所以在农历的每100个历月里约有53个大月和47个小月.
农历是基本上以12个月作为一年的,但12个朔望月的时间是354.3667日,和回归年比起来要相差11天左右.这样每隔3年就要多出33天,即多出一个多月.为了要把多余的日数消除,每隔3年就要加一个月,这就是农历的闰月.有闰月的一年也叫闰年.所以农历的闰年就有13个月了.至于闰哪个月是由节气情况决定的.
我国历法渊源甚远.《尚书?尧典》有“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日中星鸟,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宵中星虚,以殷仲秋;日短星昴,以正仲冬”,以及“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等记载.虽然《尚书》乃后人所托,井不足以证明当时已认识到每个回归年长度为366天,但是对于农事活动来说,“年”是最重要的周期.这是原始社会的人们从生产实践中得到的.我国历法采用干支记法.东汉以前只以记日,建武三十年(54)以后,始以记年.

属相看阴历还是阳历(三):

命主武曲身主天梁什么意思
阳男 水2局 生肖 虎
定盘日期:阳历 1986年12月13日未时
阴历 丙寅(1986)年11月12日未时
命宫 - 巳 身宫 - 未
命主 - 武曲 身主 - 天梁

【命主】武曲 ,每一个命局的命宫都有个星宿主导,就叫命主,你的命主是武曲 ,暗示先天的潜力,命主是武曲的人较会挣钱【身主】每一个命局的自身都有个星宿主导,就叫身主,你的身主是天梁,暗示后天的潜力,身主是天梁的人较有谋略.几你会用谋略去挣钱!

属相看阴历还是阳历(四):

更是什么.从何时开始.怎么计算

更,是古代人夜间用来计时的单位. 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等于一个时辰.
昼夜时辰
地球自转一周为一昼夜,称为“太阳日”,昼夜的形成即由此.其向阳之地面为昼
,背阳地面则为夜.春分以后,日照北半球渐多,因此北半球夜短昼长,南半球则相反
;秋分以后,日照南半球渐多,故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乃相反.
昼夜的划分方法
中国传统以十二个时辰来计算昼夜,以子,丑,寅,卯,辰,巳,午,申,酉,戌
,亥十二地支来表示,每时辰分为八刻,又区分为上四刻,下四刻.这样,每个时辰相
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如巳时相当于9时到11时.那时候,白天靠测量太阳的影子,夜晚
用漏壶(计时工具)滴水测时.但这不是最早的测时法.在这以前,如下表的俗称所反
映的情况.表内的俗称,是指十二时辰在古代的一种通俗叫法.这种俗称,就是中国古
人借助一些自然特征和生物特征来计时的.“鸡鸣”“人定”,借助于半夜鸡叫和人入
夜睡觉的特征.“食时”“晡时”,借助吃饭时刻表示时间.古人一日两餐,早饭在日
出以后,隅中以前,所以称这段时间为“食时”;晚饭在“日昳(太阳偏西)以后,日
入以前,所以称这段时间为“晡时”.其余八个时间以太阳位置为主要特征来命名的.
由于季节的不同,具体的时间差竟达两小时,因此后来被十二地支计时所替代.
另外,中国古代还有报更(又叫打更)的计时法.把夜间分为五更:相当于现代的
晚上7点到9点为一更,9点到11点为二更,午夜11点到1点为三更,凌晨1点到3点为四更
,凌晨3点到5点为五更.
在欧美国家,以一昼夜分为24小时,每小时分为四刻,又可分为60分,每分为60秒
计算.由于计时器即钟表仅有12小时,只合一昼夜之半,于是以上午下午来辨别,以夜
12时(下午24时)正,为0时,夜(上午)1时为1时,以正午12时为12时,下午1时为13
时,下午6时为18时,下午11时为23时.
昼夜的起讫时间,有两种不同的算法,欧美的24小时自0时算起,即自夜12时起算.
在夜12时以前为前一日,夜12时以后为次日.中国的十二时辰以子时为首,以夜晚11时
起至夜1时为子时,在夜11时以前为前一日,夜11时以后为次日.
古时辰 子时 丑时 寅时 卯时 辰时 巳时
俗称 夜半 鸡鸣 平旦 日出 食时 隅中
今时间 23 - 1时 1 - 3时 3 - 5时 5 - 7时 7 - 9时 9 - 11时
古时 子初 子正 丑初 丑正 寅初 寅正 卯初 卯正 辰初 辰正 巳初 巳正
今时 23时 0时 1时 2时 3时 4时 5时 6时 7时 8时 9时 10时
古时辰 午时 未时 申时 酉时 戌时 亥时
俗称 日中 日昳 晡食 日入 黄昏 人定
今时间 11 - 13时 13 - 15时 15 - 17时 17 - 19时 19 - 21时 21 - 23时
古时 午初 午正 未初 未正 申初 申正 酉初 酉正 戌初 戌正 亥初 亥正
今时 11时 12时 13时 14时 15时 16时 17时 18时 19时 20时 21时 22时
时辰
中国古时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个时辰,合现在的两个小时.时辰用地支作名称,从夜间十一点算起,第一个时辰是子时,半夜十一点到一点.
时辰
子时 二十三点到一点
丑时 一点到三点
寅时 三点到五点
卯时 五点到七点
辰时 七点到九点
巳时 九点到十一点
午时 十一点到十三点
未时 十三点到十五点
申时 十五点到十七点
酉时 十七点到十九点
戌时 十九点到二十一点
亥时 二十一点到二十三点
循环使用,一周期为12个.经常与天干配合使用,60个为一周期.可用于记录年、月、日、时辰.所谓“生辰八字”即出生时刻年月日和时辰的干支,共8个字,因以得名.
纪年时,每个地支对应一个属相,也叫生肖.
纪月时,每个地支对应二十四节气自某节气(非中气)至下次节气,以交节时间决定起始的一个月期间,不是农历某月初一至月底.许多历书注明某阴历月对应某干支,只是近似而非全等对应.
纪时时,每个地支对应固定的一段时间(时辰).中国古时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个时辰,合现在的两个小时.每个时辰都有固定的地支作名称,从夜间十一点算起,第一个时辰是子时,半夜十一点到一点.必须注意的是子时分为0时到1时的早子时和23时到24时的晚子时.
地支对应的生肖、纪月时对应的节气时间段、近似农历月份、近似阳历月份、纪时的时刻、五行、阴阳列表如下.
地支 生肖 节气时间段 近似阴历月份 近似阳历月份 时刻 五行 阴阳
子 鼠 大雪—小寒 十一月 12月 23时—1时 水 阳

牛 小寒—立春 十二月 1月 1时—3时 土 阴
寅 虎 立春—惊蛰 正月 2月 3时—5时 木 阳
卯 兔 惊蛰—清明 二月 3月 5时—7时 木 阴
辰 龙 清明—立夏 三月 4月 7时—9时 土 阳
巳 蛇 立夏—芒种 四月 5月 9时—11时 火 阴
午 马 芒种—小暑 五月 6月 11时—13时 火 阳
未 羊 小暑—立秋 六月 7月 13时—15时 土 阴
申 猴 立秋—白露 七月 8月 15时—17时 金 阳
酉 鸡 白露—寒露 八月 9月 17时—19时 金 阴
戌 狗 寒露—立冬 九月 10月 19时—21时 土 阳
亥 猪 立冬—大雪 十月 11月 21时—23时 水 阴
每年都有一个生肖,在该年出生的人就“属”这个生肖.人的岁数是12的倍数即为本命年,因为当年的生肖和人的生肖相同.
[编辑]
组合
地支有六个组合,称为“六合”,有四个由三个地支组成的局势,称为三合局和全会方局,这种地支组合之后,亦会变化成不同的五行,因此亦会产生不同的较应.地支除了会合化局之外,地支还有互相冲克及相刑,故此亦会产生不同的较应.
地支六合: 子丑合化土 寅亥合化木 卯戌合化火 辰酉合化金 巳申合化水 午未为阴阳中正合化土
地支三合: 申子辰合成水局 巳酉丑合成金局 寅午戌合成火局 亥卯未合成木局
地支三会: 亥子丑会北方水局 寅卯辰会东方木局 巳午未会南方火局 申酉戌会西方金局
地支相冲: 子午相冲 丑未相冲 寅申相冲 卯酉相冲 辰戌相冲 巳亥相冲
地支相破: 子酉相破 午卯相破 巳申相破 寅亥相破 辰丑相破 戌未相破
地支相害: 子未相害 丑午相害 寅巳相害 卯辰相害 申亥相害 酉戌相害
地支相刑:
寅刑巳 巳刑申 申刑寅 为无恩之刑
未刑丑 丑刑戌 戌刑未 为持势之刑
子刑卯 卯刑子 为无礼之刑
辰刑辰 午刑午 酉刑酉 亥刑亥 为自刑之刑
[编辑]
其他用处
地支主要用来排序.
有些古代的典籍用地支来分章节,如《康熙字典》等.
西方数学刚传入中国时,中国的数学家用天干地支代表字母,十二地支分别代表k-v这12个字母,大写字母用代表小写字母的汉字加口字旁表示.【属相看阴历还是阳历】

属相看阴历还是阳历(五):

生日农历是 1987年12月28 公历是1988年2月15日 到底属兔还是龙 我一直以为自己属兔的 但又有人说我属龙
有人说 正确的是按照立春来看的,1988年立春时间是
公历1988年2月4日22时38分,农历是1987年12月17日。(是年前立春)
生于立春后,所以属龙 查询万年历
关于生肖算法的争议
  也有人为方便,直接按春节定属相,所以传统渐渐被许多人遗忘,于是关于生肖的界定产生了不少争议,甚至有些民俗学者也声称生肖应按春节来定,但是找不出依据,只是推测说“应该是按春节来定”,或者说“为方便确定”;而许多支持以立春定生肖的民俗学者却能找出传统依据来。   问卷调查显示,以立春定生肖这一传统在民间沿用和遗忘的人数各半。   当然了,若刚好出生在“争议”日期,亦可凭个人喜好去定。
寓意

按照命学界的理论是:立春为年的分界点 1987年腊月17日亥时立春,
所以腊月28日是看作1988年的正月了
属相生肖 龙
节令是四时的分界点,四立 立春 立夏 立秋 立冬
二至是寒暑的变化 冬至 寒冷 夏至暑热
二分渐进的提示 春分暖气渐生 秋分 寒气渐生

属相看阴历还是阳历(六):

古代人用怎样记录时间

古代十二时辰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更,是古代人夜间用来计时的单位. 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等于一个时辰.
昼夜时辰
地球自转一周为一昼夜,称为“太阳日”,昼夜的形成即由此.其向阳之地面为昼
,背阳地面则为夜.春分以后,日照北半球渐多,因此北半球夜短昼长,南半球则相反
;秋分以后,日照南半球渐多,故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乃相反.
昼夜的划分方法
中国传统以十二个时辰来计算昼夜,以子,丑,寅,卯,辰,巳,午,申,酉,戌
,亥十二地支来表示,每时辰分为八刻,又区分为上四刻,下四刻.这样,每个时辰相
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如巳时相当于9时到11时.那时候,白天靠测量太阳的影子,夜晚
用漏壶(计时工具)滴水测时.但这不是最早的测时法.在这以前,如下表的俗称所反
映的情况.表内的俗称,是指十二时辰在古代的一种通俗叫法.这种俗称,就是中国古
人借助一些自然特征和生物特征来计时的.“鸡鸣”“人定”,借助于半夜鸡叫和人入
夜睡觉的特征.“食时”“晡时”,借助吃饭时刻表示时间.古人一日两餐,早饭在日
出以后,隅中以前,所以称这段时间为“食时”;晚饭在“日昳(太阳偏西)以后,日
入以前,所以称这段时间为“晡时”.其余八个时间以太阳位置为主要特征来命名的.
由于季节的不同,具体的时间差竟达两小时,因此后来被十二地支计时所替代.
另外,中国古代还有报更(又叫打更)的计时法.把夜间分为五更:相当于现代的
晚上7点到9点为一更,9点到11点为二更,午夜11点到1点为三更,凌晨1点到3点为四更
,凌晨3点到5点为五更.
在欧美国家,以一昼夜分为24小时,每小时分为四刻,又可分为60分,每分为60秒
计算.由于计时器即钟表仅有12小时,只合一昼夜之半,于是以上午下午来辨别,以夜
12时(下午24时)正,为0时,夜(上午)1时为1时,以正午12时为12时,下午1时为13
时,下午6时为18时,下午11时为23时.
昼夜的起讫时间,有两种不同的算法,欧美的24小时自0时算起,即自夜12时起算.
在夜12时以前为前一日,夜12时以后为次日.中国的十二时辰以子时为首,以夜晚11时
起至夜1时为子时,在夜11时以前为前一日,夜11时以后为次日.
古时辰 子时 丑时 寅时 卯时 辰时 巳时
俗称 夜半 鸡鸣 平旦 日出 食时 隅中
今时间 23 - 1时 1 - 3时 3 - 5时 5 - 7时 7 - 9时 9 - 11时
古时 子初 子正 丑初 丑正 寅初 寅正 卯初 卯正 辰初 辰正 巳初 巳正
今时 23时 0时 1时 2时 3时 4时 5时 6时 7时 8时 9时 10时
古时辰 午时 未时 申时 酉时 戌时 亥时
俗称 日中 日昳 晡食 日入 黄昏 人定
今时间 11 - 13时 13 - 15时 15 - 17时 17 - 19时 19 - 21时 21 - 23时
古时 午初 午正 未初 未正 申初 申正 酉初 酉正 戌初 戌正 亥初 亥正
今时 11时 12时 13时 14时 15时 16时 17时 18时 19时 20时 21时 22时
时辰
中国古时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个时辰,合现在的两个小时.时辰用地支作名称,从夜间十一点算起,第一个时辰是子时,半夜十一点到一点.
时辰
子时 二十三点到一点
丑时 一点到三点
寅时 三点到五点
卯时 五点到七点
辰时 七点到九点
巳时 九点到十一点
午时 十一点到十三点
未时 十三点到十五点
申时 十五点到十七点
酉时 十七点到十九点
戌时 十九点到二十一点
亥时 二十一点到二十三点
循环使用,一周期为12个.经常与天干配合使用,60个为一周期.可用于记录年、月、日、时辰.所谓“生辰八字”即出生时刻年月日和时辰的干支,共8个字,因以得名.
纪年时,每个地支对应一个属相,也叫生肖.
纪月时,每个地支对应二十四节气自某节气(非中气)至下次节气,以交节时间决定起始的一个月期间,不是农历某月初一至月底.许多历书注明某阴历月对应某干支,只是近似而非全等对应.
纪时时,每个地支对应固定的一段时间(时辰).中国古时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个时辰,合现在的两个小时.每个时辰都有固定的地支作名称,从夜间十一点算起,第一个时辰是子时,半夜十一点到一点.必须注意的是子时分为0时到1时的早子时和23时到24时的晚子时.
地支对应的生肖、纪月时对应的节气时间段、近似农历月份、近似阳历月份、纪时的时刻、五行、阴阳列表如下.
地支 生肖 节气时间段 近似阴历月份 近似阳历月份 时刻 五行 阴阳
子 鼠 大雪—小寒 十一月 12月 23时—1时 水 阳

牛 小寒—立春 十二月 1月 1时—3时 土 阴
寅 虎 立春—惊蛰 正月 2月 3时—5时 木 阳
卯 兔 惊蛰—清明 二月 3月 5时—7时 木 阴
辰 龙 清明—立夏 三月 4月 7时—9时 土 阳
巳 蛇 立夏—芒种 四月 5月 9时—11时 火 阴
午 马 芒种—小暑 五月 6月 11时—13时 火 阳
未 羊 小暑—立秋 六月 7月 13时—15时 土 阴
申 猴 立秋—白露 七月 8月 15时—17时 金 阳
酉 鸡 白露—寒露 八月 9月 17时—19时 金 阴
戌 狗 寒露—立冬 九月 10月 19时—21时 土 阳
亥 猪 立冬—大雪 十月 11月 21时—23时 水 阴
每年都有一个生肖,在该年出生的人就“属”这个生肖.人的岁数是12的倍数即为本命年,因为当年的生肖和人的生肖相同.
[编辑]
组合
地支有六个组合,称为“六合”,有四个由三个地支组成的局势,称为三合局和全会方局,这种地支组合之后,亦会变化成不同的五行,因此亦会产生不同的较应.地支除了会合化局之外,地支还有互相冲克及相刑,故此亦会产生不同的较应.
地支六合: 子丑合化土 寅亥合化木 卯戌合化火 辰酉合化金 巳申合化水 午未为阴阳中正合化土
地支三合: 申子辰合成水局 巳酉丑合成金局 寅午戌合成火局 亥卯未合成木局
地支三会: 亥子丑会北方水局 寅卯辰会东方木局 巳午未会南方火局 申酉戌会西方金局
地支相冲: 子午相冲 丑未相冲 寅申相冲 卯酉相冲 辰戌相冲 巳亥相冲
地支相破: 子酉相破 午卯相破 巳申相破 寅亥相破 辰丑相破 戌未相破
地支相害: 子未相害 丑午相害 寅巳相害 卯辰相害 申亥相害 酉戌相害
地支相刑:
寅刑巳 巳刑申 申刑寅 为无恩之刑
未刑丑 丑刑戌 戌刑未 为持势之刑
子刑卯 卯刑子 为无礼之刑
辰刑辰 午刑午 酉刑酉 亥刑亥 为自刑之刑
[编辑]
其他用处
地支主要用来排序.
有些古代的典籍用地支来分章节,如《康熙字典》等.
西方数学刚传入中国时,中国的数学家用天干地支代表字母,十二地支分别代表k-v这12个字母,大写字母用代表小写字母的汉字加口字旁表示.

属相看阴历还是阳历(七):

比如阳历和节气划分的依据是太阳黄经多少多少度,农历划分的依据是月亮盈亏.60年一个甲子的天文依据是什么?【属相看阴历还是阳历】

甲子纪年是以“天文学”为基础的.
1太阳系最大的星球是木星,甲子纪年就从对他们的观察并计算产生的结果.
2木星的公转周期为4332.589天,约合11.86年.古人以12年来计算,木星每年所转到的方位就是其中一个“地支”位.这十二个位置这也是生肖的来历.
3土星的公转周期为10759.2天,即约29.5年.古人以三十年计算.
4土星在公转运行中,二十年和木星相会一次.木星、土星这两大行星的会合,对地球有非常巨大的影响.
5土星、木星二十年会合一次为一运,以九大行星配九运.又据天体运行规律,以木星公转十二年和土星公转三十年的最小公倍数六十年为一个纪年单位,定为一个元,这是风水学纪年的起源.
6古代社会中,皇家记事的同时会记录天象,这就把天文纪年法代入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中.之后百姓们虽然不记录天象,但还是使用这种方法,即是六十甲子纪年法.

属相看阴历还是阳历(八):

古代人如何记录时间、怎么表达时间

古代十二时辰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更,是古代人夜间用来计时的单位. 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等于一个时辰.
昼夜时辰
地球自转一周为一昼夜,称为“太阳日”,昼夜的形成即由此.其向阳之地面为昼
,背阳地面则为夜.春分以后,日照北半球渐多,因此北半球夜短昼长,南半球则相反
;秋分以后,日照南半球渐多,故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乃相反.
昼夜的划分方法
中国传统以十二个时辰来计算昼夜,以子,丑,寅,卯,辰,巳,午,申,酉,戌
,亥十二地支来表示,每时辰分为八刻,又区分为上四刻,下四刻.这样,每个时辰相
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如巳时相当于9时到11时.那时候,白天靠测量太阳的影子,夜晚
用漏壶(计时工具)滴水测时.但这不是最早的测时法.在这以前,如下表的俗称所反
映的情况.表内的俗称,是指十二时辰在古代的一种通俗叫法.这种俗称,就是中国古
人借助一些自然特征和生物特征来计时的.“鸡鸣”“人定”,借助于半夜鸡叫和人入
夜睡觉的特征.“食时”“晡时”,借助吃饭时刻表示时间.古人一日两餐,早饭在日
出以后,隅中以前,所以称这段时间为“食时”;晚饭在“日昳(太阳偏西)以后,日
入以前,所以称这段时间为“晡时”.其余八个时间以太阳位置为主要特征来命名的.
由于季节的不同,具体的时间差竟达两小时,因此后来被十二地支计时所替代.
另外,中国古代还有报更(又叫打更)的计时法.把夜间分为五更:相当于现代的
晚上7点到9点为一更,9点到11点为二更,午夜11点到1点为三更,凌晨1点到3点为四更
,凌晨3点到5点为五更.
在欧美国家,以一昼夜分为24小时,每小时分为四刻,又可分为60分,每分为60秒
计算.由于计时器即钟表仅有12小时,只合一昼夜之半,于是以上午下午来辨别,以夜
12时(下午24时)正,为0时,夜(上午)1时为1时,以正午12时为12时,下午1时为13
时,下午6时为18时,下午11时为23时.
昼夜的起讫时间,有两种不同的算法,欧美的24小时自0时算起,即自夜12时起算.
在夜12时以前为前一日,夜12时以后为次日.中国的十二时辰以子时为首,以夜晚11时
起至夜1时为子时,在夜11时以前为前一日,夜11时以后为次日.
古时辰 子时 丑时 寅时 卯时 辰时 巳时
俗称 夜半 鸡鸣 平旦 日出 食时 隅中
今时间 23 - 1时 1 - 3时 3 - 5时 5 - 7时 7 - 9时 9 - 11时
古时 子初 子正 丑初 丑正 寅初 寅正 卯初 卯正 辰初 辰正 巳初 巳正
今时 23时 0时 1时 2时 3时 4时 5时 6时 7时 8时 9时 10时
古时辰 午时 未时 申时 酉时 戌时 亥时
俗称 日中 日昳 晡食 日入 黄昏 人定
今时间 11 - 13时 13 - 15时 15 - 17时 17 - 19时 19 - 21时 21 - 23时
古时 午初 午正 未初 未正 申初 申正 酉初 酉正 戌初 戌正 亥初 亥正
今时 11时 12时 13时 14时 15时 16时 17时 18时 19时 20时 21时 22时
时辰
中国古时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个时辰,合现在的两个小时.时辰用地支作名称,从夜间十一点算起,第一个时辰是子时,半夜十一点到一点.
时辰
子时 二十三点到一点
丑时 一点到三点
寅时 三点到五点
卯时 五点到七点
辰时 七点到九点
巳时 九点到十一点
午时 十一点到十三点
未时 十三点到十五点
申时 十五点到十七点
酉时 十七点到十九点
戌时 十九点到二十一点
亥时 二十一点到二十三点
循环使用,一周期为12个.经常与天干配合使用,60个为一周期.可用于记录年、月、日、时辰.所谓“生辰八字”即出生时刻年月日和时辰的干支,共8个字,因以得名.
纪年时,每个地支对应一个属相,也叫生肖.
纪月时,每个地支对应二十四节气自某节气(非中气)至下次节气,以交节时间决定起始的一个月期间,不是农历某月初一至月底.许多历书注明某阴历月对应某干支,只是近似而非全等对应.
纪时时,每个地支对应固定的一段时间(时辰).中国古时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个时辰,合现在的两个小时.每个时辰都有固定的地支作名称,从夜间十一点算起,第一个时辰是子时,半夜十一点到一点.必须注意的是子时分为0时到1时的早子时和23时到24时的晚子时.
地支对应的生肖、纪月时对应的节气时间段、近似农历月份、近似阳历月份、纪时的时刻、五行、阴阳列表如下.
地支 生肖 节气时间段 近似阴历月份 近似阳历月份 时刻 五行 阴阳
子 鼠 大雪—小寒 十一月 12月 23时—1时 水 阳

牛 小寒—立春 十二月 1月 1时—3时 土 阴
寅 虎 立春—惊蛰 正月 2月 3时—5时 木 阳
卯 兔 惊蛰—清明 二月 3月 5时—7时 木 阴
辰 龙 清明—立夏 三月 4月 7时—9时 土 阳
巳 蛇 立夏—芒种 四月 5月 9时—11时 火 阴
午 马 芒种—小暑 五月 6月 11时—13时 火 阳
未 羊 小暑—立秋 六月 7月 13时—15时 土 阴
申 猴 立秋—白露 七月 8月 15时—17时 金 阳
酉 鸡 白露—寒露 八月 9月 17时—19时 金 阴
戌 狗 寒露—立冬 九月 10月 19时—21时 土 阳
亥 猪 立冬—大雪 十月 11月 21时—23时 水 阴
每年都有一个生肖,在该年出生的人就“属”这个生肖.人的岁数是12的倍数即为本命年,因为当年的生肖和人的生肖相同.
[编辑]
组合
地支有六个组合,称为“六合”,有四个由三个地支组成的局势,称为三合局和全会方局,这种地支组合之后,亦会变化成不同的五行,因此亦会产生不同的较应.地支除了会合化局之外,地支还有互相冲克及相刑,故此亦会产生不同的较应.
地支六合: 子丑合化土 寅亥合化木 卯戌合化火 辰酉合化金 巳申合化水 午未为阴阳中正合化土
地支三合: 申子辰合成水局 巳酉丑合成金局 寅午戌合成火局 亥卯未合成木局
地支三会: 亥子丑会北方水局 寅卯辰会东方木局 巳午未会南方火局 申酉戌会西方金局
地支相冲: 子午相冲 丑未相冲 寅申相冲 卯酉相冲 辰戌相冲 巳亥相冲
地支相破: 子酉相破 午卯相破 巳申相破 寅亥相破 辰丑相破 戌未相破
地支相害: 子未相害 丑午相害 寅巳相害 卯辰相害 申亥相害 酉戌相害
地支相刑:
寅刑巳 巳刑申 申刑寅 为无恩之刑
未刑丑 丑刑戌 戌刑未 为持势之刑
子刑卯 卯刑子 为无礼之刑
辰刑辰 午刑午 酉刑酉 亥刑亥 为自刑之刑
[编辑]
其他用处
地支主要用来排序.
有些古代的典籍用地支来分章节,如《康熙字典》等.
西方数学刚传入中国时,中国的数学家用天干地支代表字母,十二地支分别代表k-v这12个字母,大写字母用代表小写字母的汉字加口字旁表示.
参考文献: http://wikipedia.cnblog.org/wiki/%E6%97%B6%E8%BE%B0

属相看阴历还是阳历(九):

父子同一天过生日的概率是多少?
是365?还是133225?会的请指点迷津.谢绝不懂装懂者
生肖一样而且是同一天过生日的概率是多少?

都不是.
而大约是1/356.25
算法:父亲的生日是哪一天不影响,儿子生日也在同一天的概率是1/365.25.
还是把父亲的生日在哪一天无所谓这个问题说清楚.父亲的生日在1.1的概率是1/365.25,儿子的生日在1.1的概率也是1/365.25.父子的生日都在1.1的概率是
(1/365.25)X(1/365.25).同样的其它日期也是这个概率(除了2月29,概率大约是[1/(365×4+1)]^2).而这些符合父子同一天的组合有366种,把它们的概率加起来:(1/365.25)X(1/365.25)X365+[1/(365×4+1)]^2,约等于1/365.25.

属相看阴历还是阳历(十):

天干地支分别是什么,
特别是每一个是什么意思,越详细越好.

天干地支tiān"gāndìzhī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辞源”里说,“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枝”.
  十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十二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注: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 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
  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
  早在公元前2697年,于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根据《五行大义》中记载,干支是大挠创制的.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故有枝干名也.”
  我国历法以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29.5306天)为一月,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 365.2419 天)为一年,为使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设置闰月.据记载,公元前六世纪中国开始采用十九年七闰月法协调阴历和阳历.
  天干地支,是古人建历法时,为了方便做60进位而设出的符号.对古代的中国人而言,天干地支的存在,就像阿拉伯数字般的单纯,而且后来更开始把这些符号运用在地图、方位及时间(时间轴与空间轴)上,所以这些数字被赋予的意思就越来越多了.
  古人(一说黄帝)观测朔望月,发现两个朔望月约是59天的概念.12个朔望月大体上是354天多(与一个回归年的长度相近似),古人因此就得到了一年有12个月的概念.在搭配日记法(十天干),产生阴阳合历,发展出现在的天干地支;较为成熟时应该是在夏商周三代.
▲干者犹树之干也.
  甲:像草木破土而萌,阳在内而被阴包裹.
  乙:草木初生,枝叶柔软屈曲.
  丙:炳也,如赫赫太阳,炎炎火光,万物皆炳燃着,见而光明.
  丁:草木成长壮实,好比人的成丁.
  戊:茂盛也,象征大地草木茂盛繁荣.
  己:起也,纪也,万物抑屈而起,有形可纪.
  庚:更也,秋收而待来春.
  辛:金味辛,物成而后有味,辛者,新也,万物肃然更改,秀实新成.
  壬:妊也,阳气潜伏地中,万物怀妊.
  癸:揆也,万物闭藏,怀妊地下,揆然萌芽.
  ▲支者犹树之枝也.
  子:孳也,阳气始萌,孳生于下也.
  丑:纽也,寒气自屈曲也.
  寅:髌也,阳气欲出,阳尚强而髌演于下.
  卯:冒也,万物冒地而出.
  辰:伸也,万物舒伸而出.
  巳:巳也,阳气毕布已矣.
  午:仵也,阴阳交相愕而仵.
  未:眛也,日中则昃,阳向幽也.
  申:伸束以成,万物之体皆成也.
  酉:就也,万物成熟.
  戌:灭也,万物灭尽.
  亥:核也,万物收藏,皆坚核也.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angji951046/

推荐访问:属相阴历阳历对照表 属相看阴历阳历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