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船舶与海洋工程是那个院的

来源:创业资讯 时间:2018-11-30 11:00:11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创业资讯】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船舶与海洋工程是那个院的(共10篇)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船舶与海洋工程是那个院的(一):

中国石油大学有几所谢谢了,

有两所,一所在北京,是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另一所在山东东营,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的那个是主校.两所都是“21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船舶与海洋工程是那个院的(二):

理工类的学科特点是什么?

理学类专业
  理学类专业包括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天文学、地质学、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地球物理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理论应用力学、心理学、统计学等.理学是以培养研究能力为目标的专业大类.理学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思想,以理论研究为目的.从就业率来看,理学类专业没有工学类专业高.30%以上的同学会选择毕业后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这是因为,理学专业注重基础理论研究,与社会生产结合的不紧密.那些对某一学科充满了兴趣,有志于在理论研究领域做出一定成绩的同学,可以选择理学类的专业.
  工学类专业
  提起工学类专业,真可以说是丰富多彩.它十分类最多、专业最多的大类,包括地矿类、材料类、机械类、仪器仪表类、能源动力类、电气信息类、土建类、水利类、测绘类、环境与安全类、化工与制药类、交通运输类、海洋工程类、轻工纺织食品类、航空航天类、武器类、工程力学类、公安技术类等21个方向.涵盖了采矿工程、石油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热能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建筑学、城市规划、环境工程、化学工程、交通运输、船舶与海洋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武器系统与发射工程、生物工程等十几个专业.工学类的这些专业与能源、信息、制造、电子、服务等各个行业结合紧密.每年这些行业都要招收大量工学类专业的本科生、硕士生到生产一线、科研一线做生产与技术工作.从2004-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的就业率来看,工学类本科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91.12%,位居各大类之首.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船舶与海洋工程是那个院的(三):

考研数学是怎么分的,比如说301、302、302、601、602等,具体哪个是数一、数二、数三?

这个考试科目代码,常在考研科目中出现.
一般认为高数301为高教版高等数学一,是考研中最难的数学,包括高数、线代和数理统计
高数302为高教版高数二,包含高数的部分和线代
还有一个高数361吧,代表的是同济版的高等数学,难度和高教版差不多,侧重方向不同
高等数学601强军计划的研究生.602高等数学(高等数学一般是指微积分)是学校自命题,要与学校联系,看考试范围
数学一:包含线代,高数,概率.适用的学科为:
1.工学门类的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冶金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等一级学科中所有的二级学科、专业.
2.工学门类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矿业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一级学科中对数学要求较高的二级学科、专业.
3.管理学门类中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
按此划分,绝大多数院校的计算机专业都会选择考数学一,这也是从事计算机所必须的最低数学功底.
数学二:包含线代,高数.适用的学科为:
1.工学门类的纺织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工程、林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等一级学科中所有的二级学科、专业.
2.工学门类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矿业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一级学科中对数学要求较低的二级学科、专业.
数学三:常被称为经济数学,包含线代,概率,高数.适用学科为:
1.经济学门类的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中统计学、数量经济学二级学科、专业.
2.管理学门类的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中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二级学科、专业.
3.管理学门类的农林经济管理一级学科中对数学要求较高的二级学科、专业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船舶与海洋工程是那个院的(四):

渤海、黄海和日本海哪个水质最好?哪个污染最严重其严重的原因是什么

水质最好的是日本海
目前,我国的海洋环境,总的来看,基本上还是处于良好状态.但在某些沿岸的海湾、河口及局部海域,如大连湾、辽河口、锦州湾、渤海湾、莱州湾和胶州湾等,环境污染比较严重;某些海洋水产资源衰落,渔获量减少,少数珍贵海产品受损,一些海洋水产资源质量受到影响;部分滩涂荒废,滨海环境遭到损害.就海区而言,渤海沿岸污染较严重,东海和黄海次之,南海污染较轻.
当前,污染和损害我国海洋环境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陆源污染物: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沿海地区,每年排放入海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约60亿吨.在生活污水中,以东海沿岸的排放量最大,其次为南海沿岸和渤海沿岸,黄海沿岸最小,在工业污水中,也以东海沿岸排放量最大,占总量的50%;渤海沿岸和南海沿岸次之,黄海沿岸最少.
(2)船舶排放的污染物:我国拥有各种机动船只10多万艘,每年进入我国港口和航经我国管辖海域的外轮几万艘次,有大量含油污水排放入海.如1979年,巴西油轮在青岛油码头作业,一次跑油380吨.
(3)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污染:我国沿岸分布着几个大油田和十几个石油化工企业,跑、冒、滴、漏的石油数量很可观,每年有10多万吨石油入海.
(4)人工倾倒废物污染:过去把海洋当作大“垃圾箱”,任意倾倒废物.如大连香炉礁海岸、葫芦岛、青岛、温州、湛江等地,把垃圾、矿渣和其他废物堆放在海边或直接倒入海中.
(5)不合理的海洋工程的兴建和海洋开发:这使一些深水港和航道淤积,局部海域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船舶与海洋工程是那个院的(五):

怎样理解海洋强国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分三个角度回答:①教育教学角度;②研究角度;③新闻角度.希望对你有用.
**①教育教学角度:
油气资源和海水资源是海洋行业性战略资源.我国近海含油气盆地石油资源量约240亿吨,天然气资源量14万亿立方米.东海和南海还有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海洋能源理论蕴藏量6.3亿千瓦.在国际海底区域拥有多金属结核资源 5 亿多吨.预计到21世纪中叶,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在油气行业中将占据更重要的地位.海水资源是一种无限资源,海盐资源也是一种永续开发的资源,本世纪中叶前后,海水将成为举足轻重的水资源来源之一.
②研究角度:
资源与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生产力的飞跃发展、社会的文明进步、国家的繁荣富强,都与资源环境条件息息相关.资源的安全是国家的安全,资源的危机是民族的危机.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1%,是各国分别占有和世界共有的.世界海洋中有2.5亿平方千米公海和国际海底区域,其中有丰富的共有海洋资源.海洋是富饶而未充分开发的资源宝库.随着陆地战略资源的日益短缺,沿海各国不断加大向海洋索取资源的力度和强度,重视对海洋“蓝色国土”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开发已经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据联合国秘书长报告的资料,目前世界国民经济总量为23万亿美元,其中海洋经济约1万亿美元,占4%以上.全球陆地为人类提供的生态价值12万亿美元,海洋提供的生态价值21万亿美元.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沿海国家,国土跨越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东南濒临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岸线漫长,港湾众多,海域辽阔.广袤的海洋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海洋资源.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为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实现,报告在总体战略部署中专门提出了一项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实施海洋开发”的具体要求.党的十六大报告是指导我国未来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海洋开发列入其中,即意味着开发海洋已经列入党的议事日程,列入了国家的发展战略.这是海洋事业大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是启动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最好时机.
为使我国最终成为世界海洋强国、跻身于发达国家之列,必须有一个贯彻始终的海洋资源开发保护战略.海洋资源既有各国的国土资源、又有世界共有资源,海洋资源战略研究涉及的区域应包括近300万平方千米的我国主权和管辖海域(内水、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也包括2.5亿平方千米国际海底区域和公海.我们应该以资源为主体、以资源与经济的关系为中心,对与海洋资源开发保护相关的人口、环境、科技、管理问题,进行整体思考,做出准确的发展定位和战略选择,使海洋成为战略性食物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和金属资源基地,成为我国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物流通道和生存发展空间.
一、我国的海洋资源态势
海洋是富饶而未充分开发的自然资源宝库.海洋自然资源包括海域(海洋空间)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能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旅游资源、海水资源等.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海洋大国,开发海洋已经形成了多产业组成的海洋经济体系,海洋资源的进一步发现、开发和利用,对于我国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海洋资源的基本特点是:
1、海岸线漫长、海域辽阔
我国大陆位于西北太平洋沿岸,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海洋渔场面积200多万平方千米,大陆架面积130多万平方千米,拥有丰富的滩涂资源、海洋渔业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港湾资源、海洋旅游资源、海洋能源等海洋自然资源.我国的内水和领海面积约38万平方千米,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因划界工作尚未完成,确切面积还难于确定,估计为200万平方千米左右.这些管辖海域是中华民族长期生存繁衍的重要基础.我国还可以方便的进入世界大洋,开发利用公海和国际海底区域的海洋资源.
2、拥有具战略价值的优势海洋资源
我国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大陆岸线长18000多千米,加上岛屿岸线14000千米,海岸线总长居世界第四,大陆架面积130万平方千米,位居世界第五,200海里水域面积200~30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十,这些都是世界性优势资源.
我国沿海深水岸线400多千米,宜建中级以上泊位的港址160多处,其中深水港址62处.我国海域2万多种海洋生物,有丰富的渔业资源.滩涂面积217.1万公顷,30米等深线以内海域面积有20亿亩,充分利用其生物生产力,相当于10亿亩农田.滨海景点1500多处,适合发展海洋旅游娱乐的海滩、水域众多.这些都是国家的重要战略性资源.
油气资源和海水资源是海洋行业性战略资源.我国近海含油气盆地石油资源量约240亿吨,天然气资源量14万亿立方米.东海和南海还有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海洋能源理论蕴藏量6.3亿千瓦.在国际海底区域拥有多金属结核资源 5 亿多吨.预计到21世纪中叶,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在油气行业中将占据更重要的地位.海水资源是一种无限资源,海盐资源也是一种永续开发的资源,本世纪中叶前后,海水将成为举足轻重的水资源来源之一.
3、开发海洋形成了多产业组成的海洋经济体系
我国有悠久的海洋开发历史和丰富经验,逐步形成了多产业组成的海洋经济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迅速,全国海洋产业总产值从1978年的60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4133.5亿元,20多年间翻了6番多,是上个世纪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翻的3倍多,海洋开发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从事海洋开发的劳动力400多万人,兼业人员超过1000万;造船完工量达224.51万综合吨;海洋运输船舶10378艘,3076.21万净载重吨;机动生产渔船279729艘,其中远洋渔船1719艘;海洋科技水平越来越高,海洋高技术产业迅速发展.
4、海洋资源开发保护中尚存在较多的问题
(1)海洋资源平均值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管辖海域面积、海陆面积比值、海岸线系数,这三个指标影响着一个国家的海洋资源总量、发展海洋经济和进入海洋的方便程度等方面.它们是衡量海洋资源优势的重要指标.我国人均占有海域面积位居世界第122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海域面积与陆地国土面积的比值为0.31:1,排在第108位;我国虽拥有长18000多千米的大陆岸线和14000多千米岛屿岸线,但海岸线与陆地面积之比的系数仅为0.0018,排在第94位.
(2)重要海洋资源优势不足.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及国内外学者研究,世界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捕量,在没有开发大洋中层鱼类资源的情况下,每年约为2~3亿吨,中国在近海和外海的可捕量,每年约350万吨,海洋渔业可捕量仅占世界海洋渔业总可捕量的1.16~1.75%;中国海区的生物生产力也不是世界上最好的,近海鱼类生产力平均为3.18t/km2·年,而南太平洋沿海为18.2t/km2·年,西非近海为8.3t/km2·年;世界海洋中的生物共约20万种,中国海20278种;世界海洋中年产量在10~100万吨之间的品种有60~62种,中国近海历史上年产量超过1万吨的有40种左右,没有年产量超过100万吨的大宗品种.
在世界海洋油气资源丰富的沉积盆地中,中国近海不占优势.世界上海洋油气资源储量主要集中在波斯湾、北海、几内亚湾、马拉开波湖、墨西哥湾、加利福尼亚西海岸等几个地区,这些地区的油气总储量占世界海上探明储量的80%.在未探明的油气区中,主要集中在北极地区,南极、非洲、南美洲和澳大利亚周围海域,中国近海的找油前景不如上述地区.据预测,中国近海的石油可采储量仅占世界储量的3~12%.
(3)开发不足和过度开发并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高,海洋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较低,既有开发不足和巨大潜力,又有过度利用和资源衰退问题.统计数据表明,近海油气探明储量仅占资源量的1%,累计开采量仅占探明储量的5%.滨海旅游资源利用率不足1/3,且开发深度不够.可养殖滩涂利用率不足60%.宜盐土地和滩涂利用率只有45%.15米水深以内浅海利用率不到2%.海水直接利用规模较小.滨海砂矿累计开采量仅占探明储量的5%.沿海地区一些深水港址未开发,外海渔业资源利用不足,海滨砂矿利用率不高,海水和海洋能的开发程度和利用水平更低.大洋矿产尚未开发.但在我国近海,渔业资源大多处于过度开发状态.主要经济鱼类资源衰退,部分水域一些种类几乎绝迹.
(4)与海洋资源相关的海洋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近几年来,我国沿海地区海洋开发活动的深度和广度与日俱增.在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海洋自然和生态破坏情况在各海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目前的海洋污染排放和海洋的纳污能力、自净能力已经超出平衡临界值.1999年,沿海地区工业废水直接入海量为81416万吨,占全国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4.13%;每年通过不同途径进入近海海域的各类污染物质约1500万吨.因此,沿岸海域环境质量普遍下降,突发性污损事件频发.养殖水域水质退化,近海渔业资源衰退,部分海洋珍稀物种濒临灭绝;近海劣于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面积超过20万平方千米;不合理的围海、砍伐、挖礁、挖砂,致使80%的珊瑚礁遭到破坏,80%的红树林被砍伐,70%的沙质海岸受到侵蚀.同时部分海岸、海滩侵蚀后退,海水渗透倒灌,环境灾害不断,甚至危及人民生活和生产.
(5)海洋权益和海洋资源争端尖锐复杂.海洋权益是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权益争端的实质就是海洋资源争夺,是经济利益的争夺.目前我国面临的海洋资源和海洋权益争端尖锐复杂.在黄海区,存在着我国与朝鲜和韩国的渔业利益争端,中国的传统捕鱼权受到威胁;东海是中、日、韩三国渔民共同作业的渔场,渔业矛盾很多,要依靠渔业协定来协调渔业利益关系.除此之外,东海丰富的油气资源也存在着争议,主要有日韩84000多平方千米共同开发区内的油气资源争议、东海中部油气资源争议、钓北坳陷油气资源富集区争议等,如果钓鱼岛归日本,我国将损失海域面积6~7万平方千米,油气资源16~18万吨.南海的渔业利益和油气资源利益争端更加尖锐.南海的断续国界线内海域是我国渔民的传统捕鱼区,其中一部分区域处在周边国家的专属经济区内,从而出现渔业利益冲突.南海南部我国断续国界线以内的油气资源争议区约27万平方千米,涉及资源量约78亿吨(主要在万安、曾母、文莱—沙巴盆地).周边国家在我国断续国界线附近每年开采的石油达5000多吨.
在认真理解海洋资源基本态势的基础上,对海洋资源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可持续发展的海洋资源战略选择.
二、可持续发展的海洋资源战略
海洋资源既有赋存于国家管辖海域的国土资源,又有分布于公海和国际海底的共有海洋资源.在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越来越需要海洋资源、资源配置向全球化方向发展、资源在国际合作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海洋共有资源开发保护成为全球共同性任务的新形势下,要形成新的海洋资源战略.树立大海洋思想,珍惜我国的海洋国土资源,放眼关注世界海洋资源;确立大力开发、积极保护、永续利用的基本战略,以及合理开发保护海洋国土资源、多元化利用国外海洋资源、积极参与分享世界共有海洋资源、依靠科技进步促进海洋资源开发保护、建立海洋生态经济等战略选择,实现使海洋成为战略性资源基地、海洋资源永续利用、促进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1、合理开发保护海洋国土资源
管辖海域的自然资源是重要的国土资源,象陆地国土一样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基础.我国的海洋资源既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又有急需加强保护的双重任务,应该实行合理开发战略,使国家管辖海域成为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基地.
海洋矿产资源包括国家管辖海域的石油资源、天然气资源、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砂矿资源,国际海底区域的多金属结核资源、富钴结壳资源、热液硫化物矿产等,有巨大的潜力.要加大海洋矿产资源勘探力度,增加探明储量,提高国家的资源保证程度.力争在海上发现新的大型油气田,使海洋油气产量在全国油气总产量中的比重从目前的10%提高到25%以上,达到世界的平均水平.要把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列入国家计划,重点进行南海北部陆坡区相关海洋环境和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为商业性勘查做好资源、环境和技术准备.要加强有争议海区的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并积极贯彻“搁置争议、共同原则”,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力争海洋权益主张重叠区域的资源份额.
重视保护已经严重衰退的海洋生物资源,海洋捕捞业要采取捕捞量“零”增长甚至“负”增长政策,减少捕捞量,争取逐步恢复主要经济鱼类、重要渔场的渔业资源.科学合理利用滩涂和浅海的可养殖海域,减少养殖业的自身污染,保护养殖海域的生态环境,积极推广生态优化养殖模式,采取大型海湾和近海的海洋农牧化、重要经济种类的人工增殖放流、近海渔场综合整治等措施,保证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珍惜爱护每一处可用于海洋旅游娱乐业发展的海滩、海水浴场、海水运动场、珊瑚礁区、沿海红树林等资源,积极发展海洋旅游业.要重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防止海洋生态环境退化,保证海洋的永续利用.
2、多元化利用国外海洋资源
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有关规定,世界许多沿海国家的海洋资源可以与外国合作开发.根据我国的国情和海洋资源特点,从战略角度考虑,既要充分挖掘本国海洋资源的潜力,也要走出去,采取各种形式,多元化利用国外资源:(1)要进一步合作开发利用外国渔业资源.我国已跨入世界主要远洋渔业国家的行列,远洋渔业的作业区域遍布西非、东非、南亚、中东、南太平洋、北太平洋和南美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海,今后应进一步加强这种合作,共同开发其管辖海域的渔业资源,尤其应加强与阿拉斯加、非洲沿岸和拉美地区国家合作,采取独资、合资形式开发这些国家近海资源.(2)我国与日本、韩国、越南的渔业协定生效后,有大批渔船要退出传统作业渔场,大量渔民面临转产转业的严重形势.要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延长现有渔业协定中的安排,也可考虑争取建立共同渔业开发区等措施,维护我国渔船在传统渔场的捕捞利益,减少渔业协定生效造成的损失,为渔民转产转业争取时间.(3)利用我国的政治优势和地缘优势,争取与海上邻国、海洋油气资源条件较好的非洲和拉美国家合作,勘探开发其海洋油气资源,优化我国油气资源配置.
3、参与分享世界共有海洋资源
国际海底区域约占地球表面积的49%,是地球上具有特殊法律地位的最大的政治地理单元,蕴藏着丰富的多金属结核、钴结壳、热液硫化物、天然气水合物和深海生物基因等资源,是地球上尚未被人类充分认识和开发利用的潜在战略资源基地.我国于1991年3月获准在联合国登记为国际海底先驱投资者,获得了7.5万平方千米矿区.今后要在进一步加强多金属结核勘探工作的基础上,关注其他深海矿产资源,尽快摸清富钴结壳矿区资料,提出探矿区,并选择较好矿区,适时向国际海底管理局提出申请.
应积极参与联合国关于公海渔业资源开发和保护管理条约的制定,积极加入国际性和区域性渔业组织,为我国企业利用公海渔业资源创造良好的大环境.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发展大洋性公海渔业,开辟新的作业海域和新的捕捞品种,要把金枪鱼资源丰富的西印度洋和中西太平洋海域作为新的作业区.
4、发展高科技,促进海洋资源利用
海洋资源开发需要海洋科技支撑,应本着促进资源开发、提高经济贡献率的根本目的,实行高技术先导战略,形成高技术、关键技术、基础性工作相结合的战略部署.发展海洋资源勘查技术,不断发现新的可开发资源;发展低成本高效益海洋资源利用技术,开发利用密度低、品位低、开发难度大、成本高的海洋资源;发展海洋资源深加工技术,开发利用海洋功能食品、海洋医药产品、海洋精细化工产品等,提高资源的二次利用率,废弃物再利用;发展海洋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技术体系,包括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行为和影响、局部海域环境自净能力和环境容量、污染物的生物效应及局部生态变化过程的监测、预报、控制和管理技术,海域生态环境的修复技术、生态工程技术和污染损害的防治技术等,为修复近海的生态环境作好技术储备;发展海洋监测技术领域的高新技术,重视海洋自动监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广泛应用卫星遥感技术,逐步实现对我国近海海域的全自动动态监测.
5、建立海洋生态经济模式
海洋已经出现严重的生态经济问题,重要海洋资源过度开发,海洋生态环境退化,海洋产业衰退,沿海地区发展受到影响.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由海洋环境、海洋资源、海洋开发活动、沿海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共同决定的.海洋资源开发要走资源持续利用、产业持续发展、生态优质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不断增加新的可开发资源,但开发规模和速度不应超过海洋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实施资源和环境综合管理,把海洋资源开发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逐步形成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三、实施海洋资源开发战略的对策措施
1、加强管辖海域的战略性、区域性调查评价
(1)重点海区的基础调查与评价.采取综合性调查和专题性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面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基本查清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发现一批新的可开发资源.重点是一海(渤海)、一湾(北部湾)、一峡(台湾海峡)、三洲(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及海岸带国土资源环境最大承载力研究,环渤海及东南沿海的海洋地质—生态环境评价.
(2)管辖的海域的综合地质调查.实现我国领海和管辖海域1:100万区域地质调查全覆盖;有重点地开展典型海域1:25万综合地质调查;逐步建立具有中国海域特点、能为我国海洋规划、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有效服务,与全球变化研究和国际减灾基础研究接轨的海洋地质科学体系.
(3)我国海域矿产资源的潜力调查.大力开展海洋油气资源调查工作,提出新的油气远景区和新的含油气层位,对资源远景作出评价,对南沙海域、南海北部陆坡区和黄海等海域石油天然气资源进行全面调查研究,对资源远景作出战略预测和评价.
(4)国际海底区域的资源勘查.开展深海资源的调查研究,以富钴结壳和天然气水合物为勘探重点,面向多种资源,圈定多金属结核资源合同区的可采地段, 富钴结壳资源较好的矿区.同时,对热液硫化物、深海生物基因资源和其他潜在的非传统资源进行综合调查评价研究,为商业性勘探开采做好资源和技术准备.
(5)海底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的调查取样.优选南海北部等陆坡区作为试验勘查区,分阶段开展调查工作,初步查清天然气水合物特征和赋存条件.安排一定航次调查取样和钻探,圈定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远景区,查明资源量和探明一定的地质储量.
2、积极参与全球海洋科学研究和资源开发保护
积极参与联合国系统的各项海洋事务,为发展海洋科学、保护海洋资源和环境、完善海洋资源和环境保护规章制度做出贡献.参与全球性和区域性海洋科学研究的国际合作,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和保护的国际合作,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国际合作,以及国际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为我国利用世界海洋资源创造有利的大环境和条件.
3、制定鼓励利用世界海洋资源的优惠政策
为鼓励和引导“走出去”开发利用世界海洋资源,应建立部委间协调机制,统一规划管理,简化审批.建立联系渠道,为“走出去”开发利用世界海洋资源提供联络和服务.安排专项经费支持在重点海区和重大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期工作,以减少风险,鼓励和引导利用国外海洋资源的积极性.对于开发利用世界海洋资源的项目,在出口信贷计划中予以扶持,增加出口信贷额度,放宽信贷条件.对在国外开发海洋资源所取得的份额产品,在进口配额、进口许可方面给予特殊安排,并实行优惠的关税政策.开展世界范围内的海洋资源可供性研究,建立“走出去”开发利用世界海洋资源的服务和支持系统,为实施全球战略提供决策支持.
4、制定和完善海洋资源开发保护规划
海洋资源勘探开发需要有宏观规划指导,建立资源规划体系.要制定必要的专项资源规划,如渔业资源规划、海洋油气资源规划等,以及地方的区域性规划,形成国家、省、市(县)规划体系.要理顺不同种类海洋资源规划之间的关系,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确保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保护.
5、建立和健全海洋资源管理体系
海洋资源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要以海域使用管理为基础,加强海洋综合管理的体制建设,包括建设相对集中的海洋管理机构,建立一支装备精良的多职能的海上执法队伍,建立中央与地方分级管理的体制.第二要加强海洋综合管理的行政措施的制定,包括维护海洋权益、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等多方面海洋政策,以及海洋资源开发和保护规划等.第三要加强执法管理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加强海域使用管理和海洋资源综合管理,加大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的执法力度,保证依法有序开发保护海洋资源.
6、开展和加强海洋生态建设
海洋资源开发要与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生态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逐步淘汰污染严重、浪费资源的开发活动,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减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压力.发展生态型养殖业和滨海旅游业,建立沿海生态城市、生态示范区,把海洋经济快速增长建立在海洋生态良性循环的基础上.建立海洋环境监测、观测系统与评价体系,加强总量控制、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减缓和遏制近岸重点海域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的势头.启动渤海湾、辽东湾、大连湾、胶州湾、长江口、杭州湾、大亚湾和珠江口海域的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工程.加强海洋生态建设与海洋保护区管理,切实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建立一批海洋资源和生态保护示范工程.
结 语
海洋是富饶而未充分开发的资源宝库.海洋资源是人类共同的继承遗产.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必然越来越多的依赖海洋,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对于我国的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海洋资源勘探开发还处于初始阶段,人类详细调查勘探过的海域不超过海洋总面积的10%,许多已经发现的海洋资源还难以开发利用.海洋资源问题是长远战略问题,需要国家统筹规划.21世纪是海洋世纪,我们要用战略眼光筹划海洋资源的勘探开发,安排一些世纪性工程,摸清我国管辖海域的资源家底,制定出合理开发规划,走出国门积极利用世界海洋资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基础和保证,为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大贡献.
③新闻角度:
海洋开发意义深远关乎中国未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鲁志强日前在青岛说,探索海洋、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将成为全球发展的新热点和全球竞争的新舞台.努力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是关乎中华民族未来的战略之举,决不能掉以轻心.
鲁志强在此间举行的2001年海洋科技与经济发展国际论坛上说,伴随着人类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人类社会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包括人口急剧增长,陆地资源日渐减少,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等.这些现象已经严重威胁着人类的未来.人们在重新确定自己新的行为方式的同时,也不能不为了争取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寻找新的资源替代源泉,于是再次把目光和期望转向海洋.
鲁志强认为,海洋的研究、开发和保护无论是对于全人类,还是对一个具体国家都是关系发展全局的战略性问题.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巨大的人口数量对资源和国土的压力之大,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相比的,开发“蓝色国土”对中国未来发展的意义更为深远.
他举例说,海水淡化问题的的前景,将直接影响我国的发展态势和经济决策.有专家预测,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5至16亿,水资源短缺可能成为比能源短缺更严重的危机.开发海水利用技术,包括海水淡化技术和直接利用海水作为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技术,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
鲁志强说,我国政府对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十分重视,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比较而言,我国海洋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不仅相对于世界水平,而且相对于本国其他高新技术领域,例如空间技术、电子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还是落后的.有专家统计,发达国家科学进步因素在海洋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已达到80%左右,而我国还只有 30%多.我国在许多海洋经济和研究领域,因缺乏先进装备、资金和相应的技术已经受到了影响.因此,我国发展海洋高新技术并使之产业化不仅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紧迫的.(新华社)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船舶与海洋工程是那个院的(六):

从渔业捕捞,海上石油开采两个方面,可以看出海洋对人类有哪些影响?

海洋面积辽阔,储水量巨大,因而长期以来是地球上最稳定的生态系统.由陆地流入海洋的各种物质被海洋接纳,而海洋本身却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然而近几十年,随着世界工业的发展,海洋的污染也日趋严重,使局部海域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并有继续扩展的趋势.  海洋的污染主要是发生在靠近大陆的海湾.由于密集的人口和工业,大量的废水和固体废物倾入海水,加上海岸曲折造成水流交换不畅,使得海水的温度、pH、含盐量、透明度、生物种类和数量等性状发生改变,对海洋的生态平衡构成危害.目前,海洋污染突出表现为石油污染、赤潮、有毒物质累积、塑料污染和核污染等几个方面;
海洋污染物依其来源、性质和毒性,可分为以下几类:
  ①石油及其产品(见海洋石油污染).  ②金属和酸、碱.包括铬、锰、铁、铜、锌、银、镉 、锑 、汞 、铅等金属,磷、砷等非金属,以及酸和碱等.它们直接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和影响其利用价值.  ③农药.主要由径流带入海洋.对海洋生物有危害.  ④放射性物质.主要来自核爆炸、核工业或核舰艇的排污.  ⑤有机废液和生活污水.由径流带入海洋.极严重的可形成赤潮.  ⑥热污染和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工业冷却水和工程残土、垃圾及疏浚泥等.前者入海后能提高局部海区的水温,使溶解氧的含量降低 ,影响生物的新陈代谢,甚至使生物群落发生改变;后者可破坏海滨环境和海洋生物的栖息环境.
污染源
  污染海洋的物质众多,从形态上分有废水、废渣和废气.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和毒性,以及对海洋环境造成危害的方式,大致可以把污染物的种类分为以下几类:
石油及其产品
  包括原油和从原油中分馏出来的溶剂油、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石蜡、沥青等等,以及经过裂化、催化而成的各种产品.目前每年排入海洋的石油污染物约1千万吨,主要是由工业生产,包括海上油井管道泄漏、油轮事故、船舶排污等造成的,特别是一些突发性的事故,一次泄漏的石油量可达10万吨以上,这种情况的出现,大片海水被油膜覆盖,将促使海洋生物大量死亡,严重影响海产品的价值,以及其他海上活动.
重金属和酸碱
  包括汞、铜、锌、钴、镐、铬等重金属,砷、硫、磷等非金属以及各种酸和碱.由人类活动而进入海洋的汞,每年可达万吨,已大大超过全世界每年生产约9千吨汞的记录,这 是因为煤、石油等在燃烧过程中,会使其中含有的微量汞释放出来,逸散到大气中,最终归入海洋,估计全球在这方面污染海洋的汞每年约4千吨.镉的年产量约1.5万吨,据调查镉对海洋的污染量远大于汞.随着工农业的发展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海洋的某些重金属和非金属,以及酸碱等的量,呈增长趋势,加速了对海洋的污染.
农药
  包括有农业上大量使用含有汞、铜以及有机氯等成分的除草剂、灭虫剂,以及工业上应用的多氯酸苯等.这一类农药具有很强的毒性,进入海洋经海洋生物体的富集作用,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产生的危害性就更大,每年因此中毒的人数多达10万人以上,人类所患的一些新型的癌症与此也有密切关系.有机物质和营养 盐类:这类物质比较繁杂,包括工业排出的纤维素、糖醛、油脂;生活污水的粪便、洗涤剂和食物残渣,以及化肥的残液等.这些物质进入海洋,造成海水的富营养化,能促使某些生物急剧繁殖,大量消耗海水中的氧气,易形成赤潮,继而引起大批鱼虾贝类的死亡.
放射性核素
  是由核武器试验、核工业和核动力设施释放出来的人工放射性物质,主要是锶—90、铯—137等半衰期为30年左右的同位素.据估计目前进入海洋中的放射性物质总量为2—6亿居里,这个量的绝对值是相当大的,由于海洋水体庞大,在海水中的分布极不均匀,在较强放射性水域中,海洋生物通过体表吸附或通过食物进入消化系统,并逐渐积累在器官中,通过食物链作用传递给人类.  5、固体废物:主要是工业和城市垃圾、船舶废弃物、工程渣土和疏浚物等.据估计,全世界每年产生各类固体废弃物约百亿吨,若1%进入海洋,其量也达亿吨.这些固体废弃物严重损害近岸海域的水生资源和破坏沿岸景观.  6、废热:工业排出的热废水造成海洋的热污染,在局部海域,如有比原正常水温高出4摄氏度以上的热废水常年流入时,就会产生热污染,将破坏生态平衡和减少水中溶解氧.  上述各类污染物质大多是从陆上排入海洋的,也有一部分是由海上直接进入或是通过大气输送到海洋的.这些污染物质在各个水域分布是极不均匀的,因而造成的不良影响也不完全一样.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船舶与海洋工程是那个院的(七):

我国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是什么?有何重大的影响?

一、海洋污染现状
目前,我国的海洋环境,总的来看,基本上还是处于良好状态.但在某些沿岸的海湾、河口及局部海域,如大连湾、辽河口、锦州湾、渤海湾、莱州湾和胶州湾等,环境污染比较严重;某些海洋水产资源衰落,渔获量减少,少数珍贵海产品受损,一些海洋水产资源质量受到影响;部分滩涂荒废,滨海环境遭到损害.就海区而言,渤海沿岸污染较严重,东海和黄海次之,南海污染较轻.
当前,污染和损害我国海洋环境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陆源污染物: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沿海地区,每年排放入海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约60亿吨.在生活污水中,以东海沿岸的排放量最大,其次为南海沿岸和渤海沿岸,黄海沿岸最小,在工业污水中,也以东海沿岸排放量最大,占总量的50%;渤海沿岸和南海沿岸次之,黄海沿岸最少.
2、船舶排放的污染物:我国拥有各种机动船只10多万艘,每年进入我国港口和航经我国管辖海域的外轮几万艘次,有大量含油污水排放入海.如1979年,巴西油轮在青岛油码头作业,一次跑油380吨.
3、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污染:我国沿岸分布着几个大油田和十几个石油化工企业,跑、冒、滴、漏的石油数量很可观,每年有10多万吨石油入海.
4、人工倾倒废物污染:过去把海洋当作大“垃圾箱”,任意倾倒废物.如大连香炉礁海岸、葫芦岛、青岛、温州、湛江等地,把垃圾、矿渣和其他废物堆放在海边或直接倒入海中.
5、不合理的海洋工程的兴建和海洋开发:这使一些深水港和航道淤积,局部海域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我国沿海各种类型的污染源主要有200多处,渤、黄海沿岸有100多处,东、南海沿岸100处左右.这些污染源排放入海的重要污染
物,有石油烃、重金属污染物及有机物污染物.河流携带,是污染物入海的主要途径.
二、我国土壤污染现状
1、土壤的重金属污染
随着工业、城市污染的加剧和农用化学物质种类、数量的增加,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污染程度在加剧,面积在逐年扩大.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中移动差、滞留时间长、不能被微生物降解,并可经水、植物等介质最终影响人类健康.
据我国农业部进行的全国污灌区调查,在约140万hm2的污水灌区中,遭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面积占污水灌区面积的64.8%,其中轻度污染的占46.7%,中度污染的占9.7%,严重污染的占8.4%.我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粮食1000多万t,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每年多达1200万t,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
从目前重金属污染调查情况来看,我国大多数城市近郊土壤都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我院最近的调查资料显示,江苏省某丘陵地区14000km2范围内,铜、汞、铅和镉等的污染面积达35.9%.广东省地勘部门土壤调查结果显示,西江流域的1万km2土地遭受重金属污染的面积达5500km2,污染率超过50%,其中,汞的污染面积达1257km2,污染深度达到地下40cm.
2、土壤的有机污染
目前我国土壤的有机污染十分严重,且对农产品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已开始显现.如我国从1959年起在长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船舶与海洋工程是那个院的(八):

英语翻译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位于中国山东省东营市的北2路上”,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船舶与海洋工程是那个院的】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is located in North No.2 Road,dongying City,Shandong Pro of China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船舶与海洋工程是那个院的(九):

华东师范大学用英语怎么说

译为: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安徽省所属大学:
1、合肥工业大学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China Science & Technology University
3、安徽大学 University Of Anhui
4、安徽工业大学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5、安徽农业大学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Anhui
6、安徽医科大学 Medical University Of Anhui
7、安徽师范大学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8、安徽理工大学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9、皖西学院 Western Anhui University
10、安徽工程科技学院 Anhu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 Technology
北京市所属大学:
1、北京大学 Beijing University
2、中国人民大学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3、清华大学 Tsinghua University
4、北京交通大学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5、北京科技大学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6、中国石油大学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7、北京邮电大学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9、中国农业大学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10、北京林业大学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11、北京中医药大学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12、北京师范大学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13、北京外国语大学 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14、北京语言大学 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
15、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16、中央财经大学 The 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17、中国政法大学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18、中央民族大学 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19、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Chinese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20、北京体育大学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重庆市所属大学:
1、重庆大学 University Of Chongqing
2、西南师范大学 Southwestern Normal University
3、重庆工商大学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University Of Chongqing
4、西南农业大学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Southwest
5、重庆医科大学 Medical University Of Chongqing
6、西南政法大学 Southwest Politics and Law University
7、重庆文理学院 Institute Of Unity and Coherence In Writing Of Chongqing
8、重庆三峡学院 Chongqing Sanxia Institute
9、重庆交通学院 Traffic Institutes Of Chongqing
10、重庆邮电学院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s Institutes Of Chongqing
福建省所属大学:
1、福建工程学院 Fuj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厦门大学 Xiamen University
3、华侨大学 Huaqiao University
4、福建农林大学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In Fujian
5、集美大学 Collects The American University
6、福州大学 University Of Fuzhou
7、仰恩大学 Yang"en University
8、福建医科大学 Medical University Of Fujian
9、福建师范大学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10、福建中医学院 Colleg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Fujian
广东省所属大学:
1、中山大学 Zhongshan University
2、华南理工大学 Institutes Of Technology Of South China
3、暨南大学 Ji"nan University
4、汕头大学 University Of Shantou
5、深圳大学 Shenzhen University
6、五邑大学 Five City University
7、广东工业大学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8、华南农业大学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9、湛江海洋大学 Marine University Of Zhanjiang
10、广州中医药大学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University Of Guangzhou
11、广州大学 Guangzhou University
广西省所属大学:
1、广西大学 Guangxi University
2、广西医科大学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3、广西师范大学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4、桂林电子工业学院 Electronic Engineering Institutes Of Guilin
5、桂林工学院 Technical Colleges Of Guilin
6、广西工学院 Guangxi Technical College
7、广西中医学院 Colleg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Guangxi
8、桂林医学院 Medical Colleges Of Guilin
9、右江民族医学院 National Medical College Of Right Rivers
10、广西师范学院 Guangxi Teachers College
海南省所属大学:
1、海南大学 University Of Hainan
2、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Tropical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3、海南医学院 Hainan Medical College
4、海南师范学院 Hainan Teachers College
河北省所属大学:
1、华北电力大学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2、河北大学 University Of Hebei
3、河北工业大学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4、燕山大学 University On The Mountain Of Swallows
5、河北科技大学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Hebei
6、河北农业大学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Hebei
7、河北医科大学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8、河北师范大学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9、河北经贸大学 University Of Business & Economics In Hebei
10、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 Chinese People "S Institute Of Armed Police Force
11、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Central Judicial Police Officer"s Institutes
12、河北理工大学 Institutes Of Technology Of Hebei
13、河北工程学院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14、石家庄铁道学院 Railway Institutes Of Shijiazhuang
15、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Hebei Institute Of Civil Engineering
河南省所属大学:
1、郑州大学 Zhengzhou University
2、河南大学 He"nan University
3、河南农业大学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He"nan
4、河南师范大学 He"nan Normal University
5、河南理工大学 Institutes Of Technology Of He"nan
6、河南科技大学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He"nan
7、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electric Power
8、河南工业大学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9、郑州轻工业学院 Light Engineering Institutes Of Zhengzhou
10、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Management Colleges Of Aircraft Industry Of Zhengzhou
湖南省所属大学:
1、中南大学 Middle and Southern University
2、湖南大学 Hunan University
3、湘潭大学 University Of Xiangtan
4、吉首大学 University Of Jishou
5、南华大学 University Of Nanhua
6、湖南农业大学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Hunan
7、湖南师范大学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8、长沙理工大学 Institutes Of Technology Of Changsha
9、株洲工学院 Technical Colleges Of Zhuzhou
10、湖南科技大学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Hunan
11、长沙理工大学 Changsha University
江苏省所属大学:
1、南京大学 Nanjing University
2、东南大学 Southeast China University
3、中国矿业大学 China Mining University
4、河海大学 River Sea University
5、江南大学 University Of The South
6、南京农业大学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Nanjing
7、中国药科大学 China Medicine University
8、南京理工大学 Institutes Of Technology Of Nanjing
9、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Nanjing Aero-Space University
10、苏州大学 University Of Suzhou
江西省所属大学:
1、南昌大学 University Of Nanchang
2、华东交通大学 Jiaotong University Of East China
3、江西农业大学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Jiangxi
4、江西师范大学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5、江西财经大学 Finance and Economics University Of Jiangxi
6、江西理工大学 Institutes Of Technology Of Jiangxi
7、东华理工学院 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8、南昌航空工业学院 Aviation Engineering Institutes Of Nanchang
9、景德镇陶瓷学院 Ceramic Institutes Of Jingdezhen
10、南昌工程学院 Nanch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辽宁省所属大学:
1、大连理工大学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f Dalian
2、东北大学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3、大连海事大学 Maritime Affairs University Of Dalian
4、辽宁大学 Liaoning University
5、大连大学 University Of Dalian
6、沈阳大学 University Of Shenyang
7、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Liaoning Project Technology University
8、沈阳工业大学 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9、沈阳农业大学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Shenyang
10、中国医科大学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University
内蒙古自治区所属大学:
1、内蒙古大学 University Of The Inner Mongol
2、内蒙古民族大学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he Inner Mongol
3、内蒙古工业大学 Inner Mongol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4、内蒙古农业大学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The Inner Mongol
5、内蒙古师范大学 Inner Mongol Normal University
6、内蒙古科技大学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The Inner Mongol
7、内蒙古医学院 Medical Colleges Of The Inner Mongol
8、内蒙古财经学院 Finance and Economics Institute Of The Inner Mongol
9、赤峰学院 Institutes Of Chifeng
10、呼伦贝尔学院 Institutes Of HulunBuir
山东省所属大学:
1、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 Technological Institute Of Qingdao Harbor
2、山东大学 Shandong University
3、中国海洋大学 Chinese Marine University
4、青岛大学 University Of Qingdao
5、山东科技大学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Shandong
6、烟台大学 University Of Yantai
7、济南大学 University Of Ji"nan
8、山东农业大学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9、山东中医药大学 Shando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University
10、山东师范大学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山西省所属大学:
1、山西大学 University Of Shanxi
2、太原理工大学 Institutes Of Technology Of Taiyuan
3、山西农业大学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Shanxi
4、山西医科大学 Mountain Western Medicine S University
5、山西师范大学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6、山西财经大学 Shanxi Finance and Economics University
7、太原科技大学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Taiyuan
8、长治医学院 The Medical College of Changzhi, Shanxi
9、山西中医学院 Colleg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Shanxi
上海市所属大学:
1、复旦大学 Fudan University
2、同济大学 Tongji University
3、上海交通大学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4、华东理工大学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5、东华大学 Donghua University
6、华东师范大学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7、上海外国语大学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8、上海财经大学 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9、上海大学 Shanghai University
10、上海理工大学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11、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12、上海师范大学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13、上海海事大学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14、上海电力学院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lectric Power
15、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16、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Shanghai Institute Of Foreign Trade
17、华东政法学院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s and Law
18、上海体育学院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
19、上海音乐学院 Shanghai Conservatory Of Music
20、上海戏剧学院 Shanghai Theatre Academy
天津市所属大学:
1、南开大学 Nankai University
2、天津大学 University Of Tianjin
3、天津工业大学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4、天津理工大学 Institutes Of Technology Of Tianjin
5、天津医科大学 Medical University Of Tianjin
6、天津师范大学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7、天津科技大学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Tianjin
8、天津财经大学 Finance and Economics University Of Tianjin
9、中国民用航空学院 Civil Aeronautical Engineering Institutes Of China
10、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Urban Construction Institutes Of Tianjin
武汉市所属大学:
1、武汉大学 Wuhan University
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 Law
3、华中科技大学 Central China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4、武汉理工大学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5、中国地质大学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6、华中农业大学 Central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7、华中师范大学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8、湖北大学 Hubei University
9、长江大学 Changjiang University
10、江汉大学 Jianghan University
11、武汉科技大学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12、中南民族大学 South-Center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13、湖北工业大学 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14、武汉化工学院 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15、武汉科技学院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16、武汉工业学院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18、湖北中医学院 Hubei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19、湖北师范学院 Hubei Normal University
20、武汉体育学院 Wuhan Institute Of Sport
21、湖北美术学院 Hubei Institute Of Fine Acts
22、武汉音乐学院 Wuhan Conservatory Of Music
23、湖北民族学院 Hubei Institute For Nationalities
浙江省所属大学:
1、浙江大学 Zhejiang University
2、宁波大学 University Of Ningbo
3、浙江工业大学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4、浙江师范大学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5、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Electronic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 Of Hangzhou
6、浙江理工大学 Institutes Of Technology Of Zhejiang
7、嘉兴学院 Institutes Of Jiaxing
8、中国计量学院 China Measures The Institute
9、浙江科技学院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stitutes Of Zhejiang
10、浙江海洋学院 Oceanography Institute Of Zhejiang
11、杭州大学 Hangzhou University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船舶与海洋工程是那个院的(十):

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好海洋
保护海洋的措施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近年来,对海洋环境保护的力度不断加大.通过加强立法、增加投入,实施重点污染物总量控制、加强海洋生态保护和实施重点流域污染防治计划、重点海域碧海行动计划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沿海经济建设和海洋产业开发给海洋环境带来的压力,近岸海域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初步控制,局部海域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1 概述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海洋环境保护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政府的一贯高度重视.自197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之后,相继制定了“环境保护法”和“海洋环境保护法”,并颁布实施.1992年里约热内卢会议之后,我国政府又制定了“中国环境保护21世纪议程”和旨在保护海洋防止陆上活动影响的国家行动方案.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国家加大了海洋环保的法制化进程,目前与海洋环保相关的法律、法规达30余部.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沿海经济建设和海洋产业开发带来的环境压力.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海洋存亡,匹夫有责”,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致辞中强调,人类社会再也不能把世界海洋当成一个方便的垃圾倾倒场,或被当作一个取之不尽的财富来源.敦促各国政府、企业和个人再次显示对海洋的尊重,竭尽全力确保自然资源受到保护和可持续的利用.我国积极响应,履行对海洋的承诺,此间,开展了大规模的全国海洋环保联合执法检查,并发表了海洋环境保护的白皮书.行动表明,我国正在不断的加强海洋环境的保护力度,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初步控制,局部海域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2 海洋环境保护的法律原则
2.1 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框架
海洋环境保护法是防止海洋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保护和改善海洋环境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总称.1979年我国第一部综合性的环境保护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对海洋环境的保护方面作了规定,1983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规范我国管辖海域及沿海地区海洋环境保护活动和行为.1999年,根据海洋环保工作实践对该法进行了修订,新增了海洋生态保护等有关内容.该法是我国较早颁布实施的一部环境资源法律之一,对于切实保护好海洋生态环境,促进海洋合理开发利用和海洋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实施海洋环境保护法,先后颁布实施了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防止拆船污染环境管理条例、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防治陆源污染物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海洋倾废管理条例等配套法规.与海洋环境保护密切相关的一些法律、法规,如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渔业法、环境影响评价法、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等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体系.如:海水水质标准、渔业水质标准、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含油污水排放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污水海洋处置工程综合排放标准以及海洋功能区划、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等.这些法律、法规、标准以及一些地方的法规,构成了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框架体系,为我国的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
另外,我国参加的国际公约也对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有重要的约束作用.如: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国际船舶防污公约、防止倾倒废弃物及其他物质污染海洋公约等.
2.2 海洋环境保护法的主要原则
从1982年制订到1999年修订“海洋环境保护法”,反映了我国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的逐步完善和思路的转变.修订后的海洋环境保护法除保留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以及污染者付费、开发者保护、公众参与等原则外,重点体现了坚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的原则、统一管理与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并体现了与国际公约接轨.
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立法宗旨和目的中得到了体现.海洋是人类的巨大资源宝库,海洋环境污染、资源损害、生态系统的破坏,都会影响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有效的保护生态系统,明确了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红树林、珊瑚礁、滨海湿地、海岛、海湾、入海河口、重要渔业水域等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海洋生态系统,珍稀、濒危海洋生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海洋生物生存区域及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海洋自然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对具有重要经济、社会价值的已遭到破坏的海洋生态,应当进行整治和恢复.体现了坚持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并重的原则;由于海洋活动涉及许多方面?熏海洋环境保护管理也涉及到许多行政主管部门.对各部门的管理职责则作了较为明晰的分工.即形成了各级政府负责实施,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监督管理,各有关涉海部门依照法律规定监督管理的体制,各自的职责、权力也义务划分相对明确和具体.体现了统一管理与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
2.3 主要的法律制度
为了加强对海洋环境的管理,修订后的“海洋环境保护法”除了对原有的限期治理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和海洋环境污染民事损害赔偿制度的内容作了必要的充实外,还根据现实需要,新规定了若干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海洋功能区划和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制度、重点海域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海洋环境标准制度、排污收费和倾倒费制度、限期治理制度、对严重污染海洋环境的落后工艺和落后设备的淘汰制度、海洋环境监测和监视信息管理制度、海洋污染事故应急制度、现场检查制度、船舶油污保险和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制度等.
防止船舶污染是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海上船舶污染源具有流动性、国际性以及污染后果严重性等特殊性质,目前主要的法律制度,相当一部分受加入的有关国际公约的约束,同时国内的法律制度也尽可能的在与国际公约接轨.如〃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要求各缔约国有义务把“一般接受的国际规则和标准”作为防止、减少和控制船只造成海洋污染的最低要求;“73/78防污公约”要求船舶的所有国、船舶营运国和违章事件发生地国都应根据本国法律禁止污染行为并采取相应制裁措施;“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对船舶所有人的免责、赔偿范围、所有人的责任限制、以及强制保险制度作了相应规定;〃国际油污防备、反应和合作公约〃要求缔约国做好大的油污事故的应急防备和进行区域性、国际性合作的制度.为了与国际接轨,我国提出了国家完善并实施船舶油污损害赔偿责任制,按照船舶油污损害赔偿责任由船东和货主共同承担风险的原则,建立船舶油污保险、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制度等.
3 当前海洋环境保护的主要政策措施
3.1 海洋污染防治
1、总的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恢复和改善近岸海域的水质和生态环境为立足点,以调整产业结构、推行清洁生产为基本途径,以陆源污染防治和海岸带生态保护为重点,以碧海行动为载体,河海统筹,陆海兼顾,努力遏制近岸海域污染加重的趋势,实施重点海域陆源污染物和海上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基本改善沿岸水体和海域水质状况;加强法制,依靠科技,强化监督,重点抓好沿海城市毗邻海域、主要河口海域的海洋环境保护工作.
2、全面实施“碧海行动计划”.经国务院批复的“渤海碧海行动计划”,实施两年多来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我国即将启动东海和南海的碧海行动计划.行动计划的目标是通过实施循环经济战略,执行“清洁生产促进法”,调整产业结构,减轻社会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具体措施是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建设、开展生态农业、生态养殖、小流域治理、沿海防护林、港口和船舶污染物综合治理工程建设以及代表性、典型性海洋生态保护区的建设等措施,初步遏制海洋环境进一步恶化的趋势.
在国家行动方案实施中,建立了国家环保总局指导、协调、监督,综合部门提供政策和资金,涉海部门配合,地方政府具体实施的团结治污的机制.正在实施的重点流域和海域水污染防治计划,国家发改委指导和督促国家支持的项目;国家经贸委指导和检查有关产业结构调整、清洁生产等方面的工作;科技部负责有关科技攻关和示范工程的建设;建设部指导和监督有关城镇污水处理厂、城镇垃圾处置工程的实施;交通部等部门指导和监督有关港口船舶的污染防治计划和海上污染应急计划的实施;水利部指导和检查有关水土保持及流域治理计划的实施;农业部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和监督有关生态农业、生态渔业与生态养殖计划的实施;林业局等部门指导和监督实施有关海岸生态隔离带及绿化工程等项目;海洋局指导和监督有关海上石油平台、海洋倾废等方面的工作;军队环保部门组织和督促有关军舰军港的污染防治.
3、全面推行入海排污总量控制制度.我国已经在开展海洋环境容量研究的试点工作,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测算各海域的环境容量,以容量控制入海排污总量,进而提出消减总量.严格控制陆源、船舶和养殖污染物的排放,加大综合整治力度,推行清洁生产审核,调整产业结构,强化源头控制,规范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等多种措施,在经济总量和污染物产生量有较大增长的同时,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较好的控制,污染物入海总量有所减少.加强重点工业污染源的治理,推行清洁生产,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减少工业废物的产生量.实现污染物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从末端治理转变到全过程控制,严格实行污染源达标排放.对新上工业企业,严格执行环评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做到污染物排放总量有计划的消减.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建设,完善管网建设,提高污水处理厂的除磷脱氮能力,要求2010年沿海所有城市的污水集中处理率不低于70%.通过“城考”、“创模”等手段,控制和减少城市的排污量.
4、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和海水养殖污染.通过生态省、市、县的创建活动,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规范畜禽养殖场建设,污染物集中处理,达标排放.颁布海水养殖污染物排放标准,严格控制海水养殖规模,推广生态养殖和立体养殖,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
5、严格控制船舶和港口污染.通过加强船舶污染防治法制化建设,建立以“协作共商、预防预控、诚信管理”为内容的工作新机制,加强船舶污染事故应急反应能力建设,严格执法,规范管理等举措,使船舶和港口的污染治理情况逐年提高.启动船舶油类物质污染物零排放,实施船舶排污设备铅封制度.建立大型港口废水、废油、垃圾回收处理系统,实现船舶污染物的集中回收,岸上处理.各地加强了船舶运输危险品审批和现场监督检查,开展了船舶防污染专项检查,积极推进海上船舶污染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应急反应体系的建设,督促港口和船舶配备污染应急设备,提高了污染事故的防御能力.
6、防止海上倾废和海上石油污染.
严格管理和控制向海洋倾倒废弃物,按照程序科学的选划倾倒区,严格执行海洋倾废条例及环评制度,进行充分论证.并加强对倾废过程的监管和环境的监测.要求钻井、采油和作业平台配备相应的油污水处理设施,达标排放.
3.2 海洋生态保护
1、海洋生态保护区建设.以“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为指导,坚持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并重的原则,加强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和防止海洋生态环境全面恶化.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了海洋自然保护区80余处,其中国家级的有24处.这些保护区的建设,对典型性的海岸、滩涂、河口、湿地、海岛、红树林、珊瑚礁等各种生态系统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2、保护海洋渔业资源.渔业主管部门分别制订了控制海洋捕捞渔船数和功率数增加的“双控”制度,加大控制新增渔船数和压缩现有作业渔船数的力度.禁渔线管理、人工渔礁建设、增殖放流、伏季休渔制度及海洋捕捞产量“零增长”、“负增长”计划,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通过专项行动与日常执法管理相结合的办法,有力的打击了电、毒、炸鱼等非法捕捞行动.这些措施,促进了作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渔业资源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复,资源多样性有所改善.
3、沿海防护林建设.“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总体规划”经十余年的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一期工程结束,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24.5%上升到35.5%.现在正在实施“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二期工程建设规划”.建设区域范围北起辽宁的鸭绿江口,南至广西的北仑河口,大陆海岸线长18340公里,包括11个沿海省、市、区,总面积2598.22万公顷.巩固一期工程建设的基础上,以泥岸盐碱地区和台风登陆频繁地区为重点,突出抓好沿海基干林带建设和山地丘陵水土保持林建设,使沿海基干林带全面合拢,珍稀红树林资源得到恢复和发展.在沿海地区形成稳定防护林体系的同时,满足沿海发达地区美化优化生态环境的需要.
3.3 海洋环境监测
海洋环境监测网络作为全国环境监测网的重要成员,从80年代建立以来不断的发展和完善,目前已建成了卫星、机载遥感和海上、陆地站网相结合的全方位、多要素的立体监测体系,与陆域环境监测网一起,形成了从流域到海洋的有效的环境监测体系.对重点河口、港口、重点海域、重要渔业水域以及赤潮的监测能力显著增强.目前包括全国海洋环境监测网、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网、区域性海洋环境监测网及行业性海洋环境监测网.在统一的监测标准和规范下,分属不同的主管部门管理实施.形成了有效的海洋环境监测、评价和预警能力,能够有效的掌握海洋污染状况和变化趋势,为海洋环境管理提供了基础.
3.4 海洋环境保护国际合作
近年来,我国在参与和推动国际环境合作与交流方面日益活跃,扩大了影响,树立了负责任的环境大国的形象.我国是区域海行动计划东亚海行动计划与西北太平洋行动计划的成员国之一,同时积极参加UNEP倡导实施的防止陆上活动影响海洋全球行动计划.同时,积极履行国际环境公约和国际环境义务.在双边和多边、区域国际合作中,坚持“以外促内”的原则,国际海洋环境合作项目为我国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有力的推动了我国的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在红树林、海草、珊瑚礁及湿地保护、防止陆源污染海洋、海岸带综合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4 政策建议
4.1 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从生产、消费、回收等环节,从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从城市、农村等区域探索和实现循环经济模式.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排放.着手制订绿色消费、资源循环再生利用、以及家用电器、建筑材料、包装物品等行业在资源回收利用方面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各类废物回收制度等;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并纳入国家统计体系和干部考核体系.海洋环境保护的一切政策措施必须符合科学的发展观要求.
4.2 完善税费政策,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调整污水处理费、垃圾处理费等相关的收费政策,适应市场化的发展趋势.制定有关船舶油污强制保险和油污赔偿基金制度.为解决当前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也需相应的经济政策和法律手段.从国家、区域和产业三个层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4.3 发展促进海洋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政策.
依靠科技进步解决当前面临的核心技术问题.当务之急是要发展海洋环境容量测算、环境监测、海洋环境保护综合规划、碧海行动计划制定、海岸带综合管理、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修复等技术.
(作者为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博士)
参考文献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中国保护海洋环境免受陆源污染国家现状报告. 2003.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中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公报. 1999-2003.
张皓若,卞耀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释义. 法律出版社,北京,2000.
王灿法. 论修订后的《海洋环境保护法》的特点. 环境保护,2000.4?熏 p5-7.
吴景城. 论新《海洋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和法律制度. 苏州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院学报. 2000.9?熏 p32-36.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法规选编,海洋出版社,北京,2001.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angji957166/

推荐访问:华东石油大学研究生院 中国石油华东研究生院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