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笺的读音

来源:女性创业 时间:2018-12-05 11:00:06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女性创业】

短笺的读音(共9篇)

短笺的读音(一)

尺是多音字,那在什么时候怎么读

--------------------------------------------------------------------------------

chǐ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亦称“市尺”.一尺等于十寸.西汉时一尺等于0.231米,今三尺等于一米):尺素(a.一尺长的白绢,借指小画幅;b.书信).尺短寸长.尺牍.
量长度的器具:竹尺.
像尺的东西:铁尺.仿尺.戒尺.
形容微少或短小:尺布.咫尺天涯.

chě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2”.
笔画数:4;
部首:尸;
笔顺编号:5134
--------------------------------------------------------------------------------

chě
【名】
中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2”,如“工尺”〖anoteofthescaleingongchepu,correspondingto2innumberedmusicalnotation〗
另见chǐ

chǐ
【名】
(指事.小篆,从尸,从乙.“尸”象人卧的形象.“乙”是个标识,周制寸、咫、尺、仞、寻、常诸度,皆以人之体为法.本义:十寸)
同本义,量词.长度单位〖chi,aunitoflength(3chi=1meter)〗
尺,十寸也.人手却十分动脉为寸口.十寸为尺,所以指斥规榘事也.——《说文》
按,古代长度单位.各代制度不一.如:尺一(尺一板、尺一书、尺一牍、尺一诏等都是指诏书.古时诏板长一尺一寸,故称天子的诏书为“尺一”.“尺一”又指书信)
〖chipulse〗.中医诊脉部位之一.手掌后桡骨高处下为寸;寸下一指处为关;关下一指处为尺.如:尺中(尺脉)
尺子,量长度的器具〖ruler;rule〗.如:平行尺;折尺;滑尺
喻法度或标准〖lawsandinstitutions〗.如:尺墨(法规,法制)
像尺一样的条状物〖ruler-likethings〗.如:镇尺;戒尺;尺简(古代用以书写文字的竹木简);尺疏(奏章)
信件,信札〖letters〗.如:尺书(书,信;书籍);尺素(短笺,书信)

chǐ
【形】
喻短小或狭小的〖tiny〗
尺泽之霓也.——《后汉书·对楚五问》
又如:尺土(形容极为狭小的土地);尺地(极少的土地);尺铁(短小的铁制武器)
另见chě
尺兵
chǐbīng
〖shortweapon〗短小的兵器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战国策·燕策》
尺波电谢
chǐbō-diànxiè
〖Howtimeflies〗人生苦短,光阴如同闪电一样逝去
青简尚新,而宿草将列,泫然不知涕之无从也.虽隙驷不留,尺波电谢,而秋菊春兰英华靡绝.——刘峻《重答刘秣陵沼书》
尺寸
chǐcùn
〖alittle〗∶比喻面积较小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苏洵《六国论》
尺寸之功
尺寸之利
〖shortornarrow〗∶比喻短窄
尺寸千里
尺寸
chǐcun
〖measurement;size〗∶尺和寸
衣服不够尺寸,穿着短一截
分寸
小孩子说话得有个尺寸
尺牍
chǐdú
〖correspondence(ofaneminentwriter)〗长一尺的木简;信札
与人尺牍,主皆臧去以为荣.——《汉书·陈遵传》
寄长怀于尺牍.——杜笃《吊比干文》
尺度
chǐdù
〖yardstick;measure;scale〗准绳;衡量长度的定制
尺度有则
尺短寸长
chǐduǎn-cùncháng
〖Everythinghasitsstrongandweakpointsasafootisoft-timestooshortandinchtoolong〗“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缩语,是说由于应用的场合不同,一尺也有不够长的时候,而一寸也有多余的时候.比喻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
尺幅千里
chǐfú-qiānlǐ
〖insignificantsizewithprofoundmeaningaspanoramaofathousandliinaone-chiscroll〗一幅小小的画能容纳千里山河的景象,比喻事物外形虽小,但包含的内容却非常丰富
尺骨
chǐgǔ
〖ulna〗连接肱骨和腕骨的骨头,上端呈三棱形
尺蠖
chǐhuò
〖inchworm;looper;geometer〗尺蠖蛾的幼虫,种类很多,是果树和森林的主要害虫
尺码
chǐmǎ
〖size〗尺寸的长短大小
尺码为7号的帽子
尺山寸水
chǐshān-cùnshuǐ
〖lengthoflandonsmallpicture〗指一小片山水
丹棱彭君古豪杰,对予常笑峨嵋劣;曾向华严顶上来,尺山寸水皆能说.——清·张问陶《青神舟中不得见峨嵋山与亥白兄饮酒排闷》
尺素
chǐsù
〖note;letter〗书写用的一尺长左右的白色生绢,借指小的画幅,短的书信
函绵邈于尺素.——陆机《文赋》
尺头,尺头儿
chǐtóu,chǐtóur
〖size〗∶尺码
〖clothandsilk〗[方言]∶衣料;零碎料子
拿了一匹尺头
尺子
chǐzi
〖ruler〗导引钢笔或铅笔画线条或量尺寸的木尺或金属尺

短笺的读音(二)

古代汉语试题

  第一套古代汉语试卷及答案
  第一套
  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从_________开始,把古韵分成十部,至__________分成十七部,王力分成________部.
  2、《庄子》注本到清代有___________的《庄子集解》和___________的《庄子集释》.
  3、《切韵》是隋代___________编写的,分为________韵.在《切韵》的基础上,北宋____________编成《广韵》.
  4、近体诗的对仗中,有两种特殊的类型:__________和__________.
  5、三十六字母中的齿头音是指________________,舌上音是指________________.
  6、七言律诗平起仄收式颈联对句的平仄格式是________________.
  7、作为格律要求,律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联必须对仗.
  一、 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8分)
  1、 韵目
  2、 之为言
  3、 粘、对
  4、 疏
  二、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每题1分,共25分)
  1、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2、 有一母见信饥,饭信.
  3、 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
  4、 同我妇子,饁彼南亩.
  5、 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6、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7、 楚之有直躬,其父窃羊而谒之吏.
  8、 春日载阳,有名仓庚.
  9、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
  10、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是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
  11、 亟其乘屋,起始播百谷.
  12、 八月断壶,九月叔苴.
  13、 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
  14、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15、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唯陈言之务去.
  16、 英俊鸟集,秦失其鹿.
  17、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18、高帝以陈平计,天子巡狩会诸侯.
  19、 朋酒斯飨,曰杀羔羊.
  20、夫离法者罪,而诸先生以文学取.
  21、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
  22、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有能生得者购千金.
  三、 指明下列句子的修辞方式(每题1分,共5分)
  1、 英雄无用武之地,故刘豫州遁逃至此.
  2、 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之阳陵.
  3、 臣闻洪水横流,帝思俾义.
  4、 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脯.
  5、 侣鱼虾而友麋鹿.
  四、 为下列古文加上标点(每题3分,共6分)
  1、 东 坡 母 成 国 太 夫 人 程 氏 眉 山 著 姓 其 侄 之 才 字 正 辅 第 二 之 元 字 德 孺 第 六 即 楚 州
  子 邵 字 懿 叔 第 七 正 辅 初 娶 东 坡 女 兄
  2、 (佗)复 与 两 钱 散 成 得 药 去 五 六 岁 亲 中 人 有 病 如 成 者 谓 成 曰 卿 今 强 健 我 欲 死 何
  忍 无 急 去 药 以 待 不 祥 成 与 之 后 十 八 岁 成 病 竟 发 无 药 可 服 以 至 于 死
  五、 简答(每题3分,共15分)
  1、 简述《诗经》韵例的特色.
  2、 介词“于” 有哪几种用法,各举一例说明.
  3、 古书注解的主要内容是什麽?
  4、 近体诗有哪些特点?
  5、 说出《十三经注疏》中为《周易》、《尚书》、《礼记》、《春秋左传》和《尔雅》作注疏的作者.
  六、 为下列一首诗划出平仄,说明该诗是否是律诗,为什麽?如果是律诗,有拗救要指出.(共10分)
  东 风 知 我 欲 山 行,吹 断 檐 间 积 雨 声.
  岭 上 晴 云 披 絮 帽,树 头 初 日 挂 铜 钲.
  野 桃 含 笑 竹 篱 短,溪 柳 自 摇 沙 水 清.
  西 崦 人 家 应 最 乐,煮 葵 烧 笋 饷 春 耕.
  七、 阅读下面古书的注解,并回答问题.(共16分)
  (1) 哪几句话是毛传?(2分)哪些话是郑笺?(2分)
  (2) 哪些话是孔疏?(2分)孔疏是解释谁的话?(2分)哪些话是陆德明《经典释文》中的?(2分)
  (3)“如字”是什麽意思?(2分)
  (4) 文中“夭夭”释为:(2分)
  (5)翻译“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2分)
  试题答案及评分细则
  一、 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 顾炎武,段玉裁,29
  2、 王先谦,郭庆藩
  3、 陆法言,206,陈彭年
  4、 流水对,借对
  5、 精清从心邪,知彻澄娘
  6、 仄仄平平平仄仄
  7、 颔联,颈联
  说明:答案中出现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二、 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8分)
  1、 每一个韵部选用一个字作为代表,(1分)这个代表韵部部类的字叫韵目.(1分)
  2、 古书释义术语之一.(1分)是通过声音关系解释词义的方法.(1分)
  3、 所谓“粘”,指上联的对句和下联的出句的平仄类型必须是同一大类.(1分)所谓“对”,是指每联的出句和对句必须是相反的类型.(1分)
  4、 又称“正义”,古书注解的体例之一.(1分)作者不仅解释正文,而且还给前人的注解作注解,这种注解叫“疏”.(1分)
  说明:需将每一得分点的主要内容答出,方可得分.
  三、 解释加点的词(每题1分,共25分)
  1、 通“煣”,用火熨木使弯曲
  2、 给…饭吃
  3、 获罪
  4、 送饭
  5、 用如名词,硬度
  6、 仰视的样子
  7、 禀告
  8、 开始
  9、 屋檐下
  10、 遗憾
  11、 急忙
  12、 拾取
  13、 水中高地
  14、 栽种;种植
  15、 务必
  16、 像鸟一样;帝位
  17、 曾经;不同
  18、 聚合
  19、 两杯
  20、 通“罹”,遭遇
  21、 无礼
  22、 悬赏征购
  说明:释义与所给答案相近也可得分.
  四、 指明修辞方式(每题1分,共5分)
  1、 代称
  2、 委婉
  3、 用典
  4、 稽古
  5、 互文
  说明:不答、答错、多答皆不得分.
  五、 为古文加标点(每题3分,共6分)
  1、 氏,姓.才,辅,第二;(1分)孺,第六,州;(1分)叔,第七.兄.(1分)
  2、 散.药,岁,者,(1分)曰:“健,死,药,祥?”(1分)之.岁,发,服,死.(1分)
  说明:每一给分处若答对半数以上,即可得分.
  六、 简答(每题3分,共15分)
  1、(1)从韵在句中的位置看,句尾韵是最常见的形式.(1分)
  (2)从一章中韵数看,可以分为一韵到底和换韵两类.(1分)
  (3)从韵脚相互距离看,有句句押韵、隔句押韵和交韵.(1分)
  说明:答案次序不论.
  2、(1)介绍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1分)
  (2)介绍动作行为的对象.(1分)
  (3)介绍比较的对象.(1分)
  (4)介绍主动者.(1分)
  说明:本小题满分3分,四项中答出3项即可,但每一项必须有相应的正确的例证,否则该项不得分.
  3、(1)解释词义 (2)阐述语法
  (3)说明修辞 (4)注明字音
  (5)校勘文字 (6)串讲文意
  说明:每两项1分,次序不论.
  4、(1)讲究平仄,一般只押平声韵. (1分)
  (2)用韵要求严格,一韵到底,不许临韵通压.(2分)
  说明:(2)中“用韵要求严格”占1分,“一韵到底,不许临韵通压.”占1分.
  5、《周易》:魏王弼、韩康伯注,唐孔颖达正义; (1分)
  《尚书》: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正义;《礼记》: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1分)
  《春秋左转》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尔雅》:晋郭璞注,宋邢昺疏;(1分)
  说明:答案中的朝代可省去,其他要点缺一项或错一项该得分处不得分.
  七、 为下列一首诗划出平仄,说明是否是律诗,为什麽?如果是律诗,有拗救要指出.(共10分)
  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 平仄仄平平仄平
  平仄平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4分)
  是律诗.(1分)原因:讲究平仄,押平声韵;共八句, 56字,每两句一联,讲究粘对,中间两联对仗.(2分)
  说明:分号前后各给1分,或所答意思能指出律诗特点的酌情给分.
  有拗救,颈联出句第五字“竹”应平而仄,拗;对句第三字“自” 应平而仄,拗,第五字“沙” 应仄而平,既救本句第三字,又救出句第五字.
  (3分)
  说明:答出“有拗救”给1分;指出拗处给1分;指出救处给1分.
  八、 阅读古书的注解,并回答问题.(共16分)
  (1)“蓁蓁……形体至盛也”、“一家之人尽以为宜”为毛亨的传.(2分) 说明:指出1句给一分.
  “家人犹室家”为郑玄的笺.(2分)
  (2)“正义曰”至篇尾,为孔颖达等人的疏.(2分)
  孔疏是解释郑笺的.(2分)
  “蓁侧巾反”为陆德明《经典释文》中语.(2分)
  (3)“如字”通常是告诉读者,在特定的上下文里,这个字要按照它本来的读音读.(2分)
  (4)茂盛的样子.(2分)
  (5)这位姑娘要出嫁,能使她的家庭和顺.(2分)
  说明:能译出“归”为“出嫁”,“宜”为“和顺”,并且语句通顺者即可得满分,否则酌情扣【短笺的读音】

短笺的读音(三)

一阕的意思

编辑本段词语·一阕
  【拼音】:yī què   【注音】:ㄧ ㄑㄩㄝˋ
编辑本段词语解释
  释义:(1).犹言一任(官职).  【出处】:汉 王符 《潜夫论·边议》:“且凡四海之内者,圣人之所以遗子孙也;官位职事者,羣(qún)臣之所以寄其身也.传子孙者,思安万世;寄其身者,各取一阕(què).” 汪继培 笺:“一阕(què),犹今言一任.”   释义:(2).一度乐终,亦谓一曲.  【出处】:宋 欧阳修 《晚泊岳阳》诗:“一阕(què)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示例】:《元史·礼乐志五》:“齐声舞前曲一阕(què),乐止.”

短笺的读音(四)

中国历史上有那些字典词典?从夏商周到清代,我只查到《尔雅》,《说文解字》,《康熙字典》,
清朝以前,古代的字典

看看以下资料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公元1773 - 1783年(乾隆37年正月到47年7月——见《提要》“圣谕”和“告成进表”),清政府用十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搜集图书,编定《四库全书》,同时编纂了一本《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下简称《提要》).《提要(卷四十)·经部·小学类·序》:“以《尔雅》以下编为训诂;《说文》以下编为字书;《广韵》以下编为韵书.”并号称“体例严谨,不失古义.”其中录列当时所能搜集到的字词典共210部,包括训诂12部、字书36部、韵书33部,和所谓“存目”(《提要》:“经圣(乾隆皇帝)鉴(阅览)洞烛其妄者,则亦斥而存目(排斥而列在“另册”)”)129部.这个统计肯定不完全:因为古籍由于历代战争、天灾人祸而散失,原因是众所周知的;《四库》编定之后又出版的,如很有影响的《说文解字注》、《说文通训定声》(也是在太平天国的战火中幸存下来的〔见《说文通训定声·序》〕),不可能在内;可以作为它所谓的“字书”入列的明·梅膺祚纂《字汇》,收字33179个,是一部大型字典,即使《康熙字典》也常为引用,却不列入;“古代词海”《佩文韵府》又被列入“集部·类书”.
在这众多的字词典籍中,影响最深广久远的是《尔雅》(邢昺疏:“尔,〔迩〕,近也;雅,正也.〔尔雅〕,言可近而取正也〔靠近它、凭借它,就可以得到对事物的正确理解.〕”).《尔雅》出现最早.《大戴礼·孔子三朝记》称:“孔子叫鲁哀公学《尔雅》.”那么早就有这么一本书,作者是谁?据《广雅》(增广《尔雅》而作,故称)的作者、三国魏初的张揖《进〈广雅〉表》称:“周公著《尔雅》一篇,今俗所传三篇(现在世面上所流传的是三篇).”则《尔雅》的作者可以追溯到西周初年.据说从孔子起直到西晋,其间有很多人为它作注补的工作.到东晋初,著作郎(大约就是文化部长)郭璞殚精竭虑,对《尔雅》作了深入的研究,著作了集《尔雅》研究之大成的《尔雅注》,《尔雅》才定型下来.《尔雅》定型于晋的其它原因就是从东汉许慎以后,学者不再为《尔雅》做增删的工作,而是自己另起炉灶自编新书了,如三国的张揖就编纂了《广雅》.到北宋初,礼部尚书翰林侍讲国子祭酒(太学校长)爵赐上柱国邢昺又为郭璞《尔雅注》疏解,作《尔雅疏》,使其更完备.因为历代“说经之家多资以证古义”(《提要》语),为历代所重,至唐宋就被列为《十三经》之一.现在我们所说的《尔雅》,就是郭璞注邢昺疏的《尔雅》.中华书局出版1980年10月第一版《十三经注疏》中就有这部《尔雅》.
《尔雅》之外,成就最重,影响极大,在字典词典的编撰思想、体例、体系等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典籍就是《说文解字》,世称《说文》.它的作者是东汉中前期的许慎.许慎,字叔重;博通经籍,职任太尉祭酒,有“五经无双许叔重”之誉(见《辞海》).“许之撰《说文解字》,用功伊始,盖恐失坠所闻也,自永元(汉和帝年号)庚子(公元100年)至建光辛酉(汉安帝建光元年,即公元121年),凡历二十二年,而其子冲(许慎之子许冲)献之”(见《段注说文·第十五卷》).自《说文》出,“魏晋以来言小学者皆祖慎(都把许慎当祖师爷,学习他、效仿他)”(《提要》语).《说文》“推究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主要是前四种)之义”,用“分部类从(按偏旁部首分类,同部首的为一类)”的思想,编排全书,构成体系,形成体例.自然引导出“部首检字法”,成为后世历代字词大典甚至大型图书系列的编排方法的先驱.《说文》的主要成就是:1,把自古以来的各种形体(篆、籀、隶、行、草)的文字,“以小篆为宗(以小篆字体为全书之线索、纲领)”(《提要》语,即《说文·叙》“叙(《提要》作“序”字)篆文,合以古籀”),贯通古文篆籀(大篆),加以整理,对汉文字的形体首作规范.2,用六书的内在联系系统地分析字形、解释字义,创立了自我圆通的“以形释义”的理性体系(段玉裁注:“《说文》,形书也.”“合所有之字,分别其部,每部各建一首(部首).而同首者,则曰‘凡某之属皆从某’.于是形立而音义易明”),这是许慎集汉代自“独尊儒术”以来“说字解经”的合理内核之大成而弘扬创造的结果.3,由于《说文》的构建体系是分部类从,同“形旁”(部首)的字都在一块儿,意思相关,所谓“凡□之属皆从□”(凡是与某义有关的一类字,都有某部首.如,依、伏、仁、停、像,它们的意义都与“人”有关,就都有“人”字旁);形旁以外的部分就是“声旁”,同声旁的,读音相同或相近.这样,就开创了揭示“汉文字之三要素(形体、意义和读音)”的必然联系的先河.段玉裁注:“《尔雅》《方言》……皆不言字形原委.以字形为书,因形以考音与义,实始于许,功莫大焉.”
《说文》问世之后,据《提要》统计,有晋·吕忱、唐·李阳冰、五代十国·南唐·徐铉徐锴(世称大徐小徐)兄弟二人、南宋·李焘为之作增补正伪工作,据徐铉说,“阳冰之后,诸儒笺述”(徐铉等《上〈新修字义〉序》,以下简称“徐铉《序》”),人数当不会很少.其中过大者李阳冰,功高者徐锴.本来《说文》到李阳冰(大历年间——公元766 - 780年人)手里时,已流传六百多年,可想其间传抄刊刻之讹误必不在少;但他“刊正”而成的“《说文》新义”“以师心之见,破先儒之祖述”(徐铉《序》),“曲相排斥,未协至公(很不公正)”(《提要》),反成为对《说文》的窜改,受到徐锴《说文系传》的系统反驳批评.由于证据充分、辨正清晰,再加上徐铉的考证,“使许书原貌渐明”(上海古籍出版社《说文·出版前言》).二徐少孤,皆早慧,成人后都在南唐做官,大徐还做到吏部尚书,都有不少著作(见《宋史·徐铉传》所列).《宋史》说小徐“因铉奉使入宋,忧惧而卒,年五十五.”《提要》说“宋兵下江南,卒于围城之中.事迹见《南唐书》本传.”《提要》的说法可靠点.大徐在南唐破后,随后主李煜降宋(其情节酷似刘禅主仆降魏),后奉旨校订《说文》,正字形,去伪讹,增释义,定字音(“并以孙愐〔《唐韵》著者〕音切为定”〔徐铉《序》〕),使《说文》终定典型,世称“大徐本”.大徐以后被诬坐罪死于贬所,年七十六.如果小徐(少小时即善小篆)缓死,成就会更大.“大徐本”“小徐本”的《说文》成为自宋至今历代字典(如宋代的《广韵》《集韵》《类篇》、元代的《韵会》、明代的《字汇》《正字通》、清代的《康熙字典》、当代的《汉语大字典》)的必引本.
清代小学(段玉裁注:“谓之小学者,八岁入小学所教也〔启蒙之学、起始之学〕.”)大盛.大名鼎鼎、赫然于众目的《说文》成为学者们注意的焦点,所谓“有清中叶,魁杰巨儒朋起,钩研经训,竟崇许学,名为专家,更仆难数(派人轮流换班地清点也难以数得清)”(卫瑜章《段注〈说文解字〉勘误·自序》).其中成就突出者,四大家.上海古籍出版社《说文·出版前言》说:“王筠《说文释例》《说文句读》重于形,桂馥《说文义证》偏于义,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重于声,惟段玉裁《说文注》形、音、义三者并重.”其实朱氏之《训》也很重视六书之义的内在联系,并能全面圆通汉字形音义三者之正理.这时候,《说文》的幽涵奥义,汉字的“三要素”关系就“大放光明”了.
因为《说文》是开山大作,又是汉字简古滥觞之时,难免粗略梗糙.所以“许慎注解,词简义奥”(徐铉《序》),“训诂简质,猝不易通;又音韵改移、古今异读,(故其)谐音诸字,亦每难明”(《提要》).再加上“篆书湮替,为日已久;凡传写《说文》者皆非其人:故错乱遗脱,不可尽究.”又“《说文》之时,未有反切;后人附益,互有异同.”(徐铉《序》)所以,宋太宗下诏:收集天下《说文》遗本,“委徐铉等点检书写雕造,无令差错,致误后人.(雍熙三年〔公元986〕十一月□日牒)”实际上,徐铉等所作的远不止“点检书写雕造”(见上文).大徐本问世之后,新的问题仍不断产生.许慎《说文解字·自叙》“黄门侍郎杨雄采以作《训纂篇》,凡《仓颉》以下,五千三百四十字”,许慎又采集网罗,成“九千三百五十三文”,徐铉增的也很少.而社会发展,文字“递有增加”,且注音读音愈益重要(南宋曾慥《类说》引《古今词话》“真宗朝,试《天德清明赋》,有闽士破题云:‘天道如何?仰之弥高!’会试官亦闽人,遂中选.”“道”“德”二字都分不清的人居然中选,说明“宋初程试,用韵尚漫无章程”〔《提要》〕),于是历代政府和学者不断编修注音良好的“韵书”一类的、且规模更大的字词典,最后(公元1012年)终于出现了“大宋重修《广韵》(唐朝孙愐等增广《切韵》而著《唐韵》,后又有严宝文、裴务斋、陈道固三家作增广《切韵》的修订工作,并都称《广韵》,所以宋初的《广韵》称“重修《广韵》〔也就是一般所说的《广韵》〕”〔见《提要》〕)”和《集韵》(公元1038 - 1068年).
因为中古以前,“三代秦汉所读之音,与今不同也.”“六朝以后之韵书出而古言(音)渐亡.”(清·郝懿行《尔雅义疏·序》.)“古韵失传,魏晋以降,(才)创为律韵行世”(《康熙字典·凡例》).所以,“先秦用韵现象不易在字典中得到反映,因而古韵部(指本《字表》里的古韵)主要根据《说文解字》谐声、中古音切和异文现象来推求.”(《汉语大字典·上古音字表说明》)可见那时的注音多么艰难.《广韵》收字二万六千余个,《集韵》(为纠正所谓的《广韵》“冗漫殊甚,亦多纰缪,或略而失当”而广采唐代韵书旧文另编的宋修本)收字53525个,又时居中古,而承上启下.《广韵》《集韵》使用的注音办法是反切法(此法之最先集成者,是隋朝的陆法言〔著第一部切音字典《切韵》〕),这个办法比它以前的谐音法、异文直音法都科学.它可以把字的声、韵、调都明确地注出来(不像谐音法朦胧不明、摸棱不准),可以比直音法的使用范围大得多(因为许多字没有同音字,有的同音字又生僻不能读出).所以《广韵》《集韵》是“研究上古和近代语音·的”“重要的”“韵书”(见《辞海》).《汉语大字典》中“中古音以《广韵》《集韵》的反切为主要依据”(见《凡例·十》),其《中古音字表》的根据主要也是这两本书(见《中古音字表说明》).
反切注音法沿用了一千多年,也遇到一些问题,又由于西方文化的东渐,中国人逐渐认识到这个办法需要改革.“世谓汉儒识文字而不识字母 ……七音之传,肇始西域,以三十六字为母,……而后天下之音总于是焉.”(《康熙字典·御制序》)但是从唐末僧人守温仿照梵文创制三十字母、宋人继为三十六字母之后,绵延近千年,而徘徊不前.《康熙》自以为得“七音之准绳”,其实仍在反切上滚来滚去.直到清末,学者们才在前人的长期摸索中悟出拼音法,从此,注音法以加速度向前发展.1919年“五·四”之后,开始使用“国音字母拼音”,1957年,试行“汉语拼音”,很快得到普遍承认和应用.同时,汉文字的整理、定型工作也卓有成效地进行.可以说,到这时,汉文字、汉语言才似乎真正进入到“理想王国”.然而,本人窃以为现虽已有《现代汉语词典》、新修《辞海》、《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的伟大成就,而“战斗仍未有穷期”.比如,汉语拼音的“隔音符号”在书写时究竟要不要那么烦;计算机中,隔音的输入法怎么解决;能不能解决汉语同音字太多的问题;在字词典中,怎样排列文字的始义、本义和逐次的引申义,怎样归属文字的形音义统属系列(《现代汉语词典》的“gōu勾1(句)①②/勾2(句)①②;gòu勾(句)①②”式的归属法引了很好的路”)并确实处处圆通;……确乎任正重、路好远……尽管语言的变化发展不是个短时期理论问题,理论归纳也要先有事实;但“任务”还是任务,“路”也正摆在眼前.

短笺的读音(五)

繁体的金字旁加一个戊念什么?
RT……
釒戊
就这样
怎么读?

钺 yuè
戉,形声.本义:古代兵器,青铜或铁制成,形状像板斧而较大
同本义
戉,大斧也.――《说文》
王左杖黄戉.――《书·牧誓》.传引《六韬》:“大柯斧重八斤,一名天戉,经传皆以铖为之.”
钺,车銮声也.――《说文》.伟借为戉.
一人冕执钺.――《书·顾命》
授铖四七.――张衡《东京赋》
斧钺汤镬.――《汉书·李广苏建传》
碧汉中百十队翔鸾振羽,黄旌白钺.――《梼杌闲评――明珠缘》
又如:钺钺(车铃声.也作“哕哕”);钺斧(圆刃大斧);钺下(书笺开头表示尊敬的套语.在主管将帅的指挥之下)
星名.钺星,即天
钺作为一种兵器,由青铜铍头、长柄构成,铍头尖锋直刃、扁茎,穿透力很强,很可能是由扁茎短剑发展而来.它出现于春秋时期,在战国时期大量使用.至于斧钺,由于其杀伤力不如戈矛,在春秋时期实战中的地位已大大降低,已多用于仪仗、装饰之需,以作为军权的象征.
古代兵器,武术器械之一.钺的形成与斧的形成属相同的时代,钺的式样与斧相同,惟较斧为大.钺比斧头大三分之一,杆长一尺半.钺杆末端有钻.钺在斧头之上加有突出之短矛,长约六寸.使钺之法合斧、矛、枪三者为一体.其用法除有斧、矛和枪之外,还有刺、拨、点、追四法.钺有长杆之钺和短杆之钺,如八卦掌拳派所用的子午鸳鸯钺,就是一种短双器械.
钺是商周时代重要的礼器之一,也是一种兵器.据考证,这种器物是由石斧等工具演变而来的,在青铜器中更强调华丽、美观的特质,成为象征权力、象征威严的礼仪用物,此处所选两件钺是商代后期作品,格外强调器物威严恐怖的特性,同商代艺术风格完全一致.
此图是比较精细的作品,钺的柄上铸有各种细密纹饰,同器形一起构成点线面的堆积变化,在统一中又寓以多样,在各样艺术表现手法中追求协调平衡.侧面饰以雕像,活泼而灵秀,同商代盛期流行的那种狰狞恐怖、威严之至的艺术风格已相去甚远.器物中惟一显得庄重威严的是钺身造型,宽大而精密对称的钺身是君王权力的代表,不容半点调笑与马虎,同时也使饰件有所附丽,使各种轻巧的饰物显得轻松而不轻浮,可以为作品增添富有生机的细节结构而不显得浮夸不实.
对 钺 古代长兵器.杆长一丈,杆两端各有一钺.二钺下端又各有一只小钺与其杆垂直.其主要击法与钺相同.
两头钺 杆长八尺,杆两端均有一钺,其杆两头可用.其主要击发如钺,惟比钺更为灵活多变.
铲 钺 其一端为钺,另一端为铲,故得其名.具有铲钺的功能,其击发与铲、钺相同.
单 钺 其钺形似月牙铲,柄下端有一三棱形铁钻.
銊为斧之由来,以时代论则为同时,以形式论亦正仿佛;书曰:「王左杖为銊,注銊大斧也.」按此可见斧銊本无甚巨大之分当,惟銊与斧,如完全相同,何不径名之曰大斧,而必名之为銊,此显见其相似而不能相混也.銊头较斧大三之一,杆端比斧多一矛头,长约一尺六寸,故銊杆长于斧杆者亦尺六七寸;斧杆末端无钻,故三十六法中无点逗各法也;銊则亦如枪杆,末端有三尖之钻,以备匆忙时作点格之用;至其余之构造,则完全与斧相同,重量亦仿佛.斧之与銊,亦犹枪之与矛,箭之与弩,形式之不同者,仅毫厘问耳;至其功能,亦不甚判别,故能得三十六法之精髓者,銊斧可并用也.
钺是斧的一种,但比斧大.
汉刘熙《释名·释兵》:「钺,豁也.所向莫敢当前,豁然破散也.」(释名未见)
钺、铖是同一类兵器,脱胎于斧,然而有大小的区别.《尚书·顾命》载:“一人冕执钺,立于西堂.”郑玄注:”钺,大斧也.”说明钺类确有大小之分,两者区别极为显著,大型者是钺,小型者是铖.
春秋、战国时,钺出土较多,但已渐失其战器性质,而变为仪仗饰品及明堂礼乐舞蹈之用.这是因为刀剑广泛应用在战场,而使笨重的钺退伍了.

短笺的读音(六)

含沙射影,是什么意思?

 【成 语】 含沙射影 (射影含沙)
  【读 音】 hán shā shè yǐng
  【释 义】比喻暗中诽谤与中伤,暗中攻击或陷害人.又作“射影含沙” .应用这成语时应注意:只能够用来比喻攻人无备,暗箭伤人和盲目攻击等情形.假如争斗的双方是明枪明刀的对抗,就不适宜引用这个成语了.
  【出 处01】《毛诗.小雅.何人斯》:为鬼为蜮(音域),则不可得.有靦面目(靦音腼),视人罔极.毛苌传云:蜮,短狐也.清阮元挍勘云:蜮短狐也,小字本、相台本同.案:段玉裁云:弧作狐误是也.释文蜮下云短狐也,正义云:蜮短狐,今说文本,蜮下皆误,汉书五行志注:作弧,不误.靦,姡也(姡音花).郑玄笺云:使女(音汝)为鬼为蜮也,则女诚不可得见也,姡然有面目,女乃人也,人相视无有极时,终必与女相见.唐陆德明经典释文云:蜮音或,沈又音域,状如鼈,三足,一名射工,俗呼之水弩,在水中,含沙射人,一云射人影.靦,土典反.姡,户刮反,面丑也.(按:短狐,应作短弧,故俗称水弩)
  【出处02】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二:“汉光武中平中,有物处於江水,其名曰‘蜮’,一曰‘短狐’,能含沙射人.所中者则身体筋急,头痛,发热;剧者至死.”
  【近义词】 指桑骂槐、恶语中伤
  【反义词】 光明正大、直截了当
  【典 故】
  传说江淮间出产一种很特别的甲虫,名叫蜮,又有人称做射工、射影、短狐、水狐.这种虫常常伤害人,形状很是奇怪,背上长着硬壳,头上有角,身上长有翅膀,可以飞到上空,在人的头上施行袭击.它没有眼睛,但耳朵听觉特别灵敏,口中有一横物,形状像弩,只要听到人声便知道人的所在方向和距离,然后用口中所含的沙当作矢,向人射击.被蜮射中的人,会染上一种毒质而生疮;就算人的身体能够射避,而影子被蜮射中,也会生病.
  【示 例】
鲁迅《华盖集·并非闲话(三)》:“却又不明明白白地举出姓名和实证来,但用了含沙射影的口气.”
  《搜神记》:“其名曰蜮,一曰短狐,能含沙射人,所中者则身体筋急、头痛、发热,剧者至死.”
南朝宋鲍照《苦热行》:“ 含沙射流影,吹蛊痛行晖.”
  没想到他表面这样恭恭敬敬,背地里却“含沙射影”,这种人实在可怕.

短笺的读音(七)

夏目第二季第13集最后滋叔叔和塔子阿姨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夏目第二季第13集最后,滋叔叔说:“你没带着那个本子吧?”,塔子阿姨说:“没关系的哟~”。这是是什么意思?是他们两发现了友人帐的事情吗?

  首先表示很喜欢夏目友人帐,现在来为你解疑。不过你看的版本翻译不对。这段话是这样的——
  第一句话:【滋さん(滋叔叔):贵志、短册 外してたんだろう】。这句话是对夏目说的,意思是“贵志啊,你把诗签摘下来了是吧”(“短册”,读音たんざく,不是什么“本子”,意思是“诗签”或者“诗笺”,就是写有诗句的一张长条子,经常挂在风铃上,这话里夏目的房间的风铃就有这个诗签。因为铃铛除非风到一定力度才会响,但是有这样一张诗签,诗签被吹动风铃就会响,估计是日本人的一种风雅吧)
  第二句【塔子さん(塔子阿姨)「大丈夫よ」】就是“没关系”
  这两句都是对夏目说的,不是夫妻之间的互动对话。我猜是夏目把诗签摘了下来,然后夫妻二人中的某个在整理房间时发现了,他们估计认为是夏目这样做是怕风铃的响声会吵到他们(就是下面第一个原因的分析),他们把诗签挂上,是为了告诉夏目,他们是一家人,不要这么拘束,夏目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和心意来生活
  关于滋叔叔说夏目把诗签摘掉了,我个人理解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夏目觉得风铃的声音会打扰他们,另一则我记得有一话是滋叔叔跟夏目讲一个女生的故事,这个女生就是铃子,只是塔子和滋不知道她的真实身份,他们只知道当时经历了一些风波,不知道是妖怪做的,虽然最后平静了,但夏目很清楚,他知道是铃子的出现(妖怪通常就回来),那时候的风波是妖怪造成的,平息下来是铃子的功劳,铃子的离开也是为了滋和塔子不再有这样的经历。但在滋的回忆里提到那个女孩子很爱风铃,夏目摘下来也是为了不再让他们想起这样的事,是出于一种爱的保护。虽然夫妻对夏目很好,但夏目还是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因为很珍惜这样爱自己的人和稳定快乐的生活

短笺的读音(八)

笺是什么的注解【短笺的读音】

书信
笺 读音:jiān 五笔字型:tgr 【释义】①供写信、题词等用的纸张:信笺|便笺.②书信:手笺.③注释;注笺注|笺释. 笺 (形声.从竹,戋声.本义:注释) 同本义 笺,表识书也.…字亦作牋.――《说文》 笺,书也.――《广雅》 郑子诸经皆谓之“注”,此言笺者……记识其事,故称为“笺”.――孔颖达《毛诗正义》 又如:笺释(犹笺注);笺疏(笺注);笺训(笺注训释) 笺 注释的文字 笺注纷罗,颠倒是非.――韩愈《施先生墓铭》 又如:;笺记(古文体名) 供题诗、写信等用的(质量较高的)小幅纸张 中国古代写给帝王的书信 笺(笺)jiān ⒈精美的或小幅的纸张:手~.便~.信~.〈引〉书信:来~已阅. ⒉注释:~注. ⒊〈古〉一种文体,写给尊贵者的书信:投~求归.

短笺的读音(九)

《袁中郎集笺校》 “笺校”的 读音

笺校读jiānjiào,就是笺注并且订正改正之意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angji963283/

推荐访问:短元音读音 句读短笺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