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衬己心

来源:女性创业 时间:2018-12-07 08:00:02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女性创业】

帅衬己心(共10篇)

帅衬己心(一):

衬人心欢

这件事反映出别人的喜悦,却反映出自己的悲哀.衬就是衬托,衬人就是衬托出(反映出)别人怎样,衬己意思相同.

帅衬己心(二):

"一生一世一双人.愿得君心似我心!" 和这个句子相衬的句子
一生一世一双人.愿得君心似我心!对出一个比较相衬的句子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虽然字数不同,但意思应该相近,

帅衬己心(三):

描写孤单的心理感受写一个80字片段,请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

生处世如行路,常有山水阻身前.只有品味了痛苦,才能珍视曾经忽略的快乐;人在路上走,沿途中总会有风雨不定时来袭击,不可能因为有风雨而止步或退缩.迎上风雨,勇敢面对,相信走过风雨后,彩虹的美丽就在前方的风景处等你.

帅衬己心(四):

夜,你若无声,何须寂静,心,终难安分.这句话的具体含义是什麽?

以无声衬有声,说的是夜是有声的,发出的是内心深处难以抑制的躁动,或是狂热的感情.后半句点名情感,对比之下,表明自己无法像夜那样,无法抑制自己,将会爆发出那种深埋心底的感觉

帅衬己心(五):

以动衬静的描写 仿写老山界
以动衬静的描写 仿写老山界
【帅衬己心】

清晨,来到丛林,才觉得如此空旷,使得豁然开朗,心旷神怡.天空中,太阳并不是很刺眼,有种清冷而神圣的气势,那种气势,令我心驰神往!远处,高耸的山峰像屏障一样落在面前.不时传来几声蛐蛐儿的鸣声.除此以外,就是一片的安静与祥和.耳朵里有时强时弱的声响,极清楚的又是极模糊的,极规律的又是极和谐的.像鸟儿在高声鸣唱,像雷在闷闷地响着,像竖琴在动听地弹着,像泉水在湍急地流着.

帅衬己心(六):

诗歌的表现手法主要有哪些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首先是字词、语句上的修辞技巧,种类很多,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排比、对偶、烘托、拟人、用典等等;从作品的整体上来把握它的表现手法时,就要注意不同文体的作品:
  编辑本段【不同文体的表现手法】
  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 象征等手法;
  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
  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
  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编辑本段【具体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 叙事抒情 直抒胸臆 对比 衬托 卒章显志 象征 想象 联想
  照应 寓情于景 反衬 烘托 托物起兴 以乐衬哀 渲染 虚实结合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欲扬先抑
  编辑本段【诗歌的表现手法】
  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 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这“六义”中,“风、雅、颂”是指《诗经》的诗篇种类,“赋、比、兴”就是诗中的表现手法.
  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的注释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如,《诗经》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这种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说:“且何谓为比也?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者也.”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诗经》中的《螽斯》《硕鼠》等篇即用此法写成.
  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朱熹更明确地指出:“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如《诗经》中的《关睢》《桃夭》等篇就是用“兴”的表现手法.
  这三种表现手法,一直流传下来,常常综合运用,互相补充,对历代诗歌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诗歌的表现手法是很多的,而且历代以来不断地发展创造,运用也灵活多变,夸张、复沓、重迭、跳跃等等,难以尽述.但是各种方法都离不开想象,丰富的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诗歌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在诗歌中,还有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是象征.象征,简单说就是“以象征义”,但在现代诗歌中,象征则又表现为心灵的直接意象,这是应予注意的.用现代的观点来说,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主要的有三种:
  1、比拟.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说:比拟就是“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这些在我们前面列举的诗词中,便有许多例证.比拟中还有一种常用的手法,就是“拟人化”:以物拟人,或以人拟物.前者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里荡漾.把“云彩”“金柳”都当作人来看待.以人拟物的,如,洛夫的《因为风的缘故》:……我的心意/则明亮亦如你窗前的烛光/稍有暧昧之处/势所难免/因为风的缘故/……以整生的爱/点燃一盏灯/我是火/随时可能熄灭/因为风的缘故.把“我的心”比拟为烛光,把我比作灯火.当然,归根结底,实质还是“拟人”.
  2、夸张.就是把所要描绘的事物放大,好像电影里的“大写”“特写”镜头,以引起读者的重视和联想.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其中说到“深千尺”“三千尺”,虽然并非事实真相,但他所塑造的形象,却生动地显示了事物的特征,表达了诗人的激情,读者不但能够接受,而且能信服,很惊喜.然而这种夸张,必须是艺术的、美的,不能过于荒诞,或太实、太俗.如,有一首描写棉花丰收的诗:“一朵棉花打个包/压得卡车头儿翘/头儿翘,三尺高/好像一门高射炮.”读后却反而使人觉得不真实,产生不出美的感觉.
  3、借代.就是借此事物代替彼事物.它与比拟有相似之处,但又有所不同,不同之处在于:比拟一般是比的和被比的事物都是具体的、可见的;而借代却是一方具体,一方较为抽象,在具体与抽象之间架起桥梁,使诗歌的形象更为鲜明、突出,以引发读者的联想.这也就是艾青所说的“给思想以翅膀,给感情以衣裳,给声音以彩色,使流逝变幻者凝形.”
  塑造诗歌形象,不仅可以运用视角所摄取的素材去描绘画面,还可以运用听觉、触觉等感官所获得的素材,从多方面去体现形象,做到有声有色,生动新颖.唐代诗人贾岛骑在毛驴上吟出“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但又觉得用“僧敲月下门”亦可.究竟是“推”还是“敲”,他拿不定主意,便用手作推敲状,不料毛驴挡住一位大官的去路,此人乃大文豪韩愈,当侍卫将贾岛带到他的马前,贾据实相告,韩沉吟良久,说还是用敲字较好.因为“敲”有声音,在深山月夜,有一、二记敲门声,便使得那种情景“活”起来,也更显得环境的寂静了.前述《枫桥夜泊》的“乌啼”“钟声”,也是这首诗的点睛之笔.还有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段,更是十分逼真,非常精彩!现代的如黄河浪的《晨曲》:“还有那尊礁石/在固执地倾听/风声雨声涛声之外/隐隐约约的/黎明/灵泉寺的晨钟/恰似鼓山涌泉的/悠远回应/淡淡淡淡的敲落/几颗疏星/而涨红花冠的/雄劲的鸡鸣/仿佛越海而来/啼亮一天朝霞/如潮涌.这首诗也写得很好.所以我们如果掌握了用声音塑造形象的手法,那将为诗歌创作开拓一个更加广阔的领域.
  无论是比拟、夸张或借代,都有赖于诗人对客观事物进行敏锐的观察,融入自己的情感,加以大胆的想象,甚至幻想.可以这样说,无论是浪漫派也好,写实派也好,没有想象(幻想),便不成其为诗人.比如,以豪放称著的李白,固然想象丰富,诗风雄奇,而以写实称著的杜甫,也写出了诸如“安得广厦千万间……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乾.”(《月夜》)等等浮想联翩的佳作.

帅衬己心(七):

要形容男的长得好看的词或句子
我要的是小说里面那种很唯美的句子,不要外语

貌比潘安 能比潘安还帅的人,那得多帅啊~
貌似潘安
眼若明星,面如冠玉,肤若凝脂,颜如敷粉
英气逼人 玉树凌风
面如冠玉,唇红齿白
面如傅粉,玉树临风
身高八尺,腰围也是八尺
美姿颜
衣冠楚楚,相貌堂堂
面如傅粉,面如冠玉,唇红齿白,姿容既好,神情亦佳.
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风流倜傥
玉树临风
1,叔夜之为人也,遥遥若高山之独立. 其醉也,巍峨若玉山之将崩.
2,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
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
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
3,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锻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 视而有情.
那身穿水墨色衣、头戴一片毡巾的,生得风流韵致,自然是个才子.
4,用「美男子」来形容他一点也不为过.身高近七尺,偏瘦,穿着一袭绣绿纹的紫长袍,外罩一件亮绸面的乳白色对襟袄背子.袍脚上翻,塞进腰间的白玉腰带中,脚上穿着白鹿皮靴,方便骑马.乌黑的头发在头顶梳着整齐的发髻,套在一个精致的白玉发冠之中,从玉冠两边垂下淡绿色丝质冠带,在下额系着一个流花结.
他的皮肤很白,就像绝大部分的南宋文人一样;但因为皮肤白,俊美的五官看起来便份外鲜明,尤其是双唇,几乎像涂了胭脂般红润.但他相貌虽然美,却丝毫没有女气;尤其是那双眼睛,看起来既聪明又骄傲.
5,白衣黑发,衣和发都飘飘逸逸,不扎不束,微微飘拂,衬着悬在半空中的身影,直似神明降世.他的肌肤上隐隐有光泽流动,眼睛里闪动着一千种琉璃的光芒.容貌如画,漂亮得根本就不似真人 这种容貌,这种风仪,根本就已经超越了一切人类的美丽.他只是随便穿件白色的袍子,觉得就算是天使,也绝对不会比他更美.这种超越的男女,超越了世俗的美态,竟是已不能用言词来形容.

帅衬己心(八):

说说你对《世说新语 伤逝》的认识

“人为妇人所生,日子短少,多有患难.出来如花,又被割下;飞去如影,不能存留.” “海中的水绝尽,江河消散干涸.人也是如此,躺下不再起来,等到天没有了,仍不得复醒,也不得从睡中唤醒.”(《旧约·约伯记》,第十四章)死亡是人的必然归宿.中古士人对于死亡的关注集中表现在《世说新语》第十七门《伤逝》中.“伤逝”的意思是指感伤逝者、哀念亡人.《伤逝》一篇在中古文化史上具有特殊的价值,那就是从一个侧面集中地表现了中古文人的生命意识—对生命的珍爱和对死亡的忧伤.
(一)“伤逝”情结的时代背景
中古时代,战火遍地,灾难重重.上层统治者互相倾轧,残酷斗争,人命危浅,朝不保夕.在这动荡多事之秋,许多著名的文人常常由于政治上的牵累惨遭荼毒,死于非命,《晋书·阮籍传》说:“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其实人生命运之惨烈,何止魏晋!据我观察,中古士人的死亡方式通常有两种,一是寿终正寝,二是死于他杀,而极少有死于自杀的.在这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的岁月里,许多慷慨悲壮、才华横溢之士,都成了上层社会尔虞我诈的牺牲品,人们普遍产生了大化流衍、一息不停的感慨,人生无常、乐少悲多的喟叹,这正是魏晋时代人生哲学的典型音调.据日本学者高桥清编纂的《世说新语索引》,我们可以发现在《世说新语》中,“哭”字出现二十七次,“泣”字出现十八次,“哀”字出现二十四次,“亡”字出现四十一次,“死”字出现三十四次,可见这四个字均属于《世说新语》动词中的高频字.而据冉昭德先生统计,在《文选》中,被砍头的作家有三十四位,占其全体作家(130人)四分之一有强(《中惨死的作家》).这些情况也足以说明,在中古时代,人生的悲剧太多了,死亡太普遍了.葛洪说:“永惟富贵可以渐得,而不可顿合,其间屑屑,亦足以劳人.且荣位势利,譬如寄客,既非常物,又其去不可得留也.隆隆者绝,赫赫者灭,有若春华,须臾凋落.得之不喜,失之安悲?悔吝百端,忧惧兢战,不可胜言,不足为也.”(《抱朴子》外篇《自序》)葛稚川道出了中古文人的普遍心态.
在中国人的生活史中,中古时代确是悲和美交相辉映的一页.
(二)“伤逝”情结例析
《世说新语·伤逝》忠实地记录了魏晋士人悼亡伤逝的言语,它包括十九篇小品.这些小品笔精墨练,文辞悲怆,一往情深,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比之潘岳的《悼亡诗》和元稹的《遣悲怀》亦毫无愧色.它们共同组成了一部惊风泣鬼,如怨如慕的安魂曲,读来令人黯然神伤.我们看这段文字:王浚冲为尚书令,著公服,乘轺车,经黄公酒垆下过.顾谓后车客:“吾昔与嵇叔夜、阮嗣宗共酣饮于此垆.竹林之游,亦预其末.自嵇生夭、阮公亡以来,便为时所羁绁.今日视此虽近,邈若山河.”(本门二)
“近”,是实际的距离;“邈”,是主观的感觉.惟其身经酒垆,咫尺相隔,故曰“近”;惟其故人已逝,不得复见,故曰“邈”.“近”与“邈”,相反相成,相映相衬,矛盾的情结在这里达到有机的统一.寥寥八个字,真不知蕴涵了多少深情厚意,其“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诗品》卷上《古诗》,《诗品注》,页17).本门五:有人哭和长舆曰:“峨峨若千丈松崩.”
死者气概之峻伟,风神之超逸,令人敬意倍增.本门九:
庾文康亡,何扬州临葬,云:“埋玉树著土中,使人情何能已已!”
死者内质的美好,品格的高尚,宛然如见.本门一一:
支道林丧法虔之后,精神霣丧,风味转坠.常谓人曰:“昔匠石废斤于郢人,牙生辍弦于钟子,推己外求,良不虚也.冥契既逝,发言莫赏,中心蕴结,余其亡矣!”却后一年,支遂殒.
据本条刘孝标注所引《支遁传》,法虔是支道林的同学,“俊朗有理义,遁甚重之”.支道林借《庄子·徐无鬼》所述郢人与匠石以及《韩诗外传》卷九所载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深切表达了对知音好友的热爱、怀念与悲悼.本门一八:
羊孚年三十一卒,桓玄与羊欣书曰:“贤从情所信寄,暴疾而殒,祝予之叹,如何可言!”
本条刘孝标注引《公羊传》曰:“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子路亡,子曰:‘噫,天祝予!’”又引何休注曰:“祝者,断也;天将亡夫子耳.”桓玄借用这个典故,也深切表达了对亡友的如海深情和一腔哀思.
其实,在动乱的时代,无论是病死,还是被人杀死,在人们心理上都不是不能承受的.就死亡而言,最重要的是对正常的死亡顺序的遵守,直白地讲,那就是祖死于父前,父死于子前.然而,中古时代偏偏有很多生命的倒序,真是让人无法忍受.顾雍之悲悼顾邵(《雅量》一),王戎之痛哭万子(《伤逝》四),庾亮之感念亡儿(同上,八),都足以催人泪下.《世说·德行》二九:
王长豫为人谨顺,事亲尽色养之孝.丞相见长豫辄喜,见敬豫则嗔.长豫与丞相语,恒以慎密为端.丞相还台,及行,未尝不送至车后.恒与曹夫人并当箱箧.长豫亡后,丞相还台,登车后,哭至台门;曹夫人作簏,封而不忍开.
本条刘孝标注引《中兴书》:“王悦字长豫,丞相导长子也.仕至中书侍郎.”再如《伤逝》一二:
郗嘉宾丧,左右白郗公:“郎丧.”既闻不悲,因语左右:“殡时可道.”公往临殡,一恸几绝.
儿子死在父亲的前面,所谓白发送黑发,这种生命顺序的倒置给生者带来的悲哀是何等深重!
生命是可贵的,每个人只有一次,因而更需要倍加珍惜.《伤逝》门十分明显地反映了士人从爱惜自身为起点,到关心他人生命的这样一个过程.本门一五:
王东亭与谢公交恶.王在东闻谢丧,便出都,诣子敬,道欲哭谢公.子敬始卧,闻其言,使惊起曰:“所望于法护.”王于是往哭.督帅刁约不听前,曰:“官平生在时,不见此客.”王亦不与语,直前哭,甚恸,不执末婢手而退.
王珣没有为冤家的死亡而欢快,而是为之深感痛惜.平生交恶的人,竟然成为倾情哭悼的对象,这确实很值得深味.显然,晋人的感情表达已经超出了功利的苑囿,因为他们对生命的珍爱是一种普遍的情怀.只要是人,只要有生命的不幸发生在人的身上,就会立刻唤起他们对生命本身的同情与关注,而并不留意生命之主体与自己的关系如何.《晋书·阮籍传》:
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识其父兄,径往哭之,尽哀而还.
这就是美!这就是人类的感情美和人性美!《圣经》说“往遭丧的家去,强如往往宴乐的家去”,“智慧人的心,在遭丧之家”(《旧约·传道书》,第七章).这是一种关心人类自身的伟大意旨,一种博爱万物的崇高情怀,人类在既往的历史进程中所创造的一切语言辞令,都不足以传达它的美.而人类的相亲相爱,生命的生生不息与夫世界的周流无已,全在于此!
(三)“伤逝”情结与士人深情
李泽厚先生说:“魏晋时代的‘情’的抒发由于总与人生—生死—存在的意向、探询、疑惑相交织,而常常达到一种哲理的高层.这倒正是以‘无’为寂然本体的老庄哲学以及它所高扬着的思辩智慧,已活生生地渗透和转化为热烈的情绪、敏锐的感受和对生活的顽强执着的原故.从而,一切情都具有着智慧的光辉,有限的人生感伤总富有无限宇宙的含义.扩而充之,不仅对死亡,而且对人事、对风景、对自然,也都可以兴发起这种情感、情怀、情调来而变得非常美丽.”(《古典文学札记一则》)在士人看来,人生是痛苦的,而造物主所缔造的自然风物却是美好的.当它与一定的人生际遇密切相联的时候,就更富有诗意的美,更加销魂夺魄.《世说新语·言语》三二:卫洗马初欲渡江,形神惨顇,语左右云:“见此芒芒,不觉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复谁能遣此!”
这是因江水的茫茫无际而想到人生的短暂?还是因江水的波涛汹涌而想到人生的险恶?抑或是因江水的长流不已而想到覆亡的故国?或许都有.读了这段文字,我们很容易联想到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以及《论语·子罕》里的一段话:“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烨案:此即《世说新语·伤逝》篇名之所本)孔子、卫玠和陈子昂生活在三个迥然不同的时代,但他们表现了十分相近的情感.他们对时间和空间,对人生和宇宙都表现了深沉的感慨和执着的思索.孔子重在惊叹,卫玠偏于感伤,陈子昂也带着浓郁的感伤色彩,但他所抒发的感情更为深邃,更为幽渺,更富有哲理性的启迪,体现了更为强烈的时空意识?上摩日月星辰,下瞰山河大地,仿佛具有包举宇宙、戡破万象的伟力.千余年来,文人学子们心摹手追,传唱不已,其原因也就在于此吧.曹丕在《柳赋》中写道:
昔建安五年,上与袁绍战于官渡,是时余始植斯柳,自彼迄今,十有五载矣.左右仆御已多亡,感物伤怀,乃作斯赋曰: 伊中域之伟木兮,瑰姿妙其可珍.禀灵祇之笃施兮,与造化乎相因.四气迈而代运兮,去冬节而涉春.彼庶卉之未动兮,固战萌而先辰.盛德迁而南移兮,星鸟正而司分.应隆时而繁育兮,扬翠叶之青纯.修干偃蹇以虹指兮,柔条阿那而虵伸.上枎疏而孛散兮,下交错而龙鳞.在余年之二七,植斯柳乎中庭.始围寸而高尺,今连拱而九成.嗟日月之逝迈,忽衅衅以遄征.昔周游而处此,今倏忽而弗形.感遗物而怀故,俛惆怅以伤情.……(《全三国文》卷四)
而桓温面对其所植的故柳,也抒发了与子桓类似的情怀.《世说新语·言语》五五:
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
世事如浮云,岁月如流水,树木尚且不堪衰老,人又如何经得起日月的消磨呢!一介武夫,居然对人生有如此深切的体察!(关于以上两个《世说》故事的阐释,可参看宗白华先生《论和晋人的美》一文)
在《世说新语》中,有的人物常常直抒胸臆,针对人生的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抒发自己的怀抱,感情真挚,耐人寻味.如谢安曾经对王羲之说:
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
王羲之答道:
年在桑榆,自然至此,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欣乐之趣.(《世说新语·言语》六二)
“觉损”意为减少,乃六朝常语(徐震堮先生《世说新语校笺》将此二字分开标点,而成两句,误甚,见徐书页68).人在童年的时候,咿呀学语,纯真无邪,到了青年时代,往往把人间事象看得过于美好,理想的憧憬多于现实的努力.人,只有中年人,才会对人生的喜怒哀乐有比较深切的体验,才能真正认识到生命的价值.

帅衬己心(九):

用 诗句来勉励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帅衬己心】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川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吃一堑,长一智.(古谚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春宵一刻值千金.(苏轼)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
  塞维斯 (加拿大)
  孤寂的落日射出一派凄光,
  只照见峡谷的荒凉和冷清;
  倨傲不逊的山岭拔地直上——
  命运般严峻,死一样寂静.
  孤寂的落日像火一样死灭,
  巨大的峡谷把夜一口吞噬;
  怪兽般的山岭与夜天紧接,
  焦急的星星明亮得像钻石.
  大半个月亮衬着瘦削身影——
  孤狼,在把古老的咒语嗥叫,
  刺破了丝绒般夜天的寂静——
  啊,沦落在这蛮荒中的女妖.
  这被遗弃的、患麻风的土地;
  啊,让凄厉的狼嗥表达出
  那没感受到你威力的愤激,
  和你心中那深渊般的孤独

帅衬己心(十):

说明文表现手法的定义和特点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
  注:又因为现代的语文已不太注重表现手法与表达技巧地区分,可认为二者是同意的.但如果要严格区分表现手法从属于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主要包括:
  ①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等);
  ②表现手法(托物言志 写景抒情 叙事抒情 直抒胸臆 顺叙 倒叙 插叙 对比 衬托 卒章显志 象征 用典 想象 联想 照应 寓情于景 反衬 烘托 托物起兴 渲染 虚实结合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等) ;
  ③选材剪材;
  ④行文的结构;
  ⑤意境的创设、人物形象的塑造、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的运用等.
  ----------------------------------------------------------------------------
  一篇文章,不管作者选择什么样的表达技巧,都是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因此,分析语言、理解文章内容,必须认识表达技巧的作用.
  二、在鉴赏现代文阅读中,表达技巧包括:1、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2、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等.
  3、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繁简.
  4、结构:承上启下、悬念、照应、铺垫等.
  5、修辞手法:比喻、反复、排比、反问、拟人、夸张等
  【不同文体的表现手法】
  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 象征等手法;
  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
  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
  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编辑本段]【具体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 叙事抒情 直抒胸臆 对比 衬托 卒章显志 象征 想象 联想
  照应 寓情于景 反衬 烘托 托物起兴 以乐衬哀 渲染 虚实结合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欲扬先抑
  [编辑本段]【诗歌的表现手法】
  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 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这“六义”中,“风、雅、颂”是指《诗经》的诗篇种类,“赋、比、兴”就是诗中的表现手法.
  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的注释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如,《诗经》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这种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说:“且何谓为比也?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者也.”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诗经》中的《螽斯》《硕鼠》等篇即用此法写成.
  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朱熹更明确地指出:“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如《诗经》中的《关睢》《桃夭》等篇就是用“兴”的表现手法.
  1、比拟.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说:比拟就是“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这些在我们前面列举的诗词中,便有许多例证.比拟中还有一种常用的手法,就是“拟人化”:以物拟人,或以人拟物.前者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里荡漾.把“云彩”“金柳”都当作人来看待.以人拟物的,如,洛夫的《因为风的缘故》:……我的心意/则明亮亦如你窗前的烛光/稍有暧昧之处/势所难免/因为风的缘故/……以整生的爱/点燃一盏灯/我是火/随时可能熄灭/因为风的缘故.把“我的心”比拟为烛光,把我比作灯火.当然,归根结底,实质还是“拟人”.
  2、夸张.就是把所要描绘的事物放大,好像电影里的“大写”“特写”镜头,以引起读者的重视和联想.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其中说到“深千尺”“三千尺”,虽然并非事实真相,但他所塑造的形象,却生动地显示了事物的特征,表达了诗人的激情,读者不但能够接受,而且能信服,很惊喜.然而这种夸张,必须是艺术的、美的,不能过于荒诞,或太实、太俗.如,有一首描写棉花丰收的诗:“一朵棉花打个包/压得卡车头儿翘/头儿翘,三尺高/好像一门高射炮.”读后却反而使人觉得不真实,产生不出美的感觉.
  3、借代.就是借此事物代替彼事物.它与比拟有相似之处,但又有所不同,不同之处在于:比拟一般是比的和被比的事物都是具体的、可见的;而借代却是一方具体,一方较为抽象,在具体与抽象之间架起桥梁,使诗歌的形象更为鲜明、突出,以引发读者的联想.这也就是艾青所说的“给思想以翅膀,给感情以衣裳,给声音以彩色,使流逝变幻者凝形.”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angji964959/

推荐访问:帅心涛 心不由己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