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凡子的六字名称

来源:女性创业 时间:2018-12-07 18:00:02 阅读:

【www.zhuodaoren.com--女性创业】

带凡子的六字名称(共10篇)

带凡子的六字名称(一):

谁能汇总一下满族人名及其含义

满族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成员之一.满族人民对中民族大家庭的形成和巩固曾做出过重要贡献.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了解正确评价历史上满族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俗诸问题,了解早期满族人名的样式及其变化规律,是我们研究满族文化和民俗的一项内容.本文即对历史上满族人怎样起名的问题谈一下个人看法.
1. 用动物名称起名
现代我国满族人都是讲汉语、用汉字,满族人和汉族人的名字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结构形式大体上都是包括姓氏在内的三个字或两个字.但是历史上满族人是有自己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的,满足人的人名也不是现在这个样子.那时候满族人是用满语给孩子起名,用满文记录书写人名.另外,满族人还喜欢用各种动物的名称给孩子起名,这和其他民族的起名习惯有很大不同.如“努尔哈赤”这个名字,本是满语nurhaci(按:这里用罗马字母拼写满语.下文同)音译而来,意思是“野猪皮”.原来16世纪居住在长白山一代,过着半农业半畜牧业生活的满族人,习惯上用某种动物的某些部位为自己的孩子起名字.努尔哈赤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大儿子能像森林里的野猪一样勇猛无敌,像野猪皮一样坚韧,希望他将来能够成为勇敢无畏的人.努尔哈赤的三弟“舒尔哈齐”(surhaci)名字的意思是“小野猪”.努尔哈赤的四弟“雅尔哈齐”(yarhaci)的意思是“豹皮”.顺治皇帝的大儿子“牛钮”(nionio)意思是“眼珠”.努尔哈赤十四子“多尔衮”(dorgon)意思是“獾子”.努尔哈赤长子的儿子“杜度”(dudu)意思是“山鸠”.清初其他著名满族人物如名将正黄旗人舒穆录氏“楞格里”(lenggeri)意思是“硕鼠”.镶红旗人富察氏“伊哈齐”(ihaci)意思是“牛皮”.镶黄旗满洲人纳拉氏“海塔”(haita)意思是“野猪”.铁岭正黄旗人瓜尔佳氏“海伦”(hailun)意思是“水獭皮”.正白旗人那拉氏“萨尔哈”意思是“蜜鼠”.正白满洲人“浑齐”意思是“羊皮”.镶白旗人阿尔巴齐是“伊汉”意思是“牛”.正黄旗人瓜尔佳氏“库尔秦”意思是“斛斗鱼”.正白旗人瓜尔佳氏“达汉”意思是“小马驹”.正黄旗“额尔赫”意思是“田鸡”.镶黄旗人“阿尔萨兰”意思是“狮子”.镶白旗人“多弼”意思是“狐狸”,等等.以上名字都有各自特定意义.从语言学上看,这些表示动物名称的词都是普通名词.这些孩子长大成人之后,当然还是继续使用这些名字.这种用动物或动物身上的某一部位起名字,代表了清初早期满族人给孩子起名字的古老民族习惯和基本样式.
满族人名中多动物,这是民族习惯.这种民俗是在特定历史条件和经济条件下的产物.满族是古老的渔猎民族,自然会在民俗中带有渔猎文化色彩,而我们不能以汉族人起名的习惯去理解满族人起名的习惯.还有一些名字是普通名词,如:穆哈连(弹丸)、布拉(荆棘)、博尔普(马鞍头)、费扬古(小指)、阿克占(雷)、博洛(凉帽)、哈尔哈(鞋帮)、海兰(榆树)、阿苏(网),等等.这些人名虽不是动物名称,但却是名词,而且是普通名词.用这些普通名词起名,也是别的兄弟民族少见的.
2. 用满语数字起名
满族人还有用满语数字起名的习惯:苏色(susai,五十),额赫库伦地方富察氏,镶白旗人.乌云珠(uyunju,九十),长白山地方人,钮祜禄氏,正白旗包衣.明安(minggan,千),乌拉地方瓜尔佳氏,正蓝旗人.明安(minggan,千),哈达地方纳喇氏,镶蓝旗包衣.伊拉奇(ilaci,第三),宁古塔地方萨克达氏,镶黄旗人.伊拉奇(ilaci,第三),雅兰地方葛济勒氏,正蓝旗人.伊拉奇(ilaci,第三),辉发地方赫舍里氏,正蓝旗人.宁古奇(ningguci,第六),盖鸡地方瓜尔佳氏,镶蓝旗人.荪扎奇(sunjaci,第五),朗佳地方钮赫勒氏,正黄旗人.乌玉齐(uyuci,第九),扎库木地方钮祜禄氏,正白旗人.那丹珠(nadanju,七十),章佳氏,乾隆朝镶白旗人.以上人名都是从《满洲八旗氏族通谱》中随便摘录的满族人名.从这里完全可以看出满族人是喜欢用满语数字做他们的名字的.
3. 人名中多形容词
穆彰阿,郭佳氏,镶蓝旗满洲人,道光时任军机大臣.这里就“穆彰阿”来简单谈谈满族人名字的一个特点.同前面讲的“音译式”满族名字一样,“穆彰阿”也是一种音译式人名.原来是满语的形容词.读音是“mujangga”.它原有“果然的,真实的”的意思.“阿”字有“的”的意思.“阿”的读音为“ngga”.汉语无此音,只好用“阿”来代替.这就是说,穆彰阿的父母等长辈人希望这个新生儿将来能过真实诚恳作人.
关于词尾带“阿”的形容词满族人名,翻阅一下《满洲八旗氏族通谱》、《八旗通志》就可以新发现名叫“××阿”、“×××阿”的满族人名就有千余个.因此可以说词尾“阿”字是满族音译式人名另一个重要标志.而且,这些带“阿”(ngga)的人名都可以考证出来它们的满语本意,如镶白旗人萨克达氏“巴扬阿”(bayangga),意思是“富的”;镶黄旗人伊尔根觉罗氏“福隆阿”(fulunggga),意思是“盛大的”;镶黄旗人富察氏“哈丰阿”(hafungga),意思是“平安的”;正蓝旗完颜氏“扎隆阿”(jalungga),意思是“满的”;镶红旗人伊尔根觉罗氏“扬桑阿”(yangsangga),意思是“有文采的”,等.以上人名都可以考证出它们的满语语意.这些人还都是清代比较有名的人物.
还有一种带“额”字尾的形容词人名,本是满语"ngge"转写时的代用,意思也相当于汉语的“的”.如镶红旗人库雅拉氏“奇承额”(kicengge),意思是“勤勉的”;乾隆朝参赞大臣、理藩院尚书镶黄旗人钮祜禄氏“丰升额”(fengxengge),意思是“有福的,有造化的”.以上都是形容词作为满族人名字的例子.查阅《通谱》和《通志》,有大量的满族人名都是这种形式构成的.
此外,形容词还有如下的满族人:萨哈连(黑),正黄旗人精厄里氏;博尔中果(简单的),镶红旗人那木都鲁氏;布尔机(一色),正蓝旗人兆佳氏;哈坦(刚烈),正白旗人舒穆禄氏;阿济格(小),努尔哈赤第12子;阿克敦(结实),正蓝旗人,康熙48年进士,等等.由此可见,历史上满族人名中有大量的满语形容词.
4. 用动词性词语起名
还有一种早期的满族人名,权且称其为动词性人名.如:古尼因布(guninbu,清末正蓝旗人富察氏,福州将军)意思是“使意志坚强”;伊里布(ilibu,清末镶红旗人瓜尔佳氏)意思是“使站立”;西喇布(sirabu,清初正白旗人)的意思是“使继承”.在各种《通谱》、《通志》和《满族大词典》中,这种按“××布”各式构成的满族人名很多.因此,也可以把这个“布”字当作满族人起名的一个标志.总括从“努尔哈赤”到“××阿”、“××额”、“××格”、“××布”等的满族人名,可概括为以下几条特征:
①早期满族人名由满语语音表达满语语意.②用汉字转写时,可以写成两个以上汉字形式的名.因此,满族人名也并非由几个汉字随意堆砌而成.③名字中不包括姓氏.如不能把“努尔哈赤”中的“努”字当成姓.“爱新觉罗”是他的姓.
5. 用汉语数字起名
清代满族人起名有一部分使用了汉语数字.如“五十九”、“六十七”、“七十八”等.在《八旗通志》、《满洲八旗氏族通谱》等历史书籍中以汉语数词命名的满族人名竟达400多个.这些数字从“四十一”开始,到“九十八”为止,几乎每个数字都有不少人.其中使用次数最多的是“六十”(24人)、“七十”(23人)、“七十六”(21人)、“七十八”(22人)、“八十”(18人).在给某人作传记时常常要加入旗籍、祖籍、姓氏、官职等.不然就不容易分清这些同名的人.如叫“五十八”的,清初就有10人,他们分别是:1.镶黄旗人,哈达地方瓜尔佳氏,佐领.2.镶红旗人,安褚拉库地方瓜尔佳氏,三等护卫.3.镶黄旗人,哈达地方瓜尔佳氏,骁骑校.4.镶蓝旗人,佟佳地方佟佳氏,佐领.5.正黄旗人,哈达地方乌雅氏,笔帖式.6.正黄旗人,布尔浑地方萨克达氏,治仪正.7.镶蓝旗人,叶赫地方宜特默氏,云骑尉.8.正白旗人,叶赫地方宜特默氏,笔帖式.9.镶红旗人,辉发地方索绰罗氏,云骑尉.10.镶白旗人,苏完地方瓜尔佳氏,三等护卫(以上根据《通谱》).那么这些数字名是根据什么起的呢?原来大多数是根据小孩降生时,她父母的年岁(或祖父母的年岁)之和数,作为这个孩子的名字.如这个孩子降生时父亲年28,母亲年31,28+31=59,那么孩子的名字就可以叫“五十九”.有人把“五十九”的“五”当成了姓氏,把“十九”当成了名,这当然是误解.此外还有一种汉语数字人名,如:清初人“乌什”(正白旗人伊尔根觉罗氏)、武什(镶蓝旗人)、吴什巴(正红旗人)、奇什巴(正红旗人)、巴什(镶黄旗人富察氏、清初镶白旗人乌雅氏、正蓝旗人索济雅喇氏,三人同名).这些名字其实是汉语数字,“五十”、“五十八”、“七十八”的谐音字.满族人这种用汉语数字起名的方法,与汉族人名及汉化的满族的人名大有不同.因为汉族和其他民族是没有这么起名的.但满族使用的是数字毕竟是汉语数字,这表明历史上满族和汉族的密切联系.
6. 满汉语素合成的人名
还有一种满族人名--满汉结合式的满族人名.这种人名的特点是:1.常常由两个汉字构成.2. 第一个汉字表汉语语意,第二个字表满语语意.下面是从《通谱》和《通志》中摘录的一部分满族人名.第一组,汉语数字+格(满语语素):二格(24人)、三格(10人)、四格(13人)、五格(17人)、六格(30人)、七格(7人)、八格(4人)、九格(5人).现以三格为例,叫这个名字的有以下这些人:1.沾河地方郭络罗氏,正白旗人,笔帖式;2.乌拉地方那拉氏,正黄旗人,骁骑校;3.沙济地方富察氏,镶黄旗人,笔帖式;4.穆丹地方马佳氏,正白旗人,护军校;5.萨尔浒地方伊尔根觉罗氏,正黄旗人,笔帖式;6.完颜地方完颜氏,镶红旗人,步军校;7.吉林乌拉地方赫舍里氏,镶蓝旗人,护军校.8.镶黄旗人,护军;9.镶白旗人,骑都尉,康熙23年袭兄之职;10.镶白旗人,骑都尉,康熙56年袭兄之职.第二组,汉语语素+格:桑格(14人)、巴格(6人)、老格(5人)、朗格(5人)、黑格(3人)、贰格(2人)、小格(2人)、成格(2人)、腾格(2人)、富格(2人)、陶格(2人)、来格(2人)、旺格(1人,以下均为1人),刚格、舒格、久格、索格、公格、僧格、德格、彰格、沙格、齐格、肇格、旒格、禄格、常格、盛格、伯格、达格、当格、仲格、乌格、迈格、白格、西格、王格,等等.
再以黑格、富格、舒格、旒格为例,介绍这些人名的情况:黑格,松江堡地方嵩佳氏,镶蓝旗人,都骑尉.黑格,姓氏不详,镶白旗人,三等轻车都尉,雍正13年袭职.富格,扎库木地方钮祜禄氏,正蓝旗人,由闲散从征大同,授云骑尉,后任副督统.富格,祖籍姓氏不详,正白旗人,二等轻车都尉,康熙36年袭.舒格,长白山地方镶蓝旗人,骁骑校.旒格,纳殷地方尼马察氏,镶白旗人.
以上是别具特色的满族人名,不论过内国外,除了满族,没有哪个民族是这么起名的.
那么“格”是什么意思呢?原来“格”满语读“ge”,意思是:① 哥哥 ② 大伯子 ③ 专意为男孩子、男人的意思.起名时的“格”字,有汉语南方人称小孩儿为“二仔”、“三仔”、“猫仔”的“仔”字的意思,由山东人称武松兄弟为“武大郎”、“武二郎”的“郎”的意思.又如汉族凡带“仔”、“郎”的都是男性,那么满族凡带“格”的肯定也都是男性.
7. 半汉化的满族人名
满族人名开始汉化的标志是:⑴按汉语汉语的意思起名;⑵原姓和名以“姓+名”的形式连写连用;⑶“随名姓”的出现.下面分别介绍.
⑴ 按汉语汉语的意思起名
清代皇帝害怕满族人汉化,影响其统治.所以,几代皇帝都有规定,要学满语满文,严禁改汉姓汉名.但实际情况是,就连皇族也并不带头遵守这个规定.如果说入关前满族还自觉按自己固有的民俗起名的话,那么入关后的满族便发生了变化.如入关后第一个皇帝福临的名字,一些满语专家认为是汉语“洪福来临”的缩写词.如果这个说法能成立,那么满族人名汉化最早是从福临的皇阿玛皇太极就已开始了.福临共有8个儿子,牛钮、福全、玄烨、(未有名)、常颖、奇授、隆禧、永干.除了老大--牛钮,满语是“眼珠”的意思外,从“福全”到“永干”哪个不是汉化的名字呢?再看雍正皇帝辈,康熙35个儿子,雍正行四,他的兄弟中有27人的名字按“允×”排列,而且“×”字都带“礻”旁,如“允祚”(六阿哥)“允祉”(三阿哥)“允祺”(五阿哥)等,这如果单从名字上看,其实已经完全汉化了.以后从乾隆皇帝的“弘”字辈到清代末帝宣统的“溥”字辈起名的方式,全是汉化的名字.但相反,满族的平民百姓起名的方式,一直到清末还有很多保持着早期满族的习俗.
⑵老姓和名以“姓+名”的形式连用连写
清代有一些名字,也是满族人名汉化的标志,如:①完颜伟(?—1748),完颜地方完颜氏,镶黄旗人,笔帖式出身,晚年累官至总督、左都御使.这个名字完全像汉族人的复姓加一个单字名.②纳兰性德(1595—1685),纳兰(那拉)氏,名性德,清初词人,正黄旗人.③费莫文康,清小说家,费莫氏,名文康,镶红旗人,曾官徽州知府,改任驻藏大臣,著有小说《儿女英雄传》.这两个名字完全像汉族人的复姓加一个双字名.这其实就是一种汉化了的满族名.这种名字早在宋朝与汉民族有过频繁接触的满族先世金朝女真人时,就已经出现了.如:完颜旻(1068—1123),即金太祖阿骨打.完颜亮(1122—1161),即金废帝迭古乃.完颜晟(1075—1135),即金太宗乌乞买.完颜宗望(?—1127),金大将斡离不,阿骨打次子.完颜宗弼(?—1146),金大将乌术,阿骨打四子.完颜勖(1099—1157),阿骨打堂弟,左丞相、太师,本名乌野.完颜希尹(?—1140),女真文字的创始人,任过左丞相,本名谷神.这些人名的特点是,每人都有一个汉化了的名,有一个女真族名.汉化名按汉语语义来理解,女真名按女真语义来理解.如:乌术—女真语义为“为首”;乌野—女真语义为“熟皮”;谷神—女真语义为“三十”.还应该看到,这些名字虽然也是女真人的人名,但都是从它特有历史、特有的姓氏上识别出这些人名是女真族人名的. 然而这些“姓+名”式的人名也已经是当时被汉化了的人名,只有“阿骨打、迭古乃、乌乞买、挞懒,乌术、斡离不、撒速”才是女真族的人名.
通过以上各式人名的分析,可以发现这样一个规律:满族和汉族交往多,汉化特征就突出;相反,满汉交往少,满足特征就保留得多.多到完全融合的时候,人名用字也就完全汉化了.
⑶“随名姓”的出现
满族人“随名姓”的出现,实质上也是满族人名汉化过程中的一种形式.所谓“随名姓”,即以祖父或父亲名字之一作为本支子孙的姓氏,但仍不否认也不忘记其本来的满足老姓.清代镶蓝旗满洲人屯台,西林觉罗氏,子图扪,孙图彦图,曾孙鄂拜.鄂拜的子鄂善、鄂赉、鄂林泰、鄂尔泰、鄂尔奇、鄂礼.鄂拜之孙是鄂敏、鄂容安、鄂实、鄂弼、鄂宁、鄂忻、鄂谟、鄂伦(以上参见《通谱》17卷).以后这一支人全都改姓鄂.屯台还有一个曾孙叫苏拜(鄂拜的四弟),其子苏海、苏山,苏海的子苏成阿,以后这一支人全改姓苏.(以上参见《通谱》17卷).这两支人虽姓了“苏”、“鄂”,但都知道自己的原姓“西林觉罗”.清初正白旗满洲人石国柱、石天柱、石廷柱兄弟三人,本姓瓜尔佳氏,其曾祖卜哈为明朝大官,其祖阿尔松噶、其父石翰相继为明朝官员.到了石国柱、石天柱、石廷柱三人时,归附努尔哈赤,后编入满洲旗.其父石翰名有石字,故其后代都以石为姓.其后代人也都知道自己另有老姓“瓜尔佳”(以上参见《通谱》1卷).此外根据刘庆华先生《满族姓氏录》考证,尚有:清中期舒穆禄氏有个叫万显丰的人,其本支子孙便以万为姓;清末居沈阳之喜塔拉氏有个叫文忠额的人,其本支子孙即以文为姓.现在满族中的图、万、荣、德、英、成、海、恒、文等姓氏皆由此规律而来.
8. 全面汉化的满族人名
新姓的出现以及“新姓+名”的连用,这是满族人名全面汉化的标志.
按满族人固有的习惯,在参与社会交往时只称名字不称姓氏,形式和名字也不连用.甚至朝廷圣旨如果涉及满族、蒙族,也一律只称名不称姓.一部《八旗通志》洋洋洒洒三百六十多万字,竟然找不到一个姓和名连用的满族人名,一部一百多万字的《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同样也找不到一个姓和名连用的满族人名.《皇朝通志·氏族略》明确说满族有679个老姓,不过不连用罢了.这是满族的一个民俗特征.从前满族人都能记住自己家的老姓和别人家的老姓,但随着清朝的解体,语言、民俗等特征的同化,特别是新姓(由一个汉字表示)的出现等原因,老姓被有意隐匿起来,经过80多年的历史变迁,大多数满族人已经忘记了自己原有的老姓,从而在起名和称谓上,抛弃了满族的固有民俗,从此,满族人名全面汉化了.
全面汉化满族人名的特征是:⑴ 新姓代替老姓;⑵ 姓和名连用,同时出现.
新姓代替老姓如佟佳改为佟、董、高;瓜尔佳氏改为关、白、鲍、汪、伊;马佳改为马、傅;索绰罗改为曹、李;喜塔拉改为图、赵、祝、齐、文;富察改为富、傅、李;那拉改为叶、南、那、姚;钮祜禄改为郎、钮;爱新觉罗改为金、罗、德、海、肇、赵、洪、双、依、文、华;完颜改为王、汪、粘;尼玛哈改为于、俞;尼玛察改为杨、张;赫舍里改为高、康、赫、张、何、卢;费莫改为马、麻;西林觉罗改为鄂、苏、赵.其余600多满族老姓也都是类似情况.姓和名连用的人名如:金寄水(1915—1987),爱新觉罗氏,清睿亲王后裔,生前任《北京文艺》、《说说唱唱》等刊物的编辑;华粹深(1909—1981),戏曲作家,爱新觉罗氏,曾任南开大学教授,天津戏曲学校副校长;汪笑农(1858—1918),完颜氏,近代戏剧家、著名京剧演员.清末曾做过河南太康知县;奚啸伯(1910—1977),著名京剧演员,原姓喜塔拉,曾任北京京剧四团团长.以上人名如不特殊加以说明,怎么能看出他们是汉族还是满族?可见,近一个世纪以来,满族随着民俗、语言等方面与汉族逐渐融合,作为民俗和语言一部分的满族人名,也与汉民族的语言和民俗逐渐融合了.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满族人名的语言特征:⑴ 最初是用满语语音语义起名,如“努尔哈赤”.⑵ 曾用汉语数字起名,如“七十八”,但它有满族特点.⑶ 现代的满族人名是经过漫长而曲折的过程汉化的结果.从语法上看,有时用普通名词(如“多尔衮”—獾子),有时用形容词(如“哈丰阿—”平安的),有时用满汉两种语素合成一个人名(如“六格”、“小格”),有时用满语数词(如“那丹珠”—七十),有时用满语改写的动词(如“怀塔布”—使拴住).满族人名的民俗特征是:⑴ 喜欢用动物的名称起名;⑵ 喜欢用数字起名;⑶ 喜欢用满汉两种语素合起来起名;⑷ 现代满族人名完全和汉族人相同.
作为一个人的代号—人名,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是有不同面貌不同内容的.是与该人所在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特定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有人说,人名不过是一个人的代号,用啥号来代都行,什么甲、乙、丙、丁、A,B,C,D,都可以做人名.但实际上,没有哪个时代,没有哪个民族的人名,是随便而起的.作家写小说,编剧本,也要大费一番心思,设计一套比较合理的人名,以为作品增色.本文重点谈的是清代满族人起名的特点和规律.也顺便谈了一下现代满族人起名状况.

带凡子的六字名称(二):

"玄"字的解释是什么?
玄 在我们古文里用的 很多 ,而 玄烨 则是 康熙的名字
玄 在佛教里的也是常出现
而 玄 这个字 发源于什么时候?这个字常指的是什么?
这个 的 意思 又如何来说?
希望有学识的大家 帮帮忙 帮我 解释一下呀~~!
谢谢啦~~!

基本解释:
--------------------------------------------------------------------------------

xuán
深奥不容易理解的:玄妙.玄奥.玄理(a.深奥的道理;b.魏晋玄学所标榜的道理).玄学.玄秘.
虚伪,不真实,不可靠:玄想.玄虚.
黑色:玄青(深黑色).玄武(a.道教所奉的北方之神,它的形象为龟蛇合体;b.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的合称).
笔画数:5;
部首:玄;
笔顺编号:41554
详细解释:
--------------------------------------------------------------------------------

xuán
【形】
(象形.小篆字,下端象单绞的丝,上端是丝绞上的系带,表示作染丝用的丝结.本义:赤黑色,黑中带红)
同本义〖redlack〗
黑而有亦色者为玄.——《说文》
五入为緅,七入为缁.——《考工记·钟氏》.注:“凡玄色者,在緅缁之间,其六入者与.”
夏纁玄.——《周礼·染人》.注:“玄纁者,天地之色.”
八月载绩,载玄载黄.——《诗·豳风·七月》
天玄地黄.——《易·坤》
篚厥玄黄.——《孟子》
我马玄黄.——《诗·召南·卷耳》
又泛指黑色〖black〗
玄,黑也.——《小尔雅》
〖徐州〗厥篚玄纤缟.——《书·禹贡》.孔传:“玄,黑缯.”
何草不玄,何人不矜.——《诗·小雅·何草不黄》
奏之,有玄云从西北方起.——《韩非子·十过》
又如:玄禽(燕子);玄霜(传说中的仙药);玄岫场谷(青山翠谷);玄霄(黑云);玄厉(黑色磨刀石);玄祺(浅黑色旗)
引申为黑暗〖dark〗
遗思在玄夜,相与复翱翔.——汉·刘桢《公宴》
又如:玄夜(黑夜);玄窗(阴暗的深坑);玄室(暗室)
深;厚〖deep;thick〗
临沅湘之玄渊兮,遂自忍而沈流.——《楚辞》
又如:玄冰(厚冰);玄包(深藏);玄渊(深渊)
神妙难捉摸;深奥〖mystic;profound;abstruse〗
难!难!难!道最玄.——《西游记》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第一章
异物名实玄纽.——《荀子·正名》
学遍书部,特善玄言.——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
又如:玄机(神秘的先兆);玄关(佛教称入道的法门);玄术(神秘的法术);玄策(神妙的谋略);玄语(不切实际的话);玄谈(脱离实际的空谈);玄寂(玄虚寂静)
假借为“远”或为“原”〖far〗
玄,幽远也.象幽而入覆之也.——《说文》
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庄子》.高注:“淮南子曰:天也.圣经不言玄妙,至伪尚书有玄德升间之语.”
又如:玄古(远古);玄睹(远见)
奇特〖peculiar〗.如:这个人长的样样都大,大得真玄
寂静;清静〖quiet〗
天道玄默,无容无则.——《淮南子》
又如:玄谟(清静无为);玄静(清静无为的思想境界);玄嘿(寂静无为)

xuán
【名】
天,天空〖sky〗
玄,天也.——《释言》
天以不见为玄.地以不形为玄,人以心腹为玄.——《太玄·玄告》
共玄官.——《管子·幼官》.注:“主礼天之官也.”
又如:玄都(神仙的居处);玄穹帝(即天帝);玄极(天顶,天空);玄贶(上天的赏赐);玄浑(天)
道家的学说;道教〖Taoism〗
自中朝贵玄,江左称盛,因谈余气,流成文体.——《文心雕龙》
又如:玄门(道教);玄功(道家修道的功夫);玄玄道(道家及其深奥、神妙的教义)
农历九月的别称〖theninthmoonofthelunarcalendar〗
至于玄月,王召范蠡而问焉.——《国语·越语下》
玄孙的省称〖great-great-grandson〗
曾孙之子为玄孙.——《尔雅》
北方〖north〗
以处玄宫.——《庄子》.陆德明释文:“玄宫,李云北方宫也.”
又如:玄方(北方);玄郊(北郊);玄海(北方之海);玄朔(北方);玄帝(北方之帝)
玄奥
xuán’ào
〖abstruse;mysterious;profound〗玄秘深奥
玄奥的理论
玄关
xuánguān
〖thefrontdoor〗住宅的正门
一打开玄关,随即迎上来太太的脸
玄狐
xuánhú
〖blackfox〗亦称“银狐”.产于北美的一种毛色深黑,长毛尖端呈黑色的狐,皮毛珍贵
玄乎
xuánhu
〖unreliable;incredible〗玄虚而难以捉摸
玄机
xuánjī
〖(ofTaoists)profoundtheory〗∶佛家、道家称奥妙的道理
〖mysteriousprinciples〗∶神妙的机宜
不露玄机
玄理
xuánlǐ
〖aprofoundtheory〗∶深奥、玄妙的的道理
〖thetheoryofaphilosophicalsectintheWeiandJindynasties〗∶魏晋玄学推崇的道理
玄秘
xuánmì
〖mysterious〗玄妙;神秘
玄妙
xuánmiào
〖mysterious;abstruse〗深奥微妙
玄妙的学说
玄青
xuánqīng
〖deepblack〗深黑色
玄孙
xuánsūn
〖great-great-grandson〗曾孙的儿子
玄武
xuánwǔ
〖tortoise〗∶指乌龟
〖sevenofthelunarmansionsintheNorthernsky〗∶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的合称
〖(ofTaoism)GodoftheNorthernsky〗∶道教所崇奉的北方之神
玄虚
xuánxū
〖deceitfultrick;mystery〗形容道的玄远虚无,也指玄远虚无的道;形容神秘莫测,使人摸不透
故弄玄虚
玄学
xuánxué
〖metaphysics〗∶形而上学的另一译名.凡涉及超物理的或超经验的东西的某些事物,如深奥难懂的哲学科学
〖aphilosophicalsectintheWei(220-265)andJin(265-420)dynasties〗∶中国魏晋时代,向秀何晏、王弼等运用道家的老庄思想揉合儒家经义而形成的一种唯心主义哲学思潮
玄远
xuányuǎn
〖profound〗玄妙幽远
玄奘
Xuánzàng
〖XuanZang〗(602—664)原名陈炜,洛川缑氏(今河南偃师)人,唐代高僧,通称三藏法师,13岁出家,629年从长安西游,历尽千辛万苦,到达印度,645年回到长安,带回经书657部,十年间与弟子共译出75部1335卷,还著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
玄之又玄
xuánzhīyòuxuán
〖mysteryofmysteries——extremelymysteriousandabstruse〗原是道家用来形容道的玄虚奥妙.《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后来形容非常玄妙,不易理解
相关词语:
--------------------------------------------------------------------------------
钻玄
注玄尚白
玄轸
玄领
玄浄
重玄

朱雀玄武
郑玄(127-200)
郑玄家婢
真玄
袗玄
朱玄

赵玄坛
造玄
渊玄
曾玄
云玄
易玄光

幽玄
疑玄
扬玄
玄指
玄准
玄月

玄冬
玄只
玄晏
玄洲
玄元
玄贝

玄山
玄乙
玄义
玄螭
玄针
玄玉

玄弋
玄岳
玄鬯
玄宗
玄窍
玄谟【带凡子的六字名称】

带凡子的六字名称(三):

具体步骤、具体要求是什么?

骈体文(即骈文)是在辞赋影响下产生的文体,起源于汉、魏时期,成形于南北朝.全文以双句(即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其中以四字六字句相间为固定格式的,又称“四六文”,是骈文的一种.骈文具有声韵优美整齐,注重艺术性的优点,但后来的骈文由于追求这种形式美,影响了表情达意,形成不良的浮艳文风.唐宋的“古文运动”就是为纠正这种不良倾向而发起的. 骈体文的几个主要特点 骈体文,究竟具备那些主要特点呢?我们不妨举一篇作品为例: 谢赵王赉白罗袍裤启 庾信 某启:垂赉白罗袍裤一具.程据上表,空渝雉头;王恭入雪,虚称鹤氅.未有悬机巧蝶,变 奇文,凤不去而恒飞,花虽寒而不落.披千金之暂暖,弃百结之长寒.永无黄葛之嗟,方见青绫之重.对天山之积雪,尚得开衿;冒广厦之长风,犹当挥汗.白龟报主,终自无期;黄雀谢恩,竟知何曰? 这是六朝时作家庾信(513—581,字子山),为了答谢北周赵王招赐给他一身棉衣而写的谢启.这在六朝骈文中属于短篇,却是一篇典型的骈体文章.我们结合这篇文章可以清楚地看到所谓骈体具有这样一些特点: (一)全篇文章都是用对偶句组成.这篇文章除“某启”下一句是散句外,均可以分为上、下联;上、下联之间的字数、语句结构和词性都是相互对称、相互配对的.而且对偶相当精巧工整,如人名对人名(程据、王恭)、数字对数字(千金、百结)、颜色对颜色(黄葛、青绫)、地名对地名(天山、广厦)、动物对动物(白龟、黄雀)等等.文中除了把相近的概念做为对仗外,还着意用一些反义词配对,如“恒飞”对“不落”,“暂暖”对“长寒”,等等,用反义词配对,内容既显得充实、有变化,而且也显得更加工整.骈体文的对仗是逐渐要求严格和工整起来的.初期的骈体文,一般只要能对就行,而后期骈体文则力求工整和精巧①.另外,初期的骈体文虽然以对仗句为主,但也不避掺杂若干散句,所谓“迭用奇偶,节以杂佩”(《文心雕龙·丽辞》),其作用在于引起下文或结束上文,并使之文气通畅.而后期的骈体文,为了追求形式的齐整,就力求少用或不用散句了. (二)对偶句用四字句和六字句组成.初期骈体文,以四、六字句为主,其中也往往掺杂五字句、七字句,以至更长的句式.齐梁以后,特别到了唐宋以后,“四六”的格式就定型化了.一般说来“四六”的基本结构有五种,是由对仗来决定的.(1)四字句和四字句组成为上、下联相对,如所引上文中的“(未有)悬机巧緤,变 奇文”.(按:对仗句的句首虚词或共有的句子成份②,不算在对仗之内,这里的“未有”二字是不算的.)(2)六字句和六字句组成上、下联相对,如所引上文中的“披千金之暂暖,弃百结之长寒”,“永无黄葛之嗟,方见青绫之重”等就是.(3)上四、下四和上四、下四组成为上、下两个长联相对,如所引上文中的“白龟报主,终自无期;黄雀报恩,竟知何曰”.(4)上四、下六和上四、下六组成上、下两个长联相对,所引上文中没有出现这一类的结构,其他骈文中如“前园后圃,从容丘壑之情;左琴右书,萧散烟霞之外”(杨暕《召王贞书》),“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等都是.(5)上六、下四和上六、下四组成上、下两个长联,如所引上文中的“对天山之积雪,尚得开衿;冒广厦之长风,犹当挥汗”. (三)在声韵上,骈体文可以分为有韵骈文和无韵骈文两类,凡用骈体写的赋、箴、铭、赞、颂、诔词等,一般都是有韵的,其他体裁一般是不用韵的.骈体文讲究平仄,是从齐、梁开始,而形成于盛唐.南齐沈约创“回声八病”之说,提倡诗文要“前有浮声,后有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互异”(见《南史·陆厥传》,这里所说的“浮声”和“切响”,“轻”和“重”,指的就是后世所谓的平声和仄声.但由于当时这种声调说还只是初创,因此用起来并不严格.到了唐代,随着具有严密格律的“律诗”的出现,骈体文在平仄格律的要求上,也曰趋严格了.骈体文运用平仄的规律,跟“律诗”中的律句大致相同,即要求在一句之中,平节和仄节交替;上下联之中,平节和仄节相反(以平对仄,以仄对平). (四)在用词上注重藻饰和用典.藻饰和用典,本属修辞问题,在散体中也是不排斥的.但由于骈体文在这两方面都有极端的发展,因此也就构成了它的特点.所谓用典,《文心雕龙·事类》篇说:“事类(按即指用典)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者也.”这就是说,用典的目的是在于援引古人、古事和古人的话来加强论据,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古已有之,是正确的.但骈体文的用典,却远远超出了这一目的.骈体文的作者往往是出于要使文章典雅,或炫耀自己的读书渊博,而肆意追求多用典故,以至到了“殆同书钞”的地步.例如,上面我们所举引的那篇庾信谢启,在不到二十句的文章中,竟于明处、暗处用了八个典故,“程据上表”,用的是晋代太医司马程据向皇帝献雉头裘,而下诏被焚毁的事;“白龟报主”,用的是《幽明录》中,邾城人买龟放生,后来得到善报的事.至于“千金”、“百结”,乃是分别从《说苑》中“千金之裘”和《晋书》中董威穿“百结衣”的事剪裁融化而来.如此等等,如果读者没有历史和古书的广博知识,读起骈体文来就会如坠五里云雾,难于索解了. 以上是从语句、韵律和用词等几个方面讲骈体文的某些特点,至于在创作上,古文讲“气势”,而骈文讲“气韵”;古文讲通畅,骈文讲含蓄;古文讲古朴,骈文讲典丽,在风格上也是不同的.在中国文章中,除韵散之分外,又有骈、散的区分,这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所独有的现象. 骈体文的构成: 骈体文是受了汉代辞赋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特殊文体,魏晋期间开始形成,南北朝时期成了文章的正宗.唐代一般把它叫做‘时文’,以和‘古文’相对,因为通篇多用四字句和六字句,从晚唐开始又被称为‘四六文’,明代以前一直沿用这个名称,直到清代才叫‘骈体文’.中唐以后,骈体文的正统地位逐渐被‘古文’ 所代替,但是,仍然有不少文献是用骈体文写成的,同时,骈体文对唐代以后的文学语言(特别是律诗)有较大的影响……,而骈体文表达方式又与一般的散文不同,因此,应对它的表达方式即语言特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骈偶 : (1)、——骈偶原指成双成对,两马并驾叫骈,两人一起叫偶.骈偶就是两两相对,古代的仪仗也是两两相对,因此,骈偶又叫对仗.骈体文是用平行的两句话,两两相对,直到篇末.古人没有明确的语法概念,但懂得分辨语词的虚实和句式的同异,讲究虚字对虚字,实字对实字,以及句式的对称,以今天的语法概念来考察,就是句法结构的相互对称: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述宾结构对述宾结构,复句对复句等,这是骈偶的基本要求. (2)、——骈偶不仅要求整体对称,而且上下联的句法结构也要求一致.虽然,骈体文的对句偶尔也有内部结构参差不齐的,但较少见,特别是齐梁以后的骈体文,句式不对仗的很少. (3)、——骈体文注意句子结构的对称,也就是在一联对句里要讲究词语的配对,前后两句的相对位置,原则上要求词性相对,形容词一般是异字相对等. (4)、——古人没有现有的词类概念,讲究的是虚对虚、实对实,而实词和虚词内部则常有变通之处,用今天的语法术语来说,就是凡作主语、宾语的,一律可以看作是名词;凡作定语的,可以把名词和形容词看作一类;凡作谓语的,可以把形容词和动词看作一类;凡作状语的,一般都可看成是副词;虚词内部,连词和介词可以相对等. (5)、——骈体文不但句法结构和词性要求对仗,而且要求对仗工整.所谓对仗工整,主要是把事物分成很多‘事类’,要求用相同的‘事类’的词语相对.如:天文对天文,地理对地理,动物对动物,人事对人事,器物对器物等……. (6)、——骈体文讲究对仗工整,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初期的骈体文,一般只要两句相对就行,不太讲究工整,也不避同字,还有骈散兼行的做法(如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的第一段),后期的骈体文曰益讲究对仗工整,力求避免同字对,更尽可能地少用或不用散句,如王勃的《滕王阁序》就是较典型的例子.但到了后来,过分的追求对仗工整,往往会造成思想内容的束缚,使文章呆板而不通畅,或者以词害义等. 四六句: (1)、——骈体文在语句方面的特点除骈偶外,还有一个与骈偶相关的‘四六’问题,骈偶是就句式相对而言,‘四六’则是就对句的字数说的. (2)、——‘四六’的基本结构有五种:1——四字句和四字句相对为‘四四’.2——六字句和六字句相对为‘六六’.3——上四下四和上四下四相对为‘四四、四四’.4——上四下六和上四下六相对为‘四六、四六’.5——上六下四和上六下四相对为‘六四、六四’等. (3)、——‘四六’相对的句式也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魏晋时代的骈体文,句子字数还没有太多的限制,一般以四字为多,四字和六字成为一联,隔句相对的格式到了宋代才兴起,齐梁以来,逐渐增多.《文心雕龙·章句》说:‘四字密而不促,六字格而非慢,或变之于三、五,盖应机之权节也……’;唐代以后,‘四六’的格式才定型下来,前期的骈体文的对偶,主要是上述第一、二种格式,后期的骈体文,则以三、四种对仗为常见. 4——、平仄:声调被自觉地作为艺术化的手段,是起源于梁代的永明体诗歌,发展成近体诗(旧体格律诗)的声律,再影响到后来的词、曲的格律,理所当然地,唐代以后的骈体文也要受到诗歌声律的影响,唐代以前的骈体文,是不讲平仄的,唐代以后,骈体文受诗律平仄规则的影响,在对仗的时候,不仅要求句法结构和词语意义上的相互对仗,还要求在字音上也要平仄相对,节奏点的要求更严格……等,但骈体文的平仄要求,还远没有近体诗的要求那么严,近体诗的平仄是一种格律上的要求,必须遵守,骈体文的平仄则相对没有形成固定的格律,所以运用起来还是有一定的自由的. 用典: (1)、——写文章用典起源很早,先秦古书就有不少引言引事的,汉代文章用典更多,但都只是修辞方式,并没有成为文体的特点.骈体文用典则成为文体的特点之一,写骈体文用典并不在于援引古事或古人的语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而在于追求文章的‘典雅’、‘含蓄’,一句极平常的话或者一个极普通的意思,也要用典故来表达,因而满纸典故,成了骈体文语言表达的一个特点. (2)、——骈体文用典,大多是意在言外且往往不指明出处,最讲究裁剪融化,裁剪是裁取合乎对仗所需的古事古语,融化是把裁取的古事古语加以改易,使之适合对仗的词语需要和文中的本意相适合,有时候甚至把典故只融化成一个词或词组,表面上就更看不出有什么出典,但是作者却是在有意识的用典,这种用典的方法,往往使文章晦涩难懂,因此,在阅读时,需要考察有无出典,才能真正弄清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等. (3)、——在骈体文中,还有关于‘藻饰’的问题,所谓‘藻饰’,就是追求词藻华丽,骈体文用得最多的词语是:颜色、金玉、山水、风月、灵禽、奇兽、香花、异草……等类的词(六朝不少骈体文仅颜色一类的词就往往占了全文字数的十分之一),所以说,藻饰和用典共同构成了骈体文词汇方面的特色等.

带凡子的六字名称(四):

求鲁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及古诗原文(个别字注音)
我把我要的那些东西名字发出来
一.1.《与朱元思书》(吴均)
2.《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3.《马说》(韩愈)
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从“余幼时即嗜学”到“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5.诗词曲五首: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②《赤壁》(杜牧)
③《过零丁洋》(文天祥)
④《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苏轼)
⑤《山坡羊 潼关怀古》(张养浩)
二.1.《小石潭记》(柳宗元)
2.《岳阳楼记》(范仲淹)
3.《醉翁亭记》(欧阳修)
4.《满井游记》(袁宏道)
5.诗五首:①《饮酒(其五)》(陶渊明)
②《行路难(其一)》(李白)
③《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④《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⑤《己亥杂诗》(龚自珍)
三.1.《观刈麦》(白居易)
2.《月夜》(刘方平)
3.《商山早行》(温庭筠)
4.《卜算子 咏梅》(陆游)
5.《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晏殊)
6.《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苏轼)
7.《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
8.《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俄实在是懒得自己整理了、别忘了个别比较难的字注音(许多字都不会……呜呜)
俄的邮箱:1003706508@qq.com
好的俄会加悬赏的
先发先得……

当然……能提供些好的背书方法俄也是会加更多悬赏的~~
明天家教老师就要检查背书啊啊啊!!
上面那些俄还一个木有背下来啊啊啊!!!

与朱元思书》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miǎo),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líng)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yuan)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hào)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shì)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zhé)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céng)不吝((lìn)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hè)穿结,箪(dān)瓢(piáo)屡空,晏(yàn)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pō)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qián)娄(lóu)之妻有言:“不戚(qī)戚于贫贱,不汲(jí)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chóu)乎?衔(xián)觞(shāng)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yú)?葛天氏之民欤(yú)?

《马说》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dàn,古音为shí)。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guān ),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chì)咄(duō),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sì)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qiè)曳(yè)屣(xǐ),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jūn)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jìng)不能动,媵(yìng)人持汤沃灌,以衾(qīn)拥覆,久而乃和(hé)。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pī)绮(qǐ)绣,戴朱缨(yīng)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xiù),烨(yè)然若神人;余则缊(yùn)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诗词曲五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gé),低绮(qǐ)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山坡羊 潼关怀古(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踟)躇(chú)。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小石潭记》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lè)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liè)。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青树翠蔓(wàn),蒙络摇缀(zhuì),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通假字,通“彻”,有的版本为“彻”),影布(于(在))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dǒu)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 )古,余弟宗玄。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yī)。
《岳阳楼记》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fú)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shāng),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yín)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yào),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qiáng)倾楫(jí)摧;薄(bó)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zhǐ)汀(tīng)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jiē)夫!予(yú)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chǔ)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y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醉翁亭记》欧阳修
环滁(chú)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chán)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fú)日出而林霏(fēi)开,云归而岩穴(xué)暝(míng),晦(huì)明变化者,山间之朝(zhāo)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yǔ)偻(lǚ)提携(xié),往来而不绝者,滁(chú)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liè),山肴野蔌(sù),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hān)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yì)者胜,觥(gōng)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yì),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满井游记》袁宏道
燕 (yān) 地寒,花朝 (zhāo) 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lì)。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zhé)返。
廿 (niàn)二日天稍和,偕(xié)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jiā)堤(dī),土膏(gāo)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hú)。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zhà)明,鳞(lín)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xiá)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yán)明媚,如倩(qiàn)女之靧(huì)面而髻(jì)鬟(huán)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 (liè) 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míng)者,罍(léi)而歌者,红装而蹇(jiǎn)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jìng),然徒步则汗出浃 (jiā) 背。凡曝 (pù) 沙之鸟,呷(xiā)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 (liè) 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fú)不能以游堕 (huī) 事,潇(xiāo)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wū)能无纪?己亥(hài)之二月也。
《诗五首》
饮酒(其五)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行路难(其一)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zhé),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sǎn)入珠帘湿罗幕,狐裘(qiú)不暖锦衾(qīn)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qiāng)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chè)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观刈(yì)麦   作者:(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fù)陇(lǒng)黄。
妇姑荷(hè)箪(dān)食(sì),童稚(zhì)携壶浆,
相随饷(xiǎng)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zhuó)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pín)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bǐng)遗穗(suì),左臂悬敝(bì) 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wèi)悲伤。
家田输税(shuì)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céng)不事农桑。
吏(lì)禄(lù)三百石(dàn),岁晏(yàn)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kuì),尽日不能忘。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

商山早行
1.晨起动征铎(duó),客行悲故乡。
2.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3.槲(hú)叶落山路,枳(zhǐ)花照驿墙。
4.因思杜陵梦,凫(fú)雁满回塘。

《卜算子 咏梅 》 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破阵子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cháng)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带凡子的六字名称(五):

李清照十首诗词要按时间顺序来排列,说诗词的名字就行了
切记要按时间顺序排列 十首 最好能标明是哪个时间段所做的词【带凡子的六字名称】

  李清照自幼生活在文学氛围十分浓厚的家庭里,耳濡目染,家学熏陶,加之聪慧颖悟,才华过人,所以“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王灼《碧鸡漫志》),曾受到当时的文坛名家、苏轼的大弟子晁补之(字无咎)的大力称赞.朱弁《风月堂诗话》卷上说,李清照“善属文,于诗尤工,晁无咎多对士大夫称之”.《说郛》第四十六卷引《瑞桂堂暇录》称她“才高学博,近代鲜伦”.朱彧《萍洲可谈》别本卷中称扬她的“诗文典赡,无愧于古之作者”.
  李清照的少年时代随父亲生活于汴京,优雅的生活环境,特别是京都的繁华景象,激发了李清照的创作热情,除了作诗之外,开始在词坛上崭露头角,写出了为后世广为传诵的著名词章《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此词一问世,便轰动了整个京师,“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之者”(《尧山堂外纪》卷五十四).
  李清照读了著名的《读中兴颂碑》诗后,当即写出了令人拍案叫绝的和诗《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 两首.此诗笔势纵横地评议兴废,总结了唐代“安史之乱” 前后兴败盛衰的历史教训,借嘲讽唐明皇,告诫宋朝统治者“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一个初涉世事的少女,对国家社稷能表达出如此深刻的关注和忧虑,不能不令世人刮目.因此,宋代周的《清波杂志》认为,这两首和诗“以妇人而厕众作,非深有思致者能之乎?”明代陈宏绪的《寒夜录》评此两诗:“奇气横溢,尝鼎一脔,已知为驼峰、麟脯矣.”[6]
  琴瑟和弦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李清照18岁,与时年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在汴京成婚.据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云:“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当时李清照之父作礼部员外郎,赵明诚之父作吏部侍郎,均为朝廷高级官吏.李清照夫妇虽系“贵家子弟”,但因“赵、李族寒,素贫俭”,所以,在太学读书的赵明诚,当初一、十五告假回家与妻子团聚时,常先到当铺典质几件衣物,换一点钱,然后步入热闹的相国寺市场,买回他们所喜爱的碑文和果实,夫妇“相对展玩咀嚼”.古老神秘的碑文,把他们引向遥远的历史年代,带给他们一种特有的文化艺术享受,使他们仿佛置身于无忧无虑的远古时期,因而“自谓葛天氏之民也”.
  后两年,赵明诚进入仕途,虽有了独立的经济来源,但夫妇二人仍然过着非常俭朴的生活,且立下了“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赵家藏书虽然相当丰富,可是对于李清照、赵明诚来说,却远远不够.于是他们便通过亲友故旧,想方设法,把朝廷馆阁收藏的罕见珍本秘籍借来“尽力传写,浸觉有味,不能自已”.遇有名人书画,三代奇器,更不惜“脱衣市易”.然而,他们的力量毕竟有限.一次,有人拿了一幅南唐画家徐熙的《牡丹图》求售,索钱20万文.他们留在家中玩赏了两夜,爱不释手.但是,计无所出,只好恋恋不舍地归还了人家.为此,“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新婚后的生活,虽然清贫,但安静和谐,高雅有趣,充满着幸福与欢乐.
  可惜好景不长,朝廷内部激烈的新旧党争把李家卷了进去.李清照出嫁后的第二年,也就是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七月,其父李格非被列入元祐党籍,不得在京城任职.其时被列党籍者17人,李格非名在第五,被罢提点京东路刑狱之职.九月,徽宗亲书元祐党人名单,刻石端礼门,共120人,李格非名列第二十六.而在同一年,赵挺之却一路升迁,六月除尚书右丞,八月除尚书左丞.为救父之危难,李清照曾上诗赵挺之.对此,张尝谓:“(文叔女上诗赵挺之)救其父云:‘何况人间父子情’,识者哀之.”(《洛阳名园记》序) 晁公武亦云:“(格非女)有才藻名,其舅正夫(挺之字) 相徽宗朝,李氏尝献诗云:‘炙手可热心可寒’.”(《郡斋读书志》)惜均未奏效.被罢官后的李格非,只得携眷回到原籍明水.
  朝廷党争愈演愈烈,李格非“元祐党人”的罪名竟株连到李清照身上.崇宁二年(1103年)九月庚寅诏禁元祐党人子弟居京;辛巳,诏:“宗室不得与元祐奸党子孙为婚姻.”(《宋史》卷十九《徽宗本纪》)崇宁三年(1104年),“夏,四月,甲辰朔,尚书省勘会党人子弟,不问有官无官,并令在外居住,不得擅自到阙下”(《续资治通鉴》卷八十八) .据此,李清照与赵明诚这对原本恩爱的夫妻,不仅面临被拆散的危险,而且偌大的汴京,已经没有了李清照的立锥之地,不得不只身离京回到原籍,去投奔先行被遣归的家人.
  政治风云变幻,世事翻覆莫测.崇宁四年(1105年)暮春,赵挺之始除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六月,“(因)与(蔡)京争权,屡陈其奸恶,且请去位避之”,遂引疾乞罢右仆射(《宋史?赵挺之传》).仅仅过了半年多,崇宁五年(1106年)二月,蔡京罢相,赵挺之复授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与此同时,朝廷毁《元祐党人碑》,继而大赦天下,解除一切党人之禁,李格非等“并令吏部与监庙差遣”(《续资治通鉴拾补》卷二十六),李清照也得以返归汴京与赵明诚团聚.但是,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正月,蔡京又复相,无情的政治灾难又降到了赵氏一家头上.三月,赵挺之被罢右仆射后五日病卒.卒后三日,即被蔡京诬陷.家属、亲戚在京者被捕入狱,因无事实,七月狱具,不久即获释.但赵挺之赠官却被追夺,其子的荫封之官亦因而丢失,赵家亦难以继续留居京师.李清照只好随赵氏一家回到在青州的私第,开始了屏居乡里的生活.
  李清照、赵明诚屏居青州,始于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秋.次年李清照25岁,命其室曰“归来堂”,自号“易安居士”.
  “归来堂”,取义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其时,曾对清照极为称赏的文学家晁补之与李清照之父同以党籍罢官归隐,自号“归来子”.晁补之在故乡缗城 (今山东金乡)修“归去来园”,园中的堂、亭、轩皆以《归去来兮辞》中之词语命名(见晁补之《归来子名缗城所居记》) .李清照、赵明诚以“归来堂”名其书房,盖出于对晁补之的仰慕,步其后而模仿之.《归去来兮辞》中有“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句,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当亦取其中之雅意.“归来堂”中,李清照与赵明诚虽然失掉了昔日京师丞相府中的优裕生活,然而却得到了居于乡里平静安宁的无限乐趣.他们相互支持,研文治学创作;他们节衣缩食,搜求金石古籍,度过了一段平生少有的和美日月.在《金石录后序》中,李清照对此作了较为详尽纺叙述:
  后屏居乡里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余.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故能纸札精致,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
  青州古城是古齐国的腹心地区,是古老的文物之邦,丰碑巨碣,所在多有,三代古器,时有出土.赵明诚夫妇在当地收集到《东魏张烈碑》、《北齐临淮王像碑》、唐李邕撰书《大云寺禅院碑》等一大批石刻资料.益都出土的有铭古戟,昌乐丹水岸出土的古觚、古爵,陆续成为他们的宝藏.
  政和四年 (1114年) 新秋,赵明诚题“易安居士三十一岁之照”,云:“清丽其词,端庄其品,归去来兮,真堪偕隐.政和甲午新秋,德父题于归来堂.”(《易安居士画像》及赵明诚题词,近人多判其伪.但据《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第二期吴金娣《有关赵明诚、李清照夫妇的一份珍贵资料》一文介绍,上海博物馆藏《欧阳修(集古录)跋尾》赵明诚墨迹与《画像》题词墨迹相比较,许多字的字形结构与运笔都甚相似.以此该文认为《画像》题词确为赵明诚手迹.)
  政和七年(1117年),在李清照的襄助下,赵明诚大体上完成了《金石录》的写作.除自作序言外,还特请当时著名学者刘跂题写了一篇《后序》.史称,赵明诚撰《金石录》,李清照“亦笔削其间”(张端义《贵耳集》卷上).
  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李清照38岁.春、夏两季仍在青州.四月二十五、二十六日,赵明诚尝游仰天山水帘洞并题名刻洞内石壁.不久即知莱州.初,李清照未同行.至秋八月,清照才由青州赴莱州.途经昌乐,宿于驿馆,作《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表达对青州姊妹的惜别之情.八月十日,清照到达莱州,又作《感怀》诗一首.诗前有小序云:“宣和辛丑八月十日到莱,独坐一室,平生所见,皆不在目前.几上有礼韵,因信手开之,约以所开为韵作诗.偶得‘子’字,因以为韵,作感怀诗云.”
  在莱州期间,李清照继续帮助赵明诚辑集整理《金石录》,且“装卷初就,芸签缥带,束十卷为一帙.每日晚更散,辄校勘二卷,跋题一卷”《金石录后序》.
  宣和七年(1125年) ,李清照42岁.赵明诚改守淄州.赵明诚曾得唐白居易所书《棱严经》与李清照共赏.
  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李清照43岁,仍随赵明诚居淄州.是年,赵明诚因平定地方逃兵扰乱有功转一官.[6]
  颠离漂泊
  宋钦宗靖康二年、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李清照44岁.金人大举南侵,俘获宋徽宗、钦宗父子北去,史称“靖康之变”,北宋朝廷崩溃.五月,康王赵构即位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改元建炎,是为高宗,南宋开始.是年三月赵明诚因母亲死于江宁(今南京市),南下奔丧.八月,起知江宁府,兼江东经制副使.北方局势愈来愈紧张,李清照着手整理遴选收藏准备南下:“既长物不能尽载,乃先去书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画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无款识者.后又去书之监本者,画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 凡屡减去, 尚载书十五车,至东海,连舻渡淮,又渡江,至建康.” (《金石录后序》)十二月,青州兵变,杀郡守曾孝序,青州剩余书册被焚.(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曾这样记载此事:“青州故第,尚锁书册用屋十余间,期明年再具舟载之.十二月,金人陷青州.”此处文字当因在传抄中或夺或衍而臻误.史实应为“青州兵变”.)
  当李清照押运15车书籍器物,行至镇江时,正遇张遇陷镇江府,镇江守臣钱伯言弃城而去(《续资治通鉴》卷一0一),而李清照却以其大智大勇在兵荒马乱中将这批稀世之宝,于建炎二年(1128年)春押抵江宁府.
  李清照至江宁后,雪日每登城远览以寻诗.周 《清波杂志》卷八有云:“倾见易安族人言,明诚在建康日,易安每值天大雪,即顶笠披蓑,循城远览以寻诗.得句必邀其夫赓和,明诚每苦之也.”以宋高宗为首的妥协投降派,借口时世危艰,拒绝主战派北进中原,一味言和苟安.李清照十分不满, 屡写诗讽刺, 曾有“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之句.
  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赵明诚罢守江宁.三月与李清照“具舟上芜湖,入姑孰,将卜居赣水上”(《金石录后序》).舟过乌江楚霸王自刎处,清照有感而作《绝句》以吊项羽.以项羽宁肯一死,引颈乌江以谢江东父老的壮烈史迹,对南宋统治者进行讽喻.五月,至池阳(今安徽贵池),赵明诚被旨知湖州.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回忆说,赵明诚将“过阙上殿.遂驻家池阳,独赴召.六月十三日,始负担,舍舟坐岸上,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烂烂射人,望舟中告别.余意甚恶,呼曰:‘如传闻城中缓急奈何.’戟手遥应曰:‘从众.必不得已,先弃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遂驰马去”.不幸的是,由于途中感疾,赵明诚竟于八月十八日卒于建康.
  赵明诚卒后,李清照为文祭之,文曰:“白日正中,叹庞翁之机捷;坚城自堕,怜杞妇之悲深.”(谢《四六谈麈》卷一)葬毕赵明诚,李清照大病一场.当时国势日急,赵明诚妹婿李擢权兵部侍郎,从卫太后在洪州(今江西南昌).为保存赵明诚所遗留文物书籍,李清照派人运送行李去投奔他.不料当年十一月,金人陷洪州,所谓连舻渡江之书散为云烟.李清照只好携带少量轻便的书帖典籍仓皇南逃.之后,李清照曾一度往依时任敕局删定官的弟弟李迒.这时传有密论列赵明诚者,有所谓“颁金”之语,李清照被迫以所有铜器等物追随帝踪,希图投进朝廷.颠沛流离中,所余文物又散失大半.
  建炎四年(1130年)春,李清照追随帝踪流徙浙东一带.“到台,守已遁.之剡出陆,又弃衣被走黄岩,雇舟入海,奔行朝,时驻跸章安,从御舟海道道之温,又之越.”九月,刘豫在金人扶持下,建伪齐政权.李清照有诗斥之曰:“两汉本继绍,新室如赘疣.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十一月,朝廷放散百官,李清照到达衢州.
  绍兴元年(1131年)三月,李清照赴越(今浙江绍兴),居土民钟氏之家,一夕书画被盗.她悲痛不已,重立赏收赎.至此,所有图书文物大部散失.
  绍兴二年(1132年),李清照到达杭州.图书文物散失殆尽造成的巨大痛苦,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给予的无情折磨,使李清照陷入伤痛百般走投无路的绝境.孤独无依之中,再嫁张汝舟.张汝舟早就觊觎她的珍贵收藏.当婚后发现李清照家中并无多少财物时,便大失所望,随即不断口角,进而谩骂,甚至拳脚相加.张汝舟的野蛮行径,使李清照难以容忍.后发现张汝舟还有营私舞弊、虚报举数骗取官职的罪行.李清照便报官告发了张汝舟,并要求离婚.经查属实,张汝舟被除名编管柳州.李清照虽被获准离婚, 但宋代法律规定,妻告夫要判处3年徒刑,故亦身陷囹圄.后经翰林学士綦崇礼等亲友的大力营救,关押9日之后获释.(对于李清照改嫁张汝舟之事,后世学者颇有争议.其实,妇女改嫁在宋代前期并不少见,且不影响李清照人品,宋人多家谈及此事,应当可信.古人辩诬之说,实际是受封建礼教观念束缚的结果.)
  虽然经历了一场再嫁匪人、离异系狱的灾难,但是李清照生活的意志并未消沉,诗词创作的热情更趋高涨.她从个人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之后,把眼光投到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上.绍兴三年(1133年)五月,朝廷派同签书枢密院事韩肖胄和工部尚书胡松年出使金朝.李清照满怀激情地作古诗、律诗各一首为二公送行.诗中有“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之句,表达了反击侵略、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充满了关念故国的情怀.
  绍兴四年(1134年),李清照完成了《金石录后序》的写作.十月,避乱金华,写成《打马图经》并《序》,又作《打马赋》.虽为游戏文字,却语涉时事.借谈论博弈之事,引用大量有关战马的典故和历史上抗恶杀敌的威武雄壮之举,热情地赞扬了像桓温、谢安等忠臣良将的智勇,暗讽南宋统治者不识良才、 不思抗金的庸碌无能,寄寓对收复失地的愿望,抒发了个人“烈士暮年”的感慨.
  在金华期间,李清照还曾作《武陵春》词,感叹辗转漂泊、无家可归的悲惨身世,表达对国破家亡和嫠妇生活的愁苦.又作《题八咏楼》诗,悲宋室之不振,慨江山之难守,其“江山留与后人愁”之句,堪称千古绝唱.
  绍兴十三年(1143年)前后,李清照将赵明诚遗作《金石录》校勘整理,表进于朝.越十余年,大约在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或者以后,李清照怀着对死去亲人的绵绵思念和对故土难归的无限失望,在极度孤苦、凄凉中,悄然辞世,享年至少73岁.

  以上来自百度百科

带凡子的六字名称(六):

初三上册化学

初三化学上册主要是学习 初 三 化 学 知 识 点 分 析
绪 言
一 化 学: 化 学 是 一 门 研 究 物 质 的 组 成 、结 构、 性 质 以 及 变 化 规 律 的 自 然 科 学.
初 中 化 学 研 究 的 重 点 是 物 质 的 化 学 性 质 和 化 学 变 化.
二 变 化
1、 物 理 变 化
⑴定 义: 没 有 生 成 其 它 物 质 的 变 化
⑵特 征: 物 质 的 形 态 发 生 了 变 化
⑶形 式: 破 碎、 扩 散、 蒸 发、 凝 固
⑷判断方法: 如 果 变 化 过 程 中 没 有生 成其 它 物 质, 只 是 物 的 形 态 发 生 了 变 化, 则 该 变 化 为 物 理 变 化.
⑸ 与 现 象 的 关 系: 物 理 变 化 过 程 中 不 一 定 有 现 象.
2、 化 学 变 化
⑴定 义: 变 化 时 都 生 成 了 其 它 物 质 的 变 化
⑵特 征: 生 成 了 其 它 物 质
⑶常 伴 随 的 现 象: 发 光 、放 热、 变 色 、变 味 、放 出 气 体 、生 成 沉 淀
⑷判 断 方 法: 如 果 变 化 时 都 生 成 了 其 它 物 质, 则 该 变 化 为 化 学 变 化.
⑸ 规 律: 凡 燃 烧、 生 锈、 变 质、 生 成、 制 取、 腐 熟 、腐 蚀 、 锈 蚀、氧 化 、冶 炼、自 燃、 化 合、 分 解 都 是 化 学 变 化.
⑹ 与 现 象 的 关 系: 化 学 变 化 过 程 中 不 一 定 有 现 象.
3、 物 理 变 化 和 化 学 变 化 的 关 系
在 化 学 变 化 过 程 中 一 定 有 物 理 变 化 ;
在 物 理 变 化 过 程 中 不 一 定 有 化 学 变 化
三、 性 质
1、 物 理 性 质
⑴ 定 义: 物 质 不 需 要 发 生 化 学 变 化 就 表 现 出 来 的 性 质
⑵ 范 围: 颜 色、 状 态、 气 味、 味 道、 熔 点、 沸 点、 硬 度、 密 度、 导 电 性、
导 热 性 、 溶 解 性 、 挥 发 性 等.
例 如 :铁 能 导 电 是 铁 的 物 理 性 质; 水 的 沸 点 为100℃ 是 水 的 物 理 性 质.
2、 化 学 性 质
⑴ 定 义: 物 质 在 化 学 变 化 中 表 现 出 来 的 性 质
⑵ 范 围: 可 然 性、 不 稳 定 性、 氧 化 性、 助 燃 性 等
例 如 : 蜡 烛 的可 然 性、 铁 易 生 锈、 二 氧 化 碳 能 使 澄 清 的 石 灰 水 变 浑 浊.
四、 性 质 和 变 化 的 关 系
性 质 是 变 化 的 根 据, 变 化 是 性 质 的 表 现.
例 如: 碳 燃 烧 是 化 学 变 化, 碳 能 燃 烧 是 化 学 性 质.
绪 言 中 出 现 的 化 学 变 化 的 表 达 式:
⑴ 镁带 在 空 气 的 燃 烧 镁 + 氧 气 点 燃 氧 化 镁
反 应 现 象: 发 出 耀 眼 的 强 光, 放 出 热 量, 有 白 色 固 体 生 成.
⑵ 碱 式 碳 酸 铜 受 热 分 解 碱 式 碳 酸 铜 加 热 氧 化 铜 + 水 + 二 氧 化 碳
反 应 现 象: 绿 色 粉 末 变 成 黑 色 固 体, 管 口 出 现 小 水 滴,
澄 清 的 石 灰 水 变 浑 浊.
化 学 历 史: 我 国 发 明 较 早 的 化 学 工 艺 是 造 纸、 制 火 药、 烧 瓷 器; 商 代 就 会 制 造青 铜 器, 春 秋 战 国 就 会 冶 铁 和 炼 钢.
第 一 章 空 气 氧
第 一 节 空 气
一、 空 气 的 成 分( 体 积 分 数)
舍 勒 和 普 利 斯 特 里 曾 先 后 制 得 了 氧 气, 拉 瓦 锡 通 过 实 验 得 出 了 空 气 是 由 氧 气 和 氮 气 组 成 的 结 论 .
氧 气:21%( 约 占1/5) 有 助 燃 性
氮 气:78%( 约 占4/5)
空 气 稀 有 气 体:0.94% 无 助 燃 性 空 气 密 度1.293 克/ 升
二 氧 化 碳:0.03%
其 他 气 体 和 杂 质:0.03%
一 般 来 说, 空 气 的 成 分 是 比 较 固 定 的.
二、 空 气 的 污 染
排 放 到 空 气 中 的 有 害 物 及 来 源
1、 粉 尘: 悬 浮 的 固 体 小 颗 粒
2、 有 害 气 体: 二 氧 化 硫、 二 氧 化 氮、 一 氧 化 碳 等
这 些 气 体 主 要 来 自 矿 物 燃 料 的 燃 烧 和 工 厂 的 废 气,另 外 是 汽 车 尾 气.
第 二 节 氧 气 的 性 质 和 用 途
一、 物 理 性 质
1、 无 色 无 味 的 气 体, 2、 不 易 溶 于 水,
2、 比 空 气 略 重(1.429 克/ 升)4、 固 氧、 液 氧 都 是 淡 蓝 色
二、 化 学 性 质( 氧 气 是 一 种 化 学 性 质 比 较 活 泼 的 气 体, 具 有 氧 化 性、 助 燃 性 )
1、 能 与 木 炭 反 应( 反 应 特 点: 反 应 时 没 有 火 焰)
基 本 反 应 类 型: 化 合 反 应
反 应 现 象: 发 出 白 光, 放 热, 澄 清 的 石 灰 水 变 浑 浊.
2、与 硫 反 应( 反 应 特 点: 火 焰 为 蓝 紫 色 )
基 本 反 应 类 型: 化 合 反 应
反 应 现 象: 火 焰 为 蓝 紫 色, 放 热, 有 刺 激 性 气 味 的 气 体 生 成.
3、 能 与 磷 反 应( 反 应 特 点: 有 浓 厚 的 白 烟 )
磷 + 氧 气-→ 五 氧 化 二 磷 基 本 反 应 类 型: 化 合 反 应
反 应 现 象: 发 出 白 光, 放 热, 有 浓 厚 白 烟 出 现.
4、 能 与 铁 反 应( 反 应 特 点: 火 星 四 射)
基 本 反 应 类 型: 化 合 反 应
反 应 现 象: 剧 烈 燃 烧,火 星 四 射, 有 黑 色 固 体 生 成.
5、 能 与 蜡 烛 反 应( 反 应 特 点:发 出 白 光 )
蜡 烛 + 氧 气-→ 水 + 二 氧 化 碳
反 应 现 象: 发 出 白 光, 放 热, 瓶 壁 有 水 滴 出 现, 澄 清 的 石 灰 水 变 浑 浊
三、 氧 气 检 验 方 法
1、 将 燃 着 的 木 条 插 入 集 气 瓶 中, 若 木 条 燃 烧 得 更 旺, 证 明 瓶 内 为 氧 气.
2、 将 带 火 星 的 木 条 插 入 集 气 瓶 中, 若 木 条 复 燃,证 明 瓶 内 为 氧 气.
四、 化 合 反 应( 化 合 反 应 不 一 定 是 氧 化 反 应 )
1、 定 义: 有 两 种 或 两 种 以 上 的 物 质 生 成 另 一 种 物 质 的 反 应.
2、 判 断 方 法: 反 应 物 至 少 为 两 种, 生 成 物 为 一 种 .
五、 氧 化 反 应( 氧 化 反 应 不 一 定 是 化 合 反 应 )
1、 定 义: 物 质 与 氧 发 生 的 化 学 反 应.
2、 判 断 方 法: 反 应 物 为 两 种, 且 有 氧 参 加.
例 题: 下 列 反 应 中( ) 是 化 合 反 应,( ) 是 氧 化 反 应
⑴ A+B→C ⑵ A+O2→C+D ⑶ A+O2→B ⑷ A→B+O2 ⑸ A+B→C+D
六、 氧 气 的 用 途
氧 气 的 用 途 是 利 用 氧 气 易 于 跟 其 它 物 质 起 反 应 并 放 出 热 量 的 性 质.
1、 供 给 呼 吸: 航 空、 潜 水 、医 疗 、登 山
2、 支 持 燃 烧: 炼 钢、 宇 航 、气 焊
第 三 节 氧 气 的 制 法
一、 氧 气 的 实 验 室 制 法( 化 学 变 化 )
原 料: 氯 酸 钾 或 高 锰 酸 钾
方 法: 在 一 定 条 件 下 加 热
1、 加 热 氯酸 钾 制 取氧 气, 常 加 入 催 化 剂 二氧化锰〔 或 氧 化铁〕. 基 本 反 应 类 型: 分 解 反 应
催 化 剂: 在 化 学 反 应 里 能 改 变 其 它 物 质 的 化 学 反 应 速 率, 而 本 身 的 质 量 和 化 学 性 质 在 化 学 反 应 前 后 都 没 有 变 化 的 物 质.
催 化 作 用: 催 化 剂 在 化 学 反 应 里 所 起 的 作 用
二 氧 化 锰 具 有 使 氯 酸 钾 在 较 低 的 温 度 下 迅 速 放 出 氧 气 的 作 用.
2、 热 高 锰 酸 钾 制 取 氧 气
基 本 反 应 类 型: 分 解 反 应
分 解 反 应: 有 一 种 物 质 生 成 两 种 或 两 种 以 上 其 它 物 质 的 反 应.
判 断 方 法: 反 应 物 为 一 种, 生 成 物 至 少 为 两 种.
二、 制 取 氧 气 的 过 程
1、 仪 器 名 称: ⑴ 酒 精 灯 ⑵ 试 管 ⑶ 铁 架 台 ⑷ 带 塞 子 的 导 管
⑸集 气 瓶 ⑹ 水 槽.
2、 收 集 方 法: ⑴ 排 水 法―― 因 为 氧 气 不 易 溶 于 水
⑵ 向 上 排 空 气 法―― 因 为 氧 气 的 密 度 比 空 气 略 大
3、 验 满 方 法:⑴ 排 水 法―― 当 集 气 瓶 的 一 侧 有 气 泡 放 出 时, 证 明
已 收 集 满.
⑵ 向 上 排 空 气 法―― 将 燃 着 的 木 条 放 在 集 气 瓶 口, 若 木 条 燃 烧 得 更 旺, 证 明 已 收 集 满.
4、 放 置 方 法: 正 放 在 桌 子 上( 为 什 么), 并 垫 上 毛 玻 璃 片( 为 什 么).
5、 操 作 步 骤:
⑴ 连 接 装 置 仪 器.
⑵ 检 查 装 置 的 气 密 性.
⑶ 把 药 品 平 铺 或 斜 铺 在 试 管 的 底 部, 塞 紧 带 导 管 的 塞 子, 并 将 试 管 固 定 在 铁 架 上.
⑷ 将 集 气 瓶 装 满 水 倒 立 在 水 槽 里.
⑸ 给 试 管 加 热, 先 进 行 预 热, 后 把 灯 焰 固 定 在 有 药 品 的 部 位 加 热.
⑹ 当 导 管 口 的 气 泡 连 续 并 均 匀 地 放 出 时, 开 始 收 集; 当 集 气 瓶 的 一 侧 有 气 泡 放 出 时, 将 盖 有 毛 玻 璃 片 的 集 气 瓶移 出 水 槽 , 并 正 放 在 桌 子 上.
⑺ 先 将 导 管 移 出 水 槽, 在 熄 灭 酒 精 灯.
6、 注 意 事 项:( 理 解 原 因 )
⑴ 试 管 口 应 略 向 下 倾 斜.
⑵ 铁 夹 应 夹 持 在 距 管 口 1/3 处.
⑶ 药 品 应 平 铺 或 斜 铺 在 试 管 底 部.
⑷ 开 始 加 热 时 不 能 立 即 收 集.
⑸ 用 高 锰 酸 钾 制 氧 时 ,应 在 试 管 口 放 一 团 棉 花.
三、 工 业 制 法( 物 理 变 化 )
原 料: 液 态 空 气
方 法: 分 离 液 态 空 气( 根 据 液 氮 和 液 氧 的 沸 点 不 同, 用 蒸 发 的 方 法 )
氮 气
空 气 → 加 压 降 温 → 液 态 空 气 蒸 发 液 氧 → 氧 气 → 贮 存 在 蓝 色 钢 瓶 中
第 四 节 燃 烧 和 缓 慢 氧 化
一、 燃 烧 的 条 件
1、 燃 烧
⑴ 定 义: 可 燃 物 跟 空 气 中 的 氧 气 发 生 的 一 种 发 光 发 热 的 剧 烈 的
氧 化 反 应.( 要 点: 发 光 、发 热、 氧 化 反 应 )
⑵ 燃 烧 的 条 件 可 燃 物 要 与 氧 气 接 触
可 燃 物 的 温 度 要 达 到 着 火 点
2、 灭 火 条 件
可 燃 物 与 空 气 隔 绝 或 将 可 燃 物 的 温 度 降 到 着 火 点 以 下
二、 燃 烧 的 现 象
1、影 响 燃 烧 的 因 素:⑴ 可 燃 物 的 性 质;⑵ 可 燃 物 与 氧 气 的 接 触 面 积;
⑶ 氧 气 的 浓 度
3、 爆 炸: 在 有 限 空 间 内 发 生 急 速 燃 烧 而 引 起 爆 炸.
三、 缓 慢 氧 化 和 自 燃
1、 缓 慢 氧 化: 进 行 得 很 缓 慢 的 氧 化 反 应.
例 子: 动 植 物 的 呼 吸, 金 属 的 生 锈, 食 物 的 腐 败, 酒 的 酿 造.
规 律: 缓 慢 氧 化 过 程 中 一 定 产 生 热 量.
2、自 燃: 由 缓 慢 氧 化 引 起 的 自 发 燃 烧. 例 如 白 磷 的 自 燃
3、缓 慢 氧 化、 自 燃、 燃 烧 的 共 同 点: 都 是 氧 化 反 应
4、 燃 烧 与 缓 慢 氧 化 的 比 较: 都 是 物 质 跟 氧 所 起 的 氧 化 反 应, 燃 烧 时 反 应 剧 烈、 快 速, 伴 随 发 光 放 热; 缓 慢 氧 化 时 反 应 慢 不 伴 随 发 光, 所 产 生 的 热 量 随 时 散 发.
四、 常 见 的 易 燃 物 和 易 爆 物: 硫、 磷、 酒 精、 液 化 石 油 气、 氢 气 等.
例 题、实验题:
1.实验室制取氧气时,主要分为以下8步,请你按操作顺序,将序号(阿拉伯数字)填在括号内:
第( )步: 给试管加热; 第( )步: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第( )步: 用铁架台上的铁夹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第( )步: 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放入试管中,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试管口;
第( )步: 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一瓶氧气 ; 第( )步: 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第( )步: 用盛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片倒立在水槽内;
第( )步: 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来.
物 质 的 性 质 及 化 学 式
名 称 化 学 式 颜 色 状 态 名 称 化 学 式 颜 色 状 态
镁 Mg 银 白 色 固 体 铜 Cu 红 色 固 体
氧 气 O2 无 色 气 体 氮 气 N2 无 色 气 体
木 炭 C 黑 色 固 体 硫 S 黄 色 固 体
红 磷 P 红 色 固 体 白 磷 P 白 色 固 体
铁 Fe 银 白 色 固 体 氧化 镁 MgO 白 色 固 体
二 氧 化 碳 CO2 无 色 气 体 水 H2O 无 色 液 体
氧 化 铜 CuO 黑 色 固 体 氧化 汞 HgO 红 色 固 体
五 氧化二 磷 P2O5 白 色 固 体 氯 酸 钾 KClO3 白 色 固 体
碱 式碳酸 铜 Cu2(OH)2CO3 绿 色 固 体 氯化 钾 KCl 白 色 固 体
高 锰 酸 钾 KMnO4 紫黑 色 固 体 二氧化 硫 SO2 无 色 气 体
四 氧化三 铁 Fe3O4 黑 色 固 体 二氧化 锰 MnO2 黑 色 固 体
第 二 章 分 子 和 原 子
第 一 节 分 子
一、分 子
1、 分 子 是 构 成 物 质 的 一 种 粒 子. 例 如: 水 是 由 大 量 的 水 分 子 构 成.
2、 物 理 变 化 和 化 学 变 化 的 实 质: 由 分 子 构 成 的 物 质 发 生 物 理 变 化 时, 物 质 的 分 子 本 身 没 有 变 化, 只 是分 子 间 的 间 隔 变 化 了;由 分 子 构 成 的 物 质 发 生 化 学 变 化 时 它 的 分 子 起 了 变 化, 变 成 了 别 的 物 质 的 分 子.
3、 分 子 的 性 质:
⑴ 同 种 物 质 的 分 子, 性 质 相 同; 不同 种 物 质 的 分 子, 性 质 不 同.
⑵ 分 子 质 量 和 体 积 都 很 小 .
⑶ 分 子 间 有 一 定 的 间 隔 ( 温 度 和 压 强 )
⑷ 分 子 在 不 断 运 动 ( 温 度 )
4、分 子: 分 子 是 保 持 物 质 化 学 性 质 的 最 小 粒 子.
三、 混 合 物 和 纯 净 物
1、 混 合 物 : 有 两 种 或 多 种 物 质 混 合 而 成 . 例 如: 空 气 、糖 水 等.
规 律 : 混 合 物 里 各 成 分 均 保 持 原 有 的 性 质.
2、 纯 净 物: 有 一 种 物 质 组 成.
规 律:⑴ 凡 名 称 中 有“化 ”字 或 “酸 ”字 的 物 质 都 是 纯 净 物. 例 氧 化 镁
⑵ 凡 有 符 号 的 物 质 都 是 纯 净 物. 例 如 氮 气(N2 )
在 由 分 子 构 成 的 物 质 中, 如 果 是 由 不 同 种 分 子 构 成 的 物 质 就 是 混 合 物; 有 同 种 分 子 构 成 的 物 质 就 是 纯 净 物.
所 谓 的 纯 净 物 指 的 是 含 杂 质 很 少 的 具 有 一 定 纯 度 的 物 质.
第 二 节 原 子
一、 原 子
1、 原 子 是 构 成 物 质 的 一 种 粒 子.
2、 定 义: 原 子 时 是化 学 变 化 中 的 最 小 粒 子.
3、 原 子 的 性 质:
⑴ 同 种 物 质 的 原 子, 性 质 相 同; 不同 种 物 质 的 原 子, 性 质 不 同.
⑵ 原 子 的 质 量 和 体 积 都 很 小.
⑶ 原 子 间 有 一 定 的 间 隔( 温 度 和 压 强 )
⑷ 原 子 在 不 断 运 动( 温 度 )
4、 由 原 子 直 接 构 成 的 物 质:⑴ 金 属 ⑵ 稀 有 气 体.
5、由 分 子 构 成 的 物 质: 氮 气、 氧 气、 二 氧 化 碳、 二 氧 化 硫、 水
氯 酸 钾、 高 锰 酸 钾、 碱 式 碳 酸 铜 等.
6、 分 子 和 原 子 的 比 较:
分 子 原 子


点 ⑴ 都 是 构 成 物 质 的 一 种 粒 子;⑵ 都 很 小;⑶ 都 在 不 断 运 动;⑷ 粒
子 间都 有 间 隔 ;⑸ 同 种 粒 子 性 质 相 同, 不 同 种 粒 子 性 质 不 同.
主 要
区 别 在 化 学 变 化 中 , 分 子 可 分, 原 子 不 可 分.
联 系 分 子 可 分 成 原 子; 原 子 可 构 成 分 子( 在 化 学 变 化 中 )
一 切 分 子 都 是 由 原 子 构 成.
二、 原 子 能 不 能 再 分
1、 原 子 的 组 成 质 子: 每 个 质 子 带 一 个 单 位 的 正 电 荷
原 子 核
中 子: 中 子 不 带 电
原 子
核 外 电 子: 每 个 电 子 带 一 个 单 位 的 负 电 荷
2、 规 律: 核 电 荷 数 = 质 子 数 = 核 外 电 子 数
3、 原 子 不 显 电 性 的 原 因 : 由 于 原 子 核 和 核 外 电 子 所 带 电 量 相 等, 但 电 性 相 反, 所 以 整 个 原 子 不 显 电 性.
4、 以 碳 原 子 为 例 描 述 原 子 的 组 成: 构 成 碳 原 子 的 粒 子 有 6个 质 子, 6个 中 子 和6个 电 子. 其 中6 个 质 子 和6 个 中 子 构 成 了 原 子 核 居 于 原 子 的 中 心 , 而6 个 电 子 在 核 外 一 定 空 间 内 做 高 速 运 动.
三、相 对 原 子 质 量
1、 定 义: 国 际 上 一 致 同 意 以 一 种 碳 原 子 的 质 量 的1/12 作 为 标 准, 其 他 原 子 的质 量 跟 它 比 较 所 得 的 值, 就 是 这 种 原 子 的 相 对 原 子 质 量.
2、计 算 公 式: 相 对 原 子 质 量 =
1.6 6×10 -2 7 千 克
3、实 质: 相 对 原 子 质 量 是 一 个 比 值, 没 有 质 量 单 位, 但 国 际 单 位 为 一.
5、 相 对 原 子 质 量 与 质 子 数 和 中 子 数 的 关 系
相 对 原 子 质 量 ≈ 质 子 数 + 中 子 数
所 以原 子 的 质 量 主 要 集 中 在 原 子 核 上.
例 题 填 空: 在 原 子 的 组 成 中, 和 都 带 正 电, 带 负 电,
不 带 电, 绕 着 做 高 速 运 动, 占 据 原 子 的 绝 大 部 分 体 积, 集 中 原 子 的 主 要 质 量, 决 定 元 素 的 种 类 . 铁 原 子 中
有2 6 个 质 子,30 个 中 子, 则 铁 的 原 子 核 带 个 单 位 的 正 电 荷, 其 核 电 荷 数 为 , 核 外 电 子 数 为 , 相 对 原 子 质 量 为 .

第 三 节 元 素 和 元 素 符 号
一、 元 素
1、 定 义: 具 有 相 同 核 电 荷 数( 即 核 内 质 子 数)的 一 类 原 子 的 总 称.
2、 单 质: 由 同 种 元 素 组 成 的 纯 净 物.例 如 氧 气(O2)白 磷( P )铜( Cu ) 等.
3、 化 合 物:由 不 同 种 元 素 组 成 的 纯 净 物. 例 水(H2O), 氯 酸 钾(KClO3) 等.
4、 氧 化 物: 有 氧 元 素 和 另 一 种 元 素 组 成 的 化 合 物 叫 氧 化 物. 例 水 等.
5、 元 素 与 原 子 的 比 较:
元 素 原 子
定义 具有相同核电荷 数(即质子数) 的一类原子 的 总 称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 子
区别 元 素 一般 用 于 说明物质的宏观 组 成 ,只 讲种类 不 讲个数 ,元 素 可 以 组 成 单 质 或化 合 物. 原子一般用于 描 述物质 或 分 子的微观构成, 原子既讲种类 又讲个数. 原子可以 构 成分子, 也 直 接 构 成 物 质..
例 子 ⑴水 是 由 氢 元 素 和 氧 元 素 组 成.
或 水 里 含 有 氢 元 素 和 氧 元 素.
⑵氧 气 是 有 氧 元 素 组 成.
或 氧 气 里 含 有 氧 元 素.
⑶ 铁 是 由 铁 元 素 组 成. ⑴铁 是 由 大 量 的 铁 原 子 构 成.
⑵水 分 子 是 由 氢 原 子 和 氧 原 子 构 成 .( 或 用 含 有)
⑶一 个 水 分 子 里 含 有2 个 氢 原子 和1 个 氧 原 子.( 或 用 含 有)
联系 元素的概念建立在原子的基础上,既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既质子数)的同一类 原子的总称. 原子的核电荷数(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最外电子层 数决定元素 的 化 学性质.
例 题: 判 断 下 列 说 法 是 否 正 确
1、 水 是 由 氢 原 子 和 氧 原 子 组 成
2、 水 里 含 有 氢 氧 两 个 元 素
3、 水 分 子 里 含 有 氢 分 子 和 氧 原 子
4、 水 里 含 有 氢 单 质 和 氧 单 质
5、 水 分 子 是 由2 个 氢 原 子 和1 个 氧 原 子 构 成
6、 物 质 、元 素、 分 子、 原 子 的 相 互 关 系

7、 物 质 的 分 类
混合物: 例 如 空 气、 盐 水、 海 水、 石 灰 水 等
金属单质:铁、铜、铝、 银 等
物 质 单质 非金属单质:碳、硫、磷、氧气、 氮 气 等
稀 有 气 体 单 质:氦 气、 氖 气、 氩 气 等
纯净物: 氧化物:水、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
化 合 物 :
其 他 : 氯 酸 钾、 高 锰 酸 钾、 碱 式 碳 酸 铜
二、 元 素 符 号
1、 写 法:⑴ 一 个 字 母 要 大 写;⑵ 两 个 字 母 要 前 大 后 小.
2、 读 法: 汉 字 名 称, 例 如 铁 元 素 常 读 作 “ 铁 ”
3、 元 素 的 分 类 及 规 律:
⑴、 金 属 元 素: 带 “金 字 旁”( 特 殊: 金、 汞 ) 例 如 铜、 锰 等.
⑵、 非 金 属 元 素: 带“ 石 字 旁” 例 如 碳; 带“ 气 字 头” 例 如 氧
带“ 三 点 水” 例 如 溴.
⑶、稀 有 气 体 元 素: 周 期 表 的 最 右 边 都 带“ 气 字 头” 例 如 氖.
4、 表 示 意 义: ⑴ 表 示 一 种 元 素; ⑵ 表 示 该 元 素 的 一 个 原 子.
例 如 H ⑴ 表 示 氢 元 素; ⑵ 表 示 一 个 氢 原 子
4H 表 示4 个 氢 原 子, m Fe 表 示m 个 铁 原 子
第 四 节 化 学 式 相 对 分 子 质 量
一、 化 学 式
1、 定 义: 用 元 素 符 号 来 表 示 物 质 组 成 的 式 子. 例 如 水 的 化 学 式:H2O
注 意: ⑴ 一 种 物 质 只 有 一 个化 学 式 ,⑵ 有 些 化 学 式 还 能 表 示 物 质 分 子 的 组 成, 这 种 化 学 式 又 叫 做 分 子 式. 例 如 氧 气(O2)
2、 单 质 化 学 式 的 写 法 与 读 法:
⑴ 金 属 单 质; 铁 (Fe)、 铜(Cu)、 铝(Al)、 银(Ag)、 钠(Na) 等.
⑵ 固 态非金 属 单 质; 碳(C )、 硫(S )、 磷(P ) 等
⑶ 气 态非金 属 单 质; 氧 气(O2) 氮 气(N2)、 氢 气(H2)、 氯 气Cl2) 等
⑷ 稀 有 气 体 单 质: 氦 气(He)、 氖 气(Ne)、 氩 气(Ar) 等
3、 化 合 物 化 学 式 的 写 法 与 读 法:
⑴ 氧 化 物:SO2 SO3 CO2 CO Fe3O4 P2O5 MnO2 NO2 MgO HgO CuO 等
写 法:氧 化 物 氧 在 后, 原 子 个 数 不 能 丢.
读 法:“ 几 氧 化 某” 例 如 五 氧 化 二 磷 等( 原 子 个 数 为1 时 一 般 不 读 ).
⑵ 金 属 元 素 和 非 金 属 元 素 组 成 的 化 合 物:NaCl KCl ZnS MgCl2
写 法: 金 左 非 右, 原 子 个 数 不 能 丢.
读 法: 某 化 某 例 如 上 面 读 作 氯 化 钠、 氯 化 钾、 硫 化 锌、 氯 化 镁
二、 相 对 分子 质 量
1、 定 义: 化 学 式 中 各 原 子 的相 对 原 子 质 量 的 总 和.
2、 实 质: 是 一 个 比 值, 没 有 质 量 单 位, 国 际 单 位 为 一.
3、 根 据 化 学 式 的 有 关 计 算:
⑴ 计 算 物 质 的相 对 原 分子 质 量
例 题1 求 二 氧 化 碳、 碱 式 碳 酸 铜 的相 对分子质 量
CO2 的相 对分子 质 量 = 12×1 + 16×2 = 4 4
Cu2 (OH)2CO3 的相 对分子质量 = 63.5×2 + (16+1)×2 + 12×1 +16×3=221
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 + ••+ ••
⑵ 计 算 组 成 物 质 的 各 元 素 的 质 量 比
例 题2 求 五 氧 化 二 磷 中 两 种 元 素 的 质 量 比
五 氧 化 二 磷 中 磷 、氧 两 种 元 素 的 质 量 比 是
31×2 ∶16×5 = 31 ∶40
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相 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 ∶••∶••
⑶ 计 算 化 合 物 中 某 一 元 素 的 质 量 分 数

带凡子的六字名称(七):

中国古代总共有多少种书法字体?这些书法字体的代表人(1位)和他们的代表作(1个)有是什么?

篆书
(1)介绍
中国先秦伏羲氏时期,就产生了文字.考古学家论证是在龟甲、兽骨上刻画的甲骨文.因其是用以占卜、预测吉凶祸福,故称"卜辞".但其已具备中国书法艺术的基本要素:用笔、结构、章法等.殷周时 期,铸刻在钟鼎彝器上的铭文即金文又称"钟鼎文"广泛流行.秦始皇大统后,统称为"小篆",也称 "秦篆",所谓篆书,其实就是掾书,就是官书.是一种规范化的官方文书通用字体.据文献记载.秦以前汉字书体并无专门名称.而小篆是由春秋战国时代的秦国文字逐渐演变而成的.由于是官书.小篆只适合于隆重的场合.如记功刻石.叔量诏版.兵虎符之类.标谁篆书体的体式是排列整齐.行笔圆转.线条匀净而长.呈现出庄严美丽的风格.与甲骨文、金文相比,具有这样一些基本特征:字形修长.而且紧画 向下引伸.构成上密下疏的视觉错感.这与自上而下的章法布局也有关系.线条匀称无论点画长短.笔画均呈粗细划一的状态.这种在力度.速度都很匀平的运笔.给人以纯净简约的美感这两种特征.加之字体 结构的趋简约固定的倾向.小篆书体的章法布局更能形成纵横成行的序性.秦篆有圆笔方笔之别.圆笔以 秦刻石为代表.方笔以秦诏版权量为代表.为秦篆之俗体.汉魏之际是秦篆的强弩之末.除用于碑铭篆额 和器物款识之外.难得有独立的篆书.唐篆.因李阳冰出而复苏.仁秦篆的浑厚宏伟之气已荡然无存.宋代金石之学和元朝的复古书风.使用权篆书得以起微潮.以篆书著称者不乏其人但乏超越之力.明代承元之风.步趋持平.清朝篆书百花斗艳.进入了推唐超秦的大繁荣阶段.
A、大篆
先有大篆后有小篆.早在六十多年前,陶器上刻划的符号和描绘物象的图画就具有文字的雏型,随后在漫长的发展中,产生的象形(图画)文字.三千年前的殷商时代,在龟甲兽骨上刻划的文字,即"甲骨文",书法细劲挺直,笔画无顿挫轻重.商周时代,出现的铸在钟、鼎、货币、兵器等青铜器上的铭文 称为 "金文"或"钟鼎文".书法渐趋整齐,风格圆转浑厚,字形变化丰富,参差不一.春秋战国时代,刻在石簋、石鼓上的文字叫做石鼓文.笔划雄强而凝重,结体略呈方形,风格典丽峻奇.上述的甲骨、金文、石鼓文,秦代称之为大篆.
B、小篆
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统一中国.由丞相李斯整理,简化 统一字体,后人称之为"小篆".小篆 字体略长而整齐笔划圆匀秀美.
(2)代表人物
小篆的鼻祖--李斯,字通古,战国时代上蔡人(今河南上蔡县).后做了秦相,整理制定了秦代的标准书体小篆.现存于西安碑林的《峄山碑》,系宋代摹刻.所书的刻石多已毁没.存世的原石仅两块
回答者: 冰晶809 - 助理 二级 4-22 18:31
【各种书法体简介】
1:甲骨文
古汉字一种书体的名称,也是现存中国最古的文字.刻在甲骨上,先用於卜辞(殷代人用龟甲、兽骨占卜.占卜后把占卜时期、占卜者的名字、所占卜的事情用刀刻在卜兆的旁边,有的还 把过若干日后的吉凶应验也刻上去.学者称这种记录为卜辞),是对未来事情结果的占卜,盛于殷商.甲骨文发现於1889年,是殷商晚期王室占卜时的记录,发现於河南省安阳小屯村一带,距今已 3000多年.甲骨文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一块瑰宝,其笔法已有粗细、轻重、疾徐的变化,下笔轻而疾,行笔粗而重,收笔快而捷,具有一定的节奏感.笔划转折处方圆皆有,方者动峭,圆者柔润.其线条比陶文更为和谐流畅,为中国书法特有的线的艺术奠定了基调和韵律.甲骨文结体长方,奠定汉字的字型.甲骨文的结体随体异形,任其自然.其章法大小不一,方圆多异,长扁随形,错落多姿而又和谐统一.后人所谓参差错落、穿插避让、朝揖呼应、天覆地载等汉字书写原则,在甲骨文上已经大体具备.
2:金文
古汉字一种书体的名称.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铜器上铭文字体的总称.兴盛于周代. 金文为中国书法史上的又一丰碑.依附於青铜器,铸鼎意在“使民知神奸”故是一种宗教祭祀的礼器.金文也被称为钟鼎文,器文,古金文.和青铜器一起铸成的铭文线条较之於甲骨文更为粗壮有力,文字的象形意味也更为浓重,最早的金文见於商代中期出土的青铜器上, 资料虽不多,年代都比殷墟甲骨文早.周代是金文的黄金时代,出土铭文最多.
此时期主要作品有:《利簋》《天亡簋》《大盂鼎》《墙盘》《散氏盘》《虢季子白盘》.尤以《司母戊鼎》《散氏盘》《毛公鼎》最为著名,艺术成就也最高.
3:石刻文
石刻文产生于周代,兴盛于秦代.东周时期秦国刻石文字.在10块花岗岩质的鼓形石上,各 刻四言诗一首,内容歌咏秦国君狩猎情况,故又称猎碣.传说中的最早的石刻是夏朝时的《嵝碑》,刻诗文体格调与《诗经》大小雅相近.字体近于《说文解字》所载籀文,历来对其书法评价甚高 .主要作品有:《石鼓文》《绎山石刻》《泰山石刻》《琅琊石刻》《会稽石刻》等.
4:简帛墨迹
书法艺术最重真迹,但秦汉以前的书法中的真迹,一般只有在简帛盟书中才能见到.古代的简册,以竹质为主,编简的绳用牛筋、丝线、麻绳.考古发现最早的简帛墨迹,有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山西侯马出土的战国盟书(盟书即写于石策或玉策上的文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战国帛书.中国书法经甲骨文、金文,至春秋战国时期,由於诸侯割据,因此殷商以来的文字,在诸侯各国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这一时期,书法的形态和技巧亦呈现了一种百家争鸣的局面.如北方的晋国的"蝌蚪文",吴、越、楚、蔡等国的"鸟书",笔划多加曲折和拖长尾.春秋战国时期的金文已不似西周金文那种浓厚的形态,替之以修长的体态,显示出一种圆润秀美,如《攻吴 王夫差鉴 》.这时期留存的大量墨迹,为简、帛、盟书等.
开创先河的秦代书法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文字差异很大,是发展经济文化的一大障碍.秦始皇统一国家后,臣相李斯主持统一全国文字,这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伟大功绩.秦统一后的文字称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而来.著名书法家李斯主持整理出了小篆.《绎山石刻》《泰山石刻》《琅琊石刻》《会稽石刻》即为李斯所书.历代都有极高的评价.秦代是继承与创新的变革时期.《说文解字序》说:“秦书有八体,一曰 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书,八曰隶书.”基本概括了此时字体的面貌.由李斯秦之小篆,篆法苛刻,书写不便,於是隶书出现了.“隶书,篆之捷也”.其目的就是为了书写方便.到了西汉,隶书完成了由篆书到隶书的蜕变,结体由纵势变成横势,线条波磔更加明显. 隶书的出现是汉字书写的一大进步,是书法史上的一次革命,不但使汉字趋於方正楷模,而且在笔法上也突破了单一的中锋运笔,为以后各种书体流派奠定了基础.秦代除以上书法杰作外 ,尚有诏版、权量、瓦当、货币等文字,风格各异.秦代书法,在我国书法史上留下了辉煌灿烂的一页,气魄宏大,堪称开创先河.
【求度追韵--东汉至南北朝】
两汉书法
两汉书法分为两大表现形式,一为主流系统的汉石刻;一为次流系统的瓦当玺印文和简帛盟书墨迹.“后汉以来,碑碣云起,”是汉隶成熟的标记.在摩崖石刻中(刻在山崖上的文字)尤 以《石门颂》等为最著名,书法家视为“神品”.于此同时蔡鲨的《嘉平石经》达到了恢复古隶 ,胎息楷则的要求.而碑刻是体现时代度与韵的最主要的艺术形式,中以《封龙山》、《西狭颂》、《孔宙》、《乙瑛》、《史晨》、《张迁》、《曹全》诸碑尤为后人称道仿效.可以说, 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北书雄丽,南书朴古,体现了“士”、“庶”阶层的不同美学追求.至於瓦当玺印、简帛盟书则体现了艺术性与实用性的联姻.
书法艺术的繁荣期,是从东汉开始的.东汉时期出现了专门的书法理论著作,最早的书法理论提出者是东西汉之交的杨雄.第一部书法理论专著是东汉时期崔瑗的《草书势》.
汉代书法家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汉隶书家,以蔡邕为代表.一类是草书家,以杜度、崔瑗、 张芝为代表,张芝被后人称之为“草圣”.
最能代表汉代书法特色的,莫过於是碑刻和简牍上的书法.东汉碑刻林立,这一时期的碑刻,以汉隶刻之,字型方正,法度谨严、波磔分明.此时隶书已登峰造极.
汉代创兴草书,草书的诞生,在书法艺术的发展史上有著重大意义.它标志著书法开始成为 一种能够高度自由的抒发情感,表现书法家个性的艺术.草书的最初阶段是草隶,到了东汉时期,草隶进一步发展,形成了章草,后由张芝创立了今草,即草书.
魏晋南北朝书法艺术
1:三国时期
三国时期,隶书开始由汉代的高峰地位降落衍变出楷书,楷书成为书法艺术的又一主体.楷书又名正书、真书,由钟繇所创.正是在三国时期,楷书进入刻石的历史.三国(魏)时期的 《荐季直表》.《宣示表》等成了雄视百代的珍品.
2:两晋时期
晋时,在生活处事上倡导“雅量”“品目”艺术上追求中和居淡之美,书法大家辈出,简牍为多二王(王羲之.王献之)妍放疏妙的艺术品味迎合了士大夫们的要求,人们愈发认识到,书写文字,还有一种审美价值.最能代表魏晋精神、在书法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书法家当属王羲之, 人称“书圣”.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其子王献之的《洛神赋》字法端劲,所创“破体”与“一笔书”为书法史一大贡献.加 以陆机、卫瑾、索靖、王导、谢安、 鉴亮、等书法世家之烘托,南派书法相当繁荣.南朝宋之羊欣、齐之王僧虔、梁之萧子云、陈之智永皆步其后尘.
两晋书法最盛时,主要表现在行书上,行书是介於草书和楷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其代表作“三希”,即《伯远帖》《快雪时晴帖》《中秋帖》.
3:南北朝时期
南北朝时期,中国书法艺术进入北碑南帖时代.
北朝碑刻书法,以北魏、东魏最精,风格亦多资多彩.代表作有《张猛龙碑》《敬使君碑》.碑帖之中代表作有:《真草千子文》.北朝褒扬先世,显露家业,刻石为多,余如北碑南帖,北楷南行,北民南土,北雄南秀皆是基差异之处.
如论南北两派之代表作,则是南梁《 鹤铭》.北魏《郑文公碑》可谓南北双星,北派书写者多为庶人,书不具名,故书法时冠冕,被誉为“书中之圣”,北派王右军.
【求规隆法--隋唐五代】
隋朝书法
隋结束南北朝的混乱局面,统一中国,和之后的唐都是较为安定的时期,南帖北碑之发展至隋而混合同流,正式完成楷书之形式,居书史承先启后之地位.隋楷上承两晋南北朝沿革.下开唐代规范的新局,隋有碑版遗世,多为真书,分四种风格:
1:平正淳和如丁道护的《启法寺碑》等
2:峻严方饬如《董美人墓志铭》等
3:深厚圆劲如《信行禅师 塔铭》等
4:秀朗细挺如《龙藏寺碑》等.
书学鼎盛的唐代
1:唐朝书法简介
唐代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达到了中国封建文化的最高峰,可谓“书至初唐而极盛”.唐代墨迹流传至今者也比前代为多,大量碑版留下了宝贵的书法作品.整个唐代书法,对前代既有继承又有革新.楷书、行书、草书发展到唐代都跨入了一个新的境地,时代特点十分突出,对后代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时代.
唐初,国力强盛,书法从六朝遗法中蝉脱而出楷书大家以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欧阳通四家为书法主流.总特点结构严谨整洁,故后代论 书有“唐重间架”之说,一时尊为“翰墨之冠”延至盛唐歌舞升平,儒道结合,李邕变右军行法,独树一帜,张旭,怀素以颠狂醉态将草书表现形式推向极致,孙过庭草书则以儒雅见长,余如贺知章,李隆基亦力创真率夷旷,风骨丰丽之新境界.而颜真卿一出纳古法於新意之中,生新法于古意之外.董其昌谓唐人书取法,鲁公大备.到晚唐五代,国势转衰,沈传师.柳公权再变楷法.以瘦劲露骨自矜.进一步丰富了唐楷之法,到了五代,杨凝式兼采颜柳之长.上蒴二王,侧锋取态,铺毫著力,遂於离乱之际独饶承平之象,也为唐书之回光.五代之际,狂禅之风大炽,此亦影响到书坛,“狂禅书法”虽未在五代一显规模,然对宋代书法影响不小.
唐代书法艺术,可分初唐、中唐、晚唐三个时期.初唐以继承为主,尊重法度,刻意追求晋 代书法的劲美.中唐不断创新,极为昌盛.晚唐书艺亦有进展.
唐代最高学府有六种,即国子监、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其中书学,专门语养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是唐代的创举.历朝名家辈出,灿若繁星.如初唐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中唐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是书法大家.晚唐有王文秉的篆书,李鹗的楷书和杨凝式 的“二王颜柳”余韵.
隋唐五代书法可分为三个阶段
(1)隋至唐初
隋统一中国,将南北朝文化艺术相容包蓄,至唐初,政治昌盛,书法艺术逐渐从六朝的的遗法中蝉蜕出来,以一种新的姿态显现出来.唐初以楷书为主流,总特点是结构谨严整饬.
(2):盛唐、中唐阶段
盛唐时期书法,如当时的社会形态追求一种浪漫忘形的方式.如“颠张醉素”(张旭、怀素)之狂草,李邕之行书.到了中唐,楷书再度有新的突破.以颜真卿为代表为楷书奠定了标准,树立了楷模,形成为正统.至此中国书法文体已全部确定下来.
(3):晚唐五代阶段存唐遗风
西元九零七年,割据者朱全忠灭唐,建立后梁,由此历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称五代.由於国势衰弱和离乱,文化艺术亦呈下坡之势.书法艺术虽承唐末之余续,但因兵火战乱的影响, 形成了凋落衰败的总趋势.五代之际,在书法上值得称道的,当推杨凝式.他的书法在书道衰微的五代,可谓中流砥柱.另外还有李煜、彦修等有成就的书家.至此,唐代平正严谨的书风已告消歇,以后北宋"四家" 继之而起,又掀起了新的时代波澜.
【尚意宣情--宋至明中】
宋朝的书法
宋朝书法尚意,此乃朱大倡理学所致,意之内涵,包含有四点:一重哲理性,二重书卷气,三重风格化,四重意境表现,同时介导书法创作中个性化和独创性.这些在书法上有所体现,如果说隋唐五代的尚法,是求“工”的体现,那么到期了宋代,书法开始以一种尚意抒情的新面目出现在世人面前.这就是要墀书家除了具有“天然”“工夫”两个层次外,还需具有“学识”即“书卷气”,北宋四家一改唐楷面貌.直接晋帖行书遗风.
无认是天资既高的蔡襄和自出新意 的苏东坡,还是高视古人的黄庭坚和萧散奇险的米芾,都力图在表现自已的书法风貌的同时,凸现出一种标新立异的姿态,使学问之气郁郁芊芊发於笔墨之间,并给人以一种新的审美意境,这在南宋的吴说.赵佶.陆游.范成大,朱熹,文天祥等书家中进一步得到延伸,然南宋书家的学问和笔墨功底已不能和北宋四家相比了.宋代书法家代表人物是苏、黄、米、蔡.
元代书法艺术
元初经济文化发展不大,书法总的情况是崇尚复古,宗法晋、唐而少创新.虽然在政治上元朝是异族统治,然而在文化上却被汉文化所同化,与宋不拘常法的意境追求不同,元朝之意表现为刻意求工的开式美的追求,所以苏轼标榜的是“我书意造本无法”,赵孟俯鼓吹的是“用笔千古不易”前者追求率意之意,后才强调有意之意. 元朝书坛的核心人物是赵孟俯 ,他所创立的楷书“赵体”与唐楷之欧体.颜体.柳体并称四体,成为后代规摹的主要书体,由於赵孟俯的书法思想绝对不逾越二王一步,所以,他的书法对王派书法的精之处颇有独到的领悟,表现为“温润闲雅”“秀研飘逸”的风格面貌,这也和他信佛教.审美观趋向飘逸的超然之态获得一种精神解脱有一定联系.在元朝书坛也享有盛名的还有 鲜于枢,邓文原,虽然成就不及赵孟俯 ,然在书法风格上也有自已独到之处.他们主张书画同法,注重结字的体态.
纵观元代书法,元代书法的特徵是"尚古尊帖",其成就大者还在行草书方面.至於篆隶,虽有几位名家,但并不怎么出色.这种以行、草书为主流的书法,发展到了清代才得到改变.有元一代书风,仍沿宋习盛於帖学,宗唐宗晋,虽各有其妙,亦不能以一家之法立於书坛,较之文 学,绘画等艺术门类,尚显冷落无成得多.
明朝书法艺术
明朝书法的发展表现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明初
明初书法“一字万同”,“台阁体”盛行.沈度学粲兄弟推波助澜将工稳的小楷推向极致.“凡金版玉册,用之朝廷,藏秘府,颁属国,必命之书”,二沈书法被推为科举楷则.明初书法 家有擅行草书的刘基、工小楷的宋潦、精篆隶的宋遂和名满天下的章草名家朱克.和祝允明、文徽明、王宠"三子".
2:第二阶段--明中
明中期吴中四家崛起,书法开始朝尚态方向发展.祝允明、文征明、唐寅、王宠四子依赵孟而上通晋唐,取法弥高;笔调亦绝代,这和当时思想观念的开拓解放有关,书法开始迈入倡导个性化的新境域.
3:第三阶段--明末
晚明书坛兴起一股批判思潮,书法上追求大尺幅,震荡的视觉效果,侧锋取势,横涂竖抹,满纸烟云,使书法原先的秩序开始瓦解;这些代表书家有张瑞图、黄道周、王铎、倪元瑞等.而 帖学殿军董其昌仍坚持传统立场.
【抒情扬理--明中至清】
明末与清,美学主潮以抒情扬理为旗帜,追求个性与发扬理性互相结合,正统的古典美学与求异的的新型美学并盛.清代书法的总体倾向是尚质,同时分为帖学与碑学两大发展时期.
明末书坛的放浪笔墨,狂放不 .愤世疾俗的风气在清初进一步延伸,如朱傅山等人的作品仍表现出自我内在的生命和一种不可遇止的情绪表现.这一点在中期“扬州八怪”的身上又一次 复现.於此同时,晚明的帖学统也同时进一步光大发扬,姜英,张照,刘墉,王文治,梁同书翁 方纲等人在刻意尊 传统的时候,力图表现出新面貌,或以淡墨书写,或改变章法结构等.但由於帖学长时期传承,未有很好地加以清理,认识,调整,某种积弊也日益加深,这就使帖学的颓势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正此时,金石出土日多,士大夫从热衷於尺牍转而从事金石考据之学,一时朝野内外,学碑才趋之若 ,最后成为清朝书坛的发民主流,加之阮元,包世臣.康有为大力张扬,碑学作为一种 与帖学相抗衡的书学系统而存在.当时著名的书家如金农、邓石如、何绍基、赵之谦、吴昌硕、 张裕钊、康有为等纷纷用碑意写字作画,达到了尽性尽理.璀灿夺目的境地.可谓是中国书法文化的一在景观.如果说,帖学家们力图寻找质的愿望没有实现的话,那么这种愿望在碑学那里实现了.
【现代时尚--今天的书法】
在书坛走向多元化的今天,书法艺术升华到观念变革的高层次,这无疑是迈了一大步.书 法现代性并不是简单地取决於书法艺术的形式、结构、线条等外在面貌,而是取决於内在精神的 现代化.书法现代性的精神是指当代书法艺术所体现、传导的现代社会的价值趋向.
书法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学书法最基本的活动是写字,而写字首要的目的是为了记事和交流感情,起码的要求是把字写得规范、整洁、清楚,使人看了乐于接受,如果把字写得杂乱无章,甚至随心所欲,胡乱造字,读者如释"天书",无法辨认,就失去了它的实用价值.有些人认为写字用毛笔不如用硬笔方便,硬笔完全可以代替毛笔,只有写毛笔字才学书法;有些人认为书法是"天才"的专利,"咱不是学书法的料".特别是一些年岁稍高些的朋友,受"人过三十不学艺的"陈腐思想的束缚,认为学书法为时己晚.也有人认为书法及神秘,高深莫测,神不可征,形乃难表,好事难成.所有这些想法都是不可取的,因为只要写字就有法则可言,特别是有不少场合没有书法" 门面",绝对不行.例如,商标、广告、标语、对联、字画条幅等都离不开书法.不可否认,使用钢笔、圆珠笔及其他工具定字是方便快捷,但不管用什么工具写字其法则基本与使用毛笔相同,所以无论在何种方式写字都应该学习书法.关于学书法年龄问题,从幼年或少年开始学,无疑优势很大,但上了年岁的人学书法,也有不少长处;有知识、有生活、有阅历、理解快、感受深、善抒发等,年轻人是无法可比的.至于"天才",是专指 "有这种才能的人",任何聪明智慧都是靠热情、勤奋和科学的学习换来的."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狠下一条心,不怕事不成".有位书法家答学生问时几句短语很有教益,言简意明,回味无穷.问"什么年龄学书法最适合?"答:"从识字起,任何年龄都适合."问:"我能成为书法家吗?"答:"你认为你能---你准能!"学习书法和学习其他艺术一样,只要我们不怀疑自己的能力,有信心,有热情,加上方法得当,定会获得成功.千万不要被一些垄断者的玄学所吓倒.他们把书法说得神乎其神,传授抽象,舍本求末,昧于闭合圈内循环,贻误后学.其实书法也像"窗户纸",也是"一捅就破".它的神韵可征,形象可表,技法可取,章法可达."升堂入室",望而可及.

带凡子的六字名称(八):

中国汉字是怎样构成的?

汉字的构造单位,包括笔画和偏旁两级单位.
(一)笔画
笔画是构成汉字字形的各种点和线,是汉字的最小构件.写字的时候,从开始下笔到把笔提起叫做一笔或一画.笔画是构成汉字的最小单位.除少数几个字外(一、乙),汉字都是由多笔画构成的.
1、分类
对笔画的传统分类,是采用“永”字为代表的八种笔画名称:横、竖、撇、捺、点、提六种.而笔画又可分单一笔画和复合笔画两种.
(1)单一笔画
有点、横、竖、撇、捺、提六种.为使汉字构成方块形,单一笔画在字的不同位置或不同偏旁中,还有不同的变形.如:①点有左点(办)和长点(风)的变形;②撇有平撇,竖撇(月)的变形;③捺有平捺(之)的变形;④带钩变形,如竖带钩成竖钩(水).
(2)复合笔画
复合笔画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笔画的连接.包括:
①折类(横折:丑);②钩类(横折钩:丹;横折弯钩:凡);③点类(撇点:女);④横类(横折折:凹);⑤竖类(竖弯:西);⑥撇类(横折折撇:及);⑦提类(横折提:计 ).
汉字总数有五万(宋代丁厚《集韵》收字53525个;清代张玉书《康熙字典》收字47035个;1986年起逐册出版的徐中舒主编的《汉语大字典》收字56000左右),都是由这八类笔画组成.
⒉、笔数
每个规范的汉字的笔画是有定数的,书写时不能错.正确计算笔画,对于查字典和索引很重要,新闻中排列人名也往往按姓氏笔画的次序.
⒊、笔顺
汉字笔画的书写是有先后顺序的.笔顺的基本规则是:
①先横后竖(十);②先撇后捺(八);③从上到下(六);④从左到右(村);⑤先外后内(回);⑥先中间后两边(办).多数汉字的写法是这一基本规律的综合运用,但也有少数位结构特别:①多数先撇后折,但“力,刀,乃,方等是先折后撇;②“又,丹”后写内点;③“占,非”是先竖后横;④“匹,巨,臣,可”是先上内后竖折或竖钩;⑤“凶,建”也是先内后外;⑥“ ㄗ,卩”是先右后左(后写竖).
还有的笔顺不易弄清,如:
凹(5笔);凸(5笔);母(5笔);乘(10笔);鼎(12笔).
但笔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灵活掌握,也可以根据个人的习惯与方便,在书写实践中不断总结,创造出新的书写方法.只要能把字写好,就可以了.如“有”一般是 ,也可以 .
按照笔顺去写,不但容易把字写好,写稳,而且能提高书写速度.
(二) 偏旁
偏旁是由笔画构成的较大的构字单位,是高一级的构字单位.它们作为一个个构字的部件构成合体字.如“昧,魅,妹”,分别由“日,鬼,女,未”两个构字部件,即偏旁组成.这些由笔画构成的结构部件大都偏处于字的侧旁,称之为偏旁.偏旁原指组成汉字的两边,左为“偏”,右为“旁”,现在的习惯把汉字的上下左右统称为偏旁.
1、分类
偏旁,按照能否再切分成小的偏旁,分为单一偏旁和复合偏旁.
⑴ 单一偏旁,是不能再切分的偏旁,如上例中的“日、鬼、女、未”.
⑵ 复合偏旁,是可以再切分的偏旁,如“湖”字的右偏旁“胡”就是复合偏旁,它可以再切分为“古”和“月”;而“古”又是复合偏旁,可切分为“十”和“口”.
现今每个汉字中的单一偏旁都是独体字,又可分成成字偏旁和不成字偏旁.
⑴ 成字偏旁,是从现在来看可以独立成字的偏旁,这是单一偏旁的绝大部分.如“山、水、日月、手、人、马、页”等,当然也有不能作偏旁的独体字,如“凹”.
⑵不成字偏旁,是从现在看来不能独立成字的偏旁,这是单一偏旁的一少部分.然而,它们在古代大部分是独立成字的.如:
两点水,读bīng : (甲) (篆),象严寒下突起的冰块.小篆加水旁以示由水凝成.本义是冰块.
秃宝盖,读mì: (篆),象一块布向下披之形,用巾盖物,表示覆盖意.如“冤(兔在 下,屋曲义)”,“冠(元为头,寸为法度)”.
宝盖儿,读mián : (甲) (金) (篆),象房屋侧视状,本义房屋.如“安(女子在室内表示安定,安全)”,“宇(屋檐)”
单耳刀,读jié : (甲) (篆),象跪坐的人形,古“跽”字.如“即(跪坐在食器旁,引申接近)”.
右耳刀,“邑”字, (甲) (篆),上表示范围,下表示人,是人们聚居的地方,如“郡,都,郑”.
左耳刀,“阜”字, (甲) (篆),象上下山的台阶,本义是阶梯或不太高的土山.如“陟( 脚趾向上),降( 脚趾向下)”.
走之儿,读chuò : (甲) (篆),左“彳”右“止”,象大道上有一只脚印,表示人在路上行走.表示走或跑,楷书作“ ”.
病字旁,读chuáng : (甲) (篆),病人躺在床上出汗,表示病人.
绞丝儿,读mì: (甲) (篆),象拧在一起的一束丝,本义是细丝,如“绪(丝端)”,“绝(断丝)”.
双立人儿,读chì: (甲) (篆),“行( ,十字路口)”左半边表示行动的符号.彳亍,慢慢走路的样子.
读zhuī:象鸟形, (甲) (篆)如“集(鸟在树上)”,“焦(用火烤鸟,烧焦了”.
异字底儿,读gǒng:象双手形,古“拱”字,也作 .如“戒”“兵”.
私字底儿,读sī:象人鼻子侧视状.如“允”“去”“矣”.
包字头儿,读bāo :表示有所裹抱,含有的意义.如“勾”“句”.
三撇儿,读shān :象以毛刷物或以笔画纹之形.如“须”“参”.
建字旁儿,读yǐn :是彳延长变形而成,表示长行的意义.
偏厂儿,读hàn :象伸出岩石的山崖,下面可住人,表示房屋.
折文儿,读zhǐ:如“冬”“处”“夏”.
反文儿,读pū :如“政”“教”“收”.
三匡栏儿,读fāng : (甲) (篆),象竹筐,装东西的器物.如“匣”“匠”.
2、变形
有的字作成字偏旁用时,与独体字的形体有时有所不同,这是由偏旁所在的部位决定的.如
⑴ 在字左的, (人) (水) (示) (衣) (手) (心) (犬) (牛) (子) (火) (土) (木) (女),还有 (言) (金) (食)是由偏旁简化而来的.
⑵ 在字右的, (刀) (文).
⑶ 在字上的, (牛) (羊) (爪) (川).
⑷ 在字下的, (火) (心) (水) (肉).
3、部位
笔画构成偏旁,偏旁组成合体字.但组成一个字的若干个偏旁,不是任意搭配的,而是在整个字形的结构中按一定规律各处一定的部位.如偏旁相同而位置改变,往往成了另一个字“吧,邑”“杳,杲(gǎo)”或成异体字“ , ”.偏旁的部位是指偏旁与偏旁在构成合体字时的组合形式,一般说,合体字的偏旁部位有以下几种形式:
⑴左右式(包括左中右式):休,到.捕( );谢,嗽( ).
⑵上下式(包括上中下式);忠(  );家(   );垄(   );意(  );雷(   );望(   ).
⑶内外式(包括全包围,半包围式);固(   );回(   )和历(  )这(  )甸(  )巨(  )闪(  )凶(  ).
⑷品字式部位:森,磊,焱.
⑸其它部位:激(  )率(  )篮(  )器(  )樊(  ).
许多汉字是由一个单一偏旁和一个复合偏旁组成,其部位往往是上述几种类型的综合.如“徊”基本是左右式部位,但右边又是内外部位;“简”基本上是上下式部位,但下边又是内外部位;“贺”基本是上下式部位,但上面又是左右式部位;“婚”基本是左右式部位,但右边又是上下式部位;“固”基本是内外式部位,但内部又是上下式部位.
为了便于称说,还需要给部位定名;
⑴左右式部位,左边部位定名为“旁”,右边部位定名为“边”.如“权“可以说是木字旁,又字边.
⑵上下式部位,上边部位定名为“头”,下边部位定名为“底”.如“宝”可以说是宝盖儿头,玉字底儿.
⑶左中右式和上中下式部位,中间部位定名为“腰”.如“树”是木字旁,又字腰,寸字边.
⑷内外式部位,外边部位定名为“框”,里边部位定名为“心”.如“国”是大口框儿,玉字心.⑸品字式结构,“品、森、磊、淼、焱(yàn)”
另外,汉字的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四个角的部位定名为“角”.如“器”可以不用“角”称说,直接称双口头,犬字腰,双口底.但遇到不用“角”就不能称说时,才用“角”称说,如“骛(wù)”可以称说是左上角矛,右上角反文,鸟字底.
4、名称
偏旁的名称有两种叫法;一是直接称呼其读音,偏旁是现代的独体字,可以直接称其音.如“马,水”.如独体字较生疏,可用常用的合体字定名,如“ ”可定名为钱字边.二是习惯读法,根据偏旁形象起的名,已成习惯,应沿用,如“ ”称立刀儿;“彳”称双立人儿.

带凡子的六字名称(九):

20篇古文
每篇古文100-200字妇孺皆知的古文  易翻译不要只输出名字

  陈情表   李密
  臣密言:
  臣以险 ,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
  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甭苦,至於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
  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 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
  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後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
  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
  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
  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於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告诉不
  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事
  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
  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馀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
  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於陛下之日长,报
  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
  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馀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於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
  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
  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於所遇,暂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
  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 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
  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於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怀.固知一死生
  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後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笔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後之览者,亦将有感於斯文.
  归去来辞  陶渊明
  遍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以往之不
  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 ,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叁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
  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
  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
  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遍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遗,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
  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於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
  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羡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乎矣!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
  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
  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
  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
  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 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
  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
  髫,并 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
  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
  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
  闻,皆叹惋.馀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
  为外人道.”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
  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
  果,寻病终.後遂无问津者.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
  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尝着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
  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有言:“不戚戚於贫贱,不汲汲於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
  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梆天氏之民欤!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
  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虽在下愚,
  知其不可,而况於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
  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着,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
  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馀,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
  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之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
  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
  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乐盘游,则思叁驱以为度;忧懈怠,
  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
  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
  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
  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
  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为徐敬业讨武 檄  骆宾王
  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
  节,秽乱春宫.潜隐先帝私,阴图後房之嬖.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
  狐媚偏能惑主.践元后於 翟,陷吾君於聚 .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
  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神人之所共嫉,天地之所不容.犹复包藏祸心,
  窥窃神器.君之爱子,幽在别宫;贼之宗盟,委以重任.鸣呼!霍子孟之不作,朱
  虚侯之已亡.燕啄皇孙,知汉祚之将尽.龙 帝后,识夏庭之遽衰.
  敬业皇唐旧臣,公侯 子.奉先帝之成业,荷本朝之厚恩.宋微子之兴悲,良有
  以也;袁君山之流涕,岂徒然哉!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顺宇
  内之推心.爰举义旗,以清妖孽.
  南连百越,北尽叁河;铁骑成群,玉轴相接.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江浦
  黄旗,匡复之功何远!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吒
  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
  鲍等或居汉地,或协周亲;或膺重寄於话言,或受顾命於宣室.言犹在耳,忠
  岂忘心.一坯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托?倘能转祸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勋,
  无废大君之命,凡诸爵赏,同指山河.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几之兆,
  必贻後至之诛.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滕王阁序   王勃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叁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
  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秩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彩星
  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 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
  帷暂驻.十旬休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
  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叁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 於上路,访风
  景於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
  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虹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 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吟俯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
  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於中天,极娱游於暇日.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於日下,指吴会於云
  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
  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於长沙,非无圣主;
  窜梁鸿於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犹 .北海虽赊,夫摇可接;东
  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叁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舍簪笏於百龄,奉晨昏於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
  对;今晨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锺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鸣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邱墟.临别赠言,幸承恩於伟饯;
  登高作赋,是所望於群公!耙竭鄙诚,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 潘江,
  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 暮卷西山雨.闲云潭
  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皆绿,
  草色入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
  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阿房宫赋   杜牧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叁百馀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
  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  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长桥卧波,
  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
  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於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
  开 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
  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姘.缦立远视,
  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叁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
  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闲.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
  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於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於机上之工女.钉头磷
  磷,多於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於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於九土之城郭.
  管弦呕哑,多於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
  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叁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
  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後人而复哀後人也.
  杂说一   韩愈
  龙嘘气成云,云固弗灵於龙也.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薄日月,伏光景,
  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 陵谷,云亦灵怪矣哉.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
  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
  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易曰:“云从龙.”既曰:“龙,云从之矣.”
  杂说四   韩愈
  世有伯乐,然後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 辱於奴
  隶人之手,骈死於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
  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且欲与常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
  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小石城山记   柳宗元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
  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 之形,其旁出堡
  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
  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
  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
  “以慰夫贤而辱於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
  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予未信之.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
  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於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
  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迁客骚人,多会於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
  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
  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
  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扁跃金,静影沈璧,渔歌互答,此
  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
  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後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
  年九月十五日.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
  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於两峰之间者,酿泉也.逢回路转,有亭翼然临於泉上
  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
  於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
  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 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
  之景不同,而桨亦无穷也.
  至於负者歌於涂,行者休於树,前者呼,後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
  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
  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
  者,众宾 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
  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
  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前赤壁赋    苏轼
  壬戍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於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
  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於东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间.白
  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风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於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 流光.渺渺兮予
  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
  如泣、如诉;,馀音  ,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
  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
  与子,渔樵於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
  於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
  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於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
  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
  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
  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
  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先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籍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
  白.
  後赤壁赋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於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板.霜露既降,木
  叶尽脱,人影在地,仰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
  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
  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
  不时之须!”於是携酒与鱼,复游於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戈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  ,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 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
  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元裳缟衣,戛然长鸣,
  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
  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
  姓名,而不答.鸣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
  顾笑,予亦惊悟;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赠黎安二生序    曾巩
  赵郡苏轼,余之同年友也.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余,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
  既而黎生携其文数十万言,安生携其文亦数千言,辱以顾余.读其文,诚闳壮隽伟,
  善反复驰骋,穷尽事理;而其材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
  士,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
  顷之,黎生补江陵府司法参军,将行,请余言以为赠.余曰:“余之知生,既
  得之於心矣,乃将以言相求於外邪?”黎生曰:“生与安生之学於斯文,里之人皆
  笑以为迂阔.今求子之言,盖将解惑於於里人.”余闻之,自顾而笑.夫世之迂阔,
  孰有甚於予乎!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为笑於里
  之人.若余之迂大矣,使生持吾言而归,且重得罪,庸讵止於笑志乎道,而不知同
  乎俗.此余所以困於今而不自知也.世之迂词,孰有甚於予乎!今生之迂,特以乎?
  然则若余之於生,将何言哉?谓余之迂为善,则其患若此;谓为不善,则有以合乎
  世,必伟乎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矣.生其无急於解里人之惑,则於是焉,必
  能择而取之.遂书以赠二生,并示苏君,以为何如也?
  读孟尝君传   王安石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於虎豹之秦.嗟乎!孟
  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
  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送秦中诸人引   元好问
  关中风土完厚,人质直而尚义;风声习气,歌谣慷慨,且有秦汉之旧;至於山
  川之胜,游观之富,天下莫与为比:故有四方之志者,多乐居焉.予年二十许时,
  侍先人官略阳,以秋试,留长安中八九月.时纨绮气未除,沈湎酒间,知有游观之
  美,而不暇也.长大来,与秦人游益多,知秦中事益熟,每闻谈周汉都邑,及蓝田
  杜间风物,则喜色津津然动於颜间.二叁君多秦人,与予游,道相合而意相得也.
  常约近南山,寻一牛田,营五亩之宅,如举子结夏课时,聚书深读,时时酿酒为具,
  从宾客游,伸眉高谈,脱屣世事,览山川之胜概,考前世之遗迹,庶几乎不负古人
  者.然予以家在嵩前,暑途千里,不若二叁君之便於归也.清秋扬鞭,先我就道,
  矫首西望,长吁青云.今夫世俗惬意事,如美食、大官、高赀、华屋,皆众人所必
  争,而造物者之所甚靳,有不可得者.若夫闲居之乐,澹乎其无味,漠乎其无所得,
  盖自放於方之外者之所贪,人何所争,而造物者亦何靳耶?行矣诸君!明年春风,
  待我於辋川之上矣.
  卖柑者言 刘基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剖其中,乾若败
  絮.予怪而问之曰:“若所 於人者,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将炫外以惑
  愚瞽乎?甚矣哉,为欺也!”卖者笑曰:“吾业是有年矣,吾赖是以食吾躯.吾售
  之,人取之,未尝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世之为欺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吾子
  未之思也!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  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峨
  大冠、托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盗起而不知御,民困
  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 而不知理,坐糜廪粟而不知耻.观其坐高堂、骑大马、
  醉醇醴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
  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予默然无应.退而思其言,类东方生滑
  稽之流.岂其愤世疾邪者耶?而托于柑以讽耶?
  沧浪亭记 归有光
  浮图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亟求余作沧浪亭记,曰:
  “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余曰:“昔吴越有国时,广
  陵王镇吴中,治南园於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孙承佑,亦治园於其偏.迨淮南纳土,
  此园不废,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後禅者居之,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有庵以来二
  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於荒残灭没之馀,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夫古今
  之变,朝 改易,尝登姑苏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虞仲之所建,
  阖闾、夫差之所争,之胥、种、蠡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庵与亭何为者哉?虽然,
  钱 因乱攘窃,保有吴越,国富兵强,垂及四世,诸子姻戚,乘时奢僭,宫馆苑囿,
  极一时之盛;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所钦重如此.可以见士之欲垂名於千载之後,
  不与其澌然而兵尽者,则有在矣!”文瑛读书,喜诗,与吾徒游,呼之为沧浪僧云.
  字数太多,不让写了!

带凡子的六字名称(十):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书第20课小练笔150字(多了不要)急啊!
就是和这篇课文一样(课文名字:《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举例子,不要出现复制别的网上的相关内容,因为别的不好,字太多!虽然我没给财富,因为我没有,只要解决了问题,肯定就有了!

我们从小就听过“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故事.的却,任何事情,只要我们肯下苦功,就会梦想成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英国首相丘吉尔,是一位出类拔萃的演说家,被列为世界十大著名演说家之一.但是,丘吉尔在第一次议会上发表演讲时,却栽了一个大跟头——当他讲到一半时,却忘记了下文,怎么想也不到,只好尴尬的回到座位上.但他毫不气馁,经常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这就是他为什么成功的原因.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angji965987/

推荐访问:带凡字的网名 带凡字的成语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