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方言

来源:百科 时间:2016-08-13 10:49:25 阅读:

【www.zhuodaoren.com--百科】

萧山方言(一)
萧山方言特指问上海方言特指问比较

萧山方言特指问与上海方言特指问比较研究

摘 要:特指问是疑问句中辨识度最高的疑问类型,同时,由于

疑问代词的地域差异,即使是吴语内部小分支,萧山方言和上海方

言的特指问也不尽相同,本文即从特指问疑问代词角度入手,例举

生活常用对话语将萧山方言与上海方言进行探索对比,介绍萧山方

言特指问个体特色。

关键词:萧山方言;上海方言;特指问;比较

中图分类号:h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

07-0000-01

 萧山方言中特指问与普通话特指问一样,用疑问代词代替未

知内容,要求对未知内容作出回答,根据不同语义内容的提问,萧

山方言使用不同的疑问代词,这些疑问代词可以分为七种情况,而

上海方言可分为九种情况。另外,萧山方言与上海方言都有两套疑

问代词,而这两套疑问代词都有各自所能指与不能指的内容,萧山

方言疑问代词中的“吼”与上海方言疑问代词中的“啥”同是作为

一个极其稳定的词出现的。当然,其他几个词如:“几”等在两种

方言里也有重复,但是重复的频率不是很高,所以下文主要进行

“吼”与“啥”的比较。虽然,两个词的用法存在很大的相似、使

用频率都很高,但是,在具体的情况下,两者的使用还是存在不小

的差异,我们将在下文中详细论述。

1、问人

萧山方言(二)
萧山方言中三音节形容词的重叠现象

龙源期刊网 .cn

萧山方言中三音节形容词的重叠现象

作者:朱柳青 黄乐

来源:《学园》2014年第10期

【摘 要】萧山方言是北吴语片下临绍片方言中的一种。在其之中,重叠现象十分多见,并且较之普通话有着其独具的特色。本文以《萧山方言》中收录的词语为例,就萧山方言三音节形容词中的重叠现象区分为AA交、ABB、BBA三种,进而对这三种重叠式进行了举例及分析,将之与普通话相比较,借此丰富对萧山方言系统的研究。

【关键词】萧山方言 形容词 重叠现象 三音节

【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0-0018-02

萧山位于浙江省北部区域,地处钱塘江下游南岸,东连绍兴,南接诸暨,西临富阳,北部和东北部与钱塘与杭州主城区、余杭及海宁遥遥相望。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吴语图》可知,萧山方言属于吴方言区。根据吴方言语言特点可将其分为五个次方言片。萧山方言属于其中北吴语片下的临绍片。

在萧山方言中,存在着大量的叠词,其中又以形容词重叠较为多见。比之普通话中的形容词重叠式,窃以为萧山方言更显多样化,略胜一筹。本文即以此为旨,将萧山方言中三音节形容词重叠式分为AA交、ABB、BBA三类,并从《萧山方言》中挑选例子,简要分析了其构成及表意,以显其高妙之处。

一 AA交

“AA交”属于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式,其词义方面的主要变化在程度的深浅上。在萧山方言中,纯粹的单音节形容词重叠不管是在口语交际还是书面表达中都甚少出现。因此在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后带上“交”作后缀,形成“AA交”的格式,更常为人们所使用。例如:(1)你轻轻交讲话。(2)地滑,慢慢交走!(3)吃饭不要洋囡囡(调皮好动,没有规矩的样子),好好交吃!

形容词后面的“交”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意思,只是一种后缀,用来构词。与原来的“轻、慢、好”相比,重叠后的“AA交”语气显得更加私密、亲昵。而且从修饰对象来看,“讲话、走、吃”都是一系列动词,说明单音节形容词在重叠后加后缀构成“AA交”形式后不再充当补语和定语,反而充当状语,成为副词性修饰短语。

尤其要注意,萧山方言中还存在与“交”相似的后缀——“里子”,且大多数“AA交”可以转化为“AA里子”。例如:(1)你轻轻里子讲话。(2)地滑,慢慢里子走!(3)吃饭不要洋囡囡,好好里子吃!

萧山方言(三)
萧山话与普通话对照

日里——白天

爱就——中午

夜快——傍晚

夜头——夜晚

肮刚;同芒照——刚才

葛半——现在

上半;本来——前回

旧年子——去年

辰光、时光——时候

动雷——打雷

豁闪——闪电

落雨——下雨

落雪——下雪

雪烊化叠——雪化了

小厘花——男孩

大姑娘——女孩【萧山方言】

小宁——小孩子

爸爸——父亲

姆妈——母亲

啊牙——爷爷

娘娘——奶奶

阿弟——弟

阿姐——姐

阿妹——妹

大(二、三•••小)伯——大(二、三•••小)伯父

阿舅——舅舅

娘近——舅母

【萧山方言】

老公——丈夫

老磨——妻子

老头子——泛指老年男人;妻子对别人称自己的丈夫(限于中老年人)

丈人老头——岳父

丈姆娘——岳母

个老倌——用于指人,如:葛个老倌,汉个老倌,即这个人,那个人

十骨头——贼

跷脚佬——瘸子

油咙——嗓子、喉

面孔——脸

额角头——额

伯丢——鼻子

污资——眼珠

头颈——脖子

手膀——胳膊

大脚膀——大腿

擦膊——光膀子

【萧山方言】

厚饭——指下饭的菜

菜馒头——菜包子

肉馒头——肉包子

烧酒——白酒

老酒——黄酒

开丝——温水

漏谷——玉米

黄豆——大豆

番茄——西红柿

洋露那——马铃薯、土豆

收湖桃——山核桃

老雄鸡——公鸡

鸡娘——母鸡

麻雕——麻雀

曲蟮——蚯蚓

犭活 狲——猴子

弄堂——胡同

窗门——窗户

瞒坑——厕所

捣地——院子

炉胎——楼梯

秋丢——抽屉

戏文——戏剧

造话——假话

上顶——上头

后底——下头

漂亮——美

难看——丑

发咽——滑稽

活奉——脏【萧山方言】

壮(指动物)——肥

长(人长)——高【萧山方言】

狭——窄

阔——宽

尽该、蛮、也算——很

歇——差

否huai——顽皮

吃力撒——累

发靥——可笑、好笑

难为情——害臊

活滥湿——很湿

懒撒 ——很凉

墨黑——漆黑

慢慢志来——慢慢地来

好好得得——好好地

糊达达、糊里达喇——粘粘糊糊

讨老某——娶媳妇

够老公——出嫁

生病叠——病了

肚皮杂——泻肚子

看毛病——看病

遭瓜机——搔痒

做山或——干活儿

七酒——喝酒

七烟——抽烟

七愁——喝茶

户月——洗澡

罢门风,倒脸——丢脸

寻事体——找岔

吵热——吵架

拎起来——提起来

困高——睡觉

歇一歇——休息

埋——玩儿

萧山方言(四)
萧山方言中三音节形容词的重叠现象

  【摘 要】萧山方言是北吴语片下临绍片方言中的一种。在其之中,重叠现象十分多见,并且较之普通话有着其独具的特色。本文以《萧山方言》中收录的词语为例,就萧山方言三音节形容词中的重叠现象区分为AA交、ABB、BBA三种,进而对这三种重叠式进行了举例及分析,将之与普通话相比较,借此丰富对萧山方言系统的研究。

  【关键词】萧山方言 形容词 重叠现象 三音节
  【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0-0018-02
  萧山位于浙江省北部区域,地处钱塘江下游南岸,东连绍兴,南接诸暨,西临富阳,北部和东北部与钱塘与杭州主城区、余杭及海宁遥遥相望。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吴语图》可知,萧山方言属于吴方言区。根据吴方言语言特点可将其分为五个次方言片。萧山方言属于其中北吴语片下的临绍片。
  在萧山方言中,存在着大量的叠词,其中又以形容词重叠较为多见。比之普通话中的形容词重叠式,窃以为萧山方言更显多样化,略胜一筹。本文即以此为旨,将萧山方言中三音节形容词重叠式分为AA交、ABB、BBA三类,并从《萧山方言》中挑选例子,简要分析了其构成及表意,以显其高妙之处。
  一 AA交
  “AA交”属于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式,其词义方面的主要变化在程度的深浅上。在萧山方言中,纯粹的单音节形容词重叠不管是在口语交际还是书面表达中都甚少出现。因此在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后带上“交”作后缀,形成“AA交”的格式,更常为人们所使用。例如:(1)你轻轻交讲话。(2)地滑,慢慢交走!(3)吃饭不要洋囡囡(调皮好动,没有规矩的样子),好好交吃!
  形容词后面的“交”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意思,只是一种后缀,用来构词。与原来的“轻、慢、好”相比,重叠后的“AA交”语气显得更加私密、亲昵。而且从修饰对象来看,“讲话、走、吃”都是一系列动词,说明单音节形容词在重叠后加后缀构成“AA交”形式后不再充当补语和定语,反而充当状语,成为副词性修饰短语。
  尤其要注意,萧山方言中还存在与“交”相似的后缀――“里子”,且大多数“AA交”可以转化为“AA里子”。例如:(1)你轻轻里子讲话。(2)地滑,慢慢里子走!(3)吃饭不要洋囡囡,好好里子吃!
  当然,也有一些不能转化的,如“幽幽交”(形容轻声讲话的样子)不能说成“幽幽里子”“限限交”(刚好;在有限的范围内的东西不多)不能说成“限限里子”。
  “AA里子”与“AA交”相比,在语气上更偏向于上对下、长对幼,带有劝慰、告诫之意。
  二 ABB
  在ABB中,A为词根,BB为叠字后缀,且A表示了整个词的主要意思,BB则是为A作补充说明,相当于古代汉语中的“然”,意为“……的样子”。这一类词汇中,有一部分和普通话是相同的。例如:亮晶晶、红彤彤、香喷喷、圆滚滚、滑溜溜。
  也有一些普通话中所没有的、带有鲜明地方特色的萧山方言词汇。例如:(1)一��(�xiǎn显,方音xian)――少;很少。犹一点点;一眼眼。如:某些物体大小相差一点点,谓相差~。(2)一眼眼――很少的一点。如“介~东西,勿腥勿臊。”《太平军歌谣》:“团勇团勇,一眼呒用,‘长毛’一到,魂(活)灵出窍。”(3)一滴滴――犹“一点点”。表示小、少。如“这是~小意思,请笑纳。”萧山方言,用“一+量词重叠”,来表示极少,极小。(4)大庞庞――形容人目中无人。如“葛个老官是~�,觌面会见也勿理睬人头。”;形容物体大。如“介~�东西,房间蛮小,放勿落�。”(5)小��(�jié结,方音jie)――指人个子不大。也作“小~伶伶”。(6)木��(xì戏,方音xìn信)――《说文》:“痴貌”。段玉裁注:“痴,不慧也”。萧俗谓呆笨不聪明为~。(7)凶霸霸――强横无理:霸道。形容气势汹汹。(8)水漉漉(漉lù录,方音lo)――液汁水分多的食物。如“头卯先我口(嘴)里燥煞,~吃勒两块西瓜,正配胃口。(9)白��(�fǒu否,方音fù夫)――物腐败而生白膜。如酒、酱等日久腐败的白霉。(10)老肯肯――形容相貌有点苍老。如“三十来岁�(的)人,看上去有点~,有介四十多岁好看。”;倚老卖老。仗着年纪大,卖弄老资格。(11)阴鸷鸷〔鸷zhì质,方音ze)――本指如鹰、雕等凶猛的鸟,引申为凶猛、凶狠。常形容寡言少语,内心凶险的人。(12)韧��(韧,方音nín银。�diào音吊)――指食物质韧,不松脆。例:“油条一冷就~,咬勿落。”;形容人粘缠,不干脆,不直爽。如“~介跟带牢勿肯走,真有点头痛。”(13)一米米――表示数量少,一点儿。如“两个人高矮只差~。”《吴下方言考》:“吴中谓所差不多曰差一米米。”(14)毛戳戳――形容毛多,有点儿扎手。如“胡子摸起来有眼~。”也说“毛缩缩”。(15)乌糟糟――乌七八糟,不整洁。如“从领头、袖口露出来的,却是~的粗布头,制服里面的棉袄下摆,还挂出几块棉花来。”;色彩不鲜艳,不分明。如“迭段布颜色~,一眼勿好看。”(16)暗触触――形容有点儿暗。如“房间里~。看勿大清楚。”;隐藏不露的,秘密的。如“伊拉两家头~勒拉做啥见勿得人格事。”(17)硬翘翘――形容僵直的样子。如“昨日局面换,百姓喜洋洋,头颈~,喉咙三版响,保长说点啥,就此勿买帐。”(评弹《冲山之围》)(18)苦济济――形容味道有点儿苦。如“我很稀奇,这东西吸在口中,又不比糖那般甜,~有甚好吃,……因何贪吸的人,还不肯戒掉。”(《歇浦潮》)
  这类词中包括了对数量(一��、一眼眼、一滴滴)、性状(大庞庞、小��、水漉漉、韧��)、颜色(白��)、神态(木��、凶霸霸、老肯肯、阴鸷鸷)等的描写,可见ABB式重叠在词汇领域的分布及应用十分广泛,但其具体使用在年龄结构上并不均衡呈现。对流动性较差,特别是文化程度较低、上了年纪的萧山人来说,对第二部分ABB重叠词汇的使用频率明显高于“亮晶晶、红彤彤”等和普通话共有的词汇。而在青少年中,“亮晶晶、红彤彤”等和普通话相通的ABB形容词重叠式更多见,甚至于对父辈熟用的一类方言词十分陌生,例如:(1)油淖淖(淖nǎo脑,方音脑)――物体上油脂、油垢多;亦指食物中油放得过多,碍味。如“葛(这)碗下饭(菜)~个,清淡一式(一点)多少好!”(2)耐妥妥――讲话、办事、待人接物耐心,从容,比较讲求稳妥如“老赵人~个,蛮好打交道,凡是办勿来个事体,伊也慢慢解释,永弗会同人家吵逆(吵架)。”(3)泛淘淘――形容要呕吐的感觉。如“站在桥上的人就如同浑身的毛孔全都闭住,心口~,像要呕吐出什么来。”(《茅盾文集・雷雨前》)   三 BBA
  之所以不将此类称作AAB而称作BBA,是引用了刘宪康先生的观点。在《萧山方言趣谈》一书中,刘宪康先生提出“之所以这样称,是为了保持符号含义的一致性,便于和ABB时相对照、相比较。两处的A均代表词根,两处的B均代表词缀”。这类词有:(1)寸寸上――犹言渐渐地,一寸一寸地。比喻得寸进尺。如“我倒让伊一步,伊反而~,爬到我头浪来咧。”(2)��动(�wù兀,方音wo活)――形容物体摇摆不稳。(3)纰纰轻(纰pī批,方音pī)――凡物之轻者谓之~。如“葛只鸡娘~,还弗会生蛋。”(4)直直过――比喻经商不盈不亏。如“葛个月生意只有~,保保本。”(5)虱虱小――形容东西小。如“人倒~,讲话倒老笃笃。”一作“贼贼小”。(6)津津酸――指酸;很酸。如“~�(的)梅子,我是嗯扭(没有)胃口”。(7)笔笔直――犹笔直,很直,重叠句是为了加重语气。如“葛个单位蛮好寻,趁葛条马路往前~介走到底就是。”(8)透透鲜――形容口感鲜美可口。如“葛碗鲫鱼汤~带。”(9)雪雪白――形容非常白。同雪白。如“大姑娘长勒(得)~粉嫩,相貌齐整。”(10)邪邪气――许多,很多。如“做起来,困难有~。”(《满园春色》)(11)海海外――形容程度很深。如“独眼龙王本事大,水性好得~。”(评弹《冲山之围》)(12)��滴――液体成滴地不断地掉下来。如“伊哭得眼泪水~。”;形容很穷。如“伊勒拉旧社会穷得~。”(13)蒙蒙亮――(天)刚有些亮。如“船走得飞快,等到天~,只见前面乌洞洞黑漆漆,不晓得是啥地方。”(评弹《海上英雄》)
  这类词中,“津津酸”可将词根和词缀更换位置,变形为ABB,即“酸津津”。这样的例子还有:冰冰凉――凉冰冰;精精瘦――瘦精精;冰冰冷――冷冰冰;乎乎热――热乎乎;石石硬――硬石石;蜜蜜甜――甜蜜蜜;喷喷香――香喷喷;滚滚圆――圆滚滚;滚滚壮――壮滚滚。
  对应的ABB式与BBA式,如“冰冰凉――凉冰冰”相比较:在表达程度上,由于ABB中,“BB”后置,语义渐渐虚化,且因重音落在“A”上,读音较轻;而BBA中“BB”前置,语义较实,读音也重于“A”,所以BBA要比ABB更强烈。因此,在词义方面,ABB表示为“……的样子,有点儿……”,而BBA则可表示“十分、非常地……”。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可变形的BBA式具有相应的基式BA存在于词汇系统中,如“冰冰凉――冰凉、精精瘦――精瘦、冰冰冷――冰冷、乎乎热――乎热”等。不能变形的BBA在词汇系统中则没有对应的基式,故是一个纯方言词。这两类BBA式相比较,可发现可变形的BBA中“BB”重音在前,另一个重音则将靠后,落在“A”上,因而词义亦比纯方言词BBA中的“BB”词义更实在。
  四 结束语
  无论是“AA交”、ABB还是BBA,作为方言词汇,都以其鲜明的地域特色,生动形象地表明了广大劳动人民对天地万事万物的独特感知。因此,这些词汇不仅是交际的工具,更是我们对祖辈生命积淀的折射。
  世事变迁,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方言词汇在不断地产生和增加,但同时,许多方言词汇也都丧失了原有的生命力,逐渐被人们淡忘,甚至退出了历史舞台。所幸在演变过程之中,有些历史的积淀在大浪淘沙下保存至今。对这些方言形容词进行整理分析,不仅可以窥视方言词汇系统的发展,还能推知语言的演化方向,加深我们对赖以交际的语言的了解。
  参考文献
  [1]赵元任、倪大白.吴语的对比情况[J].国外语言学,1980(5):27
  [2]徐烈炯、邵敬敏.上海方言形容词重叠式研究[J].语言研究,1997(2):68~80
  [3]詹镛安.萧山方言[M].杭州:杭州出版社,2010
  [4]钱乃荣.上海话语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67
  [5]刘宪康.萧山方言趣谈[M].杭州:方志出版社,2004:153~167
  [6]中国社会科学院、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编.中国语言地图集[M].香港:朗文出版有限公司,1987
  〔责任编辑:高照〕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enghuo326662/

推荐访问:萧山方言大全 萧山方言研究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