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花园城市

来源:百科 时间:2016-08-13 10:49:28 阅读:

【www.zhuodaoren.com--百科】

芝加哥花园城市(一)
芝加哥,一个城市的发展和滨水的关系

芝加哥,一个城市的发展和滨水的关系

芝加哥市位于五大湖之一——密西根湖的西南端,是美国中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根据2000年全美人口调查统计,芝加哥市以289.6万人口位于纽约市、洛杉矶市之后,为美国第三大城市,大芝加哥地区(包括库克县等9个县)则有800万人口。

芝加哥市的城市起源和发展与水有着密切的联系。城市最早建造于密西根湖与芝加哥河的交汇处,芝加哥市亦因“芝加哥河”而得名。早期的城市发展应归因于其便利廉价的水运条件,以及中西部地区广阔腹地丰富的资源,从而使芝加哥迅速发展成为五大湖地区最大的湖港。同时,由于铁路运输的发展,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芝加哥已发展成为美国最大的钢铁中心、制造业基地,中西部地区最大的金融、商业、交通中心,人口达170万。

芝加哥不仅是美国高层建筑的故乡,“芝加哥学派”在建筑史上颇具影响,而且,也因为1909年勃南的“芝加哥规划”闻名于世,对密西根湖湖滨地区的保护与发展,更是这个规划中最著名的部分,它通过对湖滨地区精致的建设规划,将湖滨地区从铁路、仓库、工业手中“夺”回来,作为城市永远的公共空间。直到现在,该规划仍对芝加哥湖滨地区的发展与保护的公共决策起着重要的作用。

芝加哥和库克县地理位置关系图

由于勃南的“芝加哥规划”致力于对湖滨地区的保护,加上铁路逐渐取代了水运作为货物运输的主角,“水”对推动芝加哥的发展起到了另外一方面的作用。密西根湖及芝加哥河作为发展城市公共空间的宝贵资源,对滨水地区的再开发和城市建设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勃南的“芝加哥规划”的推动下,湖滨保护与发展条例、湖滨地区发展规划及芝加哥市中心走廊的城市设计大纲等陆续出台。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芝加哥湖滨地区不仅成为全市的公共活动中心、文化娱乐中心,更成为全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展览会议中心。改建后的海军码头每年吸引的游客数量超过700万,麦高梅克展览中心已发展成全美最大的会议展览中心,博物馆区更是聚集了世界级的文化艺术机构,包括自然博物馆、天文馆、水族馆、美术馆等。芝加哥已一改过去重工业城市的形象,成为美国第三产业(金融、会展及旅游)的中心城市。

城市发展回顾:

20世纪初作为交通运输等职能的芝加哥湖滨

1824~1840年,美国形成了一股运河热,全国建造了总长约5322km的运河,最成功的运河有克林顿运河和伊利运河。前者联系奥巴尼位于纽约市的赫德逊河河岸)和水牛城,为适应不断增长的航运需要,该运河建成后不得不经过几次深挖和拓宽。伊利诺运河也是这个时期开始建设的,当时,它是作为国家的防御计划的一部分。运河于1836年开工,1848年竣工,总长约155km,连接芝加哥河与伊利诺河,从此,密西西比河上的船只可直接经五大湖直达纽约,进入大西洋。

同时,在1848年,芝加哥开通了第一条通往西部的铁路,带来了交通、贸易的空前繁荣。19世纪中叶,芝加哥已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人口亦从1829年约30人迅速增长至1850年的约30万人,到1860年,人口超过100万。

1871年,芝加哥发生了连续几天的大火,摧毁约675平方公里范围内价值约2亿美元的财产。无情的大火并未给芝加哥的发展带来多大的影响,相反通过一系列大规模的重建,芝加哥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扩张,大火发生十年后(1881年),即成为仅次于纽约市的第二大城市。

1893年,城市成功地举办了著名的芝加哥世界博览会。进入20世纪,芝加哥人口已增长至约170万。

1909年“芝加哥规划”市中心部分鸟瞰图

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环境亦因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湖滨地区和芝加哥河两岸布满了铁路、码头、仓库和工厂,废水的直接排放导致密西根湖和芝加哥河污染严重,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日益下降。1858年,市政府许可伊利诺中央铁路公司直接经湖滨地区进入市中心,但很快人们就发现,隆隆的火车开进市中心后就像一个侵略者,肆无忌惮地侵蚀着市中心及湖滨地区的每一寸土地。后来,政府不得不与铁路公司多次打官司以收回对铁路公司的许可,直到1910年,经最高法院的裁定,才得以解决。这个事件使芝加哥人认识到,湖滨地区应作为城市的公共资源,永远属于公众,而不应属于某个大企业、大财团。

从林肯公园看市中心景观

跨入20世纪后,芝加哥人越来越希望他们的城市安全、舒适和繁荣,改善生活环境质量的呼声愈来愈高。1909年,受市政府委托,著名规划与建筑师勃南提出了著名的“芝加哥规划”,该规划最为吸引人的地方是城市东部湖滨地区的规划:两个大型公共码头伸入湖中长达2.5km,中间围合成一个巨大的港湾,设立游艇码头,与作为城市“前庭花园”的格兰特公园一起构成城市的文化及公共活动中心。

该规划推出后,受到各界的一致赞扬,并初步实施完成了规划的重要部分,如伸入湖中的海军码头。但是,代表政府的码头委员会却另有雄心勃勃的计划:他们希望将芝加哥建成像纽约、伦敦一样,拥有海洋级的货运码头,成为国际贸易城市。因此,他们更倾向于将湖滨地带发展成为城市的商业运输中心,并于1950年将铁路

延伸至已建成的公共运输码头——海军码头的东端。但随着水运交通量的日益下降,货物运输对湖水的污染,一个繁忙的交通运输的湖滨地区,便不再被认为是一个好主意了,而勃南的规划得以基本实现。

【芝加哥花园城市】

壮丽的芝加哥湖滨地区

20世纪60年代,芝加哥面临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政府致力于推动芝加哥的展览会议产业。作为展览及会议中心的麦高梅克展览中心即于1960年建成。该展览中心位于南部湖滨地区,经过几次扩建,现已成为全美国最大的展览及会议中心。

同时,政府积极推动滨水地区旅游项目的开发。按勃南的“芝加哥规划”建成的海军码头,最初是作为城市公共活动中心规划的,后来改作货运码头运输功能使用之后,已不适宜作公众活动空间。政府积极组织重建海军码头计划,经过几届政府的努力,新改建的海军码头于1995年7月12日正式对公众开放,每年吸引700万游客光临。政府还和本区的各企业、房地产业主一起,不断完善湖滨地区的环境,致力于开发芝加哥河两岸的公共空间,以支撑和促进旅游和展览经济的持续发展。

从南部湖滨看芝加哥市中心

【芝加哥花园城市】

芝加哥人很重视城市公共空间的开发与利用,认识到公共空间对城市素质,也即对城市长远利益的重要性。早在1835年,在政府的协调下,当时的土地开发商们达成协议:在进行土地交易时,预留一部分土地发展为城市公共空间。芝加哥市一直因为它在规划方面的努力而闻名。芝加哥历史上第一部市政规划诞生在1837年。 进入20世纪后,芝加哥面临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带来的城市拥挤、交通状况恶化以及潜在的社会问题等一系列问题。受政府委托,当时的商业俱乐部请著名规划及建筑师勃南和班奈特制订了著名的“芝加哥规划”。

规划目标是:将芝加哥发展成为像罗马、伦敦及巴黎一样举世闻名的现代化城市。作为影响芝加哥发展近一个世纪的著名规划,它具有以下的特点:

A.整治芝加哥河及南北支流,加强密西根湖、芝加哥河的联系,规划一系列码头等设施。

B.在市中心设计上下两层的运输系统,使货物运输与城市交通分隔开来。同时,通过设计双层的桥面连通芝加哥河两岸,加强两岸的联系。

C.纵横的商业大道和呈放射性的林荫大道汇合于新规划的市政中心。

D.超前的预见性,认为作为交通枢纽的芝加哥的主角——水运将会被铁路及公路运输替代,为湖滨地区作为永久城市公共空间打下理论基础。

E.注重保护自然环境,从湖滨开始形成全市的公共空间系统。

城市大型公园之一——林肯公园

芝加哥花园城市(二)
美国芝加哥旅游_芝加哥旅游攻略_芝加哥旅游景点

【芝加哥花园城市】

芝加哥旅行:来了就不想走的一个城市

在去之前,就听朋友说去美国旅游一定要去什么大峡谷,黄石公园这些世界闻名的景点。当时觉得对整个美国都充满了向往之情,此次旅行,走遍了朋友所说的这些景点,的确如朋友描述的那般神奇与壮阔。但是还有一个地方没有人说它精彩,却让我印象极深,那就是美国芝加哥: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就在我乘坐的飞机即将降落的那一刻,睡眼朦胧的我向窗外望去,一大片湖蓝色的水域映入眼帘,而刚刚越过地平线的太阳光芒倾泻在水面之上,令水天之间有了一道金色的界线。乍一看,是不是会以为这是美国西海岸或东海岸的某座城市?可是再想一想,哪里的海水能做到这样的波澜不惊?其实这片平静如镜的水域并不是一片海,而是一面湖。没错,这面湖就是密歇根湖,这座城市就是芝加哥。 城中漫游,来了就不想走

读懂一座城,除了看它的外表,还要走进城中的真实生活。繁华都市都是相似的,在芝加哥最热闹的地段闲逛,你会有一种走在北京CBD街头的熟悉感,但不同的是,在芝加哥的城市中心,除了数不尽的高楼大厦,还有密密麻麻的公共公园,在一天中的任何时候,都能看到草坪上有人慵懒地躺在上面或是看书,或是睡觉,或仅仅是发呆而已。

在芝加哥待的几天,我们很少专门坐车去某个特定的地方,大多数时间都是在随意地闲逛,走累了就找家咖啡厅,坐下来喝杯咖啡。这样缓慢的旅行节奏,令人感到愉快和惬意。

从入住的半岛酒店出发,一不留神就来到千禧公园,阴差阳错般地就邂逅了那个在电影《源代码》中出现过的雕塑——云门(Cloud Gate),从远处看它就像一滴水银,外壳是无缝不锈钢,能映射芝加哥的城市轮廓,但倒影会因其椭圆外形而扭曲。人越走近它,映照在上面的自己越走形,跟照哈哈镜是一个意思。设计师阿尼什·卡普尔(Anish Kapoor)称之为“通往芝加哥的大门”,它在芝加哥市民间还有一个可爱的昵称叫做“豆子”(The Bean)。千禧公园给我们的惊喜还不止于此,绕过云门,穿过一片绿地,就来到了皇冠喷泉跟前,中间是由黑花岗石制成的倒影池,两边是装有LED显示屏的玻璃砖塔楼,屏幕上会交替播放1000张芝加哥市民的笑脸,当屏幕上的人走出吐水的动作,就是喷泉要开始喷水了,样子幽默滑稽。

芝加哥很大,在市中心的城市花园漫步还好,但如果你想去更远的地方,我推荐“赛格威”(segway)游,赛格威是一种靠电力驱动,具有自我平衡能力的新型代步工具,在机场中会比较常见。人只要站在上面,通过身体平衡来控制它的向前还是向后。出发前,教练大概教了10几分钟,然后让我们再自己练习一会儿,逐渐适应后我们就出发了。教练在最前头领队,我们依次排成一竖排,穿过马路,绕过绿地,向海军码头驶去。途中会经过好几个景点,每到一处教练都会停下来给我们介绍。一路上,经常会有骑自行车或跑步健身的人

从我们身旁经过,生活在大城市中的人们压力很大,每天都在疲于奔命,但芝加哥人很注重生活品质,这座城市也给它的人民提供了足够的休闲空间,将车水马龙与自然户外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66号公路开始的地方

今年,66号公路在中国很火,美国自驾旺季时我的朋友圈几乎被它刷屏,而这条有美国“母亲之路”之称的公路的起点就在芝加哥。翻看66号公路旅游手册,读到这样一段话:“66号公路是美国历史的象征,从这条公路上可以一窥美国的运输和交通的历史,而这段历史可以追溯到1830年。它始于芝加哥,而终于美国广阔的西部,承载了美国自由的梦想,以及美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随着时光的流逝,岁月的变迁,当年66号公路真正的起点如今是一家餐厅,推开牛仔木门,仿佛穿越回过去,享用了一顿地道的美式早餐后,我们正式开启66号公路之旅,但遗憾的是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只能选择距离芝加哥最近的一座名叫彭蒂亚克(Pontiac)的城市做一天一夜的停留。

彭蒂亚克市最有名的就是这里的汽车博物馆,里面陈列着大量与66号公路有关的珍贵图片和实物,其中最吸引我的是一辆米黄色复古车,它的卡通版曾出现在动画片《汽车总动员》中。博物馆外的一整面墙被涂鸦成66号公路牌,这也是整条公路上最大的路标。 在庞蒂克,有一位中国人做我们的向导,他叫东宁,是一位画家,他在彭蒂亚克有自己的工作室,同时还是市长助理。他把我们带到一辆加了一层木头阁楼的复古黄色汽车跟前,告诉我们彭蒂亚克有

一个叫做鲍勃·奥德麦尔的名人,他开着这辆雪佛兰校车沿着66号公路一路向西,边旅行边作画,他是66号公路上的传奇,是这个国家最后的嬉皮士。他还是个环保主义者,呼吁保护野生动物,救助流浪者,他以车为家,这辆车就是他的全部。虽然有所改装,但车厢仍然十分拥挤,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狭小的车厢有卧室,有写字台、厕所、厨房,甚至厨房里连冰箱都齐全。东宁说我们现在看到的与当年鲍勃生活的状态几乎是一模一样的。

除了墙壁涂鸦,在彭蒂亚克漫步,总会看到水泥地面的立体画,它们都是东宁的作品,东宁告诉我们,他是市长罗伯特·罗塞尔

(Robert T. Russell)亲自从中国请到彭蒂亚克办绘画学校的。如今他已经把妻子和儿子都接了过来,在彭蒂亚克安了家。

你好,摩天大楼之城

来到芝加哥,你还会想到去哪里?看一场芝加哥公牛队的比赛,还是去寻找美国总统奥巴马位于芝加哥南区的家?这些好像都不能让你遇见最真实的芝加哥,作为一座城市,芝加哥有“建筑王国”的称号,因此芝加哥最经典的旅游项目一定是乘船游城,几乎所有著名的建筑都沿河而建,几乎所有沿河而建的建筑都有故事,于是“建筑之旅”开始了。

我们的船刚离开码头不久,一座被大理石包裹的大厦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很像一支巨大的白玉簪,向导告诉我们它叫做阿莫科大厦,然后自豪地说道:“阿莫科是我心目中芝加哥最漂亮的摩天大楼,没有之一。”河岸的另一侧有一座比阿莫科还要高的大厦,它

就是赫赫有名的约翰汉考克大厦(Hankock Center),它的94层有一个名为“360 Chicago”的观景台,人站在上面不仅能将整个芝加哥的美景一览无余,还能欣赏到全球最美的城市天际线。记者从美国国家旅游局获悉,今年5月份360 Chicago又推出“TILT”项目,人站在上面,它会以缓慢速度向外倾斜33°,令人用独特视角来看芝加哥。至今已有10万人次体验过该项目。不久前,微博上有一组很火的照片,一座城市消失在浓雾之中,只有几座摩天大楼穿过雾海直插云霄且灯火闪耀,这座城市便是芝加哥,而摄影师彼得·蔡正是在汉考克大厦的观景台拍下的照片。

船沿河而行,向导指着一座同前两座相比外貌平平的高楼说道:“它叫湖尖塔,一共70层全部都是住家,是世界上最高的公寓楼。”而如果一定要评选芝加哥最特别建筑,那一定是矗立在芝加哥河北岸的两栋外形酷似玉米的大楼——玛丽娜城(Marina City)。船行驶到这两座大厦前,我发现玉米棒上的玉米粒其实是一个个突出的阳台,虽然它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了,但还可清楚地看到每个单元的阳台顶部被设计成了不同的颜色。玉米棒的最下面是码头,还有螺旋而上的多层停车场,可谓是解决大城市停车难的奇思妙想。不过停车场是没有水泥墙围栏的,停在靠边的车仅靠细细的两根钢丝做护栏,想必没有十足停车把握的司机是不敢把车停在这里的吧?在它东边不远处的一座大厦是我们熟知的“箭牌”口香糖的生产商总部所在地,看着它乳色的楼面和方正的形状,我跟同伴开玩笑地说道:“是不是有点像口香糖?”

芝加哥花园城市(三)
国际花园城市

每年按人口多少分为A(1万人以下)、B(1万至5万人)、C(5万至30万人)、D(30万至100万人)、E(100万人以上)5个等级进行评选,每个等级评出三个“花园城市”,同时设“未来规划”、“遗产管理”、“景观改善”、“公众参与”、“环境敏感实践”五个单项奖。

评判标准不仅仅局限于城市园林绿化,而是对一座城市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的综合评判,既有城市功能方面的硬件设施建设,也有社会、经济、文化和教育等软件方面的内容。

“2010第14届LivCom国际花园城市竞赛”大幕将启

倡导低碳生活,展现全新标准

前言:“LivCom国际花园城市与社区竞赛”活动全称“全球最适宜居住城市与社区国际竞赛”,是由国际公园协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Park and Recreation Administration,缩写IFPRA) 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缩写UNEP)于1997年发起举办的全球性人居环境主题赛事。

“LivCom国际花园城市与社区竞赛” 是全球公认的“绿色奥斯卡”大赛,是目前全球唯一一个致力于地方环境管理最佳实践的国际竞赛,也是世界城市建设与社区管理领域的最高荣誉之一。竞赛分别在“自然与人文景观改善、文化艺术与遗产管理、公众参与及授权、健康生活方式、环保最佳实践、未来战略规划”等六大方面对全球城市与社区的最佳宜居实践模式进行全面评估。

十三年沉淀,树立全球标杆效应【芝加哥花园城市】

LivCom国际花园城市竞赛创办于1997年,至今已成功举办十三届。十三年来,包括英国伦敦、纽卡斯尔、美国芝加哥、檀香山、加拿大多伦多、法国里昂、葡萄牙里斯本、澳大利亚墨尔本、日本东京江户川、阿联酋迪拜、南非约翰内斯堡等数十个全球国际名城相继冠上“国际花园城市”称号。自2000年深圳率先参赛LivCom竞赛以来,10年间,深圳、厦门、杭州、苏州、大连、广州、上海松江、千岛湖等十个中国城市和十余个区(镇)也纷纷戴上国际花园城市桂冠,跨进国际名城行列。

经过十三年的发展,LivCom国际花园城市竞赛的标杆性效应已经逐步形成,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广泛号召力,并形成两个比较明显的趋势:

第一,从经济发达国家向广大发展中国家扩张。LivCom国际花园城市竞赛创办之初,只有来自欧美的发达国家对此项赛事引起足够重视,每年的申报城市及获奖城市,几乎被发达国家垄断。自2000年第四届开始,广大发展中国家开始逐步参与,到2009年,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已占LivCom国际花园城市竞赛申报总数的60%以上,并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

第二,从大都市向中小城市过渡。LivCom国际花园城市竞赛有别于一般性的城市环境类活动,发展之初主要以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为主要参赛群体。随着世界范围内宜居城市小型化、卫星化的趋势,中小城市以及小城镇也开始积极参与到此项赛事中来。【芝加哥花园城市】

2009年第十三届LivCom国际花园城市竞赛,共有来自全球六大洲200多个城市申报,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申报城市140多个,人口10万以下的申报城市达到90多个。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响应,再次验证LivCom国际花园城市竞赛的广泛影响力。

调整城市参赛划分标准,大型城市参赛难度增大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及伴随发展中国家经济崛起而兴起的城镇化进程,发展小型城市已成为全球性趋势。结合数年来申报城市统计数据,2010年LivCom国际花园城市竞赛组委会及时作出调整,积极推动这一顺应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enghuo326664/

推荐访问:芝加哥城市规划 芝加哥城市图片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