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优势与问题

来源:百科 时间:2016-08-24 10:08:31 阅读:

【www.zhuodaoren.com--百科】

产业优势与问题(一)
西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问题探讨

龙源期刊网 .cn

西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问题探讨

作者:饶华敏

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3年第02期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的战略方针。六盘水市委提出,六盘水要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遵循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指导原则,加快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促进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转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更快地促进六盘水市经济发展。 关键词:特色优势产业 自我发展能力 产业集群

一、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指导原则

“十八大”提出了:“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的战略方针。西部地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十余年,在国家资金和政策的有力支持下,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稳步推进,投资环境也在逐步完善,这为西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十余年来,国务院曾多次在关于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有关指示中,强调“西部地区要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在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中坚持特色优势产业指导原则。

一是坚持市场导向原则。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以企业为主体,通过外引内联,推进强强结合,发展一批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有效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是发挥比较优势原则。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根据支撑条件,考虑约束因素,合理确定产业发展方向,尽量延长产业链,大力发展有资源、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 三是促进合理布局原则。着力支持重点地带、重点城市和重点产业加快发展,依托基础较好的中心城市和资源富集区,促进产业集中布局、土地集约利用,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培育增长极。

四是转变增长方式原则。坚持依靠科技创新,实现科学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综合利用,不断提高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二、加快六盘水市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对策

六盘水市位于贵州省西部,总面积9914平方公里,总人口310万。这座城市是在20世纪60年代国家“三线建设”时期以煤炭采掘工业为基础,冶金、电力、建材、矿山机械工业综合发展的能源型重工业城市。近年来,掀起了 “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经济建设高潮。

产业优势与问题(二)
中国产业升级中的重工业优势问题分析

【产业优势与问题】【产业优势与问题】

龙源期刊网 .cn

中国产业升级中的重工业优势问题分析 作者:王晓娜

来源:《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第03期

[摘要]东部提升、中部崛起和西部开发战略加速了产业升级的步伐,肩负着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主要生产资料的重工业,虽然面临诸多发展制约,但在中国具有传统优势,新的重工业园区也蓬勃发展,使重工业对经济结构调整影响巨大,重工业利用其外部性和联动效应,牵引产业升级。

[关键词]重工业 ;产业升级;工业化

【产业优势与问题】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292(2013)03-0063-03【产业优势与问题】

当前,要实现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产业改造升级。作为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物质技术基础的主要生产资料的重工业,无疑将成为中国产业升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加速产业升级的步伐

三十多年的发展使中国经济已到了深度调整的“临界点”,东、中、西部分别在“十二五”发展规划“转型升级”的行动指引下,逐步向现代高端产业迈进,加速区域经济发展。

1.东部提升战略急需进行产业转移

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大量引入,东部借助区位优势,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在产业维度上,一些地区仍是大量从事制造业低端环节,工业对第三产业的支撑不强,第二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仍旧滞后,现代服务业所需的高技术制造业的孕育基础很薄弱。东部新增就业岗位的能力正逐渐降低,甚至还出现民工净流出的现象。

【产业优势与问题】

东部地区要实现经济转型,必须加快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把低端的产业转移出去,把高端产业引进来。因此,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和升级的主要方向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辅助高端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节能环保、光机电一体化等重点产业建设;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2.中部崛起和西部开发为产业升级提供了良好条件

中部地区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承东启西,是维系国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带,西部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块。长期以来,中西部地区处于工业化前期的后半阶段,忽视产业结构状况和运转水平,产业结构层次低。能耗大、附加值低的产业比重高;技术

产业优势与问题(三)
保定市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龙源期刊网 .cn

保定市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作者:贾俊敏 韩克 米哲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4年第06期

摘要:保定市各县基本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各地的特色产业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层次低,品牌少,园区建设滞后,节能减排压力大等。要通过培育各具特色的县域产业集群;扶龙头,树品牌,提升产业层次;依靠当地教育资源,促进校企合作,加快技术创新;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特色产业发展开绿灯等措施,推动各地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从而加速保定市经济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特色产业 产业集群 品牌 创新

【产业优势与问题】

特色产业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各种优势资源为基础,以相关工艺技术为依托,形成的一种具有较强竞争力、较好成长性及较高收益水平的产业体系。特色产业是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保定市各县立足当地,挖掘特色,基本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有被国家命名的中国雕刻之乡曲阳、天下第一药市安国、中国纺织之乡高阳、中国皮都蠡县、中国服装之乡容城等;有被国务院批准的54个国家级高新区之一——高新区,以及六部委联合批设的河北唯一“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中国箱包之都白沟新城等。

近年来,保定市各县域的特色产业发展已经具备较好的基础,有效的促进了各地区乃至全市的经济发展。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县域经济竞争力的进一步提高。保定县域面积、常住人口和经济总量分别占到全市的98.5%、89.6%和85.3%,2012年,保定市县域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仅为河北省县域平均值的65.2%和74.2%,比1995年分别下降24.9和21个百分点,县域经济总体规模和发展水平明显滞后。

保定市很多优势特色产业是各县域立足当地资源、技术、文化、历史及区位等优势,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摸索形成的,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可避免的带有一定的问题。 一是特色产业层次较低,高端产业比重小。

保定市现辖25个县(市、区),2个开发区,县域特色明显,如望都的辣椒、满城的草莓、定州的蔬菜、蠡县的皮革、白沟的箱包等特色产业,有力的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经历多年之后,一些特色产业仍然停留在传统产业比较低级的层面上,多为代理商提供初级加工,产业链条短,利润空间小。望都县是华北最大的辣椒集散地,辣椒是当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县域特色项目,然而大多数生产厂家却始终以原料供应商的角色处在产业链的最低端,大大限制了特色产业规模的扩张和延伸,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缓慢。

二是名牌产品匮乏,特色产品影响力不高。

产业优势与问题(四)
盐源苹果产业发展的优势与问题分析

  【摘 要】盐源县苹果产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盐源苹果产业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气候优势、价格优势和区域优势,但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在今后发发展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县情,实现盐源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进一步为农户增产增收提供产业支撑。

  【关键词】苹果;产业发展;盐源
  一、盐源苹果产业现状
  苹果,是全世界流行的主要果品之一,享有“水果之王”之美誉。研究发现,苹果富含多种维生素和营养成分,同时具备美白养颜、安眠养神、调理肠胃、健脑益智等功效,因此,苹果盛行于全世界。世界苹果栽培约有5000年的历史,原产欧洲、中亚和我国新疆西部,苹果的栽培起源于希腊[1]。
  盐源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是我国长江以南最大的苹果生产基地。基地内海拔2300~2700m,为高山环抱的断陷盆地,果园灌溉水来自雨水和高山溪水,是生产“无公害苹果”的最佳生态环境,截止2012年,盐源拥有苹果园为23.8万亩,年产苹果达34万吨,产值7.48亿元。盐源苹果具有肉质细脆、汁多爽口、色泽厚重、香味浓郁、个大形正、果面光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成熟上市时间早等九大特点,在四川、云南、贵州、重庆等地非常畅销,而且还出口东南亚、缅甸、越南、泰国。
  盐源苹果从1958年引进栽培至今已有55年的种植历史。曾先后引进苹果品种224个,当前的主栽品种是金冠系列、富士系列、元帅系列和津轻系列。其中金冠系列占65%,富士系列占30%,元帅系列及其它杂品种占5%。经过50余年的区域布局及品种结构优化调整,盐源苹果种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稳步提高,苹果种植、加工、销售已经成为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在凉山州委州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盐源县抓住全球苹果发展的机遇,结合自身优势,着力发展高原优质苹果产业,精心打造“盐源苹果”品牌。 2010年,盐源苹果经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盐源县也获准成为“国家级苹果标准化示范园”。为此,盐源县政府特地发布《关于苹果产业发展的意见》,制定“十二五”期间盐源苹果产业的目标任务,推动高原苹果产业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盐源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多年来一直在积极寻求突破与发展。经过50多年的发展,盐源苹果产业已初具规模。虽然盐源苹果产业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气候优势、价格优势和区域优势,但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何针对这些问题,探寻行之有效盐源苹果产业发展和布局战略,充分发挥品牌优势,提高综合效益,是盐源“十二五”期间的重点工作,也是本研究的重点研究目标。
  二、盐源苹果产业发展的优势
  (一)自然生态条件优势
  苹果生产区主要分布在盐源盆地内,区内地势平坦,水源充足,交通方便。海拔2500-2600米,区内年均温12.5℃,最热月均温18.1℃,最冷月均温5.1℃,≥10℃的积温3631.5℃,无霜期209天,年降雨822.9mm,年日照2571小时,苹果着色期日照率在65%以上。其年均气温、年降雨量、一月均温、年极端最低温、夏季均温、>35℃天数、夏季平均最低温等7个苹果生态指标完全符合优质苹果生产要求(见表1),气候条件与西北黄土高原、渤海湾、美国、新西兰等著名苹果产区相近,有些指标甚至超过这些地区。
  表1 苹果生态适宜指标
  资料来源:杨力[2].苹果优质高效栽培[M].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27.
  区内海拔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等气候特点符合生产优质高档苹果的生态条件要求,早已被中国科学研究院果树研究所的李世奎等专家认定了:“盐源气候适宜、生长期长、夏季冷凉、冬季无冻害、中晚熟品种着色好、品质好、结果早、成熟期比老产区早20-30天,可提早上市和提供部份外销果品。”从而将盐源县列为西南冷凉高地中最适宜栽种苹果的地带。
  (二)质量品质优势
  盐源苹果果面清洁、蜡质层厚、着色艳、硬度大、风味浓、耐贮运、货架期长。在近年的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西博会上,盐源县原生态、没经任何方式处理红富士、红月等苹果品种多次被授予银牌、铜牌、名牌产品奖。盐源苹果经权威机构测定:总糖6.4%,总酸0.33%,可溶性固形物16.3%,硬度9.9mg/cm2,氨基酸总量0.13%。盐源苹果质量不比其他产区苹果差,许多指标要高于其他产区(见表2)。
  表2 国内不同产区红富士苹果质量比较
  资料来源:吴健君[3].陇东苹果标准化生产实用技术[M].甘肃民族出版社,2009:8.
  2009年7月,全国首席苹果科学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读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韩明玉到盐源县时对盐源苹果的评价:“盐源县苹果生产基地生态条件好,光热条件丰富,高海拔低纬度,无污染,完全具备生产有机食品(苹果)的条件,是全国苹果界从未发现的一块热土。”
  (三)规模优势
  盐源县苹果面积是西南地区县级最大苹果生产基地,有非常丰富的土地资源:规划区有耕地面积56万亩,农民人均耕地面积2.2亩,可开垦的荒坡地66.3万亩,土层深厚,坡度小,只要有水利保证就可开发成优质的果园,做到当年开垦,当年定植。
  正因为如此,盐源苹果规模才得以快速发展。2012年,盐源县苹果种植面积达到24万亩,产量达34万吨,产值达到了7.48亿元,盐源苹果种植面积占四川苹果种植面积的60%以上。而回到10年前,盐源全县的苹果产量和种植面积远没有现在这般规模。根据盐源县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盐源全县苹果种植面积将达到26万亩,实现更大的效益和产值。
  (四)价格竞争优势
  盐源苹果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种植面积、产量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在发展中也不断探索成本降低的问题。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苹果价格与人均劳动力价格有很直接的关系。盐源县劳动力价格较美国、新西兰、日本等苹果生产先进国家相比,有较大的优势,与国内的其他省份的产区相比,生产成本明显低于各省份及全国平均水平,远低于国外苹果主产国。根据2013年和2014年最新的各地苹果价格报价显示,盐源苹果价格为3.2元/公斤,分别为山东、国内和国际的74%、97%和53%。   (五)地理区位优势
  从地理和区位上看,盐源苹果有着独特的优势。盐源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雅砻江下游西岸,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州西部,东隔雅砻江与西昌市、德昌市、米易县相望,南接盐边县,西邻云南省宁蒗县,北与木里县、冕宁县山水相连。全县东西垂长133.6公里,南北垂宽129.4公里,县城东距州府驻地西昌市153公里,北距木里县城103公里,西距泸沽湖118公里。
  首先,从国内地位来看。在西南地区及长江以南,盐源县苹果产量和规模是最大的,这就意味着盐源苹果能够减少物流成本,节约物流时间,最大限度地保证果品的新鲜度。所在,每到苹果成熟季节,各地商贩云集盐源,形成“全民疯抢”的局面。国内主要销售市场有: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广东、湖北、重庆、香港等省市大中城市。
  其次,放眼国际,从盐源县所处的独特地位置来看,盐源与云南相邻,与越南、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地理位置较近,多年来,盐源苹果在这些国家出口量都非常大。
  三、盐源苹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规划布局不尽合理
  盐源县地域广阔,全县共辖34个乡镇,这些乡镇中生态条件差异很大,具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典型立体气候特征。这些乡镇中,有的地区非常适宜苹果栽种,也有的地区气候和地理条件不太适宜苹果栽种。但是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全县各乡镇无一不栽种苹果,全县农户家家有果园,户户栽苹果。
  盐源苹果在5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也经历了区域布局不合理的阵痛。如2007年,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国际国内苹果市场不断拓展,国内普通百姓的苹果消费量不断增长。许多果汁公司竞相争购加工果,苹果加工量急剧增加。苹果市场,特别是果汁市场一路走俏,价格一路走高,许多果农尝到了甜头,借着这个大好行情赚了不少钱。
  有利益作为驱动,2008年,盐源加工果的生产不断扩张,粗放管理,增加树体负载等不科学种植方式开始蔓延,结果致使2008年库存量过大。意想不到的是,经济危机的到来,使得西欧各果汁主要消费国将损失转嫁我国,导致我国苹果市场受到巨大的冲击,果汁市场价格一路不断下滑,企业资金面困难,果汁滞销,果汁加工收购比往年推迟近一个月,收购量也小,果品价格下跌,果农收益不大。盐源苹果在栽培面积比上年多1.3万亩,产量多0.6亿斤的情况下,产值却少0.6亿元,同比下降18.75%,盐源果农深受其害。
  (二)机制不活,产业投入和产出效率不高
  前述的盐源苹果危机,如果在资金面优良的情况下,后果应当不致如此严重。在盐源苹果多年发展过程中,虽然建立了比较优质的生产基地,但仍然缺乏适当的机制,为苹果加工企业、果农带来切实的资金保障,解除企业和果农的后顾之忧。在凉山州林业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甚至没有找到“盐源县政府”或“苹果”产业投资及次金筹措方式。
  所以,盐源县大多数的果园为个体经营,种植比较分散,果园规模小、投入少,资金没有保障,这种局面会造成果园管理粗放,病虫害增加,果品质量差,经济效益低等结果。
  (三)品种结构不合理
  苹果品种繁多,全世界苹果品种约有上万种,仅中国就有700多种苹果品种,目前,我国常见的大量栽培的经济苹果优良品种有20多种(见表3)。但适销对路、市场前景好的品种并不多。
  表3 中国主要苹果品种
  资料来源:中国农业信息网
  盐源先后引进苹果品种224个,当前的主栽品种是金冠系列、富士系列、元帅系列和津轻系列。其中金冠系列占65%,富士系列占30%,元帅系列及其它杂品种占5%。
  盐源县大部分果农为了产量,都去栽种产量较大的金冠和富士系列去了,而青香蕉、金帅、黄香蕉等苹果品种,则在不同程度上被忽视。同时,政府引导力度有限,特别是对国内外苹果市场需求的趋势研判不够,苹果品种培育就缺乏前瞻性,早、中、晚熟不同熟期优良品种搭配不合理。多数苹果成熟期过于集中,造成果品采后市场销售压力大,果农“难卖”的局面。
  (四)生产能力偏低
  苹果作为我国大宗生产的水果品种,产量和面积不断增加。1952年全国苹果产量仅11万吨,到1991年,产量快速增长至接近500万吨,1999年,产量已达2090万吨。2012年,全国苹果栽植面积达3850万亩,产量达到了3950万吨,比2011年产量增加了352万吨。
  和全国产量相比,盐源苹果虽然也有50多年的发展,但总产量占全国的比重相对较少,一方面是由于盐源县还不是国家规划的优势苹果栽培区域,另一方面是由于盐源县地理位置较为偏远,属地内多数为山地,有些地方不适宜大面积栽种苹果。另外,苹果与凉山州的主要经济类农作物相比,经济效益不及烟草等高收获、高附加值的作物品种,许多农户不愿意把所有的地用来栽种苹果。
  (五)产后处理能力低下
  苹果产业的高效益来源于高附加值,而高附加值的产生,与苹果的产后处理水平和技术有很大关系,这也是盐源县苹果产业发展的瓶颈。
  加工方面。首先盐源苹果的商品化处理能力很低,缺乏专业的打蜡、洗涤、分级企业,许多农户凭想象、凭经验、跟风处理商品,但由于没有技术和设备,处理后的苹果参差不齐,难以达到“优质高原苹果”的要求。其次,盐源苹果深加工能力较低。目前,人们对于苹果汁、苹果醋、苹果酱等深加工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国际市的价格也是一路上扬,盐源县作为西南苹果生产第一县,叫得响的苹果深加工品牌几乎没有,这就严重制约了整个盐源苹果产业实现质的飞跃和发展。
  贮藏方面。苹果非常“娇贵”, 贮藏不当,会使果品酸度和硬度降低,口感、风味、品质也大有影响,有些果农由于方法和技术不当,甚至使苹果在没有卖出去之前就已经变质或腐烂,这极大地影响了果农的收入。国内外常见的贮藏方法和技术有:窖藏法、通风库贮藏、冷库贮藏和气调冷藏。先进国家苹果贮藏能力一般在总产量的 60%以上,贮藏方式以气调贮藏和恒温贮藏为主,采后商品化处理几乎为 100%,苹果采摘后到上市销售全程冷链控制。而盐源县到目前为止,没有建立专业的果品保鲜贮藏库,全部果品均采用常规的简易贮藏,遇上天气好丰收之年,果品大量采摘和上市,出现“没地方放,没地方卖”的尴尬局面,有的果农只好不摘果,任其在果园里随“牛顿定律”自然下落,满园落果无处藏,损失严重。   (六)营销组合策略缺乏,销路不稳定
  目前为止,盐源县多种果品已经获得了许多的荣誉称号,如何充分利用这些品牌资源,充分发挥盐源苹果品牌化营销能力,使盐源苹果真正走出大凉山,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是当前盐源苹果产业发展中应当着力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越来越高。人们不再满足于一些廉价的果品,反而愿意花更多的钱去购买那些品质优良的名优品牌果品。在这种形势下,盐源苹果不应只是追求产量和规模的发展,要让“盐源苹果”统一穿上品牌的外衣,趁势发展。如,积极申报“盐源高原生态苹果”地理保护标志、“盐源高原生态苹果”商标、“绿色食品”标识、“无公害农产品”标识等品牌组合策略。
  同时,在渠道的推广上,要进一步巩固现在市场,积极开拓和培育新市场。要通过盐源苹果文化的持续推广,让“盐源苹果”优质可口的印象深入人心。可以在国内外大中城市建立专门的销售点,统一品牌,集约化管理,要把市场开拓和渠道发展作为盐源苹果产业化发展的重大工程来抓。
  四、结语
  盐源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多年来一直在积极寻求突破与发展。经过50多年的发展,盐源苹果产业已初具规模。虽然盐源苹果产业引进,改善果品结构;扩大面积,提升产能,提高盐源苹果市场份额;提升生产和加工技术,实现标准化生产;加强盐源苹果品牌推广,建立多形式的营销网络渠道,以此来实现盐源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进一步为农户增产增收提供产业支撑。
  参考文献:
  [1] 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网站,
  http://www.moa.gov.cn/zwllm/zwdt/200809/t20080912_1132619.htm
  [2] 杨力.苹果优质高效栽培[M].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27.
  [3] 吴健君.陇东苹果标准化生产实用技术[M].甘肃民族出版社,2009:8.
  [4] 凉山州统计年鉴[M].凉山州统计局,2010-2013.
  作者简介:李思,硕士,西昌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电子商务。
  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01310628001)、四川省哲学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彝族文化研究中心项目(YZWH1438)、西昌学院研究生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3SQS31)。

产业优势与问题(五)
浅析IP产业优势及存在问题

  摘要:本文对于时下流行的热门词汇“IP”进行了探究,通过对于现有IP产业的特征分析,探索了IP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在认清问题的基础上,为IP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借鉴意义。

  关键词:IP产业;优势;问题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6)05-0065-02
  一、IP产业的含义及特征
  (一)IP产业含义
  目前文化市场上所指的IP主要是能够被后续开发的创意性知识产权,这种知识产权不论是源头还是后续的开发都借助了互联网的渠道,因此与互联网有着密切的联系,IP产业就是在这一知识产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产业链式的一种开发和营销模式,这一产业更加强调与其它产业的融合发展,营销模式也更加趋于全产业链营销,即将产业链进行整合推广,保证后续开发的连续性和延展性。
  (二)IP产业的特征
  跨界融合是IP产业的最重要特征,这种跨界融合的思想与“互联网+”的思想相似,通过与其他产业合作,实现协同发展的双赢或多赢态势,所以比起传统的改编等模式,IP产业从单一授权演变到了跨界融合,产业链得到了拓宽和延展。
  除此之外,IP产业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它的粉丝经济性,IP产业能够发展,并且不断地有资本向产业内流动主要是因为它的商业价值,其商业价值主要来自于粉丝经济,对于能够被开发的创意性知识产权,通常都是已经有了一定的粉丝体量的知识产权,这种知识产权在后续开发中因为原IP所积攒的人气,后续开发风险降低,也因为原IP的粉丝体量,营销成本也有所降低。粉丝经济性就是基于粉丝的一种经济效应,这种效应会贯穿于这一IP的整个产业链模式中,相比于开发一个新的东西,开发一个已经具有一定用户体量的作品显然更加符合经济规律导向。
  二、IP产业优势
  (一)跨界融合的优势
  一方面,跨界融合使得文化公司的经营面有所拓宽,更多其他领域的公司也有机会进入到文创产业,例如腾讯、阿里巴巴等都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为IP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腾讯旗下的阅文集团更是抢占了约80%的优质网文IP资源,成为了IP发展的主力军;另一方面,跨界融合拓宽了IP受众的年龄覆盖层次,形式的改变也在拓展着受众的广度,不同改编形式在吸引核心用户的同时,可以利用形式本身的一些属性和受众特征,拓展用户人群,由于传统电视受众年龄以50后、60后为主,因此诸如网文衍生剧这一类以80、90后为核心用户的电视剧就很难在传统播出渠道获得较高的收视率。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拓宽了视频连续剧播出的渠道,网络剧成为目前最为热门的一级衍生市场和原生IP创作市场之一,原因之一是网络剧的内容监管由工信部负责,目前为“自审自查”制度,在尺度上相较于传统媒体有所放宽,较为宽松的审核制度使得网络剧审核时间缩短,制作成本降低、制作周期缩短,能够更快的与观众见面;另一原因是传统电视剧限制了受众的特性,其IP很难进行衍生,特别是将其改编成游戏内容等十分困难,而网络剧在形式和内容方面都更加受年轻人喜爱,因此具有IP衍生的有利因子,或者称为网络因子,进行改编再创造就容易许多,这种改编形式或者播出渠道的创新吸引了不同年龄层次的受众。
  (二)依托互联网的即时反馈优势
  “即时反馈”是指利用网络的“即时性”构建的多方交流分享的反馈机制。这种方式为IP改编和再创作节省了很多创作成本,在传统的创作过程中,创作是单向的,创作者无法在这期间与受众建立联系,从而无法根据受众的反馈对后续的创作进行修改,网络的发展帮助我们建立起了这种联系,创作者可以利用互联网的“即时性”在创作期间得到受众的反馈,网络的这座桥梁的反馈形式也越来越多样,除了较为常见的通过虚拟平台登陆后发表帖子等方式,目前还有“弹幕”这一新兴的反馈形式,创作团队通过受众在观看作品同时发表的弹幕评论在后续创作中有针对性地进行修改,这些反馈有时是对于情节的“吐槽”,有时甚至是对于一个群众演员的关注,这些都会对于创作团队有所启发。网络构建的这种反馈机制是双向的,是低成本的,是一种创作的交流与讨论,创作节约了成本,受众也得到了更加符合自身情感价值的作品。不仅如此,这种反馈的时效性极强,得到的反馈可以很快的在后续作品中得以体现,传统的市场调研周期较长,往往无法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创作者,从而在后续创作中难以添加适当元素,进行对IP的润色。
  (三)粉丝经济的优势
  粉丝经济主要指利用知识产权或者相关人物的人气叠加而产生的经济效应。通常是利用明星自身的人气或者原IP的人气进行宣传和造势,在商业运作方面的出色表现也会反过来推动名人或作品本身的影响力。粉丝经济可以降低IP的风险,改编再创造都是基于一定的受众群体,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粉丝后进行的进一步开发,这种开发降低商业运营风险,同时也降低了投资风险,在宣传方面也有了更好的切入点,这种持续的关注度对于明星或作品本身都是有益的。
  三、IP存在的问题
  (一)盲目性问题
  1.首先是IP热潮引发大量盲目投资性。相比于改编作品,原创作品的门槛较高,非专业人员难以介入,在资本利益的诱使之下,投资者们想要快速地进入文化产业,IP就是他们寻找的进入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入口,因为相较于原创作品,IP的开发、改编和再创造更容易被非专业人士所理解,如此一来促使大量资金的涌入,但资金大量涌入的同时,技术的进入却是较少的或者是说无法迅速的跟上这种发展势头,且进入的门槛较高,这就导致很多IP虽然得到大投资,但改编和再创作方面仍然面临很多问题。市场上甚至出现了囤积网络文学等IP囤积现象,似乎只要手握大量IP,不管是否可以改编都可以盈利。但事实是,改编或者再开发需要很多东西的结合,如果要改编成网络形式的作品,就要融合网络元素,如果要走上电视荧幕,有的元素就要被删减;同时还要求改编或再创作的作品有一定的情感内核,也就是说不是所有网络热门或者知名网络元素都能改编,有的只是一个词或者是政策,缺乏感情内核,难以进行后期开发;再有就是改编IP对于改编团队的要求很高,要求他们要对原IP进行把控,既不能脱离原著,又要设法拓展受众群,因此对于投资者,切不可因为一时的利益诱使,而进行盲目投资。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enghuo352432/

推荐访问:旅游优势产业 中国优势产业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