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金铜镜特点

来源:百科 时间:2016-08-26 09:32:01 阅读:

【www.zhuodaoren.com--百科】

辽金铜镜特点(一)
宋辽金时期铜镜形制分类比较研究

宋辽金时期铜镜形制分类比较研究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古代,铜镜长期以来发挥着“正衣冠,妆尔容”的作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梳妆用具。宋辽金时期,铜镜形制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局面。

1.圆形镜

宋以前,圆形镜一直是铜镜的主流。宋辽金时期圆形铜镜的镜缘变宽,少装饰,镜缘内少见前代的弦圈,往往直接装饰纹样或装饰一圈连珠纹。宋代圆形铜镜全无汉唐时期的细致繁密,边缘的厚重感与内区纹饰的纤细无力往往形成鲜明的对比。而辽金铜镜,特别是鱼纹镜、龙纹镜,主体纹饰的饱满往往与镜缘的厚重相得益彰。

2.菱花形镜

菱花形镜在唐代已经出现并开始流行,形式主要为八瓣菱花形。到了宋代,菱花形镜除部分仍作八瓣菱花形外,又出现了六瓣菱花镜、七瓣菱花镜等多种形式,并且菱花的风格与唐代比较已发生变化,弧度变得越来越大,边缘渐趋于平直。

六瓣菱花形镜是宋代菱花形镜中较为常见的形式。尽管镜缘花瓣依然扁平不突出,由于相对八瓣菱花形镜少两个花瓣,边缘造型要比八瓣菱花形镜疏朗得多,两花瓣间连接处的凹入也比较明显。七瓣菱花形镜多见于南宋。六菱边形镜是在宋代六瓣菱花形镜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约出现于北宋末,主要流行于南宋时期。辽代铜镜中菱花形镜较为少见,笔者所知仅内蒙古敖汉旗沙子沟辽墓出土一面八瓣菱花镜。此镜菱花形边缘与唐菱花形镜非常相似,花瓣弧度较小,花瓣饱

满凸出,呈莲瓣状。可知,辽代菱花形镜主要沿袭了唐代的式样。金代菱花形镜比较常见,但样式多为宋代的八瓣菱花形,而少六瓣、七瓣菱花形铜镜。吉林前郭他虎古城出土的一面双龙纹八瓣菱花形镜,花瓣平直内凹,与宋代八瓣菱花

形镜比较,几无区别。

3.葵花形镜

葵花形镜在宋代非常流行,有八瓣葵花形与六瓣葵花形之分。浙江新昌出土的杭州钟家镜,镜缘转折感比较强,花瓣中央部分几乎接近于直线,呈“〔”状,而唐葵花形镜缘则多呈“(”状。六瓣葵花形镜唐代已有,宋代六瓣葵花形镜花瓣比较疏朗,瓣缘基本与八瓣葵花形一致。辽代葵花镜多沿用唐代的风格,镜缘弧线多流畅饱满,花瓣间的分离较为明显,只是镜缘较之变厚变宽,与辽代其他铜镜的镜缘风格相一致。此外,辽代葵花形镜亦有镜缘为八瓣葵花形,但葵花内沿为亚字形,镜缘葵花瓣依亚字形的出挑两两分组的样式。这种形制独具特色,在辽镜中很少见,应该是葵花镜与亚字形镜结合体,是辽镜中的独创。金代葵花形镜与宋代颇相似,特别是金镜中常出现的一种圆形镜缘、内沿作葵花形的铜镜,内沿的葵花形与宋代葵花镜几乎一致。单独的金代葵花形镜,如故宫藏飞天镜,镜缘花瓣与宋明显不同,主要沿袭了唐葵花镜的形制。

4.方形镜

方形镜战国时期已经出现,但它并没有像葵花形镜、菱花形镜那样在唐代流行起来。直到宋代方形镜才逐渐增多,除了正方形镜之外,

还出现了弧角方形镜及长方形镜。辽代出土铜镜中也发现有多面方形镜,但多为正方形。金代方形镜较为少见。

5.亚字形镜

亚字形铜镜在宋辽金时期是比较多见的一种形制,多承唐代亚字形镜而来,造型没有太大的变化。主要有弧缘亚字形与直缘亚字形两种。弧缘亚字形镜,镜缘呈弧线状,四角转折缓慢,造型流畅,这种亚字形镜在宋辽铜镜中均有发现。造型直接承唐代亚字形镜而来,如河南巩县石家庄8 号宋墓出土的芙蓉花纹镜,角处的两弧缘比较流畅,整个镜型显得圆润饱满。直缘亚字形镜,尖角向镜缘内明显凸出,镜缘亚形四边呈直线状,四个角的转折感较强。宋辽金直缘亚字形镜多角大而尖,这类亚字形镜在唐代是没有的,宋辽金时期则很流行。此外,该时期还有四个角窄小尖锐,亚形四边呈直线状的亚字形铜镜,如湖南出土的辽代连球纹亚字形镜即如此。

6.带柄镜

在中国,圆形带柄镜始见于唐代,至宋代流行开来。宋金带柄镜在镜形上比较丰富,除了常见的圆形带柄镜外,还出现了许多其他镜形的带柄镜,如菱花形、葵花形、菱边形、桃形等。而柄的形式也不再局限于条形,出现了或长或短、或方或圆、或带托或不带托等多种形式。从这一变化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铜镜形制在最大限度上满足实用的功能目的之后,更多追求的是形式的美感。宋代带柄镜多镜缘凸边与镜柄的凸边连成一气,而金代多镜缘凸边压于镜柄的凸边上。辽代带柄镜较少。

7.八角形铜镜

八角形铜镜至辽代已经出现。辽代八角形铜镜已知有三面,即内蒙古喀喇沁旗出土的契丹小字镜,吉林大安出土的契丹文字镜,内蒙古赤峰市博物馆收藏的莲花珠点纹镜。其中前两面铜镜构图比较相似,且铭文均为契丹文,应为辽国创制。二镜镜缘内两重八角形凸弦纹,内接正方形,正方形内铸有契丹文字,前者正方形与八角形凸弦纹相接形成四个梯形,后者正方形四角各与八角形的相邻两内角相接,形成四个三角形,内均饰相似卷草纹。铜镜上分别刻有“宝坻官”和“济州录事完颜通”的验记。赤峰出土的莲花珠点纹镜同样为等边八角形,宽素沿,圆钮,莲花钮座,莲瓣间饰八圈点纹,外为凸起亚字形方框,方框外依次饰有八角形连珠纹和两弦纹。可见辽代八角形铜镜在构图方式上是基本相似的。

金代八角形铜镜出土资料相对多一些,虽仍为等边八角形,在构图上已不见辽代镜缘内的双重八角凸弦纹,而是宽素缘内采用圆形内沿,内不分区,如双鱼镜。在宋代,八角形铜镜只见于南宋,且对辽金风格的八角形镜均有模仿。八角形铜镜可能为辽代始铸,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它的制作使用范围已经不再局限于辽。在金与南宋,结合当地流行的装饰题材以及装饰手法来铸造,从而产生了宋金与辽风格完全不同的八角形镜。

宋辽金时期铜镜除了继承并发展古代铜镜形制以外,还产生了不少新的特异镜形,如钟形镜、鼎形镜、桃形镜、瓶形镜等。此类铜镜的实用功能颇让人怀疑,主要满足的是当时人们猎奇的审美趣味。

以上通过对宋辽金时期铜镜形制的分类与分析,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宋代铜镜形制本身所体现出来的造型之美越来越受到重视。菱花形镜、葵花形镜等传统镜形,通过当时铜镜制作工匠的改造和创新,形成了新的时代特征。如花瓣变得非常灵活,有六瓣、七瓣、八瓣花之分;在细部处理上,花瓣的内凹平直取代了唐镜尖挺圆滑。而带柄镜的流行更是改变了长期以来人们使用铜镜的固定方式,由系钮悬挂变为手持,使用更加便捷。圆形、葵花形、菱花形等带柄镜的流行,使铜镜作为日常生活用品所应具有的实用性与审美性,得到了最完美的结合。辽金铜镜中,形制虽然仍以圆形为主,但是宋代所流行的镜形通过各族人们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也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其铜镜制作,如亚字形镜、方形镜、桃形等,在现存辽金铜镜实物资料中均有发现。辽金铜镜的形制也有自己的创新,如八角形铜镜,具有明显的少数民族风格。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八角形铜镜影响了宋镜,有了汉文化的痕迹。

辽金铜镜特点(二)
中国铜镜鉴赏

中国铜镜鉴赏铜镜概述

铜镜就是古代用铜做的镜子。在古代,铜镜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关系,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铜镜又是精美的工艺品。它制作精良,形态美观,图纹华丽,铭文丰富,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上古的镜,就是大盆的意思,它的名字叫监。《说文》中说:"监可取水于明月,因见其可以照行,故用以为镜。"在三代之初,监都是用瓦制成的,所以古代的监字是没有金字旁的。到商代初年的时候,开始铸造铜鉴,后来鉴字也有了金字偏旁。商周时期,虽然有铜鉴,但是瓦鉴依然通行。到秦朝时期,才开始铸造铜镜,因为镜的适用优于鉴的方面很多,所以到秦以后,再不用水作鉴了。秦汉以后,镜的使用更加广泛,镜的制作也更加精良。它的质料包括金、银、铜、铁等,以铜最为多,也有镀金银的、背面包金银的、或镶嵌金银丝的。隋唐以来,还有带柄的、四方的,各种花纹应有尽有。直到明代末期,开始有以玻璃为镜子的。清代乾隆以后,玻璃开始大兴于民间。直至民国初年,少数边远地区还有以铜为镜子的。

镜以秦为最古,然而秦镜流传到今天的,都是出土之物,传世的都不可得到。因为古代,死人用镜赠于殓者,即用镜殉葬,取其炤幽冥的意思,时代沿袭成为风气.因此古代的名镜大多入土。可

是古镜铜质好的,入土多年,都不会失去其良美的质地。因此几千年后,仍可以看到古人的伟器。

镜虽然开始于秦朝。但是真正的秦镜实际上却难以得到。因为秦朝短促,产物也有限,而且,殉葬的风气也不比后朝,所以现在所得到的最古的镜大多是汉朝的产物。汉镜的制作极为精巧,且多有嵌镶珠宝的。铭文大多为十二辰,大概是取其自我勉励的意思。尚方的御镜尤其多,所以出土的古镜,泽漆光明、花纹明丽、匀净无疵、字划清晰、笔势纵横。汉代的铜镜都有铭文,其铭文都是吉祥语句,如家势富昌、宜子孙、大富贵、大吉祥等。镜的名称则有日月镜、十二生辰镜、尚方御镜、辟邪镜、仙人镜、神人镜、宜官镜等,不可尽数。大概都用铭文或者作者为其取的名字。只有唐代时制有透光镜,镜背的字迎着太阳或灯光时,都可以明显地映射于墙壁之上。

综观中国古代铜镜发展的历史,从四千年前我国出现铜镜以后,各个时期的铜镜反映了它的早期(齐家文化与商周铜镜),流行(春秋战国铜镜),鼎盛(汉代铜镜),中衰(三国、晋、魏、南北朝铜镜),繁荣(隋唐铜镜),衰落(五代、十国、宋、金、元铜镜)等几个阶段。从其流行程度、铸造技术、艺术风格和其成就等几个方面来看,战国、两汉、唐代是三个最重要的发展时期。

铜镜的产地,以山东、河南、陕西、安徽为最多,现在各地均已

挖绝,只有安徽亳州还不时有出土。

铜镜源流

商周铜镜

殷代铜镜均为圆形。镜面近平或微凸,镜身较薄,背面中央有一拱起的弓形(或称桥形)钮。西周铜镜也都是圆形的,镜面平直或微凸,镜身较薄,镜钮有弓形、半环形、长方形多种。又可分为素镜、重环镜、鸟兽纹镜三类。

这时以素镜为主,到西周中期出现了有纹饰的铜镜,到晚期镜背的纹饰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动物纹饰,打破了传统的风格。 素镜:指镜的背面没有纹饰。

重环纹镜:镜面微凸,背面有弓形钮,饰重环纹。

鸟兽纹镜:镜身平直,背面有两个平行弓形钮。在钮的上方用鹿纹,在下方有展开双翅的鸟纹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中晚期至战国早期。这一时期出现和流行的镜类有:素镜(全素镜、单圈、双圈凸弦素镜)、纯地纹镜(方形的很少,图案都有地纹,但没有铭文)、花叶镜、四山镜、多钮镜等。一般都是体薄而圆的,上有桥形小钮。

战国中期,铜镜的种类繁多。铜镜的纹饰也有所变化,如花叶镜中的叶纹镜从简单的三叶、四叶到八叶,还出现了云雷纹地花瓣镜、花叶镜。四山镜的山字由粗短变得瘦削,在山字间配有花瓣纹、长叶纹、绳纹,相当繁缛。还出现了五山镜、六山镜。这时出现的镜类有菱纹镜、禽兽纹镜、蟠螭纹镜,连弧纹镜、金银错纹镜、彩绘镜等。

战国晚期至秦未出现了四叶蟠螭镜、蟠螭菱镜,有三层花纹的云雷纹地蟠螭连弧纹镜。

汉代铜镜

汉代除了继续沿用战国镜外,最流行的铜镜 有:蟠螭纹镜、蟠虺纹镜、章草纹镜、星云镜、云雷连弧纹镜、鸟兽纹规矩镜、重列式神兽镜、连弧纹铭文镜、重圈铭文镜、四乳禽兽纹镜、多乳禽兽纹镜、变形四叶镜、神兽镜、画像镜、龙虎纹镜、日光连弧镜、四乳神镜、七乳四神禽兽纹镜等。

汉代是我国铜镜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国铜镜 ,以汉镜出土的数量最多,使用普遍,汉镜不仅在数量上比战国时期多,而且在制作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法上也有了很大发展。从其发展趋势,可以分为三个大的阶段,重要的变化出现在汉武帝时期,西汉末年王莽时期,东汉中期。

【辽金铜镜特点】

西汉前期是战国镜与汉镜的交替时期。直到 西汉中期汉武帝前后,一些新的镜类流行起来了。这些新的镜类对后世铜镜的发展,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国两晋南北朝

根据考古发掘出土铜镜资料来看,这一时期的铜镜的类型有以下几种比较流行:

神兽镜类:重列式神兽镜、环绕式神兽镜、画文带佛兽镜。

变形四叶纹镜类:变形四叶驾凤镜,变形四叶佛像鸟凤镜、变形四叶兽首镜、双菱纹镜、瑞兽镜。【辽金铜镜特点】

这时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与神兽组合成纹饰主题内容。这时的铭文由于文字难十辨认.虽发现一些铭文镜,但能辨认清楚的很少。

吴镜中发现纪年铭文最多,有:黄龙亦鸟、建兴、五凤、太平、水安、甘露、凤凰等孙吴年号,三国、两晋、南北朝出现新的镜型不多,主要沿袭汉镜的样式。这时铜镜的种类不多,类型集中,创新极少。这时神兽镜流传最广。变形四叶纹镜中以变形四叶八凤镜居多。从铜镜的发展历史来看,这个时期处于停滞衰落时期。 隋唐五代时期

辽金铜镜特点(三)
铜镜及其文化

铜镜及其文化

艺术学院10级服装设计

【内容摘要】: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 过程中,镜文化一方面在自身领域内不断发展,境本身的材质、形制、纹饰、铭文更加多彩,铜镜生产的数量不断增多、质量有所提高,其经营、传播渠道也更加多样化,这已经完全形成境本身的文化体系,显示出多样的文化蕴含。

【关键字】: 铜镜 纹饰 文化 铭文

铜镜

一、 铜镜概述

中国古代铜镜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度。中国古代铜镜有四千年的发展历史,不同历史时期的铜镜,都具有那一时期的时代特点,包括文饰、铜质、型制、锈色、厚薄、铸造特点等时代特征。

二、 中国铜镜的起源与早期阶段

人类在审美观念驱使下以水为鉴,观止水到,用陶器盛水,再到用铜鉴盛水照脸,用无水铜盆来照脸——再到用铜镜的发展过程。从考古发现的实物资料看,属原始社会后期的齐家文化已有铜镜出现,这是迄今在我国发现的最早铜镜,在铜镜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甘肃广河齐家坪墓葬出土的铜镜,镜背无纹饰,圆形,直径6厘米,厚0.3厘米。弓形小钮,钮高0.5厘米。(见图)

青海贵南尕(ga)马台25号墓出土的一面铜镜,也为圆形,直径8.9厘米,厚0.3厘米。镜背有凸起的两周弦纹,在两周弦纹间再饰直线纹和人字形弦纹。镜钮残损,镜边缘有相邻的两个小孔,孔间有清晰的凹沟,显然是镜绳磨出的痕迹。两面齐家文化铜镜的形体都较小,而且外表也均显粗糙,表现出了铜镜的初始形态。(见图)

商代铜镜纹饰以直线和斜线为主,数千座殷墓中,只有两座墓发现5枚铜镜,皆圆形,镜面平或微凹,较薄,背面中心弓形鼻。纹饰三种:叶脉纹镜2,多圈凹弦纹2枚,平行线纹1枚。同时期青海省湟源县大华中庄卡约文化墓地发现公元前1500年的11座墓葬中出土34面铜镜。(见图)

西周围出现比较复杂的铜镜。16枚,为圆形,素镜14枚,重环纹1枚,鸟兽纹1枚,直径较小6-8厘米之间。西周晚期镜缘有凸起、凹下或微卷变化,出美观外主要增加铜镜强度需要。

三、中国铜镜的勃兴阶级——春秋战国时期

铜镜的发展的春秋末到战国初,战国中及战国晚三个阶段及分类,包括素镜、素地镜,纯地纹镜及花叶纹镜、山字镜、菱纹镜、禽兽纹镜,饕餮纹镜、蟠螭纹镜,连弧纹镜、彩画、透雕、金银错等特殊工艺镜等十六类铜镜。(见图)

四、 中国铜镜的繁荣阶段——两汉时期

1、两汉铜镜的分期

两汉铜镜分为西汉早、西汉中晚,西汉末到东汉前期,及东汉中晚期的四段分期。

2、两汉铜镜的分类

两汉铜镜分为蟠螭纹镜、蟠虺纹镜、草叶的纹镜、星云纹镜、铭文镜,四乳镜、博局镜、鸟兽镜、龙虎镜、柿蒂、及画像镜连弧纹镜,变形四叶龙虎纹镜、神兽镜、夔纹镜镜等十五类。(见图)

3、西汉透光镜

当强光照在某个日光镜或照明镜上,在墙上会映出镜背的铭文,原来是在制镜过程中,因冷却在镜面产生镜背铭纹相应的曲率,产生透光效应。(见图)

五 中国铜镜的缓进阶段——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1、三国两晋南北朝铜镜的分期与分区

三国两晋南北朝基本政治局面是南北分裂与对立,因此北方在经济恢复后,制镜业仍沿袭两汉的传统,而南方除沿袭东汉以来的传统外有新的品类出现,这时铜镜分三国两晋、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前期,南北朝后期三个阶段。

2、三国两晋南北朝铜镜的分类

这时铜镜有神兽镜、画像镜、柿蒂纹镜,四叶八凤镜,龙虎镜,神禽瑞兽镜、简化双夔镜等。(见图)

3、汉三国六朝铜镜面曲率的变化与制镜工艺的发展。

铜镜最初是一个水平镜面,不便于使用,于是镜面产生一定的曲率形成球面镜,这个数据是不断变化中寻找到理想值的——直径四十九——五十几厘米之

间。

4、汉三国六朝铜镜的社会观察

当时铜镜中反映的社会现象是多方面的,包括人间的情爱,地主阶级的淫逸,霸占大量田土的豪强大地主的经济状态,阶级矛盾与民族矛值的反映,儒家思想的泛滥,道教对社会侵染,谶纬迷信的流行,商品经济,市场竞争等。

六、 中国铜镜的鼎盛阶段——隋唐时期

1、隋唐铜镜的分期和特点

隋唐铜镜分三期:一是隋和初唐,表现出魏晋南北朝的余风尚浓,但也有新出,如四神十二生肖镜,宝相花铭带镜等。二是从高宗到盛唐到中唐的鼎盛时期新形式新题材,新风格出现了,如瑞兽葡萄镜鸾凤镜、花鸟镜,人物故事镜。三是晚唐时代,此时铜境急剧衰落,制作粗糙简单的植物纹及道教相关的纹饰。

2、扬州——隋唐铜镜的铸造中心。

隋唐时扬州成为新的铸镜中心,产品因为制作精美而成为贡镜的主要地点,玄宗定自己的生日,八月初五为千秋金鉴节,铸盘龙镜赐群臣,促进了制镜的发展,扬州——一马当先,各地争相仿效,从而导致唐镜风格一致性较强。

3、隋唐铜镜的类型。

隋唐铜镜的类型很丰富,计有十四类之多,包括四神十二生肖镜、四神镜、瑞兽镜、瑞兽葡萄镜、瑞兽瑞鸟镜、花枝镜、宝相花镜、团花镜、神仙人物故事镜、龙纹镜、双狮镜、鱼龙镜、双鸾镜、八卦镜、十二生肖飞天镜、符箓铭文镜、字镜、素镜、特种工艺镜。(见图)

七、 中国铜镜的衰落阶段——宋辽金元明时期

一、图案题材广泛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务农、做工、经商、打渔、娱乐、戏曲、故事等在铜镜中有所体现。

二、铜镜系列化

渗透到各个领域,超越了鉴容功用,产生了专用于赠答、颂祷、纪事等系列化铜镜【辽金铜镜特点】

1、宋镜的分期和特点

【辽金铜镜特点】

宋代铜镜的发展从五代到宋英宗为第一阶段,以沿袭、模仿唐镜为特色;从

神宗到南宋初为第二阶段,是一个短暂发展时期:从南宋初到南宋末是第三阶段,从装饰上讲更加衰落,以素地加商标字号铭文,但形制上却五花八门。【辽金铜镜特点】

2、宋代湖州镜以及铙州镜和建康镜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enghuo358171/

推荐访问:辽金素面铜镜 辽金铜镜的契丹文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