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大庆市城镇化率

来源:热点事件 时间:2016-09-27 09:49:52 阅读:

【www.zhuodaoren.com--热点事件】

2015年大庆市城镇化率(一)
大庆市经济发展形势分析

大庆市经济发展形势分析

五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全市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弘扬大庆精神,推动科学发展”、温家宝总理关于“着力培育接续产业,加快大庆城市转型”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关于“更好更快发展”、“建设美丽城市”要求,围绕实施“一二三四五”发展战略,抢抓历史机遇,推进思想解放,呈现出总量不断扩大,速度逐年攀升,增长方式转型加快,内部结构更趋优化,质量与效益协调统一的良好发展态势,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显著成就。

一、五年来经济发展回顾

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庆发生了巨大而又深刻的变化。

(一)从规模质量看,实现了两千、三千亿元的突破跨越,质效匹配、发展速度创历史之最

1、再造了一个新大庆。 2、对中央和省财政贡献突出。 3、节能减排成果显著。

(二)从经济结构看,增长方式更趋多元化,非油、非公、地方经济蓬勃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支撑

1、产业调整步伐加快。

2、非油经济支撑明显。

3、非公经济日渐壮大。

4、地方经济强力贡献。

(三)从农村经济看,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综合生产能力稳步增强,效益水平持续提高

1、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全市积极推进“双十”工程、“四大基地”和棚室经济建设,农业和农村经济步入了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的新时期。五年来,全市农田节水灌溉面积达750万亩,比2006年增加443万亩;2011年发放粮补4.72亿元,比2006年增加3.32亿元。此外,农村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初步形成。

2、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2011年,新增膜下滴灌156.7万亩、旱涝保收田753万亩,种植业预计实现增加值61.2亿元,比2006年增长62.9%,五年年均增长10.2%。粮食产量预计达到580万吨的历史新高,五年来粮食产量累计达2046.5万吨,年均增长17.6%。我市四县已有三县成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3、畜牧业稳步发展。2011年,畜牧业预计实现增加值59.4亿元,比2006年增长64%,五年来年均增长10.4%。规模化和标准化养殖水平快速提高,建设了养殖小区440多个,扶持了养殖大户9000多个,我市专业户养殖比重已达到70%以上。

五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全市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弘扬大庆精神,推动科学发展”、温家宝总理关于“着力培育接续产业,加快大庆城市转型”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关于“更好更快发展”、“建设美丽城市”要求,围绕实施“一二三四五”发展战略,抢抓历史机遇,推进思想解放,呈现出总量不断扩大,速度逐年攀升,增长方式转型加快,内部结构更趋优化,质量与效益协调统一的良好发展态势,经济

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显著成就。

展望未来五年,全市经济发展的方向:应该是实现由经济大市向经济强市跨越,三次产业比例进一步优化,油与非油经济比例实现历史性转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和居民消费率明显提高。实现由总体小康城市向全面小康城市跨越,市民生活品质显著提升,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居民娱乐文化消费支出、城乡居民收入、科研与开发经费支出等指标明显提高。实现由发展不够均衡城市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城市跨越。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地企融合、县区联动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展望未来五年,全市经济发展的目标:第一,体现在主要指标上,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5%,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0%,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2%、15%以上。第二,体现在增长质量上,三次产业比例调整到3.7:75.3:21,油与非油经济比例调整到40:60,地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地方工业比重达到70%,居民消费率达到15%,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第三,体现在产业布局上,农业方面,力争粮食总产达到150亿斤,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基地发展到40万公顷,棚室发展到30万栋,成为全省最大棚室生产基地;工业方面,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1200家,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350家,地方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5%以上,累计谋划储备项目1000个以上、开工建设项目1000个以上;建筑业方面,企业要达到985家以上,劳务分包企业达到510家,培育年产值超20亿元企业3家,超5亿元企业11家,超亿元企业32家,拓展超亿元以上产值外埠市场10个;服务业方面,力争年均增长20%,占GDP比重超过20%,服务业税收每年以15%以上的速度增长,服务业从业人员年均递增10%,占全市从业人员50%,达到30万人以上。

三、保障措施

未来五年,是大庆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是实现国际化、现代化城市宏远目标的关键时期,任务十分艰巨。一方面,要紧紧围绕油田4000万吨稳产、创建“百年油田”,石化企业延伸增值,倾力做好生产生活服务,夯实经济发展根基。另一方面,要积极转变增长方式,加快接续产业发展步伐,加速各业态战略升级,确保全市经济实现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具体来说,要做到四个“坚持不动摇”。

一是坚持园区建设不动摇。园区建设是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培育区域品牌、打造经济新增长极的重要抓手。要以省市共建园区为牵动,加快抢占新材料、新能源、新环保等战略新兴产业高端,打造全市重要经济增长板块。立足全市园区格局“一盘棋”,围绕全市重点产业布局,结合园区现有产业基础,进一步明晰各专业园区发展定位;完善全市园区共建共享政策,充分调

动各县区建好自己园区和向其它园区引建项目的两个积极性;坚持“一县(区)一园一业”,加大县区各专业园区优化整合力度,突出特色,集中建设,推动园区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二是坚持大项目建设不动摇。牢牢把握“全党抓发展、中心抓经济、重点抓项目”的工作基调,牢记“抓项目就是抓发展、就是抓财源”工作理念。要积极做好项目储备,保持项目建设的可持续性;要积极解决项目在电力、土地、资金等方面的问题,加大保障力度;要制定实施计划,倒排时间表,确保项目尽早落地开工、尽快达产达效。要把六大类重点项目作为经济工作的关键和重点,继续大上快上项目,确保沃尔沃乘用车生产基地、忠旺铝材、60万吨聚丙烯二期等大项目如期推进,谋划跟进产业关联配套项目,做好延伸吃配增值文章,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切实发挥龙头项目带动作用,推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加快产业向现代农业、现代工业、高端服务业层次迈进。

三是坚持招商引资不动摇。招商引资工作是做大经济总量、加快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实践载体。要完善招商政策,优化投资环境,增强投资吸引力。更新招商理念,依托资源、产业基础、人才、技术等优势,密切与央企合作,突出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紧盯龙头项目和战略投资者,采取载体招商、定向招商、定位招商、会展招商、论坛招商、中介招商等方式,重点引进具有领先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优势项目,力争实现引进世界500强制造类企业的突破。坚决杜绝引进国家政策严格限制项目及高能耗、高污染落后淘汰项目。

四是坚持优化环境不动摇。市场经济是开放经济,从某种意义上就是“环境经济”,哪里的经济环境好,哪里的经济就会充满活力,就能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等生产要素。要转变职能,更新观念,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的理念,简化办事程序和环节,提高办事效率,构建创新的人文环境。要实行“阳光政务”,及时把政府决策、服务程序、审批项目、职责权限、办事方法向社会公布,形成透明的政务环境。要强化制约,实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制约乱收费行为,努力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条件,建设有序的执法环境。要创新举措,完善创业政策、创业资金扶持平台,进一步拓宽创业融资渠道,加大中小企业发展金融支持力度,帮助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建立优良的服务环境。要综合治理,严厉打击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人和事,积极营造遵法守法的良好社会环境。

2015年大庆市城镇化率(二)
城镇化率

城镇化率计算方法

城镇化率,又称城市化率、城市化度、城市化水平、城市化指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城镇化率的统计方法:

城镇化率= 城镇常住人口/全镇常住人口

我们在计算城镇化率的时候,人口通常为常住人口,不是户籍人口。也就是说城镇化率不是以户口性质计算,而是以常住人口计算。外地人口,只要在本地区居住半年以上,就统计为常住人口;反之,本地人口外出半年以上,就不把其统计为本地的常住人口。

2015年大庆市城镇化率(三)
2015年我国城镇化风险分析报告

【2015年大庆市城镇化率】 【2015年大庆市城镇化率】

摘 要

2014年我国GDP增长创下24年以来最低。虽然高于市场普遍预期,但传统的投资、出口、消费三大经济驱动引擎正在加速失效。新型城镇化建设将是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对扩大内需、缓解产能过剩和调和社会矛盾等具有重要意义。

2014年是城镇化政策年。201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了未来城镇化的发展路径、主要目标和战略任务,统筹相关领域制度和政策创新,是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6月,《关于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了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的五项主要任务。7月,有消息称国家即将正式启动的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2015年2月4日,国家发改委公布《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江苏、安徽两省以及宁波等62个城市(镇)最终脱颖而出,成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2014年,中国城镇化率为54.77%,比上年提高1.04个百分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仅直辖市、东部沿海地区和少量的中部地区城镇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目前我国城镇化率落后美国100年。从细分领域来看,2014年受楼市渐冷传导,我国土地储备行业先热后冷。随着财政投入力度持续加大,棚户区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农业粗放式经营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凸显了进一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现实紧迫性。产业园区正逐步向切实实现“产城融合”,以点带面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而经济进入新常态,稳增长的重点在于稳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就只能依靠基建投资。而从基建的思路上来看,除了以“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和长江经济带为核心的区域振兴,以后还将在两方面予以加强:一是更加注重“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基础设施投资,二是融资方式上更加依赖社会资本,通过PPP模式和城镇化基金弥补资金缺口。

展望2015年,62地开展城镇化试点启动2015年城镇化建设集结号,东北老工业振兴基地、京津冀经济圈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区域经济发展推动城镇化进程,未来有1亿人在中西部就近城镇化,中西部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主战场。

2015年,城镇化总体策略是“紧随政策、区别对待、突出重点、总量控制”。新型城镇化对应的金融市场跨度广、纵深大、层次多,服务好这个市场,需要把握主线,突出重点。商业银行应紧密结合各区域新型城镇化建设需求,按照区域城镇化建设总体要求,围绕城镇化进程中的居住社区化、产业园区化、农民市民化趋势,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大项目、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城镇化产业支撑项目、支持特色效益农业发展、支持强农、富农、惠农项目。

1/1

目 录

第一章 城镇化概况 ................................................................ 1【2015年大庆市城镇化率】

第一节 城镇化界定 .......................................................................................................... 1

第二节 城镇化细分领域 .................................................................................................. 2

【2015年大庆市城镇化率】

一、土地规划和利用 .................................................................................................................. 2

【2015年大庆市城镇化率】

二、产业结构调整 ...................................................................................................................... 3

三、各类基础设施建设 .............................................................................................................. 3

第三节 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 3

第二章 2014年城镇化发展环境分析 .................................................. 5

第一节 经济环境分析 ...................................................................................................... 5

一、国外经济环境分析 .............................................................................................................. 5

二、国内经济环境分析 .............................................................................................................. 5

三、经济环境对行业的影响 ...................................................................................................... 5【2015年大庆市城镇化率】

第二节 政策环境分析 ...................................................................................................... 6

一、重点政策分析 ...................................................................................................................... 6

二、重点配套政策分析 .............................................................................................................. 8

第三章 2014年城镇化发展分析 ..................................................... 12

第一节 总体发展概括 .................................................................................................... 12

第二节 城镇化模式 ........................................................................................................ 13

第四章 2014年城镇化细分领域分析 ................................................. 16

第一节 土地储备行业 .................................................................................................... 16

一、发展现状 ............................................................................................................................ 16

二、经营情况 ............................................................................................................................ 16

三、资金运作模式 .................................................................................................................... 19

四、经营模式 ............................................................................................................................ 21

五、发展趋势 ............................................................................................................................ 23

第二节 旧城和棚户改造 ................................................................................................ 24

一、发展现状 ............................................................................................................................ 24

二、资金运作模式 .................................................................................................................... 31

三、主要运行模式 .................................................................................................................... 32

四、发展特点 ............................................................................................................................ 35

五、发展趋势 ............................................................................................................................ 36

第三节 保障房建设 ........................................................................................................ 36

一、发展现状 ............................................................................................................................ 37

二、经营情况 ............................................................................................................................ 37

三、资金运作模式 .................................................................................................................... 39

四、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 ........................................................................................................ 40

五、发展特点 ............................................................................................................................ 41

六、发展趋势 ............................................................................................................................ 44

第四节 房地产建设 ........................................................................................................ 45

一、发展现状 ............................................................................................................................ 45

1/5

2015年大庆市城镇化率(四)
大庆市商贸流通产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摘要]调整商贸流通业发展战略是新形势下大庆市深化改革和“转方式、调结构、稳发展、惠民生”的要求,也是更好发挥商贸流通业对消费和生产的先导作用,使城镇化建设与商贸流通业发展互相推动,实现市委、市政府新战略目标的要求。当前,大庆市商贸流通业发展中面临着城乡商贸结构亟待优化、社区商业发展滞后和产销地距离远、流通环节多、费用高等助推菜价居高难下等问题。大庆市调整发展战略要搞好顶层设计,要以服务城乡居民生活和促进工农业生产发展以及促进企业效率提高为目标,搞好宏观调控和实现政府职能转变,把让市场发挥好决定性作用和发挥好政府作用有机结合起来,要深化改革、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落实目标任务,从政府主管部门和企业两方面调整发展战略,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关键词]大庆市;商贸流通产业;城镇化;社区商业;建议
  [中图分类号]F420 [文献标识码]B
  调整商贸流通业发展战略是新形势下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综合改革目标和实现市委、市政府新战略目标的要求,也是更好发挥对消费、生产的先导作用和解决居民关切的民生工程的要求。这就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搞清楚商贸流通业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调整发展战略以更好的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一、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大庆市商贸流通业发展提供的机遇
  (一)农转非从方面提供的机遇
  一是农转非后消费需求增加。从2007年到2015年,我国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1.2%,到2015年已达到56.1%,大庆市如按每年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计算,每年将有5万左右的农转非人员,按照城乡3:1的消费水平,这就为商贸流通业扩大购销规模提供了机遇;二是农转非后的这个群体在商贸流通业就业、创业的机会增多。因为门槛较低,更适合农转非群体的就业和创业,这有利于加强社区商业的发展。
  (二)加强和完善社区商业发展带来的机遇
  改革开放三十五年来,与市、区商业中心比,社区商业发展滞后一直没能很好解决,社区商业发展状况关系民生工程,在发展现代市场体系中具有基础性作用,是当前和今后各级政府都会特别重视的工作。
  (三)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从三个方面提供机遇
  一是随着大庆市出台了《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促进全民创业的指导意见》为农转非的群体、大学生就业、创业和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开拓大市场提供了机遇,相应的增加了电子商务和物流业发展方面的就业的机会;二是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企业开拓市场的机会增多,原有的受地域限制的业务都可以通过网上电子商务业务开展.三是我市作为全国20个“智慧先锋”之一,2015年度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130亿元,同比增长30%。表明今后的增长潜力较大。2015年度全市培训各类电子商务人员1.2万人次,实现创业就业2000人以上。表明可以从增加就业和开拓市场两方面为商贸流通业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
  二、大庆市商贸流通业发展战略需要调整的三个主要问题
  商贸流通业发展战略主要涉及发展方式、城乡结构布局、社区商业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企业竞争力状况等主要内容。调整发展战略既是与时俱进的要求,也是改革原有不适应的体制和机制的需要。近年来,大庆市商贸流通业在服务城乡居民生活、促进工农业发展、吸纳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较好成绩,但与市委、市政府的新战略目标要求、与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综合改革要求、与关注和改善民生工程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城乡商贸流通业结构亟待优化
  城乡商贸流通业的结构状况是二元经济在大庆市的表现,结构状况可从按城乡划分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析。表1是全国、黑龙江省、大庆市按城乡划分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情况。分析得出城大乡小和农村商贸流通业发展滞后的问题突出。2014年占47.9%的大庆市农村人口,仅占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4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差距反映出城镇与农村商贸流通业发展差距,同时也说明一部分农村居民进城来购买商品进而导致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比较低。尽管大庆市的这种情况在逐步优化,但农村商贸流通业发展滞后明显的问题亟待解决;同期,全国不到45.23%的人口占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3.7%,黑龙江省不到44%的人口占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2.5%。主要是长期以来重城轻乡,以及由此带来相关政策不利于农村商贸流通业的发展造成的。
  (二)“重大轻小”,社区商业发展滞后
  “重大轻小”和布局不够合理。在商贸流通业发展问题上,很长时间我们都存在着重大轻小和社区商业发展滞后的问题,导致城乡居民购物难、买菜难,这也是长期以来重生产、轻生活带来的问题,以及对政府和市场职能的认识及做法上的误区所造成的。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划分不清,有些应由市场做的而政府包办了,有些应该由政府做的而放任市场调节。对于民生工程密切相关的社区商业的发展重视不够。在相当多的新开发的小区,经常出现配置的商业网点、特别是菜市场网点不足或被挪作他用的问题。应当大型商业网点的引进与建设对扩大我市就业、稳定和提高城乡人民生活和促进多元化产业体系发展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例如,大庆百货大楼为4万多平方米,大商新玛特为5.8万平方米,乘风新玛特为8.5万平方米,像万达、松雷等更是超过了10万平方米。但市级商圉的大项目偏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重复建设和盲目竞争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而遍布城镇的社区商业和街坊商业更是居民急需的。在菜市场发展的问题上,国务院和商务部的文件中明确规定,对农产品基础设施建设在用地、税收等方面给予支持,可是由于投资人和政府建商贸中心比建菜市场获利更多,因而政府主管部门对建农贸市场积极性不高,导致在社区商业和街坊商业发展中,菜市场少,居民买菜难、购物不便。在这方面,上海市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三)菜篮子工程问题
  1.由于产销地距离远、流通环节多、费用高等助推菜价居高难下。北方城镇的菜篮子工程的实施和成效,比其他城市难度更大,尤其在大庆是一个需要系统解决的民生工程问题。大庆市“菜篮子”工程的主要矛盾是在冬春两季,每年我市需求量缺口达2.4亿斤(40%左右要靠外地进菜),产销地之间距离远、环节多、费用高以及批发市场数量较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竞争等因素助推价格居高难下,使城镇居民的负担加重。大庆市冬春菜的供给不足和价格偏高,是影响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因素之一。   2.批发市场数量少和本地大棚菜所占比例小。大庆市现有的农产品(果菜)批发市场数量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竞争。大庆市2015年常住人口已达270万以上,根据20-30万人口以上应设1个大批发市场(日本称中央批发市场)的要求,大庆市应建有10―13个大批发市场(日本是20万人以上设1个中央批发市场),而大庆市现有的主要是新村九区批发市场,难以满足大庆市现有人口的吃菜问题。要通过多建几处批发市场解决因批发市场的吞吐量受到场所、交通、服务、储存、半径等因素影响不能够多增加供给的问题。另外,冬春两季也是影响蔬菜运输的自然灾害频发期,容易出现蔬菜供应偏紧、价格上涨等情况,地产大棚蔬菜所占比例偏小也是冬春市场价格偏高的一个原因。加大大庆市冬春两季的地产大棚蔬菜供给量则供给状况会有较大改善,结束冬季主要靠外进蔬菜的历史,价格也会有所下降。
  3.产加销组织规模偏小也是推高菜价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是在生产环节。2013年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615个,大庆市菜农和专业合作社的规模小,自销比例较大,是生产成本高的一个原因,因此,加快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扩大生产规模以及与此相应的商流、物流是促使成本和菜价下降的一个重要途径;二是在流通环节。小菜贩和小物流成本偏高也是推高菜价的一个原因。以2016年3月尖椒为例,在产地批发市场2元/斤,经长途贩运到销地批发市场后,至少要到3元/斤,到零售市场大都要在7元/斤以上。大庆东风新村九区农副产品批发大市场每天早上至少有2500人次上货,然后通过三轮车、小面包车等运输工具把所购菜品运到零售地点,由于规模太小、分摊到零售价上的成本较大,导致菜价过高。三是大庆市耕地综合机械化率为92.63%,与全省平均94%的综合机械化率相比仍有差距。
  此外,粗放型经营和商品及服务结构不够合理也是商贸流通业发展战略中存在的需要调整的问题。较长时期以来,商贸流通业发展方式粗放,更多关注的是量的增长,而较少关注质量、安全和消费者的日常生活需要,具体表现为:政府主管部门重视的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流通业增加值的增加,企业重视的是营业额的增长和毛利率的提高。因此,不论是政府主管部门还是企业都忽视了服务质量和标准的提高,这是关系到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和商贸流通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而在竞争手段上,企业把价格和广告促销放在重要的地位,而忽视了品牌和服务质量的提升,重末轻本的特征明显。主要原因:一是在政府主管部门和企业层面存在急于求成和政绩工程;二是受我国长期以来的粗放经营对生产、流通的影响;三是在现行的体制、机制条件下,企业缺乏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忽视了内涵式的发展。
  另一方面,商贸流通业的内部结构还需要优化。主要是商品与服务的结构,在商贸流通业发展中,商品销售占全部消费中的比重达到80%左右,而生活性服务业占总消费中的比例20%左右,这一比例低于新兴经济体30%的平均水平目。
  三、调整发展战略,促进大庆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建议
  调整发展战略要搞好顶层设计,要以服务城乡居民生活和促进工农业生产发展以及促进企业效率提高为目标,搞好宏观调控和实现政府职能转变,把让市场发挥好决定性作用和发挥好政府作用有机结合起来。
  (一)通过深化改革促进城乡商贸流通业结构优化
  1.以城带乡促进结构优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以城带乡、以工辅农、城乡一体”的发展模式,为促进结构优化提供了政策环境。大庆市以城带乡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城镇的商贸流通业要下伸到农村市场,和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大户搞好对接合作,帮助他们开拓市场、提高效益,并建立双向商品流通渠道,也就是说,农产品从农村流向城镇,工业品从城镇流向农村,政府通过政策支持去实现上述任务;二是实施产加销一体化促进结构优化。产加销一体化模式是指农产品加工、商业企业为龙头,通过与农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或协会建立合同收购其产品,经过加工后到市场上销售,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的渠道模式。其主要特点是在加工或商业龙头企业的牵动下,将生产、加工和销售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其目的是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一揽子工程,是有利于产加销的结合和扩大规模,为农户增加收入和降低成本打下基础。产加销一体化又分为以商为主和以加工企业为主的一体化,通过这两种一体化带动农村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促进城乡结构优化,这种产加销一体化的模式也是工业品下乡的通道。
  2.通过扶持农村商贸流通业发展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结构优化。农村专业合作社是生产领域的组织创新,是解决小生产和大市场矛盾的有效途径。商贸流通业也应组织企业联合体,通过横向联合和联购分销提高效益,促进结构优化。对于自愿加入流通合作组织的个体小商小贩给予一定的鼓励和扶持,使其逐步壮大。在此基础上,还可进一步发展为连锁贴牌企业,另外,在固定资产和基础设施投入方面,要加大对农村的支持,为农村商贸流通业降低商流和物流成本打好基础。主要是调整城乡投资比例,并增加对农村的投资。
  (二)将加强社区商业发展规划和措施落到实处
  1.借鉴上海市的做法。在社区商业发展中,有必要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借鉴上海市的做法。一是对社区商业服务范围有明确的界定,上海市商业网点规划(2009―2020)中,将5万人以上的一个或多个居住区内、与人口规模相适应的、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消费为主的商业网点群作为一个社区商业中心-二是便民、利民的社区商业发展的原则;三是对主要功能和业态导向的建议;四是对配建的建筑面积的最基础的要求和对菜市场规划有明确的含义。对社区商业中心的功能和业态组合的建议,详见表2。
  2.将市场和政府职能很好结合起来。前提是界定好政府和市场的功能,把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结合,同时做好信息、价格、管理的咨询服务工作,为企业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便利。政府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主要任务:一是制定发展规划和营造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为企业投资提供政策和发展的导向;二是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作用,主要是对公共产品和公共事业的扶持和支持;三是对市场上的弱势群体(农村商贸流通企业和城镇低收入群体)给予支持和援助;四是要在与民生工程紧密相关的菜市场建设和管理方面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三)将菜篮子系统工程抓出实效
  1.由专门机构负责这项工作。一是建议由大庆市商务局牵头,组成由相关部门参加的机构负责这项工作=是要建立菜篮子工程专项基金和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专项基金是保障在遇到突发灾害和意外情况下对生产者、经销商和低收入居民的补贴或补偿。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是指把这项民生工程当做公共产品和公益性事业去做,政府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而不能完全听任市场调节。
  2.再多建几处农产品批发市场和菜市场。水果蔬菜批发市场对现代城乡居民生活改善十分重要,根据发展需要和借鉴国内外的做法,再多建几处农产品批发市场尤其是水果蔬菜专业批发市场,2020年使其达到10个左右,通过多增加市场供给避免垄断,从而为稳定菜价提供基础。
  3.加大本地冬春两季大棚菜的比重。从这几年的市场运行看,有两大主要问题:一是在城镇化中,一些项目占用了原有的好的菜地,补偿的菜地由于交通、土地肥沃程度等大多不够好,并且一定时期的占用多、补偿少和运输问题造成成本偏高。因此,从利于保障供给、调控价格角度加大冬春两季的本地菜比重,要逐步达到70%左右;二是通过提高农超对接和大超市的自采比重来改善我市蔬菜水果的供给模式既减少了环节、降低了费用,又有利于稳定果菜的市场价格。
  新型城镇化建设为我市商贸流通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要深化改革、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落实目标任务,从政府主管部门和企业两方面调整发展战略,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2015年大庆市城镇化率(五)
黑龙江省人口流动新趋势研究

  摘 要:通过对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显示,黑龙江省人口流动呈现出几个显著特征:省内人口流动是黑龙江省人口流动的主要类型;省际净流出人口数量明显上升;跨省流出人口逐渐放弃依据地缘优势而形成的传统流向地,越来越多地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经济承载力不足、社会文化生活、气候环境、户籍等相关制度诸多因素共同影响着黑龙江省人口流动,要采取积极的对策措施解决人口流动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黑龙江省;人口流动;新趋势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4-0048-02
  一、黑龙江省流动人口的数量
  根据黑龙江省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黑龙江省流动人口为555.8万,其中,省内流动人口505.1万人,外省流入黑龙江人口50.6万,黑龙江省流动人口数量占全省人口总数的14.5%,相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黑龙江省流动人口比重增加了4.6个百分点。2010年黑龙江省省际流入人口50.6万,省际流出人口255.4万,净流出人口达204.8万,净流出人口数量比2000年增加了2.6倍。
  一般来说,一个地区的流动人口数量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流入的人口数量越大。2010年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市的GDP为3 665.9亿元,居省内第一位,成为流动人口首选的流入地。2010年有37.1%的省内流动人口和38.5%的省际流动人口流入哈尔滨市。人口流入的第二大城市是大庆市,2010年大庆市GDP达到2 900亿元,人均GDP位列黑龙江省第一,因而也吸引了大量的流动人口,有11.1%的流动人口进入大庆市。
  二、黑龙江省人口流动的类型
  黑龙江省人口流动的类型可分为省内人口流动、省际人口流动、国际人口流动,由于国际流动人口数量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很低,因此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国内人口流动。
  (一)省内人口流动
  省内人口流动是指人口在黑龙江省内部各地区之间流动,包括市辖区内的人户分离和不包括市辖区内的人户分离。
  从迁移距离来看,2000年到2010年黑龙江省省内人口流动中,市辖区内的人户分离比重从58%下降到26.6%,下降了31.4个百分点;不包括市辖区内的人户分离的比重从42%上升到73.4%,上升了31.4个百分点。说明黑龙江省省内流动人口越来越倾向于远距离的转移流动。
  从性别构成来看,2000年黑龙江省省内流动人口中男性比重超过女性比重6个百分点,而2010年普查中,女性流动人口比重达到50.6%,超过了男性。这说明,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以及社会性别平等意识的不断增强,女性工作就业的机会大大增加,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离开家乡到外面寻求发展。
  从受教育程度来看,十年间黑龙江省省内流动人口中,高学历流动人口的比例增长较快,其中,大学本科流动人口的比例从2000年的6.6%上升到2010年的16.4%,上升了9.8个百分点;研究生比例上升了0.6个百分点。高学历人才的不断涌入,有利于提升我省人力资本的整体素质,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文化建设。
  (二)省际人口流动
  1.省际流入人口
  2010年黑龙江省省际流入人口为50.6万,相比2000年的38.7万人,上升了23.5%。从省际流入人口数量上来看,吉林省流入人数最多,占总流入人口的23.8%,随后是山东(12.3%)、辽宁(11.4%)、内蒙古(10.4%)。山东省虽然流入总量位列第二,但是与2000年人口普查结果相比较,山东省流入黑龙江省的流动人口呈现负增长,增长率为-18.9%。呈现负增长的还有江苏省,增长率为-25.6%。从性别构成来看,2010年黑龙江省省际流入人口以男性为主,男性比女性多出12.6个百分点,这与省内流动人口的性别构成有所不同,省内流动人口中女性多于男性,说明女性流动者更倾向于短距离的流动。从文化程度来看,省内流动人口中的高学历流动者比例略高于省际流入人口,前者大学本科所占比例高于后者1.5个百分点,研究生高0.1个百分点。
  2.省际流出人口
  2010年黑龙江省跨省流出的人口为255.4万,比2000年增长了2.2倍。2010年黑龙江省省际流出人口最大的流向地是辽宁省,流向辽宁省的流动人口为56.9万,占总省际流出人口的22.3%;居第二位的是山东省,占15.9%;其他依次是北京(40.3万)、河北(19.6万)、天津(19.4万)。2000年人口普查时,黑龙江省省际流出人口流向地居前五位的分别是辽宁、山东、内蒙古、河北、吉林,相比之下,2010年北京和天津取代内蒙古和吉林,成为黑龙江省跨省流出人口的主要流向地。这说明,黑龙江省跨省流出人口逐渐放弃依据地缘优势而形成的传统流向地,越来越多地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经济需求成为人们外出流动的主要动力。
  三、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对人口流动的影响
  (一)经济承载力不足,导致人口流动以净流出为主
  经济条件是人类生存的必要前提之一,衡量一个地区人口生存条件的首要因素就是经济承载力。用人口经济压力指数(e)①来反映经济承载力情况,若e大于1,说明经济承载力不足。2000年黑龙江省人口经济压力指数e为0.97,已经趋于1,说明当时的人口数量已经趋于超出经济承载力;而到了2010年,e值为1.1,e大于了1,说明黑龙江省人口数量已经超出经济承载力,所以人们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就会不断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
  (二)社会文化生活、气候环境等因素共同形成人口外流的推力
  同全国其他省份相比,黑龙江省应该属于生活成本较高的省份。2010年黑龙江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 856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位列第二十八位,倒数第四,仅高于青海、新疆和甘肃。而黑龙江省物价尤其房价却并不低,以哈尔滨市为例,2010年哈尔滨市新房均价7 939元/平方米,在全国100个城市中排名第22位。黑龙江省的高寒气候也是生活成本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总之,低收入、高物价、高房价、严寒气候等因素也使得黑龙江省流动人口加速外流。   (三)户籍制度等相关制度改革促进了人口流动
  在户籍制度方面,2009年黑龙江省便开始了户籍制度“一元化”改革,以齐齐哈尔市作为试点,取消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性质划分,打破户籍管理城乡分割的二元管理模式;在引进人才方面,黑龙江省政府为了吸引资金和人才,出台了许多措施,提高引进人才的科研补贴、安置补贴以及各种生活补贴等,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黑龙江省的人口流动,使人口流动的规模逐渐扩大。
  四、人口流动对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就黑龙江省劳动力在产业间的流动来看,流动人口主要由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吸纳,尤其第二产业特别是建筑业对流动人口的需求很大,反过来,流动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又促使建筑业迅速发展。2010年黑龙江省第二产业比重为50.2%,比2000年下降了7.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为37.2%,比2000年上升了5.6个百分点,可以看出,第二产业仍是黑龙江省比重最大的产业,与2010年全国平均水平(第一产业比重10.1%、第二产业46.7%、第三产业43.2%)相比,黑龙江省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为滞后。
  (二)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社会人口流动主要是由三大产业之间的比较收益差别引起的,其中经济性的物质利益起主导作用。就黑龙江省而言,2010年第一产业平均工资为12 916元,第二产业中建筑业职工平均工资为22 904元,第三产业中住宿餐饮业和批发零售业的职工平均工资分别为20 804元和25 702元。②经济利益的差别直接导致了人口在不同产业间流动,影响着一个地区的就业结构。从黑龙江省十年间的就业结构变化来看,2000年到2010年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从业人口比重分别下降了8.9个百分点和2.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从业人口上升了11.2个百分点。可以预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流动规模的不断扩大,黑龙江省第一产业从业人口将不断减少,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口将不断增多。
  (三)对城镇化进程的影响
  通常我们使用城市化水平或城市化率来衡量一个地区的城镇化发展程度,也就是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就黑龙江省来说,2010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55.7%,比2000年上升了3.8个百分点,相比当年全国的城镇化率(50.3%)高了5.4个百分点。黑龙江省城市化水平从总体上来说是一种低质量的城市化水平。流动人口多数仍旧生活在城市社会的底层,从生活方式、消费形式、社会交往方式等各个方面来看,他们并未融入城市生活。随着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加,黑龙江省现有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并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导致一些问题不断出现,迫切需要城市提高自身的公共服务和管理水平。
  五、促进人口流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经济发展,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
  一般来说,经济越繁荣的地区人口流动的规模越大。黑龙江省流动人口呈现净流出特征,说明经济发展不足。要想大力吸引人才加快全省建设,首要的就是要通过发展经济来吸引有用的人口。经济发展好了,有了良好的就业和生活环境,自然会把高素质人口吸引进来。
  (二)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完善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体系
  首先要增强社会保障信息的共享性,建设全国性的保障信息网络,并实现数据的动态化,确保流入流出地能够即时共享流动人口的保障信息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建立统筹性、均等性的转移支付制度。根据我国地区梯度化、板块化特征,首先在经济发达并且发展水平相似的地域,实现在医疗保险制度上打破地方行政区划界限,提高社会化管理水平,实行区域性的统筹,然后扩展到经济不发达地区。
  (三)逐步取消限制人口流动的规章制度,促进人才合理流动
  要想使人才合理流动,就要“以人为本”,使人能够自由流动。由于历史形成的原因,我国存在很多限制人口流动的制度,要使人才流动趋于合理化,就要逐渐取消各种限制人口流动的制度,使市场供求在人口流动中起主导作用。一些流入地出于地方保护主义的目的,常常对外来人口设置门槛,阻止人口流动,应该逐渐降低并取消这些门槛,促进人口流动的合理化。
  (四)加强社区建设,提升流动人口社会参与水平
  首先要保障流动人口参与社区和公共事务的权利,帮助流动人口树立权利意识。要保障流动人口对公共事件、公共政策和公共议题的知情权,使得流动人口享有表达权、表决权。其次要帮助流动人口构建社区活动参与平台,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包括图书馆、文化馆、锻炼休闲场所等,增强流动人口的社区活动参与程度。再次,增强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之间相互信任的培养,建立和谐平等的社会公民关系。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enghuo428274/

推荐访问:2015年中国城镇化率 2015年武汉市城镇化率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