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影和中国电影上市比较

来源:百科 时间:2016-09-27 12:43:41 阅读:

【www.zhuodaoren.com--百科】

上海电影和中国电影上市比较(一)
“上海电影”筑梦IPO

【上海电影和中国电影上市比较】   8月17日,上海证券交易所的铜锣再一次敲响。这一次,敲锣的人是广电总局副局长童刚和上影集团董事长任仲伦,而这一记锣声,也将“上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带上了A股市场――上市证券简称“上海电影”,证券代码“601595”。

  上市首日,“上海电影”就以43.96%的涨幅收盘。而就在一周前,先一步上市的“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同样以43.95%的涨幅全线飘红。短短一周,中影、上影,两家“国字头”的影视企业相继与资本对接,究竟意味着什么?

龟兔赛跑里的那只龟


  今日锣声连连,殊不知背后征程漫漫。拿中影股份来说,2004年就曾尝试赴香港上市,但因主管部门限制外资进入内地媒体和娱乐业,最终搁浅;2008年,中影股份的上市计划再次启动,本可以成为国内电影第一股,却受累于全球金融危机,上市计划再次受阻;2014年中影股份再度发布招股书,又因申请材料不齐被终止审查……上影股份的上市历程虽不如中影漫漫12年,也足足走了4年多,直到2015年的最后一天,“上海电影”的IPO申请才获证监会审核通过。“那个瞬间完全可以用‘美妙’来形容。”上影股份董事长任仲伦万分感慨。
  “国字头”上市为何这么难?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电影市场的再度火爆不过是短短5年左右的事,而在票房屡屡破亿、破10亿之前,中国电影市场曾经走过一段漫长的低谷期。
  “国企在中国电影低迷时期作出了许多牺牲与坚持。”据任仲伦回忆,“2003年的时候,中国电影进入最低谷时期,全年9个亿左右的票房,实际上只有5个亿是国产电影的收入。当时体制内号称有50万从业人员,平摊后人均年收入就1000元左右――等于一个中西部农民的年收入――当时的情况就是中国电影养不起中国电影人。但是在没有太多政策支撑和补偿的情况下,中国电影人仍旧坚守在那里,承担了很多牺牲。国有企业不是整体实力不如民营企业,而是我们有长达十几年的痛苦坚守期、牺牲期。”
  2009年,华谊兄弟领先一步,替代中影拔得“中国电影第一股”的头筹。这之后,光线传媒、万达院线、乐视网等实力较为雄厚的民营影视企业也相继上市,其中万达院线更是拿下了“中国院线第一股”。当资本市场开始向文化产业开放时,许多国营影视企业还没有完成体制内改造,仍旧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在任仲伦看来,国字头企业像足了龟兔赛跑里的乌龟,而民营企业则是那只轻装上阵的兔子。

上影的家底


  然而,乌龟的壳不仅仅是个沉重的包袱,壳里也藏着深厚的家当。
  任仲伦用“一棵大树、五朵金花、四块宝地”来形容上影集团的家底:“一棵大树就是上影集团本部,初期11个亿的投资,如今估值50亿以上;五朵金花是五座花园洋房:永福路52号、安福路永乐股份、万航渡路美影厂、演艺剧团、永嘉路译制片厂;四块宝地是美术设计公司、宝通路电影技术厂、银星皇冠假日酒店和车墩600亩影视基地。”就连上海市市委书记韩正都对他感叹:“你们在这些地段上拥有这么多房产地产,很值钱啊!”
  上影的家底还不仅仅是房产和地产――30万件道具,20万套服装,枪支装备可以组建一个正规师,老牌的名牌汽车70多辆。在全国所有电影企业中,上影还因为得天独厚的历史积淀,拥有最多的著名IP,甚至超过中影。去年,上影还成立了四海发行联盟,将从1949年就开始的电影发行、放映业务进一步拓展,不但完整了产业链,旗下“联合院线”的每一块银幕每一个座位的票房产出比,也位列全国第一。
  硬实力加上软实力,让任仲伦有底气说一句:“论资源,我们比一般民营企业要强得多。”为什么比原来更自信了?“一旦历史问题全解决了,又对接了资本市场,我们的综合实力就会在未来几年当中迅速体现出来,一家60多年历史的企业,和最近十几年新建立起来的企业是不一样的,我们拥有它们所不具备的优势――品牌影响力,资源的潜在发展力。”
  就在上市期间,由上影出品的电影《盗墓笔记》票房正在向10亿靠近,成为“上海出品”有史以来票房最高的标杆。而上影出品的《九州天空城》《幻城》等电视剧的影响力,甚至扩散到了没有电视、只能用网络平台收看的西藏高海拔地区。
  不过,和中影相似,上影是一家现金流充裕、负债率低的企业,为何选择上市融资?对此,任仲伦认为,上市会是一个发展的契机:“上影庞大的资源只需一个契机便能发挥无穷的潜力,而上市就是让上影从一条腿走路到两条腿走路、甚至双翼起飞的契机。当体制改造完成后,上影在资本市场和实体经营两手抓的情况下,这些资源将会释放最大的价值。”
  在他看来,“上影、中影是电影行业的主力军,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王牌军。上市以后的根本性改变,是建立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制度,标志着中影、上影已经从一个传统的文化事业单位转向了现代企业,并且成为了市场主体,会具备更大的竞争力,创造更高的利润。”

我们坚决不烧钱


  在和资本的对接取得阶段性胜利之后,下一步要怎么做,才是国字号影视企业筑梦IPO的真正重头戏。
  任仲伦坦言:“压力是巨大的,因为上市公司不再是企业内部评价的企业,变成公众公司以后,实际上要接受公开的评价,透明度和管制的程度比过去更严了,仅仅是信息披露制度就有一系列的规定。而且,这么多股民信任你,最大的压力在于能不能在上市以后保持持续快速的增长。”
  按照上影股份《招股说明书》上公开的规划,上市之后,上影股份募得的10多亿资金,80%将主要用于影院新建和升级改造――实际上,电影放映一直以来都是上影股份的最大优势,早在2004年,上影就与华纳成立了第一家合资影院,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吸收国际先进技术;随后,还最早引进了IMAX和第一代激光放映,引领全国的观影模式。也正因此,上市后的这一规划显得顺理成章。   据悉,未来三年,上影股份的目标主要有三:第一,发行业务市场占有率达到10%;第二,联合院线的市场份额达到10%;第三,在线票务(天下票仓)的收入达到15亿元。
  不过,和中影股份《招股说明书》中提到的将融资用于“补充影视剧业务运营资金”有所不同,上影股份的上市计划中并不包括制片业务――从2015年的全年电影票房收入分布中,不难看出此举规避风险的意义――2015年全年拍摄的680部电影中,只有360部进入院线;总票房虽高达440亿,却被排名前30的电影占去59%,而后面的300余部电影,票房仅占总数的2%。相对于稳定的电影发行和放映市场而言,电影制片仍然是一项高风险的投资,显然与上影股份求稳健的发展策略背道而驰。
  “在战略上,我们以稳健为主,不提口号,不烧钱,不盲动――这是对企业负责,也是对股民负责。”任仲伦说,“中国的电影市场获利能力得天独厚,无论票房增长多少,实际上最稳定的吸收者仍是市场板块。虽然制片业近年来的发展态势良好,但是获利能力不稳定,相对来说,电影市场的终端才是红利最大的吸收者。过去影院的投资、获利周期基本上是六年起,但是现在一般三年就能实现盈利,特别好的一两年也有。”
  “当然还有发行,我认为现在发行不太合理,你赚一个亿,他拿走一千万;你赚一千万,他要拿走一百万――本身电影只赚一千万就基本上是赔本买卖了,但是他还是要拿走一百万。”任仲伦苦笑道。
  不过,制片业务不在上市计划之中,并不影响上影的制片力量因为上市而得到加强。以《盗墓笔记》的发行为例,上影掌握了更多市场信息,而这些信息对于今后《盗墓笔记》拍二拍三,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国字头的市场欲望被激发


  从市值来看,目前上影股份的50多亿,相比动辄数百亿的万达、华谊、光线等民营企业,仍然有些落后。但任仲伦并不认为就此失去胜算。兔子们可能是赢在了起跑线上,但这场龟兔大赛还远未结束。而随着中影、上影的相继上市,许多省级国有影视企业也被激起了雄心壮志,纷纷谋求资本对接,一时间形成了“国有影视企业上市热”。
  “上影、中影这些国字号企业的上市是一个标志,这个标志实际上会激发国有电影企业的一些发展,激发它们走向市场的欲望。省一级的国有企业实际上发展也不均衡,大家都想往这条路上走,都有各自的时间表。”任仲伦说,“各种体制汇集到资本市场上,对整个电影产业发展来说是好事。就像世界500强里,体制绝对不是单一的,并没有‘民营企业最好、国有体制不好、家族企业更落后’这种说法――世界500强里既有家族企业,也有国有资本、民营资本。我认为一个企业的股权高层是来自民间的资本还是国家或者家族的资本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高层的领导力,领导力决定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也是为什么IPO的审核中有一条:上市公司高层必须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因为管理层对于公司的驾驭能力是会影响到业绩的。”
  所以,任仲伦表示,上影股份也不会贸然效仿一些民营企业,将明星股东作为自己必不可少的发展计划。“明星只有与企业融为一体,成为企业主要的利润创造者,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才是有价值的,反之则意义不大。”他表示,“现在明星的估值越来越高,当证监会发现明星估值过高时,审核就终止了,因为证监会也意识到这只是虚高,还是要尊重市值,尊重市场,哪怕是讲故事,讲招牌,一个企业只有实际竞争力强、实际效益高,才有比较长期、科学、持久的发展周期。上影还是会比较注重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凡是有利于核心竞争力的资源,包括明星,我都会让他们进来。”
  在敲锣仪式上,曾为上影争得不少荣誉和票房的两块金字招牌――王家卫、贾樟柯导演相谈甚欢,不知他们是不是在讨论,准备做上影股份的明星股东呢?【上海电影和中国电影上市比较】

上海电影和中国电影上市比较(二)
上海电影大棋局

【上海电影和中国电影上市比较】   光线传媒有限公司总裁王长田参加了那次座谈会,会上,他将手中薄薄8页纸反复看了好几遍

  德国著名电影导演赫尔佐格带着新片前来角逐第1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对他来说,上海是进军中国的“入口”。而令“精灵王子”奥兰多・布鲁姆感到兴奋的是,上海将成为他在中国拍摄的首部电影《极智追击:龙凤劫》的全程取景地。
上海将成为奥兰多・布鲁姆在中国拍摄的首部电影《极智追击:龙凤劫》的全程取景地

  作为中国电影的发祥地,蛰伏多年之后,上海正重新集聚世界电影人的目光。
  在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日发布的《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中,电影产业被作为重点发展方向。
  “上海过去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以制造业为主,如今面临产业升级和优化的历史使命。它要建设国际化的大都市,以电影产业为代表的无污染高附加值的文化产业一定是重点支柱产业。”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石川对《�t望东方周刊》说。
  构建国际化电影生产大基地、大市场,形成电影企业集聚、产业链完整、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电影产业重镇,成为上海的发展目标。
  由是,上海电影新的大棋局正缓缓开启。
  一场座谈会“新七条”
  2014年10月27日,上海展览中心,一场座谈会为上海电影的发展打开了新的局面。
  来自全国各电影制作机构的代表、电影艺术家及与电影相关的上海各界人士约300人出席了这次上海电影工作座谈会。
  会上,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以下简称上海市文广局)等9个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促进上海电影发展的若干政策》发布。
  对于上海电影来说,这是继上海市人民政府2011年4月《关于促进上海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实施意见》颁布之后,又一个“重磅”政策。
  “这显示了上海市政府着力发展电影产业,要把上海建设成为继北京之后中国又一个电影产业中心的诚意和决心。”上海市文广局电影处副处长彭奇志告诉《�t望东方周刊》。
  经过一年涉及全产业链的调研,时任上海市文广局局长胡劲军和他的同事们梳理出了上海电影近些年的症结所在:上海出品的电影,市场份额偏低,缺乏两个效益俱佳、具有票房号召力的优秀作品;民营电影制作主体多但不强;上海电影发行能力偏弱,主要渠道在长三角地区,没有形成全国性的渠道和网络;上海票房总量占比在全国排名下滑。
  针对这些问题,政策从战略层面布局,在资金支持、金融税收、土地规划、人才培育、区县联动等7个方面对电影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给予扶持,被业界称为“新七条”。
  光线传媒有限公司总裁王长田参加了那次座谈会,会上,他将手中薄薄的8页纸反复看了好几遍,对其中“落实上海电影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这一条尤为称赞,认为可以吸引越来越多的影视机构进驻上海。而光线传媒联手七星娱乐共同投资成立的“上海明星影业有限公司”,此前已经在上海闵行注册完毕。
  2014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麒麟影业首席执行官庞洪曾在多个论坛上谈及“融合创新”与“文资结合”,他当时就呼吁中国电影产业实现金融创新。在会上看到新发布的政策,他和他的团队乐了,“我们盼望的支持政策都得到体现且力度超过预期”。座谈会召开的前一天,麒麟影业宣布其总部落户正在上海北部崛起的“环上大国际影视产业园区”。
  座谈会召开一年之后,上述政策具体落地。2015年11月5日,上海市进一步出台了《关于促进上海电影发展的若干政策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
  此后的几天时间里,上海市社会文化管理处、上海影视摄制服务机构、电影发行放映协会等处共计收到近200项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另有700多家企业前来咨询。
  根据上海市文广局电影处提供给《�t望东方周刊》的资料:《细则》规定的扶持奖励范围几乎涵盖了电影产业链的方方面面,目前已有98个项目接受了资助或奖励,总金额近2亿元,其中对于电影创作的直接扶持近1亿元。
  徐峥之问
  2013年初,当电影《泰�濉吩谌�国票房飘红之时,上海的一群电影人却在那一年的政协会议上忧心忡忡――《泰�濉返难菰薄⒌佳荻祭醋陨虾#�但影片和近13亿元的票房不属于上海。为什么上海留不住徐峥式的本土人才?
  近几年,伴随上海在电影产业方面一系列优惠政策的落地,不仅是徐峥这样的本土人才逐渐回归,也吸引了宁浩、赵宝刚等许多外来人才的入驻。
  2016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导演王小帅与制片人刘璇共同宣布冬春(上海)影业有限公司成立。王小帅在接受《�t望东方周刊》采访时坦言,正是上海近几年出台的针对电影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吸引了他们。
  “上海的新政策是比较丰富的,除了对于票房好的电影有奖励之外,对于那些在国际上获奖,或是他们认为优质的项目,甚至从一开始就会给予资金上的扶持。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吸引优秀的电影人才在那边立项。”王小帅的夫人刘璇对《�t望东方周刊》说。
  “振兴电影产业最重要的是人才基础,也是电影产业链最前端的问题。”彭奇志说。
  在留住人才的同时,培养人才也是上海电影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上海近几年在与梦工厂、迪士尼等国际顶尖的影视机构合作中,暴露出自身各类电影人才严重缺位的问题。上海的影视教育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石川对本刊记者说。
  而在上海市文广局电影处副处长王晔看来,在近几年中外合拍电影的推动下,具备国际化合作能力,能与国际接轨的电影人才需求也将日盛。   2014年发布的政策已注意到这些问题,将鼓励上海教育培训机构能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和多类型的电影人才教育培训工作作为重点。
  2015年7月,导演陈凯歌出任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院长。2016年6月,导演贾樟柯又受邀担任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院长。这两位为上海电影教育事业带来的不仅仅是强大的名人效应,更是新的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方式。
  为了更好地汇聚人才,几乎在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成立的同时,围绕上海大学周边,一个环上大国际影视园区(以下简称“环上大”)也在迅速生长。“我们在这里设立了一些人才孵化的项目,为刚刚从学校毕业的电影人才提供了很好的出路。”彭奇志介绍。
  影视业相关企业1300多家
  2016年6月,博纳影业正式宣布落户“环上大”,与博纳同来的还有11个在上海申报立项,并将在上海取景拍摄和制作的电影项目。
  王晔至今还记得2015年炎夏飞去北京与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会面的场景。“我给于冬详细介绍了上海近几年扶持电影产业的政策,他很感兴趣,当时就眼前一亮。”王晔告诉《�t望东方周刊》。
  十几天后,于冬专程赶来了上海。“那天很热,于冬看了‘环上大’,特别喜欢,指着其中一栋大楼说,就是这儿了。那栋大楼就是如今博纳影业的新址。”王晔说。
  博纳落户上海,于冬曾表示,主要是看重上海对电影企业的金融支持。在宣布设立博纳上海总部的同时,博纳影业与中国华融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华融国际控股共同成立的文化产业基金管理公司也一同落户。而这家基金管理公司未来计划募集50亿元人民币,用于博纳影业的股权投资。
  “长期以来,上海的电影企业只有上影厂规模较大,民营机构力量不够强大,没有形成相互竞争的态势,缺乏发展活力。”上海社科院上海电影产业研究中心主任荣跃明对《�t望东方周刊》说。
  彭奇志认同这种说法。她告诉本刊记者,为了形成良性竞争的局面,上海市近几年开始大力引进多种形式的市场竞争主体,从2015年开始,又聚焦在国内电影产业有影响力的大企业。
  如今,除博纳之外,在国内VR内容制作方面领先的米粒影业,在后期音效制作方面居世界前列的立鼎影业等也都把总部放在了上海。
  “我们希望通过引进一些在行业内的标杆性企业,来扩大上海产业链中端的体量。”彭奇志说。
  2016年8月17日,上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这将是中国国有电影产业迈出的历史性一步。”彭奇志说。
  彭奇志还记得,2008年上海文广局设立电影处时,上海能够制作电影的公司还不到30家,每年的制片只有十几部。而这个数字到今年已经以几何倍数更新:目前全市与影视业相关的企业已达到1300多家,2016年上半年已完成制片50部。
  过去在竞争激烈的暑期档,上海影片屈指可数,而2016年上海有12部以上的影片参与暑期档的票房大战。
  发行如何冲出长三角
  “在电影产业中,发行是龙头,有了发行就有话语权。”彭奇志说。但院线和发行恰恰是上海电影产业中较为薄弱的一环。
  而作为全国最早从事市场化电影发行业务、累计发行影片最多的专业化电影发行公司之一,上影集团在发行方面面临更强大的对手。
  据中国电影家协会的公开资料:2012年度,除中影集团及华影公司外,按照票房收入衡量的前五名发行公司为华谊兄弟、光线影业、博纳影业、美亚华天下及乐视影业(北京)有限公司。上影并不在其中。
  胡劲军曾透露,目前,上海本土的专业影视发行团队的主要渠道集中在长三角地区,没有形成全国性的渠道和网络,导致上海出品的电影只能依靠总部在北京的各发行公司实现全国营销。而北京的中影、华夏两家国有发行公司和在北京的几家民营电影发行公司,占据了全国近90%的市场份额。
  “我们现在正在洽谈引进一些有国际影响力的发行企业,以增强上海的发行能力。”彭奇志透露。
  在院线方面,荣跃明认为,上海过去的影院基础较好,但布局已经差不多了,仅能在商业业态上作一些调整。
  “新七条”中明确提出:加强影院布局统筹和支持现有市区影院实行改造建设。
  引进行业领先企业,盘活和挖掘现有资源,提升放映空间之外,上海电影的发行放映是否还能走出一条新路?
  “上海的影院和银幕数日益趋于饱和,现在更适合精耕细作。未来的发展趋向还是分众市场。”石川对此有自己的看法。
  在他看来,上海的观众整体观影素质较高,个性化也比较突出,因此应该满足其多元化的观影口味。
  2013年6月14日,上海4条院线、10家影院组成了“上海艺术电影联盟”,目的是为观众发掘高质量艺术片,也为新锐艺术电影导演“入市”铺路。
  石川对这个联盟的发展和艺术片市场的前景非常看好。“如果上海能在全国率先形成分众化市场,将对全国电影市场的导向起到示范作用。”石川说。
  “新七条”中也加入了“支持本市艺术电影放映、展映和活动”的内容。这也许预示着上海艺术电影放映的春天即将到来。
  所有政策中最靠谱的事
  知乎上有人发问:“为何上海影视行业远远不如北京,上海影视辉煌不再了?”在众多的回答中,很多人都提到了上海企业人才办公居住的高成本。“一个上海的灯光助理有时候都能拿到600~1000元一天,是北京的2倍。”网名为“陈兔虫”的网友说。
  在彭奇志看来,面对这样的劣势,上海一方面要为企业和人才提供租金、税收等优惠政策,更重要的是提升政府的服务质量。
  作为冬春(上海)影业的创始人,刘璇特别对本刊记者提到,在政府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态度方面,“上海明显优于北京”。冬春(上海)影业公司从注册到电影项目的申报,政府都全程提供服务。
  在上海电影“新七条”中,关于建立和完善上海电影摄制服务体系的内容落地最为迅速。
  “新七条”颁布的第二天,上海市电影摄制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服务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其主要职责是为各类主体来沪拍摄影视剧提供包括政策信息咨询、政府沟通、拍摄协调等方面的服务,服务的内容有115项。
麒麟影业宣布其总部落户上海,图为该公司投资的电影《日月人鱼》海报

  这样的机构设置在全国尚属首例。导演张建亚将这个机构的成立评价为“所有政策中最靠谱的事”。
  徐峥指导的《港�濉吩谏虾E纳闶痹�想在陕西南路上的一个居民区取景,住户们却以扰民为由拒绝剧组进入。服务中心负责人于志庆陪着剧组工作人员在居民楼下等了一天,拎去的水果都被直接扔了出来。后来,于志庆找到街道办事处,请他们一起出面协调,终于帮助剧组得到了拍摄许可。
  由服务中心制作的《上海影视制作服务手册》每年更新一个版本,其中详细罗列了上海现有的各区县取景拍摄地,包括专业的影视拍摄基地、旅游景点、都市地标性建筑、古镇老街、文化场所的地理位置与联络方式。此外还有包括影视设备租赁、3D拍摄、后期特效、影片修复、影视翻译等服务机构的具体信息和联络方式。
  运营两年来,上海市电影摄制服务中心已完成了1000多起成功案例,服务过350多个影视剧组。
  据彭奇志介绍,其实,在上海,电影立项之初,政府就实施了精准定位服务。电影处成立了十几个人组成的资深专家团队,在影片立项时就免费帮助企业评估影片是否有市场价值,能否通过审查等。“专家的一两个点子,往往能挽救上千万元的成本。”在彭奇志看来,在电影立项上把好关,可以帮助企业尽可能地少冒风险。
  “我们的专家也会及时发现好的IP作品,评估其是否具备电影改编的基础,并向相关企业进行推介。”彭奇志说。
  (本刊记者刘佳璇对本文亦有贡献)【上海电影和中国电影上市比较】

上海电影和中国电影上市比较(三)
2013十大中国电影英雄

【上海电影和中国电影上市比较】

   No.10
  黄渤 30亿影帝
  黄渤几赴金马奖,领奖、主持、评审、颁奖,人气极旺。2013年秋天的金马五十大寿现场,郑裕玲调侃他的穿着像睡衣,黄渤戏回:来这儿像回家,回家当然穿睡衣啦。蔡康永马上“呛声”:这是我家,不是你家。黄渤打个哈哈,立即拿对方的服饰来回应:活这么久,向来只看过人骑马,第一次看到马骑人。
  这番唇枪舌战,黄渤胜。他从不怯场,脑筋快,口才好,在华语电影明星圈子里有难得的松弛和真正的幽默感,而且因十足是个�丝的代言人而人见人爱。
  黄渤从《疯狂的石头》里横空出世,就带有这种强烈的色彩。一部电影中有他,就意味着不会乏善可陈。如今黄渤人气之高,已足以让他飙升为中国最重要的男演员之一。黄氏喜剧的特点是:小人物、“青普”、赖叽叽、夸张又妥帖的肢体语言兼好台词,俘获了从专业到普通的广大观影群众。2013年,除了跨年大卖的《泰�》,黄渤还陆续有4部作品上映:《西游降魔篇》《101次求婚》《厨子戏子痞子》《无人区》。即便是品质不佳的中间两部,很大程度上也都因为他的演出而卖得很不错。至于《无人区》,四年不见天光,一面世就更新了中国银幕小清新泛滥的疲态。这些影片,黄渤均算不上第一主演,演技层面,似乎也谈不上是“突破之年”。但无论是《西游》的孙悟空、《101》里的�丝、《厨戏痞》的痞、《无人区》里的莽匪,都还是很有可圈可点的地方。
  《西游降魔》里的黄氏悟空,刷新了所有以往孙悟空的演法,剑走了偏锋。当初,周星驰找到黄渤,黄渤请辞,说是经典不好超越。后来还是得演,两人反复推敲,最终孙悟空成了一个暴戾、躁狂、变态、神经质的大反派,与传统孙悟空的形象完全颠覆。而《无人区》里的那个楞匪,也足以令人看到,四年前黄渤就欲从擅长的�丝演法中抽身而出,所以那个匪就不痞不贱,而偏冷偏硬。疯狂系列的演是“放”,《无人区》则是“收”,到了《西游降魔》,就到了收放张弛自如的境界,简直算是戏骨了。
  演得好之外,更重要是演得勤,一年四部,部部卖座,所以黄渤又被誉为 “中国性价比最高的演员”。广大人民群众更在年底盘点时,适时自发地,为黄渤奉上“30亿票房影帝”的尊号(黄渤历年演出电影的总票房),这个成绩应该前无古人。而且,他在2013忙的不仅是电影,还有口碑甚好的话剧《活着》,都说他演的福贵,比当年的葛优还要好。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其实,他还是一个 “幕后老板”―前有《泰�》,后有《厨戏痞》,片头字幕,分明交待了出品公司里有一家“黄渤工作室”,“联合出品人”栏上,也有黄总的大名。年底开机的宁浩新片《致命邂逅》,投资方同样有黄渤工作室―一来二去,这绝非玩票。
  前有姜文、徐静蕾、蒋雯丽,近有徐峥、杨采妮与赵薇,对于许多演员来说,做导演是一条值得前仆后继的不归路,也是某种意义上的进化。而黄渤也曾拿微电影过过瘾,但是他的打法就好像他的演技,终归跟别人很不一样,一步到位当上了“电影大亨”―这或许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成就,也是某种中国电影产业在变革的明证。
  2014年,黄渤说自己会“停一下”,要把更多时间留给话剧和公益。虽然暂缓,对电影做了减法,但未来回馈给电影的,还应是加法。
  对话黄渤
  《无人区》上映是你2013年度的一个最大惊喜吗?
  突然知道它可以放了,确实挺惊喜的。我现在更想追求生活的常态,你不能永远要求有惊喜,如果永远有,那就不叫惊喜了。
  《泰�》显示黄渤工作室参与了制片,有没有一个非常好的分账?
  没有,没来得及。因为我们参与得比较晚:是作为出品方之一参与的。分账跟我们没关系―不能所有的好事都是你的。对于工作室而言,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向,当然我们目前阶段更重视经验的积累。
  四年前和现在,在表演的成长上,有什么变化?
  生活给你一些积累,年龄也在慢慢变大,境遇也在改变,包括生活环境、家庭,都在慢慢趋于成熟,这些都会投射到创作里来。其实也都是不自知,好多不自知,自然而然的就会。比如说,小时候特别喜欢去玩儿,去酒吧,喜欢去灯红酒绿,光怪陆离。拍摄时,喜欢去张扬,但现在则喜欢内收。
  长期以来,你深入人心的角色都是像《疯狂的石头》那种小人物,比较搞笑,想过要转一下型吗?
  没想过。慢慢觉得,最牛逼的不是在于改变,而是在于做没做到极致。你说卓别林一辈子有多大改变,你看他的戏,够不够好,经不经典,是不是大师?他是。我又不是孙悟空,72变这事对我来说,意义不大。根本是:你能把一种东西做好了,一辈子也不错。类型无所谓,还是在人物基础本身,比如说演一个老师,是演个性格暴躁的,还是悉心关怀的,还是漠不关心的,或者高瞻远瞩的,它有各种不同的创作方式。
  2013年参与的四部电影中,哪部是最满意的?
  每个都有问题,每个问题都不小。每个片子完了后都会反省,我看自己的喜剧的戏也没笑,好多问题。
  跟周星驰合作,你演孙悟空,戏份并不重。但是大家也看到你有很不同的表演。
  之前周星驰找过我几次,我都推掉了,就没打算去。我跟周先生说了:你这山太高了,不太好翻。他之前塑造了那么多孙悟空、至尊宝,已经非常经典。我去要挑战吗?还是要超越?没必要,就是做得跟他一样好,大家也不会认可你的。那就必须得换一个思路,让大家不去比较,所以我只能做另外一种。商量来商量去,从人物造型、整个表演,都重新换了种方式。当然也跟周星驰有很大关系,他特别聪明睿智,知道怎么把好的东西拿出来。   30亿影帝,你对这个封号怎么看?
  也挺可笑的,它跟我自身关联度能有多少?如果这几个戏都是我导的,那行。你就是个参与者,有所帮助而已。这说法一出来,我就说,这不自己给自己找累吗?今年30亿,明年对不起:1亿5。哎呦!你下滑将近30倍呀……没必要把压力给自己。你们就是这样的坏人(笑)。
  对导演有兴趣吗?
  碰到High的东西了可能就会去做,不会单独因为要导一个戏去导,找来的戏好多呢,但不High就觉得没意思。
  你觉得你自己是一个工作狂吗?
  我不想是,但目前客观来看好像是。2014年全停下来了,就拍了一部,更多的时间放在话剧和公益上。也没慢,别的事也给填满了。生活中有时吃法国大餐,有时中国料理,或日本料理、意大利菜,每种给你带来的味觉享受都是不一样的。老吃一种还是想调节一下,所以会做些其他的。
  对这样满意吗?不满意又怎样。
  你对2013年中国电影市场的总体感受是?
  电影本身是一个市场化的行业,市场决定了它现在处于一个疯长阶段。现阶段有这么大的空间,我们可能更需要相对的冷静,针对于题材,针对于创作态度,别走到之前我们看到的香港或台湾电影会碰到的一些状况。青岛东方影都这件事非常好,让我们有了更好的环境――以前是扒在砖头上写字,现在慢慢开始盖上教室,先进了。
  如果让你选一位2013年年度男演员,你会选谁?
  赵又廷,挺猛的。好朋友,卖人情,必须的(大笑)。挺喜欢他的,他很认真、努力,身上有现在年轻演员缺乏的那种踏实。
   No.9
  郭敬明 青春之王
  2013年,郭敬明三十岁。面对媒体时,他依然和出道时一样思维敏捷、快言快语,只是眼神中却更显从容,他不回避任何问题,总是微笑以对,甚至还会调侃自己二十岁时的发型。这一年的他大获成功,套拍的两部《小时代》,在暑期档拿下近8亿票房,堪称奇迹。由此引发的价值观论战,更是令人瞩目。连《人民日报》都连续发文,一方面赞其为电影产业改革十余年来最成功的青少年电影,另一方面又竭力批判影片中极尽炫富的拜物主义。
  多年来,郭敬明用成熟且精密的商业体系,构建起了庞大的青春文学帝国。对于这个时代的青少年群体,他太知道他们需要什么了――俊男靓女、华丽服饰、爱情友情,《小时代》里的每一个元素,都是为他们量身定制的。
  早在做图书出版时,郭敬明就掌握了对目标受众进行精准营销的技法,这些手法移植到电影阵线中,就是《小时代》数量繁多的宣传物料、稳步有序的长线发布、群星出击的全国点映场以及最终的高票房。所以,媒体高呼“郭敬明是中国最成功的文化商人”。
  可以预见的是,《小时代》只是开端,不是终点。行业的意见是,“《小时代》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将在中国开辟一个以青少年观众为主体的新电影市场。”所以,影视圈的明星企业、上市公司华策影视就以1.8亿元购入了郭敬明最世文化26%的股权,这一纸合约,把郭敬明、最世文化、华策影视捆绑在一起,形成了强大的“青春影视”制造体系,也使得郭敬明旗下的几十位青春文学畅销作家的作品,有了系统性影视化的可能。
  电影新人郭敬明,就像当年的文学新人郭敬明一样,一鸣惊人的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的争议与质疑。然而,他的青春文学改变了图书产业的格局,他的青春电影也正在改变着电影产业的格局,巨大的销量与巨额的票房,共同为这位“青春之王”加冕。
  其实,郭敬明就是下一个琼瑶阿姨――或许,会比她更成功。
   No.8
  冯绍峰 久违的小生
  冯绍峰出道十多年,但直到2010年,他还是个电视演员。但在接下来的三年时间,他迅速成为炙手可热的华语影坛一线男星。他在大银幕上的“明星魅力”异常醒目―《鸿门宴传奇》里,他所诠释的霸王项羽,把“天王”黎明的刘邦压制得近乎隐形;身为《狄仁杰之神都龙王》的男二号,却抢尽了男一号赵又廷的风头。而更为人称道的是他的挑片眼光,从《鸿门宴传奇》《二次曝光》到《狼图腾》《黄金时代》,他参演作品的品质和“档次”,稳步提升,从这一点上看,他比“前辈”陈坤、黄晓明们更扎实、更明智。
  合作过《二次曝光》的李玉赞他有表演魅力,而华谊二当家王中磊更给他起了个外号“橡皮泥”,意指可塑性极强。达成这一步,他自己说:“我并不是幸运儿”,起作用的是“用功”:2011年,冯绍峰的爆红,始于之前并不被看好的《鸿门宴》。他这位新任的“西楚霸王”,以十足的王者风范惊艳内地银幕,引发了无数女观众的垂涎。但是在背后,他在片场要身披重达90斤的盔甲,苦苦练习在马背上开战的潇洒身姿。为求效果真实,他自掏腰包买了一套铠甲,练习负重和肌肉。
  而接拍徐克的《神都龙王》时,冯绍峰负责80%的打戏,需要飞檐走壁上天入海,吊威亚八九个小时是常事,打斗中碰撞出的小伤口更是不计其数。冯绍峰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而在内地演员中,罕有这样从传统表演科班出身、却能完成漂亮港式功夫的人,而他下了苦功的结果就是,“大唐第一高手”尉迟真金很快成了网友自发创作同人漫画的主角。
  2013年,加盟《狼图腾》,他第一时间把法国大导演让-雅克・阿诺从《火之战》《子熊故事》《情人》《兵临城下》《老虎兄弟》到最新的《黑金》,几乎所有电影都看了一遍,还恶补了英文,为的就是“能和导演面对面地讨论剧本”。在草原上一拍八个月,阿诺果断表扬他敬业、“能吃苦”―耐人寻味的是,冯绍峰还是个有名的企业家“富二代”。   不过,勤奋只是迈往成功路上的一条腿,另一条腿就是天赋。很多媒体人在各种场合见过冯绍峰“活人”,尤其是一众男记者,他们想不通的是,这样一个瘦弱纤细的江南书生,完全是一副泯然众人的样貌,但是一旦出现在大银幕之上,立刻就光芒四射魅力无穷。显然,这是一个为了影像而生的人。2013年的热播剧《兰陵王》一推出,立即风靡内地港台,他到台湾露面,甚至一度引发粉丝骚乱。
  多年以来,内地影坛具有票房号召力的一线男星,总是陈佩斯、姜文、葛优、黄渤―或许如今再加上徐峥―这一类的丑角、花脸。反而是台港地区,从周润发刘德华到吴彦祖彭于晏,始终源源不断提供优质的偶像型男星,而内地不多的陆毅、黄晓明、陈坤、刘烨、佟大为之辈,征战大银幕之路,又总是不够顺遂。所以,呼唤了多年的内地小生挑大梁,直到冯绍峰的出现,才像是找到了答案。
  而且,冯绍峰另一大优势是“会挑片”,从影三年,他出演了《鸿门宴》《二次曝光》《柳如是》《画皮2》《太极》《狄仁杰》等片,文艺、商业都能玩得转,分别合作李仁港、李玉、乌尔善、徐克等导演,始终走着上坡路,有幸运的成分,但更能看出选材的判断力。
  2013年,冯绍峰往上走的态势更明显,国际大导演阿诺的《狼图腾》、华语圈殿堂级的文艺名导许鞍华的《黄金时代》,几乎必然会是2014年中国影坛最重要的作品。所以业内传说:冯绍峰,前途不可限量。
  对话冯绍峰
  2013年,你个人认为(事业上)最得意的事情是什么?最失意呢?
  最得意的应该就是花8个月时长完成了《狼图腾》的拍摄吧。最失意的事情,好像没有。这一年我过得挺充实满足的。
  2013年,你觉得中国电影里程碑的事件有哪些?良性的事情有哪些,恶性的有哪些?
  我觉得徐克导演在《狄仁杰之神都龙王》中挑战水下3D算是中国影史上一个里程碑的事件。这部电影我有份参与,知道导演为之付出的努力。
  良性事件,很多小成本的国产片也收获到很好的票房成绩,观众的口味变得很多元化;说到恶性,是偷票房的现象今年还存在,我也希望之后能够得到改善。
  2013年,你最推荐的演员是谁?为什么?喜欢哪个演员?为什么?
  最推荐汤唯吧。因为今年和她合作了《黄金时代》,觉得她是一个很敬业也很会演戏的女演员。喜欢的演员很多,一直都很喜欢梁朝伟,他是我演艺事业上的榜样。
  最想合作的导演是谁?理由是?
  我挑选片子主要还是以剧本和故事为主,好的本子,不管是知名导演,还是新晋导演,我都很愿意尝试。
  2013年,与“狼”合作的感受是什么样的?与“黄金”的合作呢?
  与“狼”合作很刺激很过瘾,和他们在一起八个月,我们建立了很深厚的感情,现在也很想他们。《黄金时代》剧组是一个文化氛围很浓的剧组,合作也很愉快。
  还有哪些想演却一直没有演到的角色?为什么想演?
  有很多角色都很想演。其实特别想演一个像美国大片里面那样的超级英雄,因为我从小就有超人梦。
  你认为小生演员的修养是什么?
  我觉得这个因人而异吧。我觉得要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然后对演戏的热爱,这是基本的。
  今年你看过的电影,最喜欢的是哪几部?
  法国的《锈与骨》、美国的《地心引力》、日本的《永远的三丁目的夕阳》。
  说一件从小到大发生的对你影响最深的一件事吧。
  小时候妈妈送我去少年宫学习小提琴、朗诵等各种课程,现在想来这些对我之后的表演事业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平行的世界里,你觉得其他版本的你,会是你演过的哪一个角色呢?
  我觉得可能是我很多角色的结合体,反正是跟现实生活中的我完全不一样的人。
   No.7
  赵薇 变轨
  硕士毕业生赵薇这份过于奢华的作业,在北京电影学院得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分:99。而其七亿多的票房神话则高居2013年中国电影卖座榜的榜眼。这再次证明从石挥、金山、谢添、崔嵬直至姜文、周星驰等表演名家,转身执导筒时所具有的明显优势。
  中外电影史上,这是无数次被证明过的:美国电影史的两次最重大转折,都由演员出身的导演来实现―分别是大卫・格里菲斯的《一个国家的诞生》和奥逊・威尔斯的《公民凯恩》。而说回正处于井喷的中国电影市场,前四位大展吸金术之辈,皆是演员出身:徐峥(《泰�》)、周星驰(《西游降魔》)、成龙(《十二生肖》)和赵薇。
  最近两三年乌尔善、薛晓璐、徐峥、赵薇等青年导演的涌现,不一定标志着中国新生代的换血已全部完成,但却让我们欣喜地看到一种良好的态势。这其中,《致青春》意义最鼓舞人心。它的巨大成功不仅在于借赵薇的些微精神自传,给80后观众带来回忆的出口;以怀旧之名,实现其集体不愿长大的新梦想,也不仅在于中低成本的以小博大,更重要的是提醒我们,“个人化的表达与去个性化的市场并非天然的宿敌”―这一常常被我们忽略的常识。
  多年来我们在一部电影里很少看到如此鲜明的“作者印记”。而影片更大价值,在于展现了一代人的青春是如何勃发又是如何湮没的。电影里,没有一个人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流程,理想早已沦落,爱情也越发稀薄。影片有着李樯编剧电影中常有的“逃离”命题:逃离爱情,逃离生于斯长于斯,也逃离刚刚萌动的美好。在赵薇自诩的“重口味青春史”里,真正想表达的是,更无味的生活在青春之后,就要到来。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赵薇的这部处女作,拥有着极其珍贵的现实主义品格。中国电影的创作流向在2013年开始变轨,赵薇当记一大功。
   No.6
  徐峥 走向王座
  徐峥的聪明在业内属公认。当初《泰�》连掀高潮,最终囊括12.7亿,徐峥在这场由他一手炮制的、深具时代标识的全民狂欢中,作为最核心人物,从腾云驾雾很快又折回人间,摆正了位置。所以才会有后来那些特别慎重且冷静的金句:《泰�》不是杰作。我一辈子也成不了李安。可能我之后拍的电影票房会越来越低,但我希望之后拍的电影会越来越好看。
  说起《泰�》,许多人讨论它是否配得上12个亿,却少有人关注徐峥在这部电影中的独具匠心。开机第一天,徐峥没拍摄任何正片戏份,而是拍了条没打算用在片中的“人妖拜佛”预告片;做后期时,音效师对徐峥要求大量隐去环境音的建议非常不满,但当徐峥告诉他,演员抖完包袱需要给观众留出“发笑时间”,他又为徐峥的怪异想法称奇。宣发阶段,徐峥每天像员工一样穿梭在光线传媒公司的每个会议室,以至于光线甚至为他发了张门卡方便通行。爆红后,徐峥关机出国,他先给自己时间冷静,然后才面对媒体坦承自己不是什么天才票房导演。他的低调和真诚,与《泰�》一道,成为这时代浮躁的中国影市一道很特别的风景。
  2013年,徐峥只是做了几件“小事”,总结起来是:“还了一个人情,推了两部旧作,筹备了三件大事。”
  还人情是《一夜惊喜》。范冰冰在《泰�》最后的惊喜亮相让大部分观众拍手称快。徐峥很快投桃报李,用更多的戏份帮助范爷主演《一夜惊喜》,问鼎2013七夕档票房冠军。
  推旧作是《摩登年代》和《无人区》。后者自不必说,回炉重生,一解观众四年之痒。而正是徐峥与黄渤今非昔比的号召力,《无人区》拿到近3亿的票房,这足以令投资方窃喜一番:此片推迟上映“看似赔了,其实赚了”。而《摩登年代》也是一部旧作,它在《泰�》之前杀青,却一直拖到去年才上映。徐峥扶持新导演不像姜文那样喧宾夺主,他在配合宣传时总说:“这次就是作为演员而已。”而这部致敬卓别林经典喜剧的电影斩获最终6800万的票房――看似不高,其实细算盈亏,投资商也早已赚得盆满钵满。哦对,皮克斯的动画师以送给徐峥一副“王宝和徐朗”的素描画作为报酬,还让徐峥在对方的年度动画《怪兽大学》里“卖了回萌”。而这四部参演或配音的电影全部盈利也在说明,徐峥仍然是华语影坛不可多得的性价比之王。
  不过,徐峥在去年真正的工作重心还属“三件大事”:拍摄《催眠大师》和《玩命邂逅》以及筹划《港�》。《催眠大师》拥有和“盗梦空间”一样的故事创意,徐峥坦言,是这个项目的好剧本才打动了他。徐峥从未浮躁,坚持以好故事为中心的选片原则也从未改变。与宁浩的再次“邂逅”则是天注定之事。若不是在当年抢了宁浩发给陶虹的《石头》剧本,或许也就没有他如今的喜剧之路。
  当然,被万人翘首以待的还是那部《港�》。在《港�》立项之后,徐峥总是重复说着一句话:“作为制片人,我必须直面前作带来的压力;但作为创作者,我会对压力说放下。”后来他被媒体围追堵截地问《港�》,他讲了一个段子:“朋友看到这个《港�》立项后也特别诧异,给我发了条短信问:你咋要跑到连云港拍戏了?”他所谓的“放下”,或许就在这一点点的幽默中体现。
  旧的喜剧之王正在饱受争议中高调喊话,而徐峥这位新喜剧代言人则正低调做事。新一年,希望徐峥可以用作品喊出那句:“旧王已死,新王当立。”
   No.5
  江志强 赌徒
  2013年岁末,随着《风暴》宣传攻势的展开,江志强登上了《ELLE MAN》《人物》等杂志的封面。他还亲力亲为,频频现身不同场合的落地活动,用不太流利的国语跟记者对话。哪怕是在《卧虎藏龙》和《英雄》的巅峰时期,这也是前所未有的。显然,为了电影好,一贯不肯抛头露面的江老板,也愿意放弃原则,陪着宣传机器起舞。
  如何描述江志强的惊人与厉害,看看北美外语片历史票房成绩就能知道。前八名里面,他的电影就有三部:第一的《卧虎藏龙》、第三的《英雄》、第七的《霍元甲》。在完成了跟李安、张艺谋等大导演合作拍大片,以及在全国各地兴建百老汇和百丽宫品牌的电影院这两大工作之外,新一阶段的江志强更愿意做新导演的伯乐。他说有一百个人去找姜文合作,不缺他这一个。相反,菜鸟导演可能找了一百个人,结果没有一个人甩他们,那么,他宁愿选择后者,就当是赌一把。
  既然是赌,就难免有输赢,而江志强最过人的地方是不怕输,尤其是不卖座的文艺片,他二十年如一日地支持,好比他还在香港和北京开着赔钱的艺术影院。他始终相信自己的眼光和判断力,用新人新作来当“赌注”,即便失败也并不难堪―好赌似乎真是江志强的秉性,他自己说过,年轻时不想加入家族事业,曾经赌马连输百来场,最后发现天注定他当不了职业赌徒,才专心做回电影。
  90年代中后期,香港电影衰亡,他逆市从发行跨入制作,用《卧虎》和《英雄》拉开了华语电影的大片时代。而当功夫片在海外卖不动的时候,他一边顺应合拍的大流,另一边开始扶植新导演,挽救香港特色的类型片――如《风暴》《寒战》之类的警匪片,也有《迷离夜》和《奇幻夜》这样的鬼片,专供香港本土。
  2013年,又是新人新作,《北京遇上西雅图》和《风暴》叫好又叫座,江老板再次赢了满堂彩。毋庸置疑,他还会继续下去,用别人难以模仿的经营理念和人生信条,追赶潮头,屹立不倒。
   No.4
  杜琪峰 双截龙   杜琪峰在2013年贡献了两部作品,《毒战》和《盲探》虽风格迥异,但却都是有里有面儿,熔商业性及艺术性于一炉的上选。
  以前的杜琪峰电影,目标观众基本不包括内地。除了《百年好合》《蝴蝶飞》一类定位明确的商业言情片,你几乎无法在大银幕上完整目睹任何一部老杜的风格之作。《黑社会》变成了卧底故事的《龙城岁月》;《文雀》《神探》《铁三角》都在结尾处被横插一杠子变成整齐划一的“自首三部曲”,更别提被改到根本就变成了另外一部电影的《大只佬》。所以他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放言,对其作品的内地版本,他秉承“不参与,不评论,不承认有关系”的“三不”政策,而对于北上内地发展,根本不在他的考量之内。
  但《毒战》却向我们证明了,戴着镣铐,不但可以跳舞,而且一样可以跳出美感。既然对警察的描摹颇多桎梏,那杜sir这次索性反向为之,将笔锋对准反派角色,也打造出可能将会铭刻在华语影史上的经典反派――古天乐饰演的毒贩蔡添明,这个角色比照之前银河映像作品中那些或脸谱、或被过度浪漫化的反角而言,可以说是一次彻头彻尾的颠覆。求生是他的第一要务,为此他可以眼都不眨地卖亲卖友,杀人杀佛。而作为其对立面的警察团队,看似执掌全局胜券在握,却在最后遭遇猝不及防的反噬,几至全军覆没。新中国的警匪片历史,从精彩程度、写实立场、喻世警示等多角度而言,至此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较沉重的《毒战》,《盲探》在风格上无疑轻快许多,但个中隐含的诸般深意,却仍旧让人“细思极恐”。这一次刘德华饰演的庄士敦依旧是杜琪峰招牌式的“残缺英雄”,但目盲不可视物的他,却总是能窥见那些被心盲无明的当代人忽略掉的蛛丝马迹。一起起让人毛骨悚然的凶案与一道道让人食指大动的美食交相辉映,真正散射出让人“欲仙欲死”的妖艳魅力。这是一记“港味十足”的小吃,充满了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那种夸张癫狂和古灵精怪。回到主场的杜琪峰,则更是有如打通任督二脉一般肆意挥洒,既保留了过往银河映像作品的种种经典要素,又全无重复自我之嫌,完全进入了创作上的自由世界。一年两部佳作,快、狠、准,年近六旬的杜琪峰显然又迎来了自己创作上的又一个井喷期。
  王长田 新教父
  在光线员工的口里,老板王长田活脱是个喜剧人物,他们爱绘声绘色地告诉你“老王”的各种�事:在公司年会告诫诸位同仁,上洗手间时一定要节约厕纸;讲笑话的能力很蹩脚,但还总想在公司高强度的工作节奏里调节气氛,结果每次都适得其反让所有人冷场;一到听众数量多的公开场合发言,就紧张得结巴,甚至会在《泰�》的庆功宴上指着徐峥而叫不上名字……
  但是他们也都说,从来没见过像老王这样的工作狂,创业十几年,几乎365天天天都在上班,天天都在加班。即便《泰�》大获成功,可他还是像平常一样,不应酬不放假,每个周末约见四个导演,亲自参加每个电影项目多达十几次几十次的讨论会。所以,凭借全国热播的《娱乐现场》和《音乐风云榜》等王牌节目而在电视圈称霸多年之后,王长田和他麾下的光线传媒转战电影圈,依然能够称王就绝非偶然了,甚至这份成功都算是迟到了的。
  早在2006年,王长田就决定让光线进军电影,不过头些年,光线就像是小号的保利博纳,热衷于起用香港电影人拍港味动作片和喜剧片,虽然票房成绩并不坏,但没有特别拿得出手的作品,反而还因为《阿童木》在媒体上虚报票房而出过洋相。王长田一度请来了有好莱坞经验的张昭主管电影业务,尽管后来张昭转会到乐视之后也干得风生水起,但无论如何,恰恰是张昭走后,王长田亲自抓起了影业,光线才从第二梯队奋起直追。
  起步晚,成绩差,也就意味着身段低。《泰�》爆红之后,电影圈津津乐道的段子是,徐峥当时拿着《泰�》剧本找过多家电影公司,都被婉拒,唯有王长田听完徐峥口述一遍剧情,当场就拍板立项,全额投资,然后,就是创纪录的12.7亿。
  但这甚至只是“光线奇迹”第一击:2013年三月底的《厨子戏子痞子》、四月下旬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五月中旬的《中国合伙人》,有如接力一样,票房分别大收2.7亿、7.1亿和5.3亿――整个2013年上半年的中国电影市场,凭借地网发行模式和全媒体阵地营销而独树一帜的光线,发行成绩“百发百中”,其风头之劲,在中国电影史上堪称空前。即便下半年的《不二神探》和《四大名捕2》口碑平平,更没有掀起什么社会议题,但也默默产出了4.6亿票房。总之,光线影业在2013年大获全胜,母公司光线传媒的股价更是一路高歌猛进,而持有公司54%股份的王长田,因而也就成了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的年度第45名富豪、文娱行业的“首富”,身家高达152亿。
  记者出身的王长田曾经在体制内的电视台干出过好成绩,而在走出体制之后,他创业的光线就以《中国娱乐报道》覆盖全国的播出量和那一句大胆的“我们了解娱乐界”的节目宣传语,震撼了整个中国电视圈,让民营势力在铁板一块的官办电视业里撬开了一角。光线的成功,关键在于掌握了观众对娱乐新闻的强大需求,并且能够以高效而密集的制作量/播出量来占领市场,其中渗透的,正是王长田眼光准下手狠,而且还比别人努力几倍勤奋几倍的工作哲学。
  而到了2013年,被光线震撼的则是中国电影圈。《泰�》《致青春》《合伙人》――当然,还要加上安乐的《北京遇上西雅图》――这几部接连问世的“接地气”影片,证明了“大片时代的终结”、“现实主义回归”、“国产片完全可以狙击好莱虎”,中国电影走到了又一次改朝换代的关口。
  尽管在事实上,除了《泰�》是“亲生子”,光线影业只是《致青春》联合出品方,而《合伙人》则更纯属为光线的代理发行业务――说到底,中国电影的变革当然出自于一群同仁的合力,但就像所有的时代弄潮儿一样,只有站在浪尖上的那个人,名字才会记载在史册之上。所以,2013年中国电影的荣耀,理应由光线代表、由王长田代表。   对话王长田
  回顾2013年,最得意的和最失意的事情是什么?
  最得意的还是整个上半年延续了《泰�》的热潮,然后紧接着是《致青春》和《合伙人》上映,我们作为投资方或者是发行方,为国产片的票房今年突破58%贡献了我们的力量。而且影片得到了比较好的观众评价,提高了观众对国产片的信心。
  遗憾的就是下半年我们处于一个新项目的储备期、准备期,所以下半年(光线)影片的数量和品质还没有达到一个应有的水平。
  据说你是全中国见导演最多的人……
  一直在见,两年多吧,从2011年大概是上半年开始,快到三年的时间。每周都见好多导演,当然有的导演是要见好多次,有的见好多次还没合作上呢。我几乎每周六周日都会去见大概两个导演,经常就是周末总共见四个――你现在坐的这个座位(记者按:王长田办公室里的会客沙发),肯定是中国坐过导演最多的位子。
  前几年在一次专访里头,你当时提到,虽然大原则来讲是“内容为王”,但是在中国的现实里,电视台说白了都是官方的,所以其实也不完全是内容为王,是不是反过来讲在电影业这个东西就特别清晰?
  中国的电影环境是在中国所有的娱乐产品里最市场化的,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最好的。内容审查除外,但反正也没有谁享受特权。而从市场化的层面来讲,没有谁是垄断的,大家都是按照市场规则在办事情,这个特别难得,也是它这两年发展得比较快的主要的原因。
  如果中国的电视市场采取类似的体制的话,我觉得电视也会比现在做得更好。我现在有点担心就是说,因为我们在其它媒体上的管制,其实是现在变得越来越严格,不是在放松。在这种情况下,我特别担心那种严格的管制会波及到电影市场。
  但是电影有一点是跟电视不太一样的。在电视上面,你可以禁止外面的内容流入。但是电影我们没有办法禁止,我们跟好莱坞是直面的竞争,而且这种竞争只会加剧,不会减弱,因为到2017年的时候就得放开了。所以这个可能是电影市场最大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也使得我们没有办法像管理电视一样来管理电影,你不能把电影当成一个媒体。所以我觉得这个当然是我们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乐观的一面,就是你必须发挥市场的作用。总体来讲,长期来看,我是乐观的。
  其实你之前的电视事业也很成功,不过是不是电影给你的事业满足感或者刺激强过了做电视?
  某种意义上可以这样说。为什么呢?因为电影是属于娱乐业最顶端的产品。在这个领域里边,一个人的智商、情商和努力一样都不能缺少。所以你做好的话,在这些方面会得到承认。尤其对男人来讲――至少对知识分子来讲――社会影响力、改变和影响我们的生活,这个可能是最大的人生追求。这不仅仅是商业上的,因为其实纯粹从商业角度来讲,我们电影市场还是小的,赚钱也不是最快的,赔钱可能性是很大的。所以电影不一定是,但又是影响力最大的(事业)。
  你怎么看未来中国电影企业的发展和变化?
  这就涉及到电影行业的分工,电影行业的中枢业务是发行,但是发行公司也不是仅仅做发行,它也会参与制作、参与投资,尤其是一些重点影片的投资和制作,它往往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这些公司同时也会去投资发行别人的影片,这样它聚集了最多的资源。发行需要一个系统化的运作,一般的小公司做不了,所以这注定了发行公司不会很多、市场也不需要那么多,(未来中国)大概就(需要)十家以内好的发行公司。
  第二个层面就是制作公司,制作公司一定超过一千家,其实现在已经超过一千家了。未来我觉得总的趋势是,三四千家或两三千家都是正常合理的。因为现在的大概三四千家电视剧公司,都会逐渐有自己的电影业务――但是这个指的是电影的制作业务,而不是发行。我现在发现有一些公司的定位发生了错误,比如说一年做一两部电影,它也要自己去做发行,那你怎么养得起一个庞大的发行队伍呢?还有一些公司,刚刚介入到电影行业,它就找错了竞争对手。一上来比如说把光线当成竞争对手,这是错的,光线是你的合作伙伴。你的竞争对手可能没有,根本就没有,电影这个市场,又不是谁和谁针尖对麦芒的,它是一个档期交叉上映的事。而对发行公司来讲,你别指望把所有东西都吃到自己的肚子里边。你必须建立一种合作的思维,那些制作公司是你的内容来源。
  当然周边还会有一些公司,包括现在还没有出现的公司,比如说完片担保公司、票房管理公司,当然还有一些技术型的专业公司,还有专门的投资基金、投资公司等等。
   No.2
  王家卫 神话继续
  等了一年又一年,我们终于等到了《一代宗师》―世人早有定论:王家卫每一次拍电影,都是世界影坛的一桩盛事,而他的电影上映,则是另一桩盛事。
  王家卫如今的这套创作法门─没有剧本,只有演员,在拍片现场找灵感,凭借直觉拍摄,后期靠剪辑组装如山如海的素材─大概是在1997年香港回归之前拍摄《春光乍泄》时形成完备的。《一代宗师》的整个拍片过程,与往常唯一的差别是交卷时间。过去的王家卫都是以每年五月中旬开幕的戛纳电影节为底线,这一年错过了,就等下一年,而基于中国电影的旺市,这一次换作了2013年的贺岁档。
  和他的作品一样,王家卫总是时隔很久才会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之中。那一副永不摘下的墨镜背后,是一团神秘,但惟其如此,“王家卫”才越来越像是一个神话。2013年,他驼着背,以非常懒散的形象,勤快地走遍了全球最重要的几大都市,解答关于《一代宗师》的种种疑问。结合着他的回答,人们才发觉,分明有着残缺之憾的《宗师》,原来只是一块浮冰,海面之下更有一座山,而更稀奇的是,最后我们盯着看的,其实只是冰上的一朵鲜花。但哪怕只是这朵花,我们也深深为之倾倒。
  当人们看完《一代宗师》,谈论起来的时候,终于没人再去聊票房聊产业,无论喜不喜欢,大家议论或争论的,都是情节、表演、节奏、台词这些属于电影本身的东西。这在今天中国看电影说电影的情境下,如此罕见而珍贵。因为,王家卫完美地实践了电影这门二十世纪新兴艺术的真谛─在感性与理性、商业与艺术、大众与商业之间寻找一个最完美的平衡点。他绝对是掌控这门艺术的大师,他既是资本家,又是艺术家,他像惊悚大师希区柯克一样,有着绝大部分导演都不具备的引导观众的能力―他绝不迎合、迁就、奉承观众,他的资质可以让他超越这个境界,但他永远清楚他的观众在哪里,比他们更清楚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王家卫不像张艺谋陈凯歌贾樟柯,在意识形态方面总是有着那么强烈的诉求,关心家国天下;王家卫也不像李安,酷爱用西方史诗与戏剧的手法来谋篇布局,挖掘残酷人性,他的电影就像是东方抒情诗,永远是一个状态连着一个状态;但王家卫也不像侯孝贤,用苍凉的视点去看人生,“我会讲沧桑不讲苍凉,我没有那么凉,我还是比较暖一点”。《一代宗师》相比王家卫过往的电影确实沧桑了很多,背景不再虚空,民国武林世界气势磅礴,门派拳招精彩纷呈,在一再的表态中,他还前所未有地谈起了艺术家使命感―或者说,传统中国文人的道统传承―这部电影就是为了重现那个中国传统而美好的岁月里的那份传统与美好。但王家卫骨子里依旧是小资,他还是那么精致、那么典雅又那么世俗:“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对男女激情邂逅的那个心动时刻,王家卫迷恋至死。
  在如今这样一个人群的品位需要被引导、人人都想成为小资的时代,王家卫就这样当之无愧地成为了时代英雄。
  其实,对王家卫来说,“拍电影”本身才是最享受的,而把电影剪出来、上映,只不过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不得已而为之的代价―这个人,代表的是另一种境界。
   No.1
  你 中国观众
  是你,看见银幕上的郑薇哭着说,“你的蓝图里从来都没有我”,自己也跟着瞬间泪崩;是你,在贴吧和微博上大喊“走起”,和同道粉丝们一起包场《小时代》,再回头在网上给小四打气;是你,在《姜戈》因为“技术原因”而停映的两个小时前,幸运地看完了完整版;是你,去影院“刷”了三遍《环太平洋》,然后在豆瓣上仔细研究那些电影里还没出场的前几代机甲;是你,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去看《疯狂原始人》,戴着不舒服的大眼镜,一边开怀大笑,一边伸手去挡冲到眼前来的小红鸟;是你,当《101次求婚》终场亮灯时,单膝跪地,也向身边的她递上了戒指;是你,看《风暴》时遇到猫腻,立即掏出手机在微信微博里晒票根,呼吁大家一起抵制“偷票房”;是你,在偌大的电影院一个人观赏《美姐》,看到铁蛋的意中人远嫁他人,一下子喉头哽咽……
  是的,就是你,以及你和你―一个个的中国观众,一次次走进影院,最终为2013年奉献了空前的218亿票房,更创造和见证了中国电影的一次大变局―
  2013年是中国电影的又一个里程碑:仅仅一年,国产电影就扭转了败局,在市场份额上占据了主流。面对用高科技武装到牙齿的好莱坞视觉奇观,中国电影在这一年真正找到了有效的应对方法,不再是以“古装武侠巨制”这样的土产大片来对抗舶来大片,而是用“接地气”的故事来还原当下中国和当下中国人的生活实况―所以,无论属于哪个年龄段,在这一年的中国银幕上,你都会看到属于自己一代人的生命体验。
  这个变化来得缓慢而又突然。电影,曾经是中国老百姓最喜欢的娱乐方式,从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国年度观影人次都是几十上百亿,然而必须承认,看电影几乎是当时唯一的可选项。所以,当电视进入普通家庭,小荧屏关照起中国人的喜怒哀乐之后,《渴望》和《北京人在纽约》也就成为了全民的情感共享,而干瘪的电影则由于过于艺术或过于低俗而开始靠边站,然后萎缩到近乎消亡。
  直到“进口大片”“贺岁大片”“古装大片”发起自救,电影业触底反弹,并进而催产出“商业地产+多厅影院”组合及其应运而生的新式都市休闲消费方式,电影这才再度回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然而,大片时代,看着银幕上剑侠飞翔、白宫毁灭、机器人大打出手,我们得到的更多只是官能刺激―看电影和坐过山车、玩电动的差别并不大。这一阶段的中国电影,更像消遣,而不是一种关乎我们自身的东西。直到《失恋33天》《泰�》《致青春》《北京遇上西雅图》《中国合伙人》《小时代》《警察故事2013》连番接力,这种局面才终于开始改观―当然,中国影坛从不缺少“现实主义”,但是《三峡好人》《钢的琴》《万箭穿心》们缺少直达最大多数观众的办法和途径,因而无法惠及全民。《致青春》们则不同,既是出自幸运,但更是因为找到了某种目的和手段的最佳配方,让“电影”终于进化出某种媒体属性。在这个因为房价、就业、环境而压力重重的艰难时世,这批电影能够慰藉人心,但又保留了足够的批判和洞见。
  能够实现这一变迁的根本,依然是“你”―从题材、创意、制作、营销的角度,新一轮“现实主义”电影,都是为了“你”而打造。在这个信息爆炸、自媒体革命的时代背景下,无论是口味一致的朋友,还是意见相左的陌生人,每一个“你”的意见,都可能传达给另一个“你”,也会传达给编剧、导演、演员、制片公司老板、主管部门官员、影评人、放映员等电影从业者―“你”是原因,也是成果。
  2013年的中国电影爆发,不是偶然,而是一次水到渠成,甚至还更要乐观地说,这才只是一个起点―“你”正在改变历史。
  2013十大潜力演员
  No.10
  杨颖Angelababy(中国)
  一张优秀的白纸
  2013年作品:《在一起》《一场风花雪月的事》《狄仁杰之神都龙王》
  2014年作品:《黄飞鸿之英雄有梦》《微信时代的文艺爱情》
  新鲜指数:★★★
  实力指数:★★★
  杨颖是少有的不受作品口碑影响的女星,因为她的外表和气质不断刷新她在观众心目中的存在感,所以杨颖即使不拍电影,或者拍了有争议的电影,观众都会知道她,都不会对她的口碑造成太大影响。
  2013年,在《狄仁杰之神都龙王》中,曾经打造过无数古装美人的徐克导演让杨颖饰演银睿姬,飞天造型一扫近年来古装电影中女星英气有余、美艳不足的势头。当然,一个花瓶角色并不能证明杨颖有很大的表演潜力,事实上,她从来都不属于演技派。这一点看起来像是劣势,但从某种角度说也让她像一张白纸,有的导演可以仅仅让她展现美丽,有的导演也会利用她的单纯来传递感情。2014年,杨颖是顾长卫导演的最新电影《微信时代的文艺爱情》的女主角,或许她在表演方面能够得到一次必要的历练。
  No.9
  韩孝珠(韩国)
  永远的邻家女孩
  2013年作品:《监视者们》
  2014年作品:《戴维克罗的恋爱和魔法》《妙香山馆》
  新鲜指数:★★
  实力指数:★★★☆
  2013年,韩孝珠主演的电影《监视者们》在韩国票房突破550万人次,她也凭借这部电影得到了韩国电影青龙奖最佳女主角,成为近年来最年轻的影后。这一年仅靠这一部作品,“韩孝珠”就成了韩国大学生们心目中2013年韩国电影关键词之一。
  韩孝珠出道已经十年,在韩国有“微笑天使”的称号,也是MBC演技大赏史上最年轻的大赏得主。她的特别之处在于一直走邻家女孩路线,却走得极其大气。她不是那些韩剧中畏畏缩缩的灰姑娘,而是像一朵灿烂的野花般的乐观女孩。韩孝珠也似乎从未想过要转变路线,而是以自己健康的形象转战大银幕,每部电影质量都很高,稳扎稳打地在被男星霸占的韩国影坛杀出一条血路。2014年,她已经能和全度妍、金惠秀、全智贤这些名演员叫板了。
  2014年,日本导演犬童一心邀请韩孝珠出演《戴维克罗的恋爱和魔法》,这标志她已经准备走出韩国,在广阔的海外市场有一番作为。
  No.8
  伊德瑞斯・艾尔巴Idris Elba(英国)
  下一个摩根・弗里曼
  2013年作品:《环太平洋》《雷神2》《曼德拉传》
  2014年作品:《卧底枪手》
  新鲜指数:★★★
  实力指数:★★★
  凭借《环太平洋》中的潘特考斯特将军一角,伊德瑞斯・艾尔巴在2013年成了社交网络的新宠儿,在推特和Facebook上,这位出生于伦敦的黑人演员的人气甚至一度高过詹妮弗・劳伦斯。对影迷来说,艾尔巴是四十不惑之后的大器晚成,他于2011年在《雷神》中饰演彩虹桥守卫海姆达尔,真正算是进入了“主流视野”。而对美剧迷来说,早在2002年的经典剧集《火线》中,无论戏里戏外艾尔巴都展现出与其他黑人演员不一样的素质,是真正的明星。2013年对于艾尔巴来说无疑是职业生涯的转折点,除了《环太平洋》和《雷神2》两部商业大作,他在《曼德拉传》中也表现出了扎实演技,影片也因为南非领袖的离世而备受瞩目。虽然在商业成就上,艾尔巴不会成为下一个威尔・史密斯,在表演上的成就也可能无法超越丹泽尔・华盛顿,但作为一个演主角能够Hold住全场,做配角能提升影片整体质量的黑人演员,艾尔巴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摩根・弗里曼。
  No.7
  盖尔・加朵Gal Gadot(以色列)
  新美神
  2013年作品:《速度与激情6》
  2015年作品:《蝙蝠侠大战超人》
  新鲜指数:★★★★
  实力指数:★★★☆
  看完《速度与激情5》,所有男人都想在盖尔・加朵的屁股上留下自己的指纹,至于究竟是“拍上去”还是“抓上去”都不重要。而在《速度与激情6》中,她的“死”成为2013年大银幕最令人伤感的瞬间。但很快,影迷们就收到了另一个好消息:盖尔・加朵将在《蝙蝠侠大战超人》中出演“神奇女侠“一角。这是漫画历史上最受欢迎的超级女英雄角色,也是华纳影业和DC漫画准备推出“正义联盟”电影的最重要一环,我们甚至可以期待在不远的未来看到独立的神奇女侠电影。在整个好莱坞美女演员群体中,盖尔・加朵拥有很多种可能性,她既可以在没有“童颜巨乳”的情况下成为梅根・福克斯那样的性感花瓶,又可以演绎不输给米拉・乔沃维奇的动作悍女,如今凭借神奇女侠一角成为新晋宅男女神已是板上钉钉,更重要的是,作为一名犹太后裔,她的高智商也许能让她在商业成就之外再开辟出另一片天空。
  No.6
  二阶堂富美NikaidouFumi(日本)
  邪恶版宫崎葵
  2013年作品:《脑男》《地狱为何恶劣》《四十九天的秘方》
  2014年作品:《河畔的朔子》《我的男人》《渴望》
  新鲜指数:★★★★
  实力指数:★★★☆
  日本影迷第一次见到二阶堂富美,都会想起另一位以演技称道的女星―宫崎葵,真要比较,二阶堂富美就是“邪恶版”宫崎葵。在短短两年之内,二阶堂富美主演了两部园子温导演的电影,以现实的残酷和扭曲的诗意为创作之道的园子温夸奖二阶堂“眼睛很纯真很漂亮”“充满能量”。2011年,二阶堂凭借园子温导演的《庸才》得到威尼斯电影节最佳新人奖,2013年初又拿到了日本学院奖的最佳新人奖,依靠自己爆发力十足且又转换自如的表演,对偏执人格角色的准确塑造,二阶堂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备受瞩目。
  2014年,二阶堂在《河畔的朔子》中一改以往个性派的角色,饰演了一个在备战大学考试中拥有一次淡淡初恋的女生。影片在东京电影节上大受好评,1月已经在日本全面上映。现在二阶堂富美才不满20岁,她的角色类型也会更加多变,比如《我的男人》里将和浅野忠信大叔私奔,上演一段不伦恋。她已经不局限于走红一年里的“偏执”“有爆发力”标签个性角色,而是准备返璞归真,饰演普通的小人物。
  郭采洁(中国台湾)   赶超杨幂
  2013年作品:《小时代》《小时代2:青木时代》《大尾鲈鳗》《神奇》《意外的恋爱时光》。
  2014年作品:《小时代3:刺金时代》
  新鲜指数:★★★
  实力指数:★★★☆
  郭采洁由歌手转演员时,走的是邻家小妹的路线,因甜美可爱被人称作“优格女孩”。在钮承泽导演的《爱》里,她被好朋友抢了男友,将友情与爱情难以两全的矛盾和纠结演得楚楚可怜,开始了积累多年的绽放之路。
  郭采洁虽以商业片为发展道路,却也拿过不少表演奖的提名,属于市场和业内都吃得开的女星。郭敬明谈到择偶条件时甚至会说:“郭采洁这类就很适合我。”所以,在这个一众小花旦在电影圈里拼命争取一席之地的年代,郭采洁还有《小时代》系列保驾护航,粉丝数量大有赶超杨幂之势。更重要的是,郭采洁虽然在银幕上将女王顾里演得栩栩如生,但现实里不管做什么事,都没有把野心写在脸上,反而散发出招人喜爱的费洛蒙。
  No.4
  郑恺(中国)
  黄金替补
  2013年作品:《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非常幸运》《私人订制》
  2014年作品:《前任攻略》《有种你爱我》《江湖论贱》
  新鲜指数:★★★★
  实力指数:★★★★
  盘点2013年郑恺的成绩,不仅仅是票房过亿大片如此简单,每一部都是话题性之作。郑恺以一个在电影行业内名不见经传的名字,在《致青春》《非常幸运》和《私人订制》中获得了三个重要的角色,这不单单只是靠他拍过的上百条广告积累起来的好人缘。
  与同时代的男演员相比,郑恺的优势在于更灵活,也很有耐性,更重要的是他能将对手戏处理得非常自然,在和葛优这样的影帝对戏时,见招拆招。所以,郑恺已经成为当代华语影坛男二号的最佳选择,他自己也说:“我们这代演员像足球队的黄金替补,随时准备冲锋上阵。”
  在美男如美女的今天,郑恺有一张辨识度很高的小生脸,喜剧和正剧都能演绎。赵薇说《致青春》里的富二代许开阳是郑微身边最坚实的臂膀,而冯小刚则期待郑恺能成为下一个巨星―在2014年崛起为最当红的80后小生,能填补华谊在黄晓明走后留下的空白。
  男演员要拼要熬,总是要比女演员要做更多准备,或许郑恺还要做三五年的“新人”,就像在参加一个跳远比赛,跑了许久,终会迎来爆发的那一刻。
  No.3
  阿黛尔・艾克萨勒霍布洛斯Adele Exarchopoulos(法国)
  欧洲宝贝
  2013年作品:《阿黛尔的生活》
  2014年作品:《Voyage vers la mere》《Qui vive》
  新鲜指数:★★★★★
  实力指数:★★★☆
  一个拗口的希腊姓氏,一部惊世骇俗却又温婉动人的电影,一场马拉松式的同性之爱,一座金棕榈……这些因素合起来,决定了她被世人记住的只有“阿黛尔”这三个字。2013年戛纳电影节,因为金棕榈和最佳女演员不能同时颁给同一部影片,所以戛纳官方破天荒地把大奖颁给了导演和两位女主角。欧洲荣光之后,紧跟身后的必然是一脸谄媚的好莱坞。阿黛尔未来的作品列表上依然还是两部法国电影,但可以想象已经有很多好莱坞导演给她打过电话。在完全工业化的好莱坞,阿黛尔也许会像玛丽昂・歌迪亚一样游刃有余,也许,她就会成为第二个奥黛丽・塔图―因为受不了正反打镜头要分两次拍,回归法兰西。
  No.2
  玛歌特・罗比Margot Robbie(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新宠物
  2013年作品:《华尔街之狼》
  2014年作品:《焦点》《法兰西组曲》《狂暴三人行》
  新鲜指数:★★★★★
  实力指数:★★★★
  玛歌特・罗比在2013年脱颖而出的理由很简单:在《华尔街之狼》这样一部完全由一群雄性荷尔蒙分泌过剩的华尔街暴徒主导的电影中,她张开双腿用高跟鞋踩住李奥纳多・迪卡普里奥饥渴的脸,举重若轻地展现了本就应该属于她的锋芒。上一次有女演员在马丁・西科塞斯的电影中获得如此完美的解放和存在感,还要追溯到《出租车司机》中的朱迪・福斯特。来自澳大利亚的玛歌特今年才23岁,作为一名90后演员,履历中类似“出演《泛美之旅》这样中途被砍的剧集”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很快,玛歌特将在《焦点》中和威尔・史密斯直接对戏,并且《神奇四侠》剧组已经向她发出了邀请―妮可・基德曼或许要把澳大利亚国宝级女演员的皇冠拱手让给玛歌特了。
  No.1
  詹妮弗・劳伦斯Jennifer Lawrence(美国)
  个性女王
  2013年作品:《饥饿游戏2:星火燎原》《美国骗局》
  2014年作品:《饥饿游戏3:自由幻梦(上)》《X战警:逆转未来》《赛琳娜》
  新鲜指数:★★★★
  实力指数:★★★★★
  第85届奥斯卡影后、北美最卖座影星、IMDB热门明星第一名、全网搜索热度最高明星、最佳着装明星……这只是詹妮弗・劳伦斯在2013年获得的部分头衔,而在2014年开年就获得第71届金球奖最佳女配角,不受好莱坞传统和规则约束的个性让她的潜力无法限量。
  把电影表演和生活一贯作风保持高度一致是詹妮弗・劳伦斯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和梅丽尔・斯特里普这种“演什么是什么”的老戏骨不同,劳伦斯可以让一切角色都变成“詹妮弗・劳伦斯”:《饥饿游戏》中是詹妮弗・劳伦斯在接受真人秀采访,《美国骗局》中是詹妮弗・劳伦斯在耍泼发神经,《美国骗局》更是詹妮弗・劳伦斯在展现她千变万化的表情(国内影迷因此送她昵称“表情姐”,简称“表姐”)。所以,她在商业片领域没有“新人难以摆脱系列电影角色”这种困惑(反例:哈利・波特三人组、暮光三人组),在独立电影领域也不存在“戏路狭窄”的限制,而那句很俗套的“只要做自己就好”,在詹妮弗・劳伦斯身上就一定意味着未知的惊喜。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shenghuo430977/

推荐访问:中国比较黄的电影 上海电影上市时间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