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答案

来源:阅读答案 时间:2016-04-25 10:49:09 阅读:

【www.zhuodaoren.com--阅读答案】

第一篇:《郑玄传研究》

关于《后汉书·郑玄传》篇幅的猜想

陆兰军1202000277

摘要:郑玄(公元127-200年),字康成,高密人,东汉末年的经学大师。以古文经学为主,兼采今文经说,遍注群经,著有《天文七政论》、《中侯》等书,共百万余言,世称“郑学”,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他遍注儒家经典,以毕生精力整理古代文化遗产,使经学进入了一个“小统一时代”。郑玄作为经学大师,历来受人尊崇。但是,我们在后汉书中看他的传,可以发现,郑玄传的篇幅相对于他的社会地位与历史影响来说,显得比较单薄。并且他的传是与另外两人合编的,这样,就显得郑玄传的内容比较简陋。那么,原因何在?本文试图通过研读郑玄传以及查找相关研究资料,试图揣测证实其中的缘由。

关键词:郑玄传、篇幅少、缘由猜想

正文:

郑玄以毕生精力注释儒家经典,“凡玄所注《周易》、《尚书》、《毛诗》、《仪礼》、《礼记》、《论语》、《孝经》„„凡百余万言。”(《后汉书·郑玄传》)据清儒郑珍考证统计,郑玄的著述共约有60种之多。郑玄遍注群经,而对“三礼”用力最深,取得的成就也最高。其《三礼注》遂为后世治礼学者所宗,孔颖达甚至说“礼是郑学”。顾炎武有《述古诗》称赞郑玄说:“大哉郑康成,探赜靡不举。六艺既该通,百家亦兼取。至今三礼存,其学非小补。”郑玄以古文经学为主,兼采今文经学之长,融会为一,而形成郑学。郑学盛行,是经学史上承先启后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郑玄以其丰富的著述创立了“郑学”,破除了过去今古文经学的家法,初步统一了今古文经学,使经学进入了一统时代,对经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然则,我们读《后汉书》关于郑玄的传记,会发现,他的传是与另外两人合编的,并且整个传的篇幅与他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显得相对简陋。那么,究竟原因何在呢?

1.当时成就不高,后世才显赫?

历代名人,很多都是后人崇奉之后才变得声名显赫,万人景仰。在当时,他们可能不被世俗接收认可,所以一般省钱籍籍无名,死后却备受推崇。那么,郑玄是不是也是如此呢?答案是否定的。

我们从《郑玄传》里也可以看出郑玄当时的成就,以及他的社会影响力。

首先,是当世名人对他的赞誉。郑玄在马融门下,学成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

今去,吾道东矣。’”;郑玄针对何休所著《公羊墨守》、《左氏膏肓》、《穀梁废疾》,“玄乃发《墨守》,针《膏肓》,起《废疾》。休见而叹曰:‘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灵帝末,党禁解,大将军何进闻而避之。”;“后将军袁隗表为侍中”;“国相孔融深敬于玄,履履造门。告高密县为玄特立一乡······曰‘郑公乡’”;“董卓迁都长安,公卿举玄为赵相”;“会黄巾寇青部,乃避地徐州,徐州牧陶谦接以师友之礼。”;“道遇黄巾贼数万人,见玄皆拜,相约不敢入县境。”;“大将军袁绍总兵冀州,遣使要玄,大会宾客,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坐。”······可见,郑玄在当世就已经受人尊崇,社会名誉极高。

其次,从他的著作成就来看。“时任城何休好《公羊》学,遂著《公羊墨守》、《左氏膏肓》、《穀梁废疾》;玄乃发《墨守》,针《膏肓》,起《废疾》。休见而叹曰:“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初,中兴之后,范升、陈元、李育、贾逵之徒争论古今学,后马融答北地太守刘瑰及玄答何休,义据通深,由是古学遂明。”;“凡玄所注《周易》、《尚书》、《毛诗》、《仪礼》、《礼记》、《论语》、《孝经》、《尚书大传》、《中候》、《乾象历》,又著《天文七政论》、《鲁礼禘祫义》、《六艺论》、《毛诗谱》、《驳许慎五经异义》、《答临孝存周礼难》,凡百余万言。”;“至于经传洽孰,称为纯儒,齐、鲁间宗之。”所以,范晔说“自秦焚《六经》,圣文埃灭······异端纷纭,互相诡激,遂令经有数家,家有数说,章句多者或乃百余万言······后生疑而莫正。郑玄括囊大典,网罗众家,删裁繁诬,刊改漏失,自是学者略知所归。”由此可知,郑玄当时所取得的成就非凡,所著典籍卷帙浩繁。

再次,从他的门生后人看。“客耕东莱,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弟子河内赵商等自远方至者数千”;“门人相与撰玄答诸弟子问《五经》,依《论语》作《郑志》八篇。”;“其门人山阳郗虑至御史大夫,东莱王基、清河崔琰著名于世。”足见,郑玄门徒众多,有成就者亦不乏其人。他开创的“郑学”,绝对在当时可以算作一个学派流传。

综上可见,郑玄在东汉末的成就与社会名誉影响力,绝对非同凡响,足以让后人给他做传时大篇幅的报道。所以,郑玄传内容之简陋,绝非因为他当时没有名气,没有势力,没有影响力。

2.材料匮乏,记载不足?

范晔(公元398年—公元445年)字蔚宗,南朝宋史学家。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范晔开始撰写《后汉书》,至元嘉二十二年(445年)以谋反罪被杀止,写成了十纪,八十列传。范晔生活的年代距离郑玄有一个世纪之久,或许是因为没有足够充实的材料可以参考,也有可能是因为年代久远,史料没有不够丰富,所以对于郑玄的事迹没有细致的了解。

但是,在范晔《后汉书》之前,已问世的有关东汉历史的重要著作不下十部,主要的有

东汉刘珍等奉命官修的《东观汉记》、三国时吴国人谢承的《后汉书》、晋司马彪的《续汉书》、华峤的《后汉书》、谢沈的《后汉书》、袁山松的《后汉书》,还有薛莹的《后汉记》,张莹的《后汉南记》、张璠的《后汉记》、袁宏的《后汉记》等。范晔“左迁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删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可知,范晔撰《后汉书》不是像司马迁写《史记》那样,对远古的历史是通过考察访问得来的,而是在众家基础上摘录校对收取的。在范晔前的各家关于东汉历史的著作,年代距离近,史实也较为可靠充实。所以,范晔是完全可以得到相对较为丰富真实的史料的。可见,《郑玄传》笔墨较少,不是因为材料缺乏。

3.合传者有共同的特质?

《后汉书》的列传,往往打破时间的顺序,将行事近似的人写成合传。如张纯、曹褒和郑玄三人,并不是同时代的人,因为他们都重礼教崇儒学,行为近似,所以合传。

读《后汉书卷三十五 张曹郑列传第二十五》,可以得知,“张纯字伯仁······纯在朝历世,明习故事。建武初,旧章多阙,每有疑议,辄以访纯,自郊庙婚冠丧纪礼仪义,多所正定······纯以宗庙未定,昭穆失序······乃与太仆朱浮共奏言······陛下兴于匹庶······兴继祖宗······虽实同创革,而名为中兴,宜奉先帝,恭承祭祀者也·······礼,为人后者则为之子,既事大宗,则降其私亲。今禘祫高庙,陈序昭穆,而舂陵四世,君臣并列,以卑厕尊,不合礼意······《礼》,三年一祫,五年一禘······纯以圣王之建辟雍,所以崇尊礼义,既富而教者也。乃案七经谶、明堂图、河间《古辟雍记》、孝武太山明堂制度·······纯代朱浮为太仆。二十三年,代杜林为大司空。在位慕曹参之迹,务于无为,选辟椽史,皆知名大儒”。

“曹褒字叔通······褒少笃志,有大度,结发传充业,博雅疏通,尤好礼事······常感朝廷制度未备,慕叔孙通为汉礼仪,昼夜研精······会肃宗欲制定礼乐······乃上疏曰:‘昔者圣人受命而王,莫不制礼作乐,以著功德。功成作乐,化定制礼’······褒博物识古,为儒者宗。十四年,卒官。作《通义》十二篇,演经杂论百二十篇,又传《礼记》四十九篇,教授诸生千余人,庆氏学遂行于世”。

“郑玄字康成······尝诣学官,不乐为吏······师事京兆第五元先,始通《京氏易》、《公羊春秋》、《三统历》、《九章算术》。又从东郡张恭祖受《周官》、《礼记》、《左氏春秋》、《韩诗》、《古文尚书》。以山东无兄问者,乃西入关,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凡玄所注《周易》、《尚书》、《毛诗》、《仪礼》、《礼记》、《论语》、《孝经》、《尚书大传》、《中候》、《乾象历》,又著《天文七政论》、《鲁礼禘祫义》、《六艺论》、《毛诗谱》、《驳许慎五经异义》、《答临孝存周礼难》,凡百余万言······自秦焚《六经》,圣文埃灭······异端纷纭,互相

诡激,遂令经有数家,家有数说······郑玄括囊大典,网罗众家,删裁繁诬,刊改漏失,自是学者略知所归。王父豫章君每考先儒经训,而长于玄,常以为仲尼之门不能过也。及传授生徒,并专以郑氏家法云。”

以上摘录可以看出,《后汉书卷三十五·张曹郑列传第二十五》所列三人,之所以合传,实是因为他们都是儒学大师,礼教大家。这就是他们的共同特质。这从本篇传的赞也可以看出。“赞曰:富平之绪,承家载世。伯仁先归,厘我国祭。玄定义乖,褒修礼缺。孔书遂明,汉章中辍。”

4.郑王之争的影响?

王肃(195---256),字子雍,三国魏儒家学者,著名经学家。曾遍注群经,对今、古文经意加以综合;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借鉴《礼记》、《左传》、《国语》等名著,编撰《孔子家语》等书以宣扬道德价值,并以身为司马昭岳父之尊,将其精神理念纳入官学,其所注经学在魏晋时期被称作“王学”,确立了王学的官方学术地位。

郑王之争,指汉魏之际经学家郑玄和王肃之间的学术之争。郑玄以古文为宗, 兼通今文, 创立“郑学”。王肃年辈虽较郑玄为晚,但亦学富五车,博览群经。当人们推崇郑学时,他却“独不好郑氏”。据《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记载,“初,肃善贾、马之学,而不好郑氏,采会同异,为《尚书》、《诗》、《论语》、《三礼》、《左氏》解,及撰定父朗所作《易传》,皆列于学官······时乐安孙叔然,受学郑玄之门,人称东州大儒。征为秘书监,不就。肃集《圣证论》以讥短玄”他在《自序》中说:“郑氏学行,五十载矣,寻文责实,考其上下,义理不安,违错者多,是以夺而易之”。

王肃的经学地位在魏晋时代是压制郑学的,官学地位也给当时社会、学术思想造成很大影响。所以,范晔所汲取的材料都是来源于受王肃影响的前人编写的史书,难免有偏见,而对郑玄描述较少,不够重视。所以,范晔只能在有限的材料中整理汇编。

5.范晔个人偏好,写作技巧

范晔对无高官显位的布衣鸿儒郑玄有相当高的评价, 儒学之中独许郑玄, 直视之为儒学的大功臣: “自秦焚六经, 圣文埃灭。汉兴, 诸儒颇修艺文; 及东京, 学者亦各名家。而守文之徒, 滞固所禀, 异端纷纭, 互相诡激, 遂令经有数家,家有数说, 章句多者或乃百余万言, 学徒劳而无功,后生疑而莫正。郑玄括囊大典, 网罗众家, 删裁繁诬,刊改漏失, 自是学者略知所归。”(《郑玄列传论》)。清人王鸣盛评曰:“范书贵义德,抑势利,进处士,黜奸雄,论儒学则深美康成(郑玄),褒党锢则推崇李(膺)、杜(密),宰相无多述而特表逸民,公卿不见采而特尊独行。”(王鸣盛:《十七史商榷》。)

范晔对他的刻写集中在两个方面: 访师问道与屡拒征召, 尤其重笔叙写了郑玄在党锢之祸遭禁14年之后坚拒官府的连续征召, 始终与外戚、宦官集团采取不合作态度, 保持了士人学者正直善良、追求理想与光明的清节。范晔绘出了一个有志向、有名节的正直经学家的人格风貌。范晔还全文照录了郑玄的《戒子益恩书》, 以示郑玄对自己一生的自我反思和总结: “虽无绂冕之绪, 颇有让爵之高。自乐以论赞之功, 庶不遗后人之羞。”(《郑玄列传》)

由此推断,范晔在给郑玄做传时,主要侧重的是对其人格美德方面的描述,而疏于对其生平事迹的详叙。这一点可以比较《郑玄传》和《玄别传》([清]洪颐煊辑),显而易见,《玄别传》对郑玄的个人生平活动描述要详细很多,让我们可以更加细致地了解郑玄的相关。所以,《后汉书·郑玄传》篇幅之所以短小,是因为范晔个人偏好,对其人格品德推崇,而侧重于对能体现人格品质的方面进行描述。

综上,郑玄作为一个对后世影响至深的经学大师,而《郑玄传》篇幅短小,主要是因为作者的写作标准,一是按儒学礼教将张纯、曹褒和郑玄并列做传合编;二是侧重于体现人格品德方面的描述,而疏于对生平的详叙。还有可能就是因为受时代影响,“王学”造成的史料有所偏颇。

第二篇:《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五活页规范训练 第2单元检测卷 Word版含解析]》

第二单元检测卷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枢纽 倏忽 毁家纾难 自出机杼 ....

B.羸弱 萦绕 蝇营狗苟 恶贯满盈 ....

C.褴褛 伛偻 条分缕析 履险如夷 ....

D.狙击 沮丧 含英咀华 越俎代庖 ....

解析 C项,都读lǚ。A项,分别读shū、shū、shū、zhù。B项,分别读léi、yínɡ、yínɡ、yínɡ。D项,分别读jū、jǔ、jǔ、zǔ。

答案 C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震元堂创始于清乾隆17年(公元1752年),沧海桑田两个半世纪,一代一代的震元人承前启后、励精图治,其经营活动益见昌盛,延绵不绝。 ....

B.在全国播出之前,汇集了张涵予、胡东、吕良伟等几十位明星、堪称“全明星阵容”的新版《水浒传》4月9日将在农民频道首播,河北观众可以先知先觉。 ....

C.继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试点之后,惠及我国居民的“离岛免税”政策也浮出..水面。分析人士认为,这两大政策将让海南距离“购物天堂”这一目标不再遥远。 ..

D.在众多以意见表达影响时代的人当中,韩寒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尤其是在上海这个在公共事务上公众声音相对稀少的城市,韩寒的言说犹如空谷足音,弥足珍贵。 ....

解析 A.承前启后:继承前代的并启发后代的(多用于学问、事业等)。B.先知先觉:指认识事理较一般人早的人。句中应该用“先睹为快”。C.浮出水面:比喻原本不存在的事物现已作为从无到有的新事物而产生、出现。D.空谷足音: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比喻极难得到的音信、言论或来访。

答案 B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

A.俄罗斯和中国的水产公司将在被日本称为北方领土的国后岛成立合资公司养殖海参,双方已于本月初签署了备忘录并基本达成一致。

B.据了解,春节期间,全国发生的多起较大道路交通事故,多为超速、超载、无证驾驶、酒后驾驶等不文明驾驶行为所致。

C.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任福民介绍,这是有气象资料以来,黄淮地区和山东省大部遭遇的最严重干旱,干旱的原因是降水稀少。

D.预计于2015年建成的粤港澳大桥,将从根本上解决阻碍粤港澳三地的交通,成为深化粤港澳合作,促进三地繁荣稳定的“金桥”。

解析 A项,语序不当,应将“基本达成一致”和“签署了备忘录”调换位置;C项表意不明,应将“和”改为“特别是”,加以强调;D项,成分残缺,在“交通”之后加“问题”。

答案 B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灰色的色彩感不强,可以视为不是色彩的色彩。但同时灰色又是最具普遍适应性的色彩,因为它可以和所有色彩搭配。________这也就是和谐。

①这世界充满生命活力,姹紫嫣红,千姿百态。②灰色也只有在和其他色彩搭配时,才能显示它的普遍适应性,显示它的高贵和纯粹。③也正因为有了思想的高贵、纯粹,纷繁的世界才不至于俗不可耐。④多彩保证了活力,而灰色提升着品位。⑤因此,灰色又必须链接多彩的世界。⑥正因为有了生活的五彩缤纷,理论的灰色才不显得死寂。

A.①②⑤⑥④③ B.②⑤①⑥③④

C.④⑤⑥①②③ D.①④③⑤⑥②

解析 注意句群的逻辑关系和句子的前后衔接。

答案 B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22分)

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也。玄少为乡啬夫,得体归,常诣学官,不乐为吏。父数怒之,不能禁。遂造太学受业,师事京兆第五元先,始通《京氏易》、《公羊春秋》、《三统历》、《九章算术》。又从东郡张恭祖受《周官》、《礼记》、《左氏春秋》、《韩诗》、《古文尚书》。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 .

融门徒四百余人,升堂进者五十余生。融素骄贵,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

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

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家贫,客耕东莱,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及党事起,乃与.

同郡孙嵩等四十余人俱被禁锢,遂隐修经业,杜门不出。

灵帝末,党禁解,大将军何进闻而辟之。州郡以进权戚,不敢违意,遂迫胁玄,不得已而诣之。进为设几杖,礼待甚优。玄不受朝服,而以幅巾见。一宿逃去。后将军袁隗表.

为侍中,以父丧不行。国相孔融深敬于玄,屣履造门。 .

时大将军袁绍总兵冀州,遣使要玄,大会宾客,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坐。绍客多豪俊,.

并有才说,见玄儒者,未以通人许之,竞设异端,百家互起。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时汝南应劭亦归于绍,因自赞曰:“故太山太守应中远,北面..称弟子何如?”玄笑曰:“仲尼之门考以四科,回、赐之徒不称官阀。”劭有惭色绍乃.

举玄茂才表为左中郎将皆不就公车征为大司农给安车一乘所过长吏送迎玄乃以病自乞还

②①

(节选自《后汉书·张曹郑列传第二十五》)

【注】 ①乡啬夫:乡中小吏,掌管诉讼和收赋税。 ②方:法,这里指儒家正统学说。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玄日夜寻诵 寻:探究。 .

B.乃延升上坐 延:邀请。 .

C.北面称弟子何如 北面:面向北。 ..

D.回、赐之徒不称官阀 阀:门第。 .

解析 C项,北面:尊人为师。

答案 C

6.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①因.A.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归乡里①十余年乃.B. 以斧斤考击而求之②而陋者乃.

设几杖①进为.C. 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玄①国相孔融深敬于.D. ②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解析 A项,都是介词,经,由,通过。B项,①副词,才;②副词,竟然。C项,①介词,替,给;②判断词,是。D项,①介词,对于;②介词,被。

答案 A

7.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郑玄志于治学和淡泊名利的一组是 ( )(3分)

①遂造太学受业,师事京兆第五元先A. ②玄日夜寻诵

①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B. ②玄不受朝服,而以幅巾见

①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坐C. ②玄乃以病自乞还家

①见玄儒者,未以通人许之D. ②国相孔融深敬于玄,屣履造门

解析 A项,①②都表现郑玄志于治学。C项,①是说郑玄因才高而被袁绍请到上座,

没表现志于治学。D项,①陈述的是袁绍宾客对郑玄的印象,不表现郑玄志于治学。②陈述的是孔融的行为,从侧面表现郑玄的有才。

答案 B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郑玄自幼好学,无意仕途,一心寻师问道,研究学问,先后从师于第五元先、张恭祖、马融等人,终于学有所成。

B.郑玄游学十年多后回家,因为家境贫穷,只好到东莱为别人佣耕,即便这样,追随他学习的学生也有成百上千。

C.郑玄因为大将军何进是当权者的外戚,不敢违意,不得已应召,但他只是以普通儒生的身份拜见何进,且住了一夜就逃跑了。

D.郑玄被袁绍举荐为茂才,并被上表推荐为左中郎将,他都没有就任;朝廷征召他为大司农,他却借口有病自请回家。

解析 C项,“郑玄因为大将军何进是当权者的外戚,不敢违意”错,应为州郡长官因为不敢违背何进的意旨,就逼迫威胁郑玄,郑玄不得已前去应召。

答案 C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4分)

劭 有 惭 色 绍 乃 举 玄 茂 才 表 为 左 中 郎 将 皆 不 就 公 车 征 为 大 司 农 给 安 车 一 乘 所 过 长 吏 送 迎 玄 乃 以 病 自 乞 还 家。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①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2分)【郑玄传|后汉书·张曹郑列传|阅读答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邵„„色/绍„„才/表„„将/皆„„就/公„„农/给„„乘/所„„迎/玄„„家

(2)①(郑玄)认为在山东没有值得求教研讨的人,于是往西进入函谷关。②郑玄趁机向马融请教各种(自己)疑惑不解的义理,问完之后就告辞回家了。③郑玄依照儒家学说答辩应对,内容都超出了问题本身,大家都得到了闻所未闻的知识,没有人不慨叹佩服。

【参考译文】

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郑玄年轻时在乡里做掌管诉讼和收赋税的小吏,每逢休假回家,常常去拜访掌管学务的官学教师,不喜欢做官吏。父亲为此多次发火,也不能制止他。郑玄于是到京城太学去学习,以师礼对待京兆尹第五元先,开始通晓《京氏易》、《公羊春秋》、《三统历》、《九章算术》。后来又跟从东郡人张恭祖学习《周官》、《礼记》、《左氏春秋》、《韩诗》、《古文尚书》等。(郑玄)认为在山东没有值得求教研讨的人,于是往西进入函谷关。通过涿郡的卢植介绍,拜扶风人马融为师。

马融有门徒四百余人,而具有高深造诣、做官的有五十余人。马融平素骄傲显贵,郑玄拜在他门下,三年都没能见他一面,马融只是让自己学识高深的弟子给郑玄授课。郑玄日夜探究、诵习,从未有过丝毫懈怠厌倦。有一次遇上马融召集门生研讨图纬,他听说郑玄善于计算,于是在楼上召见他。郑玄趁机向马融请教各种(自己)疑惑不解的义理,问完之后就告辞回家了。马融叹息地对学生们说:“郑玄现在离开了,我的学说也随着他到东方去了。”

郑玄独自出外游学,十多年才回到家乡。家境贫困,郑玄在东莱为人佣耕,这时跟随他学习的学生已经成百上千了。等到党锢之事发生的时候,他和同乡孙嵩等四十多人都被禁止做官从政。于是郑玄就埋头研习经学,闭门不出。

汉灵帝末年,禁止列名党籍者出任官职的禁令解除,大将军何进听说郑玄很有才能便征召他。州郡长官因为何进是当权的外戚,不敢违背他的意旨,于是逼迫威胁郑玄,郑玄不得已前去应召。何进为他准备了倚几和手杖,用很优厚的礼节对待他。郑玄没有接受朝服,只用一幅绢束发(穿戴普通人服饰)来拜见何进。住了一夜就逃走了。后来将军袁隗上表推荐他担任侍中,他因为父亲去世没有就任。国相孔融非常敬重郑玄,拖着鞋子急急忙忙到他家拜访。

当时大将军袁绍在冀州统领大军,派使者邀请郑玄,袁绍大会宾客,郑玄最后才到,反而被请到上座。袁绍的客人大多是俊秀豪杰,各有才气而善辩,他们看见郑玄是个儒生,不认为郑玄是个学识渊博的人,大家竞相设置一些怪异的问题,各种学派的观点交替提出。郑玄依照儒家学说答辩应对,内容都超出了问题本身,大家都得到了闻所未闻的知识,没有人不慨叹佩服。当时汝南人应劭也归顺了袁绍,于是他自我推荐说:“前太山郡太守应中远,想尊您为师,做您的学生,怎么样?”郑玄笑着说:“孔子的弟子,以(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种科目相互考问,颜回、子贡这些学生向来不称自己的官衔和门第。”应劭面露惭愧神色。于是,袁绍举荐郑玄为茂才,上表推荐其出任左中郎将,郑玄都不去就任。后来朝廷征召他为大司农,送给他一辆安车,(规定)郑玄经过的地方主管官吏都要亲自迎送。郑玄却借口有病请求回家。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秋斋即事

第三篇:《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五活页规范训练 第2单元检测卷 ]》

第二单元检测卷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枢纽 倏忽 毁家纾难 自出机杼 ....

B.羸弱 萦绕 蝇营狗苟 恶贯满盈 ....

C.褴褛 伛偻 条分缕析 履险如夷 ....

D.狙击 沮丧 含英咀华 越俎代庖 ....

解析 C项,都读lǚ。A项,分别读shū、shū、shū、zhù。B项,分别读léi、yínɡ、yínɡ、yínɡ。D项,分别读jū、jǔ、jǔ、zǔ。

答案 C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震元堂创始于清乾隆17年(公元1752年),沧海桑田两个半世纪,一代一代的震元人承前启后、励精图治,其经营活动益见昌盛,延绵不绝。 ....

B.在全国播出之前,汇集了张涵予、胡东、吕良伟等几十位明星、堪称“全明星阵容”的新版《水浒传》4月9日将在农民频道首播,河北观众可以先知先觉。 ....

C.继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试点之后,惠及我国居民的“离岛免税”政策也浮出..水面。分析人士认为,这两大政策将让海南距离“购物天堂”这一目标不再遥远。 ..

D.在众多以意见表达影响时代的人当中,韩寒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尤其是在上海这个在公共事务上公众声音相对稀少的城市,韩寒的言说犹如空谷足音,弥足珍贵。 ....

解析 A.承前启后:继承前代的并启发后代的(多用于学问、事业等)。B.先知先觉:指认识事理较一般人早的人。句中应该用“先睹为快”。C.浮出水面:比喻原本不存在的事物现已作为从无到有的新事物而产生、出现。D.空谷足音: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比喻极难得到的音信、言论或来访。

答案 B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

A.俄罗斯和中国的水产公司将在被日本称为北方领土的国后岛成立合资公司养殖海参,双方已于本月初签署了备忘录并基本达成一致。

B.据了解,春节期间,全国发生的多起较大道路交通事故,多为超速、超载、无证驾驶、酒后驾驶等不文明驾驶行为所致。

C.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任福民介绍,这是有气象资料以来,黄淮地区和山东省大部遭遇的最严重干旱,干旱的原因是降水稀少。

D.预计于2015年建成的粤港澳大桥,将从根本上解决阻碍粤港澳三地的交通,成为深化粤港澳合作,促进三地繁荣稳定的“金桥”。

解析 A项,语序不当,应将“基本达成一致”和“签署了备忘录”调换位置;C项表意不明,应将“和”改为“特别是”,加以强调;D项,成分残缺,在“交通”之后加“问题”。

答案 B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灰色的色彩感不强,可以视为不是色彩的色彩。但同时灰色又是最具普遍适应性的色彩,因为它可以和所有色彩搭配。________这也就是和谐。

①这世界充满生命活力,姹紫嫣红,千姿百态。②灰色也只有在和其他色彩搭配时,才能显示它的普遍适应性,显示它的高贵和纯粹。③也正因为有了思想的高贵、纯粹,纷繁的世界才不至于俗不可耐。④多彩保证了活力,而灰色提升着品位。⑤因此,灰色又必须链接多彩的世界。⑥正因为有了生活的五彩缤纷,理论的灰色才不显得死寂。

A.①②⑤⑥④③ B.②⑤①⑥③④

C.④⑤⑥①②③ D.①④③⑤⑥②

解析 注意句群的逻辑关系和句子的前后衔接。

答案 B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22分)

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也。玄少为乡啬夫,得体归,常诣学官,不乐为吏。父数怒之,不能禁。遂造太学受业,师事京兆第五元先,始通《京氏易》、《公羊春秋》、《三统历》、《九章算术》。又从东郡张恭祖受《周官》、《礼记》、《左氏春秋》、《韩诗》、《古文尚书》。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 .

融门徒四百余人,升堂进者五十余生。融素骄贵,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

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

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家贫,客耕东莱,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及党事起,乃与.

同郡孙嵩等四十余人俱被禁锢,遂隐修经业,杜门不出。

灵帝末,党禁解,大将军何进闻而辟之。州郡以进权戚,不敢违意,遂迫胁玄,不得已而诣之。进为设几杖,礼待甚优。玄不受朝服,而以幅巾见。一宿逃去。后将军袁隗表.

为侍中,以父丧不行。国相孔融深敬于玄,屣履造门。 .

时大将军袁绍总兵冀州,遣使要玄,大会宾客,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坐。绍客多豪俊,.

并有才说,见玄儒者,未以通人许之,竞设异端,百家互起。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时汝南应劭亦归于绍,因自赞曰:“故太山太守应中远,北面..称弟子何如?”玄笑曰:“仲尼之门考以四科,回、赐之徒不称官阀。”劭有惭色绍乃.

举玄茂才表为左中郎将皆不就公车征为大司农给安车一乘所过长吏送迎玄乃以病自乞还

②①

(节选自《后汉书·张曹郑列传第二十五》)

【注】 ①乡啬夫:乡中小吏,掌管诉讼和收赋税。 ②方:法,这里指儒家正统学说。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玄日夜寻诵 寻:探究。 .

B.乃延升上坐 延:邀请。 .

C.北面称弟子何如 北面:面向北。 ..

D.回、赐之徒不称官阀 阀:门第。 .

解析 C项,北面:尊人为师。

答案 C

6.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①因.A.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归乡里①十余年乃.B. 以斧斤考击而求之②而陋者乃.

设几杖①进为.C. 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玄①国相孔融深敬于.D. ②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解析 A项,都是介词,经,由,通过。B项,①副词,才;②副词,竟然。C项,①介词,替,给;②判断词,是。D项,①介词,对于;②介词,被。

答案 A

7.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郑玄志于治学和淡泊名利的一组是 ( )(3分)

①遂造太学受业,师事京兆第五元先A. ②玄日夜寻诵

①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B. ②玄不受朝服,而以幅巾见

①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坐C. ②玄乃以病自乞还家

①见玄儒者,未以通人许之D. ②国相孔融深敬于玄,屣履造门

解析 A项,①②都表现郑玄志于治学。C项,①是说郑玄因才高而被袁绍请到上座,

没表现志于治学。D项,①陈述的是袁绍宾客对郑玄的印象,不表现郑玄志于治学。②陈述的是孔融的行为,从侧面表现郑玄的有才。

答案 B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郑玄自幼好学,无意仕途,一心寻师问道,研究学问,先后从师于第五元先、张恭祖、马融等人,终于学有所成。【郑玄传|后汉书·张曹郑列传|阅读答案,】

B.郑玄游学十年多后回家,因为家境贫穷,只好到东莱为别人佣耕,即便这样,追随他学习的学生也有成百上千。

C.郑玄因为大将军何进是当权者的外戚,不敢违意,不得已应召,但他只是以普通儒生的身份拜见何进,且住了一夜就逃跑了。

D.郑玄被袁绍举荐为茂才,并被上表推荐为左中郎将,他都没有就任;朝廷征召他为大司农,他却借口有病自请回家。

解析 C项,“郑玄因为大将军何进是当权者的外戚,不敢违意”错,应为州郡长官因为不敢违背何进的意旨,就逼迫威胁郑玄,郑玄不得已前去应召。

答案 C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4分)

劭 有 惭 色 绍 乃 举 玄 茂 才 表 为 左 中 郎 将 皆 不 就 公 车 征 为 大 司 农 给 安 车 一 乘 所 过 长 吏 送 迎 玄 乃 以 病 自 乞 还 家。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①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邵„„色/绍„„才/表„„将/皆„„就/公„„农/给„„乘/所„„迎/玄„„家

(2)①(郑玄)认为在山东没有值得求教研讨的人,于是往西进入函谷关。②郑玄趁机向马融请教各种(自己)疑惑不解的义理,问完之后就告辞回家了。③郑玄依照儒家学说答辩应对,内容都超出了问题本身,大家都得到了闻所未闻的知识,没有人不慨叹佩服。

【参考译文】

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郑玄年轻时在乡里做掌管诉讼和收赋税的小吏,每逢休假回家,常常去拜访掌管学务的官学教师,不喜欢做官吏。父亲为此多次发火,也不能制止他。郑玄于是到京城太学去学习,以师礼对待京兆尹第五元先,开始通晓《京氏易》、《公羊春秋》、《三统历》、《九章算术》。后来又跟从东郡人张恭祖学习《周官》、《礼记》、《左氏春秋》、《韩诗》、《古文尚书》等。(郑玄)认为在山东没有值得求教研讨的人,于是往西进入函谷关。通过涿郡的卢植介绍,拜扶风人马融为师。

马融有门徒四百余人,而具有高深造诣、做官的有五十余人。马融平素骄傲显贵,郑玄拜在他门下,三年都没能见他一面,马融只是让自己学识高深的弟子给郑玄授课。郑玄日夜探究、诵习,从未有过丝毫懈怠厌倦。有一次遇上马融召集门生研讨图纬,他听说郑玄善于计算,于是在楼上召见他。郑玄趁机向马融请教各种(自己)疑惑不解的义理,问完之后就告辞回家了。马融叹息地对学生们说:“郑玄现在离开了,我的学说也随着他到东方去了。”

郑玄独自出外游学,十多年才回到家乡。家境贫困,郑玄在东莱为人佣耕,这时跟随他学习的学生已经成百上千了。等到党锢之事发生的时候,他和同乡孙嵩等四十多人都被禁止做官从政。于是郑玄就埋头研习经学,闭门不出。

汉灵帝末年,禁止列名党籍者出任官职的禁令解除,大将军何进听说郑玄很有才能便征召他。州郡长官因为何进是当权的外戚,不敢违背他的意旨,于是逼迫威胁郑玄,郑玄不得已前去应召。何进为他准备了倚几和手杖,用很优厚的礼节对待他。郑玄没有接受朝服,只用一幅绢束发(穿戴普通人服饰)来拜见何进。住了一夜就逃走了。后来将军袁隗上表推荐他担任侍中,他因为父亲去世没有就任。国相孔融非常敬重郑玄,拖着鞋子急急忙忙到他家拜访。

当时大将军袁绍在冀州统领大军,派使者邀请郑玄,袁绍大会宾客,郑玄最后才到,反而被请到上座。袁绍的客人大多是俊秀豪杰,各有才气而善辩,他们看见郑玄是个儒生,不认为郑玄是个学识渊博的人,大家竞相设置一些怪异的问题,各种学派的观点交替提出。郑玄依照儒家学说答辩应对,内容都超出了问题本身,大家都得到了闻所未闻的知识,没有人不慨叹佩服。当时汝南人应劭也归顺了袁绍,于是他自我推荐说:“前太山郡太守应中远,想尊您为师,做您的学生,怎么样?”郑玄笑着说:“孔子的弟子,以(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种科目相互考问,颜回、子贡这些学生向来不称自己的官衔和门第。”应劭面露惭愧神色。于是,袁绍举荐郑玄为茂才,上表推荐其出任左中郎将,郑玄都不去就任。后来朝廷征召他为大司农,送给他一辆安车,(规定)郑玄经过的地方主管官吏都要亲自迎送。郑玄却借口有病请求回家。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秋斋即事

第四篇:《必修一文言文《劝学》《师说》复习学案(含答案)》

必修一文言文复习学案

《劝学》《师说》检测题

一、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⑵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有:同“又”。 暴:同“曝”,晒干。)

⑶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智”,智慧)

⑷君子生非异也。(生:同“性”,天赋,资质。)【郑玄传|后汉书·张曹郑列传|阅读答案,】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教授。)

6、或师焉,或不焉。(不:同“否”。)

二、找出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一)名词作动词。

⑴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

⑵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二)名词作状语。

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天)

⑵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

(三)形容词作名词

⑴其曲中规。(弯曲的弧度)

⑵吾未见其明也。(高明的地方)

(四)意动用法。

⑴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⑵而耻学于师。(以„„为耻。)。

⑶孔子师郯子。(以„„为师。)

三、明确下列各句中的古今异义

⑴輮以为轮。 古义:把„„做成 今义:认为

⑵金就砺则利。 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 今义:黄金

⑶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⑷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 今义:不需要

6、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义:无论 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

7、吾从而师之。 古义:跟随、而且 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

8、今之众人。 古义:一般人 今义:许多人

9、小学而大遗。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指小学教育的阶段

四、辨析下列各句中重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一)而

⑴连词,表转折。

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⑵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⑶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⑷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⑸惑而不从师。

⑹小学而大遗。【郑玄传|后汉书·张曹郑列传|阅读答案,】

⑵连词,表修饰。

⑴吾尝终日而思矣。

⑵吾尝跂而望矣。

⑶登高而招。

⑷顺风而呼。

⑸则群聚而笑之。

⑶连词,表递进。

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⑵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⑷连词,表并列。

⑴蟹六跪而二螯。

⑵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5、连词,表承接。

⑴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⑵人非生而知之者。

⑶吾从而师之。

⑷择师而教之。

(二) 焉

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之,从这里)

⑵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兼词,于之,从这里)

⑶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句末语气助词,了)

(三)之

⑴代词。

⑴青,取之于蓝。(代靛青)

⑵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冰”)

⑶人非生而知之者。(指代知识、道理等)

⑷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指代童子)

⑸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

⑹郯子之徒。(代词,这)

⑺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

⑻圣人之所以为圣。(指代这件事)

⑵助词。

⑴不如须臾之所学。(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

⑵彼童子之师。(的)

⑶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的)

⑷古之学者必有师。(的)

⑸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的)

⑹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的标志)

⑺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的标志)

⑻道之不传也久矣。(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⑼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⑽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⑾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音节助词)

(四)于

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从,比)

⑵善假于物也。(介词,表对象,可不译)

⑶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比)

⑷而耻学于师。(向)

⑸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对于)

⑹其皆出于此乎?(从)

⑺不拘于时,学于余。(被,向)

(五)乎

⑴介词,相当于“于”。

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对)

⑵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在,比)

⑵语气助词。

⑴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表反问,译为“吗”、“呢”)

⑵其皆出于此乎?(表揣测,译为“吧”、“呢”)

⑶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

⑷呜乎!师道之不复也可知矣!(表感叹,与“呜”连用,译为“唉”)

(六)其

⑴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

⑵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平吾前”者)

⑶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

⑷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⑸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

(七)也

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

⑵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⑶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⑷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

五、找出并解释下列各句中一词多义的词语。

㈠师

⑴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

⑵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从师求学)

⑶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⑷吾师道也。(学习)

㈡传

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授)

⑵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流传)

⑶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解释经文的著作)

㈢则

⑴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却)

⑵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就)

㈣惑

⑴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疑惑)

⑵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糊涂)

㈤行

⑴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走路)

⑵余嘉其能行古道。(履行)

(㈥复

⑴师道之不复可知矣!(恢复)

⑵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再)

㈦所以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用来„„的)

⑵圣人之所以为圣。(„„的原因)

㈧道

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⑵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传统)

六、明确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

(一)判断句

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⑵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⑶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⑷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⑸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二)省略句

⑴輮以(之)为轮。

⑵假(于)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⑶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

【郑玄传

⑷吾从(之)而师之。

(三)状语后置

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⑵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⑶善假于物也。

⑷而耻学于师。

⑸师不必贤于弟子。

⑹学于余。

(四)定语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五)宾语前置【郑玄传|后汉书·张曹郑列传|阅读答案,】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六)被动句

⑴不拘于时。

七、翻译下列重点语句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广博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验反省,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的天赋不是和一般人不同,是他们善于借助客观条件啊。)

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我曾经整天地思考,不如片刻学习的收获大。)

4.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所以不积累小步,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外;不汇聚细流,就没有办法成为江海。)

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雕刻一下就放下不刻,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雕刻而不停止,金属和石头也能雕刻。)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是因为用心专一。)

7.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

8.吾师道业,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计较他生年比我早还是晚呢?)

9.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因此,不论地位高贵还是地位低贱,不论年长还是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也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10.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那些教育儿童的老师,教孩子们读书,让他们学会停顿断句的,并非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释疑难的老师。)

1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断句停顿不理解,向老师学习,疑惑不能解决,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地方学习,而大的方面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是明白事理的。)

1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高明,懂得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研究,如此罢了。)

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题。

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也。玄少为乡啬夫,得休归,常诣学官,不乐为吏,父数怒之,不能禁。遂造太学受业,师事京兆第五元先,始通《公羊春秋》《九章算术》。又从东郡张恭祖受《礼记》《左氏春.

秋》《古文尚书》。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

融门徒四百余人,升堂进者五十余生。融素骄贵,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

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家贫,客耕东莱,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及党事起,乃与同郡孙嵩等四.

十余人俱被禁锢,遂隐修经业,杜门不出。

灵帝末,党禁解,大将军何进闻而辟之。州郡以进权戚,不敢违意,遂迫胁玄,不得已而诣之。进为设几杖,礼待甚优。玄不受朝服,而以幅巾见。一宿逃去。后将军袁隗表为侍中,以父丧不行。国相孔融深敬于玄,屣履造门。

时大将军袁绍总兵冀州,遣使要玄,大会宾客,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坐。绍客多豪俊,并有才说,见.①

玄儒者,未以通人许之,竞设异端,百家互起。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时汝南应劭亦归于绍,因自赞曰:“故泰山太守应中远,北面称弟子何如?”玄笑曰:“仲尼之门考以四科,回、.

赐之徒不称官阀。”劭有惭色。绍乃举玄茂才,表为左中郎将,皆不就。公车征为大司农,给安车一乘,..

所过长吏送迎。玄乃以病自乞还家。

(节选自《后汉书·张曹郑列传第二十五》)

【注】①乡啬夫:乡中小吏,掌管诉讼和收赋税。②方:法,这里指儒家正统学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遂造太学受业 受:同“授”,传授。 .

B.以父丧不行 以:认为,以为。 .

C.因自赞曰 赞:夸耀 .

D.回、赐之徒不称官阀 之徒:这些人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①乃西入关 ②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 ..

③乃召见于楼上 ④十余年乃归乡里 ..

⑤绍乃举玄茂才 ⑥玄乃以病自乞还家 ..

A.①③④ B. ①③⑤ C. ②④ D.④⑥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①玄少为乡啬夫 ②不乐为吏 ..

③进为设几杖 ④后将军袁隗表为侍中 ..

⑤公车征为大司农 ⑥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

A.①②⑥ B. ②④⑤ C. ①③④ D. ③④⑥

4.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郑玄志于治学和淡泊名利的一组是

A.①遂造太学受业,师事京兆第五元先

②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

B.①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

②不受朝服,而以幅巾见

C.①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坐

②玄乃以病自乞还家

D.①见玄儒者,未以通人许之

②国相孔融深敬于玄,屣履造门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玄自幼好学,无意仕途,一心寻师问道,研究学问,先后从师于第五元先、张恭祖、马融等人,终于学有所成。

B.郑玄游学十多年后回家,因为家境贫穷,只好到东莱为别人佣耕,即便这样,追随他学习的学生也有成百上千了。

C.郑玄因为大将军何进是当权者的外戚,不敢违意,不得已应召,但他只是以普通儒生的身份拜见何进,且住了一夜就逃跑了。 ②

第五篇:《语文空课讲义2教师版》

高一语文空中课堂讲义之二

教师版本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每对都相同的一组是 ( )【郑玄传|后汉书·张曹郑列传|阅读答案,】

A.噱头 / 空穴来风 复辟 / 刚愎自用 创伤 / 满目疮痍 ......

B.绯闻 / 妄自菲薄 侥幸 / 矫揉造作 叱咤 / 姹紫嫣红 ......

C.朔风 / 追本溯源 楔子 / 锲而不舍 高亢 / 引吭高歌 ......

D.笃信 / 户枢不蠧 角色 / 波诡云谲 消弭 / 风靡一时 ......

答案:A 【解析】分别读xuã,bì,chuānɡ。B项分别读fēi/fěi,jiǎo,zhà/chà。C项分别读shuî/sù,xiē/qiâ,kànɡ/hánɡ。D项分别读dǔ/dù,juã,mǐ。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震憾 通霄达旦 殒身不恤 B.点缀 良辰美景 焕然一新

C.膨胀 明辩是非 饱经苍桑 D.暇想 萍水相逢 粗制烂造

答案:B【解析】每个错误项中,都有两个错别字。依次是:撼——憾,霄——宵,辩——辨,苍——沧,暇——遐,烂——滥。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 ...

B.现在少数媒体放着有重要新闻价值的素材不去挖掘,反倒抓住某些明星的一点逸闻就笔走龙蛇,这种做法真是令人费解。 ....

C.微笑像和煦的春风,微笑像温暖的阳光,它蕴涵着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使人世间所有的烦恼都焕然冰释。 ....

D.学校食堂高三专用窗口明天将开始营业,消息传出,同学们激动不已口耳相传。以前....他们吃饭要半个多小时,现在二十分钟就解决了。

答案:A【解析】(A入木三分:形容书法有力,也用来比喻议论、见解深刻。此处修饰“院士的一番话”正确;B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矫健生动。适用对象有误;C涣然冰释:用于比喻疑虑、误会顿时消除或困难迅速克服,不用于说烦恼消除;D口耳相传:是指采用一说一听的方法传递下去,不用于形容争相传播的情形。可用“奔走相告”。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此次会议发言要求每人五分钟,可轮到王老师,他足足讲了十分钟,罗列了六点建议,还意犹未尽,主持人悄声问他还讲多少,他说:“还剩一点了。”

B.高速磁悬浮列车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运行时与轨道不完全接触,列车的悬浮、驱动、导向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C.我们平时所用的调味品醋,含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B等成分,被皮肤吸收后可以改善面部皮肤营养缺乏。

D.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任务,我市继承徽人敢于改革创新的精神,摸爬滚打,边试边改,在改革中创造教育新气象。

答案:D【解析】A有歧义,“还剩一点”可能是继六点建议后的第七点,也可能是发言的内容还有一点儿。B句式杂糅,“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改为“都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或“都是靠电磁力来实现的”; C“改善”缺宾语,在“缺乏”后缺增加“情况”。

二、古代诗文阅读

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也。玄少为蔷夫,得休归,常诣学官,不乐为吏,

【译文】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郑玄年轻时在乡里做掌管诉讼和收赋税的小吏,每逢休假回家,常常到学校里读书,不喜欢做官吏。

父数怒之,不能禁。遂造太学受业,师事京兆第五元先,始通《公羊春秋》《九章算术》。

【译文】父亲为此多次发火,也不能制止他。郑玄于是到京城太学去学习,拜京兆人第五(复姓)元先(名)为师,开始通晓《公羊春秋》《九章算术》。

又从东郡张恭祖受《礼记》《左氏春秋》《古文尚书》。以山东无足问者,乃入西关。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

【译文】后又跟从东郡人张恭祖学习《礼记》《左氏春秋》《古文尚书》等。因为在山东没有值得求教的人,于是他往西入关。通过涿郡的卢植,拜扶风人马融为师。

融门徒四百余人,升堂进者五十余生。融素骄贵,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

【译文】马融有门徒四百余人,而能够进入厅堂听他亲自讲课的仅五十余人。马融平素骄傲自负,郑玄拜在他门下.三年都不能见他一面,马融只是让自己的高材生给郑玄授课。郑玄日夜探究、诵习,从未有过丝毫懈怠厌倦。

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离去,吾道东矣。”

【译文】有一次遇上马融召集门生研讨图纬,听说郑玄善于计算,于是在楼上召见他。郑玄趁机向马融请教各种疑难问题,问完之后就告辞回家。马融很有感触地对学生们说:“郑玄现在离开了,我的学问到东方去了。”

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家贫,客耕东莱,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及党事起,乃与同郡孙嵩等四十余人俱被禁锢。遂隐修经业,杜门不出。

【译文】郑玄独自出外游学,十多年才回到家乡。家境贫困,郑玄在东莱为人佣耕,这时跟随他学习的学生已经有成百上千了。等到朝廷发出禁止结党的禁令,他和同乡孙嵩等四十多人都被禁止做官从政。于是郑玄就埋头研习经学,闭门不出。

灵帝末,党禁解,大将军何进闻而辟之。州郡以进权戚,不敢违意,遂迫胁玄.不得已而诣之。

【译文】汉灵帝末年,“党禁”解除,大将军何进听说郑玄很有才能便征召他。州郡长官因为何进是当权的外戚,不敢违背他的意旨,于是逼迫威胁郑玄,郑玄不得已前去应召。 进为设几杖,礼待甚优。玄不受朝服,而以幅巾见。一宿逃去。后将军袁隗(kuí)表为侍中,以父丧不行。国相孔融深敬于玄,屣履造门。

【译文】何进为他准备了几案和手杖,礼遇十分优厚。郑玄没有接受朝服,只戴着一幅儒巾来拜见何进。住了一夜就逃走了。后将军袁隗上表推荐他担任侍中,他因为父亲去世没有就任。国相孔融非常敬重郑玄,亲自到他家拜访。

时大将军袁绍总领冀州,遣使要玄。大会宾客,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坐。绍客多豪俊,并有才说,见玄儒者,未以通人许之,竞设异端,百家互起。

【译文】当时大将军袁绍在冀州统领大军,派使者邀请郑玄,袁绍大会宾客,郑玄最后才到,就被请到上座。袁绍的客人大多是俊秀豪杰,各有才气而善辩,他们看见郑玄是个儒生,不认为郑玄是个学识渊博的人,大家竞相设置一些怪异的问题,各种学派的观点交替提出。 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时汝南应劭亦归于绍,因自赞曰:“故泰山太守应中远.北面称弟子何如?”

【译文】郑玄依照儒家学说答辩应对,内容都超出了问题本身,大家都得到了闻所未闻的知

识,没有人不慨叹佩服。当时汝南人应劭也归顺了袁绍,他自我引荐说:“前泰山郡太守应中远,想做您的学生,怎么样?”

玄笑曰:“仲尼之门考以四科,回、赐之徒不称官阀。”劭有惭色。绍乃举玄茂才,表为左中郎将,皆不就。

【译文】郑玄笑着说:“孔子的弟子,要考(德行、言语、平事、文学)四种科目,颜回、子贡这些学生向来不称自己的官衔和门第。”应劭面露惭愧神色。于是,袁绍举荐郑玄为茂才,上表推荐他任左中郎将,郑玄都不去就任。

公车征为大司农,给安车一乘,所过长吏送迎。玄乃以病自乞还家。(节选自《后汉书·张曹郑列传第二十五》)

【译文】后来朝廷征召他为大司农,送给他一辆安车,(规定)郑玄经过的地方主管官吏都要亲自迎送。郑玄却借口有病请求回家。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玄日夜寻诵 寻:探究 .

B.乃延升上坐 . 延:邀请

C.因自赞曰 赞:夸耀 .

D.回、赐之徒不称官阀 阀;门第 .

【解析】C(赞:引荐)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

B.①十余年乃归乡里 ②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

C.①进为设几杖 ②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

D.①国相孔融深敬于玄 ②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

【解析】A(A项,都是介词,经由,通过。B项,①副词,才;②副词,竟然。C项,①介词,替、给;②介词,向。D项,①介词,对;②介词,被)

7.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郑玄志于治学和淡泊名利的一组是( )

A.①遂造太学授业,师事京兆第五元先

②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

B.①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

②不受朝服.而以幅巾见

C.①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坐

②玄乃以病自乞还家

D.①见玄儒者,未以通人许之

②国相孔融深敬于玄,屣履造门

【解析】B(A项.①②都表现郑玄志于治学。C项.①是说因郑玄才高而被袁绍请到上座,没表现志于治学。D项,①陈述的是袁绍宾客对郑玄的印象,不表现郑玄志于治学。)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玄自幼好学,无意仕途,一心寻师问道,研究学问,先后从师于第五元先、张恭祖、马融等人.终于学有所成。

B.郑玄游学十多年后回家,因为家境贫穷,只好到东莱为别人佣耕,即便这样,追随他学习的学生也有成百上千。

C.郑玄因为大将军何进是当权者的外戚,不敢违意,不得已应召,但他只是以普通儒生的身份拜见何进,且住了一夜就逃跑了。

D.郑玄被袁绍举荐为茂才,并被上表推荐为左中郎将,他都没有就任;朝廷征召他为大司农,他却借口有病自请回家。

【解析】C(“郑玄因为大将军何进是当权的外戚,不敢违意”错,应为“州郡长官因为不敢违背何进的意旨,就逼迫威胁郑玄,郑玄不得已前去”。)

9.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以山东无足问者,乃入西关。

翻译:因为在山东没有值得求教的人,于是他往西入关。

(2)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

翻译:郑玄趁机向马融请教各种疑难问题,问完之后就告辞回家。

(3)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

翻译:郑玄依照儒家学说答辩应对,内容都超出了问题本身,大家都得到了闻所未闻的知识,没有人不慨叹佩服。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

水口行舟

朱 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10.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舟行江上时的哪些情感?

答:

答案:【解析】这首诗生动而有层次地写出了诗人舟行江上复杂情感:“夜如何”写出了诗人的担忧之心,“试卷”刻画了诗人既抱有希望而又有些疑虑不安的心态,“依旧”抒发了诗人无限的欣喜。

1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

答案:【解析】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托物言志)手法;风雨夜行孤舟危机重重,但风雨后仍是青山绿树,形象地表明了诗人在逆境中的达观态度:虽身处逆境,仍能以平常心面对现实,坚定信念。

12.古诗文默写:

①.还顾望旧乡, 。 , 。《古诗十九首》

②. ,忧思难忘。 ? 。《短歌行》

③. , 。我有嘉宾, 。《短歌行》

④. ,桃李罗堂前。 ,依依墟里烟。《归园田居(其一)》

⑤. ,杨柳依依。 ,雨雪霏霏。 ,

载饥载渴。 ,莫之我哀!《采薇》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7题。

西递情结

胡 迟

①逛屯溪老街,当阳光撒在那些灰蒙蒙的徽式屋檐上,灰尘的粒子在阳光中游离时,我抚着“三百砚斋”里一块呈现着波浪纹的砚石,轻轻地叹一句:“我好像走在一个陈旧的温馨的梦里。”

②第二天我上了黄山,雨过天晴的黄山云蒸霞蔚,清清亮亮的山岩,变幻多姿的云海,千奇百怪的古松,纤尘不染的石阶路……当云雾缭绕在脚下时,我快乐地手舞足蹈:“这是真正的云中漫步!”黄山在云海中起伏不定,我神魂颠倒,目不暇接,在黄山的西海饭店住

下后,我立即给山下的父亲拔了电话:“我今天不下山了。”父亲在电话那边迟疑了一下,说那你就在黄山多玩玩吧!明天原定到西递的,时间来不及就不去算了。

③西递?!“不!不!我明天上午一定赶到!一定去西递!”我的声音短促而急迫。我始终弄不明白,在那一瞬间,如梦如幻的黄山怎么一下就淡去了呢?那被黄山搅得如初恋般怦怦乱跳的心怎么一下子就被内心所升腾起来的另一种渴望所扼住了呢?

④其实我对西递并没有一个完整的印象,我只是在一次画展中,被一位画家的“西递系列”的版画所吸引,那是被艺术夸张了的西递,那份古朴的文化氛围,那份饱经沧桑的书卷气,那样一种淡泊宁静的存在……在那些错综的民居群里,我读到了一种悠远蕴藉的意绪,一种跨越历史时空而静静弥散的生命内力,我在心里说:“这不是我一直要寻找的……灵魂的寓所吗?”在电视风光片里,我看到寄意“落叶归根”的石雕窗,那“清风徐来”的大风扇,我被深深感动着:“这些老房子里的人把清淡的生活装点得多么富有风味呵!”在家住黟县的朋友的介绍中,我知道了黟县的桃源洞,我知道西递鳞次栉比的古民居建筑群成一船形,还知道西递名称的传说……

⑤屯溪老街让我有一份闲闲散散,恍如排箫所营造出来的恍惚迷离的心境;黄山让我兴奋、迷乱,它能调动我所有的激情,身心俱醉;可西递,那是我弥久的向往,它能熨帖到我内心的深处,轻柔的抚平心上的每一处最细小的皱纹。

⑥西递村最引人注目的不是密集的古民居,而是触目皆是的古董摊。许多做旧的假古董和周围那些古老的房子很相称,以至于你明知它们是假,仍然忍不住要拿起来摩挲一番,藉此穿越历史的隧道,感应一下古老的气息,摊主们并不像都市的小摊贩那样急迫,他们的摊大多高大自己家的门前,他们坐在摊边,做着别的活计。那种格局,就好像他们只是将自家陈年的家什拿到太阳底下晒晒霉气,而若有人看着喜欢,临时说个价也就让出去了……西递人做生意都是这么顺其自然,充满着一种引人深悟的处世哲学。

⑦古民居的内部陈设也处处显示着他们的心理特征。厅堂大多宽敞,明亮,顶棚较高,厅堂的条案上,正中摆着自鸣钟,钟的两侧是瓷制帽筒,帽筒左边摆着瓷瓶,右边摆着精致的以木雕为底坐的镜子,取谐音“平静”。那些在外面商海风云拼搏了许多年的富翁们,回乡颐养天年时,都希望过一种没有竞争紧迫感和危机感的风平浪静的日子,这种心态在这块土地上浸渍开来,成了一种历史悠久的心理积淀,对称地设臵在厅堂两侧的卧房,比较狭小,光线暗淡,卧室里只有一扇朝着厅堂开的花窗,当地人告诉我,西递的先人们认为卧室的活动应当是秘密的。宽敞的厅堂,狭小的卧室,西递人进退有序地设计着生活,形成一种内紧外松的心理格局。他们既有气度去四海闯荡,成为富翁巨费,也能恬然退回田园,享受丰衣足食,儿孙绕膝,读书终老的消闲日子。在西递村漫步,我的脚步悠闲从容。走进一幢幢古宅,就好像已经走进来许多次一样。那些楹联,那些最能体现西递文化的楹联好像也是读过千遍的,“事在人为,休言万般皆是命/境由心造,退后一步自然宽”,“惜衣惜食惜财兼惜福/求名求利求己胜求人”。县城城隍庙有硕大铁算盘一面,两边有联:“你有算计非凡,得一步,进一步,谁知满盘都是空/我却诸事糊涂,有多少,记多少,从来结账总无差。”这里的人承袭着这样圆熟的生命智慧,无怪乎从来没有接触过徽州文化的人,乍一踏上这块土地,总要惊诧西递人的形容举止中何来那样一种天然的大度与从容;何来那样一种不卑不亢,极有分寸的处世态度。一位大都市的人偶尔路过此地,回去后没有过多久又来了,以后他每年总要来几次,他说:“接触过这里的风土人物,去哪里都忍受不了现代社会特有的那份浮躁。”

⑧村前有两条小溪,水从东往西流,“东水西递”,“西递”因而得名。

⑨西递,也许永远是和时代潮流逆向而行的小溪,将那一脉古风延续下来……高处俯瞰,西递古民居群成船形,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西递村,会不会成为当代人心中的诺亚方舟呢? (选自《清明》)

13.文章在主体对象是写西递,可开头为什么花许多笔墨写屯溪老街和黄山?

第六篇:《“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也。玄少为蔷夫,得休归,常诣学官,不乐为吏,父数怒之,不能禁。遂造太学受业,师事京兆第五元先,始通《公羊春秋》、《九章算术》。又从东郡张恭祖受《礼记》、《左氏春秋》、《古文尚书》。以山东无足问者,乃入西关。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

融门徒四百奈人,升堂进者五十余生。融素骄贵,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日:“郑生夸去,吾道东臭。”

玄自游学,十奈年乃归乡里。家贫,客耕东莱.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乃党事起,乃与同郡孙嵩等四十奈人俱被禁锢.递隐修经业,杜门不出。

灵帝末,党禁解,大将军何进闻而辟之。州郡以进权戚,不敢违意,遂迫胁玄.不得已而诣之。进为设几杖,礼待甚优。玄不受朝服,而以幅巾见。一宿逃去。后将军袁隗表为侍中,以父丧不行。国相孔融深敢于玄,屣履造门。【“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时大将军袁绍总共冀州,遣使要玄,走会宾客,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坐。绍客多豪俊,并有才说,见玄儒者,未以通人许之,竞设异端,百家互起。玄依方②辩对。咸出问表,莫不嗟服,时汝南应劭亦归于绍,因自赞曰:“故泰山太守应中远.北面称弟子何如?”玄笑曰:“仲尼之门考以四科,回、赐之徒不称官阀。”劭有惭色。绍乃举玄茂才,表为左中郎将,皆不就。公车征为大司农,给安车一乘,所过长吏送迎。玄乃以病自乞还家。

(节选自《后汉书·张曹郑列传第二十五》)

【注】①乡蔷夫:乡中小吏.掌管诉讼和收赋税。②方:法,这里指儒家正统学说。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玄日夜寻诵 寻:探究

B.乃延升上坐 延:邀请

C.因自赞曰 赞:夸耀

D.回、赐之徒不称官阀 阀;门第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①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①十余年乃归乡里 ②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①进为设几杖 ②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D.①国相孔融深敬于玄 ②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8.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郑玄志于治学和淡泊名利的一组是

A.①遂造太学授业,师事京兆第五元先 ②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

B.①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 ②不受朝服.而以幅巾见

C.①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坐 ②玄乃以病自乞还家

D.①见玄儒者,未以通人许之 ②国相孔融深敬于玄,屣履造门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玄自幼好学,无意仕途,一心寻师问道,研究学问,先后从师于第五元先、张恭祖、马融等人.终于学有所成。

B.郑玄游学十多年后回家,因为家境贫穷,只好到东莱为别人佣耕,即便这样,追随他学习的学生也有成百上千了。

C.郑玄因为大将军何进是当权者的外戚,不敢违意,不得已应召,但他只是以普通儒生的身份拜见何进,且住了一夜就逃跑了。

D.郑玄被袁绍举荐为茂才,并被上表推荐为左中郎将,他都没有就任;朝廷征召他为大司农,他却借口有病自请回家。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山东无足问者,乃入西关。(3分)                              

(2)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3分)

(3)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4分)

参考答案

6.C(赞:引荐)

7.A(都是介词,经由,通过。B项,①副词,才;②副词,竟然。C项,①介词,替给,⑦介词,向。【“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文章“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出自

第七篇:《《梁统列传》阅读答案 梁统字仲宁,安定乌氏人 》

梁统列传

范晔

梁统字仲宁,安定乌氏人。更始二年,拜酒泉太守。会更始败,赤眉入长安,统与窦融及诸郡守起兵保境,谋共立帅。初以位次,咸共推统,统固辞曰:“昔陈婴不受王者,以有老母也。今统内有尊亲,又德薄能寡,诚不足以当之。”遂共推融为河西大将军,更以统为武威大守。

性刚毅而好法律。统在朝廷,数陈便宜。以为法令既轻,下奸不胜,宜重刑罚,以遵旧典。乃上疏曰:“臣闻立君之道,仁义为主,仁者爱人,义者政理,爱人以除残为务,政理以去乱为心。 刑罚在衷,无取于劝,是以五帝有流、殛、放、杀之诛,三王有大辟、刻肌之法。高帝受命诛暴,平荡天下,约令定律,诚得其宜。文帝宽惠柔克,遭世康平,惟除 省肉刑、相坐之法,它皆率由,无革旧章。武帝值中国隆盛,财力有余,征伐远方,军役数兴,豪桀犯禁,奸吏弄法,故重首匿①之科,著知从②之律,以破朋党, 以惩隐匿。宣帝聪明正直,总御海内,臣下奉宪,无所失坠,因循先典,天下称理。至哀、平继体,而即位日浅,听断尚寡,丞相王嘉轻为穿凿,亏除先帝旧约成 律,数年之间,百有余事,或不便于理,或不厌民心。伏惟陛下包元履德,权时拨乱,功逾文、武,德侔高皇,诚不宜因循季末衰微之轨。”

事下三公、廷尉,议者以为隆刑竣法,非明王急务,施行日久,岂一朝所厘。统今所定, 不宜开可。【《梁统列传》阅读答案 梁统字仲宁,安定乌氏人 】《梁统列传》阅读答案 梁统字仲宁,安定乌氏人 。帝令尚书问状,统对曰:“闻圣帝明王,制立刑罚,故虽尧、舜之盛,犹诛四凶。孔子曰:‘刑罚不衷,则人无所厝手足。’衷之为言,不轻不重之谓 也。自高祖之兴,至于孝宣,君明臣忠,犹因循旧章,不轻改革,海内称理,断狱③益少。至初元,所减刑罚百有余条,而盗贼浸多,岁以万数。是时以天下无难, 百姓安平,而狂狡之势,犹至于此,皆刑罚不衷,愚人易犯之所致也。由此观之,则刑轻之作,反生大患;惠加奸轨,而害及良善也。”议上,遂寝不报。

后出为九江太守,定封陵乡侯。统在郡亦有治迹,吏人畏爱之。卒于官。

(节选自《后汉书·梁统列传》)

   【注】①首匿:谓主谋藏匿罪犯。②知从:即“知纵”,谓知道别人犯法而不检举告发。

         ③断狱:审理和判决的案件。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刑罚在衷,无取于劝            衷:恰当、合适

B.施行日久,岂一朝所厘          厘:改正、改革

C.则人无所厝手足                厝:交错、交叉

D.盗贼浸多,岁以万数            浸:逐渐、渐渐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属于梁统“宜重刑罚,以遵旧典”的理由的一组是(3分)(    )

     ①内有尊亲,又德薄能寡       ②法令既轻,下奸不胜

 ③天下无难,百姓安平         ④隆刑竣法,非明王急务

 ⑤刑轻之作,反生大患         ⑥惠加奸轨,而害及良善

 A.①④⑤      B.②⑤⑥      C.②③④    D. ①③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更始帝刘玄兵败后,梁统和窦融以及各位郡守起兵保卫边境,大家推举梁统为统帅,       但是他坚决推辞,后被重新推举为武威太守。

B.梁统认为人君执政之法,应以仁义为主,即爱护百姓,消除残暴。他极力主张加重刑罚,遵循旧典,用严格的法律治理国家。

C.在中原兴盛时期,当时有些豪桀违反禁令,有些官吏玩弄权术,因此,汉武帝制定了严格的法令来破除朋党,惩罚隐匿犯罪的人。

D.三公、廷尉没有认同梁统的建议,他们认为严酷刑法不是英明之主所为。后来奏议呈上,光武帝认可“重刑法遵旧典”的建议,并颁令推广。【《梁统列传》阅读答案 梁统字仲宁,安定乌氏人 】文章《梁统列传》阅读答案 梁统字仲宁,安定乌氏人 出自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

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

                                                      (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答案

9.C(A项“衷”,同“中”,折中,引申为恰当、合适。C项“厝”,同“措”,放置、安排。“一厝朔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中“厝”即放置之义。)

10.B(①是梁统推辞统帅之位的理由; ③表现的是社会安定的情况;④是三公、廷尉的看法,反对之声。)

11.D(“遂寝不报”,“寝”是停止、平息的意思。意思是奏议被上面扣住了,没有往上报。“并颁令推广”于文无据。)

12.(1)梁统在朝中,经常向光武帝提出有利于国家的建议。(“数”“便宜”各1分,大意1分。)

   (2)爱护百姓则务必消除残暴,政务治理则是以清除混乱为中心。(“务”“ 去乱”各1分,大意1分。)

   (3)数年时间,有上百件案子,有的不便于审理,有的在处理上不服民心。(“或”“厌”各1分,大意1分。)

13.【断句】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每断错一处扣1分,共5分。【《梁统列传》阅读答案 梁统字仲宁,安定乌氏人 】阅读答案上来看,每五百年就会有一位圣贤君主兴起,其中必定还有名望很高的辅佐者。从周武王以来,到现在已经七百多年了。从年数来看,已经超过了五百年;从时势来 考察,也正应该是时候了。大概老天不想使天下太平了吧,如果想使天下太平,在当今这个世界上,除了我还有谁呢?我为什么不快乐呢?”


"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yuwen104742/

推荐访问:后汉书张堪传阅读答案 张曹郑列传释译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