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作诗》阅读答案

来源:阅读答案 时间:2016-05-03 14:15:13 阅读:

【www.zhuodaoren.com--阅读答案】

第一篇:《《李贺作诗》阅读训练》

《李贺作诗》阅读训练

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铈①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自目曰《高轩过》②。二人大惊,自是有名。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③,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程课④者。及暮归,足成之。非大醉、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甚省。母使婢女探囊中,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宋】欧阳修·《新唐诗》

【注释】 ① 皇甫铈(shí):唐朝著名文学家,古文运动的参与者。著有《普察集》。

②《高轩过》(xuän):题目名。意思是高贵的车子来临,指韩皇二人来访。

③奚奴(xī ):童仆,奴仆。

④程课:固定的格式。

〖阅读训练〗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援笔辄就如素构---------- 非大醉,吊丧日率如此

-------------------

过亦不甚省----------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2.下面加点的字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自是有名 B. 足成之

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不足为外人道也

C援笔辄就如素构 D 见所书多

吴广素爱人 书投囊中

3.文中的李贺是诗人,世称“------”。他的名诗《雁门太守行》中形容形势危急的两句诗是------。而文中的韩愈则是“-----”(评价)之一。我们曾学过他的《 》、《 》等文章。

4.试用成语概括下面加点词语的含义。

(1)如他人牵合程课者。-----------------

(2)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3)自是有名--------------------------------

5.翻译下面句子。

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程课者。

----------------------------------------------------

6.李贺是如何成为诗人的?试概括回答。

----------------------------------------------------------

7.读了本文,对你写作有何启示?

---------------------------------------------------------------------------

(拟题/程言宝)

《李贺作诗》参考答案

1. 总是、就 大抵 省察、观看 吐出 2. B 3.诗鬼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唐宋八大家” 《马说》《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4.

(1)牵强附会 (2)呕心沥血 (3)举世闻名 5. 他从不先确定题【《李贺作诗》阅读答案】

目然后作诗,像其它诗人一样牵强地受格式限制。 6.如少年聪明好学,平时都注意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呕心沥血写诗等。 7.略

第二篇:《李贺作诗》

《李贺作诗》 原文:

李贺字长吉,系出郑王后。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当时著名文人)① 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②如素构(早就构思好的),自名③曰《高轩过》④,二人大惊,自是⑤有名。

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能疾书。每旦⑥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⑦,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程课⑧者。及暮归,足成之。非大醉、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甚省。母使婢女探囊中,见所书多,即怒曰:“是⑨儿要呕心乃已耳!”

以父名晋肃,不肯举进士,愈为作讳辩,然卒亦不就举。贺亦早逝,故其诗歌世传者鲜焉。 (节选自《新唐书·文艺下》)

翻译:

李贺,字长吉,是郑王的后代,七岁就能写文章,韩愈、皇甫湜开始听到还不相信,到他家时,让李贺写诗,李贺提起笔马上就能写好,并且就像早已构思好的一样,他自拟题目为《高轩过》,二人大吃一惊,李贺因此而出名。

(李贺)长得单薄削瘦,双眉相连,手指很长,能快速写出诗文来。每天清晨太阳刚刚初升时,就骑着一头瘦弱的马,带着一个小书童,背着破烂不堪的锦囊,碰到有心得感受的诗句,就写下来投入锦囊中。不曾有过先确定题目再写诗的事,就像其他牵强附和旧章法的人。等到晚上回来,就整合成一首诗。若非大醉时或吊丧的日子他都是这样,过后也不怎么反省这样做对身体的伤害。他的母亲让婢女拿过锦囊取出里面的草稿,见写的稿子很多,就心疼嗔怪道:“这孩子啊,要呕出心血了才罢休啊!”。

因为他的父亲名晋肃(与“进”同音)终身不得登第,韩愈为他作《讳辩》诗辩解,但是死后仍然不是举人。因为李贺早逝,所以他的诗歌很少有世代传颂的。

1、皇甫湜:(公元777—835),中国唐代散文家,唐睦州新安(今浙江建德淳安)人。

2、辄:zhé,立即,就。 就:完成。

3、素构:早就构思好的。

4、目,动词,拟题目。

5、《高轩过》:(杂言古诗)题目名。意思是高贵的车子来临,指韩皇二人来访。

6、自是:从此。

7、旦:早上。

8、奚奴:童仆,奴仆。

小奚奴:带着小奴仆

9、牵合:牵强符合。

10、程课:定额;定限;固定的格式。

11、是:这,这样。

12、率:特殊

13、省:反省

14、呕:竭尽

第三篇:《李贺作诗》

《李贺作诗》原文及翻译

原文:

李贺字长吉,系出郑王后。 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铈①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②笔辄就如素构,自名曰《高轩过》③。二人大惊,自是有名。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④,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⑤程课⑥者。【《李贺作诗》原文及翻译】《李贺作诗》原文及翻译。及暮归,足成之。非大醉、吊丧日率⑦如此。过亦不甚省。母使婢女探囊中,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新唐书》

译文:

李贺,字长吉,是郑王的后代,七岁就能写文章,韩愈、皇甫湜开始听到还不相信,到他家时,让李贺写诗,李贺提起笔马上就能写好,并且就像早已构思好的一样,他自拟题目为《高轩过》,二人大吃一惊,李贺因此而出(李贺)长得单薄削瘦,双眉相连,手指很长,能快速写出诗文来。每天清晨太阳刚刚初升时,就骑着一头瘦弱的马,带着一个小书童,背着破烂不堪的锦囊,碰到有心得感受的诗句,就写下来投入锦囊中。不曾有过先确定题目再写诗的事,就像其他牵强附和旧章法的人。等到晚上回来,就整合成一首诗。若非大醉时或吊丧的日子他都是这样,过后也不怎么反省这样做对身体的伤害。他的母亲让婢女拿过锦囊取出里面的草稿,见写的稿子很多,就心疼嗔怪道:“这孩子啊,要呕出心血了才罢休啊!”。

【《李贺作诗》原文及翻译】

因为他的父亲名晋肃(与“进”同音)终身不得登第,韩愈为他作《讳辩》诗辩解,但是最后仍然不是举人。因为李贺早逝,所以他的诗歌很少有世代传颂的。

第四篇:《【2012语文优化方案 精品练习】2.6《李贺诗二首》知能优化演练 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

一、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李凭箜篌引

李 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湘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弦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1.这首诗的起句“吴丝蜀桐张高秋”有何独特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的起句开门见山,“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高秋”一语,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与“深秋”“暮秋”之类相比,更富意蕴。

2.这首诗的五、六两句是如何描写乐声的起伏变化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五、六两句正面写乐声,而又各具特色。“昆山”句是以声写声,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芙蓉”句以形写声,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昆山玉碎”写声音的重浊,“凤凰叫”写声音的清脆,“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有形神兼备之妙。

3.赏析诗句“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并说说“逗”字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两句诗写音响效果。乐声传到天上,正在补天的女娲听得入了迷,竟然忘记了自己的职守,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泻。这种大胆的想象出人意料,而又感人肺腑。一个“逗”字,把音乐的强大魅力和上述奇瑰的景象紧紧联系起来了。

4.诗人为何要选“老鱼”“瘦蛟”这两个干枯的意象来描摹鲜活的音乐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人用“老”和“瘦”这两个似乎干枯的字眼修饰鱼龙,却有着完全相反的艺术效果,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老鱼和瘦蛟本来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现在竟然伴随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这种出其不意的形象描写,使那无形美妙的箜篌声浮雕般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二、语言运用

5.(2011年高考重庆卷)下面一段文字有四处重复累赘,请予删除(只填序号)。要求:删除后应简明连贯、不损害原意。

重庆的清晨7时,天空微微发亮,参加2011年重庆马拉松赛的运动员已陆续赶到①

比赛的起点南滨公园即将开始的2011年重庆,为马拉松赛热身。②③④

在起点处,参加比赛的运动员正在进行准备,慢跑,拉伸韧带,一举一动都显示出专业素养。⑤

虽然比赛还没有开始,尚在安排之中如箭在弦 ⑥⑦⑧【《李贺作诗》阅读答案】

应当删除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参加2011年重庆马拉松赛的运动员已陆续赶到比赛的起点南滨公园”,已交代了比赛的时间、地点、人员、起点等信息,①“重庆的”、④“2011年重庆”、⑤中的“在起点处,参加比赛的运动员”显然赘余;再则,⑤中的“正在进行准备”与上句中的“热身”语意重复,后文中的“慢跑,拉伸韧带”是“热身”的具体内容;“比赛还没有开始”自然是“尚在安排之中”,故⑦与⑥重复,保留⑥,删去⑦,更能突现赛前空气的紧张。

答案:①④⑤⑦

6.下面是一位班主任写的一个学生的日常表现日记。请根据这些内容为该同学写一段寄语。要求:指出问题,提出希望,评价客观,语气委婉,有利于该同学的发展,60字左右。

①9月3日:早自习迟到,下午课外活动时报名参加学校文学社。

②10月13日:下午第一节物理课上睡觉。第二节课上语文老师诵读了他的一篇发表在校刊上的习作。

③10月28日:在半期英语考试中舞弊,被监考教师发现,被年级警告处分。

④12月25日:在圣诞晚会上独唱表演,技惊四座。

⑤1月5日:在学校冬季长跑比赛中带病跑完全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你的文学、艺术才能令人倾倒,你在竞技场上的坚持让人钦佩;诚信、勤奋、均衡发展更能让你如虎添翼,期待你更大的进步!(优缺点归纳概括准确,语言得体

)

一、基础考查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箜篌(hóu) 蜀桐(shǔ) 凝云(nínɡ) ...

B.湘蛾(é) 芙蓉(lónɡ) 冷光(lěnɡ) ...

C.女娲(wā) 神妪(yù) 瘦蛟(jiāo) ...

D.金鳞(lín) 胭脂(zhi) 提携(xié) ...

解析:选B。“蓉”应读“rónɡ”。

2.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吴丝蜀桐张高秋 张高秋:在秋高气爽时弹琴 ...

B.二十三弦动紫皇 动紫皇:感动天神 ...

C.石破天惊逗秋雨 逗:引逗 .

D.黑云压城城欲摧 摧:摧折,破坏 .

解析:选C。逗:引出。

3.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湘峨啼竹素女愁 B.十二门前溶冷光

C.黑云压城城欲催 D.提携玉龙为君死

解析:选D。A项,峨—娥。B项,溶—融。C项,催—摧。

4.下列诗句对音乐的描摹角度不一致的一项是( ) .

A.空山凝云颓不流 B.昆山玉碎凤凰叫

C.老鱼跳波瘦蛟舞 D.露脚斜飞湿寒兔

解析:选B。B项,是从听觉描摹音乐,其他三项是把听觉转化为视觉形象描摹音乐。

5.名句名篇默写。

(1)《李凭箜篌引》一诗中描写音乐的高音清脆激越和音乐时而幽咽时而轻快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贺作诗》阅读答案】

(2)梦入神山教神妪,____________________。

(3)《雁门太守行》一诗中表现战争形势危急、士兵临危不惊的英雄气概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雁门太守行》一诗中表现士兵知恩图报、誓死效忠君王的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2)老鱼跳波瘦蛟舞 (3)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4)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8题。

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6.诗的首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压”字有何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黑云压城城欲摧”以比喻和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7.王安石曾批评“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说:“方黑云压城,岂有向日之甲光?”你怎样认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赞同王安石的看法。艺术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不能等同起来,敌军围城,未必有黑云出现;守军列阵,也未必就有日光前来映照助威,诗中的黑云和日光,是诗人用来造境造意的手段。

8.诗的最后两句塑造了怎样的艺术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人选用“玉龙”和“黄金台”造型设色,塑造了一位受过君主恩遇,在国家危难、形势紧急的情况下,挺身而出、不惜为国捐躯的主将形象。

三、类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0题。

南 园(其十三)

李 贺

小树开朝径,长茸湿夜烟。

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

古刹疏钟度,遥岚破月悬。

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

9.这首诗前六句主要描摹________________,运笔精细,力求形肖神似,像是严谨密致的工笔山水画。末二句主要描写__________________,用墨省俭,重在写意,犹如轻松淡雅的风俗画。

解析:从诗句描写内容方面答题。

答案:自然景物 人的活动

10.诗人写景,往往融入自己的主观感受,试以“柳花惊雪浦”一句为例加以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抓住“惊”字,分析诗人怎样在写景中融入自己的主观感受。

答案:这句诗写柳絮纷纷扬扬,飘落在溪边的浅滩上,白花花的一片,像是铺了一层雪。诗人不禁大为惊奇。“惊”字写人,透露出诗中有人,有人的观感,有人的情思。这种观感和情思与诗歌所展示的自然景物融成一片。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1~12题。

南 园(其五)

①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②③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注】 ①吴钩:刀名。②凌烟阁:李世民为表彰开国功臣,命人将长孙无忌、魏征等

24位功臣之像列于凌烟阁上。③若个:哪个。

马 诗(其五)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①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 ①络脑:马笼头。

11.《南园》和《马诗》表达的思想内容基本相同,它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南园》一诗结合“男儿何不带吴钩”“若个书生万户侯”两问来看,这位“书生”不再想当书生,而是想投笔从戎、为国建功,谋求以“收取关山五十州”的军功封万户侯。《马诗》是通过咏马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李贺作诗》阅读答案】

答案:主题都是表现积极进取的精神。希望投笔从戎、驰骋沙场、为国建功,也有怀才不遇之苦。

12.《南园》和《马诗》运用的艺术手法各具特色,试加以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南园》一诗使用了“何不”“请君”“若个”等直接表现情感的词语。《马诗》用了“如雪”“似钩”的比喻,借咏马表达情感。

答案:《南园》是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马诗》通篇用比,托物言志,抒情委婉,耐人寻味。

四、语用创新

13.依照下面的示例,另选两组花卉,写两句有一定寓意的文字。

例:玫瑰——你娇艳美丽的花朵下面,却有着锋利的刺,是不是因为你懂得:既要展示美丽,也要保护自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昙花——你特意在夜间开放,又在瞬间凋落,是不是向人们昭示:美丽常常是短暂的,惟其短暂才更可贵?

梅花——你笑对满天飞雪,凌寒盛开,暗香飘溢,是不是在告诉人们:不要畏惧冬天,春天就要到来?

菊花——你盛开在百花凋零、蜂蝶无踪的季节,是不是要自己来点缀装扮这个肃杀寂寞的秋天?(任写两例即可)

14.(原创)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7个字。

被称为“诗鬼”的李贺是我国唐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是一名生于洛阳长于洛阳的文化名人,李贺的诗脍炙人口,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诵。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国内外专家学者多次呼吁复原和建立李贺故居,全面展示和弘扬“诗鬼”李贺的诗歌艺术,2月24日,在市社科联组织的“李贺故居复原座谈会”上,来自我市历史、文化、教育、建筑、考古领域的叶鹏、王铎、徐金星、郑贞富等30多名专家学者联名发出倡议,期望尽快复原李贺故居,为实现洛阳文化强市战略作出典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30多名专家学者呼吁尽快复原李贺故居。

第五篇:《【2012语文优化方案 精品练习】2.6《李贺诗二首》知能优化演练 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

一、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李凭箜篌引

李 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湘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弦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1.这首诗的起句“吴丝蜀桐张高秋”有何独特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的起句开门见山,“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高秋”一语,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与“深秋”“暮秋”之类相比,更富意蕴。

2.这首诗的五、六两句是如何描写乐声的起伏变化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五、六两句正面写乐声,而又各具特色。“昆山”句是以声写声,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芙蓉”句以形写声,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昆山玉碎”写声音的重浊,“凤凰叫”写声音的清脆,“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有形神兼备之妙。

3.赏析诗句“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并说说“逗”字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两句诗写音响效果。乐声传到天上,正在补天的女娲听得入了迷,竟然忘记了自己的职守,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泻。这种大胆的想象出人意料,而又感人肺腑。一个“逗”字,把音乐的强大魅力和上述奇瑰的景象紧紧联系起来了。

4.诗人为何要选“老鱼”“瘦蛟”这两个干枯的意象来描摹鲜活的音乐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人用“老”和“瘦”这两个似乎干枯的字眼修饰鱼龙,却有着完全相反的艺术效果,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老鱼和瘦蛟本来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现在竟然伴随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这种出其不意的形象描写,使那无形美妙的箜篌声浮雕般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二、语言运用

5.(2011年高考重庆卷)下面一段文字有四处重复累赘,请予删除(只填序号)。要求:删除后应简明连贯、不损害原意。

重庆的清晨7时,天空微微发亮,参加2011年重庆马拉松赛的运动员已陆续赶到①

比赛的起点南滨公园即将开始的2011年重庆,为马拉松赛热身。②③④

在起点处,参加比赛的运动员正在进行准备,慢跑,拉伸韧带,一举一动都显示出专业素养。⑤

虽然比赛还没有开始,尚在安排之中如箭在弦 ⑥⑦⑧

应当删除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参加2011年重庆马拉松赛的运动员已陆续赶到比赛的起点南滨公园”,已交代了比赛的时间、地点、人员、起点等信息,①“重庆的”、④“2011年重庆”、⑤中的“在起点处,参加比赛的运动员”显然赘余;再则,⑤中的“正在进行准备”与上句中的“热身”语意重复,后文中的“慢跑,拉伸韧带”是“热身”的具体内容;“比赛还没有开始”自然是“尚在安排之中”,故⑦与⑥重复,保留⑥,删去⑦,更能突现赛前空气的紧张。

答案:①④⑤⑦

6.下面是一位班主任写的一个学生的日常表现日记。请根据这些内容为该同学写一段寄语。要求:指出问题,提出希望,评价客观,语气委婉,有利于该同学的发展,60字左右。

①9月3日:早自习迟到,下午课外活动时报名参加学校文学社。

②10月13日:下午第一节物理课上睡觉。第二节课上语文老师诵读了他的一篇发表在校刊上的习作。

③10月28日:在半期英语考试中舞弊,被监考教师发现,被年级警告处分。

④12月25日:在圣诞晚会上独唱表演,技惊四座。

⑤1月5日:在学校冬季长跑比赛中带病跑完全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你的文学、艺术才能令人倾倒,你在竞技场上的坚持让人钦佩;诚信、勤奋、均衡发展更能让你如虎添翼,期待你更大的进步!(优缺点归纳概括准确,语言得体

【《李贺作诗》阅读答案】

)

一、基础考查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箜篌(hóu) 蜀桐(shǔ) 凝云(nínɡ) ...

B.湘蛾(é) 芙蓉(lónɡ) 冷光(lěnɡ) ...

C.女娲(wā) 神妪(yù) 瘦蛟(jiāo) ...

D.金鳞(lín) 胭脂(zhi) 提携(xié) ...

解析:选B。“蓉”应读“rónɡ”。

2.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吴丝蜀桐张高秋 张高秋:在秋高气爽时弹琴 ...

B.二十三弦动紫皇 动紫皇:感动天神 ...

C.石破天惊逗秋雨 逗:引逗 .

D.黑云压城城欲摧 摧:摧折,破坏 .

解析:选C。逗:引出。

3.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湘峨啼竹素女愁 B.十二门前溶冷光

C.黑云压城城欲催 D.提携玉龙为君死

解析:选D。A项,峨—娥。B项,溶—融。C项,催—摧。

4.下列诗句对音乐的描摹角度不一致的一项是( ) .

A.空山凝云颓不流 B.昆山玉碎凤凰叫

C.老鱼跳波瘦蛟舞 D.露脚斜飞湿寒兔

解析:选B。B项,是从听觉描摹音乐,其他三项是把听觉转化为视觉形象描摹音乐。

5.名句名篇默写。

(1)《李凭箜篌引》一诗中描写音乐的高音清脆激越和音乐时而幽咽时而轻快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梦入神山教神妪,____________________。

(3)《雁门太守行》一诗中表现战争形势危急、士兵临危不惊的英雄气概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雁门太守行》一诗中表现士兵知恩图报、誓死效忠君王的两句诗是:【《李贺作诗》阅读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2)老鱼跳波瘦蛟舞 (3)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4)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8题。

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6.诗的首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压”字有何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黑云压城城欲摧”以比喻和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7.王安石曾批评“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说:“方黑云压城,岂有向日之甲光?”你怎样认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赞同王安石的看法。艺术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不能等同起来,敌军围城,未必有黑云出现;守军列阵,也未必就有日光前来映照助威,诗中的黑云和日光,是诗人用来造境造意的手段。

8.诗的最后两句塑造了怎样的艺术形象?【《李贺作诗》阅读答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人选用“玉龙”和“黄金台”造型设色,塑造了一位受过君主恩遇,在国家危难、形势紧急的情况下,挺身而出、不惜为国捐躯的主将形象。

三、类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0题。

南 园(其十三)

李 贺

小树开朝径,长茸湿夜烟。

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

古刹疏钟度,遥岚破月悬。

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

9.这首诗前六句主要描摹________________,运笔精细,力求形肖神似,像是严谨密致的工笔山水画。末二句主要描写__________________,用墨省俭,重在写意,犹如轻松淡雅的风俗画。

解析:从诗句描写内容方面答题。

答案:自然景物 人的活动

10.诗人写景,往往融入自己的主观感受,试以“柳花惊雪浦”一句为例加以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抓住“惊”字,分析诗人怎样在写景中融入自己的主观感受。

答案:这句诗写柳絮纷纷扬扬,飘落在溪边的浅滩上,白花花的一片,像是铺了一层雪。诗人不禁大为惊奇。“惊”字写人,透露出诗中有人,有人的观感,有人的情思。这种观感和情思与诗歌所展示的自然景物融成一片。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1~12题。

南 园(其五)

①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②③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注】 ①吴钩:刀名。②凌烟阁:李世民为表彰开国功臣,命人将长孙无忌、魏征等

24位功臣之像列于凌烟阁上。③若个:哪个。

马 诗(其五)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①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 ①络脑:马笼头。

11.《南园》和《马诗》表达的思想内容基本相同,它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南园》一诗结合“男儿何不带吴钩”“若个书生万户侯”两问来看,这位“书生”不再想当书生,而是想投笔从戎、为国建功,谋求以“收取关山五十州”的军功封万户侯。《马诗》是通过咏马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

答案:主题都是表现积极进取的精神。希望投笔从戎、驰骋沙场、为国建功,也有怀才不遇之苦。

12.《南园》和《马诗》运用的艺术手法各具特色,试加以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南园》一诗使用了“何不”“请君”“若个”等直接表现情感的词语。《马诗》用了“如雪”“似钩”的比喻,借咏马表达情感。

答案:《南园》是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马诗》通篇用比,托物言志,抒情委婉,耐人寻味。

四、语用创新

13.依照下面的示例,另选两组花卉,写两句有一定寓意的文字。

例:玫瑰——你娇艳美丽的花朵下面,却有着锋利的刺,是不是因为你懂得:既要展示美丽,也要保护自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昙花——你特意在夜间开放,又在瞬间凋落,是不是向人们昭示:美丽常常是短暂的,惟其短暂才更可贵?

梅花——你笑对满天飞雪,凌寒盛开,暗香飘溢,是不是在告诉人们:不要畏惧冬天,春天就要到来?

菊花——你盛开在百花凋零、蜂蝶无踪的季节,是不是要自己来点缀装扮这个肃杀寂寞的秋天?(任写两例即可)

14.(原创)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7个字。

被称为“诗鬼”的李贺是我国唐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是一名生于洛阳长于洛阳的文化名人,李贺的诗脍炙人口,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诵。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国内外专家学者多次呼吁复原和建立李贺故居,全面展示和弘扬“诗鬼”李贺的诗歌艺术,2月24日,在市社科联组织的“李贺故居复原座谈会”上,来自我市历史、文化、教育、建筑、考古领域的叶鹏、王铎、徐金星、郑贞富等30多名专家学者联名发出倡议,期望尽快复原李贺故居,为实现洛阳文化强市战略作出典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30多名专家学者呼吁尽快复原李贺故居。

第六篇:《《李贺作诗》原文及翻译》

《李贺作诗》原文及翻译

原文:

李贺字长吉,系出郑王后。 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铈①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②笔辄就如素构,自名曰《高轩过》③。二人大惊,自是有名。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④,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⑤程课⑥者。【《李贺作诗》原文及翻译】《李贺作诗》原文及翻译。及暮归,足成之。非大醉、吊丧日率⑦如此。过亦不甚省。母使婢女探囊中,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新唐书》

译文:

李贺,字长吉,是郑王的后代,七岁就能写文章,韩愈、皇甫湜开始听到还不相信,到他家时,让李贺写诗,李贺提起笔马上就能写好,并且就像早已构思好的一样,他自拟题目为《高轩过》,二人大吃一惊,李贺因此而出 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end#名。【《李贺作诗》原文及翻译】文章《李贺作诗》原文及翻译出自

第七篇:《《李贺作诗》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李贺作诗

李长吉①细瘦,通眉②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每旦日出,与诸公交,未尝得题③,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恒从小奚奴④,骑距⑤驴,背一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⑥使婢女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呕出心始已耳。”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⑦成之,投他囊中。

(选自唐.李商隐《樊南文集》)

[注释]①李长吉:李贺。唐朝著名诗人。②通眉:两眉通连。③得题:意为事前确定题目。④小奚奴:小僮仆。⑤距:同“巨”。⑥太夫人:指李贺的母亲。⑦足:补充。

[文言知识]

说“从”。【《李贺作诗》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李贺作诗》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从”指跟随,但到底“谁跟从谁”在句中要认真研究,否则容易搞错。上文“恒从小奚奴”,是指小奚奴跟随主人李贺,因此这个“从”要按使动词理解,即“使小奚奴跟随”。又,“大将军从百余骑西征”,这“从”也应理解为“使……跟从”,即带领。又,《鸿门宴》:“沛公旦日从百余骑至鸿门”,这“从”也指“使……跟随”。至于“二狼仍从屠而不舍”那当然要理解为两只狼仍跟随屠夫而不放弃。另外,上文“长吉从婢取书”中的“从”是指“向”。

[阅读练习]

1.解释:①旦 ②囊 ③辄

2.翻译:①能苦吟疾书

②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

3.理解:后人从“是儿要呕出心始已耳”中引申出一个成语,即是

参考答案

1.①天②布袋③总是

2.①能苦心吟哦觅句然后迅速写下来;②像别人那样苦思冥想牵强附会,以及按一定格式写作。

3.呕心沥血。

二:

李贺字长吉,系出郑王后。 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铈①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②笔辄就如素构,自名曰《高轩过》③。二人大惊,自是有名。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④,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⑤程课⑥者。及暮归,足成之。【《李贺作诗》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文章《李贺作诗》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出自⑤牵合:指受到束缚。    ⑥程课:固定的格式。

⑦率:大概,大略。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皇甫铈始闻未信 信:               ②援笔辄就如素构 就:         

③每旦日出 旦:                     ④及暮归,足成之 及:          

11.下列句中的“之”与“及暮归,足成之”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鞭数十,驱之别院            B.至之市

C.故时有物外之趣              D.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12.翻译下列句子。(2分)

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13.李贺在孩提时代的作诗轶事,对你写作有哪些启示?(2分)

14.从文言文中可以看出李贺是怎样的人?<2分)

15.李贺后来成为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成名给你的启发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

10.(4分)①相信   ②完成  ③早晨   ④等到   

11.(2分)A

12.(2分)这孩子要把心呕出来才肯罢休啊!

13.(2分)注意积累好词佳句。平时多注意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多思多想,用心创作。以上答出任意两点即得分。

14. 他们小时都很聪明。【《李贺作诗》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古诗词鉴赏(2)家庭环境及教育的重要性。以上两点,只要答对一点即可得满分,能从其它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李贺,字长吉,是郑王的后代,七岁就能写文章,韩愈、皇甫湜开始听到还不相信,李贺拜访他们时,(他们)让李贺写诗,李贺提起笔马上就能写好,并且就像早已构思好的一样,他自拟题目为《高轩过》,二人大吃一惊,李贺从此就出了名。

(李贺)长得单薄削瘦,双眉相连,手指很长,能快速写出诗文来。每天清晨太阳刚刚初升时,就骑着一头瘦弱的马,带着一个小童仆,背着破烂不堪的锦囊,碰到有心得感受的诗句,就写下来投入锦囊中。他不曾有过先确定题目再写诗的事,就像他人牵强附和旧章法一样。等到晚上回来,就整合成一首诗。若非大醉时或吊丧的日子他都是这样,过后也不怎么反省这样做对身体的伤害。他的母亲让婢女拿过锦囊取出里面的草稿,见写的稿子很多,就心疼嗔怪道:“这个孩子要呕出了心肝才算完啊!”。

"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yuwen125210/

推荐访问:李贺作诗阅读答案翻译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