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

来源:阅读答案 时间:2016-05-09 10:39:24 阅读:

【www.zhuodaoren.com--阅读答案】

第一篇:《会考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会考现代文阅读

一、(共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6一28题。

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

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我在那篇小

说中写道:“没处可去我便一天到晚耗在这园子里。跟上班下班一样,别人去上班我就摇了

轮椅到这儿来。”“园子无人看管,上下班对间有些抄近路的人们从园中穿过,园子里活跃

一阵,过后便沉寂下来。”“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一溜阴凉。我把轮椅开进去,把

椅背放倒,坐着或是躺着,看书或者想事,撅一杈树枝左右拍打,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

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

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会儿便支开翅膀,忽

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

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窸窸窣

窣片刻不息。”这都是真实的记录,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除去几座殿堂我无法进去,除去那座祭坛我不能上去而只能从各个角度张望它,地坛的

每一棵树下我都去过,差不多它的每一平方米草地上都有过我的车轮印。无论是什么季节,

什么天气,什么时间,我都在这园子里呆过。有时候呆一会儿就回家,有对候就呆到满地上

都亮起月光。记不清都是在它的哪些角落里了,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

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这样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

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

我们这个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

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想过之后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比如你起早熬

夜准备考试的时候,忽然想起有一个长长的假期在前面等待你,你会不会觉得轻松一点,并

且庆幸并且感激这样的安排?

1.上段写“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同下一段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3分)

2.谈谈选段中“上帝”指的是什么?(2分)

3.请概括出已经“截瘫”只能靠“轮椅”活动的“我”感悟到关于“生死”问题的宝贵体

验。(3分)

二、(共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6一28题。

下午,医生来了,他离去时,苏艾找了一个借口,跑到过道上。

“好的希望有了五成,”医生抓住苏艾瘦小的颤抖的手说,“只要好好护理,你会胜利

的。现在我得去楼下看看另一个病人。他姓贝尔曼——据我所知,也是搞艺术的。也是肺炎。

他上了年纪,身体虚弱,病势来得凶猛。他可没有希望了,不过今天还是要把他送到医院,

好让他舒服一些。”第二天,医生对苏艾说:“她现在脱离危险了。你赢啦。现在只要营养

和调理就行啦。”那天下午,苏艾跑到床边,琼珊靠在那儿,心满意足地在织一条毫无用处的深蓝色披肩,苏艾把她连枕头一把抱住。“我有些话要告诉你,小东西。”她说,“贝尔曼先生今天在医院去世了。他害肺炎,只病了两天。

头天早上,看门人在楼下的房间里发现他痛苦得要命。他的鞋子和衣服都湿透了,冰凉冰凉的。他们想不出,在那种凄风苦雨的夜里,他究竞是到什么地方去的。后来,他们找到了一个还燃着的灯笼,一把从原来的地方挪动过的梯子,还有几支散落的画笔,一块调色板。上面剩有绿色和黄色的颜料,末了——看看窗外,亲爱的,看看墙上最后的一片叶子。你不是觉得纳闷,它为什么在风中不飘不动吗?啊,亲爱的,那是贝尔曼的杰作——那晚最后的一片叶子掉落时,他画在墙上的。”

4.医生离去时,苏艾为什么“找了个借口”跑出去?(2分)

5.医生“抓住”苏艾“瘦小的颤抖的手”,苏艾热烈拥抱琼珊,贝尔曼冒雨画藤叶,这些都反映了什么?(2分)

6.为什么说最后的藤叶是贝尔曼的“杰作”?(4分)

三、(共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6—28题。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拉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7.说说“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一句的含义。(2分)

8.文中“孱头”“昏蛋”“废物”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可以分别概括为:(3分)

(1)“屡头”的态度:

(2)“昏蛋”的态度:

(3)“废物”的态度::9.揣摩“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一句的意义。(3分)

另外推荐一些记忆类书籍

超链接 高中必备知识点链接

沈晨物理竞赛专题 总超链接

专题1_准静态问题的力三角形判断法.pdf 专题1_准静态问题的力三角形判断法.doc 专题3 平衡问题探骊.pdf 专题3_平衡问题探骊.doc

专题4_矢量图解运动问题.pdf 专题4_矢量图解运动问题.doc

专题5物系相关速度.pdf 专题5物系相关速度.doc

专题6 动力学特殊问题与方法.pdf 专题6_动力学特殊问题与方法.doc 专题7 曲线运动曲直谈.pdf 专题7_曲线运动曲直谈.doc

专题8 功与能——教你一手.pdf 专题8_功与能——教你一手.doc 专题9_动量与动量守恒.pdf 专题9_动量与动量守恒.doc

专题10曲线运动的动力学解.pdf 专题10曲线运动的动力学解.doc 专题11天体运动种种.pdf 专题11天体运动种种.doc

专题12机械振动二三事.pdf 专题12机械振动二三事.doc

专题13波的几何描述和特征现象.doc 专题13波的几何描述和特征现象.pdf 专题14 刚体的运动学和动力学问题.pdf 专题14_刚体的运动学和动力学问题.doc 专题15 泛说气 液 固三态性质.pdf 专题15_泛说气_液_固三态性质.doc 专题16 热力学基础.pdf 专题16_热力学基础.doc

专题17 静电场性质与原理.pdf 专题17_静电场性质与原理.doc 专题18 电容器.pdf 专题18_电容器.doc

专题19 电阻的等效方法.pdf 专题19_电阻的等效方法.doc 专题20 稳恒电流计算.pdf 专题20_稳恒电流计算.doc

专题21 说磁.pdf 专题21_说磁.doc

专题22 电磁感应面面观.pdf 专题22_电磁感应面面观.doc 专题23 几何光学问题集成.pdf 专题23_几何光学问题集成.doc 专题24 交变电流.pdf 专题24_交变电流.doc

专题25 波动光学和量子理论拾零.pdf 专题_25波动光学和量子理论拾零.doc 专题27 微元法简说.pdf 专题 27 微元法简说.doc

四、(共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6一28题。

一个戴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河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过桥去。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帮着推动轮辐。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申踯躅着。但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他太累,走不动了。

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完成任务后,我又从桥上回到原处。这时车辆已经不多了,行人也稀稀落落,可是那个老人还在原处。 “你从哪儿来?”我问他。

“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

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

“那时我在看管动物,”他对我解释。

“噢,”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

“晤,”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科动物。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 他看上去既不像牧羊的,也不像管牛的。我瞧着他满是灰尘的黑衣服、尽是尘土的灰色面孔,以及那副钢丝边眼镜,问道,“什么动物?”【阅读答案__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

“各种各样,”他摇着头说,“唉,只得把它们撇下了。”……

10.小说开头写车队人流蜂拥过桥,而老人却坐在桥畔不动,这样开篇的效果如何?(3分)

11.品味“露出笑容”这一细节反映了老人怎样的内心世界?(2分)

12.小说采用有限视角,以第一人称“我”叙述故事,试分析这种叙述角度的效果。(3分)

五、(共8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26--28题。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13.作者沿着荷塘,注意到了哪些有特征的景物?(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品评选文结尾“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一句中作者的心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联系全文,分析开篇"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一句的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共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6一28题。

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返身回去,看见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望着我拐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竞一时没有反应。待她再次送我出门的时侯,她说:“出去活动活动,去地坛看看书,我说这挺好。”许多年以后我才渐渐听出,母亲这话实际上是自我安慰,是暗自的祷告,是给我的提示,是恳求与嘱咐。只是在她

猝然去世之后,我才有余暇设想,当我不在家里的那些漫长的时间,她是怎样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痛苦、惊恐与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祈求。现在我可以断定,以她的聪慧和坚忍,在那些空落的白天后的黑夜,在那不眠的黑夜后的白天,她思来想去最后准是对自己说:“反正我不能不让他出去,未来的日子是他自己的,如果他真的要在那园子里出了什么事,这苦难也只好我来承担。”在那段日子里——那是好几年长的一段日子,我想我一定使母亲作过了最坏的准备了,但她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你为我想想”。事实上我也真的没为她想过。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惟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能找到。——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节选自史铁生《我与地坛》)

16.写出文中“母亲最低限度的祈求”的具体内容。不超过15个字。(2分)

17.几结合选文,说说文末画线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3分)

18.选文运用多种方法刻画母亲形象,请写出其中一种并结合原文简析其作用。(3分)

七、(共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6—28题。

①司仪副官走到别素号娃伯爵夫人面前,邀请她。她微笑地举起手,没有望他,把手放在副官的肩上。司仪副官是个跳舞能手,他紧搂着他的舞伴的腰,自信、从容、平稳地和她开始在圈子的边上跳滑步,然后在大厅的角落抓住她的左手,把她转过来,由于音乐节奏越来越快,只听到副官的疾速的灵活的两腿发出有节奏的鞋刺声,每隔三个拍子,在旋转时,他的舞伴的天鹅绒衣服便飘起来,好像闪光一样。娜塔莎望着他们,几乎要哭了,因为跳第一圈华兹舞的不是她。

②“我已经荣幸地认识了,假使伯爵小姐记得我,”安德来公爵恭敬地低低地鞠着躬说, 和撇隆斯卡雅说他粗鲁恰恰完全相反,他走到娜塔莎面前,还未说完邀请跳舞的话,就伸出手去搂抱她的腰。他提议跳华兹舞。娜塔莎对于失望和狂喜都有所准备的焦急的面色,忽然明朗起来,露出了快乐、感激、小孩般的笑容。

③“我等你好久了,”这个惊惶的、快乐的女孩子,当她把手放到安德来公爵的肩上时,似乎是用她那含泪的眼睛里所流露出来的笑容这么说。他们是走进圈子里面去的第二对。

④安德来公爵是当时舞会中跳得最好的人之一。娜塔莎也跳得好极了。她那穿缎子舞鞋的小脚,迅速、轻巧、灵活地跳动着,她的脸上现出了幸福的喜色。

⑤她的光脖子和手臂又瘦又不好看。和爱仑的肩膀比起来,她的肩膀是瘦的,胸脯是不明显的,手臂是细的;但在爱仑身上,由于受到过上千人的目光的注视,仿佛涂上了一层油彩,而娜塔莎好像是一个第一次袒肩露臂的姑娘,假使不是他们使她相信,这是绝对必要的,她便要觉得这是很可羞的了。

⑥安德来公爵欢喜跳舞,他希望尽快避免别人同他进行政治性的、理智的谈话,希望尽快突破那种因为皇帝的驾临而形成的令他厌烦的拘束,所以他去跳舞,并且选择了娜塔莎,因为彼埃尔向他指出了她,因为她是他眼中所看到的第一个美女;但他刚刚揽住那个纤细灵活的腰身,她便和他那么靠近地扭起身子,对他那么亲密地微笑了一下,她的魅力之酒使他陶醉了。当他换一口气,放下她,停下步子,开始望别的跳舞的人时,他觉得自己活泼年轻

第二篇:《2013年会考大阅读练习》

2013年会考大阅读巩固练习

《丹柯》1.选文开头所描写的族人生活环境有何特点?作者这样描写的用意是什么?

2.请理解以下两个句子的含义:①你们不能够用思想移开路上的石头。②林子是有尽头的,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有尽头的。

3.小说反映了族人、丹柯怎样的性格。

4.课文体现了怎样的主题?(主题具有多义、模糊的特点,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主题)。 从丹柯的角度: ;

从族人的角度:

5.根据丹柯的话在括号内用1——3个词语或成语概括其性格特征。

(1)“你们不能够用思想移开路上的石头。什么事都不做的人不会得到什么结果。为什么我们要把我们的气力浪费在思想上、悲伤上呢?”„„“起来,我们到林子里去,我们要穿过林子,林子是有尽头的,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有尽头的!” 【 】

(2)“你们说:领导我们,我才来领导的!”“你们只是走,你们却不能保持你们的气力走更长的路!” 【 】

(3)“我还能为这些人做什么呢?” 【 】

6.下面是小说《丹柯》中的一段景物描写。请从表达效果的角度予以点评,不超过40字。 四周是一片黑暗,他们每一步都碰见泥沼张开它那龌龊的、贪吃的大口,把人吞下去,树木像一面牢固的墙拦住他们的去路,树枝纠缠在一块儿,树根像蛇一样地朝四面八方伸出去。

阅读课文前三段,完成7~9题。

7.选文最后引用丹柯的话有什么作用?

8.开头为什么以大量篇幅写外族的强大、环境的艰险?

9.“这是一些快乐的、强壮的、勇敢的人”一句在文中有何深意?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0-12题。

树林忽然在他们前面分开了,分开了,等到他们走过以后,它又合拢起来,还是又密又静的。丹柯和所有的人都浸在雨水洗干净了的新鲜空气和阳光的海洋。在那边,在他们的后面,在林子的上空,还有雷雨,可是在这儿,太阳发出了灿烂的光辉,草原一起一伏,好像在呼吸一样,草叶带着一颗一颗钻石一样的雨珠在闪亮,河面上泛着金光„„黄昏来了,河上映着落日的霞光,显得鲜红,跟那股从丹柯的撕开的胸膛淌出来的热血是一样的颜色。

10.根据上文概括丹柯的性格特征。(2分)

11.概括划线小节的作用。(3分)

12.最后作者为什么要写“拿脚踏在那颗骄傲的心上”这个细节。(3分)

《拿来主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8题。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

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拉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13.说说“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一句的含义。(2分)

14.文中“孱头”“昏蛋”“废物”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可以分别概括为:(3分)

(1)“屡头”的态度:

(2)“昏蛋”的态度:

(3)“废物”的态度:

15.揣摩“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一句的意义。(3分)

《雷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周朴园 (惊愕)梅花?

鲁侍萍 还有一件绸衬衣,左袖襟也绣着一朵梅花,旁边还绣着一个萍字。还有一件,——

周朴园 (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鲁侍萍 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

周朴园 哦,侍萍!(低声)怎么,是你?

鲁侍萍 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 你——侍萍(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鲁妈)

„„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 (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鲁侍萍 (愤怒)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周朴园 你可以冷静点。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如果你觉得心里有委屈,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

16.对下面的舞台说明和台词,你是如何理解的?(3分)

(周朴园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半晌)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17.应该怎样理解鲁侍萍“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这一“怒吼”?(3分)

18.请根据这段戏的人物冲突,概括两种对立的人物性格。(2分)

周朴园: 鲁侍萍:

《想北平》(节选)

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我知道一些伦敦的情形,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堪司坦丁堡根本没有去过。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自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的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虽说巴黎的布置已比伦敦罗马匀调的多,可是比起北平还差点儿。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连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地喘气;不在有许多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围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每一个城楼,每一个牌楼,都可以从老远就看见。况且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与西山呢!

好学的、爱古物的人们自然喜欢北平,因为这里书多古物多。我不好学,也没钱买古物,但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北平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省钱省事而且会招来翩翩蝴蝶。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送到家门口的。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一般的美丽。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美国包着纸的橘子遇到北平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

19.为什么作者说“巴黎更近似北平”,但是“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

感到寂苦”?(6分)

20.说说你对“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这句话的理解。(6分)

21.“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中的“摇篮”具体指什么?所指内容在特征方面与“摇篮”有何相

似之处?(8分)

22.第二段介绍了北平的两个特点,即 , ,且详写了后者。(2分)

23.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何种手法?简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3分)

24.为什么作者说“巴黎更近似北平”,但是“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地

感到寂苦”? (3分)

阅坊下面文段,完成25—28题。(20分)

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吓的众人一拥争去拾玉。贾母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宝玉满面泪痕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们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

25.开头的五个对偶句对黛玉作了精彩细致的描写,从中写出了黛玉的什么特点?(5分)

26.宝玉给黛玉取字“颦颦”,并说“岂不两妙”,这“两妙”指什么?(5分)

27.贾母问黛玉念何书,黛玉如实回答:“只刚念了《四书》。”可是她回答宝玉却说:“不曾读„„些须认得几个字。”这是什么原因?(5分)

28.宝玉“摔玉”这一举动有什么含义?(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9—31题。

外边,大风将雪片堆积在洞口处, 四周变得一片漆黑。干草堆里一点不冷。草堆里的野草和

野花散发出夏日阳光的温暖。兹拉特上下左右不时地吃着草, 它的身子散发出出热气,阿隆靠着踏缩成一团。他从来就喜欢兹拉特,现在, 兹拉特在他眼里, 简直就像是他的妹妹。他便一边捋着兹拉特的毛一边问它:

“兹拉特,我们现在的一切, 你是怎么想的?”

“咩——”兹拉特说。

“如果我们没有找到这个草垛,我们俩现在不都得冻僵了?”阿隆说。

“咩——”山羊又答道。

“如果大雪仍继续这样下的话,我们可能要在这儿呆几天。”阿隆解释说。

“咩——”兹拉特叫了一声。

“‘咩——’是什么意思呢?你最好说得更明白些。”阿隆要求道。

“咩——咩——”兹拉特试着要说明白。

“噢——你不会说话,可我明白你的意思。你是说, 我需要你,你也需要我。是吗?”阿隆耐心地说。

“咩——”

阿隆困了。他用干草做了个枕头躺下睡了。兹拉特也跟着睡了。

当阿隆睁开眼睛时,他说不清到底是白天还是黑夜。大雪盖住了天窗。他试着去捅开,可他的手臂全伸直了,还是捅不开。幸亏那根棍子还在身边。花了很大力气,他才用棍子捅开了天窗。外边,始终一片乌黑。雪继续在下。寒风呼啸着,起先用一种调子,后来,越来越响,成了各种调子的合奏,就像恶魔狞笑„„(节选自《山羊兹拉特》)

29.阿隆与不会说话的山羊对话,这体现了阿隆怎样的情感?(2分)

30.简析文章画线句子的作用。(3分)

31.联系全文内容,说说作者描写这一场突然而来的暴风雪对于小说有怎样的价值?(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5题。

从此,他片刻也不离这个葫芦,还带到学校去。

„„

清兵卫的父亲忽然注意到柱子上的葫芦,就拿起锤子来一个一个地砸碎;清兵卫只是脸色发青,不敢做声。

教员把在清兵卫那儿没收来的那个葫芦,当做脏东西似的交给老年的校役,叫他去扔了。校役拿了来挂在自己那间煤污的小屋子的柱子上。

约摸过了两个月,校役恰巧因为没有钱花,想起这葫芦准备多少换几个钱,就拿到附近的古董店里去看。

古董店的老板横捧竖捧地仔细瞧了半天,马上做出一副冷淡的神气,把葫芦向校役一推: “要卖就算五块钱吧。”

校役暗暗吃了一惊,可是他是乖觉的,连忙板起脸回答了:

“五块钱可不卖。”古董店老板马上加到了十块;可是校役还不肯答应。

结果是五十块钱成了交——校役从那位教员手中好象平白地得了四个月的薪水,心里偷偷地高兴。他当然不会告诉教员,对清兵卫也隐瞒到底。因此这个葫芦的去处,终究没有人知道。

可是凭校役怎样聪明,也不会想到古董店老板把这个葫芦卖给当地的富家,价钱是六百块。(节选自志贺直哉《清兵卫与葫芦》)

32.清兵卫最喜欢的葫芦被没收时“连哭都没有哭一声”,他的父亲把柱子上的葫芦砸碎时,“只是脸色发青”,由此可看出清兵卫怎样的性格?(2分)

33.结合节选部分文字,说说清兵卫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34.文章画线句子运用了何种手法?简析其传神之处。(3分)

《丹柯》1.封闭、阴暗、恶臭、无法生存的特点。(1分)揭示族人“要想活命就得走出这个林子“的进退两难的可怕的生存现状。以此衬托出丹柯的勇敢、乐观、具有号召力的人物性格。(2分)2.哲理含义——仅仅停留在思想上而不采取实际行动是徒劳无益的,也不可能等来满意的结果。任何困难都是能够克服的,只要我们坚持努力,最终一定能够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作用——体现了人物的勇敢与坚强,乐观与勇于担当,奠定了主题的基调,是全文的文眼句,显得异常有力而令人警醒。3.族人:懦弱,愚昧,自私自利,胆小怕事,缺乏斗争精神等。 丹柯:乐观,智慧,勇于实践,永不言败,乐观执着,富有牺牲精神。4.主题:(1)歌颂丹柯式的“乐观,聪明,勇于实践,勇于牺牲自己的大公无私的精神”。(2)告诫世人对英雄应当理解、尊重、感恩、爱护,无论境遇怎样恶劣,都要保持人的尊严。5. (1)勇敢与坚强,乐观与勇于实践;

(2)体现了人物果敢、有承担的勇气,有实干的精神;(3)体现了人物一心为公,不计个人得失、永不言败的精神。 6. 点评示例:本段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环境的恶劣与恐怖,为烘托主人公崇高的悲剧形象渲染气氛 7.点题。让丹柯一亮相,就表现出挑战困难、拯救旗人的勇气和信心,也预示了丹柯率领族人走出困境的艰难以及他为民造福而献身的结局。8.为丹柯智慧和果敢形象的塑造提供必要的背景,也为后文写族人在困难面前的退缩作铺垫。9.一是衬托出森林给族人带来的恐惧和压力以及穿越森林的威胁之大;二是写出族人貌似勇敢,实际懦弱的本质;三是反衬丹柯的坚定、执着、勇敢与坚强。10. 丹柯宽容、献身、勇敢、爱心的性格特征。11. 这个小节讲的是人们走出困境的美景。作者用浪漫主义的夸张、想象、拟人的手法(1分),描写了丹柯的壮举所产生的震撼效果到达草原后的安宁自由和平的美好景象(1分),表达了作者对英雄业绩和精神的赞美(1分)。12. 勇敢的心灵被人踏碎了(1分),这是美的毁灭,使文章充满了悲剧色彩(1分),同时也使文章充满了庄严和崇高(1分)。

《拿来主义》13.继承文化遗产要有勇气和坚决的态度,不能畏畏缩缩不敢接受。 14.(1)不敢接触 (2)全盘否定 (3)全盘接受 15.对待文化遗产如果不采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正确做法,而全盘接受,就有可能使“拿来主义”误入歧途。

《雷雨》16.周朴园因侍萍的突然出现而惊愕,以致失态,通过与柜上相片的比较,现实中的侍萍将他理想中的“前妻”否定之后,以他阴暗的心理推想,他感到一种威胁;自私的本能使他脱口发出严厉的质问。17.一方面,鲁侍萍相信命运,认为自己命苦;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她对黑暗的不公平世道的诅咒和反抗。18.周朴园:自私、虚伪、冷酷;鲁侍萍:有骨气、善良、坚强。

19.北平虽与巴黎相似,但巴黎太显热闹,有些地方又显空旷,不如北平恰到好处,适宜居住。20.表明北平“有个边际”;表现北平特有的文化内涵;表达“我”对北平的依恋之情。21.具体指北平。相似之处:一是有个边际,二是让人感到安适。22.书多,古物多 花多菜多果子多23.通过对比,体现了作者对玉李的喜爱之情和自豪感。24. 北平虽与巴黎相似,但巴黎太嫌热闹,有些地方又嫌空旷。不如北平恰到好处,适宜居住。

25.这五个对偶句非常精彩,写出了林黛玉弱不禁风、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细致地表现了黛玉无与伦比的姿容、神韵和风采,绘出了一幅精美的风流俊逸的病美人图。26. ①与黛玉的名字有联系。②与黛玉“眉尖若蹙”的神态有联系。27. 因为黛玉发现贾母不喜欢女孩子读书,觉得自己说话失了口,她谨慎小心的性格使她在回答宝玉时改了口。28.体现了贾宝玉叛逆精神和渴求 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的思想性格。

29.情感上处于孤独中,渴望交流和关爱。30. 外边是严寒的环境,作者用这温暖的词汇,表达阿隆的幸福之感。31.自然环境的突变,影响了故事情节发展的走向;凸显了兹拉特的重要性,成了勒文家不可或缺的一个角色,从而改变了它的命运;因为天气的变冷,使家庭的贫困有了转机。使小说有了其乐融融、皆大欢喜结局。

32. 倔强、个性比较强。33.专横,不讲道理,扼杀孩子爱好的人。34.神情描写。“脸色发青”写出了清兵卫的震惊、恐惧、痛苦和绝望,“不敢做声”表明清兵卫在经历了震惊、恐惧、痛苦和绝望之后,己经认命了,不敢,也不想再坚持自己的爱好了。

第三篇:《职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高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考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分值:120分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共计90分) 一、选择题(共45分,每题3分)

( )1.下面带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肤.(fū)浅 抹.(mā)杀 兑.(duì)现 卓.(zhuó)有成效

B. 诽.(fĕi)谤 估量.(liāng) 憧.(chóng)憬 豁.(huò)然开朗 C.逮 .(dǎi)捕 诬蔑.(miè) 呼吁.(yù) 衷.

(zhōng)心喜悦 D.驱逐.(zhú) 悼.(dào)念 氛.(fèn)围 义愤填膺.(yīng) (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A.庇.护 仳.离 媲.美 筚.路蓝缕 B.强.迫 倔强. 强.大 强.词夺理 C.堵塞. 边塞. 塞.车 敷衍塞.责 D.魅.力 联袂. 妩媚. 梦寐.以求 ( )3.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脍炙人口 礼上往来 安然无恙 B.抑扬顿措 风驰电掣 横征暴敛 C.先法制人 鞠躬尽瘁 历精图治 D.遐思迩想 天涯海角 广袤无垠

( )4.选出有错别字的一项

A、变幻无常 深恶痛绝 一目了然 瞠目结舌 B、声泪俱下 荡气回肠 归根结底 自惭形秽 C、心血凝结 无所畏惧 情投意合 面面相觑 D、璀璨多彩 寡不敌众 撕杀疆场 觥筹交错 ( )5.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秋行夏令.(时令) 礼尚.往来(重视) 鲜为人知.(知识) B. 寡.不敌众(少) 毛骨悚然..(害怕的样子) 静谧.(平静) C. 燠 .热(热) 睿.智(看得深远) 当.之无愧(承受) D. 锲.而不舍(刻) 弥.高(更加) 自惭形秽.(丑陋) ( )6. 下列括号中依次填入的关联词正确的一项是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 )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 )已经是幸福的了。( )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 )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 )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地研究的。 A.即使 也 但是 都 而且 B.如果 也 可是 都 而且

C.即使 都 然而 也 并且 D.假如 都 不过 也 并且 (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洛阳一场大火,309个生灵涂炭....,这一灾难震惊四方。 B.你应该和朋友合作搞这个课题,要知道三人成虎....,众志成城。 C.你在外地工作二十多年,直到今年才回到家乡,享受到天伦之乐....。 D.蚯蚓断成两截,就成了两个生命,从此南辕北辙....、各奔东西。 ( )8.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部小说内容精彩,但是语言朴实无华。 B.今天下午,我们的任务是大扫除和擦玻璃。

C.小战士斜挎着冲锋枪,在崎岖的小路上向前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般的轻快。 D.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始终是鲜红微肿的。 ( )9.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 哪里是山,哪里是房屋,哪里是菜园,我终于分辨出来了。

B. 倘使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

C. 她是一位真人,坦诚而透明,她落的泪,就是她的诗,一种最激烈,最博大,最无私,最奔放,最抒情的诗,字字都厉害,铿锵有声。

D. 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密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

( )10 .“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一句应插入下列语段中何处最恰当

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①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②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哪里还能有什么言语?③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④我已经出离愤怒了。

A.①处 B. ②处 C. ③处 D. ④处 ( )11.对下列各句表达方式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②夏天,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 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 ③威海,你可知道,冰心曾为你流过多少泪! ④他恰好存着这么一笔款子,预备买一杆猎枪。 A. ①抒情 ②记叙 ③议论 ④描写

B. ①抒情 ②描写 ③议论 ④记叙 C. ①议论 ②描写 ③抒情 ④记叙 D. ①议论 ②记叙 ③抒情 ④描写 ( )12.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A.鲁迅在《拿来主义》一文中,先破后立,论述了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 B.《项链》作者莫泊桑是法国19世纪著名的浪漫主义作家,在世界文学上有“短篇小说巨匠”的美称。

C.《致橡树》是舒婷的作品,原名龚佩瑜,是朦胧诗派代表作家之一。

D.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 )13. 下列有关阅读方法以及应用文体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感知是对文章概貌的感觉和认知,领会比感知更进了一步,是对文章的中心意思、理路脉络以及富有特色的表现手法等有了基本的认识。

B.散文按内容和性质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写景散文和哲理散文。 C.书信分为一般书信和专用书信,慰问信和表扬信属于一般书信。 D.单据一般不得涂改,如需改动,应在改动处加盖公章或私章。 ( )14.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称为《诗》,它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首,编为“风”、“雅”、“颂”三部分。

B.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不断发展,陶渊明、杜甫、白居易、陆游等诗人都创作了很多富有现实主义精神的诗作。

C.爱国诗人屈原创作的《离骚》、《楚辞》等与《诗经》中的现实主义诗篇不同。屈原创作的诗歌,开创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的先河。

D.我国古典诗歌分为古体诗与近体诗。近体诗是指从唐代开始出现的格律诗,宋代的词以及元曲和套曲。

( )15.“拿来主义”的真正含义是

A.全盘西化 B.合法继承 C.占有挑选 D.兼收并蓄 二、填空题(共10分,每空1分)

1.小说的三要素是: 、 和 。

2. 刻画人物形象可以运用肖像描写、 、 和心理描写。

3.《拿来主义》的作者鲁迅,原名 ,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又叫《 》。 4.《诗经》主要收集了从 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5.荀子,名 ,战国末期思想家,在人性问题上,他的主张与孟子的相反,主张 论。

( )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共计35分)

(一)舒婷的《致橡树》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我如果爱你—— 1.作者否定了哪几种爱情观?(3分)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① ②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③

我如果爱你—— 2.作者向往的真正的爱情是什么样的?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4分)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① ②

也不止像泉源 ③ ④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3.橡树、木棉分别象征什么?(2分)

(二)拿来主义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或是做了的(7)。那一个,因穷青年为祖上的阴功 (姑

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

么,怎么办

呢?我想,

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

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4.“大宅子”、“鱼翅”、“鸦片”、“烟灯和烟枪”、“姨太太”分别比喻什么?(5分)

5.“孱头”、“昏蛋”、“废物”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怎样?(3分)

(三)《劝学》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

就砺

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解释文中加点的字(4分)

(1)已: (2)金:

(3)尝: (4)利:

7.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6分)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通 ,义: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者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通 ,义: 8.在这语段中,与“而青于蓝”句的句法特点相同的另一句是:(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1) (2) 10.在第2段中,作者论述的中心是 ,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论证。(2分)

第三部分(作文,共计60分) 1. 小作文(10分)

学校要举办“红歌唱响”歌会,高一(1)班需要录音机一台,高一(1)班向教务处提出申请后,教务处同意予以解决。请代高一(1)班向教务处拟写相应的单据。(录音机由赵明领回)

2.大作文(50分)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需要感谢的人很多,比如母亲、朋友„„,请以“感恩”为话题写一篇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600字。【阅读答案__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

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考试卷 答案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共50分) 一、选择(共30分,每题2分)

1、D 2、D 3、D 4、D 5、A 6、A 7、C 8、D 9、A 10、C 11、C 12、B 13、C 14、C 15、C 二、填空题(共20分)

1.人物 情节 环境

2.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3.周树人 《旧事重提》 4.况 性恶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共35分)

1.①极力攀附 ②单方痴恋 ③一味奉献

2.①平等独立 ②心心相印 ③祝福与共 ④相知相依 3.橡树:男性的阳刚气概,伟岸挺拔,刚强不屈,锋芒锐利 木棉:女性的柔韧气质,健康活泼,深沉博大,坚韧不屈 4.大宅子——文化遗产

鱼翅———文化遗产中的精华

鸦片———文化遗产中的精华与糟粕共存的部分 烟枪和烟灯——文化遗产中毫无价值的旧的文化形式 姨太太——文化遗产中的糟粕部分

5.孱头:不敢接触 昏蛋:全盘否定 废物:全盘接受

6.(1)停止 (2)金属制的刀剑 (3)曾经 (4)快 7.(1)“有”通“又”,再一次 (2)“知”通“智”,智慧 8.水为之而寒于水

9.(1)即使又晒干了,不再笔直了,是弯曲使它这样了。

(2)君子广泛的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那么就智慧明达,行为高

也没有过失了。

10.学习的作用 比喻 第三部分,作文(共10分) 1. 小作文(10分)

第四篇:《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Word版含答案》

宁波效实中学 高一语文期中试卷 第二学期

(答案请写到答卷纸上) 2014学年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选择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各组加点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孱头/孱弱 累赘/连累 羁縻/风靡 撇开/左撇子 ........

B.箭镞/蹙眉 逡巡/疏浚 趿拉/负笈 譬喻/辟邪说 ........

C.愧怍/作坊 瞋目/娇嗔 蹩进/干瘪 纾难/自出机杼 ........

D.伛偻/怄气 绷脸/绷带 鬈曲/蜷缩 绯红/妄自菲薄 ........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分)

A.叙离别不离“柳岸灞桥”;做买卖都有“端木遗风”,到现在用铅字排印书籍还是“付梓”“杀青”。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它们是从前人所谓“套语”,我们所谓“烂调”。

B.言简意概,是凝炼、厚重;言简意少,却不过是平淡、单薄。“繁”呢,有时也自有它的好处:描摹物态,求其穷形尽相;刻画心理,能使细致入微。

C.受银泰百货店庆促销活动的影响,天一广场周边水泻不通,尽管交警部门有过预案,提早作好布署,但依然挡不住蜂拥而来的人流。

D.“推”可以无声,“敲”就未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平添了搅扰。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一切有爱心的人们,都应该积极通过慈善机构或直接向社会捐资,那些腰缠万贯却细大..不捐的人,将被视为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

B.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我们每个人都应厉行节约,锱铢必较,不浪费一滴水、一粒粮。 ....

C.我们学生都应该懂得:发展自己的智力,必须与培养自己的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因为二者是休戚相关、紧密相连的。 ....

D.现在已经进入新媒体时代,传统的纸质媒体已经四面楚歌,如若不想法设法挖掘其核心....

竞争力,很有可能被时代淘汰。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对城市道路中驾驶员是否使用安全带,一般来说,第一次以教育为主,再犯者处以50元罚款。

B.国土资源部领导最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有关部门缩减发放稀土采矿证,是出于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对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决定的。

C.随着电影与资本市场的融合日益紧密,因一部影片而影响出品公司的股价,《私人定制》不是首例,《泰囧》就曾导致光线传媒的股价出现波动。

D.振兴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必须本着以公平均衡为原则,根据区域发展的需要,对高校

布局进行合理调整,并重点扶持一批有特色、有实力的本科院校。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中国史传文学是中国历史文学的一部分,它具有历史文学的一般特性,兼有历史科学与

文学艺术两种成分。《史记》和《左传》都是纪传体史书,又都是杰出的史传文学作品。

B.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的小说《品质》和中国作家杨绛的散文《老王》,描写的都是生活在底层的劳动者,在不幸的命运中都表现了小人物们人性人格的光辉。

C.《指南录后序》的“序”是书序;《五人墓碑记》中的“记”与我们学过的《始得西山宴游记》的“记”一样,都以记叙为主,详细交代了五人“激于义而死”的全过程。

D.朱光潜先生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主要作品有《西方美学史》《谈美书简》《中国文

法要略》等。《咬文嚼字》是朱光潜先生讲述“文字重要性”的一篇文化随笔,行文缜密而

不失活泼,富有“理趣”。【阅读答案__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2分)

《说文解字》里没有“饺”这个字, , , , , , 。 是用面包起羊肉煮来驱寒的,“娇耳”即后来的“饺耳”“饺子”。

①它的意义非常单一,可见它被创造的原因,就是饺子的出现

②可以看出这种食品的源远流长

③它的出现约在魏晋南北朝前后,因物品诞生而造

④有研究认为饺子与张仲景的“驱寒娇耳汤”有关

⑤“饺”是形声字,表一种有馅的半圆形面食

⑥饺子是中国人的传统食品,从“饺”这个字的诞生

A.⑤③⑥②④① B.④③①⑥②⑤

C.⑤①③④⑥② D.③⑤①⑥②④

7.下面两则材料都谈到了读书和学习,请概括它们的共同点。(4分)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

修辞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论学习》)

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

廉耻,懂荣辱,辨是非……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8.新春期间,中央电视台在各地进行“家风是什么”的民间采访。请根据下面的采访内容,

以“家风”为开头,简要概述,不超过40字。(4分)

北京市民:父母的谆谆教导就是我们的家风!小时候父母经常对我们说的话是:“宁可日

日下田地,不可天天串亲戚”“千金万银不及手艺防身”!……现在虽然父母都不在了,但他

们的话却依然记忆犹新。

某摄影师:我家是祖传木匠,到我这一代是第四代了。小的时候,我给我父亲拉大锯。

木匠行里有句话叫“百日斧子千日锛,大锯只需一早晨”。大锯太容易了,一早晨就能学会。

但是我给我父亲做学徒,必须得拉三年大锯,父亲说这三年主要是让你磨磨性子,把性子磨

踏实了,就是干什么事情都要一步一步来。

迪拜的中国游客:不要贪小便宜。带孩子出来旅游,我一路上给他说,你出来代表的是

我们中国人的整体素质,千万不要贪小便宜,不要让外国人看不起我们。如果你从小这个概念不强的话,长大以后,小财你都慢慢贪,手就散,然后各方面再收手的话可能就不容易了。

家风是 ▲

二.现代文阅读(共37分)

㈠阅读下列语段,回答第9-10题(共8分)

一个星期以后,我走过那条小街,我想该进去向他说明:他替我做的新靴子是如何的合

脚。但是当我走近他的店铺所在地时,我发现他的姓氏不见了。橱窗里照样陈列着细长的轻..

跳舞靴、带布口的漆皮靴,以及漆亮的长筒马靴。

我走了进去,心里很不舒服。在那两间门面的店堂里——现在两间门面又合二为一了—

—只有一个长着英国人面貌的年轻人。

“格斯拉先生在店里吗?” 我问道。

他诧异地同时讨好地看了我一眼。 ....

“不在,先生,”他说,“不在。但是我们可以很乐意地为你服务。”我们已经把这个店铺过户过来了。毫无疑问,你已经看到隔壁门上的名字了吧。我们替上等人做靴子。”

“是的,是的,”我说,“但是格斯拉先生呢?”

“啊!”他回答说,“死掉了!”

“死掉了?但是上星期三我才收到他给我做的靴子呀!”

“啊!”他说,“真是怪事。可怜的老头儿是饿死的。”

“慈悲的上帝啊!”【阅读答案__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

“慢性饥饿,医生是这样说的!你要晓得,他是这样去做活的!他想把店铺撑下去;但是除了自己以外,他不让任何人碰他的靴子。他接了一份定货后,要费好长时间去做它。顾客可不愿等待呀。结果,他失去了所有的顾客。他老坐在那里,只管做呀做呀——我愿意代他说句话——在伦敦,没有一个人可以比他做出更好的靴子!但是也得看看同业竞争呀!他从不登广告!他肯用最好的皮革,而且还要亲自做。好啦,这就是他的下场。照他的想法,你对他能有什么指望呢?”

“但是饿死——”

“这样说,也许有点儿夸张——但是我自己知道,他从早到晚坐在那里做靴子,一直做到最后的时刻。你知道,我往往在旁边看着他。从不让自己有吃饭的时间;店里从来不存一个便士。所有的钱都用在房租和皮革上了。他怎么能活得这么久,我也莫名其妙。他经常断炊。他是个怪人。但是他做了顶好的靴子。”

“是的,”我说,“他做了顶好的靴子。”

9.仔细体味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橱窗里照样陈列着细长的轻跳舞靴、带布口的漆皮靴,以及漆亮的长筒马靴。 ..

他诧异地同时讨好地看了我一眼。 ....

照样: ▲ (2分)

诧异: ▲ (1分)

讨好: ▲ (1分)

10.说说以“年轻人”出场作为小说结尾的目的。(4分)

㈡阅读下列语段,回答第11-14题(共9分)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 ▲ ,或 ▲ ,或 ▲ 。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11.文章主要采取了 ▲ 论证。(1分)

12.对第一段中画线句子“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鱼翅是贵重食品,来之不易,用它来宴大宾未免可惜。

B.用鱼翅宴大宾,过于招摇,会造成不良影响。【阅读答案__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

C.不要用拿来的贵重文化遗产摆阔气、装门面。

D.穷青年用鱼翅宴大宾是不可能的。

13.说说拿来主义者对待不同文化遗产的态度。(4分)

14.将“毁灭”、“使用”、“存放”填入相应空格。(2分)

㈢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9题(共20分)

一个新文明时代的崛起

①前不久,有朋友来盐场钓鱼,我在作陪的路上,偶遇一只野鸡从路边的草丛里冷不丁飞起来,受惊的野鸡,同时也给了我们一次不小的惊吓。惊吓之余,我们不免就讲些往日盐场滩涂上几番热闹几多原生的事物。

②从随季节来来去去、性情各自不同的飞鸟,说到沟沟洼洼里成群结队的鱼虾;从冬季随处可拣的盐碱草,说到被盐人一度采摘揉成钱币的海英草;也从祖辈手里曾经辉煌一时的八卦滩和那时滩头的戽水斗、风车,说到几经革命而来现如今也在行将消亡的对口滩,以及滩前的运盐河、河面上诸多细长的木板艞和滩头推拉塑布的木制绞关;还从自己儿时滩里赤脚逮鱼钩蟹、下扣捕鸟以及常常容易一爬就爬到顶的芦苇席苫的盐廪,说到自己子女怎么也提不起结伴戏耍盐廪上下、用盐竹签推玩铁丝环的兴趣。说到底,我们再也很难从这一片广袤几千年,现在却渐行渐远的滩涂,拾掇一些可以肆意结伴讲起的记忆。成群的高腿鸟在哪?滩涂扣鸟的扣呢?盐田埂上隐藏鸟蛋的窝呢?还有那些四纵八横河沟边上密密麻麻的黄眼蟹爬过的爪印、跳虎鱼拱起的巢穴呢?而这一切的一切,仿佛都已经被耳畔渐行渐近的一片抢占发展先机与时代繁华的喧嚣,淹没去最初鲜亮的色彩。

③在我们身后,沿海开发规划里敲定建路区域那一面面迎风招展的标志性红旗,旗面不大,却红得耀眼,秋风里路线沿着水滩的腹地延伸出去很远。几个钓鱼的朋友正儿八经带来些新时代高科技钓鱼用具,在老的沟洼、新的池塘旁,带着乘兴而来的一腔热情满水滩转悠,寻一个可以固定的点,可以尽情炫耀自己垂钓的技艺,把玩一下鱼儿上钩脱水那一刻的愉悦之举。谁曾想满滩的水仅是满滩的水,曾经蜂拥的鱼儿不知在几时已经零落得所剩无几。忽然我就这样感念一个生态时代的伤逝,越是走进这一片滩涂的腹地,就越听不见亘古久远的弦音。这是否在慢慢形成一种遗忘的暗示,暗示我们今天这群新晒盐人越是处于兴奋之余振臂一呼的潮头,就越会容易忘却滩涂曾经养育的文明呢? ④这是一片咸涩的土地,曾经依山傍海生息几千年的滩涂,养育过一辈又一辈与天抗争、延续生命的制盐人,历经沧桑。而今天,它却不得不因为一个时代的发展,隐退去一个千年的沉寂,在漫天沸扬的尘土中慢慢收拢脚步,以海洋作为归宿。而那些滩涂上曾经驱动人类文明一度辉煌的人和事,由于盐的故事,也不得不被今人演说成一种带有浓厚地方色彩的盐文化,收进历史的记录,供后人查阅。也正因为如此,才促使我们诸多文化名流、社会政客竭力通过合法程序建议,为淮盐文化构建天然博物馆,为淮盐工艺进行申遗保护。甚至有朋友写诗感慨:“当季风掠过一这片咸土/如海浪连天/如风卷大野/盐池涌起一道道不舍的情波/喧嚣中隐退去最后一抹卤红……”

⑤历经沧桑终其身,辗转千年抹记忆。当海面的潮涌的伴着季风自然到来,行将变换时空时,我们首先忘却的不是一段历史,一片滩涂隐退的光影,而是一段留在光影里守穷的难堪。而随着这片滩涂彻底的“变脸”,我们能否让一段文明的记忆,延续些支撑生命的精神,乃至支撑起一个新文明时代的崛起?

15.第②段为什么浓墨重彩地写儿时的记忆?(3分)

16.简要分析第④段中引用朋友的诗的作用。(4分)

17.文末“我们能否让一段文明的记忆,延续些支撑生命的精神,乃至支撑起一个新文明时代的崛起”这句话有什么含义?(4分)

18.如果把标题换成“一个旧文明的隐退”,你认为好不好?请阐述理由。(4分)

19.从遣词用句和作者感情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5分)

三.文言文阅读(选择每题2分,共37分)

20.下列各句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2分)

A.共其乏困 拜送书于庭 B.层见错出 召有司案图

C.置之坐上 臣死有余僇 D.号呼靡及 无能为也已

2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B.沛公奉卮酒为之寿,约为婚姻 ....

C.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D.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

22.下列加点词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2分)

A.去今之墓而葬焉 B.其疾病而死 ...

C.常以身翼蔽沛公 D.舍相如广成传 ..

23.根据句式特点,下列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①赵王以为贤大夫 ②求人可使报秦者 ③予羁縻不得还 ④沛公安在 ⑤今君乃亡赵走燕 ⑥大王来何操 ⑦君幸于赵王 ⑧佚之狐言于郑伯

A.①②⑤/③/④⑥/⑦⑧ B.①⑤/③⑦/④⑥/②/⑧

C.①②/③⑥/④/⑤/⑦⑧ D.①⑤/②⑧/③⑦/④⑥

㈠ 阅读下文,完成24-28题(共16分)【阅读答案__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24.对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

A.且贰于楚也 贰:从属二主 B.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赐:赏赐,给予。 ..

C.失其所与 与:结交,亲附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没有 ..

25.下面“之”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②是寡人之过也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A.①③④/②⑥/⑤ B.①②/③⑥/④⑤

C.①④/②③⑥/⑤ D.①⑤/②⑥/③④

2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第五篇:《2013年云南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模拟试卷一》

2013年云南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一

[注意事项]:必须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按规定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一律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40分)

一、课内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1~3题。

拿来主义(节选)

鲁迅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 给新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20120922彭硕拟·第1页(共1页)

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1.下列对文中“拿来主义”的含义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拿来主义”是与“送去主义”针锋相对的一种行为观念,其目的是揭露“送去

主义”在学艺上的表现及其鼓吹者的媚外行径。

B.“拿来主义”主张对文化遗产和外国的东西,“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并且

能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和借鉴。

C.“拿来主义”认为不能只是一味“送去”,而是说既要送去,也要拿来,是双向交

流,是中国与外国经济、技术、文化的交流。

D.“拿来主义”是从中国与外国的关系上提出来的一种文化观点,它不仅指文艺,

但包括文艺,并且最后必须落脚在文艺方面。

2.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文章用“大宅子”比喻古代文化遗产,把批判继承文化遗产这个重大问题,形象

地概括为要不要接受一幢大宅子的过程。

B.文章用“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认为只要有用,就应该恰如其分地使用

它,就应该毫不犹豫地大胆吸收和借鉴。

C.文章用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但也有某些有益的成分,认为需要正确地吸

取、使用其有用的方面,清除其有害的方面。

D.文章用“烟枪和烟灯”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认为原则上要“毁灭”,但可酌

留少许,送进博物馆,发挥其教育作用。

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针对在旧遗产面前畏首畏尾的“孱头”和故意毁灭遗产的“昏蛋”,“拿来主义”

的态度是:首先要敢于“占有”,即“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

B.针对放火烧光遗产的“昏蛋”和大吸剩下鸦片的“废物”,“拿来主义”的方法

是:在“拿来”之后,进行细致的鉴别,严格的挑选,从而决定取舍。

C.要想正确地批判继承文化遗产,“拿来主义”认为“占有”“挑选”都不是目的,

目的是为了新文艺的创造,为了推陈出新,即创新。

D.要想勇于批判继承,就必须很好地推陈出新,而为了要做到这一点,“拿来主义” 给新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20120922彭硕拟·第2页(共2页)

要求从事这一工作,“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二、

(一) 课内古诗文阅读、默写(20分) 文言文阅读(1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4~7题。

张衡传

范晔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郡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拜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钢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乘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龙,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嫉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给新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20120922彭硕拟·第3页(共3页)

A.衡少善属文 .

B.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

C.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

D.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属:连缀 雅闻:常听说 征:征兆 目:给„„使脸色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A.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

B.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长于臣 ..

C.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也 ..

D.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6.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衡少年时就能写文章,精通儒家经典,为人谦虚平和。 B.张衡发明的候风地动仪不仅精妙绝伦,还可以准确知道地震的方位。 C.张衡全心研究科学,对政治不闻不问,甚至还向宦官妥协。 D.《思玄赋》寄托了张衡对人生祸福相依的理解和感悟。

7.把第一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3分)

(2)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3分)

(二) 诗歌阅读(5分)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5分)

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巗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1)“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2分)

(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中“弄”和“泛”用得好。试做简要分析。(3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给新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20120922彭硕拟·第4页(共4页)

9.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 ! (柳永《雨霖铃》)

丛菊两开他日泪, 。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想当年,金戈铁马,。(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是日也,________________,惠风和畅。 (王羲之《兰亭集序》)

__________________,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苏轼《赤壁赋》)

三、 课外现代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新闻现场

魏柏林

吴贵平因抢救落水小学生被村长知道了,村长报给了镇里,镇里请来了本市电视台的摄像记者,打算把这件事当作精神文明建设的典型来抓。为了把这次报道搞得更有现场感,镇里打算再现一下当时救人的场面。也就是说,让当初落水的那个小学生再落一次水,让吴贵平再去抢救一次。

一切准备就绪,可是,报道的主角却不肯出镜。那个小学生上次已经尝够了呛水的苦头,这次说什么也不下水了。他的家长也不同意,理由很简单:水火无情,虽然有些保护措施,万一失手怎么办啊!村镇两级领导一合计,为了保险起见,决定请一个会水的孩子来替代。替身小学生找好了,可是吴贵平却又扭扭捏捏不愿合作。村长给他做了老半天工作,从精神文明建设到集体和个人荣誉等等,大大小小的道理讲了个遍,最后吴贵平竟憋出一句:“要我下水可以,但必须给我套个救生圈。”

村长说:“那怎么行,你当初救小孩的时候可没套,现在也不能套,人家要拍的就是那个真实劲儿,你懂不懂?”

“可是,可是……”吴贵平可是了老半天,还是没说出个所以然。

一直在现场督阵的镇长似乎看出点什么,拍了拍吴贵平的肩膀说:“吴贵平同志,我知道你的意思,请放心,我们决不会亏待你这位救人英雄,你的事迹,我们不但要向全市人民做电视宣传,同时也打算给予必要的物质奖励,镇里已经决定给你颁发千元现金大奖!再说,你奋不顾身抢救落水儿童这是事实,今天这样安排,只是为了再现新闻现场,以便收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希望你能积极配合,不要再有什么顾虑了!”吴贵平 给新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20120922彭硕拟·第5页(共5页)

第六篇:《《拿来主义》阅读及答案(4)》

《拿来主义》阅读及答案(4)

文章来自:

《拿来主义》

一、阅读文章第八~十段,回答下列问题。(1—13)

1.对“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和“各自走散为是”中两个“是”理解正确的是A

A.两个“是”不一样,前者起强调作用,后者是“正确”的意思。

B.两个“是”不一样,前者表示应承或同意,后者表示跟“非”相对的意思。

C.两个“是”不一样,前者表示 存在的意思,后者却表示一个判断。

D.两个“是”不一样,前者含有“凡 是”的意思,后者表示“适合”的意思。

2.下列各项内容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大宅子—拿来—文化遗产B.姨太太—遣散—供剥削阶级享乐的腐朽的东西

C.鸦片—毁掉—文化糟粕D.烟灯烟枪—送博物馆—有害但可作反面教材的事物

(鸦片—治病—文化遗产中既有益有有害的部分。)

3.对“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理解正确的一项是C

A.鱼翅是贵重食品,来之不易,用来宴大宾未免可惜。

B.用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宴大宾,过于招摇,会造成不良影响。

C.不要让文化遗产中的精华成为少数人摆阔气、装门面的东西。

D.穷青年用鱼翅宴大宾,花费太大,损失太重。

4.“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这一句在文中的意义正确的是C

A.介绍得到“大宅子”的几种途径。B.讽刺做了富翁女婿而炫耀于人的邵洵美之流。

C.强调对于文化遗产的无条件接受。 D.讽刺批判某些人为得到“大宅子”的不择手段。

5.(1)“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2)“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

(3)“烟枪和烟灯”比喻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

(4)“姨太太”比喻供剥削阶级享用的腐朽淫靡的东西。

(5)“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互见,必须区别对待。

6.对于“鸦片”,采用不同于“鱼翅”“烟枪和烟灯”的态度,是因为“鸦片”吸之有害而在医学上是有用的(或:精华、糟粕兼而有之)。

7.第八段文字批判了三种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他们分别有怎样的表现,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第一种人:“徘徊不敢走进门”:懦弱无能、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逃避主义者。

第二种人:“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割断历史、盲目排外的虚无主义者。

第三种人:“接受一切”,“欣欣然大吸剩下的鸦片”:崇洋媚外,主张“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者。

文章来自:

《拿来主义》

一、阅读文章第八~十段,回答下列问题。(1—13)

1.对“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和“各自走散为是”中两个“是”理解正确的是A

A.两个“是”不一样,前者起强调作用,后者是“正确”的意思。

B.两个“是”不一样,前者表示应承或同意,后者表示跟“非”相对的意思。

C.两个“是”不一样,前者表示 存在的意思,后者却表示一个判断。

D.两个“是”不一样,前者含有“凡 是”的意思,后者表示“适合”的意思。

2.下列各项内容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大宅子—拿来—文化遗产B.姨太太—遣散—供剥削阶级享乐的腐朽的东西

C.鸦片—毁掉—文化糟粕D.烟灯烟枪—送博物馆—有害但可作反面教材的事物

(鸦片—治病—文化遗产中既有益有有害的部分。)

3.对“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理解正确的一项是C

A.鱼翅是贵重食品,来之不易,用来宴大宾未免可惜。

B.用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宴大宾,过于招摇,会造成不良影响。

C.不要让文化遗产中的精华成为少数人摆阔气、装门面的东西。

D.穷青年用鱼翅宴大宾,花费太大,损失太重。

4.“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这一句在文中的意义正确的是C

A.介绍得到“大宅子”的几种途径。B.讽刺做了富翁女婿而炫耀于人的邵洵美之流。

C.强调对于文化遗产的无条件接受。【《拿来主义》阅读及答案(4)】《拿来主义》阅读及答案(4)。 D.讽刺批判某些人为得到“大宅子”的不择手段。

5.(1)“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2)“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

(3)“烟枪和烟灯”比喻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

(4)“姨太太”比喻供剥削阶级享用的腐朽淫靡的东西。

(5)“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互见,必须区别对待。

6.对于“鸦片”,采用不同于“鱼翅”“烟枪和烟灯”的态度,是因为“鸦片”吸之有害而在医学上是有用的(或:精华、糟粕兼而有之)。

7.第八段文字批判了三种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他们分别有怎样的表现,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第一种人:“徘徊不敢走进门”:懦弱无能、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逃避主义者。

第二种人:“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割断历史、盲目排外的虚无主义者。

第三种人:“接受一切”,“欣欣然大吸剩下的鸦片”:崇洋媚外,主张“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者。

,

文章来自:

《拿来主义》

一、阅读文章第八~十段,回答下列问题。(1—13)

1.对“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和“各自走散为是”中两个“是”理解正确的是A

A.两个“是”不一样,前者起强调作用,后者是“正确”的意思。

B.两个“是”不一样,前者表示应承或同意,后者表示跟“非”相对的意思。

C.两个“是”不一样,前者表示 存在的意思,后者却表示一个判断。

D.两个“是”不一样,前者含有“凡 是”的意思,后者表示“适合”的意思。

2.下列各项内容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大宅子—拿来—文化遗产B.姨太太—遣散—供剥削阶级享乐的腐朽的东西

C.鸦片—毁掉—文化糟粕D.烟灯烟枪—送博物馆—有害但可作反面教材的事物

(鸦片—治病—文化遗产中既有益有有害的部分。)

3.对“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理解正确的一项是C

A.鱼翅是贵重食品,来之不易,用来宴大宾未免可惜。

B.用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宴大宾,过于招摇,会造成不良影响。

C.不要让文化遗产中的精华成为少数人摆阔气、装门面的东西。

D.穷青年用鱼翅宴大宾,花费太大,损失太重。

4.“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这一句在文中的意义正确的是C

A.介绍得到“大宅子”的几种途径。B.讽刺做了富翁女婿而炫耀于人的邵洵美之流。

C.强调对于文化遗产的无条件接受。 D.讽刺批判某些人为得到“大宅子”的不择手段。

5.(1)“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2)“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

(3)“烟枪和烟灯”比喻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

(4)“姨太太”比喻供剥削阶级享用的腐朽淫靡的东西。

absolute; LEFT: -10000px"> 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end#线句子“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如何理解?

指出在实行“拿来主义”时应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用自己的眼光去鉴别,要自己主动的有选择的去拿,而不是别人送来的。

13.八、九两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比喻论证。作用:使如何对待文化遗产这一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浅显化。

对比论证。作用: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这一问题上,先从反面批三种错误态度,然后从正面提出拿来主义者的正确态度,先破后立,对比鲜明,说理透彻。

二、阅读文章第三段,回答下列问题。(14—16)

14.鲁迅先生为什么说“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

鲁迅先生是顺着对方的观点往下说,有意识地将敌论引入荒谬的境地。

15.以上文字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结论是什么?

举例论证的方法,进一步批判了“送去主义”。

16.作者将“尼采”“发了疯”和“中国也不是(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放在一起,批判“送去主义”,“尼采”和“中国”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尼采”“发了疯”,中国如实行“送去主义”将亡国灭种,作者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

三、阅读文章一~四段,回答下列问题。(17—25)

17.①还有几位“大师”们(拿、捧、扛)着几张古画和新画。②在欧洲各国一路的(举、挂、贴)过去。选填恰当的词语,并说明你选用的理由。

“捧”貌似郑重、敬慕,实则表现一种媚外的丑态;画只有几张,却还要一路的“挂”过去,表现出寒伧可怜和欺世惑众的丑态。

文章来自:

18.作者在第一段中说“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请结合上文,具体阐释“进步”的真正含义。

“进步”一词是反语,是对媚外求荣、欺世惑众行为的强烈讽刺。具体表现为:卖国者采用“送去主义”,送古董、送古画、送人,由“一批”到“几张”到“人”,不仅自己的东西越来越少,而且招致帝国主义的进一步侵略。

19.“抛来”和“抛给”在实质上有何主要区别?

“抛来”指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掉,或无代价地送人或施舍,一般没有什么不良的动机或企图,不带有强迫性;“抛给”往往带有不良的动机或企图,带有强迫性,本文指帝国主义为了进行经济和文化侵略,向中国倾销剩余物资、传播资本主义腐朽文化等阴谋罪行。

20.第三段在论证方法上有何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一是采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作者顺着对方的观点往下说,有意识地将敌论引入荒谬的境地;二是“类比论证”的方法,用尼采“只是给与,不想取得”而最后却“发了疯”,类比说明中国如实行“送去主义”将亡国灭种。

21.说说《拿来主义》中下面两句话的含义。

(1)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以尼采作比,论述中国也不是太阳,不是光热无穷,不能只给予而不取得,否则将会使子孙穷困不堪。从而论证“送去主义”的行为是疯狂的。

(2)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采用形象的说法,说明没有“拿来”,只有“送去”,把国卖光了,子孙后代将一无所有,只好向帝国主义乞讨点残羹冷炙,深刻指出国民党卖国政策将会造成严重后果。

22.鲁迅批评了当时国民政府哪些错误的做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批评当时的民国政府采取盲目的“送去主义”政策从而博得外国的廉价的喝彩的做法。这样写的目的是先驳后立,应出下面自己的正确的观点。

23.开头写“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这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文章一开始先否定(反驳)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为下文提出拿来主义(立论)做铺垫。

24.简析画线句(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中加点词“丰富”、“大度”的表达效果。

反语或褒词贬用,这是对统治者的自我吹嘘、自欺欺人的嘲讽。

25.请简要概括“送去主义”的实质和危害。

实质:崇洋(投降)媚外或卖国主义。危害:贻害(祸延)子孙或亡国灭种。

四、阅读文章全文,回答下列问题。(26—31)

26.《拿来主义》开篇写“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的目的是什么?

是对这两种主义的否定,而从反面论证了拿来主义的正确,是对比烘托的手法。

27.对“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的“闭关主义”,你是怎样理解的?

闭关主义的实质就是对别国的先进经验自己不去学习,也不许别人来传播。

文章来自:

28.文章中说“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对这段话,(1)你能体会出其中的讽刺意味吗?请指出关键词。(2)作者讽刺的对象是什么?(3)这段话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1)能。“捧”字和“挂”字活化出所谓的大师到了国外就卑躬屈膝的嘴脸。(2)讽刺了向外国人献媚的奴性。(3)反语、引用。

29.仔细研读“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这句话,请说明下列词语的含义。【《拿来主义》阅读及答案(4)】阅读答案http://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yuwen137229/

推荐访问:他主占有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