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传

来源:阅读答案 时间:2016-06-02 12:48:06 阅读:

【www.zhuodaoren.com--阅读答案】

第一篇:《白居易传练习》

白居易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白居易,字乐天,其先盖太原人。居易敏晤绝人,工文章。未冠,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

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灾沴。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且多出宫人。宪宗颇采纳。是时,于頔入朝,悉以歌舞人内禁中,或言普宁公主取以献,皆頔嬖爱。居易以为不如归之,无令頔得归曲天子。李师道上私钱六百万,为魏徵孙赎故第,居易言:“徵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师道人臣,不宜掠美。”帝从之。河东王锷将加平章事,居易以为:“宰相天下具瞻,非有重望显功不可任。按锷诛求百计,不恤雕瘵,所得财号为‘羡余’以献。今若假以名器,四方闻之,皆谓陛下得所献,与宰相。诸节度私计曰,‘谁不如锷?’争裒割生人以求所欲。与之则纲纪大坏,不与则有厚薄,事一失不可复追。”是时,孙璹以禁卫劳,擢凤翔节度使,张奉国定徐州、平李錡有功,迁金吾将军。居易为帝言:“宜罢璹,进奉国,以竦天下忠臣心。”度支有囚系閺乡狱,更三赦不得原。又奏言:“父死,絷其子,夫久系,妻嫁,债无偿期,禁无休日,请一切免之。”奏凡十余上,益知名。

居易于文章精切,然最工诗。初,颇以规讽得失,及其多,更下偶俗好,至数千篇,当时士人争传。鸡林行贾售其国相,率篇易一金,甚伪者,相辄能辩之。初,与元稹酬咏,故号“元白”;稹卒,又与刘禹锡齐名,号“刘白”。其始生七月能展书,姆指“之”“无”两字,虽试百数不差;九岁暗识声律。其笃于才章,盖天禀然。

赞曰:居易在元和、长庆时,与元稹俱有名,最长于诗,它文未能称是也,多至数千篇,唐以来所未有。其自叙言:“关美刺者,谓之讽谕;咏性情者,谓之闲适;触事而发,谓之感伤;其它为杂律。”又讥“世人所爱惟杂律诗,彼所重,我所轻。至讽谕意激而言质,闲适思澹而辞迂,以质合迂,宜人之不爱也。”今视其文,信然。

【阅读训练】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冠,谒顾况 谒:谒见,拜见

B.居易见诏节未详 详:详尽

C.率篇易一金 易:换,换取

D.宜人之不爱也 宜:适合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居易,字乐天,少年时就得到了倚仗才能很少推崇认可别人的吴人顾况的赏识,被顾况认为是文人后继有人了。

B.为了不让于頔曲附天子,白居易建议将其送来的歌舞伎人放还;后来,他又建议应该免去孙璹,进任张奉国,来振奋天下忠臣之心。

C.白居易最擅长作诗,鸡林国商人把白居易的诗卖给他们的国相,即便其中有假的,国相也能辨识清。

D.白居易的诗多达数千篇,这是有唐以来前所未有的。他按诗歌的体裁将诗分为了四类: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诗。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易敏晤绝人,工文章。

(2)与之则纲纪大坏,不与则有厚薄,事一失不可复追。

(3)其笃于才章,盖天禀然。

《旧唐书 白居易》注读

居易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篇,投著作郎吴人顾况。况能文,而性浮薄,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

注释字词:【1,超过一般人 2,宏大豁达 3,动用,袖带,袖中藏着 4,投靠,投奔,自荐 5,浮躁,看不起 6,后辈 7,没适合心意的 8,自觉,不由得 9,礼貌的对待 10,文人 11,您】

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自雠校至结绶畿甸,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往往流闻禁中。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为学士。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注释字词:

1,【丰富华美 2,对于,在„„方面。 3,包含 4,针,针砭 5,称赞 6,常常 7,皇帝居住的地方 8,征召 9,授给官职 10,以为 11,破格提拔 12,上报(君主恩遇)】

译句子:章武皇帝纳谏思治,渴望听到正直的言论

居易与河南元稹相1,善,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府2,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疏入不报。

e上又欲3,加河东4,王锷5,平章事, 居易谏曰:“宰相是陛下辅臣,非贤良不可当此位。锷6,诛剥

民财,以7,市恩泽,不可使四方之人谓陛下得王锷进奉,而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8,乃止。 注释字词:

【1,交好,友好 2,士曹,分科办事的官署,掾yuàn古代属官的通称 3,加封,4,人名 5,宰相 6,搜刮盘剥 7,买,交易 8,(上)才取消这个决定】

译句子:白居易多次上书恳切地劝谏,奏章呈上去但没得到回音(回复)

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上章(阻止此事)者1,十七八,居易面论,辞情2,切至。3,既而又请4,罢河北用兵,凡数千百言,皆人之5,难言者,上多听纳。6,唯谏承璀事7,切,上颇不悦,谓李绛曰:“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8,致名位,而无利于朕,朕实9,难奈。”绛对曰:“居易10,所以不避死亡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陛下欲开11,谏诤之路,不宜阻居易言。”上曰:“卿言12,是也。”13,由是多14,见听纳。 注释词语:

【1,十分之七八 2,恳切极了 3,不久 4,停止 5不愿说的 6,只有 7,言辞急切 8,得到 9,难以忍受 10,„„的原因 11,劝谏,直言劝告 12,对 13,因此 14,被】

译句子:大概是要报答您大力提拔(的恩泽),绝不是轻易进言的啊!

参考译文:

白居易从小就聪明过人,胸怀博大。他在十五六岁时带着一册自己的文章,向著作郎吴地人顾况自荐。顾况善文,不过性情浮躁,看不起别人,后辈的文章没有合他心意的。看过白居易的文章之后,顾况不由得把白居易请上门并友好地会见他说:“我以为文人已经绝迹了,没想到遇见了您。”白居易文辞富丽华美,尤其擅长于写诗文。他写的上百篇诗歌,都含有讽谏之意,针砭时俗的弊病,补救政事的缺陷,因而读书人、品德高尚的人都很赞赏他,(这些诗文)也常常流传到宫中。章武皇帝纳谏思治,渴望听到正直的言论,元和二年十一月,征召白居易到翰林做学士。三年五月又授予他左拾遗的官职。白居易自认为遇到了爱好文学的君主,破格提升自己,(因此)要用平生所学得的知识,上报君主的恩遇。

白居易与河南的元稹交好,元稹由监察御史被贬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在皇上面前说元稹无罪,白居易也多次上疏恳切劝谏,奏疏呈上后没有回音。皇上又要封河东人王锷为宰相,白居易劝谏说:“宰相是皇上的辅佐大臣,不是贤良的人不能担当此职。王锷强令他人供给物品、搜括百姓钱财,并以此来求得恩泽,不能让天下人认为您是得了王锷的进奉而给他宰相的职位,(这样做)对圣朝是很没有好处的。”(皇上)这才取消了(让王锷当宰相的想法)。

皇上下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中上奏章(阻止此事)的人有十分之七八,白居易也当面向皇上谈论(自己的看法),言词十分激切。不久,他又请求停止河北用兵,(奏章)长达数千字,其中有很多话是别人不大愿意说出口的,(这些意见,皇上)有很多都听取采纳了。只有劝谏不要任命承璀一事,因为言辞过于激切,皇上很不高兴,并对李绛说:“白居易这个小子,是我一手提拔而有了名位的,但对我却这般放肆,我实在有些忍不住了。”李绛回答说:“白居易之所以冒着死罪,事无大小都要直言进谏,大概是因为要报答您大力提拔(的恩泽)罢了,决不是轻易进谏啊。陛下要想广开谏诤的言路,就不宜阻止白居易进谏。”皇上说:“你说得对。”从此,(白居易的劝谏)很多都被皇上听取采纳。

一生坎坷的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①人。曾祖叔恒,年十九登进士第,位终安阳②令。祖俌,官位终于刑州③录事参军。父嗣。

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④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⑤。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待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⑥。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椽曹,令典钱奏⑦。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弘政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府罢入朝,复以文章干,乃补太学博士。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太中未,仲郢坐专杀⑧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选自《旧唐书》卷一九0,有删改)

【注释】

①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②安阳:今属河南。③刑州:今河北刑台。④干:投献。⑤以书判拔萃:以书判中拔萃科。⑥不调:不给安排职务。⑦典钱奏:管草写钱奏。⑧专杀:擅自杀人。

【相关背景】

牛李党争,就是官僚牛僧儒和李德裕两党的之间争权斗争。令狐楚属牛党,王茂元属李党。李商隐受恩于令狐楚,令狐楚请他到幕府做巡官,非但不要他办事,还让他学习,教他今体文;可李商隐又依附于王茂元,做了王的女婿。虽然他在朝中只是一个校对典籍的秘书省正字,对牛李两党斗争不抱偏见,不参与党争,却遭到了牛党的忌恨,被认为是个忘恩负义的人,因而人生坎坷,仕途沦落,奔走南北,潦倒不得志。

【内容简析】

《旧唐书》的这一段记载,简洁地叙述了李商隐的人生经历和文学才能。第一自然段主要叙述李的家世;第二自然段叙述李的生平,在这一段中扼要地记载了李商隐与令狐楚、王茂元的关系,牛派对他仇视的原委,他为官的经历等,叙述争突出了牛李党争对他命运的影响。全文条理清晰,用笔俭省。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句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 计:考核的官吏

B.释褐秘书省校书郎。 褐:布衣

C.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 雠:通“仇”,仇恨

D.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 行:行动

2.下列划线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令与诸子游 /吾与汝毕力平险

B.以商隐背恩 /卒以吾郡之发奋一击

C.久之不调 /顷之,烟炎张天

D.遂以其道授商隐 /执其手而与之谋

3.对文章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令狐楚认为李商隐少年才俊,以礼相待,让他与诸生一起读书,并亲自传授他今体奏章的写作经验。

B.受恩于令狐楚,又追随于王茂元,李商隐这种行为在宗闵一党看来是忘恩负义,因而引起了强烈敌视。

C.李商隐并未认识到自己与两党之争的关系,认为与令狐父子的关系密切,“屡启陈情”,结果只做了节度判官、检验工部郎中,最后还罢了官。

D.李商隐在政治上坎坷不得志,长期过着幕僚的生活,奔走南北,潦倒终身。

4.翻译文中加点的句子

⑴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

⑵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

⑶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

【参考答案】

1. D(“行”指品行) 2.A(介词“和”“跟”“同”;连词“和”。B都是连词,译为“因为”,其中第一个“以”作“认为”讲也可通,但不及“因为”准确。C都是助词,时间词后不译。D都是代词,译为“他的”。)

3.C(“做了节度判官、检验工部郎中,最后还罢了官”并不是“屡启陈情”的结果)

4.⑴王茂元喜爱他的才华,把女儿嫁给他为妻。⑵李商隐为王茂元办事后,李宗闵一派很鄙薄他。⑶郑亚因为属李德裕一派,也被贬为循州刺史。

文言文阅读训练:陶潜传(南朝梁)沈 约

陶潜字渊明,寻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潜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

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

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潜尝往庐山,弘令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潜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舆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忤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寻阳,与潜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日日造潜。临去,留二万钱与潜,潜悉送酒家,稍就取酒。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阅读答案__白居易传】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博学,善属文 属:写作

B. 复为镇军、建威参军 为:因为

C. 弘令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 赍:携带

【阅读答案__白居易传】

D. 潜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舆篮舆 舆:抬

2. (1)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阅读答案__白居易传】

②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

(2) 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学 者 有 四 失 教 者 必 知 之 人 之 学 也 或 失 则 多 或 失 则 寡 或 失 则 易 或 失 则 止 此 四 者 心 之 莫 同 也 知 其 心 然 后 能 救 其 失 也 教 也 者 长 善 而 救 其 失 者 也 (《礼记?学记》)

【参考答案】

1. B (为:担任)

2. (1) ①贤人处世,朝廷无道就隐居,政治开明就出来做官。

②(陶渊明)自认为曾祖父是晋朝的宰相,自己作为后代以位居人下为耻。

(2)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小结】

“为”是文言文中的常见实词,同学们从《陶潜传》中就可以找到不少“为”字。它的意思非常丰富,笔者整理如下。

①作为。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陶潜传》 )

②担任。复为镇军、建威参军 (《陶潜传》)

③为了。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陶潜传》)

④因为。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

⑤被。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过秦论》)

⑥疑问语气助词。何辞为 (《鸿门宴》)

第二篇:《湖北省2016届八校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华师一附中黄冈中学黄石二中荆州中学 湖北省 襄阳四中襄阳五中孝感高中鄂南高中 八校

2016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语文试题

命题学校:华师一附中 命题人:陈春媚 许丹玲 乐晓峰 王中秋 李青 毕兰 吴洪涛 罗丹 审题人:邱星光 余敏

考试时间:2016年3月29日上午9:00—11:30 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代女子以黛画眉,故称黛眉。宋词中对于眉毛的描写非常多,《全宋词》中‚眉‛字出现的次数达到一千五百零九次。从审美学上来看,眉毛在人的面庞上的作用不容忽视,往往起到画龙点睛之作用。在一首诗词作品中,对于眉黛的描写,能体现女子的美貌动人。‚层波潋滟远山横,一笑一倾城‛(柳永《少年游》)描写了一个漂亮的歌女,眉毛像远山一样,眼波流转,千娇百媚。‚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晏几道《生查子》)也是通过描写远山眉、细柳腰,向读者展示出了女子的美貌。【阅读答案__白居易传】

宋人认为,眉毛是很好的表现情感的工具。通过对眉黛的描写,还可以表现委婉细腻的情感。宋代词人陈三聘在《鹧鸪天》中写道‚春愁何事点眉山‛,把女子画眉和春愁结合在了一起。同样用眉黛来表示愁情的,还有如‚金缕歌中眉黛皱。多少闲愁,借与伤春瘦‛(石孝友《蝶恋花》)以及‚眉黛只供愁,羞见双鸳鸯字‛(贺铸《忆仙姿》)。可以看出,宋词中关于眉的描写,很多时候都和‚愁绪‛这个意象联系在一起。眉黛代表女子,以眉而写愁绪,体现了古代女子的惆怅心理和孤苦命运。 欧阳修的《诉衷情·眉意》中有这样的词句:‚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远山‛指的是北宋时期十分流行的一种眉形画法——‚远山眉‛,即眉毛细长而舒扬,颜色略淡。古人常以山水来表达离别之意,歌女画眉作‚远山长‛,表明了她内心的凄苦之情,因为她‚自有离恨‛,故而将眉毛化作远山之形。

‚花黄‛也称‚花子‛‚额黄‛,是古代妇女面部的一种额饰。它用彩色光纸、绸罗、云母片、蝉翼、蜻蜓翅乃至鱼骨等为原料,染成金黄、霁红或翠绿等色,剪作花、鸟、鱼等形,粘贴于额头、酒靥、嘴角、鬓边等处。《木兰辞》中描写木兰得胜归家,换回女儿装的场景为‚对镜贴花黄‛,说明南北朝时期,在脸上贴装饰物,已然成为一种风尚。宋代上层妇女也继承前代遗风,在额上和两颊间贴金箔或彩纸剪成的‚花子‛。这种‚花子‛背面涂有产于辽水间的呵胶,用口呵嘘就能粘贴。晚唐词人温庭筠的《菩萨蛮》中描写道‚小山重叠金明灭‛,一说即指女子额前的装饰物有所脱落而造成的或明或暗的效果。这些装饰物,使得

词人笔下的女子更添妩媚动人之态。

‚梅妆‛也是宋代较为流行的一种贴面妆容,‚梅妆‛即‚梅花妆‛。这种妆扮相传始自南朝,宋武帝的寿阳公主在正月初七醉卧于含章殿下,一朵梅花落在她的额上粘住,三天后才落去,因而作‚梅花妆‛。陈允平的《绛都春》中有‚梅妆欲试芳情懒,翠颦愁入眉弯‛两句,这里词作者专门提到‚梅妆欲试‛,体现了这种妆扮在当时的流行性。妆容虽美,但是却‚芳情懒‛,欲画而未画,说明这位女子心事重重,自己提不起兴致也更因无人欣赏,故无须白白画这妆容,更能体现出女子内心的孤寂。

(摘编自梁牧原《妆容与服饰在宋词中的作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词中对于眉毛的描写非常多,一是因为眉毛在面庞上有外在的审美作用,二是因为眉毛能表现人的内心情感。

B.细长而舒扬的“远山眉”是北宋时期十分流行的一种眉形画法,在宋代词人的笔下,它常常能体现女子的美貌动人。

C.以眉而写愁绪,能体现古代女子的惆怅心理和孤苦命运。因此宋词中的“愁绪”很多时候都用对眉的描写来表达。

D.宋词中往往用眉黛代表女子,对眉黛的描写,能表现她们的春愁、孤苦和离恨等细腻丰富的内心情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花黄”作为古代妇女面部的一种额饰,制作原料丰富、色彩鲜艳、形状多样,这些装饰物,使得词人笔下的女子更妩媚动人。

B.早在南北朝时期,妇女在脸上粘贴装饰物,就已经成为了一种风尚。《木兰辞》中描写木兰得胜归家,换回女儿装的场景中就有“对镜贴花黄”。

C.晚唐词人温庭筠的《菩萨蛮》中,一句“小山重叠金明灭”可以说全是在写女子的妆容。“小山”即“小山眉”,“金”指女子额前的装饰物。

D.“梅花妆”是由南朝宋武帝的寿阳公主首创的一种贴面妆容,她因醉卧时一朵梅花偶然落在额上粘住,从而受到启发而作“梅花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词中无论是描写女子的眉黛,还是刻画她们的贴面妆容,都有助于体现她们的美貌动人,表现其委婉细腻的情感。

B.“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与“眉黛只供愁,羞见双鸳鸯字”中都写到“眉黛”,其作用都是为了表现女子的愁绪。

C.“远山眉”“花子”和“梅妆”都曾是宋代流行的妆容,因而被宋代词人写入词作中借以表现女性的形象或思想感情。

D.“梅妆欲试芳情懒,翠颦愁入眉弯”和“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都通过描写女子神情慵懒,无心画妆容,体现出她们内心的孤寂。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居易敏悟绝人,工文章。未冠,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

其文,自失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贞元中,擢进士,补校书郎。 ...

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灾沴。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宪宗颇采纳。李师道上私钱六百万,为魏征孙赎故第,居易言:‚征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师道人臣,不宜掠美。‛帝从之。河东王锷将加平章事,居易以为,‚宰相天下具瞻,非有重望显功不可任。按锷诛求百计,所得财号为‘羡余’

以献。今若假以名器,四方闻之,皆谓陛下得所献,与宰相。诸节度私计曰:‘谁不如锷?’争裒割生人以求所欲‛。

后对殿中,论执强鲠,帝未谕,辄进曰:‚陛下误矣。‛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绛曰: ‚陛下启言者路,故群臣敢论得失;若黜之,是箝其口,非所以发扬盛德也。‛帝悟,待之如初。明年,盗杀武元衡,京都震扰。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宰相嫌其出位,不悦。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出为州刺史。中书舍人王涯上言不宜治郡,追贬江州司马。既失志,能顺适所遇,托浮屠生死说,若忘形骸者。 ..

赞曰:居易在元和、长庆时,与元稹俱有名,最长于诗,它文未能称是也,.

多至数千篇,唐以来所未有。其自叙言:‚关美刺者,谓之讽谕;咏性情者,谓之闲适;触事而发,谓之感伤;其它为杂律。‛又讥‚世人所爱惟杂律诗,彼所重,我所轻。至讽谕意激而言质,闲适思澹而辞迂,以质合迂,宜人之不爱也‛。今视其文,信然。而杜牧谓:‚纤艳不逞,非庄士雅人所为。流传人间,子父女母交口教授,淫言媟语入人肌骨不可去。‛观居易始以直道奋,在天子前争安危,冀以立功,虽中被斥,晚益不衰。呜呼,居易其贤哉!

(节选自《新唐书·白居易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B.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C.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D.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中国汉族男性年满二十岁要举行冠礼,表示成年。未冠又称弱冠,即不到二十岁。白居易就是在尚未成年时得到了顾况的高度称赞。

B.擢进士,指被选拔为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

C.浮屠,亦作浮图、休屠。古人称佛教徒为浮屠,都是佛陀的异译。后人认为佛陀二字太麻烦,于是简化成了一个字“佛”。

D.“赞”是纪传体史书中写在篇末的评论性文字,可用来表达对传主的肯定和赞美。本文篇末的“赞”中称赞白居易为贤者。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唐书》认为白居易聪明过人,工于文章,在元和、长庆时的文坛很有名。他最擅长作诗,其它体裁的文章,比他的诗歌要写得差些。

B.白居易除了是成就斐然的诗人外,还是正直的臣子。他多次进谏,而宪宗皇帝也多次接受了他的意见。但是后来还是被当权的大臣们弹劾,仕途不顺,被贬江州。

C.白居易的诗多达数千篇,他按内容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诗。而白居易看不上眼的恰是世人钟爱的杂律诗。

D.杜牧批评白居易的诗细巧艳丽,不是庄重高雅的人士作的,而且流传人间,影响很坏。白居易则认为自己的诗含意激切,但言辞是质朴的。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若假以名器,四方闻之,皆谓陛下得所献,与宰相。

(2)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阅读答案__白居易传】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上京①即事

(元)萨都剌

紫塞风高弓力强,王孙走马猎沙场。

呼鹰腰箭归来晚,马上倒悬双白狼。

代出自蓟北门行(节选)

(南北朝)鲍照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马毛缩如蝟②,角弓不可张。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注】①上京即上都。元代定今北京为大都,以在今内蒙古正蓝旗的开平府为上都,每年夏天移驾上都。此诗写于萨都剌在元顺帝元年赴上都公干时。②蝟:刺猬。

8. 这两首诗所描绘的边塞场景有什么不同?分别展现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5分)

9.请简要分析《代出自蓟北门行》最后四句的艺术手法和思想内容。(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蜀道难》一诗中逶迤的蜀道,有极其奇险的风光,其中描写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诗句是:“,。”

(2)《锦瑟》一诗中“,”两句运用鲛人泪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能让人感受到一种对美好理想执着追求却又无法实现的悲哀。

(3)陶渊明在《饮酒》诗中说,即使不能隐居山林,也依然可以感受乡野之趣,如何做到呢?诗人自问自答:“?。”【阅读答案__白居易传】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在米脂

贾平凹

走头头的骡子三盏盏的灯,

挂上那铃儿哇哇的声。

白脖子的哈巴朝南咬,

赶牲灵的人儿过来了;

你是我的哥哥你招一招手,

你不是我的哥哥你走你的路。

在米脂县南的杏子村里,黎明的时候,我去河里洗脸,听到有人唱这支小调。一时间,山谷空洞起来,什么声音也不再响动;河水柔柔的更可爱了;山也不见了分明,生了烟雾,淡淡地化去了,只留下那一抛山脊的弧线。我仄在石头上,醉眼矇眬,看残星在水里点点,泛出明灭长短的光波。我不知这是谁唱的。三年前,

我听过这首小调的唱片,但那是说京腔的人唱的,毕竟是太洋了;后来又在西安大剧院听人唱过,觉得舒扬有余,神韵不足;如今在这么一个边远的山村,一个欲明未明的清晨,唱起来了,在它适应的空间里,味儿有了,韵儿有了。 歌唱的,是一位村姑。在上岸的柳树根下,她背向而坐;伸手去折一枝柳梢,一片柳叶落在水里,打个旋儿,悠悠地漂下去了。

这是个极俏的人,一头淡黑的头发披着,风动便飘忽起来,浮动得似水中的云影,轻而细腻,倏忽要离头而去。耳朵一半埋在发里,一半白得像出了乌云的月亮。她微微地斜着身子,微微地低了头,肩削削的,后背浑圆,一件蓝布衫子,窈窕地显着腰段。她神态温柔、甜美,我不敢弄出一点响动,一任儿让小曲摄了魂去。

这是一首古老的小调,描绘的是一个迷人的童话。可以想象到,有那么一个村子,是陕北极普遍的村子。村后是山,没有一块石头,浑圆得像一个馒头,山上有一二株柳,也是浑圆的,是一个绿绒球。山坡下是一孔一孔窑洞,窑里放着油得光亮的门箱,窑窗上贴着花鸟剪纸,窑门上吊着印花布帘,羊儿在崖畔上啃草,鸡儿在场埝上觅食。门前小路,一拐一拐,到了河里,河水很清,里边有印着丝纹的石子,有银鳞的小鱼,还有蝌蚪,黑得像眼珠子。少妇们来洗衣,一块石板,是她们一席福地。衣服艳极了,晾在草地上,于是,这条河沟就全照亮了。 有那么一个姑娘,该叫什么名字呢?她是村里的俊仁者。父母守她一个,村里人爱她,见过她的人都爱她。她家在大路口开了个饭店,生意兴旺,进店的,为了吃饭,也为着见她。她却最是端庄,清高得很,对谁也不肯一笑。

姑娘有姑娘的意中人,眼波只属于清风,只属于他。他是后山的后生,十八或者二十岁,每天要从这里路过去县上赶脚。进得店来,看见她,粗茶淡饭也香,喝口凉水也甜,常常饥着而来,呆会便走,不吃不喝也就饱了。她给他擀面,擀得白纸一张,切面,刀案齐响,下到锅里莲花转,捞到碗里一窝丝。她一回头,他正看她,给她一笑,她想回他个笑,但她却变了脸。他低了头,连脖子都红了,却看见了桌布下她露出的两只鞋尖。她看出他的意思了,却更冷了脸儿,饭端上来,偏不拿筷子。他问;她说:‚在筷笼,你没长手?‛他凉了心,吃得没味,出去了。她得意地笑,终又恨他,骂他‚孱头‛。

他几天竟不来了,她坐在家里等。等得久了,头也懒得梳,她说:‚不来了,好!‛但却哭了。

一天却听见门外树上的喜鹊叫。她走出来,却是他在用石子打那鸟儿。她愣了,眼泪都流了出来。他瞧着她喜欢,向她走来,她却又上了气,‚为什么打鸟?‛‚我恨!‛‚恨鸟儿?‛‚它住在这里。‛‚那碍你什么了?‛‚也恨我。‛‚恨你?‛‚恨我不是鸟儿!‛她想了想,突然笑了。他一看她,她立即面壁不语。他向她走近来,她却又走了,一直走到窑里。只想他会一挑帘儿进来,回头一看,他没有进来,走出窑看时,他却走了,边走边抹着眼泪。

她盼他再来。再盼他来。他却再也没来。每天赶脚人从门口来往;三头五头的骡子,头上缠着红绸,绸上系着铜铃,铜铃一响,她出门就看,骡子身上架着竹筐,一边是小米,南瓜,土豆,一边是土布,羊皮,麻线,他领头前边走,乜她一眼,鞭儿甩得叭叭地响,走过去了。

一次,两次,眼睁睁看他过去了,她恨自己委屈了他,又更恨那个他!夜里拿被子堆一个他,指着又骂又捶又咬,末了抱住流眼泪。等着他又路过了,她看着他的身影,又急切切盼着他能回过头来,向她招一招手…… 小调停了,我却叹息起来,千般万般儿猜想,那后生是招了招手呢,还是在

第三篇:《湖北省2016届八校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华师一附中 黄冈中学 黄石二中 荆州中学 湖北省 襄阳四中 襄阳五中 孝感高中 鄂南高中 八校

2016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语文试题

命题学校:华师一附中 命题人:陈春媚 许丹玲 乐晓峰 王中秋 李青 毕兰 吴洪涛 罗丹 审题人:邱星光 余敏

考试时间:2016年3月29日上午9:00—11:30 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代女子以黛画眉,故称黛眉。宋词中对于眉毛的描写非常多,《全宋词》中‚眉‛字出现的次数达到一千五百零九次。从审美学上来看,眉毛在人的面庞上的作用不容忽视,往往起到画龙点睛之作用。在一首诗词作品中,对于眉黛的描写,能体现女子的美貌动人。‚层波潋滟远山横,一笑一倾城‛(柳永《少年游》)描写了一个漂亮的歌女,眉毛像远山一样,眼波流转,千娇百媚。‚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晏几道《生查子》)也是通过描写远山眉、细柳腰,向读者展示出了女子的美貌。

宋人认为,眉毛是很好的表现情感的工具。通过对眉黛的描写,还可以表现委婉细腻的情感。宋代词人陈三聘在《鹧鸪天》中写道‚春愁何事点眉山‛,把女子画眉和春愁结合在了一起。同样用眉黛来表示愁情的,还有如‚金缕歌中眉黛皱。多少闲愁,借与伤春瘦‛(石孝友《蝶恋花》)以及‚眉黛只供愁,羞见双鸳鸯字‛(贺铸《忆仙姿》)。可以看出,宋词中关于眉的描写,很多时候都和‚愁绪‛这个意象联系在一起。眉黛代表女子,以眉而写愁绪,体现了古代女子的惆怅心理和孤苦命运。 欧阳修的《诉衷情·眉意》中有这样的词句:‚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远山‛指的是北宋时期十分流行的一种眉形画法——‚远山眉‛,即眉毛细长而舒扬,颜色略淡。古人常以山水来表达离别之意,歌女画眉作‚远山长‛,表明了她内心的凄苦之情,因为她‚自有离恨‛,故而将眉毛化作远山之形。

‚花黄‛也称‚花子‛‚额黄‛,是古代妇女面部的一种额饰。它用彩色光纸、绸罗、云母片、蝉翼、蜻蜓翅乃至鱼骨等为原料,染成金黄、霁红或翠绿等色,剪作花、鸟、鱼等形,粘贴于额头、酒靥、嘴角、鬓边等处。《木兰辞》中描写木兰得胜归家,换回女儿装的场景为‚对镜贴花黄‛,说明南北朝时期,在脸上贴装饰物,已然成为一种风尚。宋代上层妇女也继承前代遗风,在额上和两颊间贴金箔或彩纸剪成的‚花子‛。这种‚花子‛背面涂有产于辽水间的呵胶,用口呵嘘就能粘贴。晚唐词人温庭筠的《菩萨蛮》中描写道‚小山重叠金明灭‛,一说即指女子额前的装饰物有所脱落而造成的或明或暗的效果。这些装饰物,使得

词人笔下的女子更添妩媚动人之态。

‚梅妆‛也是宋代较为流行的一种贴面妆容,‚梅妆‛即‚梅花妆‛。这种妆扮相传始自南朝,宋武帝的寿阳公主在正月初七醉卧于含章殿下,一朵梅花落在她的额上粘住,三天后才落去,因而作‚梅花妆‛。陈允平的《绛都春》中有‚梅妆欲试芳情懒,翠颦愁入眉弯‛两句,这里词作者专门提到‚梅妆欲试‛,体现了这种妆扮在当时的流行性。妆容虽美,但是却‚芳情懒‛,欲画而未画,说明这位女子心事重重,自己提不起兴致也更因无人欣赏,故无须白白画这妆容,更能体现出女子内心的孤寂。

(摘编自梁牧原《妆容与服饰在宋词中的作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词中对于眉毛的描写非常多,一是因为眉毛在面庞上有外在的审美作用,二是因为眉毛能表现人的内心情感。

B.细长而舒扬的“远山眉”是北宋时期十分流行的一种眉形画法,在宋代词人的笔下,它常常能体现女子的美貌动人。

C.以眉而写愁绪,能体现古代女子的惆怅心理和孤苦命运。因此宋词中的“愁绪”很多时候都用对眉的描写来表达。

D.宋词中往往用眉黛代表女子,对眉黛的描写,能表现她们的春愁、孤苦和离恨等细腻丰富的内心情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花黄”作为古代妇女面部的一种额饰,制作原料丰富、色彩鲜艳、形状多样,这些装饰物,使得词人笔下的女子更妩媚动人。

B.早在南北朝时期,妇女在脸上粘贴装饰物,就已经成为了一种风尚。《木兰辞》中描写木兰得胜归家,换回女儿装的场景中就有“对镜贴花黄”。

C.晚唐词人温庭筠的《菩萨蛮》中,一句“小山重叠金明灭”可以说全是在写女子的妆容。“小山”即“小山眉”,“金”指女子额前的装饰物。

D.“梅花妆”是由南朝宋武帝的寿阳公主首创的一种贴面妆容,她因醉卧时一朵梅花偶然落在额上粘住,从而受到启发而作“梅花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词中无论是描写女子的眉黛,还是刻画她们的贴面妆容,都有助于体现她们的美貌动人,表现其委婉细腻的情感。

B.“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与“眉黛只供愁,羞见双鸳鸯字”中都写到“眉黛”,其作用都是为了表现女子的愁绪。

C.“远山眉”“花子”和“梅妆”都曾是宋代流行的妆容,因而被宋代词人写入词作中借以表现女性的形象或思想感情。

D.“梅妆欲试芳情懒,翠颦愁入眉弯”和“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都通过描写女子神情慵懒,无心画妆容,体现出她们内心的孤寂。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居易敏悟绝人,工文章。未冠,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

其文,自失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贞元中,擢进士,补校书郎。 ...

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灾沴。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宪宗颇采纳。李师道上私钱六百万,为魏征孙赎故第,居易言:‚征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师道人臣,不宜掠美。‛帝从之。河东王锷将加平章事,居易以为,‚宰相天下具瞻,非有重望显功不可任。按锷诛求百计,所得财号为‘羡余’

以献。今若假以名器,四方闻之,皆谓陛下得所献,与宰相。诸节度私计曰:‘谁不如锷?’争裒割生人以求所欲‛。

后对殿中,论执强鲠,帝未谕,辄进曰:‚陛下误矣。‛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绛曰: ‚陛下启言者路,故群臣敢论得失;若黜之,是箝其口,非所以发扬盛德也。‛帝悟,待之如初。明年,盗杀武元衡,京都震扰。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宰相嫌其出位,不悦。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出为州刺史。中书舍人王涯上言不宜治郡,追贬江州司马。既失志,能顺适所遇,托浮屠生死说,若忘形骸者。 ..

赞曰:居易在元和、长庆时,与元稹俱有名,最长于诗,它文未能称是也,.

多至数千篇,唐以来所未有。其自叙言:‚关美刺者,谓之讽谕;咏性情者,谓之闲适;触事而发,谓之感伤;其它为杂律。‛又讥‚世人所爱惟杂律诗,彼所重,我所轻。至讽谕意激而言质,闲适思澹而辞迂,以质合迂,宜人之不爱也‛。今视其文,信然。而杜牧谓:‚纤艳不逞,非庄士雅人所为。流传人间,子父女母交口教授,淫言媟语入人肌骨不可去。‛观居易始以直道奋,在天子前争安危,冀以立功,虽中被斥,晚益不衰。呜呼,居易其贤哉!

(节选自《新唐书·白居易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B.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C.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D.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中国汉族男性年满二十岁要举行冠礼,表示成年。未冠又称弱冠,即不到二十岁。白居易就是在尚未成年时得到了顾况的高度称赞。

B.擢进士,指被选拔为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

C.浮屠,亦作浮图、休屠。古人称佛教徒为浮屠,都是佛陀的异译。后人认为佛陀二字太麻烦,于是简化成了一个字“佛”。

D.“赞”是纪传体史书中写在篇末的评论性文字,可用来表达对传主的肯定和赞美。本文篇末的“赞”中称赞白居易为贤者。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唐书》认为白居易聪明过人,工于文章,在元和、长庆时的文坛很有名。他最擅长作诗,其它体裁的文章,比他的诗歌要写得差些。

B.白居易除了是成就斐然的诗人外,还是正直的臣子。他多次进谏,而宪宗皇帝也多次接受了他的意见。但是后来还是被当权的大臣们弹劾,仕途不顺,被贬江州。

C.白居易的诗多达数千篇,他按内容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诗。而白居易看不上眼的恰是世人钟爱的杂律诗。

D.杜牧批评白居易的诗细巧艳丽,不是庄重高雅的人士作的,而且流传人间,影响很坏。白居易则认为自己的诗含意激切,但言辞是质朴的。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若假以名器,四方闻之,皆谓陛下得所献,与宰相。

(2)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上京①即事

(元)萨都剌

紫塞风高弓力强,王孙走马猎沙场。

呼鹰腰箭归来晚,马上倒悬双白狼。

代出自蓟北门行(节选)

(南北朝)鲍照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马毛缩如蝟②,角弓不可张。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注】①上京即上都。元代定今北京为大都,以在今内蒙古正蓝旗的开平府为上都,每年夏天移驾上都。此诗写于萨都剌在元顺帝元年赴上都公干时。②蝟:刺猬。

8. 这两首诗所描绘的边塞场景有什么不同?分别展现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5分)

9. 请简要分析《代出自蓟北门行》最后四句的艺术手法和思想内容。(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蜀道难》一诗中逶迤的蜀道,有极其奇险的风光,其中描写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诗句是:“ , 。”

(2)《锦瑟》一诗中“,和良玉生烟的典故,能让人感受到一种对美好理想执着追求却又无法实现的悲哀。

(3)陶渊明在《饮酒》诗中说,即使不能隐居山林,也依然可以感受乡野之趣,如何做到呢?诗人自问自答:“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在米脂

贾平凹

走头头的骡子三盏盏的灯,

挂上那铃儿哇哇的声。

白脖子的哈巴朝南咬,

赶牲灵的人儿过来了;

你是我的哥哥你招一招手,

你不是我的哥哥你走你的路。

在米脂县南的杏子村里,黎明的时候,我去河里洗脸,听到有人唱这支小调。一时间,山谷空洞起来,什么声音也不再响动;河水柔柔的更可爱了;山也不见了分明,生了烟雾,淡淡地化去了,只留下那一抛山脊的弧线。我仄在石头上,

醉眼矇眬,看残星在水里点点,泛出明灭长短的光波。我不知这是谁唱的。三年前,我听过这首小调的唱片,但那是说京腔的人唱的,毕竟是太洋了;后来又在西安大剧院听人唱过,觉得舒扬有余,神韵不足;如今在这么一个边远的山村,一个欲明未明的清晨,唱起来了,在它适应的空间里,味儿有了,韵儿有了。 歌唱的,是一位村姑。在上岸的柳树根下,她背向而坐;伸手去折一枝柳梢,一片柳叶落在水里,打个旋儿,悠悠地漂下去了。

这是个极俏的人,一头淡黑的头发披着,风动便飘忽起来,浮动得似水中的云影,轻而细腻,倏忽要离头而去。耳朵一半埋在发里,一半白得像出了乌云的月亮。她微微地斜着身子,微微地低了头,肩削削的,后背浑圆,一件蓝布衫子,窈窕地显着腰段。她神态温柔、甜美,我不敢弄出一点响动,一任儿让小曲摄了魂去。

这是一首古老的小调,描绘的是一个迷人的童话。可以想象到,有那么一个村子,是陕北极普遍的村子。村后是山,没有一块石头,浑圆得像一个馒头,山上有一二株柳,也是浑圆的,是一个绿绒球。山坡下是一孔一孔窑洞,窑里放着油得光亮的门箱,窑窗上贴着花鸟剪纸,窑门上吊着印花布帘,羊儿在崖畔上啃草,鸡儿在场埝上觅食。门前小路,一拐一拐,到了河里,河水很清,里边有印着丝纹的石子,有银鳞的小鱼,还有蝌蚪,黑得像眼珠子。少妇们来洗衣,一块石板,是她们一席福地。衣服艳极了,晾在草地上,于是,这条河沟就全照亮了。 有那么一个姑娘,该叫什么名字呢?她是村里的俊仁者。父母守她一个,村里人爱她,见过她的人都爱她。她家在大路口开了个饭店,生意兴旺,进店的,为了吃饭,也为着见她。她却最是端庄,清高得很,对谁也不肯一笑。

姑娘有姑娘的意中人,眼波只属于清风,只属于他。他是后山的后生,十八或者二十岁,每天要从这里路过去县上赶脚。进得店来,看见她,粗茶淡饭也香,喝口凉水也甜,常常饥着而来,呆会便走,不吃不喝也就饱了。她给他擀面,擀得白纸一张,切面,刀案齐响,下到锅里莲花转,捞到碗里一窝丝。她一回头,他正看她,给她一笑,她想回他个笑,但她却变了脸。他低了头,连脖子都红了,却看见了桌布下她露出的两只鞋尖。她看出他的意思了,却更冷了脸儿,饭端上来,偏不拿筷子。他问;她说:‚在筷笼,你没长手?‛他凉了心,吃得没味,出去了。她得意地笑,终又恨他,骂他‚孱头‛。

他几天竟不来了,她坐在家里等。等得久了,头也懒得梳,她说:‚不来了,好!‛但却哭了。

一天却听见门外树上的喜鹊叫。她走出来,却是他在用石子打那鸟儿。她愣了,眼泪都流了出来。他瞧着她喜欢,向她走来,她却又上了气,‚为什么打鸟?‛‚我恨!‛‚恨鸟儿?‛‚它住在这里。‛‚那碍你什么了?‛‚也恨我。‛‚恨你?‛‚恨我不是鸟儿!‛她想了想,突然笑了。他一看她,她立即面壁不语。他向她走近来,她却又走了,一直走到窑里。只想他会一挑帘儿进来,回头一看,他没有进来,走出窑看时,他却走了,边走边抹着眼泪。【阅读答案__白居易传】

她盼他再来。再盼他来。他却再也没来。每天赶脚人从门口来往;三头五头的骡子,头上缠着红绸,绸上系着铜铃,铜铃一响,她出门就看,骡子身上架着竹筐,一边是小米,南瓜,土豆,一边是土布,羊皮,麻线,他领头前边走,乜她一眼,鞭儿甩得叭叭地响,走过去了。

一次,两次,眼睁睁看他过去了,她恨自己委屈了他,又更恨那个他!夜里拿被子堆一个他,指着又骂又捶又咬,末了抱住流眼泪。等着他又路过了,她看着他的身影,又急切切盼着他能回过头来,向她招一招手……

第四篇:《文言文阅读》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 ①听说,听见; 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 ③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 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

1.表官职的

(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6)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7)太尉:军事首脑。

(8)郎中:尚书属下部员。

(9)宦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

(10)侍郎侍中:宫廷侍卫。

(11)校尉:汉代军事长官。

(12)翰林学士:管文件,图书,侍读。

(13)太史:记史,管文收。

(14)国子监:中央教育机构。

(15)左右拾遗:唐代谏官。

(16)总督: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17)巡抚:总揽一省行政军事长官。

(18)知州:州一级行政长官。知,管理。

(19)太守:郡一级行政长官

(20)主簿:秘书。

2.表官职变化的 ①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举其偏,不为党。《左传"襄公三年》

知: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宋史·侯可传》

拜:授予官职。 如:……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张衡传》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元史·贾鲁传》:“延、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除:任命,授职。如:寻蒙国恩,除臣冼马。《陈情表》

授:授给、给予官职。《元史·贾鲁传》:“秦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

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

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如: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元史·贾鲁传》

察:考察后予推荐,选举。如:郡察孝廉,州举茂才。《三国志·吴主传》

仕:做官。如: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仕宦:做官,任官职。如: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孔雀东南飞》

仕进:进身为官。如:迈少恬静,不慕仕进。《晋书·许迈传》 ②表罢免官职的词语。

罢:免去,解除官职。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魏其武安侯列传》

绌、黜:废掉官职。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封建论》

免:罢免。如:免官削爵。〈汉书"贡禹传〉

夺:削除。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博鸡者事》 ③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升:升官。如:升(鲁)台都事。《元史·贾鲁传》

擢:在原官上提拔。如:擢为后将军。《汉书"赵充国传》

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如: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拔三十余人。李白《与韩荆州书》

迁:一般指提升。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谊传》

陟:进用。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成语“加官进爵”

加:加封,即在原来的官衔上增加荣衔,一般可享受一世特权。 如: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宋史·辛弃疾传》 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表降低官职的词语。

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贬:

①降职。如:贬连州刺史。《刘禹锡传》

②降职并外放。如: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新唐书·柳宗元传》

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如: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卜居》

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

窜:放逐,贬官。如:暂为衔使,遂窜南夷。(韩俞《进学解》)

左除、左降、左转:降职。如:帝怒,乃罢(陆)贽宰相,左除(张)滂等官(《新唐书·装延龄传》)

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如: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有非其人,则民受其殃。(《后汉书·明帝纪》) ⑤表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汉书·王尊传》:“迁东郡太守。”

徙:一般的调动官职。如:徙王信为楚王。《淮阴侯列传》

调:变换官职。如:调为陇西都尉。《汉书"袁盎传》

转、调、徙:调动官职。《张衡传》:“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补:补充空缺官职。如: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汉书·王尊传》

改:改任官职。如:改刑部详覆官。《宋史·王济传》

出:京官外调。如: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张衡传》 ⑥表兼代官职的词语。

兼:兼任。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领: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如:桓温镇江口,复引(乔)为司马,领广陵相。《晋书·袁乔传》

行:代理官职。如:太祖行奋武将军。《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署:代理、暂任。 如:太守奇之,署守属监狱。《汉书·王尊传》

权:暂代官职。如: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刘公嘉话》

判:高位兼低职。如:除镇安武胜军节度史,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宋史"韩琦传》

假:临时的,代理的。如:乃相与共立为假上将军。(《史记·项羽本记》)

摄:暂代官职。如:俄检校侍中,摄史部尚书。(《新唐书·杜如晦传》)

守:代理官职。如: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为主薄,守高密令。(《三国志·王修传》) ⑦表辞官 告老:官员年老。如:时年已七十,遂隐上山,悬车告老。 解官:辞去官职。如: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 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如:祁溪请老,晋侯问嗣焉。

乞身:古代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如: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后汉书·李通传》)

乞骸骨: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如:龚在位五年,以老病乞骸骨。

移病: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如:即日父子供移病,满三月赐告。(《汉书·疏广传》) 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如:以刑部尚书致辞仕。(《新唐书·白居易传》)

这些词,都有个明显的特征,即后面常带表示官职或地点的专有名词,这给我们的翻译带来了方便——可以不译。更重要的是,官职的变动特别是主观情绪明显的降职和升职,往往是我们推断翻译主人公行为、事件中生难字词的重要依据。

3.表人物个性的:耿、(仁)厚、(仁)矜、耿介、刚毅、周密、宽厚、正直、埂、鲠、骨鲠、鲠切、聪、慧、敏、木讷、佞、诈、阿谀、谄谗、谲、狷介。 耿:光明。 埂:正直。 鲠:直爽,正直。 佞:能说会道,引为巧言谄媚。 谲:欺诈,玩弄手段。

4.表人物品行的:行、德、操、节、清(廉)、淫(靡)、贪(浊)

5.与科考有关的: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试。

6.与学校有关的:庠、序、太学、博士、太傅。

7.表敬重的:敬、重、尊、恭。

8.表赞扬的:多、嘉、称、誉、与、许、叹多:称赞。嘉:赞美。与:赞许。

9.表社会状态的:治、乱、兴、盛、衰。

10.表少数民族的:蛮、夷、戎、狄 蛮:南蛮,古代统治阶级对南部民族带污蔑性的称呼。 夷:东部少数民族。 戎:西部少数民族。 狄:北部少数民族。

11.表人物地位的:贵、显、卑、官绅、豪。

12.表主管的:知、典、主。

13.与水利有关的:堤、决、溃、溢、涨、灌溉、涝、旱、堰、芜秽。

14.与粮食有关的:粟、黍、禾、谷、稻、菽、稼穑、耕耘、稔、熟、刈、籴、粜、廪、禀、府、荒、欠收。 稔:庄稼成熟。 刈:割;镰刀一类的农具。 廪:米仓。官府供给粮食。 禀:给于各物。 府:古代国家收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藏兵器的地方叫库。后来成了同义词。 荒:荒年,收成不好。

15.表粮食丰收的:丰、饶、赡、足、给、佚 赡:富足,充足;供给。 给:足,丰足。

16.表食物的:糗、馔、肴、膳、羞(馐)、蔬、果、脂膏。

17.表饱饥的:饱、饥、饿、馁、馑。 馁:饥饿,五谷没有收成。 馑:蔬菜和野菜吃不上。连用时饥和谨无区别。

18.表俸禄的:俸、禄、秩、饷 秩:官吏的俸禄。

19.表布匹的:布、麻、匹、丝、绢、锦、练、绫、绡、缣、绸、罗、缎、绮、纱、绦、缟、缣、缯、蚕、桑。

20.表穿戴的:纨绔、布衣、履、绶、冠、冕、巾、弱冠、免冠、带。

21.表房舍的:宇、舍、馆、宅、第、邸、庑、屋。 宇:屋檐。 庑:高堂周围的郭房,厨房;房屋。

22.表桌床的:案、几、床、榻。

23.表违背的:牾、忤、逆、倍(背)。 忤:违反,抵触。 牾:逆。

24.表揭发的:劾、讦、揭、擿 劾:揭发罪状。 讦:攻击或揭发别人的短处。

25.表害怕的:畏、惧、惮、慑、骇、患。

26.表嫉恨的:恶、厌、憎、贬、衔、怨、患、疾、恨、怒、诅 衔:藏在心中,特指怀恨。 诅:诅咒。

27.表暗中的:阴、间、密。

28.表诬陷的:中、谮、诬。 谮:说坏话诬陷别人。

29.表朝见的:朝、觐 觐:原指诸侯秋天朝见天子。

朝:诸侯春天朝见天子,后来都泛指朝见帝王。

30.与京城有关的:禁、阙、畿、京、京畿。 畿:京城所管辖的地方。

31.与皇帝有关的:上、帝、祚、践祚、登基、用事、朕、孤、寡人、御、诏、召、诰、(驾)幸、膳、对策、轮对、奏、表、疏 祚:福;帝王。 践祚:即位。

32.表说话的:曰、云、谓、诏、诰、告、敕、白、陈、对、语、谕、喻、晓、辩、问、谢、折、诘、诉、咨(谘)。 告:告诫,嘱咐;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谕:告诉,使人知道;知道,了解,明白。 折:驳斥,使对方屈服。 诘:责备,追问。 诉:告状;诽谤。

33.表劝说的:说、劝、规、讽、讥、谤、谏。

34.表责备的:过、责、咎、诛、让、谴、尤、折。 让:责备,责怪 尤:罪过,过错 折:驳斥,使对方屈服

35.表宽容的:容、贷、恕、宽。

36.表喜乐的:乐、欣(然)、悦(说)、欢、蹈舞。

37.表哀怒的:怒、愤、恼、忿恚、涕泣、骂、责、戾、诟、谩 戾:①凶暴,猛烈②违背,违反或乖张,不讲情理。 诟:①耻辱②骂 忿:愤怒,怨恨。 恚:恨、怒。

38.表刑罚的:辟、大辟、髡、笞、磔、刖、族、杖、流、赭衣、械。 族:灭族。 流:流放,古代的一种刑罚。

赭衣:赭,红褐色。“衣赭衣,关三木”是古代犯人特穿的衣服。 械:桎梏,脚镣和手铐。

39.表监狱的:囹圄、狱。

40.表拜访的:造、过、访、谒(见)、顾。

41.表告别的:辞、别、谢。

42.表离开某地的:去、迁、徙。

43.表到往某地的:如、过、诣、往、经。

44.与马匹有关的:马、驹、厩、策、羁、縻、辔、逸、驭、御、驾、辕、辙。 逸:马脱了缰绳,放纵。

45.表行动的:步、趋、走、遁、亡、逃、徙、匿、逋。

遁:逃,“遁”与“逃”均是逃离某个地方,但“遁”比“逃”更隐蔽,多指悄悄地遛走,不知去向。 逋:①逃亡,逃跑。②拖延,迟延。

46.表死亡的:(驾)崩、山陵崩、薨、卒、不禄、死、没(殁)、终、圆寂。 三、值得重视的特殊单音词

1.狱:案件,案情;监狱:监管案件。

2.脱:①副词,表推测,也许、或许;“事既未然,脱可免祸”。②连词,表假设,倘若、如果。

3.第:①只,只是,只要;

第五篇:《2015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有人曾同我争论:中国的 是建设现代物质文明,然后才谈得上疗治文明的 。我只能怯生生地问道:难道几代人的灵魂寻求是无足轻重的吗?我承认我不是 ,因为我能感觉到时代的两难困境:野蛮的符咒尚未挣脱,文明的压抑接踵而至。一方面,权贵贪欲的膨胀使得腐败丛生;另一方面,金钱力量的崛起导致精神平庸。

(选自周国平《困惑与坦然》)

A.燃眉之急 诟病 理直气壮

B.当务之急 诟病 义正词严

C.当务之急 弊病 理直气壮

D.燃眉之急 弊病 义正词严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在调查时,湖南大学一位毕业不久的硕士研究生告诉记者,在湖南大学读完本科和研究生的他,这么多年来从没有看到过可以自由转学的文件。

B. 在全球化去中心化的背景下,他在达沃斯讲台的精彩阐述无形中能够增进世界对中国发展道路的了解、支持、认同,进而在共赢中实现发展。

C. 人类将美好的希望熔铸在艺术品里的创作活动几乎与人类文明的历史同步发展,它们在各国的艺术博物馆的收藏当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D. 中国电信与腾讯视频等企业合作的让受众免费看视频的背后,主要是为了培养用户使用流量的习惯,增加4G用户数量以及提高手机销售。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如何弥合社会信任链条,是摆在微博面前的现实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在这个时期,社会化的手段就成为治理微博乱象的“次优选择”。

①从现实情况看,市场化的手段在重塑微博公信力上是不得力的

②人们寄希望于制度建设的得力

③可供选择的力量无外乎三种——政府、市场和社会

④于是人们便将目光聚焦在政府和社会上,而政府理所当然成为了首选

⑤然而,制度建设始终跑不过互联网传播平台的飞速发展

⑥呼吁加强法制和信息认证机制建设,完善微博的管理办法

A.④②⑥①③⑤ B.③①④②⑥⑤

C.④②⑤⑥①③ D.③①②④⑤⑥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听任,允许) .

B.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回家) .

C. 我谂知这几日相思滋味(熟知,深知) ..

D. 若望仆不相师,„„,仆非敢如此也(怨恨) .

5.下列各句中文言句式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A.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B.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C.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D.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白居易传

辛文房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

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馀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

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 ..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卜居..履道里②,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

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元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

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④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

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五集,及所撰古今事实,为《六帖》,述作诗格法,欲自除其病,名《白氏金针集》三卷,并行于世。

注:①勋庸:功勋。此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②履道里:洛阳里巷名。唐

白居易居处。

③科头:指不戴冠帽。④鸡林国:国家名。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请亟捕贼 亟:立即,迅速 .

B.会昌初致仕 致仕:获得官职 ..

C.居易累以忠鲠遭摈 忠鲠:忠诚耿直 ..

D.如山东父老课农桑 课:讲,谈论 .

7.下列句子中,全都说明白居易诗歌受到人们欢迎的一组是(3分) ......

①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②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

③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馀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

④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

⑤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

⑥及述作诗格法,欲自除其病,名《白氏金针集》三卷。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②④⑥ D.①③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当时有盗贼刺杀了宰相,白居易第一个上疏皇帝,请求抓捕盗贼,遭到了

权贵的嫉恨,后来就被贬为江州司马。 ③

B.有一年,黄河以北地区发生暴乱,朝廷出兵无功,白居易又向朝廷进谏,

没有被采纳,于是请求外调,担任了杭州太守。

C.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

了阴影,也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D.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⑪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3分)

译: ▲ ⑫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3分)

译: ▲ ⑬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4分)

译: ▲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喜李翰自越至

刘长卿

南浮沧海上,万里到吴台。

久别长相忆,孤舟何处来。

春风催客醉,江月向人开。

羡尔无羁束,沙鸥独不猜。

(1)请分析“久别长相忆,孤舟何处来”中包含的诗人的情感。(3分)

(2)简要赏析“春风催客醉,江月向人开”的表达效果。(3分)

(3)友人李翰的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既无伯叔,终鲜兄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2)诏书切峻,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3)乌鸟私情,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4) ?总是离人泪。(王实甫《长亭送别》)

(5)夕阳古道无人语, 。(王实甫《长亭送别》)

(6)定乎内外之分, ,斯已矣。(《庄子▪逍遥游》)

(7)风之积也不厚,____________ _。(《庄子▪逍遥游》)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远处的青山

[英]高尔斯华绥

⑪不仅仅是在这刚刚过去的三月里(但已恍同隔世),在一个充满痛苦的日子——德国发动它最后一次总攻后的那个星期天,我还登上过这座青山呢。正是那个阳光和煦的美好的天气,南坡上的野茴香浓郁扑鼻,远处的海面一片金黄。我俯身草上,暖着面颊,一边因为那新的恐怖而寻找安慰,这进攻发生在连续四年的战祸之后,益发显得酷烈出奇。

⑫现在总算有了完结,于是我又一次登上了这座青山,头顶上沐浴着十二月的阳光,远处的海面一片金黄。这时心头不再感到痉挛,身上也不再有毒气侵袭。和平了!仍然有些难以相信。战争持续了这么长久,我们不少人似乎已经忘记了1914年8月的战争全面爆发之初的那种盛怒与惊愕之感。但是我却没有,而且永远不会。

⑬在我们一些人中——我以为实际在相当多的人中,只不过他们表达不出罢了——这场战争主要会给他们留下这种感觉:“但愿我能找到这样一个国家,那里人们所关心的不再是我们一向所关心的那些,而是美,是自然,是彼此仁爱相待。但愿我能找到那座远处的青山!”关于忒俄克里托斯的诗篇,关于圣弗兰西斯的高风,在当今的各个国家里,正如东风里草上的露珠那样,早已渺不可见。即或过去我们的想法不同,现在我们的幻想也已破灭。

⑭和平之感在我们思想上正一天天变得愈益真实和愈益与幸福相连。天空中各种禽鸟的飞翔,海鸥、白嘴鸭以及那往来徘徊于白垩坑边的棕色小东西对我都是欣慰,它们是那样自由自在不受拘束。一只画眉正鸣啭在黑莓丛中,那里叶间晨露未干。轻如蝉翼的新月依然隐浮在天际,远方不时传来熟悉的声籁,而阳光正暖着我的脸颊。张目四望,不管你看看眼前的蜗牛甲壳,雕镂刻画得那般精致,恍如童话里小精灵头上的细角,而且角端作蔷薇色;还是俯瞰从此处至海上的一带平芜,它浮游于午后阳光的微笑之下,几乎活了起来,这里没有树篱,一片空旷,但有许多炯炯有神的树木„„

第六篇:《白居易传阅读答案翻译辛文房》

白居易传阅读答案翻译辛文房

[元]辛文房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白居易传阅读答案翻译辛文房】白居易传阅读答案翻译辛文房。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②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③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

【注】①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7.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 拜:拜见

B.居易累以忠鲠遭摈 累:屡次。

C.与胡杲……李文爽燕集 燕:通“宴”,宴饮。

D.不尚艰难 艰难:艰涩。【白居易传阅读答案翻译辛文房】文章白居易传阅读答案翻译辛文房出自)

A.权贵有嫌其出位 移其粟于河内

B.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D.为游赏之乐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9.翻译下面两个句子(各4分,共8分)

①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4分)

②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4分)

7.A (拜官授职)

8.B (A 其,代词,他;指示代词,那里的 C介词,向;动词,对于 D动词,作为;动词,凝结B项都表转折)

9. ①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反复讲(陈述)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4分)

②(白居易)被重新任用后,(由于)遇到的又都是年少君主,(所以)做官的心情顿时消沉。(4分)

白居易传阅读答案翻译辛文房 本文来自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yuwen189817/

推荐访问:白居易传文言文阅读 咏竹白居易阅读答案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