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错传

来源:阅读答案 时间:2016-06-03 10:28:13 阅读:

【www.zhuodaoren.com--阅读答案】

第一篇:《晁错传(上海模考题)》

晁错传

司马迁

晁错者,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峭直刻深。孝文帝时,天下无治《尚书》者,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治《尚书》,年九十余,老不可征,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还,因上便宜事,以《书》称说。诏以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数上书孝文帝,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数十上,孝文不听,然奇其才,迁为中大夫。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隙。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汉时君称臣,父称子,平辈互称,皆为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晁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错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公归矣!”遂饮药而死,曰:“吾不忍见祸及吾身。”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晁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军为将。还,上书言军事,谒见上。上问曰:“道军所来,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画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默然良久,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太史公曰: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语曰“变古乱常,不死则亡”,岂错等谓也。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17.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1)吾不忍见祸逮身( ) (2)今贼臣晁错擅适诸侯( ) ..

(3)绐载行市( ) (4)吾亦恨之( ) ..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①上发兵以御之 ②杀之以应陈涉 ..

B.①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 ②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

C.①其意不在错也 ②齐国其庶几乎 ..

D.①且臣恐天下之士箝口不敢复言矣 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

1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4组,全都属于晁错死因的一组是(2分)

①错为人峭直刻深 ②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 ③迁为御史大夫,请渚侯之罪过,削其支郡 ④刘氏安矣,而晁氏危 ⑤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 ⑥独有斩错„„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⑤⑥ D.④⑤⑥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5分)

(1)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

(2)计划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

21.联系文章内容,概括晁错的性格品质。(3分)

17.(1)及,殃及。(2)通“谪”,贬谪。(3)欺骗 (4)遗憾

18 .A 两个“以”都是连词,连接前后的动词短语,表示目的;A项一个“之”是结构助词“的”,另一个“之”是结构助词,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B项一个“其”是代词,指代吴、楚七国,另一个“其”,是副词,表示推断语气;C项一个“且”是而且、况且,另一个“且”是尚且的意思。

19. C ①②④不是晁错死因:①是晁错为人的特点,②是汉文帝时的事,不是汉景帝时的书,④是晁错父亲的话。

20.(1) 皇上刚即位,你当权处理政务,侵害剥夺诸侯利益,疏远人家骨肉之情,招致许多责难怨恨,你为的是什么呢?

(2) 计划才实施,突然遭受杀身之祸,(这样一来)在朝廷之内堵住了忠臣的嘴,在朝廷之外替诸侯报了仇,我私下认为陛下不该这样做。

21. 峭直刻深, 出众的才能和改革的坚定决心, 竭诚为君的忠心.

译文:

晁错是颍川人,凭着文学才能担任太常掌故,他为人严峻刚直苛刻,皇帝看重他,于是任命他做太子家令。那时候匈奴强大,屡次骚扰边境,皇上派兵抵御。晁错上书就战事发表意见,汉文帝很赏识他。后来命令有关负责官员举荐贤良文学士,晁错在人选之中。由此他升任中大夫。晁错又进言议论应该削弱诸侯的事情,以及法令可以更改修定的地方,一共上书三十篇。汉文帝虽然没有完全听从他的意见,但是认为他是个奇材。当时,太子认为晁错的计策好,爰盎等大功臣大多不喜欢晁错。

汉景帝即位,让晁错任内史。许多法令都(按照晁错的意见)更改修定。晁错升任御史大夫(以后),呈请(查究)诸侯的罪过,削减他们支系亲属的封地。晁错所更改的法令有三十章之多,诸侯一片哗然。晁错的父亲得知此事,从颍川赶来,对晁错说:“皇上刚即位,你当权处理政务,侵害剥夺诸侯利益,疏远人家骨肉之情,招致许多责难怨恨,你为的是什么呢?”晁错说:“本该如此。不这样做,天子不得尊崇,王室不得安宁。”晁错的父亲说:“刘家安宁了,可是晁家就危险了,我离开你回去了。”于是喝毒药自杀了,说“我不忍看到灾祸殃及自身”。后来过了十几天,吴、楚七国全都造反了,名义上是说要诛杀晁错。皇上问是盎:“如今吴、楚谋反,依你的意见怎么办?”爰盎回答说:“这件事不值得忧虑,现在就可以解决。”皇上问道:“怎样定计呢?”爰盎回答说:“吴、楚送来书信,说高祖皇帝的分封子弟为王各有领地,如今贼臣晁错擅权眨谪诸侯,削夺他们的土地,因此才反叛,名义是共同向西来诛讨晁错,恢复原有的封地也就作罢。如今谋划对策,只有斩杀晁错,派出使者赦免吴、楚七国(造反的罪过),恢复他们原有的封地,那么不必动用武力就完全可以平息叛乱。”皇上沉默许久没有说话。后来就派中尉去叫晁错,骗他乘车在街市上走。

晁错穿着朝服在东市就被杀害了。谒者仆射邓公是校尉,攻打吴、楚叛军担任将领。回到京城见皇上。皇上问他:“听到晁错已死的消息,吴、楚叛乱平息了没有?”邓公说:“吴地谋反几十年了,(这次是)发怒于削夺他们的封地,借诛讨晁错为名,他们的本意并不在于

晁错。而且我担心天下的士人将要封住嘴巴不敢再进言了。”皇上问:“为什么呢?”邓公说:“晁错忧虑的是诸侯强大了无法控制,所以请求削弱他们的势力,借以提高朝廷的尊严,这是千秋万代的利益啊。计划才实施,突然遭受杀身之祸,(这样一来)在朝廷之内堵住了忠臣的嘴,在朝廷之外替诸侯报了仇,我私下认为陛下不该这样做。”于是景帝长长叹息,说:“你说得对。我也感到遗憾了!”

太史公说:晁错当家令的时候,屡次进言,而不被采用。后来掌权,变更许多法令。诸侯发动叛乱,晁错不急着匡辅挽救这危机,却想报个人私仇,反而因此惨遭斩首身亡。常言道:“变更古法,混乱常理,不死则亡”,大概指的就是晁错这一类人吧!

第二篇:《晁错,颍川人也阅读答案》

晁错,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峻直刻深。孝文帝时,诏以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数上书,孝文时,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孝文不听,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郤。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汝用事,即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汝何为也?”晁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错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汝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逮身。”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及窦婴、袁盎进说斩错。上默然良久,后乃使中尉招错。晁错衣朝衣斩东市。晁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军为将。还,谒见上。上问曰:“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划始行,卒受大戮,杜忠臣之口。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喟然长息,曰:“公言善。吾亦恨之。”太史公曰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语曰:“变古乱常,不死则亡”,岂错等谓邪?(选自《史记?袁盎晁错列传》,有删改)注:郡:指诸侯国支系亲属拥有的封地。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错

常数请间言事 数:多次 B.口让多怨,汝何为也 让:责备C.吾亦恨之 恨:痛恨 D.吾不忍见祸逮身 逮:及、殃及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以其辩得幸太子【阅读答案__晁错传】

故请削地以尊京师B.削其地,收其枝郡 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C.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 错父闻之,从颍川来D.臣窃为陛下不取也 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3.下面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太史公曰/ 晁错为家令/ 时数言事不用/ 后擅权多所变/ 更诸侯发难/ 不急匡救/ 欲报私仇/ 反以亡躯。B. 太史公曰/ 晁错为家令时/ 数言事不用/ 后擅权/ 多所变更/ 诸侯发难/ 不急匡救/ 欲报私仇/ 反以亡躯。C. 太史公曰/ 晁错为家令/ 时数言事/ 不用后擅权 /多所变更/ 诸侯发难/ 不急匡救/ 欲报私仇/ 反以亡躯。D. 太史公曰/ 晁错为家令时/ 数言事不用/ 后擅权多所变更/ 诸侯发难不急/ 匡救/ 欲报私仇/ 反以亡躯。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晁错才学出众,为人严峻刚直,受到皇帝的器重。景帝时,他受宠超过九卿,当时许多法令多是由他更改修定的。B.晁错在文帝时就进言削弱诸侯,文帝没有听从,但很赏识他的才能。景帝即位后,采纳了他削藩的政治主张。C.晁错的父亲担心削藩会危及儿子的性命,从家乡赶来极力劝阻。看到儿子一意孤行,晁父因伤心而自杀。D.当听到邓公分析吴楚借诛杀晁错之名而行谋反之实、错杀晁错带来的严重后果后,汉景帝同意邓公的看法。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面各题(10分)。(1)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① 汝用事,即侵削诸侯,疏人骨肉。(4分)② 计划始行,卒受大戮,杜忠臣之口。(3分)

(2)从文中找出导致晁错死亡的两点原因(可以用原文的句子,也可以自己概括)(3分) 参考答案1.C恨:遗憾,悔恨。2.B “其”,都是第三人称代词,表领属,他们的;A项“以”,前者介词,因为;后者连词,表目的,来、用来;C项“之”,前者助词,的;后者代词,这件事;D项“为”,前者动词,认为;后者动词,担任、做„„官。3.B4.C(极力劝阻的目的不仅是担心儿子,而且是整个晁氏家族的安危,也怕祸及自身。)5.10分。(1)①你一掌权,就侵犯诸侯利益、分割诸侯土地,使别人的亲人疏远。(用事:掌权;疏:使动用法,使„„疏远;骨肉:亲人。三个词各1分,大意1分,共4分)②计划才刚刚实施,(晁错)突然遭

受杀身之祸,(这样就)堵住了忠臣的嘴。(卒:通“猝”,突然;杜:堵塞。两个词各1分,大意1分,共3分)(2)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 ;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答对1点得1分,对两点得3分) 参考译文:晁错,是颍川人。他凭着文学才能担任太常掌故。他为人严峻刚直苛刻。孝文帝的时候,下诏任命他做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因他善于论辩,得到太子宠幸,太子家号称他是“智囊”。多次向皇帝上书,在孝文帝时,又论述要削弱诸侯的事情,以及可以更改确定的一些法令,奏疏一共有三十篇。孝文帝没有听取他的建议,但觉得他是个奇才,提升他做中大夫。在这个时候,太子认为晁错的计策好,而袁盎等各个大功臣多不喜欢晁错。汉景帝即位,让晁错担任内史。晁错经常请求皇帝在秘密处听取他说的事情,皇帝总是听从,宠幸晁错胜过九卿,法令多由他修改敲定。晁错升任御史大夫(以后),呈请(查究)诸侯的罪过,削减他们的封地,收归他们支系亲属拥有的封地。奏疏呈上之后,皇帝命公卿、列侯、宗室集合议论,没有人敢反对,只有窦婴争议,因此同晁错有了矛盾。晁错所更改的法令有三十章,诸侯都大声叫嚷,疾恨晁错。晁错的父亲听到这件事,从颍川赶来,对晁错说:“你一掌权,就侵犯诸侯利益、分割诸侯土地,使别人的亲人疏远。很多人都责备怨恨你,你为的是什么呢?”晁错说:“本来就应该这样做的。不这样做,天子不得尊崇,王室不得安宁。”晁错的父亲说:“刘家安宁了,可是晁家就危险了。我要离开你回家了。”于是喝毒药自杀了,说:“我不忍看到灾祸殃及到我”。死了十几天,吴、楚七国果然造反,以诛杀(乱臣)晁错为名义。等到窦婴和袁盎进宫劝说皇帝斩晁错时,皇帝很久都不说话。后来,皇帝就下令中尉去叫晁错。晁错当时穿着朝服,在东市被处斩。晁错死后,谒者仆射邓公是校尉,攻打吴、楚叛军担任将领。回到京城见皇上。皇上问他:“听到晁错已死的消息,吴、楚两地的叛乱停止了没有?”邓公说:“吴王几十年来都想谋反,(这次是)发怒于削夺他们的封地,(只是)借诛杀晁错为名,他们的本意并不在于晁错(而在于朝廷)。我担心天下的士人将要封住嘴巴不敢再进言了。”皇上问:“为什么呢?”邓公说:“晁错忧虑诸侯强大了不能控制,所以请求削减他们的土地来维护朝廷的尊严,这是千秋万代的利益啊。计划才刚刚实施,晁错突然遭受杀身之祸,(这样就)堵住了忠臣的嘴。我私下认为陛下不该这样做。”于是景帝长长叹息,说:“你说得对。我也感到遗憾了!”太史公说:晁错在做太子家令的时候,屡次进言奏事不被采用;后来掌握大权,进行不少变革。诸侯发动叛乱的时候,不赶紧挽救国家的危局,却企图报个人的私仇,反而送了性命。俗话说:“改变古法,扰乱常理,不是断命也要垮台。”也许是说的晁错这种人吧!

第三篇:《晁错答案》

《晁错》教案

一、晁错生平

晁错(约公元前200—前154),颍川(今河南禹县)人,西汉文景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汉文帝时,曾任太子家令,汉景帝即位后,更受信任,历任内史、御史大夫等职。由于他极力主张加强中央政权,推行“削藩”政策,遭到了诸侯王和朝廷亲贵的反对,因而在景帝三年,吴王刘濞等举兵发动叛乱,借口请诛晁错以“清君侧”时,景帝畏于七国连兵,遂错将他处死。

大约在任博士期间,他写了《言太子宜知术数疏》,指出:一个君主之所以能够建立留传后世的功业,关键就在于通晓“术数”,即治国的方法和策略。他认为,君主必须懂得怎样统驭臣下,使得群臣“畏服”,懂得怎样听取下面的奏报,而不受欺骗和蒙蔽;懂得怎样使万民生活得安定并且得利,那么海内就一定服从;懂得怎样使臣、子以忠孝事上,那么臣下和子女的品行就完美了。

晁错在太子家令任内,多次上书给汉文帝,提出抗御匈奴的方略,汉文帝很赏识他的才学,采纳了其中很多建议。

文帝十五年(公元前165年),文帝命令朝廷各部门推举贤良、方正、文学之士。晁错也应一些大臣的推荐应策。文帝亲自出题,就“明于国家大体”等重要问题,提出征询,这叫“策问”。参加对策的一百多人中,以晁错的对策为第一。晁错的《举贤良对策》成了西汉一篇著名的政论文。

晁错的对策,深得文帝的嘉许,因此,文帝就把他由太子家令提升为掌管议论政事的中大夫。

西汉的诸侯王问题由来已久,汉高祖刘邦称帝时,子侄幼弱,便大封同姓王以镇抚天下,齐国有七十余城,吴国有五十余城,楚国有四十余城,几乎占了天下一半。而且这些诸侯王可以自己设置官署,自己建立军队,国内的租税也都归自己,如同周朝天子下面的诸侯国一样。当初的设想是假如遇到外敌或是朝中有奸臣作乱,这些诸侯王便可以带领自己的部队入京勤王。可是后来这些祸患消失了,诸侯王的势力反倒对汉朝的中央政权构成了最大威胁。汉文帝时,已经有诸侯王反叛,虽然马上就平息了,但先兆已见。所以贾谊当时在一篇奏疏中就痛陈利弊,要求汉文帝及早解决,方法是“众建诸侯而削弱之”,也就是把大的诸侯国分成若干小的诸侯国,分给诸侯王嫡子嫡孙以外的子孙,如果子孙没有这些,就先把未封的国土空着,这样中央不侵夺各诸侯王的一寸土地,而诸侯王的势力却无形中被削弱了。 应该说贾谊既有先见之明,方法也很正确,可惜汉文帝认为自己的政权还不够稳固,所以厚施仁惠结天下人心,不愿因削藩问题闹得沸沸扬扬,一直搁置未办。后来武帝时,主父偃把贾谊的这套方法加以完善,就成了“推恩令”。而武帝终于借此解决了诸侯问题。晁错在诸侯王问题上的看法是和贾谊不谋而合的,他继贾谊之后,再次提出削藩,太子刘启很赞成晁错的建议,而爰盎和不少大臣、功臣则持反对态度。汉文帝见反对的大臣太多,且大多是掌握实权的人物,便没有采纳。 汉文帝死,太子刘启继位,称汉景帝。晁错因受景帝宠信,先是被任命为内史,

主管首都长安的行政管理工作。晁错多次请求景帝单独召见自己,和景帝商议国家大事,景帝对他言听计从,宠幸超过九卿。晁错仰仗景帝的宠幸把法令制度该改的都改了一遍。这自然引起许多人的不满,可是这些人看晁错正独邀主宠,无人敢于发难。

不久晁错升为御史大夫,就是副丞相。他便在此时向景帝上《削藩策》,建议凡诸侯有罪过的削其支郡。凡是犯罪有过错的诸侯王,削去他们的支郡,只保留一个郡的封地,其余郡县都收归朝廷直辖。

这个《削藩策》一提出来,立即在朝廷内外引起极大震动。景帝下令,让公卿、列侯和宗室共同议论,大多数人知道景帝是完全支持晁错的,因此没有人敢公开表示反对,最后,景帝决定:削夺赵王的常山郡;胶西王的六个县、楚王的东海郡和薛郡、吴王的豫章郡和会稽部。随后晁错又修改了关于诸侯王的法令三十条。诸侯王都喧哗起来,联合在一起准备武力抗拒削藩,借口请诛晁错以“清君侧”,使晁错被处死。

晁错针对当时匈奴不断侵扰西汉边境的情况,在人口问题上最重要的主张是移民戍边。他认为把内地居民迁往边地,既可以对他们进行训练,“居则习民于射法,出则教民于应敌”,有利于抗击匈奴,巩固边防,又可以“使屯戍之事益省,输将之费益寡”,节约朝廷开支,改变“中国贫苦而民不安”的状况。

为了使内地居民愿意到边地去,去后又能“乐其处而有长居之心”,他制定了多条有利于移民的政策。

移民戍边,在晁错以前虽然早已实行,但大多采取强迫命令的办法,而他不但第一次提出要用经济措施来鼓励移民,同时对移民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生命安全又考虑得这么周到、具体,在我国古代思想家中是绝无仅有的。其次,他主张把人口迁往边地,固然主要从军事的目的出发。而不是从人口的合理分布出发,但因他第一个从理论上对移民戍边进行了阐述,这对后代一些封建思想家主张把人口从稠密地区移往宽旷地区,是有很大影响的。 二、重点透视 1. 通假字

与雒阳宋孟及刘礼同师 同“洛”洛阳 由此与错有卻 同“郤” 诸侯皆諠哗 同“喧哗” 吴楚罢不 通“否” 计划始行,卒受大戮 通“猝” 2. 古今异义词

以文学为太常掌故 古义:文献经典 今义:以语言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 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 古义:汉朝时掌管图书的官名 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诏以为太子舍人 古义:让„„做 今义:认为

欲因此过为奏请诛错 古义:凭借这个 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

上书言军事,谒见上 古义:军中之事 今义:与军队或战争有关的事情

于是景帝默然良久 古义:对此 今义:承接关系连词 因上便宜事 古义:利于治国、合乎时宜的办法或建议 今义:方便合适 3. 常见实词

与雒阳宋孟及刘礼同师 学习(动词) 天下无治《尚书》者 研究(动词) 年九十余,老不可征 征召(动词) 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 受学(动词)【阅读答案__晁错传】

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 晋升官职 (动词) 公言善,吾亦恨之 好(形容词) 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喜欢(动词) 力未有以伤 中伤(动词) 欲因此过为奏请诛错 罪(名词) 欲因此过为奏请诛错 奏章(名词) 丞相谢 谢罪(动词)

乃先请,为儿所卖,固误 小辈(名词) 诸侯皆諠哗,疾晁错 痛恨(动词) 吾去公归矣 离开(动词) 上书言军事,谒见上 晋见(动词) 内杜忠臣之口 堵塞(动词) 公言善,吾亦恨之 遗憾(形容词) 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 处所(名词) 4. 常见虚词

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 总是(副词) 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 单独(副词)

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 没有谁(无定指代词) 上初即位 刚刚(副词) 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 可是(转折连词) 吴楚七国果反 果真(副词) 道军所来,闻晁错死 从(介词) 于是景帝默然良久 很(副词) 5. 词类活用

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 以为„„奇(意动用法) 太子善错计策 认为„„善(意动用法) 别疏人骨肉 使„„离别疏远(使动用法) 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穿(名词活用为动词) 吾当先斩以闻 使„„知道(使动用法) 内杜忠臣之口 对内(名词做状语) 外为诸侯报仇 对外(名词做状语) 错乃穿两门南出 向南(名词做状语) 6. 特殊句式

晁错者,颖川人也 (判断句) 学申商刑名于轵张恢先所 (状语后置) 乃先请,为儿所卖,固误 (被动句) 此非庙垣,乃堧中垣 (判断句) 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省略句) 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 (省略句) 7. 将下面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数上书孝文,时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阅读答案__晁错传】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8——11题

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丞相申屠嘉心弗便,力未有以伤。内史府居太上庙堧中,门东出,不便,错乃穿两门南出,凿庙壖垣。丞相嘉闻,大怒。欲因此过为奏请诛错。错闻之,即夜请间,具为上言之。丞相奏事,因言错擅凿庙垣为门,请下廷尉诛。上曰:“此非庙垣,乃堧中垣,不致于法。”丞相谢。罢朝,怒谓长史曰:“吾当先斩以闻,乃先请,为儿所卖,固误。”丞相遂发病死。

错以此愈贵。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郤。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諠哗,疾晁错。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晁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错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及吾身。”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8.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 难:反驳 B. 错乃穿两门南出 穿:越过 C. 吾去公归矣 去:离开 D. 诸侯皆諠哗,疾晁错 疾:痛恨 9.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欲因此过为奏请诛错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 乃先请,为儿所卖,固误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C. 具为上言之

不足为外人道也 D. 错以此愈贵

申之以孝悌之义

10. 下列对文意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景帝即位后,晁错被任命为太史,他经常请皇上单独听取他的意见,法令因之多所改定,丞相申屠嘉心中不满,却无力对晁错加以伤害。

B. 内史府处于太上庙墙外的空隙地上,为出入方便,晁错就在太上庙南面的外墙上开了两个门。丞相申屠嘉想借此事加害晁错,但没得逞。 C. 晁错因要削减诸侯封地而招致诸侯及大臣们的反对,他的父亲为保全家族也从颍川赶来劝说,晁错根本不为所动。

D. 晁错得到景帝的信任,终于达到了削弱诸侯的目的,不料却导致了七国之乱,维护了朝廷的利益却使自己遭到杀身之祸。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阅读答案__晁错传】

①吾当先斩以闻,乃先请,为儿所卖,固误。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题答案】 8. B 9. C 10. D 11. 略

译文:

晁错是颍川人。曾经在轵县张恢先生那里学习过申不害和商鞅的刑名学说,与洛阳人宋孟和刘礼是同学。凭着通晓典籍,担任了太常掌故。

晁错为人严峻刚正,却又苛刻严酷。汉文帝的时候,天下没有研究《尚书》的人,只听说济南伏先生是原来秦朝的博士,研究过《尚书》,年纪已经九十多岁,因为太老无法征召他来,文帝于是下令太常派人前往学习。太常派遣晁错前往伏先生那里学习《尚书》。学成回来后,趁着向皇上报告利国利民的事,称引解说《尚书》。汉文帝下诏令,任命晁错担任太子舍人、门大夫、太子家令。晁错凭着他的辩才,得到太子的宠幸,太子家称他为“智囊”。汉文帝的时候,晁错多次上书,说到削减诸侯势力的事,以及修改法令的事。几十次上书,汉文帝都没有采纳,但认为他有奇特的才能,提升为中大夫。当时,太子称赞晁错的计策谋略,袁盎和诸位大功臣却大多都不喜欢晁错。【阅读答案__晁错传】

汉景帝继位后,任命晁错为内史。晁错多次请求皇帝单独与他谈论政事,景帝每每都听,宠幸他超过了九卿,晁错修改了不少的法令。丞相申屠嘉心里不满意,但又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毁伤他。内史府建在太上庙围墙里的空地上,门朝东,出入很不方便,晁错便向南边开了两个门出入,因而凿开了太上庙的围墙,丞相申屠嘉听到了这件事,非常生气。打算就这次晁错的过失写成奏章,请求诛杀晁错。晁错听到了这个消息,当夜请求单独进见皇上,具体详细地向皇上说明了这件事情。丞相申屠嘉上朝奏事,乘机禀告了晁错擅自凿开太上庙的围墙做门,请求皇上把他交

给廷尉处死。皇上说:“晁错所凿的墙不是太上庙的墙,而是庙外空地上的围墙,不致于触犯法令。”丞相谢罪。退朝之后,生气地对长史说:“我本当先杀了他再报告皇上,却先奏请,反而被这小子给出卖,实在是大错。”丞相终于发病死了。 晁错因此更加显贵。晁错被提升为御史大夫,请求就诸侯的罪过相应地削减他们的封地,收回各诸侯国边境的郡城。奏章呈送上去,皇上命令公卿、列侯和皇族一起讨论,没有一个人敢非难晁错的建议,只有窦婴与他争辩,因此和晁错有了隔阂。晁错所修改的法令有三十章,诸侯们都叫喊着反对,痛恨晁错。晁错的父亲听到了这个消息,就从颍川赶来,对晁错说:“皇上刚刚继位,你执掌政权,侵害削弱诸侯的力量,疏远人家的骨肉,人们纷纷议论怨恨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晁错说:“事情本来就应该这样,不这样的话,天子不会受到尊崇,国家不会得到安宁。”晁错的父亲又说:“照这样下去,刘家的天下安宁了,而我们晁家却危险了,我要离开你回去了。”便服毒药而死,死前说道:“我不忍心看到祸患连累自己。”晁错的父亲死后十几天,吴楚七国果然反叛,以诛杀晁错为名义。等到窦婴、袁盎进言,皇上就命令晁错穿着朝服,在东市把他处死。

晁错死后,谒者仆射邓公担任校尉,攻打吴楚的军队时,他担任将领。回京城后,上书报告军事情况,进谏皇上。皇上问道:“你从军中来,听到晁错死了,吴楚的军队退了没有?”邓公说:“吴王蓄意谋反已经有几十年了啊,他为你削减他的封地而发怒,所以以诛杀晁错为名义,他的本意并不在晁错呀。再说我担心天下的人从此都将闭口,再也不敢进言了。”皇上说:“为什么呢?”邓公说:“晁错担心诸侯强大了不能够制服,所以要求削减诸侯的封地,借以尊宠朝廷,这实在是关乎万世的好事啊。计划才开始实行,竟然遭到杀戮,对内堵塞了忠臣的口,对外反而替诸侯报了仇,我私下认为陛下这样做是不足取的。”此时景帝沉默了好久,说:“您的话很对,我也悔恨这件事。”于是任命邓公担任城阳中尉。

第四篇:《实用类文本阅读练习答案》

答案(一)人物传记

(1)【答案】现实因素:他早年的学生沈其益受东北解放区领导委托,特地到上海邀请他。思想基础:他心中有要为民族富强而奋斗终生的志愿;他从小受到母亲关于爱国和做人的教育;他内心深处,对共产党抱有希望和向往,愿与民族同甘苦,共命运。

【解析】解答此题,要抓住题干中“现实原因”和“思想基础”二词,然后分别作答。

考点定位:此题考点为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答案】①当他得知国内岭南大学急需一位植物病理学教授时,他为了报效祖国,放弃即将得到博士学位,当即回国。②他带领研究小组顶烈日、冒风雨勘察森林资源情况。③拒绝就任农林部副部长,举家迁往甘肃,进行黄河上游水土保持的研究。④新中国成立后,他把抗日战争前在南京购建的花园洋房捐献给国家,还三次主动提出减薪,抗美援期时,他将自己的积蓄捐作军用。此外,他还谢绝了巨额酬金。

【解析】解答此题,要紧扣题干中“如何主动牺牲个人利益、为国分忧”一语,在文本和“相关链接”中筛选有关信息,然后分条作答。

考点定位:此题考点为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3)【答案】①为了报效祖国,在祖国需要自己的时候牺牲个人利益果断回国。②为了搜集第一手资料进行科学研究,他不惧艰险,深入实地考察,辛勤工作。③为国家付出自己的一切:捐献家产和巨额酬金,主动提出减薪等。④不为官位和金钱所诱。

【解析】回答此题,要抓住题目“作为一位爱国科学家”的限制,在文本和“相关链接”中认真筛选相关信息,然后分条作答。

考点定位:此题考点为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答案(二)新闻

1.答案:①连续七个“第一次”说明这次海外撤离中国政府克服了重重困难,采取了很多前所未有的措施。 ②排比铺陈,造成了很强的感染力,容易让读者感受到此次行动的巨大震撼和非凡意义。(每点2分,共4分)

2.答案:①插叙了此次海外救援国内民众努力支持这一背景,有力地支撑了新闻的主题。

②丰富了新闻的内容,避免了叙事方式的单一性。(每点2分,共4分)

3.答案:①祖国强大的自豪感;②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③祖国对自己至深关切的感激之情;④备受战乱之苦后回到祖国的安全感;⑤亲朋迎接、家人团聚的喜悦、幸福感。(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得6分)

答案(三)人物通讯

18、王选被誉为“当代毕异”,主要是指他在科技上的卓越成就。他研制了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引发了我国印刷业一场新的技术革命,使汉字告别纸与笔、铅与火,让中华汉字文化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占2分)

王选被誉为“方正之士”,主要是指他高尚的人品。①王选有高尚的人生价值追求,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作为奋斗目标;②心胸广阔,以培养年轻人为己任;③热爱科学,对科学的未知领域进行探索;④视名利如浮云,甘当凡人。(占2分)

19、这些语句,刻画了王选高尚的人格,远大的理想追求和不计个人名利得失的坦荡胸怀。(内容上,2分)

以王选的话语作为小标题,是本文的一个写作特色。这些小标题,有提纲挈领,统领全篇的作用;对生动鲜明地展示人物个性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使文章有一种真实的感染力。(表达上,3分)

20、①要经常反省自己而不中伤别人,②遵纪守法而不假公济私,③鞠躬尽瘁而不妄自尊大,④面对困难而不推卸责任,⑤尊重人才而不压制人才,⑥质朴坚韧而不贪得无厌,⑦不以无能之身而居于显赫的地位。(占4分,建议答出四点给满分)借用《汉书·晁错传》“方正”的含义,宣示了要老实(方正)做人,老实(方正)做事的企业精神,宣告“北大方正”是“方正”之品牌,“北大方正”人是“方正”之人,体现其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占2分)

答案(四)访谈

1、解析:从全文看,让莫言来“对抗语文”的理由有两个:他有挟诺奖之势;他本身对抗语文获得成功。

答案:①对抗语文重体力费脑筋,莫言可以挟诺奖之势,力量强大。②莫言有对传统及当下语文教育的思考,有从女儿身上感受到的僵化的语文教育模式危害的深刻认识。(莫言的成功本身就是对抗语文的范例)(意思对即可)

2、解析:理解句子含意要联系上下文,既要说出句子本身的含意,又要说出句子的语境意和隐含意。 答案:(1)优秀作家必须摆脱传统语文教育“文学教材”的钳制,有新的思考和视觉,深入生活,重返自我

(2)现行的语文教学是违背语文学习规律的,灌输式、被动接受式的教学只能培养出低素养的人。(意思对即可)

3、解析:此题设题点在访谈的最后部分,在此筛选整合信息,并联系实际分条作答即可。

答案:①注重阅读积累,能读厚书,读“干货”。②有针对性的快乐阅读。③阅读作品有自己的体验(经验)。④学到真材实料的知识,真正提高个人素养。(答出三点且意思对即可)

答案(五)科普文

答案:1、(1)描述“天堂”中的情境,与下文月球、金星、火星的情况作对比,(2)突出所谓“天堂”的虚幻性,引起下文。.

2、(1)描述金星大气与地表的状况,从而认证人类

移民外星球的不可能性;

(2)金星环境原来与地球相似,后来因二氧化碳的积聚导致温室效应而成为不毛之地,这样写更能警示人们要保护地球环境。

3、(1)东西方宗教中的上“天堂”是虚幻的;宇宙太空中没有其他星球适合人类移民和生存。(2)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人类应面对现实,放弃各种幻想。(3)地球已经出现各种问题;人类应该立即行动起来解决这些问题,保护地球。

答案(六)调查报告

1、①多留意学生的日常行为举止。②经常与学生沟通。③重新审视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方式和方法。④向其周围的同学了解更多信息。

2、要反映出具体情况,数字材料是最有效的方法,它表达方式简明.反映的内容却十分具体,看似枯燥,但最能说明问题。可以产生文字叙述难以达到的表达准确、一目了然的效果。如在说明大学生压力的时候.一系列数字表明,就业、学习、经济和人际关系方面的压力是当代大学生不能承受之重。“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法是调查报告中最常用、表达效果较好的一种方法。用来对比的可以是具体事例,也可以是统计数字表。如本文在说明大学生面临的压力及解压方式时,采用了对比手法,表明性别不同、家庭环境不同等,出现的情况就有差别,

为后文阐述如何与学生沟通、如何帮助学生做了充分铺垫。(作用、举例各3分)

3、性别、成绩、家庭背景不同,压力以及解压的方式就可能不同,只要联系目己的实情,言之成理即可。

第五篇:《语文阅读练习答案》

南山中学2007级语文阅读反思练习(一)答案

1.C(“循环经济”本身要靠生态学规律指导,而不是去“指导人类社会”)

2.B(A把“结果”当成了“目的”;C“资源增加”误;D“消费经济”误)

3.D(于文无据)

4.B(售:买)

5.C(两个“所以”都是“用来„„的”;A前一个是“发现”的意思,后一个是“能够”的意思;B前一个表示修饰,后一个表示递进,“并且,而且”的意思;D前一个是“即使”的意思,后一个是“虽然”的意思)【阅读答案__晁错传】

6.C(“表达了作者想归隐的心声”,不正确,应是表达出作者对当时大环境的憧憬与期待。) 参考译文:

寻到西山以后八天,沿着山口向西北探行二百步,又探得了钴铒潭。潭西二十五步,正当流急水深处筑有垒土阻水,开缺张网的鱼梁。梁上有个小土丘,丘上生长着竹子树木,丘石或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破土而起,竞相形成奇奇怪怪形状的,几乎数都数不清;有的倾侧堆垒而趋下,就像牛马在溪边饮水;有的又猛然前突,似乎较量着争向上行,就像熊罴在山上攀登。

【阅读答案__晁错传】

这小丘小得不足一亩,似乎可以装进袖子里去一般。我向小丘的主人打听情况,他回答说:“这是唐姓某家废弃的土地,标价出售却卖不出去。”我又问地价多少,答道:“仅仅四百两银子。”我同情小丘的不遇而买下了它。当时,李深源、元克己与我同游,都十分高兴,以为是意想不到的收获。

于是就又取来了一应用具,铲除败草,砍掉杂树,燃起了熊熊大火焚烧去一切荒秽。(顿时),佳好的树木似乎挺立起来,秀美的竹林也因而浮露,奇峭的山石更分外显突。由竹木山石间望出去,只见远山高峙,云气飘浮,溪水流淙,鸟兽在自由自在地游玩;万物都和乐怡畅地运技献能,而呈现在这小丘之下。铺席展枕躺在丘上,山水清凉明爽的景状来与双目相亲,瀯瀯的流水之声又传入耳际,悠远空阔的天空与精神相通。深沉至静的大道与心灵相合。我不满十天中却得到了二处胜景,即使是古时喜嗜风景的人,也未必能有此幸运啊!

唉,凭着这小丘的美景,如果放到长安附近沣、镐、鄂、杜等地,那末爱好游乐的贵族人士竞相争购的,将逐日增价一千两,也愈来愈不能购得。现在弃置在这永州,农人渔夫相经过而看不起它,求价仅四百两,却多年卖不出去,而我与深源、克己偏偏喜爱并获得了它。这难道是确实有所谓遭际遇合吗?我将得丘经过书写在石上,用来庆贺与小丘的遇合。

7.D(“恨”在句中是遗憾的意思)

8.A(两个“以”都是连词,连接前后的动词短语,表示目的;B项“之”一个是结构助词“的”,另一个是结构助词,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C项“其”一个是代词,指代吴、楚七国,另一个是语气助词,表示反问语气,译为“难道”;D项“且”一个是“而且、况且”,另一个是“尚且”的意思)

9.C(①②④不是晁错死因:①是晁错为人的特点,②是汉文帝时的事,不是汉景帝时的书,④是晁错父亲的话)

10.C(“终于达到削弱诸侯的目的”这个说法不符合文意)

参考译文:

晁错是颍川人,凭着文学才能担任太常掌故,他为人严峻刚直苛刻,皇帝看重他,于是任命他做太子家令。那时候匈奴强大,屡次骚扰边境,皇上派兵抵御。晁错上书就战事发表意见,汉文帝很赏识他。后来命令有关负责官员举荐贤良文学士,晁错在人选之中。

由此他升任中大夫。晁错又进言议论应该削弱诸侯的事情,以及法令可以更改修定的地方,一共上书三十篇。汉文帝虽然没有完全听从他的意见,但是认为他是个奇材。 当时,太子认为晁错的计策好,爰盎等大功臣大多不喜欢晁错。汉景帝即位,让晁错任内史。许多法令都(按照晁错的意见)更改修定。晁错升任御史大夫(以后),呈请(查究)诸侯的罪过,削减他们支系亲属的封地。晁错所更改的法令有三十章之多,诸侯一片哗然。晁错的父亲得知此事,从颍川赶来,对晁错说:“皇上刚即位,你当权处理政务,侵害剥夺诸侯利益,疏远人家骨肉之情,招致许多责难怨恨,你为的是什么呢?”晁错说:“本该如此。不这样做,天子不得尊崇,王室不得安宁。”晁错的父亲说:“刘家安宁了,可是晁家就危险了,我离开你回去了。”于是喝毒药自杀了,说“我不忍看到灾祸殃及自身”。后来过了十几天,吴、楚七国全都造反了,名义上是说要诛杀晁错。皇上问爰盎:“如今吴、楚谋反,依你的意见怎么办?”爰盎回答说:“这件事不值得忧虑,现在就可以解决。”皇上问道:“怎样定计呢?”爰盎回答说:“吴、楚送来书信,说高祖皇帝的分封子弟为王各有领地,如今贼臣晁错擅权眨谪诸侯,削夺他们的土地,因此才反叛,名义是共同向西来诛讨晁错,恢复原有的封地也就作罢。如今谋划对策,只有斩杀晁错,派出使者赦免吴、楚七国(造反的罪过),恢复他们原有的封地,那么不必动用武力就完全可以张广祥编此试题平息叛乱。”皇上沉默许久没有说话。后来就派中尉去叫晁错,骗他乘车在街市上走。晁错穿着朝服在东市就被杀害了。谒者仆射邓公是校尉,攻打吴、楚叛军担任将领。回到京城见皇上。皇上问他:“听到晁错已死的消息,吴、楚叛乱平息了没有?”邓公说:“吴地谋反几十年了,(这次是)发怒于削夺他们的封地,借诛讨晁错为名,他们的本意并不在于晁错。而且我担心天下的士人将要封住嘴巴不敢再进言了。”皇上问:“为什么呢?”邓公说:“晁错忧虑的是诸侯强大了无法控制,所以请求削弱他们的势力,借以提高朝廷的尊严,这是千秋万代的利益啊。计划才实施,突然遭受杀身之祸,(这样一来)在朝廷之内堵住了忠臣的嘴,在朝廷之外替诸侯报了仇,我私下认为陛下不该这样做。”于是景帝长长叹息,说:“你说得对。我也感到遗憾了!”

11.现在弃置在这永州,农人渔夫相经过而看不起它,求价仅四百两,却多年卖不出去,而我与深源、克己偏偏喜爱并买下了它,这难道不是小丘终于交好运了吗?

12.计划刚刚实施,猝然遭受杀身之祸,在朝廷之内堵住了忠臣的嘴,在朝廷之外替诸侯报了仇,我私下认为陛下不该这样做。

13.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微福气少,直到很晚才有了儿子。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管门户的僮仆。孤孤单单地自己生活,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

14.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实在卑微到不值一提,过分得到提拔,而且恩命十分优厚,怎敢犹豫不决另有所图呢?

15.野性是力的象征,是最纯真、最朴素的美,是一种敢于拼搏和不屈不挠的性格。(意思接近即可)(解题思路:第三段点明了“野性”,后面几段是对其内涵作分条具体的阐述,答题时需找出中心句并进行概括)

16.(1)“美”表现在浑厚、丰满、斑斓三方面。

(2)“美”的内涵:这千姿百态的树都富于原始的健美(或:野性的林具有最纯真、最朴素的美),每一棵都闪烁着生命的光华、茁壮的异彩。(意思接近即可)(解题思路:答案在

第五段“野性的林具有最纯真、最朴素的美。它毫不做作,既没有病态,也没有畸形。它是这样浑厚、丰满而斑斓”。)

17.这里采用了侧面烘托的笔法,用鸟对森林的“热爱”,兽对故土的“深情”,奇花异草的“争妍斗丽”,去烘托山林的“野趣”,使其更突出,更迷人。(意思接近即可)

18.C、E (本文未运用象征手法,只是从野性的林得到的启示,因此并不是抒写了对大自

然的热爱和向往。)

第六篇:《晁错传 阅读答案》


晁错传 

    晁错,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峭直刻深。上善之,于是拜错为太子家令。是时匈奴强,数寇边,上发兵以御之。错上言兵事,文帝嘉之。后诏有司举贤良文学士,错在选中。由是迁中大夫。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孝文虽不尽听,然奇其材。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爰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晁错传 阅读答案】晁错传 阅读答案。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喧哗。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逮身”。后十余日,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上问爰盎曰:“今吴、楚反,于公意何如?”对曰:“不足忧也,今破矣。”上问曰:“计安出?”盎对曰:“吴、楚相遗书,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晁错擅适诸侯,削夺之地,以故反,名为西共诛错,复故地而罢。方今计,独有斩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地,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上默然良久。后乃使中尉召错,绐载行市。错衣朝衣,斩东市。【晁错传 阅读答案】文章晁错传 阅读答案出自逮:及,殃及。

B、今贼臣晁错擅诸侯     适:通“谪”,贬谪。

C、载行市               绐:欺骗。

D、吾亦之               恨:痛恨。

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晁错死因的一组是 (3分)

①请渚侯之罪过,削其支郡

②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臣多不好错

③错父遂饮药死

④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

⑤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

⑥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A、①③⑤⑥    B、②③④⑤  C、②③⑤⑥    D、①②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

A、晁错才学出众,为人严峻刚直,因而受到文、景两代皇帝的器重,许多法令都按照他的意见更改修定,他也因此遭到同僚的妒忌。

B、晁错在文帝时就进言主张削弱诸侯,还就更定法令等事数十次上书,文帝虽然没有完全采纳他的意见,但很赏识他的才子。

C、晁错得到景帝信任,终于达到削弱诸侯的目的,不料却导致了吴楚七国之乱,维护了朝廷的利益却使自己遭到杀身之祸。

D、汉景帝听信爰盎的话错杀了晁错,其危害是不但替诸侯报了仇,还从此堵住了忠臣直言进谏的路,可惜醒悟得太晚了。【晁错传 阅读答案】阅读答案( ③错父“饮药死”不是导致死亡的原因 ⑥是错死时状况不是原因)

6、C (“终于达到削弱诸侯的目的”这个说法不符合文意。)

7、⑴那时候匈奴强大,屡次骚扰边境,皇上派兵抵御他们。(5分)

晁错担心诸侯强大,无法加以控制,所以请求削减他们的土地。(5分)

"

第七篇:《《汉书?袁盎晁错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汉书?袁盎晁错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晁错者,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峭直刻深。孝文帝时,天下无治《尚书》者,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治《尚书》,年九十余,老不可征,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还,因上便宜事,以《书》称说。诏以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 智囊”。数上书孝文帝,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数十上,孝文不听,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汉时君称臣,父称子,平辈互称,皆为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晁错曰:“ 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错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公归矣!”遂饮药而死,曰:“ 吾不忍见祸及吾身。”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汉书?袁盎晁错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汉书?袁盎晁错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晁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军为将。还,上书言军事,谒见上。上问曰:“道军所来,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上曰:“ 何哉?”邓公曰:“ 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画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默然良久,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太史公曰: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语曰“变古乱常,不死则亡”,岂错等谓邪!

(选自《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赞曰:晁错锐于为国远虑,而不见身害。其父睹之,经于沟渎,亡益救败,不如赵母指括,以全其宗。悲夫!错虽不终,世哀其忠。故论其施行之语著于篇。

(选自《汉书?袁盎晁错传》)

13.对下列句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文帝时,天下无治《尚书》者 治:研究

B.莫敢难,独窦婴争之 难:非难

C.公言善,吾亦恨之 恨:怨恨

D.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 恐:担心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 乃赏成,献诸抚军

B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 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

C以其辩得幸太子 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

D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晁错在文帝时就进言主张削弱诸侯,还就更定法令等数十次上书,文帝虽然没有完全采纳他的意见,但很赏识他的才干。

B.晁错极力主张借诸侯的罪过来削弱它们的土地,收取他们四边的郡城,只有这样才能尊崇天子的地位,国家才会安定。

16.联系全文看,下列对司马迁和班固评述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认为吴楚发动叛乱之后,晁错并不急于匡救国家之难,却想着公报私仇。

B.班固认为晁错进行改革是为国家长远计,而没有看到改革给自身带来的危害。

C.司马迁认为晁错当权后变更国家原有的制度,不计个人 本文来自

D.班固认为晁错虽然没能终其天年,但其忠心可鉴,为后代人所同情。

17.把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汉书?袁盎晁错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文章《汉书?袁盎晁错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出自

(2)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答案解析

13.C (恨,悔恨。)

14.A (B①地方,②所字结构;C①介词,凭借,②介词,拿,用;D①况且,而且,②暂且;A于是。)

15.C (“终于达到削弱诸侯的目的”这个说法不符合文意)

16.C (由太史公曰中“变古乱常,不死则亡”可知司马迁对晁错变法持贬斥的态度。)

17.(1)晁错好几次上书说到削弱诸侯的事,以及可加以更定的法令。(2)等到窦婴、袁盎进谏陈说,景帝于是命令晁错穿着朝服,而在东市把他斩杀了。

参考译文

晁错,颍川郡人。晁错为人严峻刚直,酷烈苛刻。孝文帝的时候,下诏先后任命他做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因他善于论辩,得到太子宠幸,太子家号称他是“智囊”。在孝文帝时多次上书,论述削弱诸侯的事情,以及法令可以改定的地方,上了几十次书,孝文帝虽然没有听取他的建议,但称赞他的才能,提升他做中大夫,当时,太子称许晁错的计策,而袁盎等各个大功臣多不喜欢晁错。

景帝登位,任命晁错为内史,晁错经常请求皇帝个别听取他的进言,皇帝总是听取,宠幸晁错胜过九卿,法令多由他改定。丞相申屠嘉心里不满,却无力加以伤害。内史府处于太上庙内墙外的隙地上,门在东边,出入不大方便,晁错就在太上庙南面的外墙上开了两个门,由南面出入。丞相申屠嘉知道后,非常愤怒,想以这个过错写成奏疏,请求诛杀晁错。晁错听到风声,当夜请求皇帝单独召见,详细地说明情况。丞相奏上这事,陈述晁错擅自凿开庙垣为门,请求交给廷尉杀掉。皇帝说:“这不是庙垣,而是外墙,不算犯法。”丞相谢罪。退朝后愤怒地对长史说:“我本当先斩后奏,却先奏请,被这小于出卖,实在错误。”丞相很快发病而死。晁错因此更加显贵。

晁错升任为御史大夫,请求根据诸侯王的罪过,削弱他们的封地,收回他们的枝郡。奏上之后,皇帝命公卿、列侯、宗室集合议论,谁也不敢反对,只有窦婴争议,因此同晁错有了矛盾。晁错所改定的法令有三十章,诸侯都喧哗疾恨晁错。晁错的父亲听到了消息,从颍川赶来,对晁错说:“皇帝刚刚即位,你当政办事,侵削诸侯势力,疏远人家骨肉,人们纷纷议论而多埋怨你,为什么呢?”晁错说:“本当这样。不这样,皇帝不被尊贵,国家不得安宁。【《汉书?袁盎晁错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阅读答案

太史公说:晁错做太子家令的时候,屡次进言奏事不被采用;后来掌握大权,进行不少变革。诸侯发动叛乱的时候,不赶紧挽救国家的危局,却企图报个人的私仇,反而送了性命。俗话说:“改变古法,扰乱常理,不是断命也要垮台。”也许是说的晁错这种人吧!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yuwen191145/

推荐访问:晁错传阅读题答案 景帝杀晁错阅读答案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