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传读后感

来源:读后感 时间:2016-06-03 12:43:21 阅读:

【www.zhuodaoren.com--读后感】

第一篇:《林则徐传 读后感》

《林则徐传》读后感

徜徉于历史的长河,听历史的低吟与呐喊,看人生的悲欢与离合,品先哲对个人与祖国的诠释,思叶对根的情。

道光十九年的天空似乎依旧在回荡着阵阵欢呼声。你屹立于虎门之前,凝视着两万多箱祸国殃民的毒药倒入到石灰池中。透过池中冒出的阵阵白烟中,我似乎看到你嘴角泛起的涟漪。这一仗你胜了,虽然是那么的艰辛。

然而在举世混浊,众人皆醉的黑暗社会中独睁慧眼得人似乎总要被命运摔打。就在销烟后不久,英军便兵临城下,腐朽的王朝为了向英国谢罪竟将你发配新疆。接到圣旨是,你并不为之动容——你已经料到会有这样的后果;然而当你面对十里长街那夹道送别的父老乡亲时,你在微笑中流下了热泪。你笑,也许是能为国家除掉一些祸国殃民的毒害而感到欣慰吧;你哭,也许是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不被人采纳吧,也许是为《海国图志》不被世人所重视吧,也许是为自己“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无奈吧。

经过几个月的艰辛跋涉,你终于到达了新疆,可是由于水土不服,你病倒了。然而倒下的只是你的躯体,你那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并为倒下。拖着病弱之躯,你开始在新疆的工作,为祖国的富强而工作。就这样的走着,你几乎将新疆的土地踏遍。你使新疆黄色的土地下井渠纵横,雪上之水被你征服;你使新疆的广袤大地上棉花万顷,戈壁黄沙被你折服。接着的十几年里,祖国的

人民那里需要你,你就会被调到那里任职,最后你怀揣着“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信念走了,带着对祖国与人民无尽的爱走了。这就是叶对根的情——无怨无悔。离去的只是你的躯体,而你的赤子之心将永垂不朽,你对祖国那深深的情将永垂不朽,你对人民的爱将永垂不朽。

看着林少穆的情,我不由得想起那行走于汨罗江畔的屈原,他是以死来明志,以死来诠释叶对根的情;我似乎叶看到那怀抱琵琶的明妃,面对着漫天黄沙,她用自己的幸福换来了汉匈两族长达五十年的和平共处;似乎听到那喊着“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文天祥在向远方走去„„

翻开新世纪的篇章,我们能看到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冷静、无畏,以医者的妙手仁心挽救生命的钟南山;我们能看到扫恶打黑,除暴安良,铁面无私,嘘寒问暖的任长霞;我们能看到在生死攸关的16秒里他将生的希望给了人民的李剑英······【林则徐传读后感】

叶对根的情,已薪火相传几千年;这是个人对祖国的情,是存在于你我的心中的对祖国的深深的爱;是对人民的深深的爱。那是一种超越生死的情。

历史已落上了尘埃,我们需要用心去体味。你我之心应铭记先哲们对祖国的情。在现在我们的祖国受到新思想的冲击下,更多的青年人崇洋媚外下,祖国更需要这种叶对根的情。

第二篇:《读《林则徐传》有感》

民族英雄林则徐

——读《林则徐传》有感

一、 论文摘要

中国人曾经创造出璀璨的文明,直至清代中期,中华文明依然以其深度与广度享誉世界。然而,荣光似乎在鸦片战争之时戛然而止,作为当时的能臣与大吏,林则徐以一身之力,将士大夫的操守与事功表露于内忧外困的应对之中。民族英雄林则徐,为民办实事,虽居高位,但清廉自好,勤于职守,循法秉公,在广东,大举禁烟,并于1839年6月3日把收缴的英美商人的二百多万斤鸦片在虎门当众销毁。此外,他被称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打破以“天朝”自居的妄自尊大和闭关锁国的保守思想,肯于了解外国情况,吸收新事物。更重要的是,他的爱国主义思想,不仅来自我国历史上的民族主义传统,还有他在反对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斗争实践中形成的 。

二、 关键词【林则徐传读后感】

爱国、民族精神、思想转变、为民【林则徐传读后感】

三、 论文正文

1.禁烟体验爱国和民族精神

《林则徐传》的第九章和第十章写的是林则徐从禁烟之前的预兆和打击鸦片的决心和在禁烟过程中发生的事情体现林则徐把国家利

【林则徐传读后感】

益放在首位的爱国精神。当时,由于清朝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英国为扭转在中英贸易中的逆差地位,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鸦片已成为严重弊害,黄爵滋上疏主张以死罪严惩吸食者。林则徐提出六条禁烟方案,并率先在湖广实施。八月,他上奏指出,历年禁烟失败在于不能严禁。九月应召进京,力陈禁烟的重要性和禁烟方略。十一月受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十九年正月抵广州,禁烟运动迅速展开。他会同两广总督邓廷桢等传讯洋商,令外国烟贩限期交出鸦片,并收缴英国趸船上的全部鸦片。林则徐在给外国烟商的通知中说:“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四月二十二日(6月3日)起在在虎门将鸦片公开销毁,并带领大、小官员亲自监督,20天中销毁鸦片19179箱、2119袋,共计2376254斤。这就是举世闻名的“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的正义行动,是我国近代史上反帝斗争中的光辉一页,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第一个伟大胜利,这一壮举,维护了民族的尊严和利益,增长了中国人民的斗志。

2.开眼看世界

在禁烟过程中,林则徐意识到英国会发动侵略战争。为了战胜敌人,需要知己知彼。他经过多方面分析研究,转变天朝上国的思想得出:变敌人的长处为自己的长处,即魏源归纳阐述为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于是林则徐亲自主持,组织翻译班子,把外国人讲述中国的言论翻译成《华事夷言》,作为当时中国官

吏的一种“参考消息”;为了了解外国的军事、政治、经济情报,将英商主办的《广州周报》译成《澳门新闻报》;为了解西方的地理、历史、政治,又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编为《四洲志》,这是我国近代第一部比较系统介绍西方地理的书;还翻译瑞士法学家瓦特尔的《国际法》。其中一条规定:“各国有禁止外国货物不准进口的权利。”说明中国禁烟完全合乎《国际法》,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个人。”虽然林则徐对西方认识比较肤浅,接触西学的目的是出于外交、军事需要,但毕竟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和研究西方的风气,对中国近代维新思想起到启蒙作用。

道光二十一年十一月初九日到新疆。林则徐不顾年高体衰,从伊犁到新疆各地“西域遍行三万里”,实地勘察了南疆八个城,加深了对西北边防重要性的认识。林则徐所译资料中发现沙俄对中国的威胁,促成了他抗英防俄的国防思想,成为近代“防塞论”的先驱。于是他明确向伊犁将军布彦泰提出“屯田耕战”,有备无患。他还领导群众兴修水利,推广坎儿井和纺车,人们为纪念他的业绩,称为“林公井”“林公车”。林则徐根据自己多年在新疆的考察,结合当时沙俄胁迫清廷开放伊犁,指出沙俄威胁的严重性,临终时尚告诫“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林则徐的远见卓识,已被后来的历史所证实。

道光三十年(1850)清政府为进剿太平军,再任命他为钦差大臣,督理广西军务。在赴任途中,1850年11月22日暴卒于潮州普宁县

行馆,终年66岁。死后晋赠太子太傅,照总督例赐恤,历任一切处分悉行开复,谥文忠。

3.做清宫办实事

林则徐虽居高位,但清廉自好,勤于职守,循法秉公,为名着想被老百姓誉为“林青天”。在任江苏廉防使时,他在大堂上书写一联:“求通民情;愿闻己过。”事事为民着想,对于漕运、盐法、水利、农业、制币、吏治、救灾等关系民生的大事,无不予以关注。

小结:

通过阅读《林则徐传》让我感到林则徐人格的完整,林则徐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实现着他们对社会的价值。同时,他也敏感的发现鸦片对国人的危害,在治理鸦片危害上他也不遗余力,把两湖地区的鸦片危害降到了最低限度。这为他在以后的禁烟运动的开展起到了一个经验积累的作用。我认为,林则徐虽然不是一个伟人,但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事求是、躬身务实的作风和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四、 参考文献

《林则徐传》,人民出版社

【林则徐传读后感】

林则徐__百度百科

第三篇:《读林则徐传有感》

读《林则徐传》有感

一、 论文摘要

对于林则徐我们并不陌生,在中学历史课本中,介绍了这位民族英雄虎门销烟的历史事迹。出于对英雄的敬仰与好奇,在旧书摊淘了这本年稍有年份的书籍,读之甚悦,感受切切。

作为当时的能臣与大吏,林则徐以一身之力,将士大夫的操守与事功表露于内忧外困的应对之中。民族英雄林则徐,为民办实事,虽居高位,但清廉自好,勤于职守,循法秉公,在广东,大举禁烟,并于1839年6月3日把收缴的英美商人的二百多万斤鸦片在虎门当众销毁。此外,他被称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打破以“天朝”自居的妄自尊大和闭关锁国的保守思想,肯于了解外国情况,吸收新事物。

虎门销烟成功了,但鸦片战争失败了,林则徐的命运,也同清王朝的命运一样,日薄西山。随后流放新疆伊犁,到再次任用,病逝去云贵途中,一生颠簸流离,无论内心多么委屈,他都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清王朝献出了自己的一生,或者说,他用自己的兢兢业业报答了道光帝的知遇之恩。

二、 关键词【林则徐传读后感】

爱国、民族精神、思想转变、为民

三、 论文正文

林则徐出身于下层封建知识分子家庭,青少年时期受到父亲的潜移默化,读书用功,文字基础甚好。林则徐在后来回忆小时候读书学习的情景说:“府君之教,谆谆然,循循然,不激不厉,而使人自乐于嚮学;。。。讲授书史,必示以身体力行,近理著已之道,罕譬曲喻,务使人领悟而后已,然未尝加之笞挞,即呵斥亦绝少。”“每寄天寒夜永,破屋三椽,朔风怒号,一灯在壁,长幼以次列坐,诵读于斯,女红于斯,肤粟手皴,恒之漏尽”。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林则徐的青少年是幸福的,是愉悦的。而今天我们的教育,其知识范围广了,但又有多少寓乐于学,寓乐于教呢?多少青少年疲于应付每日的作业,疲于各种辅导班。好的开头等于成功了一半,

林则徐后来相继考中了举人,进士,为其人生仕途奠定了基础。 考中进士后,林则徐在京呆了七年,在翰林院庶常馆任职。估计也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发展研究院性质的机构。俗话说,到了京城才知道自己官小。小公务员的微薄俸禄是难以应付日常生活的,林则徐经常舞文弄墨赚点外块,花费了不少时间,以致他自己都深感“京中之引人入邪,较之外间尤甚”,“故交游以少为妙”,从中我们看出,林则徐厌倦于社交,“京官中实在好学者,百不得一”,林则徐很难寻到志同道合之人。既然不能与他们同流合污,就得找出能干的事情来。后来,林则徐注意到京城一带农田水利问题,提出了兴修水利,种植水稻的实施方案,初次展示了自己在经济改革方面的才能。在此期间,他还两次出京,主持乡试,后出任江南道监察御史,表现出来实干的才能,在京察中名列一等,后授予杭嘉湖兵备道,开始到地方任职。

从对林则徐的任用方面看,清政府在用人方面还是比较公正,恰当。时年,林则徐36岁。

雄心勃勃的林则徐赴任不久,力反因循,剔除积弊,对同僚形成了一定冲击,遭到同僚的冷目相视,深感备受冷落,失望,压抑,沮丧。当梦想照进现实后,梦想原来并不美好。血气方刚的林则徐并不愿与他们同流合污,随后起了辞官隐退的想法。但现实生活已经不容他清高,他需要工作挣钱养家,归隐只是奢望。

此时,已经是道光皇帝时代,道光帝登基之后,锐意改革,重用汉族官员,启用汉族官僚,林则徐的恩师曹振鏞入直,首席军机大臣,相当于现在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有这么一个后台,林则徐的仕途称之为”青云直上“就可理解了。

随后,1822年5月任“闱监试”,10月任“盐运使”,1823年2月“淮海道”,1823年3月又升任“江苏按察使”,1823年9月奉旨专办江浙七府水利,1827年任陕西按察使,1832年任东河河道总督,1832年7月接任江苏巡抚,1835年12月升两江总督兼两淮盐政;1837年2月湖广总督;1838年12月受命钦差大臣,节制广东水师,禁烟运动,人生仕途达到顶峰。

1.禁烟体验爱国和民族精神【林则徐传读后感】

《林则徐传》的第九章和第十章写的是林则徐从禁烟之前的预兆和打击鸦片的决心和在禁烟过程中发生的事情体现林则徐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的爱国精神。当时,由于清朝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英国为扭转在中英贸易中的逆差地位,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大量走私鸦

片。鸦片已成为严重弊害,黄爵滋上疏主张以死罪严惩吸食者。林则徐提出六条禁烟方案,并率先在湖广实施。八月,他上奏指出,历年禁烟失败在于不能严禁。九月应召进京,力陈禁烟的重要性和禁烟方略。十一月受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十九年正月抵广州,禁烟运动迅速展开。他会同两广总督邓廷桢等传讯洋商,令外国烟贩限期交出鸦片,并收缴英国趸船上的全部鸦片。林则徐在给外国烟商的通知中说:“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四月二十二日(6月3日)起在在虎门将鸦片公开销毁,并带领大、小官员亲自监督,20天中销毁鸦片19179箱、2119袋,共计2376254斤。这就是举世闻名的“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的正义行动,是我国近代史上反帝斗争中的光辉一页,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第一个伟大胜利,这一壮举,维护了民族的尊严和利益,增长了中国人民的斗志。

2.开眼看世界

在禁烟过程中,林则徐意识到英国会发动侵略战争。为了战胜敌人,需要知己知彼。他经过多方面分析研究,转变天朝上国的思想得出:变敌人的长处为自己的长处,即魏源归纳阐述为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于是林则徐亲自主持,组织翻译班子,把外国人讲述中国的言论翻译成《华事夷言》,作为当时中国官吏的一种“参考消息”;为了了解外国的军事、政治、经济情报,将英商主办的《广州周报》译成《澳门新闻报》;为了解西方的

地理、历史、政治,又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编为《四洲志》,这是我国近代第一部比较系统介绍西方地理的书;还翻译瑞士法学家瓦特尔的《国际法》。其中一条规定:“各国有禁止外国货物不准进口的权利。”说明中国禁烟完全合乎《国际法》,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个人。”虽然林则徐对西方认识比较肤浅,接触西学的目的是出于外交、军事需要,但毕竟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和研究西方的风气,对中国近代维新思想起到启蒙作用。

道光二十一年十一月初九日到新疆。林则徐不顾年高体衰,从伊犁到新疆各地“西域遍行三万里”,实地勘察了南疆八个城,加深了对西北边防重要性的认识。林则徐所译资料中发现沙俄对中国的威胁,促成了他抗英防俄的国防思想,成为近代“防塞论”的先驱。于是他明确向伊犁将军布彦泰提出“屯田耕战”,有备无患。他还领导群众兴修水利,推广坎儿井和纺车,人们为纪念他的业绩,称为“林公井”“林公车”。林则徐根据自己多年在新疆的考察,结合当时沙俄胁迫清廷开放伊犁,指出沙俄威胁的严重性,临终时尚告诫“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林则徐的远见卓识,已被后来的历史所证实。

道光三十年(1850)清政府为进剿太平军,再任命他为钦差大臣,督理广西军务。在赴任途中,1850年11月22日暴卒于潮州普宁县行馆,终年66岁。死后晋赠太子太傅,照总督例赐恤,历任一切处分悉行开复,谥文忠。

第四篇:《林则徐 读后感》

对于林则徐我们并不陌生,在中学历史课本中,介绍了这位民族英雄虎门销烟的历史事迹。出于对英雄的敬仰与好奇,在旧书摊淘了这本年稍有年份的书籍,读之甚悦,感受切切,今书之,以飨网友。【林则徐传读后感】

林则徐出身于下层封建知识分子家庭,青少年时期受到父亲的潜移默化,读书用功,文字基础甚好。林则徐在后来回忆小时候读书学习的情景说:“府君之教,谆谆然,循循然,不激不厉,而使人自乐于嚮学;。。。讲授书史,必示以身体力行,近理著已之道,罕譬曲喻,务使人领悟而后已,然未尝加之笞挞,即呵斥亦绝少。”“每寄天寒夜永,破屋三椽,朔风怒号,一灯在壁,长幼以次列坐,诵读于斯,女红于斯,肤粟手皴,恒之漏尽”。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林则徐的青少年是幸福的,是愉悦的。而今天我们的教育,其知识范围广了,但又有多少寓乐于学,寓乐于教呢?多少青少年疲于应付每日的作业,疲于各种辅导班。好的开头等于成功了一半,林则徐后来相继考中了举人,进士,为其人生仕途奠定了基础。

考中进士后,林则徐在京呆了七年,在翰林院庶常馆任职。俗话说,到了京城才知道自己官小。林则徐经常舞文弄墨赚点外块,花费了不少时间,从中我们看出,林则徐厌倦于社交,林则徐很难寻到志同道合之人。既然不能与他们同流合污,就得找出能干的事情来。后来,林则徐注意到京城一带农田水利问题,提出了兴修水利,种植水稻的实施方案,初次展示了自己在经济改革方面的才能。在此期间,他还两次出京,主持乡试,后出任江南道监察御史,表现出来实干的才能,在京察中名列一等,后授予杭嘉湖兵备道,开始到地方任职。从对林则徐的任用方面看,清政府在用人方面还是比较公正,恰当。时年,林则徐36岁。

虎门销烟成功了,但鸦片战争失败了,林则徐的命运,也同清王朝的命运一样,日薄西山。随后流放新疆伊犁,到再次任用,病逝去云贵途中,一生颠簸流离,无论内心多么委屈,他都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清王朝献出了自己的一生,或者说,他用自己的兢兢业业报答了道光帝的知遇之恩。

第五篇:《观林则徐读后感》

1. 主要内容:林则徐在鸦片战争前进行禁烟的真像以及禁烟之后的影响,和对于他是否误国误民的详细探讨。

2. 如何评价:林则徐虽然在当时并没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有的只是阻止银两外流和防止兵荒兵弱。但不同时代中,因周围的环境所致使得人有着思想局限性,林则徐在当时一片“除华夏外皆为蛮夷”的认知中十分清醒中国和外国的巨大差距,并成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对国家未来的发展还是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凡事都有两面性,不能以偏概全。

3. 我个人认为,用唯物史观评价历史人物需要两点: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及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林则徐作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刚正清廉,在面对鸦片问题时,迅速找出解决办法,在禁烟运动过程中,更证明了林则徐的非凡的魄力与胆识。在后来积极了解国外知识与国情,在当时普遍“天朝上国”的思想枷锁之下,能够主动放下架子去认识西方,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这种态度十分难得。

但同时,林则徐虽然开眼看西方,但没有能够及时正确认识到西方的实力并作出正确的应对措施。在面对国家时,并未考虑到人民的利益,只想到白银不要外流和强兵,在这一点上林则徐没能够突破他固有的思想桎梏。

总体来说,事物都有两面性,林则徐能在当时那种环境下展现出这些,已经尽到了应尽的职责,当真难得!

第六篇:《林则徐纪念馆观后感8篇》

篇一:

2015年5月6日可能是一个平凡的日子,太阳一样的升起,天气还是一样的炎热,但是在8点的福师大南区的场地上,一群衣着整齐的青年们就聚集在一起,他们是软件学院11级数字媒体技术第二团支部的部分成员。他们在讨论什么呢?原来,他们今天要进行一次团支部立项活动,他们将前往位于乌山路口的林则徐纪念馆,去感受一个爱国之人的所带来的感触。

在活动中,我们亲身感受到了在书本之外的林则徐,心里有种激情澎湃的感觉。他是一个民族英雄,他那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深的感动着我们每一位同学。“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他为祖国、为民族不计较个人境遇的坦然,“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 刚。”这是他的胸怀。这样的榜样才是我们这个祖国未来接班人应该学习的。我们要了解中国的昨天、今天,更要关心祖国的明天。

篇二:

12月4日,我怀着对伟人崇敬的心情,参观了福州林则徐纪念馆。

纪念馆靠近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三坊七巷”,又称“林则徐祠堂”。它始建于1905年,1982年建成林则徐纪念馆。它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林则徐祠堂,另一部分是林则徐史绩展。从位于澳门路的入口进入,高大的牌楼式大门墙气势恢弘,门口的一对石狮互相拱护,栩栩如生,这就是林文忠公祠。

从大门往里走,一棵高大的榕树映入我的眼帘,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有许多气根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纠结在一起变成了树干。那是一株多么茂盛的榕树呀,根本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它是1982年林则徐纪念馆建成的时候移植的,不过三十来岁,却已如古木苍天。

纵眼看去,御碑亭又成了一个亮点。听讲解员说,这是1850年林则徐病逝时,咸丰皇帝赐给他的3座碑。这3座碑成品字形排列,中央一块是皇帝慰问家属的圣旨,右边是御赐祭文,左边是御制碑文。

参观完御碑亭,来到了树德堂。树德堂为祠厅,正中是林则徐的塑像。高大庄严的林则徐,表情是那样严肃,眼睛眺望着远方,似乎还在为烟毒不止而忧愁。

绕过南北花厅,我们就来到了史绩展馆。这里最有特色的就是用高科技多媒体演示的“虎门销烟”场景。200多平方米的展厅,100多名仿真人,惟妙惟肖。中间是林则徐在众多官员陪同下,高举右手,宣布开始销烟;左侧则是几十名工人抬着鸦片,投入销烟池中,利用投影制造出水面波动的效果,真是逼真!接着我们又来到了毒品“专区”,地面上投影出一幅罂粟花盛开的美丽画面,当观众从上面走过时,盛开的花朵随后枯萎,变成了一个可怕的骷髅。它告诉人们,艳丽的花丛下是一个罪恶的深渊。

走出纪念馆,我想:我们应该牢记历史,牢记伟人为国为民所付出的努力!

篇三:

当我还在牙牙学语的时候,祖母已经告诉我很多有关中华的历史名人,尤其是林则徐,她总是跟我说:“孙女,林爷爷是中国的清官,是民族的英雄。”当时,我似懂非懂。但当我参观过位于莲峰庙的“林则徐纪念馆”后,才真正明白了祖母的心意。

纪念馆内的展品深深吸引了我。不过,最使我思绪万千的是馆外林公的全身像。

林公的确是一位心系苍生安危的好官。不是吗?无论是从他的眼神中,还是眉梢下,都泛着忧民的情思。在他为国为民、奔波劳碌的一生中,他也曾感到艰难,不是体力,而是精神,而是身心。他明了清朝是一个千疮百孔、危机四伏的朝廷,再加上国民深深地迷上了“阿芙蓉”(鸦片),上至官吏,下至百姓,无不在吸食鸦片中慢性自杀。当时的社会面貌是:白银被攫取,肌体被腐蚀,精神被麻醉,国体日趋贫困,国民日趋虚弱、昏沉……看见这样腐败的社会,林公誓为中原除此巨患。可惜“乌云盖青天”,贪官污吏实在太多了。他们害怕他、仇视他,甚至时时刻刻想置他于死地,因此他晚年被流放,始终不能彻底实现消灭鸦片祝害的宏愿。

想到这里,我不禁簌簌地落泪了。无论是肩负重任,还是身处逆境;无论是流放,还是闲居于家,他始终为反对英国侵略者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如果是其他官吏,可能会成为一个搜刮民财,同流合污的历史罪人了;而林公,不愿意随波逐流,不忍心眼见国民衰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祝福避趋之”是林公的心声。站在这样无私的爱国志士面前,难道你不被感动,不被激动吗?为了捏卫华夏河山,为了保卫中国的独立主权,林公大胆地探求关于中国人还陌生的外部世界的新知,迈出了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的第一步,实行“师夷制夷”的政策。所以称他是维护民族利益的爱国者和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那真是当之无愧了。

短暂的人生中,有人会渴望过平稳的生活,有人则渴望家财万贯。而林公,他竟把自己的祝福荣辱置之度外,半生勤劳爱民。他明白:抗击――在战争的硝烟里;挺立――在妥协的逆流中。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华民族生存。如今香港已经顺利地回归了,澳门也将于1999年回归祖国的怀抱。“港澳凯旋回归,家祭毋忘告林翁。【林则徐纪念馆观后感8篇】林则徐纪念馆观后感8篇。”林公的一生,为了保卫国家而贡献自己的力量。今天,如果他在世,一定会感到万分的安慰和喜悦。

远去了,鸦片战争的年代!

远去了,烽火战争的年代!

远去了,列强蹂躏祖国的年代!

今天的祖国,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都是一日千里。中国人民真正地站起来了。但,这百余年来,有多少人为此献出了生命呢?我知道,中国走上了富强之路是成千上万烈士的鲜血换来的,新一代要担负起跨世纪的重任,就要以林公的精神志向鞭策自己。让林公的爱国精神千古流传!

篇四:

今年华东六省一市高校统战工作研讨会在福建师范大学召开,我作为江西高校从事统战部工作的代表参加了这次研讨会。会议期间,有幸参观了林则徐纪念馆。

林则徐纪念馆是为纪念清代民族英雄林则徐而建,位于福州市南后街澳门路,是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馆内有江南园林风格的仪门厅、御碑亭、树德堂、南北花厅、曲尺楼、竹柏轩等主要建筑物,是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近3000平方米的纪念馆,始终回荡着林则徐的著名诗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它与馆内的文物珍品一起构筑了馆之魂。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出自于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诗句,意思是:倘使有利于国家,我可以用生命作贡献,怎能因为遇祸就避开,是福就趋前呢?这两句著名的诗,抒发了林则徐决心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的崇高思想感情,这种不顾个人得失的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正是中华民族历经艰难终能生生不已的精神源泉,至今广为传颂,成为震撼人心的千古绝唱。这使我想起了2015年温家宝总理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提问时用林则徐的这两句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表明了自己上任后的工作风格和态度。一位是民族英雄,一位是国家总理。从他们的言志中可以看到,他们都有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顾个人祸福的品格;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殚精竭虑,鞠躬尽瘁的境界;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无私奉献,义不容辞的责任。他们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

2015年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将接受教育部的水平评估。水平评估是按照“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要求,来促进学校进一步明确办学指导思想、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它不仅是一项建设工程、教学改革促进工程、质量提高工程,也是一项汇聚力量、凝聚人心、提升整体办学水平的工程。从这次评估指标体系来看,7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和44个观测点不仅有难度,有深度,而且有广度,可以说是对我校教学、科研、管理、教风、学风等整体工作的一次全面考核与检查;这次评估是否能以优秀等级顺利通过,不仅取决于经费与硬件的达标,更取决于质量与软件的提高。这次评估对学校来说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它决定着我校的生存与发展,同时对我们广大师生员工也是一种思想与精力、责任与奉献的考验,我们既要克服把评估看成一个负担,畏惧评估,失去信心的思想;又要克服评估与我无关,游离评估中心工作之外的思想;还要克服敷衍了事、随便应付搞评估的思想。

评估大事,个个关心、人人参与;评估大事,个个支持、人人有责。作为学校统战工作在这次评估工作中就是要始终结合“围绕学校评估工作中心,服务学校评估工作大局”这一实际来贯彻落实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精神,要在主动为评估工作服务中不断提高统战工作能力和水平;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尊重人、理解人、帮助人、团结人的要求,一方面努力做好聚人心、暖人心、稳人心、得人心的工作,把学校统一战线方面的智慧与力量凝聚到学校实现评估创优的目标上来;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广大党外知识分子、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代表人士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管理、创新教学方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积极鼓励他们在学校建设、改革、发展中“献良策,作贡献”。只要我们从学校评估大局出发,团结一致,同心同德,风雨同舟,力所能及地为校分忧,全力以赴地为评估出力,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精神状态,积极做好“迎评创优”的各项工作,就一定能够取得评估的好成绩,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篇五:

又逢周末,我跟随县孔子学会的叔叔阿姨去福州参观林则徐纪念馆。

林则徐纪念馆位于三坊七巷内的澳门路上,与南后街仅一街之隔。来到林则徐纪念馆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立在正门两旁的石狮,威武雄壮;正门左匾上写着“中兴宗衮”,右匾上写着“左海伟人”。纪念馆内的“爱我福州”摄影展最引人注目,展出的作品以“福州风光”为主题,展示了福州历史文化和美丽福州的新貌,让我大饱眼福。

看完摄影展,我们来到了花厅楼。这里假山碧水,环境优美,鲤鱼在池水中游来游去,为纪念馆增添了许多生气。特别是榕树的长姿形态各异,有的看起来像人参娃,有的像小马,有的像龙,还有的像鹿……随后,我们走进 “虎门销烟”展厅,展厅内挤满了人,人们争相观看“虎门销烟”的模拟场景和林则徐爷爷的蜡像,林爷爷那威严的神态,令我震撼不已,肃然起敬,在我心中树立起了伟大的形象,他那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也深深感染了我。然后我们又参观了其它展厅,每个展厅都有不同的主题,有的是林则徐爷爷曾经用过的物品,有的是介绍林则徐生平事迹的,还有各式各样的模型,书籍等。

参观了纪念馆后,我们为福州有这样一位爱国的民族英雄而感到无比自豪!

篇六:

福州市人杰地灵、素有“海滨邹鲁”的美称,在它的鼓楼区澳门路16号,有一处古典园林式建筑群,便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全国禁毒教育示范基地——林则徐纪念馆。去年11月23日下午,我们有幸参观了这个纪念馆。这是一处素洁典雅、文化厚重的园苑,游人络绎不绝。置身此处,微风中飘荡着浓郁的书香,空气中弥漫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激情。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林则徐的后人及乡贤为了纪念林则徐,修建了专祠,名曰林文忠公祠,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祠前临街施屏墙,门额书“中兴宗衮”,“左海伟人”,正门作辉楼状,青石横额:“林文忠公祠”,墙头翘角飞檐,泥塑卷书彩绘,气势宏伟。内有仪门、御碑亭、树德堂、海纳厅、云左阁等具有清地方风格的古典建筑,回廊曲径,花木扶疏。1982年辟为林则徐纪念馆。2015年,福州市人民政府对馆舍重新扩建,占地面积达到8500平方米,并增设到了5个展区,以丰富的文物,翔实的图文资料展示了林则徐辉煌的一生。

进入馆内,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林则徐的画像,只见他脸色凝重,眉头微锁,目光深邃,忧国忧民的神态跃然纸上。画像两边挂有他的一副名联:“白头到此同休戚,青史凭谁定是非?”这是林则徐赠予邓廷桢的回京诗,他相信历史自有公论。

众所周知,林则徐最伟大的壮举是领导了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那是1839年6月3日午后2时许,作为钦差大臣他神采奕奕地登上礼台,礼炮轰鸣,随着他一声令下,一箱箱鸦片被抛入水中,一担担生石灰被倒进池内,烟池开锅了,百姓们也沸腾了。销烟整整持续了23天,200多万斤鸦片化为烟渣,随着海水被卷进了咆哮的大海之中。这一气吞山河、正义凛然的壮举,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威风。1959年,郑君里、岑范执导的电影《林则徐》上映,艺术地再现了虎门销烟的历史瞬间。而著名艺术家赵丹则把林则徐这一民族英雄的形象塑造得十分饱满而又十分生动,使林则徐的光辉形象深深地扎根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然而,林则徐身处在江河日下、腐朽没落的大清王朝之中,虽销烟有功,却屡遭投降派诬陷。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定海失陷,琦善到广州,向英侵略者投降,擅自签订割让香港、赔偿烟价600万元的《川鼻条约 本文来自高考资源网然而,皇帝的评价是不足以概括林则徐的历史贡献的。林则徐的功绩是刻在历史上的丰碑。

展览馆里的5个展区,以详尽的展示、丰富的文物展现了林则徐不平凡的一生。

林则徐是个好官。他一生坎坷不平,为官30余年,历经14省,官至一品,曾任江苏巡抚、湖广总督、两广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不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以国家利益为重,以民瘼为重。他认为“民为邦本”,应重民、爱民、恤民。在他受贬发往伊犁的途中,仍忧国忧民,不为个人的坎坷而牢骚。当与妻子在古城西安告别时,他挥笔写下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千古名句,这既是他爱国情怀的抒发,也是他性情人格的写照!1823年夏秋之际江苏大雨成灾,松江饥民聚众告灾,汹汹将变,任按察使的林则徐坚决反对调兵镇压,而是亲赴松江安定灾民;1827年6月陕西略阳一带发生水灾,作为按察使布政使的他亲赴灾区察看,安置受灾百姓;1830年至1831年,他先后任湖北、河南、江宁布政使,锐意整顿财政,兴修水利,救灾办赈,“一时贤名满天下”。为了治理黄河,他曾顶着寒风,步行几百里,对治河设施进行检查,还对治河地势、水流情况进行考察,并与百姓一起参加修筑河堤;1832年,他调任江苏巡抚,从这一年起,他对农业、漕运、水利、救灾、吏治各方面都作出过成绩,尤其是提倡农耕技术,推广新农具,百姓拥他为“林青天”。在新疆三年,他奉派勘办开垦事宜,踏疆往来两万里,开垦屯田三万七千余顷。他还因地制宜、兴修推广了可长期使用、效果良好的地下水利工程,即“坎儿井”,新疆人为此把“坎儿井”亲切地称为“林公井”,把水渠称为“林公渠”,以表示对林则徐造福边疆的深切感激与怀念。由此可见,后人评价他:“崇实行而不事虚名,秉公衷而不持偏见”,“所莅治绩皆卓越”并不过分。

林则徐又是一个清官。展览馆里的一件件文物,展示了这位高官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在查禁鸦片期间,他写了一副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两句话寓意深刻,形象生动,上联告诫自己要心胸开阔,下联砥砺自己,当官必须坚决杜绝私欲,才能像大山那样刚正不阿,挺立世间。展览厅里,有一道《奉旨前往广东查办海口事件传牌稿》,是他廉洁自律、克己奉公的生动体现。钦差大臣是代表皇帝的特殊使命的要员,按封建社会的规矩,其礼仪、排场仅次于皇帝出巡,但林则徐却发出传牌告知地方,沿途不用前呼后拥,舟轿钱自理,下榻处只用家常饭菜,各地不准送礼,随员不准收红包。我们深深为林则徐不同于贪官污吏的正派作风和严肃律己所钦佩。1845年12月,61岁的林则徐获释入关,在西安,他为三个儿子手书《析产阄书》,也就是公布他的产业。当了多年大官的他所积家产尚不及他一年的“养廉银”。在给三个儿子分家时,竟“无现银可分”,只各得钱三千串,足见他的清廉。晚年辞官后,原想与担任京官的儿子同住北京,后因无力购置京中住宅而返故居。他在“十无益”中写道:“妄取人财,布施无益”。又云:“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在闭关锁国的时代,林则徐是一个具有开放意识的先行者,史学界称他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鸦片战争之后,面对西方国家的船坚炮利,为了抵御外侮,林则徐开始了解西方,寻求富国强兵的道路。林则徐打破了闭关自守的传统观念,首先提出了与外邦友好往来,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开启了中国近代维新思想的先河。他组织班子研究多年编写了《四洲志》、《华事夷言》、《澳门新闻纸》和《各国律例》等,成为中国近代最早介绍外国的文献。他委托魏源编辑了《海国图志》,这是一部由国人自己编写的有关世界各国情况介绍的巨著,被梁启超誉为是“经世”著作。林则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也激励了后人向西方寻找救亡图强的真理。

更令人敬佩的是,林则徐坚决主张维护国家主权,反对外敌入侵。香港被割让后,他痛心疾首,为了抵抗外来侵略,他积极组织购买和仿制西方船炮,引进学习西方造船制炮技术,绘制了火轮船图式和磨盘炮车底盘分式图。他在被贬到镇海的短短34天里,与龚振麟共同筹划制造军械,研制成8000斤铁炮和可以灵活转动的四轮磨盘炮车;他多次与邓廷桢、关天培视察虎门要塞,巡视了靖远、尖沙咀、官涌等炮台,还观看了从澳门购置的外国铜炮。他不仅加强东南海防,也极为关注西北塞防,提出“海塞并重”,全面防务的构思,但重点放在警惕沙俄。“海防”与“塞防”并重,构成了林则徐完整的军事战略思想。1850年,林则徐回到福州,巡视闽江,在马限山上设置了多处的中坡炮台。如今长门炮台、五虎礁和北岸炮台的遗迹还清晰可见。

林则徐已故去近160年了。这160年是我们国家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又到新中国成立,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和改革开放的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160年。中国人民彻底洗刷了历史的屈辱,昂首挺胸地站了起来,挺直了民族“脊梁”,我们已有了一个日华灿灿、五色流霞的新中国,已成为一个世界瞩目、受人尊敬的正在崛起的大国。林则徐企盼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已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变成了现实。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这位为了使国家复兴而苦苦求索和努力奋斗的先贤和民族英雄。林则徐虽然是一个封建官吏,有“忠君”思想,也曾镇压过少数民族起义,但在中华民族沦为半殖民地的紧要关头,他挺身而出,坚决实行禁烟,坚决抵抗外敌入侵,捍卫国家主权与领土,他是中国古代社会最后一位民族英雄,也是中国近代开篇第一位民族英雄。毛泽东同志有言:“我们的民主革命,从林则徐算起,一直革了一百多年”;江泽民同志题词:“林则徐的爱国主义精神永垂不朽”。林则徐的胸中始终燃烧着一团熊熊的爱国主义的烈火,始终胸怀忧国忧民的深厚情感。他的品格、精神、操守,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之大成,应当是我们民族文化精神家园中的一朵花朵,也应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更应该是我们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之一。

当我们离开纪念馆的时候,夕阳的余晖已把这片建筑照射得通红。我们再次回眸瞻仰这位民族英雄的雕像,只见他面部生动,似乎在述说着这百年风云,沧桑巨变……

篇七:

林则徐是福州人的骄傲,周三下午,我们全班同学一起去林则徐故居参观,。

走进屋内,我仿佛听到了少年时期林则徐的朗朗读书声,仿佛看到了他学习时认真的样子…

缓缓穿梭于各个屋内,林则徐的一生宛如一幅展开的画卷呈现在我们眼前。

林则徐的主要功绩是从英国人手里收缴全部鸦片近两万箱,他是一位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侵略的爱国政治家,所以,我们甚至在屋内看见了许多向人们说明毒品危害的图片。

林则徐一生中为国家为人民做了许多事,他热爱着自己的祖国,有着一颗赤子之心。

我们也要向林则徐学习,做一个爱国的人。

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又称林则徐祠堂),是中国历史人物纪念馆。为纪念清代民族英雄林则杏邙建。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南后街澳门路。【林则徐纪念馆观后感8篇】读后感http://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yuwen192466/

推荐访问:林则徐大传读后感 林则徐大传读后感评论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