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建筑与文化

来源:素材库 时间:2016-08-12 10:41:15 阅读:

【www.zhuodaoren.com--素材库】

大学的建筑与文化(一)
【高考】全国建筑类院校排名

【高考】全国建筑类院校排名

2016-06-08广联达大数据

作为高分专业的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建筑学,先来看看建筑类院校的排名吧。虽然说大学就像坐火车,211是软卧,普通高校是硬座,下车时老板不管你怎么来的,但是车上我们还是要舒服的过。

那就先来说说“建筑老八校”

“四大”: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四小”:重庆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这八所院校就是业界俗称的“老八校”。八大高校地处东西南北中,均各据一方,各有特色,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专长。如清华大学的建筑系早期是国内典型的学院派教育方式,其建筑学教育注重国际性,有众多的国际性建筑设计院或研究所;而天津大学建筑专业的基本功训练很扎实;东南大学的建筑史底蕴则十分深厚,这些院校在中国的高等院校的建筑人才培养中占据重要地位。

清华大学建筑系由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于1946年10月创办。近60年的时间,名人辈出。治学一向以严谨称著,重视理论,学生基本功扎实。加之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国际交流频繁,而对于学建筑的人而言,交流比课堂上听的、书本上看的重要得多,其建筑藏书量之巨,恐无其它高校能出其之右。研究内容涵盖区域、城市、村镇研究,居住问题研究,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研究,建筑历史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景观与旅游规划及自然遗产保护研究,生态规划与绿色建筑研究,建筑环境控制与建筑节能研究,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和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等。

东南大学建筑系创立于1927年,历经中央大学工学院建筑系、南京大学工学院建筑系、南京工学院建筑系等发展阶段,是中国现代建筑教育的发源地。1952年院系调整,南京大学工学院分出,工学院建筑工程系、土木工程系等设在南京工学院(后改为东南大学)。中国建筑界四大奠基人其三都曾在此建筑系任教(梁思成、杨廷宝、刘敦桢、童寯,后三人都和该建筑系有关)。历史之悠久,实力之雄厚,自不用多言,培养出的人才举不胜举(老八校的建筑或多或少都与东大的建筑系有关,清华的精神领袖吴良镛、同济的领军人物戴复东、天大建筑的鼻祖徐中均是出自该建筑系)。在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建筑历史、遗产保护、建筑数字技术应用等领域形成研究特色并产生全国性的学术影响。

同济大学建筑系源自同济大学土木系、圣约翰大学建筑系、之江大学建筑系、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建筑系等,于1952年全国高等院系调整时由这些校系合并而成。

天津大学建筑系的办学历史可上溯至1937年创建的天津工商学院建筑系,至今已有70余年的历史。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津沽大学建筑系(原天津工商学院建筑系)、北方交通大学建筑系(原唐山工学院建筑系)与天津大学土木系共同组建了天津大学建筑工程系。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系历史悠久,前身为创建于1932年的勷勤大学以及1938年并入的国立中山大学工学院。1952年组建华南工学院建筑系。在亚热带建筑设计、亚热带城市规划设计、岭南风景园林、建筑与文化研究古建筑文物保护修复、岭南民居研究、亚热带建筑技术科学等方面办出了特色,形成了优势。拥有全国唯一的建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系是我国最早建立的建筑院系之一。1920成立了铁路建筑科,1922年成立铁路建筑系。历经九十载风雨砥砺,建筑学院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步成长,已走进新的发展时期。在寒地公共建筑设计、地域建筑设计、寒地建筑技术、建筑历史与理论、寒地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寒地环境艺术设计等诸多方向上,均形成自己的学术特色。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系具有悠久的历史,其前身为创立于1928年的由梁思成先生担任首任系主任的东北大学建筑系和柳士英、刘敦桢两位先生创建的苏南工业专科学校建筑科。两校共同开创了中国现代建筑教育的先河。1956年根据国家高等院校调整方案将两校的建筑系(科)整建制合并并迁往西安。以“西部生态脆弱地区人居环境”、“弱势群体人居环境”、“文化遗产保护”为学科发展重点,依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学科优势和西部大开发的国家需求,百尺竿头、锐意进取,谱写壮丽新篇。

重庆大学建筑系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35年,创办于重庆大学工学院中,与土木工程学科相结合。抗战时期,中央大学由南京迁至重庆大学松林坡,与重庆大学建筑系比邻,在教学发展中相互支持、成长,得以壮大,抗战胜利后,中央大学回迁南京,留下的人员、教学设备、教学环境补充和壮大了重庆大学建筑系的师资队伍是教学实力。1952 年全国院系调整,原重庆大学、西南工专等院校的建筑系合并成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是国内最早的八大建筑院系之一。

【大学的建筑与文化】 【大学的建筑与文化】

大学的建筑与文化(二)
昔日辉煌今犹在 建筑老八校的前世今生

昔日辉煌今犹在建筑老八校的前世今

一年一度的研究生复试刚刚结束,万众瞩目的高考马上就要到来。无论是考研还是高考,选择一个合适的专业都特别重要,尤其是近几年每年都诸多媒体被称为“史上就业最难年”。在众多专业中,建筑学专业一直是较为热门的专业,录取分数线高,毕业生工作也相对好找。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在建筑业界,素有“建筑老八校”的说法。本期青塔小编就为您介绍建筑学老八校的前世今生。

建筑老八校,是我国建国初最早开设建筑学、城市规划相关专业的八所高校,包括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和重庆大学。前四所院校学术渊源深厚,师资力量强大,后四校一般都是1952年院系调整合并出来的学校。“老八校”培养了大量的土建类优秀人才,其建筑学一级学科排名均在全国院校前列,专业实力毋庸置疑,在中国建筑界的地位无人能撼。对于很多用人单位来说,"老八校"的出身是一块就业的敲门砖。

清华大学【大学的建筑与文化】

清华大学建筑系由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于1946年10月创办,1988年成立建筑学院。目前建筑学院下设建筑系、城市规划系、景观学系、建筑技术科学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堪称师资力量雄厚,教师队伍中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青基金获得者3人等高层次人才。

在2012年教育部进行的第三轮学科评估中,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获得建筑学全国第1、城乡规划学全国第1、风景园林学全国第2的一级学科排名成绩。清华大学建筑系成立70年来,培养了一大批各行业领军人才,其中包括两院院士12人(约占建筑领域院士总数的50%)、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16人等。

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前身为创立于1927年的国立中央大学建筑系,历经南京大学工学院建筑系、南京工学院建筑系等发展阶段,是中国现代建筑教育的发源地。1952年院系调整,南京大学工学院分出,工学院建筑工程系、土木工程系等设在南京工学院,1988年随学校复更名为东南大学建筑系,2003年组建为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中国建筑界四大奠基人中杨廷宝、刘敦桢、童寯都曾在此建筑系任教。东

大师资力量雄厚,有中国科学院院士齐康,中国工程院院士钟训正、程泰宁、王建国,高层次人才如长江学者张十庆等。

在2012年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中,建筑学名列全国第二,城乡规划学名列全国第三,风景园林学名列全国第二 。同时,东南大学建筑学科也是人才辈出。2012年,东南大学1988届校友、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院长王澍获得有建筑学诺贝尔奖之称的“普利兹克建筑奖”,是我国建筑界迄今为止所获得的最高荣誉,也是我国科技界所获得的最高荣誉之一。2015年12月7日,两院院士公布了2015年院士增选名单,其中王建国、孟建民、常青等三位院士出自东南大学建筑学科,使得东南大学建筑学科的院士校友达到11人。【大学的建筑与文化】

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建筑系源自同济大学土木系、圣约翰大学建筑系、之江大学建筑系、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建筑系等,于1952年全国高等院系调整时由这些校系合并而成。1986年以来发展成为由建筑系、城市规划系、景观学系和设计创意学院等四个系(院)组成的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专业设置涵盖从规划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等广泛的设计领域,建构了国内最齐全的学科建制,形成了学科群整体发展优势。

目前已成为国内同类院校中专业设置齐全、本科生招生规模最大,世界上同类院校中研究生培养规模第一,具有全球性影响力的建筑规划设计教学和研究机构,成为本学科重要的国际学术中心之一。为国家和地方承担了大量重点科研课题,培育了一代代的杰出建设人才,可谓桃李满天下。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师资大都来自国内外著名建筑院系,现有在编教师125名,其中教授、副教授80名,具博士学位的教师67名,国家级高校教学名师1名,上海市高校教学名师2名。拥有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各1名,法国建筑科学院外籍院士1名,美国建筑师学会荣誉院士(Hon. FAIA)3名。外聘博士生导师中,有国内建筑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聘有贝聿铭、查尔斯·科里亚、安藤忠雄、理查德·罗杰斯等国际建筑大师为名誉教授。

天津大学

天津大学建筑系办学历史可上溯至1937年创建的天津工商学院建筑系,至今已有70余年的历史。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津沽大学建筑系(原天津工商学院建筑系)、北方交通大学建筑系(原唐山工学院建筑系)与天津大学土木系共同组建了天津大学建筑工程

系。建筑学院下辖建筑学系、城乡规划系、风景园林系、环境艺术系,及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所和建筑技术科学研究所。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现有教授(研究员)41名、副教授50名,中国科学院院院士1名,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名,长期任教的外籍教授4名。师资队伍力量雄厚,业务素质高。一大批具有博士学位或从国外留学、进修归来的中青年教师工作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近年来承担多项国家及省部级教学改革、科研及生产实践项目,取得突出成绩,在国内外建筑界享有很高的学术声誉。 2012年在全国建筑学一级学科评估中排名位列第三。

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历史悠久,前身为创建于1932年的勷勤大学以及1938年并入的国立中山大学工学院。1952年组建华南工学院建筑系。1979年成立综合甲级建筑设计研究院。1997年成立建筑学院。建筑学院现由建筑系、城市规划系、风景园林系组成。在亚热带建筑设计、亚热带城市规划设计、岭南风景园林、建筑与文化研究古建筑文物保护修复、岭南民居研究、亚热带建筑技术科学等方面办出了特色,形成了优势。拥有全国唯一的建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大学的建筑与文化(三)
建筑老八校

清华大学建筑系,由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教授创建于1946年。近60年的时间,名人辈出。治学一向以严谨称著,重视理论,学生基本功扎实。加之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国际交流频繁,而对于学建筑的人而言,交流比课堂上听的、书本上看的重要得多!其建筑藏书量之巨,恐无其它高校能出其之右。

【大学的建筑与文化】

东南大学建筑系成立于1927年,是我国最早建立的建筑系,至今已有75年的历史,是全国公认的中国现代建筑教育发源地。中国建筑界四大奠基人其三出自东大(梁思成、杨廷宝、刘敦桢、童寯,后三人都来自东大)。历史之悠久,实力之雄厚,自不用多言,培养出的人才举不胜举(老八校的建筑或多或少都与东大有关,清华的精神领袖吴良镛、同济的领军人物戴复东、天大建筑的鼻祖徐中都是来自东大),但东大建筑近年在中国建筑界的地位在下降却是不争的事实。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悠久辉煌的历史本身就是一个沉重的包袱,人们总是希望她能更好。其次,既无天时地利更缺人和,清华天大占尽天时,同济有上海作为后盾占尽地利,近年来国际交流不断,东大唯一的优势就是人才济济,然一山难容二虎,何况东大何止二虎,加之历史积怨重重,教学方法固步自封,近年来人才流失严重,所以造成今天的不景气。加之,东大建筑系是人事纷争的“战场”:细观东大建筑研究所和建筑设计院都相对稳定,而且屡有佳作,惟独建筑系纷争不断,围绕两次系主任的选举,各派势力互不相让,明眼人都能看出每逢换届,东大就会走人就会出事。而且,东大建筑系等级森严,气氛压抑,弥漫着一种没落贵族的感伤情调,讲究师承关系,悠久的历史造就了矛盾重重,前两年一批很有才华的年轻教师集体出走南大自立门派就是其中之一。原因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叙之,总之,东大既然既无天时地利又无人和,衰败就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东大有好多年轻有为的教师去了南大,这也并不意味着东大实力的削弱,从另一方面讲是其实力的加强;再说,走了一批,另一批又将浮出水面。

同济的建筑,是最难以让人道尽的。想到同济,首先想到的就是建筑。但是,同济最强的,不是建筑而是桥隧与土木。桥隧是中国当仁不让的老大,而土木之强,中国除清华之外恐无人能超越。建筑非同济最强,甚至不如其胞兄城市规划。同济的建筑就如其所在城市-上海一般:海派味十分浓。人们说同济:一流的学生,二流的老师,三流的设计。的确,由于地理位置上的优势,同济的学生比其它一些高校建筑系的学生更早接触道实际工程(说白就是当画图工),所以很多人都忙着创收(一般的同学大四以后的学费基本上可以自己挣了)。因此很多人忽略了一些很基本的东西。大家都说同济的学生画的图很漂亮,效果图做得很棒,但是只会画图成不了建筑师!同济的确培养了不少人才,但是就以设计能力而言,真正的大师级的人物,除了是老一辈的戴复东(戴还是东南出来的,郑时龄只算个建筑评论家,罗小未是个建筑理论家)能和清华的马国磬、胡邵学;东大的齐康、钟训正,天大的彭一刚;年轻一代亦没有如东大出来的张永和,天大出来的崔恺一样的明星建筑师。同济的校风已经遭到许多人的批评,包括本校的老师。尤其是研究生的教育,金钱已经充斥其中。但是同济的优势也是非常明显的:对外交流频繁,和国外的建筑教育已经接轨;还有就是同济请得动大师,像文丘里,安藤忠雄,马里奥.伯塔等均来同济做过报告;学生个性张扬,作品很有个人主张倾向(这对学建筑的人非常重要!)。

天津大学建筑系在52年院系调整后,来自中央大学(东大的前身)建筑系的徐中走马上任,大刀霍斧进行改革,带来了中大严谨治学的校风,后辈人才不断。天大的学生手头工夫出色,所以相对比较守旧。而且,近年学校的教师忙于出书赚钱(近年的出版建筑书除了建工社之外,就数天大第一),无法潜心教学,质量每况日下,加之一批老教授如彭一刚、聂兰生等渐渐退出一线,而中青的教师又一时难以补上,所以天大的建筑走下坡路在所难免。

重建工曾经很辉煌过。一度是教育部唯一一所建筑类专门高校。但是,今日早已辉煌不再。重建工,她处于祖国的大西部,坐落于山城重庆,在这样一个经济文化都教为落后的城市,能支撑起一片天,是相当不容易的,尤其是不能与其他的外地的学术机构构筑起良好的学术氛围,但重建仍然为祖国的建筑平衡建立了支点,这是难能可贵的。今日的重建工的领导都是建筑史出身的,相对设计能力薄弱,随着一批老教师的退休,年轻老师又显得稚嫩,所以重建工现在属于青黄不接的一代。任何一个建筑院校都会有自己的优势学科,或受于传统,或由于地域因素。重建工的山坡建筑和高层建筑就颇具特色。而且重建工的毕业生不是做设计的,更多的是做设计师的领导(很多地方的建设局、规划局的领导都来自重建工)。

哈建工和同济有点像,它最为强大的土木工程、建筑设备和给排水专业,都可以位居前三名。由于地理位置的影响,其建筑风格一直深受前苏联的影响。改革开放之后,一些毕业于日、韩的建筑师陆续来校任教,使学校的建筑实力有所提升。但是,学校却并不工于设计,一直没有出产过一位真正的建筑大师一直是该校的一块心病。地域的原因,学校和国际上的交流相对较小,同样陷入了重建工和西冶的尴尬。

西冶,如果不客气得说已经没落到八校的最末了,甚至给一些后起之秀赶上,例如:深大、合工大、浙大等。虽然,西冶的学生近年在国际上的一些比赛中获奖不少。就像古都西安一样,设计风格过于守旧、中庸,缺乏大胆前卫的构思,鲜明的个性。

华南理工建筑近几年在国内冒升得很快,得益于一批年轻富于才华的建筑师从外国归来,频繁的对外交流,还有屡屡在国内外获奖的华工设计研究院。中国现代建筑史上,不少大师级的人物都是诞生于广东,例如夏世昌、陈伯齐、莫伯治、佘畯南等,以及现在华南的领军人物:何镜堂。华工偏于南隅,似有与世无争的鹤骨仙风,不如中原之院校,浮躁、好争斗,华工人很多只知道埋头苦干,等世人【大学的建筑与文化】

产保护研究,生态规划与绿色建筑研究,建筑环境控制与建筑节能研究,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和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等。

东南大学建筑系创立于1927年,历经中央大学工学院建筑系、南京大学工学院建筑系、南京工学院建筑系等发展阶段,是中国现代建筑教育的发源地。1952年院系调整,南京大学工学院分出,工学院建筑工程系、土木工程系等设在南京工学院(后改为东南大学)。中国建筑界四大奠基人其三都曾在此建筑系任教(梁思成、杨廷宝、刘敦桢、童寯,后三人都和该建筑系有关)。历史之悠久,实力之雄厚,自不用多言,培养出的人才举不胜举(老八校的建筑或多或少都与东大的建筑系有关,清华的精神领袖吴良镛、同济的领军人物戴复东、天大建筑的鼻祖徐中均是出自该建筑系)。在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建筑历史、遗产保护、建筑数字技术应用等领域形成研究特色并产生全国性的学术影响。

同济大学建筑系源自同济大学土木系、圣约翰大学建筑系、之江大学建筑系、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建筑系等,于1952年全国高等院系调整时由这些校系合并而成。

天津大学建筑系的办学历史可上溯至1937年创建的天津工商学院建筑系,至今已有70余年的历史。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津沽大学建筑系(原天津工商学院建筑系)、北方交通大学建筑系(原唐山工学院建筑系)与天津大学土木系共同组建了天津大学建筑工程系。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系历史悠久,前身为创建于1932年的襄勤大学以及1938年并入的国立中山大学工学院。1952年组建华南工学院建筑系。在亚热带建筑设计、亚热带城市规划设计、岭南风景园林、建筑与文化研究古建筑文物保护修复、岭南民居研究、亚热带建筑技术科学等方面办出了特色,形成了优势。拥有全国唯一的建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系是我国最早建立的建筑院系之一。1920成立了铁路建筑科,1922年成立铁路建筑系。历经九十载风雨砥砺,建筑学院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步成长,已走进新的发展时期。在寒地公共建筑设计、地域建筑设计、寒地建筑技术、建筑历史与理论、寒地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寒地环境艺术设计等诸多方向上,均形成自己的学术特色。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系具有悠久的历史,其前身为创立于1928年的由梁思成先生担任首任系主任的东北大学建筑系和柳士英、刘敦桢两位先生创建的苏南工业专科学校建筑科。两校共同开创了中国现代建筑教育的先河。1956年根据国家高等院校调整方案将两校的建筑系(科)整建制合并并迁往西安。以“西部生态脆弱地区人居环境”、“弱势群体人居环境”、“文化遗产保护”为学科发展重点,依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学科优势和西部大开发的国家需求,百尺竿头、锐意进取,谱写壮丽新篇。

重庆大学建筑系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35年,创办于重庆大学工学院中,与土木工程学科相结合。抗战时期,中央大学由南京迁至重庆大学松林坡,与重庆大学建筑系比邻,在教学发展中相互支持、成长,得以壮大,抗战胜利后,中央大学回迁南京,留下的人员、教学设备、教学环境补充和壮大了重庆大学建筑系的师资队伍是教学实力。1952 年全国院系调整,原重庆大学、西南工专等院校的建筑系合并成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是国内最早的八大建筑院系之一。

3对比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yuwen323286/

推荐访问:沈阳建筑大学 山东建筑大学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