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活的日子阅读答案

来源:阅读答案 时间:2016-08-23 11:09:25 阅读:

【www.zhuodaoren.com--阅读答案】

最快活的日子阅读答案(一)
原下的日子阅读答案

原下的日子阅读答案

17.文章第①段写那坨残雪有什么用意?(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第②段中的画线句,说说它的作用。(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本文第③段是按照______________顺序来描写原下的乡村景色的。(3分)

20.批注是精读文章的常用方法,可以是对内容的客观注解,也可以是读者的主观感悟,例如,对作品的语言、构思及情感等的领悟。请参照文中“批注”示例,对第③段画线句进行批注。(5分)

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甲】【乙】两个片段,同样描写了“夏”,请从作者情感的角度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6分)

【甲】五月是最好的时月,这当然是指景致。整个河川和原坡都被麦子的深绿装扮起 来,几乎看不到巴掌大一块裸露的土地。一夜之间,那令人沉迷的绿野变成满眼金黄,如 同一只魔掌在翻手之瞬间创造出来般神奇。一年里最红火最繁忙的麦收开始了,把从去年秋末以来的缓慢悠闲的乡村节奏骤然改变了。

(陈忠实《原下的日子》)

【乙】„„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

(梁衡《夏》)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7.说明是冬末春初,暗示了春天即将来临,也渲染了对春天即将到来时的喜悦之情。

18.总结上文;说明原下花开的时间长、范围广。

19.时间(季节) 。

20.示例:运用反复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弱柳生命力的顽强,表达了作者对它的敬佩之情。

21.相同点:都是对自然的热爱。

不同点:[甲1段还表达了对家乡的怀念,[乙]段还体现了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

最快活的日子阅读答案(二)
《日子》 记叙文阅读答案

《日子》初中记叙文阅读及答案

①在灾区的路上,常常可以看到三五成群的农民背着包裹从各安置点返回自己的家园,这是他们自愿的选择。与安置点吃喝不愁相比,返回家园的生活有着太多的艰辛,然而,这似乎并不能阻止那如鸟归巢般的渴望。

②我们在陈家坝乡安置点遇到一位叫赵义富的老汉,他今年61岁,个子不高,精瘦精瘦的,眼神很亮,透着一股子倔劲。他的家在大山另一边的青林村,这个村也叫“红军村”,当年村里所有的青壮年都跟着红军闹革命去了,活了大半辈子的老汉,从没想到他引以为豪的家园有朝一日会毁于一旦。地震后,从废墟上爬起来的他,拉起老伴,踏着仍在垮塌的山体,一路跌跌撞撞向山下冲去,身后,他喂养了6年的大红马仰天长啸,哭一般地嘶鸣着,老汉心里疼得直发抖。

③在乡里的安置点上住了两天,这一辈子不懂什么叫失眠的赵老汉,两天两夜合不上眼。他的大红马,还有3头牛、20多头猪、16只羊„„像走马灯似的在他眼前转个不停。赶到第3天,天蒙蒙亮,老汉再也待不住了,腾地从地铺上站起身,对老伴说了句:“不行,我得回去给牲口们放生,让它们自己找点东西吃。”

④老伴哭了:“没了路,你咋得回去?”

⑤“我爬也得爬回去!”

⑥说到做到的赵老汉真的是爬回去了。

⑦大面积垮塌的山体,早已改变了原来的模样,所有通往村子的路全没有了,到处是塌陷,随处是深不见底的裂缝,踩在松垮的碎石上,根本站不住,走两步就要退一步。老汉一路几乎是匍匐在地,手脚并用地往前爬,尖利的石头在他身上刮出一道道伤口,手指磨出了血,一只鞋在攀爬中掉进了裂缝,整整3个小时,他终于爬回了青林村。

【最快活的日子阅读答案】

⑧“地震把房震塌了,大石头把田卷了。我养的猪、牛、羊、马还在。”

⑨他走到家畜跟前,由于饥饿和恐惧它们已极度虚弱,那匹大红马悲哀地望着他,挣扎着站起来,舔着他的手,他落泪了。他松开马缰,解开牛鼻子,把猪和羊向一起拢了拢„„又在废墟下翻出一口袋胡豆,洒在地上。然后,找出已经砸扁的水桶,用石头敲了敲,到半山腰的小河沟里取回两桶水,蹲在地上,挨着个看着它们喝饱了,又回到半山腰,再取回两桶水放在那里。直到太阳偏西,他才恋恋不舍地起身,离开这个已经成为一堆瓦砾的家,依然匍匐在地手脚并用,跋涉整整3个小时,回到山下。

⑩从这天起,每隔3天,赵义富老汉都要像这样每天山上山下来回爬6个小时回到青林村,给家畜们喂一次水。

(11)老汉一回去,它们就围着老汉嗷嗷叫,他背不起太多东西,只能喂点水,保住它们。他心里反复念叨的只有一句话:“保住它们!”

(12)望着老汉,我们惊异地说不出话来。他似乎明白了我们的心思,伸出手,一五一十地数叨起来:“马喂起来要运输,猪牛羊价格好了,年底能卖3万块钱。虽说家都毁了,可日子总要过下去!”

(13)什么是日子?日子就是一种精神,一种气概,一种始终奔向明天的希望啊! (摘自《光明日报》)

1.作者在文章开头作了哪些交待?这有什么用意?请选择一个角度加以说明。(2分) 答:

2.第②段中,写“他今年61岁,个子不高,精瘦精瘦的”表明老人

________________;说他“眼神很亮,透着一股子倔劲”说明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文中在描写老人的内心感受时多是一笔带过,而描写大红马时则具体细腻。作者为什【最快活的日子阅读答案】【最快活的日子阅读答案】

【最快活的日子阅读答案】

么这样写?说说你的理解(2分)

4.文中对老人着墨最多的是_______,这些描写既是前文“___”二字的具体体现,是老人“倔劲”的生动再现。(2分)

5.文章结尾一段是老人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用老人的一句内心独白来概括的话,就是。(2分)

6.作者怀着怎样一种心情来写老人的?试从不同的角度说说看。(2分) 答案:

1、(2分)为后文作铺垫:①点明人、事的特殊背景。②暗示老人是农民的代表和缩影。③表明灾民不靠国家、千方百计自救的精神。④表现灾区农民对家园的依恋、不弃与热爱。(答出l个要点即可)

2、(2分)①年高瘦小(“平凡普通”、说明他完全有理由安享救助)②顽强刚毅(“非凡伟大”、表现出他不善罢甘休的决心)

3、(2分)①侧面(间接〕描写,借马写人。②传达出作者不忍触及人的种种不幸的那种心态。(答出第②点加1分)

4、(2分)①细节(动作)②“艰辛”

5、(2分)“保住他们”

6、(2分)①痛心②敬佩(感动)(答作“同情”得1分,答“震撼”不得分)

最快活的日子阅读答案(三)
《日子里的诗意》阅读附答案

【最快活的日子阅读答案】

日子里的诗意①她的煎饼摊就摆在热闹的步行街口,简单的手推车上嵌着一个平底锅,锅边一盆和好的面粉,一盆碧绿金黄的韭菜鸡蛋馅。每天,她专心致志做着煎饼,注视.着来来往往的车流人群,一天一天、一月一月就在面粉的搓揉拿捏中寂寂度过。②那个深秋的黄昏,空气中’刮着冷冷的风,我接儿子放学,等公交车时,被一阵阵浓郁的韭菜香吸引,忍不住停下脚步。第一次仔细看她:额上几道深深的皱纹,留下岁月的痕迹,脸和手都被冷风吹得通红,看上去四十多岁,没有一般小摊女人的邋遢随意,大红冬袄外围着一条蓝色碎花围裙,朴素而洁净。她正用双手飞快地搓揉翻拣,一个个圆乎乎、油汪汪、金灿灿的韭菜饼子在她的手下翻飞。③瑟瑟秋风里,能有这样一个热乎乎的煎饼也是一种寻常日子里的幸福吧。④等煎饼的间隙,我打量这个小摊,没什么特别。在昏黄的街灯下,她及她的小摊都笼罩着一种淡淡的烟火的气息,一种浓浓的家的味道。突然,我发现在小推车中间的档子上,放着一个红皮笔记本,式样已经过时,却是一种记录岁月的陈旧,有一种俗世里的美好。看得出,主人一定很爱它,并日日抚摸它,翻阅它。⑤我的目光停留在红皮笔记本上,久久没有移动。她仿佛看出我的疑问,腼腆一笑说“没事时坐着晒晒太阳、翻翻杂志,遇见好的诗,忍不位抄下来。呵呵,年轻时候喜欢文学。”她的话让我愕然,想不到,这样一个卖煎饼的女人,被生活打磨得如此粗糙,却又如此细腻,竞如此执着地喜欢诗、喜欢文学‘,那该是一种怎样的热爱和坚守?⑥忽然间,很想看看她的红皮笔记本,可以吗?⑦她用沾满面粉的手递过来,不好意思啊,只是觉得这些句子好,爱。⑧爱,多么强_欠的理由!⑨我想起电影《SWANN》中那个写诗的普通农妇,生前默默无闻后却令许多城里人惊讶喜爱。她常穿着农家朴素的衣裙,站在风里,嘴唇紧闭,目光忧郁地望着远方。她生活莅粗壮丈夫的暴力之下,那个男人人不懂得她的诗,更不懂得她的美。她只能在结束一天的辛勤劳作后,才悄悄地把自己沉浸在内心深处的世界里,把内心丰富的情感用美丽的句子表达,.她将希望与梦想写在破碎的纸片上,一片又一片,藏在皱皱的牛皮纸袋里,在日复一日的艰难生活中,她从未放弃自己的梦想和思想的飞翔。⑩其实,做煎饼女人抄写的诗句有多美,意蕴有多深刻,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她与电影中的农妇一样,有一颗能从生活中发现美的心。⑥此时,深秋的黄昏不再寒冷。坐在暖和的车厢里,儿子依偎在我的怀中,他香甜地吃着煎饼,和我说着幼儿园的趣事。车窗外,秋雨潇潇,夜色渐浓,华灯初上。下班的人们裹着阵阵寒气上车,不一会儿,车厢里的阵阵温暖就将这寒气融化,人们说着笑着,牵挂着不远处亮着灯光的家。⑥忽然觉得,心里满满的:是晴空艳阳的暖,是春风拂面的柔,是姹紫嫣红的娇,是围坐火炉的热,是韭菜煎饼烙在锅里的香。日子里的诗意,原来是这样好!15.结合选文说说“日子里的诗意”有什么含义。(3分)16.选文②段中画线语句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17.阅读选文⑤一⑧段,根据提示填写下面表格。(3分)情节发现她写诗的红皮笔记本了解到笔记本里的内容得知她写诗的理由“我”的心情12318,选文⑤段中加点词语“粗糙”和“细腻”有什么表达作用?(4分)19选文⑨段中写电影《SWANN》的内容对表现做煎饼女人的形象有什么作用?(4分)20,选出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 )(3分)A.选文②段中写做煎饼女人朴素洁净的衣着与一般小摊女人不同,为下文写她对诗歌的热爱做了铺垫。

B.选文②段中写了秋天的冷风,既表现出天气的寒冷,又衬托出做煎饼女人生活的辛苦。C.选文11段中写“我”因为坐了暖和的车厢里,所以才觉得深秋的黄昏不再寒冷。D.选文告诉我们只要拥有一颗能从生活中发现美的心,生活就会处处充满诗意。15.“日子里的诗意”既指两个女人在或平凡或艰难的生活中所坚守的对诗的热爱,也指生活中所有能给人带来美好感受的事物;以及人们对生活的热爱。【解析】本题考查对标题含义的正确理解,答题时要结合全文的主旨来分析。日子过得这样苦的烙煎饼的农妇,哪几来的诗意生活呢?这是理解标题的关键,也是理解文章主题的关键。16.动作描写,写出了女人做煎饼时动作娴熟,表现了她勤劳能干。【解析】本题考查描写方法种类的判断,从画线句子来看,都是系列的动作,

属于动作描写,直接 表现主人公的娴熟。17.(1)疑惑;(2)愕然;(3)震撼【解析】本题考查小说情节的梳理。小说中的“我”是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而产生相应的心理变 化,发现笔记本时,因为女主人的身份与之不相称,故产生了怀疑、疑惑;而看到笔记本上的内容时,自然感到诧异,得知缘由后内心产生更多佩服、震撼。18.“粗糙”指煎饼女人外表沧桑;“细腻”指她内心敏感;二者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做煎饼女人的 内心的美好,表达了“我”对她的欣赏。【解析】本题考查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两个加点的词均为形容词,一个指外表,另一个形容内心,而且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是分析的关键点。19.电影《SWANN》写了一个普通农妇在艰难的生活中热爱诗歌,坚持写诗的事,用这位农妇的坚强、执着,衬托做煎饼女人对诗歌的执着和对生活的热爱。【解析】本题考查小说的写作手法,用电影的内容来表现煎饼女人,从手法上看是一种衬托,联系电影的内容与农妇的实际分析即可。20.C【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小说的能力。选文⑥段是环境描写,环境描写中含有多重意味,表面上看是车厢温暖,实际上也带有内心深处的温暖与希望,而C选项只是单一的分析。

最快活的日子阅读答案(四)
获得领导人回信的“窍门”

  假设任意一个五角星,其五个三角形外接圆交于五点。求证:这五点共圆。

  这是2000年12月,江泽民视察澳门时,给当地中学生出的一道数学证明题。一周后,澳门濠江中学寄去四名老师用四种方法给出的解答,不到两天便收到江泽民的亲笔回信。
  这次往来信件的邮递员是中联办和澳门特首何厚铧。普通人给总书记写信,想获得这一级别的加持几无可能。
  怎样获得中外首脑的回信?如果你从小热爱和平,献身环保,立志与各国领袖谈笑风生,请认真阅读本文并参照执行。也许下一个被领袖问候的就是你。
  一字千金的中南海回信
  据国家信访局数据,每年寄给主席、总理的信件约40万封,而目前公开回信最多的温家宝,担任总理十年间平均每年回信也不超过3封。
  脱颖而出虽然很难,但把握以下规律会增大中奖可能。
  首先要把握住时代脉搏。如果在1950年代初给毛泽东写信,获得亲笔回信的概率比现在高得多。社会主义国家特有的信访制度,一开始主要不是为了回应民众诉求或维护社会稳定,更倾向于发动群众作政治动员或普及宣传党的政策。
  因此,不但领导人回信的积极性高,上访群众的待遇也与现在有天壤之别――由于当时负责信访工作的国务院秘书厅对信访群众包吃包住,还报销往返车票,甚至出现了专门骗吃骗住骗车票的访民。
  只要吃透运动精神,善于结合实际活学活用,即便收不到领导人回信,也有可能上主旋律媒体风光一回――1949年后的历次政治运动,如三反五反、整风、“四清”、文革中,人民日报都在头版大量刊登人民来信。据学者冯仕政统计,1980年之前人民日报刊登的人民来信,虽篇数较少,但头版率明显高于之后。
  不过,如果政治天资不够,不能领会精神实质,写信还需慎重。例如1957年整风运动之初鼓励人民写信,但事情变化过快,大批响应整风运动号召积极信访的群众迅速变为“反右”对象,直接被划成右派。
  文革结束后,中南海出现群众来信最高峰,但在集体领导确立后,每个领导人的职责权能都有了比较清晰的边界,对于群众要求平反、纠错的来信也大都批转相关部门办理,以个人名义回信的概率极低,如邓小平执政后就极少回复群众来信。
  写什么才能引起首长兴趣
  答案很简单,感谢信和决心书。据公开资料统计,江泽民担任总书记后至今,历任领导人的公开回信一大半都被学生和农民获得。这两类群体被选中与时代背景密切相关。忠党爱国,感恩政府,是主要去信内容。
  学生首次受到中南海密集亲切的关怀是在1989年底。刚上任的江总书记先是回信赞扬积极要求入党的蒙古族大学生,又觉得“书不尽意,还是和大家见面谈一次为好”,邀请13位给自己写信的北大学生到中南海座谈;甚至伏案亲书6千字,给美国大学生回信,耐心普及中国国情。
  不同于毛泽东时代,此时领导人回信已脱离出信访范畴,担负了更多的宣传功能,多以公开信形式在国家级媒体全文刊发,在三八、五一、五四等节日出现频率较高。被选中的信格式也渐趋一致,广大中南海爱好者有了可以效法的模板。
  书信开头通常从小事写起,用一只包子、一首校歌或一次视察,勾起领导人温馨回忆,中间谈论自己在党和政府的关照下如何成长进步,结尾则大多上升高度,归到牺牲奉献,民族团结的大义上来。
  以下是不同人群写信的几种范本:
  泰国女生询问北大学长李克强――“我喜欢校内松林早餐店的生煎包子和南瓜粥,不知您喜欢吗?”
  宁夏农民――“您(李克强)到上青石村视察,去过我家,还和我照了相 …… 这几年日子有了很大变化,就想着给您写封信,汇报一下我和乡亲们这几年的新生活。”
  聋哑儿童――“您(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做了激动人心的报告,虽然有些地方我不是太懂,但我知道这 5年是我最快乐的日子。”
  清华国防生――“在我们就要走出清华园,踏上从军报国之路时,特向您(江泽民)汇报4年来的成长历程 …… 我们不断培养自己献身国防的坚定信念,43名同学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清华大学首届国防定向班51名毕业生联名信)
  如何给国家领导人写信
  1、信件邮寄只写收件人就能寄到
  来自全国各地,写给国家领导人的信件首先会齐聚北京府右街乙27号的中南海邮局。
  中南海邮局的历史,要追溯到1948年,那时专为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和首长们服务的邮政局叫“山河邮局”。1950年,党中央机关进京,这家邮政局一路跟随着毛泽东等领导人来到香山临时驻地,而后搬入了中南海。起初不对外营业,后来扩展到服务社会各界,为通政、通商、通民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红色邮局”。
  许多普通老百姓并不知道给国家领导人的信件该寄往哪里,但只要收件人的名字写正确,哪怕不写地址,所有社会渠道的信,包括海内外的,第一个渠道几乎都会汇聚于此。给领导人的信,对于形式也没有特别的要求:平信、挂号信、特快专递都可以到达。只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平信现在几乎见不到了,基本上都是特快专递和挂号信。
  据了解,所有给领导的信,到达中南海邮局后,会在这里进入一个严格的把关程序。
  2、信件转送国家信访局划分处理
  经过安全把关后,中南海邮局会把给领导人的信件转送到国家信访局。国家信访局的重要职责之一是负责处理国内群众、境外人士、法人及其他组织通过信访渠道给党中央、国务院及领导同志的来信来电,接待来访。一封信到达国家信访局之后,会先按照来信地区所属行政区不同,把信划分到不同处室办理。
  据介绍,群众来信大多数涉及到诉求,占到60%至70%的比例,处理起来比较复杂,出口也很多,总结起来一共有三个:向上的、平行的和向下的。根据信的内容和重要程度,部分信件上报到最高层;有的给国家机关和相关部委参阅;还有的转到省局,由省局根据信的内容、情况转到市里或者直接在省一级办理。
  3、信件回复三类信件易获得回复
  如此大量的来信,哪些会被回复?专家分析,获得回复主要有三种情况。
  一是写信的人或机构代表了社会很特殊的群体,信件写得很朴实、感情真挚,这部分信是有可能被回复的。比如志愿者群体、大学生村官、支教群体等等都曾获得过领导人回复。这样的复信,虽然多是一对一的,但对于整个群体起到了很强的激励作用。
  二是在相应的时间节点上对相关信件予以回复。比如处于劳动节、建军节、教师节等时间点,正好有涉及相关内容的质量比较高的信件,会选取一些来复信。比如习近平给“南京青奥会志愿者”回信就属于此类。三是领导近期重点关注某一个方面或者某一个行业的发展,会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信。比如前段时间,习近平给30位企业家复信,也反映了国家对企业的关注。“总之这种回复不仅仅是复信的问题,更推动某一个方面工作的发展。”有关专家指出。

最快活的日子阅读答案(五)
孪生教师姐妹必须并肩成长

  成长就是做最好的自己

  崔金萍
  1985年出生的我,在2005年走上教师的岗位,至今已有10年。
  回顾我的青春轨迹,那样清晰明了:师范毕业后夙愿得偿当上教师;当梦想实现的热度褪去后接触到新教育实验网络师范学院;无意间邂逅“新教育萤火虫”找到新的目标;成为新教育种子教师踏上新的征程。
  但这条路并不平坦。它时常伴随着失败、痛苦、迷茫与悔恨,不过,这些坎坷与挫折相对于那些喜悦、幸福、成功而言又算得了什么呢?
  惟有一一道来,聊以纪念罢了。
  梦
  大概从小学三四年级开始写《我的梦想》这类作文起,我便知道,自己将来一定会做一名小学教师。那个时候,教师还频繁被称作“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我们也总喜欢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赞誉老师们无私奉献的品格。
  然而,在我自己成为一名小学教师以后,才深刻领悟到教师这个职业的平凡。并不如想象中那般光辉灿烂,教师也有苦有难;也不似“春蚕”、“蜡炬”似的只是一味付出,反而得到的更多。
  与其说得到,不若说是收获。在学生身上,在校园内外,在教育教学当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收获。那些人性至美的闪光、思考与智慧的火花、克服困难努力创新的启迪,都在促进我们成长。
  2005年9月,我和双胞胎妹妹一同踏入了济南市南部的一座农村小学。曾无数次幻想过自己实现梦想的地方,但没有一个如现实这般令我默然无言。
  崭新的教学楼依山而建,校门外有一条清澈的小河,有许多人在河边清洗窗帘――很快我知道,那些蹲在河畔说笑着干活的人都是我的同事,他们正在为这个新建成的学校忙碌着。
  走进校门,便看到校园里茂盛的草――正值九月,骄阳似火,那些半人高的草就在我眼前蔓延着。而我们很快也加入到除草的大军之中……
  由于学校和家相距太远,学校附近也不通公交车,我和妹妹只能住在学校宿舍里。在学校居住的第一晚,宿舍里各种各样的飞虫让我们惊呆了,我也第一次见到了萤火虫――与想象中闪闪发光的可爱昆虫形成巨大反差的是,真实的它们只是再普通不过、甚至有些丑陋的家伙。
  就这样,我们在没有电脑、没有电视,只有几盘磁带和几本书的条件下安顿了下来。白天工作还好,但是到了晚上,整个校园只剩我们两人,我们常常感到寂寞与茫然。很多时候,晚上八点多我们就上床睡觉了。回忆起来,真是平白糟蹋了许多时光。
  弹指一挥间便是五年。初为人师的热情在日复一日劳累的教学工作中几乎消磨殆尽。我开始不停抱怨――课时太多、学生太懒、家长撒手不管、领导只看成绩……我几乎是失败的代名词,没有任何论文、没有一堂优质课、也几乎没有拿过一张证书。所有的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骨干教师的称号都与我全然无关。
  不是没教出过成绩,而是当我想要继续带班的时候,领导将我调到了一年级;不是没想过从头开始好好执教,而是由于搭班老师怀孕的关系,一天往往需要上六七节课的繁重任务几乎将我彻底压垮。
  那时候,我变得很焦躁。如今细细想来,如果换了现在的我,或许会是另外一种情形,而我的班级,也该是另外一种氛围吧。
  醒
  令我转变的契机是在2010年。那年,妹妹加入了“网师”。她给我讲了许多新教育人的事迹,买来许多书籍拉着我一起看,并极力鼓动我也加入“网师”。
  在最初,我并没有被说服。事实上,看到妹妹守在网上听课、抱着书本啃读、绞尽脑汁做作业的时候,我是嗤之以鼻的,我想的是,我何必要这样自讨苦吃?本来,我自己身上的重担已经够多了。
  但是,当我在教学中遇到困难,在教室里频繁受挫之后,妹妹告诉我,务必要去教育在线论坛,去看看那些新教育的老师们是怎么做的。
  渐渐地,我也“沦陷”了。到了这一年年底,我也加入了“网师”。虽然写三千字阅读史的时候东拼西凑有缺乏诚意的嫌疑,但我还是下定了决心的。
  进入“网师”的最初,很有种挖了坑给自己跳的感觉。要选修课程表上的课程,要提交作业,要听课,还要写年度叙事。但当我硬着头皮做完这些事的时候,的的确确收获了不少。
  《静悄悄的革命》这门课让我首次接触了“润泽的教室”这一概念。毫不夸张地说,这本书颠覆了我以往所坚持的课堂风格。
  过去,我认为教室应该像主持人一样,要有激情,于是上课时总试图用“大嗓门”调控秩序。至于效果,自然不好。往往是这样,为了压制住学生的声音,我就不停提高分贝,经常有老师这样调侃我:“崔老师,你的声音太有穿透力了,我在办公室里都能听到你讲课。”
  我尝试着改变。最初肯定是不成功的,我还几乎想要放弃――但我知道,凡事只有坚持到底,才可能成功。
  在“网师”里,我还看到了自己与那些优秀老师的差距。他们中的很多人,课比我繁重、班里人数比我多、学生家长也诸多挑剔,但他们每天却花大量时间阅读、学习、反思,对比起他们,我实在太惭愧了。
  我学着减少抱怨,并且把学来的知识与经验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对照着“网师”推荐的书单买书,把帖子里的诗摘出来分享给学生,把一些班级管理办法用在自己的班上……
  第一次写年度叙事的时候,深感自己没有东西可写。再看看“网师”里老师们的优秀叙事,我无比内疚――自诩热爱教师这个职业的我一直以来到底都在做什么呢?
  我不知道,如果我未能遇到新教育,遇到“网师”,是否会在这个岗位上无知地蹉跎下去。但是因为有了新教育,我感到庆幸。
  因为,我已经醒来。
  行
  2012年10月,在浏览教育在线论坛的时候,偶然发现了“新教育萤火虫项目”义工招募帖。我和妹妹一起报了名。这也成为我们教育道路上的一个新的转折。
  加入“新教育萤火虫义工组织”之后,群里的每一次培训都令我受益匪浅,可以说,新教育萤火虫项目再一次革新了我的教育理念,使我的心越来越充实。被熏陶久了,更转换为一种力量,督促我行动、向前。   我把“点亮自己,照亮他人”这句话深深印在身上,并且决心一辈子践行。
  2012年12月,我成为新教育种子教师,加入了“新教育实验项目培训群”。在这个群里,有幸“见”到仰慕已久的老师们。读过童喜喜《那些新教育的花儿》后,对里面提到的敖双英、时朝丽等新教育人打心底里佩服。在培训群里,也有幸与她们结识,并跟随她们学习。她们一次次的精彩授课令我惊叹,我反思自己,更畅想着更好的未来……
  2013年春开学后,我决定要将“晨诵、午读、暮省”重新开展并坚持下去。是啊,以前不是没有开展过,但因为种种原因,都没能坚持下来。但这一次,我决定立刻行动,不再“明日复明日”“万事成
  蹉跎”。
  关于晨诵的诗歌,我都是精挑细选,或者结合季节、节气、天气变化,或者根据学生所学课文内容,选取一到两首诗歌制作成精美的课件,再搭配适合的曲子,在每一个清晨和学生一起朗诵。我用的比较多的曲子有《卡农》《水边的阿迪丽娜》《致爱丽丝》等,日子长了,当音乐声响起时,学生都能准确说出音乐名称。渐渐的,他们也能根据课文的情感色彩选择搭配相契合的音乐,让我十分欣慰。
  午读方面,我精心挑选了几本书,利用读书课和午休时间和学生们一起读,比如《爱的教育》《人鸦》《小狗钱钱》等。我们总是一边读一边讨论,孩子们的兴致总是高涨的,令我完全沉浸在共读的快乐中。
  至于暮省,我也在探索中慢慢实践着,虽然开展得算不上精彩,却也亲眼目睹了孩子们的变化――他们在日记里表达了对书籍的喜爱、对故事的期待,并且也写自己的感悟。在读和写中,他们不断成长着。
  2013年3月,我独自一人去北京参加第二届“新教育・新评价・新考试”高峰论坛,喜遇一众伙伴;2013年7月,我和妹妹连同同样是小学教师的姐姐三人一起,到杭州参加新教育年会,带回一路的感悟;2013年8月,我和妹妹二人又到北京参加新教育种子教师的培训,回来后迫不及待将学到的东西用于自己的教学中……
  这一年,我收获满满。
  2013年9月的新学期,我的晨诵、午读课程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我和孩子们建立了更多新的“语言密码”,比如“跳水板”“把信送给加西亚”“做最好的自己”等;我们有了新的班级口号、班训和目标,重新布置了班级文化;我开始给过生日的孩子送诗,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排练童话剧……
  我知道,我的帆船,才刚刚正式起航。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岩棚小学)
  成长就是一场与自己的战争
  崔银萍
  从2005年7月毕业,当年9月到一所农村小学教书,晃眼间已经过去了十年。在想,八年,抗日战争都胜利了,而我的岁月,还未取得一场大捷。
  然而这十年多的时间于我,也的的确确像一场战争,在战争中我屡败屡战,虽然一次次遭逢挫折,幸而,也终究是在挫折中渐渐成长了。
  初工作:身在曹营心在汉
  回想刚毕业那会儿,真是没心没肺啊!
  或许还有很多新老师们,有着和我曾经相似的心境:刚毕业,经历了几场失败的面试,来到一所并不满意的小学代课。一边工作,一边迷茫,想着自己的未来到底在何方,想着教师这份职业会不会成为自己的终生事业,或者仅仅是一个过渡。于是,工作上漫不经心,一日一日得过且过,还对自己说,拿着这么少的工资,何必还要那么费心费力?
  是啊,刚开始的时候,每月到工资卡上的工资不过三百多块而已,而家庭一向贫困的我还要继续省吃俭用,因为毕竟也算有了收入就不能再向家里要钱。
  在没有考取正式编制前,我不止一次想过辞去教师的工作去做其他“喜欢”的事情。然而,只是想想而已,我缺乏那种拼劲儿,更没有与家人抗争的勇气――是家人要求我从事这份职业,并反复要求我必须坚持下去。
  坚持的结果是工作几年后,我终于考取了编制,成为一名正式的小学教师。然而这个时候,我也已经成为一名碌碌无为的小学教师了。
  不但工作上毫无业绩可言――任何一张证书都没有,连人际关系都非常糟糕。我一直是个性格内向、不善言谈的人,还缺乏人际交往的常识,就连见面打招呼这点小事都做不好,平时和同事的交流也不多。几年后我渐渐“活泼”起来,当听同事说我以前给人的印象像“陶渊明”“隐士”时,我才知道自己那些年多么无知。
  那时候的我整日里在忙什么?我是一直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读书、写作。读书笔记抄了几本子,小说写了几本子,诗词也写了不少……
  走出:我庆幸遇到新教育
  那时候,在同为老师的大姐推荐下,我知道了教育在线论坛,起初也只是在那里随便逛逛,找些教学用得到的材料。渐渐地,我在论坛上读到很多老师大篇幅的读书笔记、教学随笔……读着这些文章,我被震撼了,我这才知道自己这只井底蛙是多么肤浅。
  我将许多文章复制下来读,并学着论坛上的帖子开展教学,晨诵带孩子们读诗,带孩子们读名著、写日记,和孩子们比赛背诗词、一起做摘抄……这些本就是我喜欢的东西,能将自己喜欢的东西带入教学让我特别有成就感。
  我开始真正感受到教学的快乐,也开始思索自己的教师之路:和孩子们一起发展共同的爱好――读书,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工作几年:我感到了恐惧
  然而,快乐的日子不到一年。由于我没有教出成绩,被调去教别的班。这样的打击,让我消沉了一阵子,但一段时间后,我又开始尝试着去做这样的工作,然而,还是没出成绩,还是被调班……
  一直成绩不好,我也开始着急。于是向同事们请教,他们说我对孩子不够严格,孩子不怕我,所以才学不好。我渐渐转变对学生的态度,开始变得无情,还给家长打电话告状。
  就这样,我制造出了“问题
  学生”。
  是的,我几乎是突然间发现班里的一些不和谐,有几个孩子开始和我作对,故意跟我捣乱。我却没有发现这种不和谐的源头。当时的我还没意识到是自己的作为引起了个别学生的不满,而是继续用批评教育的方式试图解决问题,所以,班里的情况反而越来越糟糕了。   改写一句俗语:由严入宽易,由宽入严难。若是严格的老师变温柔,学生大概喜闻乐见,同时也不敢太过“造次”;反之,若是温和的老师突然变严厉,学生便会难以适应,甚至以极端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
  或者,“问题学生”的出现和家庭因素、社会因素都息息相关,但我也并不想推卸自己的责任。我曾经为此而恼怒、怨恨,现在心中更多的是愧疚。
  可惜当时还不懂,想要“东施效颦”镇压学生,但结果却是“两败俱伤”,班级里问题重重,领导都知道我管不住学生,找我谈话,然后我在领导面前失声痛哭。
  再之后,我有两年没有担当班主任。就是那两年,我整个人都处于忧虑当中,心力交瘁,瘦了许多,白发也多了许多。
  尤其,还在QQ上被学生恐吓,让我感觉到挫败和恐惧。
  走出:我庆幸加入“网师”
  我曾经抱怨,抱怨当我遇到这些挫折时,没有得到安慰,却得到了许多批评。
  现在我明白,不是环境残酷,而是自己不够强大。这是在几年的沉淀后,我才渐渐领悟的道理。尤其,每每看到电视上甚至是身边的一些人、一些事,我会意识到,自己所遭遇的这些所谓“挫折”,换做别人或许只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已。
  让我走出灰暗的日子,让我决心将教师作为终生事业的,是“网师”。
  那时,我在教育在线论坛上看到了“网师”的招生公告,加入了进去。接着,就选修了《论语》课程。
  那时,经常读《论语》里的句子,结合讲师的讲解,渐渐明白,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仁”。
  “仁”就是“爱人”,真正的爱没有条件。我这才想通――问题学生的出现,往往是“爱”的缺乏,是“爱”的错误表达。即便受到伤害,也不该停止去爱学生,怀着这样的心,我渐渐平息心中的负面情绪。
  “仁”就是“己立立人”,是借成就别人来成就自己。老师,就是这样一个职业。看着孩子们的笑脸,想象孩子们未来成为栋梁之才,这难道不就是老师最大的成功吗?
  接下来,在“网师”的推荐下,我陆陆续续读了许多书,看了许多经典的电影。对我而言,网师就像心灵鸡汤,让我一次一次经受心灵的洗礼。
  《教学勇气》让我知道如何对待恐惧,建立“勇气”; 《那些新教育的花儿》更让我明白,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挫折,也不能丢掉工作的激情;《街头日记》《放牛班的春天》等电影让我知道成功教师的特质是相信……
  总之,是“网师”让我想要好好地当一名教师,不管遇到怎样的挫折,都要坚持到底。
  遭遇失败:不止一次想辞职
  “学习”固然对我大有裨益,却也常常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逃避。借着学习的幌子,我常常欺骗自己――比如我常常告诉自己,成绩不是最重要的,不能以成绩评价一个人……
  是啊,一年年过去,我的教学仍然在一次次遭遇失败。我也问自己,为什么?我也明明一直在学习,一直在兢兢业业地工作着啊。除非十分必须,我没有请过半天假。每日除了上自己的课,作为班主任还经常要上其他许多课。课余时间,也常给学生辅导……
  但我的教学成绩一直不理想,甚至是越来越差的。面对家长的责怪,领导的批评,我常常无地自容。为
  此,我不止一次生出“辞职”的念头。
  我一次次反思,反思自己到底哪里做得不好。我不得不承认自己仍然有许多不足,同时,我也知道自己是实实在在进步着的。那么,难道是我和这个学校“八字不合”吗?否则,我如何解释自己这一年一年的“失败”呢?
  走出:摆脱世俗成败的桎梏
  偶然的机会,听到一位老师的讲座,里面提到绘本《失落的一角》。其实这个绘本早就读过,但经过老师的解读后,才领会了另一层含义。
  我觉得自己真像绘本中那个缺了一角的圆,为自己的缺失而烦恼着,但是,却也在寻找“失落的一角”的过程中收获了快乐。
  故事中的圆一路遇到过很多“角”,那些不适合的最后只能丢弃。我是不是也曾经捡起了不合适的“角”,结果最后只能丢弃?
  然而即便遇到了最合适的那个“角”,就真的能快乐了吗?
  故事中的圆,最后还是选择将这一角放下,因为他发现,寻找的过程才是他最快乐的时候。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每个人有着各自不同的特质,教师也如此。读书让我知道,我不该耿耿于怀于自己的某些缺点,而应该致力于让自己的长处更长。
  因为太在意自己“缺失”的这个角,就把它看得太过重要,以为若
  不能填补,便整个人都是“失败”的。
  其实,何为成功?何为失败?谁能给出一个完美的答案
  所以,我必须要想清楚,到底要做一个怎样的教师。
  过去,我像只无头苍蝇,不知道自己的方向。但并不是有了方向就可以止步不前,你必须坚定地、大步地走下去。现在,虽然在心底渐渐形成了一个理想的模子,然而,将自己捏塑成那个样子,始终不容易。
  还是要不断地战斗,与自己战斗。
  身边总是有很多声音,告诉你这样对、那样不对,这时候也唯有坚持自己。
  小结:你若盛开 清风自来
  一个人的发展,大概有向外、向内两个方面吧。
  向外来说,我觉得自己很幸运,遇到了和自己尺码相同的人,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向内来说,我还在继续学习,学习应该如何去做一个合格的老师。
  我还会遇到诸多阻碍吧,但最大的阻碍,永远是自己。
  相信自己会绽放,如同相信春一定会来,花一定会开。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岩棚小学)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yuwen350418/

推荐访问:最快活的日子在乡下 快活的小河阅读答案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