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行金融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来源:素材库 时间:2016-09-01 11:34:20 阅读:

【www.zhuodaoren.com--素材库】

农行金融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
金融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金融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核心。“十三五”期间,我国金融应着力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充分服务实体经济;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资本市场都应践行创新发展的理念,发挥各自作用,形成合力,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

发展直接融资、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对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在创造新供给、改造老供给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上市公司再融资和并购重组,有利于传统行业结构调整。在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新供给方面,多层次资本市场也能部分解决创新创业企业的融资问题。

创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

首先,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因时而变。我国货币政策正由过去单独运用数量型政策工具,逐渐向同时使用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型工具过渡,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变。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将转向以价格型工具为主、数量型工具为辅。目前,货币政策已进入盯住利率和汇率的“双锚”时代。资金价格由利率和汇率表现出来。利率是人民币对内价格,汇率是人民币和其他货币的相对价格。从利率角度看,目前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取得实质性突破,但是基准利率体系还不完善,特别是还没有形成连续、光滑的国债收益率曲线,货币传导机制不通畅,因此,价格型政策工具效果打了折扣。这决定了目前我国中央银行还必须以数量型工具调控为主要调控手段。

其次,综合使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目前,即便数量型政策工具也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外汇占款投放基础货币已经不灵了,过去主要通过提高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把人民币升值导致投放过多的基础货币回笼到中央银行账户上。现在要反其道而行之,人民币对美元出现贬值,资本出现外流,导致外汇占款越来越少,这就客观要求采取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市场提供流动性,以保证经济发展对货币的合理需求。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大,保持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尤为重要。“十三五”期间,经济增速可望保持6.5%-7.0%,相应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就不能太低,近期有必要保持在13%左右。随着经济增速趋缓,M2增长将同步下降。货币政策在保持稳健的同时,其灵活性、前瞻性、针对性要充分体现出来,要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综合考虑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影响因素,保持流动性相对稳定,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局部性金融风险底线。

第三,创造条件通过资本账户逆差主动向外输出人民币。随着我国FTA战略扩大实施,主要伙伴可使用本币结算。应充分发挥香港离岸市场的枢纽作用,扩大海外人民币支付结算网络覆盖面和金融机构网点布局。短期内,我国不会出现经常项目逆差,通过资本账户逆差输出人民币将是必然选择。人民币在亚洲地区已被广泛接受,我国与韩国有较大贸易逆差,可优先扩大使用人民币。十年前,我国推出了由国际机构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熊猫债券,一直以来发展缓慢。一是由于当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增加了融资成本;二是境内外市场存在较大利差。现在,人民币对美元温和贬值,美联储开始加息,而人民币利率走低,上述条件都在改变,“熊猫债券”的春天正在来临。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熊猫债券”是人民币直接走出去,这与美元流出有着根本不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应抓住有利时机发行人民币债券。

第四,货币政策同时关注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的影响因素。以前,我国货币政策无需考虑境外人民币流动性,但是现在情况变了。我国货币政策调整须及时准确把握境外人民币需求,减少负面溢出效应,要加强大国宏观政策协调,与全球市场进行有效沟通。随着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账户进一步开放,我国应有前瞻性的风险防范措施,全面提升风险管控能力。人民币加入SDR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未来五年,人民币将超过英镑和日元,成为全球第三大货币。到2025年,人民币将成为国际主导货币之一,发挥和中国经济地位相适应的国际作用,但不会改变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我国应审慎、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国际社会包括美国也应予以人民币国际化更多支持,这有利于全球金融稳【农行金融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定和减轻美元的国际责任,是一个多赢的理性选择。

【农行金融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第五,稳步推进资本账户对外开放。未来几年是加快资本账户开放的关键时期。上海是在岸国际金融中心,香港是离岸国际金融中心,双子星座,遥相呼应。鼓励经贸伙伴使用人民币,在全球扩大布点,形成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网络,扩大推出与人民币直接交易货币种类,加快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枢纽建设,发挥香港作为人民币离岸业务“一传手”角色,发挥新加坡、悉尼、首尔、台北、伦敦、法兰克福、多伦多等“二传手”作用,在海外形成市场化的人民币利率和汇率指标体系,为央行汇率政策提供参照。做大亚洲债券市场,完善海外人民币支付结算体系,发挥中央银行主导作用,利用东道国现有银行体系,包括信用卡和互联网等手段,促进人民币在国际市场广泛流通。建立强大的开放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动人民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

第六,预防和化解潜在金融风险,特别对外汇市场波动予以高度关注。一是稳定外汇市场预期,防止出现羊群效应和踩踏性事件。摒弃“大幅贬值促进外贸出口”的想法,承诺人民币盯住一篮子货币保持汇率基本稳定。二是协调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增加债券交易品种,完善国债期限结构,形成平滑的国债收益率曲线,疏导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扩大外汇市场参与机构类型,拓宽市场深度和广度,适度扩大人民币兑主要货币汇率浮动区间,使汇率更有弹性。推出外汇平准基金,平抑市场异常波动。有序推进境内人民币利率、汇率与境外利率、汇率的接轨,适当扩大债券市场参与主体范围。考虑吸收国际开发性金融机构,包括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机构和其他金融机构进入上海银行间市场。三是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监管。适时开征金融交易税,增加短期资本跨境流动成本,抑制短期资本跨境频繁流动。完善跨境资本流动的风险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健全外债和跨境资金流动管理体系。做好压力测试和情景分析,防患于未然。四是在上海推出人民币期货交易,掌握人民币汇率定价权,为人民币币值稳定、控制汇率风险提供保证。【农行金融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最后,要完善金融分业监管体系,加强中央银行综合监管职能,发挥央行应对金融危机的主导作用。随着混业经营不断深入,流动性风险将取代信用风险成为最重要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在向市场提供流动性、恢复市场信心方面,充分发挥央行最后贷款人作用,加强央行与银监会的信息共享和协同行动。完善现有金融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央行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管。

农行金融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
论金融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论金融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当前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问题的关键所在,是党中央、国务院全面判断经济形势后选择的经济治理良方,是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的必由之路,为金融业未来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开辟了广阔空间。广大中小银行应主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金融业态发展的趋势,寻找到业务发展的平衡点、结构调整的着力点以及改革创新的动力点,加快金融高效流转、提升金融全面覆盖、强化金融精准定位、加强金融风险管理,充分释放金融活力,在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创新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金融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金融服务新需求。供给学派的重要理论萨伊定律认为,“供给会创造自己的需求”。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实体经济将会产生大量新需求,给金融业发展带来新机遇。一方面,随着居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和中等收入群体的崛起,居民消费不仅会对“衣、食、住、行”等基本生存需求提出更高的追求,还会朝向文化、教育、旅游、养生等更高层次享受需求倾斜,必将创造对消费信贷、跨境支付、信用卡等金融服务的大量需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辟金融发展新空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更加注重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空间均衡。目前,我国中、东、西部在经济增速、产业结构、收入水平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在“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区域发展战略推动下,有望实现区域间的协调发展。这种区域布局的平衡,将会对沿线经济带来大量的消费、投资机遇,派生出大量的金融服务需求。此外,我国在交通、水利、地下管网、民生工程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有很大的投资空间,如何推动金融机构与政府间融资模式的创新,有效引入民间资本,将成为新形势下金融发展的重点工作。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金融改革新课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思想是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以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资源配置的枢纽,金融改革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中之重。通过金融改革,可以提高金融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增加金融新供给,重塑金融新活力,大幅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能力,推动供需达到新平衡。因此,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下,金融改革将加速朝着深水区迈进,包括扩大金融业开放、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构建多层次金融组织体系、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引金融发展的改革与创新

【农行金融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金融是经济运行的核心,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支撑,金融一活,则满盘皆活。同时金融体系内部也迫切需要进行一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本清源,提质增效,从而实现金融供给与实体经济需求的有效匹配,具体包括四个层面:

金融体系层面,大力发展中小银行,是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在整个金融体系中,中小银行的发展不足,影响了金融体系的竞争活力和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这是结构性问题在金融领域的集中体现。经过2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广大中小银行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鲶鱼效应”,激发了整个金融体系的竞争活力,成为金融竞争的推动者、金融改革的探索者、金融创新的实践者、金融安全的维护者。特别是,中小银行已成为整个金融体系的活力源泉,成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主力军。长期以来,社会普遍关注中小微企业发展难的问题,但对中小银行的作用和发展难的问题关注不足。在金融体系中,“中小银行也是中小企业”,也存在种种不平等竞争和社会歧视,特别是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将面临更为严峻考验。因此,从国家战略层面,应当把大力发展中小银行,作为缓解经济下行、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来思考。

战略创新层面,提升综合金融能力,是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的有效抓手。伴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必然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上创造新供给、释放新需求。商业银行需要把握产业融合、技术升级的大趋势,从以往单一的“存贷汇”服务向综合化、全流程、一站

式的综合金融服务转变。在服务手段上,要真正以客户为中心,打造多功能银行、交易型银行,实现资金链与产业链、交易链深度融合,全方位满足客户需求。在技术支撑上,要积极拥抱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带来的技术变革,探索搭建专业协同、高效联动、线上线下一体化的金融服务平台,探索全周期、全天候、全景式的智慧金融模式。在商业模式上,要创新探索“投贷联动”、“债股联动”等新模式,着力解决银行服务科技型小微企业收益风险不匹配问题,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更为充沛的金融活水。

经营管理层面,重塑资产负债管理,是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的核心课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反映在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层面,就是要通过提升全资产经营能力,重塑资产负债表,以升级版的经营管理能力服务升级版的实体经济需求。一是要打通隔阂,形成联动。加强与银行同业、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合作,实现信贷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等金融市场的统筹管理和集约经营,推动信贷类资产、投资类资产多元发展;与之相配套,银行内部的前中后台管理也要进一步整合调整、加强衔接、优化流程。二是要盘活存量,用好增量。要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盘活存量资产,同时加大对新兴产业、创业群体、小微企业等的支持力度,使资产配置方向与经济转型方向一致。三是要科学匹配,效率最优。加强表内外资产负债组合管理,使资产负债的来源、规模、期限、利率、币种等要素完美匹配,着力打造一张“低杠杆、轻资本、快周转、高回报”精致生动的资产负债表。

未来发展层面,重视金融品牌建设,是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的应有之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要义,在于通过创意聚集、技术升级、品质提升,打造一批深受客户信赖、市场认可、同业尊重的知名品牌和百年老店,让“中国制造”真正成为高标准、高品质的代名词。面向未来,金融领域也需要加强金融品牌建设,弘扬企业家精神,重视企业战略的延续和企业文化的传承,打造一批历经经济周期的洗礼、金融危机的考验而岿然不动、历久弥坚的金融“百年老店”。这是金融结构性改革的应有之义,同时也是推动中国从金融大国迈向金融强国,提升中国金融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的现实所需。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中小银行的探索与实践

面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中小银行更需主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金融业态发展的趋势,寻找到业务发展的平衡点、结构调整的着力点以及改革创新的动力点,充分释放金融活力,在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创新发展。

突出一个“创”字,以金融高效流转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要加强中小银行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融合,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优化中小银行信用审批流程、降低金融交易成本。二是要不断推进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创新,积极探索投贷联动、投保联动等业务模式创新,通过运用不同产品组合、业务模式满足不同发展阶段、行业性质企业的创新发展需要。三是要坚决退出不符合国家能耗、环

农行金融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
互联网金融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互联网金融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发布时间:2016-07-15编辑:德秀 手机版

所谓“供给侧”,即供给方面。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取决于经济中需求和供给的相对平衡。中国经济的增长迈入

了泥潭,供给侧的改革登上了舞台。此次中国经济的下滑已经不再是周期性的波动,而是一场结构性的危机。

【农行金融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当前中国经济从短缺经济进入到过剩经济阶段,经济新常态要求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传统产业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背景下,如何让人们日益增长的新需求得到有效满足,比如说很多老百姓到境外买马桶盖、高压锅等等,说明我们的供给侧没改革还没有完全跟上需求的变化和消费的升级。

对此,中央财经大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震认为,在当前深化改革过程中,供给侧已经出现很多新的机会。供给侧结构性的改革要从供给端发力,而互联网金融正应该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互联网金融在其中具体能做什么呢?黄震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 互联网金融本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容

黄震认为,互联网金融本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容,属于提供新供给的一个增量改革空间。现在老百姓的需求正在变化,很大的变化就是过去钱包里没有钱,拼命地用劳动力挣钱,现在有了一点钱,需求发生了变化,希望钱包里的钱能保值增值。中国老百姓“钱多的烦恼”已经出现,不知道谁能提供服务的供给,让老百姓有实现保值增值的投资方式。这个需要的满足必须增加新的金融服务供给。【农行金融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传统的金融机构在这一块的服务没有及时地调整跟进,仍然在服务传统的产业和大企业。对居民投资理财的需要,虽然有所反应,但是总体还是未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所以需要用新金融,特别是用互联网金融的方式来提供服务的供给。曾几何时,老百姓自发地通过民间借贷的方式提供一种供给,温州等地甚至出现“人人放贷”的现象,但是这种方式太古老,并且经常出现周期性的风险事件。民间金融成为非法集资乃至集资诈骗屡次发生的温床,如何将民间金融引导到阳光化、规范化和专业化的途径上来,成为一个时代性的课题。

黄震认为,过去我国金融在供给侧没有满足需求,没有匹配居民的需求,所以才进一步引进P2P借贷、股权众筹等这些互联网金融的模式。由于强烈的需求激发供给增长太快,导致膨胀式、爆炸式的发展。P2P网贷平台的数量在三四年的时间里增长到注册超过三千家,现在可能生存一两千家。这种情况都是说明需求是旺盛的,居民投资理财的需求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但当前出现这么多问题平台甚至违法犯罪现象是金融服务在供给侧出了问题,一些金融服务的供给是劣质的,甚至是伪创新等问题。因此,金融供给侧改革依然要加大创新力度,服务于居民的投资理财的需求。对互联网金融来说首先本身就是供给侧的重要内容。

互联网金融要帮助供给和需求精准匹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要改变过去大规模的工业化高污染、高耗材、高耗能的状态,把这种机器化的大生产变成精准化、个性化、定制化的生产,满足我们日益增长的高品质的需求。所以从过去大规模生产转变为订制化、个性化的生产,必须要有一个精准的数据服务和互联网金融。通过网络支付的发展大家可以看到,现在的支付跟以往的支付最大的不同就是,以往的支付只是货币出现了转移,现在的支付在货币转移之外产生了支付的数据可以沉淀和挖掘。现在第三方网络支付的价值在于这个交易完成之后,交易的数据得到进一步的沉淀挖掘之后产生了新的价值。从而能够为以后的商家服务提供精准营销的决策依据。

有了这样的金融服务之后,帮助生产者进行有效的供给,优质的匹配到我们的需求上面来。所以互联网金融在过去提高供给侧的质量和提高精准营销的方面已经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供给侧改革是一种结构性的改革,结构性的根本就是要实现匹配的精准化,所以通过互联网金融已经在阿里巴巴的电商平台、京东的电商平台上实现了这一方面的功能,让营销更加精准,数据能够实时动态地进行调整,优化供给侧的匹配。这是对于消化库存和消化现在的产能产生的作用。

为供给侧增加新供给提供金融支持

更重要的是供给侧要增加新供给。对于日益增长的新的需求,老百姓的需求产生了需求结构的改变,与之匹配的新供给要跟上,需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现这些需求,满足这些需求,增加新的生产和服务。在这种创新、创业的过程当中,谁来提供金融支持?我觉得互联网金融是在供给侧改革增加新的供给的服务和生产等活动之间提供新的金融支持的手段,尤其是以真正的P2P、众筹为代表的模式是能够实现金融资产和我们的需求之间的优质匹配、精准匹配的,从而提供支持创业者金融需求的满足方式。

大规模的生产不能满足个性化的需要,只有创新、创业者从非常小的切入口发现我们的各个需求,并有效地提供快速的、便捷的服务才能够实现我们的需求得到满足。这需要金融支持,这种小微的创业的需求往往被传统的金融正规体系所忽略,这是急需要用创新的小微的金融服务,包括P2P借贷、众筹、股权众筹等方式支持创业创新活动。

互联网金融要为制度供给探索新路

供给侧的改革呼唤互联网金融进一步的创新和规范,目前互联网金融需要制度供给的改革。贾康教授讲到过土地、资本、人力等生产力要素的变量因素不是很大,但是技术和制度是非常关键的要素。中国互联网金融现在发展到了一个瓶颈期,过去蓬勃发展的过程当中主要是资金推动、市场推动和需求推动,但是我们的制度供给没有跟上,导致互联网金融领域重演了“一放就乱”的市场怪圈,我们不希望再出现“一管就死”的监管困局,所以我国需要加强制度创新,探索互联网金融的规范之路,使互联网金融不仅是服务于实体经济、小微企业提供增量,还要在制度供给方面也探索一条新路。 互联网金融是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个试验田,如果我们能够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中找到制度供给的一种创新模式,也许将来可以移植到整个网络空间,甚至更大的空间来探索我们国家的治理现代化。

不过,黄震同时表示,互联网金融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呼唤制度供给能提供新的动力,互联网金融并不需要很多新的法律,只要把现有的这些打击非法融资规范,各种融资活动,以及惩罚诈骗做到位,就可以清理好互联网金融继续发展的环境。这些法律制度的落实也就能够助推互联网金融持续健康发展,并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通过改进制度的供给,助推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以及助力整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

农行金融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四)
财政金融政策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摘要:现今,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进步,我国的经济开始进入的新常态发展阶段,相对应来说也造成了我国国内市场的供求不平衡以及产品总体产能过剩等不良后果,对我国产能的进一步提升有着严重的限制意义。对于经济发展提升来说,需要进一步生产潜能的发挥以及生产潜能,生产潜能的发挥需要进行科学化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文主要是通过读供给侧改革的内涵以及供给侧改革的实施动力、供给侧改革的内容进行深入的阐述,最终对财政金融政策主力供给侧结构进行科学化的改革发展。

  关键词:财政金融政策;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前言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国务院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创新之处,同时也是进行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和选择,是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常态发展的必然选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对相应的基础性制度实施改革。我国现今处于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通过对基础性制度进行改革能够保证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因此,需要国家进行稳定财政金融政策制定,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实施,保证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供给侧改革的内涵
  一般来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对本源发展进行的创新,以及制度的供给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兴的发展体制,其发展的最终目的是突破经济的发展滞后问题,大幅度增加红利。其中具体的表现是进行供给角度强调,进行有效的结构性质优化发展,从而实现供给宏观调控力度的增加。我国目前经济在进行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保持着稳定的发展速度,但是还存在着较多的结构性问题,因此,对于经济发展不平衡调整是实现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在进行相应平衡性问题的调整过程中,还需要对生产潜力进行刺激,从而实现激发生产动力的发展目标,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短板的快速发展。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原因
  目前我国供需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结构性失衡,“供需错位”等,这些营销因素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来说有着严重的负面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大部分以来拉动投资、消费以及出口的方式进行稳定经济增长发展,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短期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长期发展会导致出现很多的经济遗留问题,需要进行相应经济政策调整,保证经济能够稳定的发展。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容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容主要是实现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的发展目标,其发展成本主要融资、社保成本等,通过对企业经营成本的降低能够进一步实现提升要素生产率的发展目标。具体是建立产品优化机制,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同时还能够对相应的资源进行优化和重组,提升经济的整体发展效率。另外就是要进一步推进企业所有制的改革发展,积极引入企业激励机制,树立企业产权和品牌意识,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最终实现企业稳定发展的目标。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供给侧结构对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改革发展,过去,我国针对市场发展主要事实的是管理政策,导致了整个市场债务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市场通货膨胀现象十分严重,因此,针对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长期管理的不良后果问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结构调整实施。
  四、财政金融政策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财政货币政策是国家针对市场进行调整的重要宏观调控政策,在进行相应财政货币政策的制定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对市场货币供给进行稳定发展,最大限度的减少财政赤字现象,从而保证我国能够减少通货膨胀带来的发展压力。
  (二)财税体制
  针对供给侧的改革问题来说,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进行相关税费的收费标准改革和调整,企业的税收标准主要是根据企业的实际经济效益进行收取,但是,对于部分的企业发展来说,高额的税费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导致其经营成本提升,影响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于财税金融政策来说,则是需要重点致力于进行税收体制改革发展,进一步加大对税收的减免力度,大幅度增加相应的优惠政策,保证中小企业以及科技创新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三)减产能,进一步促进企业重组
  通过对企业进行减少过量产能的发展方式,能够有效的促进企业在管理体制、经济发展方针方面进行有效的提升发展,同时我国目前市场中出现严重的供需不足和供求不足两个重要的问题,对于常态产品的企业生产来说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缩减生产,积极进行创新发展,对于供求不足的产业来说,则是需要进一步加大创新发展投资,打入市场,通过技术获得更多的市场。
  总结
  现今,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进步,我国的经济开始进入的新常态发展阶段,本文主要是通过读供给侧改革的内涵以及供给侧改革的实施动力、供给侧改革的内容进行深入的阐述,最终对财政金融政策主力供给侧结构进行科学化的改革发展。(作者单位:辽宁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肖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逻辑[J]. 科学发展,2016,03:5-14.
  [2]胡鞍钢,周绍杰,任皓.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和引领中国经济新常态[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2:17-22+195.
  [3]天津经济课题组,曲宁,田马飞,虞冬青,孟力,张丽恒,仲成春. 解读供给侧[J]. 天津经济,2016,01:21-28.
  [4]赵晓欢. 财政金融政策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 现代经济信息,2016,03:126+128.
  [5]刘家义. 适应新常态 践行新理念 更好地履行审计监督职责[N]. 中国审计报,2016-01-29002.

农行金融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
金融支持县域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

  在国家大力推进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做好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适应的需求管理,综合运用数量、价格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优化政策组合,加强和改善宏观审慎管理,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为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是央行当前的应有之责。做为央行最基层的县支行,发挥“政策引导”和“窗口指导”作用,有效传导和实施货币政策,促进金融机构在县域经济转型中,积极探索立足县情,促进县辖经济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显得十分重要。

  当前我国经济转型正处在重要节点,做好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适应的需求管理,综合运用数量、价格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优化政策组合,加强和改善宏观审慎管理,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为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是央行的应有之责。做为央行最基层的县支行,如何在国家大力推进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发挥“政策引导”和“窗口指导”作用,有效传导和实施货币政策,促进金融机构在县域经济转型中,积极探索立足县情,促进县辖经济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显得十分重要。
  一、基本县情
  凤县地处我国西部的陕西秦岭山区,人口约11万,辖9镇100个行政村,改革开放前,曾先后被列为国家级贫困县和省定扶贫开发重点县,扼陕、甘、川之“咽喉”,有着中国南北“界碑”之称,是有名的古战场,古栈道等历史遗存颇丰:又因独特的“小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森林草场丰茂,坦、洞、溪、瀑奇观众多,盛产凤椒、凤党、麝香等诸多名、优、土、特产品及地道中草药:且矿藏丰富,为全国四大有色金属基地之一。从改革开放后的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凤县县域经济格局逐步从以粮为主的农业,向以铅锌、黄金为主的矿产开发转变,矿业占据县域经济70%以上的份额,呈“一业独大”之势,并于8年前摘掉了“省级贫困县”穷帽子。而经历20余年开发,探明的矿藏储量已处于中后期,加之受国际有色金属市场价格低迷的严重影响,凤县资源开发为主的县域工业存在“矿竭县衰”之虞。根据这一县情,近年来凤县扬长避短,坚持“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工业强县、椒畜富民、民生优先”战略,由“一业独大”向打造西北一流的现代有色金属材料基地、新能源产业基地、循环经济示范基地、休闲养生旅游目的地、中药材和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转型,加快三次产业优化升级,着力建设精彩凤县、富裕凤县、休闲风县、美丽凤县、平安凤县、民生凤县。经过努力,如今,凤县拥有县域经济综合实力陕西十强县、西部百强县、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等荣誉,同时拥有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国家生态县、中国百佳深呼吸小城等国字号品牌。但是,凤县作为西部欠发达山区小县这个最大的县情仍然没有变,仅就金融支持县域经济转型形而言,主要存在如下几大瓶颈:
  (一)山区条件对金融支持县域经济转型形成较大制约。
  凤县地域广阔,人口居住分散,农田基础条件较差,零碎插花不集中;加之农业是弱质产业,受气侯、交通、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且涉农贷款多是信用贷款,缺乏担保,导致投入风险大,管理成本高,制约产出和贷款效益。
  (二)县域经济转型需求与金融体系能力存在明显反差。
  一是机构网点萎缩。随着国有商业银行体制改革实行扁平化管理,精简分流人员,凤县银行业金融机构由以前的6家减为5家,营业网点大量撤并。如凤县2000年时工行和农行各有8个营业网点,分布在全县各个乡镇,目前仅各有3个营业网点,且集中在县城和距离县城较近的区域,服务范围大范围压缩,乡镇仅有农信社营业网点。而某些欠发达地区边远乡镇甚至出现营业网点空白,但由于诸多因素制约,改变这种现状仍举步维艰,从而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和融资困难。
  二是信贷投入不足。国有商业银行根据一级法人治理以及集约化经营和风险控制的需要,信贷业务实行了逐级授权授信管理,信贷授信的标准和条件一般按照支持大项目、大企业的标准制订,县级支行的贷款权几乎全部上收到上级行。过高的信贷门槛,限制了对县域中小企业和“三农”的信贷支持,且贷款审批环节多、时间长、手续繁锁,导致国有商业银行对县域经济的信贷投入不足。近年这种现状虽有改善,仍与县域经济、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发展需求明显相悖,据2015年的统计,凤县3家国有商业银行各项存款余额达23.7亿多元,占全县存款余额的60.88%,而各项贷款余额不足7.9亿元,仅占全县金融机构市场份额的46.84%,贷款主要投向重点企业,对其它中小企业则很少投放。而支持县域“三农”经济及中小企业发展主力军的县信用联社,各项存款余额仅占县内金融机构存款总额35.1%,各项贷款却占全县金融机构市场份额的53.2%。
  三是服务创新不足。欠发达地区县级金融机构人员素质与上级及发达地区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而经济发展、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差异更是不言而喻。这些都较大地制约着其金融服务及创新。如2010年,为了解决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手段单一、破解中小企业“抵押担保难”和“贷款难”的问题,满足多元化的“三农”金融服务需求,人行凤县支行和县农村信用社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和探索,设计出了农村住房抵押借款这一新型农村信贷产品,并在县委、政府支持下开展试点工作。但由于产权没有市场化,生产要素不流动等因素的存在,使这一创新业务遇到了政策及法规等重重障碍,进展缓慢。
  (三)信用意识及管理机制滞后成县域经济转型障碍。
  调查显示,由于凤县长期以来矿产资源较为充浴,且铅锌市场行情好,不少企业盲目乐观,信用意识淡薄,大部分县域中小企业管理模式落后,许多企业至今仍停留在“家族式”、“家长式”的管理层面,员工素质较低,企业管理粗放,账务不规范,农户广泛信用意识较差。
  二、路径选择
  我国经济现在主要是需求不足的问题,所以当前改革的重点是供给侧,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更应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在供给侧结构改革上下工夫。
  (一)着力增强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   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其一,抓住金融体制改革的“牛鼻子”。深化欠发达地区金融体制改革,尤其在加大农村金融供给主体上做文章,是基层央行的又一着力点。人行凤县支行积极支持县信用联社的农商行改制,已于2015年11月获取陕西银监局筹建批复,年内即可挂牌。同时积极助力农信社支农主力军作用,全力提供支农信贷资金,累计为县信用联社争取支农再贷款1.8亿元限额,使凤县涉农信贷连续三年保持21%以上的高增长;还与县工信、农业、工商、统计等部门联系,分别为全县100%的农民专业合作社、90%的涉农龙头企业、72.73%的重点企业、47.8%的县内企业及63.6%的个体工商户建立了档案;在牵头主办“银行卡助农服务”的基础上,积极实施示范点标准化建设;联合县金融办、县财政局出台《凤县改善农村地区支付结算环境提升金融支付服务补助实施方案》,在全县建立了15个综合性惠农支付服务示范点、2个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示范乡镇。
  其二,让商业银行勇于担当。在供给侧结构改革中,商业银行应有与实体经济共克时艰的勇气和担当,努力平衡好自身发展与支持实体经济去产能、去杠杆、降成本的关系、支持供给侧结构改革大局的关系,尽力扩大基层的信贷权限,给转型中的“三农”和小微企业更多的支持。也只有这样,银行业才能找到根本性的出路。如在人行凤县支行的指导支持下,农行凤县支行设立了支农信贷部,专事支农信贷业务。在“银行卡助农服务”中,支农信贷部人员,深入农村布点和通过对客户集中培训及现场操作演练,使商户及群众熟练掌握POS等机具的具体操作流程,甚至连代发点所需的文件盒、印油、插线板、夹子、通讯笔都是免费配送,在对代发点发放代理服务费的同时,还千方百计与电力、电信等部门达成了由代发点代收电话费、电费等业务,既巩固了阵地,又增加了代理人员的收入。代发点每季服务费收入最高者3600元左右,最低者二三百元。2015年,仅农业支付的服务费就比上年增加6.4万余元。目前仅凤县农业支行在全县行政村布放惠农通服务站及代理支付点就达110个,有的村布点2至3个;在农村商店、商场、超市等安装布点达200多个,为改善凤县的金融服务环境和能力,实现农户办理金融业务“不出村”作出了积极贡献。
  金融服务实践证明,大银行对接大企业,小银行对接小企业,基本上是一个定律。小企业信贷需求往往具有短、频、急的特点,同处一个相对较小区域内的小银行和小金融主体在服务辖区内小企业上,往往比大银行更有优势。所以提高欠发达地区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又一重要环节,是不断引进发展新型金融主体。人行凤县支行通过县级“两会”、调研信息、银企联席会等平台,积极建言献策。促成了首家小额贷款公司――凤县腾远小额信贷公司开业运营;2015年又多次与省内股份制商业银行――长安银行协商,使其在凤县设力分支机构,预计年内即可落户凤县。
  其三,赢得地方政府的支持。欠发达地区基础条件差,经济发展滞后,尤其是偏远山区农村金融服务成本高、收益率低,政府应为这些地区建立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体系给予优惠政策,通过政策安排,合理补偿支农业务的成本和损失。如:免征营业费、企业所得税,实行定向费用补贴,财政贴息和转移支付帮扶等措施,确保农村企业、农民都能享受到最基本的金融服务。这些措施的落实,基层央行在某种程度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赢得地方党政的信任和支持,人行凤县支行注重当好地方政府的“参谋”和“助手”。一是重参与。凡是县上的重大活动,凤县支行都积极参与,并注重实效。二是抓调研。采取组织专题课题组及跨行业部门聘请调研信息员等,围绕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及引进和发展新型金融主体等,开展调研活动,先后撰写了百余篇调研文章,分别被《金融时报》、《中国保险报》、《农村金融评论》、《金融周刊》等媒体刊载,或被市、县党委、政府转发,为上级和地方党政提供了可靠的参考决策依据,支行调研工作在中支全辖连续保持了领先地位,有效传导和实施国家的货币政策。三是勤建言。通过县级“两会”、调研信息、银企联席会等平台,积极建言献策。通过这些努力,在当地政府和群众中树立起基层央行的良好形象。如“5・12”地震中,凤县支行率先在全国第一家实现了抗震救灾资金直接拨付业务,受到总行、分行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时任分行胡文莲副行长还专程到凤县支行现场观摩了救灾资金拨付,并给与了高度评价。积极主动的工作,赢得了县委、政府的信任,县上先后在支行设立了县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县处理非法集资问题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县金融工作办公室、县农村金融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县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生经济发展绩效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等常设机构。为维护金融稳定、防范金融风险、支持辖内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积极促进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我国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短板主要在于创新不足。人行凤县支行近年来注重弥补这一“短板,先后引导辖区金融机构,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劳务经济、农民工回乡创业、推进“两权”抵押贷款金融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创新尝试。继支持县信用联社在全省率推出小微企业“矿产抵品押贷款”、“农户住房抵押贷款”等信贷创新产品后,2015年,凤县支行的创新之举频出:建立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据库,落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办行制度,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信贷、支付结算等多元化金融服务:农行凤县支行成功发放500万元全省农行系统首笔林权抵押贷款。积极推行金融科技融合工作,在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牵线搭桥的引导下,成功向辖区科技型企业发放贷款3笔750万元,有效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短缺问题,为促进其发展壮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成功推广公交车车载POS“闪付”业务,为金融IC卡在全县其他领域拓展提供了先例等。
  (三)努力补齐信用体系建设的“短板”
  信用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前提和基础,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是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企业的经济活动需要信用来保障,扩大消费市场需要信用来启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既是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也是防范金融风险和深化金融改革的需要,深化金融改革,促进金融发展,必须加强信用制度建设。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的创业、生活、工作、就业等直接挂钩,让守信者获得种种收益,让失信者遭到市场的淘汰。这样一种意识和文化的形成与确立,不能仅靠简单的教化来解决,而必须要依靠规范的信用制度来实现。近年来,人行凤县支行积极发挥人民银行农村信用体系“牵头人”的作用。依托人民银行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持续不断地与辖内金融机构,对各类企业、新型经济体及群众进行诚信宣传,着力建立多部门信息共享平台,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设署小微企业及农户信用信息采集指标,破解信息孤岛和信息屏障及“支农支小”难题;并积极开展金融生态环境评估,完成了信用评价体系等,使风县被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协会授予“最佳投资环境”奖。2015年,在持续加强此项工作的同时,经过积极沟通和协调,使凤县信用联社依据税务部门提供的涉税证明、第三方社会信用评级等成功发放30万“税信贷”信用贷款,解决了该企业的燃眉之急。“税信贷”贷款的成功发放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难和银行“难贷款”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对促进企业规范经营、照章纳税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此举为全省系统内率先创新之举。
  三、几点启示
  人行县支行的实践,给我们以下的启示:
  启示一:立足县情找准支持转型期县域经济的突破口。
  人行县支行是货币政策传导的神经末梢,是“窗口指导”的前哨。要求员工必须具备“上天入地”的本领,即:上要吃透国家货币政策,下要摸透县情民情。而要掌握这个本领,只有加强学习,夯实自身的政治和业务基础,才能弄清每项货币政策的实质和要达到的目标:同时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才能摸透当地的“长处”是什么,“短处”在哪里,群众最迫切地需求是什么,当地党委、政府提出的转型期工作重点有哪些,从而及时总结辖区贯彻执行货币政策取得的成效,反馈辖区经济金融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找准支持转型期县域经济的突破口,才能支持在点子上,支持在要害处,真正发挥基层央行的作用。
  启示二:担当起金融改革创新的倡导者和先行者。
  以改革创新解决欠发达地区金融运行的深层次矛盾,是基层央行支持转型期县域经济的必由之路,只有自觉担当起辖内金融机构改革和自身创新的倡导者和先行者,才能有效推动辖内金融机构创新和产品创新,不断提升辖内整体金融服务水平。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特别是要认真落实央行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台的政策,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松紧适度,适时预调微调;同时要引导金融机构增强风险意识,强化金融创新中的风险防范。
  启示三:主动参与使基层央行真正实现有为有位。
  作为基层央行最前沿的“窗口”和国家货币政策直接传导和实施者的县支行,只有认真履行上级行赋予的各项职责,有效传导和实施国家的货币政策、维护辖区金融稳定,并主动参与当地的社会经济建设,积极为当地党委、政府建言献策,才能得到当地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认可。如多年来,人行凤县支行分别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被人总行、西安分行和中支授于“抗震救灾模范集体”;先后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年度“目标管理责任制年终综合考核一等奖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先进单位”、“对外宣传风县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并成为县上重点工作核心领导组织成员。

农行金融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六)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经济新常态

  摘要: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正式提出“供给侧改革”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渐成为当下中国政经语境中最热的词汇。本文旨在梳理其提出的脉络,分析其提出的背景与必要性,结合当前经济形势,分别从劳动力要素、资源要素、资本要素、创新要素、制度要素等方面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发力方向及举措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 经济新常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当下中国政经语境中最热的词汇,本文旨在分析其背景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经济形势,提出经济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发力方向及举措。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背景
  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首次正式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念。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提出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也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十三五”时期重要的指导思想与发展主线,提出通过增强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这说明中国宏观调控思路正在发生重大转变,从以往的偏重需求侧调控向更加注重供给侧调控转变。
  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越来越受到国际的关注,不仅中国在探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美国、欧洲、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也在结合自身实际推进结构性改革。美国政府为应对金融危机和促进经济复苏,在实施财政、货币刺激政策的同时,推动财政、金融、产业、移民、医疗、教育、就业培训等方面的结构性改革。明确提出减赤、金融监管改革、再工业化、制造业回流、五年出口倍增计划以及支持创新等战略举措。欧盟则将危机作为推进改革与转型的契机,要求成员国切实推进结构性改革,使劳动力市场更加灵活,开放部分产品和服务市场,增强创造就业、提高生产效率和确保可持续公共债务的能力,通过结构性改革来提升和重塑欧洲在全球的经济竞争力。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提出“安倍经济学”,承诺对经济进行结构性改革,包括农业领域实施“更具市场导向和竞争性”政策,改善公司治理结构,进行电力改革,降低企业税,取消外国直接投资壁垒,开放服务业等。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由来与内涵
  自供给侧改革概念提出以来, 学术界围绕这一个概念的研究迅速增多, 各种观点众说纷纭,但尚未形成统一认识。无论是古典经济学鼻祖色诺芬的《经济论》,还是现代经济学创始人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其主题都是研究财富增加的,而财富增加的背后是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生产力的提升则属于“供给”范畴。从现代意义上讲,供给理论的首倡者是提出“供给自动创造它的需求”观点的萨伊,供给学派将其进一步发展。 其奉行的主要观点是,政府减税有助于扩大生产、刺激创业、发展小微企业、增加制造业利润、增加就业、增加收入,即减税的最终结果有助于增加税收,代表人物是芒德尔、拉弗、万尼斯基、罗伯茨等。
  就我国而言,近年来倡导和构建以供给侧改革为核心的供给经济学呼声越来越高,但各界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并未统一。贾康(2015)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强调在供给角度实施结构优化、增加有效供给的中长期视野的宏观调控。李佐军(2016)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经济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王一鸣(2016)指出,供给侧改革主要是侧重于微观介质的重构,目的是要提高要素和资源的优化再配置,提高效率。纪念改革开放 40 周年系列选题研究中心(2016)指出,供给侧改革是指通过采取优化要素资源配置、鼓励企业创新、促进淘汰落后产能、降低税费负担和深化国有企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等方式,使要素在市场力量配置下自由流动、产业在充分竞争中充满活力、创新在体制变革中蓬勃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本文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的是通过出清过剩产能,加大资产重组,推动结构调整,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创新制度供给等结构性调整措施,提高资源有效配置的市场化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点主要在供给侧,但其与需求侧不是非此即彼关系,推动供给侧改革并不意味着需求管理的退出,目的在于推动经济在更高阶段和更高水平上实现新的供需平衡。
  三、经济新常态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
  (一)传统增长模式难以持续
  过去30多年内,中国经济表现出“高增长、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低成本”等特点,2000―2015年,全球经济平均增速约3.5%,我国经济增速约为10%,几乎是全球平均增速的3倍。但是,近年来随着生产要素转移空间逐步缩小,数量扩张型增长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持续。以投资为例,多年来投资是驱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我国的资本形成率增速几乎是世界的两倍。如图1所示,近年来投资对经济增速的拉动作用逐步减弱且趋势明显;少数年份甚至投资增加但经济增速依然下滑。以房地产投资为例,供给同质化严重,刚需不能满足,改善型需求也得不到有效满足。据测算,2005年每增加一元GDP需要增加投资2.4元,2008年提升至2.9元,2015年则上升到了4.5元,投资效率不断降低。
  (二)供需不匹配日益加剧   2012年以来,传统三大需求增速均呈下行趋势,其中投资增速回落5个百分点,消费增速回落2.5个百分点,净出口对GDP增速贡献为负。虽然经济结构有所优化,消费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近年有所提升,但总体不强,实际消费率逐年提高的同时,经济增速依然保持下滑。如图2所示,目前,我国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居民物质型消费需求基本得到满足,服务型消费需求不断增长。消费需求出现明显分化,反映出在一些领域,供给与消费错位和不适应程度加剧。在国内供给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跨境购物、出国旅游、海淘增长迅速。
  (三)传统要素逐渐衰退
  长期以来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劳动力、土地、资本三大传统要素正在出现明显衰退,人口红利减少、生产要素成本上升、要素配置效率、全要素生产率以及潜在增长率下降,我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创新要素供给,提升经济长期持续发展能力,摆脱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危险。以劳动力要素为例,如图3所示,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自2014年起进入下降阶段,预计劳动力数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会下降甚至负增长。
  (四)新一轮产业变革深入推进
  随着新能源、互联网、3D打印、智能制造等技术兴起,新一轮产业变革不断加速且呈指数增长态势,新技术、新业态层出不穷,制造业、服务业、能源体系都面临着向中高端迈进的巨大压力,高端供给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很多传统技术和产业被颠覆,导致低端供给过剩。以电商的快速发展为例,仅2015年11月11日单天,天猫交易额就达912.17亿元。新经济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解障碍创新的制度性和结构性矛盾,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
  四、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对策建议
  (一)推进劳动力要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劳动力供给,加快完善医疗、教育、就业等配套政策,逐步解决全面二孩“生不起、养不起”等社会问题,扭转“生育愿望”持续走低的局面。围绕提高劳动力素质深化改革,提高劳动力受教育年限、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适当延伸义务教育年限、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等,大力提升人力资本。围绕加快新型城镇化,推动户籍制度改革,提高居住证含金量,让农村人口也能够享受到越来越多的国民福利,促进城乡劳动力自由流动。围绕稳步扩大中产阶层推进改革,适当提高个税起征点、最低收入保障和最低工资水平,改善创业环境和增加就业岗位,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
  (二)深化资源要素供给结构性改革
  加快现代要素市场体系建设,推进矿产、土地、水资源等要素市场化改革。全力推进资源型经济创新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实施煤炭资源按转化项目、环保要求和市场价格配置,完善已配置资源的退出机制。完善矿业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建立能源资源项目开发权市场化运作机制。支持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借助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创新土地供应模式,探索建立差别化的土地供应新模式,降低制造业企业土地成本。全面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改革,发展集体资产管理公司,鼓励农村发展农村股份合作经济,促进农村资产管理专业化。深化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建立健全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及服务体系。全面放开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生产要素价格,健全市场决定价格的形成机制。
  (三)深化资本要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坚持“破”与“立”双轮驱动推动产能体系结构性改革,建立健全市场退出机制,鼓励多采用兼并重组方式化解产能过剩。建立市场化的不良资产处置机制,鼓励各地设立地方性的资产管理公司。加快过剩产业体系的机器设备等去产能,鼓励过剩产能行业机器设备加速折旧,鼓励融资租赁机器设备。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推动传统优势产能走出去。大力推进房地产等实物资本去库存。走产城融合的新型道路,增强产业对人口的吸纳能力。努力吸纳外来人口,推动存量房屋转化为创新创业工场,综合降价促销、棚改回购、租赁市场建设等措施,加快消化城市存量商品房。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严厉打击恶意拖欠和逃避银行债务行为,加强企业金融风险防范,进一步强化政、银、企联扶、联防、联控工作机制,逐步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支持民营银行发展,大力发展资本市场,适时推出新股发行注册制和上市公司退市机制,加强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落实重点企业、项目建设资金,对暂时存在困难的企业,协调金融机构对到期贷款展期、续贷、降息,缓解还贷压力。加大政府性债务化解力度,通过处置闲置国有资产等多种方式有效化解存量债务。妥善化解民间借贷债务纠纷,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四)加快创新要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动传统经济与互联网结合,助力商业模式创新,实现传统经济模式的转型。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投入,增强研发能力,提高产品技术水平,不断满足消费升级需求。着力提高创业成功率和小微企业存活率,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建立起一批具有市场活力的市场主体。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为主攻方向,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向中高端水平迈进,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产业新体系。
  (五)全面深化制度要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制定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建立统一的行政服务中心和市民中心,推行网上审批,降低行政成本。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进一步减少制度性交易成本,清理和规范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各类中介服务,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和经营成本。政府投资重点从基础设施、固定资产等硬件投资转向对人的投资和增强创新的投资。加快完善基础性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产权保护制度、社会保险制度、社会信用体系、鼓励改革创新与宽容试错失败等基本制度。
  注:
  ①数据来源于历年统计年鉴。
  ②数据来源于《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
  参考文献:
  [1]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选题研究中心.重点领域节点研判:供给侧与需求侧[J].改革,2016(1)
  [2]贾康,苏京春.探析“供给侧”经济学派所经历的两轮“否定之否定”――对“供给侧”学派的评价、学理启示及立足于中国的研讨展望[J].财政研究,2015(8)
  [3]李佐军.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动力与新挑战[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6(1)
  [4]王一鸣.读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经贸导刊,2016(2)
  [5]贾康.“十三五”时期的供给侧改革[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6(1)
  [6]沈荣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治理思想的重大调整[J].南京社会科学,2016(2)
  (赵栩,1986年生,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yuwen377155/

推荐访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ppt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