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上语文第一单元语文测试

来源:素材库 时间:2016-10-10 10:31:18 阅读:

【www.zhuodaoren.com--素材库】

【一】: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巩固测试题

一.基础知识 1.填空

(1)新闻的六要素是指______ _ 。 (2)新闻结构的五部分是指 。 2.给黑体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瓦砾( ) 仄歪( ) 阻遏( ) 肃 mù____ 惊hài____ züng____物 3.下列词语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泄气(xiè) 竹篙(güo) 拂晓(fú) 晨曦(xī)

B.仄歪(zè) 腋窝(yè) 箱箧(qiè) 憧憬 (chōng jǐng) C.阻遏(è) 荒谬(miù) 绥靖(suí jìng) 疟子(nûè) D.琉璃(liú lí) 寒噤(jìn) 杀戮(lù) 瓦砾 (lì) 4.下列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溃退(guì) 舀水(yǎ0) 白洋淀(dìng) B.绥靖(suí) 脂粉(zhǐ) 蹿一蹿(cuàn) C.寒噤(jīn) 拂晓(fú) 颤巍巍(chàn) D.提防(tí) 惊骇(hài) 迫击炮(pî) 5.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眼花嘹乱 晨曦 血腥 闪烁B.臭名昭著 荒谬 憧憬 珐琅 C.响彻云宵 杀戮 箱箧 揣摩D.精疲力竭 纳粹 鞠恭 铁锈 6.下列每组词语中都有一个书写有误的字,请改正过来

A.馈退 尖利 地窖 眼花了乱 ( ) B.消耗 张皇失措 撇见 应邀 ( ) C.吆喝 匍伏 缀满 精疲力竭 ( ) D.当然无存 蜿蜒 赃物 血腥 ( ) 7.把各组词语中的错别字改正过来,将正确的字写在括号里面。 A锐不可当 张皇失措 眼花缭乱 名负其实( ) B草木皆兵 马革裹尸 赤博上阵 乌合之众( ) C坚避清野 四面楚歌 用兵如神 有勇无谋( ) D声东击西 攻其不背 出其不意 打草惊蛇( ) 8.下列句子中词语使用不妥当的一项是( )

A.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所以西路当面之敌锐不可当,纷纷溃退。 B.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C.老妇人又捧起土来继续往坟上盖,她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坟堆。

D.两个强盗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更彻底,更漂亮,以至荡然无存。9.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是( )

①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②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③圆明园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④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要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A.比喻 比喻 反问 夸张 B.拟人 比喻 设问 反语 C.比喻 拟人 设问 夸张 D.拟人 比喻 反问 反语 10.下列有关文字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部分结构。

B.《芦花荡》的作者是我国当代作家赵树理写的小说,他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人物。 C.《蜡烛》的作者是前苏联作家西蒙诺夫。

D.雨果,法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等。 11.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毛泽东的《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战役。

B.新闻有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主体部分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 C.孙犁的《芦花荡》,叙述了一场“英雄的行为”,故事颇有点传奇色彩,刻画了一个智勇双全,痛打鬼子讨还血债的老人形象,显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散文化的结构,诗化的语言,是这篇小说的主要特色。

D.西蒙诺夫的《蜡烛》赞美了各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年代用血肉凝结起来的情谊,悼念红军烈士英灵的烛光在坟堆上闪烁,富有诗意。 12.浏览下面一则新闻,按要求回答问题。

反映1937年中国南京的战争灾难大片《南京!南京!》4月16在北京举行了盛大首映礼,导演陆川携刘烨、范伟、高圆圆等演员悉数到场,敬一丹、杨澜、许戈辉等众多名嘴也前来助阵。一如该片沉重的主题一样,昨天的首映礼凝重而感人。

央视“大姐大”敬一丹则现场感谢陆川:“为什么要拍这样的电影?是为让现在的青年知道,我们的先辈不是懦弱的,他们为这个国家、民族所做的是不会被忘记的。我们感谢他,感谢这部电影。” (1)根据第一段导语部分的概述,请你把这则新闻压缩成不多于15个字的一句话新闻:

□□□□□□□□□□□□□

□□

(2)习惯上,1937年的南京是血腥而懦弱的。而从主体部分看,《南京,南京》 似乎突破了习惯,它应当被感谢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13.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信息 (不超过10个字)。

从7月1日起,三峡工程大坝坝顶将首次对游客开放。游客可乘坐电瓶车登上巍巍大坝,在泄洪坝段长100米、宽5米的指定区域下车拍照观景,零距离触摸这一举世瞩目的宏伟工程。据悉,此次坝顶开放为试运行,开放期限初步定为3个月,9月30日结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14.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文字的主要内容。

新华社北京5 月9 日电 对部分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的制度自2001 年试行至今,我国累计约有1700 万人次的贫困生活的免费提供的教科书。 据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2001 年,中央财政安排1 亿元,为部分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这一款项到2002 年增加2 亿元,2003 年进一步增加到4 亿元。但所资助面只占中西部地区贫困生的30%左右。为此,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将继续设立并逐渐加大资助力度,努力做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而失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15.作为21世纪的青年人,我们更加热爱和平,但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请列举和战争有关的诗歌两句,名言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把下列关于战争的诗句填写完整。

(1)但使龙城飞将在, (2)红军不怕远征难, (3)大漠孤烟直, (4)万里赴戎机, 17.仿写。

(1)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滴水可以穿石,是在告诉我们做事应持之以恒;大地能载万物,是在告诉我们求学要广读博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例句:父爱如虹,闪耀美丽的光辉;父爱如歌,唱出心中的真情;父爱如雨,滋润干涸的心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朵; , 。虽是一棵,却能抗击风雨;虽是一朵,却能装扮春天; , 。这样的人生也就无悔了。 18.材料题

选材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 a 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杨慎《临江仙》) 选材二、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丘逢甲《春愁》)

选材三、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梁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队员逞英 b !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光未然《保卫黄河》)

选材四、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根据构词规律,在a处填写一个字。 (2)根据押韵要求,在b处填写一个字。

(3)在选材一中,表达淡泊宁静、高远旷达胸怀的两个字是“ ”。 (4)在选材二中,令诗人春愁难遣、心惊泪潸的事件是“ ”。

(5)在选材四中,有一句诗艺术地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一新闻事件,把它抄录下来。“ ”

(6)在选材四中,“沧桑”一词是由“沧海桑田”压缩而成,意即历史发生的重大变化。 材料中与此照应的一个词语是“ ”。 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节选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①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获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②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③至发电时止,该

(3)仿照例子,请你在数学、历史、音乐等其他课程中任选一种,用比喻句写出你对这门课的理解。 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④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例句: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_______ 是 __________,让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成就了轰轰烈烈的事业,而在于具体做好了什么。所以,见到茂密的森林,你只要无愧地做森林中挺拔的一棵;见到群芳争艳的花园,你只盼无愧地做花园中普通的一

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⑤和中路军所通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⑥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⑦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⑧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

毫作用。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⑩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11)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12)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13)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14)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A)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B)江阴要塞,(C)长江。(15)我军前锋,业已(D)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括号内的字是新闻的电头,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精确到“时”暗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两次出现“至发电时止”,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新闻一般以记叙为主,要求“用事实说话”,但也可以适当地穿插一点议论。选文即从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两方面议论了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

4.本文最后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文A,B,C,D四处应填入的词语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 6.“东面防线”指的是哪一段防线?“同日同时”指的是哪一时间?

7.“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含义是什么?

8.新闻一般以记叙为主,””用事实说话””,但有时也穿插议论。本文从两方面议论了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这两个方面各是什么? ① ②

9.“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中“不料”一词怎样理解?

10.用波浪线画出这则消息的导语。

11.“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中的“均”是什么意思?这里有什么表达作用?

12.“西起九江(不含)”句中,括号的“不含”能否删去?为什么?

13.本段共15句,可分为三个层次,其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一⑧/⑨一15 B.①②一⑦/⑧一15 C.①/②一⑤⑥一⑥ D.①/②一⑨/⑩一⑩-15

14.本段中⑥⑦两句是议论句,对这两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说明战犯汤恩伯指挥失当,懦弱无能。 B.揭露国民党反动政府拒绝签订和平协定的本质。 C.赞扬我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所向披靡的英勇气概。 D.分析了西路军当面之敌的溃退是因为力量甚为微弱。 三.《芦花荡》节选

①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小火轮开得离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泅着,日本人的水式真不错。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

②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不到白洋淀,哪里去吃这样新鲜的东西?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也还是望着荷花淀瞪眼。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

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③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④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⑤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⑥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⑦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1.为选段拟一个两字的标题。

2.“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句话在这里四.《蜡烛》节选

①这时候,一个披着黑色大围巾高身材的老妇人走近来了。她默默地走过那些红军身边,在坟旁跪下,从黑色的大围巾底下取出又一支蜡烛来。这一支和坟上的快点完的那一支一模一样,显然是一有何作用?与下文什么内容相照应?

3.第①段划线部分的景物描写,为后面哪两件事打下伏笔?

4.第②段划线部分的外貌描写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5.请分析第③段老头子两处划船的意图各是什么?

6.从第⑥段老头子“狠狠”的动作中,你看出他怎样的心情?

7.第⑥段写到老头子“向着苇塘望了一眼”, 请用他的口吻写出他想说的话。

8.请用一个词语概括老头子在消灭鬼子过程中表现出的性格。

9.根据选文内容,写出老头子为了痛打敌人,从准备到成功的实际步骤: ① ②

③ ④

10.找出一句精妙的比喻句,从文中划出来并分析其妙处。 妙处:

11.发挥想象,写出第⑦段女孩子看见刚才一幕后所说的话。

对。老妇人蹲下身去拾起那蜡烛头,把那新的一支点着,插在那老地方。她站起来的时候,行动很困难,离她最近的红军士兵小心地把她扶了起来。

②即使在这个当儿,老妇人也没有说话,她不过抬起眼睛来,朝这些脱了帽的肃立着的人们看了一眼,十分( )地对他们深深一鞠躬;然后,把她的黑色大围巾拉直了,颤巍巍地走了。没有再回过头来,看一下那蜡烛和那些士兵。

③红军士兵们目送着她走远了。他们小声地谈论着,似乎怕惊扰那( )的空气,他们穿过方场,走过桥,赶上他们的连队,投入战斗。

④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惟一( )的东西—她的结婚的花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

⑤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

1.文中括号内所填词语最合适的的一项是( )

A.郑重 肃穆 珍爱 B.规范 严肃 珍爱C.庄严 严肃 珍贵D.庄严 肃穆 珍爱 2.“没有再回过头来,看一下那蜡烛和那些士兵。”,这句话怎样理解?

3.“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惟一珍爱的东西”一句中,“惟一”能否删去?为什么?

4.文段⑤中的“火焰”有着丰富的内涵,请写出它的象征意义。

5.文段中的老妇人始终没有说一句话,丰富的内心活动都是通过她的动作表现出来的。请分析第①段中运用“跪”,“蹲”等动词的作用和第②段中“深深”一词的表达效果。

一.

1.(1)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2)标题、导语、主体、

一句。11.“均”是“全”的意思,突出我军渡江的气势,体现战线之长、取得胜利之大。12.不能。删去后,是否包含九江就不情楚了。13.A 14.D

背景、结语2.lì zè è 穆 骇 赃3.C 4.C 5.B 6.A 7.A副B膊C壁D备8.A 三. 9.B 10.B 11.B 12.(1)《南京!南京!》首映礼凝重感人。(2)影片告诉人们:我们的先辈不是懦弱的。13.三峡大坝对游客开放 14.我国自2001 年起免费向贫困中小学生提供教科书。15.射人先射马, 擒贼先擒王。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16.(1)不叫胡马度阴山(2)万水千山只等闲(3)长河落日圆(4)关山度若飞17.(1)绳锯可以木断,是在告诉我们做什么事都要有耐心。大海能容纳百川,是在告诉我们心胸要宽宏大量。壁立能够千仞,是在告诉我们要无私无欲。粒沙可以成漠,是在告诉我们做事应坚持到底。(2)(3)(4)略。18.(1)败(2)豪(3)笑谈(4)去年今日割台湾(5)百万雄师过大江(6)天翻地覆 二.

1.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战役在迅速发展之中2.说明消息既快又准(或体现新闻的准确性与及时性)3.①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 ②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4.展示大军南下态势,暗示即将解放南京5.占领 控制 封锁 切断6.“东面防线”指的是“南京江阴防线” 21日下午五时7.我军所向披靡的气势,并且也透露出喜悦之情。

8.①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 ②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9.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10.第l段第

1.报仇(诱敌)2.埋下伏笔;鬼子被钩子挂住。 3.一是鬼子会到湖里游泳,二是鬼子被引诱过来吃莲蓬。4.衬托老头子艺高胆大。5.第一处假装害怕,使敌人解除戒备,第二处等待敌人上钩。6.对敌人的仇恨和复仇的痛快。7.小姑娘,我没有说大话吧。8. 有仇必报,智勇双全。9.①在枯木桩上系上钩子。 ② 船上放一大捆新鲜的莲蓬。③引诱鬼子进入枯木桩子水区。 ④鬼子被钩子挂住。10.如: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丝绒,正在迎风飘撒。形象地流露出老头子把鬼子置于死地时那种轻松、愉快的情绪。11.(略)围绕赞扬老头子智勇双全来谈。 四.

1.D 2.“没有再回过头来”是因为她不忍心再看,怕再次引起她内心的悲痛。3.不能删去,因为“惟一”强调了“珍爱”的独一无二,如果删去,则无法表现蜡烛的珍贵性。

4.“火焰”象征着两国人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这种情谊将永存心中;象征着世界人民反抗侵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yuwen452107/

推荐访问:人教版八上语文教案 八上语文书人教版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