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经典文章

来源:作文 时间:2016-11-18 10:00:50 阅读:

【www.zhuodaoren.com--作文】

【一】:德育小文章

此“凶”非彼“凶”

2012年9月1日,那是我第一次见到他们。活泼可爱,天真灿烂是他们给我留下的最深的印象。而我给他们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呢?记得那天从见到他们的第一分钟,我就努力绷着自己的脸,就算是快挤出的笑容也会生生地被我压回去。“凶”是我从第一天就打算要留给他们的感觉。

来上班还没有遇到这帮学生的时候,办公室的前辈老师们就早早提醒我:“这一帮学生是不好带的,对他们一定要凶”。于是第一次接触初中生的我像抓住了救命的稻草一样,无时无刻不谨记这句良言。也从此开始了我的“凶”的班级管理计划。

上课,有同学说话,开小差。我会提高嗓门对他进行一番呵斥,并且觉得自己呵斥的声音越大,时间越久就会越凶,课堂的上课效果就会越好;早晨,有同学迟到。我会阻止他进教室,先不分青红皂白一阵狂批,然后警告以后不可以迟到;课下,有学生想和我开玩笑,我会直接顶回他们,或者拉到办公室批评一翻。值日,我每天准时到教室检查,每次催促他们如何如何做好。就这样,相信我真的已经很“凶”了。可是效果呢,上课说话的学生依然存在,而且丝毫没有减少的迹象,顶多是我呵斥一下,他们安静一会,过一会又会死灰复燃;迟到还是和以前一样;教室卫生依然要我每次催促,他们才会做。而且更严重的是,我发现班里很多同学很敌视我,有时会投来仇恨的眼光。而对于我呢?呵斥和批评每次都让我从内而外地疲惫,精神压力也非常大。时间和实践证明我的“凶”的班级管理方法是不成功的。

偶然的一次机会,一个乖巧的学生跑到办公室里要加我的QQ,我问他:“你觉得我凶吗?”他笑着说:“不凶”。我又问:“那怎样才能凶呢?”他想了想,回答到:“你再凶,我们都不怕你的,你根本就不凶。”他回去后,我想了很久,我再不改变我的管理方法,这个班还是会这样继续差下去,我也还是会累下去。一次全校最差的自习课纪律更是让我觉得改变势在必行。

改变是从自习课开始的。看到全校倒数第一的自习课纪律,我没有一开始就批评惩罚。我给他们分析了他们最近几周的表现,并且和他们制定了奖惩的约定。紧接着下一周,他们的表现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但是明显比上次好了很多。乘热打铁,利用班会课我又好好表扬了他们一番。结果在之后的几周里,班里的自习课纪律每次都是优。这让我稍稍松了一口气,也让我有了继续改变下去的勇气。

初中生处于好动的年纪,他们的好奇心太大,一丁点的动静就可以吸引他们全部的注意力。鉴于我的“凶”对他们没有效果,又一次上课,他们又说起话来,我没有呵斥,而是站在讲台上一句话都不说看着他们,他们叽叽咋咋了一会,看到我不说话,渐渐安静了下来。看到他们可以听了,我平静地和他们说:“同学们,这样吧,以后大家如果可以安安静静好好听课,我会留下几分钟时间给大家做游戏。但是如果再发生刚才的情况,我只好把课留到下课的时间去上,怎样?”听完之后,部分学生互相嘀咕了几句。看到他们嘀咕,我还是没有讲课,依然看着他们。几分钟之后,等到他们议论完了,我重新开始讲课,这一次我再也没有被打断。没有了以前的沉闷和紧张,课

堂上时不时还能传来阵阵笑声。

另外,每次班会课,我把那些繁杂的说教大大减少,把剩余的时间用在了做游戏,表扬,和放松上面。渐渐地,班里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都不再排斥我,相反会时不时地找我聊天,对于我的要求也不再抵触了。

这些不仅发生在自习课和我的课上,另外在值日,午休,其他课上,我都做了相同的改变。自从改变后,班里的学习气氛,卫生状况,纪律,仪容仪表等都得到了很大的改观。回头想想,其实所谓的“凶”并不是不分青红皂白的批评和呵斥。“凶”是一种对于班级制度的严格执行,一种对于彼此约定承诺的严格履行,一种对于师生之间关系的严格信任。

【二】:用好经典 做实德育

用好经典 做实德育

——基于习惯养成教育的“雏鹰争章”活动再开发的实践探索

【摘要】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是什么?简单地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我校的德育工作,围绕“好习惯成就好人生”这一核心课题展开,从礼仪、安全、学习三方面的习惯培养为重点,组织骨干辅导员从三个方面各整理出了十条小学阶段学生最需掌握的习惯要求。为了将习惯教育有效的与雏鹰争章活动进行融合,我校把三十条习惯中相近的培养要求进行分类,设臵了18枚习惯章,10枚特色章,4枚荣誉勋章,并开展了基于习惯养成教育的系列化雏鹰争章活动的实践研究。我们注重学生的活动体验,注重活动的系列化,旨在使原先枯燥、单一、无趣的德育教育变得生动、形象、精致起来,使原来空头支票式的评价变得实在起来,使学生厌倦的德育教育变得喜欢起来。笔者将从:活动缘起、活动立意、实践研究过程、活动实施成效四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习惯 养成教育 系列化 雏鹰争章

【正文】

一、学校德育教育活动缘起——主题的确立

说起德育,大家都有说不出的滋味,迷茫的德育,我们在追寻什么?

两张照片的活动,是近几年我们看到比较多的活动,相类似的活动也是层出不穷,但历经多年的德育实践,现在很多人会在这两张照片后面按上一个“秀”字。“洗脚秀”“感恩秀”……各种各样的形式主义,虽然可以让父母、孩子抱头痛苦,但最后又剩下了什么呢?孩子们成长了多少呢?于是德

育到底需要什么?我们也一直在思考。

德育不是短暂的活动体验,不是瞬间的感动,更不是一种秀,而是需要

把良好的德育品质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小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期,队员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基础,是建设良好中队的保证,如何加强对队员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让每个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既关系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也关系到学校的良性发展。因此,在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习惯养成教育始终是德育的主旋律。

然而习惯的养成教育普遍都存在操作性差、趣味性低、延续性无的特点。

即教师没有一个直观易操作的载体去评价队员的习惯养成情况;队员面对空洞的评价,一开始有些效果,但久而久之便缺乏实效;队员年级的变换,教师的变换,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没有跟踪延续性,换了老师,习惯的养成又

得从头再来。

在当前各种各样的德育形式被过度盲目消费的背景下,我们觉得,德育

可以回归“雏鹰争章”,让德育变的常态朴实。因为“雏鹰争章”是少先队的活动载体,从1992年开始,这项活动经久不衰,也激励了一代代人的成长。它打破了传统的单纯靠分数评价优劣的模式,“不看成绩看进步”成为活动的一大亮点。2012年9月教育部又提出了“少先队活动课程”的要求,其实也就是“雏鹰争章”,这是二十多年的经典,也说明了它有持久的生命力。

为此,我校借鉴雏鹰争章这一经典活动载体,对经典进行再开发,整合、

提炼出了具有校本特色的习惯雏鹰争章活动,并使争章活动系列化,力求突出了活动的纽带作用,来凝聚校内外的各方力量促进队员有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雏鹰争章”的老树上结出“新果”。

二、经典新用的思考与实践——德育的落实

“雏鹰争章”活动有他特有的章程和相应的操作要求,但为了使学校的

养成教育更具实效,我们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并对雏鹰争章活动的进行了再开发,经典新用,有效落实了学校的德育工作。

(一)经典要与学校校情相结合

思考:经典之所以能成为经典,肯定它具有一般性的规律,但我们每一

所学校都是有个性的,具有不同的地域文化,不同的学生来源,不同的历史传承,“经典新用就需要我们与学校的个性相结合”。

实践:我校学生百分之七十来自外省市,剩余百分之三十基本来自农村,

学生普遍存在行为习惯差、不够自信、缺少特长学习的问题。

1.教师队员参与,制定三十条好习惯要求。2010年初,学校召集了中队

辅导员和队员代表,让教师和队员参与到习惯养成教育标准的制定中来。学校提供平台,让教师发表自己的看法,让队员提出自己的意见,经过反复的斟酌讨论,最后确定,学校的养成教育分别从礼仪、安全、学习三方面出发,

并各制定了十条基础的习惯养成要求,并编成了朗朗上口的短语。

【见附件1:《××小学学生习惯养成教育要求》】

如我校安全习惯十要求(赵慧娣 舒芳老师整理):

1.红领巾和安全帽,出门之前佩戴好;

2.来回路上靠右行,不追不跑不玩耍;

3.红灯停来绿灯行,一停二看三通过;

4.课间休息讲文明,教室走廊不追闹;

5.上下楼梯靠右走,不推不挤互谦让;

6.两操到位认真做,天天锻炼身体好;

7.勤洗手来勤换衣,讲究卫生防疾病;

8.食品安全很重要,垃圾食品勿靠近;

9.不玩火来不玩电,严禁溪塘去游泳;www.fz173.com_德育经典文章。

10.常用号码要牢记,自我保护最重要。

2.立足校情实际,确定习惯雏鹰争章方案。我们将习惯教育与雏鹰争章活动进行融合,把三十条习惯中相近的培养要求进行分类,确定18个习惯章。分别是礼仪习惯章:文明礼貌章、团结友爱章、诚实守信章、敬老感恩章;学习习惯章:清洁卫生章、做事条理章、遵守纪律章、自主学习章、专心致志章、全面发展章、勤学好问章、阅读积累章、书写美观章;安全习惯章:自我保护章、安全行路章、文明玩耍章、食品安全章、健身锻炼章。

为了使习惯养成基础较好的同学,跳一跳能够摘到更高的苹果,树立自信、发展特长,学校还设立了10枚特色章:体育健将章、音乐艺术章、美术艺术章、实践动手章、环保卫士章、科技实践章、英语博士章、演讲朗诵章、小小作家章、活雷锋章。 学校还设计了第三梯度的荣誉勋章,根据学生养成习惯的条数和获得奖章的个数,分别授予:三级荣誉勋章、二级荣誉勋章、一级荣誉勋章、特级荣誉勋章。争32枚奖章的活动,将贯穿于学校整体的德育工作,既有基础章,又有提高章,使争章活动与习惯培养有效融合,有层次,有梯度,适合不同学生的心里需求。

每学期不同的年级、中队可以根据自己中队的实际情况,制定争章计划;每一个习惯要求,辅导员可根据1-3年级和4-6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提出了不同层面的养成要求,通过两个学段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培养学生的习惯;每个孩子还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争特色章。

【见附件2:《习惯争章养成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如下表,在争章实施方案中学校将18个习惯章分成2个学段的争章建议表。即通过两个学段的培养,既巩固习惯,又提升习惯要求。

如下表中的遵守纪律章,学校根据不同年级段的学生接受能力,提出不同层面的养成要求。

(二)经典形式要体现时代性

思考:雏鹰争章起源于二十年以前,与现在相比有了相当大的差异,当年的活动设计是否吸引现在的学生?现在的学生需要什么?我们认为,任何形式的教育都必须与学生的兴趣结合,都要体现时代特点。

【三】:德育文章

学校德育文章学习

让课间活动丰富起来

主讲人 张文武

曾经,听过这样一段笑话:一位老师看到小学生课间正襟危坐地坐在课桌前,关切地问:“玩累了?课间怎么不出去做做游戏?”小学生回答:“课间时间不是用来上厕所的吗?” 听了这段笑话,我怎么也笑不出来。从学校文化建设角度讲,现在很多学校越来越重视物质文化建设,不惜花更多的资金来“包装”,“让每一堵墙壁都说话,让每一颗花草都有寓意”成了许多校长的口头禅。走进每一所学校,校训、校风、学风、教风扑面而来,而学生非常需要的、极其廉价且有着浓厚教育色彩的课间文化大多被忽视。因为,在一些人看来:课间时间就是为了解决一下学生的生理需要、上上厕所、休息一下,以保持充沛的精力上下一节课。这就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

笔者粗略计算了一下,除去上课时间,课间学生可以自己支配的时间大约有两个小时,这么长的时间,占去学生在校时间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左右。课间十分钟不多,累加起来,可就是一笔可观的教育财富。那么,如何开发充满情趣的课间文化呢?

首先,利用广播资源对学生进行课间教育。我曾遇到这样一位精明的校长,他说,课间多种感官刺激可以同时进行,活动与广播两不误,这就是所谓的立体教育空间。他还利用很多成功的事例,向我介绍了广播的功效,某省高考文科状元,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谈到其成功的经验就是注意收听校园广播,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在课间,可以播放一些活泼、轻松的音乐、配乐诗朗诵、时事、名人故事等,甚至吸引学生的健康流行歌曲也可以走进广播:“左三圈,右三圈,脖子扭扭,屁股扭扭,早睡早起,咱们一起来做运动„„”而且,从生理健康学角度讲,轻松听音乐、广播本身就是一种“意念放松”,有利于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www.fz173.com_德育经典文章。

其次,教师可以根据各自的学科、学生年龄特点设计一些活动游戏,既锻炼了学生的身体,又强化了他们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如语文学科的新编歌谣与跳橡皮筋的结合;音乐教师的舞蹈游戏;体育教师的健康体操、花样跳绳、花样踢毽等游戏;数学教师的数学知识生活应用的调查与讨论等。当课间活动渗透学科知识,学生对学科知识与游戏信手拈来之时,正是学习兴趣与智慧成熟之时。

再次,引导学生自主开发一些课间活动。学生是课间活动的主体,因此他们自主开发的课间活动充满了他们童年的智慧和经验,也是最具有生命力的,如有的老师引导学生自编幽默笑话、拍手游戏、成语接龙等游戏,还有的老师在学生中开展“话西游”、“论水浒”,通过讲一些精彩故事,吸引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利用智慧生成智慧,让学生身在其中、乐在其中,让课间成为具有吸引力的“课外情感驿站”,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责任。

摘自中国教育报

2011年3月16日

谈“让所有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

主讲人 张文武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让所有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被我们教育工作者奉为经典,那么如何“让学生抬头走路”呢?其方法、途径早已有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人在充分学习、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同时,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还有几种能够有效地“让所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但容易被忽视的方法。现在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让学生全面、客观、辩证地认识自己,是“让所有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的基础。 中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阶段,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交往能力、专业特长以及风度气质、身材相貌都十分关心。有些中学生由于生理上的缺陷和不足或学习成绩平平,无出色表现而导致对整个自我的认识消极,认为别人总是比自己强,自己是处处不如别人,这种片面的自我评价,可能引起自卑和讨厌自己等不良情绪,而自卑是学生不敢抬头走路的根本原因。作为我们班主任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科学地、辩证地分析自己、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是一项基本工作。引导学生,特别是“后进生”,能够正视自身某些方面不足的同时,更能明确地认识到自己在另外一些方面的优势所在,让他看到自己的“如入处”和“过入处”。让学生在“自知”的基础上,“明”了自己的位置,从而鼓舞起他们的自信,为他们“抬起头来走路”提供内在的动力源泉。同时还能为帮助学生持久地“抬头走路”创造必要条件。

这就要求教师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创造条件去发现学生身上的“美”,如让学生开展一个主题为“寻找同学的优点”的班会,在这个班会上,让学生互相赞美对方的优点,寻找对方的长处。这样,可促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对自己作出公正全面的评价,以矫正自卑心理。让学生全面、客观、辩证地认识自己,这一措施应作为培养学生“抬起头来走路”的起点。

(二)培养学生开朗、豁达的性格,是“让所有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的重要手段。 学生“低头走路”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对自己的现状极度的不满意,感到事事不如人,而在内心深处又迫切希望能够出人头地,从而产生强烈的自卑感。这种感觉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学生性格比较内向,心胸较为狭窄造成的。事实上“事事不如人”是不可能的,“事事都出人头地”也几乎是不可能的。只要能够改变非要出人头地的念头,也就会很少产生“事事不如人”的感觉。所以教师要教育学生重视奋斗的过程,只要努力了就问心无愧,且要教育学生失败是难免的,要以平常的心态对待,而且失败本身也是种收获,它使你下次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换言之,学生只要能够把问题看开了,不去斤斤计较一时一事的成败得失,一般就不会有抬不起头来的感觉。在生活中,我们也可发现那些性格开朗、豁达的学生,往往很自信,自我调节能力,韧性都较强。因此,培养学生开朗、豁达的性格,理所当然地应成为帮助学生“抬起头来走路”的重要手段。

(三)发扬教学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是让“所有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的关键。 一般说来,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都具有非常崇高的地位,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的影响。有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说学生的眼睛是“录象机”,耳朵是“录音机”,脑子是“电子计算机”,学生录下来的信号往往装在“计算机”里,然后用来指导他们的行动。如果教师在排位、评选先进、任命学生干部(应该是在民主选举的基础上)班级管理等活动中,对所有学生都不带任何偏见,始终把学生都看作是人格完全平等的人,看作是班级的主人,平时有压抑感的学生时时都感受到老师总是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一直都在关心爱护他,他自然就会受到巨大的鼓舞,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就容易被调动起来,这些学生就能够更多地认识到自身的价值。这样,就在无形中为“学生抬起头来走路”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如我班在管理中实行“民主制”,即每周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调查、观察以及听取同学的意见基础上提出班级中存在的问题,尤其鼓励那些平时默默无闻的学生上台,并带动同学们共同商

议解决,在这商议过程中,一些经常被你疏忽的学生会让你刮目相看,其中学生也得到一种满足感。正是这一尊重学生人格、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措施,使学生大受鼓舞。教师的平等教学观,在鼓舞学生自信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假如教师不是这样去做,总是自以为是,独断专行,听不得学生的一点意见,带着主观偏见去看学生,那么学生在这种环境中生活,就很难体会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甚至认为老师偏见,还会对教师的爱心(即使是正确的要求)产生“抗药性”。而这正如一位优秀班主任总结的那样:“如果师生不民主、不平等,表扬,学生认为是哄人;批评,学生认为是整人。”久而久之,学生就不想抬头走路。

(四)创建互敬互让、和谐融洽的学习、生活环境,是让“所有学生抬起头来走路”的重要条件。

对学生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他们终日生活在其中的班集体。他们的心理压力主要是来自于班集体,同样,能够帮助他们解除压力的主要因素也应该是这个集体。互敬互让、和谐融洽的班风,让同学们时时感受到的是合作的欢乐的同学情谊的温暖,而不是你死我活的竞争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yuwen538443/

推荐访问:关于德育的文章 小学德育文章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