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体育教学改革

来源:素材库 时间:2016-11-27 11:47:34 阅读:

【www.zhuodaoren.com--素材库】

互联网,时代体育教学改革(一)
互联网时代体育运动学校文化课教学改革

浅谈互联网时代体育运动学校的文化课教学改革

摘 要:在网络时代,文化课教学改革是体育运动学校改革的重难点。针对如何利用网络资源推动传统教学模式改革,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使体育运动学校的文化课教学与体育运动水平的发展相适应,并适应时代的需要,本文就教学改革方法进行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体育运动学校;文化课;教学改革

近年来,随着我国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已经可以随时使用网络并获得网络上的各种信息,这也对体育运动学校的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体育运动学校是一种特殊的中等专业学校,是培养体育专业人才的中等职业学校,和其他的很多中等教育阶段的学校有着明显的区别。它的课程安排一般是上午学习文化课和专业技术课程,下午进行专业训练课,教学的主体思想是学训并重。体育运动学校的学生正值青少年时期,更容易受到互联网的影响。因此,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加强和改善体育运动学校的文化课教学是值得探索和研究的。

一、互联网时代对体育运动学校文化课教学的影响

(一)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状况。互联网经过近二十年的迅速发展,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也在较大程度上改变和影响了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现今,我国的互联网发展发生了很大变化,越来越实现其大众化的发展趋势。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3年1月)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64亿,

互联网,时代体育教学改革(二)
浅谈网络时代下体育教学管理中素质提升的措施

浅谈网络时代下体育教学管理中素质提升的措施

【摘要】作为学生走向社会、迈入未来的首要条件,健康的心理素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体育教育管理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运用心理素质教育的体育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生活,促使学生步入社会之后能够尽快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关键词】体育教学管理;素质提升;措施;

一、体育教学管理的作用

1.锻炼身体

从人体受到运动的作用来看,体育能够使学生的体质得到增强,所以,体育的主要功能则是健身。

2.智力的发展

体育对学生智力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思维器官是获取知识的来源,也就是脑或脑中枢,运用体育锻炼的方法,能够使人的体制得到增强,同时将视觉、听觉及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受到锻炼,进一步将脑中枢的传导速度加快,实现思维敏捷,增强记忆力的作用,对科学知识的掌握提供条件。

3.德育培养

【互联网,时代体育教学改革】

体育教学存在较为深刻的思想性内涵,运用复杂的练习能够将心理、生理等多方面的阻力及困难得到克服,促使学生意志达到顽强、刻苦、坚毅以及勇敢的效果。采用集体活动的形式,能够提升整体的协作能力,达到相互配合、团队协作的群体观念及意识。运用竞赛的方法,使学生的奋发向上的意识得到养成。运用讲解体育史及优秀运动员的事迹,使得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得以形成。

二、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逐渐降低,体育老师的授课只能成为自己的独角戏。通过长时间与学生的接触和沟通可以看出,导致学生体育学习兴趣降低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教师未能将学生的心理需求得到了解,大多数学生都以为体育课对于自身而言可有可无,主要是在专业知识学习之余用作放松的方式。男同学认为体育课就是课间打球,而女同学则是休闲晒太阳,当老师对活动锻炼内容布置完之后就是各忙各的。另外,体育教学至今仍停留在跑、跳、五大球等传统运动项目上,未能严格对体育达标考核进行要求。因为根本不会由于体育成绩不合格而制止学生毕业的现象发生。为了使上述问题得到改善,我们应对教师进行改变,先掌握学生的思想,与学生相适应,对兴趣点进行培养,促使体育教学得到有效展开。

互联网,时代体育教学改革(三)
“互联网+” 时代的教改

【互联网,时代体育教学改革】

“互联网+” 时代的教改

摘 要:作者身处教育信息化管理与实践一线,对教育管理者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实现教育改革突破,做了一番深入浅出的思考。作者提出,利用大数据统计和分析实现教学信息化,“是平衡教育公平和教育个性化的有效手段”;中小学校长通过借力成熟的在线教育产品,或许能加速实现教育改革方向在教学一线的突围。

关键词: 教育改革 大数据 教学信息化 在线教育

如果说谁是新教改理论与研究的引路人,当然要首推中国的大圣人孔子了。作为中国最著名的教育思想家,早在2500年前,孔子就提出一系列与新教改思路相适应的理论和思想:他认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他提倡教育应该“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中国教育创新的思想体系自远古便有之,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基础教育也一直在进行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的创新。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考试改革意见),揭开中国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速实践的大幕。【互联网,时代体育教学改革】

一、教改的关键是在追求公平与追求个性化之间取得平衡

1.我国教育目前最主要的矛盾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与选拔标准的同质化。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与选拔标准的同质化之间的矛盾,也导致了选拔结果的公平性很容易受到较大影响与重大质疑。作为重要的人才选拔通道,“教育改变命运”在我国是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但近年来这条路越来越难走,症结就在于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的公平性课题,逐渐演变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就再一次提出“畅通农村和贫困地区学子纵向流动的渠道,让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

所以,增强教育公平性一直是教改主要方向。例如,为打破由身份、财富等标签垄断的教育选择权,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取消重点学校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再如,新一轮国家高考改革方案明确提出要求高校制定对学生综合评价使用办法,探索依据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即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将在高招中起到重要作用。这些教改举措都是从机制上促进更公平的教育均衡发展。

2.教育公平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人人享有高质量的个性化教育。

机制只能解决形式问题,而形式上的公平化与个性化教育的终级目标仍存在较大差距。难怪每年都有人重复提出相同的问题:中国能否培养出诺贝尔科学家?【互联网,时代体育教学改革】

【互联网,时代体育教学改革】

从某个角度来看,现代教育仍然采用工业化时代的模式:学生们使用同样的教材、做同样的习题、求教于同样的老师。正规教育的运行仍类似工厂里的装配线——就本质而言,教育对所有学生的处理都是一成不变的,这其实是不符合个性化教育需要的。【互联网,时代体育教学改革】

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已经采取了对知识的传递进行更加个性化处理的措施,因材施教体现在教学内容、授课形式、教师选择等多方面。北京市十一学校自2009年开始转型性变革的实践,探索了分层教学、走班选课、取消行政班、设立学科教室、实施导师制、学生自主管理等一系列改革举措,以提供选择性的课程为起点,从价值选择到教学组织形式、从课程结构到管理制度、从教学方式方法到学校组织文化等进行全方位转变,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从而使学习优化成为可能。

二、教学信息化是平衡教育公平和教育个性化的有效手段

教育改革今年频频出现在党和国家重要政策当中,亦常常置于公众和媒体的聚光灯下。采取公平公正的监督和评价方式,进行教改具体政策的落实与优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信息化和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中,监督与评价最直观最客观的方式,就是用数据说话。在学校这个相对封闭的教学环境中,数据收集与分析的重要载体,就是校园的教学信息化。

我国中小学的教学信息化受到资源限制,起步较晚;但在党和国家的重视下发展迅速,短短几年间就完成了从封闭到开放、从硬件到云端的飞速转变。当前,是“十二五”攻坚的最后阶段、是迎接“十三五”的关键时刻,深化教育改革对校园信息和教学数据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在“互联网+”的大趋势下,教育工作者更应以大数据和互联思维重新审视和定位校园信息化工作。

以高考综合评价体系为例,其成功的关键因素即是否能在初高中阶段获取充分且客观的关于学习的大数据,以便用于教育工作者对数以万计的学生进行对比与选拔。如果评价维度仍局限于成绩,甚至由客观评价变为主观评价,那么教改则是“换汤不换药”,甚至反而增加了人为干扰因素,创造权力寻租空间,使得本意为增加公平性的高考评价体系,变为了堵塞教育资源贫困地区学生上升空间的巨石。

同样,在教学个性化的实践过程中,同样需要充足数据和信息,补充教师的经验与判断,以便制定可以细化到每个人的教学方案。只有获得了基于大数据的信息和分析,学校才能处理好关系到每个学生的最核心的问题:学生的精力被放在了答对的问题上,还是答错的问题上?学习成绩优异靠的是灵感还是勤奋?学生出错是因为没有理解知识点,还是由于其他原因?

基于这些核心问题的回答,才是实现因材施教的根本。所以,数据与信息化是决定教改能否成功的关键基础。

三、教学信息化必须适应新的教学改革形势进行调整

教学信息化必须应对教学评价体系和人才选拔制度的变革而进行相应的变革,在变革中寻找自身的价值和突破口,变革的方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首先需要搞清教学信息化在教育体系中的定位。

信息化所输出的数据和分析结果在教学中有日益重要的责任,但学校的信息化部门往往被定位于“后勤”职能。从组织上看,这是很不合理的。改进教学信息化,需要对信息化部门的职能职责进行更清晰的定位,使之从教学的附属品成为更重要辅助力量,信息化部门才能在大数据时代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2.其次,教学信息化必须引入第三方机构合作。

一直以来,教育机构的数据采集方式采用的是垂直一体化的管理,生产、储存、分析均有学校一手包办。这些数据用于教学研究,也用于政策制定,还用于人才选拔。实际上,教学信息化整个过程不是由客观的第三方监督、而是由典型的内部人士操作。那么,依赖于此基础建立的教学体系,又如何保证其客观性与公平性呢?因此,除了学校内部系统,信息化的输入应该引进更多平台,从电子书本到移动互联应用,都应该看作收集和分析数据的渠道,被学校加以利用。

3.最后,教学信息化必须适应大数据时代的需要。

一个学生中学在校六年,统计数据只有各科各学年考试成绩、排名以及出勤率等简单管理维度。数据的性质均是对结果的反映,缺乏过程的描述。这些信息是离散且静止的,无法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对一线教师的反馈,也无法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对教材的掌握程度,更无法支撑高校对同级别里上百万学生间进行有效对比与选拔。因此,未来的教学信息化应该更加侧重多维度、过程性数据的采集。这就要求从操作层面上,不能仅仅依赖校内信息化系统对学生在校时间内的记录,而是扩展到校外、课外全方位信息的采集。采集对象,应从“小数据”向“大数据”转变,从“结果性数据”向“过程性数据”转变。

四、中小学校长如何在资源与时间的匮乏中突围

实现教学信息化的升级,切实落实以公平性和个性化为导向的教育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努力,更不能急于求成。教育机构管理者们目前所面临的压力,一方面是在信息化加速和大数据应用实践中,受到采购资金、时间成本、市场风险、人才水平等资源的局限。另一方

面,教改的形势日益严峻,每一所学校都亟待实现突破,为本区域树立教学改革标杆。因此,如何借助教育信息化进行教改突围,是每一个中小学校长面临的切实问题。

笔者认为,对于教育管理者来说,较为实际的突围方式是“巧借外力”。互联网加速改造传统行业已成为无法阻挡的大趋势,短短几年已经涌现了大批针对中小学生的、基于PC端网页和手机端App的在线教育应用实例,代表性产品有同步教学(如人大附中的“双师教学”)、网络在线课堂(如可汗学院、四中网校)、在线答疑(如阿凡题)、在线题库(如菁优网)、在线作业(如一起作业网)等多种形式,正以蓬勃的生机为教育信息化的变革带来新的机遇。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小学校长和教学信息化的管理者们,可以开放校门,充分利用成熟化的在线学习工具,有效补充学校教学信息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工作,令其成为传统教学模式的有力帮手。教改是个宏观的命题,涉及学校方方面面的领域,在引入市场化合作的操作层面,应有具体落脚点,否则不见得会产生真正的效果。

笔者长期从事教学信息化工作,笔者认为合作的主要落脚点应该在教育教学数据的积累,通过大数据实现学生综合评价与个性化教学。考察维度就可以细化到:这种在线教育工具是否能产生学习的过程的海量数据?该数据是否能反馈到一线用于改进教学效率?是否会增加学生和一线教师的负担?参照此标准,中小学校长可以考虑的具体落地模式有:以网络授课为主要展现方式的在线课堂,通过采集学生观看行为等数据实现反馈机制,了解学生如何学习,而不仅仅是学习什么(如可汗学院);以电子题库数据为基础结合人工参与的在线答疑,通过采集学生日常问答信息,以答疑数据分析和错题统计形式展现个体学生知识点理解情况,既生成学习过程数据,又提供个性化教学信息(如阿凡题在线答疑)。

五、结语

我们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教育也不例外。教育工作者如果能够通过互联网形态、抓住“互联网+”的时代契机,促进教育体系公平化,实现教育形式个性化,在教学一线形成教学改革突破口,相信我们离孔子所描绘的“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育就真的不远了。

互联网,时代体育教学改革(四)
浅谈互联网时代体育运动学校的文化课教学改革

  摘 要:在网络时代,文化课教学改革是体育运动学校改革的重难点。针对如何利用网络资源推动传统教学模式改革,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使体育运动学校的文化课教学与体育运动水平的发展相适应,并适应时代的需要,本文就教学改革方法进行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体育运动学校;文化课;教学改革
  近年来,随着我国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已经可以随时使用网络并获得网络上的各种信息,这也对体育运动学校的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体育运动学校是一种特殊的中等专业学校,是培养体育专业人才的中等职业学校,和其他的很多中等教育阶段的学校有着明显的区别。它的课程安排一般是上午学习文化课和专业技术课程,下午进行专业训练课,教学的主体思想是学训并重。体育运动学校的学生正值青少年时期,更容易受到互联网的影响。因此,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加强和改善体育运动学校的文化课教学是值得探索和研究的。
  一、互联网时代对体育运动学校文化课教学的影响
  (一)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状况。互联网经过近二十年的迅速发展,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也在较大程度上改变和影响了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现今,我国的互联网发展发生了很大变化,越来越实现其大众化的发展趋势。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3年1月)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4.20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占比为74.5%。从2000年开始到现在,规模化的中国互联网已经形成,而且向着多元方向迈进。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快。《2013-2017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中国网民已经由2011年12月的5.13亿增长到了5.64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000多万人。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总数的近三分之二是30岁以下的青少年,每天高达80%左右的青少年都上网,77.2%的手机上网用户是青少年。
  (二)互联网对体育运动学校文化课教学的双向影响。体育运动学校是中等专业学校,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它在许多方面与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有很大区别,其办学的指导思想是读书与训练同样重要。课程安排上午以文化课和技术课为主,下午以专业训练课为主,每个训练队中的学生分别在不同的文化课班级上课,当有比赛的时候,就会暂停文化课。因此,很多学生从主观上忽视文化课的学习。有了互联网,学生通过搜索引擎,能很快跟上文化课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内容,轻松地完成文化课作业。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了求知和学习的广阔空间,互联网给学生提供了最为丰富的信息资源,这些信息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和视野,增强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了文化课的教学效率。
  互联网的快捷性和多元性是把双刃剑。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逐渐接触互联网,其负面影响日趋凸显。很多学生从不预习和复习文化课内容,教师提问或是做作业时,从不翻阅书本,只是握着手机,利用互联网搜索引擎搜索答案,简单的借用网络知识,敷衍文化课的学习。网络的快捷性和内容传播的多元性,使部分学生形成错误的学习习惯,形成了浮躁的求知心态,影响了学生在文化课上的科学探究精神和钻研精神的培养。
  二、互联网背景下对体育运动学校文化课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建立网络终端平台,改变体育运动学校传统文化课的教学模式。网络终端的建立,将方便教师使用网络资源,与学生共享,改变以往以教师讲解为核心,教材内容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共享网络资源中的世界名校、研究所和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其庞大的资源库将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空间,符合体育运动学校学生喜欢自由、渴望新鲜的特点。学生将主动参与学习,在课堂上随便使用手机简单查阅参考答案的现象将会明显减少。
  在网络教学环境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应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分析和辨别互联网终端中大量信息的可用性和实用性,促成学生批判意识的提高,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二)利用局域网,强化文化课教学管理,提高教师素质。在不断提高文化课教学功能的同时,教学的管理也应跟进并保持稳定。校方可利用局域网,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教学常规检查制度,如教学计划的实施、教案的定期上传、教师听课安排等。
  要提高体育运动学校的文化课教学质量,首先要提高文化课教师的素质。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文化课知识。首先,教师必须热爱教学,热爱教学对象,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基本功应满足学生学习的基本要求。其次,教师要定期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教学观摩、专业知识讨论,积极参与进修和培训,不断充实和稳定个人的文化教学素养,以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韩玮.适应体校学生特点 文化课堂动静结合[J].少年体育训练,2008,(03).
  [2]朱川,李林依.如何提高体校学生文化学习兴趣[J].第一健身俱乐部,2010,(16).

互联网,时代体育教学改革(五)
“互联网+”时代中医药院校体育教学资源网络化平台的构建

  [摘要] 体育教学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教育承担着大学生体育技能培养和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重任。“互联网+”时代趋于网络化、数字化和自主化发展,体育教学资源网络化平台的建设,成为提升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结合中医院校体育教学特点及网络资源利用状况,提出应从体育理论与文化、精品课程和微课程、体质健康测评、运动人体科学、体育竞赛欣赏、体育综合管理等方面,打造丰富、实用的中医药院校体育教学资源网络平台,以促进信息技术和体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为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的实施提供基础保障。

  [关键词] 互联网+;体育教学;中医药院校;网络平台
  [中图分类号] R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06(a)-0077-05
  [Abstract] Physic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llege students' quality education, phys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the heavy responsibility of culturing sports skills and lifelong sports consciousness." Internet + "era tend to be networked, digitized and self-determined developmen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hysical education resources networked platform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s to improve college PE teaching quality. This article combined physical education characteristics with the utilization of network resources in Chinese medicin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owadays, proposed that we should build rich, useful PE teaching resources network platform in Chinese medicin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cluding the theory of sports and culture, excellent courses and micro courses, physical health test and assessment, human sport science, excited athletic contest video, comprehensive sports management, etc.,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physical education, to provide basi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integration of PE lessons.
  [Key words] Internet +; Physical educa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etwork platform
  在当今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时代,高等教育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制订“互联网+”的战略行动计划。这一源自政府的支持举措,使得“互联网+”的关注度持续增高,各行各业纷纷审视其通过与互联网的交融实现价值增值的可能,教育行业也不例外。“互联网+”简单来说即“互联网化”,“互联网+”并不是简单将互联网接入其他产业,而是希望通过联接,产生化学反应,带来创新和融合[1]。“互联网+”时代趋于网络化、数字化和自主化发展,教学资源网络化平台的建设,便成为当今高等教育研究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体育教学强调学生反复的身体练习,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加上学生自身的不断练习,使学生掌握体育运动技能。在数字化快速发展情况下,学生课余通过观看体育教学视频,可以获得直观感受,建立动作表象,通过慢放进一步了解技术的重点、难点,通过反复观摩纠正错误动作,巩固技术要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且网络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根据教育心理学家统计发现,人类94%的信息量通过视听获得,且3 d以后还能记得70%,远远超过其他传播方式[2]。在现代体育教学中,大力推进体育教学网络资源建设是实现教育信息化及教学手段与方法改革的基础和关键。同时,通过体育教学网络资源平台的建设,可以扩大体育知识的传输量,增大体育教学容量和密度,对学生掌握体育运动技能、提高身体运动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1 中医药院校的体育教学特色
  1982年6月,国家原卫生部、教育部、体育运动委员会联合发出“关于在高等中医药院校体育课中增加传统保健体育内容”的通知,经过三十多年的实践发展,全国中医药院校的传统体育文化逐渐形成特色。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被各中医药院校列为本科教学的必修课,其中部分中医药院校还开设了五禽戏、八段锦、武术拳操、功夫扇、咏春拳等传统保健体育选修课。中医药院校开展传统保健体育教学有其自身的优势,中医与传统保健体育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和渊源,中医是中华民族保健和医病的传统医学,传统保健体育具有健身养生之功效,他们在认识自然环境、生命规律、人体的生理特点以及导引肢体对人体的作用等方面,都有很深的理论渊源和密切的联系。   传统保健体育教学区别于一般体育项目的直观表象教学,其要求内外合一,形神兼备。所谓“内”,是指心、意、气等内在的情志活动和气息运动;所谓“外”,指的是手、眼、身、步等外在的形体活动。通过传统保健体育教学,可以让大学生学会通过调养精神和形体,来增强体质,提高防病、治病的能力。传统保健体育教学,在指导大学生了解丰富的课程内容的同时,可以引导学生依靠自己的亲身体验和体会,领悟其内在规律及意蕴,满足人的一生中不同阶段、不同环境下的健身需求,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较好的健身习惯和爱好,并坚持锻炼,终身受益,具有终身体育的教学价值,且传统保健体育教学受外界因素的限制较少。传统保健体育的教学形式、内容丰富多样,有着不同的动作结构、技术要求、运动风格和运动量,分别适应不同年龄、性别、体质、季节、时间的需求,教师可以根据现实条件进行选择性、针对性教学,做到因材施教。同时,它对场地、器材的要求较低,俗称“拳打卧牛之地”,教学时可以根据场地的大小改变授课内容和方式,弥补了现代体育课中场地少、学生多的不利因素,有利于传统保健体育的普及和开展。
  2 中医药院校的体育教学与互联网利用现状
  目前互联网资源在中医药院校体育教学中已有所应用,但开发程度仍不够,缺乏整体规划,大多数体育教师仍习惯于传统课堂体育教学模式与方法,应用较多的就是体育理论课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形式单一。网络资源利用率不高,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体育课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同,教学活动主要是在室外进行,这导致网络资源在课堂上的应用受到了较大的限制,网络资源的优势在体育课堂上无法体现。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3](以下简称“纲要”)提出“要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校外(社会、野外)活动、运动训练等纳入体育课程,形成课内外、校内外有机联系的课程结构”,当前的体育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要使体育教学由学科结构向学习结构方向转移,由关心技能或体力发展向关心技能、体力与情感意趣协调发展方向转移,使体育教学成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兴趣,学习终身体育方法的过程,突出体现高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有机衔接[4-5]。课程设置、教学实施及评价体系上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及情感体验,注重学生弹性学习方法的培养,要求打破课堂空间条件的约束和限制,消除学生在学习时间、地点、内容和方式方法上的障碍,拓宽学生的学习途径。
  依据《纲要》的要求,体育教学不应局限在课堂内,课内外一体化的模式才能更好地达到高校体育教学目标,而教学资源网络化为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了平台。目前互联网的体育资源虽然多种多样,但是比较零散,没有经过整合,因而不够系统和全面,因此搭建一个较为方便快捷、内容丰富、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教学资源网络平台显得尤为重要[6]。
  3 体育教学资源网络平台建设的内容
  3.1 体育基础理论与文化内涵
  当前体育理论是体育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处于被忽视的地位,体育理论课开设的时数、内容及效果很难达到《纲要》的要求。体育理论的学习可以提高大学生对体育的思想认识,了解体育的目的、本质及功能,进一步形成终身体育的思想意识。中医药院校体育理论课教学应从普通高校《纲要》的目标、性质出发,涵盖学生感兴趣的体育竞赛欣赏、体育赛事规则及胜负判定、运动保健、科学锻炼方法等知识。根据不同的目标,选择合适的组织形式,提供实现途径和操作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实现从意识到行为的转变。
  传统保健体育在我国历史悠久,而中医学在我国源远流长。传统保健体育是以气功、武术、按摩、五禽戏为手段,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动员自身的积极因素,进行自我修复、自我调整、自我建设以求防治疾病、增进健康的体育运动;而中医学则是研究人类生命活动和外界环境相互关系,研究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防治、消灭的规律,以求增进健康、延长寿命和提高劳动能力的医学科学。二者都具有鲜明的东方哲学色彩,反映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由于传统保健体育的理论运用中医的精气神、脏腑、经络等学说加以阐述,因此,尽管传统保健体育属于体育范畴,但和中医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现代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继承和发展传统保健体育项目,学习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探索其健身的机制,引导和推动其健康发展,对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现代体育科学、加强现代人的道德修养、弘扬民族精神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3.2 精品课程和微课程
  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旨在“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教育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共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提高办学质量”。构建体育精品课程,应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体育的特点。体育教学具有教程的非衔接性、成绩的非进展性、学习的非独立性、教育的非系统性等特点[7]。体育精品课程的建设应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为重点,打造生动活泼的体育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帮助其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理念。体育精品课程建设过程必然会花费很多教师的心血,其精心制作的课件、拍摄的视频、与课程相关的素材应惠及师生,让学生享受到高质量的体育教学。
  微课是支持在线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的新型学习方式,以短小精悍的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精心设计开发,具有情景化、趣味性、可视化的特点[8]。微课顺应时代发展,满足和切合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具有方便、生动、直观等特点。中医药院校体育微课建设应以微视频为重点,每一个微视频可以控制在5~8 min,集中讲解某一个知识点,如某一体育项目的动作要领讲解或练习纠错,每一个项目的微视频应有系统性,保证学生能连续完整地学习。
  应该注意的是,教师在制作视频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及接受能力,明确教学视频需要表现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创建教学视频。同时,课堂教学应相应转变授课重点,由原来注重动作技术传授的“填鸭式”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更多地参与学生的讨论,进行答疑解惑、纠错及针对性指导,教与学关系颠覆形成“翻转课堂”[9]。   3.3 学生体质健康测评及促进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中流砥柱,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国家、社会及家庭都努力把他们培养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而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健康的心理是保证他们将来全身心投入建设国家的前提。当下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其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也存在一些问题。大学生体质滑坡现象已经引起国家高度重视,先后有“中央7号文件”“大学生阳光体育活动”的政策和举措出台,但是体质下降现象仍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做好大学生的健康促进、健康管理工作切实关系到大学生及其家庭、社会的利益。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应该全面、准确地评价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然后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从而真正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体育教学资源网络平台应涵盖大学生历年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及评价等级,并根据学生的个体体质健康水平给出针对性的运动锻炼措施、饮食及生活方式建议,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体质健康水平及变化趋势,了解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而主动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上海中医药大学在现有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评的基础上,增加了中医体质的测评方法,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量表》对个体的中医体质类型进行判定与评分,将人群分为9类,分别为平和体质、气虚体质、阴虚体质、阳虚体质、血瘀体质、湿热体质、气郁体质、痰湿体质、特禀体质。9种体质中,平和体质是指身心健康,对外界环境、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良好,其余8类属于偏颇体质,机体处于阴阳失调的状态。该量表根据中医体质理论制订,内容涵盖了反映测试者身体、心理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内容。同时根据“辨体施养”的原则,指导学生根据个体的中医体质类型选择中医养生方法,如运动养生、饮食养生、经络养生、中药养生、情志养生、四季养生、起居养生等,以期调整偏颇体质为平和体质,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3.4 运动人体科学相关
  中医药院校的学生本身具备较全面的医学素养,但综合运用医学知识的能力仍较薄弱,且运动伤害及防护、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等涉及的医学知识实践性、针对性较强。面对当前青少年体质状况不容乐观,运动性猝死、运动伤害事件时有发生的情况,很多学校逐年减少风险性运动项目的开展,此举实为因噎废食。因此,有必有通过相关专题介绍、视频演示等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医学相关知识,减少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消除大学生及体育教师对运动风险的畏惧心理。
  运动需要科学化,无论是普通的运动健身,还是增肌、塑性、减肥等目的性较强的运动,都需要有针对性的运动计划,合理的运动处方决定着健身效果的达成。在当前提倡运动生活化、终身体育、全民健身的时代下,健身应该变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需要专门的健身教练、专业的健身设施,而是应该利用周边的环境,随时随地进行锻炼。这就需要大学生掌握一两项基本的运动技能,同时学会自我锻炼。各种类型的健身视频可以帮助大学生丰富自己的健身技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健身方法,提高锻炼的主动性及有效性。因此,此版块应涵盖体育保健、身体功能评定、健身运动处方、发展各项身体素质的运动方法等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基本运动技能的基础上,学会科学健身。同时让学生学会一些基本的自我功能评定方法,可以随时了解自我的健康和体能状况,从而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3.5 体育竞赛欣赏
  当前奥运会提出“人文奥运”的理念,在此背景下,高校体育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10]。高校体育必须加快改革步伐,将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价值融合起来,这是需求,同时也是使命[11]。奥组委针对广大学生开展了“奥林匹克参与计划”,其目的是为了使广大青少年能够通过对丰富多彩体育项目的近距离欣赏,提高对体育项目的兴趣和喜爱,从而促进青少年身体素质的提高[12]。体育竞赛规则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了解了比赛规则、评判标准,才能更好地让学生体会运动的魅力,提升参与的热情。同时,体育欣赏作为一种审美导向,对于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形成良好的平等互助关系具有较大的意义[13]。在高校体育教学资源中增设体育竞赛欣赏内容,将体育欣赏相关内容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欣赏观念,端正其道德行为[14],还可提升大学生的审美水平及人文素养,丰富其精神生活。
  本版块可选取精彩有代表性的体育竞赛视频,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去体验体育的运动美、人体美及智力美。内容的选择应贴合大学生的个性特征,运用体育欣赏创造一种美的环境,培养学生通过感性认识阶段,进入理性认知阶段,再到自身实践阶段,从这三个方面来加深对运动项目的认识;同时通过对规则的讲解,培养学生学会欣赏运动员综合水平、裁判员的判决水平、技战术水平[15];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欣赏素养;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体育观、积极的欣赏态度等;引导学生将单纯欣赏转化为主动锻炼。
  3.6 体育工作综合管理
  学校的体育工作包罗万象,每一块内容都与学生息息相关,体育作为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越来越受到各级部门的重视。高校体育网站是高校体育连接外界,获取外接信息、进行交流与共享信息的平台。内容丰富、设置完善的高校体育网站可以让社会和大学师生了解高校体育工作、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群体活动、体育科研等内容,而且是在校大学生随时关注最新的校园体育动态、校内外体育新闻、校园群体和竞赛活动等的重要信息通道[16]。
  此版块主要涵盖体育成绩、早操、课外活动记录查询,教学、竞赛及群体活动通知、体育赛事的报名及编排、体育活动新闻等内容,方便学生随时获知体育动态信息。同时,还可涵盖学生体育社团内容、体育场馆预约租借功能、线上交流内容等。学生体育社团是丰富学生课外生活,活跃校园体育氛围的重要途径,通过体育教学资源网络化平台可以实现社团资源的共享和整合,对实体社团进行宣传,促进学生个体之间的资源互享[17]。高校体育场馆是师生活动的场所,同时,高校场馆又承担着为社会服务、向周边社区开放的义务,可依托体育教学资源网络化平台对体育场馆进行管理[18]。场馆管理人员通过网络后台进行场馆消息发布、用户管理、预订审核、场馆信息管理等;学生则可以通过校园网在线完成场馆查询、预订、退订和改签等,从而大大提高体育场馆使用率,将体育场馆的功能发挥到最大[19]。运动知识的专业性有时很难通过视频教学就能轻易掌握,错误的健身动作反而实现不了自己运动的目标[20],因此网络教学平台上的答疑解惑显得尤为重要,同时,线上交流的内容还包括教与学的心得体会等。   4 结语
  体育教学资源网络化平台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应该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避免重复及分散研究,造成资源浪费。同时,应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形成具有自己品牌的高质量教学资源体系,进一步提升体育教学质量。体育网络化教学资源如视频、图文音像等材料的拍摄、编辑、制作等单靠体育教师无法完成,还需要懂计算机、网络等专业人才的参与,且网络平台的维护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工程,需要投入较大的精力,应建立更新维护的长效机制及激励机制,保证网络平台持续焕发生命力。体育教学资源网络平台是中医药院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一环,有待于深入探索和研究,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体育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达到终身体育、自主发展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吴瑜,刘欢,任友群.“互联网+”校园: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新阶段[J].远程教育杂志,2015(4):8-13.
  [2] 刘玫瑾,庄灵.北京体育大学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7):74-77.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S].教体艺[2002]13号,2002.
  [4] 舒宗礼,夏贵霞,石岩.关于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体系的思考[J].湖北体育科技,2006,25(4):479.
  [5] 刘传进.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五・三”课程模式实践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2):91-94.
  [6] 玄文波.“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学校体育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J].当代体育科技,2015,5(9):176-177.
  [7] 姚小敏.对高校体育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41(7):94-96.
  [8] 唐艳,唐军.“微课”:高校体育课教育资源建设新途径[J].软件导刊,2014(6):167-168.
  [9] 李芳,尹龙,沈焯领.挑战与机遇:慕课对大学体育教学的启示[J].体育科研,2015,36(5):100-103.
  [10] 郭燕,徐桂兰.高校网络公共体育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19):98-98,100.
  [11] 乔金雨.对于高校开设体育欣赏网络课程的分析[J].电子商务,2015(78):78,96.
  [12] 徐建刚.基于网络化管理模式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师评价的研究――以华东理工大学为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13] 无.“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全国学联在全国高校联合开展大学生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J].青少年体育,2014(10):12.
  [14] 王武年.高校开展网络研究性体育教学模式的探究[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2,27(4):52-54.
  [15] 李春荣,王彦成,胡永南,等.构建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程教学体系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2):96-101,106.
  [16] 吴向宁.湖北省高等职业院校体育网站的现状与对策[J].安徽体育科技,2015,36(1):89-92.
  [17] 张丽,许兰.普通高校学生体育社团资源整合的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6,35(1):136-140.
  [18] 徐礼云,董俊.安徽省高校体育场馆开发和经营管理影响因素的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12,25(5):56-58.
  [19] 曾小松,陈小蓉,李旺,等.深圳大学体育场馆的有效管理[J].体育学刊,2013,23(1):76-79.
  [20] 夏博.论高校健身俱乐部“慕课”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J].运动,2015(112):64-65.
  (收稿日期:2016-02-14 本文编辑:张瑜杰)

互联网,时代体育教学改革(六)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摘要:体育教学改革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打破学生健康发展为中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个性开发;合理优化课程结构;注重学生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使教学改革不流于形式。

  关键词:新课改 体育现状
  当代体育的发展正呈现出与生活的联系日益紧密的态势,在未来的生活中,接触和谈论体育将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指望每一个学生将来都成为奥运冠军或运动健将,这是不可能的,但不管他们成为运动员与否,每一个人将来都会接触到体育,这则是必然的。因此,体育教育所指向的学生体育素质的培养越来越不能是一个单一的概念,而应是综合的,对运动技能的培养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一、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现状
  1.现行的应试教育制约了学校体育积极健康的发展。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我国的学校体育附属地位不可能彻底的改变。学校迫于升学压力、生源压力,校与校之间的竞争压力及校长的政绩工程,也只能以文化课学习为主,挖空心思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升学率。还有现行的职称评审要求也注定了教师拼命向学生要成绩要升学率。因此多种原因导致体育课长期被忽视。
  2.基层体育教师的素质良莠不齐制约着学校体育的发展。自卑心理现象——在许多中小学校里,体育学科极度不受重视,属于可有可无的附属项目,校长心目中的体育教师处于最底端的地位和周围同事的眼光致使体育教师不可避免的产生自卑心理,心理长期处于自卑、压抑的情况下,怎么可能会有体育课的自主创新和积极开展学校体育的各项活动
  懒惰现象——在上体育课的对候,有的老师随便安排一些内容,然后给个球甚至不给球让学生自由活动,采取放羊式教学。有的教师头脑中缺乏内容又不肯刻苦努力探索,课堂缺乏创新入云亦云。
  二、美育在教学中的地位
  网络时代的来临,教育信息化的迅速进展,给学校教育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课题,更加凸显出美育在当前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也指出,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是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这两个《决定》都对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尤其是对学校教育中的美育实施要求做出了明确而又深刻的阐述。真正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必须破除将美育完全等同于艺术教育的片面认识,必须认识到现代美育思想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更是一种教育理念,具有教育艺术和教育方法的意义。美育作为教育理念、教育艺术和方法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首先表现为美育对德育、智育、体育和劳动技能教育而言有着渗透关系,只有在德、智、体、劳的教育中体现了美育精神、美育艺术和方法,这些教育才是愉快的,才具有更强烈的吸引力。早在几千年前,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所指出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已阐明了这一教育规律。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学生的审美趣味提高了,也必然带动整个社会审美趣味的提升。从这个意义说,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不仅对教育,而且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进步都有重要的意义。
  三、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中出现弊端的解决办法
  1.构建开放型体育教学课堂环境,让学生主动学习。说到体育课的开放,不要把敖羊式教学等同起来,而这里的放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开展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的放,是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他们自主锻炼,减少教师无谓的干扰与约束。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让学生参与到集体学习当中。合作交流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合作交流可以增强师生、学生之间的感情,共同分享合作成功的喜悦。强化学生合作意识,从教师的角度而言,首先要建立教育对象的合作伙伴的观念,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伙伴身份参与教学,要自觉地参与教学,要自觉地忘记自己教师的角色,这将使学生产生向心力,从而对体育课产生兴趣。
  3.培养学生的创新,让创新带动学习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之一。现在学生的兴趣并不仅仅局限于是否活动,而是要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情境进行有意识的安排,从丽来触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只是浅层的兴趣激发。从心理的角度上看,让学生模仿学习动作不如让学生自己创造出新的学习方法使兴趣更强、效果更好。
  四、贯彻“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改革是关键
  开展学校体育,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以下要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年龄和性别特征;运动形式活泼,能激发学习兴趣;具有健身性、知识性和科学性;对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有较强的实效性;简单易行。为了适应学生的身心特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对一些竞技运动项目进行适当的改造,如简化规则、降低难度等。同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一些学生喜爱的新兴运动项目。在少数民族地区或其他有条件的地区,还应该挑选一些民族民间体育活动项目引入课程教学,以增加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并增强自豪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学校体育中的落实,学生将会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学校体育在这一标准下开展,将会更有价值、更有意义。体育教学要以健康为思想,以快乐为整堂课的主题,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根据学生特点,区别对待,使快乐真正深入学习当中,从而使青少年体会到健康的效果,使青少年学生有健康的体魄为祖国和人民服务,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体育教学改革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打破旧的教育模式建立新评价体系;以学生健康发疑为中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个性开发;优化课程结构;注重学生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使教学改革不流于形式。在培养学生心理的同时,我们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自信、意志品质,还应教会学生如何调控自己的情绪,了解体验体育活动对心理状态的影响,并且会运用。在社会适应方面,包括合作、竞争意识、交往能力、对集体和社会的关心终身受益。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yuwen545211/

推荐访问:互联网体育研究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