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的《湘夫人》,阅读答案

来源:阅读答案 时间:2016-04-12 11:10:34 阅读:

【www.zhuodaoren.com--阅读答案】

第一篇:《浅谈屈原《湘夫人》》

關於《湘夫人》主題思想的探討 四川師範大學數學與軟件科學學院2009級3班 謝和芮

內容摘要:

此論文先指出人們對《湘夫人》主題思想的幾種理解,然後分別闡述一些理解的依據,并指出其紕漏。再提出自己的理解,并論證。最終得出《湘夫人》主題思想是對湘水女神的崇拜與傾慕。

關鍵詞:忠君報國、歌頌愛情、神祇崇拜

引言:

《湘夫人》的主題思想存在很多爭議,爲了找出其真實的主旨,我認真聽了老師的講課,并查閱了相關資料,經過認真分析,得出了我自己的結論。特在此與大家分享、探討。

正文:

是屈原《九歌》中的一篇作品。關於《湘夫人》的主題思想,眾說紛紜。有人認為是屈原在借此表達自己忠君報國之情;有人認為《湘夫人》只是一篇祭歌,表達的是屈原和楚國人民對湘水女神的崇拜與思慕;也有人認為屈原是在歌頌純樸真摯的愛情······

王逸在《楚辭章句》中認為:屈原見俗人祭祀之禮,歌舞之樂,其辭鄙陋,因作《九歌》之曲,上陳事神之驚,下見己之冤結,托之

以風諫。這一觀點對世人解讀《湘夫人》影響甚大。再加上儒家思想根深蒂固的影響,後世之人也多傾向於把《湘夫人》主題思想理解為忠君報國之情。

也有人根據屈原的經歷而判定《湘夫人》的主題思想是忠君報國之情。屈原的生平的確坎坷。早年深受楚懷王信任,位列三閭大夫,後來遭到群小誣陷被楚懷王疏遠,兩次被逐出京都。這樣的落差,勢必造成屈原心中的不平與抑鬱,寫文章來抒發自己心中的冤結,表明自己忠君愛國的情操也是合情合理的。但屈原留下了《離騷》、《天問》等不朽作品,我們不能根據他的遭遇而把他所有作品的主題都定義為忠君報國。

也有人因楚辭中多見以姻親關係比喻君臣關係而認為《湘夫人》的主題思想是忠君報國。但楚國民間文藝有著濃厚的宗教氣氛,祭壇實祭上就是“劇壇”。在祭祀男神的時候,人們通常以女性祭者扮演角色迎接男神;在祭祀女神的時候,則以男性祭者扮演角色迎接女神。人們借神為對象,寄託人間純樸真摯的愛情,同時也反映人民與自然界的和諧。由此可見,《湘夫人》中男子對湘水女神的思慕是楚國人民祭祀儀式的習俗,並非以姻親關係比喻君臣關係。

“鳥何萃兮蘋中,罾何為兮木上”一句也被許多人理解為喻指屈原的才能用錯了地方,沒有得到施展。但結合上下文卻不難發現,當時的環境是一個十分耐人尋味的畫面:涼爽的秋風不斷吹來,洞庭湖中水波泛起,岸上的樹葉飄落,望穿秋水,不見伊人,不見伊人的湘君搔首踟躕,一會兒登臨送目,一會兒張羅陳設,可是事與願違,直

到黃昏時分仍不見湘夫人前來。“鳥何萃兮蘋中,罾何為兮木上”,是作者所用的比興手法,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言之物。這種手法在古詩中運用得非常普遍。在這裡,作者用這些反常現象作比興,是爲了引出後文中的“思公子兮未敢言”,并突出主人公內心的失望和困惑,大有所求不得、徒勞無功的意味。所以,不能斷章取義將其理解為屈原的才能無法施展。

根據以上幾點,基本可以排除屈原作《湘夫人》是爲了抒發忠君報國之情的觀點。

還有人認為《湘夫人》的主旨是在歌頌偉大的愛情。他們的依據是湘水縱貫南楚,與楚國人民有著血肉相連的關係,人們對湘水給予了深切的感情,把湘水稱為愛之河、幸福之河。愛情,純樸美麗,是一個亙古不變的話題。在歌頌代表愛與幸福的湘水女神的祭歌中歌頌偉大的愛情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經過認真閱讀體會《湘夫人》,并查閱了相關資料,我認為屈原作《湘夫人》時最主要的情感因素是對湘水女神的崇拜與傾慕。

當時的楚國,宗教信仰分為非常濃厚。一個有著虔誠宗教信仰的民族,是不會允許一個沒有宗教信仰的人為祭祀創作樂歌的。就算屈原是私下創作了《湘夫人》,但如果不能在宗教儀式中得到推廣,《湘夫人》是很難廣為傳頌并流傳下來的。所以,屈原也是一個有著虔誠宗教信仰的人。一個信徒,在為自己所信奉的神祇創作祭歌時,內心一定是虔誠、神聖且純粹的。當時的屈原,心中所想的,不是他坎坷的命運,也不是美麗的愛情。他的心裡,只能裝下那個神聖、美麗的

湘水女神。他只想用一顆最誠摯的心祈盼她的降臨,為了她降臨的那一刻,他做好各種準備,無微不至。當久候不至之時,深感失落和迷茫。然而這失落又怎能消磨那刻骨的崇拜與思慕?“搴汀洲兮杜若,將以遺褋兮遠著”,是他最後的選擇。這選擇,也是一個信徒最忠實最可信的選擇!

所以,《湘夫人》的主題思想既不是忠君報國之情,也不是歌頌偉大的愛情,而是表達楚國人民對湘水女神的崇拜與傾慕!

第二篇:《屈原《湘夫人》课用》【屈原的《湘夫人》,阅读答案】

第三篇:《屈原《湘夫人》》

屈原《湘夫人》

 人们在祭湘君时,以女性的歌者或祭者扮演角色迎接湘君;祭湘夫人时,以男性的歌者或祭者扮演角色迎接湘夫人,各致以爱慕之深情。他们借神为对象,寄托人间纯朴真挚的爱情;同时也反映楚国人民与自然界的和谐。因为纵灌南楚的湘水与楚国人民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她像慈爱的母亲,哺育着楚国世世代代的人民。

 人们对湘水寄予深切的爱,把湘水视为爱之河,幸福之河,进而把湘水的描写人格化。神的形象也和人一样演出悲欢离合的故事,人民意念中的神,也就具体地罩上了历史传说人物的影子。湘君和湘夫人就是以舜与二妃(娥皇、女英)的传说为原型的。这样一来,神的形象不仅更为丰富生动,也更能与现实生活中的人在情感上靠近,使人感到亲切可近,富有人情味。

 诗题虽为《湘夫人》,但诗中的主人公却是湘君。这首诗的主题主要是描写相恋者生死契阔、会合无缘。作品始终以候人不来为线索,在怅惘中向对方表示深长的怨望,但彼此之间的爱情始终不渝则是一致的。

第一段写湘君带着虔诚的期盼,久久徘徊在洞庭湖岸,渴望湘夫人的到来。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屈原的《湘夫人》,阅读答案】

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

第一段写湘君带着虔诚的期盼,久久徘徊在洞庭湖岸,渴望湘夫人的到来。

“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是进一步借秋景来渲染、扩散和深化这相约未见的愁情。主人公不见心爱的佳人到来,极想会见却没有会见,中间的心理落差非常之大,有一种沉重的失落感。主人公的情绪体验染上了某种色彩,于是构成一种审美心境。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 这时,在湘君的眼中,尽是令人黯然神伤的凄凉景色:秋风瑟瑟,似乎凉意渗透心间;落叶纷纷,犹如一颗沉重的心渐渐下沉;微波荡漾,犹若“心波”起伏。湘君面对这烟波浩渺的洞庭湖,心事茫然,愁绪四溢。情与景,水乳交融,把读者带入一个美妙的意境。

 这一凄清杳茫的秋景,构成了一个优美而惆怅的意境,成功地点燃了抒情主人公的心境,被后人称为“千古言秋之祖”。【屈原的《湘夫人》,阅读答案】

【屈原的《湘夫人》,阅读答案】

 望断秋水、不见伊人的湘君搔首蹰躇,一会儿登临送目,一会儿张罗陈设,可是事与愿违,直到黄昏时分仍不见湘夫人前来。这种情形经以“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的反常现象作比兴,就更突出了充溢于人物内心的失望和困惑,大有所求不得、徒劳无益的意味。

第二段进一步深化湘君的渴望之情。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第二段进一步深化湘君的渴望之情。以水边泽畔的香草兴起对伊人的默默思念,又以流水的缓缓而流暗示远望中时光的流逝,是先秦诗歌典型的艺术手法,其好处在于人物相感、情景合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 《越人歌》“山有木兮木有枝,

 心悦君兮君不知”

 《湘夫人》“沅有芷兮澧有兰,【屈原的《湘夫人》,阅读答案】

 思公子兮未敢言”

 不仅风格、形式,连内容都有浑如一体的感觉。

 第三段写湘君四处寻找湘夫人的经过和心理活动。

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 第四段纯粹是湘君幻想中与湘夫人如愿相会的情景。

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

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 这是一个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的神奇世界:建在水中央的庭堂都用奇花异草香木构筑修饰。其色彩之缤纷、香味之浓烈,堪称无与伦比。作品在这里一口气罗列了荷、荪、椒、桂、兰、辛夷、药、薜荔、蕙、石兰、芷、杜衡等十多种植物,来极力表现相会处的华美艳丽。其目的,则全在于以流光溢彩的外部环境来烘托和反映充溢于人物内心的欢乐和幸福。

 第五段:写湘君最终未能找到湘夫人时的矛盾、痛苦心理。

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醴浦。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第四篇:《屈原《湘夫人》诗歌鉴赏问题设置与解答》

屈原《湘夫人》诗歌鉴赏问题设置与解答

教学博苑

2010-03-02 0855 5d56b7b40100gtox

屈原《湘夫人》诗歌鉴赏问题设臵与解答

1、赏析诗中开头两句设臵的特定情境,理解这一特定情境对全诗有什么作用。

歌辞的第一段写湘君带着虔诚的期盼,久久徘徊在洞庭湖的山岸,渴望湘夫人的到来。这是一个环境气氛都十分耐人寻味的画面凉爽的秋风不断吹来,洞庭湖中水波泛起,岸上树叶飘落。望断秋水、不见伊人的湘君搔首蹰躇,一会儿登临送目,一会儿张罗陈设,可是事与愿违,直到黄昏时分仍不见湘夫人前来。这种情形经以“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的反常现象作比兴,就更突出了充溢于人物内心的失望和困惑,大有所求不得、徒劳无益的意味。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是进一步借秋景来渲染、扩散和深化这相约未见的愁情。主人公不见心爱的佳人到来,白极想会见至没有会见,中间的心理落差非常之大,有一种沉重的失落感。主人公的情绪体验染上了某种色彩,于是构成一种审美心境。这时,在湘君的眼中,尽是令人黯然神伤的凄凉景色秋风瑟瑟,似乎凉意渗透心间;落叶纷纷,犹如一颗沉重的心渐渐下沉;微波荡漾,犹若“心波”起伏。湘君面对这烟波浩渺的洞庭湖,心事茫然,愁绪四溢。情与景,水乳交融,把读者带入一个美妙的意境。

2、赏析诗中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湘夫人》是一首很有特色的爱情诗。以景现情,寓情于景,可以说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湘夫人》的景物描写十分成功。它不是为写景而写景,而是与主人公的心理活动相映衬,即情感的流动与外在形式同步。诗人将湘君与湘夫人约会的地点放在湘水一带,时间又是在秋天。整个画面是秋天水上景色。这就为诗中主人公提供了抒发相思愁苦的自然环境。在湘君的心口中,以为“帝子降兮北渚”—湘

夫人曾经在约会的地点(北洲)等待过自己。然而当他到来时湘夫人已经离开了。他望穿秋水也不见对方影子,心中忧伤万分。“目眇眇兮愁予”中的“愁”顿时在此环境中触发。“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是进一步借秋景来渲染、扩散和深化这相约未见的愁情。主人公不见心爱的佳人到来,白极想会见至没有会见,中间的心理落差非常之大,有一种沉重的失落感。主人公的情绪体验染上了某种色彩,于是构成一种审美心境。这时,在湘君的眼中,尽是令人黯然神伤的凄凉景色秋风瑟瑟,似乎凉意渗透心间;落叶纷纷,犹如一颗沉重的心渐渐下沉;微波荡漾,犹若“心波”起伏。湘君面对这烟波浩渺的洞庭湖,心事茫然,愁绪四溢。情与景,水乳交融,把读者带入一个美妙的意境。

这首诗又有着寓情于景的表情法。景物不是原来的样子,如“鸟何”、“罾何”、“麋何”、“蛟何”等句;或是带上感情色彩的景物,如秋风、秋水、秋叶的描写。情感的流动较蕴藉、含蓄、深沉,如海底暗流,不易发觉。因此需要通过表层意象加以领会。

3、赏析诗人是如何来写主人公的远望的,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写。

湘君先是“目眇眇”,接着是“骋望”,然后是“远望”,一望再望,望眼欲穿却不见伊人,这个时候湘君内心肯定是急切而又失望惆怅的,结合后文来看,湘君对湘夫人的未至还有一份困惑和担忧,也正因为此,他才去找。

4、赏析诗人是如何来写主人公寻找的,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写。 写寻找实际上诗中只用了一句话,写湘君从早到晚,从河这边到河那边着急地找,一突出他寻找的时间长,一突出他寻找的地方广,但结果却是寻而未得,可以想见这个时候的湘君内心一定是非常失落的,尽管失落却仍然充满幻想(幻想心爱的人“召予”,于是筑室等待呀),由此可见湘君对湘夫人的那份执着与痴情。

5、赏析诗人是如何来写主人公筑室的,以及这样写的原因。

对筑室(与其说是写筑室,还不如说是写装饰房子更准确。)的描写是本诗的精彩之笔。以“荪壁兮紫坛”为例,都是几个名词放在一起构成的句子,“荪”和“紫”是名词活用作状语,翻译成“用荪草,用紫贝”,“壁”和“坛”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翻译成“装饰墙壁,装饰庭院”。筑室建堂、美饰洞房、装饰门面、迎接宾客的场面,就属于表层性的,即明写。从“筑室兮水中”至“疏石兮为芳”,是从外到里、由大到小;从“芷葺兮荷屋”至“建芳馨兮庑门”,又由里到外。线路清楚,事实明白,情感的宣泄是外露的,是直抒胸臆的方式,淋漓酣畅,无拘无束,少含蓄,情感的流动与外在形式同步。

湘君在装饰房子时使用的材料特点都是用的香花香草。屈原的作品里面那些常用的香花香草她们的特殊含义用采摘香草喻加强自身修养,用佩戴香草喻保持修洁。

细致的描写表现出理想的房子装饰的华美、主人情趣的高雅、浪漫和高洁的情操、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6、欣赏诗中“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两句表达的情感内涵。【屈原的《湘夫人》,阅读答案】

理解这两句,应该联系诗歌的暗示性特点。鸟为甚麽不落在树上而只是落在草丛,渔网为甚麽没撒在水中而偏偏撒在树梢上,这是耐人寻味的,其实就是意味着落空。结合上文来看,这一句实际上是告诉我们主人公望的结果,所望之人没有来。但这一句又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只是讲到一些错位的事情,这里用的实际上是隐喻,诗人是以这些错位的不合常理的是来隐喻主人公所望之人未来的结果,以此表达主人公的失落、困惑、惆怅。

7、诗歌中的“我”究竟是指谁?

最普遍的观点就是认为“我”是指湘君;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我”是指屈原;

第三种观点认为“我”既是指湘君也是指屈原;

第四种观点认为诗歌中的“我”是指湘夫人。

8、诗歌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我”是—

一个痴情的男子

一个爱情的过客

无数有渴望有追求的人,有梦却不能实现的人

怀才不遇的人

对真理坚持不懈的人

苦苦追寻的凡人,拥有一颗渴望逃脱尘世的心

“我”就是我

只要学生言之成文,言之有理即行。

9、如何理解《湘夫人》所体现的楚辞特点?

全诗所描写的对象和运用的语言,都是楚化了的,具有鲜明的楚国地方特色。诸如沅水、湘水、澧水、洞庭湖、白芷、白薠、薜荔、杜蘅、辛夷、桂、蕙、荷、麋、鸟、白玉等自然界的山水、动物、植物和矿物,更有那楚地的民情风俗、神话传说、特有的浪漫色彩、宗教气氛等,无不具有楚地的鲜明特色。诗中所构想的房屋建筑、陈设布臵,极富特色,都是立足于楚地的天然环境、社会风尚和文化心理结构这个土壤上的,否则是不可能作此构想的。

语言上也有楚化的特点。楚辞中使用了大量的方言俗语,《湘夫人》也不例外,如“搴”(动词)“袂”、“褋”(名词)等。最突出的是“兮”字的大量运用—全诗每句都有一个“兮”字。这个语气词相当于今天所说的“啊”字。它的作用就在于调整音节,加大语意、语气的转折、跳跃,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湘夫人》以方言为主,兼有五七言。句式变化灵活。这种“骚体”诗,是继《诗经》后新出现的自由诗,在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是一次了不起的创新。

第五篇:《屈原《湘夫人》 教案》

屈原《湘夫人》 教案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对诗歌景物的分析,学习“融情入景、因情造景”的写法。

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诗歌情景关系上的特点。

2.难点:通过意象营造意境,表达情感的写法。

三、教学步骤:

一、导入

我们刚刚学过屈原的《离骚》,从中感受到作者“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追求真理、追求理想的执着精神。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诗歌《湘夫人》。【屈原的《湘夫人》,阅读答案】

二、常识介绍

(1)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之一。

屈原一生经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在楚怀王时期。他对内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积极主张联齐抗秦。后因小人诬陷,被怀王疏远,并两次遭放逐。第一次在怀王时期,被流放到汉北;第二次在顷襄王时期,被流放到沅、湘一带。最后,在无可奈何之际,他自沉汨罗江,以明其忠贞爱国的情怀。

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在语言形式上,屈原作品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每句五、六、七、八、九字不等,也有三字、十字句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及“之”“于”“乎”“夫”“而”等虚字,用来协调音节,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总之,他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巨大的创造性。

(2)楚辞,指楚地的歌辞,由屈原创建的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产于楚地,用楚方言,歌楚之音,记楚之物”。来源:楚地的原始神话和巫祝的宗教活动,楚地的乐曲和民歌(《越人歌》)。“信鬼好巫”是荆楚文化中突出的特征。

(3)湘水神的传说,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对恋人神,传说湘君就

【屈原的《湘夫人》,阅读答案】

是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舜的妻子是尧帝的二女娥皇、女英,她们追随丈夫到沅湘,夫死而苦,泪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斑竹”之名即由此而来。

三、讲解诗歌。

(一)教师范读课文,强调字音。

(二)学生结合课后注释,疏通课文。

(三)内容评析。

1.师问:诗歌涉及到的主要人物形象有几个?抒情主人公是谁? 生答:湘君和湘夫人,这首诗题目虽然是《湘夫人》,但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却是湘君。

2.师问:诗歌为我们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生答:讲的是湘君和湘夫人的神恋故事,是由一次约会在时间上的误差而引出的悲剧。

3.师问:这个故事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生答:幽怨 哀婉

4.诗歌是如何表现这个幽怨、哀婉的苦恋故事的?

(1)融情入景,以景染情。

师问:这是典型的情景交融的诗作,现在我们朗读第一段,看看诗人是怎样“融情入景,以景染情”的?

生答:“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一凄清杳茫的秋景,构成了一个优美而惆怅的意境,成功地渲染了抒情主人公的心境,被后人称为“千古言秋之祖”。

(2)因情造景,象征寓意。

师问:第一段中“鸟萃兮苹中, 罾何为兮木上”是什么意思?在表现情景关系上有什么特点?

生答:“鸟萃兮苹中, 罾何为兮木上”, 比兴手法,写的是男主人公因思念女主人公久久不见其人而对眼前的景象产生了一种错乱的现象,水神看到的是一幅奇怪的场景:鸟儿聚集在水草上,鱼网则被挂在树上。这是比喻湘夫人终于没来,种种费心都不过是瞎张罗。表现男主人公的伤心和失落。

生答:因情造景,象征寓意。

师问:第三段中还有这样一句,找出来?

生答:“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麋鹿为什么庭院里觅食,蛟龙为什么在水边游荡?以不可能存在的假想景象,来自我比况自身的尴尬处境。

(3)香草美人,寄予理想。

师问:我们学习《离骚》知道,屈原诗歌有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喜欢用香草美人的意象,试找出诗中出现的香草意象?

生答:白薠 白芷 兰草 辛夷 薜荔 杜衡 杜若 石兰„„

师问:“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为什么要写这么多香草,为什么要采香草送给姑娘?

生答:对爱情坚贞不渝,对理想执着追求。

5.主题研讨

本诗以男女水神等候对方为线索,表现了他们因思而不见而在不断的彷徨迷惘中产生的深长的幽思之情,但仍对爱情坚贞不渝的主题! 诗歌反应了当时人民的真实感情和美好愿望,也渗透了诗人屈原执着追求理想的情愫。

【板书】 情景交融

歌颂爱情 追求理想

香草美人

第六篇:《《五月怀屈原》中考阅读答案》

五月怀屈原

一条沉重的河流和一些叶的小舟/在孤独的歌里漂过白色的五月

这时候 两岸美丽的艾叶/总在痛苦地抖动

在五月 我们就想起一个/做过三闾大夫的先人

沿瘦瘦的汩罗江愤怒地走过去/那些香甜的粽子并没有感动

麻木而饥饿的鱼儿/在大夫汀兰般高尚的须髯里游动

几千年了 它们为什么活着/而他 始终只留给我们一个

站立着的背影和不折的脊梁

每年的五月/都有一个悲壮的节日

结满眼泪和沉甸甸的粽子/不管小草会不会以同一种姿势绿着

不管五月的河水是否依然/浑浊而激动地涨着

不管走到什么地方/在五月的每一个早晨和黄昏

【注】屈原,伟大的爱国诗人。战国时楚国贵族。初辅佐楚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学识渊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联齐抗秦。后遭谗被逐。楚被秦攻破后,因无力救国,遂投汨罗江。【《五月怀屈原》中考阅读答案】《五月怀屈原》中考阅读答案。所作《离骚》《九章》等突出表现了他对楚国的深切忧念和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

22.阅读上面的诗歌,请从文学欣赏的一两个角度进行赏析。(5分)

答:

[NextPage]

22.(5分)参考示例:

(1)诗歌抒发了作者对爱国主义讲坛人屈原的缅怀和追思之情,表达了对古代先贤渐行渐远的忧思。诗歌开篇,以“沉重的河流”“飘零的小舟”“痛苦抖动的艾叶”等意象,营造了孤寂冷清、萧瑟苍凉的意境,奠定了悲愤的感情基调,勾起了对屈原的怀想。落寞的屈原,“愤怒”地“沿着廋廋的汩罗江”“走守去”,给我们一个“站立着的背影”和“不折的脊梁“,表现了一种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五月怀屈原》中考阅读答案】文章《五月怀屈原》中考阅读答案出自absolute; LEFT: -10000px"> 本文来自

(2)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表情达意。运用拟人手法,把“汩罗江”以“瘦瘦”的形象吃呈现,原本辽阔、汹涌的江水,在屈原“从容人”“致诚”的气度面前“廋身”,以衬托他高大的形象。诗歌第三节赋予“橘树”“芙蓉为”“河水”人的品性和情态,再现了屈原高洁的人格和崇高的抱负。同时,这三组句子构成排比,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景仰之情,为篇末的“无法沉默”蓄势。

此外,诗歌还运用典故,发“汀兰”语出“搴灯兮杜若”(《湘夫人》),“芙蓉”语出“制芰荷以为衣兮,信芙蓉以为裳”(《离骚》);“橘树”语出《橘颂》;“浑浊”语出“举世浑浊我独清”写出了屈原的“高洁”“无私”“坚贞”“洁身自好”的品格和崇高的政治理想。【《五月怀屈原》中考阅读答案】阅读答案

……

(只要抓住一至两个赏点,能作正确的赏析评价,合乎情理,内容具体,表达好即可)

第七篇:《屈原《九歌·礼魂》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礼魂

成礼兮会鼓,

传芭①兮代舞;

姱女倡兮容与;

春兰兮秋菊,

长无绝兮终古。

【注】

①成礼:指祭祀之礼完毕。会鼓:急疾击鼓,鼓点密集。

②芭(bā):一种香草(《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4版 商务印书馆 注)

③姱(kuā夸):美好。倡:同“唱”。容与:舒缓。

译文

祭祀礼已完毕紧紧敲起大鼓,

传递手中花更相交替而舞,

姣美的女子唱得从容自如。

春天供以兰秋天又供以菊,

长此以往不断绝直到终古。

(1)从句式特点看,本诗属于         (体裁)。从内容来看,诗歌的前三句描写了一个                       (12字以内)的热烈而隆重盛大的送神场景。(3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鉴赏评价)。【屈原《九歌·礼魂》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屈原《九歌·礼魂》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答案和解析】答案:楚辞(1分)  击鼓传花,载歌载舞(2分)

解析:抓住诗中的“鼓”“ 舞”进行概括即可。

(2)赏析诗歌后两句诗人表达的情感。(5分)

【答案和解析】答案:春天供以兰,秋天供以菊。用兰、菊等香草突出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和对生生不息的生命的礼赞。(2分)“长无绝兮终古”既表达了诗人虔诚的心情,更表明了矢志不渝的报国决心。(3分)

解析:抓住诗中意象,“兰”“菊”,分析作者情感,

【赏析】

此篇是通用于前面十篇祭祀各神之后的送神曲,由于所送的神中有天地神也有人鬼,所以不称“礼神”而称“礼魂”。

对此篇的理解,从题目到内容一直分歧较大。王逸《楚辞章句》云:“言祠祀九(十)神,皆先斋戒,成其礼敬,乃传歌作乐,急疾击鼓,以称神意也。”今人陈子展以为“这像是说《礼魂》是为祭祀十神成礼之后,又传歌作乐,以娱乐众神而作,不是为祭祀任何一神而作”(《楚辞解题》)。明汪瑗《楚辞集解》、清张诗《屈子贯》则宣称此篇是“前十篇之乱辞也”。清王夫之《楚辞通释》又认为:“此章乃前十祀之所通用,而言终古无绝,则送神之曲也。【屈原《九歌·礼魂》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文章屈原《九歌·礼魂》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出自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yuwen74485/

推荐访问:屈原湘夫人赏析 屈原湘夫人原文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