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6)

来源:阅读答案 时间:2016-04-13 11:12:15 阅读:

【www.zhuodaoren.com--阅读答案】

第一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一、阅读文言文《与朱元思书》(吴均),回答问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甲段文字中直接表现作者性格和品质的语句是。乙段文字中统领全文、点明作者品德的语句是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从流飘荡( ) (2)急湍甚箭( ) (3)猛浪若奔( ) (4)横柯上蔽( ) 2、用现代汉语在下面横线上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3、结合文中语句说说作者有怎样的志趣和情怀。

4、把下列表达的感情与文章最接近的诗句写在横线上。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6)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 二、比较阅读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以: ②期: ③劳: ④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4.甲、乙两段文字表现了作者共同的情怀和志趣,试加以概括。

三、阅读《马说》片断,回答问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食或尽粟—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B.且欲常马等不可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C.其真无马邪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D.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执策而临之 2.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策之不以其道 译句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译句 3.文中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 现出强烈的 之情。

4.文中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一句强调了作用。在今天,如果你的才华不被人发现,完全可以 (填相关成语),把自己的才华积极主动地显露出来;而在位者也应 (填相关成语)正确识别、选拔和任用人才。 四、比较阅读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乙)陶潜,字元亮,大司马①侃之曾孙也。祖②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

1

大适③融然④。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⑤素琴一张,弦徽⑥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六十四》)

【注】①大司马:官名。②祖:祖父。 ③适:满足。 ④融然:和悦的样子。 ⑤畜:通“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无从致书以观 致:__________ (2) 走送之 走:__________ (3)援疑质理 质:__________ (4) 俟其欣悦 俟:__________ ⑥徽:系琴弦的绳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处所、地方) B.造饮辄尽(到„„去) C.潜亦无所辞焉(告辞) D.亦雅咏不辍(停止)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期在必醉 陈太丘与友期 B、博学善属文 忠之属也 C、或置酒而招之 前人之述备矣

D、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3.下列对甲乙两段文字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写五柳先生姓字不详,表现了作者对门第观念的蔑视;乙文从人物的姓氏、门第写起,符合纪传体文章的一般特征。

B.甲乙两文在内容上各有侧重。甲文主要表现五柳先生的“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乙文主要表现陶渊明的“颖脱不羁,任真自得”。

C.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相似之处,都是运用简笔勾勒人物,虽只寥寥数语,但人物形象鲜明突出,跃然纸上。

D.甲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五柳先生的肯定与颂扬之意,乙文则以“为乡邻之所贵”道出人们对陶渊明的厌恶之情。

4.用现代汉语写出甲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乙文中,陶渊明“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并自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你认为陶渊明的“琴中趣”是一种怎样的生活情趣?

五、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回答问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先帝不以臣卑鄙 C.或遇其叱咄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D.益慕圣贤之道 孔子曰:“何陋之有?”

3.请将“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一句翻译为现代汉语。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段分别从哪两方面叙写了作者的求学之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小石潭记》,回答问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直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舍,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本文是____________(朝代)著名文学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名)所作。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其岸势犬牙差互 其如土石 B.而不知日之入 辍耕之垄上 C.杂然而前陈 苍然暮色 D.以其境过清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3.请将“斗折蛇行,明灭可见。”一句翻译为现代汉语。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两篇文章写于同一年,所写都是永州山川景物,但《小石潭记》更偏重于客观描写,《始得西山宴游记》更偏于主观感受。试举一两个例子,作简要分析。

七、《醉翁亭记》

2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这个片段写了四种情况。从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每种情况的短句.依次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横无际涯 (2)先天下之忧而忧 (3)猿则百叫无绝 (4)窥谷忘反 8、翻译句子。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译文: 。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译文: 。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2.下面各组句中的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往来而不绝者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临溪而渔 莅临指导 C.宴酣之乐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D.泉香而酒洌 杂然而前陈者 3.将“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翻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全文看,对作者在这个片段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山水之乐 B.与民同乐

C.被贬后的抑郁心情 D.“醉”与“乐”的和谐统一

5.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境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一样具有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所展露的“________,________”旷达胸襟。 八、比较阅读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6、下列划线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A、浩浩汤汤( tāng) B、衔远山( xián)C、互相轩邈( miǎo )D、泠泠作响( líng) 7、、解释句中划横线的词。

9、在景物描写方面,甲段主要从视觉角度进行描写,突出洞庭湖 的景色特点。乙段则从视觉和 角度进行描写,体现从富阳至桐庐沿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作答)的特点。 九、阅读《岳阳楼记》选段,回答问题。【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6)】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 摧;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薄: 景: 2.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译文: 。 3.请从选文中找出概括“迁客骚人”“悲”、“喜”情感的语句。

4.“迁客骚人”情感变化的原因是 和 。 十、阅读《醉翁亭记》(选段),完成问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 下列词语中“回”字与“峰回路转”中“回”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妙手回春 B.蓦然回首 C. 回复短信 D. 回环往复 2. 解释选段中加点的词语。

(1)蔚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辄: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3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用自己的话说出醉翁亭在滁州的详细地理位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阅读《小石潭记》(节选),完成问题。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付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影: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悄怆: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有横线两处句子的意思。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请用第④段中的两个四字短语,完成填空。

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感到 , 。

4.如果你能经“时空隧道”返回到唐朝,并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见,听他倾诉内心的郁闷悲怆之情后,说几句劝慰的话。其中要恰当引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或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相关名句。(限在40字以内)

十二、比较阅读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

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乙)世之人有喜作肥字者,正如厚皮馒头,食之未必不佳,而视其为状,已可知其俗物。字法中绝将五十年,近日稍稍知以字书为贵,而追踪前贤者未有三四人。古之人岂皆能书,独其人之贤乾传遂远。然后世不推此,但务于书,不知前日工书者随纸与墨泯弃者不可胜数也。使颜公书虽不佳,后世见者未必不宝也。杨凝式以直言谏其父,其节见于艰危。李建中清慎温雅,爱其书者兼取其为人也。岂有其实,然后存之久耶?非自古贤哲必能书也,惟贤者能存尔,其馀泯泯不复见尔。(选自《书学集成?汉宋卷》,有删节)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伛偻提携 提携: ②宴酣之乐 酣:

③字法中绝将五十年 绝: ④后世见者未必不宝也 宝: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至于负者歌于途 ②其节见于艰危 B ①醒能述以文 ②近日稍稍知以字书为贵 C ①禽鸟知山林之乐 ②食之末必不佳 D ①泉香而酒洌 ②而追踪前贤未有三四人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文: ②非自古贤哲必能书也,惟贤者能存尔 译文:

4.欧阳修的 "为人 " 之道,既体现在为官之时,又体现于书法之论中,请根据两个文段内容,简要 分析。 参考答案: 一、

1、(1)随着,顺从(2)甚于、超过(3)奔驰的马(4)树枝

2、竭力攀高的人,看到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热衷功名的心;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大意对即可)

3、从“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句中表现作者对自由的渴望;从“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句中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歌颂;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句中表现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对官场的厌恶。(能结合语句分析,大意对即可。)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二、

1、① 用、把 ② 希望、愿望 ③使„„劳累 ④ 助词,将宾语前置。

2、① 喝醉以后就回家,从不顾惜留恋。 ② 同我谈笑往来的,只有博学的人,没有浅薄

4

的庸人。

3、答案: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高洁傲岸,安贫乐道。 三、

1. A。 ( “而”都表示转折关系。)

2.考查古文翻译能力。要通观全文;抓住关键词、(如“策” “道”“食”“尽其材”)坐实词义,者的襟怀和个性。

七、1.①滁人游②太守宴③众宾欢④太守醉 2.B

3.背东西的人在路途中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对一句给2分.对两句给3分) 4.B

5、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疏通句意,译句便水到渠成。答案:①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②喂养它,又不让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3.考查提取文段要点能力。“不知马”是贯穿全文的核心, 造成千里马悲剧的根源,抓住就迎刃而解。答案: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也。

4、命运起决定作用。毛遂自荐 知人善任或举贤授能 四、

1 C 2D 3D

4、喜欢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追究;每逢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就高兴得忘了吃饭。

5、洒脱不羁,悠闲自得。(意思对即可) 五、

1、(1)得到,获得(2)跑(3)询问(4)等,等待

2、 B 因为 (A中“于”分别是“向”和“在”之意:C中“其”分别 是“他”和“难道”之意; D中“之”分别是“的”和用来表示宾语前置。)

3、参考译文:天气特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像结成的冰块一样坚 硬,手指不能弯屈伸直,(我)也不敢放松学习。 4、 (1)得书难:(2)拜师难 六、

1唐朝 柳宗元 2 C

3 直译、意译均可。

⑴(望过去,溪水)像北斗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一会出现或一会儿又隐没。

⑵(此身于山顶)使人悠悠然仿佛与整个宇宙的浩气融为一体,不能够知道它的边际;又像飘飘然与造物主遨游于天地间,无穷无尽。

4例:《小石潭记》全篇较少议论抒情,如:写潭中鱼的静态动态,都是工笔细描,刻画入微;《始得西山宴游记》则多议论抒情,写景也多寓意,如:写西山之“怪特”、“特立”,实际上是抒写作

八、 1、A

2、(1)涯:边

(2)先:在„„之前;把„„放在前面 (3)绝:停止

(4)反:通“返”,返回

3、(1)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2)(有时飞速的)急流比箭还快的,迅速的波浪好像奔腾的马群。

“予、求、心、奔“等几个词落实较好,能将句子意思表达清楚准确,可得满分。如个别重点词落实不好,表意不够清楚、完整,酌情扣分,翻译的句子与愿意相差甚远,不给分。 4、雄伟 听觉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第一个空如填“壮阔”“横无际涯”或“雄伟”的近义词 为对;第三空只填“奇山异水”或“天下独绝” 也对。 九、

1、薄:迫近 景:日光

2、浮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下的璧

3、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4、个人的遭遇 外物的触发 十、 1、D【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6)】

2.(1)茂盛的样子 (2)就

3.(1)有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儿张开翅膀似的,高踞在泉水上边的亭子,这就是醉翁亭。 (2)醉翁的心意(情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之中(秀丽的山水之间)。 4. 答案:①在滁州西南方向的琅琊山;②沿山行六七里处的酿泉之上。 十一、

1(1)鱼的影子。(2)忧伤(的样子)。

5

第二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

一、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从流飘荡 (2)急湍甚箭 (3)猛浪若奔 (4)横柯上蔽

2、用现代汉语在下面横线上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3、结合文中语句说说作者有怎样的志趣和情怀。【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6)】

4、把下列表达的感情与文章最接近的诗句写在横线上。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6)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 二、比较阅读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

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

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

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

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以: ②期: ③劳: ④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甲段文字中直接表现作者性格和品质的语句是。乙段文字中统领全

文、点明作者品德的语句是

4.甲、乙两段文字表现了作者共同的情怀和志趣,试加以概括。

三、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

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食或尽粟—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

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B.且欲常马等不可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C.其真无马邪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D.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执策而临之

2.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策之不以其道 译句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译句

3.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 作者对此表现出强烈的之情。

4.文中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一句强调了华不被人发现,完全可以 (填相关成语),把自己的才华积极主动地显露出来;而在位者也应 (填相关成语)正确识别、选拔和任用人才。

五、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

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

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

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

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无从致书以观 致: (2) 走送之 走: (3)援疑质理 质: (4) 俟其欣悦 俟: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先帝不以臣卑鄙

C.或遇其叱咄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D.益慕圣贤之道 孔子曰:“何陋之有?”

3.请将“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一句翻译为现代汉语。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段分别从哪两方面叙写了作者的求学之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

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直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

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舍,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本文是____________(朝代)著名文学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名)所作。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其岸势犬牙差互 其如土石 B.而不知日之入 辍耕之垄上

C.杂然而前陈 苍然暮色 D.以其境过清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3.请将“斗折蛇行,明灭可见。”一句翻译为现代汉语。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

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

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这个片段写了四种情况。从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每种情况的短句.依次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2.下面各组句中的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往来而不绝者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临溪而渔 莅临指导

C.宴酣之乐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D.泉香而酒洌 杂然而前陈者

3.将“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翻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全文看,对作者在这个片段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山水之乐 B.与民同乐 C.被贬后的抑郁心情 D.“醉”与“乐”的和谐统一

5.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境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一样具有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所展露的“____

____,________”旷达胸襟。

八、比较阅读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此则

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

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

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

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6、下列划线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A、浩浩汤汤( tāng) B、衔远山( xián)C、互相轩邈( miǎo )D、泠泠作响( líng)

7、、解释句中划横线的词。

8、翻译句子。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9、在景物描写方面,甲段主要从视觉角度进行描写,突出洞庭湖的景色特点。乙段

则从视觉和 角度进行描写,体现从富阳至桐庐沿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

原文作答)的特点。

九、阅读《岳阳楼记》选段,回答问题。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

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

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

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薄: 景:

2.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3.请在文中画出概括“迁客骚人”“悲”、“喜”情感的语句。

4.“迁客骚人”情感变化的原因是 和

十、阅读《醉翁亭记》(选段),完成问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

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

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 下列词语中“回”字与“峰回路转”中“回”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妙手回春 B.蓦然回首 C. 回复短信 D. 回环往复

2. 解释选段中加点的词语。

(1)蔚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2)辄: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1)横无际涯 (2)先天下之忧而忧 (3)猿则百叫无绝 (4)窥谷忘反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4. 用自己的话说出醉翁亭在滁州的详细地理位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阅读《小石潭记》(节选),完成问题。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

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④坐潭上,四面付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

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影: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悄怆: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有横线两处句子的意思。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3.请用第④段中的两个四字短语,完成填空。

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感

到 , 。

4.如果你能经“时空隧道”返回到唐朝,并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见,听他倾诉内心的郁闷悲怆之情后,说几

句劝慰的话。其中要恰当引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或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相关名句。(限

在40字以内)

十二、比较阅读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

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

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

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

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世之人有喜作肥字者,正如厚皮馒头,食之未必不佳,而视其为状,已可知其俗物。字法中绝将五十

年,近日稍稍知以字书为贵,而追踪前贤者未有三四人。古之人岂皆能书,独其人之贤乾传遂远。然后世不

推此,但务于书,不知前日工书者随纸与墨泯弃者不可胜数也。使颜公书虽不佳,后世见者未必不宝也。杨

凝式以直言谏其父,其节见于艰危。李建中清慎温雅,爱其书者兼取其为人也。岂有其实,然后存之久耶?

非自古贤哲必能书也,惟贤者能存尔,其馀泯泯不复见尔。(选自《书学集成?汉宋卷》,有删节)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伛偻提携 提携: ②宴酣之乐 酣:

③字法中绝将五十年 绝: ④后世见者未必不宝也 宝: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至于负者歌于途 ②其节见于艰危 B ①醒能述以文 ②近日稍稍知以字书为贵

C ①禽鸟知山林之乐 ②食之末必不佳 D ①泉香而酒洌 ②而追踪前贤未有三四人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文:

②非自古贤哲必能书也,惟贤者能存尔 译文:

4.欧阳修的"为人"之道,既体现在为官之时,又体现于书法之论中,请根据两个文段内容,简要分析。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6)】

参考答案:

一、

1、(1)随着,顺从(2)甚于、超过(3)奔驰的马(4)树枝

2、竭力攀高的人,看到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热衷功名的心;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大意对即可)

3、从“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句中表现作者对自由的渴望;从“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句中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歌颂;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句中表现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对官场的厌恶。(能结合语句分析,大意对即可。)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二、

1、① 用、把 ② 希望、愿望 ③使„„劳累 ④ 助词,将宾语前置。

2、① 喝醉以后就回家,从不顾惜留恋。 ② 同我谈笑往来的,只有博学的人,没有浅薄

的庸人。

3、答案: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高洁傲岸,安贫乐道。

三、

1. A。 ( “而”都表示转折关系。)

2.考查古文翻译能力。要通观全文;抓住关键词、(如“策” “道”“食”“尽其材”)坐实词义,疏通句意,译句便水到渠成。答案:①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②喂养它,又不让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3.考查提取文段要点能力。“不知马”是贯穿全文的核心, 造成千里马悲剧的根源,抓住就迎刃而解。答案: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也。

4、命运起决定作用。毛遂自荐 知人善任或举贤授能

四、

1 C 2D 3D

4、喜欢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追究;每逢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就高兴得忘了吃饭。

5、洒脱不羁,悠闲自得。(意思对即可)

五、

1、(1)得到,获得(2)跑(3)询问(4)等,等待

2、 B 因为 (A中“于”分别是“向”和“在”之意:C中“其”分别 是“他”和“难道”之意; D中“之”分别是“的”和用来表示宾语前置。)

3、参考译文:天气特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像结成的冰块一样坚 硬,手指不能弯屈伸直,(我)也不敢放松学习。

4、 (1)得书难:(2)拜师难

六、

1唐朝 柳宗元

2 C

3 直译、意译均可。

⑴(望过去,溪水)像北斗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一会出现或一会儿又隐没。

⑵(此身于山顶)使人悠悠然仿佛与整个宇宙的浩气融为一体,不能够知道它的边际;又像飘飘然与造物主遨游于天地间,无穷无尽。【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6)】

4例:《小石潭记》全篇较少议论抒情,如:写潭中鱼的静态动态,都是工笔细描,刻画入微;《始得西山宴游记》则多议论抒情,写景也多寓意,如:写西山之“怪特”、“特立”,实际上是抒写作者的襟怀和个性。 七、1.①滁人游②太守宴③众宾欢④太守醉

2.B

第三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古文阅读题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古文阅读题集

生传

1、第一段:写五柳先生的生活(包括性格、志趣等)

第二段:赞语(五柳先生精神风貌)

2、“五柳先生”之号是如何得来的?

“五柳先生”之号得来的原因是其宅边有五棵柳树,而人们又不知他是什么地方人,姓甚名谁也木知道,因此便只称“五柳先生”。作者说不知他是谁,其实正暗示指作者本人。

3、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这是他“不慕荣利”的体现。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4、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氏”,“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正因为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

5、五柳先生的思想性格特点:

五柳先生对名利看得很淡,对物质生活没有过高的的追求,安贫乐道,文中反映他这种思想性格特点的句子是“闲静少言,不慕名利”。

五柳先生的性格和思想正表现了陶渊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安于贫穷的生活。

6、如何理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含义?

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五柳先生每次读书有心得体会时,便沉溺于书中而忘记了饮食。这形象地说明了作者 “好读书”是真正的喜爱读书而不是装模作样。

7、“赞”语中哪句话和前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与“不慕荣利”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

对“不慕荣利”的看法,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要求固定的答案。

8、五柳先生的三大爱好反映出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1)“好读书”是一种求知的满足与精神享受,这是他不追求名利的体现。

(2)饮酒。他饮酒时“造饮辄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也是他率真放达的体现。

(3)著文章。其目的“自娱”,这正是他不慕荣利的体现。这与世人的追名逐利形成了鲜明对比,突出他身处污浊社会而保持高风亮节。

9、怎样理解“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惜去留”?

不和别人虚情客套。这说明了五柳先生不但嗜酒,而且不拘小节,性情豪爽,把世俗世礼节置之脑后,是一位独立于世的高风亮节之人。

10、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怎样的形象?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 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

二是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环堵萧然”“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

三是著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通过这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了,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11、“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其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

马说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在文中各有何作用?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在《马说》中起论点的作用,下文都是从反面论述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2、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什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6)】

伯乐:比喻重视人才识别人才的人。千里马:比喻有才能的人。食马者:比喻不重视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3、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本文写作意图并不在于论证论点,而是在论证过程中突出了“食马者”的“不知马”,作者的真意在于谴责“食马者”的无知,对在位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表示了极大地愤慨。

4、找出千里马不幸遭遇的句子?并说明其作用?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说明千里马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差,揭示封建统治者不重视人才。

5、“策之”“食之”“鸣之”是什么句式?

排比句式。总括不识马者不按照千里马的特性来对待它,揭示食马者的昏庸无知。

6、读了本文受到什么教育?

阅读本文的现实教育意义:读了本文能认识到旧社会、封建统治者埋没、扼杀人才的可恶,深感生在今天新社会的幸福。我们应当珍惜今天的幸福,为了献身\\\'四化\\\'建设,要努力磨炼自己,使自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有用之才。

7、本文的想法全是对的么?有没有什么不足的地方?

本文的局限性:文章流露了个人的感叹,作者还是仅仅把认识并提拔人才的希望寄托在封建统治者身上。

8、各段段意:

第1段: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

第2 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第3段:对执策者的“不知马”进行讽刺。

与朱元思书

1、段落大意:

文章的第一部分,描述了从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

文章的第二部分,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富春江的异水。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异\\\'之特点。

文章的第三部分,详写了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人在此山中的感受。在这里,作者既从侧面烘托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2、每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段总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

第二段分写异水之\\\'异\\\'。

第三段分写奇山之\\\'奇\\\'。

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找出这两方面入手圈出写得好的字词句,并谈谈好在何处。 从视觉来写: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作者不仅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天清气朗,明快秀丽的景色,而且将富春江放在\\\'天\\\'这个壮阔背景上来描写,就勾勒出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境界。

②\\\'从流飘荡,任意东四\\\',既写出富春江水陡,山形千回百转的特色,也表现了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美好景色的闲适心情。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中的一个\\\'寒\\\'字,暗示了深秋的时令特征,也写出了人的主观感受。

○4\\\'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江的两岸崇山峻岭,高耸人云的雄奇景色;\\\'竞\\\'\\\'争\\\'二字把静止的山写活了,赋予了它们以生命和动感。 从听觉来写: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泉水泠泠,鸟鸣成韵,蝉声不断,猿啸无绝,组成了一部美妙的大自然交响曲,绘声绘色,使人产生亲临其境之感,令人神往。

分析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交待江游距离,总写山水特点.

抓住“清”和“急”的特点,从哪几方面突出这个特点的?

从水色--缥碧,水的深度--千丈,水中物--游鱼细石 等方面作静态描写,突出水之清;

用“急湍”“猛浪”进行形象描绘,从动态写出水之急;

总之,这一段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写江水之美.

6、是从哪些方面写山之奇?

A.从山自身写:

山之高:皆生寒树--山高风大,树受侵袭,冒出寒气--以树之寒衬托山之高; 山之势:负势竟上,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从山势写其奇;

以上从山本身写起,把静止的山赋予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

B.从山上的其它景物来写山

从动物--好鸟、蝉、猿等在山中悠然自得的生活写山无穷的生命力;

从人--热衷功名和经纶世务者临山的心境衬山之雄奇、幽美.

从植物--横柯上蔽、疏条交映,写山哺育了万物.

7、写作特色.

⑴ 突出特点,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的方法--全文紧扣“奇山异水”这一特点,把动与静、声与色、光与影巧妙结合,描绘了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大自然的图画;

⑵ 在景物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感情;

⑶ 句式整齐,节奏鲜明,音韵和谐,骈散结合,错落有致.

8、文章在结构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先总后分。

9、写景顺序和详略上有何特点?

写景顺序上先“水”后“山”,由近及远;详写动态略写静态。这样既突出景物主要特征,又显得详略适宜,轻重有度。

10、文章是如何抓住“异”和“奇”两字来写水和山的?

第二段写“异水”。先抓住其“缥碧”的特点,写江水之色,

“千丈”写江水之深,“见底”写江水之清,

“游鱼”写江水之净。然后以比喻夸张的手法,勾勒其急湍猛浪的激越美。这样描写,静中

有动,动静结合,显示出富春江水的秀丽之美和壮观之美,突出地表现了一个“异”字。

第三段写“奇山”。首先从形的角度写山势本身之奇,奇在“负势竞上”“争高直指”,仿佛有无穷的奋发向上的生命力,它们仿佛要挣脱大地,直上青天,欲上不能,便“千百成峰”,层峦迭嶂。其次从声的角度写空山天籁之奇。再次从色的角度写山林中有日无光之奇。山外虽然晴光万里,山中却别有景象。作者笔锋又从动到静,写出了谷中枝密林茂,浓阴蔽日,在白天也只是“有时见日”的幽暗的景象。这一段写山之形之声之色,都紧扣一个“奇”字。

11、你从泉声、鸟声、蝉声、猿声中听到了什么?

听到的是欢快的声音,它们汇成了一曲对生命的颂歌,把这寂静的山谷,变成一个热闹、和谐、欢乐、详和的世界。山包容了这些生命,这些生命给这山以无限生气。

12、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趣?

高雅的志趣、高洁的情怀。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中,感受到一种享受自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从对山水的描写中,体会到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这几句感受,不仅从侧面衬托出险峰幽谷的夺人心魄的魅力,更是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13、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的理解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这几句感受,不仅从侧面衬托出险峰幽谷的夺人心魄的魅力,更是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14、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山之奇?参考6

送东阳马生序

1、第一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谈自己刻苦求学的经历?

借书以观,录毕送之,得以遍观群书。(得书)

2)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卒获有所闻。(从师)

3)从师学习衣食住行的艰难。(求学)

从三个方面表现自己求学的勤且艰。

2、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明代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佩容臭,烨然若神人;

“县官日有禀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八书上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也是从衣食住行

师书几个方面表现了明代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 ”

者写这篇赠序的原因是什么?“是可谓善学者”。“其将归见其亲”,故道为学之难”来勉励他。

4、中心思想

本文作者以自己青少年时期在艰难条件下刻苦学习的亲身经历,劝勉当时的太学生不要辜负良好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成。

5、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运用对比手法。

1)以自己年幼时得书,从师、求学之难,和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作对比;

2)以自己年幼时奔走之辛劳、生活之清苦,和太学生衣食住行的优越生活条件作对比。

《小石潭记》

1、 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隔着茂密的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也欢乐起来。

2、 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一整块石头做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石头,成为屿、峪、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3、 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散在石上,静止不动;忽然向远处游走了,往来很快。

4、 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潭的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没有人家,使得心神凄凉,寒气透骨,感到悲哀深沉。

5、 本文写作思路

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6、 第一段描写了哪些景物?

写了空竹、水声、小潭和潭边的青树、藤蔓。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同时也点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为下 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

7、 第一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

用的是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移步换景”的写法。

8、 第二段写了哪些景物,用的是什么写法?

描写了潭水、游鱼,用的是特写镜头。

9、 潭水有什么特点?

清澄。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描写潭水。通过具体景物,用正面和侧面结合,用静动结合来写。

10、 作者是怎样写鱼的?

作者采用动、静相结合的方法。

11、 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

抓住溪身的曲折、境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12、 如何理解小溪的“明灭可见”?

因为小溪是那样曲折,所以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看得见的一段水面反映着天光云影,所以明亮;看不见的一段光亮就灭了。

13、 第四自然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 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

14、 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15、 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总写小石潭全貌。写了竹、水、潭、石、树等。

第二部分2一3: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并写到了小溪的走势。

第三部分(4):写幽静的环境,抒发作者抑郁忧伤的心情。

第四部分(5):补充交待同行的人。

16、 如何准确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四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一、阅读文言文《与朱元思书》(吴均),回答问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从流飘荡( ) (2)急湍甚箭( )

(3)猛浪若奔( ) (4)横柯上蔽( )

2、用现代汉语在下面横线上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3、结合文中语句说说作者有怎样的志趣和情怀。

4、把下列表达的感情与文章最接近的诗句写在横线上。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6)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 二、比较阅读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以: ②期: ③劳: ④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甲段文字中直接表现作者性格和品质的语句是 。乙段文字中统领全文、点明作者品德的语句是

4.甲、乙两段文字表现了作者共同的情怀和志趣,试加以概括。

三、阅读《马说》片断,回答问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食或尽粟—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B.且欲常马等不可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C.其真无马邪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D.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执策而临之

2.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策之不以其道 译句 。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译句 。

3.文中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 。作者对此表现出强烈的 之情。

4.文中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一句强调了 作用。在今天,如果你的才华不被人发现,完全可以 (填相关成语),把自己的才华积极主动地显露出来;而在位者也应 (填相关成语)正确识别、选拔和任用人才。

四、比较阅读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乙)陶潜,字元亮,大司马①侃之曾孙也。祖②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③融然④。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⑤素琴一张,弦徽⑥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六十四》)

【注】①大司马:官名。②祖:祖父。 ③适:满足。 ④融然:和悦的样子。 ⑤畜:通“蓄”。⑥徽:系琴弦的绳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处所、地方) B.造饮辄尽(到„„去)

C.潜亦无所辞焉(告辞) D.亦雅咏不辍(停止)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期在必醉 陈太丘与友期

B、博学善属文 忠之属也

C、或置酒而招之 前人之述备矣

D、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3.下列对甲乙两段文字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写五柳先生姓字不详,表现了作者对门第观念的蔑视;乙文从人物的姓氏、门第写起,符合纪传体文章的一般特征。

B.甲乙两文在内容上各有侧重。甲文主要表现五柳先生的“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乙文主要表现陶渊明的“颖脱不羁,任真自得”。

C.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相似之处,都是运用简笔勾勒人物,虽只寥寥数语,但人物形象鲜明突出,跃然纸上。

第五篇:《八年级下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专题》

一、 1、(1)随着,顺从(2)甚于、超过(3)奔驰的马(4)树枝 2、竭力攀高的人,看到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热衷功名的心;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大意对即可) 3、从“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句中表现作者对自由的渴望;从“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句中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歌颂;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句中表现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对官场的厌恶。(能结合语句分析,大意对即可。)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二、 1、① 用、把 ② 希望、愿望 ③使……劳累 ④ 助词,将宾语前置。 2、① 喝醉以后就回家,从不顾惜留恋。 ② 同我谈笑往来的,只有博学的人,没有浅薄 的庸人。 3、答案: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高洁傲岸,安贫乐道。 三、 1. A。 ( “而”都表示转折关系。) 2.考查古文翻译能力。要通观全文;抓住关键词、(如“策” “道”“食”“尽其材”)坐实词义,疏通句意,译句便水到渠成。答案:①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②喂养它,又不让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3.考查提取文段要点能力。“不知马”是贯穿全文的核心, 造成千里马悲剧的根源,抓住就迎刃而解。答案: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也。 4、命运起决定作用。毛遂自荐 知人善任或举贤授能 四、 1 C 2D 3D 4、喜欢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追究;每逢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就高兴得忘了吃饭。 5、洒脱不羁,悠闲自得。(意思对即可) 五、 1、(1)得到,获得(2)跑(3)询问(4)等,等待 2、 B 因为 (A中“于”分别是“向”和“在”之意:C中“其”分别是“他”和“难道”之意; D中“之”分别是“的”和用来表示宾 语前置。) 3、参考译文:天气特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像结成的冰块一样坚 硬,手指不能弯屈伸直,(我)也不敢放松学习。 4、 (1)得书难:(2)拜师难 六、 1唐朝 柳宗元 2、C 3 直译、意译均可。 ⑴(望过去,溪水)像北斗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一会出现或一会儿又隐没。 ⑵(此身于山顶)使人悠悠然仿佛与整个宇宙的浩气融为一体,不能够知道它的边际;又像飘飘然与造物主遨游于天地间,无穷无尽。 4例:《小石潭记》全篇较少议论抒情,如:写潭中鱼的静态动态,都是工笔细描,刻画入微;《始得西山宴游记》则多议论

抒情,写景也多寓意,如:写西山之“怪特”、“特立”,实际上是抒写作者的襟怀和个性。 七、1.①滁人游②太守宴③众宾欢④太守醉 2.B 3.背东西的人在路途中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对一句给2分.对两句给3分) 4.B 5、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八、 1、A 2、(1)涯:边 (2)先:在……之前;把……放在前面 (3)绝:停止 (4)反:通“返”,返回 3、(1)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2)(有时飞速的)急流比箭还快的,迅速的波浪好像奔腾的马群。 “予、求、心、奔“等几个词落实较好,能将句子意思表达清楚准确,可得满分。如个别重点词落实不好,表意不够清楚、完整,酌情扣分,翻译的句子与愿意相差甚远,不给分。 4、雄伟 听觉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第一个空如填“壮阔”“横无际涯”或“雄伟”的近义词 为对;第三空只填“奇山异水”或“天下独绝” 也对。 九、 1、薄:迫近 景:日光 2、浮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下的璧 3、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4、个人的遭遇 外物的触发 十、 1、 D 2.(1)茂盛的样子 (2)就 3.(1)有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儿张开翅膀似的,高踞在泉水上边的亭子,这就是醉翁亭。 (2)醉翁的心意(情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之中(秀丽的山水之间)。 4. 答案:①在滁州西南方向的琅琊山;②沿山行六七里处的酿泉之上。 十一、 1(1)鱼的影子。(2)忧伤(的样子)。 2. (1)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流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中为之一乐。 (2)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4.能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等名句中的其中一句恰当地融合于内容之中。 十二、、 1、①小孩子 ②酣畅、痛快③消失、断绝④以……为宝 2、A 3、①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②并不是自古以来的贤人哲士一定能够写出好的书法,只有真正好的书法能保存下来罢了。 4、《醉翁亭记》体现了欧阳修在仕途失意时“与民同乐”的恬淡、豁达的情怀;《书学集成》则呈现了欧阳修在书法之论中寄予了追求卓越的理想。

第六篇:《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古诗文翻译全集(含全部文言文古诗)(6)》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古诗文翻译全集(含全部文言文古诗)(6) 文章来自: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古诗文翻译全集(含全部文言文古诗)

1.与朱元思书(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

(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净尽,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流荡漾,任凭船儿东西漂泊。从富阳县到桐庐县(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江水清白色,(清澈得)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游鱼和细石可以看到清清楚楚,毫无障碍。(那飞腾的)急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

两岸的高山,都长着郁郁葱葱的树木,使人看了有寒凉之意,(高山)凭着(高峻的)形势,奋力直向上耸,仿佛互相竞赛向高处和远处发展;(它们)都在争高,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泉水冲激着石头,发出冷冷的清响;好鸟儿相向和鸣,唱出和谐而动听的声音。(树上的)蝉儿一声接一声不断地叫,(山中的)猿猴也一声一声不住地啼。那些怀着对名利的渴望极力高攀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之心;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象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2.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译文:

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和字。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因而就以“五柳”为号。性情闲静,说话不多,不羡慕名利。好读书,不钻牛角尖;每有会意之处,便高兴得忘了吃饭。好喝酒,可惜家境贫穷不能常常得到。亲戚或老朋友知道他这样,有时就准备了酒邀请他来喝。他只要一去总是喝光,约定必醉方休,要去就去要留就留,从不掩饰自己的感情。家里四壁空荡荡的,挡不住风雨也遮不住太阳。短短的粗麻布衣服破破烂烂的,缝缀补绽着;常常没有吃的没有喝的,但心里很坦然。常写文章娱乐自己,显示了自己的志趣。得失完全忘怀了,并坚守这原则直到死去。

赞曰:黔娄的妻子有这样的话: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她就是说这一类人吧!醉酒赋诗,以娱乐自己的心志。是无怀氏之民吗?是葛天氏之民吗?

3.马说(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

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不会经常有。所以即使有出名的马,也只是辱没在仆役的马夫的手里,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的里面,不因为日行千里而出名。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吃完粮食一石。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够日行千里,而没有喂养。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优点不能从外面表现。尚且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都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策之不以其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啊!

文章来自: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古诗文翻译全集(含全部文言文古诗)

1.与朱元思书(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

(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净尽,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流荡漾,任凭船儿东西漂泊。从富阳县到桐庐县(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江水清白色,(清澈得)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游鱼和细石可以看到清清楚楚,毫无障碍。(那飞腾的)急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

两岸的高山,都长着郁郁葱葱的树木,使人看了有寒凉之意,(高山)凭着(高峻的)形势,奋力直向上耸,仿佛互相竞赛向高处和远处发展;(它们)都在争高,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泉水冲激着石头,发出冷冷的清响;好鸟儿相向和鸣,唱出和谐而动听的声音。(树上的)蝉儿一声接一声不断地叫,(山中的)猿猴也一声一声不住地啼。那些怀着对名利的渴望极力高攀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之心;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象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2.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译文:

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和字。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因而就以“五柳”为号。性情闲静,说话不多,不羡慕名利。好读书,不钻牛角尖;每有会意之处,便高兴得忘了吃饭。好喝酒,可惜家境贫穷不能常常得到。亲戚或老朋友知道他这样,有时就准备了酒邀请他来喝。他只要一去总是喝光,约定必醉方休,要去就去要留就留,从不掩饰自己的感情。家里四壁空荡荡的,挡不住风雨也遮不住太阳。短短的粗麻布衣服破破烂烂的,缝缀补绽着;常常没有吃的没有喝的,但心里很坦然。常写文章娱乐自己,显示了自己的志趣。得失完全忘怀了,并坚守这原则直到死去。

赞曰:黔娄的妻子有这样的话: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她就是说这一类人吧!醉酒赋诗,以娱乐自己的心志。是无怀氏之民吗?是葛天氏之民吗?

3.马说(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古诗文翻译全集(含全部文言文古诗)(6)】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古诗文翻译全集(含全部文言文古诗)(6)。”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

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不会经常有。所以即使有出名的马,也只是辱没在仆役的马夫的手里,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的里面,不因为日行千里而出名。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吃完粮食一石。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够日行千里,而没有喂养。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优点不能从外面表现。尚且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都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策之不以其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啊!

, 文章来自: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古诗文翻译全集(含全部文言文古诗)

1.与朱元思书(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

(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净尽,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流荡漾,任凭船儿东西漂泊。从富阳县到桐庐县(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江水清白色,(清澈得)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游鱼和细石可以看到清清楚楚,毫无障碍。(那飞腾的)急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

两岸的高山,都长着郁郁葱葱的树木,使人看了有寒凉之意,(高山)凭着(高峻的)形势,奋力直向上耸,仿佛互相竞赛向高处和远处发展;(它们)都在争高,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泉水冲激着石头,发出冷冷的清响;好鸟儿相向和鸣,唱出和谐而动听的声音。(树上的)蝉儿一声接一声不断地叫,(山中的)猿猴也一声一声不住地啼。那些怀着对名利的渴望极力高攀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之心;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象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2.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译文:

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和字。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因而就以“五柳”为号。性情闲静,说话不多,不羡慕名利。好读书,不钻牛角尖;每有会意之处,便高兴得忘了吃饭。好喝酒,可惜家境贫穷不能常常得到。亲戚或老朋友知道他这样,有时就准备了酒邀请他来喝。他只要一去总是喝光,约定必醉方休,要去就去要留就留,从不掩饰自己的感情。家里四壁空荡荡的,挡不住风雨也遮不住太阳。短短的粗麻布衣服破破烂烂的,缝缀补绽着;常常没有吃的没有喝的,但心里很坦然。常写文章娱乐自己,显示了自己的志趣。得失完全忘怀了,并坚守这原则直到死去。

赞曰:黔娄的妻子有这样的话: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她就是说这一类人吧!醉酒赋诗,以娱乐自己的心志。是无怀氏之民吗?是葛天氏之民吗?

3.马说(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

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不会经常有。所以即使有出名的马,也只是辱没在仆役的马夫的手里,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的里面,不因为日行千里而出名。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吃完粮食一石。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够日行千里,而没有喂养。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优点不能从外面表现。尚且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都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策之不以其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啊!

文章来自:

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译文:

我小时候就特别喜欢读书。家里贫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亲书抄写,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天很冷时,砚池里的水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因此停止。抄写完了,赶快送还借书,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阅读很多书。到了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和名人相交往(请教),曾经跑到百里以外向同乡有名望的前辈拿着书请教。前辈道德、声望高,高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从来没有把语言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我恭敬地站在他旁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遇到他人斥责人,(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不敢回答;等到他高兴了,就又请教。所以我虽很笨,终于获得多教益。

当我去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籍,拖着鞋子,在深山大谷中奔走,深冬刮着凛冽的寒风,大雪有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冻裂了不知道。等走到旅舍,四肢冻僵了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暖脚,拿被子(给我)盖上,过很久才暖和过来。在旅馆里,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鲜美的食物可以享受,一起住在旅馆的同学们,都穿着华美的衣服戴着红缨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上佩带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闪光耀眼好像仙人。而我却穿着破棉祆旧衣衫生活在他们中间,毫无羡慕的心思。因为我心中有自己的乐趣,不感到吃穿的享受不如别人了。我求学时的勤恳艰辛情况大体如此。

5.诗词曲五首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作者: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译文: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怀美酒振奋精神。

二、《赤壁》

作者: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

折断的铁戟沉埋黄沙还没有销掉,拿起来一番磨洗仍可辨认出前朝。

如果东风没有帮助年少的周瑜,铜雀台春宫深处就会关着二乔。【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古诗文翻译全集(含全部文言文古诗)(6)】文章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古诗文翻译全集(含全部文言文古诗)(6)出自

三、《过零丁洋》

作者: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 本文来自

9.满井游记(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提,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是,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试,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古诗文翻译全集(含全部文言文古诗)(6)】阅读答案

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者: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译文:

八月秋深,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悬挂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低洼的水塘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居然)忍心这样当面作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喊得)唇焦口燥也没有用处,只好回来,拄着拐杖,自己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黑得象墨,深秋天色灰濛濛的,渐渐黑下来。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象铁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跛了。一下屋顶漏雨,连床头都没有一点干的地方。象线条一样的雨点下个没完。自从战乱以来,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个个都开颜欢笑,(房子)不为风雨中所动摇,安稳得象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即使)唯独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甘心!

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者: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甲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译文:

北风席卷大地,白草被刮得折断了,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飞撒大雪。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雪花飘散进入珠帘,沾湿了罗幕,穿上狐裘不感觉到温暖,织锦做成的被子也觉得单薄。连将军和都护都拉不开弓,都觉得铁衣太寒冷,难以穿上。在大沙漠上纵横交错着百丈厚的坚冰,愁云暗淡无光,在万里长空凝聚着。在军中主帅所居的营帐里摆设酒宴,给回去的客人饯行,胡琴琵琶与羌笛奏出了热烈欢快的乐曲。傍晚在辕门外,纷纷大雪飘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强劲的北风也不能让它飘动。在轮台东门外送您离去,离去的时候大雪铺满了天山的道路。山岭迂回,道路曲折,看不见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走过的蹄印。

五、《己亥杂诗》其五作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译文:

满怀离愁而对夕阳西下,

鸣鞭东指从此浪迹天涯。

凋落的花朵仍然有情有意,

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鲜花。

第七篇:《八年级上册诗歌赏析练习及答案(6)》

八年级上册诗歌赏析练习及答案(6) 文章来自:

八年级上册诗歌赏析练习题

一、课内诗歌鉴赏

(一)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这首诗每一联都紧扣“望”字,但角度不同,是分别指出。

2.这首诗歌写出了泰山哪些特点?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

3.赏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雄心壮志?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二)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题中的“望”字统领了那几句诗?

2.首联描绘了什么情景?有什么作用?“破”“深”两字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3.结合诗句内容,谈谈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理解。

4.展开想象,描绘“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蕴含喊的情感。

(三)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头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这首诗从内容上看属于什么诗?最能概括是个中心事件的句子是?

2.本诗题目是“石壕吏”,但对诗起决定作用的小吏却是略写,详写的是老妇人,这是为什么?

3.诗中老妪的“致词”是一口气说出来的,还是差役逼迫出来的?请据此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他们对话的场景。(语言、动作、神态等)

4.本诗中写夜色有什么作用?

文章来自:

八年级上册诗歌赏析练习题

一、课内诗歌鉴赏

(一)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这首诗每一联都紧扣“望”字,但角度不同,是分别指出。

2.这首诗歌写出了泰山哪些特点?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

3.赏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雄心壮志?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二)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题中的“望”字统领了那几句诗?

2.首联描绘了什么情景?有什么作用?“破”“深”两字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3.结合诗句内容,谈谈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理解。

4.展开想象,描绘“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蕴含喊的情感。

(三)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头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这首诗从内容上看属于什么诗?最能概括是个中心事件的句子是?

2.本诗题目是“石壕吏”,但对诗起决定作用的小吏却是略写,详写的是老妇人,这是为什么?

3.诗中老妪的“致词”是一口气说出来的,还是差役逼迫出来的?请据此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他们对话的场景。(语言、动作、神态等)

4.本诗中写夜色有什么作用?

, 文章来自:

八年级上册诗歌赏析练习题

一、课内诗歌鉴赏

(一)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这首诗每一联都紧扣“望”字,但角度不同,是分别指出。

2.这首诗歌写出了泰山哪些特点?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

3.赏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雄心壮志?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二)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题中的“望”字统领了那几句诗?

2.首联描绘了什么情景?有什么作用?“破”“深”两字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3.结合诗句内容,谈谈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理解。

4.展开想象,描绘“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蕴含喊的情感。

(三)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头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八年级上册诗歌赏析练习及答案(6)】八年级上册诗歌赏析练习及答案(6)。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这首诗从内容上看属于什么诗?最能概括是个中心事件的句子是?

2.本诗题目是“石壕吏”,但对诗起决定作用的小吏却是略写,详写的是老妇人,这是为什么?

3.诗中老妪的“致词”是一口气说出来的,还是差役逼迫出来的?请据此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他们对话的场景。(语言、动作、神态等)

4.本诗中写夜色有什么作用?

文章来自:

(四)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述下列诗句所展现的画面。

(1)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2)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2.如何理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中“愿”的含义。

(五)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自选角度,赏析下列诗句。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六)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诗句中点明出发地、目的地的语句是?

2.化静为动,表现诗人过荆门入楚境的壮阔景象,含喜悦开朗心情,朝气蓬勃活力的诗句是?

3.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诗句是?

4.“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

2.“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句中的“蒸”和“撼”两个动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3.分析尾联的表达技巧,并说说它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4.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文章来自:

(五)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诗的前两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感慨?

2、品读全诗,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颈联所展现的画面。

3、尾联情、景交融。试想象烟波江上日暮之景,体会其中融入的乡愁之情。

4、在马致远的《秋思》中与“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意境相似的

两句诗是?

5、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八年级上册诗歌赏析练习及答案(6)】文章八年级上册诗歌赏析练习及答案(6)出自absolute; LEFT: -10000px"> 本文来自

1、本诗一反传统秋词的凄凉情调,为秋天谱写出一曲欢畅、明丽的赞歌。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具有怎样的情怀?

2、写出含有“秋”字的诗句。

(八)《鲁山山行》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1、颔联“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改”、“迷”用得好,请简要分析两字好在何处?

2、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颈联所展现的画面。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文章来自:

(九)《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描绘上片所展现的画面。

2、理解“休将白发唱黄鸡”的意思。

3、文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十)《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本诗表现诗人处境的词语是,表现诗人情怀的词语是 。

2、请你对“夜阑卧听风吹雨”一句略作赏析。

3、梁启超对本诗作者曾有这样的评价:“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竟不平。”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做着什么样的品格?

答案:

课内诗歌鉴赏

(一)望岳 1、首联是从远处望整座泰山,颔联则是近望泰山,颈联写细望所见,尾联则是由望岳而产生的登顶而望的意愿。 2、这首诗主要写了泰山地域广阔(齐鲁青未了)景色秀美(造化钟神秀)山势高峻(阴阳割昏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这两句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钟”“割”用拟人手法突出大自然的有情和泰山高大巍峨的“奇险”,流露出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4、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实现自己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人生哲理: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险,奋力攀登,才能享受“一览众山小”的胜利喜悦。

(二)春望 1、统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国都沦陷 城池残破 随山河依旧 可乱草遍地 林木苍苍 这两句诗用春草的茂盛反衬城中的萧条景象 突出战乱的危害 表达了诗人忧时伤国之情,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仿佛令人目睹国家的残破,一个“深”字,草木丛生人迹罕至,令人满目凄然。作者寄情于物,春城败象似在眼前,作者悲叹似在身边。 3、虽然春花盛开,但看了让人流泪,花也好像在流泪;虽然春鸟和鸣,但心里由于和家人离别而忧伤,听了鸟鸣令人心惊,鸟似乎也在心惊。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表达作者因战乱伤时忧国思家的感情。 4、略

(三)石壕吏 1、叙事诗 有吏夜捉人 2、详写老妇人,用老妇人的直接控诉,更能集中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战争政策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灾难,更形象的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是被差役逼迫出来的。符合题意,应用对话描写及神态动作描写即可。 4、烘托兵荒马乱,家破人亡的悲惨气氛。

(四)归园田居1、(1)清早,诗人就下了豆田,清除杂草。晚上,明月升起来了,诗人肩扛着锄头回家了。(2)狭窄的田间小路边,草木丛生。夜间草木上的露水,打湿了诗人的衣服。 2、“愿”指诗人隐居躬耕,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愿。

(五)使至塞上 1、可从描绘诗句的意境、炼字、修辞等角度品析,言之成理即可。例:(1)通过比喻的方式,表达了作者被朝廷排挤,不得志的愤懑之情。(2)“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又苍茫的感觉。不仅准确的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景象,也巧妙融入诗人孤寂的情绪。 2、可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中“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护”等词语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 文章来自:

(六)渡荆门送别 1、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4、例一:绘意境: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渐渐消失,一泻千里的江水奔赴茫茫无际的平原 ,展示了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例二:赏字词:“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间位置逐渐变化,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字渲染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诗人广阔胸襟。 例三:品技巧:借景抒情,抒发初出荆门的喜悦激动,形象表现诗人开阔胸襟。5、拟人,表达作者对故乡的依恋留恋之情。

(七)登岳阳楼 1、经历了靖康之难的诗人,登上岳阳楼,看着夕阳西下的美景,不由想起战火纷飞的三国,怀古伤今,不由心神忧愁,,他倚楼望远,心潮难平,低头徘徊,无比惆怅。 2、“万里”“三年”说明诗人逃难的遥远路途和具体时间,表现漂泊不定,背井离乡的生涯,“万里来游”不过是万里逃难的高雅说法,心中苦闷只好在“远望”中消解。“三年”已经“多难”,“登楼凭危”更让人心生凉意。这两句诗道出了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 3、示例:尾联情景相生,“风霜”既指秋色浓重,又与自己的“白头”相映衬,且暗示当时政治局势的严峻。“老木沧波”既指眼前实景,又是作者憔悴悲愁,饱经风霜的自我写照。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诗人感伤时事,顾影自怜,无限悲恨,油然而生。

课外诗歌鉴赏

(一)长歌行1、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葵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长茂盛。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生长。何以如此?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甚至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美景想到人生易老,鼓励年轻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进。 2、园中的葵菜郁郁葱葱,亭亭玉立,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

(二)野望1、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2、略 3、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三)早寒江上有怀1、融情于景,把思归的哀愁和前途茫茫的愁绪寄寓在迷茫的黄昏江景中。 2、秋风乍起,树叶纷纷飘落,大雁南飞,北风呼啸,江上涌起层层巨浪,令人倍增寒意。 3、表达诗人思归哀情和前路漫漫的愁绪。

(四)望洞庭湖赠张丞相1、水汽蒸腾笼罩整个云梦大泽,洞庭湖水波涛汹涌彷彿就要撼动岳阳城一般。2、“蒸”是”“弥漫“之意,写出了水气蒸腾笼罩云梦泽的朦胧景象,突出了洞庭湖的壮阔;“撼”是摇动之意,写出了波涛翻滚汹涌的气势,突了了洞庭湖的壮观。3、化用了“临渊羡鱼”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能够得到张丞相的举荐,入朝为官,报效朝廷。4、诗人借望洞庭湖有感,婉转地向张九龄表白了自己的心愿,前四句描绘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后四句抒写渴望出仕和希望得到对方援引的心情。【八年级上册诗歌赏析练习及答案(6)】阅读答案3、诗的最后写诗人与友人挥手告别,两匹马仿佛理解主人的心情,禁不住萧萧长鸣。马尚且如此,人的感情自然不言而喻。不写人而写马,将离别之情渲染得更加深切动人。

(七)秋词1、可以看出诗人开阔的视野,和乐观的情怀。2、例如:⑴秋风萧瑟,洪波涌起。⑵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⑶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⑷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八)鲁山山行1、“随处改”这个“改”字用得妙。幽静的鲁山,随着观察角度的变化,景色也在变化。因为“行”,所以好峰才处处改,由一个画面换成另一画面。以“改”字体现“行”,正切合诗题“山行”的意思。“幽径独行迷”,“迷”的原因正是诗中说的,一是曲径幽深,容易走错路,二是独行,自己一个人,无人指路,也容易走错路,于是“迷’了。这里把一个人游山的体验逼真地表现出来了。 2、傍晚,夜色降临,霜雾弥漫,山林空荡,熊爬到树上逗乐,小鹿跑到溪旁饮水。 3、诗歌写景之中处处流露出游山的欣喜愉悦,充满野趣,表达了喜爱大自然的感情。

(九)浣溪沙(山下兰丫短浸溪)1、山下溪水潺潺,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水中。松柏夹道的沙石小路,经过春雨的冲刷,洁净无泥。时值日暮,森林间的杜鹃在潇潇细雨中啼叫着。 2、白居易曾写道:“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是说良时不再,红颜易老。作者在这里反其意以自勉。意思是不要因为年老而唱起那种“黄鸡崔晓”、朱颜已老的悲观消极的调子。表达了诗人虽处困境,仍力求振作的精神,从而展示出他对人生乐观向上的态度。 3、此诗表现了诗人虽身处困境却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十)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1、僵卧孤村;戍轮台 2、“风吹雨”既是现实生活,又象征南宋王朝的命运。诗人从“风吹雨”联想到南宋王朝摇摇欲坠的处境,把现实与梦境自然地联想起来,使“铁马冰河”的梦境和“戍轮台”的平生壮志融为一体,抒发了爱国之情。(只要扣住“风吹雨”的双层含义,从写作、思想等方面回答即可) 3、满怀报国热情,矢志不渝。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yuwen77347/

推荐访问: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 人教版五年级课内阅读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