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经典咏流传》观后感1520

来源:读后感 时间:2018-08-23 11:00:04 阅读:

【www.zhuodaoren.com--读后感】

2018《经典咏流传》观后感1520(共10篇)

2018《经典咏流传》观后感1520(一):

《经典常谈》 读后感
主题为“品味书香、诵读经典”字数1000字左右,写一篇关于《经典常谈》的读后感题目自拟 要原创的、加油速度一点

自己挑一篇吧!近日读完了朱自清先生的这本《经典常谈》,该书主要是介绍讲解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书的自序上也说这本书是学习传统文化的典籍,也可以称作为“国学入门书”.既然能够称得上“国学入门书”,其分量可谓不言自喻.这本书的出现也为各个阶层的人群翻阅史籍做了一个很好的指引.
朱先生这部书所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传统的“四书五经”,“十三经”等著作.囊括了经,史,子,集四部的一些最广为流传,最为经典的著作.在朱先生的这本书的书目编排顺序上依次是: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第,文第.书中自序中说“各篇的排列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并按照传统的已经将“小学”书放在最前头.”所以这样一个比较循序渐进的次序也让读者能更好地来理解该书的宗旨.朱先生也说,要读懂这些书,特别是经,史,子,集就必须先从理解字义开始,所以他选择把《说文解字》放在第一位,真可谓是用心良苦.
纵观通篇,朱先生不但对每一本著作都做了精辟的解释,并且在对某些著作的阐述上也加有了他自己的一些认识.比如在《礼》第五中,朱先生说道:“天生万物,是个很古的信仰,但最普遍的还是祖先的信仰,直到我们这个时代,这个信仰还是很有力的,但大部分可以说是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有一些也可以说是生活的艺术.”在《尚书》中,朱先生对几千年来关于《尚书》的真伪也做了自己的考证,确定伏生的《尚书》为最原始的真本,但即便如此,朱先生还是建议我们对这29篇要分别看,因为中间也有一些文章是战国时人托古之作.所以,这样严谨的态度也恰恰可以为一些刚接触这些著作,或者即将接触这些著作的人提供了一个更为客观、更为辩证地来了解、认识这些著作的渠道.
朱先生的这本书虽然称作为“经典常谈”,但在我看来其实这本书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经典常谈”,更深远地来看,其实还包含着“经典导读”这更深一层次的含义.众所周知,在国际化程度不断地深入每个人生活时,我们的生活也充斥着许多新生文化,以至于年轻一代对我们华夏文化的关注越来越少,面对日益增多的“泊来”文化,已经很少在有家庭再给孩子接受“传统教育”了.所以能以这样的方式来为我们的古代文化做一个诠释、代言,一定程度上也能让我们的华夏文化得以更好地流传.毕竟,我们的华夏文化还是需要下一代来传
最近读了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常谈》一书,自朱自清先生逝世已62年,看了这本书,书中字里行间都闪现出他嚼饭哺人孜孜不倦的精神,使人追怀不已,并为其短暂的生命而惋惜.
书中从普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出发,对《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国语》、《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十多种中华文化经典和诸子百家思想,以及诗、文、赋等文学体裁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和分析,为广大青年解读中华文化经典开启门径.语言简洁明快,把握精髓,是难得的导读精品. 最近我读了朱自清先生撰写的《经典常谈》一书,朱先生离开我们已有62年了,他作为我国现代作家以及他的优秀的散文作品《背影》、《荷塘月色》等永垂在我的心中.看了这本书,就觉得书中字里行间都闪现出他那种嚼饭哺人的孜孜不倦的精神,使人对其追怀不已,并为其只有50岁的生命而惋惜.作者在书的序言中阐述了何谓经典,经典就是我国的传统文化遗产由中国文字记载下来的东西.然后说明经典都包括哪些书籍,这些书籍共有十三种.这十三种书籍的作者,产生的原因,书的内容,及该书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分别逐一地作了介绍,这种夹叙夹议的过程就构成了全书的内容.这本书既可以看做是散文集,又可以看做是教科书,因为朱先生在书的序言里说,经典训练是中等以上教育里的必要项目之一.他的这一主张得到当时教育部的认可和教育界许多人士的赞同.如果把接触经典的人比作游客,那么朱先生很像一位向导.当游客想要参观一个岩洞时,他先在洞外给讲说一番,让游者心里有个数,不至于进了洞去感到迷糊.他可真是个好向导,自己在里面摸熟了,知道岩洞的成因和演变,能按真际讲说,绝不会说这儿是二龙戏珠;那儿是八仙过海,是某高士,某仙人塑造的,求真而并非猎奇的游客自然欢迎这样的向导.我权且将此书当做教材,按章节课序来介绍书中的题目:第一课 说文解字 内容略第二课 周易 内容略第三课 尚书 内容略第四课 诗经 内容略第五课 三礼 内容略第六课 春秋三传 内容略第七课 四书 内容略第八课 战国策 内容略第九课 史记汉书 内容略第十课 诸子 内容略第十一课 辞赋 内容略第十二课 诗 内容略第十三课 文 内容略下面以第一课说文解字为例简要介绍一下文中的内容:相传中国文字是黄帝的史官叫仓颉造的.见地上印有兽蹄和鸟爪的痕迹有了灵感,开始造字.仓颉泄露了天机,却将人教坏了.所以他造字的时候,“天雨粟.鬼夜哭.”人有了文字,会变机灵,会争着去做那些容易赚钱的商人,辛辛苦苦去种地的人变少了.天怕人不够吃的,所以降下米来让他们存着救急.鬼也害怕这些机灵人用文字制他们,所以夜里嚎哭;文字原是有巫术作用的.但此传说是在战国末期才有的,那时的人并不都相信;如《易》和《系辞》里就只说文字是“后世圣人”造出来的.这“后世圣人”不止一人,是许多人.文字不断地在演变,说是一人独创,是万不可能的.识字是教育的初步.《周礼》《保氏》说贵族子弟八岁入小学,先生教他们识字.秦以前字体非常庞杂,贵族子弟所学的,大约只是官书罢了.秦始皇统一了文字,小篆成了国书,别体渐渐淘汰,识字便简易多了.始皇为了统一文字,教李斯作了《仓颉篇》七章,赵高作了《爱历篇》六章,胡母敬作了《博学篇》七章.但字体以当时通用的小篆为准,便于原来的籀文略有不同.汉初,教书先生将这三篇合为一书,单称《仓颉篇》秦代的三种字书都不传了.东汉和帝时,有个许慎,做了一部《说文解字》.这是划时代的字书,囊括了历代的各种书体,他保存了小篆和晚周文字,让后人可以朔源沿流.研究文字的形音义的,以前叫小学,现在叫文字学.从前的学问限于经典,所以说研究学问必须从小学入手,即从文字学入手.造字和用字有六个条例,称为六书.一是象形;二是指事;三是会意;四是形声;五是转注;六是假借.详略.汉字从秦代开始演变成各种书体,真(正、楷),行,草,隶,篆书体的来历及发展.就从这第一课的内容来看,应该说很丰富的了.从文字的产生,发展.文字的构成,各种字体的演变.介绍得一清二楚,有关的传说故事讲得生动活泼,好像就在眼前.从这本七万七千字的书中看出作家的知识之渊博,文笔之圆熟,真令人叹服.读了这本书之后,那句开卷有益的成语应验了.我感到受益匪浅:对于我们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更加清楚地了解了何谓经典及这些经典的来源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朱先生那个时代可能还没有古为今用一词,但他写这本书的初衷还是为了倡导国民继承祖先为我们留下的文化遗产,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因此朱先生把这本书命名为《经典常谈》,既然是常谈,就是说我们不能忘记这些经典,也就是说,无论什么时候学习这些经典都是有用途的.
作者在书的序言中阐述了何谓经典,经典就是我国的传统文化遗产由中国文字记载下来的东西.然后说明经典都包括哪些书籍,这些书籍共有十三种.这十三种书籍的作者,产生的原因,书的内容,及该书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分别逐一地作了介绍,这种夹叙夹议的过程就构成了全书的内容.这本书既可以看做是散文集,又可以看做是教科书,因为朱先生在书的序言里说,经典训练是中等以上教育里的必要项目之一.他的这一主张得到当时教育部的认可和教育界许多人士的赞同.
如果把接触经典的人比作游客,那么朱先生很像一位向导.当游客想要参观一个岩洞时,他先在洞外给讲说一番,让游者心里有个数,不至于进了洞去感到迷糊.他可真是个好向导,自己在里面摸熟了,知道岩洞的成因和演变,能按真际讲说,绝不会说这儿是二龙戏珠;那儿是八仙过海,是某高士,某仙人塑造的,求真而并非猎奇的游客自然欢迎这样的向导.

2018《经典咏流传》观后感1520(二):

求戏曲作文观后感

戏曲观后感
戏曲源远流长,是我国的经典,不同地方的戏曲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它让人赏心悦目,其情节有的催人泪下,有的振奋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
小的时候,看见自己的父母看戏曲时,我总认为他们实在太老土,赶不上潮流,打死我我都不会去看那老掉牙的玩意.
俗话说:“要知道梨子的味道,最好亲口尝尝.”不尝不知道,一尝吓一跳呀!今天的语文课上,当我珍惜仔细欣赏了中国别具一格的戏曲时,我真是为之震撼,原来我们中华民族的戏曲是那么的有艺术魅力呀!我真是井底之蛙呀!这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外国人又怎么能比得上?难怪呀,老一辈的人都是那么的热衷于这些戏曲,那么喜爱戏曲.
我现在才感受到什么是“不看戏曲的人,枉做中国人”.不是吗?这些戏曲,就像我国的一部部历史,只有懂得欣赏它的人,只有懂得关注它的人,只有懂得挖掘它的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中国人.因为他们深深地明白一个道理,戏曲是我们的国宝,戏曲是我们的国粹,戏曲是我们的国剧呀!我们怎能忘记它们?如今的社会,我们这些青少年们的视野,已经转移到流行音乐、影视和网络,我们似乎已经忘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其实,当我们细心的欣赏我们的戏曲时,我们就会发现它们犹如一个个精彩的历史故事,将历史的画卷一一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将我们带入了历史的隧道,让我们身临其境,让我们感慨不已.
戏曲的艺术魅力,我们怎可忘记?我们要多去欣赏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让它永远永远放光芒,让它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2018《经典咏流传》观后感1520(三):

诵读经典 读后感

告诉你们,通过诵读经典诗文,我走进了一个妙不可言的世界.我知道了什么是儒家风范,什么是道家精髓,什么是千古美文……“经典”虽然看上去年纪一大吧,其实火力旺盛的很.他流传了千百年,从“人之初,性本善”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由“道,可道,非常道”至“天将降大任与斯也”,从《归去来兮辞》到《兰亭集序》都熠熠地展示着它博大精深的魅力.
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天天挂在我口中.那就是许多人行走,他们之中必然有我的老师.这句让我收益非浅的诗句,就是出自于儒家的圣贤孔子之口.这句之所以能让我受益非浅,是因为它包含着一个哲理:“能者为师,虚心请教.”你见过高山吧?它是那样雄伟绵延!你见过大海吧?它是那样壮丽无边!山之高,是因为它不排斥每一块小石头;海之阔,是因为它聚集了千万条小溪流.如果你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般渊博的知识,是否就应该善于从生活中寻找良师益友,吸收他人的点滴长处呢?这也是曹操的短歌行中的“山不厌高,水不厌深的哲理”啊!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就拿我们班来说吧!在这个57人的集体里,就有我许多的良师益友:作文天才徐嘉远;唱歌能手周知奕;小书法家沈楠杰;管理专家王亲云……他们的才华和智慧都值得我好好学习.这样我不就可以在这万顷绿田中增添自己更多知识的养分吗?这正是《论语》孔子传与我的做人学问的道理呀!
真的,人的一生犹如一条长路,有许多的岔道,我们有时会走错路,但有人会来提醒你,它就是国学就是经典诗文,因为它聚集了所有成功人的经验,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其价值历久弥新,我们没有理由不继承和发扬这一民族的瑰宝.而且对于我们少年儿童来说读诵经典,自幼就开始接受五千年文化的熏陶,就定能奠定一生优雅的人格.读诵经典的同时也可以提高我们的古文和白话文水平,有助于我们对其它知识领域的领悟和旁通,更能促进各科学业的进步.
假如说我们的心田是一块最普通的土地需要阳光、雨露、肥料和辛勤的耕耘,那经典诗文就是那阳光、惠风和细雨.只要你愿意时时刻刻去吮吸去领悟去诵咏,那我们的理想之花一定会开得更艳持得更久.
那我们就继续诵读吧!好好地拥有它,记住它.让它来净化我们的心灵,让它来耕耘我们心中的土地,提升我们的品位,弘扬中华民族之精髓,更让它引领我们克服重重困难,向成功迈进吧!
告诉你们,通过诵读经典诗文,我走进了一个妙不可言的世界.我知道了什么是儒家风范,什么是道家精髓,什么是千古美文……“经典”虽然看上去年纪一大吧,其实火力旺盛的很.他流传了千百年,从“人之初,性本善”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由“道,可道,非常道”至“天将降大任与斯也”,从《归去来兮辞》到《兰亭集序》都熠熠地展示着它博大精深的魅力.
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天天挂在我口中.那就是许多人行走,他们之中必然有我的老师.这句让我收益非浅的诗句,就是出自于儒家的圣贤孔子之口.这句之所以能让我受益非浅,是因为它包含着一个哲理:“能者为师,虚心请教.”你见过高山吧?它是那样雄伟绵延!你见过大海吧?它是那样壮丽无边!山之高,是因为它不排斥每一块小石头;海之阔,是因为它聚集了千万条小溪流.如果你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般渊博的知识,是否就应该善于从生活中寻找良师益友,吸收他人的点滴长处呢?这也是曹操的短歌行中的“山不厌高,水不厌深的哲理”啊!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就拿我们班来说吧!在这个57人的集体里,就有我许多的良师益友:作文天才徐嘉远;唱歌能手周知奕;小书法家沈楠杰;管理专家王亲云……他们的才华和智慧都值得我好好学习.这样我不就可以在这万顷绿田中增添自己更多知识的养分吗?这正是《论语》孔子传与我的做人学问的道理呀!
真的,人的一生犹如一条长路,有许多的岔道,我们有时会走错路,但有人会来提醒你,它就是国学就是经典诗文,因为它聚集了所有成功人的经验,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其价值历久弥新,我们没有理由不继承和发扬这一民族的瑰宝.而且对于我们少年儿童来说读诵经典,自幼就开始接受五千年文化的熏陶,就定能奠定一生优雅的人格.读诵经典的同时也可以提高我们的古文和白话文水平,有助于我们对其它知识领域的领悟和旁通,更能促进各科学业的进步.
假如说我们的心田是一块最普通的土地需要阳光、雨

2018《经典咏流传》观后感1520(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读经典可改变气质
①现代社会是多元文化交错的社会,一个人不可能只接受单一的某一种文化,近百年来西方强势文化影响于东方,影响于中国,是不争的事实,我们也无须拒绝这种影响。只是当我们接受异质文化的时候,应该收拾好自己文化的主体,打点好自己的文化精神,把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融解在一起,那才意味着新的文化的诞生。
②选择什么书来读,不是毫无讲究。就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社会文化风气的养成而言,无论哪一行业的人,都有一些共同的书需要大家来读一读,这就是本民族的那些文化经典。
③我国是世界上主要“文明体国家”之一,文化典籍多。但是作为一般阅读而不是从事专业研究,需要读、应该读、可能读的经典,并不如想象的那样多。哲学,无非是先秦时期的诸子,而且主要是孔子、孟子、老子和庄子,荀子、墨子、韩非子、公孙龙子等,都可以暂时不读,甚至孟子,也不一定全部都读。但汉代的《礼记》里有两篇著作,却不能不读:一是《中庸》,一是《大学》。当然宋明儒的书,还是要读一些的,特别是朱熹、王阳明的著作。朱熹把《大学》《中庸》和《论语》《孟子》合为“四子书”,并精心注释,成为传统社会流传最广的儒家经典。
④史学方面,文史从业人员讲究“前四史”,即《史记》、前后《汉书》和《三国志》。一般阅读,光读《史记》就可以。如嫌篇幅大,可选取其中的《传》和《本纪》阅读。文学方面,《诗经》《楚辞》不可不选择一些来读。《楚辞》可选屈原的《离骚》,《诗经》不可忽略《小雅》。另外晋的陶渊明,唐的李白、杜甫的诗,韩愈、柳宗元的古文,宋的苏东坡、黄庭坚、李清照、陆游、辛弃疾,元的关汉卿、王实甫,明的汤显祖及《三国》《水浒》,清的《红楼梦》等,都是不能不读的。汉代王充写的《论衡》,是一部奇特的书,读起来会打开你的思想,而不会被传统所束缚。还有清末民初以来20世纪文史大家的著作,不少都堪称经典,如严复、章太炎、梁启超、蔡元培、王国维、陈寅恪、马一浮等人的书,如果不读,未免太可惜。20世纪学术大师的著作,实际上是通向中国古代经典的桥梁,由他们进入古代经典,也许是“终南捷径”。至于道家,老庄足矣。佛学可读《弘明集》《广弘明集》《出三藏记集》,获得佛学的可靠知识,《坛经》《金刚经》《心经》则能够引导进入佛理的信仰层面。
⑤今天为什么还要读中国的这些经典,我想主要是为了文化传承的需要。然而其意义又不止于此。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化的过程,它可以不知不觉地改变人的气质。朱熹就说过,读书的目的之一就是让人变化气质。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在个人,可以变化气质;对社会而言,可以转移风气。
⑥我们正在进行的现代化进程,同时有一个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的任务,我可以肯定地说,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造成全民族的阅读风气,首先是造成阅读经久不衰的本民族文化经典的风气。
小题1:
下列有关阅读经典的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为了养成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社会文化风气,各行各业都有一些书需要大家来读一读,这些书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经典。
B.作为一般阅读,需要读、应该读、可能读的哲学,无非是先秦时期的孔子、老子和庄子等,而孟子、荀子、墨子等都可不读。
C.一般的人阅读史学作品,只读《史记》就可以了;文学方面,《诗经》中只要读《小雅》,《楚辞》中只要读屈原的《离骚》。
D.不少清末民初以来的20世纪学术大师们的著作是通向中国古代经典的桥梁,由他们进入古代经典,也许是一种便利的方法。


小题:
D


小题:
A.原文是“无论哪一行业的人,都有一些共同的书需要大家来读一读”,这些书构成了“本民族”的文化经典。B.原文是“主要是孔子、孟子、老子和庄子”,“荀子、墨子、韩非子、公孙龙子等,都可以暂时不读”,“甚至孟子,也不一定全部都读”。C.“《诗经》中只要读《小雅》,《楚辞》中只要读屈原的《离骚》”不对。)
【2018《经典咏流传》观后感1520】

2018《经典咏流传》观后感1520(五):

美文朗诵观后感
不少于400字

“中华美文诵读大赛”观后感
那天,是带着拜师学艺的态度去赛场的,因期末考试临近,前去观看的人并不是很多.偌大的报告厅,零星地坐着少许人,只有工作人员在忙碌的准备着,稍稍给会场增添了一丝活力.
首先是参赛选手对此情此景感受的描绘.每个人的表述都风格迥异,各有千秋.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子晶的话:“这个舞台不仅属于我,但我是属于这个舞台的”.说不出好在哪,但足以让人过目不忘.
可以说,每位选手都带给我不小的震撼,在这,仅记述于心中产生共鸣的几个.

2018《经典咏流传》观后感1520(六):

让世界充满爱 观后感
500字就行 观后感重在感受 所以感受一定要多 结尾深刻点
还有 顺便帮我想个观后感的副标题
副标题

第一篇.
围绕“爱祖国、爱老师、爱父母、自强自立”的主线,我们一起观看了邹越教授的演讲录像《让生命充满爱》,台上说者慷慨激昂, 台下听众渐渐心情澎湃.这堂演讲会的成功之处是摆脱了简单苍白的说教,而是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感人细节,丝丝入扣,情理交融,引人入胜,让大家在不知不觉中顿悟,然后又被深深感动.演讲过程当中穿插的几个真情互动环节,更是画龙点睛之笔,现场听众纷纷热情响应,真情流露,场景感人,这场关于爱的教育可以说非常成功.
这场演讲,留给我许多感慨.现在的人们,生活节奏快了,快得没时间讲究慢节奏的精神生活.物质追求的太多太广,往往忽略了对精神层面的追求.许多人精神空虚而不自知,只认钱不认人.现在的家庭教育,大多十分注重知识教育和孩子竞争意识的培养,而少谈甚至不谈友爱礼让和协作精神,缺乏爱心培养和情感教育.智商是高了, 可情商却低得可怜.
邹越教授讲述了一个黑人运动员用生命的代价,赢得了全世界人对他的民族、他的国家的尊重.并用实际行动告知孩子:在6国歌响起、国旗升起时应该站起来注视国旗.让孩子用行动去感受——爱祖国.
今天的演讲提醒了我,一个懂得关心自已的祖国、热爱自已的祖国的孩子,才会是个胸怀大志,有抱负有志气的孩子.确实是,当今社会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知识上的差距、常规技术上的差距已越来越小,差距最大最可怕的是人的的精神.一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将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而中华之崛起靠的是什6么,是精神,所以对小孩的教育,智力能力固然重要,但还有比这更重要的是如何帮他们竖立起这样的精神.
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是榜样,今天的演讲也再次让我认识到自已做为榜样还有许多欠缺的地方.关于对父母的爱,秉着老一辈流传下来的养儿育女传统习惯,对小孩的爱总是那么无私总是那么不求回报,尽管也有点“不好意思”,但很清楚一个母亲的爱对孩子是多么的重要,所以每天临睡前或上学前都会不忘对小孩说声“妈妈爱你”.可今天的演讲,让我懂得了,还要学会教育小孩说出“我爱妈妈.”还要让孩子不仅感受到别人对她的爱,同样也要学会去爱别人并表达出来.
内心充满爱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才是多彩的人生,只有心中有爱,才能做一个心灵健康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这个道理也许我们也懂,但我们总有太多的理由太多的忙碌而忽略了对它的重视和关注,而今天的这个演讲对我来说确是是个警醒,让我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再一次获得了成长!
第二篇.
《让世界充满爱》演讲报告会,邹教授从“爱祖国、爱老师、爱父母、爱自己”四个角度,将“爱”字诠释得淋漓尽致.
“你热爱祖国吗?”我们嘴上都说爱,却没有太多行动,一个黑人男孩在奥林匹克马拉松赛场上摔倒流血又爬起来坚持走到终点的例子深深打动我们的心,我们深深自责反思,有的大学生连国歌歌词都记不清楚,这是不是该扪心自问?
“你爱你的老师吗?”“爱——”可是心里却想的相反,有时候学生会说老师的不好,因为他们没有看到老师身上的伟大.在山村支教的李静老师由于受不了苦而想离开的时候,她对山村孩子不舍的情却使她下决心留在山村教学了一辈子直到她38岁那年癌症离去------还有52岁的殷雪梅老师,带学生外出路上遇车祸,由于她推倒了几个学生,使得学生幸存,而她不幸身亡------这些例子太多太多,中国有许许多多老师,就在我们身边,这样的好老师是多么的伟大啊!
“你记得父母的生日吗?”“你给父母洗过手吗?”现在的学生大多以自我为中心,很少关心父母.我们为什么对父母这样冷淡?我们这是怎么了?爸爸妈妈每天辛苦上班,而我们又不挣钱,又是家里最大一笔开支,天天看见爸爸妈妈辛苦的身影,我们连一句“你们辛苦了”都说不出口,真的太对不起他们了,我心里酸酸的,眼睛肿肿的,这次过年回家一定要多陪陪他们啊------
《让世界充满爱》放完了,短短一个小时的教育片给了电脑前的我长长的思索------ 感谢祖国、感谢老师、感谢父母, 我爱你们------
今天受一个教育在线的博友的煽动,去看看邹越教授的视频《让世界充满爱》,这本书去年我在新华书店看过,当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没有买成,后来再去时就没有了.带着这样双重的期待和遗憾,我努力地在网上寻找着.
看了还没几分钟,我便被里面的内容深深打动了!我被里面演讲人精彩的发人震憾的语言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原来这是“名师面对面”中归国教授邹越的一场演讲报告,其主题是《让世界充满爱》.马上我就想,这的确是教育学生如何懂得爱祖国,爱老师,爱父母以及爱自己难得的资料,凑空一定要放给学生看.
擦干眼泪后的一点冷静思考:
1、邹越教授最后说,没有听过这一场报告的家长,他们一定终生遗憾.我认为此话不假,报告的影响确实很大,效果很好.这是一次触动心灵的演讲,在孩子进入的成长过程中,这将是他宝贵的一笔财富.在物质生活提高的当今,我们的孩子确实需要这样一些激动人心、催人奋发向上的演讲.
2、印象最深的还是那种感情的渲染力.现场所有的老师与同学都流下了眼泪,而且所有的人都不停地擦眼泪.细想起来,他讲的故事,其中很多我都是给我的学生讲过的,但是我讲过的和邹越老师讲过的同一个事例,我相信后者学生记的更为深刻.
当然,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我认为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那种渲染力,情绪感染情绪.我终于找到了成为一个优秀老师的诀窍,那就是感情,如果没有感情,我相信就算这位老师的知识无论怎么渊博,在中小学基础教育中也是无法立足的.【2018《经典咏流传》观后感1520】

2018《经典咏流传》观后感1520(七):

写一篇读后感或观后感,主题“珍爱生命,学会尊重”.没有文章,推荐一本书或电影也行啊!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流传了千年的诗句深深地诠释给我们生命的意义与伟大;而泰戈尔的“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又给了我们另一份对生命的感悟.关于生命,诺贝尔说:“生命,那是自然拿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爱默生说:“一个伟大的灵魂,会强化思想和生命.”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并且热爱生命的人.”而在我看来,生命,不仅是你我呱呱坠地的那一声啼哭,而是母亲十月怀胎的辛苦;生命,不仅是你我拥有的一笔财富,而是培育我们的所有人的心血灌注.所以,生命里蕴涵了太多的感动,便早已注定了它无上的价值.你,无权亵渎它的珍贵,因为,你,没有这个资格.
春风吹又生的野草拥有它一年的轮回,儿女们点点滴滴的成长伴着父母班驳的青丝,生命以它自己的姿态存在我们的周围,无声地流淌,悄悄地演绎,只是我们匆忙的脚步把它们忽略了,用心去留意,你会惊诧于漫山红遍层林尽染的壮观,惊诧于冰天雪地中孕育的勃勃生机,可你知道,最是那春寒料峭中的春意开创了生命的奇迹,最是那划破寒冷的第一枝嫩芽写满了生命的崇敬.不必去问是什么诠释了生命的伟大,不必去听是什么在倾诉生命的真谛,只是一眼望到那满树的葱郁,就给予了我们足够的力量与欣喜.曾经在一个泻满阳光的暖暖的春日清晨,想象着自己是一颗睡在泥土里的种子,经历了一冬的守候,将要披一身金色的阳光,拥抱美丽的新世界,于是心中便升腾起无限的希望与梦想.
然而 ,当生命化作另一种形式流淌,即便是再多的美与丑,是与非,已经永远地定格在过去时了,剩下的或许只是一声叹息,一份无奈.还记得曾经送别一个朋友,哀乐、白花……,生命中有太多不可承受之重,离别最甚.圣经中关于生命有这样的描述:因为不能恒久,所以最是珍贵;因为能吐纳天地气息,所以胜过钻石的光芒.那么为了把握这份特别的美,就足以让我们为之付出足够的努力,拒绝伤害的侵袭,留给生命一份纯净,让它成长在自己的本色中,不要在很多已成过往的时候,才知道去珍惜,因为倘若它被封存起来,也便不再真实了.
生命以它独有的美,浸润了生活的点点滴滴;美丽的生命,源于一份对生活的热爱.生命行走在你我的掌心,请小心看护;生命承载太多的美丽,请认真对待.或许,昨日的成败已成过往,明日的幻想不切实际,生命就在今天,看见今天,珍爱生命,一切才会存在.

2018《经典咏流传》观后感1520(八):

戏曲节目观后感200字
200字

某日跟着家里人一起听京剧,虽然听不懂,但听着锣鼓家伙敲着,演员穿红戴绿有说有唱也挺好玩的.
听不懂唱段就看字幕,当演员唱到"他三弟翼德威风有,丈八蛇矛贯刺咽喉,当阳桥前一声吼,喝断了一声水倒流"一下子被吸引.这就是自己从小喜欢读的《三国演义》啊,京剧竟然用如此精练的唱词把蜀国大将的事迹表现出来.
后来还看过巾帼英雄梁红玉,精忠报国的岳飞,才明白,原来通过京剧可以了解了很多历史,了解传统的仁义礼智信.
听过以后,也想哼唱几句,感到比唱歌难得多.由衷地感到京剧博大精深,不论什么艺术形式,都是有说无唱,有唱没舞,有舞没打,而且回味无穷.
写了个大概,楼主再改改吧.

2018《经典咏流传》观后感1520(九):

叶芝最著名的诗是哪一首?里面最经典的句子是什么?
知道叶芝的一生都很坎坷!也知道他是伟大的诗人,请列举他最著名的句子!

叶芝早年的创作仍然具有浪漫主义的华丽风格,善于营造梦幻般的氛围,例如他在1893年出版的散文集《凯尔特曙光》便属于这种风格.
叶芝的第一首重要诗作是《雕塑的岛屿》,是一首模仿埃德蒙·斯宾塞诗作的梦幻般的作品.
叶芝的主要作品
1886年 — 《摩沙达 》 1888年 — 《爱尔兰乡村的神话和民间故事集》 1889年 — 《乌辛之浪迹及其他诗作》 1891年 — 《经典爱尔兰故事》 1892年 — 《凯丝琳女伯爵及其他传说和抒情诗》 1893年 —《凯尔特曙光》 1894年 —《心灵的欲望之田》 1895年 — 《诗集》 1897年 — 《神秘的玫瑰》 1899年 — 《苇间风 》 1903年 —《善恶之观念》 1903年 — 《七重林中》 1907年 — 《发现 》 1910年 — 《绿盔及其他诗作 》 1913年 — 《挫折的诗歌》 1914年 — 《责任 》 1916年 — 《青春岁月的幻想曲》 1917年 — 《库利的野天鹅 》 1918年 — 《宁静的月色中 》 1921年 — 《迈可·罗拔兹与舞者》 1921年 — 《四年》 1924年 — 《猫和月光》 1925年 — 《灵视》 1926年 — 《疏远》 1926年 — 《自传》 1927年 — 《十月的爆发》 1928年 — 《塔楼》 1933年 — 《回梯与其他诗作》 1934年 — 《剧作选集》 1935年 — 《三月的满月》 1938年 — 《新诗》 1939年 — 《最后的诗及两部剧作》(死后出版) 1939年 — 《气锅中》(死后出版)
最著名的应是 当你老了 这个译本很多
附作品
当你老了,头白了,睡思昏沉,
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
慢慢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
回想它们过去的浓重的阴影;
多少人爱你年轻欢畅的时候,
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
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
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的痛苦的皱纹;
垂下头来,在红光闪耀的炉子旁,
凄然地轻轻诉说那爱情的消逝,
在头顶的山上它缓缓踱着步子,
在一群星星中间隐藏着脸庞.

2018《经典咏流传》观后感1520(十):

中华经典诵读 读后感怎么写?(300字)

  告诉你们,通过诵读经典诗文,我走进了一个妙不可言的世界.我知道了什么是儒家风范,什么是道家精髓,什么是千古美文……“经典”虽然看上去年纪一大吧,其实火力旺盛的很.他流传了千百年,从“人之初,性本善”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由“道,可道,非常道”至“天将降大任与斯也”,从《归去来兮辞》到《兰亭集序》都熠熠地展示着它博大精深的魅力.
  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天天挂在我口中.那就是许多人行走,他们之中必然有我的老师.这句让我收益非浅的诗句,就是出自于儒家的圣贤孔子之口.这句之所以能让我受益非浅,是因为它包含着一个哲理:“能者为师,虚心请教.”你见过高山吧?它是那样雄伟绵延!你见过大海吧?它是那样壮丽无边!山之高,是因为它不排斥每一块小石头;海之阔,是因为它聚集了千万条小溪流.如果你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般渊博的知识,是否就应该善于从生活中寻找良师益友,吸收他人的点滴长处呢?这也是曹操的短歌行中的“山不厌高,水不厌深的哲理”啊!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就拿我们班来说吧!在这个57人的集体里,就有我许多的良师益友:作文天才徐嘉远;唱歌能手周知奕;小书法家沈楠杰;管理专家王亲云……他们的才华和智慧都值得我好好学习.这样我不就可以在这万顷绿田中增添自己更多知识的养分吗?这正是《论语》孔子传与我的做人学问的道理呀!
  真的,人的一生犹如一条长路,有许多的岔道,我们有时会走错路,但有人会来提醒你,它就是国学就是经典诗文,因为它聚集了所有成功人的经验,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其价值历久弥新,我们没有理由不继承和发扬这一民族的瑰宝.而且对于我们少年儿童来说读诵经典,自幼就开始接受五千年文化的熏陶,就定能奠定一生优雅的人格.读诵经典的同时也可以提高我们的古文和白话文水平,有助于我们对其它知识领域的领悟和旁通,更能促进各科学业的进步.
  假如说我们的心田是一块最普通的土地需要阳光、雨露、肥料和辛勤的耕耘,那经典诗文就是那阳光、惠风和细雨.只要你愿意时时刻刻去吮吸去领悟去诵咏,那我们的理想之花一定会开得更艳持得更久.
  那我们就继续诵读吧!好好地拥有它,记住它.让它来净化我们的心灵,让它来耕耘我们心中的土地,提升我们的品位,弘扬中华民族之精髓,更让它引领我们克服重重困难,向成功迈进吧!
  告诉你们,通过诵读经典诗文,我走进了一个妙不可言的世界.我知道了什么是儒家风范,什么是道家精髓,什么是千古美文……“经典”虽然看上去年纪一大吧,其实火力旺盛的很.他流传了千百年,从“人之初,性本善”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由“道,可道,非常道”至“天将降大任与斯也”,从《归去来兮辞》到《兰亭集序》都熠熠地展示着它博大精深的魅力.
  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天天挂在我口中.那就是许多人行走,他们之中必然有我的老师.这句让我收益非浅的诗句,就是出自于儒家的圣贤孔子之口.这句之所以能让我受益非浅,是因为它包含着一个哲理:“能者为师,虚心请教.”你见过高山吧?它是那样雄伟绵延!你见过大海吧?它是那样壮丽无边!山之高,是因为它不排斥每一块小石头;海之阔,是因为它聚集了千万条小溪流.如果你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般渊博的知识,是否就应该善于从生活中寻找良师益友,吸收他人的点滴长处呢?这也是曹操的短歌行中的“山不厌高,水不厌深的哲理”啊!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就拿我们班来说吧!在这个57人的集体里,就有我许多的良师益友:作文天才徐嘉远;唱歌能手周知奕;小书法家沈楠杰;管理专家王亲云……他们的才华和智慧都值得我好好学习.这样我不就可以在这万顷绿田中增添自己更多知识的养分吗?这正是《论语》孔子传与我的做人学问的道理呀!
  真的,人的一生犹如一条长路,有许多的岔道,我们有时会走错路,但有人会来提醒你,它就是国学就是经典诗文,因为它聚集了所有成功人的经验,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其价值历久弥新,我们没有理由不继承和发扬这一民族的瑰宝.而且对于我们少年儿童来说读诵经典,自幼就开始接受五千年文化的熏陶,就定能奠定一生优雅的人格.读诵经典的同时也可以提高我们的古文和白话文水平,有助于我们对其它知识领域的领悟和旁通,更能促进各科学业的进步.
  假如说我们的心田是一块最普通的土地需要阳光、雨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yuwen844613/

推荐访问:经典咏流传苔观后感 经典咏流传观后感600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