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答案鉴赏赏析

来源:阅读答案 时间:2016-04-19 10:40:12 阅读:

【www.zhuodaoren.com--阅读答案】

第一篇:《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七言律诗组诗作品。第一首写已将尽的情景,再写诗人所以彻夜不眠,并非因守岁而是在为民间疾苦忧虑,也因客中孤独,思归心切而愁闷。诗中又以举重若轻的手法,平叙生活琐事,深寓老之将至的沉重感慨。篇末以故作宽慰的口吻,表现了唯有残灯相伴的旅况的凄凉。第二首诗抒发除夜感慨,诗人以直抒胸臆的手法,写出被迫离开朝廷南来已整整三年,怕终身奔走于道途,而不能践偿其政治抱负。诗中又结合节令风俗表示了想要退隐的意愿。“烟花”二句,以自然界万物复苏的繁丽景象,反衬自己的衰病老迈。篇末虽作宽慰之辞,主旋律仍是自伤老大。两首诗辞情清苦,真挚动人。

词句注释 ⑴野宿:住宿在郊外。

⑵行歌:边行走边唱歌,借以抒发感情、表达意愿等。《晏子春秋·杂上十二》:“梁丘据左操瑟,右挈竽,行歌而出。”野哭:哭于郊外。

⑶微:暗淡低微。

⑷守岁:除夕习俗,熬夜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

⑸乡音:家乡的口音。

⑹重(chóng)衾(qīn):多条被子。

⑺沐(mù):洗发。

有人边行走边唱歌,有人在野外啼哭,两种声音都令我心中伤悲,远处的灯火夜空的疏星,渐渐地趋向暗淡低微。病眼睡不着并非因着守岁,乡音无人为伴我苦苦地思归。盖着几条被子双脚依旧冰冷,知道冬霜重满是寒气,刚洗过头发觉得轻松,却感知鬓发又已变稀。多谢残灯并不将人嫌弃,孤舟中整夜里许我相伴相依。

文学赏析

第一首诗以悲情起句,遣词造句处处含悲。“野哭”、“病眼”、“苦思”、“霜重”、“残灯”、“孤舟”诸语,无不充满冷寂愁郁的色调,望而生悲。当然,诗人如此惆怅郁结是有特定的

时空背景的。写作此诗时,正值除夕之夜。除夕是一年的终结,站在这个时间点上,不免让人心生岁月如流、人生易老之叹。苏轼说洗过头后,感到头轻发疏,就是这个意思,此其一。其二,除夕是合家团圆,共享天伦的最重要节日,但诗人却受命在外,远离故土,思乡之情、羁旅之意油然而生。其三,诗人彼时迁谪出京在杭州任职,是由于与改革派的王安石政见不合所致,命运多舛,仕途偃蹇的忧伤一直萦绕在他心头,一有机会就会喷薄而出。这种情怀在第二首诗中展露得更明显。万家合欢的除夕之夜,诗人独在异乡,饱受严寒,辗转难眠,触景生情,歌哭皆悲。不过,这首诗也不尽是悲情。末尾两句,诗人写他从残灯的一线光亮和小舟的一夜托身里,感受了一丝的温暖和美好,所以他要感谢它们,这就是苏轼的超迈之处了。这其实也是下文写自己的豁达乐观张本。

第二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附答案》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附答案

13.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题岳阳楼①

白居易

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阑。春岸绿时连梦泽②,夕波红处近长安。

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此地唯堪画图障③,华堂张与贵人看。

【注】①元和十四年春,白居易自江州赴任忠州刺史,经过岳阳时写下该诗。 ②梦泽:云

梦泽。③图障:图画。

(1)本诗怎样突出洞庭湖“漫漫”的特征?请结合颔联、颈联简要分析。(4分)

(2)诗的尾联是什么意思?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

1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

苏轼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注]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十一月,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济灾荒途中;

除夜即除夕。

(1)结合尾联,简要赏析“嫌”字的妙处。(4分)

(2)这首诗的前六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4分)

13.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正宫·塞鸿秋

薛昂夫

功名万里忙如燕,斯文一脉微如线,光阴寸隙流如电,

风霜两鬓白如练。尽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见?至今寂寞彭泽县。

注:①化用唐代灵沏和尚的诗句:“相逢尽道休官去,林下何曾见一人!”

(1)这首元曲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其表达效果。(4分)

(2)这首元曲表达了怎样的主旨?请简要概括。(4分)

13、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8分)

南 邻 (杜甫)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

(1)这首诗的前半篇和后半篇各描绘了一幅画,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述这两幅画。(3

分)

答:

(2)从全诗看,诗人的邻居锦里先生是个怎样的人?试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5分)

答:

13.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8分)

[正宫]小梁州·九日渡江

汤式

秋风江上棹孤舟,烟水悠悠,伤心无句赋登楼。 山容瘦,老树替人愁。 樽前醉把茱萸嗅,问相知几个白头。 乐可酬,人非旧。 黄花时候,难比旧风流。 ②③①

【注】①九日:重阳。江:指长江。 ②棹:划船。 ③汉末王粲去荆州投奔刘表,未被

重视,偶登当阳城楼,作《登楼赋》抒写心志。 (1)本曲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曲简要分析。(4分)

(2)“山容瘦,老树替人愁”这一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4分)

13、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8分)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苏轼|阅读答案鉴赏赏析】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1)从全诗来看,尾联的“泪”中包含了哪些情感?(4分)

答:

(2)颔联情藏景中,请结合诗句作赏析。(4分)【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苏轼|阅读答案鉴赏赏析】

答:

13.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

西江月 秋兴

程 馞

尽日荷锄治圃,有时捉杖寻泉。山翁招我坐桥边。笑指菊花开遍。

隔岸重重竹树,近溪点点潭烟。滩头流下小鱼船。转过芦花不见。

【注】程馞:字墨仙,明朝休宁人。

(1)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作者通过“山翁”的形象寄托的思想情感。(4分)

(2)词的下阕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简要分析。(4分)

13.(8分)

(1)①颔联写洞庭湖春涨之时远连云梦、西近长安,用夸张手法正面写洞庭湖的浩瀚无际;

②颈联写善飞之雁难以渡湖,侧面烘托洞庭湖的浩瀚无际。

(4分,画线处各1分)

(2)洞庭湖风景壮阔美丽,但只能画成图画,张挂在豪华的大厅里,让那些贵人们赏玩;

而途经此地只感到“苦”“难”。蕴含着诗人羁旅漂泊之感和对贵人们的怨愤。

(4分,画线处各1分)

13.(1)“嫌”,嫌弃,作者衷心感谢这盏残灯不嫌弃自己,描写了客中、长夜、孤舟中只有

残灯相伴的情景。(1分)“嫌”字把残灯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孤灯”不嫌弃诗人的

情态,(2分)表达了诗人在残灯陪伴下感受到的宽慰与温暖、无奈与自嘲。(1分)

(2)病中的感伤;客中的孤寂;思归的痛苦;老之将至的无奈。(如答“同情与忧虑百

姓疾苦”,也算1分)(4分,1点1分,4点4分)

13.(1) 比喻(1分)(答对偶也可) ( 步骤一) 开头以四个比喻组成排比,他们为富贵

功名而像燕子一样奔波劳碌的时候,斯文消失,青春已“流如电”般悄然逝去,两鬓如白练

斑白。(1分)他们投机钻营,人格丧尽,知识分子所应有的气节和尊严,已荡然无存。(1

分)(步骤二)生动形象地勾画出官迷、政客的可鄙、可悲的形象特点。(1分)(步骤三)

(2)这首元曲撕破了官吏的嘴脸,假名士的画皮。对这些猥琐小人“尽道便休官!”假

扮清高,言行不一的无耻行径进行了冷峻的揭露和辛辣的讽刺。(得分点:概括内容2分、揭

露、讽刺各1分)

附注释 ①功名万里:《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

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②斯文:指旧时代的礼乐制度。《论语·子罕》:“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与。” ③光阴寸隙:形容光阴过得飞快。《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焉

而已。 ④“尽道“二句:灵彻《东林寺酬韦丹刺史》:”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

一人?”此用其意。林下,指山林隐逸的地方。

⑤寂寞彭泽县:言隐居的人很少。

赏析

《塞鸿秋》讽刺小令,尖锐地撕破了官吏们的鬼脸,假名士的画皮。开头以四个比喻,生动地勾画出官迷、政客们的可鄙形象,这些痴迷于仕宦之途的可怜虫们,投机钻营,蝇营狗苟,人格丧尽,知识分子所应有的气度和尊严,在他们那里已经荡然无存。但正当他们为富贵功名而奔波劳碌的时候,青春已“流如电”般悄然逝去,两鬓已经斑白。但恰恰是这些卑鄙猥琐的小人,装扮出一副清高脱俗的样子,“尽道便休官!”这只是他们故作高致、以退为进的“终南捷径”。“至今寂寞彭泽县”的有力反诘,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他们的口是心非,撕去了他们的伪装,“寂寞”二字与“忙如燕”遥相对比,使高唱归隐者原形毕露。

13.(1)①山翁是一个怡然自安,超然自处的隐逸者的形象。(1分)

②通过“招”与“笑”二字,可以看出作者与山翁关系的亲密,从“笑指菊花开遍”中,可以看出二人共同的高雅的情趣。(1分)作者正是通过山翁这一形象的塑造,传递出自己向往田园山水的隐逸情怀,高洁的品性。(2分)

(2)叠词:“重重”写出竹树浓密蓊郁之态;“点点”营造潭烟轻盈迷蒙之境。

对偶:“隔岸”“近溪”远近对举,“重重”“点点”叠词增韵,“竹树”“潭烟”相对,写出景色清幽静谧之美。远近结合:“隔岸”远观,“近溪”体察,更显景物的和谐有致,幽美雅静。 动静结合:“竹树”“潭烟”属静景,“渔船下滩”属动景,一动一静显出静谧,引

人遐思。(回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2分)

第三篇:《201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题点训练习题:古诗鉴赏 一 分析概括古诗的思想感情》

第三章 古诗鉴赏

【演练体悟】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横 塘

范成大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注 ①横塘:旧址在今苏州西南,这是诗人送别朋友的地方。②南浦:本指水的南边,后来把它作为送别地点的代称。

你认为这首诗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答案 ①借景抒情。着绿的南浦、静静的石桥和朱塔、如丝的细雨、似线的垂柳、待发的画船,诗人借这些典型的景物,抒发了离别之情。②以乐景衬哀情(反衬)。诗人描绘的景色明艳清丽,但抒发的却是朋友间离别的伤感。 ②①

2.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春 草

杨 基

嫩碧柔香远更浓,春来无处不茸茸。

六朝旧恨斜阳里,南浦新愁细雨中。

近水欲迷歌扇绿,隔花偏衬舞裙红。

平川十里人归晚,无数牛羊一笛风。

诗歌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 尾联表达了诗人淡淡的闲愁。尾联通过“平川十里”、牛羊缓移、晚风习习、笛声悠扬等景象,描绘了一幅充满田园气息的牧人晚归图;诗人先前的“旧恨”“新愁”在这恬静优美的田园旋律中渐渐消融,可在逐渐获得的闲适的心情中,过去的愁绪难以全部散去。

3.(2013·广东)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宋]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近,卖饧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也皱眉。 注 ①劳劳:遥远。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

答案 先写因笛声引起思乡之情,奠定思乡的情感基调;然后写眺望故乡而不得;再写眼前之景,燕子觅食、筑巢,雨中梨花,思乡之情,孤苦之愁,油然而生。

解析 本题考查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先由下片“故乡惟有梦相随”一句得出这首词表达的感情:思乡之情。然后找出上片写到的意象——楼上笛声、迷蒙山水、千里燕子、雨中梨花,从中分析是如何表现思乡之情的。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生查子 独游西岩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 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③生:语助词,无义。

有人评价这首词物与我、景与情“融溶亲密”,请结合词意具体分析。

答案 青山感念岁暮天寒“劝我溪边住”,对“我”深切关怀;明月夜夜到青溪陪我“听读《离骚》去”,更是视“我”如知己,词中的青山明月都是人格化的自我,而“我”亦如青山傲岸、明月高洁,物我之间亲密融洽。岁暮天寒,素月清辉与澄澈的溪水相映,画面凄清幽独,与独游西岩的词人孤寂、忧愤的内心情感融合无间。

②③①②③④①

【演练体悟】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梅花

蒲宗孟

一阳初起,暖力未胜寒气。堪赏素华长独秀,不并开红抽紫。青帝只应怜洁白,不使雷同众卉。

淡然难比,粉蝶岂知芳蕊。半夜卷帘如乍失,只在银蟾影里。残雪枝头君认取,自有清香旖旎。

词中梅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此词托梅花以言志,表达了作者对梅花孤傲高洁、淡然自守、卓尔不群的品性的追求以及对梅花的赞美喜爱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阮郎归

欧阳修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秋千慵困解罗衣,画堂双燕栖。

请结合下阕简要分析末句“画堂双燕栖”所蕴含的情感。

答案 天色渐晚,主人公踏青归来坐在秋千上,感觉到疲乏,欲解衣小憩,抬头看见画堂上立着两只燕子,猛然感到自己的孤单,心生怅惘,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3.(2011·山东)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答案 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演练体悟】

1.(2013·江西)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水调歌头

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 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②“余既”三②①【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苏轼|阅读答案鉴赏赏析】

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典故的出处。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 答案 两个典故分别出自《论语》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前者以楚狂接舆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抗金复国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后者以陶渊明自况,抒发了词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以及情感的把握。这里要了解词的写作背景:由于北方金朝袭扰,战乱不息,被占领地区的人民处在金人统治之下,而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却非但不图恢复,还对主张抗金北伐的人士加以压制和迫害,作者就曾多次受到打击。所以词人首句便慨叹“长恨复长恨”。“听我楚狂声”用楚狂接舆的典故。接舆,春秋时代楚国著名的隐士。姓陆,名通,字接舆。平时“躬耕以食”,因对当时社会不满,剪去头发,佯狂不仕,所以也被人们称为楚狂接舆。词人用此典故,正是表达了词人抗金复国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富贵非吾事”则是出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的“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词人以陶渊明自况,认为“富贵非吾愿”,抒发了词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勤政楼

杜 牧

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

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

注 ①勤政楼:唐玄宗开元前期所建,是玄宗处理政务的地方。②承露丝囊:每年一度的千秋节,玄宗都举行盛典,大宴群臣,接受群臣祝寿。“士庶以结丝承露囊更相问遗。”③金铺:宫门上的安装门环的金属底托,多铸成兽形以为装饰。

简析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 感昔伤今(昔盛今衰的历史兴亡之感)。暗寓了对唐玄宗晚年荒淫享乐而荒废朝政的批评。同时借古讽今,也是对晚唐统治者的讽刺与批评。 ③②①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永遇乐

次稼轩北固楼词韵

姜 夔

云隔迷楼,苔封很石,人向何处?数骑秋烟,一篙寒汐,千古空来去。使君心在,苍厓绿嶂,苦被北门留住。有尊中酒差可饮,大旗尽绣熊虎。

前身诸葛,来游此地,数语便酬三顾。楼外冥冥,江皋隐隐,认得征西路。中原生聚,神京耆老,南望长淮金鼓。问当时依依种柳,至今在否?

注 ①1205年65岁的辛弃疾转任镇江知府,积极准备北伐。他写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姜夔深受感动并依辛词的韵脚填写本词。②迷楼:在扬州,与镇江(京口)之北固山隔江相对,是隋炀帝幸江都时所建。很石:在北固山甘露寺,状如伏羊,相传孙权曾据其上与刘备共商抗曹大计。③北门:京口,南宋时接近边界,成为北方的重镇和北大门。④金鼓:指出征的队伍。⑤依依种柳:《晋书·桓温传》载,桓温北伐看到自己任琅琊太守时种的柳树,都已十围。

在下片中作者提及“诸葛”,请分析这处典故有何用意。

答案 提到诸葛亮这一历史人物,是将辛弃疾与之相比,借此推崇、盛赞辛弃疾,感伤于辛弃疾英雄无用武之地,认为南宋要收复失地,非辛弃疾莫属。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依韵和永叔同游上林院后亭

见樱桃花悉已披谢

梅尧臣

去年君到见春迟,今日寻芳是夙期。

只道朱樱才弄蕊,及来幽圃已残枝。

飘英尚有游蜂恋,著子[]唯应谷鸟知。 注④⑤③②①

把酒聊能慰余景,乘欢不厌夕阳时。

注 著子:结子,这里指果实。

简析画线句化用李商隐诗句的用意。

答案 作者舍弃了李商隐面对“夕阳”的无奈和伤感,表达了赏景的喜悦之情。 不顾其余;答案要多层面、多要点等。

【演练体悟】

1.(2013·湖北)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

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 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第四篇:《2016级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5-2016学年(上)高2016级12月月考

语 文 试 题 卷

(总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今,新媒体在人们生活中所占地位越来越重要,自古形成的阅读规矩正面临解体,包括阅读方式、阅读习惯、阅读内容等,说到底,是阅读文化发生了巨变。人们通过网络可随时与世界保持连接,可闪电般地同步获取最新信息。然而,当电子阅读变得如此轻松、愉悦、便捷时,人们自然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忧虑:既然有如此直观和方便的电子资料和网络讯息,纸质阅读将何以安顿?是否会成为明日黄花?

其实,“中国阅读”的数量并没有减少,甚至在增加,若把电子阅读、手机阅读、网络阅读算进来的话,现在读书人的总量并不比上世纪80年代少,只是阅读状态和内容有别。当下的“中国阅读”更多是跳跃化的、碎片化的、缩略化的阅读,实用阅读在取代审美阅读,消遣阅读在压倒心灵阅读,人们追求更多的是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愉悦。

这当然值得忧虑,但忧虑是没有用的。冷静下来想,电子阅读并非没有好处。首先,对阅读的概念应该有所改变,不是抱着一本书看才叫阅读,手机阅读、网络阅读也应该是阅读的一部分,且汲取方法简便、迅速,知识含量巨大。第二,当下的纸质媒体的文章质量不令人满意。纸媒的文章,显得规范、严谨,想象力不足;而个人空间、文学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上的文章,发表渠道便捷,显得活泼、生动,也更接地气,当然也难免

芜杂。读者可以在第一时间与作者互动,甚至会直接影响下一步的写作,成为“再创作者”;客体转变成了主体。网络文学、网络阅读正以其自身的优势冲击着纸媒的生存。

但我们需要呼唤真正有价值的阅读。这是一种挑战。问题不在于使用哪一种形式,而是触及怎样的内容。少了青灯黄卷和书香墨痕的阅读形式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新兴的电子阅读会不会在不经意间演化成“浅阅读”“泛阅读”“飘阅读”。难怪丹尼尔·贝尔喟叹:“当代文学正在蜕变为视觉文化,而不是印刷文化。”如果流于了解故事,其阅读完全可以是快速的、概览式的。倘要去钻研、品咂一部真正的文学,那必然是一种细嚼慢咽,而不是狼吞虎咽。的确,凡读书者,都会有这样的读书经验: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在阅读生活中,一直存在着既有轻松易读的“兴趣书”,又有艰深繁难的“严肃书”。内容艰深繁难的书读起来不仅需要我们的审美判断力,对我们的智力和道德水平,也是一种考验。尤其是在当下阅读文化中,人文阅读、经典阅读和严肃读物阅读日益萎缩,而“轻阅读”“飘阅读”“浅阅读”成为流行、时尚的阅读。读内容艰深沉重的书,读“费劲”的书、读“难书”读“慢书”,便越发显得可贵。应该警惕的是,当我们过多依赖搜索引擎,也就在纵容大脑思考的惰性;当我们能很方便地从网络得到问题答案,也就不自觉地弱化了查找、探索知识的能力。来得容易忘得快!这才是真正可怕的。所以,在今天这个随处可以阅读的时代,我们要努力探索:既善于运用电子阅读,同时能达到以往纸质阅读时的良好效果。也就是说,把读屏的便捷与阅读的深度融合起来。

我非常认同这样的判断: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社会到底是向上提升还是向下沉沦,就得看一个国家谁在看书,看什么书,怎么看书。有效的阅读不仅仅影响到个人,还影响到整个民族,整个社会。所以政府提倡“书香社会”。有人感叹:“当今社会识字的人多了,读书的人却少了。”事实上,阅读这一社会问题虽然不像环境、住房、教育

等问题那么急迫、及物,但它是一个影响长远的问题,将影响到社会、民族的文化走向和精

神结构。

(雷达《反思阅读方式的巨变》,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今,人们可以通过网络等新媒体随时与世界保持连接,能够闪电般地同步获取最新信息,阅读文化,包括阅读方式、阅读习惯、阅读内容等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

B.当下的“中国阅读”更多是跳跃化、碎片化、缩略化的阅读,实用阅读取代了审美阅读,消遣阅读压倒了心灵阅读,人们追求更多的是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愉悦。

C.纸媒文章虽然规范、严谨,但想象力不足;个人空间、文学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上的文章,活泼、生动,更接地气,发表也更加便捷,但难免有些良莠不齐。

D·少了青灯黄卷和书香墨痕的阅读形式并不可怕,但是,新兴的电子阅读如果在不经 意间演化成“浅阅读’’“泛阅读”“飘阅读”,则足以让一个民族担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直观和方便的电子资料和网络讯息让电子阅读显得相对更加轻松、愉悦、便捷,这样,必将挤压纸质阅读。

B.抱着一本书看是阅读,电子阅读,如手机阅读、网络阅读同样是阅读,只是自古形成的阅读规矩正面临解体。

C.新媒体让读者可以与作者互动,甚至直接影响作者的下一步写作,成为“再创作者”,客体可以转变成为主体。

D.真正有价值的阅读是那种细嚼慢咽的,需要我们的审美判断力,能考验我们的智力 和道德水平的严肃阅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新媒体冲击下的当前时代,纸质阅读的人数虽然减少,但由于阅读状态和内容有别,所以现在读书人的总量并不比上世纪80年代少。

B.阅读形式的变化使当下的人文阅读、经典阅读和严肃读物阅读日益萎缩,而“轻阅 读”“飘阅读”“浅阅读”则日渐成为流行、时尚的阅读。

C.过多依赖搜索引擎,也就容易纵容大脑思考的惰性,当我们能很方便地得到答案,也就不自觉地弱化了探寻、求索新知识的能力。

D.从某种意义上讲,阅读问题比环境、住房、教育等问题对一个国家、民族影响更长 远,将影响到社会、民族的文化走向和精神结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宇文庆,字神庆,河南洛阳人也。庆沉深有器局,少以聪敏见知。周初,受业东观,颇..

涉经史。既而谓人曰:“书足记姓名而已,安能久事笔砚,为腐儒之业!”于时文州民夷相聚为乱,庆应募从征。庆善射,有胆气,好格猛兽,卫王直甚壮之。稍迁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柱国府掾。

及诛宇文护,庆有谋焉,进授骠骑大将军,加开府。后从武帝攻河阴,先登攀堞,与贼短兵接战,良久,中石乃坠,绝而后苏。 帝劳之曰:“卿之馀勇,可以贾人也。”复从武帝拔晋州。其后齐师大至,庆与宇文宪轻骑而觇,卒与贼相遇,为贼所窘。宪挺身而遁,庆退据汾桥,众贼争进,庆引弓射之,所中人马必倒,贼乃稍却。及破高纬,拔高壁,克并州,下信都,禽高湝,功并居最。周武帝诏曰:“庆勋庸早著,英望华远,出内之绩,简在朕心。戎车自西,俱总行阵,东夏荡定,实有茂功。”于是进位大将军,封汝南郡公,邑千六百户。 .

初,上潜龙时,尝从容与庆言及天下事,上谓庆曰:“天元实无积德,视其相貌,寿亦..

不长。加以法令繁苛,耽恣声色,以吾观之,殆将不久。又复诸侯微弱, 各令就国,曾无深根固本之计。羽翮既剪,何能及远哉!尉迥贵戚,早著声望,国家有衅,必为乱阶。然智量庸浅,子弟轻佻,贪而少惠,无谋未能为害不过自窜江南耳。庸、蜀险隘,易生艰阻,王谦愚蠢,素无筹略,但恐为人所误,不足为虞。”未几,上言皆验。及此,庆恐上遗忘,不复收用,欲见旧蒙恩顾,具录前【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苏轼|阅读答案鉴赏赏析】

言为表而奏。上省表大悦,下诏曰:“朕之与公,本来亲密,怀抱委曲,无所不尽。话言岁.

久,尚能记忆,今览表奏,方悟昔谈。何谓此言,遂成实录。古人之先知祸福,明可信也,朕言之验,自是偶然。公乃不忘, 弥表诚节,深感至意,嘉尚无已。”自是上每加优礼。

后卒于家。

(节选自《隋书﹒宇文庆传》,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消难反覆之虏/亦非池内之物/变成俄顷/但轻薄无谋/未能为害/不过自窜江南耳。

B.司马消难/反覆之虏/亦非池内之物变成俄顷/但轻薄无谋/未能为害/不过自窜江南耳。

C.司马消难反覆之虏/亦非池内之物/变成俄顷/但轻薄无谋/未能/为害不过自窜江南耳。

D.司马消难/反覆之虏/亦非池内之物变成俄顷/但轻薄无谋/未能为害/不过自窜江南耳。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观”是东汉时的藏书室和史学馆,后因此指称国史修撰之所。

B.“邑”有城市之意,也指古代帝王诸侯分给臣子的封地。

C.“潜龙”一语为典故名,常常用来比喻圣人在下位,隐而未显。

D.“表”属于古代文体范畴的概念,泛指臣下进呈宰相的文书。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宇文庆在年少时因聪明敏捷而出名,同时这个人为人低调,有器量,有远见。

B.因宇文庆多次的军功,周武帝非常赏识他,任命他为大将军,封号为汝南郡公。【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苏轼|阅读答案鉴赏赏析】

C.皇帝曾就国家命运、人才选用以及农业生产等问题与宇文庆进行过深入交流。

D.因多年后宇文庆还清晰记得皇帝当年与他的谈话内容,皇帝深为感动。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 “书足记姓名而已,安能久事笔砚,为腐儒之业!”(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后齐师大至,庆与宇文宪轻骑而觇,卒与贼相遇,为贼所窘。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

苏轼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注]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十一月,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济灾荒途中。

8、尾联运用了什么方法来表达诗人情感的?请简要赏析。(5分)

9、概括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韩愈在《师说》中描写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

(2)庄子在《逍遥游》中提出圣人要达到超越时空、无所依赖的真正逍遥境界所凭借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陋室铭》中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反映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境界,暗示

陋室 不陋的诗句是: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 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玉门关的风(龙云南)

一弯半月斜挂在西边的天空,皎洁的清辉洒向大地,把坐落在田野边的荣华中学的几座教学楼和家属楼映得影影绰绰。空旷的操场边,路灯发出无精打采的光,像朱自清说的那样,是渴睡人的眼。

现在正值夜深人静,老师和学生们经过一天的艰苦奋战,大多都已进入了甜蜜的梦想。可是爱生楼二楼西边的那间屋子,却又一个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明天他将面临人生的有一件大事。他就是高三数学老师王学高。

“别想了,你老唉声叹气的,我也睡不好。”老伴睡眼惺忪,倒过头来嘟囔了一句。他轻轻地拢了拢老伴的被子,说:“睡吧。”看着跟了他30多年的老伴,老王心里涌起一股愧疚。老伴13年前从食堂辞工,开始学摆水果摊补贴家用。每天风里来雨里去,已经落下了风湿病。一变天就腰酸腿疼,双手握不起来,腿也站不直。要是评上了特级教师,涨了工资,老伴就不起早贪黑到街上摆水果摊了。

他的目光落到了墙上挂的“八骏图”。这张装裱画是今年五一节同学聚会时张善才送的。他是老王的小学同学,也是儿时玩伴。那时老王的成绩好,张善才不是借他的作业抄,就是直接让他做两份。小学毕业后,张善才跟着叔叔到广州打工,后来挣下了一份不小的家业,成了县里有名的富豪之一。每次同学聚会,张善才就把开支全包了,还说:“当老师真不容易,就那么点工资,连孩子的奶粉钱都不够。”听到这话,老王心里隐隐作痛,一个是小学毕业的生意人,一个是大学毕业的人民教师,经济地位差别竟然如此之大!但是他又无可奈何,人家张善才说的是实话。想当年父亲出车祸瘫痪,还是张善才慷慨解囊,才给老父动了手术嘛!无论如何,这次要把特级晋了。

听到第一声鸡鸣的时候,老王睁开了眼。今天要印一份练习让学生做做,要把昨天发给学生的题目查完,再讲完。高三了,学生要多做题,多总结。从教以来,他一直以认真地态度教学,拼命学习,发奋写文章,赢得了不错的口碑。学校领导一直很重视他,今年仍然任命他教高三两个班的数学;家长信任他,纷纷用各种方法把孩子送到他的班级;青年教师仰慕他,经常向他请教一些教学方法。而老王呢,也乐意自己发光发热。既然自己的职业是老师,就应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老王夹着一摞卷子从文印室,在操场上迎面碰到了老周。老周比他小三、四岁,以前也是教数学,去年走下讲台到了后勤处,马上要辞职下海捞金了。老周朝他挤挤眼:“恭喜啊老王,今天市考察组的来,你的特级梦要实现了!”

“唉,还不知咋样呢?”老王的担忧溢于言表。

“你是我们学校的一块王牌,成绩显著,有什么可担忧的。”

“上面的事情,猜不透啊。”

听到老王语气的沉重,老周也同情地叹了口气:“是啊,我们这个小小的农村高中,每年高级教师都评不了几个,何况特级教师呢。唉,春风难度玉门关哪。”突然,他想起了什么,向前跨了一步,压低声音说:“去年市里来考察时,你该不是没打点吧?”

老王心里火星一闪,梗起脖子说:“我为教育勤勤恳恳一辈子,为什么要打点?”

老周关切地说:“不是我批评你,你教起书来头头是道,怎么遇到这种事就糊涂了呢?你对这件事情重视,愿望迫切,总得用点实际行动表现出来吧?再说了,如今和谐社会,人家不也希望受抬举被重视吗?”老周又向四周看了看,小声地说:“去年县里那个特级为什么把你挤兑下来了?他年纪比你小,成绩没你大,还不是因为找了市里的领导?”

回到办公室,老王心里有点乱。关于去年评特级教师的事,他也听到过一些风言风语。但是将要退休的时候,还要改变自己一贯的风格去逢迎别人吗?

上完两节课,老王进了德育处,观察对面会议室里考察的动静。

中午时分,考察终于结束了。老王连忙赶过去给工作人员打招呼:“领导们辛苦了!我在外面略备了薄酒,请吃完饭再走吧?”

一位年纪稍大的工作人员说:“不用了,同志。我们已经在你们的食堂定了工作餐。用餐之后,下午还要继续考察。看见老王站着不动,他又说:“你就是王学高同志吧?你的事迹很优秀,也很感人。我们一定秉着实事求是的严谨的工作态度收集信息,慎重对待每一位教师上交的每一份资料,对每一份资料都仔细推敲。总之,我们这次考察的原则是,既不错过一位有资格评特级的教师,也不轻信一个想钻空子的教师。”

看着考察组一行人走向食堂的背影,王学高感觉有点意外,他仔细地琢磨着,这一年来,身边确实发生了不少变化,各类检查评估活动少了,“八国联军”进校罚款的没了,迎来送往的客套省了,推杯把盏的宴请也不见了……看样子上级出台的有关整顿党风廉政建设的相关规定真的被贯彻下来了,全国开展得轰轰烈烈的党风廉政建设不是走形式。他再次来到银行,拿出口袋里的红包,把刚取出来的钱又存了进去,然后到薛老二饭店去处理了那些饭菜。做完这些,老王觉得整个人都轻松了:幸亏保住了自己的清高声誉啊。不然,即使评上了,也会觉得是用自己的脸皮换来的。

四个月后,市教委的一纸通知传到了王学高手里:“……你光荣地被评为特级教师……” 正是阳春三月百花待放的时节,呼呼的东风扑面而来。

(1)下列对本文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本文在叙述时多次采用了插叙手法。插叙部分交代了老伴、张善才和老周的情况,从用墨的多少和表现主旨的角度来看,这三个人物都属于次要人物。

B.本文采用了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这两种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叙述了一个贴近现实生活的故事。

C.本文结尾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王学高终于获得了特级教师的称号,靠的是他孜孜不倦的耕耘。这也是小说的主旨: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

D.作品善于制作悬念。从开头老王的辗转反侧,到后来老周的出谋划策,再到老王不顾尊严行贿请客,都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E.本文故事跌宕起伏,语言明白如话,极具哲思,意蕴深厚,读来愉悦而启人。

(2)你觉得王学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以“玉门关的风”为题,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4)有人说作品中的老周诗歌多余的人物形象,可以删除。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中国核农学的开创者——陈子元

叶辉

第五篇:《【全国通用】201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频考点训练(1)及答案解析》

高频考点训练(一)

时间:25分钟 分值:100分

每日必练 15分钟限时训练【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苏轼|阅读答案鉴赏赏析】

1.(2013·河北省保定市第二次模拟)下列各句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病逝后,剧作家沙叶新先生接受网站采访时称,羡林先生无论是在学问上还是人品上,“都是出类拔萃的”。 ....

B.事实告诉我们:许多看似复杂的事情,可以用直截了当的方式解决,哪怕看似不太可....

能的事,也不妨试一试这种“直线思维”。

C.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我们一家人去狼牙山旅游,结果家里被小偷登堂入室,损失惨....

重。警察同志提醒大家一定要加强防范意识。

D.关于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他表示,领导干部必须深入到基层,要精细,不能大而化之,....要把精力花在推进工作落实、提高效率上。

解析 A.出类拔萃:多指人的品德才能超出同类之上。B.直截了当:形容说话做事爽快、干脆。C.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技艺或社会地位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境地。D.大而化之:原指使美德发扬光大,进入化境,现常用来表示做事疏忽大意,马马虎虎。

答案 C

2.(2013·山西省康杰中学第八次模拟)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近年来,面对国内彩电市场严重滞销的不利形势,长虹电器集团积极更新技术并提升售后服务质量。

B.在北京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人大代表说:“在扶贫助教期间,农民们向我们吐露了心声。农民的话对我们基层干部很有感触。”

C.江南出芳草鲜花、才子佳人,出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同时江南又是英雄辈出的地方,古往今来,这里孕育出无数的骁勇斗士。

D.大学毕业后,他做过各种各样的工作,最后任职于浦东房地产展销中心副总经理。 解析 A.“市场”与“滞销”搭配不当,应去掉“市场”或改“滞销”为“疲软”。B.主客体颠倒,应为“我们基层干部对农民的话很有感触”或“农民的话让我们基层干部很有感触”。D.句式杂糅,将“任职于浦东房地产展销中心”与“担任浦东房地产展销中心副总经理”两种句式杂糅。

答案 C

3.(2013·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中5月综合测试)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仿建复古商业街,不仅会造成城市历史文脉的割裂,最终也会形成千城一面的平庸景

致。

②破解城市发展中新与旧的难题,关键是需要更多的因地制宜,需要对文化的真心热爱。 ③许多文物保护专家对城市化进程中对文物的“大拆大建”有过担忧和提醒。

④如果把文化底蕴深厚的旧城仅当作消灭的对象,是一种观念错位、“最没文化”的表现。

⑤“拆旧”与“仿古”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看似矛盾却又并存的两大典型现象。

⑥但同时也应该承认,在不破坏文物的前提下进行一些重建、仿建未必是坏事。

A.⑤③⑥④②①

C.③⑥①④⑤② B.⑤③④①⑥② D.③⑥⑤②④①

解析 该语段的中心是谈城市发展中对古文物“拆”与“建”的问题,分为两个层次。⑤首先提出两大现象,③承接现象讲专家的担忧提醒,④①分别是专家对于“拆旧”和“仿古”的具体看法。此为第一个层次。第二层次承认重建的合理性,所以接⑥,②是解决问题,谈如何进行重建。

答案 B

4.(2014·唐山市摸底考试)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从新课改的视角看,教师不应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__①__,他将“游客”引入佳境,自由观赏、探究奥秘,但当“游客”对巍然高耸的建筑群茫然不解或不识鸟兽草木之名时,他不会置身事外,__②__,令人如沐春风,有时还要象仙人指路,在“游客”的思路出现滞涩凝绝时轻灵而高妙地一“点”,即收到“__③__(诗句) ”的奇效。

答案 ①教师更应像一个导游

②而是适时出面做精彩解说

③柳暗花明又一村

5.(2013·广东省潮州市第二次模拟)下面是“服装品牌状况示意图”,请根据图表情况,完成相关内容。

服装品牌状况示意图

从“流行效力”看,精品品牌是一条__①__(不超过8个字),始终保持在同一高度,流

行效力持久;仿冒品牌效力直线__②__(不超过15个字);流行品牌是圆滑的弧线,__③__(不超过25个字)。

答案 稳健持久的直线;上升达到高峰(或超过精品品牌),然后陡然下降;逐渐达到高峰直至与精品品牌相当,然后逐渐下降(或趋于衰落)。

(2013·河南省罗山县高中第二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6~7题。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

苏轼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

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注 ①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十一月,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济灾荒途中;除夜即除夕。

6.这首诗的前六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

解析 解答本题要抓住诗歌中的意象来揣测诗人的情感,另外要通过注释了解写作背景,达到对诗人思想感情的全面理解。

答案 同情与忧虑百姓疾苦,病中感伤,客中孤寂,思归的痛苦,老之将至的无奈。

7.结合尾联,简要赏析“嫌”字的妙处。

解析 解答本题需要把关键词放入具体语言环境中,关注“嫌”字及相关语句所运用的写作手法,同时要写出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情感。

答案 尾联描写了客中、长夜、孤舟中只有残灯相伴的情景,“嫌”字把残灯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孤灯”不嫌弃诗人的情态,表达了诗人在残灯陪伴下感受到的宽慰与温暖、无奈与自嘲。

8.(2013·甘肃省张掖中学5月模拟)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__________。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幛里,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

(2)钉头磷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于周身之帛缕。(杜牧《阿房宫赋》)

(3)屈心而抑志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固前圣之所厚。(屈原《离骚》) 答案 (1)衡阳雁去无留意 长烟落日孤城闭

(2)多于在庾之粟粒 瓦缝参差

(3)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

每日必背 5分钟资料储备

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一)

文不加点:形容文章写得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

不刊之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古代指削除刻错了的字,不刊是说不可更改。整个成语的意思是不能修改的言论、文章或著作,说明其质量高。

五风十雨:(五日一风,十日一雨)五天刮次风,十天下场雨。形容风调雨顺。

大方之家:大方,大道理,懂得大道理的人。泛指见多识广,学问深厚的人。

三人成虎:三人谣传说有老虎,听者就会以为真有老虎。比喻流言惑众,容易使人误假为真。

名山事业:可以藏之名山,世代流传的事业。多指著书立说。

明日黄花:明日,重阳节后。黄花,菊花。重阳节过后的菊花。古人讲究重阳节赏菊花,重阳过后,赏菊就没有多少兴味了。比喻迟暮不遇之意。后也比喻过时的或没有意义的事物。

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己。也比喻乐曲高妙。又形容自然风光美好。

求田问舍:舍,房屋。到处谋求买田置屋,形容胸无大志,只知营私。

表里山河:表,外表;里,里面。山河,指太行山与黄河。后亦泛指高山大河。指一面依山,一面临河。形容地势险要。

每日必读 5分钟素材积累

青 瓷

2013年河南高考满分作文

一枝青花犹如一条小蛇盘上了瓶身,那瓶在日光下显得如此晶莹剔透。而一条长长的记忆,纠缠着老戴的整个人生。

当老戴还是小戴时,他的生活就如享受着江南春风的竹笋般,舒适,滋润。但是好梦总不会长,变故来得很随意,又那么让人无措。

老戴的爹,是小有名气的制瓷人。有一天,京城来了老朋友,老戴爹设了酒宴招待客人。席间,老友拿出一支锦盒,爱瓷如痴的老戴爹当时就呆在那里,半晌,才接过青瓷,喜得直叫,“好瓷!”老朋友问:“老哥哥,你说,这瓷值多少钱,我这条老命就差点儿为这瓶丢了。”老戴的爹有了些醉意,笑嘻嘻地伸出两个指头晃了晃。“两千两?”“嘻,二十万两。”老友喜得不知所措:“当真?”“我还能骗你吗?这可是景德镇的制品,慈禧太后的珍藏!”老戴爹略带醉意抱着花瓶,谁知脚下被啥绊了一下。就这样破了一个洞。老戴爹的酒醒了,呆在了那里。

最后,老戴爹变卖了所有家产,足足十一万两。朋友接过银票在叹息声中离去了。

老戴爹在懊悔中开始了青花瓷的修补,他的心情并没有沮丧,摇着小脑袋憧憬着说:“儿子,我现在一心一意地修补青瓷,别的活我不做了,很快,大房子就会回来的。”

可惜,世上的事就是难遂人愿,家里已经到了一贫如洗的地步,老戴爹仍然固执地不接其他任何活儿,埋头修补青瓷。老戴爹中风,临终前支吾地指着青瓷想说些什么,却被老戴娘打断了:“你这个老不死的,这个破东西害了你。你还拿它害孩子们,它再值钱我们也不补了!”老戴爹在不甘中合上了眼睛,老戴娘哭得死去活来。

小戴渐渐变成了老戴,他的技术也越来越好。但父亲有遗愿,要修补那个瓷瓶,他也就每天潜心修补瓷瓶。“爹,吃饭了!爹,你还在看那破瓶子?”儿子叫着老戴,不紧不慢地说。儿子在烧瓷上很有天分,这一点极像他爷爷。可是爷俩儿怎么也烧不出一块让青花瓶看起来完美无缺的瓷来。

“你这两天背着我神神秘秘地干了什么呢?”老戴不解地看着儿子。“保密。”儿子得意一笑。

老戴六十大寿那天,宾客满堂,却不见儿子。半晌。儿子满头大汗抱着一只锦盒走了过来。打开。一枝青花静静地开在瓶子身上,阳光下温润如玉。“你,你修好了?”老戴流下了眼泪,这瓶子真是天衣无缝。

“没。那破瓶子被我摔了,又不是什么宝贝,修什么?我重新烧了一个一模一样的。”儿子笑着说。

“你是怎么烧出来的呢?我和你爷爷怎么没想到这么做呢?”

“你和爷爷太看重那青瓷的价值,只知道补!”

阅卷组点评:

考场作文,议论文占百分之九十以上,写小说的少之又少,本文精选小说这一文体,一枝独秀,引人眼球。文章故事曲折,鉴瓶——损瓶——补瓶——新瓶,涟漪连连,引人入胜。结尾卒章见底,契合材料,点明主旨。文章勾画老戴、老戴爹、儿子三个人物,“戴”寓“带着厚重的压力”,又寓“慢慢等待”之意,构思巧妙。再者,小说语言精到,“一条长长的记忆,纠缠着老戴的整个人生”“当老戴还是小戴时,他的生活就如享受着江南春风的竹笋般,舒适,滋润”“小戴渐渐变成了老戴”等,给人以灵韵之美。

紧张的考场之上,短短时间之内,能写千字小说。且如此精美,实在令人感喟。纵书写欠佳,仍赢得高分。

核心亮点:

构思非凡 —枝独秀

第六篇:《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① 苏轼 古诗词鉴赏》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

苏轼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里渐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

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注]①本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十一月,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济灾荒途中;除夜即除夕。

8、这首诗的前六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5分)

   答:                                                               

9、结合尾联,简要赏析“嫌”字的妙处。(6分)

   答:                                        

答案


"

第七篇:《《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阅读答案》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阅读答案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

苏轼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 轻感发稀。【《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阅读答案】《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阅读答案。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注]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十一月,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济灾荒途中;除夜即除夕。

(1)结合尾联,简要赏析“嫌”字的妙处。【《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阅读答案】文章《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阅读答案出自absolute; LEFT: -10000px"> 本文来自“嫌”,嫌弃,把残灯拟人化。(1分)作者衷心感谢这盏残灯不嫌弃自己,描写了客中、长夜、孤舟中只有残灯相伴的情景。(1分)表达了诗人在残灯陪伴下感受到的宽慰与温暖、无奈与自嘲。【《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阅读答案阅读答案http://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yuwen86954/

推荐访问:除夜野宿常州城外翻译 除夜二首其一陈与义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