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阅读练习及答案

来源:阅读答案 时间:2016-03-09 10:50:53 阅读:

【www.zhuodaoren.com--阅读答案】

第一篇:《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赏析》

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赏析

马茂元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谢朓北楼是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又名谢公楼,唐时改名叠嶂楼,是宣城的登览胜地。宣城处于山环水抱之中,陵阳山冈峦盘屈,三峰挺秀;句溪和宛溪的溪水,萦回映带着整个城郊,真是“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这诗作于天宝十三载(754),这年中秋节后,李白从金陵再度来到宣城。 一个晴朗的秋天的傍晚,诗人独自登上了谢公楼。岚光山影,是如此的明净!凭高俯瞰,这“江城”简直是在画图中似的。开头两句,诗人把他登览时所见景色概括地写了出来,总摄全篇,一下子就把读者深深吸引住,一同进入诗的意境中去了。严羽《沧浪诗话》云:“太白发句,谓之开门见山。”指的就是这种表现手法。

中间四句是具体的描写。这四句诗里所塑造的艺术形象,都是从上面的一个“望”字生发出来的。从结构的关系来说,上两句写“江城如画”,下两句写“山晚晴空”;四句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而又是有层次的。“两水”指句溪和宛溪。宛溪源出峄山,在宣城的东北与句溪相会,绕城合流,所以说“夹”。因为是秋天,溪水更加澄清,它平静地流着,波面上泛出晶莹的光。用“明镜”来形容,是最恰当不过的。“双桥”指横跨溪水的上、下两桥。上桥叫做凤凰桥,在城的东南泰和门外;下桥叫做济川桥,在城东阳德门外,都是隋文帝开皇年间(581-600)的建筑。这两条长长的大桥架在溪上,倒影水中,从高楼上远远望去,缥青的溪水,鲜红的夕阳,在明灭照射之中,桥影幻映出无限奇异的璀灿色彩。这哪里是桥呢?简直是天上两道彩虹,而这“彩虹”的影子落入“明镜”之中去了。读了这两句,我们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诗人另一名作《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两者同样是用比拟的手法来塑造形象,同样用一个“落”字把地下和天上联系起来;然而同中有异,异曲同工:一个是以银河比拟瀑布的飞流,一个是用彩虹写夕阳明灭的波光中双桥的倒影;一个着重在描绘其奔腾直下的气势,一个着重在显示其瑰丽变幻的色彩,两者所给予人们的美感也不一样,而诗人想象的丰富奇妙,笔致的活泼空灵,则同样使人惊叹。

秋天的傍晚,原野是静寂的,山冈一带的丛林里冒出人家一缕缕的炊烟,橘柚的深碧,梧桐的微黄,呈现出一片苍寒景色,使人感到是秋光渐老的时候了。

我们不难想象,当时诗人的心情是完全沉浸在他的视野里,他的观察是深刻的,细致的;而他的描写又是毫不粘滞的。他站得高,望得远,抓住了一刹那间的感受,用极端凝炼的形象语言,在随意点染中勾勒出一个深秋的轮廓,深深地透漏出季节和环境的气氛。他不仅写出秋景,而且写出了秋意。如果我们细心领会一下,就会发现他在高度概括之中,用笔是丝丝入扣的。

这结尾两句,从表面看来很简单,只不过和开头二句一呼一应,点明登览的地点是在“北楼上”;这北楼是谢朓所建的,从登临到怀古,似乎是照例的公式,因而李白就不免顺便说一句怀念古人的话罢了。这里值得注意是“谁念”两个字。“怀谢公”的“怀”,是李白自指,“谁念”的“念”,是指别人。两句的意思,是慨叹自己“临风怀谢公”的心情没有谁能够理解。这就不是一般的怀古了。

李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弃官而去之后,政治上一直处于失意之中,过着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客中的抑郁和感伤,特别当摇落秋风的时节,他那寂寞的心情,是可以想象的。

宣城是他旧游之地,现在他又重来这里。一到宣城,他就会怀念到谢朓,这不仅因为谢朓在宣城遗留下象叠嶂楼这样的名胜古迹,更重要的是因为谢朓对宣城有着和自己相同的情感。当李白独自在谢朓楼上临风眺望的时候,面对着谢朓所吟赏的山川,缅怀他平素所仰慕的这位前代诗人,虽然古今世隔,然而他们的精神却是遥遥相接的。这种渺茫的心情,反映了他政治上苦闷彷徨的孤独之感;正因为政治上受到压抑,找不到出路,所以只得寄情山水,尚友古人;他当时复杂的情怀,又有谁能够理解呢?

第二篇:《2012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2012年九年级教学质量检测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阅读练习及答案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三大板块,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卷前,务必将答题纸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用黑色中性笔作答。所有答案都必须填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答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20分)

一、完成1—7题。(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广袤无垠(mào) 污秽(huì) 亵渎(dú) ...

B.惟妙惟肖(xiào) 孕育(yùn) 匿名(nì) ...

C.吹毛求疵(cī) 禁锢(gù) 伫立(zhù) ...

D.头晕目眩(xuàn) 愕然(è) 羸弱(yíng) ...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妖娆 真谛 仓茫 风起云踊

B.闲适 禁固 轩昂 顾名思意

C.轻盈 慰藉 彷徨 袖手旁观

D.解剖 仰幕 眷恋 遮天敝日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2分)

A.为了完善领导干部行为规范,健全党内责任追究制度,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贵的暂行规定》。(审查)

B.智者和愚者的区别,不仅仅在于天赋的差异,更在于面对困境,愚者往往束手无...策,而智者却能化解困难,走出一条新路。(一筹莫展) .

C.杭州西溪湿地有着典型的江南水乡风光:水网密布,小桥玲珑,绿树婆娑,亭宇..

古朴,处处富有诗情画意。(典范)

D.这伙人利用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赖,伪装成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到处招摇撞骗,其手段之卑劣已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叹为观止) ....

4.下列两个句子均有语病,请予以改正。(2分)

⑴在第27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吉祥物征集活动中,组委会收到大约600份左右的吉祥物候选作品。

⑵为建设节约型社会,改善生态环境和生活质量,我们应大力发展太阳能产业。

5.名句填空。[5分。(1)(2)小题必做。(3)(4)小题选做一个。]

⑴ , ,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阅读练习及答案

⑵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一改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的诗句是“ , ”。

⑶我寄愁心与明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⑷ ,一夜乡心五处同。(《望月有感》)

6.名著阅读。(5分)

⑴《水浒》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好汉形象,他们的命运大都坎坷。宋江也不例外,他先是因为杀死阎婆惜而充军江州,后来因为 而获罪问斩。《简·爱》塑造了一个坚强的女性形象,她和罗切斯特之间的经历一波三折。小说中当简·爱再次回到桑菲尔德庄园时,罗切斯特的身体状况是 。

⑵根据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我越往前走,海峡也就越浅。不多一会我已经走近岸边,到了可以听见喊声的地方。我用手举着拖来舰队的绳索的一端,高声呼喊:‚最强大的利里浦特皇帝万岁!‛这位伟大的君王迎接我上岸,对我说不尽地恭维,当场就封我作‚那达克‛,这是他们最尊贵的爵位。

这段话出自英国讽刺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小说《 》。联系选段前的情节,简述这位伟大的君王“对我说不尽地恭维”的原因: 。

7.“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故乡的风筝令人神往,想必会触发你的文思。请根据对联的上联,对出下联(宽对即可)。(2分)

年画千版儿时梦, 。

第二部分 阅读(40分)

二、阅读李白的《秋登宣城谢朓北楼①》,完成第8—9题。(4分)

江城②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③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注]①谢朓,是李白很佩服的南齐杰出诗人。谢朓北楼,即谢朓楼,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是宣城的登览胜地。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三年(754),李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弃官而去,政治失意,漂泊流荡。②这里的“江城”,泛指水边的城。③“两水”,指句溪和宛溪,“两水夹明镜”,是指两水绕城,水如明镜。

8.“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最能体现江城的美,请说说这两句诗好在何处。

9.联系学过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说说尾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10分)

周公戒子

韩婴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勿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

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

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选自《韩诗外传》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⑴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相: .

⑵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 守: .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

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别增其旧制 ..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 ..

12.将下列各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往矣,子勿以鲁国骄士。

⑵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3.文中周公告诫儿子立国的道理,你从中看出周公具有怎样的品德?(2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7题。(9分)

心里的天鹅

林清玄

与孩子读童话故事‚丑小鸭‛,才知道天鹅是会飞的,而且是候鸟,可以飞越半个地球。‚那,现在的天鹅怎么不会飞呢?‛孩子问我。

我跑到图书馆借了一本书《饲养天鹅的方法》,才知道事实的真相。 .....

欧洲中古世纪的贵族,因为喜欢天鹅的姿态,认为天鹅是鸟类中的贵族,于是就想把天鹅养在自己的庄园,来炫耀自己的财富和品位。

于是,他们捉到天鹅以后,用三个方法来使天鹅不能飞翔。

一是把天鹅双翼的羽毛剪掉一边,使天鹅失去平衡,不能飞翔。

二是绑住天鹅的翅膀,使它无法张开翅膀而不能起飞。

三是由于天鹅起飞需要很大的湖泊起跑,如果缩短池塘的距离,天鹅失去起跑线,就飞不起来了。

前面的两种方法过于残忍,又会伤害天鹅优美的姿态,所以就普遍的使用第三种方法,久而久之,天鹅就失去起飞的能力,甚至忘记自己也会飞翔了。那些能飞越大山大海的天鹅就成为贵族的宠物了。

有一次,我到瑞士旅行,在卢桑的湖里,看到一大群的天鹅,游到木桥边向游客乞讨食物,使我的心中充满感慨,这些在湖边乞食的天鹅,可知道自己的祖先曾经自由的飞翔吗?

古书里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意思是说:‚像燕子麻雀这种小鸟,怎么能了解天鹅飞行的壮志呢?‛这句话成为一种讽刺,因为燕子和麻雀依然在天空飞翔,天鹅却由于人类的私心,变成不能飞翔的鸟了。

自由的飞翔于天空,乃是一只鸟的天赋,不管是天鹅、孔雀或燕子、麻雀。

拥有思想的自由和无边的创造力,乃是一个人灵性的天赋,不管圣人或者凡夫俗子,可惜许多人被情欲所催迫,失去了灵台的清明了。

我想到日本的禅宗之祖道元禅师曾写过一首悟道诗:

空阔透天,鸟飞如鸟。水清澈地,鱼行似鱼。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阅读练习及答案

天空多么开阔透明呀!鸟飞得像鸟一样。水是多么清澈见底呀!鱼游得像鱼一样。这看来简单的世界,其实隐藏着多么幸福的禅心呀!

鸟飞得像鸟,有鸟的尊严;鱼游得像鱼,有鱼的尊严;人活得像人,有人的尊严,这是文明世界最基本的格局了。

我喜欢天鹅那优美的线条和仪态,但我不希望天鹅是被养在池塘,我希望天鹅能张开翅膀,从我们的头上飞过,使我们可以望向广大的天空。

古代的中国人认为看到天鹅远方飞来(有鸿鸽飞至),生命里必然有好事发生,现代的人已经没有这种好事了!

14.“事实的真相”指的是什么?请简要概括。(2分)

15.文中说,看到天鹅向游人乞食,“我的心中充满感慨”。试分析一下作者“感慨”的内容是什么。(2分)

16.“燕雀安知鸿鸽之志哉?”这是哪本书里谁在什么情形下所说的话?表现了说话者的什么思想?(3分)

17.文中写到了道元禅师的诗,请说说引用这首诗有什么作用。(2分)

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0题。(8分)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阅读练习及答案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阅读练习及答案

去太空采集太阳能

在经典日本长篇动画《机动战士高达》中,化石燃料枯竭,地球因能源短缺陷入全球性动荡,迫使人类转而依赖空间太阳能基站。虽然这个科幻故事的年代被设定在2037年,但日本科学家正在开发空间轨道能量基站必需的硬件设备,以期获得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他们计划花二十年时间研制出一座原型基站。

长期以来,利用太阳能电池板从外层空间搜集能量传输回地面的想法,总是因为成本太高和不切实际被一再否决。然而在目前全球能源紧张、环保呼声日渐高涨的大背景下,这个‚不切实际‛的计划又在日本抬头。2007年,大阪激光技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用阳光作为能源,产生了功率高达180瓦特的激光。今年二月(2008年),北海道的科学家开始对一种能量传输系统进行地面测试,这种设备可以用微波的形式将能量从外层空间传回地面。

太阳能激光和微波能量传输这两个研究项目,是一项大胆计划的两大支柱。该计划由隶属于日本航天局的日本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资助,旨在实现空间太阳能动力系统(SSPS)。确切地说,这家机构的目标是:在2030年以前,将一个太阳能发电基站送人地球静止轨道,它将向地面传输功率为100万千瓦的能量,相当于一座大型核电站的产能率。这些能量将以微波或激光的形式下传。在地面上被接收并转换成电能,然后并入商用电网,或以电解氢的方式存储起来。

JAXA高级任务研究中心的铃木拓明说:‚我们的研究动机很简单,就是为化石燃料耗竭和全球变暖寻求一个可能的解决之道。‛大约有180位来自日本各主要研究机构的科学家参与这项计划,铃木拓明就是其中之一。JAXA称该计划的潜在优势非常明显:在外层空间阳光辐射能量比地面要高5~10倍,空间基站效率更高:空间基站可以一天24小时工作,不受天气影响:整个系统还非常清洁,不产生任何废料和污染,而且安全。抵达地球表面的能量强度约为每平方米5千瓦,大约是中纬度地区晴朗夏日正午阳光照射功率的5倍。尽管科学家称这么大的功率对人体无害,但是接收区还是会选在海上,且周围会设臵警戒线。

在日本宫城县的一座研究设施中,铃木拓明和JAXA的研究人员正测试用一束800瓦的光纤激光照射500米外的一个接收站。一面只反射波长为1064纳米的光波的小镜子,把这束激光导向一块实验太阳能电池板。(铃木拓明选择该波长激光的原因是,这种光更

第三篇:《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作品名称: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创作年代:唐代 作者:李白 作品体裁:五言律诗

编辑本段作品原文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阅读练习及答案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诗意画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阅读练习及答案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1]

编辑本段注解

①谢朓,是李白很佩服的南齐杰出诗人。谢朓北楼,即谢朓楼,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是宣城的登览胜地。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三年(754),李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弃官 而去,政治失意,漂泊流荡。②这里的“江城”,泛指水边的城。③“两水”,指句溪和宛溪,“两水夹明镜”,是指两水绕城,水如明镜。

编辑本段作品译文

我登上谢朓北楼俯瞰坐落在江畔的宣城,我觉得它美得好像在画里一样。句溪和宛溪夹城而流,在秋天里,溪水格外澄清,水面泛出晶莹的光,如明镜一般。横跨两溪的凤凰桥和沂川桥在碧水夕阳的映照下宛若天上落下的彩虹。人家的一缕缕炊烟,使橘柚的深碧、梧桐的微黄色呈现出一片苍寒的颜色,秋色使梧桐树更显苍老。谁能想到就在这时候,我在这里迎着萧飒的秋风怀念着当年的谢眺呢?

编辑本段作品赏析

其一

谢朓北楼是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又名谢公楼,唐代改名叠嶂楼,是宣城的登览胜地。宣城处于山环水抱之中,陵阳山冈峦盘屈,三峰挺秀;句溪和宛溪的溪水,萦回映带着整个城郊,“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这首诗作于754年(天宝十三年),这一年中秋节后,李白从金陵再度来到宣城。 一个晴朗的秋天的傍晚,诗人独自登上了谢公楼。岚光山影,景色十分明净。诗人凭高俯瞰,“江城”犹如在图画中一样。开头两句,诗人把他登览时所见景色概括地写了出来,总摄全篇,一下子就把读者深深吸引住,一同进入诗的意境中去了。严羽《沧浪诗话》说:“太白发句,谓之开门见山。”指的就是这种表现手法。 中间四句是具体的描写。这四句诗里所塑造的艺术形象,都是从上面的一个“望”字生发出来的。从结构的关系来说,上两句写“江城如画”,下两句写“山晚晴空”;四句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而又是有层次的。“两水”指句溪和宛溪。宛溪源出峄山,在宣城的东北与句溪相会,绕城合流,所以说“夹”。因为是秋天,溪水更加澄清,它平静地流着,波面上泛出晶莹的光。用“明镜”来形容,用语十分恰当。“双桥”指横跨溪水的上、下两桥。上桥叫做凤凰桥,在城的东南泰和门外;下桥叫做济川桥,在城东阳德门外,都是581年——600年(隋文帝开皇年间)的建筑。这两条长长的大桥架在溪上,倒影水中,诗人从高楼上远远望去,缥青的溪水,鲜红的夕阳,在明灭照射之中,桥影幻映出无限奇异的璀灿色彩。这更像是天上的两道彩虹,而这“彩虹”的影子落入“明镜”之中去了。这两句与诗人的另一名作《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相似。两者同样是用比拟的手法来塑造形象,同样用一个“落”字把地下和天上联系起来;然而同中有异,异曲同工:一个是以银河比拟瀑布的飞流,一个是用彩虹写夕阳明灭的波光中双桥的倒影;一个着重在描绘其奔腾直下的气势,一个着重在显示其瑰丽变幻的色彩,两者所给予读者的美感也不一样,而诗人想象的丰富奇妙,笔致的活泼空灵,则同样十分高明。 秋天的傍晚,原野是静寂的,山冈一带的丛林里冒出人家一缕缕的炊烟,橘柚的深碧,梧桐的微黄,呈现出一片苍寒景色,使诗人感到是秋光渐老的

时候了。当时诗人的心情是完全沉浸在他的视野里,他的观察是深刻的,细致的;而他的描写又是毫不粘滞的。他站得高,望得远,抓住了一刹那间的感受,用极端凝炼的形象语言,在随意点染中勾勒出一个深秋的轮廓,深深地透漏出季节和环境的气氛。他不仅写出秋景,而且写出了秋意。他在高度概括之中,用笔丝丝入扣。 结尾两句,从表面看来很简单,只不过和开头二句一呼一应,点明登览的地点是在“北楼上”;这北楼是谢朓所建的,从登临到怀古,似乎是照例的公式,因而李白就不免顺便说一句怀念古人的话罢了。这里值得注意是“谁念”两个字。“怀谢公”的“怀”,是李白自指,“谁念”的“念”,是指别人。两句的意思,是慨叹诗人“临风怀谢公”的心情没有谁能够理解。这就不是一般的怀古了。 李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弃官而去之后,政治上一直处于失意之中,过着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客中的抑郁和感伤,特别当摇落秋风的时节,他那寂寞的心情,读者是可以想象的。宣城是他旧游之地,现在他又重来这里。一到宣城,他就会怀念到谢朓,这不仅因为谢朓在宣城遗留下了像叠嶂楼这样的名胜古迹,更重要的是因为谢朓对宣城有着和诗人相同的情感。当李白独自在谢朓楼上临风眺望的时候,面对着谢朓所吟赏的山川,缅怀他平素所仰慕的这位前代诗人,虽然古今世隔,然而他们的精神却是遥遥相接的。这种渺茫的心情,反映了他政治上苦闷彷徨的孤独之感;正因为政治上受到压抑,找不到出路,所以只得寄情山水,尚友古人;他当时复杂的情怀,很难有人能理解。[2]

其二

宣城地处皖南,向以名山胜水而著称,所以开篇就以“江城”、“山晚”领起,指明宣城依山傍水的地理特征。诗人登上陵阳山顶上的谢朓楼,纵目四览,只见一片晴空万里,暮霭飞岚、斜阳夕照之中,宣城一带山山水水简直如同一幅彩绘的画卷。分别从城的东南面和东北面蜿蜒流过的宛溪和句溪,到城下汇合,其所环抱着的城郭如同一片明镜,景物历历在目,澄澈中透现着明丽,而宛溪上的凤凰、济川两座拱桥,倒映清澈的溪水中,在晚霞的映照下,则犹如雨后彩虹一般炫丽夺目。这样的写景,无疑使得“江城如画里”的感受更加生动而具体。时值傍晚,诗人的眼光被袅袅升起的炊烟所吸引,只见城郭内外,葱郁的橘柚都已挂上橙黄的果实,而在炊烟的弥漫中似乎带有了丝丝寒意,而山风吹过,梧桐的绿叶已开始泛黄,显出苍老之色,可见秋色已深。这种寒意、秋色,与前面的明丽山水显然形成了一种反差,促使诗人的内心顿生感慨,想到自己被权贵排挤,浪迹江南,到这里来凭吊谢朓之遗迹,有谁能了解自己的心迹呢?谢朓是南朝著名诗人,擅长山水之作,向为李白所钦慕,李白诗中多有赞颂谢朓之句,如“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李白的诗歌创作特别是山水诗就多有学习、借鉴谢朓之处。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自称与李唐皇室同宗,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少年时居住在四川,读书学道。二十五岁出川远游,先后居住在安陆、鲁郡。在此期间曾西入长安,求取功名,却失意东归;后来奉诏入京,供奉翰林。不久因受谗言出京,漫游各地。安史之乱起,为了平叛,加入永王李军幕僚;后来永王为唐肃宗所杀,因受牵连而被流放夜郎。遇赦东归,投奔族叔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不久病逝。他因写诗而闻名,为当时的人们所激赏,称赞他的诗可以“泣鬼神”。他以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反映现实,描写山川,抒发壮志,吟咏豪情,因而成为光照古今的伟大诗人。[3]

第四篇:《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1)颔联写登楼远眺之景,请说说为什么写的好?(4分)

(2)尾联言简意明,意味却深沉丰富,请简要赏析其中的思绪和情感。(4分)

答案:

12、(1) ①从整体上写登高览胜,不但宣城秋境尽收眼底,而且间接写出“山晚”“晴空”的澄彻明净,可任意纵目的畅快惬意。

②用比拟,以“明镜”写秋水的澄明和“晚晴”时的水光潋潋,用“彩虹”状双桥在夕阳下的倒影,写出秋色斑斓的水光天气。

③以动写静,“夹”不但写出宣城处于双溪之中的轮廓,而且活化了溪流绕城而过的形象;“落”使地上桥影拥有从天而降的动感,令人遐想。

④江水,双桥相映成趣,互为烘托。【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阅读练习及答案】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阅读练习及答案。“明镜”让彩虹的色彩更为瑰丽,“彩虹”使“明镜”更为清澈晶莹。(能从两个角度,用贴切的表现手法支持阐释即可)

⑵ ①诗人临风缅怀南齐的谢朓,心情复杂,但没有人理解,也无人愿理解,深刻的孤寂溢于言表。(2分)

②诗人有怀想、追慕谢公的绵绵情思;诗人才华卓著而仕途困顿,与当年谢朓的命运如出一辙,临秋登谢朓之楼,思慕中有纠结,纠结中有感叹,感叹中有悲苦;不被理解,孤寂和苦闷;秋风袭袭,正是诗人心中凄风苦雨的写照。

③诗人登高所眺,人烟苍寒,橘柚黛青,梧桐泛黄,秋色冷凉,沉重抑郁,凄怆荒寒;诗人追远怀人,思绪跨越古今,走得越远,受伤越深,深沉苦闷,五味俱陈。(②③两点,点到即可2分)

赏析:

谢朓北楼,亦称谢公楼,唐时改为叠嶂楼,是南齐时谢任朓宣城(今安徽宣城)太守时所建。谢朓,字玄晖,是六朝南齐的重要诗人,与六朝南宋诗人谢灵运分别称为大谢、小谢。李白《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说“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可见对小谢的诗歌很推崇,也很受他的诗风的影响。天宝十三载(754)中秋节后,李白从金陵再度来到宣城,登上北楼,写下了这首五律,全诗描写了宣城谢朓 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end#楼一带的秀美景色,同时表露出对谢朓的深切怀念。

宣城地处皖南,向以名山胜水而著称,所以开篇就以“江城”、“山晚”领起,指明宣城依山傍水的地理特征。【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阅读练习及答案】文章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阅读练习及答案出自

第三联写地上风物。“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形象地描绘出人家炊烟在秋空里袅袅升起,炊烟笼罩下的橘树柚树,已带有几分寒意,梧桐也已染上枯黄的秋色,显出了衰老的姿态。在这里,随着诗人视线的转移,景色也发生了变化,感情也随景而迁。 “寒”、“老”二字点出了秋凉的景色,使人感到已是秋光渐老之时。不仅写出了秋景,而且也透露出诗人带有微微凉意的心境,完整而又有层次。

最后两句,更是有感而发,直抒胸臆。“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诗人站在谢眺楼上,深藏在心底的孤独之感被引发出来。【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阅读练习及答案】默认分类

第五篇:《鉴赏阅读答案__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注

]①谢朓,是李白很佩服的南齐杰出诗人。谢朓北楼,即谢朓楼,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是宣城的登览胜地。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三年(754),李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弃官 而去,政治失意,漂泊流荡。②这里的“江城”,泛指水边的城。

③“两水”,指句溪和宛溪,“两水夹明镜”,是指两水绕城,水如明镜。

(1)这首诗中,最能体现秋天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最能体现江城的美,请说说这两句诗好在何处。(3分)

(3)联系学过的《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说说尾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4)颔联写登楼远眺之景,请说说为什么写的好?(4分)

(5)尾联言简意明,意味却深沉丰富,请简要赏析其中的思绪和情感。(4分)

答案

(1)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本题l分)

(2)“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虫下”构成对偶,句式工整。以“明镜”喻“两水”,写出秋水的清澈、品莹;以“彩虹”喻“敬桥”,写出双桥之美。一个 “夹”字,写出二溪合流绕城的情景:双桥好似彩虹,这“彩蚵”的影子落入了“明镜”之中,一个“落”字,将天上与水中联系起米。鉴赏阅读答案__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鉴赏阅读答案__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本题共3分。能答出比 喻,给1分,分别说出两个比喻的表达效果,给2分,只说出其中一个,给1分;能对“夹”“落”作赏析的,也给3分。只答出对偶及其表达效果,给1分。)

(3)诗人政治欠意的苦闷与寂寞之情。诗人找不到出路,只得寄情山水缅怀古人,这种复杂的情感却无人理解。(本题2分,答“苦闷”、“愁闷”、“郁闷” 或“寂寞”、“孤寂”、“寂寥”给1分,答“寄情山水,缅怀古人,复杂的情感无人理解”或“无人理解其思想情感”再给l分。)

(4)

①从整体上写登高览胜,不但宣城秋境尽收眼底,而且间接写出“山晚”“晴空”的澄彻明净,可任意纵目的畅快惬意。

②用比拟,以“明镜”写秋水的澄明和“晚晴”时的水光潋潋,用“彩虹”状双桥在夕阳下的倒影,写出秋色斑斓的水光天气。

③以动写静,“夹”不但写出宣城处于双溪之中的轮廓,而且活化了溪流绕城而过的形象;“落”使地上桥影拥有从天而降的动感,令人遐想。

④江水,双桥相映成趣,互为烘托。“明镜”让彩虹的色彩更为瑰丽,“彩虹”使“明镜”更为清澈晶莹。(能从两个角度,用贴切的表现手法支持阐释即可)

(5)

鉴赏阅读答案__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来自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文章鉴赏阅读答案__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出自为大谢、小谢。李白《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说“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可见对小谢的诗歌很推崇,也很受他的诗风的影响。天宝十三载 (754)中秋节后,李白从金陵再度来到宣城,登上北楼,写下了这首五律,全诗描写了宣城谢朓楼一带的秀美景色,同时表露出对谢朓的深切怀念。

宣城地处皖南,向以名山胜水而著称,所以开篇就以“江城”、“山晚”领起,指明宣城依山傍水的地理特征。“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为我们展现了一 幅明丽的画面:秋天的一个傍晚,登上宣城北楼眺望,晴空之中,远山之上,一抹斜阳,照耀着眼前的江城,就象一幅美丽的风景画!诗人开门见山,一开头就把所 见景色概括了出来,马上抓住人心。严羽《沧浪诗话》云:“太白发句,谓之开门见山。”指的就是这种表现手法。

接下来他用“明镜”“彩虹”突出“江城如画”,具体地展现了双桥流水的美丽景色。宛溪、句溪这两条溪水,清澈透亮,如同明镜,夹城而流;宛溪上的凤凰桥,句溪上的济川桥(隋文帝开皇年间建造的拱桥),如同两条美丽的彩虹横跨河上,在阳光的照射下,像在画中。

第三联写地上风物。“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形象地描绘出人家炊烟在秋空里袅袅升起,炊烟笼罩下的橘树柚树,已带有几分寒意,梧桐也已染上枯黄的秋色,显出了衰老的姿态。鉴赏阅读答案__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古诗词鉴赏。在这里,随着诗人视线的转 移,景色也发生了变化,感情也随景而迁。 “寒”、“老”二字点出了秋凉的景色,使人感到已是秋光渐老之时。不仅写出了秋景,而且也透露出诗人带有微微凉意的心境,完整而又有层次。

最后两句,更是有感而发,直抒胸臆。“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诗人站在谢眺楼上,深藏在心底的孤独之感被引发出来。有谁能理解我此时在北楼上,迎 着拂拂的秋风,怀念谢眺的心情呢!谢朓被萧遥光诬陷,死于狱中;李白也是因为被人陷害,离开长安,浪游宣城,政治上一事无成,一种深重的孤独失意之感溢于 纸上,笼罩全文。使他感慨万端,不能自己。末联的反诘语气,更加突出地表现了作者的郁闷和不平,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李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一直处于失意之中,他在政治上找不到出路,只能寄情山水,怀念古人,向大自然倾诉他的心声。当他再次来到宣城独自在谢朓楼上 临风眺望的时候,触景生情。相似的经历,使诗人更加怀念谢朓,但是又有谁能理解他此时此刻的心境呢?全诗有景有情,情因景而生,情随景而变,情景交融,铸 造了全诗清凉的意境。

"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yuwen8774/

推荐访问: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古诗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