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黛《寂寞天鹅美》阅读答案散文阅读试题解析理解

来源:阅读答案 时间:2016-04-20 09:56:28 阅读:

【www.zhuodaoren.com--阅读答案】

第一篇:《东北师大附中2007-2008学年度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摸底考试试卷》

东北师大附中2007~2008学年上学期高三年级

第四次摸底考试语文学科试题

命题人:唐志强 黄丽娟 张 钧 审核:高三语文学科组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号”写在答题纸和作文纸上;

2.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试题要求,并把答案分别落实在答题卡和答题纸上;

3.考试结束,分交答题卡、答题纸和作文纸。

第Ⅰ卷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秘诀 满堂彩 徇私舞弊 异曲同工

B.就犯 列提纲 貌合神离 一如继往

C.发仞 抓典型 相辅相承 两全齐美

D.诙谐 眼中钉 囚首垢面 开源截流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国家发展改革委宣布从1月15日起启动临时价格 措施,主要涉及粮食、食用植物

油、肉类及其制品、牛奶、鸡蛋、液化石油气等。

②翻翻日历数着回家过年的日子,张丹丹和男友 着要在年三十这天从北京赶回哈尔滨,带父母体验一顿西餐厅里的年夜饭。

③肥胖 是一种臃肿的体态,更是一种疾病,它能导致糖尿病、高血压、癌症等诸多疾病,还会使人产生自卑心理。

A.干预 合计 不只 B.干涉 核计 不只

C.干预 核计 不止 D.干涉 合计 不止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歌手李亚蓉在《我是你的》一书中,披露了娱乐圈多样化的潜规则,她用自己的经历告诉

读者,在这个圈子里要做到一尘不染绝非易事。 ....

B.古人做学问讲究“博学”“转益多师”,今人求学也不可师心自用。 ....

C.老舍先生的《茶馆》聚国事家事、世态人情于一室,句句如探骊得珠,让我们在啼笑....

中感

知着民众的无奈以及时代的黑暗。

D.1月9日,长春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向某建筑公司发出责令函,责令该公司限期支付拖欠

农民工的143万工资。市民们已经司空见惯了这种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A.近日记者从省牧业局、省商务厅了解到,我省已做好了猪肉储备工作,猪肉价格将趋于平

稳,如果价格一旦涨幅过大,立即投放储备猪肉。

B.乔盛的长篇小说《黄沙窝》以众多女性人物的命运沉浮为载体,深刻地展现出千百年来封

建文化桎梏给广大妇女造成的沉重的身心伤痕。

C.山上的食品已严重不足,为了最后的胜利,这些可爱的战士决定把食品留给晚上来的

战友食用。

D.著名作家曹文轩认为,文学性是幻想文学的基础。当下的幻想文学让他产生很多忧虑,因

为很多此类作品都缺乏文学性,“幻想”成了“胡思乱想”。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让汽车自动行驶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非专业司机的不断增加,车辆驾驶的自动化己成为汽车发展的

主要趋势之一,人们期待已久的愿望——汽车自动驾驶或许将成为现实。

汽车自动巡航控制系统自20世纪70年代起各大汽车厂家都争相研制并装在较高级的

轿车上。利用自动巡航控制系统,司机可以根据需要设定车速。按照需要,引擎控制器会打开油门提高车速,或关闭油门,用引擎制动降低车速。经过改进的巡航控制系统,还可以在引擎动力不足,比如车辆沿着陡坡下行时,启动刹车装臵,降低车速。

不过,上述巡航控制系统都不能判断汽车是否正在靠近前面的车辆,也就无法提示司

机在紧急时踩刹车。第一代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则具有这样的功能,它利用远程雷达或激光雷达追踪正前方车辆,避免车祸发生。司机可以同时设定车速和1—3秒的车间时距,如果与前方车辆的距离太近,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就会限制油门,降低车速(必要时甚至会启动刹车系统),使汽车与前方车辆保持恒定的时距。如果前方车辆变道或转弯,系统会将车速提升至设定值;如果前方车辆的速度降低至临界值(如低于25km/h),系统就会停止运行,并语音提示控制汽车。

目前,几家汽车厂商开始研制新一代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能根据实际情况使汽车

停下来,再重新启动。在日常交通中,这一功能非常实用:停车后,司机常常要重新挂档、加速才能让汽车行驶,安装了新一代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就不用这么麻烦了。不过,要让这项功能发挥作用,汽车必须配臵短程雷达,来感知汽车前方的车辆和行人情况。紧跟新一代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脚步的,将是可以自动行驶的汽车。美国特尔斐电子安全部负责人迈克尔〃索尼说:“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使自动行驶汽车成为可能。”如果在汽车尾部转角处加装一种短程传感器,检测司机视野死角,再在前挡风玻璃外安装一台摄像机,就可以让汽车自动在公路上行驶,安全变换车道,极大减少交通事故。索尼说,上述技术将汽车们“步伐一致”地沿着一条公路行驶。

索尼所描述的情景可能要在十几年后才会出现,因为该系统步入普通家用轿车家族,

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虽然系统多用模块控制,但造价昂贵;限速太高,一般系统都必须在40km/h以上才起作用;检修虽方便,但需较高的技术水平。问题还有,司机能够熟练掌握这么多控制装臵吗?英国TRW汽车公司产品规划经理安德鲁〃怀德尔说:“这是一个双向学习的过程。”

(节选自《环球科学》2008年第1

期)

5.从原文看,下列对“第一代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该系统能够判断汽车是否正在靠近前面的车辆。

B.该系统根据与前方车辆的距离,限制或打开油门,以降低或提高车速。

C.该系统使汽车自动停止和重启成为可能。

D.汽车行驶速度必须达到一定值,该系统才会起作用。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自动巡航控制系统能模糊判断与前方车辆的距离。

B.如果前方车辆变道或转弯,第一代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会提高车速直至设定值。

C.配置了短程雷达的新一代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能够感知汽车前方的车辆和行人情况。

D.造价昂贵、限速太高等问题致使新一代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步入普通轿车家族尚需时日。

7.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只要新一代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的技术臻于完善,就能让汽车自动行驶。

B.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用于追踪正前方车辆,避免与前车“追尾”,而对不配置该系统的后

车的“亲吻”则无能为力。

C.一台前置摄像机可帮助雷达控制车辆的行驶轨迹,但这势必分散司机的驾车注意力,存在

隐患。

D.在车辆驾驶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中,雷达的功用从一开始就得到了应有的重视,时至今日,

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更是离不开它。【肖黛《寂寞天鹅美》阅读答案散文阅读试题解析理解】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刘穆之,字道和,世居京口。及高祖①克京城,从何无忌求府主簿,无忌进穆之。高祖.

曰:“吾亦识之。”即驰信召焉。从平京邑,诸大处分,皆仓卒立定,并穆之所建也,遂委以腹心之任,动止咨焉。穆之亦竭节尽诚,无所遗隐。时晋纲宽弛,威禁不行,盛族豪右,负势陵纵;重以司马元显政令违舛,桓玄科条繁密。穆之斟酌时宜,随方矫正,不盈旬日,风.

俗顿改。穆之外所闻见,大小必白,虽闾里言谑,途陌细事,皆以闻。高祖每得民间委密消息以示聪明,皆由穆之。又爱好宾游,坐客恒满,布耳目以为视听,故朝野同异,穆之莫不毕知,皆陈奏无隐。穆之凡所荐达,不纳不止。常云:“我虽不及荀令君之举善,然不举不善。”转中军太尉司马。八年,加丹阳尹。高祖西讨刘毅,以诸葛长民监留府,总摄后事。高祖疑其难独任,留穆之以辅之。加建威将军,臵佐吏,配给实力。长民果有异谋,而犹豫不能发,乃屏人谓穆之曰:“悠悠之言,云主上与我不平,何以至此?”穆之曰:“公溯流远.

伐,以老母弱子委节下,若一毫不尽,岂能若此邪?”长民意乃少安,高祖还,长民伏诛。十年,进穆之前将军。穆之内总朝政,外供军旅,决断如流,事无壅滞。宾客辐凑,求诉百端,内外谘禀,盈阶满室。目览辞讼,手答笺书,耳行听受,口并酬应,不相参涉。又数客昵宾,言谈赏笑,引日亘时,未尝倦苦。裁有闲暇,自手写书,寻览篇章,校定坟籍。性奢豪,食必方丈,旦辄为十人馔,未尝独餐。尝白高祖曰:“穆之家本贫贱,赡生多阙,叨忝②以来,虽每存约损,而朝夕所须,微为过丰,此外无一毫负公。”义熙十三年卒。及高祖受.

禅,每叹忆之,曰:“穆之不死,当助我理天下。”其见思如此。以佐命元勋,追封南康郡公,谥曰文宣。

(选自《宋书·刘穆之传》,有删改)

注①:指南朝宋武帝刘裕。②叨忝:同义词连用,谦辞,表示受之有愧。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无忌进穆之 进:推荐 .

B.重以司马元显政令违舛 重:加上 .

C.屏人谓穆之曰 屏:使退避 .

D.虽每存约损 约:约束 .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刘穆之“竭节尽诚,无所遗隐”的一组是

①穆之斟酌时宜,随方矫正 ②穆之凡所荐达,不纳不止

③疑其难独任,留穆之辅之 ④穆之内总朝政,外供军旅

⑤引日亘时,未尝倦苦 ⑥寻览篇章,校定坟籍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③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穆之跟从刘裕平定东晋都城时,许多重大事情都是由他在仓猝之间裁定的;面对法治混【肖黛《寂寞天鹅美》阅读答案散文阅读试题解析理解】

乱的局面,他能根据实际需要随时矫正,见效很快。

B.刘穆之喜欢与人交往,这些往来于他家中的宾客使他消息灵通,所以朝野百官的情形,他

没有不知道的,并且知无不言,都报告给刘裕。

C.刘裕讨伐刘毅时,让诸葛长民总理后方,又派刘穆之辅助他。诸葛长民认为刘裕这样处置

不公平,使自己的奇才异谋不能尽展,刘穆之好言安抚才让他心情稍安。

D.刘穆之善于从容处理朝廷内外各种事务,他认为自己竭忠尽智,除了每天饭食稍奢侈了

些外,没有辜负刘裕的地方。他死后多年,刘裕仍追思不已。

第Ⅱ卷

四、(23分)

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穆之外所闻见,大小必白,虽闾里言谑,途陌细事,皆以闻。

译文: ②公溯流远伐,以老母弱子委节下,若一毫不尽,岂能若此。

译文: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寒 闺 怨

白居易

寒月沉沉洞房①静,真珠帘外梧桐影。

秋霜欲下手先知, 灯底裁缝剪刀冷。

注:①洞房,犹言深屋,在很多进房屋的后部。

(1)结合诗句分析此诗是怎样表现“寒”的。(6分)

答:

(2)简要说明诗题中“怨”的内在含义。(2分)

答: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

①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贾谊《过秦论》)

②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荀子《劝学》)

③ ,鸟倦飞而知还。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

①秦人不暇自哀,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杜牧《阿房宫

赋》)

②仰观宇宙之大, ,所以游目骋怀, ,信可乐也。

(王羲之《兰亭集

序》)

③引壶觞以自酌,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五、(2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7题。

寂寞天鹅美

肖黛

①寂寞有时是一种异常美的境界。若从最远处窥望湛蓝的深湖,似乎会让人感到是很难进入的。一切景物,在翩翩舞动的天鹅的翅膀下浮游,残雪斑斑,落在天鹅们的身上,也落在长诗短歌般的山水之中。天鹅瞄着湖泽,有的优优雅雅地舒展公主似的形影,感到不寻常的惬意。又有庄重的王子腹收羽毛,将背骨挺得笔直,向公主显现英俊洒脱。它们同临一泓湖水,有时心怀幽情,恪守规行,有时也会意会神,雌雄彼此调护。甜柔、富有人情味,那种神秘怡然的情愫,让人悟得高洁与温和、妍丽和尊严以及雍容和自在的妙处。

②这湖水,是美神遗落的泪珠么?

③天鹅就依这湖水而栖身,生于斯,长于斯。它们拒绝与狂风险浪共存的一切,拒绝兵器相击的声音,拒绝车马被役而招致的铁穿鼻、蹄钉掌的束缚,拒绝金银珠宝在颈间的羁勒,拒绝任何形式的人工雕饰。它们无声无息的存在,它们存在的价值是为大自然的宁静,亦是为万物的和谐。只有到了同生命揖别的时候,它们才会吟出听不真的一曲挽歌,渐渐缓缓地幻化于殷勤的清澈里。

④一生寂寞,一死寂寞,生死皆美。

⑤或许有人专门注意过天鹅平常的鸣叫,有形之嘹唳,有绘之铿锵,却很难有人注意天鹅的秀目,忽略以至冷落了和人同样重要的心灵之窗。天鹅的眼睛极少斜扫四周,蛋黄色的一圈,细致的笼着瞳光,闪着自信,且有慈爱、宽容和娇媚从那里发出昭示。它们从来就不习惯眯起双目蹙额看人,而人却从来就靠眯起双目蹙额看它,因为人总是在很远处透过烟波

第二篇:《2014高考语文“拿分题”训练:现代文2 Word版含答案]》

2014高考语文“拿分题”训练:散文阅读(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水墨文字

冯骥才

兀自飞行的鸟儿常常会令我感动。

在绵绵细雨中的峨眉山谷,我看见过一只黑色的孤鸟。它用力扇动着又湿又沉的翅膀,拨开浓重的雨雾和叠积的烟雾,艰难却直线地飞行着。我想,它这样飞,一定有着非同寻常的目的。它是一只迟归的鸟儿?迷途的鸟儿?它为了保护巢中的雏鸟还是寻觅丢失的伙伴?它扇动的翅膀,缓慢、有力、富于节奏,好像慢镜头里的飞鸟。它身体疲惫而内心顽强。它像一个昂扬而闪亮的音符在低调的旋律中穿行。

我心里忽然涌出一些片段的感觉,一种类似的感觉;那种身体劳顿不堪而内心的火犹熊熊不息的感觉。 后来我把这只鸟,画在我的一幅画中。所以我说,绘画是借用最自然的事物来表达最人为的内涵。这也正是文人画的首要的本性。

画又是画家作画时的“心电图”。画中的线全是一种心迹。因为,唯有线条才是直抒胸臆的。

心有柔情,线则缠绵;心有怒气,线也发狂。心静如水时,一条线从笔尖轻轻吐出,如蚕吐丝,又如一串清幽的音色流出短笛。可是你有情勃发,似风骤至,不用你去想怎样运腕操笔,一时间,线条里的情感、力度,乃至速度全发生了变化。

为此,我最爱画树画枝。

树枝千姿万态,皆能依情而变。树枝可仰,可俯,可疏,可繁,可争,可倚;唯此,它或轩昂,或忧郁,或激奋,或适然,或坚韧,或依恋„„我在画一大片木叶凋零而倾倒于泥泞中的树木时,竟然落下泪来。而每一笔斜拖而下的长长的线,都是这种伤感的一次宣泄与加深,以致我竟不知最初缘何动笔。

至于画中的树,我常常把它们当做一个个人物。它们或是一大片肃然站在那里,庄重而阴沉,气势逼人;或是七零八落,有姿有态,各不相同,带着各自不同的心情。有一次,我从画面的森林中发现一棵婆娑而轻盈的小白桦树。它娇小,宁静,含蓄;那叶子稀少的树冠是薄薄的衣衫。作画时我并没有着意地刻画它。但此时,它仿佛从森林中走出来了。我忽然很想把一直藏在心里的一个少女写出来。

最能寄情寓意的是大自然的事物。

比如前边所说树枝的线条可以直接抒发情绪。再比如,这种种情绪还可以注入流水。无论它激扬、倾泻、奔流,还是流淌、潺湲、波澜不惊,全是一时的心绪。一泻万里如同浩荡的胸襟,骤然的狂波好像突变的心境,细碎的涟漪中夹杂着多少放不下的愁思?

还有秋天的事物。一年四季里,唯有秋天是写不尽也画不尽的。春之萌动与锐气,夏之蓬勃与繁华,冬之萧瑟与寂寥,其实也都包括在秋天里。秋天的前一半衔接着夏天,后一半融入冬天。它本身又是大自然最丰饶的成熟期。故此,秋的本质是矛盾与斑斓、无望与超逸、繁华与短促、伤感与自足。 能够把一切人生的苦楚都化为一种美的只有艺术。

在秋天里,我喜欢芦花。这种在荒滩野水中开放的花,是大自然开得最迟的野花。它银白的花犹如人老了的白发。它象征着大自然一轮生命的衰老吗?如果没有染发剂,人间定处处是芦花。它生在细细的苇秆的上端,在日渐寒冽的风里不停地摇曳。然而,从来没有一根芦苇荻花是被寒风吹倒吹落的!还有,在漫长的夏天里,它从不开花,任凭人们漠视它,把它当做大自然的芸芸众生,当做水边普普通通的野草。它却不在乎人们怎么看它,一直要等到百木凋零的深秋,才喷放出那穗样的毛茸茸的花来。没有任何花朵与它争艳。不,本来它的天性就是与世无争的。它无限的轻柔,也无限的洒脱。虽然它不停地在风中摇动,但每一个姿态都自在、随意,绝不矫情,也不搔首弄姿。尤其在阳光的照耀下,它那么夺目和圣洁!我敢说,没有一种花能比它更飘洒、自由、多情,以及这般极致的美!也没有一种花比它更坚韧与顽强。它从不取悦于人,也从不凋谢摧折。直到河水封冻,它依然挺立在荒野上。它最终是被寒风一点点撕碎的。

在这永无定态的花穗与飘逸自由的茎叶中,我能获得多少人生的启示与人生的共鸣?

1.请分析“它无限的轻柔,也无限的洒脱。虽然它不停地在风中摇动,但每一个姿态都自在、随意,绝不矫情,也不搔首弄姿。尤其在阳光的照耀下,它那么夺目和圣洁!”的表达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析“能够把一切人生的苦楚都化为一种美的只有艺术”在结构和主旨上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绘画是借用最自然的事物来表达最人为的内涵。”请结合全文,分别说说“最自然的事物”和“最人为的内涵”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说“画又是画家作画时的心电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寂寞天鹅美

肖 黛

①寂寞有时是一种异常美的境界。若从最远处窥望湛蓝的深湖,似乎会让人感到是很难进入的。一切景物,在翩翩舞动的天鹅的翅膀下浮游,残雪斑斑,落在天鹅们的身上,也落在长诗短歌般的山水之中。天鹅瞄着湖泽,优优雅雅地舒展公主似的形影,感到不寻常的惬意。偶尔,有庄重的王子将背骨挺得笔直,向公主显现英俊洒脱。它们同临一泓湖水,有时心怀幽情,恪守行规,有时也会意会神,雌雄彼此调护。甜柔、富有人情味,一种神秘情绪的陶醉,让人悟得高洁和温和、妍丽和尊严以及雍容和自在的妙处。

②这湖水,是美神遗落的泪珠么?

③天鹅就依这湖水而栖身,生于斯,长于斯。它们拒绝与狂风险浪共存的一切,拒绝兵器相击的声音,拒绝车马被役而招致的铁穿鼻蹄钉掌的束缚,拒绝金银珠宝在颈间的羁勒,拒绝任何形式的人工雕饰。它们无声无息地存在;它们存在的价值是为大自然的宁静,亦是为万物的和谐。只有到了同生命揖别的时候,它们才会吟出听不清的一曲挽歌,渐渐缓缓地幻化于殷勤的清澈里。

④一生寂寞,一死寂寞,生死皆美。

⑤或许有人专门注意过天鹅平常的鸣叫,有形之嘹唳,有声之铿锵,却很难有人注意天鹅的秀目,忽略以至冷落了和人同样重要的心灵之窗。天鹅的眼睛极少斜扫四周,且有慈爱、宽容和娇媚从那里发出昭示。它们从来就不习惯眯起双目蹙额看人,而人却从来就靠眯起双目蹙额看它,因为人总是在很远处透过烟波翘着望它的。

⑥如若人被人如此看着,难免发生疑窦,难免会花费些时间去揣摩。是被鄙视了?被妒嫉了?被记恨了?还是被怜悯着呢?难免会感到受了某种伤害而久久或至少片刻不能宁静。于是便拓展人所兼备的最强的语言能力,街头巷尾,饭后茶余,有高吭长喧的,有俯耳贴鬓的。一时间热闹纷繁,难分谁的喉管粗细,难辨谁的口音地道„„有情话,有恶语,有事实,有谣言,当然会有些铭言,有些忠告,慷慨激昂,热腾澎湃。为了维护也好,为了谴责也罢,把一个原本就喧闹的世界染濡得愈发喧闹,虽然一个没有争战的世界是人们共同向往的。

⑦寂寞啊,寂寞离人是多么遥远。

⑧但,耐得住寂寞的人仍是有的。汪曾祺先生有书《沈从文的寂寞》,文中说,“寂寞是一种境界„„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总是那么安安静静的,边城是这样,长河是这样,„„”汪先生所言,从某个意义上,可说寂寞造就了沈从文,他的几十本小说,是在寂寞中完成的,他所希望的读者也是“在多种事业里低头努力,很寂寞地从事于民族复兴大业的人”(《长河》题记)。安于寂寞是一种美德。寂寞的人是充实的。

⑨时下生活的风尚,亦如湖水般的湛蓝,建设,发展,和平,安定。人们假如真想听清美丽的天鹅在揖别生命时,为自己挽歌的词意,那就是——拒绝是半个生命,索取是半个死亡。

⑩寂寞天鹅美。(摘自《青海日报》,有删改)

5.文章第①段描写了天鹅怎样的生存状态?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试简要分析第⑦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文中看,人怎样才能耐得住寂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章综合运用了描写、议论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试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从触觉和视觉角度来描写,刻画了芦花在风中的动态和在阳光下的色彩,将芦花写得生动,富有意味。

2.在结构上是对上文的总结,对下文的引领,说明“兀自飞行的鸟儿”“大片木叶凋零而倾倒于泥泞中的树木”“娇小”“叶子稀少”的小白桦树这些艺术中的美,都是人生苦楚的幻化,同时引出了对“自由、多情”的芦花“被寒风一点点撕碎”的描写,且起到

深化主旨的作用,进一步说明了艺术与人生的关系。

3.“最自然的事物”在文中指:一只飞行的黑色的孤鸟,树与树枝,一棵婆娑而轻盈的小白桦树,流水,秋天的芦花。“最人为的内涵”在文中指:身体劳顿不堪而内心的火犹熊熊不息的感觉,肃然庄重、宁静含蓄的仪容,洒脱自信、自由自在、坚韧而顽强的品格。

4.①画家的心绪情感往往借助画来表达,有什么样的心理就会有什么样的画,心理引领绘画的内容。②通过对画的审读理解,可以推知画家作画的心路历程。

5.描写了天鹅优雅惬意、庄重洒脱、恪守行规、会意会神、彼此调护、甜柔且富有人情味的生存状态。为下文展开议论和抒情提供鲜活的现实依据。

6.承上启下,由人世间的纷繁喧闹而发出感慨,写出了人难以达到寂寞的境界,由此过渡到下文写耐得住寂寞的人的难能可贵。

7.远离世俗的争斗,拒绝尘世的束缚,不受物质利益诱惑,追求坦荡自然的生活。

8.(1)作者描写了天鹅和谐、宁静的生活状态,抒发了对天鹅寂寞之美的赞叹,并由此阐明了天鹅寂寞之美产生的根源;(2)形象描写了人世间生活的喧嚣和争斗,与天鹅的寂寞之美形成对比,抒发了作者对寂寞之美的向往和呼唤。

第三篇:《2014高考语文“拿分题”训练:现代文2 Word版含答案》

2014高考语文“拿分题”训练:散文阅读(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水墨文字

冯骥才

兀自飞行的鸟儿常常会令我感动。

在绵绵细雨中的峨眉山谷,我看见过一只黑色的孤鸟。它用力扇动着又湿又沉的翅膀,拨开浓重的雨雾和叠积的烟雾,艰难却直线地飞行着。我想,它这样飞,一定有着非同寻常的目的。它是一只迟归的鸟儿?迷途的鸟儿?它为了保护巢中的雏鸟还是寻觅丢失的伙伴?它扇动的翅膀,缓慢、有力、富于节奏,好像慢镜头里的飞鸟。它身体疲惫而内心顽强。它像一个昂扬而闪亮的音符在低调的旋律中穿行。

我心里忽然涌出一些片段的感觉,一种类似的感觉;那种身体劳顿不堪而内心的火犹熊熊不息的感觉。 后来我把这只鸟,画在我的一幅画中。所以我说,绘画是借用最自然的事物来表达最人为的内涵。这也正是文人画的首要的本性。

画又是画家作画时的“心电图”。画中的线全是一种心迹。因为,唯有线条才是直抒胸臆的。

心有柔情,线则缠绵;心有怒气,线也发狂。心静如水时,一条线从笔尖轻轻吐出,如蚕吐丝,又如一串清幽的音色流出短笛。可是你有情勃发,似风骤至,不用你去想怎样运腕操笔,一时间,线条里的情感、力度,乃至速度全发生了变化。

为此,我最爱画树画枝。

树枝千姿万态,皆能依情而变。树枝可仰,可俯,可疏,可繁,可争,可倚;唯此,它或轩昂,或忧郁,或激奋,或适然,或坚韧,或依恋„„我在画一大片木叶凋零而倾倒于泥泞中的树木时,竟然落下泪来。而每一笔斜拖而下的长长的线,都是这种伤感的一次宣泄与加深,以致我竟不知最初缘何动笔。

至于画中的树,我常常把它们当做一个个人物。它们或是一大片肃然站在那里,庄重而阴沉,气势逼人;或是七零八落,有姿有态,各不相同,带着各自不同的心情。有一次,我从画面的森林中发现一棵婆娑而轻盈的小白桦树。它娇小,宁静,含蓄;那叶子稀少的树冠是薄薄的衣衫。作画时我并没有着意地刻画它。但此时,它仿佛从森林中走出来了。我忽然很想把一直藏在心里的一个少女写出来。

最能寄情寓意的是大自然的事物。

比如前边所说树枝的线条可以直接抒发情绪。再比如,这种种情绪还可以注入流水。无论它激扬、倾泻、奔流,还是流淌、潺湲、波澜不惊,全是一时的心绪。一泻万里如同浩荡的胸襟,骤然的狂波好像突变的心境,细碎的涟漪中夹杂着多少放不下的愁思?

还有秋天的事物。一年四季里,唯有秋天是写不尽也画不尽的。春之萌动与锐气,夏之蓬勃与繁华,冬之萧瑟与寂寥,其实也都包括在秋天里。秋天的前一半衔接着夏天,后一半融入冬天。它本身又是大自然最丰饶的成熟期。故此,秋的本质是矛盾与斑斓、无望与超逸、繁华与短促、伤感与自足。 能够把一切人生的苦楚都化为一种美的只有艺术。

在秋天里,我喜欢芦花。这种在荒滩野水中开放的花,是大自然开得最迟的野花。它银白的花犹如人老了的白发。它象征着大自然一轮生命的衰老吗?如果没有染发剂,人间定处处是芦花。它生在细细的苇秆的上端,在日渐寒冽的风里不停地摇曳。然而,从来没有一根芦苇荻花是被寒风吹倒吹落的!还有,在漫长的夏天里,它从不开花,任凭人们漠视它,把它当做大自然的芸芸众生,当做水边普普通通的野草。它却不在乎人们怎么看它,一直要等到百木凋零的深秋,才喷放出那穗样的毛茸茸的花来。没有任何花朵与它争艳。不,本来它的天性就是与世无争的。它无限的轻柔,也无限的洒脱。虽然它不停地在风中摇动,但每一个姿态都自在、随意,绝不矫情,也不搔首弄姿。尤其在阳光的照耀下,它那么夺目和圣洁!我敢说,没有一种花能比它更飘洒、自由、多情,以及这般极致的美!也没有一种花比它更坚韧与顽强。它从不取悦于人,也从不凋谢摧折。直到河水封冻,它依然挺立在荒野上。它最终是被寒风一点点撕碎的。

在这永无定态的花穗与飘逸自由的茎叶中,我能获得多少人生的启示与人生的共鸣?

1.请分析“它无限的轻柔,也无限的洒脱。虽然它不停地在风中摇动,但每一个姿态都自在、随意,绝不矫情,也不搔首弄姿。尤其在阳光的照耀下,它那么夺目和圣洁!”的表达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析“能够把一切人生的苦楚都化为一种美的只有艺术”在结构和主旨上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绘画是借用最自然的事物来表达最人为的内涵。”请结合全文,分别说说“最自然的事物”和“最人为的内涵”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说“画又是画家作画时的心电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寂寞天鹅美

肖 黛

①寂寞有时是一种异常美的境界。若从最远处窥望湛蓝的深湖,似乎会让人感到是很难进入的。一切景物,在翩翩舞动的天鹅的翅膀下浮游,残雪斑斑,落在天鹅们的身上,也落在长诗短歌般的山水之中。天鹅瞄着湖泽,优优雅雅地舒展公主似的形影,感到不寻常的惬意。偶尔,有庄重的王子将背骨挺得笔直,向公主显现英俊洒脱。它们同临一泓湖水,有时心怀幽情,恪守行规,有时也会意会神,雌雄彼此调护。甜柔、富有人情味,一种神秘情绪的陶醉,让人悟得高洁和温和、妍丽和尊严以及雍容和自在的妙处。

②这湖水,是美神遗落的泪珠么?

③天鹅就依这湖水而栖身,生于斯,长于斯。它们拒绝与狂风险浪共存的一切,拒绝兵器相击的声音,拒绝车马被役而招致的铁穿鼻蹄钉掌的束缚,拒绝金银珠宝在颈间的羁勒,拒绝任何形式的人工雕饰。它们无声无息地存在;它们存在的价值是为大自然的宁静,亦是为万物的和谐。只有到了同生命揖别的时候,它们才会吟出听不清的一曲挽歌,渐渐缓缓地幻化于殷勤的清澈里。

④一生寂寞,一死寂寞,生死皆美。

⑤或许有人专门注意过天鹅平常的鸣叫,有形之嘹唳,有声之铿锵,却很难有人注意天鹅的秀目,忽略以至冷落了和人同样重要的心灵之窗。天鹅的眼睛极少斜扫四周,且有慈爱、宽容和娇媚从那里发出昭示。它们从来就不习惯眯起双目蹙额看人,而人却从来就靠眯起双目蹙额看它,因为人总是在很远处透过烟波翘着望它的。

⑥如若人被人如此看着,难免发生疑窦,难免会花费些时间去揣摩。是被鄙视了?被妒嫉了?被记恨了?还是被怜悯着呢?难免会感到受了某种伤害而久久或至少片刻不能宁静。于是便拓展人所兼备的最强的语言能力,街头巷尾,饭后茶余,有高吭长喧的,有俯耳贴鬓的。一时间热闹纷繁,难分谁的喉管粗细,难辨谁的口音地道„„有情话,有恶语,有事实,有谣言,当然会有些铭言,有些忠告,慷慨激昂,热腾澎湃。为了维护也好,为了谴责也罢,把一个原本就喧闹的世界染濡得愈发喧闹,虽然一个没有争战的世界是人们共同向往的。

⑦寂寞啊,寂寞离人是多么遥远。

⑧但,耐得住寂寞的人仍是有的。汪曾祺先生有书《沈从文的寂寞》,文中说,“寂寞是一种境界„„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总是那么安安静静的,边城是这样,长河是这样,„„”汪先生所言,从某个意义上,可说寂寞造就了沈从文,他的几十本小说,是在寂寞中完成的,他所希望的读者也是“在多种事业里低头努力,很寂寞地从事于民族复兴大业的人”(《长河》题记)。安于寂寞是一种美德。寂寞的人是充实的。

⑨时下生活的风尚,亦如湖水般的湛蓝,建设,发展,和平,安定。人们假如真想听清美丽的天鹅在揖别生命时,为自己挽歌的词意,那就是——拒绝是半个生命,索取是半个死亡。

⑩寂寞天鹅美。(摘自《青海日报》,有删改)

5.文章第①段描写了天鹅怎样的生存状态?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试简要分析第⑦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文中看,人怎样才能耐得住寂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章综合运用了描写、议论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试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从触觉和视觉角度来描写,刻画了芦花在风中的动态和在阳光下的色彩,将芦花写得生动,富有意味。

2.在结构上是对上文的总结,对下文的引领,说明“兀自飞行的鸟儿”“大片木叶凋零而倾倒于泥泞中的树木”“娇小”“叶子稀少”的小白桦树这些艺术中的美,都是人生苦楚的幻化,同时引出了对“自由、多情”的芦花“被寒风一点点撕碎”的描写,且起到

深化主旨的作用,进一步说明了艺术与人生的关系。

3.“最自然的事物”在文中指:一只飞行的黑色的孤鸟,树与树枝,一棵婆娑而轻盈的小白桦树,流水,秋天的芦花。“最人为的内涵”在文中指:身体劳顿不堪而内心的火犹熊熊不息的感觉,肃然庄重、宁静含蓄的仪容,洒脱自信、自由自在、坚韧而顽强的品格。

4.①画家的心绪情感往往借助画来表达,有什么样的心理就会有什么样的画,心理引领绘画的内容。②通过对画的审读理解,可以推知画家作画的心路历程。

5.描写了天鹅优雅惬意、庄重洒脱、恪守行规、会意会神、彼此调护、甜柔且富有人情味的生存状态。为下文展开议论和抒情提供鲜活的现实依据。

6.承上启下,由人世间的纷繁喧闹而发出感慨,写出了人难以达到寂寞的境界,由此过渡到下文写耐得住寂寞的人的难能可贵。

7.远离世俗的争斗,拒绝尘世的束缚,不受物质利益诱惑,追求坦荡自然的生活。

8.(1)作者描写了天鹅和谐、宁静的生活状态,抒发了对天鹅寂寞之美的赞叹,并由此阐明了天鹅寂寞之美产生的根源;(2)形象描写了人世间生活的喧嚣和争斗,与天鹅的寂寞之美形成对比,抒发了作者对寂寞之美的向往和呼唤。

第四篇:《高三语文2》

高三语文

第Ⅱ卷(主观题 共114分)

四、14.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双调]水仙子 咏江南

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处飐,爱煞江南。

(1)试简要分析这首元曲在景物描写上“动静结合”的特点及表达效果。(5分)

(2)古典诗歌的意境,分“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你认为此曲属哪一种?简要举例分析。(3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作答)(6分)

(1) ,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 ,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2)剑阁峥嵘而崔嵬, , 。 (李白《蜀道难》) 丛菊两开他日泪, 。 (杜甫《秋兴》)

(3) ,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 ,山雨欲来风满楼。 (许浑《咸阳城东楼》)

五、(12分)

16.给下面这则消息,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20字。(4分)

中新网10月14日电 举世关注的救援33名智利矿工行动于当地时间12日午夜启动,在全球观众注目下,智利圣何塞铜矿场受困矿工自当地时间13日凌晨零时12分陆续搭乘“凤凰二号”救生舱顺利升上地面。在欢声雷动中,家属深情相拥,现场笑容与泪水交织,掌声与欢呼不断。目前,这33名受困矿工已经全部安全回到地面“重获新生”。

17.请把下面语段中画线的长句改写为三个单句。(可增删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已成为全体城市人的骄傲和“城市梦”的理由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口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实际上来自古希腊最博学的学者亚里士多德。他说,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

18.下面一则征稿启事在语言表达、标点等方面有四处不当,请指出并予以修改。(4分)

征稿启事

《青苗》是我校文学社自办的期刊,它的发展离不开同学们的大力支持,所以本刊诚邀同学们踊跃投稿,同时本刊对希望发表文章的同学也会鼎力相助。从本学期开始,本刊将增设《真我风采》栏目,希望同学们不要敬谢不敏。

来稿要求:严禁抄袭,但可以是公开发表过的;体裁、题材不限;请写清作者姓名及所在班级。 文稿请投到《青苗》编辑部稿件箱,或直接送校刊总编杨老师处。

《青苗》编辑部

2010年10月1日

六、(18分)

阅读下文,完成19~22题。(18分)

寂寞天鹅美

肖黛

(1)寂寞有时是一种异常美的境界。若从最远处窥望湛蓝的深湖,似乎会让人感到是很难进入的。一切景物,在翩翩舞动的天鹅的翅膀下浮游,残雪斑斑,落在天鹅们的身上,也落在长诗短歌般的山水之中。天鹅瞄着湖泽,优优雅雅地舒展公主似的形影,感到不寻常的惬意。偶间,有庄重的王子腹收羽毛,将背骨挺得笔直,向公主显现英俊洒脱。它们同临一泓湖水,有时心怀幽情,恪守行规,有时也会意会神,雌雄彼此调护。甜柔、富有人情味,一种神秘情绪的陶醉,让人悟得高洁和温和、妍丽和尊严以及雍容和自在的妙处。

(2)这湖水,是美神遗落的泪珠么?

(3)天鹅就依这湖水而栖身,生于斯,长于斯。它们拒绝与狂风险浪共存的一切,拒绝兵器相击的声音,拒绝车马被役而招致的铁穿鼻蹄钉掌的束缚,拒绝金银珠宝在颈间的羁勒,拒绝任何形式的人工雕饰。它们无声无息地存在;它们存在的价值是为大自然的宁静,亦是为万物的和谐。只有到了同生命揖别的时候,它们才会吟出听不真的一曲挽歌,渐渐缓缓地幻化于殷勤的清澈里。

(4)一生寂寞,一死寂寞,生死皆美。

(5)或许有人专门注意过天鹅平常的鸣叫,有形之嘹唳,有声之铿锵,却很难有人注意天鹅的秀目,忽略以至冷落了和人同样重要的心灵之窗。天鹅的眼睛极少斜扫四周,蛋黄色的一圈,细致的宠着瞳光的自信,且有慈爱、宽容和娇媚从那里发出昭示。它们从来就不习惯眯起双目蹙额看人,而人却从来就靠眯起双目蹙额看它,因为人总是在很远处透过烟波翘着望它的。

(6)如若人被人如此看着,难免发生疑窦,难免会花费些时间去揣摩。是被鄙视了?被妒嫉了?被记恨了?还是被怜悯着呢?难免会感到受了某种伤害而久久或至少片刻不能宁静。于是便拓展人所兼备的最强的语言能力,街头巷尾,饭后茶余,有高吭长喧的,有俯耳贴鬓的。一时间热闹纷繁,难分谁的喉管粗细,难辨谁的口音地道……有情话,有恶语,有事实,有谣言,当然会有些铭言,有些

忠告,慷慨激昂,热腾澎湃。为了维护也好,为了谴责也罢,把一个原本就喧闹的世界染濡得愈发喧闹,虽然一个没有争战的世界是人们共同向往的。

(7)寂寞呵,寂寞离人是多么遥迢。

(8)但,耐得住寂寞的人仍是有的。汪曾祺先生有书《沈从文的寂寞》,文中说,寂寞是一种境界……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总是那么安安静静的,边城是这样,长河是这样,鸭窠围、杨家咀也是这样。汪先生言,从某个意义上,可说寂寞造就了沈从文,他的四十本小说,是在寂寞中完成的,他所希望的读者也是“在多种事业里低头努力,很寂寞地从事于民族复兴大业的人。”(《长河》题记)安于寂寞是一种美德。寂寞的人是充实的。【肖黛《寂寞天鹅美》阅读答案散文阅读试题解析理解】

(9)时下生活的风尚,亦如湖水般的湛蓝,建设,发展,和平,安定。人们假如真想听清美丽的天鹅在揖别生命时,为自己挽歌的词意,那就是——拒绝是半个生命,索取是半个死亡。

(10)寂寞天鹅美。

(摘自《青海日报》,有删改。)

19.文章第一段描写了天鹅怎样的生存状态?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20.试简要分析第7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4分)

21.从文中看,人怎样才能耐得住寂寞?试分条概括。(4分)

22.文章综合运用了描写、议论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试简要分析。(6分)【肖黛《寂寞天鹅美》阅读答案散文阅读试题解析理解】

七、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我们不可能无限地延长自己生命的长度,却可以无限地拓展自己生命的宽度。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和感想?

请以“生命的宽度”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且文体特征明显;不得抄袭。

14.(8分)

(1)(5分)江上烟波荡漾,山中雾气氤氲,动静相映,更显出烟水迷茫的韵致;(1分)画檐连接不断,残荷丛生,安静恬淡;(1分)沙鸥飞舞,珠帘漫卷,给画面增添了几许摇曳之姿;(1分)画船驰来,酒旗招展,宁静之中显出浓郁的生活气息。(1分)这样,动静结合更加突出了江南的美丽可爱。(1分)

(2)(3分)应为“有我之境”。(1分)这首元曲看似描写客观景物,但处处有“我”。如“看沙鸥”就是“我”在看;“芰荷丛一段秋光淡”之“淡”也包含着“我”的感受;“爱煞江南”更是“我”情不自禁的情感表白。(2分,任举一例即可。)

15.(6分)【肖黛《寂寞天鹅美》阅读答案散文阅读试题解析理解】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而不知其所止 沧海月明珠有泪

(2)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 孤舟一系故园心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溪云初起日沉阁

(每句1分,有错该句即不得分。)

五、(12分)

16.(4分)智利33名受困矿工安全回到地面

17.(4分)①“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口号。②这个口号已成为全体城市人的骄傲和“城市梦”的理由。③它实际上是来自古希腊最博学的学者亚里士多德。(每句1分,与下文衔接1分。)

18.(4分)

(1)“诚邀”,诚挚地邀请,不合语境,可改为“真诚欢迎”。

(2)“鼎力”是“大力”的意思,敬词。可改为“竭力”或“尽力”。

(3)将“《真我风采》”的书名号改为引号。

(4)“敬谢不敏”,表示能力不够,难以胜任而恭敬地予以辞谢。也表示辞谢对方的邀约,不能从命。多用作自谦。改为“错失良机”。(4分,每处1分。)

六、(18分)

(一)(18分)

19.(4分)描写了天鹅优雅惬意、庄重洒脱、恪守行规、会意会神、彼此调护的甜柔、富有人情味的生存状态。(2分)为下文展开议论和抒情提供鲜活的现实依据。(2分)

20.(4分)(1)承上启下,(2分)由人世间的纷繁喧闹而发出感慨,写出了人难以达到寂寞的境

界,由此过渡到下文写耐得住寂寞的人的难能可贵。(2分)

21.(4分)远离世俗的争斗,拒绝尘世的束缚,不受物质利益诱惑,追求坦荡自然的生活。(每点1分。)

22.(6分)(1)作者描写了天鹅和谐、宁静的生活状态,抒发了对天鹅寂寞之美的赞叹,并由此阐明了天鹅寂寞之美产生的根源;(3分)(2)形象描写了人世间生活的喧嚣和争斗,与天鹅寂寞之美形成对比,抒发了作者对寂寞之美的向往和呼唤。(3分)

(二)(18分)

19.(4分)形象地交代了这则通讯基本的新闻事实;(2分)抓住了新闻事件中最新奇的元素,有利于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符合新闻写作的规律。(2分)

20.(4分)(1)用三个小标题统领所有材料,显得行文清晰流畅。(2分)(2)历史材料和现实材料分别按照顺叙和倒叙的方式在三部分中交互闪现,有利于交代清楚事件的来龙去脉。(2分)

21.(4分)(1)自发搬迁,没有户口和身份证,与外界少有接触。(2分)(2)语言和文化水平低,没有名字,或用同名。(2分)

22.(6分)(1)从现实的角度看,文章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对新时代的自豪感以及对政府部门为百姓着想、特事特办的赞美之情。(3分(2)从历史的角度看,村寨的历史遗留问题长时间没能得到解决,令人深思,提醒政府部门要时刻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急百姓之所急,不要让历史悲剧重演。(3分)(意思对即可。)

七、(60分)

参考2010年高考评分标准。

附【参考译文】【肖黛《寂寞天鹅美》阅读答案散文阅读试题解析理解】

真州正处于东南各路水上交通的交会之处,所以成了江淮、两浙、荆湖发运使衙门的所在地。龙图阁直学士施正臣、侍御史许子春两君担任正副发运使的时候,监察御史里行马仲涂君做他们的判官。三人为他们能合作共事而感到很高兴,因而趁着闲暇时间找到州里监军荒废了的营地建造了一座东园,天天去那儿游览玩。

今年秋天八月,子春因为公事来到京城,画了他们称作“东园”的图给我看,说:“东园的面积约有一百亩,前面有一条小河流过,右边有一泓清池,北面筑起了一座高台。在台上修一座拂云亭,我们可以眺望远方;在池边建一座澄虚阁,我们可以俯瞰池水;在水上我们可以泛着华丽的游船;扩建东园,修建了一座清雅的宴会厅堂,开辟了后园,作为宾客戏射的场所。水面上荷花艳丽鲜美,岸

第五篇:《第三部分 专题检测(十四) 散文阅读(一)——写景状物类》

专题检测(十四) 散文阅读(一)——写景状物类

(时间:45分钟 满分:40分 得分:________)

一、(2011·衡阳诊断)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22分)

红 松 擎 天

张抗抗

①伊春城像一个巨大沙盘,隐现在苍翠的林海中,红黄蓝白,色彩缤纷。

②30多年前,我随农场连队在伊春某林场伐木。森林暖泉、雪地冰坂,是知青年代的珍贵记忆。然而,重新回望那个年代,心生愧疚。还记得男生用锋利的电锯,将茂密的树林扫荡;女生围着锯倒的巨木清理枝桠;卡车满载原木,运出深山。我们将大树锯断,劈成柈子,塞入炉膛,熊熊火焰给帐篷带来温暖,也将几百年成材的原木燃为灰烬„„长期过量的开采,使小兴安岭可采林木锐减,生态逐渐失衡。那些消失的大树中,就有红松。

③伊春,如今已成为红松在我国的最后一片原始保留地。自然界但凡珍稀树种,对地理气候条件要求苛刻,决无苟活之意。这种存活于寒冷地带的珍贵树木,生长极其缓慢。几十年前,小兴安岭还是红松满山。然而,连年大量砍伐,红松所剩无几。半个世纪以来,伊春为国家输送了2.3亿立方米红松材质,据说,用火车装这些原木,车厢一节节连起来,可从最北端的漠河接至最南端的三亚。

④时值盛夏,在溪水国家森林公园,我寻访红松。普查表明,该地存有614种原生树木,是天然的森林博物馆。沿山路上行,只见草木葳蕤,蕨苔遍地,乔木藻木、针叶阔叶高低错落。石阶木桥、草亭木屋,与山林浑然一体。迎面扑来树叶与青草、朽木与落叶混合的浓郁气息。吸气吐气,肺腑通透,神清气爽。四周忽然幽暗,一株褐红色的巨木横空出世,挡住去路,居高临下,冷傲威严。树干浑圆敦实,树皮寸寸皴裂,呈现出清晰的时间刻度。那是红松!

⑤在溪水,我仰视红松。它们在这里巍然伫立了几百年,饱经风霜却容颜依旧。心无旁骛地向上生长,中途决不分叉,到树冠才打开伞状枝条。五针一束的松针,玉簪似地插在头顶。阳光透过树顶苍绿而粗硬的松枝倾泻而下。

⑥在溪水,我拥抱红松。红松有骨气:它直立如柱,外刚内韧。它耐腐蚀,抗风雪,可作桥梁、枕木、电杆之用。树皮可提取栲胶,采割松脂;松针可提取松针油;松子为美味坚果,亦可入药„„红松,在冰雪之地伫立了千年万年,是天地日月的精华。它因过于优秀而受到人类的过度青睐,好在人类终于醒悟。

⑦在溪水,我要为红松祝福。五年前,伊春市在地方财政特别困难的情况下,作出了全面停止采伐天然红松的决定,同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对红松实行建档立卡管理。伊春人绝不能让“红松故乡”变成回忆中的“红松故事”。伊春伐木工马永顺,一生伐树3万余株,退休后,倾余生之力,植树3万余棵,被国人传为佳话。

⑧登上观光塔,环山苍郁,森林像一块巨大的“祖母绿”,在阳光下发出碧玉的荧光。高高的红松树下,喜阴喜湿的细弱幼苗正在耐心生长。将来,红松高耸入云,如擎天之柱,托起伊春的未来。美丽的伊春城,该是一座隐现在莽莽红松林海之中的巨型宫殿。

⑨在溪水,我“认领”了一棵红松,我愿日日为这棵遥远而伟岸的红松祈福。若是这个世界上没有了红松,蓝天还能用什么来支撑呢?

1.概括第②段文字的主要内容,分析它在全文中的作用。(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回忆知青年代的伐木生活,对因伐木导致的后果心生愧疚。(1分)照应题目,引出下文追溯、寻访红松的内容;(2分,仅答出“引出下文”给1分)为作者认领红松、为红松祈福作铺垫。(2分)

2.红松的珍稀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存活于寒冷地带,(1分)生长缓慢,(1分)我国仅伊春有其原始保留地(或数量极少);(1分)浑身是宝,在生产建设和生活中有多种用途。(2分,答出“多种用途”即可得2分)。

3.④、⑤两段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红松?请选择其中两种方法加以赏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用了拟人的手法。前者用“横空出世”准确生动地写出红松的冷傲威严;后者用“饱经风霜”和“容颜依旧”形象地写出了红松的古老苍劲。(3分)

(2)用了比喻的手法。前者将“裂纹”比作时间的刻度,形象地写出记忆古老;后者将“松针”比作“玉簪”,形象生动地写出其身姿秀美。(3分)

4.请分析文题“红松擎天”有哪几层含意。(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红松高大挺拔,直指苍穹,如擎天之柱;(2分)红松在地方建设和国家建设中都发挥了并还将发挥积极作用;(2分)强调了红松在保持生态平衡,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中的作用。(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8题。(18分)

寂寞天鹅美

肖黛

(1)寂寞有时是一种异常美的境界。若从最远处窥望湛蓝的深湖,似乎会让人感到是很难进入的。一切景物,在翩翩舞动的天鹅的翅膀下浮游,残雪斑斑,落在天鹅们的身上,也落在长诗短歌般的山水之中。天鹅瞄着湖泽,优优雅雅地舒展公主似的形影,感到不寻常的惬意。偶尔,有庄重的王子腹收羽毛,将背骨挺得笔直,向公主显现英俊洒脱。它们同临一泓湖水,有时心怀幽情,恪守行规,有时也会意会神,雌雄彼此调护。甜柔、富有人情味,一种神秘情绪的陶醉,让人悟得高洁和温和、妍丽和尊严以及雍容和自在的妙处。

(2)这湖水,是美神遗落的泪珠么?

(3)天鹅就依这湖水而栖身,生于斯,长于斯。它们拒绝与狂风险浪共存的一切,拒绝兵器相击的声音,拒绝车马被役而招致的铁穿鼻蹄钉掌的束缚,拒绝金银珠宝在颈间的羁勒,拒绝任何形式的人工雕饰。它们无声无息地存在;它们存在的价值是为大自然的宁静,亦是为万物的和谐。只有到了同生命揖别的时候,它们才会吟出听不真的一曲挽歌,渐渐缓缓地幻化于殷勤的清澈里。

(4)一生寂寞,一死寂寞,生死皆美。

(5)或许有人专门注意过天鹅平常的鸣叫,有形之嘹唳,有声之铿锵,却很难有人注意天鹅的秀目,忽略以至冷落了和人同样重要的心灵之窗。天鹅的眼睛极少斜扫四周,蛋黄色的一圈,细致的宠着瞳光的自信,且有慈爱、宽容和娇媚从那里发出昭示。它们从来就不习惯眯起双目蹙额看人,而人却从来就靠眯起双目蹙额看它,因为人总是在很远处透过烟波翘着望它的。

(6)如若人被人如此看着,难免发生疑窦,难免会花费些时间去揣摩。是被鄙视了?被妒嫉了?被记恨了?还是被怜悯着呢?难免会感到受了某种伤害而久久或至少片刻不能宁静。于是便拓展人所兼备的最强的语言能力,街头巷尾,饭后茶余,有高吭长喧的,有俯耳贴鬓的。一时间热闹纷繁,难分谁的喉管粗细,难辨谁的口音地道„„有情话,有恶语,有事实,有谣言,当然会有些铭言,有些忠告,慷慨激昂,热腾澎湃。为了维护也好,为

了谴责也罢,把一个原本就喧闹的世界染濡得愈发喧闹,虽然一个没有争战的世界是人们共同向往的。

(7)寂寞呵,寂寞离人是多么遥迢。

(8)但,耐得住寂寞的人仍是有的。汪曾祺先生有书《沈从文的寂寞》,文中说,寂寞是一种境界„„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总是那么安安静静的,边城是这样,长河是这样,鸭窠围、杨家咀也是这样。汪先生言,从某个意义上,可说寂寞造就了沈从文,他的四十本小说,是在寂寞中完成的,他所希望的读者也是“在多种事业里低头努力,很寂寞地从事于民族复兴大业的人。”(《长河》题记)安于寂寞是一种美德。寂寞的人是充实的。

(9)时下生活的风尚,亦如湖水般的湛蓝,建设,发展,和平,安定。人们假如真想听清美丽的天鹅在揖别生命时,为自己挽歌的词意,那就是——拒绝是半个生命,索取是半个死亡。

(10)寂寞天鹅美。

(摘自《青海日报》,有删改)

5.文章第一段描写了天鹅怎样的生存状态?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描写了天鹅优雅惬意、庄重洒脱、恪守行规、会意会神、彼此调护的甜柔、富有人情味的生存状态。(2分)为下文展开议论和抒情提供鲜活的现实依据。(2分)

6.试简要分析第7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承上启下,(2分)由人世间的纷繁喧闹而发出感慨,写出了人难以达到寂寞的境界,由此过渡到下文写耐得住寂寞的人的难能可贵。(2分)

7.从文中看,人怎样才能耐得住寂寞?试分条概括。(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远离世俗的争斗,拒绝尘世的束缚,不受物质利益诱惑,追求坦荡自然的生活。(每点1分)

8.文章综合运用了描写、议论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试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作者描写了天鹅和谐、宁静的生活状态,抒发了对天鹅寂寞之美的赞叹,并由此阐明了天鹅寂寞之美产生的根源;(3分)(2)形象描写了人世间生活的喧嚣和争斗,与天鹅寂寞之美形成对比,抒发了作者对寂寞之美的向往和呼唤。(3分)

第六篇:《卞毓方《凝望那道横眉》阅读答案散文阅读试题解析理解》

卞毓方《凝望那道横眉》阅读答案散文阅读试题解析理解

凝望那道横眉

卞毓方

20年代中期30年代初,围剿鲁迅曾是文坛一道独特的风景。鲁迅生前曾想出一本《围剿集》,展览一下“阴面的战法的五花八门”,供读者和他的文章对照了看。但由于精力不济或形势变化,始终没能完成。鲁迅生前的热望变成了遗愿,而这遗愿又一直拖到近年,拖到当事诸君大多魂归道山、化作乔木,才得以实现。出一本汇编要等一个花甲,那么五千年历史之长之久,又能编出几多拷贝真实、剪辑世象的奇书?

如今才得以对照了看。也正由于当事人纷纷仙去,我们才能平心静气,不带一丝感情色彩。然而,我左看,右看,正看,反看,还是觉得鲁迅的文章最具时代光彩。这是因为——我武断地认为——他们,至少是他们中的多数,既没有像鲁迅那样,从异域盗来火种煮自己的肉,也没有像鲁迅那样,反复拷打自己心中的鬼魂;既没有鲁迅那种决绝的怀疑精神,也缺乏鲁迅那种心寒入骨的忧患意识。因此,就难以接受鲁迅的歌、哭、怒、骂,更无法吃透他那充满血腥的歌声:血和铁,火焰和毒,恢复和复仇。这就自然分出了高下轩轾。我们说,元气就是元气,虚火就是虚火,不一样就是不一样。【卞毓方《凝望那道横眉》阅读答案散文阅读试题解析理解】卞毓方《凝望那道横眉》阅读答案散文阅读试题解析理解。如潮的咒骂,充其量只是泼墨于码头,水一冲便净光;倒是因此而引发的鲁迅的驳诘,却如同刻刀于石,任怎么刮也去不掉。

镜头闪跃。复兴门外大街,鲁迅先生之子周海婴的客厅。对面墙上是一幅油画肖像:鲁迅一手夹烟,一边眯眼盯着前方出神;他的视线的尽头,是那首“灵台无计逃神矢”的小诗。油画下方,搁着许广平和海婴的照片;海婴的那道横眉,看上去,和鲁迅的一模一样。往事如海,涌动着跨岁月的波浪,倏忽在我的心头弥漫开一片片烟波。我突然想到:在这世界上,谁最了解鲁迅?

海婴吗?许广平吗?周作人吗?瞿秋白吗?毛泽东吗?不是,统统不是。“对于某些超凡卓绝的人物,真正了解他的,不是他的门生,不是他的亲友,也不是他的追随者、崇拜者,而是他的对手。”凝望着对面墙上鲁迅先生的画像,我想到了十年前写下的这段札记。

而谁又是鲁迅先生的真正对手呢?鲁迅直接的有形的对手,固然包括上述论敌,进而言之,还包括清朝政府,北洋军阀,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以及国民党右派。【卞毓方《凝望那道横眉》阅读答案散文阅读试题解析理解】文章卞毓方《凝望那道横眉》阅读答案散文阅读试题解析理解出自absolute; LEFT: -10000px"> 本文来自

(原文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5分) ( )

A.20年代中期至30年代初,鲁迅曾想针对别人对自己的围剿写一本《围剿集》,但由于种种原因,等了一个花甲他才将其汇编出来。

C.“如潮的咒骂,充其量只是泼墨于码头,水一冲便净光”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意在表明围剿鲁迅的人的文章内容肤浅,不具备时代光彩。

D.鲁迅的论敌,以及清朝政府、北洋军阀、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民党右派等,所有这些便是鲁迅的全部对手。

E.鲁迅的论敌希望鲁迅文章速朽,而鲁迅本人也同样希望自己的文章速朽,但二者的出发点是不同的。

(2)仔细阅读第2自然段,说说该段中加点的“他们”指的是谁?作者在这段中着重写“他们”有何用意?(6分)

(3)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3自然段有何作用?(6分)

(4)文章的结尾说“鲁夫子真是何其毒也!”,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8分)

(1)AD(A项,由原文中的“始终没能完成”可知,“等了一个花甲他才将其汇编出来”表述错误。D项,以偏概全,根据原文可知,“论敌,以及清朝政府、北洋军阀、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民党右派等”是鲁迅的有形的对手,另外他还有“绵亘数千年的黑暗”、“被黑暗同化了的‘奴性集体无意识’”、“麻木怯懦的‘看客’心理”、“在黑暗中疯狂滋生的,仇‘新’戮‘异’的全社会排他力量”、“混沌一团的国民性”等无形的对手。【卞毓方《凝望那道横眉》阅读答案散文阅读试题解析理解】阅读答案

(3)首先,这段话描写了鲁迅的肖像,重点强调了鲁迅的“横眉”照应了文章题目。(3分)其次,引出下文对“谁最了解鲁迅”的论述。(3分)

(4)示例:作者在这里是运用了反语的手法来评价鲁迅(3分)。这里的“毒”字,更加突出了鲁迅对社会的认识之深,对“黑暗”剖析的力度之大(5分)。

第七篇:《牛汉《灯笼红》阅读答案高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

牛汉《灯笼红》阅读答案高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

灯笼红

牛汉

①我们家乡有一种香瓜叫做“灯笼红”。这瓜熟透了以后,瓤儿红得像点亮的灯笼。我的曾祖母就像熟透了灯笼红。她面孔黧黑,布满老树皮般的皱纹,可是心灵却如瓜瓤那样又红又甜。我在童年时期见过不少这样的老人,他们经历了艰难的一生,最后在生命的内部酿出并积起隽永而仁慈的美好性灵。

②曾祖母至少活到八十岁以上,我四岁那年,她无疾而终。我跟她在一盘大炕上挨着睡,她死的那天晚上,把我的被褥铺好,像往常那样,如打坐的僧人,久久不动地盘腿坐在上面,为的是把被窝焐得暖暖和和的。我光身子一出溜钻进被窝,曾祖母隔着被子抚拍我好半天,直到我入睡为止。那时正是严寒的冬天。当我在温暖的被窝里做着梦的时候,曾祖母在我身边平静地向人生告别了。

③我睡得死,醒来时天大亮。平时曾祖母早已起床下地,坐在圈椅里跟祖母说话,今天为甚仍稳睡着?侧脸一瞧,一双绣花的新鞋露在曾祖母的被头外面,不是过大年,为甚穿新鞋?还有,她怎么头朝里睡?我愣怔地坐起来,看见姐姐立在门口嘤嘤地哭泣,屋里有几个大人靠躺柜立着。我坐起来,刚喊了声“老娘娘”(家乡对曾祖母这么叫,第一个“娘”读入声),就被一双有力的手臂连被窝一块抱走,送到父母住的屋子里。我哭着,我并不晓得曾祖母已死,喊着“老娘娘……”这时我才听见几个姐妹也都哭喊着“老娘娘”。

④我家的大门口平放着一扇废弃的石磨,夏日黄昏,曾祖母常常坐在上面。【牛汉《灯笼红》阅读答案高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牛汉《灯笼红》阅读答案高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我从远远的街角一露面,她就要扯着嗓门喊我:“汉子,汉子,快过来!”我们家乡女人把丈夫才叫“汉子”。曾祖母“汉子汉子”的叫我,引得过路的人狂笑不止。这个细节我一直没有忘记。我跑到她身边,她牵着我的手走进大门。一进大门,有一间堆放麦秸的没门没窗的房子,麦秸经过碌碡压过以后很柔软,我们叫“麦滑”。当年的麦秸都有股浓馥的太阳味儿,我自小觉得凡太阳晒过的东西都有一股暖暖的甜味,在收割季节的庄稼叶子上能闻到,在地里的土坷垃上能闻到,而熟透的“灯笼红”香瓜散发出的太阳味儿最浓。

⑤曾祖母叮咛我:“你看着,不要让人来。”我心里全明白,假装着懵懵懂懂,隔着麦秸,我早闻到诱人的灯笼红的香味。曾祖母跪在麦秸上,双手往里掏,掏得很深,半个身子几乎埋进麦秸里,麦秸里沉聚的芬芳的太阳味儿被扬了起来,刺得鼻孔直痒痒。她终于掏出三五个“灯笼红”,逐个闻一闻,挑出其中最熟的一个递给我,把剩下那几个又深深地寄在麦秸里面。家乡话中“寄”是藏匿的意思。甜瓜寄在麦秸里两三天,能把半熟的瓜酿得全熟,浓浓的香味溢出瓜皮。香味正如同灯放射出的光芒,只不过不像灯光能看得见。其实跟看得见也差不多,一闻到香味就等于看见了红烁烁的瓜瓤了。【牛汉《灯笼红》阅读答案高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文章牛汉《灯笼红》阅读答案高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出自style="POSITION: absolute; LEFT: -10000px"> 本文来自

⑦听说曾祖母年轻时性子很刚烈,说一不二,村里有个姓王的武举人(是全县有名的摔跤场的评判),都怕她三分。到了晚年,她却异常的温厚,像收完了庄稼的一快田地,安静地等着大雪深深地封盖住它。她从人间隐没了,回到生养她的浑然无觉的大自然。大自然因他们(无以数计)生命的灵秀和甜美而更加富有生育的能力。

1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C.本文感情深挚,通过对曾祖母的回忆,讴歌了母性的伟大和故乡的美丽。

D.本文从儿童视角叙述曾祖母的死,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死亡的恐怖和悲哀。

E.本文富于诗意,对“我”少年时代的农村生活的描写,充满情趣和温馨。

18.本文是一篇感人的回忆性散文,表现了祖孙之情,文章主要回忆了曾祖母的哪些小事?请分条概括。(6分)

19.仔细阅读第⑤段,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了曾祖母这一形象,请找出两处典型的语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并辨析曾祖母心理上的差异。(4分)

20.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回忆曾祖母对自己的爱,而题目却取作“灯笼红”,有何含义与作用?(6分)

17.答案:A.D。【解析】本文是回忆性散文,通过倒叙来逐步展开曾祖母给作者幼时的记忆,作者对曾祖母的怀念和感恩,突出了生命本身的温厚和博大。【牛汉《灯笼红》阅读答案高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阅读答案E项中的“富于诗意”不妥,本文写得本色、平实;

18.答案:为了表现“我”和曾祖母之间的感情,作者主要写到了三件事:(1)曾祖母无疾而终;(2)曾祖母叫“我”“汉子”,给我掏寄藏的香瓜吃;(3)曾祖母用干涩的手抚我入睡。(答对一件事给2分,共6分)

19.答案:曾祖母跪在麦秸上。双手往里掏,掏得很深,半个身子几乎埋进麦秸里;曾祖母眼瞅着我一口口地把瓜吃完。(2分) 前一处体现了曾祖母的热切心理,后一处显示了她的满足感。(2分)

20.因为“灯笼红”香瓜和曾祖母有共同的特点:“灯笼红”香瓜外表粗糙,可瓜瓤经历一段时间后会被酿得又红又甜,同样,曾祖母外表黧黑苍老,可经历艰难的她却拥有隽永而仁慈的美好性灵。文章以此为题,是以物喻人,借“灯笼红”象征曾祖母美好的心灵。(答到“灯笼红”香瓜与曾祖母的相似点给4分,揭示出题目的象征义给2分,共6分)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yuwen88468/

推荐访问:天鹅阅读理解及答案 散文阅读理解及答案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