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之与实,犹形之与影也,阅读答案

来源:阅读答案 时间:2016-04-22 10:35:43 阅读:

【www.zhuodaoren.com--阅读答案】

第一篇:《湖北省八校2015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中(zhōng)肯 .

B.模(mú)具 .

C.付梓(zǐ) .

D.祓(fú)除 骠(piào)勇 .纰(pī)缪 .木讷(nè) .功勋(xūn) . 锁钥(yuè) .血(xuè)压 .摒(bìn)弃 .岑(cén)寂 .徇(xùn)私舞弊 .怙恶不悛(jùn) .扛(gāng)鼎之作 .解(jiě)甲归田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影碟

B.亲睐

C.坐镇

D.宣泄 掉书袋 势利眼 座右铭 泊来品 叠床架屋 分庭抗礼 赔理道歉 厝火积薪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还没到下班时间,他就_______离开了工作岗位。他的行为受到了督察组的通报批评。

②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_______。从儿童时期就开始学习古诗词,不仅是在练就“童子功”,更是在培养兴趣,它是一个_______的过程,一个________的过程,让儿童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有益的影响。

A.径直

B.径自

C.径自

D.径直 瑰宝 珍宝 瑰宝 珍宝 熏陶 熏染 熏陶 熏染 循序渐进 循序渐进 潜移默化 潜移默化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习近平指出,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符合中美共同战略利益。希望美方恪守一个中国政

策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停止售台武器,以实际行动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B.作为国家水资源配置整合的重大水利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一项“南北双赢”

的伟大工程。对于湖北而言,这既是一次奉献,也是一次发展的机遇。

C.专家指出,最新数据显示,我省肺癌发病率达千分之一,约为全国平均值的2倍。

肺癌已成湖北人所患癌症中的“头号杀手”,男女患者死亡均最高。

D.开创“贞观之治”盛世局面的明君唐太宗胸怀宽阔,有海纳百川的容人之量,就是

和自己意见不一样的大臣,也能坦诚相对,信任并重用。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东晋诗人陶渊明创作了大量田园诗,为诗歌创作开辟了一个新天地,被后人称为“隐

逸诗人”或“田园诗人”,代表作品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诗》等。

B.《阿Q正传》中阿Q在刑前画押时,使尽平生的力画圆圈,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

画得圆。这个行为细节,形象生动地揭示了阿Q的性格特点――至死都精神麻木、愚昧、不觉醒,至死都仍恪守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

C.《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知道杀父仇人是新王克劳狄斯后,决定复仇。当他正和母

亲谈话时,发现波洛涅斯在帷幕后偷听,他一时失去理智,将其刺死。这导致了奥菲利娅的自杀和与雷欧提斯的决斗。

D.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娜塔莎纯真善良,活泼天真,充满热情,但是又多愁善感,

盲目执拗,易冲动,缺乏理性分析与判断能力,是一个典型的“圆形人物”。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阮炜

从文明整合力和文明规模来看,中华文明从一开始就占有地缘优势。

众所周知,现代之前的中华文明享有无与伦比的规模和连续性,而这背后的原因又在于其强大的文化吸引力。问题是,中华文明为何具有这种能力?

只要同其他文明作一个简单比较,便不难发现,中华文明发展出这种的能力,几乎是必然的。因为没有任何一个文明享有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流域这么一个适合农耕的巨大陆地板块。这里大体上没有崇山峻岭和湍急河流把各地区隔断,而河流流向又大体一致,极有利于发展先进生产力,也极有利于政治-文化整合。

相比之下,埃及和西亚文明虽都有适合文明萌生的极佳自然条件,却不享有如此巨大的一个陆地板块。西欧虽也适合农耕,却明显更寒冷,在古代条件下农业生产率较低,而各主

要河流又从阿尔卑斯山脉流向东南西北各个方向,因而地区间被隔断,再加海洋阻隔,便被天然地划为法、德、意、西、英等民族或地缘政治区域,很不利于政治-文化整合。印度虽同样是一个大型陆地板块,且降雨量和气温都适合农耕,却因雨季时河水流量太大也太湍急,十分不利于地区间交往乃至共同体整合。这就解释了印度为何文化、语言、宗教超多超复杂,整合程度明显不如中国。

因此从文明整合力和文明规模来看,中华文明从一开始就占有地缘优势。它不光拥有黄河流域,紧贴着黄河流域还有淮河和海河流域;往南,更有巨大的长江流域和规模可观的珠江流域。更重要的是,没有什么巨大山脉把几个大河流域隔开。往北一直到东北,往西北一直到嘉峪关一带,都天然地连成一片,没有什么难以逾越的地理障碍,且或多或少都适合农耕。在这种情况下,一地与另一地间的文化很容易产生紧密联系。据考古发现,大约距今五千年时,华夏各地之间的文化同质性便相当高了。

这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历史上的中国为何表现出如此强大的同化力。秦汉唐和元明清时期中国在向南、北、西北、西南和东北方向扩展时,对周边民族产生巨大的文化吸引力。这也解释了为何中国文明深刻影响了朝鲜、日本和越南的文化走向,将其纳入中华文明轨道,形成了儒家文化圈或东亚“汉字文化圈”。

从中华文明内部来看,中原文化在扩散的过程中对于周边民族来说也一直是一种强势文化,或者说在汉民族与其他民族的互动中,主要是后者接受前者的文化。但既然是互动,中原文明也会吸收少数民族的先进文化。早在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就模仿游牧民族,搞“胡服骑射”,大大提升了赵国军力。游牧民族文化为何对汉民族有吸引力呢?因为他们是马背上的民族,军事技术发达。爱屋及乌,汉人既对军事技术感兴趣,对游牧文化的其他方面也会感兴趣。元清时期,汉族接受游牧民族文化的规模就更大了,且远不限于军事。

但总的说来,主要是游牧民族不断吸引汉族文化,最后融合到中华文明大家庭中来。从一些姓氏也可以看到这点。例如“完颜”本来是一个少数民族姓氏,为了显得与其他汉人的姓没有区别,就简化为“颜”。百家姓里的“石”姓主要也源自鲜卑。这个姓氏可追溯到一千七八百年前,这表明鲜卑人当时就开始了汉化过程。从语言形态看,古代中国北方大多数游牧民族都属于阿尔泰语系(从中亚到东北亚很大一片区域都是从前阿尔泰语民族游牧居住之地;很多阿尔泰语民族已大体消亡,如契丹、鲜卑等)。现蒙古族、满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以及古代契丹人、鲜卑人都是阿尔泰语民族。满族、鲜卑族已几乎完全汉化。蒙古族中也有很多人汉化,当然汉族中也不乏被游牧民族同化之人。

尤其应注意的是,西元5世纪,建立了北魏政权的鲜卑统治者在鲜卑人中从上到下强制推行汉文化,从而为其他少数民族融入中华大家庭树立了好榜样。但如果中国文明没有基于地缘因素的强大吸引力和包容力,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选自《深圳特区报》)

6.下列关于“地缘因素”与“政治—文化整合”关系的论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中华文明享有适合农耕的巨大陆地板块,这里大体上没有崇山峻岭和湍急河流把各

地区隔断,而河流流向又大体一致,极有利于发展先进生产力,也极有利于政治—文化整合。

B.埃及和西亚没有一个如此巨大的陆地板块,所以虽然都有适合文明萌生的极佳自然

条件,却不利于文明的整合和文明规模的发展。

C.西欧适合农耕,但气候更寒冷,主要河流流向各个方向,因而地区间被隔断,再加

上海洋阻隔,便被天然地划分为多个民族或地缘政治区域,不利于政治-文化整合。

D.印度政治-文化的整合程度明显不如中国,这就导致了印度文化、语言、宗教超多超

复杂。

7.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华文明从一开始就占有地缘优势,既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也有利于政治—文化整

合,因此使中华文明享有无与伦比的规模和连续性。

B.造成中华文明地缘优势的最重要的原因是拥有像黄河流域、珠江流域等几大河流流

域,有利于农业灌溉,非常适合农耕。

C.据考古发现,距今五千年时,华夏各地之间的文化同质性便相当高了,这些都得益

于地缘优势,使各地间的文化很容易产生紧密联系。

D.中国在向外拓展时,由于地缘因素这个主要原因,对周边民族产生了巨大的文化吸

引力,中国文明深刻影响了朝鲜、日本和越南的文化走向。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原文化是一种强势文化,但也会吸收少数民族的先进文化,如

“胡服骑射”的例子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

B.从姓氏上来看,“颜”“石”这些姓氏可追溯到一千七八百年前,这表明鲜卑人当

时就开始了汉化过程。

C.从语言形态看,古代中国北方大多数游牧民族都属于阿尔泰语系,但现在满族、鲜

卑族已几乎完全汉化,蒙古族中也有汉化现象。

D.西元5世纪,建立了北魏政权的鲜卑统治者在鲜卑人中从上到下强制推行汉文化,

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这与中国文明基于地缘因素的强大吸引力和包容力密不可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9~12题。

名之与实,犹形之与影也。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容色姝丽,则影必美焉。今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忘名者,体道合德,享鬼神之福佑,非所以求名也;立名者,修身慎行,惧荣观之不显,非所以让名也;窃名者,厚貌深奸,于浮华之虚称,非所以得名也。

人足所履,不过数寸,然而咫尺之途,必颠蹶于崖岸,拱把之梁,每沉溺于川谷者,何哉?为其旁无馀地故也。君子之立己,抑亦如之。至诚之言,人未能信,至洁之行,物或致疑,皆由言行声名,无馀地也。吾每为人所毁,常以此自责。若能开方轨之路,广造舟之航,则仲由之言信,重于登坛之盟,赵熹之降城,贤于折冲之将矣。

吾见世人,清名登而金贝入,信誉显而然诺亏,不知后之矛戟,毁前之干橹也!宓子贱云:“诚于此者形于彼。”人之虚实真伪在乎心,无不见乎迹,但察之未熟耳。一为察之所鉴,

第二篇:《湖北省2015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湖北省 八校

鄂南高中 黄冈中学 黄石二中 荆州中学 襄阳四中 襄阳五中 孝感高中 华师一附中

2015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语文试题

命题学校:襄阳四中 出题人: 许婷婷 刘澍 郑毅 杜娟 郭军东 审题人:胡梅发 考试时间:2014年12月11日上午9:00—11:30 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中(zhōng)肯 .

B.模(mú)具 .

C.付梓(zǐ) .

D.祓(fú)除

A.影碟

B.亲睐

C.坐镇

D.宣泄 骠(piào)勇 .纰(pī)缪 .木讷(nè) .功勋(xūn) .叠床架屋 分庭抗礼 赔理道歉 厝火积薪 锁钥(yuè) .血(xuè)压 .摒(bìn)弃 .岑(cén)寂 .徇(xùn)私舞弊 .怙恶不悛(jùn) .扛(gāng)鼎之作 .解(jiě)甲归田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掉书袋 势利眼 座右铭 泊来品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还没到下班时间,他就_______离开了工作岗位。他的行为受到了督察组的通报批评。

②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_______。从儿童时期就开始学习古诗词,不仅是在练就“童子功”,更是在培养兴趣,它是一个_______的过程,一个________的过程,让儿童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有益的影响。

A.径直

B.径自

C.径自

D.径直 瑰宝 珍宝 瑰宝 珍宝 熏陶 熏染 熏陶 熏染 循序渐进 循序渐进 潜移默化 潜移默化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习近平指出,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符合中美共同战略利益。希望美方恪守一个中国政策和中美三

个联合公报,停止售台武器,以实际行动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B.作为国家水资源配置整合的重大水利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一项“南北双赢”的伟大工程。

对于湖北而言,这既是一次奉献,也是一次发展的机遇。

C.专家指出,最新数据显示,我省肺癌发病率达千分之一,约为全国平均值的2倍。肺癌已成湖

北人所患癌症中的“头号杀手”,男女患者死亡均最高。

D.开创“贞观之治”盛世局面的明君唐太宗胸怀宽阔,有海纳百川的容人之量,就是和自己意见

不一样的大臣,也能坦诚相对,信任并重用。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东晋诗人陶渊明创作了大量田园诗,为诗歌创作开辟了一个新天地,被后人称为“隐逸诗人”

或“田园诗人”,代表作品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诗》等。

B.《阿Q正传》中阿Q在刑前画押时,使尽平生的力画圆圈,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这

个行为细节,形象生动地揭示了阿Q的性格特点――至死都精神麻木、愚昧、不觉醒,至死都仍恪守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

C.《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知道杀父仇人是新王克劳狄斯后,决定复仇。当他正和母亲谈话时,

发现波洛涅斯在帷幕后偷听,他一时失去理智,将其刺死。这导致了奥菲利娅的自杀和与雷欧提斯的决斗。

D.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娜塔莎纯真善良,活泼天真,充满热情,但是又多愁善感,盲目执拗,

易冲动,缺乏理性分析与判断能力,是一个典型的“圆形人物”。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中华文明基于地缘因素的强大包容力

阮炜

从文明整合力和文明规模来看,中华文明从一开始就占有地缘优势。

众所周知,现代之前的中华文明享有无与伦比的规模和连续性,而这背后的原因又在于其强大的文化吸引力。问题是,中华文明为何具有这种能力?

只要同其他文明作一个简单比较,便不难发现,中华文明发展出这种的能力,几乎是必然的。因为没有任何一个文明享有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流域这么一个适合农耕的巨大陆地板块。这里大体上没有崇山峻岭和湍急河流把各地区隔断,而河流流向又大体一致,极有利于发展先进生产力,也极有利于政治-文化整合。

相比之下,埃及和西亚文明虽都有适合文明萌生的极佳自然条件,却不享有如此巨大的一个陆地板块。西欧虽也适合农耕,却明显更寒冷,在古代条件下农业生产率较低,而各主要河流又从阿尔卑斯山脉流向东南西北各个方向,因而地区间被隔断,再加海洋阻隔,便被天然地划为法、德、意、西、英等民族或地缘政治区域,很不利于政治-文化整合。印度虽同样是一个大型陆地板块,且降雨量和气温都适合农耕,却因雨季时河水流量太大也太湍急,十分不利于地区间交往乃至共同体整合。这就解释了印度为何文化、语言、宗教超多超复杂,整合程度明显不如中国。

因此从文明整合力和文明规模来看,中华文明从一开始就占有地缘优势。它不光拥有黄河流域,紧贴着黄河流域还有淮河和海河流域;往南,更有巨大的长江流域和规模可观的珠江流域。更重要的是,没有什么巨大山脉把几个大河流域隔开。往北一直到东北,往西北一直到嘉峪关一带,都天然地连成一片,没有什么难以逾越的地理障碍,且或多或少都适合农耕。在这种情况下,一地与另一地间的文化很容易产生紧密联系。据考古发现,大约距今五千年时,华夏各地之间的文化同质性便相当高了。

这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历史上的中国为何表现出如此强大的同化力。秦汉唐和元明清时期中国在向南、北、西北、西南和东北方向扩展时,对周边民族产生巨大的文化吸引力。这也解释了为何中国文明深刻影响了朝鲜、日本和越南的文化走向,将其纳入中华文明轨道,形成了儒家文化圈或东亚“汉字文化圈”。

从中华文明内部来看,中原文化在扩散的过程中对于周边民族来说也一直是一种强势文化,或者说在汉民族与其他民族的互动中,主要是后者接受前者的文化。但既然是互动,中原文明也会吸收少数民族的先进文化。早在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就模仿游牧民族,搞“胡服骑射”,大大提升了赵国军力。游牧民族文化为何对汉民族有吸引力呢?因为他们是马背上的民族,军事技术发达。爱屋及乌,汉人既对军事技术感兴趣,对游牧文化的其他方面也会感兴趣。元清时期,汉族接受游牧民族文化的规模就更大了,且远不限于军事。

但总的说来,主要是游牧民族不断吸引汉族文化,最后融合到中华文明大家庭中来。从一些姓氏也可以看到这点。例如“完颜”本来是一个少数民族姓氏,为了显得与其他汉人的姓没有区别,就简化为“颜”。百家姓里的“石”姓主要也源自鲜卑。这个姓氏可追溯到一千七八百年前,这表明鲜卑人当时就开始了汉化过程。从语言形态看,古代中国北方大多数游牧民族都属于阿尔泰语系(从中亚到东北亚很大一片区域都是从前阿尔泰语民族游牧居住之地;很多阿尔泰语民族已大体消亡,如契丹、鲜卑等)。现蒙古族、满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以及古代契丹人、鲜卑人都是阿尔泰语民族。满族、鲜卑族已几乎完全汉化。蒙古族中也有很多人汉化,当然汉族中也不乏被游牧民族同化之人。

尤其应注意的是,西元5世纪,建立了北魏政权的鲜卑统治者在鲜卑人中从上到下强制推行汉文化,从而为其他少数民族融入中华大家庭树立了好榜样。但如果中国文明没有基于地缘因素的强大吸引力和包容力,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选自《深圳特区报》)

6.下列关于“地缘因素”与“政治—文化整合”关系的论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中华文明享有适合农耕的巨大陆地板块,这里大体上没有崇山峻岭和湍急河流把各地区隔断,

而河流流向又大体一致,极有利于发展先进生产力,也极有利于政治—文化整合。

B.埃及和西亚没有一个如此巨大的陆地板块,所以虽然都有适合文明萌生的极佳自然条件,却不

利于文明的整合和文明规模的发展。

C.西欧适合农耕,但气候更寒冷,主要河流流向各个方向,因而地区间被隔断,再加上海洋阻隔,

便被天然地划分为多个民族或地缘政治区域,不利于政治-文化整合。

D.印度政治-文化的整合程度明显不如中国,这就导致了印度文化、语言、宗教超多超复杂。

7.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华文明从一开始就占有地缘优势,既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也有利于政治—文化整合,因此使

中华文明享有无与伦比的规模和连续性。

B.造成中华文明地缘优势的最重要的原因是拥有像黄河流域、珠江流域等几大河流流域,有利于

农业灌溉,非常适合农耕。

C.据考古发现,距今五千年时,华夏各地之间的文化同质性便相当高了,这些都得益于地缘优势,

使各地间的文化很容易产生紧密联系。

D.中国在向外拓展时,由于地缘因素这个主要原因,对周边民族产生了巨大的文化吸引力,中国

文明深刻影响了朝鲜、日本和越南的文化走向。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原文化是一种强势文化,但也会吸收少数民族的先进文化,如“胡服骑射”

的例子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

B.从姓氏上来看,“颜”“石”这些姓氏可追溯到一千七八百年前,这表明鲜卑人当时就开始了

汉化过程。

C.从语言形态看,古代中国北方大多数游牧民族都属于阿尔泰语系,但现在满族、鲜卑族已几乎

完全汉化,蒙古族中也有汉化现象。

D.西元5世纪,建立了北魏政权的鲜卑统治者在鲜卑人中从上到下强制推行汉文化,客观上促进

了民族融合,这与中国文明基于地缘因素的强大吸引力和包容力密不可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9~12题。

名实

(北朝)颜推之

名之与实,犹形之与影也。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容色姝丽,则影必美焉。今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忘名者,体道合德,享鬼神之福佑,非所以求名也;立名者,修身慎行,惧荣观之不显,非所以让名也;窃名者,厚貌深奸,于浮华之虚称,非所以得名也。

人足所履,不过数寸,然而咫尺之途,必颠蹶于崖岸,拱把之梁,每沉溺于川谷者,何哉?为其旁无馀地故也。君子之立己,抑亦如之。至诚之言,人未能信,至洁之行,物或致疑,皆由言行声名,无馀地也。吾每为人所毁,常以此自责。若能开方轨之路,广造舟之航,则仲由之言信,重于登坛之盟,赵熹之降城,贤于折冲之将矣。

吾见世人,清名登而金贝入,信誉显而然诺亏,不知后之矛戟,毁前之干橹也!宓子贱云:“诚于此者形于彼。”人之虚实真伪在乎心,无不见乎迹,但察之未熟耳。一为察之所鉴,巧伪不如拙诚,承之以羞大矣。伯石让卿,王莽辞政,当于尔时,自以巧密,后人书之,留传万代,可为骨寒毛竖也。近.

①有大贵,以孝著声,前后居丧,哀毁逾制,亦足以高于人矣。而尝于苫块之中,以巴豆涂脸,遂使成

疮,表哭泣之过,左右童竖,不能掩之,益使外人谓其居处饮食皆为不信。以一伪丧百诚者,乃贪名不已故也!

有一士族,读书不过二三百卷,天才钝拙,而家世殷厚,雅自矜持,多以酒犊珍玩,交诸名士。甘.

其饵者,递共吹嘘,朝廷以为文华,亦尝出境聘。东莱王韩晋明笃好文学,疑彼制作,多非机杼,遂设..

燕言,面相讨试。竟日欢谐,辞人满席,属音赋韵,命笔为诗,彼造次即成,了非向韵,众客各自.

沉吟,遂无觉者。韩退叹曰:“果如所量。”

邺下有一少年,出为襄国令,颇自勉笃,公事经怀,每加抚恤,以求声誉。凡遣兵役,握手送离,或赍梨枣饼饵,人人赠别,云:“上命相烦,情所不忍,道路饥渴,以此见思。”民庶称之,不容于口。及迁为泗州别驾,此费日广,不可常周。一有伪情,触涂难继,功绩遂损败矣。

⑤③④②

选自《颜氏家训》(有删节)

①苫块:古人父母居丧之时,以草垫为席,土块为枕。②童竖:童仆。③燕:通“宴”,宴席。④造次:匆忙、急促。⑤触涂:处处。

9.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伯石让卿 . 让:推让、谦让。

雅:平素、向来。

B.雅自矜持 .

D.辞人满席 . C.东莱王韩晋明笃好文学 笃:甚、十分。 .辞:辞别。

10.下列句子,全都属于“求虚名”做法的一组是 ①修身慎行,惧荣观之不显 ②伯石让卿,王莽辞政

④朝廷以为文华,亦尝出境聘

⑥众客各自沉吟,遂无觉者

C.②⑤⑥ D.③④⑥ ③以巴豆涂脸,遂使成疮,表哭泣之过 ⑤握手送离,或赍梨枣饼饵,人人赠别 A.①②④ B.②③⑤

11. 下列对原文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高洁的言行往往不被信任,都是因为其言行高洁,名声广播,没有给自己留下一点余地,

就像在山崖边走路,因为脚旁没有余地,往往会从山崖上摔下去。

B.作者认为世上有不少人是名不符实的,往往清名播扬但金钱暗入,信誉昭著但许诺有亏,如近

世某富贵之人,守丧尽孝,超过常礼,闹出笑话。

C.东莱王韩晋明怀疑某一士族不过徒有虚名,他的一些诗文,恐怕并非他自己创作,于是设宴叙 谈,并以作诗试探,结果验证了他的想法。

D.邺下少年当初为了虚名,故意对百姓加以体恤,当他升官以后,他的本性暴露出来,不愿再继

续把体恤百姓的事情做下去,于是功绩被毁。

12.请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吾每为人所毁,常以此自责。(3分)

(2)人之虚实真伪在乎心,无不见乎迹,但察之未熟耳。(3分)

(3)以一伪丧百诚者,乃贪名不已故也!(3分)

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段中加横线的部分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匡章曰:

食实者过半矣匍匐往,将食之三咽,然后耳有闻,目有见。”(《孟子·滕文公下》)

【注】①螬:cáo,蛀虫。

1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都门秋思(选一)

黄景仁

五剧车声隐若雷,北邙惟见冢千堆。

夕阳劝客登楼去,山色将秋绕郭来。

寒甚更无修竹倚,愁多思买白杨栽。

全家都在风声里,九月衣裳未剪裁。

②③①

第三篇:《湖北省八校2015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湖北省八校2015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鄂南高中黄冈中学黄石二中荆州中学

襄阳四中襄阳五中孝感高中华师一附中

考试时间:2014年12月11日上午9:00—11:30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中(zhōng)肯骠(piào)勇锁钥(yuâ)徇(xùn)私舞弊

B.模(mú)具纰(pī)缪血(xuâ)压怙恶不悛(jùn)

C.付梓(zǐ)木讷(nâ)摒(bìn)弃扛(gāng)鼎之作

D.祓(fú)除功勋(xūn)岑(cãn)寂解(jiě)甲归田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影碟掉书袋叠床架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B.亲睐势利眼分庭抗礼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C.坐镇座右铭赔理道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D.宣泄泊来品厝火积薪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还没到下班时间,他就_______离开了工作岗位。他的行为受到了督察组的通报批评。 ②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_______。从儿童时期就开始学习古诗词,不仅是在练就“童子功”,更是在培养兴趣,它是一个_______的过程,一个________的过程,让儿童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有益的影响。

A.径直瑰宝熏陶循序渐进

B.径自珍宝熏染循序渐进

C.径自瑰宝熏陶潜移默化

D.径直珍宝熏染潜移默化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习近平指出,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符合中美共同战略利益。希望美方恪守一个中国政策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停止售台武器,以实际行动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B.作为国家水资源配置整合的重大水利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一项“南北双赢”的伟大工程。对于湖北而言,这既是一次奉献,也是一次发展的机遇。

C.专家指出,最新数据显示,我省肺癌发病率达千分之一,约为全国平均值的2倍。肺癌已成湖北人所患癌症中的“头号杀手”,男女患者死亡均最高。

D.开创“贞观之治”盛世局面的明君唐太宗胸怀宽阔,有海纳百川的容人之量,就是和自己意见不一样的大臣,也能坦诚相对,信任并重用。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东晋诗人陶渊明创作了大量田园诗,为诗歌创作开辟了一个新天地,被后人称为“隐逸诗人”或“田园诗人”,代表作品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诗》等。

B.《阿Q正传》中阿Q在刑前画押时,使尽平生的力画圆圈,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这个行为细节,形象生动地揭示了阿Q的性格特点――至死都精神麻木、愚昧、不觉醒,至死都仍恪守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名之与实,犹形之与影也,阅读答案】

C.《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知道杀父仇人是新王克劳狄斯后,决定复仇。当他正和母亲谈话时,发现波洛涅斯在帷幕后偷听,他一时失去理智,将其刺死。这导致了奥菲利娅的自杀和与雷欧提斯的决斗。

D.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娜塔莎纯真善良,活泼天真,充满热情,但是又多愁善感,盲目执拗,易冲动,缺乏理性分析与判断能力,是一个典型的“圆形人物”。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中华文明基于地缘因素的强大包容力【名之与实,犹形之与影也,阅读答案】

阮炜

从文明整合力和文明规模来看,中华文明从一开始就占有地缘优势。

众所周知,现代之前的中华文明享有无与伦比的规模和连续性,而这背后的原因又在于其强大的文化吸引力。问题是,中华文明为何具有这种能力?

只要同其他文明作一个简单比较,便不难发现,中华文明发展出这种的能力,几乎是必然的。因为没有任何一个文明享有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流域这么一个适合农耕的巨大陆地板块。这里大体上没有崇山峻岭和湍急河流把各地区隔断,而河流流向又大体一致,极有利于发展先进生产力,也极有利于政治-文化整合。

相比之下,埃及和西亚文明虽都有适合文明萌生的极佳自然条件,却不享有如此巨大的一个陆地板块。西欧虽也适合农耕,却明显更寒冷,在古代条件下农业生产率较低,而各主要河流又从阿尔卑斯山脉流向东南西北各个方向,因而地区间被隔断,再加海洋阻隔,便被天然地划为法、德、意、西、英等民族或地缘政治区域,很不利于政治-文化整合。印度虽同样是一个大型陆地板块,且降雨量和气温都适合农耕,却因雨季时河水流量太大也太湍急,十分不利于地区间交往乃至共同体整合。这就解释了印度为何文化、语言、宗教超多超复杂,整合程度明显不如中国。

因此从文明整合力和文明规模来看,中华文明从一开始就占有地缘优势。它不光拥有黄河流域,紧贴着黄河流域还有淮河和海河流域;往南,更有巨大的长江流域和规模可观的珠江流域。更重要的是,没有什么巨大山脉把几个大河流域隔开。往北一直到东北,往西北一直到嘉峪关一带,都天然地连成一片,没有什么难以逾越的地理障碍,且或多或少都适合农耕。在这种情况下,一地与另一地间的文化很容易产生紧密联系。据考古发现,大约距今五千年时,华夏各地之间的文化同质性便相当高了。

这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历史上的中国为何表现出如此强大的同化力。秦汉唐和元明清时期中国在向南、北、西北、西南和东北方向扩展时,对周边民族产生巨大的文化吸引力。这也解释了为何中国文明深刻影响了朝鲜、日本和越南的文化走向,将其纳入中华文明轨道,形成了儒家文化圈或东亚“汉字文化圈”。

从中华文明内部来看,中原文化在扩散的过程中对于周边民族来说也一直是一种强势文化,或者说在汉民族与其他民族的互动中,主要是后者接受前者的文化。但既然是互动,中原文明也会吸收少数民族的先进文化。早在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就模仿游牧民族,搞“胡服骑射”,大大提升了赵国军力。游牧民族文化为何对汉民族有吸引力呢?因为他们是马背上的民族,军事技术发达。爱屋及乌,汉人既对军事技术感兴趣,对游牧文化的其他方面也会感兴趣。元清时期,汉族接受游牧民族文化的规模就更大了,且远不限于军事。

但总的说来,主要是游牧民族不断吸引汉族文化,最后融合到中华文明大家庭中来。从一些姓氏也可以看到这点。例如“完颜”本来是一个少数民族姓氏,为了显得与其他汉人的姓没有区别,就简化为“颜”。百家姓里的“石”姓主要也源自鲜卑。这个姓氏可追溯到一千七八百年前,这表明鲜卑人当时就开始了汉化过程。从语言形态看,古代中国北方大多数游牧民族都属于阿尔泰语系(从中亚到东北亚很大一片区域都是从前阿尔泰语民族游牧居住之地;很多阿尔泰语民族已大体消亡,如契丹、鲜卑等)。现蒙古族、满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以及古代契丹人、鲜卑人都是阿尔泰语民族。满族、鲜卑族已几乎完全汉化。蒙古族中也有很多人汉化,当然汉族中也不乏被游牧民族同化之人。

尤其应注意的是,西元5世纪,建立了北魏政权的鲜卑统治者在鲜卑人中从上到下强制推行汉文化,从而为其他少数民族融入中华大家庭树立了好榜样。但如果中国文明没有基于

地缘因素的强大吸引力和包容力,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选自《深圳特区报》)

6.下列关于“地缘因素”与“政治—文化整合”关系的论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中华文明享有适合农耕的巨大陆地板块,这里大体上没有崇山峻岭和湍急河流把各地区隔断,而河流流向又大体一致,极有利于发展先进生产力,也极有利于政治—文化整合。

B.埃及和西亚没有一个如此巨大的陆地板块,所以虽然都有适合文明萌生的极佳自然条件,却不利于文明的整合和文明规模的发展。

C.西欧适合农耕,但气候更寒冷,主要河流流向各个方向,因而地区间被隔断,再加上海洋阻隔,便被天然地划分为多个民族或地缘政治区域,不利于政治-文化整合。

D.印度政治-文化的整合程度明显不如中国,这就导致了印度文化、语言、宗教超多超复杂。

7.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华文明从一开始就占有地缘优势,既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也有利于政治—文化整合,因此使中华文明享有无与伦比的规模和连续性。

B.造成中华文明地缘优势的最重要的原因是拥有像黄河流域、珠江流域等几大河流流域,有利于农业灌溉,非常适合农耕。

C.据考古发现,距今五千年时,华夏各地之间的文化同质性便相当高了,这些都得益于地缘优势,使各地间的文化很容易产生紧密联系。

D.中国在向外拓展时,由于地缘因素这个主要原因,对周边民族产生了巨大的文化吸引力,中国文明深刻影响了朝鲜、日本和越南的文化走向。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原文化是一种强势文化,但也会吸收少数民族的先进文化,如“胡服骑射”的例子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

B.从姓氏上来看,“颜”“石”这些姓氏可追溯到一千七八百年前,这表明鲜卑人当时就开始了汉化过程。

C.从语言形态看,古代中国北方大多数游牧民族都属于阿尔泰语系,但现在满族、鲜卑族已几乎完全汉化,蒙古族中也有汉化现象。

D.西元5世纪,建立了北魏政权的鲜卑统治者在鲜卑人中从上到下强制推行汉文化,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这与中国文明基于地缘因素的强大吸引力和包容力密不可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9~12题。

名实

(北朝)颜推之

名之与实,犹形之与影也。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容色姝丽,则影必美焉。今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忘名者,体道合德,享鬼神之福佑,非所以求名也;立名者,修身慎行,惧荣观之不显,非所以让名也;窃名者,厚貌深奸,于浮华之虚称,非所以得名也。

人足所履,不过数寸,然而咫尺之途,必颠蹶于崖岸,拱把之梁,每沉溺于川谷者,何哉?为其旁无馀地故也。君子之立己,抑亦如之。至诚之言,人未能信,至洁之行,物或致疑,皆由言行声名,无馀地也。吾每为人所毁,常以此自责。若能开方轨之路,广造舟之航,则仲由之言信,重于登坛之盟,赵熹之降城,贤于折冲之将矣。

吾见世人,清名登而金贝入,信誉显而然诺亏,不知后之矛戟,毁前之干橹也!宓子贱云:“诚于此者形于彼。”人之虚实真伪在乎心,无不见乎迹,但察之未熟耳。一为察之所鉴,巧伪不如拙诚,承之以羞大矣。伯石让卿,王莽辞政,当于尔时,自以巧密,后人书之,

留传万代,可为骨寒毛竖也。近有大贵,以孝著声,前后居丧,哀毁逾制,亦足以高于人矣。而尝于苫块①之中,以巴豆涂脸,遂使成疮,表哭泣之过,左右童竖②,不能掩之,益使外人谓其居处饮食皆为不信。以一伪丧百诚者,乃贪名不已故也!

有一士族,读书不过二三百卷,天才钝拙,而家世殷厚,雅自矜持,多以酒犊珍玩,交诸名士。甘其饵者,递共吹嘘,朝廷以为文华,亦尝出境聘。东莱王韩晋明笃好文学,疑彼制作,多非机杼,遂设燕③言,面相讨试。竟日欢谐,辞人满席,属音赋韵,命笔为诗,彼造次④即成,了非向韵,众客各自沉吟,遂无觉者。韩退叹曰:“果如所量。”

邺下有一少年,出为襄国令,颇自勉笃,公事经怀,每加抚恤,以求声誉。凡遣兵役,握手送离,或赍梨枣饼饵,人人赠别,云:“上命相烦,情所不忍,道路饥渴,以此见思。”民庶称之,不容于口。及迁为泗州别驾,此费日广,不可常周。一有伪情,触涂⑤难继,功绩遂损败矣。

选自《颜氏家训》(有删节)

①苫块:古人父母居丧之时,以草垫为席,土块为枕。②童竖:童仆。③燕:通“宴”,宴席。④造次:匆忙、急促。⑤触涂:处处。

9.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伯石让卿让:推让、谦让。

B.雅自矜持雅:平素、向来。

C.东莱王韩晋明笃好文学笃:甚、十分。

D.辞人满席辞:辞别。

10.下列句子,全都属于“求虚名”做法的一组是

①修身慎行,惧荣观之不显②伯石让卿,王莽辞政

③以巴豆涂脸,遂使成疮,表哭泣之过④朝廷以为文华,亦尝出境聘【名之与实,犹形之与影也,阅读答案】

⑤握手送离,或赍梨枣饼饵,人人赠别⑥众客各自沉吟,遂无觉者

A.①②④B.②③⑤C.②⑤⑥D.③④⑥

11.下列对原文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高洁的言行往往不被信任,都是因为其言行高洁,名声广播,没有给自己留下一点余地,就像在山崖边走路,因为脚旁没有余地,往往会从山崖上摔下去。

B.作者认为世上有不少人是名不符实的,往往清名播扬但金钱暗入,信誉昭著但许诺有亏,如近世某富贵之人,守丧尽孝,超过常礼,闹出笑话。

C.东莱王韩晋明怀疑某一士族不过徒有虚名,他的一些诗文,恐怕并非他自己创作,于是设宴叙谈,并以作诗试探,结果验证了他的想法。

D.邺下少年当初为了虚名,故意对百姓加以体恤,当他升官以后,他的本性暴露出来,不愿再继续把体恤百姓的事情做下去,于是功绩被毁。

12.请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吾每为人所毁,常以此自责。(3分)

(2)人之虚实真伪在乎心,无不见乎迹,但察之未熟耳。(3分)

(3)以一伪丧百诚者,乃贪名不已故也!(3分)

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段中加横线的部分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匡章曰:陈仲子岂不诚廉士哉?居於陵三日不食耳无闻目无见也井上有李螬①食实者过半矣匍匐往,将食之三咽,然后耳有闻,目有见。”(《孟子·滕文公下》)

【注】①螬:cáo,蛀虫。

1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都门秋思①(选一)

黄景仁

五剧②车声隐若雷,北邙③惟见冢千堆。

夕阳劝客登楼去,山色将秋绕郭来。

寒甚更无修竹倚,愁多思买白杨栽。

全家都在风声里,九月衣裳未剪裁。

【注】①此诗作于乾隆四十二年,正值清王朝全盛时期。②五剧,交错旁出的道路, 此指北京繁华喧闹的街道。③北邙:洛阳名山,汉魏五侯的坟墓多聚集于此。

(1)这首诗的前两句主要采用了哪种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2)这首诗的颔联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5个小题作答)(5分)

(1)扪参历井仰胁息,。(李白《蜀道难》)

(2),石破天惊逗秋雨。(李贺《李凭箜篌引》)

(3)故木受绳则直,。(荀子《劝学》)

(4)受任于败军之际,,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出师表》)

(5),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6),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7),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8)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周邦彦《苏幕遮》)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就这么旁逸斜出下去

王晓莉

①出单位门时,恰好园林工在修剪道两旁的树木。经过几个季节的生长,这些以樟树为主的树木都已长得有声有色。每棵树都像一个小型国家,有些肆无忌惮地扩张着,街道为此稠密了不少。

②一年两季的被修剪,成了这些树木的必修课。电剪刀哧哧作响,那些长在树顶端或者树身周边的细嫩枝叶,随之纷纷落马。而即使更粗壮些的枝条,也不消五秒钟,就在强大的马力之下一折两断。很快地,这树便被修剪成了一把标准的伞,整整齐齐,笔直向上。不消一个上午,这条街就将撑起一长排绿伞。每棵树都生得一模一样了。

③地面上,那些枝枝杈杈纠缠不休地堆积着。树木的清香四处飘逸,树叶子与松针层叠一处,色彩斑斓。脚踩在上面,柔韧而温暖。这是在园林工眼里,一棵树中比较旁逸斜出,并不值得继续容留于树的那一部分。不能有损于秩序,破坏秩序等于破坏美,等于多余。这大约是园林工人的美学原则。

④但我的,恰好与他们相反。

⑤树最有趣的部分,恰恰在于那旁逸斜出。那几棵枝条如何溜出了向上生长的大部队,而独独朝着左上角努力?一簇叶子又如何密密麻麻聚集在了一起,像开一个研讨会般比别处热闹、喧腾许多?它们没有成为树的主干,没有引领一棵树生长的那股绝对力量。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它们不是“主流”。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⑥一棵树。完全的秩序,完全的规则,该是多么乏味啊,就像兵营,像一律穿了病号服,像活了一生却毫无故事的人。

⑦在我所喜欢的电影里,除了故事主角,导演往往安排些和故事不怎么相干的人。他可能是个独居多年的老邻居,总是抓住一切机会狂热地宣讲着宗教教义、人生哲理,而他的听众,却是两个踢足球之后累瘫在沙滩上休息的男孩子;也可能是个热爱酒精的工人,在电影的背景深处,一杯接一杯地喝着苦闷至极的酒。他们类似于文章中的“闲笔”,对于故事的发展或推动其实完全不起作用。

第四篇:《八校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湖北省 八校

鄂南高中 黄冈中学 黄石二中 荆州中学 襄阳四中 襄阳五中 孝感高中 华师一附中

2015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语文试题

命题学校:襄阳四中 出题人: 许婷婷 刘澍 郑毅 杜娟 郭军东 审题人:胡梅发 考试时间:2014年12月11日上午9:00—11:30 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中(zhōng)肯 .

B.模(mú)具 .

C.付梓(zǐ) .

D.祓(fú)除

A.影碟

B.亲睐

C.坐镇

D.宣泄 骠(piào)勇 .纰(pī)缪 .木讷(nè) .功勋(xūn) .叠床架屋 分庭抗礼 赔理道歉 厝火积薪 锁钥(yuè) .血(xuè)压 .摒(bìn)弃 .岑(cén)寂 .徇(xùn)私舞弊 .怙恶不悛(jùn) .扛(gāng)鼎之作 .解(jiě)甲归田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掉书袋 势利眼 座右铭 泊来品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还没到下班时间,他就_______离开了工作岗位。他的行为受到了督察组的通报批评。

②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_______。从儿童时期就开始学习古诗词,不仅是在练就“童子功”,更是在培养兴趣,它是一个_______的过程,一个________的过程,让儿童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有益的影响。

A.径直

B.径自

C.径自

D.径直 瑰宝 珍宝 瑰宝 珍宝 熏陶 熏染 熏陶 熏染 循序渐进 循序渐进 潜移默化 潜移默化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习近平指出,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符合中美共同战略利益。希望美方恪守一个中国政策和中美三

个联合公报,停止售台武器,以实际行动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B.作为国家水资源配置整合的重大水利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一项“南北双赢”的伟大工程。

对于湖北而言,这既是一次奉献,也是一次发展的机遇。

C.专家指出,最新数据显示,我省肺癌发病率达千分之一,约为全国平均值的2倍。肺癌已成湖

北人所患癌症中的“头号杀手”,男女患者死亡均最高。

D.开创“贞观之治”盛世局面的明君唐太宗胸怀宽阔,有海纳百川的容人之量,就是和自己意见

不一样的大臣,也能坦诚相对,信任并重用。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东晋诗人陶渊明创作了大量田园诗,为诗歌创作开辟了一个新天地,被后人称为“隐逸诗人”

或“田园诗人”,代表作品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诗》等。

B.《阿Q正传》中阿Q在刑前画押时,使尽平生的力画圆圈,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这

个行为细节,形象生动地揭示了阿Q的性格特点――至死都精神麻木、愚昧、不觉醒,至死都仍恪守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

C.《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知道杀父仇人是新王克劳狄斯后,决定复仇。当他正和母亲谈话时,

发现波洛涅斯在帷幕后偷听,他一时失去理智,将其刺死。这导致了奥菲利娅的自杀和与雷欧提斯的决斗。

D.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娜塔莎纯真善良,活泼天真,充满热情,但是又多愁善感,盲目执拗,

易冲动,缺乏理性分析与判断能力,是一个典型的“圆形人物”。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中华文明基于地缘因素的强大包容力

阮炜

从文明整合力和文明规模来看,中华文明从一开始就占有地缘优势。

众所周知,现代之前的中华文明享有无与伦比的规模和连续性,而这背后的原因又在于其强大的文化吸引力。问题是,中华文明为何具有这种能力?

只要同其他文明作一个简单比较,便不难发现,中华文明发展出这种的能力,几乎是必然的。因为没有任何一个文明享有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流域这么一个适合农耕的巨大陆地板块。这里大体上没有崇山峻岭和湍急河流把各地区隔断,而河流流向又大体一致,极有利于发展先进生产力,也极有利于政治-文化整合。

相比之下,埃及和西亚文明虽都有适合文明萌生的极佳自然条件,却不享有如此巨大的一个陆地板块。西欧虽也适合农耕,却明显更寒冷,在古代条件下农业生产率较低,而各主要河流又从阿尔卑斯山脉流向东南西北各个方向,因而地区间被隔断,再加海洋阻隔,便被天然地划为法、德、意、西、英等民族或地缘政治区域,很不利于政治-文化整合。印度虽同样是一个大型陆地板块,且降雨量和气温都适合农耕,却因雨季时河水流量太大也太湍急,十分不利于地区间交往乃至共同体整合。这就解释了印度为何文化、语言、宗教超多超复杂,整合程度明显不如中国。

因此从文明整合力和文明规模来看,中华文明从一开始就占有地缘优势。它不光拥有黄河流域,紧贴着黄河流域还有淮河和海河流域;往南,更有巨大的长江流域和规模可观的珠江流域。更重要的是,

没有什么巨大山脉把几个大河流域隔开。往北一直到东北,往西北一直到嘉峪关一带,都天然地连成一片,没有什么难以逾越的地理障碍,且或多或少都适合农耕。在这种情况下,一地与另一地间的文化很容易产生紧密联系。据考古发现,大约距今五千年时,华夏各地之间的文化同质性便相当高了。

这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历史上的中国为何表现出如此强大的同化力。秦汉唐和元明清时期中国在向南、北、西北、西南和东北方向扩展时,对周边民族产生巨大的文化吸引力。这也解释了为何中国文明深刻影响了朝鲜、日本和越南的文化走向,将其纳入中华文明轨道,形成了儒家文化圈或东亚“汉字文化圈”。

从中华文明内部来看,中原文化在扩散的过程中对于周边民族来说也一直是一种强势文化,或者说在汉民族与其他民族的互动中,主要是后者接受前者的文化。但既然是互动,中原文明也会吸收少数民族的先进文化。早在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就模仿游牧民族,搞“胡服骑射”,大大提升了赵国军力。游牧民族文化为何对汉民族有吸引力呢?因为他们是马背上的民族,军事技术发达。爱屋及乌,汉人既对军事技术感兴趣,对游牧文化的其他方面也会感兴趣。元清时期,汉族接受游牧民族文化的规模就更大了,且远不限于军事。

但总的说来,主要是游牧民族不断吸引汉族文化,最后融合到中华文明大家庭中来。从一些姓氏也可以看到这点。例如“完颜”本来是一个少数民族姓氏,为了显得与其他汉人的姓没有区别,就简化为“颜”。百家姓里的“石”姓主要也源自鲜卑。这个姓氏可追溯到一千七八百年前,这表明鲜卑人当时就开始了汉化过程。从语言形态看,古代中国北方大多数游牧民族都属于阿尔泰语系(从中亚到东北亚很大一片区域都是从前阿尔泰语民族游牧居住之地;很多阿尔泰语民族已大体消亡,如契丹、鲜卑等)。现蒙古族、满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以及古代契丹人、鲜卑人都是阿尔泰语民族。满族、鲜卑族已几乎完全汉化。蒙古族中也有很多人汉化,当然汉族中也不乏被游牧民族同化之人。

尤其应注意的是,西元5世纪,建立了北魏政权的鲜卑统治者在鲜卑人中从上到下强制推行汉文化,从而为其他少数民族融入中华大家庭树立了好榜样。但如果中国文明没有基于地缘因素的强大吸引力和包容力,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选自《深圳特区报》)

6.下列关于“地缘因素”与“政治—文化整合”关系的论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中华文明享有适合农耕的巨大陆地板块,这里大体上没有崇山峻岭和湍急河流把各地区隔断,

而河流流向又大体一致,极有利于发展先进生产力,也极有利于政治—文化整合。

B.埃及和西亚没有一个如此巨大的陆地板块,所以虽然都有适合文明萌生的极佳自然条件,却不

利于文明的整合和文明规模的发展。

C.西欧适合农耕,但气候更寒冷,主要河流流向各个方向,因而地区间被隔断,再加上海洋阻隔,

便被天然地划分为多个民族或地缘政治区域,不利于政治-文化整合。

D.印度政治-文化的整合程度明显不如中国,这就导致了印度文化、语言、宗教超多超复杂。

7.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华文明从一开始就占有地缘优势,既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也有利于政治—文化整合,因此使

中华文明享有无与伦比的规模和连续性。

B.造成中华文明地缘优势的最重要的原因是拥有像黄河流域、珠江流域等几大河流流域,有利于【名之与实,犹形之与影也,阅读答案】

农业灌溉,非常适合农耕。

C.据考古发现,距今五千年时,华夏各地之间的文化同质性便相当高了,这些都得益于地缘优势,

使各地间的文化很容易产生紧密联系。

D.中国在向外拓展时,由于地缘因素这个主要原因,对周边民族产生了巨大的文化吸引力,中国

文明深刻影响了朝鲜、日本和越南的文化走向。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原文化是一种强势文化,但也会吸收少数民族的先进文化,如“胡服骑射”

的例子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

B.从姓氏上来看,“颜”“石”这些姓氏可追溯到一千七八百年前,这表明鲜卑人当时就开始了

汉化过程。

C.从语言形态看,古代中国北方大多数游牧民族都属于阿尔泰语系,但现在满族、鲜卑族已几乎

完全汉化,蒙古族中也有汉化现象。

D.西元5世纪,建立了北魏政权的鲜卑统治者在鲜卑人中从上到下强制推行汉文化,客观上促进

了民族融合,这与中国文明基于地缘因素的强大吸引力和包容力密不可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9~12题。

名实

(北朝)颜推之

名之与实,犹形之与影也。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容色姝丽,则影必美焉。今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忘名者,体道合德,享鬼神之福佑,非所以求名也;立名者,修身慎行,惧荣观之不显,非所以让名也;窃名者,厚貌深奸,于浮华之虚称,非所以得名也。

人足所履,不过数寸,然而咫尺之途,必颠蹶于崖岸,拱把之梁,每沉溺于川谷者,何哉?为其旁无馀地故也。君子之立己,抑亦如之。至诚之言,人未能信,至洁之行,物或致疑,皆由言行声名,无馀地也。吾每为人所毁,常以此自责。若能开方轨之路,广造舟之航,则仲由之言信,重于登坛之盟,赵熹之降城,贤于折冲之将矣。

吾见世人,清名登而金贝入,信誉显而然诺亏,不知后之矛戟,毁前之干橹也!宓子贱云:“诚于

此者形于彼。”人之虚实真伪在乎心,无不见乎迹,但察之未熟耳。一为察之所鉴,巧伪不如拙诚,承之以羞大矣。伯石让卿,王莽辞政,当于尔时,自以巧密,后人书之,留传万代,可为骨寒毛竖也。近.

有大贵,以孝著声,前后居丧,哀毁逾制,亦足以高于人矣。而尝于苫块①之中,以巴豆涂脸,遂使成疮,表哭泣之过,左右童竖②,不能掩之,益使外人谓其居处饮食皆为不信。以一伪丧百诚者,乃贪名不已故也!

有一士族,读书不过二三百卷,天才钝拙,而家世殷厚,雅自矜持,多以酒犊珍玩,交诸名士。甘.

其饵者,递共吹嘘,朝廷以为文华,亦尝出境聘。东莱王韩晋明笃好文学,疑彼制作,多非机杼,遂设..

燕③言,面相讨试。竟日欢谐,辞人满席,属音赋韵,命笔为诗,彼造次④即成,了非向韵,众客各自.

沉吟,遂无觉者。韩退叹曰:“果如所量。”

邺下有一少年,出为襄国令,颇自勉笃,公事经怀,每加抚恤,以求声誉。凡遣兵役,握手送离,或赍梨枣饼饵,人人赠别,云:“上命相烦,情所不忍,道路饥渴,以此见思。”民庶称之,不容于口。及迁为泗州别驾,此费日广,不可常周。一有伪情,触涂⑤难继,功绩遂损败矣。

选自《颜氏家训》(有删节)

①苫块:古人父母居丧之时,以草垫为席,土块为枕。②童竖:童仆。③燕:通“宴”,宴席。④造次:匆忙、急促。⑤触涂:处处。

9.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伯石让卿 . 让:推让、谦让。

雅:平素、向来。

B.雅自矜持 .

D.辞人满席 . C.东莱王韩晋明笃好文学 笃:甚、十分。 .辞:辞别。

10.下列句子,全都属于“求虚名”做法的一组是 ①修身慎行,惧荣观之不显 ②伯石让卿,王莽辞政

④朝廷以为文华,亦尝出境聘

⑥众客各自沉吟,遂无觉者

C.②⑤⑥ D.③④⑥ ③以巴豆涂脸,遂使成疮,表哭泣之过 ⑤握手送离,或赍梨枣饼饵,人人赠别 A.①②④ B.②③⑤

11. 下列对原文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高洁的言行往往不被信任,都是因为其言行高洁,名声广播,没有给自己留下一点余地,

就像在山崖边走路,因为脚旁没有余地,往往会从山崖上摔下去。

B.作者认为世上有不少人是名不符实的,往往清名播扬但金钱暗入,信誉昭著但许诺有亏,如近

世某富贵之人,守丧尽孝,超过常礼,闹出笑话。

C.东莱王韩晋明怀疑某一士族不过徒有虚名,他的一些诗文,恐怕并非他自己创作,于是设宴叙 谈,并以作诗试探,结果验证了他的想法。

D.邺下少年当初为了虚名,故意对百姓加以体恤,当他升官以后,他的本性暴露出来,不愿再继

续把体恤百姓的事情做下去,于是功绩被毁。

第五篇:《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很好)》

2015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名实论

□ 〔北齐〕颜之推

名之与实,犹形之与影也。德艺周厚①,则名必善焉;容色姝丽②,则影必美焉。今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③,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忘名者,体道合德④,享鬼神之福祐,非所以求名也⑤;立名者,修身慎行,惧荣观之不显⑥,非所以让名也;窃名者,厚貌深奸,干浮华之虚称⑦,非所以得名也。

(选自《颜氏家训·名实》)

【注释】

① 德艺:德行与才能。周厚:丰厚。

② 姝丽:美丽。

③ 令名:这里指美好的声誉。

④ 体道:躬行正道。合德:合乎道德。

⑤ 非所以„„也:不是用来做„„的。

⑥ 荣观(ɡuān):犹荣名,荣誉。

⑦ 干(ɡān):追求,求取,旧指追求职位俸禄,如干禄。

【译文】

名誉对于实际来说,就如同容貌对于镜中之像。(如果)德行与才能丰厚,那么声誉一定好;(如果)容貌和神色美丽,那么镜中之像一定美丽。现在不陶冶身心,涵养德性却要在世上求得好名声的人,(就)如同相貌非常丑陋(的人)却要求在镜子中有美丽的容貌。贤良有才能的人不慕声誉,一般人树立名声,才德差的人以不正当手段获得名声。不慕声誉的人,躬行正道,合乎美德,享有鬼神的保佑(而有名),并非是真的追求声誉;树立名声的人,修养品德,行为谨慎,担心好的名声不显著,并非是真的退让名誉;以不正当手段获得名声的人,外表忠厚,内心狡诈,追求表面华美的虚名,并非是真的获得美名。

【演练】

1.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 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名之与实,犹形之与影也,阅读答案】

窃名者,厚貌深奸 厚貌深奸,干浮华之虚称

A.两个“厚”字相同,两个“貌”字不同

B.两个“厚”字相同,两个“貌”字也相同

C.两个“厚”字不同,两个“貌”字相同

D.两个“厚”字不同,两个“貌”字也不同

2.与“容色姝丽,则影必美焉”的“则”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之一生彘肩

B.非死则徙耳

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3.对加点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善,美好)

B.体道合德,享鬼神之福祐。(道,事理,规律)

C.惧荣观之不显,非所以让名也;(让,责备,责怪)

D.干浮华之虚称,非所以得名也。(干,动词,求取)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容色姝丽,则影必美焉。

(2)今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名之与实,犹形之与影也,阅读答案】

5.结合上文,联系生活,请谈谈你对“名”与“实”的认识。

禁浮华诏

□〔北齐〕文宣帝

顷者风俗流宕①,浮竞②日滋。家有吉凶,务求胜异。婚姻丧葬之费,车服饮食之华,动③竭岁资,以营④日富。又奴仆带金玉,婢妾衣罗绮。始以创出为奇,后以过前为丽。上下贵贱,无复等差。今运属惟新⑤,思蠲⑥往弊,反朴还淳,纳民轨物⑦。可量事具立条式,使俭而获中⑧。

(选自《北齐书 ·文宣帝纪》)

【注释】

① 顷者:近来。流宕:这里指放荡,不受约束。

② 浮竞:争名夺利。

③ 动:这里指常常。

④ 营:这里指谋求。

⑤ 运:时运,天命。惟新:更新。古人把国家建立说成是禀受天命。这句是说北齐国新建立。

⑥ 蠲(juān):除去,免除。

⑦ 纳民:使臣民有约束。轨物:使事物规范化。 ⑧ 中:适中,适度。 【译文】 近来世风民俗放荡而不受约束,争名夺利(的风气)日益增长。家里一有喜事或丧事,一定要(办得)奇妙出众。婚姻丧葬的花销,车子礼服饮食的奢华,常常是用尽一年的财物,来谋求一天的富足。甚至奴仆(都)佩戴黄金珠玉,侍女(都)穿着绫罗绸缎。开始的人以初次出现为新奇,后来的人以超过前人为华丽。地位高低,富贵贫贱,不再有什么等级差别。现在我国新立,欲除去以往的弊端,复归于朴实淳正,使臣民有约束,使事物规范化。可以根据事实状况(来)具体订立条文法规,使(人们)节俭(一些)而适度。

【演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顷者风俗流宕,浮竞日滋 竞:比赛

B.动竭岁资,以营日富 营:经营

C.上下贵贱,无复等差等:等级

D.今运属惟新,思蠲往弊 运:气数,命运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顷者风俗流宕 ②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B.①车服饮食之华 ②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C. ①动竭岁资,以营日富 ②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D. ①后以过前为丽 ②吾属今为之虏矣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家有吉凶,务求胜异。

译文:

(2)纳民轨物,可量事具立条式,使俭而获中。 译文: 4.“奴仆带金玉,婢妾衣罗绮”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说明了什么情况? 答:

游大字院记

□〔北宋〕欧阳修

六月之庚①,金伏②火见③,往往暑虹昼明,惊雷破柱,郁云④蒸雨⑤,斜风酷热,非有清胜⑥不可以消烦炎,故与诸君子有普明后园之游。

春笋解箨⑦,夏潦⑧涨渠,引流⑨穿林,命席⑩当水k,红薇l始开,影照波上,折花弄流,衔觞m对弈。非有清吟啸歌,不足以开欢情,故与诸君子有避暑之咏。

太素最少饮,诗独先成,坐者欣然继之。日斜酒欢,不能遍以诗写,独留名于壁而去。他日语且道之,拂尘视壁,某人题也。因共索旧句,揭n之于版,以志o一时之胜,而为后会之寻p云。

(选自《欧阳修全集》)

【注释】

①庚:伏天。我国农历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入伏。故常用“庚”来代指伏天。 ②金伏:金气伏藏。庚,五行属金,指庚日过去,炎热的伏天开始。

③火见:心星出现。火,心星,二十八星宿之一,每年农历六月黄昏出现在正南,也是说明时令为夏季。

④郁云:浓云。

⑤蒸雨:闷热的雨。 ⑥胜:事物优越美好的叫胜。 ⑦箨(tuò):竹笋外面的壳。 ⑧夏潦(liǎo):夏季因久雨而形成的大水。

⑨引流:挖沟引水,以便进行流觞饮酒的活动。

⑩命席:安排座位。

k当水:面对流水。

l红薇:紫薇花的一种,因花为红色故称红薇。

m衔觞(shānɡ):饮酒。觞,酒杯。

n揭:公布。

o志:记载。

p寻:重温。

【译文】

六月的三伏,天气炎热,心星出现。常常暑季的彩虹白天显明,惊人的雷声似能劈破柱子。浓云郁积,雨点闷热,热风夹杂着酷暑。没有清雅优美的事物就不能消除烦恼炎热。所以和几位朋友有了普明院后园的游玩。

春天的竹笋已脱落外壳,夏季的雨水涨满水渠。引水流穿过树林,面对流水安排座位。红薇刚刚开放,花影映照水波上。折枝花朵抚弄流水,饮酒下棋。没有清雅的吟诵、长啸的歌声,就不能放开胸怀纵情欢乐,所以和几位朋友做了避暑的诗咏。

(张)太素最不善饮酒,诗却最先吟成,其余在座者欣然相继。太阳偏西酒饮欢畅。不能逐一题写每个人的诗句,只能将同游者的姓名题在壁上,然后离去。

日后有一天谈论起来,拂去尘埃看墙壁有某人的题名,于是索取当日同游者的诗句,公布在版壁上,来记载这一时刻的美好,以便日后相会时可以重温。

【演练】 1. 下列词组的结构,和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 A.惊雷破柱B.夏潦涨渠 C.衔觞对弈D.红薇始开

2. 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六月之庚 故与诸君子有避暑之咏

B.不足以开欢情非有清胜不可以消烦炎

C.以志一时之胜驴不胜怒,蹄之

D. 故与诸君子有普明后园之游 遂与外人隔绝

3. 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拂尘视壁,某人题也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此亡秦之续耳

D.安求其能千里也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有清吟啸歌,不足以开欢情,故与诸君子有避暑之咏。

(2)日斜酒欢,不能遍以诗写,独留名于壁而去。

朱竹君先生传

□〔清〕姚 鼐

朱竹君先生,名筠,大兴人,字美叔,又字竹君,与其弟石君,少皆以能文有名。先生中乾隆十九年进士,授编修,进至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读学士,督安徽学政,以过降级,复为编修。

先生初为诸城刘文正公所知,以为疏俊奇士 。及在安徽, 会上下诏求遗书。先生奏言翰林院著有《永乐大典》,内多有古书世未见者,请开局使寻阅,且言搜集之道甚备。时文正在军机处,顾不喜,为非政之要而徒为烦,欲议寝之,而金坛于文襄公独善先生奏,与文正固争执,卒用先生说上之,四库全书馆自是启矣。先生入京师,居馆中,纂修《日下旧闻》。未几,文正卒,文襄总裁馆事,尤重先生。先生顾不造谒,又时以持馆中事与意迕,文襄大憾。一日见上,语及先生,上遽称许朱筠学问文章殊过人,文襄默不得发,先生以是获安。其后督福建学政,逾年,上使其弟代之,归数月,遂卒。

先生为人,内友于兄弟,而外好交游。称述人善,唯恐不至;即有过,辄复掩之。后进之士多因以得名。室中自晨至夕未尝无客,与客饮酒谈笑穷日夜,而博学强知不衰,时于其间属文。其文才气奇纵,于义理、事务、情态无不备,所欲言者无不尽,尤喜小学,为学政时,遇诸生贤者,与言论若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谆勤,去而人爱思之。所欲著书皆未就,有诗文集若干卷。

姚鼐曰:余始识竹君先生,因昌平陈伯思。是时皆年二十余,相聚慷慨论事,摩厉讲学,其志诚伟矣,岂第欲为文士已哉!先生与伯思,皆高才耽酒。伯思中年致酒疾,不能极其才。先生以文名海内,豪逸过伯思,而伯思持论稍中焉。先生暮年,宾客转胜,入其门者,皆与交密,然亦劳矣。余南归数年,闻伯思亦衰病,而先生殁年才逾五十,惜哉!当其使安徽、福建,每携宾客饮酒赋诗,游山水,幽险皆至。余间至山中崖谷,辄遇先生题名,为想见之矣。

【译文】

朱竹君先生,名筠,大兴人,字美叔,又字竹君,和他的弟弟石君珪,年少时都以会写文章而出名。先生于乾隆十九年中进士,授官编修,后升至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读学士,督安徽学政,因过降级,又重为编修。

先生起初受到诸城刘文正公赏识,被认为是疏朗俊伟奇特之士。后来到安徽,遇到皇上下诏搜求散佚的书籍,先生上奏说翰林院著有《永乐大典》,里面有很多当世见不着的古书,请成立一个专门机构来搜寻校阅,并且陈述的搜集方法也十分完备。当时刘文正公在军机处,却不高兴,认为不是紧要的政事而徒增烦恼,打算建议让这事停下来,而唯独金坛文襄公认为先生的奏议很好,跟刘文正公坚决争执,最终采用先生的意见上奏给了皇上,四库全书馆从此启动了。先生进入京城,住在馆中,纂修《日下旧闻》。不久,文正公去世,文襄公任四库馆事务总裁,特别看重先生。先生却不去拜访,还不时因主持馆中事跟他的意见抵触,文襄公感到十分遗憾。一天见到皇上,谈及先生,皇上便称许朱筠学问文章远超别人,文襄公默然不能发话,先生因此而安然无事。其后督理福建学政,过了一年,皇上派他弟弟接替他,回来几个月,就去世了。

先生为人,在家与兄弟友善,而在外喜好交游。称赞别人的好处,唯恐没有说到极致;若有过错,就总是掩饰。后进之士多因他的称许而得名。先生房中从早到晚不曾没有客人,整日整夜跟客人饮酒谈笑,博学强记却不衰减,还时常在这期间写文章。他的文章才气新奇豪放,对于义理、事务、情态,无不具备,想要说的话无不穷尽,尤其喜爱小学(文字音韵训诂之学),当学政时,遇到贤能的生员,跟他们说话谈论就好像同辈人一样,劝别人为学要先从识字开始,语意诚恳殷勤,离去之后人们都爱戴思念他。他想要写的书都没有写成,有诗文集合若干卷。

姚鼐说:我开始认识竹君先生,是靠了昌平陈伯思的关系。当时都二十几岁,聚在一起慷慨激扬纵论时事,相互磨练探讨学问,志向实在伟大啊,哪里只是要作一个文人学士而已呢!先生与伯思,都是卓越人才而沉溺饮酒。伯思中年因酒致病,不能完全发挥他的才华。先生以文章名扬海内,豪放俊逸超过伯思,而伯思持论稍微中和一些。先生晚年,来访宾客更为繁盛,入了他门的,都跟他密切交往,这样也就很劳累了。我回到南方这几年,听说伯思也衰老病重了,而先生去世时年纪才过五十,令人痛惜啊!他在安徽、福建任上时,常常带领宾客饮酒赋诗,游玩山水,幽深险要处都到过。我间或来到山中崖谷,便遇见先生题名,是可推想而知的啊。

【演练】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上下诏求遗书 会:适逢

B.且言搜集之道甚备 备:齐全

C.所欲著书皆未就 就:靠近

D.先生与伯思,皆高才耽酒 耽:沉溺

2. 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朱竹君“才华横溢”的一组是()

①与其弟石君,少皆以能文有名

②先生初为诸城刘文正公所知,以为疏俊奇士

③后进之士多因以得名

④其文才气奇纵,于义理、事务、情态无不备

⑤先生以文名海内,豪逸过伯思

⑥余间至山中崖谷,辄遇先生题名,为想见之矣

第六篇:《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妇,有夫妇而后有父子, 阅读答案》

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妇,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一家之亲,此三而已矣。自兹以往,至于九族,皆本于三亲焉,故于人伦为重者也,不可不笃。
  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方其幼也,父母左提右挈,前襟后裾,食则同案,衣则传服,学则连业,游则共方,虽有悖乱之人,不能不相爱也。及其壮也,各妻其妻,各子其子,虽有笃厚之人,不能不少衰也。娣姒之比兄弟,则疏薄矣;今使疏薄之人,而节量亲厚之恩,犹方底而圆盖,必不合矣。惟友悌深至,不为旁人之所移者,免夫!
  二亲既殁,兄弟相顾,当如形之与影,声之与响;爱先人之遗体,惜己身之分气,非兄弟何念哉?兄弟之际,异于他人,望深则易怨,地亲则易弭。譬犹居室,一穴则塞之,一隙则涂之,则无颓毁之虑;如雀鼠之不恤,风雨之不防,壁陷楹沦,无可救矣。仆妾之为雀鼠,妻子之为风雨,甚哉!
  兄弟不睦,则子侄不爱;子侄不爱,则群从疏薄;群从疏薄,则僮仆为仇敌矣。如此,则行路皆踖其面而蹈其心,谁救之哉?人或交天下之士,皆有欢爱,而失敬于兄者,何其能多而不能少也!人或将数万之师,得其死力,而失恩于弟者,何其能疏而不能亲也!
  娣姒者多争之地也使骨肉居之亦不若各归四海感霜露而相思伫日月之相望也。况以行路之人,处多争之地,能无间者,鲜矣。所以然者,以其当公务而执私情,处重责而怀薄义也;若能恕己而行,换子而抚,则此患不生矣。
    人之事兄,不可同于事父,何怨爱弟不及爱子乎?是反照而不明也。沛国刘琎,尝与兄瓛连栋隔壁,瓛呼之数声不应,良久方答;瓛怪问之,乃曰:“向来未着衣帽故也。”以此事兄,可以免矣。

(节选自《颜氏家训》

【注】①九族:指本身以上的父、祖、曾祖、高祖和以下的子、孙、曾孙、玄孙。另一种算法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合为“九族”。 ②连气:又称“同气”。指兄弟同为父母所生,气息相同相连。③娣姒(dì sì):兄弟之妻互称,弟妻为娣,后称“妯娌”。④地:居住。此处有“相处”之意。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当如形之与影,声之与               响:回声

B.望深则易怨,地亲则易             弭:消除

C.如雀鼠之不,风雨之不防            恤:体恤

D.行路皆踖其面而其心,谁救之哉            蹈:踏、踩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皆本于三亲焉                     盘盘焉,囷囷            

B.及壮也                         庐陵文天祥自序诗,名曰《指南录》

C.能恕己而行                     舍郑以为东道主

D.曰:“向来未着衣帽故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父之志

1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此文主要谈论家庭成员间的相处问题,认为兄弟之情是家族人伦关系中很重要的,不能不加以重视。

B.兄弟不仅要让妯娌间避免纷扰,更要相亲相爱;因为兄弟之情对于整个家族的团结、和睦、治理、稳定是十分重要的。

C.此文多处用比喻论证和举例论证生动地说明了兄弟在家族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D.作者认为影响兄弟友谊的主要原因是妯娌关系不睦、子侄关系不和、弟弟不敬兄长等,并提出了防范的办法。【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妇,有夫妇而后有父子, 阅读答案】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妇,有夫妇而后有父子, 阅读答案

20.请用“/”给下列文段断句。(3分)

娣姒者多争之地也使骨肉居之亦不若各归四海感霜露而相思伫日月之相望也。

21.把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惟友悌深至,不为旁人之所移者,免夫!(3分)  

                                                                                                                                                    

②所以然者,以其当公务而执私情,处重责而怀薄义也。(4分)

                                                                            

答案收起 ︽

17.C项(恤:忧虑,担心)

18.C项(都是连词,“如果”。A项第一个“焉”是语气助词,无意义;第二个是助词,形容词词尾。B项第一个“其”是代词,“他”;第二个是代词,“我”;D项第一个“乃”是连词,“就,才”;第二个是代词,“你,你的”。

19.D项,【“子侄关系不和”是兄弟不睦造成的后果而不是原因。】

20.娣姒者,多争之地也,使骨肉居之,亦不若各归四海,感霜露而相思,伫日月之相望也。

21.①只有相亲相爱、感情至深,不会受旁人(妻子)影响而改变关系的兄弟,才可以避免上述情况。

②之所以这样,主要是因为大家面对(家庭中的)集体事务时却处以私情,肩负重大的(家庭)责任却心怀个人的区区恩义。

【译文】

    有了人类以后才有夫妇,有了夫妇以后才有父子,有了父子以后才有兄弟:一个家庭中的亲人,就这三者而已。以此类推,直到产生出九族,都是来源于“三亲”,因此对于人伦关系来说,三亲是最为重要的,不能不加以重视。

    兄弟,同是一母所生,形体各异,而气息相通的人。他们小的时候,父母左手拉一个,右手牵一个;这个扯着父母的前襟,那个抓住父母的后摆;吃饭是用一个餐盘;穿衣是哥哥穿过的传给弟弟;学习是弟弟用哥哥用过的课本;游玩是在同一个地方。即使有悖礼胡来的人,兄弟间也不会不相互爱护。等到他们长大成人以后,各自娶了妻子,各自都有了孩子,虽然有忠诚厚道的人,兄弟间的感情却是逐渐减弱。妯娌比起兄弟来,关系就更是疏远淡薄了。现在让关系疏远淡薄者来决定关系亲密者之间的关系,这就如同给方形的底座配上圆形的盖子,一定是合不拢的。只有相亲相爱、感情至深,不会受妻子影响而改变关系的兄弟,才可以避免上述情况。

    父母死后,兄弟间互相照顾,应当如同身体和它的影子、音响和它的回声那样密切。互相爱护先辈所给予的躯体,互相珍惜从父母那儿分得的血气,不是兄弟又有谁会这样互相爱怜呢?兄弟之间的关系与别人不一样,相互期望过高就容易产生不满,而接触密切,不满也容易得到消除。就像一间居室,有一个洞就立刻堵上,有一条缝隙就马上涂盖,就不可能有倒塌的忧虑了。如果对雀子老鼠的危害不放在心上,对风雨的侵蚀不加以提防,就会致使墙壁倒塌,楹柱摧折,没法补救了。仆妾比起雀子老鼠,妻子比起风雨,其危害更甚。

    兄弟之间如果不能和睦,侄儿子之间就不能互相爱护;侄儿子之间如果不互相爱护,家庭中的子弟辈们就会关系疏薄;如果子弟辈们关系疏薄,那童仆之间就可能成为仇敌。这样,过往路人都可以任意欺辱他们,谁能够救助他们呢?有的人能够结交天下之士,相互之间都能快乐友爱,而对自己的哥哥却缺乏敬意,为什么对多数人可以做到的,而对少数人却不行呢!有人能统领几万军队,使部属以死效力,而对自己的弟弟却缺乏恩爱,为什么对关系疏远的人能够做到的,对关系亲密的人却是不行呢!

    妯娌之间,容易产生纠纷,即使是同胞姊妹,让她们成为妯娌住在一起,也不如让她们远嫁各地,这样,她们反而会因感受霜露的降临而相互思念,仰观日月的运行而彼此遥相盼望。【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妇,有夫妇而后有父子, 阅读答案文章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妇,有夫妇而后有父子, 阅读答案出自

本文来源:http://www.zhuodaoren.com/yuwen95651/

推荐访问:犹之与人也 大道之行也阅读答案
扩展阅读文章
热门阅读文章